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季氏将伐颛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之”
(一)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
(3)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之:指代"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的话",充当"有"的宾语。)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当"见"的宾语)
(5)公赐之食,食舍肉。(《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当"赐"的近宾语。)
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
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例如: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我之谓:谓我。)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
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
(二)连词(结构助词)
1.置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多种修饰关系,通常可译为"的"。
例如:
(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季氏将伐颛臾》)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寡人之於国也》)
(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谏逐客书》)
2.置于主谓短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取消原有的句子独立性,使之变成名词性偏正结
构,在更复杂的句式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此时根据上下文,通常可译作"的"、"……的时候"、"……的样子"、"……的情况(条件)下"等,也可不译出。例如:
(1)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充当全句的主语。)
(2)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马伶传》李伶之为严相国:李伶扮演的严相国。充当句中主语。)
(3)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秋水》尔向之自多于水:你以往因为河水满溢而自我炫耀的样子。充当"似"的宾语。)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东方之既白:东方已亮。充当"知"的宾语。)
(5)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李将军列传》广之将兵:李广带兵的时候。充当状语。)
(6)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张中丞传后叙》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在全句中充当状语。)
(7)此吾之所为师也。(《马伶传》吾之所为:我师从的,充当"师"的定语。)
(三)动词
表示"去"、"往"、"到……去"、"到达"等意思。如:
驱而之薛,使吏民如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之薛:到达薛地)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其”
(一)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与"之"不同的是,上古汉语中"其"时常隐含结构助词"之"的
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例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译为"他的")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指代前事,可译为"此"、"这".)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张中丞传后叙》其:指代当地百姓,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5)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马伶传》其:指代马伶,可译为"他",充当句中主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其"的指代对象可以灵活多样,作为指示代词,可用作特
指、远指、近指;指代人物时,不仅可指代第三人称,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例如:
(1)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报刘一丈书》其:此为作者自指,可译为"我")
(2)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其:指李生,这里可译为"你")
(二)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其"通常置于句首或句中,可表示多种语气。
1.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也许"、"可能"等。例如:
(1)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答李翊书》)
(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冯谖客孟尝君》)
(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种树郭橐驼传》)
2.表叮嘱、劝勉、期望、命令等语气,通常用于祈使句中,可译为"一定"、"千万"等。例如: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无忘:可译作"千万不要忘记")
3.表反问语气。可译作"岂"、"难道"、"哪里"等。例如: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答李翊书》)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段于鄢》
4.强调语气,可译为"究竟".例如:
(1)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中丞传后叙》)
(三)连词
连结并列的句式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作"是……还是"或"……还是……"等。例如: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
“者”
起辅助作用的代词。与一般代词不同的是,"者"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附着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后,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以指代一定的人、事、物,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定语、宾语、中心语等。可以与"者"组合的词类较多,意义或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与名词组合:
主要可分两类:
复指名词或名词性主语,引出谓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
"……此人"、"……这个人"、"……的情况"等。例如: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马伶传》)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2.复指名词或名词结构,充当动词宾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的人(情况)"等。例如:
(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冯谖客孟尝君》)
与数量词组合:
表示数量的种类。可译为"种"、"样"、"类"、"方面"等,也可不译。例如: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3)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谏逐客书》)
(4)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谏逐客书》)
与时间词组合:
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可译为"……的时候"等。例如: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
(2)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书》)
与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组合:
将原有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变成名词性结构,可酌情译为"……的"、"……的人
(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
(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谏逐客书》)
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
将原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变为名词性结构,也可酌情译为"……的"、"……的人
(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4)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李将军列传》)
(5)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张中丞传后叙》)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前赤壁赋》)
此外,"者"字结构有一类是提示或强调结果,以引出对缘由的解释,此时可译为"……的原因"等。例如: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秋水》)
1、《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用了()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左传》是一部()
A.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B.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C.纪传体的历史著作
D.纪传体的断代史著作
3、《报刘一丈书》中“权者”的形象特征是()
A.狐假虎威
B.贪婪虚伪
C.奴颜婢膝
D.才德称位
4、下列作家属于明代“后七子”的是()
A.李密
B.侯方域
C.马致远
D.宗臣
5、苏轼《前赤壁赋》的感情变化线索是()
A.由乐而悲由悲而喜
B.由悲而乐由喜而悲
C.由乐而悲由喜而悲
D.由悲而乐由悲而喜
6、在下列诗歌中富有理趣的是()
A.《氓》
B.《蜀相》
C.《饮酒》
D.《从军行》
7、下列句中加点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以此诟远 诟:辱骂
B.能顺木之天 天:天空
C.迨半奏,引商刻羽 迨:等到
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赍:赠与
8、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A.马致远
B.白朴
C.关汉卿
D.郑光祖
9、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
A.悼亡词
B.抒情词
C.咏物词
D.怀古词
10、《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A.颛臾
B.鲁国
C.齐国
D.宋国
11、 《马伶传》的作者是()
A.明末清初的散文家
B.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C.元末明初的散文家
D.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12、《季氏将伐颛臾》所运用的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A.且在邦域之中矣
B.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虎兕出于柙
13、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的是()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 《前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至何处时所作()
A.杭州
B.密州
C.黄州
D.湖州
15、《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D.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16、 下列《马伶传》的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主观创作意图的是()
A.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
B.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C.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17、 《杜陵叟》是一首()
A.七律
B.五律
C.新乐府诗
D.旧题乐府诗
18、 被誉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王昌龄
D.杜牧
19、 《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写作背景是()
A.王安石变法
B.王叔文变法
C.诗*新运动
D.古文运动
20、 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的是()
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21、 阅读《氓》中的两段诗句,回答21-29小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说:
徂:
汤汤:
渐:
22、 选出上面两节诗中的比兴句,并分析其比兴意义。(4分)
23、 从这两节诗中选出相应诗句说明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本社会原因和遭丈夫遗弃的直接原因。(2分)
24、(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4-32小题: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 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4分)
25、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诟:
绝:
尤:
卓卓:
26、 请将“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译成现代汉语。(2分)
27、 (二)阅读曹操《短歌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35小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沉吟:
枉:
存:
契阔:
28、 请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译成现代汉语。(4分)
29、 概括这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30、(一)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8小题: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4分)
31、 文中“我”为什么“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4分)
32、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33、 (二)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41小题: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
34、 简要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所起的作用。(4分)
35、 这段文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2分)
36、(一)阅读《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44小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时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乌龙潭一泓轻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
文章的结尾部分描述镇上小商人想借重兴“香市”来榨取农民干瘪的袋里的钱,最后计划落空。这一结尾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4分)
37、 在重兴“香市”后,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38、 作者在描述重兴的“香市”时运用了什么手法?(2分)
四、作文(50分)
39、题目:诚信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关键词:后危机时期;倒逼机制;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1)05-0019-07
2007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众多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危机不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危机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下滑。后危机时期,各国政府纷纷转向结构调整、促进出口,增加本国就业,寻求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是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借鉴国内外代表性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和经验,深化发展思路、重大问题、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的研究,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时序阶段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准确判断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其时序阶段。
1.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进步的理念、思路、方法和体制机制的总和,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经济总量增加层面,主要涉及经济投入和产出,体现在生产要素消耗、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均水平提高上。二是基本结构关系层面,涉及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结构关系,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内需外需结构、人与自然等结构关系。三是制度保障层面,涉及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包括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式,政府规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等。经济发展不仅包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技术、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和环境等方面转变,更强调经济增长过程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的共享性。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序判断,可以依据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为基础、采取全要素生产率(TFP)来完成。
公式为:EA+EB=1,其中,EA为集约型经济发展率份额,即全要素生产率;EB为粗放型经济发展率,即总要素投入对经济发展率的贡献份额。集约型经济发展率一般指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该指标在0%~100%之间变动,如果EA为0%,则为完全粗放型;反之,如果EA为100%,则为完全集约型。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两极状态较为少见,最常见的是粗放与集约的结合型,即经济发展中既有靠增加投入取得的、又有靠提高产出率取得的。
一般情况下,EA越大,经济发展集约化程度越高;EB越大,经济发展的粗放度越高。当EA>40%,就称之为经济发展为集约化发展,即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技术进步、知识进展、规模效益、资源质量提高等推动的,其中EA在40%~60%之间为半集约;反之当EA
当然,现实经济运行远比公式要复杂得多。TFP增长率仅仅是一个静态指标,还不足以直接、全面说明长期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将促使TFP增长的因素扩展到除了技术进步以外的体制改革、结构转变、人力资本积累等内涵,会增强对现实的理解与分析。
2.江苏所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序阶段
后危机时期,加快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准确判断当前江苏所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在今后的5~10年,江苏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将呈现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1)从工业化进程看,江苏将进人工业化后期并向发达经济阶段过渡。钱纳里工业化标准模型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其中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1980年),工业化进程处于高级阶段。按PPP(购买力平价)计算,江苏人均GDP已经越过5000美元;即使按名义汇率计算,今后5~10年,江苏人均GDP也将实现由5000美元向10000美元的跨越,与之相伴随的是产业、就业等结构性变动,一产比重基本稳定、二产比重逐步降低、三产比重进一步上升,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初步建成,部分发达市县将率先进入由工业化后期向发达经济过渡的阶段。
(2)从城市化进程看,江苏仍将处于城市现代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依据诺瑟姆曲线,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标志着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超过70%则意味着进入趋终阶段。目前江苏城市化率达到53%,按照发展预测,到2020年可望达到70%。届时将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依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今后5~10年期间,江苏仍处于在城市化加速阶段,而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讲,城市化率将超过70%,城乡人口转移将处于互动状态,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将渐趋平稳,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等现象开始出现。
(3)从经济国际化进程看,江苏将进入开放型经济全面转型升级阶段。出口导向战略被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核心是将初级产品深加工后出口来推动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起,江苏凭借自身优势建立起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受国际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现有的出口导向型模式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也逐步显现,适时地实施以“资本换市场、管理换市场、产品换市场”,大力推动“走出去”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取向。
(4)从生态环境状况看,江苏将处于生态建设和补偿的关键阶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提出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后被应用到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倒U曲线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伴随人均GDP的增加,环境污染程度将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人均GDP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会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今后5~10年,江苏将处于实施大规模生态补偿的阶段。
二、后危机时期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难点
后危机时期,各国政府纷纷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努力寻求新的增长点。从国内、国际的协调发展来看,今后5~10年,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市场、技术、人才、资源、环境等诸多难点,它们既来自国际经济和金融格局的调整给江苏经济发展带来的外部压力,也来自江苏经济自身多年发展中形成的结构性矛盾。
1.后危机时期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外部压力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资源和要素配置的空间,密切了各国的经济往来。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不断引发新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由
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难以应对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全球化经济运行的风险比过去加大。各国政府纷纷把发展重点转向增加出口,促进本国就业,国际贸易摩擦将会持续增加,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不断加强。对江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巨大压力,同时,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新洗牌也将加大江苏经济结构转型的难度。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的外向型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结构性的隐患,对国际市场形成高度的资本依赖和市场依赖。“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0亿美元,较“十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规模增长1倍。同时,“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986个,以平均每天1.1个的速度花落江苏,是“十五”时期大项目数的2.4倍,其中9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784个,是“十五”期间的2.6倍。外贸依存度超过10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此之高的外贸依存度,带来与国际市场“同此凉热”的高风险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特别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江苏利用外资出现下滑,到账外资增幅逐月回落,利用外资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外贸进出口增速也逐渐放缓,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纺织服装和“两高一资”的塑料、低档化工产品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却不降反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需求减少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新特点,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必然面临新一轮优化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问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向高层次演进的结构、机制方面的压力,也离不开国家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背景,更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的大趋势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和更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宏观运行环境和微观运行基础的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江苏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极为紧迫和重要。
2.后危机时期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部难点
人均GDP达到5000到10000美元这个阶段,是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的重要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并加剧了日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总体来看,江苏经济加工贸易比重过大,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利润空间狭小,本土新兴产业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偏少。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环境要素稀缺,整体上尚未形成低能、低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
(1)江苏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比重偏大而服务业比重偏低,且制造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江苏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远没有完结,产业结构的整体层次仍较低,农业弱质局面尚未有效扭转,制造业层次和水平不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往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阶段后,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了50%,而江苏这一比重低于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44%)。产业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之差的绝对值之和)较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在60左右,结构整体效益水平较低,重化工业主导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特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为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
(2)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不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证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1978~2007年江苏GDP年均增长11%,主要是靠大量增加资金和劳动力取得的。据2008年的数据,200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12%,而发达国家80年代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普遍上升60~80%。江苏虽然大专院校较多,但科教人才的优势和作用远未发挥,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投入不够,对外技术依存度太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却偏低。江苏对外技术依存度大约在60%,高于全国50%的比例,与国家提出的30%以下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江苏每年固定资产投入中约有40%用于设备投入,而设备投入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特别是在高端设备领域、光纤制造设备100%进口,集成电路85%进口,作为经济强项的纺织业设备进口大约70%。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约为1:0.27(日本、韩国达到1:8),不少企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引进,逐渐丧失了自主创新的激情和能力。江苏10所部属高校拥有的科研成果,转化市场需求产品的不到6%。
(3)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环境、资源支持力不足。江苏的工业化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加剧了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一是消耗资源能源多。2004~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25%以上,比“九五”、“十五”时期分别高出14个和2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比重达到16.7%,而德国日本分别是13%和7.9%;每年新增耗能1500万吨标准煤左右,万元GDP能耗达到0.85,远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二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尽管我省单位GDP产生的COD和S02分别仅为全国的2/3和1/2,但每平方公里国土上的COD、S02负荷量分别是全国的6.41倍、5.66倍,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全国最高。三是企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我省工业增加值率在25%左右,发达国家一般在35%左右。制造业加工组装多、高端环节少,进料加工多、本地配套少,贴牌生产多、自有品牌少,而深圳工业产值中50%以上是高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中50%以上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占50%。
(4)高层次人才短缺,高级智力支持不足。一是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偏少。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日本的8%、韩国的19%。以机械行业为例,我省全行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5%,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2.5%,与发达国家25%~3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级技工仅占职工总数的6.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相比差距甚远。二是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偏少。全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为1.64万人,拥有占据科学前沿、能做出开创性科技贡献的领军人才较少,如国家973顾问组专家江苏仅有1人,占总数的3.3%,863领域主题专家江苏仅10人,占总数的5.6%。三是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偏少。紧缺一批懂得国际惯例、熟悉市场规则的高级经营管理、金融、保险、融资人才。同时,我省人才集聚效应也远低于国内先进地区,据统计国内人才流向上海的占32%~37%、流向北京的占29%~
33%、流向广东的占20%~23%、流向浙江的占6%~7%,而流向江苏只有5%~6%。
三、深化改革,加快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政策上有新的举措、体制机制上要有大的突破,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进一步扩大内需,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在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扩大消费。扩大消费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不仅要努力做大“暗案狻北,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还要切好“蛋糕”,调整高收入群众的收入。当前,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从宏观角度看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也是消费率持续降低、投资率持续升高的症结所在。从微观角度看,表现为居民内部不同群众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但缺乏购买力,高收入者购买力强、但消费倾向低。因此,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今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着力点。
主要是提高“两个比重”、缩小“一个差距”: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基至略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缩小高低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加强对高收入人的税收调节,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收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供给消费结构,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特别农村消费需求,积极创新和发展新型消费业态,鼓励增加即期消费,使城乡居民更加放心、更加方便地消费。
2.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有着内在联系,互为因果。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储多问题的主要症结,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赖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一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深化改革、放宽准人、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特别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服务业领域。鼓励服务创新,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推动社区服务、信息咨询、旅游文化等生活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产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由大变强,构建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以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为重点,加快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接续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围绕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更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按照“复合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的导向,重点突破电子信息材料、硅材料、纳米材料等市场需求大、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新材料。重点发展化学原料药、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着力培育高端研发企业。加快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实现由低中端到高端,由劳动密集到技术知识密集,由一般外包到品牌外包转变,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
三是以传统产业改造为重点,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工业化向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3.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的关键,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击风险能力的关键。后危机期间,必须围绕建设创新型经济,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提高“三个能力”、抓好“四个一批”、构建“五大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
提高“三个能力”。一是提高规模型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二是提高骨干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高校院所的早期研发,推进产学研深层次合作;三是提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投融资服务等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形成竞争规模,特别是扶持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企业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壮大。
抓好“八个一批”。一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把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把科技创新和人才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把抢占技术制高点作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重点,争取在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二是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在新兴产业中排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支持力度,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它们集中集聚,促进跨越式发展。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三是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创新载体。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新园区建设,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四是培育和引进一批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尖端人才,培养熟悉国际市场的职业化、现代化优秀管理人才。适应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机制。
构建“五大体系”。区域性创新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才具有活力。一是加强不同类型高校院所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分类指导,共同构建具有区域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二是依托著名高校以及其它高校的优势学科,构建具有国际一流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依托领军型企业、应用型研究院所、高校应用型学科,构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四是以企业为主体,借助国内外科研力量,构建机制灵活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五是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建设技术服务、科技创业、科技投融资等公共服务体系。
4.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推进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持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城市化伴随着资源要素由农村城镇集聚、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转移、居住由农村转到城市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产生巨大需求;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
距、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将有利于激发和释放农村的内在潜力。
一方面,根据人口密度大、土地面积少的特点,按照“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城市集群发展,重点打造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城市群,使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同时依托城市群,打造地区都市,在注重城市形态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建设,提升地区都市的辐射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根据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际情况,继续加快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领导体制“五个一体化”。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的原则,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主体功能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村镇布局规划,形成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功能清晰、结构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逐步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社会登记失业率的并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在完善保障各项制度、突出薄弱环节、提高保障实效、推进城乡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完善城乡土地管理和使用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5.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后危机时期,必须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正确把握后危机时期国际分工的新趋势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以世界知名企业高技术水平、高增加值含量的先进制造环节为重点,大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销售中心和研发机构,使利用外资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抓住高层次人才跨国流动加速的有利时机,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本与人才集聚。
加快实现开发区从产出型向创新型提升。提高开发区产业层次和科技创新水平,完善功能、形成特色,发挥优势、集约发展,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实现从“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升。积极对外输出“园区模式”,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以园区建设带动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和股权置换,获取国外营销渠道、知名品牌、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开发利用境外能源、矿产、农业、林业等资源。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出口地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6.全面加强节能环保工作,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后危机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大力推进低碳经济。这对江苏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可以预见,今后5~10年期间,节能减排的压力会更大、要求会更高。江苏要通过制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创造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模式转型。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推动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形成以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为主体框架的主体功能区布局,根据资源环境容量的开发适宜程度,严格控制各类区域的建设行为,从区域空间层面控制资源侵害与环境破坏。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实行最严格的项目建设环境评价、准人制度,从源头上防控企业、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坚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并重,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人居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省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意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7:11-15(3).
[2]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13―20.
[3]Gerald M Meier,Joseph Stiglitz,Frontier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The Future in Perspective[M],New York:The World Ban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2000:390-410.
[4]华桂宏,吕永刚,论外向战略向自主发展战略的转型[J],财贸经济,2007(6):18―21.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语文教学注人入了生机和活力。课改伊始,成绩喜人,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教学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人文精神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先进……然而,毋庸讳言,有些教师由于对课改缺乏深入研究和准确理解,在新课程教学中急功近利、刻意求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剑走偏锋现象。
一、重“文”轻“语”,华而不实。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教育就会陷入了工具主义、技术主义的泥沼,但是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改革了,正像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批评的那样“所谓‘两性(工具性、人文性)统一’,事实上成了人文性的独霸天下”。殊不知,没有阅读、写作技能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没有了附丽。搞人文教育要依托教材、有机渗透,不能脱离学科特点;更不允许以突出人文性为借口,把语文课“异化”为政治课、地理课……。我们应该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扎扎实实搞好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认真落实语文的“操作性问题”。否则,“文”远远大于“语”,很可能会出现课上热闹课后空虚、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而用起来却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刘国正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磨练是无可代替的。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基本点历久常新,绝非陈旧,在理念、课程、教材、方法的革新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点。”
语文要人文和工具并重,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矫枉不能过正,绝不能由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头重脚轻”不好,“头轻脚重”也不好。
二、漠视文本,刻意求新。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的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理解,在新课程教学中刻意标新立异。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阅读能力和揭示寓言故事的精神实质方面,却在那里暗示和鼓励学生去批判愚公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再如有一位老师讲《季氏将伐颛臾》一课,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句话?我们都知道,本来季氏的着眼点是鲁国内部的权力之争,想通过伐颛臾为自己争权夺利增加砝码,这是孔子洞若观火的见解,这句话很好的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但有个学生据“危而不扶,颠而不持,则将焉用彼相矣”一句,推断孔子认为季氏担心的是自己内部没有得力的助手,对这一明显偏离课文原意的错误推断教师竟然连声叫好,还呼吁其他学生为这位同学的“有新意的见解”鼓掌。难道为了创新,就可以凌驾于教材之上、随意误解甚至曲解课文作者的本意吗?知名学者王富仁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教师不能脱离开文本本身仅仅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自己希望学生具有的思想和感情”,“必须接受作者设定的特定的空间,必须避免那种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必须避免那种脱离开对文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的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
诚然,“唯书”“唯上”的教条是要坚决摒弃的,完全没有必要囿于课本和定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发散思维甚至反弹琵琶,但是发散思维不是散乱思维,反弹琵琶也不是乱弹琵琶,不能为求新而求新。
三、“讨论”过滥,有名无实。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教育的规律,也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落实、操作,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有的教师热衷于“大讨论”,以为这就是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一上课,就把设计好的大量问题一下子抛给学生,然后布置学生展开大讨论。且不说设计的问题是否抓住了教材重点、是否科学合理,也不说没有层次、没有梯度地一下子抛出这么多问题,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单说没有引导,没有启发,教师完全放手听凭学生去进行沙龙闲谈似的讨论的做法,我们不禁要问: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讨论的质量怎么保证?
离开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只能导致课堂的失控和混乱。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导”不可或缺,科学组织,艺术调控,遇“愤”则“启”,遇“悱”则“发”,这是教师的职责。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践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
四、追求“看点”,哗众取宠。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一直被人们口诛笔伐,因此,实行新课改,有些教师就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刻意制造所谓“看点”,他们的语文课笑声、掌声不断,可谓热闹非凡,但是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
如一位教师教《林黛玉进贾府》,在讲“宝黛初会”这个场面时,问同学中有没有会唱越剧的?果真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唱了,课堂上一阵大笑。后来又问:“宝玉是个什么人物?”学生发表意见后,老师强调,宝玉是个“情种”,学生又笑。老师接着问:“黛玉是个什么人物?”学生猜了半天,老师说:“也是一个‘情种’。”学生再笑。老师又问:“你们想想,这两个‘情种’要是碰到一起,眼神儿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再大笑……如此教学,学生只是被老师不停地“逗乐”,没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品味,何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呢?
如果说上面的例子仅仅是由于 “逗乐”而没有让学生开展深层的阅读的话,那么,更有甚者是有的教师背离教材内容,对学生盲目“激趣”、错误引导。如一位教师教学《项脊轩志》第3段时,请两位女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扮演老妪,一位扮演归有光的母亲。台词是:“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儿寒乎?欲食乎?”文白夹杂的对白和滑稽的表演动作引起哄堂大笑。教师于一旁说戏并亲自示范表演,笑声更大。这一段文字叙述项脊轩的变化,回忆母亲和祖母,字里行间隐含着家境败落的哀伤和时光易逝、有负亲人的感慨,然而在这节课上学生在前俯后仰的笑声中感受到的恐怕只是滑稽有趣,这岂不是对文本和作者的亵渎?
语文“课改”还只是刚刚起步,如果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重视不解决,就会使课改多走弯路。搞课改既要有高涨的热情、果敢的精神,又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希望语文课改剑走偏锋的现象尽早得以矫正,使课改
在教材中,有许多复音虚词,对它进行系统整理,有助于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
1、而已,译为“罢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何其,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深,译为“多么”,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4、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5、若属,译为“你们”“你们这些人”,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若夫,译为“像那”“至于那”,常用于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如:若非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7、若何,译为“怎么样”,如:使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崤之战》)
8、所以,1表原因,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凭借,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9、是以,译为“因此”,如: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10、于是,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的连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相同。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属介宾短语,做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不同情况译为“从这”“在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11、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2、得无,译为“莫非”“恐怕”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13、无乃,译为“莫非”“恐怕”,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学术形态;教育形态;转化
数学的学术形态是指那些形式化地、冰冷地摆放在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如:准确的定义,逻辑地演绎、严密的推理等。学术形态的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脱离学生生活背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教育形态是指数学知识在教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从学生的角度看,是建立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的学习过程;从教师的角度看,是根据教师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数学教学经验、数学专业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将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而形成的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知识形式。
著名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将教科书上冰冷的数学知识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传授给学生,并让其理解及应用。个人通过参考大量文献,并结合三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出初中教学中,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几种常用方法:
1、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实现转化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和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教学的“触角”科学合理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我们生活的实际背景,数学知识只不过是世界和生活中问题的模型化和抽象化。
【案例1】“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
“有理数的加法”是初一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教材由足球循环赛中净胜球数的计算引入新课,借助数轴通过对物体运动结果的探究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最后辅予一定例题加以强化。根据个人教学经验,若照本宣科,则很难真正掌握法则。在教学中,若能多举一些生活中用到正负数加减的简单例子,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计算,则能更好地理解法则,而不是照搬法则进行计算,即便在记不住法则的情况下,也能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计算。
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他们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所以,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必然让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而且能较好的培养和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应用类比的思想,实现转化
何为“类比”,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认为:“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从而推测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数学学习以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而类比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领悟知识间的关联性。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机械记忆、按部就班的解题,而是通过类比推理、类比猜想的方法去理解数学问题的产生背景以及数学问题间的相关性,去领悟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积极主动地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运用。
【案例2】“开平方运算”的教学。
“开平方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后,学习的另一种新运算。新符号“±”比较抽象,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不对教材实施二次开发,而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无法真正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类比学生熟悉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进行教学。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如:2+3=5,那2=5-3,即2用5和3表示出来,加法变成了减法;同样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如:2×3=6,那么2=?,2=6÷3,同样结果也可由6和3表示出来,此时乘法变成了除法;学生已经知道±32=9,可以询问学生:±3=?,学生很容易类比猜想:±3也应该可以用2和9来表示,由此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和新运算――平方根与开平方运算:±3=±29(2通常省略),即±3=±9。再利用对逆运算关系的研究,自然过渡到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新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勇于思考的好习惯,以及客观地感知世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类比在获取解题思路,新概念的引入,公式、定理的记忆和证明,新知识的探索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分式的学习可类比分数等等。
3、应用化归的思想,实现转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除了类比思想以外,化归思想也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学习中的化归思想就是把那些需要解决的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使它变成已经解决的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答。即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
【案例3】“解分式方程”的教学。
教材中,通过轮船在顺水、逆水和静水中航行的速度关系,得出分式方程10020+v=6020-v,要求v的值,即解这个分式方程。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把分式方程转化为熟悉的整式方程,即化未知为已知,这种转化的思想就是化归。学生自然想到通过“去分母”实现这种转化。
“类比思维”方法是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再通过某种转化,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应用变式教学,实现转化
数学的变式教学已经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改变概念、公式和定理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各种应用环境,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在数学学习中,若只局限于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对知识不举一反三,那么学生在做习题时往往停留于机械模仿,条件或形式稍加变化,可能就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合理地应用变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适用范围等。
【案例4】“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它是一种形式化的材料,是根据等式的对称性,由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直接推导出来。公式a2±2ab+b2=a±b2和a±b2=a2±2ab+b2本质是一致的,公式中的“a”
与“b”可以是数字、字母和式子。由于初一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较弱,当新公式的形式稍加变化,学生就不知道能否应用该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一组变式题,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归纳出哪些情况下可以利用该公式分解因式。
下列各式能否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若能,请因式分解?
公式学习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数学公式具有抽象性,学生不易掌握,往往利用变式教学能提高学习效果,不仅如此,变式也应用于概念、定理等教学中,它能使抽象的、形式的、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5、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转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许多丰富且便捷的资源,为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提供了载体。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教师通过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等电教手段,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景;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
圆与圆的位置变化规律是复杂的、抽象的。在教学中,利用flash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出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利用flash充分让图形“说话”,它以生动、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归纳等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没有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作为想象的支架,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态演示、投影仪操作等手段,将教学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抽象变形象,从而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途径当然不止这些,而且在教学中,各种途径也是互相融合、交叉使用的。作为一线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究、易于接受的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其转化过程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林燕.浅谈初中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J].新课程研究:2011.07(91-93).
[2]刘香芹,郭玉峰.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以“开平方”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69-71)。
[3]王济贫,郭江荣.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的常用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2012,5(1-3).
[4]郑晓珍.论数学三形态的把握及教学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97-98).
[5]梁大贵.善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6(144-147).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我和徐公比,谁更美?
B.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文:你怎么和项伯有旧交情呢?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哪管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答案:C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称:适合
B.遂除田禁,悉以授民除:解除
C.主上向我,为首为讳乎首:自首
D.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直:值得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4.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A.茅盾
B.赵树理
C.老舍
D.巴金
答案:C
5.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A.
B.巴金
C.鲁迅
D.茅盾
答案:C
6.在中国文学,开创豪放词派的词人是()
A.李煜
B.苏轼
C.柳永
D.辛弃疾
答案:B
7.苏轼的《前赤壁赋》的语言特色是()
A.感情充沛
B.欲扬先抑
C.骈散相间
D.感情充沛
答案:C
8.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论毅力》
C.《季氏将伐颛臾》
D.《论快乐》
答案:C
9.《马伶传》的作者侯方域生活在()
A.清代中期
B.明末清初
C.明代中期
D.晚清
答案:B
10.《门槛》一文是()
A.寓言诗
B.散文诗
C.抒情诗
D.哲理诗
答案:B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食饮得无衰乎
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B.沛公则置车骑
译文:沛公就放弃车马。
C.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译文: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
D.圣人无常师
译文:圣人没有平常的老师。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子之色,无害于治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度:衡量
答案:C
3.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②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③以海内未平
④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4.《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A.长江之神
B.淮河之神
C.渭河之神
D.黄河之神
答案:D
5.《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
A.《实秋杂文》
B.《槐园梦忆》
C.《雅舍小品》
D.《雅舍谈吃》
答案:C
6.“信誓旦旦”一语出自()
A.《行路难》
B.《氓》
C.《国殇》
D.《短歌行》
答案:B
7.陶渊明生活的朝代是()
A.东晋
B.六朝
C.汉末
D.西晋
答案:A
8.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是()
A.王安石
B.苏轼
C.柳永
D.欧阳修
答案:C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A.《秋水》
B.《季氏将伐颛臾》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答案:D
10.《楚辞·九歌·国殇》的语言特点是()
A.语言短促,节奏整齐
B.语言整齐,节奏短促
C.语言整齐,节奏舒缓
D.语言舒缓,节奏短促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译文:赵襄子围攻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被列为首功。
B.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译文: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理,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
C.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译文:齐国人三十二岁以后在道路上不拾取丢失的东西。
D.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译文: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的人丢了马,被野人捉住。
答案:D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其职之不举举:称
B.再四皆不然然:这样
C.烛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武:步
答案:B
3.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②黑子以览等为亲已,而反努允日
③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④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
A.《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B.《天净沙》(秋思)
C.《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声声慢》(寻寻觅觅)
答案:B
5.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中秋词
B.清明词
C.重阳词
D.端午词
答案:A
6.《背影》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采取的手法是()
A.对比手法
B.自描手法与侧面烘托
C.侧面描写
D.正面描写
答案:B
7.《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写作背景是()
A.王安石变法
B.古文运动
C.王叔文变法
D.诗*新运动
答案:A
8.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巴金
B.冰心
C.鲁迅
D.郭沫若
答案:B
9.《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的政治才能的情节是()
A.乘车过友
B.焚券市义
C.营造三窟
D.弹铗而歌
答案:C
10.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通过回忆姐姐的命运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是()
A.对理想的追求
B.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否定
C.对不幸者的哀悼
D.对故居的留恋
答案:B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翻译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终于消损和增长。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文: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感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
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
D.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译文: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顺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
得住呢?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C.契丹矣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D.而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
答案:C
3.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②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③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
④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4.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左传》
B.《国语》
C.《汉书》
D.《史记》
答案:A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以“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为喻来说明()
A.选择要恰到好处
B.轻重要分明得当
C.层次要清晰明了
D.安排要有条不紊
答案:A
6.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王昌龄
答案:D
7.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
A.分崩离析
B.季孙之忧
C.望洋兴叹
D.祸起萧墙
答案:C
8.下列描述文字属于细节描写的有()
A.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
B.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C.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D.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答案:D
9.下列诗人生活在盛唐的是()
A.李白
B.陈子昂
C.李商隐
D.自居易
答案:A
10.在《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A.儿子死了
B.年老多病
C.生活艰难
设立安全监察员是我国安全监察机构所特有的制度。安全监察员是从事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其身份与企业从事安全工作的检查(监察)人员的身份不同。前者是公务员,后者是企业员工;前者是行使安全监察权的行政执法者,后者是被监察的行政执法对象。安全监察员作为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公务、服务人民群众和企业的人员,其素质和品行都应具有较高的水准,因此,国家对安全监察员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在录用、管理方面都有一套特别规定和严格的制度。
安全监察员应具备的条件
安全监察员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应具备的7项基本条件之外,根据安全监察员岗位的特点,还应具备以下条件:热爱安全监察工作,熟悉国家有关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熟悉安全监察业务,具有企业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符合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规定的工作经历和年龄要求;身体健康,适应安全监察工作需要;安全监察员上岗前必须参加培训,培训完毕经考核合格,由国家安全监察机构确认,并颁发安全监察员证,持证上岗。
因公务员身份的法律规定与安全监察员岗位的特点,要求安全监察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安全监察部门或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纪律和制度;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应将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接受人民群众、企业及社会的监督;应维护集体荣誉、国家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按章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应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不得接受企业的任何馈赠、报酬、福利待遇,不得在企业报销任何费用,不得参加企业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旅游、出游等活动,不得借安全监察工作在企业为自己、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执行公务时应公道正派,涉及本人或者涉及本人有关亲属的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安全监察人员的职责与权力
安全监察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对企业安全生产实施监察;对规划区域内的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查处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决定或提出实施行政处罚的意见;参与企业建设工程安全实施涉及的审查和竣工验收;对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参加企业伤亡事故的应急救援、调查和处理工作;以及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由安全监察员履行的其他职责。
安全监察员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安全监察职责,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企业及有关人员不得拒绝、阻挠。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赋予安全监察员下列权力:
有权随时进入企业作业场所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参加企业安全生产会议,向有关单位或个人了解情况。
在检查中发现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整改。
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有权要求企业立即消除或限期解决;发现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要求立即停止作业,下达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的命令,并立即将紧急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安全监察机构。
发现企业作业场所的粉尘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或行业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企业采用危险方法进行生产作业的,有权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安全监察机构。
发现企业负责人或者其他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工人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发现工人违章作业的,有权责令纠正或立即停止作业。
发现企业使用的设备、设施、器材、劳动保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安全技术标准的,有权责令其停止使用;需查封或扣押的,应及时报告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处理。
法律、法规依法赋予的其他权力。
安全监察员的管理与奖惩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文件,对安全监察员监督管理与奖惩的主要规定如下。
监督管理主要规定
按照公务员和安全监察员应具备的条件,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新录用的安全监察员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后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按干部管辖权限对安全监察员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安全监察机构要结合本机构的和本地区的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监察员监督约束制度。
安全监察机构的行政监察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安全监察员履行工作职责实行行政监察。各级安全监察机构要及时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监察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安全监察机构为安全监察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装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安全监察员下井工作,享受井下工作津贴。
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制定安全监察员培训规划和办法,组织实施对安全监察员的岗前培训、年度轮训、特殊培训;煤矿安全监察员每3年至少应接受不少于1个月的脱产培训。安全监察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监察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安全监察员使用和奖惩的依据。安全监察员实行定期交流轮岗制度。
安全监察员履行安全监察职责时应向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示安全监察员证,安全监察员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伪造、买卖或者转借他人;安全监察员发现企业存在事故隐患或危及企业安全的违法行为,应及时处理或者向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对每次安全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应当详细记录,填写执法文书,并由一同参加检查的安全监察员签名后归档。安全监察员发出安全监察指令,应当填写执法文书并送达行政相对人。
奖惩主要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