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为一名“80后”大学毕业生,覃彪喜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位亲切的学长、大哥,他非常清楚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面临的困境;作为一名在职场打拼多年的过来人,作为一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覃彪喜又很清楚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从一名冷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毕业生到IT、房地产多个行业领域的精英,从一名连学费都交不起的贫困生到公司的董事长,覃彪喜的经历和感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和指导意义。
大学生提高求职竞争力的关键是塑造核心竞争力
覃彪喜的新书《求职,从大一开始》反复强调要塑造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他认为,大学生为了能够在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为了把自己这个劳动力商品在人才市场上推销出去,必须知道他这个劳动力商品的特征是什么、卖点是什么,也就是说,必须要打造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具备可操作性的,前提是必须具备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他在书中提出,细节不能决定成败。细节顶多只能导致失败,而不能决定成功。决定成功的首要因素是找准战略方向,只有方向正确了,细节才有意义。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职业规划的缺席。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习什么课程,同学们在做什么,他也就跟着做什么。听说当学生干部很重要,就去学生会或者社团谋个职务;听说学历越高越好就业,就盲目地加入考研大军。这样一来,虽然大学四年并没有荒废,但是,不能够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
所以,他建议大学生能够趁早考虑这么三个问题:
1.我喜欢做什么?也就是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发现职业兴趣的时候不要被专业束缚了,做职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打破专业对口的思想误区。专业对口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2.我的能力特征适合做什么?每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都各不相同。脱离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去做职业规划,往往会感到吃力,就好比让韦小宝去当郭靖,或者让郭靖去当韦小宝,自然很难成功。
3.我喜欢做、并且我适合做的工作是不是值得去做?比如说,如果喜欢做而且善于做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前途,做十年八年以后还是个老样子,那就不要选择;或者喜欢做的工作在价值观上并不太可取,不足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那就不要选择。
正因为决定大学生求职结果的是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需要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用整个大学四年的努力来一点一滴地积累、塑造,所以说,求职并不只是撰写简历那一两天的事情,更不是面试那十几分钟的事情,而是整个大学四年的事情。决定求职结果的因素在大一就已经开始发生了,所以,他的书才取名为“求职,从大一开始”,希望大学生能够趁早规划职业生涯,而不是等到毕业求职的时候还一脸茫然。
《求职,从大一开始》是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求职书
覃彪喜一直是反对用过于功利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他认为,大学首先是孕育思想的地方,一个社会最先进、最深刻的思想必须是、也只能是在大学里孕育出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一门技术,而是塑造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具备深刻的思想,要具有一种比较终极的人文关怀。但为什么给自己的新书选择《求职,从大一开始》这样一个看似功利的书名呢?
他说,首先,这个书名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拿着简历去人才市场找工作,而是说大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做好职业规划,基于职业规划塑造核心竞争力,为四年以后的毕业求职做准备。而且,从大一开始求职,并不等于从大一开始就只做求职这么一件事,跟求职无关的事情就都不做了。让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具备求职的意识,并不妨碍他们去思考“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不妨碍他们在为求职做准备的同时去做别的事情。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据了解,2004年全国毕业生达到280万人,至2004年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3%。2005年全国毕业生则达到了338万人,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
1.1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全国各地的高校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2004届的广东高校毕业生约为13.028万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一两位同学;2004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中,也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1.2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2004年6月搜狐网做了一份2004年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8.4%。在众多的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华南某大学的一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由于经验不足,一年不到,就破产了。
2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2.1创业大学生能力经验不足
(1)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
(2)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其成员里有时还有名校的MBA,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2缺乏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作“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
2.3创业教育滞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3.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心理好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善于根据新形势适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在思想上的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事途。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3.2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现在自主创业主要是靠少数学生的自我摸索,还有一定盲目性。高等院校应该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的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其次,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获组织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针对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高校通过过程辅导和政府、社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3.3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再者,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4要转变社会观念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参考文献
1叶育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
耶
>> 零后青春果园,“网乐”你生活 流水线上,青春凋零后的集体反思 零度青春 苹果园采后管理技术 果园 后青春的庄子 青春飞扬“80后” 帘后青春 后青春的诗 后青春(三题) 后青春的事儿 苹果园采收后封冻前的管理技术 苹果园雹灾后管理技术要点 早中熟苹果园采后管理技术 苹果套袋后的果园管理要点 为了青春的生命不会凋零 青春记忆后的慰藉 跨越“后青春”美丽障碍 80后,青春退潮时 “90后”的格调青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异域名校风范,值得看看,无数同学分享了此视频。
超牛大学宿舍表演贪吃蛇
要知道贪吃蛇游走得很快的!俄罗斯的同学们太有才了!
大四一学生两万元起步,炒房资产达500万
苹果砸到你头上,没有聪明的头脑,你也想不出万有引力哦。
叹服(来自“寻雾启示”).cn/vae
许嵩,英文名Vae,属虎,普通的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却是网络人气超高的独立音乐人。唱作全能的他拒签任何唱片公司,目前已独立完成了两张个人专辑《自定义》、《寻雾启示》的词曲创作、制作及发行。刚柔并济的曲风搭配、率性洒脱的行文作词,自居一格的演唱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拷贝的气场。
《最小说》讨论区/bbs
小四满脑子都是点子,还耍酷,越这样我们被吸住,怪了。
《开啦》看啦.cn
美女+才女老徐“种下”的免费电子杂志,创意连绵不绝,不看心痒,看完心更痒。
心灵鸡汤:
全国免费大学生心理热线在清华开通
这是由香港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资助、国内第一条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心理服务热线。热线接线员是经过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培训和考核上岗的大学生志愿者和资深专家,服务时间为周一到周日16:30至22:30,打开你的心灵之门吧!请记住号码010-62785252,免费拨打!该中心已成为《电脑爱好者》友好合作伙伴,读者们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邮件告诉我们。
总理关怀大学生就业
网友铃儿响叮:总理,您好,我是一名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父母是农民工,一直靠省吃俭用供我上学,希望我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我现在还四处奔波找工作。总理啊,我该怎么办?
总理: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譬如说,个体经营的,金融部门要给大学生最低5万元的贷款,这种贷款还是小额担保贷款。如果是合伙经营的,贷款数量还要增加。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我们还要按照规定给予贴息贷款。对于需要培训以后再进行就业的,国家还要补贴培训费用。所有这些就是希望大学毕业生们能很快有个职业。我常讲,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
毕业后的五年拉开大家差距的原因/blog/48300340/449945245
即将毕业了,一转眼同学聚会了,牛人排行榜刷新了……
小强事件
“我们谁都解决不了的,是中国学生宿舍的蟑螂,那是非常恐怖的。”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HP客户体验管理专员语出惊人
照镜子
1.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勤奋小人和一个懒惰小人当你犹豫不决时他们就会打架。小学时勤奋小人经常把懒惰小人打得落花流水,初中时就打成平手了,到高中时就是懒惰小人经常获胜了。可是到了大学我忽然发现他们不打架了,勤奋小人被打死了。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教学法;可行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如Nunan,Long,Probhu,Skehan等,他们都对任务型教学下过定义,尽管说法不尽相同,但是主旨是相同的,即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人员,在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习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和协商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培养他们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二、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特点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随着我国和国际英语教学发展进程而同步前进。该课程内容涉及语言教学基本概念、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观念、听说读写的特征与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等,所以在该课程中,重点是将国际前沿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与我国特别是本地区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师介绍与课堂讨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的动脑和动手能力,特别要注重学生针对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行的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材,也是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通过反思、讨论、探究和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构建新的认识和理念,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目的不是提供一种教学模式和几种教学方法,而是提供一个思考和探究的园地。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一切学生和一切环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就在于能够依据自己的环境,特定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需求以及语言教学的规律,对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选择和再创造。
三、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从英语教学法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教学法现行教材的特点不难看出,在英语教学法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同时,根据英语教学法几年来的改革趋势以及高师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走势,决定了英语教学法课堂施行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必要的。
任务型教学是英语教学法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该课程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技能,都不是纯靠教师讲授学生听就能完成的,只有“做中学”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如何当老师,体验什么是一堂成功的课,学生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因此在该课堂中,任务型教学是一个关键。一个学期的课以完成某一个大的任务为主线,形成“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任务链,让每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体验合作,纠正各项教学技能,从而全面得到了练习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一节课的喜悦,从而达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目标。
下面以王蔷的“A Course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教材中的“Teaching Vocabulary”一课为例,来了解一下该课程下的英语教学法课堂是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
首先,把学生分成12组,每组四人,符合small group的形式(按照座次来分组,以便于交流),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词汇教学。选好每组的记录员一名,记录每组的观点。此任务分成两个小任务项:一是学生经过讨论推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二是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五分钟微型课展示,针对词汇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限制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整个任务,这个过程称为前任务(Pre-task)阶段。
然后,学生按照各自的组别开展任务活动,进入任务环(Task-circle)阶段。在进行任务过程中,学生需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谈词汇教学的方法、教学存在的弊端以及解决弊端的途径。同时,准备讲课的同学还要进行相应的备课活动,在此过程中,同组人员可以共同策划教学方案,整理教学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走下去进行巡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和及时的语言上的帮助,发挥教师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的功能。
最后,进入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阶段,按编组的顺序,每小组进行任务汇报。汇报任务时,每组要分成两个环节,一是谈词汇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对目前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如:针对很多中学生背单词只会死记硬背的现象,某组同学提出可以采用游戏法,诸如:Bingo游戏、抢答游戏等。还有同学提出几种可行的方法:仿生记忆法、谐音记忆法、颠倒记忆法等;二是五分钟微型课展示,具体展示词汇教学的方法。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展开另一轮讨论。在整个任务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五种技能,即决策技能、倾听技能、反思技能、开发学习资源技能和形成性评价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任务活动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学生通过这种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了讲成功一节课的要领在哪里。这比教师反反复复地用理论描述讲课的要领和环节要强很多,效果会更明显,学生接受得也会更直接和有效。因此,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教学法课堂中是非常适合的,也是培养应用型师范毕业生必需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上对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需求条件的提高,我们高校在培养毕业生的方法上也要适当地有所提高和改革。为了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提前融入到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以有效地适应目前的英语教学,我们英语教学法课堂率先引入了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它,以适应新课改后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英语教学法课堂,而且是该课堂必须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和的英语课堂顺利接轨,为英语教学培养出真正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任强.任务型教学及可行性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
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分析
1.认识模糊,专业技能整体偏低。从过程上看,职业指导是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自始至终的连续的教育过程,不应视其为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反观我国职业指导现状,因长期受计划分配工作机制的影响,认为毕业生就业是最后一个学期的事。直至现在,仍然将职业指导工作排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年,称其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相关的事宜都是和应届毕业生相关的,而和其他年级的学生毫不相关。不少人认为,所谓职业指导,无非就是学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或者举办几次讲座、开设几堂课,讲讲求职信息和应聘技巧等,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似乎人人都可以干。对职业指导教师职业性质的这种认识,不仅影响到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同时也影响到在岗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降低了就业指导教师职业的内在凝聚力。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两课”教师、院(系)总支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和少数专家学者组成。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中83.32%以临时性、非专业性人员为主,许多职业指导教师甚至连从事高校教学的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满足职业指导的要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总体欠缺,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不够,从而导致职业指导的效果不够理想。
2.缺乏系统专业训练。目前各高校大部分就业指导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临时性的非专业人员,缺乏作为一名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人际沟通、人才测评、商务礼仪等领域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更不了解职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同样,由于缺乏专业训练使得担任职业指导的教师很难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和就业这一环节。实际上就业指导不仅针对毕业生而言,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包括学业、职业、创业、事业发展等问题都应该同样给予关注。临时性、随意性、缺乏系统性是当前职业指导的通病,没有把职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建设,那么担任该门课的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化,难度可想而知。[1]
3.专业发展不畅。因为学校不重视,加之职业指导教师自身认识不足,很少有教师主动去参加如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等职业指导方面的系统培训。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加强培训,职业指导教师不熟悉和掌握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不掌握职业指导与咨询的方法和技巧,就只能宣讲就业政策,面试常识等,而专业性要求甚高的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学习成才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欠缺,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就难为其能了。此外,要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就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了解个人兴趣、特长和性格,为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评。[2]而当前很少学校有职业测评方面的专门场所和工具。“教师的工作条件对教师极为重要,工作条件差,伤害了教师的自尊,这些问题无疑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继续当教师的愿望,影响了他们作为指导者在教学领域克服困难局面的意愿,从而使他们最终放弃这一职业。”[3]
4.专业组织形同虚设。在国外,教师组织被看作是教育改革的巨大力量,对政府教育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教师本身也大有裨益。反观我国目前各高校对职业指导教师的管理比较混乱,有的归教务处管;有的归“两课”教研室管;有的放在院系的行政人员统一管理之下。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教研室,不能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给授课老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相互学习,互通有无。更不能让担任职业指导的老师有一种归属感,发挥他们的整体作用。
5.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1995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而后各高校纷纷设立就业指导课,并逐渐由各种简单的就业指导讲座发展到现在内客涉及就业政策宣传、就业程序、信息、技巧培训、就业咨询等服务。但课程的内容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加之师资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使得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渴望的个性化、全程式化、多方位的职业指导更难。
6.专业自难以发挥。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权力,是学术自由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制约,目前就业指导教师很难能发挥自身的专业自。
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路径选择
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首要条件就是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是对职前培养、在职辅导和职后培训的统称。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是使未来教师具有从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专业道德,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基础;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实践型”、从“教书型”向“专家型”转变,它们都是教师教育的核心目标。
1.职业指导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是实现其专业化的前提。鉴于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开设职业指导专业,没有专门的培养职业指导教师的机构,所以各高校一方面可根据本校的专业和师资队伍状况,整合校内教师资源,选拔那些在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有良好基础,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就业指导教师,积极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或访学,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使就业指导能够真正受到学生欢迎,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引进一些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专家、学者或杰出校友来校授课、讲座,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课的质量,同时,也开阔全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眼界。
2.职业指导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是关键。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职前培养、在职辅导、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二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高校的就业指导不是照本宣科,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技能素质有较敏感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教学研究。必要时为就业指导教师直接到某些职场与职场人对话提供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高校管理体制规范化是保障。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高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工作,摒弃那种把职业指导看成是权宜之计、附带性工作的认识,重新审视和正确对待就业对办学的价值,使职业指导工作变成贯穿于学生就读全过程的专业性的工作。同时加大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非毕业生和毕业生都能享受全方位的职业方面的指导,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后充分发展,并努力成为创业者,应当成为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和办学理念。
(2)形成大学期间职业指导课程设置的一体化。很多研究者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基本上只针对毕业生的状况,提出了推行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指出职业指导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应聘指导和创业指导等内容,并认为职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一门重要课程,鉴于每个年级的阶段任务不同,可从不同方面开展职业指导课。将零星的、分散的、讲座式的、动员式的“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依据年级设立相应学分。
4.激活职业指导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是根本。首先,以终身学习的理念武装职业指导教师。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更应掌握最先进的理念。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作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师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以满足学习的需求。其次,以反思促进职业教师专业自主。教师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作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提升教学能力。可以说是“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职业指导教师也要做研究型教师,进行反思性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学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在数量相对稳定、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互帮互学、集体备课,积极鼓励就业指导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加强职业指导方面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另外,职业指导教师可以建立自我剖析档案袋,或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变化与进步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梁业胜, 余耀森.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J].高教论坛,2006(4):223-225.
【关键词】为美国而教 贫困地区 基础教育 师资
198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四年级学生温迪·卡普在毕业论文中构思创建一个名为“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以下简称“TFA”)的非盈利组织,通过招募各个顶尖大学优秀毕业生,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将其输送到市区和偏远农村学校,以缓解薄弱学校师资问题,从而保障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缩小教育地区差距。她坚信,只要有效地改革教育体制,教育地区差距、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是可以缩小甚至达到平衡的。1990年,TFA实现了从“理论版”向“现实版”的真正转变。
通过21年的发展,TFA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TFA年度运转资金从第一年的250万美元提高至现今的2.12亿美元 [1],资金赞助方从起初的极少数公司发展至众多私人、公司、基金会乃至美国联邦政府。合作地区已从创立之初的6个地区扩展至2011年的43个地区。志愿者申请人数从第一年的2500名增加至2010年的46000名,录取人数也随着各地区对志愿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从500名增加至4500名。[2] 少数族裔志愿者的比例也逐年提升,2010年度,这一比例已达到31.0%。 [3] 另外,TFA对服务地区的儿童早期教育和土著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TFA已有近300名早期教育志愿者分布于全国22个地区从事儿童早期教育,8000多名儿童从中受益。[4] TFA计划到2015年从事土著教育的志愿者人数达1400人,连续3年以上每年使52000个土著儿童从中受益(将近占美国土著学生的10%)。[5] 届时,TFA也将成为促进土著教育发展最突出的组织之一。总之,TFA从刚成立之初不被大众所看好的小组织成为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非盈利机构。
一、“为美国而教”的主要实施举措
TFA能够在短短的21年间蓬勃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美国大学生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与服务意识,离不开美国社会各界对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呼吁教育公平的共同愿望。但是,TFA最终能吸引众人投入到该计划中并不断扩大发展规模,除了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外,最关键的是TFA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实施策略。
1.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TFA计划
为了有效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参与TFA计划,TFA采取了一系列吸引措施。
第一,志愿者只需履行为期两年的服务。两年的服务期对于一些立志长期从教的志愿者来说是职业生涯的开端,对另外一些志愿者而言,则是一个“职业中转站”,一是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二是有利于构思下一步的职业规划。
第二,志愿者可以自主选择服务区。志愿者有权利选择自己中意的地区从教,TFA在人员派遣时会尽量满足志愿者的意愿。
第三,志愿者享受带薪服务。志愿者的服务并非是无偿性的,他们一旦被雇佣,便意味着成为了专职教师。所在学区将支付给他们与其他新专职教师等额的薪水,每年在22000美元到40000美元之间。
第四,TFA作为美国服务队(America Corps)的成员,其志愿者可申请由美国服务队提供的每年4725美元的教育奖金,这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极具吸引力。
第五,志愿者可享受研究生院和公司提供的特殊待遇。各研究生院为志愿者豁免申请费用并提供特殊奖学金,志愿者可在两年服务期满后再入学;TFA与公司、企业合作,使志愿者能够有机会到有关部门实习,积累经验,为服务期满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各大公司与企业还为TFA志愿者保留工作岗位,允许其延缓两年就业。
2.实行严格的志愿者选拔标准
为保证教师队伍素质,TFA对申请者实行严格的选拔标准。首先,根据候选人的书面申请进行筛选,申请人员必须是来自全美最具竞争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其次,对申请者进行面试,才能进行教学实践能力考查。招募人员通常根据候选人是否具有以下16种素质来对其作出评价:毅力、诚心、热心、责任心、独立性和自信心、创造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理解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多元文化的敏感性。[6] 这16种素质及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表现是决定候选人能否被录取的必要条件。最后,招募人员对候选人做出以下等级的评价:“特别优秀”“优秀”“很好”“好”“一般”“差”和“很差”。而TFA只招收被评为“特别优秀”“优秀”和“很好”的候选人。可以说,被录取的志愿者都是凤毛麟角。
3.实行短期强化培训与后期持续指导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方式
在志愿者被分派到各个学区任教之前,他们必须到夏季培训学院接受为期5周至每周6天,每天15个小时的高强度短期培训,以帮助他们获得成为一名教师的首要技能。而负责对志愿者进行教育培训的人员均为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有的是中小学资深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有的是大学教师,负责教授教学理论知识;有的是多元文化教育领域的专家,帮助志愿者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提高其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感;有的是家校关系领域的专家,教授志愿者正确处理家校关系的方法。
培训主要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围绕学习教学策略、教学管理、课程开发和教育热点问题以及多元文化理论等展开,实践操作则是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习。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培训时间基本持平。而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专业精神、反思精神和多元文化精神将始终贯穿其中。此外,为了使志愿者成为出色的教育工作者,TFA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后续指导,例如,为每一个志愿者提供一个指定导师,为其提供指导和支持;与合作学区所在的当地大学建立联系,为志愿者提供持续培训;联通退休教师网络以便志愿者随时获取教学信息;志愿者利用TFA联机集成器——TFANET,向校友获取专业知识、分享创意和建议;志愿者通过TFA的在线教学和学习中心(TLC)实现资源交换等。
4.对学生成绩进行双重评估以反映志愿者的教学水平
学生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志愿者的教学水平,因此,TFA主要通过测量志愿者所教班级成绩来对志愿者的教学水平进行侧面评估。在TFA的成绩测量系统下,学生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课堂表现得分,这部分由志愿者评定;另一部分是TFA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第一部分的成绩进行调整、合计而得出的分数。这一成绩测量系统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变化,有助于TFA全面了解学生成绩,并掌握志愿者的教学情况,从而给予志愿者信息反馈,使其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5.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要招募教师
一项策略要最大化地取得实施效果,必须因地制宜、联系实际。TFA则能够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为了提高服务区孩子的数学和科学成绩,TFA实施了STEM举措(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例如,在追求满足服务区教师数量需求的同时,重视招募同服务区儿童具有相似或相同背景的志愿者,尽可能减少师生间的文化排斥现象;根据合作区儿童早期教育、土著教育质量低下、师资短缺等问题,TFA招募这些领域的志愿者以促进教育发展。
6.与多方合作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以促进组织良好发展
TFA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社会各界包括个人(其中不乏TFA校友)、公司、基金会甚至地方、州和联邦政府对TFA的认可与支持。其经费构成也由私人资金变为以私人资金为主、公共资金为辅。通过与多方合作募集大量资金,使TFA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促进组织良好持续发展成为了可能。从2005年至2010年间,TFA不止四次增加财政预算,总额共增加1.92亿美元,增加的预算主要用于人员招募、提高少数族裔志愿者比例、媒体宣传等。[7] 正因为有如此巨额的投资,TFA才得以持续良好地发展,其员工数量不断上升,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组织影响力日趋扩大,得到了更多公众的肯定。
7.借媒体之力宣传TFA及其成员
为了让外界更了解TFA,使TFA能够尽可能多地招募少数族裔志愿者,TFA借助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手段对组织自身及其成员进行宣传,如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双语传媒渠道举办宣传活动。此外,TFA也在当地一些出版物上刊登少数族裔志愿者、校友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事迹,突出他们的成就,树立榜样。
二、“为美国而教”对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启示
我国贫困地区的师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量少质差,这也是美国贫困地区师资问题所在。“为美国而教”计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探索,该项目为美国贫困中小学校输入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为促进美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缩小教育差距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TFA也为缓解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提供一定启示。
1.严把质量关,确保支教教师队伍质量
构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的保障机制,最根本的就在于如何确保数量充足且质量过关的教师献身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TFA采取严格把关支教准入机制,实行多种培训方式、合理评估志愿者等措施,不仅能选拔到最适合的支教人员,而且确保了志愿者的教育专业技能。我国在吸收支教教师的过程中应该学习与借鉴TFA的选拔、培训及评估模式,既可以确保选拔到最符合要求的支教者,也确保了支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保证与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的质量。
2.经费投入、相关制度设计是保障支教教师的重要条件
TFA的资金来源除了美国联邦政府每年为其提供一定的财政补助外,社区、公司、基金会、个人等捐赠是其经费的重要且主要来源,这些资金为TFA持续、健康、有效运转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教育是国家和全民共同的事业,各级各类的教育功能各不相同,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举办教育的局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追求。[8] 而当前我国的教育经费仍以政府投入为主,非盈利组织、公司、企业等参与教育事业的程度明显不够强,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仅凭政府一家之力要办好全国的教育事业实属困难。要真正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政府财政保障基本教育经费的同时,还应积极、广泛地寻求企业、个人以及非盈利组织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援。通过获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大力投入到支教人员的职前培养及职后保障中来。此外,相关制度的支持也是确保一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TFA成功搭建了一个由贫困中小学、大学、研究生院、企业等多方合作的机制,而多方合作机制的成功搭建则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牵引与制度保证。 [9]要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到支教队伍中来,就要形成政府、中小学、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等的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协调统一、明确职责、积极合作,使支教教师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3.因地制宜,在培养过程中加强本土元素
在TFA的服务对象中,有95%是美籍黑人、拉丁裔人、西班牙裔等少数族裔。FTA计划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重视这一客观现实。基于此,TFA在招募过程中十分注重吸收少数族裔志愿者;在宣传环节,要大力宣传少数族裔志愿者的成就以吸引更多的少数族裔人员参与计划;在培训环节,对志愿者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其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提高其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感。因此,我国在鼓励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的过程中应借鉴TFA的经验,尽可能地鼓励贫困地区生源回归本地支教,此外,还应加强支教人员培养过程中的本土元素,使支教者在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工作环境中。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JZD0027)子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国际比较”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凤凰小学,江苏 苏州,215028)
参考文献:
[1]ROTHERHAM A J.Teach for America:5 Myths That persisit 20 years on[EB/OL].(2012-02-10).http:// /time/nation/article/0, 8599, 2047211, 00, html.
[2]Teach for America[EB/OL].[2012-09-17].http:///wiki/Teach_For_America.
[3][7]KOPP W, ISAACSON W. Teach For America?蒺s 2010 Annual Report[EB/OL].(2011-10-04).http://teachforamerica. org/our-organization/growth-plan-and-annual-
report.
[4]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itiative[EB/OL].(2011-
10-03).http:///our-organization/
special-initiatives/early-childhood-education.
[5] Native Achievement Initiative [EB/OL].(2011-09-
28).http:///our-organizati-on/special-initiatives/native-achieve ment-initiative.
[6]KOPP W. Teach for America. Information Bulletin[J].N/A,1990(4).
(一)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开展就业法律教育重视不够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文件要求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只要求各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对于就业法律知识的教育没有明确规定。高校目前关注的还是怎么扩大毕业生的就业率,各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是围绕如何增加就业率展开的,就业法律教育明显被忽视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发生就业纠纷和法律争议大多也是在毕业离校以后,学校认为这时学生与学校已经没有法律上的任何关系,一般也不会再寻求学校的帮助,学校面临的压力显然较小,缺乏开展就业法律教育的动力。
(二)高校尚未建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法律教育的课程体系
法律知识是现代社会人必须掌握的几种基本知识之一,也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捍卫合法权利的重要武器。在当今社会,缺乏法律素质的大学生绝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遗憾的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对开展就业法律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除了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外就是开设一些选修类课程,前者只有51个课时,法律知识部分只有四分之一,教师还要利用这短短的课时讲授所有法律常识,连蜻蜓点水都难以做到;后者由于课程数量有限,选修的人数也不多,很难接触到更深入的法律知识。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根本无法应对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法律问题,面对用人单位的各种违法行为,比如随意规定、延长试用期、随意要求加班却不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滥用劳务派遣等行为或者不知道对方违法,或者知道对方违法也不懂如何维权,只能逆来顺受,反而助长了用人单位肆意违法的嚣张气焰。
(三)缺乏一支专业化、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一般由具有管理学背景的教师来承担,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也很难给学生这方面的更多的教育。而学校里从事就业工作的主要是就业中心的老师和各系的辅导员,这些老师来自各个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即使有的因为多年从事就业工作了解有关法律也不够专业,对于毕业生特别需要的实务操作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各高校也因为思想上不够重视致使这几年没有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不少学生有困难疑问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状况。
(四)学生的守法、诚信、维权意识淡薄
当下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很重,在校学习期间认为必修课很重要,要努力学。专业课很关键,要认真学。对于非必修和非专业的课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少得多,完全是一副“六十分万岁、多一份浪费”得过且过的心态。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他们对于就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很多大学生眼里就业法律知识既不是必修课也不是专业课的内容,甚至在校期间也完全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就业法律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直到大四需要求职时因为不懂或者未掌握正确的就业法律知识,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有的甚至遗憾终身。有些大学生一心为了找工作,面对“求职陷阱”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有的大学生完全没有基本的诚信意识,一而再再而三的毁约跳槽最后上了用人单位的黑名单;有的大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不惜以身试法,伪造证件证书被用人单位发现;还有的学生面对用人单位违约违法时不知所措毫无办法或者忍气吞声一走了之,凡此种种反映出我们的毕业生法律观念的淡薄、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素质的低下。我们碰到这类案件时总是抱怨国家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立法缺失,但是有几个人会反思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不是也出现了问题,作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我们的高校学子,居然对于就业法律常识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如何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教育工作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从培养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的角度考虑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重视,通过制定政策、下发文件、具体指导等方式督促高校把这项工作放在与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9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可否认就业法律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高校应该从这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违法、违约、被骗等具体案件中吸取教训,把开展就业法律教育放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想法设法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入手对大学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法律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知法、守法、培养诚信守约意识,成为一名合格懂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高校的就业工作才能说有始有终,体现了高校对国家、社会、大学生本人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构建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培养应该本着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实用有效的目标来进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来进行入门的法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产生兴趣,意识到法律对他们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极其有用的,帮助学生树立守法守约的法律意识。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全员开设就业法律指导课程,通过讲授《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等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求职就业必备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维权和小心防范的意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专业选修课程,比如艺术设计、建筑专业可以开设《著作权法》课程、会计专业可以开设《会计法》、财经专业可以开设《金融法》等等。这样一来通过通识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
(三)建立一支专业化、有实践经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工作要有效开展必须建立专业、有实践经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尽量挑选具有法律背景的人员充实高校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队伍,对于非法律专业的人员要进行培训和考核,促使他们对于我国的就业法律、政策了如指掌,把对就业法律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作为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保证毕业生的就业法律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快速正确的解决;二是充分利用高校法律专业的教师,通过相互帮助、自学为主的方式要求所有法律专业教师了解、掌握我国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在全校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就业法律知识的通识教育,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与就业有关的法律知识;三是聘请当地劳动争议仲裁院的仲裁员、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律所从事劳动争议案件的律师和法院的法官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就业法务实践操作的培训和讲座,使教师和学生的书本知识与实务人士的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提升就业法律教育的效果。
(四)利用第二课堂,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就业法律教育
高校除了开设就业法律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外,还应该利用学生社团、学术活动、党团组织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就业法律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掌握就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自觉自主地开展学习。比如利用学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就业法律知识咨询活动,由咨询中心的老师和学生现场解答毕业生的问题,给出方案;比如开展模拟招聘活动,在招聘时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囊括进去,让学生懂得不掌握就业法律知识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现实;再比如通过案件沙龙活动,把一些活生生的大学生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件重新演绎,让在场的学生心灵受到真正的触动,不掌握就业法律知识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海报、招贴画、校园广播、法制情景剧演出等形式提升学生对就业法律知识的重视程度,增强就业法律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成长和进步,也指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和进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平、获取持续发展。但调查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教师对“事业心、自信心、自豪感、进取心”诸项的自我评价均较低,各项的赞成度均低于20%,持否定态度。在调查访谈中获知。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心理压抑。压力较大:近4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被调查对象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超过70%的被调查对象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可见,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状况不容乐观,与新课程改革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专业素质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欠缺或教育教学观念、方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欠缺。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归因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专业责任感不强,“自我更新”的意识淡薄。一是原理规则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设有得到及时的调整与更新:二是不善于或不主动积极地积累大量的专业案例知识和可供借鉴、反思的实践案例:三是策略性知识欠缺,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能够灵活运用原理规则,不能高效地整合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四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学科教师。不具备相当水平的当代科学和人文基本知识。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这必然要求教师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新课程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很有必要。
2.教师的常规性的技能基本过关,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实行。而特殊的技能。尤其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能力及多媒体的运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等则明显不足。
二、教师的专业态度有待提升
专业态度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和判断,主要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情操和专业自我。
1.专业信念上,教师的专业信念淡漠。相当一部分教师大都不注重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的构建,对教育教学没有或很少提出过自己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观点与看法,对诸多的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随波逐流,即不作自我选择、认可与确信。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部分教师缺乏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的意识和勇气,很少有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
2.专业情操上,教师的专业情操弱化。由于社会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效应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教师地位事实上的偏低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丧失了光荣感、自豪感和事业心,责任感和义务感也相应降低。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1.中学教师队伍素质从源头上衰减,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的相对较少: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从教,存在“三流考生上师范”和部分师范院校优秀生源不愿做教师的现状。
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迫于“应试教育”的社会压力,在师资的引进和培育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科目上,而对于副课教师师资建设不力的局面或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部分城镇学校仍存在兼职教师和非专业教师,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3.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上,以务实的态度,得力的措施积极推进主课、应考科目教师骨干培育。如鼓励深造、外出学习、参与高一级教师培训、晋级评优时的倾斜等,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学科带头人,以此拉动了这些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反地。中学副课教师特别是音体美、政史地教师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关键词:木心;文学思想;思想教育;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192-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贯穿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木心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哲思对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木心其人及其文学作品的特点
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生于浙江乌镇。自1982年起长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作品多发表于台北及纽约的报刊。他的弟子――陈丹青认为“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读了他的作品后,笔者以为这样的评价并非溢美之词。如果说在2006年以前,木心这一名字对于大陆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还算陌生的话,2006年伊始,随着他的作品在国内的陆续出版,他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木心一生坎坷,生于富商之家,年轻时因言获罪遭遇牢狱之灾,“他虽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思路却未被俗世所累,能在更高远的层面上打量问题”[1]。木心文学的一个基本特质是“智性”,他的文学作品是他对人生的炽爱与参悟的载体,不管是散文、俳句、诗,均满含智性的哲思。从他的作品里,不时跳出箴言和警句,当你正在脑子里默记他的某句箴言或警句时,他冷不丁又冒出了一句“警句是给别人看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细细品味他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思,对为人处世,会有丰硕的收获。本文拟从他对于“奖”的看法和他“精微的悲观主义”两点哲思入手,尝试分析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发。
二、不必太在意名次和“奖”
“奖”这回事,自古有之。在各领域通过比赛,分出伯仲,似乎成了评定领域内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一种常用手段。由此评出的一二三等奖,也顺理成章被当作水平高下的排名。大家也公认获奖的定比没获奖的水平高,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多数高校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了关于就业方面的指导,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在学生求职期间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予以指导。在笔者多年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经历中,了解到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多数教师会给他们灌输从各方面武装自己以增强日后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砝码这样的思想。
所谓的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指的是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得多考取各种证书,多参加比赛获取各类奖项。在判断一名大学生是否优秀这个问题上,不管是学生本人还是学校或是用人单位,似乎都默认了凭获取证书、奖项的多寡这一单一标准来衡量。
笔者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也随大流秉承以上教育理念,常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课之余多参加比赛,并争取获奖,为日后求职积累筹码。多年以来,笔者从未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直到看到木心的话。他说:“凡有数据比较的竞赛,才能排名次。赛跑、跳高,快一秒、高一厘米,就分冠亚军……‘奖’这种东西,闹着玩玩的,庸人们不识货,凭得奖、不得奖起哄,这点道理假如不懂,其他的虚荣更是看不破了……”[2]一时间,醍醐灌顶,这样的说法简直颠覆了笔者原有的价值观。原来,笔者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奖”这种东西,把“奖”看得太重,殊不知,如此无形中会滋长学生的虚荣思想。
当然,这也不是说所有的“奖”都不必去争取,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凡有数据比较的竞赛”,“能排名次”的奖,如跳高跑步等体育比赛、珠算点钞等技能竞赛等可积极参与,去争取奖项,因为这类比赛确实可通过数据判断水平的高低。但一些无法进行数据比较的,如演讲、写作、唱歌、跳舞等,则没有必要“凭得奖、不得奖起哄”。若是兴趣使然,或觉得有意思,大可参与,抱着重在参与增加人生经历的想法无可厚非,但若抱着非拿奖不可的心态参加,则就是木心说的“看不破了”。现代人之所以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就是“看不破”的原因在内。过于执念虚荣的东西,这也是许多人痛苦的根源。在现今愈来愈浮躁、愈来愈功利的社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帮助学生成才,更要帮助他们成长。这里说的成长包括心灵的成长。适当的虚荣可激励人的斗志,过分的虚荣则不可取。
笔者的一个学生,一名长相气质极佳的女生,有演讲方面的特长。大一第一个学期的一次演讲比赛,笔者鼓励她参加,在其获一等奖后给予了高度赞誉,并鼓励她再接再厉继续参加类似比赛。在之后的大学生活中,她如笔者希望的那样积极参加校内外与演讲有关的比赛,也多次获奖。也许是赞誉声营造的虚荣环境令她失去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仅是演讲,一些她不擅长的如礼仪、舞蹈等比赛她也积极参加。笔者在了解到她的变化后找她谈心,在与其交谈时,明显感觉到她已被比赛是否获奖所累:获奖时,她会满心欢喜与老师同学分享;若没拿奖,她会因此沮丧很久。演讲,已不再仅是她的爱好和特长,而成了能够影响她喜怒哀乐的东西。这正是把得奖看得太重了,被虚荣所累了。
三、“精微的悲观主义”――不会颓唐,也不会盲目乐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当代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心理素质却明显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产生焦虑、失落甚至绝望的心理,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困扰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研究挫折理论以及挫折教育的意义,提出相关的挫折教育对策,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木心的“悲观主义”文学思想给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视角。通常认为的“悲观主义”是“一种与乐观主义相对立的消极的人生观。它认为恶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力量,人生注定遭受灾难和苦恼;善和正义毫无意义,道德的价值只在于戕灭欲望”,而木心对于“悲观主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什么是悲观主义?我以为就是‘透’观主义。不要着眼于‘悲’,要着眼于‘观’――万事万物都会过去的,人是要死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就是悲观。悲观主义是一个态度,是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得不到快乐,很快乐,这就是悲观主义。”
“得不到快乐,很快乐”这就是木心所认为的悲观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木心是“一个很好的悲观主义者”,他是“精微的悲观主义者”。“‘精微的悲观主义’不同于情绪化的粗糙的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不是基于感情,而是基于精确的认知;‘精微的悲观主义’,不会颓唐,也不会盲目乐观。木心深知,粗疏的乐观常常是自欺,他深谙骄傲的分寸,洞悉人的命运冷暖的微妙界限,提示我们随时免于自欺。”[3]
简言之,木心的“精微的悲观主义”认为,对待世事,应该有的态度是既不颓唐自暴自弃,也不是盲目乐观自欺欺人。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我们可从这两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不要着眼于“悲”,要着眼于“观”。笔者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凡事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自信、乐观、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当面对不好的事情时,既不要颓唐,也不要自暴自弃。这和乐观主义的提法是一致的,学生也较容易做到。而更高层次的境界,是木心所说的“不要着眼于‘悲’,要着眼于‘观’”,也就是要慢慢学着看“透”的境界。当然,看“透”必然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并非一蹴而就,木心也是在经历了诸多坎坷以后才有如此感悟的。他说:“成功,就是差一点就失败了的意思。”反之,失败,也就是差一点就成功了的意思。
第二,不盲目乐观自欺欺人。如上文所述,常见的挫折教育大多是引导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然而,这样的思想引导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忽略了现实的残酷性,容易使学生盲目乐观,甚至自欺欺人。当境遇并非越来越好时,他们遭受的打击更大。也就是说,纯粹的乐观主义教育容易使学生盲目乐观,在木心看来,“粗疏的乐观常常是自欺”。更好的做法是,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对未来有好的期许,也要让他们清楚,他们的境遇可能不会变得更好,有可能会变得更糟,当面对更糟的状况时,更要欣然接受,如同木心说的,“得不到快乐”依然“很快乐”。
笔者带过这样一名学生:该生家庭经济困难,母亲患重病,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姐弟三人都是通过助学贷款上学的。在掌握其家庭情况后,笔者在与其交流时主要以激励为主,激励她要乐观,告诉她不好的事情都会过去的,等她毕业工作了,家庭经济条件就会得到改善,母亲的病也会好起来的。该生也表现得相当乐观,不仅学习用功,课余还在校外的餐馆兼职赚取生活费。一天,她在电话中向笔者哭诉母亲病情加重需请假回家探望,姐姐弟弟也会请假回家,笔者批准了。孰料几天以后,她再次打来电话,说姐姐在回家的途中遭遇车祸,目前还躺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连串的打击把她击垮了。在她QQ空间的日志中,满是对命运不公的怨恨及看不到未来的无助。不管如何开导,她始终无法从这些打击中走出来。她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孰料事情变得更糟了。即便已办理了贷款,笔者也进行了多次劝说,但该生依然情绪低落,并声称已没有心思上学,最终退了学。虽然这是个例,但足以看出纯粹的乐观主义教育容易使学生盲目乐观,当境遇并非越来越好时,他们内心遭受的冲击比不盲目乐观要大得多。
四、结语
木心作品无论是思想理念,还是文学语言,从中折射出来的哲理意味与反思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反思完成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思,汲取他的哲思中有益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养分,更好地履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指导者和引导者的历史使命。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如何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引导学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豁达,不受不良思潮的影响,也是需要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郁.《游走于世界的狂士》――与孙郁谈木心创作[J].北京文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