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过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各类评选活动,带动激励群众学典型,争先进,当模范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宣传新时代、新风尚、新气象,引导村民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自开展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花园乡将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有机结合,持续发力推进环境整治,动员村民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一是树立全新理念。要求各村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自觉爱护环境,主动作为,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按照乡风文明的理念,不断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引导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二是发挥乡贤作用。通过乡贤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动、激励群众学典型、争先进、当模范,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宣传新时代、新风尚、新气象,引导村民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精神,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街道“多部门共建”模式的重要措施,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强化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今年组织召开了XX街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题工作会议2次,制定并印发了《XX街道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宜居乡村建设推进方案》,安排部署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明确了目标。街道与17个村主任签订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书,各村确定了1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责人。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以及开展“城市卫生齐参与,干干净净迎新春”“三清三改”等主题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氛围。目前,出动宣传车100余次,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播放广告11余条、悬挂标语27条。
(三)强化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同时清除了各村内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二是实行了农村环卫保洁村民自治化运作,每个社均配备一名专职道路保洁员负责对各社村道保洁,对村的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清运。今年以来,全街道清除村内公共空间和庭院的私搭乱建,村内主干街道两侧、周边建筑外立面的乱贴乱涂 1.2万余平方米,提升农户庭院美化改造90户。
(四)强化创建,建设美丽乡村。以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为契机,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安全饮水、道路畅通、产业培育等工程。目前,清理渠道约3.1万米,清理塘堰4口,清理蓄水池3口,清理污水沟200米,清理水坑2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95吨。在村道路两旁及撂荒的地种植花卉苗木,整治面积1万平米投入资金000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今天上午的考察学习,xx县的乡村环境治理改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1+1模式”,人畜粪污综合利用模式确实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成效显著。下一步,我街道将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街道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
(一)思想上再重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工作要求,加强投入,强化措施,有效开展工作,逐步提高我街道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美化人居环境。
一、 重组织、造氛围,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前提在统筹。针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实际,我们按照“县主导、乡组织、村自治、社会参与、村民唱主角”的工作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处处宣传引导,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城乡联动、统筹规划、梯次推进的工作态势。工作中,做到了“四动”:一是谋划先动。按照我市城乡做美战略安排,在农村环境建设上确定了“点上示范、面上推进”的总要求和“一年打点、两年连线、三年铺面”的工作思路,形成建点连线、以线促点、串线扩面的梯次推进模式。即:利用一年时间集中力量完成我市溪河镇、白旗镇、法特镇、开原镇、上营镇等区域节点镇环境整治,特别是着力打造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实现美丽乡村“典型化”;利用两年时间以点连线,集中力量整治国道、省道沿线乡镇村屯的环境,形成“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实现美丽乡村“整齐化”;利用三年时间,以线带面,促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扩面、提升,实现美丽乡村“全面化”。二是责任推动。市委、市政府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上日程、抓在手上,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级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制定了《舒兰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屯、党员包户”的“四包”责任机制,形成市、乡、村三级联动、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部门联动。建立了由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12个责任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优化整合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形成了推进环境整治的合力。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1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18个。四是群众主动。我们通过电视、网站、农村广播等媒体,采取建立宣传队、设立宣传栏、发放倡议书、悬挂宣传标语、开展科普讲座等方式,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强化宣传引导,增强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使村民“唱起主角”,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在溪河镇溪河村集中开展“清柴草”整治行动中,村民开始都不理解、不配合,全村124个柴草垛经村干部反复做工作才搬走43个。但随着砌边沟、植树绿化、修建文化墙、改厨改厕等工程的深入开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庭院成为绝大多数村民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支持村里的工作,81个柴草垛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搬到了村里指定的存放地点。溪河村在这些柴草垛的存放原址建设了一个村民休闲广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补短板、强建设,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在建设。我们结合东中西三大产业带布局,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打造了节点型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有效示范带动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资金支撑。为了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难题,我们采取市里补资、村里出资、部门助资、社会筹资、农民自筹、向上争资的办法,有效整合了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农村道路、植树绿化等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16年,全市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7560万元,其中,用于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资金3750万元,用于其他乡镇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810余万元。资金来源,争取上级资金3570万元;农民筹资筹劳760万元;社会捐款捐物价值达到48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2750万元。二是突出规划引领。结合人文资源、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制定乡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规划,努力形成建设有序、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风貌。在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设计上,我们坚持“一镇一特”和“一村一策”,充分聚合各种资源和发掘村庄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溪河镇凤凰山乡村游、白旗镇农特产品集散中心、法特镇满族民俗小镇,提升美丽乡村的吸引力和发展力。三是突出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文化广场、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2016年,改建乡村公路101公里,铺设上下水管线12575延长米,新建文化广场20340平方米,安装路灯615盏。
三、抓整治、改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关键在整治。我们在注重保持田园风貌,在不损毁乡土元素、不破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围绕“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开展“三大工程”,着力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开展生活环境整治工程。突出公路沿线,小城镇和农贸集市、畜禽养殖小区、乡村旅游区、卫生管理死角等“八个重点部位”,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集中力量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2016年,仅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就建设边沟34840延长米、围栏13320延长米,铺设条石彩砖27500平方米,绿化植树17000株、美化栽花90万株,喷绘墙体9200平方米,布置移动花箱180个。二是开展乡风文明营造工程。我们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强化文化营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持续提升农民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以文化墙建设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突出村居风貌和地域文化,努力在文化特色上实现一村一“符号”。2016年,新建文化墙12860延长米,大型户外宣传牌7块。同时,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完善乡镇图书馆、村屯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全民阅读以及环境卫生星级户、“干净人家”和“美丽庭院”等特色评比活动,实现了以文化营造引领农村道德新风尚,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全面打造优美生活环境的同时,以大气改善、厨房改造、厕所革命为重点,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工作中,积极推进实施秸秆“五化”利用项目。目前,聚烽生物质5万吨秸秆成型燃料、天众和8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19个项目已落地实施。实施了生物质锅炉改燃试点工程和生物质粲寐具示范推广工程,全市已改燃吨位36.5蒸吨,改燃供热面积12.6万平方米。已试点整屯推广生物质户用炉具2000台,改造卫生厕所1900户。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广户用生物质炉具1万台,改造室内卫生厕所5000户以上。
自今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县在省市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农村保洁员现状
为推进农村道路河河流的综合治理,政府通过整合相关部门公益性项目资金6500万元,在开展以“洁河、洁村”为主题的环境整治基础上,又相继从财政扶贫、人社公益岗位等项目上筹措1000余万元,按每200村民配备一名保洁员,全县共落实村级保洁员1500名,其中财政管理部分1000名,人社部分管理500名。做到“湾湾有人扫垃圾,户户有人搞保洁”。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我县农村垃圾清运由县住建局负责,但农村保洁员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保洁员工资由农业农村局统一上报,再由人社局和财政局统筹下拨,这种多部门管理,导致保洁员每月工资不能按时下发,管理上的无序。
(二)保洁员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没有建立保洁员长效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这就导致部分乡镇出现村湾保洁员只拿工资不干活和垃圾清扫不干净等现象。
(三)保洁人员限制太多。财政局和人社局要求农村保洁人员只能是贫困户,这一限制导致保洁员的聘请范围太过狭隘,聘请的部分贫困户保洁员不履职,乡镇又难以及时更换。
(四)保洁员工资管理混乱。保洁员工资由财政局和人社局分别下拨。一是两个部门要求报送的保洁员工资资料标准不同,各乡镇为保洁员工资下发要准备不同的资料,重复报送。二是保洁员工资要求没有统一标准,财政局和人社局都没有严格按照《关于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岗位资金管理的通知》文件规定执行,每年的标准不一样。今年财政局工资已下发了7个月,但人社局部分至今没有下拨工资,三是工资下拨方式不符合实际情况。财政局下拨的工资来源于扶贫资金,要求必须直接拨到贫困户卡中,这样掌握贫困户实际工作情况的乡镇失去了对保洁员的奖惩权,无法严格执行保洁员管理制度。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农村保洁员管理部门。建议将农村保洁员管理划归住建局统一管理。以便中科环保公司及时了解保洁员工作状态。
(二)建立统一的保洁员管理机制。全县要建立统一的保洁员管理办法和保洁员长效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杜绝村湾保洁员只拿工资不干活和垃圾清扫不干净等现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工作要求,经研究决定从2020年4月至10月,在全乡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紧紧围绕《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努力实现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围绕“人精神、地干净、物整洁、院绿化、畜规范”的工作目标,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实现环境序化、洁化、绿化、美化,着力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制订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明确责任区域和责任人员,签订责任状,每个村庄要设置党员卫生责任区,明确保洁员(环卫岗)保洁范围,建立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层层宣传发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迅速掀起全民关心关注、村民自觉投入、各界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中旬至9月中旬)。
发动广大干部群众,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持续开展居家环境整治活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督促农户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加强劝导帮助,对蛮不讲理、拒不整改的,组织人员、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定期开展现场评分,对工作落后进行调度,确保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三)检查验收和巩固提升阶段(9月下旬至10月底)。
组织检查验收组对各村检查验收,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常态长效。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整体提升。
三、整治重点
围绕“人精神、地干净、物整洁、院绿化、畜规范”目标要求,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对农村环境全方位开展专项整治。
(一)围绕“人精神”,大力整治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及各种违法乱纪和不文明行为。
针对农村存在的利用麻将、纸牌等形式聚众赌博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重点整治。清除和取缔在农村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场所,加强对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厉打击电鱼及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倡导简朴节约的丧葬礼俗,树立厚养薄葬的孝德理念,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二)围绕“地干净”,大力整治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草丛生等问题。
全面清理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废弃物和卫生死角;全面消灭旱厕和露天粪坑,大力推广并规范使用三格式化粪池水冲厕,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工程投入,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引导村民养成污水入沟、垃圾入桶、庭院保洁的生活习惯,确保房前屋后无杂草、无烟蒂、无果皮纸屑、无废弃包装物、无油腻污迹、无积水积泥,墙面、门窗等无积尘杂物。
(三)围绕“物整洁”,大力整治杂物乱堆、器具乱放、车辆乱停等问题。
针对农村居民杂物乱堆、东西乱放、器具乱摆、车辆乱停、电(网)线乱牵、衣服乱晾等问题,集中整治分类归整,实现“三要四不”,即:衣物要干净、物品要整洁、房间要卫生,电线不乱拉、衣物不乱晾、柴草(农具)不乱堆、车辆不乱停;引导村(居)民定期清洗保洁遮阳蓬、门头牌匾、标志牌及房屋各类设施,及时清理施工用的砂石砖瓦、建筑垃圾,保障道路畅通保持庭院整洁。
(四)围绕“院绿化”,大力整治院落破败杂乱、猪圈禽舍乱搭乱建等问题。
督促农户拆除村内侵路占道的乱搭乱建,清理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垣断壁,及时粉刷裸砖墙,提倡修筑有乡村特色的篱笆式简约围墙;教育村民科学利用空间,合理搭建猪圈禽舍;引导村民前庭后院因地制宜栽竹植树、种菜种花,营造庭院景观,发展庭院经济。
(五)围绕“畜规范”,大力整治畜禽乱跑、粪便乱拉等问题。
引导村民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做到畜禽不乱撒乱跑、粪污不随地排放,畜禽排泄物定期清除并通过种植作物消纳等途径实行资源化利用;采取防渗漏和防恶臭等措施,防止粪便和污水渗漏、外溢,严禁将畜禽粪便排入河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XX乡农村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农村居家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实施、调度协调等工作(详见附件)。健全乡、村、组联动工作推进机制,按照“乡镇班子包村、村组干部包组、党员包责任区、农户包自家房屋内外”的原则,划分责任区域,明确各方职责。落实村级主体责任,行政村村“两委”负责全村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和推进。发挥好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带动作用,形成“党政牵头、村居动员、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政策扶持,多元投入。
乡政府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足额到位,共同确保村级管护资金平均每行政村不低于5万元。在此基础上,针对全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适度安排奖励资金,对工作成效明显进行奖励。同时,各村要动员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支援家乡建设。允许各村根据需要向农民群众适当收取卫生保洁费,激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清洁家园。
(三)全面发动,广泛参与。
要充分利用广播、公告栏、宣传条幅、宣传单(倡议书)、LED电子屏、微信等媒介进行全方位宣传。以广大群众为主体,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要坚持正面典型引路、反面典型警示的原则,表扬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曝光整治不主动、成效不明显的人和事,营造人人动手、家家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健全机制,形成常态。
建立健全农村家庭“门前三包”责任制,推动更多村庄将“门前三包”写入村卫生公约或村规民约,同时设置“红黑榜”,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自觉性、主动性。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向村民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处理群众投诉问题。每月组织村(居)开展一次家庭卫生评比或家庭环境比美活动,通过互学、互评、互检、互帮,激发家庭荣誉感,促进家庭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五)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乡环境整治共组领导小组每月对各村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明察暗访,积极掌握工作动态,反馈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情况大巡查,做到每半月一调度一排位、每月一督查一通报、每季一评价年度总考核,对工作开展有力、整治效果突出的给予表彰;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村进行约谈整改和表态发言,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附件1
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宣传标语
1.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开展农村居家环境整治
2.实现农村居家环境序化、洁化、绿化、美化,干干净净迎小康
3.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人精神、地干净、物整洁、院绿化、畜规范
5.革除陋习,营造和谐文明新风尚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8.整治脏乱差现象,留住记忆乡愁
9.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不文明行为
10.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11.携手改变旧环境,共建人居新农村
12.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美化环境,人人受益
13.要想心情好,环境先搞好
14.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
15.清洁清扫坚持做,美丽环境真不错
16.邻里和睦心情舒畅,村院整洁身体健康
17.治理环境齐动手,村容整洁共分享
18.环境卫生人人搞,农村更比城市好
19.关注小环境,共享大健康
20.改水改厕改习惯,治荒治脏治杂乱
21.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
22.你我多一份自觉,村庄多一份整洁
23.人居环境人人护,护好环境为人人
24.居家环境美丽,人文精神正气
25.村洁路畅凭自觉,文明幸福有感觉
26.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河塘沟渠水清岸绿
27.清垃圾、治污水、改厕所,同心共建美丽家园
28.千家万户搞卫生,千村百乡更美丽
29.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垃圾装袋投放入箱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全面展开,镇党委、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成立领导班子,明确分阶段整治目标,制订实施计划与考核细则,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创新新机制,探索新模式,取得了很大工作成果,全镇总投资达到380万元,全面清理整治影响村容村貌的街头粪堆、土堆和草堆,撤除闲置旧房132间,新建村内公园、健身休闲广场8个,面积13000平方米,设置环境美化雕塑小品21处,硬化村内街道18000平方米,硬化连村路1XX平方米,使全镇上下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确定重点,建好示范村 。火车跑起来,全靠车头带,根据集体经济条件和村情,首先确定了高家、大时家、潘家、西泥沟和南廒五个村作为全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火车头”,进行重点督导,采取班子成员负责制,责成五名班子成员人守一村,集中人力物力限期完成,达标验收合格后,当作示范标杆,组织全镇观摩学习。潘家村投资8万元,购置秸杆挤块机,免费为村民进行秸杆挤块;大时家村争取外援28万元,硬化街道6500平方米,建街道小花坛32个,砌沿街花墙5600米;西泥沟在村中央一片旧院落和草垛粪堆原地上,投资20万元,建起了一处1800平方米村民休闲公园等等,为全镇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 在“火车头”村的整治工作取得很大成效基础上,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两委干部召开专题观摩学习现场会,采取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方式,紧紧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镇全面展开学习实施,村村有规划,村村有人抓,村村有行动、有变化。
督导促进,常抓不懈。 对于各村整治质量和进度,包村干部每日一汇报,每周一调度,十天一检查,检查结果列入镇村干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为保持整治成果,各村相应落实了村、组二级责任,制定了村级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制度,组织闲散村民成立清洁队,建立了常抓不懈机制。
由于措施得力,成果显著,7月16日,威海、文登两市领导来我镇观摩,听取汇报,给予肯定,8月份,《文登大众》头版头条给予了全面报道。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一、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特点、难点,按照“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连片推进环境整治,更好地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目前基本完成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连片整治项目工作计划、长潭水库保护和利用规划、五年绿化行动等规划方案的编制。按照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编制“十二五”期间黄岩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启动了15个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试点。全区重点打造三个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片区),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的要求,一体化规划建设区域性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治污治乱,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区和各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
二、抓投入,出台政策意见,夯实保障基础。黄岩区通过认真梳理,出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类政策意见。2011年在“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中,全区投入环卫作业运行费用5730万元,河道疏浚800万元,截污工程建设投入6610万元,村庄绿化投资2800万元,交通整治15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在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保护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建立宣传组、志愿者队伍,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运用农民信箱、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对环境整治进行广泛宣传,开辟了“环境整治”专题专栏,加大对环境死角和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
三、抓管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以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黄岩区专门成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清洁家园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并设立环卫所,负责和落实村级环卫保洁的实施。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的保洁队伍,招聘专职保洁员1091名。在环境整治工程设施建设方面,从设计到施工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择优方案和施工单位,最后组织各部门及专家进行综合验收,做到严格、规范、质量保证。
根据黄岩区农村的特点,突出整治重点,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始终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近8000万元建设两个污水处理厂,铺设一、二级污水管网。推进“清水河道”工程,今年疏浚河道48.8公里,对32条主要河道进行重点督查,建立上下游联动实施河面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河长制试点工作,全流域开展企业、学校、畜禽养殖场、村居小区、餐饮店等的排污治理。全区在农村集中居住区建成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350多座,并积极探索农村分散式生态湿地处理工艺。加强和完善水系规划,大力指导村级实施畅流工程,让有条件的村级建设成“村中河”、“围村河”等生态景观水系。突破整治难点,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切实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对全区规模化养殖场制定了限期治理方案,建设沼气治理工程。
下阶段,对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有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资金投入多元化。资金问题是解决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的关键,当前,政府投入是环卫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公共财政应当逐年增加农村环卫投资,确保农村公益环卫事业财政先行。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建立政府、企业、民间等多元投资新体系。鼓励企业与所在农村实施对口帮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与落后村居开展城村互助,帮助村居建立一条绿色通道或兴办一些环卫基础设施;大力吸引和动员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参与农村环卫建设,积极提倡社会各界以捐赠、资助等形式支持农村环卫事业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科学化规划体系。坚持因地制宜、民主规划和公开规划,坚持与农村群众的生活设施建设同步配套,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和指标,以规划为纲,全面有序地指导农村的环卫建设。通过合理规划,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各项公共环卫设施用地被蚕食,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造成环卫设施选址难、落地难等问题,确保村容整洁。
因地制宜治污水。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婺城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求有条件的近郊村、平原村必须上马建设污水处理系统,采取无动力厌氧处理、湿地处理、阿科曼处理、沼气池处理等不同处理模式,一次性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而对人口少、排污少的偏远山村更多的是采取污水治理的方式,允许先进行简单的处理,分步推进治污工作。主要通过河道疏浚、改水改厕、水面保洁和重点污染源整治,逐步清理农村污水塘、臭水沟、露天厕,使污水不沉积、不横流、不外溢、不堵塞,促进城乡水体有效循环。一年来全区已有101个村完成了污水治理,4634家农户建设了污水净化沼气池,49个禽畜规模养殖场完成了污染治理,有11个村全面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埋设了污水治理管道,建造了生态池、过滤池等各类净化处理设施,从而形成了点成线、面成片、特色明、效果显的污水治理态势。
全面彻底清垃圾。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婺城区始终把农村垃圾处置作为重点突破口来抓,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大会战。春节前后,通过领导挂帅,干部带头,全民动手,全面清理地面成堆暴露的历史性垃圾,彻底消灭沿路沿河沿岸和环城环镇环村的卫生死角,仅一个月左右时间,全区共发动9万多人次,清除陈年垃圾12458吨,为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按照“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房、镇有转运站、片有填埋场(焚烧站)”的要求,建设和配套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着力解决垃圾出路问题。全区共建垃圾池(房)1817个,垃圾箱18510只,建造垃圾中转站10座,沙畈乡还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接纳全乡31个村庄的生活垃圾焚烧站。
持之以恒保清洁。村庄保洁是一项长期任务,婺城区从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建立了一整套长效保洁机制。一是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实行农户“门前三包”,将卫生保洁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对柴草堆放、卫生清扫、树木管护等都做出明文规定,要求做到“垃圾入箱、家禽圈养、菜园围栏”,并由党员干部定期督查、确保整洁。二是落实卫生保洁人员。采取承包或招投标办法,成立卫生清扫专业队和绿化维护专业队,目前全区已落实专业保洁员1060名。乾西乡雅宅村还以老年协会为依托,成立了一支由20多名老年人组成的保洁队伍。三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按照“户集村收、村镇联运、区域处理”的机制,全区已有乾西等9个乡镇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已达70%以上,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治理效果好、辐射作用大。
注重生态绿家园。村庄绿化是村庄品位的重要标志。婺城区十分重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要求各村根据村情地貌,按照“种一片树、成一片林、遮一片荫”的要求,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在村边路旁植树造林,在荒坡陡地退耕还林,着力营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美化效果,一年来全区累计栽种各种树木11万余棵。在植建环村林、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过程中,婺城区还积极探索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模式,引导农民种植石榴、杨梅等经济林,谋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如琅琊镇棠坑源村300多人种植杨梅400多棵,既绿化了村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农村独具特色的“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田园风光景象。同时,积极争创各级绿化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全区已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6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2个、区级绿化示范村10个,区级生态村99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平原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实施村庄美化行动一年来,婺城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使农村“宅旁臭水沟、杂物满地堆、垃圾到处飞”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同时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整体规划,变“无序建设”为“有序实施”,着力解决规划滞后的问题。规划是龙头、是灵魂。开展村庄美化行动,必须首先搞好规划,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区域整体来谋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此,婺城区在村庄美化行动的启动阶段就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区域污水处理、城乡环境卫生、村庄绿化等专项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末全区农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的工作目标,以及年度的工作任务,并在全区规划建设了城市片区、金西片区、南部山区3个不同的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系统,城郊村、平原村、山区村等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或治理模式。同时坚持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对每个村庄的卫生设施、村庄道路、绿化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坚持在规划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避免无序建设,提高建设品位。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着力解决合力不强的问题。村庄美化行动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虽然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高,但观念、习惯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投入等问题也困难重重,因而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为此,婺城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将村庄美化行动作为一项惠民实事和重点工作来抓,层层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合力推进。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村庄美化行动与正在开展的旧村改造、村庄整治、康庄工程、水利工程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村庄美化行动开展到哪里,政策资源就整合到哪里,项目、资金、服务就跟到哪里,力求取得协同作战、集中扶持的良好效果。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着力解决主体不明的问题。农民群众是村庄美化的受益者,更是村庄美化的建设者。婺城区自始至终坚持从群众最急的问题抓落实,从群众最怨的问题促整改,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抓起,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系列宣传报道,分层面组织开展评比创建活动,分批次组织农民群众到示范村考察学习,用事实教育群众,用典型感化群众,用活动熏陶群众,逐步培养村民良好的文明意识和卫生习惯,唤醒全体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村庄美化行动的良好氛围。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政策引领、多方筹措,变“单一来源”为“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村庄美化行动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成本高,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大,仅靠政府或集体单一资金来源,解决不了最终问题,只有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才有可能破解资金困局。为此,婺城区采取“财政挤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运用市场机制筹一点”的办法,多管齐下解决资金难题。在区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并对村庄整治村增加人均100元的补助,重点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充分利用好村集体自有资金的基础上,发动农民群众和社会人士,投资投劳、捐款捐物,充分调动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总结完善并逐步推广琅琊等乡镇的经验,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做法,对保洁、绿化、治污等可以推向市场的项目,尽可能采用项目承包、招投标和冠名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尽量减少运行成本。逐步推行有偿服务收费,向受益单位和个人合理收取一定费用,以解决建设资金和长效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乡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把“清洁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切入点,突出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切实解决村庄存在脏乱差问题,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变乡村整体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基本目标
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各地要立足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乡村地区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初级目标:有居民点建设或村庄整治规划、基本的保洁制度、排水排污管沟、环卫设施。村庄主干道硬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新建改建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利用节约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庄管理加强,整体面貌明显改观。
高级目标:实现初级目标基础上。通村主干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村内主干道硬化;主干道及公共场所路灯亮灯率达到90%以上;给(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基本入户,村庄内有公共厕所;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达到区域达标水平,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达到90%以上;村内保洁制度健全,有垃圾收集点及必要的垃圾废旧物处理设施;村级组织应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活动场所及村级图书室和文化中心户;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达到省村庄整治评价标准》要求。
三、主要原则
(一)规划先行。坚持先规划后整治,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存。规划方案要村民讨论、民主决策。
(二)政府引导。并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各具特色的主导型村庄发展模式。
(三)积极作为。实行小拆迁、大整治,引导农民按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加强宅基地旧址复垦,着力改善乡村环境。
(四)示范试点。按照一条线、一个片的推进要求,抓好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整县整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技术指导
以《省新乡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导则》《省新乡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省乡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导则》等为技术支撑体系,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村镇建设行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推进村庄整治上水平、上台阶。
(二)资金投入
1市政府安排一定的专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2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建设厅每年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的扶持资金。
3积极建立政府投入、集体和农民自筹、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有效机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等资源转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向示范县、示范镇和示范村倾斜,用于村庄整治工程;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和企业连村的帮扶机制,促进村庄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4各级基本建设、环保等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各乡镇也要筹集配套部分建设和运营资金。村庄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收取垃圾处理费。并专款用于村庄保洁、垃圾收集和清运。对镇村驻地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可由县(市、区)政府结合实际确定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收取的垃圾处理费要用于乡(镇)村垃圾处理。
(三)创新机制
1建立乡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加快乡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对于受益人口较分散,产权难以分割的工程,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营权与工程管护责任相统一;对于具有一定收益、适合经营的基础设施,可通过公开拍卖转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并由其负责工程的管护,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要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置和综合利用,尽量将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超市、体育健身场所等相对集中,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积极探索实行村民自主管理,使群众广泛参与乡村各项管理工作,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巩固建设和整治效果。
2建立考核奖励约束机制。对全市村镇建设和村庄整治工程建设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对当年工作验收合格的村镇,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资金;对村庄建设整治考核排列前100位的村予以表扬,对达不到建设整治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
(四)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全市开展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