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
(一)载波通讯设备
一个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按功能划分,大体分为调制系统、载供系统、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振铃系统和增音系统。其中前四部分是载波机的主要组成。
1.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概括起来由四部分组成:自动电平调节系统、载供系统、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载波机类型不同,各自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调制系统:双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上下两个边带加载频信号,只要经过一级调制即可将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单边带抑制载频的信号,一般要经过两级或三级调制将原始低频信号搬往线路频谱。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此系统的设置是为补偿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传输电平的波动。在双边带载波机中,载频分量是常发送的,在接收端,将能够反映通道衰减特性变化的载频分量进行检波、整流,而后去控制高载放大器的增益,即可实现此目的;单边带载波机,设置中频调节系统,发信端的中频载频一方面送往中频调幅器,另一方面经高频调幅器的放大器送往载波通路,对方收信支路用窄带滤波器选出中频,放大后,一方面送中频解调器进行同步解调另一方面作为导频,经整流后,再去控制收信支路的增益或衰减,从而实现自动电平调节。振铃系统:为保证调度通讯的迅速可靠,电力线载波机均设置乐自动交换系统以完成振铃呼叫自动接续的任务。双边带载波机是利用载频分量实现自动呼叫,单边带载波机则设有专门的音频振铃信号。载供系统:其作用是向调制系统提供所需载频频率。在双边带载波机中,发信端根据调制系统的需要,一般设有中频载频和高频载频,而且收信端除设有一个高频载频振荡器外,中频解调器的载频则主要靠对方端送过来的中频载频,以实现载频的“最终同步”。
2.音频架、高频架。在载波通讯中,如果调度所和变电站相距较远,为了保证拨号的准确性和通讯质量,在调度所侧安装音频架,而在变电站侧安装高频架,两架之间用音频电缆连接起来。载波机按音频架、高频架分架安装后,用户线很短,通讯质量明显提高,另外给远动通路信号电平的调整也带来方便。同时,话音通路四线端亦在调度所,便于与交换机接口组成专用业务通讯网。
(二)微波通讯设备
根据微波站的作用,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微波站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站型的不同,其设备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包括以下设备:终端机、收发信机、天馈线、微波配线架、电源、蓄电池、铁塔等。
1.收、发信机。微波收、发信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群路信号与微波信号之间进行频率变换。在发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高处变(群路信号变为微波信号),即上变频。在收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低处变(微波信号变为群路信号),即下变频。
2.终端机。微波通讯系统中,必须有复用设备作为终端机,其作用是:在发信端,将各用户的话路信号,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群频话路信号;在收信端,将群频话路信号,按相应规律解出各个话路信号。
(三)光纤通讯设备
光纤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光端机和光中继机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通讯设备。
1.光端机。光端机是光纤通讯系统中主要设备。它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之间。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线路码型变换和光发送电路组成。光接收机由光接收定时再生、光线路码型变换和输出接口等组成。光端机中还有其他辅助电路,如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讯、电源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端机的可靠性,往往采用热备用方法,使系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正常情况下主用部分工作,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部分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主一备方式。光端机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如下:输入接口:将PCM综合业务接入系统送来的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光线路码型变换:简称码型变换,将输入接口送来的普通二进制信号变换为适于在光纤线路中传送的码型信号。光发送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和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光驱动电路将码型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向对方传输。光接收电路:将通过光纤送来的光脉冲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均衡改善脉冲波形,清除码间干扰。定时再生电路:由定时提出和再生两部分组成,从均衡以后的信号流中抽取定时器,再经定时判决,产生出规则波形的线路码信号流。光线路码型反变换:简称码型反变换。将再生出来的线路信号还原成普通二进制信号流。光端机一般采用条架结构,单元框方式。不同速率下工作的光端机,单元框的组成情况也不同。
2.光中继机。在进行长距离光传输时,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衰耗等限制,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例如34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50~60km的范围,155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40~55km的范围,若传输距离超过这些范围,则通常须考虑加中继机,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这样可以将传输距离大大延长。由于光中继机的作用可知,光中继机应由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光发送等电路组成。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成是没有输入输出接口及线路码型正反变换的光端机背靠背的相连。因此,光中继机总的来说比光端机简单,为了实现双向传输,在中继站,每个传输方向必须设置中继,对于一个系统的光中继机的两套收、发设备,公务部分是公共的。
3.数字通讯设备。一般来说,数字通讯设备包括PCM基群和高次群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是将模拟的话音信号通过脉冲编码、调制,变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数字复接技术,将多路PCM信号变成一路基群速率为2048Mbit/s信
号进行传送,以及将收到的PCM基群信号通过相反的处理过程,还原成模拟的话音信号的一种设备。
二、电力通讯网络的工作模式
通讯的目的是为了传送、交换信息。虽然信息有多种形式(如语音,图像或文字等),但一般通讯系统的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信源是指信息的产生来源,这些信息都是非电信息,要转换成电信号,需要一种变换器,即输
入设备。交换设备是沟通输入设备与发送设备的接续装置。它可以经济地使用发信设备,提高发信设备的利用率。发送设备的任务是将各种信息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如调制、滤波、放大等)使之满足信道传输的要求,并经济有效地利用信道。载波通讯中,载波机的发信部分就是一种发送设备。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概括地讲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噪声和外界各种无用信号的干扰各种形式的噪声集中在一起用一个噪声源表示。接收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与发送设备和输入设备作用相反,它们是接收线路传输的信息,并把它恢复为原始信息形式,完成通讯。在电力工业中,现已形成以网局及省局为中心的专用通讯网,并且已开通包括全国各大城市的跨省长途通讯干线网络。在现行的通讯网中光纤通讯已占主导地位。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大电站、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线路不断增加,电网规模越来越大;通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更新周期明显缩短。数字微波、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对流层散射通讯、特高频通讯、扩展频谱通讯、数字程控交换机以及数据网等新兴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会得以逐渐推广与应用。
三、结语
在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各种网络的基础上,如何为电力系统提供种类繁多、质量可靠的服务,就成为摆在电力通讯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电力系统通讯资源管理系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设备运行;监控管理;应用
[DOI]10.13939/ki.zgsc.2015.45.073
现阶段,计算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设备在不断更新发展,促使电力行业的业务量在不断增加。当前电力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所具备的网络结构较为复杂,不断提高整个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1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概况
在经过不断的改革及长时间的发展后,电力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完善,电力自动化机械设备的种类在不断丰富,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也得到了更有效的补充。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能对现有的业务量进行很大程度的增加,必须要保证好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态,这也就是电力企业长期有效发展的基础力量。这需要结合电力自动化设备所具备的不同性能,不同设备的结构构成,制定综合监控管理电力系统的有效措施,不断缩减处理故障的时间,培养具备实用工作技能的人员,不断提高整个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的水平。
现阶段,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主要运用的设备类型有:交换型、数据采集型、电源型、安全防护型等其他类型。在这些不同设备类型中,自动化交换系统中主要包括进行调度的交换设备和中兴行政交换设备;自动化采集系统中主要包括一次SCADA数据采集装置器和二次电量数据采集装置器;自动化电源系统主要包括电源的分配屏、逆变电源、不同设备的输入输出电源、蓄电池等;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不同区域之间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利用的网络隔离装置UPS等;其他自动化系统还包括门禁系统、电力机房动环系统、负荷预测系统、主站五防系统、一体化计算机平台等。[1]
2 电力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运行维护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高
在电力系统不断扩大规模、相关电力自动化设备不断增加的现状下,对于相关设备的维护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在充足的时间条件下相关维护人员才能准确地掌握到电力系统中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实际业务的情况,这对于维护工作人员来说,所需要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度都有所增加。
2.2 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连续性不强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相关维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由于对电力自动化设备故障问题的定位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能需要暂停电力系统的运转,所以恢复整个电力系统有时需要很长的时间,从而对电力业务的连续性产生了阻碍。[2]
2.3 对设备故障维护处理的质量较低
对电力自动化设备故障问题的出现缺乏事前的预防措施,基本上都是在问题产生之后进行相关的处理,导致实际处理质量并不高。加上在开发商、厂商、业务部及集成商等不同主体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增加了设备维修处理的难度。
3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的应用
对于整个电力自动化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必须实施全面的监控管理。只有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中产生良好的管理效用,才能避免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力事故,促进整个供电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对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的应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3.1 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综合控制
在电力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转的过程中,一旦任何设备出现问题,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这时值班人员可以根据报警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在短时间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转正常。所以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综合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对电力系统中各个机房的不同设备运转的安全性进行集中管理,能随时掌握机房运转的动态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保证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转。
具体来说,对电力系统中不同设备的监控需要对安全防护设备及交换设备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测,接着促使相关数据在IP网上进行传输,过程中需要依据服务器的自动保护功能和一定的处理功能,最终将相关数据传输到综合监控系统中,对电力自动化设备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及有效的控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是及时的、全面的,为电力企业运维人员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监控
在采集到相关信息之后需要进行有序的整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机房人员可以在机房图纸及报警信息上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全面的在操作界面上显示出相关的报警信息,包括一些颜色和声音,这些信息对电力企业监控工作者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帮助,能及时了解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得到一定告警越限数据之后,利用数据交换设备、机房环境设备及调度数据网等,可以实现有效的监视,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转,不断提高整个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另外还要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3]
4 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功能的实现
4.1 电力自动化设备中监控功能的实现
(1)监测中压配电柜:监测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利用通信方式,并借助网络电力仪表,实时监控微机综合保护装置、真空断路器等,完整地记录这些仪器产生的数据及其他信号。除此之外,在电力企业工作的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师以及相关的浏览者,对其具体的操作权限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监测过程中涉及的参数有:电压、电流、电能、功率、频率等。监测过程中涉及状态信号发出的设备部件有:断路器和复合开关、储能弹簧等。产生故障的状况有:接地故障、跳闸故障、内部故障、控制回路断线故障等。位置信号的发出主要有断路器的位置、接地刀的位置、隔离手车的位置等。
(2)监测变压器:监测过程中主要利用的通信接口是RS485,在实时监测变压器恒温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固定的现场总线,利用通信的方式,另外需要将监测过程中得到的参数及信号传输到监控计算机上,进行合理的处理。在监测过程中主要的参数是三相绕组的温度变化,主要监测的信号有超温报警信号、故障报警信号、冷却风机停止及运行信号。
(3)监测直流屏:对直流屏的监测方法类似于对变压器的监测,也需要保证实时监测。监测过程中涉及的参数有:输出母线电压、过电压、储电池电压、电流、内阻等。主要涉及的监测信号有:失电报警、单体电池失效告警等。涉及的报警信号有:浮充、均充、预告警等。涉及的故障信号有:系统阶段故障、直流故障、控制器故障、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故障等。
4.2 电力自动化设备中管理功能的实现
(1)监控界面的实现:通过有效地利用人机界面,能帮助相关人员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做出合理的处理,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状态的正常。对于断路器等其他配电设备实际的运行状态,还有一些设备故障的状态显示,都可以在监控界面上清楚的观察到,借助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别,不同用户可以对相关参数随时进行查阅。
(2)用户管理的实现:具体的用户通过分级进行管理,主要有三个级别:系统管理员、一般操作员、工程配置员。其中系统管理员主要对相关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限制,具体利用用户名和一定的口令进行确认,最终实现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及可靠。[4]
(3)事件报警的实现:通过实时监测相关的报警信号,准确记录报警信息的内容,能及时对开关运行状态、设备运行中的故障、通信状态的异常进行合理的处理,在不同方面问题出现的时候报警系统会自动弹出相应的报警提示窗口,或者产生一定报警图形。在相关维护人员对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之后,这些故障图形才会消失,在整个监控画面上表现正常。
(4)报警信息查询的实现:对相关报警信息进行有效的查询,能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全面的了解到报警问题的类型、报警的对象、报警的具体内容、报警的实际时间、报警的相关状态等,依据这些信息能帮助工作人员对故障产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对整个系统进行高效的维护。
(5)对故障细分管理的实现:在电力系统中涉及的故障类型多种多样,在开展实际的管理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故障的级别、类型、报警的具体方式等信息进行分析,依靠实际监控所得的信息,结合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筛选工作,对故障问题进行准确的定位,帮助工作人员做出合理有效的处理。除此之外,对故障进行细分管理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消缺分工任务,直接传达消缺分工任务到系统管理人员,减少了中间环节中浪费的时间,能促使故障处理效率的提升,保证了整个维护工作的主动性。
5 结 论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的现状下,提高对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综合监控管理质量,保证电力系统中设备的安全运行迫在眉睫。在今后电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有效地利用一些通信设备,在保证一定监控管理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有效监督,努力消除电力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电力企业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晓硕.某基地附属设备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0.
[2]王秋平.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Key Words: power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equipment; carrier communication;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文摘要:电力通讯涉及的专业资源庞大而复杂,包括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智能资源和非智能资源,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另外随着电力通讯系统的迅速发展,传输干线的数目大幅度增加,传输系统容量越来越庞大,导致网络管理、电路调度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增加。鉴于此,文章对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与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
(一)载波通讯设备 一个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按功能划分,大体分为调制系统、载供系统、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振铃系统和增音系统。其中前四部分是载波机的主要组成。 1.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概括起来由四部分组成:自动电平调节系统、载供系统、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载波机类型不同,各自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调制系统:双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上下两个边带加载频信号,只要经过一级调制即可将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单边带抑制载频的信号,一般要经过两级或三级调制将原始低频信号搬往线路频谱。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此系统的设置是为补偿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传输电平的波动。在双边带载波机中,载频分量是常发送的,在接收端,将能够反映通道衰减特性变化的载频分量进行检波、整流,而后去控制高载放大器的增益,即可实现此目的;单边带载波机,设置中频调节系统,发信端的中频载频一方面送往中频调幅器,另一方面经高频调幅器的放大器送往载波通路,对方收信支路用窄带滤波器选出中频,放大后,一方面送中频解调器进行同步解调另一方面作为导频,经整流后,再去控制收信支路的增益或衰减,从而实现自动电平调节。振铃系统:为保证调度通讯的迅速可靠,电力线载波机均设置乐自动交换系统以完成振铃呼叫自动接续的任务。双边带载波机是利用载频分量实现自动呼叫,单边带载波机则设有专门的音频振铃信号。载供系统:其作用是向调制系统提供所需载频频率。在双边带载波机中,发信端根据调制系统的需要,一般设有中频载频和高频载频,而且收信端除设有一个高频载频振荡器外,中频解调器的载频则主要靠对方端送过来的中频载频,以实现载频的“最终同步”。 2.音频架、高频架。在载波通讯中,如果调度所和变电站相距较远,为了保证拨号的准确性和通讯质量,在调度所侧安装音频架,而在变电站侧安装高频架,两架之间用音频电缆连接起来。载波机按音频架、高频架分架安装后,用户线很短,通讯质量明显提高,另外给远动通路信号电平的调整也带来方便。同时,话音通路四线端亦在调度所,便于与交换机接口组成专用业务通讯网。
(二)微波通讯设备 根据微波站的作用,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微波站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站型的不同,其设备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包括以下设备:终端机、收发信机、天馈线、微波配线架、电源、蓄电池、铁塔等。 1.收、发信机。微波收、发信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群路信号与微波信号之间进行频率变换。在发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高处变(群路信号变为微波信号),即上变频。在收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低处变(微波信号变为群路信号),即下变频。 2.终端机。微波通讯系统中,必须有复用设备作为终端机,其作用是:在发信端,将各用户的话路信号,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群频话路信号;在收信端,将群频话路信号,按相应规律解出各个话路信号。
(三)光纤通讯设备 光纤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光端机和光中继机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通讯设备。 1.光端机。光端机是光纤通讯系统中主要设备。它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之间。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线路码型变换和光发送电路组成。光接收机由光接收定时再生、光线路码型变换和输出接口等组成。光端机中还有其他辅助电路,如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讯、电源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端机的可靠性,往往采用热备用方法,使系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正常情况下主用部分工作,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部分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主一备方式。光端机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如下:输入接口:将PCM综合业务接入系统送来的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光线路码型变换:简称码型变换,将输入接口送来的普通二进制信号变换为适于在光纤线路中传送的码型信号。光发送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和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光驱动电路将码型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向对方传输。光接收电路:将通过光纤送来的光脉冲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均衡改善脉冲波形,清除码间干扰。定时再生电路:由定时提出和再生两部分组成,从均衡以后的信号流中抽取定时器,再经定时判决,产生出规则波形的线路码信号流。光线路码型反变换:简称码型反变换。将再生出来的线路信号还原成普通二进制信号流。光端机一般采用条架结构,单元框方式。不同速率下工作的光端机,单元框的组成情况也不同。 2.光中继机。在进行长距离光传输时,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衰耗等限制,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例如34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50~60km的范围,155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40~55km的范围,若传输距离超过这些范围,则通常须考虑加中继机,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这样可以将传输距离大大延长。由于光中继机的作用可知,光中继机应由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光发送等电路组成。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成是没有输入输出接口及线路码型正反变换的光端机背靠背的相连。因此,光中继机总的来说比光端机简单,为了实现双向传输,在中继站,每个传输方向必须设置中继,对于一个系统的光中继机的两套收、发设备,公务部分是公共的。
3.数字通讯设备。一般来说,数字通讯设备包括PCM基群和高次群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是将模拟的话音信号通过脉冲编码、调制,变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数字复接技术,将多路PCM信号变成一路基群速率为2048Mbit/s信 号进行传送,以及将收到的PCM基群信号通过相反的处理过程,还原成模拟的话音信号的一种设备。
(1)电气自动化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已经广泛应用能在各个领域中,例如开关、飞机等都是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看,只要是和电气自动化工程相关的系统或者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的产品,都可以统称为电气自动化设备。
(2)电气自动化技术。
随着电气信息科学的发展,逐渐兴起一门名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学科,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称为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很大的联系,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3)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等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及辅助管理的集成化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涉及面广、集成度高等特点,影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因素有很多,为确保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设计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易用性,同时还要保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
2当前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学科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但人们过于重视电气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忽略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导致我国当前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管理系统设计管理不到位、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比较低等,这就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1)管理系统设计不到位。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气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设计出更加复杂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这就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环境下,如何对复杂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高效的管理,成为设计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就目前而言,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仅仅局限于原始技术的开发、利用,这就导致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跟不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发展步伐,从而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
(2)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电气自动化设备发展越来越快,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仍停留在初始阶段,这就导致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日常管理需求,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极大的影响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3)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低。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时,如果仅仅依靠人为管理或者文档管理,就会对极大的增加管理人员的劳动量,降低设备管理效率,因此,依靠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目前而言,管理人员在开展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时,虽然利用了设备管理系统,但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很低,设备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的依赖性很高,这就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质量的提高造成很大影响。
3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虽然当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根据实际情况,以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为目标,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化、合理化设计,从而满足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需求。
(1)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采用C/S体系架构,这样设备管理人员就能通过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控制,来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在C/S体系架构中,管理人员能在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基础上,管理者还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管理人员不需要局限于一种系统操作平台,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管理人员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灵活性,这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管理人员还能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各种属性数据统计在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中,这样管理系统就能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高效的管理,这不仅减少了设备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还极大的提高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质量。
(2)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时,可以对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划分,这样就能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依据。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中,可以将其换分为数据输入功能模块、查询修改功能模块、系统服务功能模块等三个子系统,其中数据输入模块主要负责将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属性数据输入管理系统中,并对每个电气自动化设备设立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并对电气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数据进行记录,这就能为电气自动化设备故障排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查询修改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对数据输入模块的数据库进行修改,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很有可能投入新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而旧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则退出运行,这就需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系统服务功能模块主要负责数据接收、数据备份、系统维护等,系统服务功能模块是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划分,能明确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时,要注重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4结语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自动化设备 故障排除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032-01
1.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在变电站中得到应用。如何做好自动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如何对自动化设备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和处理,保障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成为变电站日常维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就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进行讨论,并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维护
保障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好日常维护是关键。
首先,对设备应进行周期性检查,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定期巡检;
此外,由于高温、潮湿、雷电等恶劣的气候环境对自动化设备的影响较大,当夏季气温较高或者出现雷雨天气时应加强对设备的巡检力度。
设备巡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
(1)站内服务器监控系统无报警信息,系统监测正常;
(2)各自动化设备仪表的各指示灯正常,无报警指示;
(3)室内温度在40到70℃之间,湿度保持在90%以下;
(4)自动化装置外观整洁,无破损;
(5)装置内部无异味,没有异常响动,装置长时间运行中无过热现象发生;
(6)网络接头连接可靠、无松动,光纤电缆呈自然弯曲,无折痕和破损情况;
(7)装置二次接线端子无松动,设备辅助触头接触良好,没有腐蚀现象发生;(8)智能设备的动作机构灵活,无迟滞、抖动现象存在。
对于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排除故障。[1]
3.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1 网络通讯故障
(1)站内单个保护或测控设备出现通讯中断。
此类故障引发的原因大都由于模块本身通讯接口故障或者通讯线松动、断开导致。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通信管理机的面板和指示灯信息判断是通讯设备本身故障还是外部故障。当不能排除外部故障时,应按照顺序检查通讯接头是否紧固、完好,通讯线是否有折断的情况。当线路故障排除以后,则应进行重启操作,若故障不能排除可进行通讯模块更换。[2]
(2)站内出现大面积网络通讯中断。
此类故障大都是保护管理机、通讯交换机或者主干网络通讯线出现问题。当出现通讯问题的设备比较多时,首先应确认故障设备的网络物理结构。对于单独一个区域出现问题的,应首先检查该区域的主干网线有没有出现松动和断开的现象,检查区域交换机和管理机是否存在问题,重启或者及时更换备件。对于整个网络出现问题的,则要从站内总交换机和线路入手检查,按照从大到小、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检查。对于有问题的设备应及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
3.2 数据采集故障
在站内设备网络通讯正常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出现服务器数据和现场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控制指令发出后,智能断路器不动作或者动作不到位,现场设备实际已经动作到位,电压、电流数据明显失真等。对于此类故障,我们首先应判断服务器是否出现死机或者系统软件存在问题,此时大都可以通过服务器重启来解决。现场设备的通讯模块出现问题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此时我们则应对相关模块进行修复或者更换。此外,我们还应检查现场设备辅助触点是否出现接触不良,反馈线是否有松动的现象,以及现场设备是否已经损坏。应根据实际情况排除故障、更换备件。
3.3 误报警、误动作
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误动作的情况难免发生。这是由于运行参数或者保护参数设置不正确而导致的。应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情况,重新进计算,按照相关标准重新设定参数。由于数据堆积,将以前故障上报系统服务器的,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参考报警时间进行分析。确认为数据堆积误报的,则可直接将故障排除,并注童及时清理内存。对于电磁干扰引起的误动作,则应对设备进行电磁隔离,做好自动化设备的接地。[3]
3.4 设备兼容性问题
不同厂家的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装置异常、设备死机和通讯中断等现象,其大都是由于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低造成的。出现这种问题时,首先应联系厂家对设备软件进行升级,加装系统补丁;对于兼容性问题难以解决的,则应考虑根据市场应用反馈,选择兼容性好的产品进行替代。
3.5 常规问题
对于日常维护中发现的螺丝接头松动的,要及时紧固;对于设备污损的,断电后要及时清理;对于外壳损坏的,要进行保护性处理;对于严重影响使用的,要及时进行更换;对于动作不灵活的操作机构要及时修复或更换;对于站内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换气。
4.结语
提高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保障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必须有条理地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防患于未然。做到提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也难免发生。这时我们则应沉着应对,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和处理,快速地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使系统恢复正常。此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做好归类分析,以期提高检修水平和故障排除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莉莉,苏乃明.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现状与完善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2(06).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
1 引言
电力能源是我国的一种主要能源,它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关部门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抓。通常情况下,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对生产和生活造成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改善目前的复杂电网环境下的电力系统整体可靠性至关重要。
2 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评价体系
所谓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在预定的时间范围内,其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一种能力。在可靠性的分析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有关继电保护设备元件数据的统计以及对系统整体性能的评估。具体而言,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就是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按照预先的设置作出正确的判断,以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故障。在目前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分析过程中,其主要的性能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继电保护设备的正确动作率。指在特定的统计时间段内,继电保护设备的正确动作与总的动作之比,该指标也是在目前的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评价指标中的主要内容;(2)继电保护设备可靠度。所谓可靠度指的是一旦确定设备的初始正常时刻,则在某段时间内不出现故障的概率。因此设备的可靠度关注的是设备从正常运行到下一次故障的时间间隔;(3)继电设备可用率。指的是设备从某一正常工作时刻开始到下一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可用率与可靠度的重要区别在于可用率的衡量条件是继电设备在该段时间内需要连续运行;(4)继电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指的是从继电设备的修复时刻到下一次发生故障时刻的时间间隔;(5)继电设备修复率。指的是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条件下,从某个时刻开始实现修复的概率;(6)继电设备修复时间。指的是继电设备修复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3 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研究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设备目的在于有效的保证相关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同时改善电力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一旦电力系统或者继电保护设备发生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迅速的发现并且判断问题,同时向外部发出警报,并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切断通电电路,进而达到保护用电设备、预防电力系统故障扩散的目的。目前的继电保护设备通常由一套甚至多套处于独立工作状态的设备组成,以更好的保护设备安全。
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装置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负责实现对电力系统相关性能参数的检测,以及完成必要的自动化操作。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是目前主流的发展方向,其自动化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在目前的电力系统继电设备自动化评价指标中主要涉及到无故障工作时间、设备修复时间以及设备有效度等三大指标。在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需要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装置及其初始设定状态进行分析。在目前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中,其自动化装置一般结构都较为复杂,而且设备初始状态的设置对于设备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需要充分掌握自动化装置的相关结构和参数设置。
其次,需要对相应的自动化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统计,并且结合设备的特点其运行的规律,并且对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在对电力系统的继电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提升继电设备的可靠性能。通常情况下,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的设备问题,因此需要定期对相关的继电设备进行检查,以更好的改善继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可靠性。
同时,电力系统的更新也会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可靠性产生影响。在继电设备的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对设备自动化性能产生的影响,同时在继电保护设备的选用过程中,还需要选择原理不同、厂家不同的设备,以更好的增强继电保护设备的整体自动化可靠性能。
4 提升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对策
根据对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分析,结合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经验,提出以下进一步提升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对策:
首先,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整个继电保护设备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将回路升流、升压试验放在最后环节完成,同时在后续的定期检测中,当设备处于热状态或者是无负荷状态时,不能够对设备进行负荷向量采集和打印。
其次,注重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常规性检查工作。常规检查通常是十分容易被忽视的,然而常规检查在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过程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常规性检查主要包括设备的清洁、连接部件加固、焊点虚焊等。在目前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中,其设备的零部件较多,因此在长途的搬运过程中难免出现螺丝松动等现象。在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时,需要按照科学的步骤对设备进行检查。
同时,要严格设备检查记录规范。在继电设备的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整理成较为完善的技术文档,这对于提高以后的继电设备日常检修效率是十分有效的。而且在记录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对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法进行记录,以更好的缩短解决故障的时间。
5 结束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的性能,因此需要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定期检修制度,以更好的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体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柳丽萍.电流系统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工艺设备主要分类为:一是只需要起停控制的设备,包括皮带运输机、除尘器和搅拌电机等。保证正常顺序开停车以及故障,或非正常状况下的连锁停是其车控制目的。二是需要调速的设备,包括风机类、泵类和给料机等设备。参与到流量、液位和压力等的闭环控制中来保持运行工况的稳定性是其控制目的。三是自成系统的设备,比如球磨机、破碎机和陶瓷过滤机等。这类设备信息主要是用于监测或加入少量的控制且相对较为独立。对于前两类设备来说与之相连的直接控制设备,是软起动器、变频器和马达保护器等控制器。这些控制器通过DP总线发出的指令,接收PLC同时又将设备运行或故障信息反馈给PLC,并显示这些状态在上位机监控画面。上位机画面包括设备起停操作界面、趋势曲线、运行状态信息等丰富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要通过对数据库信息,还可以得到生产设备的台时、历史曲线、整机效率计算和电量水量统计等在上位机中,实现工厂设备管理及过程数据可视化。总之设备控制顺序是:上位机—PLC—控制器一现场设备。
2控制器与现场设备
对现场设备的电气控制分为两种方式,即:就地和总线。当就地控制时现场设备起停,主要依赖于动力站的软起动器、变频器和马达保护器等控制器,在发出的信号:远程控制时,通过接收安装在设备近旁的就地操作箱上的起停按钮或频率给定装置。控制器通过DP总线接收的上位机画面发给PLC的指令是设备起停的保障。这两种无论哪种控制方式,控制器中存放的设备运行或故障状态PLC都可以通过DP总线读到。要使设备平稳的保持原有状态,就地和总线切换过程中这种保持除了像软起和马达保护器,对于正在以某个频率运行的变频设备这些工频运行的设备不能因转换而停车或启动外,还要维持运行频率在切换时不变,即无扰切换。在外部电路及参数设置方面,由于总线控制的加入对切换电路予以充分考虑,使得更加可靠,尤其是就地和总线无扰切换比用DCS方式。在没有采用FCS之前的无扰切换电路设计,远程就地切换瞬间设备启动回路或运行回路,其不断电主要通过远程就地切换继电器与主回路接触器通断的时间差来保证的。换言之要保证切换过程中,主回路接触器线圈失电和触点断开的时间要比切换继电器线圈得电和触点闭合的时间大。FCS系统中充分考虑切换的顺畅,是从电路及程序上。以变频回路为例,总线/就地切换开关对就地启动继电器的动作不影响,通过总线/就地停止继电器,以及变频器运行输出继电器来保持给变频器的启动信号维持切换之前的状态。配合以智能操作器可以保持变频器切换前后频率不变,此操作器可显示变频器的频率反馈值MV和频率给定值SV。无论总线还是就地则MV都对应于变频器的实际频率反馈值。就地时SV则不同,操作器给变频器的频率设定值由SV显示;总线时,SV与此时PLC通过总线设置给变频器的频率给定值基本一致并且显示的是MV通过操作器自身变送输出的值。PLC在就地切换到总线的瞬间,将频率实时数据传输给变频器作为频率给定信号是通过总线;利用操作器自身的无扰切换功能在总线切换到就地的瞬间操作,操作器接收转换信号后。将显示的SV的值输出给变频器,瞬间作为给定频率,双方向的可靠的无扰切换得以实现。
3PLC与控制器
控制器主要包括软起动器、变频器和马达保护器等。设置控制器参数是为实现总线控制。除了基本的额定频率、电压和电流以及功率因数和总线地址等,这些设置外,还需要设置变频器的起停模式、控制信号源、加减速时间和频率源等;需要设置软起动器起停模式、限流倍数、保护类别、升降压时间和输入输出功能等;需要设置马达保护器操作模式、保护设置和控制设置等。通过控制器本身的键盘完成初始设置。进行设置和修改也可以由PLC通过DP总线对控制器参数,并进行连续监测与控制针对控制器的特性。PLC中设置统一的电机控制变量就是对不同控制方式的电机进行统一管理,其包括电机控制类型、控制字、状态字、频率设定、频率反馈、电机电流、故障代码和电机功率。在电机控制类型中,显示变频器控制、电机保护器控制、软起动器控制和普通电机控制等信息。控制字中包括:起停电机和故障复位。状态字包括:运行/停止、故障和急停、总线/就地、合闸/分闸等信息。变频器对应频率设定和频率反馈,所有总线控制设备对应电机电流、功率和故障代码。故障代码可以对现场装置进行远方诊断是FCS较DCS优势之处,PLC通过总线读取故障代码后快速判断故障原因并进行故障排查。
4上位机与PLC
采用DAServer作为接口进行上位机与PLC的通讯。DAServer根据设定时间来读写需要与PLC交互的数据,比如1000ms。这些数据信息的读写以事件形式读取接口中的数据是上位机。对应到特定位需要上位机进行解码及编码。在上位机画而的显示实现PLC中控制字及状态字。对于如球磨机等设备的自成系统。通过通讯读取需要特别关注的参数由于自身存在很完备的监控系统以显示在画面中。
5上位机与服务器
画面可以获得设备运行的实时数据通过上位机与PLC之间的通讯。从服务器中获得数据可以达成生产的历史数据或关键的性能指标。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数据存储到服务器是各PLC设备将总线传输的,跟踪生产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和处理需要上位机,利用ActiveFactory分析报表工具读取服务器的历史数据以得到生产设备的历史曲线、台时、整机效率、耗电量、用水量等。管理人员在工厂过程数据可视化后可以在详细的数据趋势及信息基础上,生成数据报表及设备管理报表采取行动优化生产过程以此提高生产绩效。
6结语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自动化设备和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的基本特征
在电力系统出现诸如过载运行、短路等电力系统故障时,为了可以及时将对应的信号发送出去,操作电气设备及时切除电气设备故障点,要确保继电保护设备动作的可靠性。而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会比较小,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也不会很频繁。通常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有误动故障和拒动故障两种,其中误动故障指的是继电保护设备因为自身的动作性能不好,或者受到了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在系统没有出现故障的时候,出现了误动的情况,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拒动故障指的是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及时、可靠地动作,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故障,会引起电力系统崩溃的情况出现。自动化装置主要是用来控制和监测电力系统中的运行参数。对于自动化装置来说,常见的故障形式主要是无法保证运行参数的调节、测量、控制和传输的准确性。
二、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是确保相关电气设备安全的关键,也是提高整个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条件。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设备能快速发现故障并且判断故障发生区域,同时发出警报,尽快切断电路以保护用电设备和防止故障范围扩大。当前,继电保护设备一般都是由一套或者多套设备组成,这些设备都是独立工作的,这样在保护设备安全上更加可靠。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装置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动化装置主要是对系统中的参数进行检测,同时完成自动化操作的。设备自动化是当前的一个主要趋势,自动化的性能可以说是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在对电力系统中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研究的问题上,应从下面几点进行。
第一,对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装置和初始状态进行分析。当前,继电保护设备中的自动化装置较为复杂,设备的初始状态设置对其运行影响重大。因而,在对其进行分析中对装置的结构以及参数设置电力系统中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要充分了解。
第二,统计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结合设备特点和规律,对可能出现的漏洞加以分析。检修继电保护设备的过程中,应以科学的方法对有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严格的分析,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自动化装置运转了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有设备问题,因而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利于改善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及可靠性。
第三,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更新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在设计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时应对电力系统升级可能对自动化性能的影响加以考虑。同时,在选择继电保护设备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原理和不同厂家的设备,这样对于提高设备的整体自动化可靠性有很好的效果。
三、研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
(一)整定值错误
整定值错误是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出现误动或拒动的主要因素,只有控制好自动化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关,做好整个施工环节的控制和监督,才可以有效地对自动化装置和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同时也有效保证了安装和设计的准确性,才可以对继电保护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提升。此外,整定值出现错误,会使继电保护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在投入使用后,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影响继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二)使用设备质量不达标
在继电保护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生产的过程中,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使用一些质量比较差的材料进行自动化装置的电磁器、继电器零部件的生产,不能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影响了继电保护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另外,个别继电保护设备没有经过运行测试检测就投入使用,晶体管波保护装置中的元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或者元件的质量比较差都导致自动化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运行不协调的情况,导致拒动和误动的情况频繁出现。这就要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商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三)操作不正确
电源操作对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有直接的影响,尤其对于一些逐渐老化的电解电容和储能装置来说,在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后,如果无法将电源立即切断,在蓄电池出现电流不稳等问题时,会极大降低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此外,由于互感器自身质量不好,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磨损程度会逐渐增加,影响自动化设备和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四)环境对可靠性的影响
当继电保护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工作环境温度不断升高时,各种发电物质和杂质会在四周的空气中漂浮,加快了自动化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的老化,降低了设备的有效性,同时电源插头和插线板插反也会使有害物质侵蚀,导致继电器出现接触不良和老化的情况,使得继电器保护设备原有的功能丧失。
四、提高自动化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方法
(一)优化冗余设计的方法
为了使继电保护系统的容错达到设计的要求,可以使用硬件冗余的方法对设计进行优化。冗余技术指的是即使继电器器中某个保护装置出现了错误的动作,也不会对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通过使用硬件冗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拒动率和可用度等指标进行改善,主要包含了备用切换、并联、多数表决等,即使误动率出现了恶化,也可以利用硬件冗余将其显示出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冗余方式的选择要和继电器保护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结合起来,达到系统各项指标的要求,利用硬件冗余的优化达到使用最小数量的装置、最小金额投资达到管理目标的目的。
(二)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工作
在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要将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工作做好,对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进行提升,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定期查评和检修继电保护装置,主要需要对二次设备元件标志、名称的齐全性、查看各种开关动作和按钮的动作,确保其灵活性,将接点压力不足或者被烧伤的情况解决,对指示中的红绿指示灯泡和光字牌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性,对各种继电器、盘柜上表计、接线端子螺钉松动故障进行排查,然后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引线端子故障进行排查,对配线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固定卡子脱落的情况。
2、对各个断路器操作机构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将继电器保护装置的查评工作完成后,根据设备具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分类,要保证一类设备无缺陷运行、对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标准进行保护,二类设备允许部分零件存在部分缺陷,整体设备完好,不能危及到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三类设备如果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出现时,会直接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在检查和维护时,对于此类问题,如果出现要及时进行处理将隐患排除,并做好故障维修记录,为以后的检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三)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在进行继电器可靠性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继电装置各项指标计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正确率进行计算时,要将区外故障正确的动作包含进来,在进行继电保护和自动回路中,主要使用继电保护辅助配套设施进行保护,此辅助设备会对整个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不可以轻视辅助设备管理的可靠性,要使用多种措施对可靠性进行保证。
五、结语
电力系统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装置是电网系统中的重点保护装置,其可靠性对于整个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在提高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因而,研究电力系统中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黄为婷.电力系统中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J].电子制作,2013,24:246.
【关键词】电子通讯设备 动力环境 电磁抗干扰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信息的高效能、高质量传输,为此,必须加大对电子通讯设备相关技术的研发,使其能够适应更为广泛的工作环境。现代的电子通讯设备整体上来讲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出现了高集成、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二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突破了传统通讯领域的束缚,在现代的各种行业中,几乎都能见到样式不同的通讯设备。通过相关研究报道可知,动力环境中的电磁干扰非常严重,为了保证电子通讯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对其抗干扰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动力环境概述
由于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现今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动力环境,根据抗电磁干扰标准可以将这些动力环境归纳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较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主要集中在居住区、商业区以及轻工业生产区,这些区域的供配电网通常是由公用电网向低压电网进行集中的供电,在供电过程中形成了电磁干扰相对较弱的动力环境。
(二)种动力环境对于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能力较强,主要集中在工业环境中,例如医疗机构、重工业基地等,这些区域有一个共同点特点就是大电感、大电容的更换频率相对频繁,或者是长时间通过强电流并伴有强力磁场。
在工业动力环境中有一类情况值得重点关注,即配电站、变电站或者电厂等,在这些区域所形成的电磁干扰通常非常严重,并且频率较宽,最低在直流电水平,最高可达千兆赫兹级别,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严酷级别可以达到X等级。除了要考虑到电磁干扰的强度较大之外,还应注意电磁干扰的形式,由于工业环境的电磁形式复杂多样,为电子通讯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提升设置了一定的阻碍。
二、动力环境下的电磁干扰特征
无论是哪一种动力环境,通常都会出现大功率装置以及电力设备的持续运转等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地线就能够发挥干扰耦合通道的作用。在雷击情况下,公共地阻抗耦合极大地促进电位反击状况的发生,由于动力环境周围的电力设备通常情况不存在共地互联,就会严重干扰这些电力设备相互之间的回路感应。
在EMC测试中造成B级标准失效的主要因素为动力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间歇性电磁干扰,由此导致震荡波的出现,并且这种震荡波出现的时间很难把握。
由于动力环境中电磁干扰的强度和形式都不同于常规环境,很难判定干扰源的位置,因此在进行排除电磁波干扰的加固过程中有必要加强接口滤波或者对接地技术进行大幅度的改进,确保起隔离作用能够发挥实际的效用。
三、强化电力通讯设备在动力环境中的电磁抗扰性改进措施
(一)加强电磁干扰测试强度
进行电磁干扰测试是提升电子设备电磁抗扰能力的前提保证,因此要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加强测试强度。第一,要找出传导抗电磁干扰以及辐射抗电磁干扰项目中对于电磁抗性极限以及解决对应故障的实施依据;第二,在进行浪涌项目的检测中,要加强对其抗电磁干扰极限以及对策的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在相关设施出现接地效果不良的状况下运用合理的技术进行测试。此外,在制定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浪涌实验所具有的破坏性;第三,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快速瞬变脉冲群和B类项目进行探索。判据B类项目的同时进行A类判据的应力强度测试,在此基础上掌握判据下的故障状况,提出解决措施。
(二)设计环节进行极限测试
由于大部分的动力环境管理模式属于电磁兼容性管理,在进行生产活动时牵涉到各种类型的电子通讯设备,并且这些设备的使用基本上都是在强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因此在进行电子通讯设备的研发和设计时,就应该将电磁极限测试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然后将测试的结果作为提升设备电磁抗性的主要依据。
(三)实行多途径测试
由于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复杂多样,并且很多产品现场的条件在电磁干扰承受范围之外,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非常规的测试,这种测试通常不具有既定的模式,但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现场测试的应用,实验室条件很难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因此为了加强产品的适用性,应运用现场测试的方式。
四、结论
提升动力环境下电子通讯设备的电磁抗性既是实现电子通讯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满足动力环境自身建设的现实需求。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中,使电子通讯设备的抗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仍是一个科研难题,这需要相关人员对电磁兼容性有较为全面的把握,根据实际运行环境逐步完善设计方案,在根本上实现电子通讯设备在动力环境中抗磁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温王荣.提高电子通讯设备在动力环境中的电磁抗扰性研究[J].科技风,2011(07)
[2]王丽娜.提高电子通讯设备在动力环境中的电磁抗扰性[J].数字化用户,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