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优质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质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优质护理论文

第1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注射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37例,年龄13~62岁,平均(39.4±6.9)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肾、肝、心功能不全,无妊娠妇女。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大多患者在行注射之前,心理都会有恐惧感,加之对疾病的担忧,易出现烦躁、焦虑、冲动。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讲解注射相关知识,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消除心理戒备,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尽量保持轻柔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宽慰,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1.2.2密切观察患者:

行注射后,应该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帮助患者能够对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详细解释,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有许多患者会出现药物过敏情况,应该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了解,对其呼吸、面色、疼痛、神态作密切观察。需严格执行皮试制度,且确保皮试质量。有过敏史患者,在注射时应该密切关注,准备好抢救措施,如肾上腺激素等,并定期对抢救措施和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应该立即予以对应措施进行归转。

1.2.3晕针护理:

年老体弱,或者过度紧张的患者,在注射时会有担忧。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与患者进行交谈,并针对患者所担心的情况进行讲解,从而解除患者的顾虑,在行注射操作时,应该保持细心操作,一旦患者出现晕针情况,应该立即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积极对患者予以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从而帮助患者恢复状态。

1.2.4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护理过程中,因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引发的护理纠纷不胜枚举。医院应该针对此情况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情绪的稳定,减少因多次穿刺引发患者不满,为患者带来痛苦。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可帮助医院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社会效应。

1.2.5规范静脉注输流程:

对各班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于静脉输液患者,应该在输液高峰期中,安排心理素质佳、操作实践能力强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减少因穿刺不成功,导致注射时间延长;对静脉输液情况采取检查制度,对静脉输液情况进行规范化,将常规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流程制作成册,让护士能够对其熟悉。输液前需要对药品、输液工具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的合格性。输液前检查管内气体是否排完,并对患者姓名反复核实,做静脉穿刺时,需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减少二次穿刺;对于婴幼儿需要两名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减少因配合不当,引发穿刺失败,导致患儿血管受损;血管较脆弱的老年患者,应该尽量使用小针头,行旁刺法,进针应该尽量小心,提高患者满意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患者护理后出现的低血糖、药物过敏、晕厥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患者31例(77.5%),满意率为92.5%,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22例(55%),满意率为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观察组4031(77.5)6(15)3(7.5)92.5对照组4022(55)6(15)12(30)70χ2值4.65012.7612.76P值0.0200.010.01观察组药物过敏、昏厥、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例(%)]组别例数药物过敏低血糖晕厥观察组402(5)2(5)0对照组408(20)7(17.5)6(16)χ2值19.5721.3614.69P值0.030.020.01

3讨论

第2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分诊就诊并且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40例以及同时期门诊分诊就诊但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即接受优质护理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3.5±25.3)岁,按照就诊门诊分类包括急诊15例、大内科15例,大外科10例。对照组即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在(54.1±24.9)岁,按照就诊门诊分类包括就诊14例、大内科15例,大外科11例。经过均衡性检验,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就诊门诊分类等方面均衡可比(P>0.05)。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t=0.298,P>0.05);两组患者性别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X2=0.882,P>0.05);两组患者就诊门诊分类经秩和检验,差异不显著(X2=0.221,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诊过程中由护理人员进行相应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即患者问,护理人员答的常规工作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针对患者所就诊门诊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环境护理工作等。

(1)导医。

随着医学发展,医院分门别类的专门科室越来越多,很多患者进入医院会犯迷糊,不清楚自己应该挂什么科室,也不知道所需挂的科室正确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专门护理人员的帮助。在门诊大厅设立专门的导医服务窗口,就是在当患者进入门诊大厅后,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患者正确的引导和指示,帮助患者尽快就医。

(2)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所就诊科室进行相应心理护理,门诊就诊通常时间较短,而患者对于疾病认识不够或者讳疾忌医心态作祟,往往会出现对自己病情避而不谈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述的状况,此时需要专门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主要帮助患者,回答患者所提出问题,语气要轻柔,态度要诚恳,以期帮助患者消除顾虑,积极心态面对诊疗医师。

(3)环境护理。

保持分诊台的清洁以及随时有人,当患者需要帮助不得不离开分诊台时,要确保分诊台有其他工作人员为后来的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在接诊处安排座椅以及相应报刊杂志,为等候就诊的患者提供舒适而又相对轻松的环境。

(4)健康教育。

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特别是对于门诊患者而言,很多患者习惯于当疾病稍有好转即自行停药,没有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的习惯,对此,应成立相应护理团队,对于门诊分诊就诊后患者,在检查或者取药结束后叮嘱患者定时、定量服药,特别是对于一些年纪较大且文化水平较低患者,还要帮助患者弄清楚药物使用和方法和使用剂量,患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就诊结束后,安排专门经过训练的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以及就诊期间投诉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护理质量问卷和护理满意度问卷均由我院护理部自制,护理质量即参照年度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结果以百分制计算。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态度以及护理环境三个方面内容,每方面内容以百分制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数值表示,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所采用统计方法为X2检验,本次研究中的检验水准采取α=0.05(双侧)。

2.讨论

为方便患者就医,提高病人满意度,很多医院设立了门诊分诊护士。但是,很多医院的分诊门诊并未起到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大多数医院的门诊分诊台长期无人服务或者"一问三不知",难以真正起到门诊分诊的服务宗旨。为提高门诊分诊的护理工作质量,我院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引入到门诊分诊护理管理工作当中,以期能够真正做到为患者服务的中心内涵,明显改善医患关系。为探讨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我院在门诊分诊工作中加以优质护理管理措施,门诊分诊工作中的优质护理主要体现在导医模式、心理疏导、环境保持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经过多方努力,我院取得了较为满意结果,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就诊期间纠纷和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3.结语

第3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普通病区分为2个护理单元,共设63张床位,收治患儿年龄为生后1个月至14周岁,病种均为儿内科病种。共有护士长2名,护士2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18名;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9人;护士平均年龄32岁。床护比为1∶0.3~0.4,床位利用率年平均为98.3%以上。

1.2方法

1.2.1实行新颖有效的管理框架模式

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轮班护士—辅助护士四层立体管理框架模式。儿科1护理单元设33张床位,划分成3个责护组,每个责护组分管11张床位;儿科2护理单元设30张床,每个责护组分管10张床位。每3个责护组设1名护士长,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职称。每组责任护士1名,护师职称;轮班护士2名和辅助护士1名,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

1.2.2改变护士责任意识与护理理念

培训责任护士,转变护理理念。要求责任护士一定要改变以治疗、处置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把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患儿入院起,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语言通俗易懂,文明礼貌,绝不能出现冷、硬、推现象。强调细节护理与个案护理,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对于性格偏激或多疑的家属护士要有耐性,多解释、多关心,学会换位思考,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护,消除家长的不信任心理,尽最大努力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

1.2.3熟练护理技能与知识

加强全体护士专科及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三基知识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护士长提前安排每周护士要掌握的护理知识,同时安排责任护士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护士学习。每日晨会后护士长抽查护士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未掌握者及时整改直到掌握为止。儿科护理操作中小儿静脉穿刺最难也是最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操作,要求年轻护士要多向高年资护士学习穿刺技巧,穿刺时面对患儿恐惧、哭闹、家长焦虑等状况,护士要对家长进行心理安抚,对患儿操作动作轻柔,细心地呵护,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避免纠纷发生。

1.2.4增强督查力度

不断督促检查,护士长每日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指导护理要点,发现不足及时整改。科室每周1次护理查房及讲座,每月进行1次三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试。护理部每月进行1次质控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每季进行1次三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通过层层把关来提高护理质量。

1.2.5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改善病区环境,病房内挂粉色卡通窗帘,走廊墙壁悬挂儿童喜爱的各种动物壁画及为家长准备的育儿知识宣传栏。设立3个特色病房,备有电视机、饮水机,每个护理单元备有微波炉为患儿热奶热饭。为患儿的安全着想每个床都增设活动床挡,以防患儿坠床。同时在每个床头都悬挂有温馨提示。

2结果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三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调查达到95%以上,护理连续2年达到零投诉的满意效果。

3体会

3.1责任制护理推进了优质护理的开展

责任护士对每名自己所管辖患儿的全程护理,使患儿家属感到面对一个陌生环境,陌生人群有了依靠,有困难找责任护士,有疑问找责任护士;同时责任护士也利用为患儿治疗、处置、生活护理时与患儿及家属多沟通,讲解一些与患儿疾病有关的知识,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更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3.2重视细节,保障安全优质服务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不仅贴近了每个患儿家庭,更能从细微之处观察患儿的病情,及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给医生诊治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同时指导家属给患儿正确用药(口服药),教会家属如何避免呛奶,婴幼儿喂药技巧,确保患儿的安全、健康。

3.3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

第4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74h,平均时间(21.5±3.6)h。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0.6±5.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8h,平均就诊时间(17.6±5.6)h。纳入标准:18~60岁者;语言交流无障碍者;理解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昏迷者;存在严重生命安全者;精神病患者;严重器官衰竭者。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一般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排班制度

排班时需要与APN班、白班、弹性班结合。白班为8:00~18:00,A班是早上7:30~13:00;P班15:30~22:00;N班为22:00~8:00。治疗护士与办公室护士等均为白天上班,两种班次更换1次。

1.2.2工作制度

责任组长主要负责护理质量安全、专业技术及病房管理,对护士进行治疗,作护理质量的监督及考核,及时予以质量改革及反馈,从而促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建立责任护士制度后,需要责任护士每日查房,加强与医患双方进行交流,促使责任护士能够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并掌握护理相关重点,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促进医患配合。考核方式: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考核结果,与评职称及晋升有关,为有效调动护士积极性,将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采取多劳多得的制度,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3评价标准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分,主要有5个模块,主要内容为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关爱及沟通、主动性、服务态度等方面。护理质量是主要经过急救药品器材、病区管理及分级护理、护理文件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为(49.35±5.60)分,出院患者满意度(22.54±2.65)分、健康教育实施评分(25.65±1.84)分;对照组住院患者满意度为(38.35±3.25)分,出院患者满意度(18.56±1.65)分、健康教育实施评分(18.42±1.63)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分析

观察组病区管理(97.82±5.32)分,分级管理(97.54±5.14)分,消毒隔离(96.85±4.65)分,急救药品器材(97.41±5.11)分;护理文件(96.81±5.21)分;对照组病区管理(90.11±4.15)分,分级管理(89.18±4.26)分,消毒隔离(88.75±4.12)分,急救药品器材(90.48±3.11)分;护理文件(86.47±4.36)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整体护理中实施责任制方式,可以实现分层级作排班模式调节,责任护士进行分管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能够使护士获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增强护患关系,从而更加细致的观察患者病情,有效实施护理制度。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无明显差异。针对急诊特点,实施整体四化一体的护理模式,责任护士通过随医查房,与住院医师加强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有利于加强医护配合,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提升。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护理操作的整体能力。实施考核制度,也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第5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以上患者经临床检查及血糖测定后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认知障碍、意识障碍及主要器官功能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2.4±6.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6±1.8)年;观察组43例,男28例,女15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2.3±6.7)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8.6±1.7)年。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认知: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差异,由专业护师制定健康认知计划,从而给予患者合理指导。在对高龄患者指导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疑问应耐心解答,保持语速适中并对重点部分进行反复强调,由此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认知水平。(2)心理护理:当前临床对于糖尿治疗还未能达到根治水平,所以糖尿病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可能会丧失治疗信心和耐心,从而并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服药依从性也较差。通过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积极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起治疗信心。(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按照早中晚各1/3主食量进行分配,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应保持每天少食多餐,护师应教会患者如何正确计算其食用食物的含糖量与热量。(4)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时适量的运动,避免空腹锻炼。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出汗、四肢无力及头晕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并及时进食,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送医就诊。

1.3疗效判定

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采用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评分标准具体分为主动依从、被动依从等三类。采用生理健康评定自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主要包括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理健康状况对比

采用生理健康评定自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器官功能及身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以上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6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12月在儿科住院的14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实验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1~10岁。症状主要为小儿肺炎及支气管炎35例,手足口病2例,消化道综合征6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川崎病3例,其他14例,病程7天,住院时间7~12天。对照组男36人,女34人;年龄1.2~10岁。症状主要为小儿肺炎及支气管炎36例,手足口病1例,消化道综合征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川崎病2例,其他15例,病程为7天,住院时间7~11.7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精细化管理,并通过一系列表格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对照组根据原来住院部护理规程,采用常态化护理模式,同样通过相关表格收集相关统计数据。

2结果

实验组儿科护理工作效率有显著提高,未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危重紧急病患抢救及时,并成功率高;在健康宣教及辅导评价方面、基础护理工作评价方面、病房服务环境方面和医嘱落实程度方面的满意度都显著提高,关键是在病患及家属中对整体优质护理工作方面的满意度综合评价中满意的总评价为97%。

3讨论

“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是本科室建立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工作内涵,以此为出发点,按照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本科室深入学习精细化管理理论,创建管理模型,以此为主导,对儿科病房的医护工作进行了深化、优化护理服务,以提高病患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精细化管理在本科室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者满意度94.57%),与相关文献报道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在94%以上的结论相一致。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精”和“细”,其改变了基础护理工作中的“粗放型”工作习惯和工作氛围,体现出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力。

(1)我们首先做到目标明确。

第一步是落实责任制,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分管病人,每名责任护士对口管理定点病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进行综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让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医嘱落实及检查告知等让病患和家属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95%、96%和93%,效果明显。

(2)加强护理制度和规范流程的建设。

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儿科病房中,实验组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流程,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临床护理实践规范(2011版)》等要求,通过结合精细化理论对其进行了重新规划、梳理及修正,制定了相关的执行标准和护理操作规程,让儿科病房护理工作做到“责任精细到人人,人人精细到岗位”。有了具体的管理目标、细化的管理流程、严格的评价反馈体系,从而为优质、全面、标准、安全的护理服务提供了保证。

(3)完善的人事激励评价机制。

第7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100例,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1.5±2.3)岁;高血压12例,冠心病16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1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0.8±2.5)岁;高血压13例,冠心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症类型等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基本常规护理法,操作相对简单,主要包含药物变更,维持病房卫生整洁有序,物品整齐摆放等。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8±2.5)岁,大都为老年群体,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均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老年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极易出现更复杂的精神反应,产生抑郁、焦虑及高度紧张等消极情绪,严重时脾气易怒,极可能发生患者顶撞医护人员的事情。鉴于老年患者对入院治疗较为排斥,护士要始终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与其主动交谈,尽早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状况及主治医师的治疗方案,弄清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护理或治疗中的每个问题,使患者逐步驱散疾病所带来的心理阴霾,端正患者的心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1.2.2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

对于心内科患者而言,良好的住院环境会加速病症治愈及康复的进程。医院方及护士要千方百计搞好病房内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同时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护士每日定点彻底打扫卫生,做到病房内一尘不染,保持室内外通风及空气畅通,完成室内的灭虫及消毒任务,为患者创设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

1.2.3药物护理

心内科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记忆力每况愈下,常会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的问题。为此,护士要严加管理患者的用药,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服药监督及服药护理工作。例如,服用降压药物易造成性低血压,则要提醒患者起床及变换时动作要轻柔;服用催眠类药物会造成头晕或精神不振等症,护士就需让患者卧床休养,切忌运动。另外,护士要依照每位患者排便的时间特点,科学安排泻药的服用时间,避开夜晚排便,防范患者晚间病情突变。

1.2.4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人性化护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护士态度要随和,语气要柔和,话语要平和,所选用的时机还要恰当,以尽快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与患者将心比心,提供更优质的人文关怀,使护患融洽相处。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的指标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5±2.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9±2.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1例(22.0%),满意28例(56.0%),不满意11例(22.0%),护理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36.0%),满意31例(62.0%),不满意1例(2.0%),护理满意度为98.0%。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8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眼球穿通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81±4.80)岁;角膜裂伤15例,巩膜裂伤10例,角巩膜裂伤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5min~8h,平均(2.35±1.08)h。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46±4.33)岁;角膜裂伤16例,巩膜裂伤8例,角巩膜裂伤4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0min~6h,平均(2.18±1.13)h。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眼受伤,行手术治疗,在本次治疗前未行任何处理,对本研究均知晓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指导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手术准备、协助医生止血等。观察组给予以下优质护理措施。

1.2.1入院时护理

入院时热情的接待,用合适的语言安慰患者,减轻焦躁情绪;冷静面对危急患者,护理时有条不紊;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受伤原因、时间等,在短时间内获取病史。

1.2.2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关怀;针对伤情和治疗方式向患者讲解,增进认知,促使其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治疗;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患者的信心;鼓励患者以良好、和平的心态接受手术。

1.2.3术前护理

准备好术中所需的一切物品,严格保证无菌;遵医嘱术前用药;了解术前饮水、进食情况,为选择麻醉方式做准备;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方便使用。

1.2.4术后护理

返回病室后嘱患者平卧位休息,营造安静、清洁、光线适宜的休息环境;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和高营养的食物,忌辛辣饮食,多食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加强对手术部位的观察,看是否有渗血、渗夜及敷料是否完好等;换药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嘱咐患者术后3个月内杜绝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嘱咐患者术后减少用眼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参照王玉娟等的研究拟定,治愈:眼内异物完全取出,无感染、无交感性眼炎及眼球内容物脱出。有效:眼内异物完全取出,存在轻微感染或交感性眼炎等症状。无效:眼内异物存在,同时伴有明显的感染和交感性眼炎等症状或无眼内异物,但存在明显的感染和交感性眼炎等症状。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眼球穿通伤患者因眼睛突遭损伤,不仅承担较大痛苦,同时由于受伤后对视力威胁较大,心理也存在较大考验,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更甚,既不利于病情,又给治疗操作带来影响。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都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优质护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新型护理模式,不但能为患者提供最佳质量的服务,还能避免护理人员盲目、机械性的执行各项操作,使护理工作深入患者内心,时刻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关爱,从而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手术是眼球穿通伤的主要治疗方式,通常在显微镜下进行,定位尤其重要,但多数患者由于紧张、担心等不良心理极不利于术中定位,对手术操作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将优质护理应用于眼球穿通伤患者,从入院开始便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可有效地减轻和避免不良情绪,增进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术后通过饮食指导和环境干预等措施,提供良好的恢复基础,可使患者康复更快。本研究结果显示,实行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优质护理对提高眼球穿通伤治疗效果的重要作用。

3结语

第9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由本院收治的52例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包括男60例,女4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1.82±4.85)岁。104例患者包括乙肝43例,丙肝35例,肝硬化16例,肝癌1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有关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病程、病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病种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侧重于具体的护理操作,例如消毒灭菌、通风换气、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日常活动指导及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的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对全部患者进行规范化、全面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使患者能够更规律生活、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等,从而提高传染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对传染病的基础认识(包括病因、分类、临床症状及体征、疾病危害、预防方法、治疗及预后等)、传播途径、药物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及有关健康运动的知识;②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以护理学理论为指导,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用安慰性的语言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传染病的患者,心理压力较一般疾病患者大,存在的心理问题会更多一些,一方面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亲人、朋友;另一方面怕受到他人的歧视。此外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家人陪护,更容易产生悲观、孤独、消极的心理,甚至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更加渴望医护人员对其关心、尊重和理解。因此,这类患者更需要护士的心理疏导:①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的环境,并介绍与病友相识,减轻其陌生、孤独感,以温和的语气安慰患者;②了解患者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尊重理解患者,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积极调整不良心态,科学膳食,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③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情况,随时解决患者的需求;④护理技术。操作专业规范,使患者身心放松,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增加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⑤温馨提示牌的使用。在护理工作中,使用颜色鲜艳的色卡纸制作一些温馨提示牌,效果很好。例如有的患者需要在第2天上午空腹做B超检查,在前1d晚饭前告诉患者晚饭后禁食禁饮,怕患者忘记在其床头桌上放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您好,明早您要做B超检查,提醒您晚饭后不要再进食进水。在为患者发口服药时,患者不在病房,不是把药放在其床头桌上,而是放上1张提示牌,上面写道:您好,护士来给您发药,您不在,请回来后到护士站去领取。

1.3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前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是否全面到位、心理问题是否得到及时解决、巡视病房、服务态度、护理技术,采取不记名的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6%(44/52),观察组为98.1%(51/52)。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