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行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笔者通过旅行社专业实习学生与实习旅行社企业单位反馈的意见,分析目前我校旅行社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并与旅行社企业合作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整,提前让旅行社企业介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本文详细阐述了改革方案的实施步骤,最终得到了旅行社企业、学院与学生的认可,达到“三赢”局面。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可大量运用于高职旅行社类专业课程。
【关键词】高职学院 教学模式 改革
一、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适应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旅行社方向类的专业课程教学普遍要求较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要求高,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对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且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过于笼统,缺乏明确、具体的要求,学生学习效果欠佳,技能要求达不到旅行社企业的认可。
二、旅行社反馈的学生实习现状
笔者走访了以中青旅、省国旅、新旅程旅行社为代表的几家旅行社,主要以实习学生的在旅行社实习过程中的能力表现作了一个调查,旅行社普遍反映实习学生出现以下问题:
(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熟练地将理论实际运用到实践中。
学生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差,上手慢,学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到一起。
(二)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差
学生对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比较稚嫩,缺乏与同事、顾客打交道的经验。
(三)主观思维错误导致实习表现差。
现导游证的过关率低,大部分学生实习时没有导游证,出去实习的时候选择以门市接待、计调或外联销售岗位居多,刚上岗时对实习所在旅行社的线路产品不熟,缺乏业务经验,旅行社要求学生从打杂开始熟悉。有部分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或认为旅行社在敷衍他们,出现混日子的想法,失去积极性,继而影响以后在旅行社实习的表现。
三、实习学生回校后对课程改革提出的建议
笔者通过与03―08级实习学生回校后的交流和其毕业实习报告反馈的情况,提炼出实习学生对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提出以下建议。
(一)希望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更多更实际的案例
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案例应具有现实性,符合行业阶段性变化,信息更新快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行业内的真实情况。
(二)学院加强与旅行社企业的合作
学生提出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将旅行社企业引入到学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增加学生与旅行社企业的接触,甚至可以与校内教师一起合作授课,特别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由双方一起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
(三)专业课程同一岗位教学的任务细分化
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时,可根据旅行社不同部门同一岗位的操作情况进行以“任务导向的教学”的细化,树立学生对岗位的全面认识。如旅行社计调课程,可分为省内线路、省内线路与出境几种方式进行教学实训。
四、旅行社专业方向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
(一)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调整
笔者走访了多家旅行社企业部门、门市部,了解到现旅行社企业的工作流程,及现阶段的紧缺岗位是计调与外联营销。部分旅行社提出要求,计调与外联合为一体,面对顾客采取谁接待谁负责到底的“一条龙”服务,这对学生技能操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企业的建议,学生提出课程的重复性问题,初步试着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并相关课程,做模块式教学。合并的课程包含:旅行社计调与旅行社外联合为一个模块教学,旅行社产品设计与旅游营销合为一个模块教学。每个模块仍由二位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二位教师需要经常沟通,交流课程进度,共同制定课程的实践、考核项目。
(二)与旅行社企业深入探讨合作方案,进行试验性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与旅行社企业进行深入探讨,决定在最后的综合实训中试介入旅行社企业,引入旅行社的产品进行真实环境的销售实训。最后的综合实训部分是将学生按5-6人/组进行分组实训,根据本地区就近的商业、政务服务区域进行划分,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的市场调查与旅行社产品推销服务。提前让旅行社准备产品介绍、名片等宣传资料,综合实训分为以下步骤:
1.第一周:初步筛选目标单位企业实施计划。
各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黄页、现场走访等途径收集本区域范围内政府、企业资料,进行初步筛选,选出50个单位企业重点关注。全组共同商讨由市场调查至产品成功推销的可实施步骤(在老师的协助下),按每周分划行动进程,实施时间为一个月。每周选取固定的时间授课一次,同学们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交上来,并说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总结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各组的同学相互讨论,经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组的行动计划。
2.第二周:完善单位、企业客户资料,电话预约
每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完善这50家单位企业联络人的资料。有的组采取直接登门拜访的方式,有的组采取的是通过电话预约收集资料,有的组员电话预约加登门拜访。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筛选,选出各组认为可进行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客户资料,大概20个左右的单位企业。
这种方式非常考验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通过网络、黄页查找的信息如果没有及时更新,资料有误,学生就有放弃的,但有的同学通过登门拜访的方式,与保安聊天查找到需要的信息,进行电话验证与预约。
3.第三周:登门拜访
经过电话预约与客人的沟通,了解到客人的需求,携带相关的旅游产品资料登门拜访,收集客户的重要个人信息与公司信息。
与客人交流过程中,如果有客户有购买旅游产品意向,所在小组联系旅行社指定联络人,由旅行社开始介入,学生全程跟随,到签合同截止。根据需要,也可请旅行社派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销售培训。
4.第四周:总结
学生根据小组的实施方案情况进行总结,讨论出方案实施的问题,将资料完整的单位、企业客户信息资料做成表格,做成PPT向其他各组成员进行展示,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怎样做才是更好地与客户交流的方式方法,怎样才能达到销售的目的。
将各组学生的资料进行汇总,交给旅行社,旅行社重新整理,利用有效信息重新与客户取得联系,售卖产品。
五、改革达到的效果
通过这套方案实施,学生反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收获颇大,对学生实训的成果,旅行社企业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对于企业产品销售、开拓市场非常有用。
(一)学生感受的收获
这次通过旅行社产品设计与旅游营销这个模块的综合实训,学生感受到对于旅行社的产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学习如何根据客户需求变更或调整旅游产品的内容,学习如何跟客户进行接洽,如何商谈,对客服务技能技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掌握了旅行社产品市场的阶段性销售动态,了解旅行社针对不同的主打产品有不同的长短营销目标与营销行为,也构成了旅行社的营销目标与行为。
(二)旅行社给予的评价
当笔者将学生收集整理的较全面的客户资料交给旅行社后,旅行社企业认为这次校企合作的实训项目非常完美,突破了以前在校实训课程的呆板,也为旅行社与学院校内合作创出了一条新路子,打破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项目中旅行社参与是单方面一味付出的局面。旅行社企业方面与学院合作,不用出太多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便收集了实训地周围客户的详细信息,为旅行社拓宽销售渠道与销售面作了铺垫。
六、总结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旅行社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必须与旅行社企业进行合作,如何提高旅行社企业与学院合作的参与热情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旅行社产品设计与旅行社市场营销为例,提前将旅行社企业介入到课程的实训内容中,取得到较好的成效,也证明了这种课程改革是可行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旅行社类专业课程可以此为借鉴,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调整,加大旅行社企业与学院的合作力度,真正达到“三赢”的合作局面。
参考文献:
[1]何忠诚,王励.对高校旅行社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 .北方经贸. 2011(08);
[2]林绍贵.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与实践[J]. 中州大学学报. 201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BGS Teaching Mode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ourism English
TANG Haip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542800)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developing compound and applied English talents. Because of the strong operability of tourism English, the practical English ability of its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eaching suc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 not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students. A new "PBGS approach"is put forward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tatus of tourism English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efor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ourism English and for peer-reference and research.
Key words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 (PBGS), tourism English, practical teaching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980万,平均每年新增50万,缺口至少200万,①可见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涉外旅行机构纷纷介入中国,对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语言交际能力,又掌握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这为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极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为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 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现状
从我国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的运作场域看,大致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方面。②校内实践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做中学,学中做(像旅游英语,旅游概论,口译,翻译等课程都有相当比例的实践学时,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校内实训主要依靠专业模拟软件、语言实验室等进行导游业务模拟及导游口语练习。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由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让其获取直接工作经验。只有全方位地启动三者的联动机制,才能形成一以贯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际上,能真正对旅游英语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普遍因经费不足而难以建设;校企之间由于缺乏资金及政策支持等原因,未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导致校外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大多数实习就是到饭店或旅行社“出苦力”,无法深入接触到具体业务;许多院校的旅游英语课堂实践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技能培训课仍以“教师做,学生看”的传统灌输型教学模式为主。实训教学的滞后导致高校培养出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就业需要,学生掌握的英语无法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以有效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PBGS教学法”供同行对旅游英语的实训教学模式参考、研究。
2 PBGS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点
2.1 PBGS教学法的内涵
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即项目式团队自主学习,③简称PBGS,是目前西方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项目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④PBGS教学法中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相互间的协作以做项目的方式找出问题、收集资料、做出决策、解决问题,从而达到“1+1>2”的学习效果。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在“做中学”。
2.2 PBGS教学法的特点
一是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项目既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又是需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的问题。通过设计任务把实践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实用而地道的旅游英语。二是寓学于做,突出学生自主性。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PBGS模式把实践引入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而具体,“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符合旅游英语“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和综合性强”⑤的特点,且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由此激发其参与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学生个体为学习主体,学生间缺少互动和沟通而使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共事能力。PBGS模式尤其强调团体分工合作,按照个人的分工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来完成学习。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使学生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合作伙伴,学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扬团队精神,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
3 PBGS教学在旅游英语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本文拟以旅游英语专业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为依托,分别从课程宏观和微观项目设计两方面就旅游英语专业实训教学中的PBGS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旅游英语》是旅游行业的职业技能课,也是旅游英语专业一门核心课程。由于《旅游英语》涉及市场营销、团队规划、保险、交通等知识和技能,所以它完全区别于以学习英语为主要目的的普通英语课,属于技能性课程,与工科某些技能培训课程具有相似性,因此将PBGS引进语言教学课也就成为了可能。
3.1 PBGS教学模式下《旅游英语》实训环节的宏观设计
基于PBGS教学的特点及原则,在PBGS教学模式中,以典型项目为核心,梳理教材结构和章节,将课程宏观设计成模拟一家旅行社的总项目。根据课程进度与培养要求,进一步分为子项目,并规定各子项目完成的时间。总项目为模拟创建外语学院青青草旅行社。
子项目1:本地旅行社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3周)。知识点: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市场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状况,旅行社数量与规模。技能:资料的收集,市场调查的方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子项目2:创建外语学院青青草旅行社(3周)。知识点:旅行社成立的条件,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旅行社经营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旅行社操作的具体流程。子项目3:青青草旅行社之“行”(2周)。知识点:景点间的交通安排,旅途娱乐方式。技能:沿途讲解,交通信息收集与安排。子项目4:青青草旅行社之“住”(2周)。知识点:入住酒店的操作程序,本地酒店的特色、价格、位置。技能:酒店服务知识,酒店信息的收集与安排。子项目5:青青草旅行社之“游”(4周)。知识点:旅游路线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旅游服务知识,本地旅游景点的背景文化知识,地方风土人情。技能:掌握旅游路线的设计,景点讲解,活动安排。子项目6:青青草旅行社之“食”(2周)。知识点:本地风味食物介绍,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技能:团队餐饮信息的收集与安排。子项目7:青青草旅行社之“购”(2周)。知识点:旅行采购的内涵、特点、原则、方法与策略,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介绍。技能:掌握旅行社采购整体流程。子项目8: 项目总结报告(1周)。知识点:本课程知识点汇总,各项目完成总结报告。技能:小组书面报告、口头运用、适应和创新能力、团队成员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3.2PBGS微观设计与实施步骤
以子项目5:青青草旅行社之“游”为例,结合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和旅行社运作实际,按“项目展示、分析讨论、操作实施、成果展示和评价提高”五环节来实施PBGS教学,具体如下。
以面向外国游客的“贺州春暖两日游”项目为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设计线路、编写英文导游词、与客人对话等三部分。小组要提交一份旅游线路图,一份文字稿,组员间完成口语交流,并派一名旅游形象大使向大家作景点推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旅游路线对大家最有吸引力,哪个旅游形象大使最有职业魅力。并邀请外教充当游客和学生代表一起为各小组旅游形象大使的讲解打分,以团体分的形式纳入平时成绩。PBGS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PBGS教学法在旅游英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教材问题
虽然授课教师据实践经验和系统理论知识从多个教材中“改造”出适合学生的项目,但课程的“整体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离真正意义的项目化教学教材还有很大差距。建议编写适合的实验指导书和项目化教材;将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如导游资格考试、饭店英语等级考试等)的知识技能融入到相关模块,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紧密结合。
4.2 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问题
实施PBGS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他们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掌握《旅游英语》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项目具体操作流程。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易造成项目实施进程和效果不统一,同时还需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而这些有关学生素质的要求是教师无法掌控的。
4.3 教师能力问题
为确保教学的可操作性,达到预期效果,项目主要还由教师设定。所以教师既要有较高业务水平, 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又要有较好的组织和现场控制能力,做好项目的指挥与协调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都是旅游管理专业或英语专业毕业,专门学旅游英语且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进行PBGS试点工作的教师自我进修、外出进修或引进相关人才。
5 结语
PBGS教学法和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一样, 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教育领域。从旅游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的效果来看,它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法之一。因为它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当然,这种课堂实训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需要同行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是贺州学院新世纪教改工程课题立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讨”(编号:hzxyjg2010021)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张诚恩.浅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外教育研究,2010(2).
[2]杨晓荣.如何走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认识误区[J].经济师,2010(5).
[3]顾雪梁,何建乐.当代英语新视野[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2).
实践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职业情境,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通过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以及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总结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的“一?五?二?三模式”(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图
即一个培养目标、五块实践教学内容、二次实践教学循环、三种实习基地合作方式。
(一)一个培养目标
张金霞认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很多业界专家学者也感同身受,高素质,何种程度为高素质,比较抽象,应用型和复合型相对较好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技能、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五块实践教学内容
1、课程实践。现在大多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组成。汪京强认为这四部分课程体系其比例结构大致为公共课约占15%,基础课约为30%,专业课约为40%,实习与技能约占15%。(见表2)
表2 课程体系比例
现在的高等学校开设的旅游院系中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2009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下:课内总学时2432,课堂讲授2062学时,课内实践370学时,课外实践444学时,课程实践总学时814,占总学时比例28.48%。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32.83%。(见表3)
表3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所占比重
明显修正了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但是国外很多同类型的高校中,旅游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基本持平,中国的旅游实践教学的革新之路则任重而道远。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选取周末或者假期等时间段在老师的带队和指导下到相关景区或者企业见习。旅游行业实践性和变化性较大,要求新生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等非常有必要,首先产生关注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随着对行业的调查了解的深入,形成对旅游行业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其次,通过第一学年有组织的实践安排使学生养成关注行业发展的良好习惯,并在以后学年中能够比较主动地进行自我安排,比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最后,通过行业调查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旅游行业,对学习的重点与努力方向以及择业、就业忠诚度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3、校内实训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时应优先考虑学生最能受益的实训项目,并且要优先考虑专业课的实训。比如餐饮摆台、形体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导游等。校内实训,既便捷又易于操作,还节省教学经费。其不足是不能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境和氛围,且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备老化,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张龙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实训室、餐饮吧台以及客房实训室六个实训室。本人认为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有校内旅行社或旅行社门市部,以及星级或快捷酒店。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旅游策划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市场推广中心、旅游表演中心、艺术设计中心、旅游产品设计中心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3D实景模拟实训室等现代电化教学设施。
4、社会实践
在国外,很多旅游高校对社会实践环节极为重视,对社会实践的考核都有极为严格和具体的要求,如美国康纳尔饭店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必须有800小时在服务行业实习的工作经历才能中请学士学位,还鼓励学生在每年5月底至8月底的假期内中请暑期工。再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要求所录取的本科生必须要有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学院会对其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校安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安排的形式。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主要在旅游景点;三、四年级在宾馆、酒店或旅行社。学生自主安排的专业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一些旅游企业或相关单位兼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职业个性,了解企业的各工作环节操作情况和社会动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5、综合实践
综合性旅游实践不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旅游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手段。综合性旅游实践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毕业论文写作;二是专业实习;三是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过程中,一直采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延展指导。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行社、酒店宾馆等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实习方式一般是在旅游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与到宾馆酒店、旅行社的整体工作中去,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些同学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目前毕业实习迫切解决问题是:实习也大多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实习岗位较为固定,缺少轮换,内容较为单一,很少能接触到更高级别岗位的管理实习,如旅行社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对导游带团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到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计划调度、旅游产品营销等关键岗位;很多酒店接纳实习生主要分配客房部、餐饮部、宴会部、前厅部的一线工作,实习生担任熟练工的角色,并且很少轮岗,更没有让其担任领班、主管等更高级别的工作,很难深入到各实践环节的管理流程中去。
(三)二次实践教学循环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按“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两轮循环进行组织和合理衔接。第一轮循环: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二年级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和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并进行基本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其中穿插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我们院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于第四学期进行第一次集中企业实习,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第五学期开始第一次企业实习,此为第一轮循环。第二轮循环:三年级学生进行新一轮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应用能力提高训练,对第一轮循环所取得的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年级进行综合实习训练,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并完成毕业论文,完成第二轮循环。此循环主要贯穿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技能竞赛、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
(四)三种实习(训)基地建设方式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自建、共建和他建。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有一所80间客房的4星级实习宾馆,实训条件一流。自宾馆开业之日起,所有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在这里见习一个月,很多饭店实训课也在这里进行。更为特别的是,宾馆对外营业,但一线员工均为见习学生,高层管理人员均为专业教师,真正实现了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也是全国为数极少的拥有国际旅行社的院校,在建的120亩地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是由学院提供土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出资建设的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后将对外经营,同时供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教学使用;201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后沟景区委托学院经营,标志着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接管榆次后沟景区,开启了山西旅游院校与景区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山西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携手重庆中旅集团成立重庆中旅集团工商大学门市部,让在校生经营运作,积累工作经验。除门市部经理由熟悉行业运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外,具体业务、导游服务以及各项实际操作均由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运作。门市部设立了门店经理、销售专员、行政助理、导游等职务,除门店经理,其他岗位均为该院校在校生设置,并可轮岗、换岗。总之,无论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共建、自建或企业自建,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当然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一定的保障条件: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有旅游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索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高专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模式。
教育部(教高〔2006〕16 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力争突出地方性与实用性,注重学生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包括: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辅相成,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以致用。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1. 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始终围绕英语导游和旅行社的实际工作内容。将分散的旅游英语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需求当中,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同时,引导学生对英语导游工作以及旅行社的实务工作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整个工作流程包含两个模块:旅游接待(接机、交通、住宿、购物、餐馆、医疗、银行等);河北景点讲解(红色旅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课程实训依托石家庄旅游资源优势,与多家旅行社、景区建立密切联系。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景点、旅行社见习、观摩,在真实环境中实践。这种课程实践与将来学生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情况完全相同,因此通过该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真实地反映了岗位的能力需求。
2.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利用河北省内丰富的旅游资源,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并进行讲解、然后由同学打分、教师点评,进行小结。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扮演游客。课程结束时,由同学和教师分别给予评价,并做课后小结,计入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了解了旅游过程中的途中讲解、景点讲解、线路设计,实现了高职高专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 突出实训环节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宗旨是培养适合旅游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此培养目标的要求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实训教学在整个高职实践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专业的实训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因此,我们在校内设立模拟导游实训室和酒店服务实训室;在校外与企业合作设立导游和酒店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化,并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旅游英语专业的需求状况。通过校外实训,学生将会获得大量关于理论知识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结构和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主要特色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的教学效果主是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旅游英语沟通能力是否提高。为了达到设计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大量采用“情景模拟法”和案例教学法。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点评讲解、总结,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的外语和旅游知识,借助河北的旅游资源、我院校内景点及导游模拟语言训练教室,模拟各种导游工作场景,通过讲解、训练和实践,总结英语导游知识。
1.情景模拟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通过创设接近真实语言环境的模拟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在学习“景点介绍”时,将实践地点放在开放式景点,学习者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既锻炼了语言能力,也增强了对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理解,同时还对独立自信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
2. “五步循环法”实践教学
教师根据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理论,通过教师讲授—学生体验—小组任务—教师归纳—学生再实践,使学生在认识、实践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不但使其掌握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而且由于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培养求实精神。
3.“自主探究法”实践教学
在课上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任务中,学生需自行检索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材料,根据教师指导,学会查找筛选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完成小组任务。该方法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综合上述,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依据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学习领域,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旅游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秋萍.探索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改革[M].职业技术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应用;创新
一、 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性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为基础,经过行业专家指导、评审形成具体项目,在项目内容要求下,学生分组为单位,教师辅助指导,紧紧围绕共同的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掌握该项目的知识技能,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行业技能和提高业务能力。2003 年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它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以行为导向为方法,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需要, 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 根据项目任务组织实施教学和考核, 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得以实现。项目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被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以及自主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 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项目驱动教学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较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 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 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 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 教学效果好。项目驱动教学的评价更注重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 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项目任务实施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个学生在任务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等进行评价,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旅游行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综合素质。经过教师的评审,在课堂上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解决思路与途径,力求旅游线路设计更加合理规范,并具有市场性、可操作性。
二、 《旅行社运行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项目模块与岗位职责和旅行社业务内容相贴近
旅行社运行实务的教学内容设计原则上是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内容一致,以此实现无缝对接的需要。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通过对行业企业的充分调研,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企业需要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进行课程的实训内容与实训方法的改革。同时,舍弃传统的注重知识系统性的教材,以行业、企业、学校等方面人员参与编写的实训指导书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南。响应国家旅游局“名导进课堂”工程的部署,组织和聘请旅游行业专家进院校做专题讲座。组织学生通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旅行社熟悉旅游业务流程以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使学生清楚并明白自身差距,更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素质、业务技能以及知识的不足之处。做到了实训内容与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相联系。
(二)以项目为导向,充分体现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并与企业合作,充分运用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工作作为模拟项目,进行组织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活动,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行业性,教学过程做到学生高度自主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监管以教师辅助指导、评价为主。使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现实行业情况,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方法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思路。在项目设计中经过资料搜集和策划设计,强化学生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使其掌握多种技能,这远比背熟理论知识更能提升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加强学生对职业环境的仿真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往以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学生通过对旅行社运行实务课程的一个个的课程实训项目,形成了基于理论知识之上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经营运行的经验,这种方式的学习就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范畴,它已扩展到职业素养、社会交往能力、市场营销等领域。学习过程不仅是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一次仿真的体验过程。
(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对项目内容的要求,主动学习和建构专业知识,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使厌倦了讲授形式的学生,在项目实施中也能表现出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 更容易激发学生创造具有个性化的想法,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富有创意的设计、营销方案, 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项目任务实施中,学生拓展了行业实践能力, 不仅能从传统的旅行社角度进行策划,而且还能为个性化需要的的游客提出独特的创意设计。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强调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因此,小组内的分工合作、计划制定和协同作业能够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其团队精神。组内成员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使组员之间优势互补,既扩大了学生对问题认识的视野, 又完善了所学知识的相关性与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曹华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23(9):31-33.
关键词 导游专业 行动导向 教学体系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职业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均是其教学内容。姜大源教授指出,“行动导向”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活动实践,组织形式采取“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基于这一理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教学积极构建“行动导向”模式指导下的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导游专业“行动导向”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一,构建层次递进的教学体系,逐步提升职业能力。为培养市场所需导游人才,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积极参与,构建了三年层次递进式教学体系。在课程中延伸实践教学时间,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强化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交替,不断提高实际导游能力。
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开始即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承德旅游资源,安排木兰围场等自然景观和避暑山庄等人文景观的市内外短线实践教学。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导游,使新生对导游工作形成感性的认识,逐步使学生理解导游工作的内涵,明确努力方向,增强专业意识。第二学年,配合着《导游业务》、《模拟导游》课程,学生自主结团,在市内景点互相讲解练习,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及规范服务能力。安排难度较大的旅游购物,提高学生旅游营销能力。同时利用暑期到旅行社进行见习,熟悉旅行社营销、计调、旅游接待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产品设计与营销能力,树立为人服务的意识。第三学年上学期,组织长线实践教学,教学景点安排在承德金山岭长城、北京故宫、天坛、遵化清东陵、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等地。要求每位学生从主题设计、线路安排、景点门票、餐饮住宿、旅游交通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安排,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公关能力、策划能力、计调采购能力、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全程陪同导游能力。下学期进入毕业实习,根据培养目标及学生自身发展方向以及毕业论文题目,到长期合作的导游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二次升华,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层次递进方式进行,从认知导游开始,依次经过演练导游、旅游购物、旅行社业务、带团导游综合服务、毕业实习到完成毕业论文,其服务水平与技能是一个滚动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积极实施项目教学。将导游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如将《模拟导游》的教学内容模块化,将导游任务划分成导游讲解服务、地陪服务、全陪服务和领队服务四个模块,每个部分设置不同的项目进行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课程网站收集相关资讯。教师团队提供示范讲解,并对学生的准备适当予以指导。在获取资讯后,学习小组共同制定导游计划,分解任务并组织实施,在避暑山庄内进行实地讲解。讲解过程中,教师进行点评,组内成员互评,讲解优秀者现场示范。要求学生在实地讲解后反思得失,回到学校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就是一次导游讲解工作准备和完成的过程。通过不断完成各个项目,学生就逐渐学会了这项工作。
第三,创设真实工作情境,开展实境教学。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承德优势,建立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利用著名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实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针对核心课程《模拟导游》的参观游览服务,在教学中加入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魁星楼、磬锤峰、关帝庙导游等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熟悉景点游览线路、掌握景点讲解内容、景点讲解方法等。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导游词,研究自己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导游,研究自己的导游风格。通过学生的信息采集、主动讲解、亲身体验等实践性活动来实现和完成教学任务。实境教学将实践观点引入教学过程,从而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认识和实践进程相统一的过程,突出操作性和实践性,融合知识、理论、实践,使学与用统一起来,教和学统一起来。
由于可以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在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可以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增强,实战能力提升显著,教学效果显著。在2007年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教育部专家对导游专业依托承德优势开展实境教学予以充分肯定,并认定为学院办学特色的一部分。
导游专业“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第一,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场所。我们依托承德优势,利用社会旅游教育资源,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与本市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购物中心和省内及京津周边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了23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同时投资100多万用于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建立了两个模拟导游实训室,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各一个,可以完成导游业务实训。2008年学院成功的申报了国家财政支持旅游类专业群实训基地项目,项目资金260万现已到位,正在积极建设中。
第二,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准专业教学团队。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按照“校企合一、专兼结合、双职双师、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的,建设的核心是“双职双师”。“双职”是指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企业兼职,兼职教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兼职。“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专业职业资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企业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项目实训教师。经过几年的建设,导游专业现已建成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双师素质教师27人,双职教师15人。聘任以全国优秀导游员陈燕萍女士为代表的资深导游和旅行社经理11人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团队,很好地满足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第三,采用导生制模式辅助实施教学。每次进行实践教学(景点导游)前,先选择一部分学有余力、较为出色的学生提前准备好实践教学的内容,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带好一组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班级学生以自由结合或人为指定的方法进行分组,每个组团要求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协助带团的导生,收集本组的实践教学总结与对讲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在某项实践教学开始之前,实践指导教师培训选拔带团的导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导生不但负责现场景点教学,而且负责组织与协调工作,解决了实训教师在景点教学中难于随时分组指导的问题,成为了教师的助手。
第四,创建“三维、递进、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及核心课程《模拟导游》教学评价创建“三维、递进、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三维”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资深导游评价相结合;“递进”即时间上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分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元”即从课堂模拟导游、实境带团、团队活动、实习报告、期末面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考核评价的作用更多的是激励和导向,通过全方位评价达到教学相长的结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实习实训 基地建设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是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旅游也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现存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的情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酒店管理方向的校内实训情景缺乏真实性实训效果不甚理想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以及其他形式的学历教育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环境有许多仍然比较简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校内实训情景缺乏真实性,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硬”实训环境与酒店业的真实情景差距较大无论是外观、装饰、设备、档次、品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是“软”实训环境,即课堂的教学实习环境,大部分都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设计而成,虽然技能型的操作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效果,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调酒、茶艺等纯技能性的操作,但是上升到管理层次的训练或实物操作、应急处理就不甚理想多数只能“室内谈兵”。
2.酒店管理方向的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放羊”现象较为普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搞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它是利用学校、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求学期间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较好途径,使学生的素质、技能、能力都得到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是在实际的顶岗实习中,却出现了放羊式的教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把学生交给了酒店就万事大吉,认为应该由酒店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的根本不把顶岗实习看作教学的一部分,甚至一些顶岗实习地点没有带队教师,或者是带队教师不能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只是一般看管,只要不出什么差错就行;另外,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以追求利益为原则,不把学生看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干,不能胜任就走人。以上两种情况使学生根本无法进行顶岗实习,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即使是坚持下来也是出于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勉强坚持到最后,待到顶岗实习结束,学生所剩缪缪无几,也有部分同学嫌顶岗实习工资待遇太低,干脆跳槽,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出现了非常尴尬局面。
3.导游方向的校内实训设备较差,资金投入较少。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校内旅游实训的资金投入量只有一些专门以旅游管理为主导方向的旅游院校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实训,而且在实训的“硬设备”和“软设备”的投入上,价格昂贵,如:导游实训过程中一个模拟影像实训室,投入就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或上百万,这对于一个非旅游院校的导游方向的实训投入就难以实现了。
4.导游方向的顶岗实习难以安排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如:“2+1”模式、“1+1+1”模式、“1+1+0.5+0.5”模式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顶岗实习许多院校在安排顶岗实习时间上的统一性这一特点,即在某一个学期或某一学年安排学生统一导游顶岗实习,但是旅行社和景区所需要的顶岗实习生并不像饭店那样的“规模需求”,所以在某一时间段内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此外旅游企业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如:在旅游旺季的黄金周,旅游公司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就很多,但是许多院校在此期间并不一定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这就造成了“供需”在时间上的偏差。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1.酒店管理方向校内实训基地中,主体饭店经营模式的运作
针对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方向的校内实训缺乏真实性的情况,可在校内成立主题饭店,可采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一方面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实习实训真实化,此类主题饭店的运作模式在运作时应把它看做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独立的校店分开、自负盈亏的企业,但前提条件是学校要进行前期必要的硬件投入也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同时聘请酒店专业人士、管理专家定期做经营模式、经营思路、市场分析、技术等方面的指导。主题饭店正式运营后主要市场可以是学生、教师并对外营业;任课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常规,让课堂进入主题饭店进行现场指导,甚至教师也可充当主题饭店的员工。为确保学生能充分训练到每一个技能和管理科目,在实训中可以多次轮岗。实行主题饭店的运作模式来进行校内实训,主要的目的是让实训更加真实化,而真实化的最好检验标准就是主题饭店的经济效益,故在学期和学年教学实训验收中,可把主题饭店的盈亏做为重要的验收标准,也可用主题饭店的效益用来考核、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取得良好效益的应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及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转贴于
2.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做好学生的酒店顶岗实习工作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的结合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撑”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面向当前酒店业的需求,学校与酒店行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学校、酒店的自身优势共同培养出酒店行业和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酒店四方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搞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1)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必须建立起有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旅游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行业带头人共同组成专门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同时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于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认证和研讨。
(2)校企合作办学:按照当前酒店行业的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实行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援。例如:让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真正深入到酒店一线,同时在学校建立酒店员工培训基地、专门培训企业的员工,以提高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经常让专业教师和行业带头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努力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还要搞好科研工作,同时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同时要求把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实际,例如专业教师科研为酒店餐饮企业研发出各种营养食谱、酒店多功能点菜系统等,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对酒店的装饰风格、文化包装、环境美化、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专业指导,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努力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在顶岗实习期间要加强学生的指导和跟踪,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实习计划,适时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找出需要弥补和提高的方面,并按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带队教师的选派工作,完善相应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动员、组织、考勤、奖惩措施、报酬以及学生和劳动事故的处理办法、教学效果的评定等等。另外与学校合作的酒店方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社会效益,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在同行业的影响。
3.完善校内导游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实现实训与上岗的零距离
导游校内实训基地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仿真导游模拟实训室、导游模型讲解实训室、旅行社门市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后实现专门的实训管理,一方面要有充足的实习实训经费,使实训硬件和软件设备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经常更新内容,使实训内容跟得上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不同年份的景区资源的变化情况、级别等,在实习实训投入和管理上不能一劳永逸。另一方面,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实验员、主讲课程实践教师等,同时也可聘请著名行业人士定期做课堂实训指导,如:旅行社经理、中高级导游员、外语导游员、景点景区负责人等。在实训过程中,可打破传统实训过程,让行业指导专业,围绕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办产业,努力实现实训的真实性,达到实训和上岗的零距离目标。
4.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旅游业与其它行业发展有所不同,它本身存在着淡旺季的区分,在旅游淡季的时候,许多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区景点都存在着“裁人”这种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养闲人”,而到了旅游旺季的时候,旅游企业非常需要导游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故出现了“供过于求”“过不应求”的两种矛盾,为此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时间安排上不能因循守旧,应考虑到行业与专业的特殊性,按照行业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有利于“校、企、师、生”四方的共赢,如:可以实行导游专业实习周或实习月活动,即在旅游黄金周或地方旅游文化节、民俗活动月期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达到人尽其岗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实习实训 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68-0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是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旅游也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现存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的情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现状
1.实习组织方式
旅游专业实习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学校或院系统一安排、学校统一安排与自主实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实习。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统一安排有利于组织,学校可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管理和监控,但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与学校建立长期实习合作的单位数量和种类有限,不可能与众多单位均建立实习合作关系,这样无疑限制了学生实习的方向和范围。学生自主实习有利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实习方向,但不利于学校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学校统一安排与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先联系理想的实习单位,然后学校再与实习单位进行联系并签订有关协议,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对其进行管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组织方式以学校或院系统一安排为主,也有少量学校使用另外两种方式。
2.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的选择包括实习时间的长短选择和实习时间的学年选择。各高校专业实习的学年安排不同,多数安排在大四,大一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二、大三学习专业课,学生在学校掌握了扎实的旅游知识体系后再安排实习,这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少数院校认为,实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和实际情况,这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将更加充分和深入,所以,将实习安排在大三阶段。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训设备较差,资金投入较少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校内旅游实训的资金投入量只有一些专门以旅游管理为主导方向的旅游院校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实训,而且在实训的“硬设备”和“软设备”的投入上,价格昂贵,如:导游实训过程中一个模拟影像实训室,投入就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或上百万,这对于一个非旅游院校的导游方向的实训投入就难以实现了。
2.顶岗实习难以安排
在我国高校参加顶岗实习还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而最先是在职业教育阶段的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参加顶岗实习。然而,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扩大高校也开始搞起顶岗实习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高校的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在2004年中国教育报上有这样一文中《顶岗实习铺好就业路》,它讲述的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为学生配备好好的指导老师就能够让学生很好的得到锻炼。
刘平,在《从顶岗实习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阐述职业院校的学生从进入学校到经过学习去参加顶岗实习的经历。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的岗位后可以的到很好的提升。尤其像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素质、在身份转换中健全心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身体素质、在文明教育中完善人格素质。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如:“2+1”模式、“1+1+1”模式、“1+1+0.5+0.5”模式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许多院校在安排顶岗实习时间上的统一性这一特点,即在某一个学期或某一学年安排学生统一顶岗实习,但是旅行社和景区所需要的顶岗实习生并不像饭店那样的“规模需求”,所以在某一时间段内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此外旅游企业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如:在旅游旺季的黄金周,旅游公司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就很多,但是许多院校在此期间并不一定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这就造成了“供需”在时间上的偏差。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类型单一
高校受学校人力、财力及专业方向的影响,可供选择的实习基地种类较少。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旅游业的整体认识,也影响学生的择业范围。实际上,在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旅游实习基地的选择也应广泛化,除了传统的酒店、旅行社、景区外,还可选择旅游交通企业、博物馆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场所。
2.实习岗位单一
目前,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多采用一岗制,很少轮岗,这样的设置可降低成本,使学生尽快熟悉岗位并成为熟练工,但学生无法对企业有整体了解,也无法了解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及部门间的配合和协作。如果在实习期间对学生实行轮岗制,将会对学生的实践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加深他们对单位部门的整体了解,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择业中有明确的定位。
3.学生对实习重视不够
在可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的学校,不乏存在学生开假证明、逃避实习等现象。即使在学校统筹安排实习的情况下,也有学生怕吃苦、不想实习,认为他们在校学习的是管理而非基层服务,不应当到一些基层部门进行体力劳动的实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实习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校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学校、学生都应加强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4.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沟通
高校学生实习课程的安排是将学生放置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企业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习教育,并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学校很少派出专业教师长期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忽视对实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实习单位将学生视作普通员工,也很少在他们实习中不断对其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很多学校只是在实习前派人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实习结束后将学生接回来,却很少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实习效果的沟通。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问题解决对策
1.实习过程前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发展,现在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高校、 共赢的校企合作实习模式。学校是个宽松舒适的环境,同学们在学校待时间长了就会对学校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对社会则产生畏惧、胆怯和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恐慌心理,企业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学生在准备实习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酒店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岗位对工作者的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对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内在素养要求都有一定的限度。比如,酒店的人事部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前厅、餐饮、客房等不同的部门。这样的具有明显差距分配会给实习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自卑、挫败感、怨天尤人等消极情绪。会严重影响到实习同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会造成对这个行业认识的偏差。
2.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应具有行业或区域代表性,能够满足学科专业教学实习需要,具有满足实习、学生学习、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当然,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部门领导应有重视企业技术革新、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并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愿望。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主要是管理运作规范、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旅行社、博物馆等。这些单位良好的硬软件能使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的现代信息,在实践中首先超越教材传统性、保守性的限制,使学生的专业视角保持敏锐,使学生在毕业后所拥有的信息量和熟悉的操作流程不会和现实脱节。
3.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轮岗与就业机会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一方面,可使实习生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实习兴趣,减少职业倦怠。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意从事导游行业的学生,应为其积极创造条件与机会,甚至鼓励其在实习单位就业,从而起到有效提高专业就业率的作用。对于以后不愿从事导游行业工作的学生,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就业意向,并积极为其提供相关从业信息与机会,使其安心实习,使实习与就业两不误。
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1.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的结合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撑”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面向当前旅游业的需求,学校与旅游行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学校、景区的自身优势共同培养出旅游行业和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景区四方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搞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校企合作办学
按照当前旅游行业的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实行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援。例如:让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真正深入到第一线,同时在学校建立员工培训基地、专门培训企业的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经常让专业教师和行业带头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努力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在顶岗实习期间要加强学生的指导和跟踪,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实习计划,适时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找出需要弥补和提高的方面,并按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带队教师的选派工作,完善相应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动员、组织、考勤、奖惩措施、报酬以及学生和劳动事故的处理办法、教学效果的评定等等。另外与学校合作的酒店方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社会效益,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在同行业的影响。
4.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实现实训与上岗的零距离
校内实训基地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仿真模拟实训室、模型讲解实训室、旅行社门市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后实现专门的实训管理,一方面要有充足的实习实训经费,使实训硬件和软件设备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经常更新内容,使实训内容跟得上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不同年份的景区资源的变化情况、级别等,在实习实训投入和管理上不能一劳永逸。另一方面,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实验员、主讲课程实践教师等,同时也可聘请著名行业人士定期做课堂实训指导,如:旅行社经理、中高级导游员、外语导游员、景点景区负责人等。在实训过程中,可打破传统实训过程,让行业指导专业,围绕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办产业,努力实现实训的真实性,达到实训和上岗的零距离目标。
5.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旅游业与其它行业发展有所不同,它本身存在着淡旺季的区分,在旅游淡季的时候,许多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区景点都存在着“裁人”这种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养闲人”,而到了旅游旺季的时候,旅游企业非常需要导游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故出现了“供过于求”“过不应求”的两种矛盾,为此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时间安排上不能因循守旧,应考虑到行业与专业的特殊性,按照行业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有利于“校、企、师、生”四方的共赢,如:可以实行导游专业实习周或实习月活动,即在旅游黄金周或地方旅游文化节、民俗活动月期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达到人尽其岗的要求。
六、结语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尚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中,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旅游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武忠,季静.旅游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朱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