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户外活动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将户外实践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我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也一直在探索中:我在课程体系中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生活性,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年龄兴趣特征为出发点,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源泉和基础,选取孩子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使课程面向大自然与社会中,让孩子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强调幼儿个性化的发展。让幼儿深深的体会到了在户外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乐趣。下面我就以我们参观养蚕点的户外实践活动详细展述如何将户外实践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适时抓住幼儿的户外探索兴趣、引导幼儿有效学习方向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教师应从幼儿户外自主学习的焦点和热点出发,筛选出适宜的、有价值的探索问题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因此户外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自主探索与发展。
因此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就组织幼儿到淹城野生动物园进行户外教学实践活动。在我和孩子们参观完各种动物后,我们走进了淹城野生动物园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养蚕室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充满了好奇,他们兴趣勃勃地仔细观看蚕宝宝,还不时发出交流的窃窃私语声。在我也被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吸引住的时候,我们班的芮嘉玮小朋友突然问我:“杨老师,蚕宝宝怎么长得像毛毛虫呀?!”旁边的小朋友听到这个问题时,也都向我聚集过来。可见,这个问题孩子都非常感兴趣,都期盼我能有一个好的答案帮助他们解答心中的疑惑。我思索了下:我们班的幼儿都是生活在城市里,他们接触乡村的机会并不多。这个问题他们并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作为依托来解问,但是如果我把握住幼儿这个问题,以这个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那么幼儿这个小问号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所以,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们,而是说:“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来养蚕宝宝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都顿时欢呼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自己要如何养好蚕宝宝。
二、及时满足幼儿的户外探索欲望,支持幼儿自主解开探索谜题
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有效的学习活动必然伴随着幼儿具体形象的感知、体验、操作等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幼儿户外自主学习的必由之路。倘若没有一个具体的行动,孩子们仅仅从挂图、媒体上去感知,他们获得的只是常识,在情感、态度、能力和感性经验方面则难以有更大的收获。所以我并没有以简单的说教解惑方式去回答幼儿的疑问,而是支持幼儿去自我发现并付诸实践。
不久,我带领中二班的宝宝们又一次到乡村去参观了当地的养蚕场。在这里幼儿看到了工作人员是怎样饲养蚕宝宝的,幼儿一边看还一边向叔叔们讨教养蚕的方法。在告别养蚕场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向工作人员要了蚕宝宝的卵。回园后,我们把这些蚕卵找了一个干净的盒子放在里面然后投放到了我们的科学角,并四处寻找新鲜桑叶让幼儿亲身参与喂养蚕宝宝,体验养蚕的乐趣和艰辛。
在蚕卵还没有变成幼虫的那两天,小朋友每天早晨进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养蚕的盒子旁看一看蚕卵有没有变成蚕宝宝,看着毫无动静的蚕卵,他们不停地讨论着:“蚕卵怎么还没有变成蚕宝宝呀,是不是桑叶太少了呀?”“蚕卵要睡觉睡醒了才会变成蚕宝宝的!”……三天后,小朋友们发现蚕卵终于变成了幼虫时,都欢呼起来:“杨老师,蚕宝宝出来了,他们在动呢!”他们惊喜的看着蚕的幼虫。张劼小朋友突然问:“为什么蚕宝宝身上看起来毛茸茸的呀?妈妈给我看的蚕宝宝的图片上蚕宝宝是没有毛的呀?”“对呀,蚕宝宝看起来怎么长的跟蚂蚁一样呀?”……到了蚕宝宝蜕皮进入新的龄期的时候,孩子们讨论声有变成:“蚕宝宝怎么不动了,老师蚕宝宝是不是死掉了?!”“老师,蚕宝宝又开始动了!”……在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孩子的讨论问题一直在不停地变换着,他们的探索热情也随着蚕宝宝的成长而变得深浓:有很多小朋友为了星期六、星期天也能够观察到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主动提出这两天把蚕宝宝带回家喂养。家长们也被孩子的养蚕热情感染起来,他们也参与到养蚕的队伍中来了。
三、构建渗透多种领域的主题网络,延续深化幼儿的自主学习
“蚕卵怎么还没有变成蚕宝宝呀,是不是桑叶太少了呀?”“蚕卵要睡觉睡醒了才会变成蚕宝宝的!”“为什么蚕宝宝身上看起来毛茸茸的呀?妈妈给我看的蚕宝宝的图片上蚕宝宝是没有毛的呀?”“蚕宝宝怎么不动了,老师蚕宝宝是不是死掉了?!”……孩子在这次养蚕经历中所提出的问题,都被我牢记在脑海中,如何更好的帮助幼儿对蚕进行探索研究?在钟楼区的一次关于幼儿园课程网络构建的讲座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幼儿园教师在构建主题网络时首先要注意幼儿的兴趣所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内容来创设活动情景,尊重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并为之创造条件。教师要在幼儿的自发活动中捕捉教育时机,调整和生成活动内容。
关键词:幼儿 户外活动 安全 预防措施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所以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集中场所,幼儿园应该加强幼儿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1]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
对于三岁前的幼儿应该照顾到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特征,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或刚刚完成这一阶段正向下一阶段过度的时期,自我意识还不够强烈。针对这一特征,其安全教育内容通常有避免单独行动、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求救、不在独处时和陌生人说话、不将硬币、螺丝等放入口中。
三岁后到学前阶段的儿童处于教育心理学中的前运算阶段,其特征是主要靠表面现象进行思维,没有逻辑推导能力。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可以示范某些自救动作或逃生措施,让学生模仿,或者让其熟记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并教会其“120”、“119”、“110”等报警方式,或者简单的烫伤、烧伤、出血等正确的处理方式。对于较大的儿童,教师可以指导其简单的应急避险常识,如下雨天不能放风筝、打雷闪电时不能接打电话、正确识别安全出口标志等。[2]
二、幼儿户外活动中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1.基础设施和管理不合理
部分幼儿园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房屋建筑不合理,物品放置不规范,安全防护措施还不成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例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场地较小,容易引起推挤现象,楼梯较窄,易发生踩踏事件,滑滑梯、秋千等户外活动设施放置的地面较硬等。另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烈,没有很好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例如门卫处管理混乱,校内和校外人员随意进出,门口“来客请登记”字样无人执行;校园接送制度不合理,部分教师在没有核实接人者信息的情况下,仅凭一面之词就让其领走幼儿;学生餐厅卫生管理制度不严格,对于过期食物的排查力度不够,容易引起师生腹泻、食物中毒等不良后果。
2.儿童的年龄特点
由于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特征是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动作协调性不好,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够,事情预见性较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例如经常在公众场合看见幼儿在家长能力范围外奔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理会旁边的人或机动车;部分儿童由于好奇心驱使,会对发光发热的事物感兴趣,导致随意触摸灯光、电源、热水等危险物品;部分儿童出现吞食硬币、纽扣等现象,原因是只想试试有什么后果。针对以上种种现象,教师应该抓住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
三、幼儿户外活动中发生安全问题的预防措施
1.创造安全的户外环境
对于幼儿户外活动场所、基础设施等多加考量,只有确保足够的安全性后才能投入幼儿的使用。对于某些事故高发场地或设施,尽量远离,或者在教师指导下接触,必要时还应该提醒幼儿注意事项。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针对某些事故多发的学校,校方应该及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完善管理工作,并贯穿于培训、检查、整改、总结等各个环节。除此之外,将制定的每项制度都落实到具体个人和岗位,只有每个人都树立主人翁意识时,才能将幼儿的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己任,现有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另外,还可以加大监督力度,采取不定时抽查和暗访的措施进行监督,对每一位相关人员建立安全检查档案,记录并总结其工作进展和建议意见,从各个层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其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3.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对于幼儿来讲,教师的再三强调往往不及一个游戏更能使其印象深刻,所以根据这一点,教师应该将安全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加强儿童的安全意识。例如可以通过经典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进行简单安全标语的记忆,通过“老鹰捉小鸡”游戏中部分同学的不正确姿势或有安全隐患的动作来提醒并及时指导其正确做法等。除此之外,可以适时组织幼儿观看消防人员或交警的实地演练视频,增强其模仿力和安全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户外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和管理不合理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所致,针对这种现象,其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创造安全的户外环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适时进行安全教育这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到儿童的人身安全,促进其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自制 体育器械 幼儿教育 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不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培养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体育器械可以诱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和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活动。器械不仅是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而且是体育活动中重要的操作材料。自制体育器械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制作,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从兴趣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自制,具有创造性、适宜性和地域性,能够有效地配合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自由选择器械、探索玩法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一、 自制体育器械的原则
充分利用随处可见的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制作成体育器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发展。在运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器械时,要把握以下原则:
1.安全、卫生、耐用原则。
器械在活动过程中都与幼儿身体进行直接接触,选用制作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其安全性。其次要牢固耐用,不能使用几次就破损,而是可以经常使用,并保持一段时间,否则浪费材料和教师的制作时间。比如在用报纸做“纸球”时,可以在纸球外面用彩色不干胶纸,粘一层,既美观又耐用,幼儿可以利用这样的纸球进行投掷、抛接的锻炼。
2.适宜性原则。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对体育器械的需求不同。教师要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而有选择性地制作出适宜的体育器械。还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过程,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对器械进行改进,使其更完善、更符合幼儿的活动要求。例如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性的体育活动,教师可以用纸箱粘贴上光碟做成火车车厢,形象逼真,小班幼儿玩起来就特别起劲;中班的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相对灵活多了,教师可以利用竹竿或者废旧PVC管做成跨栏让他们跨跳或者钻爬;大班的孩子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硬质的易拉罐做成高跷,让他们尝试踩高跷走甚至跑。
3.充分利用材料原则。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容易收集到的废旧材料,根据这些材料的特性,灵活运用,制作成形式多变、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械。
可以将同一种材料制作成多种类型的器械开展活动,例如硬质易拉罐可以做成高跷、梅花桩、滚滚车、保龄球、响罐……同种类型的器械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例如投掷类玩可以用报纸揉成团做成纸球、用布缝制而成飞盘、用夹子和布条制作飞镖,用塑料小奶瓶和包装绳做成小火箭、用布和沙做成降落伞,等等,可谓丰富多彩。不同的材料以新颖的形式出现,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变化的器械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厚。
4.一物多玩原则。
幼儿面对同一件玩具,同一种玩法会很快失去兴趣,在制作过程中通过颜色、形态等的不同方面,使器械尽可能有更多的变化,达到一物多玩的目的,幼儿的游戏兴趣大大提高。比如废旧轮胎喷上颜色,用结实的细绳在里圈穿成网状,再准备一条带钩子的软绳,就可以玩了。竖起来可以滚着玩,平放下来可以当成小蹦蹦床,还可以平放成一排当做独木桥,勾上软绳可以玩拉小车,许多轮胎堆叠在一起还可以进行攀爬活动。
二、自制体育器械的有效运用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要以“物尽其用,一物多玩”的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利用自制体育器械,真正达到发展幼儿的目的。
1.科学设置区域,合理投放器械,培养幼儿兴趣。
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规划,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为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和兴趣设置钻爬区、跳跃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等区域。还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投放自制体育器械时做到活动量大的和活动量小的相结合、上肢和下肢的相结合、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和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相结合。在各个区域内,教师尽可能地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自制体育器械。如在投掷区,教师可以给小班投放他们喜欢的大纸球,可以投掷、抛接和滚动;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较好,教师在提供自治体育器械时,就提供有挑战性、需要两两合作的器械,如废旧挂历卷成的纸棍子、废旧塑料油桶制成的舞龙等,并鼓励幼儿自主摸索多样的玩法。
2.探索创新,挖掘户外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
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创新的信心和能力。例如在玩自制布袋时,可以先让幼儿进行探索,想想布袋有些什么样的玩法?幼儿们想出了五花八门的玩法,有的钻进布袋子里学袋鼠跳,有的钻进布袋子里学毛毛虫一扭一扭地往前爬;有的两人一组,把布袋当成托盘用来抛接球;有的把布袋当成小拖车,一人坐在另一人拖;有的几人合作把布袋拼在一起当成障碍物练习跨跳……不同的玩法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同时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使幼儿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3.灵活运用,开发器械组合功能。
综合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能够促使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激发创造力和适当增强挑战性,灵活运用自制体育器械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提高使用效率,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例如创设的长短不同的纸棍与纸球的组合,进行了走、投、平衡等动作的练习,培养了幼儿平衡、协调、灵活等能力;“袋鼠跳跳”游戏中将废弃木梯子搭成高低不同的田埂、鞋盒拼成宽窄不同的小河,为“袋鼠”设置蹦跳的障碍,增加游戏的难度,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达到发展幼儿身体综合能力的目的。不同自制体育器材结合,能让户外活动游戏化,更有趣味性,使幼儿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自制体育器械组合还可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更发挥器材的利用价值。
4.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户外活动效率。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开展户外活动时,要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意义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家长会上,教师对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宣传和研讨,听取家长对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意见与建议,鼓励家长主动参与户外活动。家长不仅积极参与活动,还经常帮助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共同制作体育活动器械。利用家庭、社区为幼儿创设更大更广阔的户外活动空间,家长和社会成员成为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的合作者与指导者,让幼儿在园外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自信心。
自制体育器械,弥补了幼儿园体育器械的不足。教师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索,关注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巧妙利用自制体育器械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环保意识,实现了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让幼儿在主动利用器械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的发展,最终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炎.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J].学前教育研究,2007(9).
[2]何建闽.幼儿园自制玩具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幼儿教育,2008(4).
[3]续润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环境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
要注重平时的环境创设,如利用小块的空地,在空地上画出格子,让幼儿跳房子、跳圆圈、走迷宫等;同时在时间的安排上,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幼儿每天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开展好体育活动。
2.创造愉悦的心理氛围,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情绪的好坏会影响其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个别幼儿因学不会某一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在竞赛中,有的幼儿因输给对手而生气不开心,而有的却因胜利而沾沾自喜”……针对这样的现象,老师应通过身边的事例,让幼儿懂得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而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更要加倍关心和帮助,经常用“你真棒”的话语鼓励他,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教师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园协作增强幼儿的锻炼效率
在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可通过召开家长会,主动听取家长对孩子参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宣传、研讨,形成开展活动的共识。同时,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感染了家长,会使家长不由自主地参加到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中。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器械以及材料
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
(1)根据材料特征选择。幼儿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再提供带有民族特色的材料,如高跷、抬轿子、双人鞋等,提高活动材料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2)根据季节的影响选择。在春夏季可提供活动量小的材料,如拉力器、沙袋等;秋冬季应提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的材料,如跳绳、呼啦圈等。
(3)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选择。在提供户外活动材料时,要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为小班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
2.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1)引导幼儿探索体育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在教会了幼儿某一体育器材的基本玩法后,可引导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器材的多种玩法,并介绍给同伴;对做得好的教师要及时表扬,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让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时不受现成材料和自制材料的影响。在选择活动材料时,无论现成材料还是自制材料,只要是材料的特征和功能适合需要,幼儿就愿意选择。可见无论是现成材料还是自制材料,并不影响幼儿的活动,只要是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体现幼儿个体差异、注意考虑季节特征的自制活动材料,也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达到锻炼身体、发展动作技能的目的。
3.自力更生,为幼儿制作适用的体育器材
(1)利用废旧物品以及辅助材料制作器材。体育器材是给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用的,那种过于精致的器材一般使用价值不大,而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要力求简单并要注重可玩性、安全性和艺术性。以前我们教师常为制作教玩具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怕坏又舍不得给孩子玩。同样,制作的体育教玩具还必须保证安全、卫生,从而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2)自制民间体育器材。民间体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民间游戏质朴、诙谐、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根据民间体育活动的需要,我们制作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器材,给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开拓了游戏天地。我们用可口可乐瓶制作了幼儿爱不释手的陀螺,用铁丝制作了会滚动的铁环,用易拉罐制作了练习幼儿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等。我们还开展了一些简单的民间游戏,如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活动,只需要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幼儿人数的限制,能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
三、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丰富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开展体育研究课活动,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在研究活动中提升理念、获得发展。
关键字:户外空间质量 户外活动内容 交往空间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并通过自己的感受,不断地达到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的对象是人,它的产生完全依赖于人,也只有人能够感受到。因此,如果单纯谈户外空间的景观设计是没有意义的,必然流于空洞,对户外空间的研究必须以人为本才具有意义。杨•盖尔所著的《交往与空间》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详尽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1]通过对《交往与空间》的阅读理解,笔者结合对广州市美林海岸花园小区海星苑组团的景观设计的调研与分析,尝试讨论一下居住组团的户外空间的景观设计对户外活动的影响,并对如何建设以人为本的组团户外公共空间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对海星苑组团景观设计的调研
美林海岸花园小区景观丰富多彩,其中海星苑组团间的公共空间被设计成一组下沉式、且具有浓郁的东南亚风情的活动区域。自古以来就有“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的说法。海星苑组团的景观设计正体现了这一点,其园林布局以水环境为主。组团入口是一个偌大的人工水池,进而可见一条自然的生态河涌贯穿于其间,在两组水景之间设置有木栈道、凉亭、小广场、小品等造景元素,并点缀以绿化,水景的穿插布置,既对空间进行了延伸引导,又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层次。(见图1)
然而,通过对海星苑组团的公共空间的调研与观察,笔者发现了一些现象: 首先,组团的水环境的布置虽然经过了精心的安排,但是人工水池却经常处于干涸的状态,使得原本悠闲适人的亲水活动场所少有人在此驻足;其次,凉亭是该活动区域唯一的园林建筑,但亭内只有一张长木凳,且很少有人在内闲坐聊天,只是偶尔有人在里面休息片刻。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什么?是否反映了物质环境条件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居民的活动呢?是否反映了户外空间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功能要求和精神要求,也要考虑到人们的日常需要和活动内容呢?
二、居住组团户外空间的活动内容
英国首相邱吉尔曾说过,“人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塑造了人们”。现在的景观园林设计领域里,场所的设计对象不是以往的“物”,而是基于现代生活中,人同自身、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关系所产生的新的关系设计。居住组团间的公共活动区域正是促进邻居交往的主要场所,而居民则是场所中活动的主要对象。因此,对于居住者的充分了解是很必要的。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指出: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1)必要性活动。一般地说,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属于这一类型。在各种活动之中,这一类型的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2)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自发性活动是指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一类型的活动包括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以及坐下来晒太阳等,而这些活动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的质量,当户外空间的质量不理想时,就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当户外空间具有高质量时,尽管必要性活动的发生频率基本不变,但由于场地和环境布局宜于人们驻足、小憩、饮食、玩耍等,大量的各种自发性活动会随之发生。社会性活动指的是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社会活动。 [2]
对居住组团间居民活动的具体分析,可以指导设计师更清晰地、有的放矢地进行景观园林设计,使设计更合理,更具美感,更贴近生活,更人性化。观察海星苑组团的居民户外活动,笔者发现在不同的景观区域里,上述三种户外活动的发生频率是有所区别的。
(1)小广场的景观布局是围绕一棵中心大树而展开的。每天,初升的太阳透过两组高层住宅的夹缝向小广场投下一缕清晨的阳光,小广场的喧嚣便由此开始了。老年人在这健身、跳舞;小朋友由家长领着在这晒太阳,做运动。玩累的老少朋友们坐在树下休息,渐渐地熟络起来,话匣子打开了……巨大的树冠下,投下斑驳的阳光,树荫下的灰空间成为了居民们交流的场所。在这里,除了必要性活动外,居民的活动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自发性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见面促进了邻里间的交往,随之而带来的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性的活动。(图2)
(2)木栈道是沿河涌铺设的一条架空的木质地面的小路。居民大多愿意在此散步,欣赏河涌边的景色和水里的游鱼。有时,也会看见刚学走路的小孩由大人牵着在这学步,大人们时而会聊上几句。也有小朋友愿意在木栈道上追逐游戏。由此可见,规模较小的亲水平台给人以温馨、亲切的感觉,是小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也是老人们茶余饭后散步休息的好去处。但由于该地段夹在两组高层住宅之间,缺少阳光的照耀,所以人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不长,居民的活动往往也以自发性的活动为主。(图3)
(3)园亭坐落在组团景观的入口,邻近人工水池和生态河涌,但也位于该组团的交通要道的节点位置。坐在亭内,可望见周围绿意盎然的植物和造型优美的人工水池。但是,该园亭内只设有一张长木凳。而本来宜人的人工水景,却因一些原因长期干涸。居民坐在亭内感觉无景可赏。另外,亭内座椅的数量不多,无法形成让居民聊天、交流的场所。所以,居民在该景点表现出的活动形式主要是一些必要性的活动:经常看见手拿重物的老年人和走累的人们稍做停留休息,便离开凉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在此观赏,谈笑。此处的园亭的设计却有些缺乏人性化,导致只能诱发必要性的活动的发生,而不能更好地促进居民的自发性活动,增加居民间的交往。(图4)
户外环境景观设计对户外活动的诱导作用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指出:户外生活中“重要的不仅是人或活动的多少,也是人们在户外逗留的时间的长短。” [3]。如何才能通过设计师的努力,给居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富有活力的户外活动空间呢?
——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示范幼儿园工作汇报
XX镇幼儿园始建于1984年,现有教学班X个,幼儿XX名,教职工XX人。2015年被评定为市级示范幼儿园。多年来,本园秉承“用爱引领孩子,用心服务家长”的办园理念,坚持“依法办园、管理强园、质量立园、安全护园、特色兴园”的办园思路,硬件、软件一体提升,内涵、外延同步优化,办学效益明显,群众有口皆碑,先后荣获“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县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县工会女工先进集体”,“市安全生产单位”、“市卫生先进学校”等称号。我们的做法是:推进“五化”。
一、 着力“三高”,推进办园条件标准化
1. 高投入新建园舍。2013年,XX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96万元,新征土地10亩,新建XX镇中心幼儿园新园区,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园所布局合理,“活动室、寝室室、盥洗室”三位一体,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等辅助用房够用。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面积4800平方米,绿化面积3600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户外活动面积均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
2. 高标准配套设备。户外活动设施有大型玩具3套,户外运动器械根据《湖北省幼儿园保教设备配备标准》按9个班的规模配备齐全,户外活动区器材投放适量,有益于发展幼儿各种技能;教学用一体机(全部联网)、钢琴、空调等班级设施,办公座椅、空调、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留样柜、和面机、蒸饭车、绞肉机、切菜机、保温车、开水器、消毒柜等炊事设备一应俱全。
3. 高规格创设环境。温馨、适宜的物质环境,能体现园所文化,凸显地域特色,室外环创突出“五化”,即:绿化、净化、美化、趣味化和教育化,做到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色,花草树木长势良好,绿化率达30%以上;走廊环创突出“四性”,即:儿童性、艺术性、教育性、多样性;室内环创突出“三个看点”,即:主题墙、区角、作品展示栏,每班均建立7个区角,投放材料充足,有成品、半成品、废旧材料利用等。教学楼每层都有一个大主题( ),每个班都有一个小主题。
二、 坚持“三重”,推进园务管理规范化
1. 文化管理重理念。最高层次的管理是文化管理,办园理念
是园长之魂,是园所文化之神。我园认真贯彻执行《纲要》《规程》《指南》精神,不断提炼办园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园宗旨、“园所、教师、幼儿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办园目标和以“质量、安全、特色”为重点的办园思路,形成了“求实、 超越、团结、奉献”的园风、“平等、支持、执着、善思”的教风和“知学、好学、乐学”的学风。文化引领,推动了发展规划和年度方案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办园特色和园所文化的形成。
2. 制度管理重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本园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广泛征求意见,完善各项制度和应急预案,结合实况,制定岗位职责,编印分发,组织学习,让每人心中有责。认真执行各项工作计划,注重环节,落实好细节,让计划落细、落小。根据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办法,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让制度落实、落地。如:园长对各班级进行的一日五巡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分类检查表,从卫生、常规和班务工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评选流动红旗。年度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年终评奖挂钩。制度引领,规范了园务管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3.教师管理重激励。坚持遵循能级原则,建立职工信息卡,与职工多沟通、多了解,针对不同老师的能力和特长安排工作,使员工扬其所长,体验成功,做到人尽其才;遵循优化组合原则,在进行班级人员搭配时,努力做到老师之间性格互补、优势互补,做到人尽其力;遵循动力原则,建立情感激励机制,通过节假日联欢活动、走访慰问生病职工和教职工生日会等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园所凝聚力,激发教职工奉献乡村幼教事业的热情,做到人尽其心。
三、 注重落实,推进安全管理常态化
1.落实安全责任。致力于把幼儿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健全安全防护和卫生保健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食堂管理严把“四关”,即:采购关、卫生关、质量关、营养观。幼儿园成立由主管副园长、保健医生、教师、炊事员、食堂保管和家长组成的伙食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探讨膳食营养问题,制定营养平衡、搭配合理的带量食谱,定期进行营养分析,及时调整饮食结构,确保幼儿营养均衡摄入。疾病防控严格消毒,即:室内、杯巾、餐具必须每天消毒,玩具必须每周消毒。坚持幼儿入园前体检,保证每年常规体检一次,预防接种率100%,教职工年体检率100%。
2.落实“三防”措施。按标准配足配齐安防器械,全园共安装摄像头20个,门卫室安装了与110报警系统联网的一键式报警器,重点区域安装了防入侵红外线报警器,实现安全监控无盲区,值班人员全天候,确保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全面达标。
3.落实排查整改。加强日常督查,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工作台账,注重留痕管理。坚持开展安全疏散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对消防安全、晨检午检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及问题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平安、健康。保健室对特异体质、体弱儿建立个案,班级加强日常观察护理。多年来,我园实现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3次被评为安全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四、 聚焦质量,推进保教工作优质化
1.向一日常规要质量。一是认真制定和实施计划。各班制定了学期保教计划、月主题计划、周日计划,每日活动计划能体现“一日活动皆课程”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做到动静交替、环节过渡自然、流程清晰。二是认真组织各类活动。按照“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落实好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三是认真开展保教评价。注重在保教活动中通过观察、谈话、活动等形式,利用《幼儿手册》、微信等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发展状况,每学期末教师都要对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观察记录教育反思。
2.向区域活动要质量。一是精心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我园每班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区域,利用废旧物品布置出一个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区域:娃娃家、美术角、图书角、建构区等等,为幼儿增加了动手动脑机会,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增进了幼儿与同伴之间更多的交流机会,使幼儿的动手能力、社会交际交往能力、情感体验、探索欲望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二是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分层次投放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活动材料,张扬个性,培养兴趣;观察、评估每个幼儿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通过生动、直观、真实的环境创设,促进幼儿、教师与周围环境形成良性互动,为孩子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向园本教研要质量。一是建章立制。根据实况,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使园本教研有则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开展活动。采取同课异构、课例研讨、说课、全园性的教学观摩研讨、专题学习研讨等形式,研究区角活动、游戏组织、创意美术教育和家园活动开展等问题。研究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效。我园研究成果《如何组织小班幼儿的户外活动》、《如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策略研究》已收录市级刊物《小课题大学问》一书中推介。论文获奖或发表30多篇,幼儿美术作品获奖60多人次,幼儿、教师参加的文艺演出、技能大赛获奖近10个。
五、着眼发展,推进办学效益最大化
1.坚持开放发展。我园积极构建家园共育平台,开办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不定期地召开会议,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汇报我园保教工作,密切家园联系。除了传统的上门家访、电话访谈、“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外,我们还通过网站、QQ群、微信群,微家园等媒体与家长互动。多渠道、立体化的家园共育活动使我们赢得了家长的普遍赞誉,公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2.坚持共享发展。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带动XX小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升,推进全镇幼儿园“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一是教师资源共享。全镇一盘棋,统一招聘教师,统一培训教师。定期组织送教下乡,选派优秀教师到两所村幼儿园上示范课,指导村小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开展区角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二是教学资源共享。全镇三所幼儿园共享优秀教学设计、优质活动方案等成果,镇幼儿园还每年向XX小学幼儿园赠送大量教玩具。
3.坚持特色发展。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创”特色发展思路,结合本园实际,确立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特色项目,坚信“游戏点亮儿童生命”,坚守“游戏=学习”法则,培训特色教师,开发园本课程、开展系列游戏活动,有效促进了幼儿品格和体能发展,逐步形成活动育人特色,深化了幼儿园内涵发展,带动了幼儿园办园水平整体提升。2016年全县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本园召开,充分发挥了示范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实现了办园效能最大化。园所新闻报道居全县幼儿园之首,多篇稿件被省及国家采用。
关键词:环境 幼儿 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44-01
我们认同“大课程”的教育观念,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土堆都是应考虑的地方、围墙壁画、墙角的植物、土堆的盘山小路、楼梯下的角色游戏区、草地上的环保标志、楼梯扶手上的吊饰、地面上的格子、脚印、台阶的各种几何图形等,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了立体的“教科书”,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我们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极具动态性的特点,注意整体布局的变化和色彩搭配,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功能开发都体现了环境的探索价值,使它们各有特点又互相辉映,形成一个和谐统一体。
1 色彩丰富,富有童趣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能初步感受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创设多样化的审美教育途径尤其重要。
“幼儿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努力让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都活起来,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幼儿园环境,首先在色彩上,应该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和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阅历浅短的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幼儿们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活泼好动的幼儿从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在为幼儿们创造色彩对比、跳跃的同时,能让幼儿对此更为感兴趣,对其知识的吸收能有更浓的兴趣,产生喜爱之情。
2 合理划分,创建户外活动区
近几年,在幼教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游戏的新形式――户外区域活动。我们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使之区域化,设置玩水玩沙区、种植区、建构区、艺术区、户外探究区、运动区(包括球区、大、中型器械区)等,满足各种教育目标的需要,为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提供条件。
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我们不仅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的创设,而且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在各种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如体育区:设置“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合作。体现《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在自然角区域:设置“爱护小动物”等标志图,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知道保护动物的意义,达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到的“爱护动植物,使幼儿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的教育目标。
3 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在结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再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活动,使他们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气、腐殖质等成份,初步懂得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培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土壤对人类的作用,萌发幼儿珍惜土地的感情。
4 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对活动的兴趣
陶行知认为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所以不许小孩子动手会摧残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区域活动是一种空间广阔,时间充裕,材料丰富,交流对象多元,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一种自主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更能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而区域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所以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区域游戏材料应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可塑性,使幼儿在主动探索中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区域活动材料要有可操作,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或操作性强的自然物,作为幼儿游戏的主要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天性,增强游戏的吸引力。区域活动材料要具有适应性,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区域活动的材料既要适应大年龄的幼儿,又要适应年龄小的幼儿,既要适应发展快的幼儿,也要适应发展慢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如:拼图游戏,可提供12块拼图、也可提供15块的拼图,供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
策划书一:一、活动目的:为了增多教师家长学生的沟通机会,增强彼此间的感情,从而更好教育学生的目的,本本拟于在xxxx做户外拓展活动。
二、活动时间:待定(周末)
三、活动地点:⑴、xxx湖滨广场沙滩 ⑵、xxx公园(拓展基地)
四、活动对象:富民小学一年级(5)班家长及学生
五、活动内容:①沙滩趣味运动会 ②单车骑行 ③绿地聊天
沙滩趣味运动会
① 袋鼠运瓜 ②10人11足沙上飞
③③② 10人11足沙上飞
③幸运连环套 ④跳大绳比赛
⑤老鹰捉小鸡 ⑥力拔山河
单车(双人、单人)骑行
绿地聊天
六、活动流程:
14:00集合:前往xxx
14:30—14:50 参观xxx后街精品样板房
14:50—16:50:沙滩趣味运动会
16:50—17:50:自由活动(绿道单车骑行、草坪聊天)
18:00集合返回。
策划书二:活动目的:学习凝聚团队共识的方法;厘清个人目标、定位团队目标。
活动地点:室外
活动对象:三年级活动方案:
游戏一:盲人三角
活动前先发给每人一个眼罩,请所有伙伴戴上后,由训练员将绳索整捆任意放置于活动场地的任一位置后,开始说明规则:
1.请伙伴设法找到绳索,并将之排列成一个正三角形(边长、角度相等),三角形顶端需朝向训练员指定之方向
2.过程中,手不可离开绳索,确定完成时,请全体蹲下(或将绳索平放在地上)
3.如果要增加挑战性,可限制执行过程中不可说话
活动意义:
1.在共同任务中,是如何确定自己的方向?三角形的方向如何确认?
2.实际的工作经验中,你是如何协调出个人与团队目标共同的一致性?如何厘清与定位个人&团队目标?
3.当三角形被放下时,是否每个人都很明确的知道自己与团队的位置、方向?或者你是存有疑问?还是没有意见,以大家的看法为主?在你的工作团队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
4.执行或讨论的过程中有没有人对众人的意见、想法做归纳、整合?如果有,你觉得这个角色有哪些功能?通常团队中有没有人扮演这个角色?
5.当伙伴的意见无人整合、共识未形成时,你的感觉是?团队有哪些状况?
6.蒙眼的过程中,最让你困扰的是什么(ex:不安全感、不确定性…)?实际的生活体验是否有类似情形?
游戏二:坐地起身
1.首先要大家四个人一组,围成一圈,背对背的坐在地上。(坐的意思是屁股贴地,正常来说一个坐在地上的人,是无法手不着物的站起来的)
2.四人手 "桥" 手,然后要他们一同站起来。很容易吧?那么再试试多人一点,如六至七个人,应该还不是太难。最后再试试十四五人一同站起来,那难度就会较高了。
说明:亲自试过十多人一起起身,虽然试了许多次才成功,但证明是可以成功的。这个游戏其实可以带出很多理论,如大组和细组用力方向的不同、如何合作才可成功等,非常适合团队课程。
游戏三:抛球游戏
1、道具:6个小皮球
2、适合人数:10人以上
3、时间:20分钟
4、地点:户外空地
5、操作规则:
1) 所有人围成一个大圈,间隔稍松一些;
2)教练告诉游戏规则:首先进行一个皮球的传递,皮球传递是通过抛球来进行,不可以太近,最好是传给对面的人。要求是皮球只能传给没有接过球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同时接两次皮球。球落地或着有人接到两次,则游戏失败,重新开始。
3)等到大家熟悉规则之后,加大游戏难度,告诉大家抛球只能抛给上一回合抛过的人,同时用2个球、3个球,三个球连续的在圆圈中传递。记下时间。
4)继续加大难度,可以再加一个球,一共4个球,同时,在这4个球中,可以将一个球按照与其它3个球相反的顺序逆抛。记下时间。
5)可以增加到6个球。
策划书三:一、指导思想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潜移默化中进步农村孩子的艺术素养,减少城乡差距。进而改善农村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全面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进一步进步农村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主任:******
副主任:*****
专业教师:******(退休教师)
三、组织机构职责
1、主任全面负责少年宫的各项工作。
2、少年宫副主任负责少年宫的各项具体活动的安排、辅导及各种演出、比赛、安全教育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3、专业教师负责制定学习计划,学生的辅导及总结等具体工作,协助学校组织各种比赛,演出等活动。。
四、活动内容
1、文体科技类:优秀影片观赏、篮球、乒乓球;
2、技能培训类:绘画、舞蹈小养殖、小种植
3、学科类:数棋培训。
五、活动要求
1、面向全体少年儿童,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2、根据本单位师资配备、设施配备、学生状况等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特色项目,真正做到有品牌,有特色,每个活动项目有特色。
3、要选择、制定适合本学校特点的教学形式、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评价机制。
4、师资来源以本单位教师为主,结合学校内外有特长的教师和人力、物力资源,联合办学,使少年宫事业能顺利开展。
5、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走出去”、“请进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实现中心内教师资源的共享。
6、学校要定期组织部分有经验的退休老教师或家长来学校参观指导工作,为“乡村少年宫”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7、实行责任负责制,责任到人,项目到人,学校还要制定相应的赏罚措施,保证“乡村少年宫”的良性发展。
六、活动时间
主要以下午第三节课及节假日为主要的活动时间。
七、安全管理
1、篮球赛:与网络部副部长李鸿周一起安排参赛人员进行磨合练习,同时调动其他成员作为拉拉队公开比赛。
2、辩论赛:查找相关资料,有条理的把观点罗列出来,同时与其它人员讨论,汲取大家的意见。
3、文娱周:在内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让大家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使成员之间有更深的了解。
4、大型户外活动:在活动中起带头作用,让部门成员利用此次活动和其他部门成员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5、无机化学大赛::鼓励部门成员积极参加,把此次大赛作为宣传的重点。
二、内部活动安排:
现为加强宣传部内部成员的相互交流,为让本部门工作顺利进行,避免成员因缺乏交流以至因无聊而流失,可在内部举行以下活动:
1、户外活动:到株洲的公园和景点【时间与大家协商】
2、内部组织聚餐:【可aa制与大家协商】
3、本部门与其它部门联合举办文艺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可出一些智力游戏,拉歌赛……】
4、与其它部门联合举办游戏活动:例如俩人同行活动,根据得分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可加强内部的团结合作精神。
5、本部门开会时,可安排一个成员表演节目。
三、 完善本部门管理制度及工作的透明化
1、奖罚分明:本部门所有成员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累计达到一个饱和值应予以嘉奖,这也是对其工作认真及工作效率的肯定。如果在工作中不配合或阻挠工作的正常进行予以记过并写检讨。
2、会议、活动严格考核:部门成员应履行会议、活动必到,不早退,做好会议记录及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