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创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它可以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活动、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不少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都谈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哪怕是难度再大,他们也都愿意去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善于思维,表现积极。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稳定、专一而持久的外语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做到:
1、明显动机
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
2、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设问、质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们新的探究活动。如教第三册ThomasEdison一课中,提问:1.WhywasTomsittingonsomeeggswhenhisfathersawhim?2:WhydidTomputallthelightbehindthemirroronthetable?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发散性提问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3、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
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安排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教学内容。教材应安排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4、培养融洽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教学技巧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但平时的训练和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
如初二教材第39课John''''sday中,John住在大楼的第十五层,但他每天下班回家时却只坐电梯到十二层,然后走上去最后三层。课文最后有一个问题:Whydoesn''''theusetheliftforthelastthreefloors?给学生们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的训练中,发展着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产生许多联想,促使他们全面考虑问题,并形成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如在听讲课文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讨论时说出独特而新颖的见解,在阅读时能对材料进行对比和联想,在写作时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仅举几例进行说明:
1、通过难句、重点句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初三英语教材课文中有些难句、重点句学生不易理解或者理解了不能够正确使用。在教学中,可采取一句多译或同义句转换等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初中第三册Lesson33中,Shehasbeenbackforthreedays.提示学生:"还可以怎样说?"有的说:"Shehasbeenbacksincethreedaysago."有的说:"It''''sthreedayssinceshecameback."有的说:"Threedayshaspassedsinceshecameback."还有的说:"Shecamebackthreedaysago."在教Lesson59中,pay…for/spend…doing/cost的同义句:
(1)、Hepaid50yuanforthesweater.
(2)、Hespent50yuanbuyingthesweater.
(3)、Hespent50yuanonthesweater.
(4)、Thesweatercosthim50yuan.
2、讨论
讨论是日常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讨论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讨论的题目必须是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如:IswatchingTVtoomuchgoodorbadforyourhealth?如果讨论的主题超越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讨论时就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如果学生对讨论的主题不感兴趣,讨论也无法展开。又例如:第二册Lesson61教学四季特点时,提出:What''''syourfavoriteseason?Why?Thenaskthemtotalkabouteveryseason.正因为是学生都较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各有所好,课堂气氛热烈,从而可以在大量的口语练习中学到了描述一年四季的特点。
2)讨论的题目不能是用Yes或No直接加以回答的,否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了。
3)在讨论前,可就某个话题让学生列出与他们的经验或经历有关的主要事实。
4)教师可给一定时间做准备,以便学生进行思考或作笔记。
5)讨论最好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这样更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3、通过延伸性提问,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模块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新作品制作,可以单独制作也可合作完成,以此作为模块考核的一项指标。
二、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决策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制订本组工作计划,提出创作思路和创意,加以归纳总结。并将结果汇总,老师进行初步筛选,而后挑出与对本专业结合较为密切的作品进行完善。
三、实施计划
明确任务和作出决定以后,教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逐一完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分工合作、检查完善等环节来完成计划。下面以“小型水陆两用勘查机器人”作品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小型水陆两用勘查机器人”作为较突出的作品创意,它装载了电机、风扇、摄像头等部件。设想可以在陆地或水中利用摄像头来探测人不易到达的地方。第二,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实现陆地上的行走、如何保证在水下的电路安全(密封性)、摄像头如何对外部环境提供较准确的图像等。第三,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网上或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以此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生采用四轮来实现机器人在陆地上的行走,老师提出在运动中会遇到各种不同地况,采用四轮可能侧翻,还有问题就是不能多方向灵活转动。学生经过资料查找认为可以用履带实现,可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只能实现前后控制。第五,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履带由电动机控制,只要控制两只电动机不同工作状态就可以实现多方向运动。学生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发现电动机靠接线不能多向控制,再次提出问题如何解决。第六,本模块学生正在学习三菱PLC,提示学生是否可以用PLC来解决电机的不同工作状态。教师结合学生碰到的编程问题在班级进行集中讲解。第七,学生在外部接线环节遇到困难,由于是小型直流电动机,不知如何进行外部接线。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地在班级讲述PLC接线的重要性以及接线的方法。第八,学生进行接线安装与调试,完成工作报告。
四、验收、总结与评价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完成工作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演示文稿、展板、海报、录像等形式向全班进行汇报与展示。交流本组成员在工作期间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等心得体会,教师最后做出点评与评价。
五、小结
1.中学美术教学的状况
自从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策略以来,各教育机构都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现阶段,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在国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极力改进美术教学的总体质量。从其教学成果来看,在现代中学教育体系发展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术技能以及美术知识。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试图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来推进中学美术教学,将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忽视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审美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给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埋下了隐患。
2.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效及其局限性
通过对我国过去一段时期以及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状况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虽然中学美术教学的成绩较以往有所改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术专业教师传承知识本身的同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这样就导致中学美术教学中艺术灵魂的缺失,换句话说,就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不能吸引学生来投入地学习美术艺术,而仅仅是泛泛了解美术。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极为不利,同时,也无益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
艺术素养并非人人都具备,同样,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一方,专业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本身的兴趣,进而才能将美术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顺畅地传承给中学生。同时,在兴趣的导向下,中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也会有所提升,比以往更能融入美术的学习氛围中。
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1)中学专业教师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
提升教师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中学生的重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从事中学美术教学的专业美术教师在以往也做了诸多探索,深深意识到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与艺术理论的认知及其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有的美术教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美术专业的知识点与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但由于其自身艺术素养的缺失,往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种枯燥、机械的印象,这对于日后教学十分不利。所以,作为美术学科的专业教师要首先从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来提升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进而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学生对美术学科有着强烈的兴趣
中学美术教师自身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对于美术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也极为关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同样适用,教师要以兴趣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并且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与教学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到美术这门艺术的灵性。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生活中来看,艺术之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美,要想发掘并认知这种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小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对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促使中学美术教学朝向素质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绘画艺术的领域中,很多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为了使得绘画创作更为完美,融入了很多国内外的新兴艺术风格,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特性,令作品活灵活现。从中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创作激情,教育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仔细体察自身对美术艺术的独特感觉,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每个人的艺术感觉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三、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既不能忽视绘画艺术的创新性又不能过于强调美术艺术的创新,教师要能够把握其中的内涵价值所在。探究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十分重要,如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领悟到美术中的艺术内涵,那么现代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就会理所当然地提升上来了。
1.现代绘画艺术及其创新意识
(1)现代绘画艺术概述
现代绘画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现代艺术氛围中滋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绘画艺术而言,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观察可知,很多绘画艺术作品中都存在中西方美术艺术文化的影子,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的渲染,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得现代绘画艺术本身有着较为独特的味道,其中不乏一些创新的内容。绘画艺术创新,是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绘画艺术风格也都不尽相同。
(2)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
从总体情况来看,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现代绘画艺术中所潜藏的艺术精神以及创作理念几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美术艺术,这也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者对于珍视现代美术艺术的态度。从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差别来看,后者忽略了对画面物体本身的形象性勾勒,转而表现绘画艺术所能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较为抽象且充满美感的,只不过人们对艺术本身的认知与领悟能力存在差别,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有所不同。
(3)探究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的创新意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研究现代绘画艺术时,难免要关注它背后独特的创新意识。从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一个具备基本鉴赏能力的人,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创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意识。在现代绘画艺术的烘托下,将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也传达出来了。事实上,现代绘画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高于生活。一个致力于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往往会通过较为激烈的手段来强调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寻艺术氛围中的片刻宁静。
2.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
从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尽管了解到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从具体教学策略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解析,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可能有的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的领悟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现代绘画艺术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的细节变化。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内容,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这门艺术的内涵价值、学好美术这门课程,并以此来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1)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诸多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可以发现,绘画艺术大师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从一幅幅绘画作品中,便可以窥见艺术大师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创作风格的转变。创新,是艺术大师区别于普通画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思路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本身,而且,有很多艺术创新理念都是源自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火花的碰撞,从而滋生出一个新的创意点,借助艺术大师之手,将创新的思维通过绘画艺术这一表达形式呈现给世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领悟,并要鼓励学生在创作个性化美术作品时,要能够将自己创新的内容融合在作品当中,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教师要提示学生,独立美术创作风格的形成是在具备一定美术技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
(2)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以此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智慧的潜能、培养强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创造之源,问题是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也是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深化的阶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促变、促创新意识的培养。好的问题能激发认知需求,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发现的机会。
一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恰到好处的问题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而问题教学应该是三步曲。
第一步:精心把握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学生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步: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步: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让学生独立操作还是集体研究,小组讨论?是让学生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三步曲呢?
(一)营造一个问题教学的宽松和谐的环境。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才能纷纷亮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从学生中汲取不竭的“问题”资源,教师才能通过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方式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创设了宽松和谐的问题教学的环境,获得了问题教学的“活水”后,教师应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方式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1.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问的性质与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效果。高质量且难易适度的问题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的强烈的认知冲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动机,驱使学生积极探索。通过设疑思辨释疑,学生能化知识为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不同答案,挖掘创新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不仅善于设计问题,而且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可见“问题是深入阶梯,是长进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和课堂教学中着力发现问题,并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提出问题。特别是对学生挖掘的、与众不同的有创见的问题,教师应大加表扬。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向教师提问比教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他们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思维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好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发问,要给学生讨论、发问的时间,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和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问,是讲、练、思的融合,是教学方法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
3.对学生不轻易否定,以激励为主。
对于学生提出的偏离常规的“怪”问题,只要不是恶作剧,教师都不要轻易地否定,而应采取师生互动形式,开展讨论和辩论,在努力寻找其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加以肯定的同时,启发学生改换思维方式,以得出正确结论,并告诫学生对问题不只要问为什么,还要问得准。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破除固有的思维定势,敢于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问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维定势,一直成为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发挥的瓶颈,诸如迷信教师、对教科书有很大的依赖心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无创造、创新可言了。据此我们以哥白尼、爱因斯坦、陈景润等科学巨星挑战陈旧学说、纠正错误理论终获伟绩的事实教育学生,同时满怀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向学生宣布:谁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差错,哪怕是板书中的错别字、解题中不符逻辑的地方;谁能发现教材中的错误,哪怕是一个用错的标点符号,都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的思想禁锢打开了,挑战自我、挑战教师和教科书的可喜局面出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在挑战中、在思辩中提高了。
总之,教师通过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共同研讨、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对于学生不成功的思路也应充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
[2]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是在素质、环境与教育三方面之间辩证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可见人的成长不但与素质教育有关,还决定于环境。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一位教师在教学《荷花》第二段时,引导学生背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一个学生问:“老师,我向编课本的老师提个意见!你看这一段后三句,写得多没顺序呀!……像课本上这样写,我们很容易背错。我不按课本写的顺序背行不行?算不算错?”“对课本能提出不同意见,这很好!你也说得很有道理,至于说怎样背,那看老师怎么要求了,要求按课文背你就按课文背,要求创造性复述,那就可以按你的想法发挥了……”我们不仅为学生的好奇和创新意识鼓掌喝彩,而且为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友善的语气和学生讨论问题的民主精神所感动。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质疑”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二、重视质疑存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形成一般经过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及验证期,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判断。
1.怪问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质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教师问及原因时,大家却哑口无言。其实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提问是很有价值的,教师应表扬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正因有“借”才有“还”,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职明才干,此时大家对于原先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正因有老师的支持和同学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因此,只有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和发展。一次上《我的战友》一课,一学生突然问:“被一团烈火包住,他的子弹、手榴弹为什么不会引爆而暴露目标?”这个质疑体现出了难得的“创新意识”,教师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同时报以极大的热情,不急于判断,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得出了答案:他们事先早有防备。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
2.存异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道“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又如学习《狐狸和乌鸦》,多年的教学都是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像乌鸦那样爱听奉承话的人是要吃亏上当的。而有的学生从狐狸是如何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这一角度来理解这一寓言:狐狸虽然狡猾,但正体现了它的聪明,当它遇到困难时能想出办法来解决,说明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战胜困难。这是很有独创性的见解,教师对这种看法给予充分肯定。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三、树立大舞台语文教学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学生成长创设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生命需要空气一样。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他需要学习,需要发展,需要机会和空间,作为教师,理应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让他们主动地探索,积极地进取,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1. 走出练习的泥坑,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实施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
多让学生实践,容易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做到课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结合。在课外阅读中,在课外作文中,在课外听说中,在课外的大众传媒中,以及在课外的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施展。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情感体验,学起课文来自然思维活跃,情趣盎然。这样,学生既得益于课外活动,又得益于课堂教学。课内、课外两条腿并行发展,互相配合,才能走向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2. 构建课堂信息共享平台,提倡“合作”教学。
(一)音乐艺术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大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驱力。尤其对于设计类学生而言,“不拘一格、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潜力与能力的体现。音乐是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更自由、更感性、更灵动。音乐与设计有着共同的特点———没有对与错,而在美的追求上,都是永无止境的。设计中的简约、优雅、精致,如同现代音乐、浪漫时期和古典时期音乐一样,各具魅力。发现、感知并创造美,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应不断提升的能力。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的体验、发现、想象、创造。
(二)音乐艺术教育美育功能发现美———音乐打开了美的视野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音乐是语言的升华。“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说,“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指出;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音乐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可意会性。经典艺术作品通过人声及不同乐器种类,在旋律、节奏、表情等元素组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幅幅色彩各异、风格鲜明、精美绝伦的图画,等待我们去打开、去发现。感知美———音乐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当延绵起伏的旋律娓娓道来,丰富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时而紧张、时而放松,实现了音乐与心灵的共鸣。通过情绪的感受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锻炼大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能够欣赏艺术、感受它的美,是人生一大幸福。这种能力帮助大学生心灵坚强,不为外界的困境而颓废。创造美———音乐的启发和创造的作用。科学和艺术,前者是理智、冷静,后者是感情、兴奋;一个客观、准确,一个主观、朦胧。但本质都是人类精神领域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习音乐,除了感官灵敏之外,更重要的是音响作品背后的情感内容,艺术价值、流派风格等。大学生们通过系统音乐学习,加强艺术形式和内容了解,愉悦身心的同时,开拓了眼界、丰富知识面。
(三)音乐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艺术教育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对大学生精神上的塑造与培养,健全人格的培养。
1.高校音乐教育有利于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高校的德育教育形式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注重教育成果的时效性。音乐艺术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教育与实践活动,营造直观真切、生动形象的环境,激发学生所有的感官,让受教育者整个身心浸泡在艺术审美与道德真理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让道德文化不再是枯燥的概念,而是有鲜活思想、有呼吸的生命体。意识升华积极影响行为规范,从而拓展与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广度、深度和长度。这种本质的改变将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夯实基础。
2.音乐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1)音乐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认识的升华
大学生通过经典音乐艺术作品聆听与感受,世界杰出音乐家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主题的了解,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产生丰满地、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思想价值体系。音乐的目的,不仅局限于听觉享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升华。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音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将爱国主义以音乐的形式让学生聆听,激发爱国热情。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通过演唱、演奏、舞台表演将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淋漓精致地表达出来。当今音乐艺术表演形势发展迅速,如何引导学生聆听、赏析经典的爱国主义音乐作品,例如歌唱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国家文化与历史的经典作品;演奏展现民风民俗、展示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3)音乐实践可以强化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增强集体荣辱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实践中,合唱与合奏是典型的集体性艺术活动,团队合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声部间的平衡与和谐;力量的分配与协调;音准到位、音色统一;作品的深刻理解。都离不开集体共同努力。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可以通过课堂、第二课堂、大学生艺术团等多种教育活动形式,通过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参与音乐作品的排练、汇报、演出和比赛中。当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学会分享、学会体谅、学会分担时,高校的德育教育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如何有针对性地深入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活动
提升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是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姗,将认知领域的学习水平依次分解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每一较高层次必须以前一较低水平为基础和前提。这种明晰的目标分类法体现了教学规律,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也同样有指导意义。
(一)衔接初等音乐教育
深化音乐艺术教育工作学校的音乐教育应该具有一条由小学到大学连续发展的轨迹。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围绕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建立以听觉感受为主的审美判断力。高校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大学生,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上,更应在人才知识结构和总体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即造就一大批现代科学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全方位的高级人才。
(二)构建教育平台
开设必修与选修课程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提升,离不开基础音乐知识的支撑。开设由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分析和音乐表现等基本理论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必修课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应当开设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选修课。以及结合各二级学院专业特色,开设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计算机音乐、音响学等跨学科课程。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探索教学模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学音乐艺术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动的、扩展的理解,从而增强批判力和评审力,形成学习和创新的态度。因此,教学形式应当结合设计类专业发展需求做到生动灵活。例如结合该专业学生特点,通过问答式、案例式、协作式、发现式等学习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并在课余时间,为设计类的大学生们提供各类艺术观摩、学习和实践机会,充分鼓励设计类学生参与到大学生艺术团和艺术社团,参与到各类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提升课程设置合理性、内容安排针对性和各类观摩实践、第二课堂参与性,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应用价值。
(四)融入日常生活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析了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以促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而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是资源的有效互动和优化利用,既包括微观层面的组织内部共享机制,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各相关独立组织(如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关系(产学研合作为基本形式)。为培养出掌握主要诊疗技能与传统特色疗法、能紧跟国际医学知识前沿并适应现代医学新模式需要、能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具备扎实的医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胜任中药新药研发与生产销售等方面能力的高层次中药学人才,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是必然途径。必须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构建起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和机制)。
2协同创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应对之策
2.1初步建立了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从主体层面看,广州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优势和组织协调作用,逐步完善内部组织的健全、相关章程的制定、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关计划和方案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大学与政府、企业、研究所以及其他高校的合作(包括国际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制度等方式,全方位培养相关领域行业急需的人才。例如,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多为双导师制,研究生在合作企业见习或实习时,配备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具备高级职称)。
2.2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面向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问题,在中医药行业领域寻找有效突破口,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启动了“筹建校级-力争省级-培育国家级”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201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和“肿瘤中医药防治转化医学研究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个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广东省教育厅首批认定。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相关研究方向的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更有利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3加强科研平台构建
“科研主导、导师主责”是研究生教育的两大基石。广州中医药大学历来重视以科研平台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积极发挥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东莞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校市、校企合作,共建联合研究院和多元化成果转化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在稳步提高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中医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
2.4加快导师队伍发展
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及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都必须以优质的教师队伍为根基。广州中医药大学突出了师德建设、优秀教师培养和引进、聘任制度完善等三个方面的工作。2014年大学修订了更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并在遴选过程中严格把关,尤其对合作单位的导师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但另一方面,遴选制度又对各类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作出了年限的倾斜。相关措施及其实施有效的保证了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2.5规范管理文件、优化培养过程
在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下,大学充分发挥校本部、研究所(或企业、医院)各自优势,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造开放的育人环境,增强理论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和评价。为实现培养过程的优化,大学逐步规范了从招生考试、课程学习、临床轮训(或企业实习)管理与考核、论文撰写和学位申请等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各类文件制度,如先后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卓越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广州中医药大学卓越中医师临床轮训考核指标体系与规范》、《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
3问题与展望
医学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课程繁多,时间较紧,本科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和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医学临床课程,其中还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在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科研和创新则推迟到研究生阶段,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对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规划的薄弱。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本科阶段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对已知领域的怀疑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辨别真伪,能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可适应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涉猎学科前沿,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促使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教学为基础
学生必须在学好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创新。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而科学研究则是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说,科研以教学为其基础,教学以应用和科研为其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应忽视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或实践操作。医学检验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验证性实验是主要内容,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教条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对于试验中会碰到的问题老师都会在试验前或是实验进行中加以提醒,并说明解决方案及解决要点,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也是由老师提前准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满足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学校加强教学设备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条件和设施,实验室建设也加大投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如:据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室开设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指标和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选题来完成培养的目标,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题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出创新成果。具体过程包括选题、面试、开题、立项、中期检查、分配导师、开展实验、结题等几部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引导的原则,从文献的查找,实验方案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结论的分析,要求学生自己大量查阅文献,复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是基础,注重细节是关键,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4结语
【关键词】医学英语术语特点构词方法
医学英语术语主要来自希腊源,希腊源术语占48.2%,拉丁源占38.3%,英语源占12.2%[1]。由于希腊源和拉丁源的构词比较固定,意义明确,所以从古至今医学术语大多采用希腊源和拉丁源的构词形造新词。因此,了解医学术语的构词原则和方法是掌握医学英语术语的非常便利的途径。
1医学英语术语的特点
由于政治与历史的原因,医学英语具有多国成分,因而英语医学术语具有同义词现象,即同一个词义有多种表达方法,这些主要是英语、希腊源和拉丁源的术语,因此,医学英语术语具有“一語三式”的特点。例如,“体”这一词英语为body,拉丁源为corpus,希腊源为soma。但是有些医学术语有一种或多种表达方式,如,“倍体”只有“ploid”一种表达方式,而“臀”这一词就有“buttock,breech,rump,clunis,natis,gluteo,pygo”七种表达方式。上述现象给非英语民族在学习医学英语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
总体来看,现代医学英语术语存在希拉词素的英语化和拉丁语的英语化现象。医学英语术语中的希腊词均已英语化,如希腊源词kolon转化为英语词colon(肠),pharmaco意为drug(药),rrhaphy意为sew(缝合术)等。拉丁语的英语化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名称大多数与拉丁语相同,如argentum(银),aliminium(铝)等,少数有所不同,如希腊源词为oxygenium但英语词为oxygen(氧)。其次,以um结尾的全部抗生素和其他拉丁药名去掉此结尾就为英语词。如拉丁语为acidum,去掉um,就为英语词。第三,以um结尾的多数碱、激素、氯化物和卤化物名等,去um加e,即可为英语词,如atropinum—atropine(阿托品)。第四,以s结尾的含氧酸盐的酸根名称,去s即可,如nitris—nitrate(亚硝酸盐)。从上述看,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1]。
大多数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都较为复杂,它们除了以拉丁或希腊成分作为词根外,还需要加上前缀和后缀。面对许多复杂的术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来了解其含义。例如,electr/o/cardi/o/gram这一词有两个词根electr(electricity电)和cardi(heart心),有两个连接性元音o,一个后缀gram(record纪录图),因此,整个单词的意思为therecordoftheelectricityoftheheart(心电图)。连接性元音除o以外,还有i。医学英语术语大多数都由o连接,极少数词由i连接而成,例如,acidimetry(acid/i/metry酸定量法),cervicodynia(cervic/o/dynia颈痛)等。有些词同时用o或i作连接元音,如renopuncture(或renipuncture肾穿刺术)。
2医学英语术语主要的构词方法
2.1缀合法(或派生法)(Derivaion)缀合法是利用原有的词在其前面加上前缀或加上后缀来构成新词的方法。英语中的前缀、后缀大多来自希腊语、拉丁语、古法语等。在新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掌握大量的前缀、后缀,对于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和进行医学文献的翻译是很有必要的。(1)前缀(Prefix),前缀常位于一个词的前部,又称词头或词首。加在词前时,本身具有一定含义,可改变原词的意思,但一般不改变其词类。专门用于医学上的前缀数量很大,通常医学词首表示“否定”、“低于、次于”、“内外、大小、程度、前后”、“数字”等含义。表示否定的前缀有a、an、anti、de、dis、im、in、il、ir、non、un等,意为“非”、“不”、“无”等;表示低于、次于的前缀有sub、hypo、infra等,意为“亚”、“下”、“外”等;表示内外、大小、程度、前后的前缀有inter(中间),endo、intra(内),extra、exo、ex(外),macro(大),re(再次、重复),super、ultra、hyper(多、次、超),proto(原始),pro(前、先)等;表示数字的前缀有demi、semi、hemi(半),mono(单),tri、ter(三),mult(i)、poly(多)等;表示异同、真假的前缀,如homo(同)、hetero(异)、quasi(准、拟)、pseudo(伪、假)等[3]。(2)后缀(Suffix),后缀常位于一个词的尾部,加在词后,一般不改变词根的含义,只转变词类。后缀可以改变词汇的意思,不同的后缀给词汇赋予不同的含义。医学英语术语后缀主要可分为简单后缀(simplesuffix)和复合性后缀(compoundsuffix)。简单后缀为构成形容词或名词的几个字母,如ism,itis,ia,ic,,oma,osis等。例如,hyperparathyroidism(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nflammation(炎症),bronchitis(支气管炎)等。大多数医学英语术语由复合性后缀如graphy,logy,stomy,lysis,scopic/scopy,tripsy,uria等构成,例如,ultrasonography(超声检查),radiology(放射学),ureterostomy(输尿管造口术)等[4]。
2.2转化法(conversion)转化法是使一个词由一种词类转化成另一种词类的方法,词转化后的意义与未转化前的意义仍保留若干关系[5]。医学英语中有些动词可以转化为名词,例如:washv.(洗涤)washn.(洗涤),acupuncturev.(对…施行针疗)acupuncturen.(针刺、针刺疗法)等。医学英语中名词转化为动词较为常见。例如:bloodn.(血)bleedv.(出血)。形容词也可以转化为动词,例如:betteradj.betterv.(改善)等。
2.3合成法(composition)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在一起构成的新词的方法叫合成构词法,这类词叫复合词。合成词可以将两个词干连写在一起,可以加连字符,也可以分开写。例如,sickbed(病床),lifelong(终生),uptake(摄取),mouthpiece(口罩)等。这种方法在医学文献中应用广泛,是一种产生新词,表达新的概念的方法。
2.4减缩法(shortening)医学英语术语中,将完整的单词中略去一部分相连的字母,保留下来的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来看,即为缩略词,使术语简单化,例如,doc(doctor)医生,polio(poliomyelitis)小儿麻痹,flu(influenza)流行性感冒等。
2.5首字母缩写法(initialletters)取单词的前几个字母作为代替该单词的缩写形式构成缩写词,这是一种较为流行的简洁的构词法,例如,ab(abortion)流产,alcoh(alcohol)酒精,diag(diagnosis)诊断,R/Rp(recipe)处方、取,Tab.(tablet)片剂,Syr.(Syrup)糖浆,liq.(liquid)液体,pil.(pill)丸剂等等。
2.6首字母缩略法(acronyms)这种方法是有一个单词中构成该词的各部分的首字母而形成的缩略语,或取词组组成的术语中各词首字母构成的缩略语,这些字母一律大写,按字母的名称读出,例如:RT(radiotherapy放射治疗),SP(sulfapyridine磺胺吡啶),APH(anteriorpituitaryhormone垂体前叶激素)等。另外,少数由词组组成的术语中的每个词中的首字母所构成的缩略语,可以作为但此进行拼读,如:laser(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激光),radar(radiodetectingandranging雷达),sonar(soundnavigationranging声纳)等。超级秘书网
2.7逆序造词法(backformation)有些英语词语由于后缀的原因看似是由一个主干词派生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词,例如:televise来自television,destruct来自destruction,moxibust来自moxibustion等[6]。
3结语
掌握了常用的词根、前后缀,了解了医学英语术语的基本构词方式,对于医学英语术语的词义、拼写的识别与记忆将对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学习者扩大医学英语词汇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医学知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形式下,掌握医学术语的基本构词特点和方法,可以使医学科学工作者快捷和迅速地掌握国际最新的医学动态,准确理解医学英语文献资料,促进国际间交流,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明山.医学英语术语教程[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68.
[3]王秀文.医务英语翻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21.
[4]张银河.医学英语速记[M].北京:中国科技医药出版社,20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