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

第1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方法步骤

一、小学三年级作文写作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有关教学方面的统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2000左右的汉字,完全能够说出完整的话,在表达上也能够使用通顺的有逻辑的语句。这就为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提供了基础。不过,三年级毕竟是一二年级到四五年级的过度,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过度。这也是当前三年级作文训练的一个关键点和难点。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主观认知阶段,只是习惯于看图说话练习,这十分不利于需要提炼加工的记叙文的写作。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无词可写的情况。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害怕老师布置写作文。所以说,对老师而言,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项十分难的任务。

二、小学三年级作文写作训练的步骤

(一)注重从说到写的过渡。小学一二年级注重则是口头上的看图说话,虽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却没有让学生接触到书面表达。通常来说,口语表达能够借助动作、表情、语调等方面补充,在逻辑方面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是书面表达则是通过使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在语言逻辑上要求很高。虽然在小学三年级上半年进行了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衔接训练,但是并不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寿面表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把要说的话通过书面表达出来,尽可能地向书面表达上过渡。老师也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书面表达在课堂上的比重。

(二)注重由易到难的过渡。三年级的学生经过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有着一定的基础。但看图写话的材料是现成的,三年级作文要自己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确定素材,安排层次结构。这是一个较大的“坡”。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安排就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一些基础训练,体现了由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较恰当地衔接了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写作训练。这一安排充分注重了学生的思维由单向向多向发展的过渡。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珍惜他似思维中的创造性火花,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独特性思维。

(三)注重从观察到思维的过渡。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小学生虽然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里,却不能把所接触的周围事物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出来。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在观察过程中注重锻炼思维能力,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地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同时要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组织观察时,教师应对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从根本上提高观察能力。

三、小学三年级作文的训练方法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小学三年级课程中的重点,不仅是对一二年级看图说话的延伸,更是进行四五年级作文训练的阶梯。所以作为教室应该重视三年级的作文训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如何提高三年级作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某方面知识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在进行作文训练的适合应该布置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思考的话题。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有趣的场景进行联想并写下来。或者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的某个景物,让学生回去对自己家周围的某种景物进行介绍,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开始写作需要培养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毕竟见识有限,而且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物,所以在进行作文练习的适合,语言描写上比较直白生硬。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人和物的时候,除了看还应该听、闻等。例如,可以带一种水果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观察,也可以近距离的摸、闻、尝,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水果的各个方面。通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

第2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情景创设 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于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更要如此,三年级正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表达欲望,挖掘写作潜能,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作文并从中获得乐趣,通过作文懂得做人的道理,丰富人生的各种体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现作文育人目的。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

首先,为什么要进行情景创设?一是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作文训练就是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儿童的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内部动因,而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有感而发”,从而让他们尽情描绘所见、所闻、所感、所为。三年级第一堂作文课,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以亲切、平等的态度,向学生客观地介绍评价自己,这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你愿意交我这样一个朋友吗?”“请你向朋友介绍介绍你自己,好吗?”教师以和蔼、坦诚的态度使学生有了亲近感,产生了倾诉的欲望,都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介绍自己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心情愉悦,完全沉浸在所要表达的内容上。平时所见到的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完成了“写自己”的任务,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特点。“交朋友”这一特定的情景设计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而兴趣的调动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二是情景创设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教学生写日记时,我让他们写学校“尊师卡”制作、展览活动,教师拿出一张现场拍摄的照片,照片上,一位老师正辅导一个学生做作业。教师指着照片问大家,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虽然,教师没有说教一句,但是,通过照片,通过问题,“尊敬师长”这一主题随风潜入人的心灵。

其次,情景创设该采用哪些方法?

(1)借物“煽情”。情景有时体现在意境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象或音乐,展示某种生活画面,再现某种生活场景,营造某种氛围,煽动某种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其中。写作时有了感受,有了情绪,思想不在游离于作文内容之外。以境促情,以境悟情,情动于衷。

(2)表演融情。把抽象的文字化为有形的语言、动作、表情、音响综合的表演,这是创设情景常用的方法。通过生动的表演,让写作者沉浸于情节之中,幻想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体验角色的情感。

(3)课外激情。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这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激起写作的热情。我们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到社会福利院走访刚搬入新居的老人们,耳闻目睹周围的变化,深切地感受到生活越来越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的调查报告也是有感而发。如教学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时,教师把学生带到附近的社区,看树、看花,亲眼所见人们在社区里休息、锻炼的情景,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里,把情感化为文字。

那么,怎样进行情景创设呢?创设情景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学生的写作,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其最终的体现是学生情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创设过程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1)把握目标,这是情景创设的准备阶段。按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各年级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教学前必须抓住训练的重点,明确每次训练的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环节的设计就包含了情境的构思。它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例如:写《心爱的文具》一文,教师要充分从“心爱”两字上去做文章,诱发学生留存在记忆中的对文具的美好感情。这时,学生的选择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带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前奏,后面的情境创设就能水到渠成。

(2)构思作文,这是情景创设的实施阶段。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作前指导,或者指导感知,或者理清顺序,或者组织材料。其中,指导感知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感知过程中,观察和体验相结合,作文才能做到有形有情,形情兼备。教师就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观察时设情境,在情境中深入体验。作前指导就是要实现这两者的统一,这是情境创设的实施过程。

(3)成文过程是情景创设的延伸、补充阶段。当情境创设完成了激发写作兴趣和学生的情感的任务后,并没有结束使命,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始终受到情境的激励。它甚至是连贯思维、通顺语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教学看图作文《马虎的华华》时,华华和阿姨的对话让学生来表演,学生把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都迁移到这里,边说边加上了手势,眼前的同学就是华华,图中的华华就是生活中的同学。当学生在写作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表演的情节,耳边就会响起刚才的对话,思维一贯到底,作文自然一气呵成。作前指导时所创设的情景在这里得到延伸、补充。

第3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一、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必须与学生的年龄、准备程度相匹配,且遵循由“行为把握”、“表象把握”到“符号把握”的认知规律。习作教学亦不能例外,而“由说到写”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比如,在学完三年级上册的《石榴》后,我让学生把橘子带进课堂,大家一起看、摸、闻、尝。在经历轻松愉快的体验活动之后,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橘子是椭圆形的,它的皮摸起来一点儿也不光滑,有许多小疙瘩。”

“虽然橘子看上去有点丑,可是剥开皮,把鼻子凑近了,深深地吸一口气,就能闻到淡淡的香气,好像有森林的气息。”(显然这是受电视上某品牌牛奶广告的影响——有草原的味道。)

“放一瓣橘子到嘴里,轻轻一咬,汁就流出来了,酸酸甜甜的,越吃越好吃。”

……

学生有了切身感受,又掌握了有序观察的方法,作文时自然如鱼得水。

二、走进生活,厚积薄发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可见,充实的生活是作文能力提高的前提和保障。

因而,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亲身实践,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积累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培养细腻、善感的心。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秋天一处景”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走一圈,领略秋天的美景,寻找秋天的色彩。我不时地让学生停下脚步,然后有侧重地介绍一些典型景观。有了见闻,学生自然感受很深。回到教室后,我让学生写一写校园里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景,学生写得很精彩。

“秋天到了,一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坛。花坛里的一串红就像一串串鞭炮挂在绿叶丛中,又像一个个樱桃缀满枝头……”

“远远望去,花坛里的花儿像一片片红云从花坛中升起……”

在安全至上的校园管理模式下,春游没了,秋游没了,孩子们生活的天地狭窄了,尽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举家出游的家庭多了,但“家游”的氛围及收获与全班孩子的“群游”是不一样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得另辟蹊径。比如,走学科整合之路,与科学、品德、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老师牵手,在校园生活中找素材,以此弥补孩子们生活素材的匮乏。

三、揣摩章法,把握尺度

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其实是有章可循的。不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章法、技巧固然可以传授,但一定要把握尺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等文章的好多段落都体现了“围绕中心写话”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就向学生渗透了什么叫中心句,怎样表达才叫围绕中心说话、写话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围绕“芳芳学习真刻苦”、“一到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等话题进行练笔。

能够围绕中心句清楚、完整地表达一个主题已属不易,此时,教师就不宜再提用打比方等修辞手法的要求,等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这种表达技巧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

四、虚实结合,张弛有度

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姑且把写生活中的人和事称为“实”,那么,与之对应,写脑海中想的事就暂且叫做“虚”。我以为,起步作文,宜做到虚实结实,一张一弛,这样既能关注生活的真实,亦能顾及孩子的天性。

比如,指导半命题习作——《假如……》时,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地大胆想象,比一比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想象作文写得最有趣、最吸引人。没有了束缚和顾虑,学生的作文常令人耳目一新。

第4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怎样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呢?

一、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拥有的语言能力,加强语言训练。

鲁 迅说:“孩子们常常给我好的教训,其一是学语,他们学语的时候,没有老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 的意义,到了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心理学》在谈到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时也指出:“儿童在学前时期,已经基本 上掌握了语言交际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比较丰富的口头词汇正确地造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还不善于独立的、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连贯性的讲述,他 们的词汇还很不发展。”这说明入学前儿童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况且现在一年级新生大多数受过学前教育,许多孩子都会讲童话故事,老师要充分利用这 一有利因素。刚开始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上讲台亮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及家庭情况,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家住在哪儿,家里有几口人,都 是自己的什么人等,说得好的全班鼓掌表示祝贺,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旁边启发,提示。一年级第一册教学内容主要是拼音教训和识字教学。今年来增加了一 些韵文,教师应改变以往让学生大量机械重复地写字母音节,汉字的方法,这样除了在课堂上教清楚,课后适当巩固,第二天早晨听写之外,每周至少抽出3-4节 课,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喜欢自我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好奇心强、爱听故事,老师只要给机会,他们很少有让你失望的时候,幼儿园阿姨讲 的,学前班老师讲过的,甚至爸爸、妈妈讲的童话故事、笑话等等,简短的故事一个连一个,还有的不会讲便要求唱歌、背儿歌。当然老师也不能落后,也要准备精 美的礼物,以满足同学们渴求知识的心理,使同学们在轻松、快乐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指导学生写句子

语 言年表达能力训练到一定程度,就要想法写下来。一年级学生才开始接触汉字,识字量太少,无法表情达意,只好用音节代替,但他们求知欲很强,精力充沛,教师 可布置学生课外认字,街上的广告牌、饭店、商店招牌、标语,各种包装上的名称等等,随家家长上街就能认不少字。课上教师随口说一个句子,然后问学生,刚才 老师说的这句话里有哪些是你会写的?上去写在黑板上,不会的可以用拼音代替。有时也可让学生上来各写1-2句话,拼音汉字都行,再评谁写得好,谁写得更 好,只要教师方法得当,有耐心,逐渐句子中的汉字就会越来越多地代替了音节。这是就鼓励学生每天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可以让家长帮忙。第二天教给老师,写 得特别好的奖励小红花,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句子、积累句子。

三、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句子。

第5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关键词:小学习作;三年级;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学写作文,会感到困难、吃力、束手无策,教师也感到很棘手。但只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传授恰当的写作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可见有了兴趣就有写作的动力。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比如,小学生比较喜爱、熟悉小动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安排学生一次习作,讲清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一种动物,有重点地观察这种动物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到作文课时,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的兴趣瞬间就能提起来……老师对学生习作里用得好词好句、好段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一丁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的指导途径很多,例如: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再者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选取材料。

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观察的顺序:水面――海底――沙滩――海岛上,告诉学生这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侧重点:水面主要观察了颜色及变化来表现其美丽的特点,海底主要观察了海洋动物的样子及活动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海岛上则是抓住树多、鸟蛋多、鸟粪多来表现起鸟多。在教学之后,及时让学生练习。再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按时间顺序来观察和描写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特点的方法。教学后教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使他们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所熟悉的景物。提起植物,小学生脑海里会出现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如果要将平时所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极多数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会觉得无话可说,有的三言两句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要细心观察缩写的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特征;再看颜色、枝叶及生长环境。接着,安排好写作顺序。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四、拓展阅读,教学生学会积累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教师怎样教学生读书积累呢?教师可以介绍相关书目给学生读,如《格林童话》、《中国成语故事》、《伊索语言》以及一些本年段的优秀作文等,引导学生认真地读,反复地读,直到把它读懂。学生阅读时需要在书中画出关键词语和精彩的语句。并把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都摘抄下来,丰富他们的词句库,胸中有积蓄,以便在习作中能随手拈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读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想法,让他们想清楚,理清楚,再写下来,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谈点体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书读多了,积累的多了,练笔多了,作文才能写得好。

五、结语

第6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习作教学

一、选材构思的有效指导

对于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来说,进入作文的实际操作时,最让他们感到困难的就是选材与构思了。因为它是在一个人头脑内部进行的“暗箱操作”,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常常让他们觉得神秘莫测,无从下手。所谓选材与构思,其实就是在人的大脑内部,根据表达需要,对已经存储于脑海中的那些相似性的信息组块,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例如:四年级七册习作2“介绍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就是要在大脑中搜索“自己长处”“本领”的信息组块;四年级习作3写书信,介绍自己家乡一两个有特色的内容,这就要让学生搜索自己已经了解的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特色物产,乡俗文化,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使学生把这些相关信息组块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而这些过程需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

二、习作起草的有效指导

1.言之有物。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因此要指导学生把已经勾画出轮廓的东西,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想说的话语。在表达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努力用书面文字符号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使大脑中的“轮廓图像”越清晰,说明语言表达就越准确恰当,也就基本做到了“言之有物”。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指导学生明确习作目的和具体要求等。二是要指导学生细致的观察。

2.言之有序。就是要学生把已经想好的话,怎样有顺序的写出来,哪些地方要写具体一些,哪些地方要写简略一些;哪些内容需要“润色”,利用修辞手法把它写的更具体、生动、感人;哪些地方要采用“白描”手法,简单明了。这样写出的文章大家才读得懂,否则,什么文章也毫无意义和作用。

3.言之有情。古人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作文更是如此,怎样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表达出真情实感来呢?要做到这点,一是要尽量让学生写贴近儿童生活的事物;二是要尽量让学生写他们熟悉的事物;三是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感受。

三、修改加工的有效指导

修改和加工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习作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突破写作障碍的“杀手锏”。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就加工和修改的内容来看,一是看所写作文是不是明确具体;二是看是不是文从字顺;三是看是不是与常规的表达方式相似。一句话,就是看看这篇习作,别人(或者自己)是否看得懂,读得顺。如果看不懂,读不顺,就要改一改。怎么改呢?我认为朱家珑教授的“分步到位修改法”很好。具体方法是:

第一步:用自读方式。去发现自己文章中的毛病或需要完善的地方。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自己放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草稿,看看是不是读起来通顺,是不是有条理。这一步对于小学三、四年级初学写作来说尤其重要。

第二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或交流,合作修改或互评互改。这里的小组要由老师编组,要把优中差学生分组搭配编组,做到以优帮差促中等。

第三步:“发表”出去,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别人的意见。这是通过合作与交流,达到加工修改习作值得提倡的好做法。

四、课内外训练的有效措施

1.鼓励学生说真话。学生在习作中不说真话,满篇空话、套话,是目前学生习作中的通病,这主要是学生没有留意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对某些事物没有细致地观察在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关键在于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并要养成敢于说真话的习惯,让他们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要怕。如是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习作的质量才能逐步提高。

2.注意读写相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读中不仅能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而且能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而在作文指导课上,有时光凭分析、讲解一个命题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读”与“写”相结合,不等于把读到的内容简单地照抄照搬,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学“法”,在“写”中用“法”。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不要只局限在“读”中学到的方法,要结合自己的想法,有发现,有创新。

3.注意课内外相结合。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印象比较深刻,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因此,在习作指导课时,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书本上,要注意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第7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一、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建立起从说到写的桥梁

口语表达应该是学生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对于作文水平相对低下的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学习的主人。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我,针对他们的口头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如《我的课余生活》是三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我首先用多媒体导入,大屏幕上展现小朋友们课余时玩的各种游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接着,让学生间互相交流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有趣的课余生活的例子,说说哪些情节有趣、令人愉悦。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起来,在我的点拨下,都能做到说得有条有理。这样,在形象感知下,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口头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其他成员择其优、指其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大解放,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让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

小学生写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的能力差,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农村学生自小就能贴近大自然,从小跟随父母参加过许多劳动实践,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童年趣事,农村孩子看到的、想到的、学会的都不比城里的学生少。农村的社会生活、自然条件都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把学生引入实际生活,让他们投身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界,让学生放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真切地去体验生活。

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他们学会写作

1.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加以综合运用

有些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练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地观察文具盒的特点,详细描述文具盒的形状、图案、内部结构和作用,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加以综合,把各部分连起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就能举一反三。

2.重视学生自身感受,真实地表达所想所思

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不同的感受;同一景物,学生所站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自由天地、发展个性的广大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各尽其才,充分展现个性。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写下自己新、奇、特的思想。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克服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学生作文的“假、大、空”的毛病。

3.利用模仿教学起步,让写作过程由难变易

第8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1 小学一年级难点和重点是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2 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2.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 写段,适时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1.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具体的方法:如在班上朗读,在板报上张贴,给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 三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看图说话

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点来辅导小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4.1 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4.2 引导观察、明白图意。

第9篇:三年级作文介绍自己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兴趣;片段训练;想像力

小学三年级是教与学明显发生转折,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学年。经过了两个年度的学习,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智力上已有明显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看图说话,写话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很低级、很初步,甚至很朦胧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尤为重要。

一、鼓励学生,降低难度,培养兴趣

心理学认为: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作文前,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

首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从模仿课本例文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开始,经常选读班上优秀的学生范文给他们听,让他们取长补短,获取更多的题材,降低难度,增加自信。如:例文中写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为小鸟画出蔚蓝的天空。我引导学生:“为什么要为小鸟画出蔚蓝的天空呢?”孩子一下子明白了:“让小鸟自由地在空中玩耍、嬉戏等等”,一下子文章丰满和生动了许多。老师赞扬一番:“看!作文一点都不难!你们比例文的小作者还厉害,写得比他还好呢!真棒!所以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学生接着说 “你强它就弱!”第一次作文下来,大部分孩子能做到把原因补充出来。

其次,从标点、词、句和段出发,善于发现学生亮点,以鼓励为主,委婉指导。孩子初步写作文,难免会出现错别字,标点不当,语句不通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以鼓励式为主。从欣赏的角度出发,保护孩子的兴趣和信心。遇到一句不通顺的话,尽量找孩子在这句话中用的某个好词,夸夸孩子;夸夸标点用得十分正确;还可能是书写很工整,要夸孩子这次写的比上次的字数多了,能主动动笔去写就了不起,就有进步的希望――总之,这时候即使是美丽的谎言也很重要!

最后,作文的修改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而提高文采。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缺乏写作材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从看图作文开始。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事物,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

(二)重视片断训练。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往往是观察了、做了也可能是“无话可说”,甚至“无材可写”,仅仅靠教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因此,应重视片断练习,帮助学生选择写话的材料,把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具体。平时教学中遇到好的片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

(三)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天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写到相对应的作文时,就可以迁移运用。如:写《我喜欢的颜色》这个作文时,老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爱什么颜色》中的方法,去想像描写自己喜欢的颜色,为什么喜欢;此外,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实践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把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在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培养丰富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