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元教学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第1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第1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及练习七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到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通过测量、观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明白体积的含义,及体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通过学习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体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名称及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盒,3根1

m长的木条,水杯,水。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一只乌鸦口渴了……”)

师:你们认为这只乌鸦是只什么样的鸟?它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生:这只乌鸦很机智,是只聪明的鸟,它往瓶子里扔石头,水往上升,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这只乌鸦很聪明,这位同学也很棒。那么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1)师生一起做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第二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补充、完善:因为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4)课件展示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空间更大?

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不同的。

(5)揭示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的认识。出示两个长方体。

(1)怎样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有哪些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3)认识体积单位。①认识立方厘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它到底有多大呢?伸出手,看一看,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cm3。②认识立方分米。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它有多大?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出示: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

dm3。③认识立方米。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它有多大?用3根1

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比一比,看一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用体积为1

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有一部分被布遮住了,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七第1~7题。

用故事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数学课上做实验,又一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小。学生积极参与,一起探究,更加直观地理解“体积”的含义,将“体积”和“体积单位”在操作过程中形成具体表象,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第2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根据教育局“关于三年内(2018.9—2021.7)大面积消除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质量监测学科平均分不及格现象的通知”精神,为消除我校期末质量监测学科平均分不及格现象,达到本学年期末测试目标,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帮扶学习小组实施方案。

一、建立帮扶小组

1.科任老师快速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习能力,思想状态等。确定需要帮扶的学困生名单。

2.从尖子生中挑选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帮扶学困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学习小组。

二、明确帮扶内容

1.课后作业、练习帮扶;(包括认字、听写、看拼音写词语、背诵、默写、计算、应用题等,争取做到课课清、日日清。)

2.单元检测前复习帮扶;

3.考试后纠错帮扶等。

三、制定帮扶措施

1.教师想方设法激励学习小组的帮扶动力和学习自信心,落实责任到人、帮扶到位,及时反馈帮扶情况。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3.教师负责全面掌握各帮扶小组的学习状况,使用“帮扶学习小组记录表”跟踪并记录帮扶对象的成绩变化,确保尖子生不掉队,学困生成绩稳步提升。

4.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小测和单元检测进行评估,颁发学习进步奖状等,对有进步的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习动力。

此方案为大面积消除学科平均分不及格现象服务,不妥之处,执行中逐渐完善。

第3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单元过关;实施过程;收获;困惑

中专学生的基础知识令人吃惊,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已经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面对连走路都在玩手机的中专生来说,简单的课堂说教已经毫无意义。学生技能的学习才是我们真正的突破口。经过一个学期“单元过关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单元过关实施过程

电子专业“单元过关”教学方法,本着知识够用、学生会用、扩展实用、企业能用的目标,经过专业课老师共同研究,对每门电子专业课(主要是实训课)都制订严格的训练计划和单元过关项目,从具体的元器件符号的识别到元器件质量好坏的检测;从电路图的识读、手工焊接强化训练到电子整机装配;从电子产品的制作到电子电路的检测等,要求每一个项目都有过关实施方案和过关测试任务指导书,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做有所获、修有所成。

1.制订切实可行的单元过关计划

由于电子专业知识抽象,且多数学生基础差、无兴趣,所以需要任课教师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动力,“够用”为原则,根据自己所教学科,每位教师制订出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切实可行的单元过关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1)单元过关训练方案;(2)单元过关测试内容;(3)单元过关测试时间、地点、学生分组情况;(4)单元过关实施方案(包括任务书、评分标准)等。比如:任课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精选的单元过关项目有:《基本元器件识别》《手工焊接》《PCB电路板的设计》《单片机电路仿真》《USB小功放的装配与调试》等。负责单元过关的教师对每一次单元过关测试都写出相应的单元过关计划,这样为单元过关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分组测试是单元过关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我校电子专业学生每个班级40左右人,工艺实验室试验台最多16个,开设两个实验室,学生不好控制,开设一个实验室学生分组测试比较合理。一年级专业课教师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和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平均分成3个实验小组,每小组15人左右。二年级由于是装配和调试不用分组。根据我校校内电子实训室设备的设置,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单元过关实训操作,同时人数少又保证了实验室的课堂纪律。

3.单元过关测试过程控制

单元过关测试不但是对学生的一次过关课测评,而且是对学生单项能力的训练,通过过关测试,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经任课老师商量决定,对于较简单的测试内容,比如:《万用表的使用》《基本元器件的识别》等,测试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难度较大的过关测试内容,比如:《七彩手机充电器的安装》《USB小功放》电路板贴片元件的焊接等,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详细地演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应给学生作好示范,讲解注意事项、基本的操作要领、如何正确填写任务书等。任课老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引导学生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单元的过关率。完成所有单元过关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

4.单元过关测评结果展示

单元过关的测评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环节,它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本环节要求学生课堂过关率达90%以上,对于课堂上不能过关的学生,课下自主训练后主动找老师测评过关,最后要求学生人人过关。个别单元过关测评结果展示如下:

(1)《万用表的用法》技能过关测试:在学生认识了基本元器件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万用表的基本功能和用法的前提下,进行本单元过关测试。本次过关是让学生先挑出待过关元器件的类别,用相关的万用表量程检测,目的是检查第一次未按时过关的两名同学掌握的情况。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次过关分四组进行,每组时间为20分钟,抽签确定过关内容,过关率为97%。

(2)《手工焊接》技能过关测试:这个过关项目是教师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整合好后,先让学生了解相关工具的用法,之后教师逐个手把手演示,学生练习,最后在规定时间内考核。本次过关时间为每人3分钟,过关率为94%。

二、单元过关测评中的收获和困惑

1.单元过关测评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人是最容易受到激励情感的高级动物。”我们是中专生也不例外,在单元过关测评中,多数学生获得了成功,他们便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没有人认为自己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生也不例。总之,单元过关测试能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成功,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2.单元过关测评可以改变教学思想,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单元过关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项目教学模式中的不足,项目教学虽然也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课堂上学生也动手练习了,但是学生练习的如何、操作要点是否掌握、是否将学过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等,对于项目内容测评不到位。单元过关教学方法,学生平时不仅加强练习,而且还要通过测评,过关了才算成绩合格。所以,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人人过关,在单元过关测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技能。

3.单元过关测评可以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点

通过单元测评,可以检查出学生知识点的薄弱环节。通过对不同成绩段学生的成绩分析,可以知道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作为任课老师一定要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找到没学好的原因,并为他们制订出一系列适合这些学生的方案,然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任课老师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4.单元过关测评中的困惑

单元过关测评教学模式,由于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为了顺利完成测试,有些测试项目是分组进行的,比如测试分3组,第1组先进行测试,其他两组学生只得等待,纪律有点乱,不好控制。另外班级中同学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完成当场全部过关,以上这两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加以弥补和完善。

总之,在单元过关测试中,电子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认真实践了,辛勤的付出了,也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第4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1 现行教学实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顺利完成《优化水产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项目组在对水产科学专业2008版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水产科学专业现行教学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环节衔接不紧密

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是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教学环节,其中理论讲授是基础和前提;教学实习是手段,对于深化理论讲授内容、保证理论讲授成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按照2008版教学计划,水产科学专业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环节安排在时间上不尽科学合理。有些课程虽然先讲理论后进行教学实习,但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分别跨学期进行,如鱼类增养殖学和水产动物病害学理论讲授均安排在第5学期,而教学实习被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由于两个环节时间上跨度较大,学生经过一个寒假的放松后,部分内容已经“交还给了老师”,此时再进行教学实习就很难完全达到教学实习环节本应达到的教学目的;个别课程则安排为先进行教学实习后进行理论讲授,如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理论讲授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但教学实习则被提前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由于本末倒置,很多学生在进行教学实习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使教学实习成了“空中楼阁”,严重影响了教学实习环节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实习环节在时间安排不合理,一定程度影响实习效果

在2008版教学计划中,第6学期不但安排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养殖水域生态学、名优水产动物养殖学3门课程共计136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安排了养殖水域生态学、名优水产动物养殖学、水产动物病害学和鱼类增养殖学4门课程共计10周的实习任务。按照惯例安排教学计划,一般先理论教学后教学实习。如果照此安排,则教学实习将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进行。众所周知,陕西水产养殖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并非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非学生教学实习的最佳时段,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此外,按照常规做法,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7、8学期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就水产专业而言,由于生产的季节性,整个第7、8学期可真正用作生产实习和结合渔业生产必须在生产现场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时间十分有限,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1.3 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落后

在2008版教学计划中,第6学期安排有鱼类增养殖学实习(6周)、养殖水域生态学实习(2周)、水产动物疾病学实习(1周)、名优水产动物养殖学实习(1周)等4门课程的教学实习。虽然4门课程共计10周的教学实习集中连续进行,但在以往的实践教学安排与组织过程中,4门课程分别按课程成立实习导师组,且4门课程按照“简单线性实习模式”(即4门课程各自独立作为一个实习单元,每个单元依次连续进行)组织教学实习,在这种模式下,2个班近60名同学同时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实习,一方面由于指导教师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老师指导的“细度”;其二,实习资源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深度和广度”;其三,按照“简单线性实习模式”组织实习,由于四门课程各自独立进行,制约了4门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习内容的创新与实践;其四,连续几周进行同一教学课程的教学实习,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实习内容失去新鲜感从而产生“实习疲劳”。这些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 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与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项目组认为现行教学计划在某些方面值得商榷,有必要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优化。考虑到水产专业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季节性因素,充分尊重教学规律,以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经讨论后提出以下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2.1 充分发挥试验站平台功能,将部分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教学实习合并为1个教学单元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安排中,由于校内缺乏必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因此往往将一门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实习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教学单元,一般先在校内进行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验,然后组织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前往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完成教学实习环节的教学任务。由于水产科学专业教学实习受生产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诸如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环节衔接不紧密、教学实习环节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326]。随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建设的不断推进,其教学、实验、实习和生活等条件不断完善,其教学功能日益凸显,目前该站基本具备了完成部分课程理论讲授和实验的教学条件。因此,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制约部分主干课程在教学实习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可考虑充分发挥试验站平台功能,将部分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教学实习合并为1个教学单元并全部安排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这样即可按照边理论讲授、边实验、边实习的原则,还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学校和学院进一步加大对试验站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完善教学、实验、实习和生活等条件,以促进较多门课程按照理论讲授和教学实习合并为1个教学单元的模式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完成教学计划。

2.2 将4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捆绑”安排在每年渔业生产的黄金时间,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水产科学专业2008版培养方案中的17门学科基础课和7门专业课是其最为重要的主干课程,其中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和养殖水域生态学是其中重要的2门学科基础课,名优水产动物养殖学和水产动物病害学是其中重要的2门专业课。上述极其重要的4门学科主干课程的共同特点是课时量大且均包括理论讲授、课程实验和教学实习三部分教学内容(见表1),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在保证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8]。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将上述4门主干课程的开课和完成时间“捆绑”安排在每年渔业生产的黄金时间即每年的4月至6月和9月至11月上旬期间,如果以每周安排22学时计,上述4门主干课程共计460个学时为期21周的教学任务正好在此期间顺利完成。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理论讲授、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全面完成,而且由于教学计划正好是每年渔业生产的黄金时间,有利于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实习环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9]。

2.3 将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提前于第6学期开始,与其它教学工作穿行

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2008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水产科学专业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共安排16周的教学计划。在现行教学计划中,该教学任务的完成时间被确定在第七学期的后期和整个第8学期,即在学生毕业的上一个自然年度的11月(在陕西其常规的生产过程已基本结束)到毕业当年的5月中旬(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其常规的生产过程才开始1个月左右),期间学生可真正用作生产实习和结合渔业生产必须在生产现场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研究时间十分有限,一方面受时间影响综合生产实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也导致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在近年来出现了依托实验室分析完成的毕业论文逐年上升、而结合渔业生产在生产一线完成的毕业论文逐年下降的不平衡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将水产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提前于第6学期开始,与其它教学工作穿行。具体而言,就是在第5学期末或者第6学期由该专业任课老师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向和题目,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立双方的指导关系,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首先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完成其它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每年渔业生产的黄金时间穿行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工作,以强化学生对整个渔业生产的感性认识和解决生产中具体问题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10,11]。

第5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 岗位 课程设计 教学实施

课 题:该论文为院级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论文,课题号HnhyB008。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置与定位

对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加工工艺员、编程员三个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将对象、工具、规范和要求四要素相同的工作项目归纳在一起,形成了数控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课程体系中,对主要就业岗位起直接、重要支撑作用的课程是:(1)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2)使用数控铣(加工中心)的零件加工;(3)数控加工工艺;零件的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制造。(1)(2)两门课程是针对数控车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和数控铣床操作工设置的,即按机床类型设置。(3)(4)两门课程是针对数控加工工艺员和数控编程员岗位设置的,即按零件加工工艺类型设置。

2.课程设计思路与内容选取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源于对职业能力的分析,源于企业调查。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在企业接受订单后,对产品中适宜数控加工的零部件进行如下工作:(1)确定工艺方案(工艺员);(2)编制加工程序(编程员);(3)调试;(4)实施加工(操作员);(5)质量检验(品质管理员)。该领域的工作对象是各类不同的零件,而工作过程基本是重复的,即“重复的是过程,而不是对象”。基于这一领域的工作特点,我们可选择生产中的典型零件,通过深入剖析零件特征及技术要求、机床、刀具、工艺条件等四要素,形成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法、编程方法、加工调整方法等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将不同零件内容通过相同的工作过程,来反复训练学生思维,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实现操作员、工艺编程员岗位的对接或岗位迁移。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中,从课程对应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工作项目出发,选择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重构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加工调整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体系,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重构性。

课程内容顺序安排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性。

课程内容组织根据典型零件教学内容,按回转类、平面轮廓类和箱体类等零件分为不同的学习类型,同一类零件又根据零件特征和加工难易程度再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零件形状由简单到复杂、工艺类型由单一到复合,按综合能力培养由弱到强的规律排列单元。在单元方案中,制定教学目标,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案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根据总学时合理安排单元学时。

二、教学实施

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拓展培养空间

课堂教学应基于知识在训练过程中传授,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提高的前提去组织。我们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

例如“单元二:套类零件的工艺与程序编制”(8课时 360分钟)教学实施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编写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模拟仿真优化工艺和程序。推荐主要方法是任务驱动结合四步法、引导文法、小组协作法。教学过程如下。首先资讯(90分钟),从零件的生产纲领和零件图着手,理解和收集加工信息;通过这些加工信息来计划和决策(180分钟),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并实施方案(45分钟),然后对实施成果进行检查和分析,并对方案加以优化,最后进行工作评价(45分钟)。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分阶段掌握知识与技能。

单元二的教学载体是套类零件。首先教师可在此范围内,根据本班学生工学结合的实际工作任务来选定实际教学零件,形成工作任务的开放性,使课程教学内容更贴近工作要求,也能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其次,在工艺规程制定中,因生产类型不同,或某一工艺参数的改变,或刀具参数的改变,均会形成不同的工艺方案和编程方案,生成新的教学目标,所以要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有效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空间。

2.有效采用教学方法,培养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单科的知识和单项的技能,更要注重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的制定中,根据对学生工艺编制及实施独立性要求的培养规律,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独立完成的程度、教师指导工作程度,将七个学习单元分为三个层次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层次一:单元一采用案例分析结合四阶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以教师为主引导学生,学生“照着做”。

层次二:单元二至六中,采用任务驱动结合六步法,根据引导文和引导问题,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由认知向熟练过渡,逐渐把传统的单向传输变为启发式构建,推动学生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由“照着做”过渡到“学着做”。

层次三: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单元七,采用项目教学法,放手让学生单独(或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的零件的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加工,并强调综合性和实施性、强调安全文明生产,让学生“独立做”。

3.保障教学实施,做好教学评价

实施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保障,才能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包括:(1)前面所修课程资料;(2)数控加工工艺教材的选用和按学习单元自编讲义、任务书、引导文等资料;(3)电子课件;(4)教学视频;(5)六步法讨论式多媒体教室(每人配备计算机、仿真软件);(6)理实一体化数控实习场地;(7)兄弟院校的网上教学资源;(8)能承担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结合六步法教学工作的数控专业教学团队等等。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分为单元评价和课程评价两部分。单元评价分成果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成果评价是对工作任务的客观评价,是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工作过程的主观评价,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评价。在每一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单元成绩评价,所有单元成绩的总和就是课程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6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数字通信、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的思想、观念及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2012年,我院与数苑网进行了深度合作,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建立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尝试,我们在网络平台的建设内涵及实施方案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内涵

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及延伸,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及针对性特点。在充分考虑大学数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我院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几大模块:在线电子书模块、教师个人教学空间模块、学生个人学习空间模块、同步课堂系统模块、发展性评价系统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定位如下:

1.1 在线电子书模块

该模块既包括课本的主要内容、考研解析题及课后习题解答,又补充了某些公式的产生背景、相关数学人物的介绍、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等课外内容。这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2 教师个人教学空间模块

该模块包括教师课堂教案的学时分配、进度计划、教学手段等内容,还开辟了师生课堂互动、在线答疑、博客、教学论坛等专栏,以保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1.3 学生个人学习空间模块

该模块包含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成绩分析与管理功能、成绩报表生成功能,兼容主流学习标准。通过博客,师生间可突破空间限制,在教学论坛、辅导答疑等方面进行自由交流。

1.4 同步课堂系统模块

该模块采用即时通讯软件MathQ,支持以文字、公式、图形、语音、视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在线交互,支持点对点、固定群组与公开群组的在线交互,支持在线用户分组、远程共享文档、远程桌面浏览、多路语音和视频交流以及协同浏览功能。其不仅支撑师生间的在线教辅与在线答疑交互,而且支持在线同步课堂建设,为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1.5 发展性评价系统模块

该模块以网络试题库系统和在线测试平台为基础,支撑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建设,包含成绩分析、试卷分析、学习档案生成与评价等功能。本系统支持评价指标的设计修改,单个数据库支持数千用户在线考试的大并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增加了学生自我评测的机会。

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引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自主学习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其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在线测试科学、合理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理顺了教学相长关系。另外,无纸化测试的成功实施,节省了大量的纸质试卷,降低了办学成本,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2 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方案

我院建设的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成绩的检测方式及评价方式做了系统要求,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2.1 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

学生在课前可以进入教师的个人教学空间,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做好课前准备,以大幅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公式推导,增加课堂信息输入量。例如,原先需由教师讲授8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教师将相关内容的基本思想、原理、方法讲述一遍,布置一定的学习与训练任务(2个课时);之后,学生进行自主消化与训练,教师则通过网络空间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性讲一次(2个课时),重点处理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对该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2 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学生间的个人空间可以实现直通。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可利用在线电子书、论坛、电子试卷、训练系统、在线答疑等模块,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交互讨论,在信息的多元化交流下实行自主学习。

2.3 网络化的学习目标检测方式

在学期初,我们将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单元,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在线测试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测。以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我们设计了六次在线测试:第一次和第二次为单元在线测试,每次测试时间约六十分钟,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如果学生对在线测试的成绩不理想,可以在规定的测试时段内,通过自主学习后再进行一次在线测试,并以其较好的成绩代表该次测试成绩;第三次为期中在线测试,测试内容包含前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加主观题,测试时间九十分钟,不支持学生进行重复测试;第四次和第五次也为单元在线测试,要求同第一次和第二次;第六次为期末在线测试,测试内容包含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测试时间两个小时,不支持学生进行重复测试。

2.4 发展性评价方式

学期末,我们对学生六次在线测试成绩进行发展性评价。以上述所列的高等数学为例,各次在线测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如下:每次单元在线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2.5%;期中在线测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在线测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在线测试总成绩,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后得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第7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营销策划是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应用市场营销原理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营销策划沿袭了市场营销的框架和方法(即“STP+4P”理论)以理论讲述为主的模式,缺乏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课程学习结束后很多学生认为市场营销概论与营销策划没有区别,企业也认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缺乏策划能力而不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然而,营销策划的实战性很强,富有创意性,如何体现出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实践有益,让企业满意,实施项目化课改也许是一种途径。

2课程改革思路

营销策划项目化课程改革思路基于以下步骤:首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对市场营销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即产品推销能力和销售管理能力),进而进行课程设计,要求每门专业课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与之相对应,最终确定营销策划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然后对营销策划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选择工作任务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行动完整性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归纳出学习项目(学习情境)。改革后课程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笔者在企业有多年的营销实战经验,并且在高校营销专业从教5年,在此基础上经过与相关企业深入、细致、系统的讨论分析,确定本课程以营销策划的类型为载体的项目设计思路(见表1),通过对典型策划类型的提炼,学生可获得比较完整的营销策划能力,可以从事各种产品的营销策划工作。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销售产品种类繁多,所以策划内容也有所区别,不同产品策划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互补,也可能存在交叉,为使营销策划知识和技能融合到各个产品销售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典型策划类型的提炼,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营销策划能力来实现,以从事各种产品的营销策划工作。

3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安排见表2,充分体现这样的思路:学生参与程度递增;工作内容、难度、综合度递增。考虑到学生对于产品的熟悉程度以及资料、数据搜集的方便性,围绕《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武汉市推广策划案》,分析营销策划书的各组成模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在无锡地区为某家电品牌企业撰写一份营销策划书。具体而言,在熟悉营销策划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分析、SWOT分析、市场选择与定位、确定营销战略与目标、确定营销策略、组织与实施计划、费用预算、控制应变措施,最后形成营销策划书,并进行策划书的报告。项目一由9个模块组成,每一模块由教学目标、工作任务、活动设计、主要实践知识、主要理论知识、思考与练习等组成。这样,学生先分析成熟案例中与模块学习内容相应的部分,理论贯穿其中,然后分组讨论,形成自己的方案,从而获得训练,而且整个项目紧紧围绕家电企业进行,连贯性较强,所以学生能充分掌握每一模块的要求,进而掌握营销策划书的撰写与发表。项目一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边学边做,这样理论贯穿整个策划书的撰写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以教师提供的《松下冰箱杭州分公司销售资料》为分析对象,以小组为单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撰写一份营销诊断书。具体而言,在熟悉营销诊断书结构的基础上,明确销售资料中该公司营销现状与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措施,最后形成营销诊断书,并进行营销诊断书的报告。项目二的特点: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寻找合作企业相关资料,并撰写一份年度营销计划书。具体而言,在熟悉年度营销计划书结构的基础上,总结上年度营销工作,并进行本年度营销形势分析和预测,然后提出实施计划,最后形成年度营销计划书,并进行年度营销计划书的报告。项目三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充分检验学生在营销策划方面的综合能力。

4课改实施建议

为了顺利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点,以下几方面需要重视。

4.1课程资源

(1)课程标准和单元实施方案。课改前的教学文件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为主,更多地受制于理论。课改后的教学文件则主要以课程标准和单元实施方案的形式出现,来更好的体现项目化课改的要求。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要求(包括工作任务、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参考学时)、课程目标、设计思路实施建议。单元实施方案包括:项目设计、模块划分、活动设计,这里特别强调活动设计的重要性,因为活动设计不理想将严重影响课改的实施。

(2)教材编写。因为现行已经出版的教材并不能完全符合项目化课改的要求,所以根据课改思路的教材编写工作十分重要。教材的编写必须摒弃传统教材的编写思维,充分体现互动性、实战性、项目化的特点。具体而言,围绕《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武汉市推广策划案》展开项目一的教材编写,理论寓于案例中,以营销策划书的步骤为导向,项目内各个模块紧密联系;围绕《松下冰箱杭州分公司销售资料》展开项目二的教材编写,理论重点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项目三的理论重点为分析上年的工作总结、本年度销售形势分析与预测、本年度的实施计划。

(3)案例和学生阅读材料库。由于营销策划具有十分明显的实战性特点,大量案例及其评价的阅读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解决实际的营销问题。课改案例和学生阅读库要求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编写亲身营销经历来充实,所以对教师的企业实战经验要求很高。

4.2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程内容,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综合运用理论讲解、小组讨论、方案撰写与发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战训练等教学方法。其中理论讲解以具体任务为主线,首先由老师结合成熟案例进行模块理论讲解(包括案例分析),在教师提示与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撰写方案并发表,同时采用创新的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言堂”情况居多,学生学习无趣,课改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案例时,先介绍背景信息,然后询问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信息是否充足,如果学生反应不够可以提问,教师回答。学生在发表方案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发表内容提问,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过程,教师也能更清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3教学条件

专业教师要求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有扎实的营销策划理论基础以及实战经验。这里尤其强调“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因为课改后课程对教师的实战经验要求很高,研究型教师将很难应付课程的教学。比如,学生发表方案后要求教师进行评价,由于方案实战性较强,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多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以利于课改的实施和学生实战能力的提高。此外,多角度展示学习情境(如企业的环境、产品、竞争情况等)将有利于学生更多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开展策划书的撰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策划作品的发表,所以多媒体教室应充分利用。

4.4教学评价

改变传统的书面考核为主的方法,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采用创新的教学评价方法(见表3)。教学评价围绕三个课程项目,每个课程项目的考核分别由小组分工合作、小组策划书质量、小组报告水平、教师提问组成。

(1)小组分工合作。要求每个学生小组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以明确每位学生在方案撰写和报告中对整个小组所作的贡献(即完成小组任务的权重),以此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利于小组团队精神的体现。教师据表评价学生该项目得分。

(2)教师提问。教师结合小组方案质量和小组分工合作表向小组每位成员分别提问。设置针对策划书的教师提问环节目的是为了减少小组成员中“东郭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由5—6位学生组成的小组只有1—2位学生对方案的撰写付出较多,其他小组成员混在当中,很少付出,坐享其成)、增加小组成员保卫小组成果(小组撰写的策划书)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提问时,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解释)、增加学生对于关键问题的敏感性(教师的问题是精心思考后提出的,主要的目的是考察小组成员对于自己负责内容乃至整体方案的熟悉程度)。

(3)小组策划书质量。小组策划书质量由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提供的书面方案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为方案的结构、创新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等。另外“小组整体报告水平”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这样的考核非常投入,一方面学生是对自己成果和能力的展示,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可以这样安排:每小组至少由三位学生发言,一位学生介绍小组分工合作情况,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另一位学生发表小组方案。发表结束,其他小组(包括教师)可以针对方案自由提问,发表小组当场回答。在项目三中引入企业专家对学生方案及发表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实战操作能力方面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8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本教材;初中级汉语程度;对外汉语文化课

一、国际部韩国班文化课教材使用现状

韩国班文化课原先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概况》(全一册)。这本书是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编写的一部教材。它的编写特点是系统全面、简明概括、通俗易懂。本书包括了14个专题:国土、历史、人口、民族、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教育、传统思想、文艺、艺术、习俗、旅游、国际交往,可以说,基本构成了对中国的全方位展示。

但是,由于它所面向的群体特点,形成了其局限性。它所承载的内容过于繁杂,过于压缩,所以虽然做到了系统和全面,却不可能将每个专题都充分地展开。具体存在以下3个问题:

1.内容过于笼统,仅仅做到了知识点的罗列。

2.没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设计,习题形式过于单一。

3.结构设计单调,章节篇幅过长,没有相关图片链接,缺乏吸引力。

如果以此来给韩国的中小学生讲课,内容不免有些宽泛和无趣,具体操作时也会出现诸多弊端。虽然能做到基本知识的传授,但并不适合我们的分段教学。

《中国概况》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比起其他汉语课来,内容广泛得多,词汇量大得多。虽然本书在表述上尽量做到了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标注了部分难认难念字的汉语拼音,但对于汉语初中级水平的学生来说,语言表述还是有些晦涩难懂。

最重要的是,一本《中国概况》我们应分几个阶段来进行教学?

除了小学、初中、高中全天插班的韩国学生以外,其他在国际部学习的学生按汉语水平的高低,分为6个不同程度的班级来上课。那么,这一本《中国概况》又怎能满足我们学生对文化课程的需求?

二、编写校本教材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中国是东方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于大部分踏上这片土地的外国学生来说,中国又是一个陌生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国度。这里的自然环境、社会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与他们自己的国家千差万别。因而,不管他们来中国学习的动机如何,大家都怀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想了解中国。而且明白,想学好汉语,必须得了解中国各方面的知识。因为语言仅仅是一种载体,如果对有关中国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必将影响汉语学习的顺利进行。进而,如果不具备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日后上大学接受专业知识也将遇到困难。

因此,我们的韩国学生需要这门对外汉语文化课,需要通过这门课来奠定中国基础知识,以满足了解中国的需求。

如要开设这门课程,就需要符合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和“学”的教学方案和教材。有了切合实际的、便于执行的教材,我们才能在知识和文化的相互推动下,顺利完成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和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教学目的。

2.意义

(1)本教材的编写有利于体现我校国际部课程特色和满足韩国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我们之所以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是因为,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无法照顾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不管是北大版的《中国概况》,还是人教版的政史地都很难满足我们学校韩国班分段教学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专业成长。每一所学校都希望教师素质得到提升,每一个教师都渴望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而最能对教师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因为新的教育思想必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也只有在教学的探索中才能确定。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只有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充分发挥。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既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又是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编写的有效途径。

三、校本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

1.校本教材的内涵

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首先要明确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统编教材是现行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性统用教材。但由于它面向全国,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作代表,因而具有局限性。校本教材则对现行通用教材之下的弹性空间是一种充实。

为此,我们应该以现有的《中国概况》和人教版的政史地为基础,编写真正意义上适合我们学生的内容通俗易懂、系统全面,便于教与学的对外汉语文化课。根据学生情况,编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的原则:突出简易性,遵循实用性,注重实践性,坚持特色性(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材上,一定要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体现趣味性(本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

四、预设成果和编写实施方案

1.预设成果

这一汉语文化系列教材可以根据北大版《中国概况》和人教版七到九年级政史地教科书整合改编,可编写《中国地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经济和国际交往》《中国的教育科技》等六册书的内容,能够使学生更为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也能够推动学生的汉语学习。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我们学生的接受能力,会在表述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做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并增加趣味性。不仅会对书中难认难念的字词注明汉语拼音,也会添加适当的背景介绍和词语解释等注释部分。另外,还会设计形式多样的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研究符合实际的的评价方式。

2.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教材编写实施方案

附表1

附表2

《中国古代史》篇目初稿

(一学期大概30课时,每周2节课,共15单元,一单元两课时)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人类――农耕、华夏始祖)

第二单元:夏、商、西周――国家的产生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四单元:秦朝――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五单元:西汉――封建社会的发展

第六单元:东汉、三国

第七单元:魏晋南北朝

第八单元:隋唐――封建社会的顶峰

第九单元:五代辽夏金――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第十单元:宋

第十一单元:元――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十二单元:明――帝国的专制统治

第十三单元:清――封建社会的衰落

第十四单元:汉唐――璀璨的文学和科技

第十五单元:宋明清――繁荣的文化和科技

参考文献:

[1]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

[3]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2001-8.

[4]张廷凯,丰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5]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第9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应用化工;项目化教学;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校正在大力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院校建设的同时教学改革也正走入到课堂。目前,项目化教学已成为我国高职类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1-2]。具体实施就是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多个项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每个小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一种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责任分工以及安全合作意识等。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1构建项目化课程

在运用项目化教学之初,首先构建项目化课程。首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再以边学边做的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进行构建。项目设计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项目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应满足以下原则[3]:(1)项目内容必须涵盖相关的专业知识点;(2)项目要紧密衔接职业标准,并适应对应等级职业技术资格的鉴定要求;(3)项目具有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4)项目最终成果具要具有展示性。

2教学实践

本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是以企业实际化工生产的真实情景为依托,将企业生产的实际流程进行分解,分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工作任务、制定流程方案、论证任务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和结果鉴定等。学生再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工配合,模拟化工成产条件对工艺流程进行收集资料、讨论、设计、修改、总结,最终确定解决方案。再经教师审阅同意后,按方案进行生产实践,实践结束后提交整个项目报告。

3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以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典型化学品“对二甲苯的工业制备流程”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1)人员分配。遵从学生自愿组合为原则,将教学班级的学生五人分成一组,每组内自己选出组长来负责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和人员协调工作。(2)布置任务。结合学校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年级所接触的专业课程给各组学生下达任务。下达后,要求学生先进性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查阅,了解目前化工厂中生产对二甲苯的原理、使用设备、工艺流程和发展方向,从而有根据的制定生产方案。(3)制定生产方案。学生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入手挑选出符合自己生产要求的方案,并将信息进行融合。从原材料的筛选、方案的合理性、投入的风险性、生产的安全性、产品的稳定性和工厂的收益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并在组内讨论和整改,最终确定本组的生产方案。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理论教学。在学生初步确定生产方案后。教师进行理论教学,详细讲解生产原理、分类、工艺条件、配方筛选原则、产物杂质分析等。并加入科研成果、化工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新技术有机的穿插到教学中,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即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又解决了学生在设计生产方案时的困惑,实践联系理论,带着问题将基础知识进行升华,最后结合理论知识将自己设计的生产方案进行修改,教师确定最后设计方案以保证能够符合实施条件。(5)实施方案。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进入实验室,按最终确定的生产方案进行对二甲苯的制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技术和安全指导,在教师的监管下完成各自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采取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和独立的环境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每个同学都能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使学生真正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6)任务总结。各小组在本组的实验方案实施后写出详细的任务总结,从组内人员的任务安排、参考文献的筛选、方案设计的依据、实验可行性、技术安全性、技术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和结论分析做出总结,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自评,组间再进行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在将各组进行集中评价让每位同学都能发现自己组内出现的问题,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知识的累,并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项目教学考核

良好的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项目化教学考核和传统的教育考核不同,不能单一的用理论成绩来来作为衡量标准。项目化教学更多的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其教学考核内容应更多地落实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方面。所以考核主要以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作为考核重点,理论知识考核为辅。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每个组的工作总结是整个考核的核心,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操作技能、相互配合能力、职业素养和组织表达能力等综合进行评价。学生期末总成绩由每一个项目的评估结果汇总而成并占最终成绩的60%,传统的理论考试的成绩占40%。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项目的可行性、项目PPT总结汇报发言都是教师给出实践成绩的依据。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真正实现学生的“工学结合”。

5结语

项目化教学改革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学生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项目研究与实践教学知识内容不能完全对应、学校的实验条件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教师实际生产经验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急待于在项目教学中不断解决和完善的。

作者:王艳玲 李岳姝 杨影洲 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