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政治思想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地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对待学校分配的工作,在思想上不敢有半点懈怠,积极认真的去完成,向优秀的同志看齐,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甘于平淡,不流于平庸.在与人相处中,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二)教育教学工作
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严格做好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追求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热情辅导中下生,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考查,做好学生的补漏工作。把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三)班级管理工作
(1)主动和家长沟通。
(2)家长对班级整体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满意率高,师生关系融洽。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加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41-01 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且长期的工作项目,工作的开展需要极强的耐心和工作热情,政治思想工作是否开展的顺利直接对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造成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事业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如何改进和加强事业单位的政治思想教育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改进和加强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的必要性
(一)复杂的经济局面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现阶段,一部分国家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部分国家的政局动荡,部分国家的新兴市场物价水平上涨,这些因素都给事业单位的职工干部和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尤其是目前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对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实质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局面下,为了保障事业单位的内部稳定和谐,就一定要稳定好群众和干部的情绪,将政治思想工作的力量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改进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能够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能够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改革能够为事业单位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部分事业单位甚至能够被直接推入市场,这就必然能够调整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要充分利用政治思想工作化解群众与干部对于改革产生的不必要的误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有效方式调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改革的工作中来。
(三)改进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有利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
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它直接受到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所以事业单位的发展要围绕经济社会的需要发展自己,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要依赖对政治思想工作的改进和加强,培养并帮助人才成长,激发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事业单位的建设作出努力,提升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
二、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不能得到充分落实
事业单位虽然都很重视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施,并且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也在各种会议中不断强调,但是因为没有有效的工作措施,在总体来说,无法使政治思想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事业单位开始变相的追求福利待遇,部分干部群众出于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为了突出经济效益而不重视提高政治素养,这就给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二)管理不到位
政治思想工作在管理上没有硬性措施,缺乏考核的硬性指标和处理手段,因此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由于事业单位并没有在根本上将“铁饭碗”这一制度打破,干部群众只要进入事业单位中工作就不会面临下岗失业的情况,因此,干部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往往会降低对自身的进步的要求。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对政治思想工作进行监督和执行的时候,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就只注重形式,难以有效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三、如何完善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
(一)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第一,要将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起来。从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出发,从现实表现、政治理论水平与业务表现等来对考核指标进行设置。明确各个指标的权重和考核分数,严肃对待政治思想考核工作[2]。第二,要建立基层党支部一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一年一度考核制度,用常态化的考核对政治思想工作进行监督和促进。第三,要建立其考核的监督机制。党建部门设立其专门的监督小组,严肃处理未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的相关领导。
(二)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挖掘,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时,事业单位要对单位内部的先进典型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典型事件与人物的示范作用激励干部群众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第二,要丰富激励手段。事业单位不能只通过口头表扬来提高积极性,事业单位不仅要靠精神激励,也要物质激励。可以通过发放奖金福利的方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激励,丰富激励手段。第三,要对激励制度灵活运用。彻底改变一年一次总结和表彰的激励制度,要加大激励的力度,发现值得奖励的时候就给予适当的奖励,建立起健全的奖励制度。
(三)完善政治思想工作的配套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完善。第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人、财和物上要能够保障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党政部门不但要指派专门的人对单位的干部领导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也要注重建立起专门的硬件设施。事业单位要划拨出专门的经费保障政治思想工作顺利开展。第二,事业单位要积极建设多媒体教室和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推动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选择实现社会规范和激发创造双向互动的工作方式
要开展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工作,首先要对干部群众的个性化发展予以重视,事业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最终也是希望能够为个体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要克服片面的社会灌输,要努力探索能够激发创造和社会规范双向互动的政治思想工作方式。
(五)向系统化和动态化的管理转型
在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加强领导政治思想工作的责任,引导相关行政干部也能够参与到工作中,完善网络体系。另外,事业单位在经营和日常工作中,要实现政治思想工作的动态管理,因势利导的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以人为本,全面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结束语:
政治思想工作能够帮助个人成长,能够使事业单位保持稳定和团结团结。所以,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胜林.新时期如何开展思想教育工作[J].大众文艺.2010,(24):339-340.
X年X月,我通过省考有幸成为XX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基层民警。一年以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及热情帮助下,我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将这一年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思想政治方面,通过理论学习使个人政治思想素质得到了提升。作为一名公务员,我认为政治思想素质过硬是第一前提,时刻能熟知党的方针政策,认清当前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形势,才能更好地把握正确的奋斗方向。这一年时间里,我们单位的工作环境为我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不但在日常会议中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学习资料,还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使我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工作业务方面,在这一年时间里,我始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书本学习理论知识,向领导请教处世态度,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工作方法,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用,多汇报,勤思考,努力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政策信息转化为实用的工作技能。如今,我对自身岗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在工作中也越发得心应手,与一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业务提升。
为人处世方面,刚到所里上班时,对单位和同事都不是很了解,于是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去多和领导同事们沟通,虚心向前辈们请教,遇到问题向领导多汇报多请示。这也让我更好地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了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而在平日生活中我也常与同事交流工作心得和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增进了我与同事之间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同时我们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也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事不做,以正直、谦虚、朴实的作风开展工作。
总而言之,近一年的工作中,让我对自身的定位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将继续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 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为准则,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一边虚心学习,一边总结思考,发扬不怕吃苦、勤干事、肯干事、艰苦奋斗的作风,全面践行群众路线,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建设;调查研究
引言:在微时代,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沟通交流也更加深入。所以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开拓了许多新的途径,使得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方便。本文从“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分析,对当下大学生思想特点进行讨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建设进行研究。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和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已经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指通过新型、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等媒体发表个人就某一事件或观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微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人际空间尤为广阔,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下,他们可以随意交友,而进入大学校门后,大学生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发生新的改变,有些人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中,容易使学生对大学生活产生抵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在网络中寻求慰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出众的言论可以带来更多的关注度,从而抵消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因此会让他们更加依赖网络,而在虚拟世界的得意与现实生活的失意这一落差,又为大学生的心理增加了负担,因此,这些人更加厌烦现实生活。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特点
1、主观论断,直观表现。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教学内容时,也在接受着现代观念意识的影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现象,与理论宣传的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此种种,让大学生轻视理论思维,而使认知方式偏重主观和直观,不易接受教师正确的思想教育。
2、道德观念不统一。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外来文化相碰撞,造成了思想的偏差。大学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不轻信说教,不盲从,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处事原则。
3、竞争意识强,价值取向多元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促使大学生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各个领域里,大学生更注重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更多的是展示自己以寻求社会的承认,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存在,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来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政治思想建设实践调查分析总结
(一)关于“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政治思想建设实践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发放了200份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保证问卷全部回收,在95%的有效率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同样课程的情况下,选择网络授课方式的学生占66%,传统教师授课的方式仅占41%。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使用容易被大学生群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指导。有关上网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花费在微媒体上的时间在1小时的占21%,2小时的占36%,3小时及以上的占43%。就本次调查显示,有86%的同学拥有微博,68%的同学经常使用微博浏览信息并转发,71%的同学经常通过微博发表言论。
(二)高校政治思想建设实践调查总结
总而言之,“微时代”的到来让位于时代前沿的高校大学生受益良多,如此,若各高校教师可以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那么微媒体就可以成为连接师生思想的载体,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共享、评论和转发,使学生去主动思考是非对错,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接受了正确的政治思想后,大学生可以还通过网络媒介传播到自己的圈子中,通过这种方法,影响自己身边的朋友,扩大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范围。
1.调查可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运用合适的微媒体,方便教师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与“微时代”相关的应用,积极并充分利用“微时代”带来的机遇,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拓宽了大学生对思想教育教学领悟的渠道。教师应该将课堂内外用微媒体连接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论坛交流、学术讲座等,教师也可以查阅相关文章,来了解“微时代”的发展动态,与学生接收同样的信息,加大对学生思想的了解程度,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展开。
2.通过调查研究,高效应着重优化其思想政治课程方面的教学方法
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开创新型教学法。大量的信息伴随着网络时代到来,然而大学生在面临海量信息的时候,很难选择正确的信息,教师应筛选出有利于建设学生积极思想的信息,同时将理论的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展开,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探讨事物的本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另外,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媒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应在对学生加以关注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不良情绪,增进师生之间情感,教师在这个机会就能对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学校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种通过网上软件的交流,比起师生之间的面γ涣鳎能够让学生更加自在一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让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从而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结束语:微媒体是一个独立平等交流的平台,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社交需要,还满足展现自我的要求,大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得师生之间得以更好的交流沟通。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可以在人群中产生共鸣。教师融合微媒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助于大力展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激励他们向更高领域不断钻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社会传达一种积极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曹德欣;略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一、回顾半年来,工作表现好的方面:
(一)政治思想稳定。在平时学习训练的基础上,按照支队统一安排,集中开展了条令学习月活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坚定了政治立场,政治思想素和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鉴别是非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注重作风养成,强化官兵履行职责,遵章守纪,服从命令的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坚持用政治理论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和能力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作风纪律严。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纪违规的事,严格按条令条例办事。时刻遵守团队的规章制度,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绝不忽冷忽热,把条令条例所规定的落到实处,确保团队建设稳步前进。
(三)思想素质好。首先是尊重领导、团结战友。工作中时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时刻听招唤认真完成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中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坚决不在背后议论领导、战友。在生活中同战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健康成长;在工作中同战友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时刻把战友当兄弟。其次是个人形象树得好,不拖团队整体形象的后腿。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松自己,时刻按条令条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遵守社会公德等,时刻把团队的集体荣誉装在心里。
二、回顾半年来工作中存在不足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一)参加学习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二)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不够热;
(三)对自身的管控要求还不严格;
(四)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细节和个人养成;
(五)在服从命令方面不坚决。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自身学习与养成,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二)加强自身管控力度,确保不违规违纪;
一、自我性情陶冶
自我性情陶冶是高素质服务人员所必备的内在因素。一个高素质的服务人员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知识丰富,技能娴熟,彬彬有礼。有的人虽经培训能掌握一些礼节规范,但总是运用不自如,操作不规范,处理问题不恰当。其根本的原因 在于自身修养的缺乏。只有自我性情陶冶和自身思想修养的不断提高,才能完善自我,成为高素质的服务人员。
具体地讲,首先,在政治思想上自觉提高道德意识和个人品德修养,坚持大公无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其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一个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程度、熟练的业务能力,才能在工作中驾轻就熟。旅游教育工作者及企业领导者有责任去教育、引导和鼓励教育对象广泛涉猎人文历史、自然科学、音乐美术等各类学科,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以陶冶其情操。
第三,努力实践,善于总结。高素质的服务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磨练自己,使自己办事更成熟。在对待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到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既让客人满意,又不使自己受损失,这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如,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我所碰到的一个最难对付的客人”或“当客人冤枉你时……”等主题的讨论活动,来进行交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努力建设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造就高素质员工的一个外在因素。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企业都要有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有力地影响着整个组织或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作为服务企业,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资源,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败。因此,企业应着力倡导社会所推崇的价值观,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正确理念和对企业的信赖,树立企业的典型模范和文化网络等。
三、重视素质教育
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大部分旅游企业举办的各类培训,往往多注意业务素质的培养,如各种服务技能、外语水平和礼节礼貌等,却忽视了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和职业养成意识的教育。这应该引起旅游教育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首先在招生招工时就必须注重挑选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俱佳的人员。因为业务素质容易培养,而每个人的政治思想、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差异,且不易培养。在旅游服务企业中,员工面对的是各色各样的服务对象,他们的文化背景、性格、风俗习惯、政治观点、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因此,坚定的政治信念、遇事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及较强的承受能力,对旅游服务企业的员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四、避免不良刺激
(一)避免奖金分配或褒贬不公
许多企业的奖金分配制度已严重地挫伤了一大批高素质人员的积极性。一些人的积极向上、蓬勃奋进的精神因为某些现象的不公被深深挫伤,有的人可能从此自感落后或消极怠工,这是企业决策层必须避免的。在我国许多企业中,还需要健全制度和法规,努力施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以保障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对决策者来说,应该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表彰先进,以利于高素质员工的培养。
(二)避免用人晋升不公
企业在提干晋级方面,必须体现“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提拔那些又红又专、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并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才能给每位员工以希望。反之,若得到提拔或晋级的是一位有明显缺陷、靠某种关系“上去”的人,那么无疑给绝大部分积极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人以沉重的打击。也许从此他们会不思学习、不思进步、得过且过,对前途失去信息,出现混日子的现象。这是企业的决策者值得注意的。
(三)避免处理问题不公
关键词:新时期;青年员工;政治思想工作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苏州绕城高速有限公司很多的老员工都已经退休了,现在的企业内部都是由80甚至是90后进行支撑着,只有少数几个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带领,所以企业必须要对年轻的员工进行培训,将她们发展成企业的中坚力量,使企业可以保持着持续发展的目标,“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员工的素质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素质。对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加强是企业进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新时期的影响下,将青年员工的思想水平进行提高是企业在进行其他工作前的最初切入点,所以有必要找到一个更适合对企业青年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一、在新时期的情况下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特点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企业员工有着相应的特点,既有优点,更不乏缺点。优点如下:1.新时期的青年企业员工都是思想先进的,她们可以更快的接受新鲜的事物,所以,青年员工的交际范围与能力都要相较之前的员工更强一些,青年的思想独立,更多的有着自己的想法,敢于创新,敢于尝试;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员工的水平都进行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在文化水平上,上升的程度特别大,大学本科水平已经普及了,青年员工的精力是更为充沛的,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思维活跃,对企业的进步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更快的将新思想接受。缺点如下:1.青年的企业员工很多都是90后,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缺少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政治状态不了解也不在意,更加在乎自己的个人利益,集体观念较弱,性格较为懒惰,没有老员工的踏实肯干精神;2.自我观念过强,都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纪律观念不够强,对于很多规则不喜欢遵守,往往喜欢对规则进行打破,喜欢发表一些比较新鲜的言论,喜欢展现自己,都有一定的自私心理,在情感上更为脆弱,对于自己的控制能力差,对于领导的服从意识低,没有较强的大局意识,也就是没有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的思想。
二、在新时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期的企业青年员工都有着更加强烈的求职欲和逆反心理,他们更加在意自己的个人利益与想法,对企业的管理基本是反对或者是不服从的,对待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在意,工作不严谨仔细,很多员工认为企业的发展好坏与自己无关,也就是缺少我们常说的“主人翁”心态,没有将自己和企业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在对待工作中,也缺少责任感,很多员工都患有“拖延症”,对待工作不积极、不上心、不努力,这就需要对员工的政治思想进行教育,改善员工的不良想法,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加强员工的责任心,将员工的心与企业连接在一起。
三、如何对企业员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一)将公司的制度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完善
青年员工普遍是有着很强的自我观念的,加上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于法律比较看重,所以,企业应该抓住这一特性,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完善,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合理,有效,让员工对制度的颁发心服口服,企业所有制度的实行都要公开,适用于所有人,不可因人而异,将企业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列入到工作范围当中去,重视企业整体的思想水平,实行“责任制”,将目标进行确定,快速发展企业。制度决定着一个公司的前景,制度完善的公司,员工的工作会井井有序,将政治思想工作加入到企业的制度中去是将政治工作有效进行的最快方法,但是前提是,制度一定要合理,要多站在员工的角度上进行制定,让员工对企业的制度心服口服。
(二)加强企业员工的危机感,采用任务式管理方法
企业青年员工的危机感不够强,企业应该针对这个现象采取一些可行的办法,例如,采用一些任务性的教育方式,将员工的危机感激发出来,让员工充分了解整个企业的优势、缺点。通过对员工的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将形势与员工进行解读,懂得责任感的重要性,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有了危机感就会更加努力的进行自我充实,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基础打牢,不好高骛远,因为青年员工都是自尊心极强的,他们无法接受一点点的侮辱,所以企业一定要注重这一点,不能伤害员工的自尊,也可以适当的利用员工的自尊心,对员工进行激励,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措施,可以采用发站长奖励基金或总经理奖励基金以及其他特别奖金的方式进行对员工的激励,物质上的奖励往往更能激起员工的积极性,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不能说大话、空话,要讲实话,使员工对企业保持信任感。
(三)将企业的文化进行特色化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要具有一定的特色,对企业的青年员工的影响就会更大一些。“和美”绕城服务品牌属于苏州重要的品牌之一,也是企业的工作重心之一,在企业文化中加入对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教导员工不要遵守拜金主义,更多的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不要将落后的意识加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在企业的文化中加入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员工的求知欲,将思想进行“净化”,将企业的文化进行特色化改革,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员工一直对工作保持积极性,给员工机会去释放自己的天性与个性,不压抑自己,有着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将企业的文化成为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是影响着整个企业员工的想法的,企业文化设定的好,企业员工就会受到企业的影响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企业文化设定的不够完善,企业的员工就会出现思想上的滑坡和政治上的落后。
(四)加强对企业青年员工的政治思想培训
对于思想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它更需要的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日积月累的影响,所以要在日常工作中就加入对政治思想的培训,可以展开对员工工作岗位的培训,让员工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工作,定期对员工的能力及工作素质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养,培养员工了解政治,有着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因为政治是我国最看中的一个课题,企业都是有政治工作者的,他们的工作很重要,要在满足员工多样化的前提下,对员工的服务工作能力进行培训,对员工起到引领作用,当发现员工出现思想波动的时候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将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当企业员工出现矛盾的时候及时进行调解,将青年员工的想法和需求进行了解,让青年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的目标和线路理解;对青年员工保持生活和工作上的关心,企业一定要时刻与员工保持交流,实时了解员工的需求,让员工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温暖。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企业的关心,企业不仅仅是对员工进行管理,更多的是服务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团结到一起,产生凝聚力,将企业的发展变的更加迅速平稳。
结束语
在新时期,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越来越被各个企业所看重,因为它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要不停的对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工作方式上的创新,将经验总结,合理改善,将复杂的政治工作做到尽可能的完美,企业领导要对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将政治工作者在企业的地位提升,找到更适合自己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法,找到更有效的全新工作方向,适合企业的整体文化理念以及发展形势的政治工作措施。
参考文献:
一、个人业务工作报告的作用和地位
个人业务工作报告,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材料之一,不仅是个人业务工作情况的总结,也是业务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更是评审委员会了解与评价申报人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报告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专家对申报人的评价结果,所以写好个人业务工作报告很重要。
二、总体要求
业务工作报告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工作成绩及履行职责情况等。
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自然情况、简历及专业工作经历;二是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三是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四是、论著、研究报告等学术水平情况;五是继续教育情况。
三、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应按工作岗位、职务的变动分别、分段填写。专业工作经历主要指任现职以来所从事的代表个人能力与水平的专业工作,同时应注明个人所起作用(主持、参加、独立承担等)。
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主要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包括个人任现职以来所获的荣誉。
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工作业绩成果及所取得的效益奖励情况,是业务工作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要详实。要求提供反映出水平、能力的主要专业工作总结,特别是要把所取得的成果、效益及在促进集团公司发展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报告中体现出来。即:主持哪些课题,课题进展情况,有哪些创新,取得哪些突破,通过哪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等。
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水平,应在业务工作报告中反映出来。报告中除了概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及工作经验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价值外,还要注明的刊物名称及时间,以及个人承担情况(独立、合著等)。
继续教育主要指任现职以来参加的本专业业务学习与培训,也包括学历教育。报告中要写明反映继续教育学习的课程、(政工专业继续教育内容,根据政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和需要确定,每年上半年为和省委要求的当年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下半年为政工干部专业知识学习)。形式、时间等,(根据文件规定,中高级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72学时,初级人员不少于40学时),特别要总结出学习后的收获和提高以及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四、其它要求
1、业务工作报告是个人任现职以来本职业务工作的高度概括,不要把任现职前的工作再总结进来,也不能写成流水账。
2、业务工作报告所反映的水平、能力、效益、成果应客观、真实,要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相符,属集体创造的成果应注明个人部分的作用。
3、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方面的总结,要对应所申报级别的资格条件要求去写。
4、申报高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3000字左右,申报中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申报初级资格人员的业务工作报告一般在1000字左右。
一、界内界外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首先是一个西方思想事件。断定它是一个西方思想事件,既是由于它的发生地域是在特定的西方思想-社会环境中。也是因为这一争论的主导问题是一系列典型的西方政治思想问题。更是因为参与争论的思想家们着意解决的,是当代西方社会面对的深层次的政治价值问题。争论的原有意义限定在西方政治思想界,这即是本文所谓"界内"的含义。
在"界内"看,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实际上主要是被认定为社群主义的主要理论家们在批评自由主义的论证。批评的对象,又主要是罗尔斯式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因为社群主义的出台,在直接的理论渊源上,是与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联系在一起的。罗尔斯从洛克、卢梭、康德那里吸取理论灵感,以高度理论化的逻辑力量,再现了自由主义的理论魅力。尤其是他从"权利优先于善"的原则出发,以"原初状态"、"无知之幕"等精巧的假设、以自由在辞典序列上的优先设定处理平等正义的两个原则,对于解决自由主义长期以来在理论论证上的苍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罗尔斯的论证太强势了。他将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冶于一炉的论证选择,使得他不得不应付来自两个方向的挑战:从"左"的方向看,像社群主义者就对于他关于权利与善的关系论证、对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处理、对于权利与公益关系的安顿,颇为不满。从"右"的角度讲,像诺齐克就对于他将个人权利安顿在一个可能被国家侵犯的危险位置感到严重的不安。3
仅就本文关注的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而言,从他们对罗尔斯自由主义论证的批评性关注扩展开去,他们一方面指责自由主义对于权利与善的关系的见解。认为自由主义锁定的个人权利对于善的优先性,其实仅仅具有伸张不以普遍善牺牲个人权利、并将权利基础上的正义与任何善的理念脱钩的含义。而恰恰是善的优先性才足以保证权利的认知、保证我们对于正义的认同。另一方面,他们批评自由主义的权利观,指出权利并不是自由主义认定的天赋的、道德的东西,而是后天由法律所赋予的。自由主义的天赋权利无论是在历史的维度、还是在语义的角度看,都不曾存在过。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强调自由主义做轻视的积极权利、集体权利。再一方面,社群主义申述公益优于权利的主张。他们强调,当正义不可能优先于善时,善的共同认知就成为社群共同行动的基础。这个时候,人们就会认识到社群利益的相容性与相关性,个人之善与共同之善就结合起来了。虽然这样会遭遇到一些人努力创造、一些人安于享受的难题,但是借助于美德教育,这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最后,社群主义尖锐地批评了自由主义关于国家的立论。他们拒斥自由主义的国家中立论。认为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是民主的要求、反对专制的条件。4
如果我们不将关注的眼光停留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对立面上的话,我们似乎可以同意论者所说的"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在实质上是互补的,或者说是相辅相成的,只是双方的侧重点与着眼点有所不同。"5 因为,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似乎恰好在个人与社群、权利与公益、强国家与弱国家等方面形成互补的理论结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缺乏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就无法理解社群主义。
但是,这一争论引起"界外"的强烈反响则包含着不同的意向。一方面,当社群主义对于自由主义的批评经过海外华人学者和美国汉学家们的解释性处理之后,就具有了用以整理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不同参照架构的意义。另一方面,当这一争论投射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筹划的界面上时,经过拒斥自由主义的学者的处理,也就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政治蕴涵。于是,"界内"与"界外"构成了全面描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两个线索。对"界内"的描述具有的是思想学术传输的功能。"界外"的应接发挥着指引我们选择现代性政治价值的作用。
这样,"西方的"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进入"中国的"社会政治理论介绍与解释语境之后,就发生了三叉分流:一个支流是学术取向的。介入其中的学者主要是介绍、评述西方这场争论的人物、思潮、流派、观点。另一个支流是将社群主义安顿在自由主义的绝对对立面,从而欢呼自由主义的"瓦解"。再一个支流是将社群主义作为拯救中国传统的理论支点,为中国传统思想、尤其的儒家思想所具有的现代性辩护。如果说前一个选择在一个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完全正常的文化交流象征的话,后两者则具有促使我们深入分析的意涵在。因为它们的指向不在思想学术,而在现实文化出路和当下政治选择--他们试图以社群主义的立论来激活已经丧失了活力的某种价值体系。思想的张力在此就鲜明地体现出来:我们在接受与拒斥之间,确认或否定某种思想的价值。简单地描述后两者的立论是必要的:以汉语思想界对立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立论的论点而言,他们借社群主义对于自由主义的批评宣称,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彻底失败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集体权利诉求而不是个人权利的强调,是对差异的关注而不是对普遍的重视,是对历史的尊重而不是对万民法的追求。就此他们认定"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而轻视自由主义提供的现代政治智慧。6 以关注汉语思想的现代前景并注重西方理论资源的借取来立论的思想家或学者而言,他们对社群主义的欢迎态度,则是因为社群主义将"集体"凸显出来,并以此批判了凸显个体的自由主义理论,这恰恰与中国传统的主流儒家伦理具有某种"一致性"。7 这种一致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重视群体的自我意识、强调集体的利益、伸张道德的义务。在这种观照的眼光注视下,此前流行的"儒家自由主义"立论,似乎已经不足以为儒家的现代性提供辩护了,倒是"儒家社群主义"更能够将儒家的现代性价值显现出来。显然,他们认为社群主义的流行为儒家伦理的现代重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8 由这一简单的陈述可以看出,进入汉语思想界的社群主义话语,已经变成为申述中国现实政治主张或重述中国传统观念的思想工具。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社群主义关注的自由主义的缺陷之类的问题,已经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问题的重心已经偏移到了这一争论为我们表达中国关怀提供什么支持。
二、文化语境
分析起来,西方政治思想界关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汉语思想界关于这一争论的反响,其实各自具有它们的特殊文化语境。这是二者在关注点、表现形式与思想指向上呈现出重大差异的原因。
已经有论者指出,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论争,是西方文化的当代处境的产物。它具有自己特殊的知识渊源与现实根底。从知识渊源上讲,社群主义的出台既与亚里斯多德以来就存在于西方思想传统中的社群观点有密切的联系,又与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拨相关。从社会背景上看,则既是对于西方国家的国家弱化的一种理论反弹,又是对于曾经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却逐渐衰落的中间性社群进行重建的诉求的反应,更是1960年代兴起的新社群运动的理论回应,以及对于1970年代兴起的新人权运动的理论总结。9 这些特殊的文化环境因素,是构成社群主义批评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条件,也就成为社群主义出台的文化语境。
话分两头。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出台的社群主义,可以从理论渊源与实践动力两个方面进行审视。从前一个方面即理论渊源来看,一种文化的多元特性,对于这一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可以发挥因于时代的不同导向。西方文化发源于古希腊、罗马、希伯莱。由于罗马精神是在法治界面上深刻影响西方文化走向,而希伯莱精神主要影响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比较起来,希腊的理性精神培养出的各种政治价值阐释,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界汲取不同思想营养的一片文化沃土。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发展的现实推进力量,大于历史上的思想力量。西方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自中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文化断裂。中世纪使得希腊文化转移到中东一带,而在原生区域几乎销声匿迹。而兴起中的"现代",更是将西方的思想传统与社会运作传统"中断"了。现代性以其变迁的速度、变化的范围和固有的制度,彻底改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的状态。"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 10 于是,在现代性充分发育之后,尤其是在现代性显现出某些自身的不足的时候,人们就会向"中断"了的思想史寻求资源,以便纠现代性之偏。社群主义批评自由主义的立足点恰恰就在这种历史的断裂上面。像麦金太尔指责自由主义的个人权利学说的时候,就沿循历史学与语言学的双线进行--用语是完全现代的、历史是横空出世的。他们以对接历史的姿态,将自己解决自由主义的理论"困难"的思想资借直接通到古典希腊。而且对于相沿以下的相同理论资源加以聚集,比如社群主义者对于黑格尔、腾尼斯关于社群论述的重视。思想史的回观为思想的现代转向提供了资源。同时,新自由主义的流行,形成了被社群主义视为"霸权性"的文化话语。11 这样就激发了社群主义者在新自由主义的视野之外,去寻求解释现代性困境和设计现代性出路的热情。他们将结构是与自由主义相反对的西方社群论激活,从而使得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自我观、权利优先的政治理论和义务论的伦理取向之不尽合理之处显示出来,试图以群体主义的自我观、公益优先的政治理论和目的论的伦理取向取而代之。12 这种对于主流话语的反弹性建构,是西方现代思想史屡见不鲜的。
当然,社群主义对于自由主义的批评,主要还是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生活变迁所导致的。这是从第二个方面即社会政治实践来看社群主义出台的原因的一个视角。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降,冷战相沿以下,达50年之久。这50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峙性存在,促成了人们特殊的政治思考方式。对于自由主义的思考来讲,也确实具有推动自由主义者从"免于"(free from)的视角审视现代自由之如何可能的问题的独特性。这样,积极自由(free to do)的价值可能就溢出了自由主义者的眼界。当冷战趋近结束的时候,人们可以逐渐脱出对峙性的眼光,比较理性地看待自由的理论结构问题。这个时候,被认为是所谓"冷战自由主义"的某些理论弱点就曝露出来。社群主义就抓住这些弱点批评自由主义的理论建构。加上新自由主义是基于福利国家运行的理论反映,利益分配如何既符合自由原则、又符合公正要求,本来就是一对难以协调好的矛盾。于是,社群主义便有了进入自由主义主流话语天地进行理论检讨的余地。而1960年代在西方国家风起云涌的新社会运动,在激进主义的驱使下,也在自由主义的做小国家、做大社会的理论导向的驱动下,演变得愈来愈烈。国家确实做小了,社会的秩序也相应缺乏保障了。1960年代的造反运动,将西方人的政治认同分裂了。13 自由主义不再具有统一的政治号召力。"理想的冲突"成为这个时代的观念图景。14 于是,像社群主义这种旨在重整秩序的社会政治学说,就不仅有了纠自由主义理论之偏的动力,更有了纠社会运动之偏的动力。双重动力合壁,给予了社群主义以强势的理论建构支持。
在中国,情形则有不同。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引介,与中国寻求文化出路与现代性政治设计方案想结合,也就使得这一引介具有它独特的、中国的具体文化语境限定。一方面,现代世界的文化传递,使得西方文化的动向具有了"世界"动向的先导性。这一文化传通的"定势",使得自近代以来就有"睁眼看世界"文化习性的中国人,不得不打醒精神来加以对付。当社群主义对西方主流的社会政治思潮加以严厉批评的时候,中国人既有一种吸取新兴文化思潮的兴奋感,又有一种解除西方主流文化压抑的感觉。于是,社群主义顺利地进入汉语思想界,就不是什么可怪之事。另一方面,当这一争论透入汉语思想界之后,它的文化语境必然地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一,着力介绍这一争论的学者型人士,在跨越西方与中国两个文化语境的特殊处境中,力图给人们一个不至于走样的描述。但是,中国文化语境的叙述处境,已经使得这一介绍打上了中国文化烙印,尤其是50年来的中国新文化传统的烙印。以中国正统的意识形态作为衡量社群主义论说正当性的思维进路,在引介社群主义论说中,是人们屡见不鲜的。15 其二,试图将这一争论的"中国"意义凸显出来的思想型人士,则期望以自己的思想转述,将其导入中国当代的思想框架之中,使得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成为鲜活的汉语政治思想的主题。从而为中国的文化出路与现代性政治设计提供思想源泉。在比较文化的边沿上,基于所谓社群主义与儒家思想的亲合性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价值辩护,就是一个典型。这里体现而出的是中国文化关怀,而不是西方言路关注。在现代性政治设计的方案借取上,社群主义之引进汉语思想界,则存在着为中国式社会主义辩护的先导性思路。这中间存在的轻率断定自由主义的衰落,无端地认定社群主义之类的"左翼"思想的兴盛之对峙性的论说,是显见的。16 其实,社群主义的论说,在原生的文化语境中,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全无瓜葛,也与社会主义的当代处境完全没有联系。即使我们根本不分析社群主义自身的理论缺陷,而简单将其视为具有合理性的论述,它与中国文化语境中申述的各种自称与它相关的论述之间,实在是两个话语系统。
三、解释与误读
可以断定,从西方思想界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到中国思想界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论,是在解释的边沿上获得它的思想动力的。当中国思想界,即使是操英语的汉学家对于这一争论的关注发生的时候,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争论,就开始走样了。但是,这种关注既然游走在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中国与西方、理论与实践的边界上,边际的相关性也就驱使我们对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相关言述,进行相关性基础上的描述与分析。没有这种相关性,也就无法凸显我们关注的思想的张力了。
我们首先假设引介社群主义话语进入汉语思想界的人士,在现代性价值观念上的正当性,在文化态度上的公平性,在知识理解上的确当性。如此,我们就免除了以价值偏好、主观态度和知识理解谈论中国文化语境中以社群主义视角看待中国问题的嫌疑。就三叉分流的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社群主义言述来看,那些仅仅试图将社群主义的学理介绍进入汉语思想界的人士,是一些着力进行文化传通的人士。由于他们的意图和目的,在主观上已经限制在文化引介上面,因此,在他们那里,对于社群主义的传播要求远远高于对于社群主义的创造解释。我们的关注眼光,还是聚焦在处理社群主义言述与中国文化现代处境的关系、以及社群主义的言述与中国现代性政治设计的关联两类论述上面。
从解释的角度比较地分析,前者需要解释的问题,是文化问题。后者需要解释的问题,则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二者的解释处境具有重大的差异。就前者来看,当解释者试图以社群主义提供的政治哲学观点,重新叙述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时候,可能只是选取了一个新的理论审视角度而已。因此,这样的解释进路,是可以提供给人们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新视角的。在这个方面,无论的狄百瑞、杜维明,还是大陆试图接通社群主义与儒家精神脉络的学者,都还将自己的论述限定在理论解释的合理范围内。在中西方文化普遍传通的当下,用中西方思想界都能接受或理解的话语叙述中国传统思想,本身是一个不得不直面的文化交流事宜。但是,选择什么样的西方话语体系作为重述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参照系,是一个颇费周章的事情。狄、杜二人长期以来致力于以西方人理解的话语叙述儒家思想。在社群主义话语出台之际,狄、杜的儒家叙述话语显然有了改变。此前,狄百瑞出版过一本名为《中国的自由传统》的专门著作,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作者以自由主义的现代性话语解读中国传统思想的作品。在书中,狄百瑞以黄宗羲为个案、提出了"儒家自由主义"的命题。他强调像密尔那样狭隘而纯粹地定义自由主义的不足取法。而以一种宽泛的个人视野来理解自由主义。17 狄百瑞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恰当自由主义高奏凯歌的时期。而当社群主义流行开来的时候,狄百瑞又出版了《亚洲价值与人权--从儒家社群主义的观点看》的专门著作。基于他对于社群主义的接受,转而以社群主义的视角审视儒家文化系统的法与礼、学与社以及乡规民约一类话语。18 在这里,我们不是想指责狄百瑞评价儒家的理论视角的游离不定。而是力图显示他选择解释儒家思想的进路的那种思想紧张状态。杜维明的处境大致是一样的。他既尝试过以自由主义的眼光看待儒家社会政治理论,近期转而以社群主义的眼光打量儒家社会政治思想。似乎社群主义的理论更适合用来阐释儒家的一些基本理念,诸如儒家的仁义、民君等等。19 在以西方话语作为解读儒家思想的坐标的处境中,狄百瑞与杜维明的这种解释游移性,恰好反映出思想的张力。可以预期的是,当西方的社会政治话语流向再次发生变化后,这种思想的张力会再次将相类论说引导到不同的方向上去。
就后者,即就社群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政治设计方案的选择的关系来讲,着力进行社群主义观点引介的人士所主要关注的是,并不是社群主义者说了什么,而是社群主义者所说的与他们所关注的社会政治设计方案有什么关系,并为之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他们的理论着力点,既不在社群主义的论述对于重述中国传统有什么意义,也不在社群主义对于西方当代社会的重建有什么价值,更不在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的复杂理论蕴涵,而在社群主义如何瓦解了自由主义,为他们所心仪的"社会主义"提供了什么理论证明和实践支持。20 在这里,对于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理论兴趣,已经降低到理论关注的下限了。解释的理论进路选择让位于僵硬的政治立场的伸张。在这个时候,公共性的申述、个体性的反思,与资本主义的批判、社会主义的重建关联起来。理论与实践的当下联结,远远超过理论与理论间关系的细密辨析。于是,社群主义的绵密理论推导,在这里被省略为一个干瘪的拒斥自由主义的原则。泰勒对于自我的现代源流的分疏,仅仅落在了"承认的政治"这一单个主题上面。而其他社群主义者对于分配正义的复杂考察,也就在论述者的关注之外了。而此时,围绕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争论的西方政治思想两个线索--自由与共和的历史性张力,在这里被汰除了。论者谈论相关话题时提醒人们注意的社会政治话题的复杂性,遗失在论者自己申述的先导性社会政治理念陷阱里了。无疑,这就给我们提示了面对思想的张力时,简单地化解张力具有的可怕结果。
解释的处境是特殊的,它将解释者严格地限制解释的对象的环境之中。于是,跨文化的解释,因为脱离了原生的解释环境,一旦解释,就避免不了误读。尤其是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中提出的政治思想观念,必须在它赖以产生的环境中才能获得理解。脱离开某种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去解释某种政治思想,就将特殊的政治思想硬性地换算为普适的政治教条。这个时候,即使是善意的误读,也会导致误解。而先导性伸张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解读,就是一种恶意的误读。恶意的误读就与刻意的曲解联系在一起了。这对于我们这个曾经深深地陷在政治意识形态教条的泥潭的国家中人来讲,不能不怀抱高度的警惕。
四、一个疑惑:跨文化地思想?
以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在中西方的思想处境为例,我们观察了一个思想主张与学理阐释在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的不同显示状态。思想的张力就此凸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思想体系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某种适度的紧张,是具有显而易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
从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的跨文化处境来分析,我们知道,在今天的社会政治思想运思中,跨文化的思考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处境。跨文化思考有其难度,思考方式需要辩护。如果说跨文化地思想是可能的话,我们应该为这种可能性提供至少两个方面的论证:一方面,我们必须证明,跨文化地思想具有化解原生文化传统间的紧张关系,以便消解文化本源间具有的差异对文化间理解的排斥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将跨文化地思想的相关边界刻画出来,以便保证跨文化地思想的可靠性。于是,在思想主题、思考方式、解释选择、现实针对等方面,必须予以严格的限定。
为此,当我们进行跨文化地思想的时候,就有必要清除三个有碍于在文化边际上运思的障碍:一个障碍是政治化思维。第二个障碍是抵抗性心理。第三个障碍是自辩性行为。从第一个方面讲,政治化思维是一种将中西政治文化作为对峙性的文化体系来处理的思路。比较中西政治思想的人们在这种思路中,将你死我活的思路带进跨文化的政治思想研究之中。似乎西方有的东西,中国就必定有,而且中国古典有的东西必定比西方现代有的东西好。其实,中西政治思想各自在其所处的历史阶段上分别具有自己的历史理由,完全不必要将其处理为对峙的关系。就第二个方面来看,抵抗性心理是一种受到弱势文化面对强势文化的拒斥态度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定势。在这种思路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西方非主流的思想、思潮作为中国抵抗西方主流思想、思潮的最新武器来运用。实际上,这种抵抗性思路的思想有效性是相当之低的。以第三方面分析,自辩性的思路乃是一种辩护者自认的足以为自己心仪的辩护对象振振有辞予以维护的思路,在这种思路中的运思中,或者基于道义、或者基于学理、或者基于现实,总之事先假定了辩护对象的价值优越性。港台新儒家的辩护心态有这些意涵,美国儒家学者(如狄百瑞等学者)也有这种心态的因子。
在跨文化的比较思想研究过程中,思想的张力是巨大的。这种张力,既显现在原生文化的各构成因素、各历史主张、各复杂观念、各具体阐释中间,也显现在原生文化的思想流变、思想攻讦、思想融会、思想创新中间。而这种张力更显现在跨文化的传通过程中原生文化与传通文化的复杂因素接通的过程之中。在这种接通的过程中,原创思想与传播思想之间的关系微妙化了:原创思想解决的问题可能大多数已经不是传通到新的文化之中的思想界与社会运动关注的问题了,它不过是促使人们借助这些思想来思考他们自己的思想、文化与社会问题的观念工具而已。这个时候,就不能将原创思想与传通思想混为一谈。这个时候,离析不同文化氛围的思想观念,就比浅显而牵强的比较重要得多。假如需要比较二者间的相似性的时候,也许重点正好颠倒。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对于中国思想界评价自己的传统,诊断当代的思想问题,都需要在审慎对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否则,一切断定就会流于臆测。
注释:
1 以1970年罗尔斯出版《正义论》引起的社群主义式批评计算,可以获知这一争论的延续时间。1981年,被视为社群主义健将的麦金太尔出版了《追寻美德》,1982年桑德尔出版了《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1984年沃尔泽出版了《正义诸领域》,1989年泰勒出版了《自我的根源》。
2 1990年代中国大陆逐渐翻译了一批社群主义的著作,并有了评介性的专书问世,如刘军宁等编的《自由与社群》,三联书店1998年版。俞可平的《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参见坊间任何一本描述这一段西方伦理学史的著作,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
4 参见前引社群主义主将主要著作的前言,就可以归纳出这些社群主义的基本主张。亦可参见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第三部分“主要流派”之“社群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徐友渔:《自由的言说》之“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5 同上引俞可平书,第258页。
6 参见汪晖:《承认的政治、万民法与自由主义的困境》,载《死火重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这种以意识形态辩护为前提的、轻巧的态度对待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论说,在国内理论界是一种趋同的选择。
7 在这里需要指出,表达这种中国关怀的,不仅仅是华人学者,也包括自觉认同中国文化的外国学者,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狄百瑞教授等所谓“美国儒家”。因此本文用“汉语思想界”来宽泛地包容这些学者的讨论:操汉语思想的与关注汉语思想的,都纳入这一范围。
8 参见姚治华:《儒家的社群主义如何可能?——评狄百瑞〈亚洲价值与人权——从儒家社群主义的观点看〉》,载哈佛燕京学社、三联书店主编:《儒家与自由主义》,三联书店2001年版。
9 参见前引俞可平书,第255——257页。
10 参见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第4页。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1 如有“罗尔斯产业”(Rawls' Indutrial)的说法。
12 参见彭国翔:《儒学: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4月4日14版。
13 参见理伯卡·E·卡拉奇:《分裂的一代》,引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4 参见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的价值观念》,第一章“二十世纪的道德思潮”之“相对主义的时代”。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5 参见前引俞可平书,第258——259页。
16 这方面以前引汪晖的大作表现的最为明显。
17 参见狄百瑞:《中国的自由传统》,引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8 参见前引姚治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