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雪节气的配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历”是中国的一种历法,又名夏历、旧历、阴历。相传是从夏朝流传而来,有“夏历”一说。由于当时传统历法在农村使用较普遍,于是改名为“农历”。事实上,夏历最早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根据甲骨文和一些典籍的记载,一般认为其出自殷商时期。
农历以(月亮)朔望周期来定月,有阴历的成分;设闰月以均衡一年的周期,另外设置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这又有阳历的原则,因此其属于一种阴阳历。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做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约长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每隔三年要安排一个闰月,隔两年再安排一个闰月,平均19年中有7个闰月。月份的名称依“中气”而定:含“雨水”的月份称为正月,含“春分”的月份叫二月,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不含“中气”的月份即为闰月,以上个月的月份称“闰某月”,如上个月是八月,就称“闰八月”。“农历”虽然有“农”字,但是作为历法指导农时的效果并不见佳;而且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三个甚至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后,中国采用了西方通行的格里高利历(即公历),两种历法并行。至今,在我国及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仍以农历来推算日期,如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合称“干支”,中国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天干共有十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我国殷墟出土的文物中,有甲骨上刻着完整的六十甲子,说明我国至少在商朝时就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