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中的感动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题记
也许,每个人,都不经意被感动过。感动时,会流着一滴滴眼泪,也会在心中一次心灵的触动,那是,我们会感受到一句句的人生哲理。
抗震救灾·感动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那是一个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的一刻,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汶川人民被全中国人民的一次次、无数次的援助所感动,在那一刻,我相信,全中国人民一定都出了一份力,虽然有的出的力肖,但那也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表达着我们的心,当我看到一个老人用手在纸上写了两个大字——谢谢时,我被不经意的感动了!
公交车上·感动
那是一个很冷很冷的早晨,我坐上了公交车去姥姥家,车上人很多,我只能站着,过了一会儿,车停了,上来一位老人,老人腿脚不好,上车很艰难,售票员喊:“谁能给这位老人让个座!”这个公交车是走很长的路的,让人让座很困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有很多人都站了起来,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来,做我这把!”那时,我真的看到了,老人被车上人的举动感动了,眼里含着一些亮晶晶的的液体,那时,你能不经意被感动吗??
在大街上·感动
那一次,我在大街上走着,忽然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围着,不知道在干什么,我加快步伐,走到跟前,听了一会儿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小学生被一辆摩托车撞了,肇事人跑了,围观的人都在议论,有的在议论开车的,有的人在议论这个小孩儿,过了一会,一位老人从人群中走进去,将小孩小心翼翼的跑起,然后背在身上,从人群中走了出去,艰难的走了……
【策略说明】
1.例文导学。教师通过例文,将作文目标具体化,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
2.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图片等视听冲击,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回忆。
3.训练提升。将学生交流片段作文和教师展示下水作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上领悟要旨,提升能力。
4.合作探究。通过美读、问答、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清楚作文“写什么”。
【过程设想】
一、导语设计
在很多学生看来,写作并不轻松,经常会碰到无话可说的情况,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时的愁苦情状: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为什么作文时无话可说?因为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都为素材的积累和选择而苦恼。
二、材料感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节选
明确:选段是史铁生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片段,但小小的细节表现出的伟大母爱,深深打动了读者。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从生活中来。
三、合作探究
1.简介生活
生活很简单,学生的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作文怎样才能写出精彩,写出真情实感呢?
宋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人和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多尝试写写自己的生活,多写写身边的人和事。
罗丹说过:“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用善感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理性分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节选
明确:父亲为我买桔子,本来是一件很简凡的小事,因为细节里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深情,所以打动了作者。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节选
明确:老师的一次讲演,本来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但是在演讲中先生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投入而真诚的学者风范深深打动了作者。
通过名家名作给学生提供审美、鉴赏的文本,让学生明白作文可以写身边熟悉可感的人,写真实动人的事。
3.发掘感动
通过音乐、图片展示,营造触动心灵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唤起曾经的往事和内心的感动,并引导学生发掘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得当的材料可写。
四、方法归纳
一是着眼于“真”:常怀感激之心,用真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情。
二是着眼于“小”: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些触动心灵的小事。
三是着眼于“细”:生活中最能触动心灵的可能是一个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要紧紧抓住这些细微的动人瞬间。
五、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用文字再现脑海中浮现的触动心灵的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
片段作文完成以后,分组讨论,推荐交流,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六、范文展示
展示老师的下水作文,通过示范,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场景刻画、细节描写等方法精彩地再现脑海中浮现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七、课堂小结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个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情感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用心去生活,用笔去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作者单位:湖北天门中学。
(本教案于2014年11月获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一等奖)
【关键词】生活情境;语文作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作文是经过小学生的思考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生活情境下的小学作文是以观察为基础,以激发写作兴趣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关键,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创新、情操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语文课堂延伸到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引导小学生用眼睛看,用心灵去感悟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张扬写作个性,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生活情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用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作文之趣
导入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先导,也是新课教学的前奏,它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新课,从小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生活实际出发,既完成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又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愉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导小学生由玩到思,由思到写。
小学生中很盛行玩悠悠球游戏,学生们总是比谁的玩技高。教师立即让几名同学表演悠悠球玩法,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学生在玩中发现了问题,到底怎样做是不犯规,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趁机问:“大家继续练习悠悠球,过几天我们举办一次比赛。既然是比赛,总该有个规则吧?能帮老师列出比赛规则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一节轻松愉快的作文课就在这种轻松的游戏中拉开了帷幕。教师及时导入新课,学生积极动脑,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作文学习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很快进入了写作的境界,真正达到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学生们觉得自己是比赛的主人,也涉及个人利益,一定要想得周全,规则需要大家遵守,内容翔实,规则合理。
(二)营造生活氛围,重塑作文之魂
生活是多彩的,每个人眼中、心目中的生活更是缤纷灿烂。重塑作文的生活之魂,实践体验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语文作文教学的宗旨。生活是小学生写作的源泉,作文是小学生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之源,积聚作文之能,激发写作之欲。教师努力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注入“催化剂”。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如:教学“写一次活动”时,教师在班里举行悠悠球比赛,把你是怎么玩儿的,用一段话写下来。要一边参加比赛,一边观察同学们的活动情况。要以“真实”为主,如能加上心理活动描写就更好了。如果不能,大可不必为难学生,只要把比赛内容写真实,学生又觉得有趣,愿写,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写。在比赛后,教师让学生按照比赛前、比赛时和比赛后的顺序,把整个活动过程整理好,先口头表达,再写成文章。课堂充满了生气与乐趣,体现了学生自由写作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作文中写出学生自己对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张扬了独特的个性,重塑了作文之魂。
二、用情境再现生活――回归生活
(一)鼓励自主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用具体的情境再现生活,达到让作文贴近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要用情境再现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写日记的愿望。如:春游时,学生看到小草发芽了,大树长出了新叶,蒲公英开出了一朵一朵的小花,他们特别高兴。教师引导他们用日记的形式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也可以先画一画,在图画的边上写上自己看到的景物,学生们兴趣盎然,表达了真情实感,让日记不再枯燥。许多学生独具匠心地在日记上配上色彩鲜艳的小花,一片叶子或是一只小动物,他们把写日记当做生活中的乐趣。
(二)挖掘生活源泉,彰显作文魅力
摘要: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可每每翻看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感觉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本文尝试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学生用心感悟、培养学生抒写真情三方面探讨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生;写作;真情实感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每每翻看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感觉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更是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 所以,写作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班级里的趣闻乐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一首歌,处处都有可写之物,处处都是宝贵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观察,总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总能找到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例如,要指导学生写《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首先要带学生去观看一场足球比赛,选定一个核心队员重点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特别要提醒学生抓住射门瞬间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观察。再如,要学生写《冬天的早晨》,就要让学生观察寒风落叶、忙碌的清洁工、晨练的人们、上班上学的人群,让学生感受到冬天的早晨虽然寒冷,但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总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言之有物,述之有情。
二、启发学生用心感悟
作文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但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并不能直接成为我们的思想、感情,必须用心去思考、感悟,才能形成深刻、正确的思想和情感。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正是用心感悟的结果。例如,屈原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不明是非的国民,忧愤交加,感慨“几世浑浊独有我清,众人皆醉独有我醒”,从而写出了《楚辞・渔夫》;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悟出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从而写出了《背影》;莫顿?亨特在面对困难时,悟出困难要一步步解决,最后才能走向成功,从而写出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生活中的一些凡人琐事,虽看似平凡,但细细体味,就能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就可以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例如,看到母亲的白发,我们可以感悟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的无私奉献;看到飘扬的国旗,我们可以感悟到千千万万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看到一片落叶,我们可以感悟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看到建筑工人粗糙的双手,我们可以感悟到高楼大厦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建造出来的,劳动是拼搏和奉献,劳动是生命的永恒……所以,我们要启发学生用心感悟生活,让学生明白,拥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就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就能从平凡细微处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就能让文章血肉丰满,面目可亲。
三、培养学生抒写真情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这就要求在学生懂得用心感悟生活之后,教师还要设法培养学生抒写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鲁迅先生满怀真情地讲述了他童年生活的种种趣事,尤其是对百草园中花草树木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爸爸的花儿落了》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依稀能看到文字背后闪烁的泪眼;读朱自清的《背影》,我们往往感动于文中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即文中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父子情深令人热泪盈眶。试想,如果作者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怎么能捕捉到生活中动人心弦的典型细节,写出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呢?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写随笔日记的习惯,把每日的所思、所想、所感及时记录下来,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得了好成绩,心情愉快;受了批评,心情郁闷;与老师作了倾心长谈,豁然开朗;妈妈今天生日,我帮她洗被子……诸如此类,充分利用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记录的真情独白、感人场面、美好瞬间,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只要学生有了真情投入,思维就会处于激发状态,头脑中储存的美好生活点滴就会纷涌而出,就能将真情实感诉诸于笔端。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都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要我们做到以上所述,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文章将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张良胜: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
[2]马兴敏:感悟生活,展现自我――《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7;
这样的写作状态,笔者也曾亲历过。在那个阶段,我所进行的作文教学是这样的:根据课本单元作文训练提出的要求,以方法授之,以范文导之,然后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结果是学生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却笔下无文,我看着又恨又急;又或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学生尽管课课写,堂堂练,却久作而不见功进。如何改变这种费时低效、生闻生烦、师闻师厌的作文教学?笔者反复摸索,发现利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就结合实例谈谈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以媒为介,丰富写作内容
1.让学生对观察事物感兴趣
针对学生不会观察、体悟生活这一点,我在布置作文《感动》时,利用多媒体做了一点提示。说到“感动”,学生想到最多的就是父爱、母爱及同学的扶持、陌生人的帮助,而化为文字,不超过几件老旧的事例。于是,我给大家呈现了几组生活中拍摄下来的照片。一组是运动会期间:起跑线上,运动员眼中的自信,嘴角的倔强;摔倒后,疼痛的神色,咬紧的牙关;胜利后,溢出的泪水和绽放的笑容。第二组是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初春下雪天,却有粉嫩的梅花悄悄绽放;不知名的角落,有嫩嫩的草叶散发芳香,露珠晶莹,似在微笑。第三组是路边的行人,在寒风中骑着三轮车,上面坐着脸庞被吹得红彤彤却微笑着的孩子;家里的餐桌上是丰盛的饭菜,厨房里是妈妈忙碌的身影……学生体悟到了,原来动人的情景在校园里、家中甚至是路上,处处都存在,只是自己不注意观察,不去看、听、触摸、感受罢了。
2.创设情境,激发联想
多媒体不仅可以再现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可以介绍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或拓宽视野,增加学生的写作内容。如,通过网络采摘一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音像和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将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动物世界》中的一些精彩画面等,《鸟的迁徙》这样的优秀纪录片中对于各种鸟类细腻生动的刻画场景,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二、以媒为介,提高写作技能
多媒体的运用除了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能。
1.把作文写得有条有理
我班学生写游记或写景作文,常常杂乱无章堆积而成,在文中找不到观察点。看后,总感觉这儿写一下,那里涂一笔。因此,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把学生游览无锡三国城的旅游行踪拍摄下来,制成录像,在作文课时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游览路线中找出几个观察点,并要求学生利用地点转换,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话顺序清晰多了。
2.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班里学生平时不爱看课外书,积累较少,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时,语言平淡无奇,味同嚼蜡。虽然平时我也不断呐喊“要写生动写具体”,可收效甚微。后来我在看电影时想,电影艺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塑造人物形象,往往着力于特写人物的面部表情,如眼神、眼泪、嘴角的笑,善于通过细节刻画和气氛使形象鲜明。在“亲情单元”的写作中,为了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从而在写作时有意识地运用,我给他们播放了蒋雯丽导的《我们天上见》的片段。里面姥爷对孙女的爱是这样体现的:每天清晨,炉子上烤着饼,姥爷在牙刷上轻轻挤上牙膏,杯中倒满水,毛巾浸入脸盆里让孩子洗脸;孩子吃饼的时候,姥爷戴着眼镜努着嘴给她扎小辫;雪地里送孩子去上学,姥爷走在前面,孩子踏着他的大脚印走;姥爷中风以后,躺在床上,孩子洗洗脚靠着凳子睡着了,睡得很死,姥爷用摁洋娃娃发出的声音提醒孩子上床睡觉,姥爷的干树皮一般的手在摁娃娃,无神地眼睛看着孩子,当孩子躺到床上为自己的遭遇哭泣时,干枯瘦弱的姥爷作了一个孙悟空的动作,孩子边哭边笑。这样的生活情景,学生也感受过,只是不知道如何描绘。看了这个片段之后,他们知道,对文章的动人处应该放大,进行特写,对人物的描写除了肢体、语言,可以细化到一只手、一个脚印。
当然,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除了要有描写意识之外,还要腹有诗书,拥有大量的阅读和观察练笔才行,所以除了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技巧之外,幻灯片投影优秀作文共同赏析也是我们经常进行的活动。以多媒体为触发点,去培养学生描写的能力,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作文教学是一项培养人的聪明才智和丰富人的心灵的创造性工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将多媒体引入作文教学课堂,仅仅是为我们这项复杂而又高尚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式武器,关键还得靠我们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一武器,这样才能真正让多媒体这一平台在作文教学天地里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斌.作文的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关键词】真情实感 贴近生活 观察体验 表达方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枝一叶总关情”。情真方能意切,情深方能意长。作文要表现“真情实感”,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所谓“真情实感”,是指真挚的情感,实在的感受。“真情”,当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实感”,当源乎思考,不矫揉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表现真情实感呢?
一、诱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俗话说得好,没有好种出不了好苗。试想,没有观察,没有感受,头脑空空,拿什么来表达?对生活现象不知是怎样,理不出头绪,又岂能谈得上表达得清楚,表达得深刻?因此,我经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诱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都要留心观察。我说如果看到两人吵架,不妨也可听听他们怎样吵,怎样为自己辩理;看看他们的表情、动作。当你记叙到此事时就会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当你议论到此事时就会观点正确,是非分明。
观察生活的同时还要善用联想。如启发学生观察“抹布”的品格,有的学生观察到了也就议论到了“抹布”的高贵品格:把干净留给别人,把肮脏留给自己,但并没寓意于物,联想到类似这样的人的高贵品质。所以观察是要取得第一手材料,然后要诱导学生对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观察、感悟、积累,把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角角落落,在生活中孕育情感。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让我们的作文丰富起来。“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关注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觉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乏真情实感。
二、选择题材贴近生活
选材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从选择的对象来看,首先,选取真实的材料,只有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才能给作文以灵魂。如果材料失真,就只能给人虚假的感觉,不可能使人感动。其次,新课标强调生活化,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选择那些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等。身边的人和事、现实的生活、现实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再次,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如对父母的孝敬,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感情,写这样的内容,最能引起共鸣。
三、表达方式多样灵活
要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仅仅有真切而深切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比如:
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和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含蓄地表达情感。写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我们所要表达情感相吻合的特定环境,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如《故乡的夕阳》文章中,作者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是这样结尾的:“一个又一个的日落之后,在夕阳西下的地方,有了一座孤单的坟茔,沐浴着夕阳的光辉。我把母亲托付给了西山,托付给了夕阳。”作者极力渲染了一个特定的冷清寂静而又温暖祥和背景,映衬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作者饱含深情的描绘把读者带入一种有情的境界,读到这般文字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湿润。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讲究含蓄,寄情于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在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或景物之上,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形象美、含蓄美、蕴藉美。古人是很懂得用这种方法的,如《爱莲说》《陋室铭》《秋声赋》等,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作品。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 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一种来自自然的原生态生命,是纯真、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生活处处皆语文”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但作文依然是一件让学生感到头疼的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重。针对班级学生的习作状况,我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作文写作方法。
一、以生活为原型,指引学生说真话,谈真情。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人间故事层出不穷。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忽视了他的存在。从没有认真观察、分析,于是就失去了较好的写作素材。为此,我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捕捉生活原型,在生活中写生。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生存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最佳场所。亲近自然的教育是培养美、发现美、陶冶美的基石。《孔子游春》一文就是亲近自然教育的良好例证。一次,我带领学生到校外清理小广告。学生对此活动不太理解,我借助这一机会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辩论练习。我给出一个幽默的题目《小广告历险记》,题目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有的说:小广告到处乱飞,迷了人民的眼睛。有的说:小广告给美丽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污染了环境……一句句朴实的语言道出的是学生的真言,他们就是童言无忌的天使。大自然哺育我们,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我们生活的源泉。我们要永远珍惜自然,珍惜自己的家园。大自然就是一本活教材,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时刻以自然为源,引领学生用不同眼光看世界,用不同的视觉品味自然万物。这样学生就会有写作的灵感和灵性,做到下笔如神。
2.关注生活中的小事。生活中处处都是故事,社会、家庭、学校、班级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的事。这些事只要留心观察,细心品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我们要把这些素材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扩散出去。如,我针对学生乱吃垃圾食品一事进行指导说写训练。以《胃的自述》为题,以动画语言引导学生。学生的创作灵感随之而来。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哈喽,各位好。我是美食家胃动力。我吃遍人间美味,幸福死了。可是,最近遇到了麻烦,主人老是让我帮他消垃圾,我美丽的形象就要毁了,你们说该怎么办啊?这样的文章充满天真和童趣。在故事中明白道理,从生活中感知故事。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如《早晨的歌声》、《小区故事会》、《校园杂事》等都是学生关注生活小事的杰作。
3.关注网络信息。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和网络语言丰富了整个世界。学生的生活、学习无时不受网络影响。关注网络,感受国家时事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指导写作的好时机。在“最美孝心少年”中,让学生从同龄人身上学到坚强、孝心和爱。在“嫦娥探月”的日子里,我把这一大事件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课题,让学生每天关注它,时刻了解网络中的信息。这样既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科学知识,增强探究欲,又积累写作素材,增进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
二、以活动为原型,指引学生说真话,谈真情。
那么,如何从生活中撷取浪花,把故事写精彩呢?
一、努力写出小事的情趣之美。
“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应该说,小事,琐碎事,才是我们生活的主色调,而且不少小事、琐碎事中不仅蕴涵着真情,而且也包含生活的情趣之美。关键是,我们如何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笔写出小事的情趣来。“挨打”的滋味并不好受,可偏偏这样的事也能写出情趣来,也能写精彩。不信,你看:
……小个子陈星辰实在抵抗不了,身子稍稍动了一下,教官的火眼金睛一下子觉察到了他,陈星辰也心知肚明,立马站好,但教官仍走到他面前,一声断吼:“手伸出来!”此时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望着他,陈星辰的脸上显现出一丝慌张与害怕,只见他慢腾腾的伸出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伸向教官,教官却丝毫不讲情面,狠狠地打了两下,陈星辰龇牙咧嘴,眯着眼睛,不断地叫痛……
这是《我们的军训》“教官惩罚陈星辰”中的“精彩片断”,“慌张与害怕”“慢腾腾的伸出颤抖的手”“龇牙咧嘴”“眯着眼睛”……描写细腻逼真,读后让人忍俊不禁。不妨再看精彩片断。
……我一马当先,站在队伍之首,顽强地走了起来。黄老师则虎视眈眈地逼视着我们,大概他没有料到还有这么倔强的三位部下。一圈又一圈,都在沉默中度过了。第四圈,快到墙角边时,我偷偷瞟了周老师一眼,他正在喝水,注意力集中在杯子上。真是天赐良机,还有六圈,要消耗多少体力啊!何不趁机偷偷懒,我撅起屁股迅速跑了大半圈,谢天谢地!还好老师没发觉,我心里却像敲着的小鼓“咚咚”地跳个不停,真是验证了“做贼心虚”这句话。这时,门“吱嘎”一声响了,我的心不由地提到嗓子眼儿,只见一位戴眼镜的老师满面风光地走了进来,“嘿,新鲜事天天有,唯独今天最新鲜,一(1)班的女生竟走起了鸭子步!”……
同样是接受批评。你看,班主任独到的惩罚,学生聪明躲“祸”,老师的善意调侃,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的学生才体会到,变换一个角度,就写出情趣盎然的作文来。相信,这样的事每天在你的身边上演,只是,看你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它。
二、尽力写出事情的波澜之美。
故事普通,小事平凡,自然减少了几分神秘和悬念。然而一样的材料,不同的火候和做法,绝对是两道不同的菜。同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笔下,毫无波澜,而一旦到了文学大师手里,就会侍弄出波澜起伏的情节来。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是采用倒叙、插叙?还是运用误会法,推迟亮底线?
多思考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选择出恰当的产生波澜美的办法。请看《精彩足球赛》开头:
突然闯入的一群不速之客,让我们的足球比赛告一段落。
每个人都站起来,抬着头,望着这群不请自来的家伙。两个矮子,却像是两个头领。还有一个家伙嘟着嘴,肥脸蛋――像一只戴着假发的猪。一群喽罗和一个破足球跟着他们。
“这是哪里来的一群人渣?”声音很冷,好像来自另一个国度。没有人回答他们,也没有人离开。
难以忍受的沉默……
余下的部分绝对是悬念叠出,精彩纷呈。如此,从生活中来、充满悬念的情节肯定能吸引读者读下去。
生活处处有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了。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矛盾,在作文中巧妙表现,就成为悬念,文章情节就因此摇曳多姿。一次走山路的经历,被学生拟题为《山路历险记》,悬念就产生了。而采用矛盾法,一系列悬念就产生了。开始,“我”想走山路而又怕吃苦,矛盾;“向导”想趁机抛掉“包袱”与我们“豁出去”走山路,矛盾;终于决定走山路了,一个走路狼狈,一个却偏偏在一旁欣赏“狼狈相”,矛盾;一个警告要“快走”,一个偏偏“不理会,始终如蚂蚁在山路上蠕动”,“索性”置警告于度外,“原地休息”,又是矛盾……在矛盾交织中,悬念顿生了,情节曲折了,文章自然引人入胜。不妨再欣赏片段:
就这样一耽搁,等我们慢腾腾地“爬”到山顶时,“向导”早已不见了影儿。看看天空,太阳快没有了踪影,茫茫山道,多多“歧”路,该走哪条?茫然不知所措的我们将“向导”诅咒了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还觉不解恨。
望着渐渐落下的太阳,我们心中一阵阵发怵。
一切只有听天由命了。我们择了一条小路,迷迷糊糊地乱走了一通。也许是命不该绝吧!一户人家的出现使我们一阵惊喜!
当我们绕到那户屋前,一条大黄狗“汪汪”的直扑过来。真是“房漏偏逢连夜雨!”可怜我和小玉只有抱头“鼠”窜了。幸亏狗的主人及时唤回了大黄狗,并热情的指给了我们下山的道,才使我们避免了更尴尬的局面。
精彩,缘于细腻的描写。一波三折,富有层次感,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字里行间流露出生活的乐趣,可谓“扣人心弦,妙趣横生”。
三、巧妙放大故事中的精彩细节。
要让小事能打动人,震撼人,除了必要的铺垫和伏笔外,抓住精彩的感人的镜头或瞬间,把它放大,于细微之处显精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细腻刻画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可别小看一个个动作,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吗?一个“排”字就把孔乙己的思想、形象鲜明的揭示出来了。如:
车出站了,东子在回望中看见父亲贴在候车室玻璃窗后,脑袋被窗子框着,像一张拍得不成功的照片。
父亲把手举了举,学电影里再见的姿势,很生硬,很难堪。父亲的手还没有伸上去,车已经开了,父亲的脸就像一个小白点涂在玻璃上,久久地定格在东子的脑海里……
将父亲举手送行的动作进行定格,刻画出木讷父亲内心丰富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还可以精写连续动作。连续动作描写除了突出人物动作的连续性,还要精心锤炼动词,恰当运用关联词,这样也能产生让人心醉的艺术效果。请看作文《看书之乐》片段:
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进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快。只是憋得满头大汗,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伸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啊!
这段文字刻画的是在被窝中偷看书的感受。作者挑选一组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细腻的刻画出动作的连续性,让人忍俊不禁。
那么,选择怎样的“点”,来放大故事的细节呢?
一是趣味点,在最具有情趣处写好文章的细节。如《我们的军训》“教官惩罚陈星辰”中的“精彩片断”。二是独特点,在与众不同处、个性显示处写好细节。写人的文章多是如此,最具个性的特征总是用笔之处。三是动情点,最感动人,最震撼人心的细节。如《平凡的父亲也美丽》:
“爸……我……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回家帮家里挣钱!”
“什么?你说什么!”父亲一下子呆住了,昏黄的灯光在父亲的脸上涂上了一层腊黄色,父亲眼里流露出从没有过的失望与愤怒,与黑影交错着,更显出一种可怕的绝望。
“浑小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没见识。养儿不读书,只当喂条猪……”父亲几乎是咆哮一般,脖上的青筋条条绽露。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这样愤怒过。
孩子的成长永远是一首歌,因为成长路上“有阳光、有彩虹,也有暴风雨”。小作者开篇点题,道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何见“阳光”“彩虹”和“暴风雨”?小作者从自己因房间杂乱被爸爸狠批写起,爸爸生气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小作者受惊时的惶恐心情,把这场人生的“暴风雨”描写得淋漓尽致。“暴风雨”过后,爸爸的慈爱和小作者自己整理房间的记述,迎来了人生的“阳光和彩虹”。用自己亲历的身边小事阐释人生的感悟,这样的选材贴近生活的实际,便于表达文章的主题。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的字里行间融入了对父亲的深爱,这样就把人生的感悟和父女亲情有机结合起来,使作文实现了情与理的交融汇合。用心品味成长,原来这样有滋味!
(特级教师:庄永洲)
我的爸爸是一个既严肃又幽默的人,他“凶”起来就会板起“冰块脸”,连妈妈也拿他没办法。可是他有时候也会做很多搞怪的动作,说很多可笑的话逗你开心。在我的成长路上,酸甜苦辣,成功和失败,爸爸一直都陪伴着我,他教会了我许多,也有很多事让我感动,我一直想把他写下来。
2011年初夏的那天,我看到《全国优秀作文选》关于第十三届“雨花奖”的征文通知,虽然有3个题目,但我一下子就认准了“成长路上”这个题目。我想,可能是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生活中与爸爸之间的点点滴滴,我便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将心中的那件事写了下来。
让我想不到的是,那天学校大队辅导员告诉我,我的作文获得了“雨花奖”大赛“小学组”的一等奖,天啊,我立马激动地跳了起来。
3月24日,我来到了苏州,到了美丽古朴的苏州第十中学。顺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我走进了振华堂,见到了颁奖台上坐着的各位嘉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选手。有很多嘉宾居然是我梦寐以求想见到的著名作家,我无比激动,心想,终于能够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了,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