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人的好词好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矫健 麻利 老实 质朴
邋遢 和顺 絮叨 丑陋
智慧 诚挚 敦厚 枯瘦
吝啬 勤劳 傲慢 野蛮
古怪 孝顺 庄重 时尚
健壮 宽容 浓眉 忧郁
温厚 善良
泪盈盈 孤零零 乱糟糟
眯缝眼 气鼓鼓 做手势
脏兮兮
左顾右盼 大呼小叫 大公无私
狼狈不堪 文质彬彬 滑稽逗人
土里土气 口齿伶俐 倔头倔脑
热情好客 敬老尊贤 勤俭持家
强词夺理 满面怒容 大摇大摆
张口结舌 面黄肌瘦 多愁善感
好句:
邻家的小婴儿很美,这个来到人间才一百天的宝宝,长着一个胖乎乎的小脑袋;那些稀稀疏疏的头发,像刚出土的幼苗,那样嫩黄,却又那样生机勃勃。
我家隔壁住着一个位小画家,她个子不高,一双眼睛水灵灵的,一笑起来,嘴角边就出现两个小酒窝,看起来既机灵又可爱。
老水牛爷爷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闪亮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动着花白的胡须。
看着鲜红的西瓜,那位蓝眼睛先是耸了耸肩膀,紧接着又哇的一声惊叹,最后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OK!OK!
在蒙蒙的雨中,只见他中等个儿,瘦削的脸上一双木然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噢,原来他是个盲人。
肥肥的身躯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他在饭桌上的样子,肯定是风卷残云,把饭一扫而光,只留下被舔得锃亮的饭盒。
破烂大王是我们村里的一个老头,他个子高大,满脸的皱纹像是被风霜削过似的。
小男孩正在守门,他上身前倾,弯腰,屈膝,戴着皮手套的双手抚着膝部,紧张地注视着前方,好像对方球员已经带球向他这边突破了,正在准备扑球呢!
关键词: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师指导;学生模拟
低年级的学生在起步学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困难,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学生阅读量不大、视野较狭窄,词汇量贫乏。针对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把平时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画出来、抄下来、记起来,让它们能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财富,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受、掌握。
一、好词好句篇布局的模式
好的范文,有好多的词句,例如每授完一课,引导学生欣赏本课的好词和佳句,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把这些好词好句记下来、写下来,通过“模拟”方法把这些好词好句转换句式的用法,遣词造句贴切,修辞方法得当,改变文章的写法,应多看、多记、多鉴赏开篇布局引人注目。
二、场面描写的模拟
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作具体指导。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首先引导学生审题,(可以先点明时间、地点)如球类比赛、田径比赛、拔河比赛、演讲会、故事会、班队会以及文艺演出等各种场面,可以因地取材,练习描写。由于事例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生提笔写起来不免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样指导,开拓了学生思路,解决了“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又启发学生留心感悟周围世界。
三、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的模拟描写
人物千人千面,怎样真实地、栩栩如生地把他(它)们的外貌、姿态、变化描绘出来呢?一是要多观察,看清楚是什么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白,是黑?要仔仔细细观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描写人的形状、性格或状态的词语,就能把观察到的人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熟悉的人物,模仿例文,指导写作使学生将平时学到的词语、句式、写作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练习写出其在某一时刻、某一情况下的外貌形象的变化、不同的心理活动以及不同的言行等人物形象特征。
四、景物描写的模拟
如校园内、公园里、街道旁的各种花卉树木,景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晨午暮夜各显特色,春夏秋冬景致不同,风雨阴晴各具姿态。教师引导学生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一是要观察得仔仔细细,看得清清楚楚,二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有关景物、事物描绘的词语。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描写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学习,就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模拟描写。
五、对话交流的模拟
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是学生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作文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积累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写话训练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小学教师,我注重指导学生从写话素材、语言、方法三方面进行积累,帮助学生提高写话水平。
一、注重写话素材的积累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如果没有合适的素材,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写话训练。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引导学生积累写话素材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用眼看。生活是写作最大的素材库,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最大前提。在写话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用敏感细腻的心灵,去感受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入手,写身边的人、身边的物、身边的景、身边的事。比如,写“美丽的家乡”,教师就要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有意识地寻找家乡美丽的风景。要求在外出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感受家乡的变化,不能走马观花。回来后,让学生立即将他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东西写出来。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学生的笔下出现了“紫红色的花苞一小团、一小簇,就像串在一起的小珍珠,玲珑可爱”等精彩的描写。
二是动手做。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往往印象非常深刻,写出来的语句也很生动贴切。在写话训练中,教师要有“做写话”的思想,即在写话之前,让学生围绕写话内容动手操作,用心感悟,积累独特的生命体验。比如,写“我学会了”,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身动手去做、去体会,在“学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会”的快乐。这样,在后续写话时,学生笔下就不会言语空洞无物。有一名学生在“我学会了洗头”中写道,“用手揉啊揉,好像是变魔术一样,出来了一层软软的泡沫”。对洗发泡沫这般充满童趣,真挚可爱的描写,若不是亲身经历是写不出来的。
三是用心想。想像是写作的必要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源于现实的素材进行不断思考、加工、整理,挖掘其中精彩生动之处,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联想和虚构,将人物写活,把事情写生动。特别是在看图写话训练中,就要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弄清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测,展开丰富的想像,找到图片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拓展,将静态的图片,丰富充实为有声有色、情节生动的“动画片”,这样不仅能使笔下生花,而且培养了学生想像力和创新力。比如,在“两只小狗照哈哈镜”中,学生联想到了“小狗不认真听课,忘记了老师教的知识”,这样的描写贴近校园生活,让人可信可亲。“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写话素材充足,学生就不会觉得难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写话的乐趣和意义,明白写话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自己的笔写出来。
二、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
学生刚接触到写话,不可避免出现词语贫乏、语言空洞的毛病。让学生主动地背诵名篇名段,有意识地记录好词好句并加以灵活运用,是增强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让学生有好书看。“好读书还得有好书读”。在当前儿童读物良莠不齐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运用文学经典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写话训练有针对性为学生挑选购买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要尊重学生的趣爱好,为学生选择优秀的童话、神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籍,比如:《格林童话》、《迪士尼故事》、《上下五千年》、《皮皮鲁外传》、《窗边的小豆豆》等,让学生在至真至纯的文学世界中得到生命的提升。可以采取“每日一句经典”等方法,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背,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如果条件不够,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捐书。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组织了学生“交换课外书、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活动,不但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阅读需求旺盛,但阅读理解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和语言积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解释说明,查找资料等,设身处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帮助,特别要帮助他们理解特定语境中的某些词句,比如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的含义。在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者知识空白点时,要鼓励学生使用工具书,上网查找等,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教师要要充分尊重文本解读的多元性,注意不要将自己的解读结果强加给学生,更不要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最后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好词好句。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对于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拿来”,巧妙地运用。比如“小兔红红的眼睛就像一对红宝石”,“蜜蜂在尽情地采蜜,蝴蝶在欢快地舞蹈”等等,这些常见的经典性描写,只要学生能想到、用得上,就应当大张旗鼓地表扬和鼓励。当然,随着学习的提高,要逐步提高学生习作的原创性、新颖性要求。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小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随着学生阅读积累的不断深厚,他们写话水平的提高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注重写话方法的积累
科学的方法指导,可以让学生尽量少走弯路,尽快提高写话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应将写话方法的指导贯穿始终。
一是教师直接引领。在学生写话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写话方法、写作技巧,比如写人时,要先写他的五官特点,后写他的言行举止;状物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着重写出与众不同的地方等等。提倡教师多“下水”,与学生一道就同样的素材“做题”。在教学当中,我坚持写“下水文”,不但准确把握了写话训练的重难点,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带领全班同学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写话当中。
二是学生修改比对。学生完成写话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要注重批改的过程性,将批改写话作为一个不断完善,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尽量和学生面对面沟通、探讨,并让学生将修改前后的作品进行比对,让他们从中得到领悟,受到启发。比如,写心爱玩具不倒翁“你轻轻地推它一下,它就笑晃两下,好像同你打招呼。如果你使劲地推倒它,它就用力地站起来,再左右晃几下,好像摇着头生你气呢”,就是在修改过程中,学生迸发出的灵感火花,意趣十足,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千万不要膜拜他,他可是魔法学院非常“惨”的老师。他总会遭到魔法学院调皮鬼的“暗算”,所以你又可以称其为“惨死你”教授啦!
听说他最大的喜好就是给同学们布置各种花样的作文,还要求同学们当场“印”在脑海里活学活用。最近灿斯尼教授开创了自己的第二职业,开了个魔法便利店,里面陈列的都是灿斯尼教授多年的珍藏——作文好词好句。这灿教授“超市里卖什么药”?去逛一逛吧!
甜
1.我的同学扎着两根羊角辫,光着脚背穿鞋,一口外乡音,瞧起人来傻乎乎的。
2.他长了一个大脑门,后脑勺也大得出奇。眼睛往里凹,但很有神,总是盯着好奇的东西看,似乎要看透所有的秘密。
3.我们互相把球传给对方,玩着玩着,他忽然抬起胳膊,用力一甩,只见球从空中飞来,正中我的脑门。
4.别看他年龄比我小,可聪明伶俐,很懂事,真招人喜欢。
灿斯尼魔法使用便条贴:世界上没有模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我们在写人的时候,就要尽量找出他与别人的不同点,这样才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辣
1.他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卷发男孩,长着倔强的小小的翘鼻子,十分鲜润的红嘴唇很少能完全盖住他有点突出的洁白的牙齿,眼睛非常明亮,面部表情异常活泼。他从来不微笑,不是显得非常严肃,就是尽情大笑,发出一种响亮、清脆、动人的笑声。
2.突然,我身后传来狗的惨叫声。我回头一看,我的好朋友陈嘉诚左手攥着一块小石头,高举过头顶。那条狗已经站定,它的面前“躺”着块大石头,显然它已经挨了一下。可是,它没有退却的意思,仍然发出低沉的“呜呜”声。陈嘉诚用左手把我挡在身后,压低声音说:“你先走,我手里有石头,我不怕!”
灿斯尼魔法使用便条贴:写同学,就要写同学的各个方面: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才能让别人喜欢、爱看。
酸
胖乎乎 圆溜溜 水汪汪 亮晶晶
笑眯眯 乐呵呵 脏兮兮 白生生
蹦蹦跳跳 吵吵闹闹 嘻嘻哈哈 叽叽喳喳 毛毛躁躁
文文静静 柔柔弱弱 吞吞吐吐 羞羞答答 秀秀气气
灿斯尼魔法使用便条贴:比较这两组词,你会发现写人大体可以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写:一个是静,就像画面;一个是动,就像电影。两者结合起来,你的作文就会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苦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教学
提起作文教学,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仍然无从下笔。但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刻的明白作文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学会习作,使他们有感而发,有事可写,则成了我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现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关于作文教学的粗浅看法。
我认为,要提高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积累生活素材,多观察多体验,在重视写作的同时,还要重视作文的评改,尤其是相互评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注重日常积累,开拓学生视野
要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底蕴,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就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读课外书则是积累的一个好方法,课外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但对学生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
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外书的推荐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多种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有益的书籍既要配合语文课的教学要求,又要符合思想内容健康,适合青少年阅读,如:《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原著 、《寄小读者》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现身说法”,告诉学生自己喜欢读哪些课外书籍,学生会因为喜欢,而去模仿老师,这样就很自然的在教师的要求下去认真阅读。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教给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故事续写等。我任教的每届学生,都有看课外书并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因此每学年他们每个人的“采蜜集”都有好几本。此外,每天晨读,我都会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另外,我还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书方法、心得,以此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作为教师,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或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作品好,好在哪里,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我读过的一本好书”、“这篇文章美不美”等,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写作兴趣,创设习作氛围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基石。作为教师只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爱写作文,他们才会下功夫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人。作文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只有对平时的所见所闻多记录,多思考,生活才真正的成了学生写作的源泉。如,去春游,面对大自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准备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什么主题;面对一个场面,如运动会,你将怎样把场面写具体;针对一件事,你怎样展现其思想内涵等。但这些问题如何观察思考还要靠教师得法的指导,学生才不至于写出流水账。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就得有话可说,能满怀兴趣的将自己看到的人或景,做过的事有重点的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作文。
第二,教师要展示学生习作成果。展示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即可。如,开辟“佳作专栏”,在教室一角或黑板报上设置一个栏目,经常选登本班学生中写的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片段等,供大家赏析。或是在作文课上,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或作文中老师勾画出的好词好句,然后全班交流,是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创设轻松的写习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第三,教师还可以创设情景,优化习作氛围。如,记事的作文,可以采用先说后写的方法,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人的作文,可以采用猜猜他是谁的方法,侧重抓住特点进行人物描写等,还可以自己当“导演”,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在边做边说,边说边写,以提高写作兴趣。
三、加强方法指导,重视相互评改
作文教学中,除了重视写作前的实践,尝试写作之外,还要重视写作后的评改。传统作文教学重写轻改,教师在学生作文后写一段长长的评语,但到底有多少学生去认真看呢?因此写作后,教师应该克服“怕麻烦”“不放心”等思想,下功夫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把评改权力教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上下功夫。因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同时,实际上就培养了他们对文章的鉴别和欣赏能力,让他们从评改中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评改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改,互相评改,,指导学生认真推敲词句,直接在作文本上点评。当然教师还要重视习作后的辅导,根据评改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评。在讲评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优点并加以肯定,这样的效果比写一段长长的评语要好得多。
关键词:小学 习作训练 循序渐进性
多年来,习作训练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令学生、老师、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高年级的学生尚且如此,低年级的学生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想只要抓住了《课标》对习作训练要求的精髓即它的循序渐进性,就可以帮助学生和老师化解教学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困扰。
我现在执教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我知道,要想写好作文,必须经过由说到写的过程。而说,又需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依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课标》的指导下,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为真正的写作打好铺垫。比如,每当遇到一个好词,我会引导学生组一个短语,然后再根据短语造一个句子。慢慢地,再引导他们由一个句子说一段话。培养了他们以字扩词、以词扩句的能力。并且注意培养他们运用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说话时用对了一个好词我会及时鼓励他们。慢慢地,他们就会注意把课文中学到的好词好句运用到日常口语交际中。而对于看图说话的训练,因为图片的内容毕竟是具象的,我就先让学生自己琢磨图片的意思,学生只要看懂了图片的内容,就可以指导他们组织语言叙述,最后再用笔写出来。也就是说一年级的习作训练的方式可以归纳为:看——想——口语表达——书面表达。
到了二年级,习作训练的难度增大了,仿写一段话、扩写这些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仿写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需要他们增加词汇量,因为仿写的主要训练点就是抓住关键词,而词汇量匮乏则会导致在仿写过程中因找不到合适的关键词而前功尽弃。而扩写则需要学生有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仅要丰富,还要合理。这两种训练的共同特点是大量地取消了辅助的工具——图片,随之也取消了口语表达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靠思维直接形成书面表达。记得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仿写《精彩的马戏》的片段,有的学生居然写出了外星人之类的表演,我把他的作文念给大家听,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他写得有哪些地方不合情理?”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知道了马戏是真实的演出,虽然也包括魔术,但绝不是科幻。还有的学生无论如何也跳不出猴子、山羊等课文中的内容,写出来的内容没有新意,不吸引人。我问他们:“如果你去看马戏,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表演?希望看到哪些动物?”这样一来,让同学们知道了要打开思路去想象,还知道了想象需要有根据、要合理,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凭空乱想。在阅读教学中,每当遇到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地方,我都会停留一下,对他们进行训练。慢慢地,学生的想象空间打开了,积累的词语丰富了,有时候还会运用一些在课外读物中看到的词语或句子。记得有一次扩写《柜台前的等待》时,学生超乎我的想象,写出了主人公的种种境遇,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而且都顺理成章,此次习作训练获得较大成功,也算为二年级的习作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确定写作方向,建立写作档案
建立写作档案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还是很有讲究的。别的不说,光是作文的门类就非常多,有侧重写人的,有侧重写事的,有侧重写物的,有侧重写景的;既有写实的观察作文,也有充满幻想的想象作文。如果在建立写作档案时不分门别类,什么都做,那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最终导致的结果将很可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就是浅尝则止、无法深入。所以在引导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兴趣和特长为自己的写作档案确定一个大的方向。
二、收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档案
如果写作档案中只有几篇作文,那显然资源太匮乏,根本没有建立写作档案的必要。因为写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我们经常在写作指导课上发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面对洁净空白的本子紧皱双眉,两眼无神,那种难受劲真让人心疼。于是,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便让全班学生围绕一个题目,让大家说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把学生说的有关词句写了满满的一黑板,结果是大家很轻易地就写出了作文,但往往是大同小异,作文中多是他人词句而少有自主体验和感受。如果换成另外的题目和要求,大多数学生又面临困难了。这种七拼八凑的素材来源只能给学生提供一时的帮助,却没有后继的潜力,不能持续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解决写作素材的问题,而且还要尽量使学生写作档案中的素材就像一眼“活泉”一般,常流常新。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写作档案表层,还应看到档案中的东西是不是丰富,有没有更新,可用的东西多不多?为此,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收集写作材料,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收集素材呢?首先要指导学生读书,从书本中获取写作素材,如摘录好词好句,写随笔和感想等。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活动,然后把所见、所闻、所想写在卡片上,放入写作档案中。
三、多方参与评价,升华写作档案
写作档案中有作文,有许多供写作用的素材,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资料库了。但光有这样的资料库还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还必须对作文和素材进行评价,评价作文是为了获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水平,评价素材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素材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因为学生写出的作文和所收集的素材很有可能会出现偏离原先建立写作档案时的方向和繁杂、凌乱等现象,那就牵涉到如何评价的问题。为了使评价能做到中肯、客观,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达到激励的效果,就应广开言路,调动多方面的评价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就评价主体而言,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小组评等,评价方法可以是口头或书面表扬、精彩的篇和段上墙报,感情朗读和传阅、给家长送喜报、给学生发荣誉证书等,力求在评价中培养学生作文的欣赏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对素材进行鉴别和筛选的能力及整合能力。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建立写作档案时所确定的方向是写人,可是他所收集的素材中却有许多关于现代的战斗机、坦克、枪炮等图片,这些对他来说并非是很有帮助的材料,所以可进行适当削减。经过去粗存精之后,他的写作档案变得更有条理性,既使写作档案得到了升华,也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展示、汇报、交流,共享写作档案
一、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大教育家孔子的这句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会大大的增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如何培养兴趣?
1、开展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是读文,逐步引导学生从朗读到默读,从慢读到速读,由博返约,百读不倦。朗读比赛的形式也可多样的,如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等等。引导学生朗读古代诗和现代诗,应该注意讲清它们的区别,注意知道学生把握节奏、轻重、长短、语气等。比赛结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这样,既扩大了阅读面,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励,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课内的,还要朗读课外的;不仅要读,还要学会欣赏,学会感受美。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不断地提高起来。
2、拓展"说话"小舞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利用5——8分钟开展"每课一讲"、"每日一语"等活动。"每日一讲"即让学生上台亮相,讲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故事、一次经历、一个谜语或一个成语。"每课一讲"让学生在寻找中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感受生活的体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书本,引向每天的报纸和新出版的刊物,教师也适当推荐提供一些读物,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日一语"则是要学生为班组长或为同学送一句格言或名句。这种"说话"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摘录名言警句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了写作的词汇,丰富了写作的语言。
二、授之方法,培养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养成了自学能力的第一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学能力,还得授以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
1、沉入文本,学会预习。
学生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地认真读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自查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在文中圈点、批注、笔记,课堂上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课堂形式的改变能引发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同学间的交流是自身能力的再现,及时的鼓励则是进步的催化剂。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预习文章。如让学生做读书卡片,摘录作者相关介绍、好词好句好段等,逐步学会积累。
2、品读课文,掌握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灵活这一特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心理的体验。如品读《故乡》中闰土的少年形象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段加以分析。教学过程是"扶"的过程,教学"中年闰土"时,就要求学生仿效分析"少年闰土"的方法进行思考,这是"放"的过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久的训练,学生的自学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自学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敢问、善问才能让学生的自学成为自发、自觉的行为。品读文章目的是更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分析鉴赏,讲清理由;也可以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做探讨,逐步学会感悟。写阅读笔记是自学的好助手,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应鼓励并提倡学生应用。
3、读写结合,大胆运用。
由博返约,精读是为了理解、交流、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大胆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激读,这对巩固阅读成果颇有帮助。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可让学生学习其中多视角写人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一位很有特点的亲人或者朋友,使学生在仿写中品味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搭建舞台,巩固成果。
教师要善于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平时的习得加以展示,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如通过一个专题性阅读,让学生把学习收获充分交流,并且评奖。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就会脱颖而出,然后通过学优生来带动学差生。实际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优劣互补),充分体现协同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实践证明,学生单个学习,其进步是不明显的,然而一旦融进了群体,他们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会得以充分发挥,并形成一个你逐我赶的局面。这样一来,落后的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便会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自学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家校合作,培养毅力。
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学生读书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家校合作是个有效的方法。家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要尽可能的提供相应的物质保证。如父母多给子女购买一些课外读物,父母自身的垂范,加强督促,使那些不太自觉的学生有一定的鞭策等。这样,学生的自学习惯会得以巩固和形成,且终生受益。培养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应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学生也要有信心和自觉性,以及顽强的自学意志力,这样才不会半途而废。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该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文章只有多读,学习只有更勤奋,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课内外紧密结合,家校多多合作,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五、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自学的方向和动力,是制订自学计划的依据,是评价自学效果的标准,是自学活动自组织能力的标志。初中生应具有独立地确定自学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它包括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确定目标难度的能力,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的能力,在自学活动中随时调整目标的能力,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的能力。如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打算几星期完成,做哪些笔记,写几篇读书心得,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关于课外阅读的规定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但这种多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课外阅读量。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实施渠道在课外,管理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很大的随意性,最终将完不成任务,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在领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注重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开学初,我就组织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组建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二、指导读物选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分辨假、恶、丑,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
课外读物的选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的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哪本书。同时要尽量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结合点,由所学课文让学生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去寻找所在课文的原著来阅读,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
三、教给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上下功夫,却找不到好的办法。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有所收获。
一是引导他们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言显心声,形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内心,展现着他的精神面貌。文章写人,正是通过对人物想的、说的、做的及面部表情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二是引导他们抓住精彩句段琅琅地读。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应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内容,想象文章意境,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文辞美,使学生人情入境,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四、开展交流活动,增强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