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医生工作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生工作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生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眼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1

  以门诊看病为主,共接诊门诊眼科病人7689人次,收治眼科病友125人,绝大多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虽不能说每位眼科病人都治好了,但我尽了心,病人也都比较满意。临床带教眼科博士、硕士、学士25人。通过互相学习、帮助,双方都有很大的提高。

  教三个本科班,共108名学生,145课时。自制做幻灯片554多个,视频3个,108名学生,平均考试成绩87.5分,除2名不及格须补考外,绝大多数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有学生称:是一生中遇到的最好老师之一,让我心中象灌了蜜。

  参加了6部眼科专著编写,其中有:《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眼科临证备要》、《眼底病特色专科实用手册》、《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四部正试出版发行。

  参加了一次国际性眼科会议(第一届国际眼科葡萄膜炎会议)。

  2007年6月24日在雅虎建立个人网站,发表以眼科科普为主的文章235篇,侠客文章30篇(有6篇单篇点击量超过1000以上,被列为“精华文章”)。短短的190天的时间里,在网友的支持下,《眼科医师张健的博客》雅虎博客的点击量突破40000!经常来往者有8961人,新老朋友489位,留言3638条,评论1365条,消息459条。业余时间免费为眼科病人解疑虑,在网友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自费订阅了《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国际眼科杂志》,还有赠送的《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眼科世界报告》、《眼科时讯》,《求医问药》。自费订阅了《大众卫生报》、《家庭医生》、《长沙晚报》、《文卒报》、《现代家庭报》,还有赠送的《医药经济报·医院周刊》,并通过当当网、卓越网购买了多部有关眼科专著,经常通过网络搜索国内外眼科专业动态知识,了解眼科专业的进展,及时获得最新眼科信息。

  家庭生活美满幸福,老母亲今年86岁,身体健康;夫妻恩爱,女儿出嫁。自己头上长出了几根白发。

  明年将继续努力,特别是加强网络学习。

  眼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2

  20xx年热热闹闹地过去了,20xx年新年伊始,在此万象更新之际,回首20xx我感触颇多。这一年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了“三好一满意”、“质量万里行”等多项整治活动,又恰逢我院医院二甲复审之时,此番激流涌动下我院眼科之发展可谓蒸蒸日上、硕果累累。今年充实、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作为眼科主任我积极配合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勤恳务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院眼科的综合实力,并使之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线。下面就几个方面做简要汇报如下:

  一、潜心钻研业务,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学科带头人。

  众所周知从事医疗行业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靠耍嘴皮子是走不下去、是要半途而废、是要出严重事故的。因而作为眼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我必须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深入了解眼科各分支专业的前沿知识。当然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因而我近些年把侧重点放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上,经过我的努力我院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飞速发展,并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我院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获得跳跃式发展,这一年我独立完成366例包含各种疑难病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同20xx年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量翻了一番,技术难度也是更胜一筹。

  在其他眼科分支专业上譬如眼底病方面,我院眼科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眼科添置了玻璃体切割机,同时我们开始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这项技术填补了本地区的空白,打开了本地区眼底病外科手术的市场,为我院赢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在专家带教下我们眼科完成我院首例眼角膜移植手术,这也是本地区首次开展角膜移植。医疗技术的革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保持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做好“领头羊”,这是我的理念!

  二、强化制度管理,以身作则做好科室管理人。

  做为科主任我不但是学科带头人同时还是科室的管理者。而科室“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对科室人员的调控,使大家各司其职,“站好自己的岗”。而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施管理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医疗质量还是医疗服务的提高都离不开各项相关制度的约束,只有将医疗服务运行中的细节制度化,并恪守各项制度,才能实现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行业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同时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也在时刻遵守着各项卫生法规及条例,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着种种医疗安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科主任严格把控各个细小环节。

  在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及我院二甲复审的大前提下,我“苛刻”地要求科室人员一丝不苟地执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及相关配套规则。重新审视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分解服务流程,并制定出适合每个小环节的服务准则。这些细化了的“规则”的制定与落实,是科室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众人群策群力的结果。在实际执行中我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一点在我院职能部门的评审结果上可以证明。

  三、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为科室后续发展储备“正能量”。

  医院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离不开一代代白衣战士的传承式发展。我深知作为科主任不能胸怀狭隘只顾自身,要懂得“科室强才是真的强”,“光杆司令”是不成气候的。科室要想成为本专业本地区标杆性平台,就必须有强大的人才储备。然而人才的储备来自哪里?不外乎自身培养与院外引进。这就要求科主任要培养自己的人才。作为眼科主任我一如既往的按照早年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在实施,如今已经小有成效。我早年就安排下面年轻的医师分别专攻眼科分支专业,并分批次外派他们进修。现如今眼科下设分支专业白内障组、青光眼组、眼外伤与眼整形组、眼底病组、斜弱视组、眼屈光组等等都已经铺成开来,他们都能胜任自己的专业技术,所以我很欣慰,在不久的将来我所培养的这些人才在我院眼科的发展中所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这是我之幸,也是科室之幸,更是医院之幸!

  四、科室经济效益获大丰收,硬件建设稳步拓展。

  在医疗界所谓“金眼科,银外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院眼科在还没有完全把眼科下属分支专业铺成开来,就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在过去的20xx年我们眼科和耳鼻喉科总收入一千二百万之多,跨入“千万科室”之列,而且我们眼科及耳鼻喉科是所有临床科室经济收入中纯利润的科室。眼科经济收入乐观,硬件建设也令人欣慰: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配备了眼底病手术所用玻璃体切割机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创了我院眼科眼底病外科的历史新篇章。

  五、展望来年,我信心百倍。

  新年伊始——我有个梦想,我梦想院领导能给眼科配台高端手术显微镜;我有个梦想,我梦想眼科在二甲复审评审中全A通过;我有个梦想,我梦想每位眼科医生在职能部门的检查中无瑕疵;我有个梦想,我梦想眼科超劳务费翻几番。

  最后祝愿各位院领导、各位同仁在新的一年里身心健康、阖家欢乐、心想事成!

  眼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3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20xx年即将过去,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协作下,全年的工作顺利完成,回顾20xx年。无论科室的管理,医疗安全、业务技能、服务质量及总体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取得的成绩

  1.顺利完成科室分流和搬迁:由于医院病员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眼科顾全大局,服从医院统一安排,对五官科病员进行分流及两度搬迁,科室全体工作人员为不影响正常工作,保障病员就医质量,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了科室搬迁工作,不仅做到物品、器械无损坏,而且实现了搬迁安置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

  2.努力提高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强化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是全科人员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重要任务,强化责任感,真真切切地在每个工作人员中树立视患者为亲人,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思想。采取各种形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不断促进全科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圆满完成全年医疗任务:眼科工作由门诊和病房组成。20xx年度,我科室接诊门诊病员6000余人次,收入住院病员1500余人次。全年为医院创收350万元,完成经济收入任务约180余万元。全年开展手术20xx余例,为我院的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础。

  4.进一步健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方面提高医疗质量,组织并认真学习了《病例处方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积极参与“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创先争优”等活动。规范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教育大家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的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全科人员能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任务杂,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和医疗安全管理:今年,我科积极响应院方精神,狠抓医疗质量,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医疗文书及软件资料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同时,为加强医疗安全,每周进行一次病区危险物品收查,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会议,就科室存在或出现的弊端及医疗安全隐患,加以讨论,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及防患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科室设备陈旧,接受患者多次提出要求,设备有待进一步更新加强。

  2、科室宣传力度不够大,这方面是下一步工作的要点。

  3、科室各项登记不够及时,认真仔细。针对此情况,下一步将健全各项登记制度。

第2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轮转护士;带教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162-02

作为三级甲等的综合医院,我院每年都要招收一批新的聘用制护士,并且实行5年规范化培训,特别在刚工作的前两年里,要在各个科室之间进行轮转,以求能够对全院各科室的工作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同时也是提高护理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而我所在的急诊科对护理人员的各项要求都有较高的标准,集输液、抢救危急重病人、护理、留观病人的病情观察等工作于一体,这就要求每个护理人员都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各项技术操作,特别对于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和各种常见病急救措施的熟练掌握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在工作量大、人员少的情况下,力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独当一面,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刚进科室、对环境还不熟悉的轮转护士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1 轮转护士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潜在的问题

1.1 对急诊科的环境、物品存放、各班工作程序不熟悉

轮转护士刚进入科室,对病房的布局,床位的摆放,各种医疗常用物品,无菌物品等的存放不清楚;有哪些班次、各班次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都不了解,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速度,而急诊工作讲求的是分秒必争。

1.2 对各种常见病的急救程序不熟练

急诊工作就是要在面对每一个急救病人时能够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种急症的抢救措施,而且能根据各种突发状况采取应变措施。但轮转护士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各项业务还不熟练,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往往遇到紧急情况不知所措,不能及时有效地配合医生,从而影响到抢救的效率。

1.3 对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不熟练

在急诊科抢救、护理病人的首要工作就是熟练操作,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萨勃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等,这么多的仪器设备,对于新工作的护理人员只是在书本上学习过,在实习时偶尔见到过,而对急救仪器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规程还不甚了解,使用起来比较困难,但仪器使用是抢救病人的重要环节,因此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抢救工作的效率。

1.4 对于各项护理操作的收费不能熟练掌握

我院急诊科的各项抢救及护理操作都需要通过护士根据收费标准开出的缴费单来进行收费,项目繁多,要求护士将各项收费标准熟记于心,准确运用,多收会影响到护患关系及病人的利益,少收则影响到医院的效益。因此收费的快慢及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医院的形象。

2 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科采取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1 入科介绍

到科室第一天的轮转护士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带领参观科室,熟悉病室的环境、布局、科室成员、各个班次的工作时间、工作程序、工作制度以及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样上班时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也能顺利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总结经验,认真学习

平日针对急诊科工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并把总结的经验完整的归列,纳入到急诊工作须知的帐夹中,要求每一个轮转护士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工作风范,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少出偏差,提高工作质量。

2.3 认真带教,严格考核

由护士长安排经验丰富、能熟练操作科室内各项急救仪器的护士带教,向轮转护士详细介绍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采用全方位的综合教学方法,做到多评价、快反馈来控制教学质量,并最终由护士长进行考核,一项一项过关,确保每一个护士都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提高抢救质量和效率。

2.4 创新带教程序,提高护理水平

我们将急诊科常见病的急救措施分为详细的文字描述和简单的示意图放在帐夹中方便护士经常翻阅学习;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非常简单且容易掌握的能适用于各种急症的急救程序,作为入科须知要求每一个护士熟练掌握,并能准确运用,同时在一段时间内对科室轮转护士实行护理程序带教,即采取“老护士示范,新护士观察―新护士实践,老护士观察―新护士再实践”的带教方式,由护士长不定时地进行提问,以提高轮转护士的急救护理水平。

2.5 熟悉、掌握收费标准

针对收费问题,我们将急诊科的一些常用收费标准归纳列表,做到收费标准人手一份,并且在收费标准的帐夹内备存一份,方便大家参阅,以保证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

2.6 及时总结

不定期地召开科务会,由护士长主持,召集大家讨论,如何更好地促进科室的发展,以提高每一个护士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心,推动科室的发展。

2.7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搭配

合理安排好新老护士的搭配,让新轮转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第3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护理管理;JIT;护理文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127-03

护理文书是护士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对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护理实施过程、护理评估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1]。一份完整的护理文书应准时、详细、客观地对患者病情、诊治风险等进行评估,并记录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风险防范、维权等的最重要文档资料之一[2]。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广大护理工作者对所有实施的护理操作、医嘱执行情况、患者病情及各级护理的观察与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客观、及时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采取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填写,提高了护理文书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自2012年4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患者病历4210份。其中2012年4~12月2098份;2013年1~8月2112份。从2013年1月开始,我们实行JIT模式管理各项护理文书记录、填写工作。

1.2方法

1.2.1 JIT模式 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的典范是丰田汽车公司,故又称丰田生产方式;现广泛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3]。JIT用于护理文书书写管理模式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嘱为执行力,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为目标,涵盖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等护理文书的准时、快捷、无耽搁填写。也就是说各项护理文书的记录,既不能事先凭主观判断填写,也不能事后凭记忆回顾补写,应在护理实施中及时、客观、准确填写。具体为:统一护理文书标准分班、分组实施实施者准时填写(记录)同班次人员相互督促、检查质控人员复查、审核病历出科时再次复核整体质量提高。将护理实施过程中的记录单、评估单、执行单及护理表格等护理文书项目统一标准、规范格式,严格规定填写(记录)人、填写(记录)时间、审查、核对环节[4]。并根据护理文书各项目的特点、填写(记录)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各班次的人员分配;各班次均有较高资历的护士把关。同时科室将护理文书填写(记录)工作纳入质量考核内容中,设置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员,每天检查各班次的护理文书填写(记录)情况;护士长、责任组长每天抽查各班次的护理文书填写(记录)情况,检查结果在次日的护理交班上通报。确保各项护理文书的填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2.2资料收集方法 将我科2012年4月~2013年8月出院患者按出院时间排序,按等距抽样方法(间隔距离=总例数/所需样本数+1)随机抽取10%的出院患者归档病历共计421份,其中2012年4~12月210份;2013年1~8月211份。检查、审核、记录出院患者出院时间和病历归档时间、特别护理记录单、入院护理评估单、体温单、医嘱单、血糖监测单、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疼痛评估单等填写合格情况。

1.2.3 评价标准 ①按我院病案资料中心护理文书质控标准进行检查,护理文书中存在缺项、漏项、错项,记录前后不一致;如入院评估单记录的生命体征、体重、身高等与体温单的记录不相符;诊断、主诉与医生病程记录不相符;医嘱单记录的皮试结果与体温单记录的皮试结果不相符,甚至未记录;患者出现疼痛,该评分的未评分;填写格式错误、缺页码、眉栏;缺记录时间、患者住院号、执行者签名等均视为不合格。合格率=合格的护理文书表格数/抽查的护理文书表格总数。②科室护理文书质控员,每天将出院患者的病历送至病案资料中心,由病案资料中心质控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签收后的病历为实际归档病历。出院患者病历归档率=实际归档病历数/应归档病历数(出院患者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主要护理文书填写合格情况

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前后的特别护理记录单、入院护理评估单、体温单、医嘱单、血糖监测单、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疼痛评估单等填写合格情况如表1所示。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前后的特别护理记录单、入院护理评估单、体温单、医嘱单、血糖监测单等填写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P

表1 主要护理文书填写合格情况

2.2出院患者病历归档情况

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前后的出院患者病历归档情况如表2所示。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前后的出院患者病历归档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

表2 出院患者病历归档情况

3讨论

病历是患者医疗过程的客观记录[5],是医疗活动再现的载体,护理文书作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及时、客观、准确记录护理活动会直接影响医疗纠纷的处理。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有缺陷的护理文书使医院处理医疗纠纷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医疗举证法律证据的法律效力大大降低。只有及时、客观记录护理文书,才能保证护理文书的真实性,还原护理活动的真实情况,减少医疗纠纷。

实际工作中经常没有按要求填写护理文书[2],没有及时记录,甚至无记录。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记录时常不及时,凭事后的记忆填写;护理评估单凭主观随意填写等,大大降低了病历记载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后,有要求、有计划、有检查、有督促,杜绝了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和护理评估单随意填写的现象。

护理记录存在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6]。因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特别是事后由非当事人填写,往往存在病情变化记录及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在同一时间里与医嘱记录相矛盾;患者死亡时间与医嘱时间相矛盾,死亡原因与病程记录不符;甚至患者的手术部位在手术前后的记录相矛盾;护理记录中常发现患者性别前后矛盾。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后,记录及时,与实际情况一致,记录、检查、审核、质控连为一体,一环紧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避免了事后补填的现象,前后矛盾的现象基本消失。

护理记录与临床真实情况不一致[7]。如患者请假离开医院好几天但体温单天天都在记录;医生开出的检查单,因各种原因未做检查,护理文书中未作记录等,一旦出现医疗纠纷,病历作为法律诉讼的法律证据的作用大大降低,使医院处于不利的地位。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后,护理文书及时、准确、客观记录、及时监督、检查,做到谁执行谁记录,未执行的护理实施无法记录。

以往护理文书的书写流于一种形式[8],只重视医疗执行、护理操作,而忽视护理工作的记录。当班护士因护理工作忙,也不愿意填写和记录,即使应付式地填写和记录了,也无人审核、检查,使护理文书存在不少缺陷。在日后的护理工作经验总结时无从下手,资料无法汇总[9]。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将护理文书的书写纳入当班护士的工作中,有质控员监督、检查完成情况,形成工作制度,并将护理文书实时实行计算机管理,非常方便护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和交流。

以往因护理文书未及时完成影响到患者出院后,其病历无法及时归档。特别是一些操作性的护理记录,填写只能由操作者本人完成;特殊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填写,如果未能及时完成,其他人无法替代,将拖延出院患者的病历归档,严重影响医院保持病案的可获得性[10],不利于护理工作经验总结。采用JIT模式管理,重点强调护理文书填写的准时性,对记录不及时、拖欠、漏项等均有处罚措施,可大大提高出院患者病历的归档率。

综上,采用JIT模式管理护理文书填写,能使各项护理文书更加真实、客观、科学、及时、规范,能提高出院患者的病历归档率、提高病案的可获得性、护理文书填写合格率,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S]. 2001:17.

[2] 吴亚萍,尚琴芬,冯月清. 住院病历医护记录不一致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与对策[J]. 护理研究,2008,22(6):1484-1485.

[3] 龙福德,钟群. 抢救记录的规范书写及抢救成功率的正确统计[J]. 中国病案,2009,10(6):16.

[4] 卫生部. 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S]. 2010.

[5] 王立茹,李冬霞,陈文,等. 953份内科病案终末质量控制结果评析[J].中国病案,2009,10(6):12.

[6] 涂琴. 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 护理管理杂志,2008,4(7):50-51.

[7] 耒玲珊.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纠纷隐患与对策[J]. 中国病案,2008,9(2):35-36.

[8] 黄江红,李群,查春红. 病案首页的作用[J]. 中国病案,2008,9(1):21-22.

[9] 姬军生,张勇,郭继位,等. 病历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4):220-221.

第4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无菌术;灭菌消毒法;正确应用

【中图分类号】R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85-02

无菌术主要是指针对感染来源以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技术措施,该技术以消毒灭菌法、操作规范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所组成,在临床应用中对诊疗的效果及手术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就基于无菌术在临床应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其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具体分析无菌术的正确应用方法,再讨论无菌术正确应用的意义,现作如下报道。

1 无菌术的概念阐述

在一百多年前的外科中,伤口感染属于外科医生在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由于无法采用有效的措施避免伤口感染现象的发生,致使外科收治的许多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由于伤口感染对外科治疗造成的恶劣影响,各个国家的外科医生及专家们也十分重视对规避伤口感染措施的研究,于是,各种抑菌、抗菌技术也就渐渐衍生了出来。自从1864年匈牙利医生Semmelweis提出在检查产妇时使用漂白粉深液洗手消菌起,直至1877年德国人Berg-mam发明高压蒸气灭菌法应用于外科中时,无菌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渐臻成熟[1]。

2 无菌术的正确应用分析

2.1消毒灭菌法的正确应用

消毒灭菌法主要是指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原理,对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进行杀死、清除操作,进而达到无害化目的的一种方法。根据现在消毒灭菌法的实际应用情况,主要可将其分为化学消毒灭菌法与物理消毒灭菌法两大类。

其中,化学消毒灭菌法包括有气体熏蒸法、药物浸泡法、紫外线照射法等,其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是用来对空气、医疗器械、患者皮肤、手术人员手臂等处进行消毒,进而达到有效杀灭细菌、真菌、芽孢等有害微生物的目的。而物理消毒灭菌法主要包括有干热、煮沸、高压蒸气、火烧、电离辐射灭菌法等等,根据消毒杀菌类型的不同,其方法的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例如,火烧法多会应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中;煮沸法多可应用于橡胶、玻璃、金属类制品或器械的消毒灭菌中;而高压蒸气法可应用于手术巾、手术衣、橡胶、敷料、手术器械等能够耐受高温的物品中;而电离辐射法大多应用于一些药物的制备过程、一次性医用物品、所以医疗器械等方面的消毒灭菌中。

2.2操作规范的正确应用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无菌术在外科应用时不仅可用来处理和清洁伤口,还可用来处理感染病变以及被污染的伤口,而为了保证处理效果的良好性,严格、正确的应用无菌术操作规范也很重要。

⑴术前操作。首先,于术前一天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清洁卫生,针对胃肠手术者,还应做好肠道防感染准备工作;其次,手术人员于术前以浸泡法、刷手法等消毒灭菌法进行洗手,并保持自身指甲、手臂皮肤的干净、整洁、无破损,且有感染者不宜参加当次手术。之后再换上手术室专用衣、帽、鞋、口罩等;再次,对行手术的患者术区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标准流程铺无菌单、辅助患者穿手术衣等操作。⑵术中操作。在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的肩以上,脐水平以下、背部以及手术台边缘均属于有菌区,所以手术时应严格、仔细的注意,避免被污染。若手术中发现所用手套等物出现破损被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并消毒。在手术快结束时,关闭患者切口前应该仔细、认真检查所用敷料和器械,防止遗留体内的不良现象发生。⑶术后操作。术后完毕后,应该对患者伤口实时、动态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抑菌消毒措施,避免术后感染。而在手术中所使用过的一切敷料、器械等物,均需严格的消毒灭菌,以保证下次使用时各器物的不会有污染[2]。

2.3管理制度的正确应用

无菌术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为了避免已进行消毒灭菌的物品、手术区和已行消毒准备的人员被污染,以及避免患者在治疗中伤口出现感染而制定的管理制度。而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均是经过各专家学者缜密、认真的讨论,以及长期的医疗实践与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可行、有效等特点,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有对操作空间、物品、操作人员进行的无菌管理以及防止污染的各种要求。由此可见,在无菌术操作全过程中,将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正确的应用,可对无菌术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3]。

3 无菌术正确应用的意义

由于无菌术在临床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医务人员在应用时,一定要保证无菌术操作的正确性,并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医疗器械、用具的无菌保护意识以及无菌理念等良好的无菌习惯,才能使无菌术的应用合理、准确、有效,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蒙军,易小玲,杨春艳,张琳,范平,侯敏,江顺奎.基于无菌术的一次性毫针研制及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7):261.

第5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29-01

医院健康教育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推动了医院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功能转化为预防、康复、健康保健等综合功能。它的发展和运用在治疗上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的需求,同时也在促进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及疾病复发率、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大多来自农村,而农村病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思想保守,文化水平偏低,信息来源较窄,健康教育工作滞后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对各种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现将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进行健教育康的方式

1.1健康教育简方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一般形式是依靠固定宣传牌、黑板报、画廊、宣传单及医生病人座谈等形式。这些方式普及卫生知识虽有一定效果,但较局限,只有那些来医院看病的病人才能获得,知识面也较窄,边远地区和不来医院的人群往往受不到教育。针对农村患者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的特点,我院印制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购置了相关的录像带及光盘。农村病人住院后,责任护士做入院宣教,帮助适应住院环境。根据这种情况,我院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编写成册,印成健康教育简方,如:《预防红眼病》、《高血压的防治》、《婴幼儿腹泻》、《预防感冒》和《腹泻病防治》等。相关疾病的患者入院后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由相关医务人员不定时进行讲解,做到不断强化直到理解为止。同时对同病室边远地区和不来医院的人群也能受到相关的健康教育。

1.2随机性教育。在护理实践中,我们针对农村患者个体特点进行随机和有的放矢的健康教育。

1.3示范性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对某些方法、操作进行示范和纠正,如:颈椎病的运动疗法、简易呼吸操、母乳喂养等,在演示操作的同时给予病人反复练习的机会,并给予个别指导直到学懂为止。

2 住院健康教育的内容

2.1严把入院宣教关 由接诊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管理制度、作息时间及陪护的注意事项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其适应住院氛围。入院时要留下病人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为预防联系不到病人,还要留下联系人的详细地址、电话,以备出院后继续进行健康指导

2.2 在住院期间由护士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发生的原因,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行为,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及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等知识。语音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使家人对患者的病情有初步的认识并亲身参与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所有护理过程,以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为以后的家庭治疗和护理打好基础。

2.3 用药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心中有数,配合治疗。在病情需要和疗效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物,严禁大处方。中药汤剂统一由医院煎熬或由患者家属按健康教育卡内的“中药的正确煎法”煎熬。炎热的夏季,熬好的中药还要防止变质等。

2.4特殊检查前后宣教:向患者说明入院后需要做常规检查,如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透视、照相及心电图等检查,并介绍常规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3 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

3.1 注重实效。 通过交谈和观察判断教育对象疾病知识水平有无提高,心理状况有无改善,不良行为有无改变,从而不断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第6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循证护理;手术室;带教

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循证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和模式,自1996年传入我国以来,因其先进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已经成为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1]。循证护理的引入无疑对传统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培养学生循证护理能力,在临床护理决策中融入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是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是当今护理教育的方向[2]。近年来,手术室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护生带教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3]。如何根据手术室的特点做好带教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将循证护理运用到护生带教中,指导护生完成实习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93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6—9月的45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年龄20~23岁,平均(21.40±1.01)岁;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的48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平均年龄(21.37±0.841)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历、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

带教组长安排带教教师,由带教教师进行入科介绍,使实习护生熟悉手术室环境、布局、工作制度及规范。带教组根据护生实纲,结合科室情况制订实习计划和授课内容,明确实习要求,并进行小讲课、教学查房各一次,最后进行出科理论、技能考试。

1.2.2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

(1)提出问题。带教教师成立循证小组,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程序;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回访已毕业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自身带教经验总结,分析实习护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①护生对环境陌生,专业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是外科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严格的3区划分,特殊的工作着装,半封闭的工作环境,使护生感到神秘而陌生。手术室有严格的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和明确的巡回护士职责、器械护士职责等,所有的制度必须与工作相结合护生才能真正理解,加之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与临床科室完全不一样,所以护生感到陌生。现有医学教材中有关手术室护理的内容简短而抽象,护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手术室工作需要,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②心理应对能力差,各项操作没掌握。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特殊,除了基本护理操作外,还增加了护生以往没有接触过的操作,如外科手消毒、无菌技术、穿针、安装刀片、安置手术、配合医生手术等。这使护生感到陌生和恐惧,自信心不足,不敢动手操作甚至手足无措,严重影响了对各项护理操作的掌握[4]。③无菌观念不强,缺乏实践。手术中许多操作需要有很强的无菌观念,无菌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然而无菌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由于护生实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对无菌技术掌握不熟练,无菌观念差,无菌操作中污染环节较多。有的护生在不慎污染了无菌区后因害怕带教教师指责而隐瞒,甚至因为害怕污染而不敢动手操作,致使临床经验缺乏,降低了实习的有效性、积极性,增加了带教工作难度。④主动学习意识差。大部分护生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不会主动去请教带教教师或翻阅资料;对问题缺乏主动性思考,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工作缺乏主动性[5]。(2)寻找循证依据。首先,根据循证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相关循证依据,带教教师间相互学习、讨论,得出有效带教措施,并分析护生实习需求,结合带教工作经验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带教方案及实习计划。其次,在带教中实行“三级负责制”管理模式,即护士长、主带教教师、一对一带教教师层层质控管理。针对手术室工作特点,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主带教教师模式[6],即由主带教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工作,监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成果。我科室根据医院护理部统一要求设立带教组长(主带教教师),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带教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由在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考核成绩优异者担任。由于带教教师的职业信仰、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均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带教教师选拔上制定严格的标准[7],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选择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能力、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护士担任带教教师,并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统一培训、考核,以提高其带教能力与水平。最后,召开由护生参加的实习小结会,征求其对带教教师、带教方式方法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3)循证护理实施。①手术室带教组将手术室实习计划、规章制度、专科理论知识等内容编制成手册[8],在护生入科第一天发放,将入科介绍、手术室工作制度及职责等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仪进行讲授,要求护生记笔记,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带领护生熟悉环境,对手术室工作制度、职责进行讲解。同时加强与护生的沟通交流,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解决,尽快消除其恐惧、紧张等心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临床工作。②在护生入科后的第二天,带教教师进行技能操作演示,让护生有感性认识,并将纸质版操作流程、操作用物发给护生组长,组织护生进行操作训练,训练过程中护生可通过播放操作视频强化细节练习。带教教师对操作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点,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护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手术室专科技能,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③带教教师制作PPT课件进行授课,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感染控制规范等。主要通过案例来讲解无菌观念不强造成的后果及隐患来警示护生,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不断提醒,以达到培养护生无菌观念的目的。④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带教组长负责德育及思想教育工作,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正能量事例的讲解和不断的沟通交流,使护生感受到带教教师的关怀,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正确处理手术室护理工作。第一周护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第二周实行“一对一”带教模式,带教教师要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原则,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经常鼓励、表扬护生,提升护生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工作、学习积极性。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以及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1)两组出科考试理论与技能成绩见表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见表2。在带教方法、带教课程安排、带教内容实用性、增强无菌观念、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6个方面,除了带教内容实用性和带教课程安排两方面学生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4项两组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满意度评价见表3。带教教师通过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善于提出问题、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操作熟练、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7个项目对护生进行评价。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的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实践证明,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1减轻护生心理负担,调动实习积极性

循证护理理论改变了传统带教方法,护生进入手术室后先进行一周的基础培训,由带教组长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布局、各区域的划分、三区三通道的概念、科室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使护生了解手术室一般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各项无菌操作采取边讲解、边操作、边练习的方法,内容包括外科洗手、戴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整理无菌器械台、清点器械、协助医师铺无菌手术巾以及正确传递各种器械等,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视频,明确实习重点和难点,以减轻护生心理负担,调动实习积极性。

3.2提高带教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果带教教师业务知识掌握不够,能力欠缺,很难满足新生代护生的求知欲,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9]。循证护理理论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鼓励护生对现存经验提出质疑,指导其运用评判性思维寻求实证,在工作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要求带教教师通过学习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利用最新方法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调动了带教教师积极性,促进了知识的更新,使带教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使我科整体带教水平迈上新台阶。

3.3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营造轻松的氛围,分享自己的查证和临床工作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学生所查阅文献资料中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也能给带教教师新的思路,丰富专业知识,实现自我完善[10],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为临床培养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11]。以往,手术室带教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带教,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如今带教教师的作用已不止于带教和信息传递,还扮演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角色。如何培养文化素质高、技术水平过硬且热爱护理事业的护生,是当前临床护理教育的关键[5]。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实习带教,能够极大地提高实习护生理论水平,同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学习主动性[12]。所以手术室带教要摆脱传统模式,根据护生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护生在实习中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笑燕,江东风.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现状及思考[J].全科护理,2010,8(12B):3269-3270.

[2]朗延梅.实施循证护理教育培养学生循证护理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2(4):150.

[3]施小俊,黄定蒙.角色体验法结合PDCA循环在手术室带教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85-86.

第7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化疗药物;集中配置;流程设计;管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 R197.3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37-02

我院是一所集团化发展的医院,笔者所在的分院是以肿瘤诊疗为特色的专科医院,肿瘤化疗药物临床应用较多,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肿瘤化疗药物治疗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1-2]。为规范肿瘤化疗药物的配置管理,在分院全面开业之初,药剂科就建立了一个规模相适应的肿瘤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室。配置室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合理布局、运行安全、高效、节约的原则。一年多来运行良好,为医院解决了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难题。

1 配置室的布局

我院住院大楼是一栋21层的高楼,肿瘤化疗药物配置室设计在三楼,主要用于配置全院的肿瘤化疗药物,为全院六个肿瘤病区提供肿瘤化疗药物的集中配置,同时兼顾了这几个病区的长期输液医嘱的集中配置工作。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病区药房与配置室两个功能区共享的原则,配置室的布局选择了与病区药房相邻。采取配置室归属于药剂科病区药房,其所有人员归药剂科主任主管[3]。将这两个功能区设计为一个管理单元,取消了配置室的药品储备区,配置的药物全部由病区药房管理,实现配置室输液药物“零库存”,节约仓储空间,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集中配置工作运行的安全管理。配置室配备了两台全排的生物安全柜及两台水平层流配置工作台,设计了与功能相适应的医嘱审核区、排药区、一更、二更、化疗药物配置区、普通药物配置区。肿瘤化疗药物配置区采用了独立净化、滤过后全排风设计,保持与相邻区域相对负压5~10 Pa。符合卫生部于2010年4月20日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2 配置室的流程设计与管理成效

2.1 配置室的流程设计

我院输液集中配置信息传递系统是由医院信息中心依据我院工作特点自主设计。在我院的HIS 系统中增加了“输液配置中心”模块, 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紧密结合,使静脉药物配置室建立了医、药、护三方的沟通渠道[4]。该系统设置了长期输液药物集中配置与临时肿瘤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功能,长期输液药物集中配置申请必须在前一天下午4点钟之前完成;临时肿瘤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申请只要于当天下午4点钟之前完成。整个输液集中配置信息传递系统设置为:医生工作站医嘱录入、护士站医嘱请领、病区药房汇总发药、药师审核配置医嘱并打印输液配置卡,贴签及排药、长期医嘱退药申请、破损与节余药品处置。

2.1.1 医生工作站医嘱录入医生在合理用药监护系统的监护下,将患者的用药信息在HIS系统医生工作站中录入,按照体表面积及用药频次录入输液药物信息,静脉用肿瘤化疗药物在一个化疗周期中连续多次使用的按长期医嘱处理,单次使用的按临时医嘱处理。

2.1.2 护士站医嘱请领科室医嘱班护士汇总全科医生的集中配置医嘱信息,在医院信息管理护理管理子系统的界面下进行长期及临时输液集中配置的申请。长期输液集中配置申请的为患者次日应用的输液药物;而临时输液集中配置申请的为患者当天的静脉用肿瘤化疗药物,临时输液集中配置申请也包括当天录入并要执行的长期肿瘤化疗药物请领。以上所有请领必须在下午4点之前完成。

2.1.3 病区药房汇总发药临床科室申请的集中配置单在病区药房子系统的日常摆药窗口中自动打印出配置汇总发药单,由药剂师对各科配置汇总发药单逐一摆药,装入配置汇总发药筐。

2.1.4 药师审核配置医嘱并打印输液配置卡审方药师对照医生的医嘱对集中配置的每一组输液配置药物进行审方。如发现某一组输液存在配伍或剂量等不合理问题,药师则点击相应输液组号并在与医生及护士工作站对话框中注明简单的不合理原因,以督促修改不合理处方或更改药物。其余审核合格的输液处方由药师按相应汇总发药单号打印输液配置卡,放入到相应的汇总发药筐中,交给配置人员核对。

2.1.5 贴签及排药已打印好输液配置卡的汇总发药筐,由病区药房的发药人员传递给配置室工作人员,双方共同核对单号的药品及配置卡,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由配置室工作人员对相应科室的汇总单号药品进行贴签、排药,并以科室为单位将同种药品输液放置于一个配置筐中,进行分类排药。在全院所有配置药物排药完毕后,再将同种药物以科室为单位传入洁净区,等待次日集中配置。因为所有配置单的药物与配置卡经过双方核对,排药过程中配置卡应与药品一致,如在贴签及排药过程中出现某一药品数量不符,则说明排药出现了差错,应重新核实查单号的排药情况,找出排药差错。

2.1.6 长期医嘱退药申请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医生医嘱的调整及停药情况,系统设置了自动退药功能,已申请的长期输液集中配置药物只要医生在次日6点钟前提出退药申请,系统将自动产生相应的退药及退费信息,所退药品数量自动增加至病区药房相关药品的库存中,并将所有退药信息自动传输给配置室,次日7点钟配置人员对照退药申请将相应的药品撤出配置区。在配置完成后,立即按退药单将当天所退配置药品移交病区药房,保证配置室药品“零库存”。

2.1.7 破损与节余药品处置在配置过程中必然存在药品破损与大容量注射剂节余的问题,为了避免配置室储存节余药品或出现少加药的不道德行为,科内要求配置室每天配置完成之后,及时将节余的大容量注射剂(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等)移交病区药房,并建立交接记录。如配置过程发生药品破损的情况,则由配置人员将破损的药品交给药房工作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及时将相应的药品补发给配置室,并建立破损记录。

2.2 管理成效

我院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室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流程设计,使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运行。采用与药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配置室药品的库存为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集中配置的安全性。配置室通过一年的有效运行,得到了较好的管理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2.1 信息系统为肿瘤化疗药物配置提供了有力保障我院信息中心根据医院运行特点设计的配置流程,使得运行流程更顺畅,通过药师参与审方,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合理性,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同时系统实现了配置单自动退药、退费处理,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2.2 实现了化疗药物配置室药品“零库存”药品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管理中是一个重要方面[5]。通过加强对配置室的药品管理,使配置室保持药品“零库存”,大大降低了药品的管理成本,从流程上杜绝排药差错,提高了集中配置的安全性。通过对配置室药品“零库存”管理,减少了配置室的药品储存区,既节约了配置用房,又减少了药品储存区设备投入,降低了药品的管理成本与风险。

2.2.3 严格执行集中配置药品的交接、查对制度,降低配置差错通过严格遵守静脉化疗药物集中配置标准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排药、贴签、配置、成品核对制度,有效地降低肿瘤化疗药物配置差错率的发生。对出现差错及时登记,总结经验教训[6]。

2.2.4 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水平由于我院化疗药物实行了集中配置,而且化疗药物配置室设计,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保证了“抗生素类、危害药品静脉用药调配的洁净区和二次更衣室之间应当呈5~10 Pa负压差”。同时配备了全排风的生物安全柜,符合规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当配置百级生物安全柜,供抗生素类和危害药品静脉用药调配使用”的要求。有效地防止了化疗药物在配置过程中的泄漏,保护了广大的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2.5 规范了有毒医疗废物的管理通过化疗药物集中配置,配置后的化疗药物空瓶及一次性用具均分类用双层塑料带密封装袋,直接交给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理,有效地减少了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造成的职业伤害和对周边环境污染[7]。

3 讨论

通过我科开展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实践,我们意识到了建立符合医院自身特色的药物集中配置室,有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医院的职业防护能力。我科将化疗药物配置室与病区药房设置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两个部门的管理优势,加强了相互监督作用,节约了管理成本,有效地整合了药学资源,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通过实现配置室药品“零库存”,加强了药品管理,可有效降低配置差错。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中心自主设计,符合医院各科的运行特点,减少了各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之,开展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工作符合当前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给医院药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平台,值得医院药学工作者尝试。

[参考文献]

[1]蔡卫民,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99-107.

[2]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9-195.

[3]褚志杰,孙克明,刘世军.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经验总结[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3):1115.

[4]陈国清,李建国.HIS系统中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系统的功能与应用[J].医学信息,2008,21(3):305-307.

[5]赵方允,任晓明,宋沧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药品盘点[J].医药导报,2009,28(10):1385-1386.

[6]朱爱江,毛静怡.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药房,2008,19(34):2715-2716.

第8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

第9篇: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降阶梯思维;人文精神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健康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水平,而作为守卫人民生命健康第一条防线———急诊科则成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1]。目前,我国大多数急诊医师都是由所在医院的其他科室的医师临时组成,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培训教育[2]。因此,急诊专业医师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就此,现将我们科在20多年带教中所积累的经验总结分享。

1急诊医学疾病谱的特殊性与教学模式的辩证关系

1.1急诊科的教学应该是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的教学

其他专业科室的疾病谱是按照人体系统进行划分,在各个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而给予专业的治疗。所以其它专业科室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是按照某种明确的疾病为纲要,展开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回顾、分析其病理生理变化、总结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再进行鉴别诊断以确诊,最后给出明确的治疗方案。然而,急诊科的疾病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诊断及系统划分不明确、同时有多种不同程度的合并症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致残或致死,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急诊医生明确所有的诊断后再制定治疗方案[3]。为此,应该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在展开救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诊断。因此,为了满足急诊工作的需要,急诊教学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合急疹疾病谱的特殊性,建立合理的急诊教学模式。作者在急诊教学中以症状体征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危急程度分级,需要急救的先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及生命支持,相对稳定的可按照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路径的排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急诊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各种急救流程的标准化,教学结合各种症状体征的临床路径教学[4]。比如,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首先不是明确此患者的诊断系肺梗还是心律失常,而是果断启动EMSS,进行心肺脑复苏,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基础病,因此,急救流程的教学对于急诊专业医生尤为重要;而对于急腹症的患者,可按照腹痛这一症状的部位及其性质,结合查体的阳性体征,进行排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所以,急腹症的教学不同于阑尾炎、空腔脏器穿孔以及胆囊炎等疾病的教学,应该是成熟的急腹症临床路径的教学。

1.2降阶梯思维模式贯穿于急诊教学之中

急诊病人中许多相同的症状和体征既可以是轻症,也可以是重症,也可能是病情迅速进展和发展缓和的疾病的共同表现[5];所以在急诊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某一表现首先考虑其严重情况的可能性,在排除严重情况后才能考虑其他较轻微的疾病[2];而王佩燕教授在2007年提出了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例如,作者曾接诊到一位胸痛患者时,首先想到的是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梗塞等致死性疾病,这时需要通过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测定、凝血功能检测、心动超声、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快速检查进行排查,在排除这些常见致死性疾病后才能考虑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及肋软骨炎等轻性疾病。由此可见,在急诊专业医师的培养中,降阶梯思维模式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6]。

2急诊教学中应该重视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只见病,不见人”的问题,忽视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整体临床观念、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对病人的关爱等[7-8]。身与心是一体两面,躯体的疾病可带来患者的心理障碍以及患者家属的急躁心理,同时,心理障碍又可加重躯体疾病或严重干扰躯体疾病的救治效果。医务人员人文素质低下,沟通技巧差,常常会诱发医患对抗,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不利于医疗的救治效果。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懂得平等待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中医患矛盾冲突的重灾区,工作中频繁的医患纠纷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急诊医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9]。

3PBL教学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国外医学院校已经普遍实施,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我国因受到教室、设备资金不足以及师资力量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与传统教学和学习观念、习惯的冲突,导致PBL教学模式的推广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在PBL教学的试点中发现,矛盾冲突多、既严格又灵活是急诊医学学科的固有特点,非常适合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更容易引发学员自主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把握教学主线的前提下给予辅的指导教学,PBL教学取得了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10]。作者在教学中将院外急救分为现场急救、转运、以及途中救护几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学员对于现场急救的检伤、协作、急救原则、急救技能、肢体固定、转运病人的措施等知识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并能够深刻理解和记忆这些急救技能的各种要点[11]。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急诊医学的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培养出合格的急诊专业医生,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化普及PBL教学模式的推广,重视学员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运用降阶梯的思维模式,按照“追表寻因法”以症状体征为中心建立规范化急救流程和成熟临床路路径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烨,吴梦茹,梁欢,等.降阶梯思维在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35-536.

[2]肖敏,杨贤义,陈立东,等.急诊医学程序化目标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95-196.

[3]刘艳丽,陈永进,张旻,等.口腔医学本科生急诊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59-61.

[4]谢宗豹,陆秋琛.临床教育质量检测与实践教学体系架构[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90-93.

[5]项和平,李贺.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85-987.

[6]周彤,李翠萍,郭瑞峰,等.急诊医学实践技能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评价[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10(36):905-907.

[7]金伟,罗燕.急诊临床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0-42.

[8]向强,刘明华,文亮.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思路和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50-52.

[9]李飞,成祥林,孙亚凌.“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33):55-56.

[10]张正良,白郑海,许凤,等.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50-55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