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商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商务谈判准备工作(一)选配参加谈判的人员
在洽商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在确定价格和各种交易条件以及拟定合同条款方面,往往因利害关系不同而存在分歧和争论,有时这种分歧和争论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而且在洽商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种种预先没有估计到的变化。为了保证洽商交易的顺利进行,事先应选配精明能干的洽谈人员,尤其是对一些大型的和内容复杂的交易,更要组织一个坚强有力的谈判班子,这个谈判班子中须包括熟悉商务、技术、法律和财务方面的人员,应具有较高整体素质,要善于应战,善于应变,并善于谋求一致,这是确保交易成功的关键。
参加商务谈判的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一般他说,他们应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熟悉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并了解国家关于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
2、必须掌握洽商交易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商务知识,如商品知识、市场知识、金融知识和运输、保险等方面的知识。
3、必须熟悉我国颁布的有关涉外法律、法令与规则,并了解有关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运输等方面的法律、惯例以及有关国家的政策措施、法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4、应当熟练地掌握外语,并能用外语直接洽谈交易。
5、具有较高的政治、心理素质和策略水平,并善于机动灵活地处理洽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国际商务谈判准备工作(二)选择目标市场
在商务谈判之前,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市场资料,加强对国外市场供销状况、价格动态、政策法令措施和贸易习惯等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便择优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合理地确定市场布局。在选择国外目标市场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考虑贯彻国家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国别(地区)政策的同时,应尽量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力争做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体现平等互利。
2.应根据购销意图,合理选择国外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在安排销售市场时,应当分清主次,并要有发展的观点,即在安排主销市场的同时,也要考虑辅销市场;在考虑市场现状的同时,也要考虑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在巩固原有传统市场的同时,还应不断开拓新市场,以利扩大销路。在安排采购市场时,既要考虑择优进口,也要防止过分集中在某个或少数几个市场。在同等条件下,应尽量从友好国家订购商品;应考虑多从我国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订购商品,以利贸易上的平衡。
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对话:情景英语对话注释Dialogue 1:
A: So, thank you for coming, everyone. Its really a pleasure to see you all here. First of all, may i suggest you take a look at the agenda i sent you? Would you like to make any comment on that?
B: Yes, i wonder if we can begin with shipment question first. We really need to come to an agreement on that before anything else.
A: Thats true, but its also a very difficult issue. Thats the reason why i put it last. I thought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for us to start with the points we have in common. Well move on to the shipment issue after that.
B: All right. That sounds reasonable.
A: Well, before we go any future, I would like to say strongly how i feel that its in both our interest to reach an agreement today. The market is becoming even more competitive and our combied strength will give us some big advantages, not least in terms of the dealer network. Now, i think Richard would like to say a few words about that.
点睛注释:
1. make comments on sth 对某事进行评论
Example: Would you make comments on our womens garments in current design?您对我们流行女装款式有何评论 Oh look very nice! 哦,看起来很漂亮
2. have sth. in common: 有共同点
Example: The two firms have very little common in selling strategies. 这两家公司在销售策略上没有什么共同点。
3. in the interest of: 符合......的利益
Example: The stable and healthy business relations are in the interest of our sides. 稳定健康的贸易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
Dialogue 2
A: Hello, Mr Wang, nice to see you again.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 you ,and you?
A: Im fine, we just moved in our new house. Everything is in a great mess. Its a nightmare. But ill appreciate not having to spend so much time commuting to my work every day.
B: Yes, it took me nearly one hour to get here today. Bus service in this area is not so good.
A: Well, will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
B: Thank you, that would be nice.
A: Milk or sugar?
B: Black will do, thank you.
A: So, hows business in your section?
B: Not too bad. We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as far as our contract George is concerned this time.
A: Then i think you can say a few words about that first.
点睛注释
1. in a mess: 乱成一团
Example: Since 9 O clock , Mr. Gill has been sorting out the shipping documents which are in a mess in the files.
从九点以来,吉尔小姐一直在整理文件夹里乱成一团的海运单据.
2. commute: 乘通勤车上班
Example: I commute to work from Shenyang to Fushun on weekdays.周一到周五我从沈阳到抚顺乘通勤车上班.
bus commuter 乘通勤汽车上班的人 train commuter 乘通勤火车上班的人
3. as far as sb./sth. be concerned: 就什么而言; 至于
Example: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gree with Jack on this point.就我而言, 我同意杰克的观点.
As far as color is concerned, Tom prefers black. 就颜色而言, 汤姆更喜欢黑色.
Dialogue 3
A: Will you have a cup of coffee, Mr. Wang?
B: No. Dont bother, please.
A: Of course, i dont know Smith at all, but youve got to be on your guard against George. I told you about our negotiating with him in New York three years ago, didnt I?
B: I am sure you did. Can we focus on the final packing today, Mr. Brown? We mustnt get stuck in the price. They are going to knock us down. We have got some room to maneuver.
A: Thats right, George is the head of Marketing Department.
B: What we must keep in mind is that we can make a concession if they push us on staff cut.
A: Oh we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at, Mr. Wang. We will just play it by ear.
点睛注释
1. be on ones guard against sb./sth. 小心,防范
Example: We must be on our guard against pickpockets on a bus.在公交车上我们要小心扒手。
2. focus on sth. 集中精力于......之上
Example: We should focus our attention on the demands at the overseas market.我们应该集中注意一下海外市场的需求
3. knock sb. down 打倒,使屈服
Example: They are attempting to knock us down in terms of price.他们试图让我们在价格方面让步。
4. keep/bear sth. in mind 记住,牢记(英国都用remember)
Example: Please keep in mind that youll arrive punctually for the meeting tomorrow.请记住明天开会要准时。
Bear in mind that you can always rely on me.要记住你永远可以依靠我。
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对话:谈判中英语单词的选择1、At the request of Party B, Party A agrees to send technicians to assist Party B to install the equipment.
应乙方要求,甲方同意派遣技术人员帮助乙方安装设备。assist 较 help 正式;
2、The personnel shall not to partake in any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Iraq.
所有人员不得参加伊拉克国内的任何政治活动。partake in 较 take part in 正式;
3、The Employer shall render correct technical guidance to the personnel.
雇主应该对有关人员给予正确技术指导。render 较 give 正式;
4、Party A shall repatriate the patient to China and bear the cost of his passage to Guangzhou.
甲方应将病人遣返中国并负责其返回广州的旅费。repatriate 较 send back 正式;
5、This Contract shall be governed by and constru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of China.
本合同受中国法律管辖,并按中国法律解释。construe 较 explain,interpret 正式;
6、The Employer may object to and require the Contractor to replace forthwith any of its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s who is incompetent.
雇主认为承包人委派的授权代表不合格时,可以反对并要求立即撤换。require较ask正式;公文体forthwith 较 at once 正式;
7、The Chairperson may convene an interim meeting based on a proposal made by one-third of the total number of directors.
董事长可以根据董事会过1/3董事的提议而召集临时董事会议。convene,interim 都是正式用词。
8、In case one party desires to sell or assign all or part of its investment subscribed, the other party shall have the preemptive right.
如一方想出售或转让其投资之全部或部分,另一方有优先购买权。法律用词assign 较 transfer 正式。
9、In processing transactions, the manufacturers shall never have title either to the materials or the finished products.
首先讲提单。提单有三个主要的作用,即作为物权凭证,充当运输合约和收据,我按顺序讲。
一、物权凭证
提单作为物权凭证是聪明的商人创造的游戏规则之一,简言之,就是:提单可以背书转让。在通讯不发达的两三百年前,背书起到了指示的作用,确保交货准确。另外,持单人若提不到货,可以提单为据,起诉承运人。提单是物权凭证这一习惯法,早在两百多年前就被判例法认可。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大大提高,短途运输增多,而提单的作成、出具、结汇等手续要求更加严格,常常使它到达提货人的时间晚于货物到港时间,增加仓储费或影响货权的进一步流转。因此,提单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在某些场合下,出现了传统提单的替代品。常见的一种是电子提单。在运用电子提单的国际贸易里,所有的环节,包括结汇和通知等,都通过电子中心(BOLEIO)进行,有些“物权公示”的味道,既能加速货权流转,又能保证船方准确交货。但是它的运行成本很高,适用范围不大;也许要等两三百年,才是它一领的时候。另一种是海运单。短航次没有中途转卖货权的风险,无需提单这种物权凭证,出具海运单就足够了。英国法认为它实质上是不可转让的记名提单,因为流通受限,所以不被看作物权凭证。在美国提单法上,各种记名提单由于载明“不可转让”,也不被看作是物权凭证。海运单在单证运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在很多领域,提单是有用武之地的,甚至在某些领域,提单是必要的,如以提单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货权海上转卖;一些需求变化大的商品,如原油、常常由最后持单人来确定卸港。
提单的物权凭证身份主要体现在提单转让、抵押和提货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单背书转让。提单背书转让的做法早于本票和支票。多次背书的提单必须是连续的,否则,船方有拒绝交货的抗辨权;空白背书更易流通,但风险更大,因为船方有见单交货的权利或义务。
有人认为,提单流通与证券和钞票的流通相似,但“流通”的说法不宜用于提单,“转让”更准确。因为钞票的最后持有者无须特别要求就能实现其权利,提单的处理还涉及持单人身份的证明,有无货权或有无优先权等。这里讲一个case:中方发货给香港中间商,因未结汇,中间商没有得到提单。为早日转手,中间商利用买方出具的信用证结汇,偷造了一套提单给买方。后来,中方与买方各持一套提单向船方要求货权,船方只好将货库存,请仲裁委裁决。为节省仓储费,仲裁委拍卖货物,那么,谁对这笔价款享有所有权?无疑是中方(卖方)。理由是“任何人不得处分他人的权利”,中方未将提单背书转让给中间商,货权因此没有转移;中间商“无权处分”的行为并不能使买方取得货权。
下面讲一讲实务中常见的提单使用方式和问题。
1.“一式三份”:两三百年前由英美商人创制,以防在转让过程中提单意外灭失,从而影响提货和货物风险承担。“一式三份”易引起欺诈,最早的判例产生于一百多年前:发货人开出提单一式三份,将正本提单背书给银行作保,请求银行开具信用证。随后,他利用其中的一份提单向船方提货成功,逃之夭夭。银行钱货两失,起诉船方交货有误,侵犯了自己的货权。法院判决,作为物权凭证,“提单是打开货物仓库的钥匙”,一式三份的目的在于防止提单全部灭失,而“打开仓库只需一把钥匙”,所以,一份提单就足以起到物权凭证的作用,可以提货。因此,实践中,银行在开具信用证时,一般要求申请人提交所有的提单,并注意到货日期,以便安全、及时地提货。当然,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提货时只需一份提单。
2.“副本(Copy)”:它不能转让,不是物权凭证。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让收货人用它先去清关;风险是收货人能够依照它载明的信息,在当地伪造出“正本提单”,前去提货。这类性质的欺诈案近年来屡屡出现。
3.换提单:比如,在开具了海运单后,承运人才要求换成提单;或者把甲格式的提单换成乙格式的提单。这样的交换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用完整的全套提单来交换。
4.换卸港:也需要全套提单,以防用其中一份在原卸港提货。法律是否认可这种做法尚有疑问;英国有判例认为,只需一套提单中的一张就行;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只要双方同意,船方仍有权要求货方提供全套提单。
5.双方争货:一种情况是银行与收货人争货。如银行原先同意收货人凭单提货,出售后以价款偿还贷款;随后反悔,却拿不回提单。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发货人与收货人争货。如发货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盏铰蚍礁犊睿吹绺娲交跞ㄎ醋啤⒉荒芙换酢T谥钊绱死嗟那榭鱿拢皇视谩凹ゼ锤丁痹颉J滴裰械囊话阕龇ㄊ牵海?)把货交给能提供银行担保(保函)的一方。(2)更常见的做法是交由法院裁断谁是货主。当然,这个法院应是“Competent Court”,否则,它的确权判决将得不到承认和尊重。Case:在莫桑比克,外商与当地一国有机构争夺货权,为避免裁判不公,船东将货运回香港,由英国法院适用《伦敦仲裁条款》等公认规则进行确权判决。由此可见,只有有了公平公开的程序,适用公认的规则,这样的法院判决往往才会被认可。不可否认,发达国家的法院更易被认可为Competent Court,因为它们在审判经验和程序方面更能博得信任和尊重。
可见,提单在实践中的使用情况是复杂的,英国曾确立了几条规则,用来对付各种不同的情况。
1.收货人提货后一定要交回提单,尤其是正本提单。因为法律向船东施加的是绝对责任。Case:船方在交货后将提单还给了提货人;后来,提货人以仍持有提单为据,以未接到货为由拒绝付货款。
2.法院在审理和判决时,一定要力保“见单即付”的简单性,以保证提单的可靠性,增强交易方之间的信任度。
3.确认提单是物权凭证的系统有两个,一是习惯性,二是判例性。若不能依据这两者,就要考虑合约法。以多式联运为例。在这种承运合约关系中,存在许多讲不通的问题,例如,承运人是否和每一次转让所涉及的交易方都有合约关系?承运人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足以认定他与每一交易方都有合约关系?习惯法认为有。包含了多种形式联运关系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单,或者托代多联承运人出具的提单是否是物权凭证?一般认为:只要在这些单上载明其物权凭证身份的,就可认定为是物权凭证。联合国1980年《多式联运公约》也表明,多式联运单证是可以转让的物权凭证,但是没有立法或判例确认这一习惯法。总之,由于承运人负有绝对责任,所以他应小心谨慎地出具运输单证,包括海运单。
1理论前提假设
为了分析的方便,以某国企业甲与另一国企业进行国际商务谈判为例,我们事先作出如下前提假设:①企业甲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甲的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都比企业多。②企业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为获取信息需要时间成本与直接的货币成本。③企业甲与企业双方谈判代表水平相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同,都不轻易免费显示成本信息。④根据交易费用学观点,企业甲与企业的行为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二是人的行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在商务谈判中,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企业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有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包括提供不确定信息,利用对手的不利地位施加压力等行为。⑤企业甲与企业合作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双方都有谈判的利益动机。如果他们选择合作,企业甲与企业将分别获得100个与80个单位货币,一旦谈判破裂,企业甲与企业将分别损失10个与5个单位货币,因为他们在获取信息中存在成本。并且机会主义行为一旦成功,能够获得额外利益。企业甲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旦被企业接受,企业甲将获得120个单位货币,而企业将减少到60个单位货币。⑥国际商务谈判需要成本。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人员的花费与时间成本,还有可能需要外语翻译成本。假设双方每一场谈判都需要花费1个单位货币。
2连锁反应
由于企业甲获取的信息比企业多,在私人信息上表现在企业甲对企业的情况比企业对企业甲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在公共信息上表现在企业甲对市场有更多的了解,例如谈判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需求弹性等。在开始的谈判过程中,企业甲处于谈判的有利地位,企业甲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企业甲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利用企业的不利地位对其施压。同时,在商务谈判信息显示过程中,企业甲给企业提供不确定信息,进行信息欺诈,以误导企业,企图使企业获得虚假信息而处于更加不利的谈判地位。例如企业甲可能夸大国际市场价格来误导企业,使其让出更多的利益。企业谈判代表在谈判中不但要应付企业甲谈判代表,引出更多的信息,而且需要对企业甲的信息进行甄别,以获取更多的高质量信息使自己与企业甲谈判的地位平等。由于双方谈判代表水平相当,企业谈判代表的任务显然比企业甲谈判代表的任务重,因此企业处于更加不利地位,企业甲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由于在前面的谈判中企业甲居于上风,企业处于更加不利地位,企业甲会显得更加咄咄逼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更加强烈会导致企业甲的谈判目标的上浮,企业甲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对企业施压。企业甲谈判利益的一直上升,而企业的谈判利益一直下降,呈现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弱者更弱强者越强的连锁反应现象。
3企业的对策
企业甲依靠信息优势条件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引发的连锁反应使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谈判地位。作为谈判水平与企业甲谈判代表相同的企业谈判代表,不会轻易屈服于企业甲的压力而减少自己获得的利益,他会采取一系列对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1)拖延法。由于企业甲与企业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获取信息能力相同,谈判水平相同,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会通过拖延合同签定时间或某种借口将议题搁置起来的方法给企业甲施压。对于企业甲来说,一方面,如果商务谈判走向破裂的话,从经济角度看,企业甲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会损失10个单位货币。从心理角度看,他获取的利润比企业多,心理上会更注重谈判的成功。另一方面,每一场谈判都要花费一个单位的成本,对于理性经济人企业甲来说,他肯定不愿意把更多的利益花在谈判桌上。对于企业来说,他拖延合同签定时间或把议题搁置起来,一方面基于企业甲的顾虑给企业施加压力,让企业甲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显示出正确的高质量信息。通过企业甲向企业的信息差别流动使双方信息趋于平衡,同时通过更长时间的谈判,企业谈判代表的经验积累使他们对企业甲代表发出的信息更容易甄别,筛选出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企业可以一边谈判,一边另外派人通过多渠道搜集更多的与谈判有关的信息。(2)引入第三方参与法。企业在与企业甲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应努力引入第三方参与谈判。一方面第三方参与调节可以抑制企业甲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谈判,增强企业的谈判力与信心。另一方面第三方介入可能带来新的建设性方案,避免谈判陷入僵局。另外,在双方达成协议后,第三方还可以监督协议的执行。例如企业可以邀请行业协会来参与谈判,行业协会对行业的了解程度与行业影响力可以抑制企业甲的机会主义倾向与商务谈判的连锁反应,从而使谈判趋向公平。
(3)长期合作法。企业在谈判不利的条件下,应突出这次合同签定以后对企业甲的依赖程度。以长期合作、更大的利益为诱惑,使企业甲做出让步。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这种做法让企业甲对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所顾虑,尤其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企业甲不会为了近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另一个国家发挥更大的企业影响力也许是企业甲的梦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甲会注重平等合作,为以后的利益打基础。
关键词 环境 国际商务 影响
一、国际商务环境现状
2010年以后,国际投资界始终对中国经济的两个问题激烈进行着争论。争论之一是,当前中国的繁荣经济会不会是一个即将破灭的大泡沫。争论之二是,中国国内投资环境是否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恶化。根据相关报道,很多大型企业的负责人都在表示,在中国做生意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容易了。从这能够看出当前中国国内的商务环境趋势正在下滑,同时不仅仅是在中国,国际商务环境状态也非常不稳定。由于近些年来不够稳定的政治环境、国内政策多变等因素导致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国际商务,要想稳定发展必须对影响商务环境的因素密切关注。
二、国际商务环境特点
(一)复杂与多变性
国际商务环境是动态的。19世纪之后,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各个国家通过经济、技术的较量进行政治力量较量,各个国家政治制度正在迅速变化,人们逐步提高了物质文化需求。由于国际商务环境是多个领域的综合体,复杂的内容必然造成变化的复杂性。
(二)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可控性因素具体是指已经存在或者能够预知的因素,如一个国家的人口、文化、民俗、地理位置、经济情况等。不可控因素是指那些不够稳定的或者是不能预知的因素,如政治因素中的更替国家政权、暴力事件、经济危机等。在分析国际商务环境时,应当对可控因素重点研究。
(三)主导性和非主导性
对国际商务活动影响与作用极大的是主导性因素,而非主导性因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与作用较小。例如,国际商务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法律因素通常都极大影响了商务活动,可以认为是主导因素。诚然,这一划分并非绝对,它根据具体的商务活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因素强度。
三、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需要考虑很多环境因素,政治属于一种控制。因此,决定开展业务之前,必须对该国的政治环境进行研究。需要重视的政治因素如下:
(1)政府与政党体制。对某国的政治环境科学评估,首先要对政府的类型、政党以及政治哲学等全面分析。第一,政府类型。公民形成与表达自己意愿的程序和他们的意愿对政府组成与政策控制程度决定了政府的类型。因此,政府类型具体分为国会民主政治以及不具备代议机构的专制政体。政府的类型构成以及工商业对于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来说十分关键,特别是外国工商企业进入该国的态度与立场。例如,需要分清该政府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目前的政治环境是否可以推动外国企业的发展。第二,政党体制。可以将一个国家的政党体制划分为三类,分别是两党制、多党制以及一党制。对于参与商务活动的对象来讲,要对东道国每个政党的主要纲领加强关注,除了一党制以外,全部政党都有可能参与执政,进一步转变政府对外国企业的态度。此外,各政党纲领也有可能严重影响政府政策,因为获胜的政党在执政以后也会对其他政党的政策积极考虑。所以说,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对象不但需要对政府政策科学考虑,还对长期内可能出现的政治变化进行考虑。
(2)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对于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对象来讲,东道国政府稳定的政策十分关键,这对公司业务相对应的各项稳定和持续的政策造成了直接影响。诚然,政府的真诚总是在不断变化。外国商务活动参与者必须密切关注这一改变。因此,国际商务活动参与者在进入某一市场之前,必须对自己的营销活动造成的政治后果科学分析,尽可能防止或者减少由于东道国政治变化引发的风险与损失。
(二)法律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对商业活动进行调整的法律是组成国际商务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政治环境衍生了法律环境。由于世界并不存在统一的国际商法对国际商业活动进行调整,因而对于从事国际商务的人员来说,法律环境发挥了巨大意义。各国的法律都不相同,商务活动牵涉到很多个国家,需要面对大量不一样的法律环境。所以,对于国际商务活动来讲了解有关法律是十分关键的。
(1)法律基础。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基本上划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习惯法系。另一个是成文法系。习惯法系来自于英国的法律机制,主要是传统导向,对习惯与判例十分重视。成文法系形成了明确的法律条文,根据明确,但是缺少弹性。不成文法虽然体现出了弹性,但是通常由于依据不足,引发争论。法律的差异,说明了国际商务活动复杂的法律环境。
(2)解决国际纠纷的法律途径。当争端显著不能通过调节的方式进行解决时,国际商务人员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很多从事国际营销的人员都希望利用仲裁进行解决而不想走法院的途径,具体原因是不同国家企业之间形成了高昂的诉讼费用,需要极长的拖延时间,还会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三)经济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经济环境包括进入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国际相关贸易组织。
对于经济制度来讲,一个国家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或者是处于转型经济,形成了不同的投资环境。不同的经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商务活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经济目标,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自主决定了商务活动内容,商务环境十分宽松;在计划经济环境中,分配资源以及生产产品需要计划部门科学安排,企业缺乏自主性,从事商务活动十分困难。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来讲,一个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水平,消费者也会产生不同产品需求,进一步对国际商务活动进行了直接影响。
针对某一国家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来讲,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包括了贸易条约、贸易协定、支付协定、国际商品协定等形式,在这些协定中,会对某一国家的贸易关系地位积极确定,最具代表性的是世贸组织,缔约国与非缔约国之间出现了很大差异的贸易壁垒,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进入国家之后享有的待遇。
四、结束语
国际商务环境严重影响了国际商务活动,准确分析这一复杂的环境是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基础,也是顺利发展商务活动的主要措施。
(作者单位为福建中艺华泰贸易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黄玉萍(1979―),女,福建人,本科,中级国际商务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F7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领域随之扩展延伸,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交流合作逐渐紧密。与此同时,国际商务谈判活动次数增加、层次提升,在促进国际商务活动顺利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商务谈判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异常丰富,例如可视电话交流、电子商务沟通等,但是通常采用的仍然是面对面的国际商务谈判,直接磋商、会谈更被广大商务人士所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别地区的商务人士对于文化的理解大相径庭,在双方围绕商业利益争论的同时,文化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1.行为习惯因素分析。行为习惯是文化因素在国际谈判中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西方人在与人交流交往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空间距离因素,特别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更要重视此类文化习惯。到西方人办公室从事商务谈判时,要特别关注房门的敞开与否,西方人认为私人空间神圣不可侵犯,敞开意味邀请,敲门表示尊重。除非商务情况十分紧急,否则晚上九点以后一般不会通电话。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要注意交流距离,显示出双方社会身份。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时间安排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北美、欧洲等地更加注重在单一时间的利用,而中东、拉美等地则更加注重一时多用。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时间观念非常强,不仅严格遵守约定,而且在谈判过程中直奔主题,决不拖泥带水。有的国家则崇尚通过商务谈判建立个人之间良好的交往关系,国际商务谈判时间相应拉长。这些不同文化因素作用下的行为习惯,值得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高度重视。
2.价值观念因素分析。价值观念被认为是国际商务谈判中最大的文化因素。可以说,价值观念直接决定商务人士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西方人更加崇尚双方平等协商,习惯于实现“双赢”,共同获得最大的商务收益。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西方人更多的使用理性思维方式,多喜欢用事例证明,用数据说话,已达到让对方心服口服的目的。对于我国来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在商务谈判过程中已经逐渐向国际化方式靠拢。但是,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仍然是根深蒂固,因此需要在国际商务谈判的实际过程中加以完善。
3.风俗习惯因素分析。尽管国际商务谈判发展到今天,风俗习惯已经开始逐渐被国际惯例所替代,但是发自内心的对宗教、居住地等因素的崇拜,风俗习惯因素仍然是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许多国家风俗习惯已经融入国际交往和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了,例如美国人对“13”这个数字特别反感,有的国家不用左手传递东西等。中国在融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中,也面临不断提升国际适应能力的问题,其中中国具有更多的文化因素影响着国际商务谈判。
二、文化因素促进国际商务谈判成功的对策建议
1.坚持尊重对方的原则。不论经济全球化如何深入发展,不论双方的文化背景有多大差异,尊重始终应该摆在国际商务谈判的首要位置。同时,随之各地文化融入的加深,商务活动的频繁往来,双方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因素都显示出更理性的态度。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文化的意识,客观理解对方的文化因素,充分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和,坚决摒弃站在自身的利益和文化的角度审视对方。
2.坚持互相宽容的原则。古人云,合则两益。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以和为贵,这就要求我们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坚持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对于分歧要充分,不能纠缠个别现象和别人观点。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遇到坚持文化准则的现象,要始终保持冷静,决不能妄加评论对方的文化要素。坚决纠正文化偏见,不能以自己的文化标准作为国际谈判的准则。应尽快培养和运用“入境问禁、入乡随俗”的良好国际商务谈判习惯,充分尊重对方风俗习惯的生产生活方式、礼仪习俗信仰等文化要素。
3.坚持有效沟通的原则。有效的沟通是确保国际商务谈判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会产生许多的文化观点或者风俗习惯的碰撞,对于这种碰撞要正确理解、理性看待,不能一味的躲避和掩盖。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达到国际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在语言障碍方面,尽可能选择大家都比较理解和通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慎重选择商务翻译人员,能够明确了解双方语言文化背景,确保翻译过程有效顺畅。
4.坚持灵活多样的原则。尽管具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要素和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但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在坚持国际惯例的同时,全面做好谈判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在遇到具体棘手问题积极大胆采取灵活的、审慎的、变通的谈判技巧和方法,及时化解各种因为文化要素差异而产生的各种洽谈问题。国际商务活动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着眼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商务活动。要高度重视商务谈判之后的沟通交流各种,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采取相应的沟通机制。
三、结语
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深入,在开展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只有灵活有效掌握好对方的文化要素,并积极将文化要素转化为国际商务谈判的优势,才能够获得国际商务谈判的最终成功,促使国际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求.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粱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昕.对外商务谈判勿忘文化差异[J].中国经贸导刊,2001.
[4]王正元.国际商务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吴云娣.国际商务谈判[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
[6]刘莉芳.文化著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7]张晓辉.国际商国谈判中的禁忌[J].商业研究,2006.
可别小瞧了这门看起来简单的单证实训课程。在这个步伐迅速的世界中,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换。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十分迅速地发展起来。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毋容置疑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经济的繁荣使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对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越大,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使我们快速地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的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而我们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因此,这个学期学校就为我们国际商务专业开设了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实训课程,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手动实践,一开学老师就为我们安排了充实的单证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课程的主要是采取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一环套进行业务操作训练,为以后从事实际进出口贸易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很有信心地认为这次的实训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将变得十分有推进作用。
这次主要以外贸单证为主。常见的外贸单证有: 第一,资金单据:汇票、本票和支票、信用证;第二,商业单据:商业发票、海关发票;第三,货运单据:海运提单、租船提单、多式运输单据、空运单等;第四,保险单据;第五,其他单证:商检单证、原产地证书、其他单据(寄单证明、寄样证明、装运通知、船龄证明等)。
单证是整个外贸工作的核心。新手通过学习单证,可以很清晰地将整个外贸环节串联起来。
第一,合同(CONTRACT)
CONTRACT是统称,买卖双方均可出具。如系卖方制作,可称为销售确认书(SALES CONFIRMATION),买方出具则可称为采购确认(PURCHASED CONFIRMATION)。除了与国内销售合同相同的要素如买卖双方名址,签订时间、地点、交易货物品名、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以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附加条款。此外,正式的外贸合同,往往还有更详细的约定,比如信用证条件下的信用证开证要求,对各种不可抗力的规定等细则。
第二,发票(INVOICE)
或称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外贸的“发票”概念和国内的财务发票完全不同。外贸发票是出口商自己制作、出具的文件,用于说明此票货物的品名、数量、单价、总值等,以及其他一些说明货物情况的内容。发票格式不拘,但必须包括上述要素,并全名落款。
发票必须注明一个发票号码(自己拟定),出票时间。可以按照需要一式几份,由若干正本和副本组成的,应注明“ORIGINAL”、“COPY”字样。
发票的末端通常有E.&O.E.字样,意为“有错当查”,即此份发票如有错漏允许更改。
第三,形式发票(PROFORMA INVOICE)
样式近似商业发票,几乎可以直接把商业发票过来,标题改为“PROFORMA INVOICE”即可。形式发票的用处,一是类似于单方面合同,作为报价和确定交易的工具。一些国家的客户喜欢“确认形式发票”的形式作为合同。因此,除了和商业发票相同的内容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空白处以“REMARK”加注的形式增加条款,比如交货期等等,以进一步落实交易。此外,对于那些需要进口许可或外汇使用额度的交易,客户也需要形式发票来做前期申请。
在采用国际快递寄送货物的时候,也需要附上形式发票,作为快递公司统一报关计用。
第四,装箱单(PACKING LIST)
与外贸发票对应,性质一样,主要用于说明货物的包装情况,如品名、数量、包装方式、毛重、体积。视产品类别的需要还可以加上其他详细说明,如净重等。
样式与发票相仿,只是不需要注明货物价值。通常也需要若干正本和副本。
第五,提单(BILL OF LOADING)
提单就是货物交付货运公司以后,由货运公司出具的证明,用以代表物权,以及在目的地提货。每个船公司都有自己式样的提单,但内容则大同小异。提单是最核心单证,某种意义上就是货物的代表,货款的价值。对于提单,后面我们会专门用一个章节来了解学习。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分为空运提单(AIR WAY BILL,简称AWB)和海运提单(OCEAN BILL OF LOADING,简称B/L)及其他。
第六,装船通知(SHIPPING ADVICE)
船开前或不迟于船开当日,由发货人出具给收货人的装船情况通知。格式不限,但应包括下列内容:收货人(Consignee)、发货人(Consigner)、货物名(Goods)、提单号(B/L Number)、集装箱/铅封号(Container/Seal Number)、船名(Vessel Name)、航次(Voy)、目的港(Destination Port)、起航日(ETD, Estimated)和预计抵达日(ETA,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等项目内容。
第七,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
为防范国际货物运输中可能发生的毁损,对一些价值较高的货物,贸易商通常会办理保险。保险公司根据投保的险种开具保险单,作为货物单据之一。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分为基本险别和附加险别两类。
第一类为基本险别,它有平安险(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F.P.A)、水渍险(With Average or With Particular Average-W.A or W.P.A)和一切险(All Risk-A.R.)三种。
平安险的责任范围有:被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水渍险的责任范围:除平安和水渍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货物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一切险的责任范围:除平安险和水渍险的各项责任的,还负责被保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一般外来原因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第二类是附加险别,它是基本险别责任的扩大和补充,它不能单独投保,附加险别有一般附加险和特别加险。一般加险有11种,它包括:提货不着险(Theft, Pilferage and Nondelivery-T.P.N.D),淡水雨淋险(Fresh Water and/or Rain Damage)等。特殊附加险包括:交货不到险(Failure to Deliver Risk)等。
第八,商检证、质量证、重量证、卫生证等(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QUANTITY,WEIGHT,HEALGH。。。)
根据产品的不同,根据国家规定或按照客户需求、行业习惯,部分商品出口必须经过国家检验检疫局强制并出具检验证书。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分为质量证、重量证、卫生证等。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主要做的单证是:第一,发票invoice;第二,装箱单packing list;第三,合同contract;第四,信用证L/C。当然还会有发盘、询盘等交易磋商方面的知识。在做进出口业务时这几种外贸单证是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单证类型。交易双方往往都要以这些单证来确定交易的事宜和顺利完成双方之间的交易。
虽然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几个单证的制作、填制、审核并不是十分地复杂,但是,通过在实训中,通过一道一道题目的完成,你可以发现我们认为简单的这些操作对于我们的专业和办事的仔细程度是有很大的要求的。换句话说,将来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话,将会给我们的公司带来不可想象的巨大损失,更不用说对于自己的前途与未来的衡量。所以,细心决定成败。
一、申报条件
(一)凡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合格,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5.国际商务师职务五年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国务院商务业务主管部门嘉奖者,或获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业务嘉奖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2) 获得省、部级以上先进工作者称号或劳动模范称号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3)任职期间其公司进出口总额两次以上列入全国年度排名前50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15家外贸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全年合同额、完成营业额两次以上列入全国年度排名前80家、全省年度排名前8家外经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
(4)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市场预测、应变能力,能针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对经营决策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对策,被部门、单位或主管部门采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一次达100万元以上者;
(5)本人独立或为主撰写过3万字以上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专著并公开出版;
(6)本人独立撰写或为主撰写过2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或省级以上的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
(7)在省级以上内部刊物(有内刊准印证号)上发表3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商务专业及经济类相关专业论文或具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或获得省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一次以上者。
(三)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
1.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按人发)54号文件规定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2.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国际商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或交换。按川职改() 9号文件规定参加全省计算机B类以上(含B类)考试,其考试成绩符合省人事(职改)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二、申报材料
(一)有关表格。“评审材料目录清单”(附件1)、“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基本情况表”(附件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信息表”各1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四川省人事厅制)一式2份。
(二)业绩材料。“单位综合推荐材料”(限1000字)一式5份,主要内容包括担任国际商务师以来被推荐者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识水平、专业能力、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与贡献,由单位负责人审查签名并加盖公章;任现职以来的业务自传( 3000字左右 ) 一式5份;在全国和省内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2-4篇(须附上发表刊物的封面、目录及统一刊号);
(三)其他资料。最高学历(必备)、学位证书、国际商务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必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合格证书、职称计算机B类考试合格证书、各种获奖证书、成果、业绩鉴定材料等复印件(必备)各2份:“近3年”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复印件(必备)各1份;以上材料需须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人员审核经办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材料装订要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报信息表、单位综合推荐材料、业绩材料、年度考核表、各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各1份,需整理装订成1册。省级各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经单位领导审核盖公章后,送主管部门转送;各市、州报送的申报材料,经当地商务局会同当地人事局的职改部门联合审核签章后,连同“推荐人员名册”统一报送;中央在川单位需委托评审的应报委托函。
三、材料要求
评审材料是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主要依据, 必须真实可靠、无误。申报高级职务人员任职年限, 学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应符合规定。推荐单位在推荐呈报时必须按规定的条件和申报程序办理。各单位对评审材料负责审查, 并在有关栏目签署明确意见。如学历、外语、计算机、国际商务师中级资格证书、获奖证书以及其他主要业绩证明材料如系复印件, 须加盖单位公章。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属于审定范围。
四、答辩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必须参加答辩:
1.不具备规定学历;
2.评委会认为需要答辩的人员。答辩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本人提供的论文、总结和材料,结合从事的工作,回答评委提出的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有关问题。答辩时间、地点, 另行通知。
五、申报时间、地点和收费
(一)申报时间:2010年 5月 1日 — 8 月30日, 逾期不再受理。
[关键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单证》;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81-02
外贸单证贯穿于整个外贸工作过程中,单证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单证员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其职业空间的发展。外贸单证操作技能是每个有志于从事外贸岗位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应该遵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即培养操作性强的技能型人才,更多地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可是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看,还远远不能达到社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
1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商务单证》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开设《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和单证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审核信用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和熟练地缮制和审核全套单据,具备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模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1 课程定位不清晰和课程标准缺乏影响教学质量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是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能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外贸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行业、企业调研,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具体标准不明晰,造成《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定位不清晰、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课程标准缺乏的现象;而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忽视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机联系,拘泥于个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或者仅仅根据教材安排教学,从而导致了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当,最终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
1.2 教师“教”学生“学”的陈旧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多采用课堂讲解与作业练习相结合,按照课本章节顺序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是教师详细讲授单据的作用、内容、缮制方法,再讲讲单证缮制的例题,学生课后再做相应的练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则以听课为主,加之《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特殊性导致课堂上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短,学生缺乏学习操作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乏味枯燥,师生互动性差,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难以实现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1.3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未能充分体现考试作为教学过程反馈手段的作用
考试不仅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选择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机制。传统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考核采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核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只靠期末突击,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更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1.4 近年来高职院校陆续开始的注册招生,生源整体素质下降且英语基础薄弱,导致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调动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学习制单或审单接触的基本是英文,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并掌握专业外贸术语。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加之近几年生源的减少,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注册招生,有的学生英语基础几乎为零,全英文的合同和信用证根本看不懂。加上先期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不扎实,国际贸易术语区别不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不清楚,综合制单能力弱,导致学生学习单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1.5 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职教育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即“理论+实务”的“双师”型教师。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大多是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虽然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非常丰富,理论教学能力很强,但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教师的讲授只能是纸上谈兵,从书本到书本,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难以对该课程进行形象透彻的讲解,从而使课程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对于学生的疑问,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只能从书本知识中找到答案,而不能解释实际业务中为什么这样做。
2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单证》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2.1 根据市场需求由专门机构制定课程标准
发达国家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非常重视,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和美国的职业教育类似,是市场化运作,由国家培训理事会根据产业、企业及就业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关就业岗位要开设的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课程和课程的标准,并把这些信息发给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根据这些课程的标准来安排教学,不断根据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就《国际商务单证》课程而言,它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中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操作型人才,所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应设立符合市场要求的课程标准,以上发达国家对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2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2.2.1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遵循授课实践化的原则,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合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外贸实际业务。
(1)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打破讲课的概念,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代替灌输式教学。本课程依据外贸单证操作流程设计项目,针对每一个工作项目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以提高学生该项目所覆盖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具有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完成实际的外贸单证员需要完成的相同的工作任务。
(2)利用外贸单证软件实训教学。高职院校应购买相应外贸单证软件完善校内的模拟实训环境,实训课在仿真外贸单证实训室内进行,运用仿真的单证软件(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有世格外贸单证教学系统和顺普外贸单证实训平台)学生可以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外贸单证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和教学做一体化,为今后从事国际商务单证工作打下良好的实际操作基础。
(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通过各种渠道探讨产学结合的形式,但多数还是停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纳入到日常实践教学体系中去,因为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同时接受大批学生顶岗实践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营,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想尽各种方法建立几个比较稳固的教学实训基地,比如和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这样学生在经过老师授课之后,进入校内教学实训室仿真实训,再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全真实训,这样的教学流程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对于单证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加强学生与一线业务的联系,让所学到的知识更加直观,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课证融合法。高职的课堂教学应与职业技能培训融合在一起。可以将《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日常教学、考核与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职业考证相融合,选用由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培训认证考试教材《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作为教学的辅导书,上课内容、课后练习与考证内容相融合,采取“以考促改”、“以考促练”的方法,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较顺利考取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毕业时实现“双证”,为顺利实现就业打下基础。
(5)技能竞赛法。定期举办校内外贸单证技能比赛,积极参加校外有含金量的外贸单证技能比赛,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单证的动力。
(6)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交流法。可以邀请一些活跃在外贸一线的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国际商务专业在校生讲座交流,结合自己在外贸岗位上的亲身经历与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谈谈成为一个合格的外贸单证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什么样的毕业生最受企业青睐以及如何学好《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等等。这种类型的交流更加具有说服力,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够增强国际商务专业在校生学习的动力,明确努力方向,为国际商务专业在校生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2.2 把最新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
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制作PPT课件、制作微课程、制作网络课堂,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
2.2.3 把双语教学落实到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中
从企业现实需求出发,《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培养目标应定位为“语言(主要是英语)+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国际商务单证》课程中信用证、外贸合同以及绝大部分单据都是英文,同时,在实务中几乎都是用英文来填制外贸单证,熟练掌握英语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外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信函等。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而且还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国际商务专业中的一些核心专业课如《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业务操作》、《外贸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并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商务英语互动的情景,也可以选取部分模块内容用英语授课,特别加大对合同条款的英语例句解释、对贸易惯例原文的引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笔者相信虽然国际商务专业的注册生英语水平普遍比较低,通过各门专业课老师不断地强化训练和学生自身努力,英语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这也是为将来从事外贸工作打下基础。
2.3 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国际商务单证》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课程,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对于每一个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来说,都应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教师,走进课堂,他们是教师,走到社会,他们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人员。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校内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由学校和外贸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创造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的机会和条件;另一途径是引进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往往活跃在企业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给校内单证教学带来不同的视野和最新的信息。
2.4 改革《国际商务单证》课程考核模式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实践考核应该偏重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实际掌握,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建立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应树立将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试卷考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书本考查与课外考查相结合,专项考查与综合考查相结合的原则。
除可采取上述考核方式之外,更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法。在教学中,可以把与《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的取得纳入考核。这一方法既强化了学生的从业技能,又能引导教学过程,规范实践和操作,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真正实现了课程的考核目标。
3 结 论
新的全球贸易形势和就业形势,都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再也不能闭门造车,与实践脱离,而必须把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相统一。因此,《国际商务单证》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调,才能不断深入推进,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企业深入实践,提高学生的外贸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商务单证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炜.浅析国际贸易单证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和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秦勇.浅析高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经济师,2011(1).
[3]刘斌.技能竞赛对国际贸易单证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3(22).
[4]周文苑.基于校企合作的外贸单证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交际,2011(6).
[5]夏夕美.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质量提升路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3).
[6]许博.基于CDIO理念的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J].物流技术,2012(15).
[7]张东庆.关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4).
[8]叶卫军.构建任务驱动型实训模式 提升外贸单证核心技能[J].职教通讯,2012(14).
[9]许丹微.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5).
[10]李嘉倩.《外贸单证制作》课程教学反思[J].价值工程,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