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

第1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探索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会计已逐步被计算机会计所代替,取之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中职教学中,对此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仍存在着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训”,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难培养出动手操作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当前的教学法已不能适应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进。为了弥补当前教学法的不足、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我总结了近几年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实践经验,并吸取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进行了“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基本理论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剖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此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二、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的发展,与社会不断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在培养会计电算化技术人才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

首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教学计划制定者往往把原有会计课程体系与电算化岗位相对应,但目前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对应性不够明晰,因此并不适用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计的要求。

其次,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及理念不明确。在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不够重视。在这种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研究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及理念。因此,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

第三,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考核评价方式滞后。当前中职学校往往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坏作为评判标准,这种教育考评结果已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已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在以后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将无法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比如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一些平时较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但成绩平平的学生却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此,职业教育中以学生成绩为主体的考核评价系统与社会的需要相脱节,已无法衡量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最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结构知识已严重地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发展。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复合型(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专业人才非常少,大部分属于单一型(只懂会计不懂计算机);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只懂计算机而不懂会计,因此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另外一些属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又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若直接从教,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在教学中便容易理论脱离实际,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毕业生也难以适应以后就业的需要。因此,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探索

由于当前中职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不足和缺陷,而案例教学法既重视理论教学环节,也注重实训操练环节,此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因此,我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行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探索。

(一)实训准备,选择案例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准备前,教师首先要在上课之前制定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并为每个总教学案例制定具体的案例教学子计划;然后根据教学计划的次序把所选定的案例题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仔细阅读、预习分析此案例题;最后教师简明的介绍此案例题的内容、性质及要求。

(二)案例分析,分工操练

通过上述步骤中学生对案例题的预习,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案例题的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接着可以简要分析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要将抽象的知识寓于具体生动的实际案例中,并要及时提示学生主动去思考,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教师简单分析案例题后,学生便可进行分工实训操练,要让学生在实际操练中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及流程。比如在会计电算化中,关于不同操作员有不同权限的教学中,教师若逐条费力讲解,学生或许还是难以明白。但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不同组的成员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操作员,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其他普通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等等,然后分工完成同一案例题的全部操作员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账务操作第一轮完成后,可以再进行另外好几轮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账务操作,注意让不同组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熟悉不同操作员的不同权限操作。这样一个系统虽各自分工,但彼此之间是合作完成的,不仅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和成就感,而且更能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

(三)案例训练,再次模拟

在进行上述教师分析案例、学生分工操练后,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继续去发现与探讨,并进行启发性指导,倘若学生的判断分析有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逐步进行引导,让其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会计电算化中,有关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等内容的教学,教师若逐条讲解,学生会听得不耐烦,到最后仍可能不会操作。但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付款及收款单位、付款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各组各自模拟不同的结算过程。在几轮的电算化模拟操作中,注意让学生互换角色,从而不同的学生都能熟悉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的教学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使用方法。

(四)分析评价,归纳总结

在学生进行上述几个流程的操练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同时还可以提出拓展类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去探讨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要对案例题进行总结归纳,并阐明案例题的重难点。如在材料采购的案例中,学生考虑问题一般不会很全面,教师应该在归纳总结中罗列出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其他几种情况,以便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最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对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地考核。

总之,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使电算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练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此法是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深入发展而摸索出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现已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中,并不断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广泛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耀武,熊晓荣.会计电算化案例实训[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1.

[2]杨静.新时期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J].职业技术,2006(9).

[3]孙林英.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王磊.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8(13).

第2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1)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2)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

(3)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

(4)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启用会计电算软件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形势看好,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理论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2)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有许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他们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有些软件操作过于繁琐,对于一些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薄弱的用户来说,形成了很大的阻碍。为此,软件经销商还必须对客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这种谁销售谁负责模式的结果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此外,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盲目开发出的会计软件模块少、功能低,版本升级无保障,软件更新和提高无从谈起。

(3)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三、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加强硬件的内部控制措施。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等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硬件设备控制管理。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3)软件的内部控制措施。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的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4)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强化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的实施和运作。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将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进行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数据,而对非相关人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给予查看数据的权利。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

第3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高校; 教学; 问题; 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及其他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复合型学科。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30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许多学校还把它发展成为较为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于30年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来说,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的管理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也正日益突出。笔者依据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咨询及实施实践,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分析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1会计电算化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高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品种各样,几乎看不到被广泛采用的统一版本。这表明在会计电算化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大家仍未达成共识,从而使该课程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教材。有的教材把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软件开发混为一谈,在教材内容中存在大量的程序代码,几乎将一本会计电算化教材编成一本会计软件开发指南,这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有的教材只单纯参照某个软件的操作使用手册,将使用步骤逐一列示,再配上一些界面的截图,这样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软件上都附有的“使用帮助”的一个翻版。绝大多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早已过时,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

鉴于当前情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各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建设上应尽可能地加强交流,集思广益。会计电算化教材应尽可能涵盖以下基本内容:

(1) 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2) 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论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国内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情况及其比较;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围绕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组织应用,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讲述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账”和正式运行。(3) 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讨论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 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阐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注重对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的论述)、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在电算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

(5)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详细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实现技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组织问题。

(6)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以实际案例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

(7) excel与会计分析:重点讲解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

(8)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在对中外有关会计电算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层次性以及与电算化审计同步发展等问题;分别介绍电算化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2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课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会计管理与计算机高度结合的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相对过于薄弱。要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好相关的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本领,单靠这几门课程是远不够的。考察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议在保留前述3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小型数据库access,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尽可能地保证每学期有一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以此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及操作水平,唯此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此外,在目前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还普遍存在计算机内容与会计内容相脱离,形成“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上与会计专业内容完全分离。由于讲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会计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技术融会贯通,合二为一,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理解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除会计电算化这一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然而,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由于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课堂上不能补充讲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从而使课程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既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由各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的教师),利用每学期授课的适当时间,给学生补充讲授相应的计算机内容。二是由会计电算化教师增加相应教学内容,但这就必然要求较多的课时,而且也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一人同时准备多门课程内容。二者各有利弊,各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折中解决办法。

3会计电算化课程实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学校会计专业一般都比较重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大多建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老师,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验普遍没有受到重视,有些学校虽然建有会计电算化的专用实验室,方便了学生上机练习,但在管理上还有待改进完善,实验室还没有发挥其足够的功效,而有些学校更是连个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都还没有。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会计软件不能较好理解与使用的情况很常见,有的同学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更不要提开发、设计、管理和维护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应该包括教学实验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教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毕业实习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拾遗补缺,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一是验证式实验教学。即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所认识就“过关”了,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这是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在采用的做法。二是模仿式实验教学。即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三是探索式实验教学。即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的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四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和创造能力。

    4会计电算化课师资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与会计软件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大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普遍认识是理论性强,变化缓慢,通过授课教师的潜心自学就已足够完成“充电”任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管理学理论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软件公司的产品为例,从ucdos下的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账务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软件系统;从单一的财务系统到集成化的erp系统,仅用了10年时间。再加上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俱强的课程,对于一名称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仅计算机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多方面内容。而这些内容发展、更新迅速,面对此种现状,会计电算化教师普遍感觉应接不暇、手足无措,仅凭教师自身潜心攻读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培训支持力度。可以定期让教师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比如目前用友软件公司针对高校教师普遍推出的教师资格培训;或是让教师到相对先进的高校进行专业进修,也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或是让教师深入电算化水平好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实践技能与时俱进。

5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和培养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便捷实用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技术讲解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还可以扩展学生的会计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电子数据库与cd-rom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多方案的案例分析,借助远程网络或可视会议技术,上网学习或讨论,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可使学生获得各种课堂以外的信息,查询有关会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时更新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知识。使用cai,可以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启发和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机遇。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及网络(network)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mcai)方式,集电视式的视频接收能力与计算机的交互能力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电算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应用技能,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正飞.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 会计研究,1999(3).

[2] 符刚,蒋远胜,钟秀玲. 浅析农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 现代农业科学,2008(3).

第4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存在瑕疵。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部分高职院校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有的高职院校在原来的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上,只增添了一两门计算机课程,就组成了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导致培养的电算化人才与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相脱节、学生就业困难;有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会计课程泾渭分明,教学内容缺乏相互融通,导致培养的会计电算化毕业生会计理论基础薄弱。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会计专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的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资格证书。但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缺少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会计专业一样缺乏针对性。

(2)教学方法滞后。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会计基础课程。但目前来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广泛存在于高职会计电算化课堂上。有的教师整堂课都在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教师很少采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依然采用大班授课的模式,一个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会计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出现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却“吃不饱”的情形;有的教师依然喜欢“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利用实物模拟、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考核评价方式滞后。以往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试主要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用试卷分数的高低来评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典型的“重理论、轻实务”的考核,过于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一些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记忆,也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而这些所谓“高分低能”的学生们恰恰是就业困难的群体。这就说明了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滞后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这种单一的、严谨的考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思想单纯,缺乏创新意识,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职场环境。

二、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策

(1)优化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体系。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还要具备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电算化工作的需求。要达到这种要求,就不能简单地依靠一两门会计电算化课程。高职院校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建立系统的、规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会计基础课程一般应优先于计算机的系列课程。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应用课程时,可以将会计学中的案例作为素材,让学生运用Word完成重要计算公式、绘制凭证、账簿和报表。这样加深了学生印象,满足了知识平铺、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同时,各专业课也都要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

(2)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在教育界人士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一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给出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来讨论和分析案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是教学的参与者,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是指教师将具体的教学任务情境化,?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详细讲解工作情境中涉及的公司背景、业务流程、岗位角色等,并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企业中的重要职务,让学生根据岗位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难题,这时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财务分析和管理知识,提高了ERP软件的操作,也学会了团结协作精神。除此之外,还有项目教学、游戏教学、创新拓展训练、顶岗实习等诸多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第5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 发展趋势 方法策略

会计行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备受社会关注,人们也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进行舆论监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应用中的作用效果明显,它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搜集、分析、归纳整合等内容的处理上避免了误差瑕疵。在科技时代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波动。其中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举措。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工作人员的大量缺乏

会计电算化需要专业的人员操控执行,而一些中小型企业会计的业务能力相对较弱,在上岗前接受的计算业务职能培训知识趋于形式化,会计电算化人才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需求,进而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目前我国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上岗要求、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业务能力标准执行不严格,导致会计人员不能灵活地运用操控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状况发生频繁,在工作上很容易造成信息数据丢失等严重问题。企业自身要首先为自己负责,在聘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工作人员时,要注重考核是否具备会计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双重工作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因会计电算化专业工作人员的水平差,给企业带来的工作损失。

(二)会计电算化技术管理机制不健全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软件系统更新速度较快,企业对会计软件的不及时更新应用制约着会计工作的有效完成。会计软件自身存在很多弊端,由于网络技术的强大发展,很多网络病毒的入侵就会导致会计电算化软件不具备一定的安全系数。再者,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范围不具备宽泛性,随着地区发展的速度决定电算化的普及程度。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迅速,企业运营会计电算化的举措实现的相对完善。而对于我国西部发展速度相对逊色的地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而在应用上也相对怠慢。这样一来,由于地区发展速度的影响,导致会计电算化在地区企业的运用范围不宽泛。

二、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运用和推广范围不断扩大

经济时代引领社会向前发展,我国企业间的技术较量也愈加激烈。各个企业间开始追寻电子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这样可以减少因人员失误带来的信息失真先现象。随着企业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网络化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促使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企业间对最新技术的熟练运用,实现了企业信息全面化管理,成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会计电算化自身带有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特点,为会计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便捷条件,加快了企业工作效率的速度,其资源的共享性也加强了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在企业发展战略上互相促进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了我国企业在技术处理上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信息管理效率与速度的统一。

(二)会计电算化技术水平的完备

当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和趋势,带动了相关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施行网络信息化操作,对企业相关大量信息化数据库的管理提供条件。网络控制避免了人为控制的操作失误几率发生的可能性,对数据资源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再者,由于企业信息处理的繁琐性质,企业信息的分析处理程序难度大。这就需要极具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执行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对专业人员加强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带来的企业顾虑,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发展,信息的分析处理工作愈加全面化。技术水平的完备程度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人为因素的辅助作用,机器永远存在着固定模式的缺陷。这就要求企业在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同时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促进其他部门电算化管理,构建一个属于企业自身管理下的信息操控系统。

(三)操作功能和信息处理的多元化

首先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可以节省员工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软件逐渐向其他功能扩展服务的趋势,为企业的管理职能和范围的扩大提供了基础条件。计算机的操作功能注重多元化发展,提高管理事前预测功能,以便于企业人员及时对企业突发状况做好处理措施的方案制定。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面向加强企业间的互动交流模式形成方向发展,改变计算机软件的固定机械化,赋予电算化系统交流沟通的职能。网络化数据库管理职能的运用,对会计电算化操作职能和信息处理发展趋势的多元化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的简要分析得知,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是企业实现良好运营模式的重要前提。企业要注重自身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员工对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运用。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及软件进行合理开发和操控。当下企业必须认清的道理是: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是当今社会下的主流方向。要在财务管理及企业聘用人才培养上做好充分策略研究,全面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秀梅.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19).

[2]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第6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把计算机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学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与国际趋同,大部分企业都已设置会计电算化岗位,以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因此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为社会输出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电算化人才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鉴于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深化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硬件设施落后,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会计电算化”课程与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有较大区别,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全员学生的共同参与,也就是“一人一机”的教学模式。然而就目前高校的现状来看,电算化实验室数量与学生人数严重不匹配、计算机设备落后、版本陈旧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发展。许多高校迫于经费限制,机房紧张,不得已压缩上机课时,造成理论课时与上机课时比例达到2:1,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违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

1.2 教学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多放在第五学期或者第六学期开设,每学期周学时为4课时,开课周数约为17周,学期总课时约为68课时。除去理论课时,真正上机实验的课时很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高校只能减少教学内容。目前学校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大多为用友或者金蝶,以用友T+系统为例,完整的操作模块应分为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存货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务链和供应链两大块。然而迫于课时的限制,很多高校只能讲财务链,不涉及供应链,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3 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足

会计电算化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较大特殊性,因为它不单要求老师的会计知识十分扎实,还要老师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来解决上课时学生遇到的各种计算机问题,如系统崩溃,电脑卡机,数据库紊乱等现象。实际上,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双师型”人才稀缺的局面。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任课老师大多是会计专业毕业青年教师,并非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者会计信息系统专业出身,并且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计算机基础也仅局限于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影响学生的上课效率与效果。

1.4 课程考评模式不合理,不重视平时成绩

大部分高校并未安装上机考试系统,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以笔试为主,并不能真正达到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另外,有高校即使是上机考试,但由于并未购买安装上机考试系统,只能通过限定题目,虚拟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这种手段,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结果,任课老师通过逐个恢复学生的账套备份来考察学生的期末成绩,这样不仅造成考试脱离实际,也给老师的批改任务带来沉重负担。再者,部分高校并不重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为3:7,期末成绩还是以最终的考试为主,平时上机练习的成果在最终的考核评价里得不到体现,造成学校的考评模式出现较大偏差。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除了要扩充实验室的数量,使实验室数量与上课学生成一定比例之外,也要提高实验室的配置条件,在功能上也要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高校应建立“谁用谁登记,谁用谁负责”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并且建立《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实验室规则》,切实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高校应适当增加或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在无课时间也可以去实验室进行上机练习,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2.2 增加教学课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集中在某一个学期开设,课时数量极为有限。为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电算化水平,高校应增加??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数量,由单学期变成双学期开设,重新分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把理论课时穿插在实践课时中,在实践中及时总结问题,让学生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同时提高。另外,在教学内容上,高校除了讲授基本的财务链,还要兼顾供应链,可考虑上学期学习财务链,下学期学习供应链,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完整流程,以适应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2.3 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大多由青年教师担任,而青年教师又具有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等特点,高校可聘请会计软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对青年教师技能培训,解答教师实际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软件问题。除此之外,由于青年教师大多初出茅庐,缺乏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历,讲课时难免出现照本宣科、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因此高校亦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把青年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顺利进行。

2.4 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改进课程考评模式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践、实训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科。高校应采取措施,改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最大程度的反映学生的真是学习水平。建议高校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平时成绩比重,把学生的日常实验结果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另外,高校应积极购买或安装无纸化上机考试系统,以机试取试,考试结束后学生提交结果,由系统自动判分给出成绩,既可以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又能最大程度地考察出学生的技能水平。

第7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1.1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岗位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方向就是会计、出纳、审计、电算化操作员等。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算化课程的工作任务主要为账务处理业务、薪酬管理业务、固定资产管理业务、采购销售业务、编制报表任务等。通过对各项任务所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1.2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目标分析

从具体的工作过程出发,明确会计电算课程的目标。即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备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灵活的应用所学技能,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举一反三的操作各种会计软件,最终成为一名应用型的优秀会计人才。

1.3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定位分析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定位于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通过真实的企业财务资料,按照会计电算化岗位的一般工作流程进行会计核算,掌握必备的能力;第二,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整体框架,培养学生全面的处理电算化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各个岗位的职业需求的能力。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时候,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架,为学生搭建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的工作框架,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处理一个相对简单的微型企业的各项会计电算化核算任务。

2会计电算化内容的具体开发

2.1会计电算化内容的选取

第一,从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来说。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具体职业行为的分析,确定会计电算化岗位所需的要求,进而确定出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根据这些具体的教学目标分析出相对应的岗位领域,并将这些岗位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安排学习内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在综合考虑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以及完成具体工作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整个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工作流程,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第二,从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来说,中职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工作内容集中于账务管理、出纳管理、报表编制、工作管理、往来业务管理等方面。为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求,也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在构建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三,从教学软件和案例的选择来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内容体现主要依靠教学软件的帮助,所以选择代表性和实用性强的软件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丰富。在选择主流软件的同时,还要引入真实的业务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使该课程真正的体现出会计职业的特色。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开发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要引入项目学习法,密切结合主流软件应用技术,在真实的企业背景资料情况下,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财务资料,让学生按照具体的工作任务去完成每一项会计电算化工作,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并理解相应的工作原理。

2.3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载体

第一,从具体的教材和实训资料来说,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工作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内容分化到各个工作模块之中。通过模块学习强化专理论知识,锻炼职业能力,完善职业素养。第二,从网络资源来说,引入多媒体教学,构建互动式的学习网络。采取动态的资源库承载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共享网络资源。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的模块化特点,采取真实的财务资料,并按照会计工作的具体岗位,运用案例分析和任务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方式和流程的方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建议采取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技能操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真实环境进行分组安排,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氛围,并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业务人员,如业务人员、出纳会计、审计会计、记账会计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掌握各个会计岗位职责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好地适应日后的会计工作。

4总结

第8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普及应用,而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财务软件也成为企业财务上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会计电算化》是提高财会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学科,本文将结合最近这几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经验,对现下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与老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中找出良好的解决之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健字:

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应用型;问题

社会的发展使得当下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从而能培养出和发展社会互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这已成为现下改革本科《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但现在本科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里却普遍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差距、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下文将以此作为基础展开《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讨论。

一、问题的存在

1、学生

(1)95后学生与80后老师自身成长轨迹不同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科技也得到了不断进步,最为代表性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随着手机功能不断提升全面化,加上其方便携带,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手机已成为当下95后首选的科技应用工具。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95后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人群,是移动搜索的主力军。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更习惯于手机的应用。但高校教师大多是80后,对于电脑的应用与操作更为熟悉。学生与教师成长背景存在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教学方式上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对往后《会计电算化》教学极为不利。

(2)学生动手能力差,自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不同。随着进入高校后,《会计电算化》相关程序设计的难度日益增加、编写程序的难度日益提高、模块之内的数据也越来越难以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自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会随着《会计电算化》难度加大、知识增多等问题而跟不上整体班级的学习步伐,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细节里,比如编写程序,在实际动作操作时发生错误无法自行修改需要重新进行等问题。

(3)学生自身群体氛围对本门课程不重视

《会计电算化》课程包含着管理类的内容,相对数学、英语等课程来说自学性比较强,教材相对也比较容易看得懂,而且本科生的自学能力较强。但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学生对运用网络学堂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练习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有些学生会自觉使用网络学堂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但有些学生却从没有进过网络学堂,或者只是利用网络做一些无关学习的事情。甚至一些学生只求科目达到及格线即可,觉得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里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显得非常多余。

2、老师

(1)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填鸭式教学现象严重

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课程的演示与授课,是理论和软件相结合的讲课方式。在这个过程里,教师的理论讲授就占用了课堂相当多的时间,而学生对于电子相关的软件操作只能学到片面的理论知识,完全没有顾及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感受。教师习惯将自身处于主体的位置,严重忽略学生的参与性。而且,如果理论知识没有结合相关的实践练习,将会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不到进一步巩固,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自行分析与解决问题非常不利。在一些高校里,《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有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把控着理论课的讲解进度,但实验课的教学进度却难以达到要求。实验教学有两种方式:一、教师在理论课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财务的软件操作和老师所布置的内容。二、教师在教师专用的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软件的操作演示,而学生随着教师的操作步骤完成所讲授的实验内容。这两种方式都存着利弊。首先,第一种授课方式严重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整个班级体的学生因学习能力不同,所掌握到的基础知识也不相同,第一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不仅造成学生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因难,而且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第二种教学方式学生虽然容易接受,但如果实际操作的演练过于简易轻松,并不利于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进一步巩固。随着课程的改革,《会计电算化》的课程里再增加供应链部分的相关内容,这会使得实验的任务增大,学生所触及的软件模块也会多起来。教师如果仍沿用以往传统模式教学,会导致更多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而相关的后续实验也没办法进行。

(2)没有掌握本门课程与计算机、会计之间的知识体系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加强信息的管理愿望也日益强。因此,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也变得迫切起来,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将供应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里的地位强化。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有两大主要模块:总账与报表,同时以薪酬管理与固定资产的管理为辅助模块。但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大学应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改变《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师资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最大的阻碍。会计学与计算机是不同的分属学科,会计电算化是专业技能型强的课程,实际操作远重于理论的讲授,而且实践操作的能力是经过相关长期操作所积累起来的经验。但高校的教师因学校与自身关系,并没有长期研究财务软件操作的机会,即使有,也可能被财务软件企业重金聘走。现下,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以下几种来源:一是由会计教师直接转变过来,目前大部份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都是这种情况,会计的知识丰富能清楚的传授给学生,但对开发会计软件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践经验十分缺乏。二是计算机的教师经过培训会计相关知识后转变过来,这样的教师具备较多的软件系统知识,但相关的会计知识却比较有限,达不到会计与计算机有效结合的目的。最后,一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是由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直接留校或是招聘过来。

(3)教师之间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操作的理解程度不同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着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内容,而且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技能也要求具备有,所包含的知识面与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这就要求高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实际操作技能也能达到熟悉程度,并能同时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相关技能,但一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对工作实践经验却十分缺乏。因授课任务比较繁重,使得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去更新会计的相关知识。而且一些教师对电算化教学里的实际操作理解程度并不相同,有些教师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偏重会计知识,计算机只是辅助作用可作次要学习,完全没有认识到信息知识的重要性。因缺乏计算机相关的课程知识,一些教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里所突发的计算机问题并不能及时处理,使得《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大幅度降低。

二、解决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学术水平

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同时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首先,作为一名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只有具备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才能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方面的问题。其次,要有丰富的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应熟练掌握到各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安装、调试和维护大型财务软件的相关技能,对比较常用的财务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操作技能都能熟悉掌握,而且能回答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里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高校应从以几个方面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素养水平:首先应增强教师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高校会计电算化内容的更新非常快,如果教师自身素养不能及时进行同步提升,会导致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脱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完全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校应提供足够的专项经费,选出比较优秀好学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作进一步的进修,让高校教师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其次,高校应与会计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培训。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会计软件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会计软件能得到更多的推广,会计软件企业选择与高校合作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而且国内的会计软件公司也与多所高校建起了合作关系。《会计电算化》教师应把握好机会,提高和会计软件企业之间的联系,积极参与会计软件公司所提供的培训机会,从而将自身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然后,高校和会计软件公司之间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入,把高校的模拟实习转变为会计软件公司测试软件的良好平台,使得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得以真实的参与到公司会计软件的相关操作中,从而积累到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高校应定期指派《会计电算化》教师到合作企业中进行相关操作的实习,让教师能真正掌握到多种会计软件的实际使用。这样,高校教师的素养与学术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2、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凸显手机与电脑的不同

虽然智能手机的功能已日益完善化,而且极大程度的方便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手机的容量远远达不到《会计电算化》模块的教学要求,即使能制作出相关的APP进行学习,但手机的运行速度与画面质感远没有电脑全面。而且95后大多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存在着使用流量大、套餐包不够用、上网受到限制、网络不稳定等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里Excel在会计财务里的应用、会计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电算会计模拟实习等教材,都是需要电脑才能完成实践操作练习。同时,高校生毕业以后参加相关工作,所用的操作工具也是电脑,手机并不能完成此类操作。最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管理案例来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学生是日常生活里的消费者,可以经常接触到企业行为,从而对比较经典的管理知识也有相关了解,而通过将《会计电算化》接近生活能充分引起学生对管理内容的学习兴趣。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对症下药

为了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应有足够的重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应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安装与维护,同时具备全面的信息系统管理相关技能,而且能有效的使用财务软件分析预测经济业务的相关活动,这才能更好教导学生。具备有会计电算化的全面知识是基础前提,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师对会计电算化的知识讲授与练习进行有效结合,并以练习为主。对于必要的会计理论内容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讲解,多余无用可以略过,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时间。在高校生碰到难题的时候,应先鼓舞学生先自行分组进行讨论,待确实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从中指导,而带有共性的难题则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高校通常是以某项技能进行反复强化培训为主要教学方式,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非常缺乏岗位之间合作意识。所以,教师应在原来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相互配合,通过积极合作来完成任务。最后,高校应积极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里参观学习,从而充分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从而大幅度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高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并有效的教导学生正确了解手机与电脑教学的利弊。同时,高校应加强与会计软件公司之间的合作,给教师制造出更多会计软件实际操作的培训机会,同时给教师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进修,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与术业水平。最后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最终得以培养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少林,杨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05):149-151

[2]欧阳歆.关于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企业导报,2013(23):234-235

[3]杨红艳,阚淑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195

第9篇:会计电算化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4日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进行账务处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处理。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在学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中就必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流程就是首先运用管理学知识对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岗位分工等进行设置,然后利用掌握的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将企业日常发生的基本财务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可以进行总账和各种明细账的查询等功能。对于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软件的维护等都要用到计算机知识来解决。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这一学科时,必须具备会计学相关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学、计算机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虽然会计电算化很重要,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在学这门课之前都意识到了这门课的重要性,也决心很努力地学,但是却将学习目的错误的定位为“能够进行软件的日常操作”的低层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能够进行财务软件的简单操作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还要重新学习会计电算化。其实,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各财务模块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对财务软件自行进行初始设置,使财务软件由通用转化为专用;初始设置完成后再运用财务知识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另外,学生还应具备能够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学习目的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之初就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反映说只知道应该这样操作,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从来也没想过为什么这样操作。这样机械化的学习就直接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不会解决。例如:基础会计中曾讲到记账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类。在会计电算化下,如果对于一笔业务本来应该填制收款凭证的,但学生误填为转账凭证了,这时系统会提示:不满足借贷必无条件!如果在学习中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很快明白自己填错凭证类别了。这样就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而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老师帮助下解决这一问题后,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还是不会解决。

(三)教学手段单一。很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只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这样就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四)教师资源匮乏,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具有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现在从事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不符合条件。既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学习过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缺乏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教学经验。另外,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电算化会计教学工作。高层次有经验的师资流失现象严重,如果学校要经常重新培养新的会计电算化老师,那么肯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评价缺乏人性化和灵活性。目前,很多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试,依然遵循传统的期末评价模式:采用统一的上机考试实行一次性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比如,有的学生平时认真学习,考试时由于计算机问题导致成绩受到影响,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平时认真学习、主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改革教学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边讲解理论边进行演示,参考过教师的演示后学生再进行动手操作,将学生的上机操作与教师的课堂指导结合起来,经过听、看、练的一系列教学过程,使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练习、掌握了财务软件的操作过程,使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针对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解决处理等。可见,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的单调枯燥,可以使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操作能力的转化同时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造案例教学法。创造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新型教学法。创造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基础之上,通过分组讨论,自行设计案例,然后将设计好的案例分角色地进行上机操作检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案例资料及账套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账的时候,要求每组学生在讨论确定企业的基本信息后进行角色岗位的分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整个案例上机操作的完成需要每一个组员的同心协力才能完成,所以每个组员都必须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案例的顺利完成。在整个案例完成之后,各组成员再集中在一起进行思考讨论和总结,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生们不仅牢牢地把握住了各知识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创造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与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对案例进行设计分析,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技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需要。

3、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反向思考,一步步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初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逆向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然后在以后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通过逆向思维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改变目前会计电算化老师匮乏的现象,学校应注重培养会计电算化教师。学校可以吸收一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进入教育界从事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把教师安排到大中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在这些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安排老师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邀请软件公司定期到学校来对老师进行培训,帮助老师了解会计软件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鼓励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联系,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去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考查了解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总结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开展针对性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考试方式。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具有特殊性,它是一门实践课,应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这门学科要有其独特的考核方式,使考试成绩能够公平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到了期末通过突击学习取得好成绩的不良现象。以平时表现为重点,通过考查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考查学生平时出勤情况、案例报告完成情况、案例讨论的表现、平时的课堂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进行评价,最终得出总成绩。只有公平的考试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平时积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三、小结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社会需求联系和沟通的重要途径。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在不断的发展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教材和软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熟练操作水平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闻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4.

[2]王忠孝,白云.试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会计之友,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