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输电检修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前言
110kv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检修工作还是比较科学和先进的,主要是针对110kv输电线路的输电状态进行检修,确保输电线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主要方式就是对110kv输电线路的输电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监测内容来对其进行评估,找出输电线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检修,从而保证了110kv输电线路能够安全运行,这种实时监测检修的方式相对于长周期的检修工作,更加效率,整体效果更好。
一、110kv输电线路检修的主要思路
(一)针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检修
针对110kv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开展维护检修工作以是当前检修工作发展的必然势,从输电线路的状态出发,才能够让检修工作做得更加完美。状态检修就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体系,同时还应该具有检修技术恒定标准,必须创建并落实合理的检修模式。110kv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是状态检修的主要工作点,其中对状态数据库的监测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实施状态检修能够大大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检修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使用,整体的检修效果较好。
(二)组建状态检修小队
对110kv输电线路进行状态检修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状态检修队伍,因此挑选综合素质高的电力人才组建这支队伍是十分有必要的。按照专业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工作性质的工作小队,例如单位领导则应该组建领导队伍,状态监测人员则应该组建监测小队,合理安排各个队伍的工作,让队伍内所有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随时做好状态监测和检修工作。领导队伍则应该做好整个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此外工作小队还应该做好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工作,定期编辑文件报告,及时向各部门反应近期的工作状态,当项目检修完成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验收。
(二)状态检修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相比于传统的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更加科学和现代化,而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就是状态检修中最为关键的两点要素,其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根据实际检修状态来确定,不同的检修过程或进度应该具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例如,当工作进行到状态诊断方面则应该创建以状态诊断为主的管理制度。而技术标准的制定则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每一个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都大不相同,因此用来恒定状态检测的技术标准也有所差异。
二110kv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步骤
(一)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
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收集输电线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信息资料,为后续的电力改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针对输电线路不同的工作状态开展电力诊断工作,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出相应的检修策略。
(二)编写检修建议书
状态检修有着独特的检修方式,那就是可以根据输电线路状态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状态检修管理模式。因此,编写检修建议书就就是十分重要的,对输电线路检修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同时还可以根据工作状态来适当提高或降低检修工作强度,把一年以内的检修情况总结分析出来,编制成输电线路年检修建议书,从而为今后的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检修工作提供数据资料。
(三)开展有效的检修工作
安全是110kv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的基础要素,任何环节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之后才是保证检修的效益性,根据110kv输电线路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等级的线段,进而对不同线段的输电线路采取不同的检修方式。分段式的检修不仅能够节约检修时间,还可以避免检修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充分保障了电力经济的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制定科学有效的检修计划
110kv输电检修单位应该根据不同的检修技术标准,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检修计划,科学高效的工作计划能够大大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输电线路的运行更加有保障,也可以让输电线路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更快速的解决。
(五)做好检修评估工作
在110kv输电线路长期运行过程中,应该定期对其进行输电状态、检修情况、检修测量等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同时根据检修评估结果提前制定好更加完善的检修策略,从而让检修工作更加到位,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高速化发展。
三、110kv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安全开展检修工作
安全无疑是110kv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前提条件。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不一定要等到问题出现后才进行,只要输电线路中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就可以对其进行检修,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就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处理输电线路中的问题,让检修工作不留下任何遗漏。
(二)针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不同,开展多元化的检修工作
110kv输电线路由于传输距离较长,不同线段之间的输电性质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其检修方式也不能过于单方面,必须针对不同的线段输电情况采取合理的检修方式,进而让检修效果达到最佳。另外,还应该定期做好110kv输电线路的巡视和在线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找出其中的漏洞并及时做好检修工作。
(三)按照技术规定做好检修工作
110kv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注重110kv输电线路中的重点环节,根据前一次的检修工作情况来对其进行重点照顾,如果再次出现问题则应该将该环节标为重点对其长期关注。
胡磊:投入与坚持,奏响英雄交响曲
一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一副眼镜,些许略带腼腆的微笑,充满朝气与阳光的眼神,一副邻家大男孩的模样,然而,他的头顶上,却顶着很多耀眼的光环:双文明职工、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团员、优秀工作负责人、优秀技能选手……这一次,他即将戴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本次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继电保护工(发电企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冠军的中电投安徽淮南平圩发电公司生产技术部电气二次专业点检员胡磊。这个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获名次的小伙回想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时的日子,感慨地说,那是留在他记忆深处最难忘的时光。
兴趣是力量的源泉
2004年10月,在经过新入职员工三个月的运行实习后,胡磊走上了仪控部继电保护班崭新的岗位。当时正赶上企业#2机发变组保护等主要二次设备换型改造,对于胡磊来说,能够刚进入现场就有机会深入接触继电保护的核心设备,令他很振奋,觉得比起书本上的内容,这下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继电保护工作了。至今,他仍然无法忘记,当第一次跟着师傅进入现场,望着控制屏前红红绿绿的指示灯忽闪忽灭,还有开关控制柜内那些密密麻麻的接线时,脑子里一阵晕眩。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以及继电保护领域的博大精深。站在那些令他有些不知所措的设备前,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就继电保护的真本领!
于是,平电公司多了这样一个身影:白天,在现场摸爬滚打、挥汗如雨,跟在师傅后面积累实践经验;晚上,挑灯夜战,看图纸、查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这个手脚勤快麻利、做事不说苦和累的年轻小伙,跑现场、看设备,有问题马上就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胡磊,同事们立即会想到他随身携带的“二宝”:数码相机和移动硬盘。数码相机里有大量的现场图片,移动硬盘里存有海量图纸和技术资料,这些都是胡磊的宝贝。他仔细地研究每一张图片、图纸,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检修结束时,胡磊已经能够足不出户便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更让大家惊讶的是,面对班组图纸不全,以及与现场实际接线不一致的实际状况,胡磊竟然早已完成了图纸核对,正确标出并更正了错误。大家不由得对这个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任何工作都需要付出,只要想做好,都会觉得有些累。工作八年来,现场加班加点,夜间消缺排查故障也经历了好多次,流过汗、受过冻,也有过压力甚至是委屈,但我很喜欢继电保护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切都很值!”这个憨厚的小伙笑着回答到。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2006年初,企业一期机组厂用电系统3千伏公用段12A1改造作为当时重大技改项目,受到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视。工作刚两年的胡磊有幸被任命为此次改造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这样一项重大技改工作,即使对于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更何况是工作还不到两年的他。胡磊行吗?大家都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年轻的胡磊带领着同样年轻的团队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从接到改造任务的第一天起,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认真编写施工计划书、施工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仔细翻阅原开关二次回路图纸,并与现场实际接线一一核对;仔细统计每一个开关间隔使用的电缆数量和编号,弄清每根电缆的功能作用;根据厂家图纸,认真绘制新开关二次回路实际端子接线图……胡磊为这次改造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本子,用于记录改造工作日志。从每天的工作计划、试验数据、接口联系人员电话号码,到现场随时遇到的技术问题,样样信息细致而严谨地记录在案,这个被同事称为“葵花宝典”的小本记录了胡磊的辛勤付出,也成为他成长历程的一段珍贵记录。那段时间,没有了休息日的概念,双休日、五一长假也都在加班,为了把改造工作做好,胡磊全身心地投入着。看似单薄的身体,迸发的是火一样的工作热情与坚毅。终于,12A1公用段改造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系统实现顺利投运,同事们无不对胡磊竖起大拇指。
珍惜机会,刻苦备战比赛
“当得知获得第一名时,那一刻我脑子都懵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荣誉属于大家。”回想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胡磊这样表达着心中的感受。备战这次大赛的6个月间,胡磊与同伴们并肩作战在每一天的争分夺秒中。2月,首先完成了厂内的初次选拔,此时,他对竞赛尚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3月,所有的参赛选手来到安徽电力调度中心培训中心,第一次对笔试的类型、思路以及实操的模式、难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家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感觉无从下手,无形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每个人都需要消化掉当天的理论试卷,往往把相关知识点看透已经是次日凌晨了。摆在面前的困难不仅如此,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实操装置和实操考试方式更是不知如何上手,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从合肥到南京,历经反复地练习,不断地揣摩,终于在教练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实操技巧。回到平圩后胡磊继续在培训基地进行全封闭式训练,几周下来,初步掌握了基本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对以前不懂的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6月和7月间,胡磊在单位组织的两场继电保护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最终入围中电投集团公司备战本次竞赛的集训队。
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胡磊与队友们征战于多地,辗转于北京、上海、南京之间,从学习厂家装置,到进行封闭训练,再到学习故障分析,进入到了备战的最后冲刺阶段。快节奏与高强度的生活是他与队友们最真实的写照,从每天早上7点半至晚上11点,除去吃饭的时间,几乎全部是在教室中度过的,常常回到宿舍,对于不清楚的问题还要继续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一天下来,睡觉的时候已是凌晨1点钟了。胡磊说,他最喜欢的是培训基地的那面光荣墙,上面贴着各专业获奖选手的照片,每每看到这面光荣墙,总会时时激励自己向他们学习,不能懈怠。
未来,在更高更远处
面对成绩,胡磊一如既往的谦虚与淡然,“获奖只代表过去,这次比赛还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对于一些知识点掌握还不到位,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一步需要更进一步的找些仿真分析、故障分析类的书籍或杂志学习,从更微观的视角看故障现象,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二次回路。”
8年继电保护之路,从华北电力大学优秀毕业生、继电保护和计算机双学士,到今天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怀着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在继电保护领域展翅高飞。当问及每天都扑在钻研业务上是不是很累时,胡磊淡然一笑,“这是继保人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不值得。技能大赛为我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接下来,我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苏方伟:踏实与勤奋,谱一曲奉献之歌
高高的个子,不苟言笑,斯文与淡定的神情,是苏方伟留给大家的初印象。比赛中他沉着冷静,大胆发挥,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取得了个人总成绩第二名、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是怎样的历练铸就了今天的荣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02年大学毕业后,苏方伟进入许继电气公司从事继电保护调试和设计工作,转眼已经十年。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仿佛成了皮毛,很多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实践知识的匮乏而无法解决。为了能够让自己把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并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学习继电保护技术的书籍,把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自己很快掌握了继电保护专业技术,靠着这份对工作的热情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于2004年被评为“许继电气优秀售后服务人员”。
2006年,苏方伟应聘至华能沁北电厂检修部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也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工作岗位,压力与机会并存,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加全面的继电保护专业知识。为了尽快熟悉新工作,每天现场、班组、宿舍三点一线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好学的他几乎翻遍了全厂所有的电气二次图纸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半年中,笔记做了厚厚的几大本,在坚持不懈地学习中,他对整个电气二次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回顾走过的路,苏方伟感慨地说:“我深深明白所学知识最终要用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一切机会了解现场,融入现场很重要。”每次遇到现场有缺陷,他总是跟着老师傅去现场学习;设备检修时,又会认真地拿着图纸核对每一根线、了解每一个回路。就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于2008年成为继电保护班技术员,2009年被评为“华能沁北电厂先进工作者”,2010年成为继电保护班长。
千锤百炼,为职责无私奉献
在工作中,苏方伟深知自己所面临的任务艰巨,总是带领着保护班的同事们冲在工作的最前线。每一个重大的缺陷处理,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现场;每一次设备的更新改造,从施工准备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他总是全程参与;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也会再三考虑,确保安全。24小时永不关机的手机,是苏方伟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的见证,哪怕是深夜,只要一个电话,他会立刻赶赴现场。苏方伟说,现场的缺陷是等不得的,尤其是紧急缺陷,晚一步,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经过十年的刻苦学习和摸爬滚打,苏方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并从不乏高手的继电保护班里脱颖而出。无论是保护控制系统软件还是现场设备硬件,粗活细活,他样样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真正成长为一名继电保护专业的行家里手。
成绩的背后,也凝结了苏方伟更多的艰辛与汗水。2010年,不到两岁的女儿因高烧不退住院治疗,作为父亲的他心急如焚,非常牵挂,而此时正值#1机组检修,项目多工期紧,苏方伟咬牙坚持带领着保护班日以继夜的在现场抢修,默默的没有请假,只能在工作的间隙,给妻子打去电话询问女儿的病情,直到女儿康复出院时,他始终揪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几年间,他先后负责和参与完成了4套500千伏保护设备的改造、18套高压变频器改造、500千伏网络监控系统改造、20余次机组和500千伏线路大修工作。组织修编了全厂的继电保护检修规程,绘制了全套继电保护现场二次图纸,大力推广标准化作业,规范继电保护检修报告和台账,取得了显著效果。
刻苦备战,克服一切困难
2012年4月,苏方伟在沁北电厂继电保护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获得代表电厂参加股份公司比赛的机会,自此拉开了他备战大赛的自学之路。时值单位的三号机组大修、500千伏线路定检项目同期进行,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备考。虽然有平日里不懈的学习和积累,功底厚,信心足,但他心里还是有很大的压力。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认真熟悉相关要求,学习继电保护书籍,仔细查阅大量资料,翻看一张张图纸,记录重点,思考疑点,解读难点,每天晚上都挑灯学习到深夜。经过周密的准备和艰苦的学习,他顺利通过了华能集团内部严格的层层筛选,以华能集团内部选拔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获得代表集团参加决赛的资格,并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7月初,中电联正式下文将大赛使用设备由原来的“南瑞公司的RCS系列保护”调整为“四方公司CSC系列保护”。由于CSC系列保护装置现场使用较少,对其保护原理、调试方法更是一无所知,一切需要从头学起,所有选手又同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为了让选手尽快熟悉大赛设备、了解保护原理,华能集团公司在江苏淮阴电厂设立了培训基地,并安装了比赛用设备,为集训参赛选手提供了先进的练习平台。但因参赛选手多、机柜数量少,每名参赛选手的训练时间有限。为了尽快熟悉设备原理和回路接线,熟练掌握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苏方伟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勤学苦练,经常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整个赛前的准备过程中,苏方伟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学习笔记做了厚厚的一大本,上面记载了每个故障点的相关资料,记录了一个个故障处理时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在理论学习中,他白天认真听取继电保护专家的讲课,晚上对白天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同伴们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到深夜;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克服重重困难,对装置的每一个保护功能进行仔细的校验,熟练掌握保护的每一个功能和逻辑,对每一个故障点进行梳理,对故障现象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每天训练结束后第一时间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每一阶段学习之后就和同伴们进行全面地总结和分析。特别是在赛前的半个月冲刺阶段,他与同伴们惜时如金,总是一大早就来到操作现场练习,午餐也是在现场吃盒饭解决,累了就在现场坐着休息一会,就这样每天学习训练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方伟与他的团队最终获得了个人第二、团体第一的佳绩。
十年磨一剑,在锲而不舍中前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来,苏方伟从一个青涩小伙逐步成长为企业生产上的骨干能手,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他的人生目标:努力向前,勇攀高峰!
朴实且不善言辞的苏方伟,用真真切切的全部身心,脚踏实地的拼搏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在谈到取得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时,他朴素的答道:“我只是把领导交办的一项工作努力做好了。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仍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还有太多的专业知识要学,还有太多的操作技能需要总结和提高。”从容淡泊的心境,和着永不言败的信念,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苏方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将继续奉献智慧与汗水,不断超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福晶:蕙质兰心,让青春一路美丽放歌
巾帼不让须眉的她,一举夺得本次继电保护工技能大赛第三名,是前三名获奖者中惟一的女性。灿烂的笑容始终挂上脸颊,平缓如水的气质里,藏不住的是她的聪颖与坚毅,她就是来自华能淄博白杨河发电有限公司策划部的电气专工王福晶。
“如果说成功是人生道路上的丰碑,那么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奋进就是走向成功的阶石。”谈及获奖后的感言时,王福晶这样说道。沿着这条信念与奋进的路,从18岁到32岁,王福晶这15年一路走来,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到令人敬服的生产技术骨干,一串串荣誉串起她身后的脚印,在这些荣誉与光环的背后,蕴含的是她扎根岗位不断拼搏的成长历程。
从小女孩到“拿奖”专业户
从1997年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15个年头了。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通过工作的不断深入,王福晶越来越发现自己对知识的匮乏和渴望。得益于企业大力支持并创造机会鼓励青年职工成才的战略,她顺利通过了专科、本科学习,2009年又取得了研究生硕士学位。大学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同学们的刻苦与努力,都激励着她加倍去珍惜那些求学的时光。
2005年,王福晶在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系统举办的维修电工技术比武中获得一等奖,这个奖项的获得对于她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这次比武让我在认识到自己价值的同时,更为日后的努力和奋进注入了不竭的信心和动力。”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王福晶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向前的路上,她成了企业无人不知的拿奖专业户:2006年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008年被评为“淄博市首席技师”、“山东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记三等功),2011年“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中国电力职工教育协会电力教育新星”二等奖、“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华能集团公司“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如今,提起王福晶,企业无人不竖大拇指。
如果把王福晶多年来所获的各类获奖证书摞起来,能垒将近两米高,奖杯更是摆了满满两个书柜,面对这堆积如山的荣誉和奖项,也许只有她能够深切地去理解和体会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拼搏。
“我要做到最好”
在王福晶的性格之中,有一种倔强是对她自己最好的激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谈到成功的秘诀,她说其实只是对自己要求的更多些,在日复一日的忙碌工作之中,她始终不忘提醒自己做好这几点:
第一就是要勇争第一、自强自立。2003年,本科毕业后她分配到继电保护班工作。继电保护工作技术含量高,“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始终伴随着我,每天下班后对当日工作做一个总结,把每一天的问题作为一个技术的挑战,是我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她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业务。
第二就是要勇于担当,专一行精一行。王福晶说,在继电保护班工作期间,企业、车间对好学上进的青年人很重视,签订了师徒合同,班长尽可能地给大家创造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当班长把技术性比较高的工作让我负责时,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信任、更是一种锻炼。我很要强,不想落人后,只有扎实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争当专业的排头兵。”
第三就是要勇于攻坚,积极进取。这些年来,王福晶先后负责、参与了厂里几十项技改项目,面对艰巨的任务,她深深知道,拈轻怕重是行不通的,在每一次的任务中,她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投入到工作中,“苦点累点是必然的,但每一次看到技改成功带给企业的效益和正常运转的设备,我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
第四就是要敢于拼搏、甘于奉献。2010年,王福晶通过全厂公开竞聘成为检修部电气专工,工作中与大家并肩战斗,她说,优秀的团队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她与同伴们能够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保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是大家一次又一次攻克技术难题的前提与动力。“今天的荣誉,既有我自身努力的点滴,也是我们整个团结奋进的大集体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王福晶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团队。
应对挑战,艰辛与幸福同在
2012年5月23日,王福晶接到通知将作为山东公司选手参加集训,选拔后将代表华能集团公司参加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技能大赛的任务。在这之前,王福晶因为精湛的业务技术一直担任着山东公司继电保护工技能竞赛考务组裁判员,此时距离大赛仅有1个月的时间了,由裁判转为选手,面对几十本复习资料和落后队员们一大截的距离,她二话没说,毅然挑起了重担,迅速投入到紧张的赛前集训。
时间紧迫,任务紧急,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王福晶暗暗下定决心:只有付出200%的努力才能做到让自己不后悔。她说,事实证明,经过层层选拔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是艰辛而又幸福的,对所有选手而言,这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马拉松接力赛,比赛的过程需要超越的不只是对手,更是自己,不只是专业技术,还有心理素质甚至身体素质。“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从‘全运会’选手的实力激发出‘奥运会’选手的水平,所以说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看似轻松诙谐的话语,却透着她一向的坚毅。
历经集训期的知识梳理与贯通,王福晶的参赛实力一路飙升,在历次小组测验中都是名列前茅。队员们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头,整个集训期间王福晶的手机基本都在关机状态,白天做实操训练,晚上做理论练习,几乎每天夜里都要啃资料到一两点,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比大家参加集训的时间晚了一半,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分夺秒。”
有近4个月的时间王福晶都在外地,这期间只有两次短暂的探家时间,谈起集训的那段经历,她既幸福又感慨,“能够代表公司参赛是我的幸运,没什么辛苦的,队员们都是一个样,大家都是抛家舍业的,孩子都不大,有的队员甚至几次推迟婚期。听家人说我集训的这几个月,从未离开过我的儿子就像故意似的,极少在爱人和父母面前提起我这个妈妈。当我们终于赛完归来,时时粘着我不放的儿子最怕听到的几个字就是妈妈又要出差了。”
回想这次参赛的经历,王福晶只是淡定地说:“比赛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一个自我提升技能的机会,我自身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不仅要将自己所学用于生产,更要通过培训带动身边的同事,真正实现以点带面,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相信这才是技能竞赛的目的和真正意义之所在。”
王福晶,一个坚毅与奋进者的名字,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对于她,在自己的青春里,只有一路的不断超越与再立新功!
蒋卫东:高塔银线上的光明使者
在崇山峻岭间,在抢险一线前,在高温酷暑下,在风雪严寒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从事输电线路高空作业22年间,他立足岗位,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成长为线路专业专家,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首届金华市首席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本届技能竞赛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决赛个人第一、团体第一的获得者蒋卫东。
“辛苦危险的活总得有人去干”
1990年,快20岁的蒋卫东学校毕业后来到金华电业局,在输电线路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几个年头。二十年来,蒋卫东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钻深山老林,穿崎岖山路,攀高压铁塔,在烈日下暴晒,在雷雨中前行,在黑夜中摸索,与如影的毒蛇相随,与肆虐的蚊虫相伴,与可怕的孤独为伍,春天一嘴土,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长年累月的在输电线路上高空作业、奋力抢修……这些都是蒋卫东所从事工作的真实写照。
输电带电作业时,蒋卫东必须穿着厚重的绝缘服,徒手爬上几十米高的高塔,置身在运行的高压电场中,耳边只有“嗡嗡”响声……高温盛夏时,汗水会将他全身湿透;隆冬数九,他又不能外套厚衣服,绝缘服穿到身上冰凉刺骨,瑟瑟发抖。有人问蒋卫东,干这行如此辛苦、危险,你有没有想过换个工种?“辛苦危险的活总得有人去干,大家都不愿意干,电网安全怎么会有保障?”他淡淡地回答说。2012年以来,蒋卫东和他的输电带电作业团队,战严寒、斗酷暑,完成110千伏及以上带电作业101次,其中500千伏线路13次、220千伏线路29次、110千伏线路59次,相当于多为社会供电8400万千瓦时。
全心投入,在蜕变中成长
对工作,蒋卫东奉献的是全部;对家人,他内心有的是愧疚。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蒋卫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从一名输电线路高空作业员成长为带电作业专家。从事输电线路高空作业22年间他苦练实打实的硬本领,熟练掌握了本工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岗位上起到了骨干和核心作用,并在各类大赛中逐渐崭露头角。2007年,在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的输电线路检修技能竞赛中夺得个人第一名。2008年,在华东电网公司50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举办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第二名,并带领团队夺得团体一等奖。
此外,蒋卫东积极参与工区重大项目攻关,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难题。针对近年来输电线路因鸟害跳闸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他带领团队开始了防鸟害课题的研究。他们采用“堵疏结合”的方式,在容易引起线路跳闸的关键部位,设计一些防鸟架,在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区域,设计一些人工鸟窝,经过大量试验后,成功的使金华电网输电线路的鸟害年跳闸率降低为零,这一做法随之在全省得以推广。更换500千伏线路耐张塔第一片自爆绝缘子,在业内一直被认为是个辛苦活。不仅作业时间长,而且参与人员多,所需工量具多且重。他积极开展课题攻关,创造性地提出了卡具分体使用进行作业的工作思路,使作业时间和作业人员均缩短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最让蒋卫东感到自豪的是他率领团队登上了世界最高电力铁塔——舟山大猫山岛220千伏、370米高的输电铁塔,顶着强大海风,来回2000米,历时2个半小时,成功实施了带电检修。凭借能吃苦、肯学习、善钻研的精神,何卫东完成了从技术骨干到线路专家的蜕变。
专业授课带新人,打造人才百花园
蒋卫东所在的金华电业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提升员工带电作业技能水平,积极开展了专业、技能、操作、演练等多元化培养,充分发挥老师傅的经验优势与新员工的理论基础,弘扬“传、帮、带”精神,营造师带徒、徒勉师、师垂范、徒争先的良好氛围,实现“老、中、青”三代传承,蒋卫东就是带电作业中年人才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备战2012年省公司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竞赛期间,金华电业局选派了“四老+四新”的参赛阵容,力求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储备一批后备人才,以完善“金字塔型”的人才队伍结构。两个多月的集训,作为队长的他毫无保留的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队员们。最终,他们不负众望,整个团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操作水平,摘得团体桂冠。
蒋卫东在班组担任着班长职务,在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承担班组人员的技能培训任务。他过硬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省公司培训中心浙西分中心的认可,被聘为该中心的兼职内训师,负责输电线路专业人员的带电作业培训工作。在传道授业上,蒋卫东用情带徒,专长于在铁塔银线上传授技艺,一批青年技术能手在他的带领下迅速茁壮成长,对提高各网省公司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
比赛就是比细节,虽然有了成型的工器具、标准的作业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他在训练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作业方法程序,工器具的改进,到一个绳结的绑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要改进多次,争取做到尽善尽美。而不管做了什么改进,都需要在阳光暴晒的铁塔上反复验证几个小时。
此次竞赛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的208名选手参加,可谓高手云集。蒋卫东带领年轻队员们迎难而上,每天辛苦且枯燥的集训。白天准军事化训练,晚上理论学习,还经常反复琢磨训练视频录像。由于学习强度大,年轻队员们的体力、精力透支严重,身心疲惫。关键时刻,蒋卫东以身作则,对年轻队员说:“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
蓝天白云下,铁塔、银线是五线谱,蒋卫东便是那移动的音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依然在高塔银线上践行着承诺,播撒着光明。
李敏:用激扬青春书写竞技传奇
出生于1987年的李敏,今年刚满25周岁,在这次高压带电检修工决赛中,获得个人第二名,团体三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作为电力行业本工种最高级别的比赛,面对来自全国高压带电检修界的众多高手,年轻的李敏是如何做到的?
初出茅庐,刻苦研修基本功
从湖北黄冈农村长大的李敏,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2011年,山东电力去武汉大学招聘,李敏过关斩将,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山东电力检修公司工作。
随着山东电力主网架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刚毕业的学生也要快速学习检修技能,提前适应工作需要。按照公司要求,新员工一入职就要和老员工一样有自己独立承担的工作。这既让李敏感觉到了工作的压力,也成为了他成长的动力。他扎根班组,虚心学习,不懂就问,将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参加基础培训和轮岗,在多项培训考核中成绩优良。凭着不怕苦、不怕累、勤动脑的年轻干劲,在一线班组他很快掌握了线路巡视、爬塔走线、金具组装、仪器测量等基本功,并参与了邹川线、郓泰I II线等线路的大型停电检修工作,半年工作时间让他在理论和技能上有了快速的成长。现在回想起来李敏仍感叹:“多亏了公司这种培养新人的方式”让他迅速成长。
工作之余李敏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QC小组和技术革新项目,在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多项创新成果获得表彰,“缩短500kV架空地线出线时间”获得2012年济南市质量管理一等奖,所在“声远”QC小组获得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参与“500kV架空地线飞车”和“合成绝缘子检修专用软梯”两项国家专利的研究工作。
厉兵秣马,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由于理论和技能成绩突出,2012年3月,经班组推荐,李敏参加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组织的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训练就是残酷的淘汰赛,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李敏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前进的步伐举步维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李敏认真钻研带电作业领域前沿理论,刻苦训练竞赛项目,每天额外给自己增加训练内容,虚心向教练和队友请教,全身心投入集训之中,他在参与团体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个人项目的训练,成绩提升也最为显著。全国高压带电检修工决赛是电力行业最高级别的比赛,为能挑选出最优秀的员工参加此次比赛,公司系统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从80进30,30进16,16进10,10进8,经过四轮残酷地淘汰选拔,最后确定8人参加比赛,李敏名列其中。
挥洒汗水,锻造高压带电检修尖兵
输电线路的竞赛,要求队员要有力量、有耐力、有理论、有技巧。在泰安电校长达7个多月的封闭训练中,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上午和下午完成团体和个人项目的训练,一天爬七、八遍塔。酷暑时候,一遍下来,汗流浃背。有的时候累的腿都走不动,胳膊疼得拿不起筷子。“即便如此,我们晚上六点到十点还得加强理论学习,雷打不动,背二十多本规程和资料,每隔三五天就考试测验。”李敏说。
为了一个标准动作,要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为了改进间隔棒扳手、四线吊钩甚至一个小小的吊瓶钩,李敏和队员一起画图纸、探讨、验算和试验;为了抓紧时间,把题目贴到洗刷台上,把倒计时贴在床头。“那几身破烂的工作服,长满茧的双手和几本被翻阅的破旧不堪的资料都是我们汗水的见证。”
170多天,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对身体、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训练期间,不许看电视,不能上网,手机也交给教练保管,每天最放松的时间就是睡觉的那几个小时,就这样,李敏咬牙坚持了下来。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李敏的技术技能实现了质的跨越,“现在,爬塔、走线、修理导线、回到地面,一个流程下来,最快只需7分钟就完成了。”
5个月的实践经验,8个月的集中培训,那本印着自己名字的红色证书正是对他之前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
年少成名,青年英才书写传奇
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李敏便在全国性的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有人说他刻苦钻研、那份笃定后面的强大内心,青春印迹才会如此闪光;有人说他技术精湛、勤奋敬业……“85后”、“全国技术能手”,仅两个关键词,就能从山东电力检修公司800多名员工中寻出他。年少的李敏,现在已是山东电力的大名人!
“作为一名新入职员工,能够有机会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训练,训练、学习,同一件事情重复做,就是这么简单。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这样的舞台,我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更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和队友的无私奉献。荣誉属于大家,我只是最终幸运地抓住了机会而已”。对于自己的成绩,李敏总喜欢用“幸运”二字。“虽说获得了‘技术能手’这个称号,但由于比赛的项目很有限,比武和现实工作也有很大的差别,现实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身边优秀员工为榜样,更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争取在带电作业领域有更大的突破,为公司的发展做一份贡献。”面对获得的称赞和殊荣,李敏谦逊地说到。
李敏,这个阳光、帅气的80后大男孩用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也向世人宣告了80后一代同样有担当、有作为。正如英雄不问出处,优秀是不分时代,也是不分年龄的。
胡春生:少年英雄在路上
作为一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新的环境意即新的挑战,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入职轮岗实训,胡春生进入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济宁分部。万事开头难,最难迈出的还是第一步,虽然此前通过分部领导对车间和班组的详细介绍,对即将加入的工作环境不再陌生,但对于接下来的工作他的内心仍有些忐忑,带着些许陌生和兴奋胡春生加入了输电运维班,也渐渐融入到了电力大家庭中。
积跬步以至千里
在参与班组日常工作时,胡春生发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中所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因此在工作中他便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学习,积极向老师和同事们请教,并通过自我分析理解,一点一滴的去慢慢消化,不弄明白誓不罢休。从巡线开始:什么是巡视,怎样巡视,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在跟随师傅及同事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胡春生慢慢掌握了初步的巡线技能,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走出了最基本的一步。接下来是红外测温,学会了如何使用测温仪,如何鉴定隐患或缺陷;在测交跨时掌握了如何使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仪器来顺利进行测量工作;同时学会了测接地电阻等技能;在停电检修克服高空作业的恐惧心理,从爬塔学起、测绝缘子零值、走线、换间隔棒、换耐张单片绝缘子,从简单到复杂,在参与线路运行检修维护及验收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技能是根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好理论迫在眉睫。工作之余,在分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胡春生从最基本的线路专业知识入手,结合日常工作所学,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的力量,有了理论和技能的双重功底,工作便顺利的展开,逐渐成为了班组的骨干力量。
在参与班组科技创新及QC质量管理活动中,作为输电运维班QC小组成员,结合日常工作时发现的问题,他积极参与班组科技成果的研究及创新工作,参与编写和了2011年度《缩短500kV线路间隔棒更换时间》QC课题和2012年度《缩短500kV架空地线出线修补时间》QC课题,并先后获得检修公司QC成果二等奖,济南市QC成果一等奖,所在QC小组荣获“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课题成果也成功申报为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同时,他挤出时间潜心学习线路运检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并阅读大量专业技术资料,不断充实自我,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荣获2011年度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在公司开展的学习竞赛活动等各项活动中,工作表现优秀、学习成绩优异,获得“2011年度检修公司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从“替补”到“主力”
要想全面发展和提高,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不断地交流和沟通,在相互学习间不断成长。工作以来,胡春生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技能比武项目,挑战自我的同时通过交流沟通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改进。2012年在检修公司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中,他取得了输电线路普考竞赛第三名的佳绩,这给予了他不断发掘自我和迎接挑战的信心。当得知中电联将于2012年11月举行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带电检修工决赛时,胡春生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更大的交流平台,机会难得。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胡春生积极备战,白天在训练线路上不断磨砺自身的技能,晚上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夯实的基础,通过近一周的不断巩固和提高,他顺利的通过了参赛队伍的预选,进入竞赛集训小组,迈出了走向大赛的第一步。
作为输电线路的作业项目竞赛,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体能,还必须具备硬实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水平,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两年的新员工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对身心的巨大挑战。对于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尤其是带电作业经验为零的胡春生来说,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态度决定状态,通过教练组的合理安排和引导,他逐渐找到了自身的定位,从最基础的带电作业知识学起,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研究学习,集训岁月便在白天技能训练,晚上理论学习的两点一线中度过。也许开始还带着些许兴奋,可是激情经不住一天天的机械反复,训练生活开始变得枯燥,当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训练场、走向理论学习教室,信心开始慢慢的动摇,是放弃还是咬牙坚持?胡春生不断的心理斗争着。训练成效锐减,发现这一现象后,教练对他进行多次心理的疏导,集训“战友”们不断地给予鼓励,这个年轻的小伙坚定了信念,毅然选择了坚持,“要不畏挑战,不断去发掘自我,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辜负一起奋斗、拼搏的每一天。”
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信心,胡春生重新投入到集训生活之中,对于看似瘦弱的他来说,体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门槛。于是,在每次的体能训练中,他依据自身的条件,完成基本的训练内容后逐步加强,体能关在不懈的努力下逐渐被克服。接下来的技能项目中,集训队员从每一个点做起,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讨论,再与视频进行比对,找出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改进工具,改进操作方法,技能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从酷暑到寒冬,白净的脸变得黝黑,手上磨出血泡,最终从个人项目替补选手到成为主力选手代表公司出战,其间的艰辛,对于胡春生来说,只有自己最清楚。170多天的集训收获的是日渐强壮的身体,娴熟的技能以及不断成熟的心智,还有面对挑战时必胜的信心,带着他们胡春生和“战友”们走向了技能竞赛的舞台。
在5天的激烈角逐中,从理论项目考试开始到一项团体项目、两项个人操作项目,面对陌生的环境、设备,面对大赛的紧张,胡春生和队友们在不断地调整中发挥自身的最好状态,不断地相互鼓励,最终克服现场经验不足的种种不利因素,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佳绩,在78名个人选手的激烈竞争中,他本人取得个人项目全国第三的好成绩,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关键词: 专业化巡视;设备运维;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original, network equipment safety and reliable oper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measures and the company introduced, expounds the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in the current stag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inspe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94
前言:
随着公司35kV及以上变电站自2010年全面实施无人值班,330kV及以上变电站实行少人值班管理,尤其是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以来,使原有沿袭多年的生产运维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现场操作及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由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的“运维一体化”管理,由此对我们的输变电设备运维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且随着相关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变化,电网设备运维工作也面临新形势、同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问题分析
“运维一体化”、“调控一体化”新管理模式下的无人值班变电站,虽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五遥”技术保障及一次设备全面实现无油化和安装了部分设备状况量在线监测等硬件装备技术保障措施,但仍有许多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无法转换成信息、信号实现遥测和远传,如:设备联接部分的温升、一次设备的油位、二次设备压板投退的准确性、设备固定连接的牢靠程度、各种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及机械性能等等。因此,在此背景下对变电站设备定期和不定期巡视、远方监控和监视等工作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细致的要求。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谈到的输变配电设备巡视工作,就是纯粹的设备运行工况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巡视,理解和认识较为单一,所以巡视基本上都习惯于单靠运维人员最基本、本能的“眼看、耳听、鼻嗅”,对新型带电检测、监测仪器仪表的应用较缺乏,致使原本通过运维人员巡视能发现缺陷、异常不能及时发现。
在设备运维管理中目前广泛采用的定人、定范围包干承包的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相关设备运维人员易养成“只扫自家门前雪”的本位主义思维,从管理体制本身就造成了设备运维人员间交流和沟通的缺乏。另外,运维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等方面的“短板”,所造成的设备巡视工作中对缺陷、异常、隐患的认知判断方面的差异,最终导致的巡视质量的不高,工作的不到位、不全面,甚至是工作中的失误。
2专业化巡视管理举措的提出
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引起管理者的思考和研究。运行维护业务的融合,尤其是设备巡视工作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的改进和调整,对确保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无疑是一副“良药”。专业巡视相对于正常巡视所带来的明显成效是正常巡视及其它运维工作所无法替代的,这一举措的推动和实施,明显提高了发现、诊断缺陷的能力和水平。从2012年起专业化巡视管理举措在输电、配电专业全面推行,公司出台了设备专业巡视管理办法,将各专业巡视工作从制度上予以明确和规范,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流程、标准和技术要求,对相关人员组成及巡视前的准备工作,巡视中的要求标准及巡视后的汇总点评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既有设备专业巡视又有管理专业巡视、故障(异常)专业巡视,以此来提升设备运维专业质量和水平。
3专业化巡视工作在设备运维中的作用
由于我们对专业巡视工作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因此专业巡视工作同一般意义上的巡视更具针对性、有效性,每年专业巡视按要求进行两次,主要是针对季节性特点对电网设备带来的影响,做到提前预判和防范,落实相应的运维和技术管理措施,严防季节性设备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每次巡视前要求必须要编制相应的巡视实施方案和巡视工作细则,使得每次专业巡视都有针对性克服了盲目性。其次,对专业巡视工作总结及报告也进行了明确要求,工作更具全面和细致,同时每次专业巡视后专题组织召开点评会议,使该项工作得以实现闭环和持续改进。通过近年的定期专业巡视实践体会还有如下优点和作用:
3.1能直接有效发现隐蔽性设备不良工况。
在近两年的变电专业巡视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设备专业巡视,及时发现了6处变电站保护压板漏、错投问题,3处二次接线错、漏接等隐患,4处设备油位过低和严重漏油等严重缺陷,而没有使上述隐患和缺陷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设备故障和事故,专业巡视使得上述重大设备隐患和严重缺陷得以及时消除和整治,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3.2对现有的运维工作盲点是有效的技术弥补。
目前由于变电站都实现了无人值班管理,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全部要依靠调控中心监控人员对各变电站后台各种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运维站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巡视后各种缺陷、异常信息的反馈两种途径,但这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往往这方面的某一漏洞和盲点,就有可能引起设备的故障和异常,甚至是后果的严重化、扩大化。如:压板的漏、错投退,二次接线的漏、错接,运维人员对设备缺陷、异常的误判别等。通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于设备装置设置工况等工序的查看,针对设备、装置异常现象测试性检查,上述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得以立即解决。
3.3是各级专业人员交流和沟通的工作载体和平台。
通过组织和亲身参与实施专业巡视工作,使得参加专业巡视的各级人员就本专业设备运维管理、技术管理进行良性、动态、全面的交流,达到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在输电、配电专业巡视工作更为明显,如:在今年的配电专业巡视中,通过大家的沟通和厂家技术人员的协助,解决了2011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中新安装的线路柱上断路器“拒动”的技术问题。同时对各县公司及三新业务部在配网设备运维管理及其它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专业巡视进行了全面交流、学习,参与专业巡视的人员大家都有收获很大的感慨。
3.4对专业管理提供了集体会诊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管理型、典型故障及设备定期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巡视,就可以对相关单位设备运维、检修以及设备工况等方面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且可以量化的评估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运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评价工具,对专业管理工作成效进行更加确切“会诊”,查找出设备运维专业管理中的“短板”对症下药,再通过一定范围和一定形式的通报、点评,形成一种有序的、持续改进的常态机制,营造一种良性的设备运维工作氛围,有利于管理措施和指令的和落实,从而切实将设备运维管理和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专业化巡视的推行从管理上提供保证。
4结语
现阶段专业化巡视对确保电网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必须且是十分有效的,但随着“运维一体化”、“调控一体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4.1加强装备建设,推广应用先进巡检设备仪器和先进个人装备,不断提升状态诊断分析应用深度,提高发现设备缺陷、设备状态诊断和处理缺陷的能力。
4.2落实各项关键机制保障,尽快实现运行维护业务高度融合。一是继续推进设备巡视操作、日常维护与检测等业务的高度一体化融合;二是促进运检人员从日常维护型向检测诊断型转变,提高运检人员效率。
论文关键词:复合型;技能人才;轮岗实习;竞赛;业绩考核
供电企业是集技术性、专业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技能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使供电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以“四化”要求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仍难满足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新任务,对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深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尽快将过去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向具备多种才能和本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方向开发转变,努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就成为急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实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讨。
一、供电企业加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新形势下,管理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需要具有双重任职经历、双重资格证书、双重技职能力等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供电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拓展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通过人才的轮岗交流、双师培养和拓展打造等,逐步建立培训、考核、聘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略,以适应和满足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的迫切需求。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供电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即从业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电员工应具有多种专业知识、多项业务技能、多方应变能力,才能适应当今职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在供电企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技能人才结构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异质性,建立健全衡量技能人才“复合”程度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在培和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培养造就大批能力宽泛,“学”、“术”合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中,由于在技能人才使用培养方面缺乏长远观念,育人和用人互动性不强,致使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较低
一些技能人员不能适应岗位高素质要求,技能单一化,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弱。有些人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学历文凭等证书,但由于没有真正地扩展自己“一岗多能”的业务技能,往往只是增加了企业人才数量比例,却未能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效益难以真正地显现出来。
2.技能人才开发形式单一
近年来,供电企业通过后续学历学习、技能鉴定、专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缓解了部分用工的紧张程度。但仍有部分职工虽然经过培训取得了高级工、技师证书等,但业务技能水平却没有实质性提高,很大原因在于技能人才开发机制缺乏创新性,致使员工参加培训为的就是取证,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是培训过程,过多关注理论灌输,而不是业务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
3.任用机制不够灵活
由于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垄断的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的岗位流动性较少,一般技能人员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其应变能力和“一岗多能”比较弱。加之一些企业在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一岗多能”的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发展中人员的配置效率。
三、培养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是简单地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管理经历、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拿到高校毕业证和技能上岗证的拼盘式组合,而是需要供电企业将技能人才再加工、再磨砺、再培训、再教育,进行高端复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使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机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从而达到有效的融合和共用。
1.对相近工种班组复合重组,搭建造就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平台
随着电力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劳动组织扁平化,按专业工种对应设置生产作业班组的固定思维模式被逐步打破,这在客观上为供电企业相近专业工种班组的兼容复合重组提供了条件。因此,供电企业可通过兼容复合重组,对部分班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工种,按照优化后的流程确定重组后班组的职责范围。如将修试中心开关班和变压器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变电检修班;将输电中心线路运行班、线路检修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输电运检班。重组后班组工作范围和内容的扩张丰富,使一线技能人员在本班组工作范围内就有机会学习另一门专业技能,自觉地不断对新技能、新工艺进行交叉互补性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增长相关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业务技能复合及专业拓展,达到精一、懂二、会三的复合效果。
2.开展职称和技能等级双取证,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良性发展
结合工作实际,一方面积极鼓励、扶持一线生产岗位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考试、考评,并在其取得资格后及时聘任,发放津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联办、个人自学和选派半脱产等形式,培养、帮助生产岗位的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视学业成绩进行分级奖励,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达到申报资格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并及时落实相关待遇政策。通过交叉性和异质性的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等一体化激励,不断培育和扩建双证人才队伍,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率,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良性发展。
3.实施轮岗实习导师带徒培养制度,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批高校毕业生不断地充实到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为使他们尽快成为理论和实际均达标、“学”和“术”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其一年的见习期里,有计划地安排其到所在单位的每个班组进行定点跟班实习,并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带徒的方式,选拔具有过硬操作技能和良好工作业绩的各类技师作为导师,签订师徒合同。在轮岗实习和导师带徒过程中,以现场实际为教案,以工作项目为课题,实行计划推进,其所在班组和单位进行分级督导、督查,定期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不同标准的实习补贴和带徒津贴。以此不断磨合新进高校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把握各个班组岗位的专业特点和业务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促其加快向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
4.开展复合工种技能竞赛,培育优秀复合型技能人才
复合工种技能竞赛是对专有工种技能竞赛内容的扩充,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同时参加两个专业工种的技能竞赛,选手以本专业工种为主,自选第二工种为辅。其分值权重比例按6比4形成综合总成绩。竞赛主要依据“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分类对供电企业各岗位技能人员应掌握的安全和业务知识技能进行考核,重点侧重于现场操作技能的竞赛。参赛选手通过主、辅两个工种的理论特别是技能的比拼,在每个主专业工种中,综合总成绩第一名的员工为本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并给予一定的月度奖励补贴。通过每年度各主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常态竞赛评选,不断在技能员工中实施以赛促学、以学促培的技能评价复合机制,以此鼓励和引导供电企业员工跨专业学习钻研业务技能,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5.加强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
在努力拓展内部人才市场,实行竞争上岗,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建立常态的岗位交流和轮岗制度。一方面将能力强、潜力大的机关专职管理人员释放到生产一线,创造条件使其学专业、钻技术、增长才干,以其丰富的岗位综合能力服务一线。另一方面,将一线岗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人才充实到核心业务管理岗位,结合实际压担子、训练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管理、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有效地实现育人和用人的互动、专业和技能的复合、业务与管理的衔接,丰富其实践经验,扩展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复合效率,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懂生产、会管理、精业务的高效能复合型技能人才。
6.强化业绩考核管理,发挥业绩考核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激励作用
建立以技能人才多岗位工作标准为基础的复合型业绩评价体系,量化“德、能、勤、绩”四个纬度的考核指标。其绩效数据主要通过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年度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价表,以及他们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贡献率、个人的各类培训档案、取证等级、职称资格、工作总结等进行采集。在考核过程中,采用“月度考核,年终归积”的办法,按个人自评、直接主管评价、监督修正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并将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专业评审、人力资源配置、评优评先等相结合。在客观评价中引导技能人才跨专业、跨岗位、跨部门地拓展业务技能,在主观激励中促进专业技能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复合。
【关键词】OPPC;架空线路;多模光纤测温;全断面检测
1.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成为电力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智能电网成为全球电力工业应对未挑战的共同选择。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可观测、可控制、实时分析和决策,自适应和自愈这四个方面。解决能源安全与环保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核心驱动力。输电网智能化设计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输送的物理通道,地域分布广泛、运行条件复杂、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和外力破坏、巡检维护工作量大。采用先进的状态监测技术手段及时获取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和环境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距离架空输电线路多架设于市郊、山区等偏僻地段,由于线路运行环境偏僻、恶劣,加之线路路径较长,这就给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目前,输电线路的巡检工作仍旧采用传统的人力沿线巡视方法,有些线路架设地根本不具备通车条件,靠检修人的步行巡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且不易发现故障点,线路运行环境的险恶对人身安全也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这已经与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背离。采用OPPC实现架空线路的测温及通信技术,实现对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温度的监测及通信功能,对输电导线的运行状态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如成功挂网运行,运行人员在监控室就可实时掌握线路的运行情况,对故障点掌握清晰准确,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对线路运行维护具有革命性的意义。采用此技术可以掌握导线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导线传输容量,对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充分利用线路的承载能力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架空线路测温的意义
2.1 对架空线路实时在线测温有利于实时掌握线路的安全运行状态
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状态主要是取决于导线的弧垂,而弧垂与导线的运行温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导线温度的监测,我们就能够掌握导线的运行状态。一般说来,金属材料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反应在架空线路的情况就是:温度升高,导线膨胀,线路弧垂就会增大,对地距离近,发生接地等故障的概率就高,甚至不能满足对地安全距离要求;反之,温度减低,导线收缩,应力增大,线路弧垂就会减小,保证了导线的对地安全距离要求。因此,对架空线路实时在线测温有利于实时掌握线路的安全运行状态。
2.2 对架空线路实时在线测温有利于实时控制线路电流
导线运行温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除受到外部环境温度、日照强度、风速、辐射系数、吸热系数等气象条件影响外,还受到导线的实际输送电流影响。由于受到环境气象和实时电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线运行温度时刻在变化,单靠测量环境气象条件或单靠测量导线的电流来推测导线的运行温度和运行工况是不准确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采用某种方式对架空线路进行在线测温,从而可以指导调度部门在不同的季节、时令、线路负荷情况,根据导线温度的变化实时增加或减少线路负荷。
2.3 对架空线路实时在线测温有利于夏季大负荷期间提高线路输送容量
在线路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线路能够适应各种运行工况,导线设计制造的通流容量一般都会留有一定的裕度,而调度部门由于不能掌握导线实际运行温度,只能按照线路导线设计容量值运行,不敢在设计容量值基础上,适当提高线路输送容量。夏季大负荷期间,当线路中的实际电流接近设计极限值时,调度运行部门就会采取限负荷措施,而不会根据导线的实际运行情况,适当提高导线输送容量来避免限负荷情况的发生。如果我们实现了对架空线路的测温,为调度运行部门实时提供导线的运行温度,调度部门就可以根据导线的运行温度、线路负荷情况,适当提高导线输送容量。2007年北京市电力公司开展电缆光纤测温工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电缆线路实时在线测温,电缆线路的通容量提高了20%~25%。如果对架空线路实现了在线测温,架空线路的通容量会提高多少呢?又会为我们创造多少经济效益呢?
2.4 对架空线路实时在线测温为冬季在线融冰、融雪创造了条件
目前,融冰融雪措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相关站点放置融冰融雪负载,通过临时提高导线电流,提高导线温度,从而达到融冰融雪的目的;二是在导线上缠上发热体,通过发热体发热来融冰融雪。这两种思路的有一个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就是需要实时掌握导线表面的运行温度,以避免融冰融雪过度而熔断导线或者电流太小冰雪不能融化的问题出现。因此,对架空线路实时在线测温,为实时控制导线温度、导线电流提供了参考数据,从而,为融冰融雪创造了条件。
3.架空线路测温技术应用情况
目前,由于架空线路测温方式有很多种,如红外扫描、电偶等。但采用这些设备进行导线测温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运用红外扫描就是将红外扫描设备搬移至架空线路下方,瞄准导线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方式,存在着测试方式有限,只能对人为指定的点进行测试,不能对全线路进行监测的弊端;存在着测试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试,而不是自动的、无人的、实时测试的弊端;存在着需要为测试设备提供不间断电源,受电源限制,测试的区域有限的弊端。电偶测试,可以沿线测试,但由于电偶本身需要电源,存在着无法进行无源测试,无法将测试的数据远距离输送到调度端的弊端,存在着有源元件维护困难的问题。因材红外扫描和电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这些测温方式仅适合于实验式测温,不适合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生产中广泛应用。那么。要想在工业化生产中能够广泛推广,就必须做到对架空线路进行长距离、实时、在线测温,做到能将测温数据远距离、实时上传到调度端,同时感温元件又是无源的、免维护的。光纤测温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4.光纤测温技术介绍
4.1 光纤测温的原理
简单的说,光纤测温技术就是利用光纤既能作为传感元件,同时又能作为通信元件的特性,将光纤附着在待监测物体上,将物体温度实时上传给站端的技术。
目前光纤测温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拉曼反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光纤刻录特殊的光栅对温度敏感性进行测温,两种方法工作原理如下:
拉曼反射原理;拉曼反射是指激光器向被测光纤发射光脉冲,该光脉冲通过光纤时由于光纤存在折射率的微观不均匀性,以及光纤微观特性的变化,有一部分光会偏离原来的传播向空间散射,在光纤中形成后向散射光和前向散射光。其中,后向散射光向后传播至光纤的始端,经定向耦合器送至光电检测系统。由于每一个向后传播的散射光对应光纤总线上的一个测点,散射光的延时即反应在光纤总线上的位置。后向反射光的强度与光纤中反射点的温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反射点的温度(该点光纤的环境温度)越高,反射光的强度也越大。也就是说,后向反射光的强度可以反映出反射点的温度。利用这个现象,通过测量出背向反射光的强度和延时,就可以计算出反射点的温度和位置,这就是利用光纤的拉曼反射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光栅光纤测温原理;用激光刻录成的光栅光纤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通过特殊的加工方式,使纤芯内形成空间相位光栅,局部形成一个窄带的反射镜面,对特定波长的光形成反射。当光纤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光栅的周期会随着光纤的热胀冷缩发生变化,该变化会改变反射波长,通过测量反射光的波长变化,便可测量出光栅所处位置的光纤感应温度。同样,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延迟,可得知光栅的位置。这就是利用光栅光纤测温的原理。
4.2 两种光纤测温方式的比较
由于两种测量方法的原理不同,对设备的要求也完全不同。
拉曼反射测温方式,由于是利用光纤本身的散射来感应温度变化,而且散射的信号非常弱,要求设备发射光源功率大,接收端灵敏度高。拉曼反射测温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用普通多模光纤,测温点数没有限制(可达到1米1个测温点-可以理解为连续测量)。其劣势在于对光源功率和测量设备要求很高,随测试距离增加设备成本增加。理论测量距离在可达30公里。
通过光纤刻录成的光栅光纤,测温方式由于是特制有针对性的光纤,反射信号强,对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要求都低于拉曼反射测温方式。光栅光纤测温的优点是测量距离远,测量距离可以在100公里以上。其劣势在于必须使用特殊的通过光纤刻录成的光栅光纤,测量的点数有限制。
4.3 光纤测温系统的组成
光纤测温系统主要由测温光缆、控制器构成。其中,导线/测温光缆沿架空线路敷设在导线上,用于感应导线沿线温度;光纤温度测量控制器放置于变电站,用于测量导线沿线不同位置的温度。
同时利用单根光缆实现温度监测和信号传输,综合利用光纤拉曼散射效应(Raman scattering)和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简称OTDR)来获取空间温度分布信息的测温系统,称为分布式光纤测温(DTS)系统。
利用光纤光栅网络分析仪、工业监控计算机、系统软件组成的实时监测测温系统,称为光栅光纤测温系统。
4.4 光纤测温功能特点
光纤测温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实时性
光纤测温系统对导线的测温是实时的,根据测试距离、测量精度、空间分辨率等要求确定测量时间。例如:在15公里长、测量温度分辨率为±1℃时,测量时间一般能达到150秒。在设备测量能力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分辨率等非关键指标,我们可以进一步缩短导线测温时间,提高测温实时性,达到十几秒。
(2)精度高
在测试距离为10公里的范围内,系统测量的空间分辨率为1.5米,温度精度好于±1℃。
在设备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降低空间分辨率等非关键性指标,我们可以延长导线温度测试距离到十几公里,甚至二十几公里,从而进一步满足实际线路需求,降低单位公里的线路测温成本。
(3)数字化
测温系统的输出是数字信号,可以直接通过电力系统的光纤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上传到调度端,从而实现对导线运行温度的远程监控。
(4)无源性
测温光纤是一种无源测温材料,在光纤测温系统中,光纤既是感温元件又是通信介质,其外形结构、安装位置不影响线路的电气安全和机械强度,由于在感温和通信过程中,光纤不需要电源,从而光纤测温技术不影响现有线路的正常运行和检修维护模式。
4.5 光纤测温技术应用情况
2006年,北京市电力公司首次在220千伏高压电缆外部敷设测温光纤,开始采用对高压电缆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对电缆温度的实时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预警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电缆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基本实现了电缆网的状态检修。之后,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北京城区各220千伏站安装了测温主机近50台,实现了对200多公里长电缆线路的运行温度在线监测。正是由于光纤测温技术具有测试距离远、空间分辨率高、温度分辨率高、免维护等特点,光纤电缆在线测温技术在北京市电力公司电网中广泛应用。
5.架空线路光纤测温技术应用
光纤测温技术在电缆测温方面的应用是将测温光纤缠绕在电力电缆外部,放置测温光纤比较容易实现,那么如何将测温光纤敷设在架空导线上呢?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光纤缠绕在导线上,另一种是将光纤穿在导线内部。将光纤缠绕在导线上存在几点不足:一是受风速等外部环境影响,温度测量不准确;二是光纤较导线长度长,测试空间范围不准确,同时缩短了测试距离;三是光缆与导线之间的紧密固定比较困难。如果能将光纤穿在导线内部,我们就将有效地规避上述问题。那么,怎样将光纤穿在导线内部呢?可以利用OPPC技术,在此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即可实现。
6.OPPC技术的解释
OPPC的英文全称为Optical Phase Conductor,中文意思为光纤复合相线。OPPC首先是作为导线,实现电流的输送,其次是作为通信光缆,实现光纤通信。该技术是将传统输电相导线中的一根或多跟钢丝替换为不锈钢管光单元,使刚管光单元与(铝包)钢线、铝(合金)线共同绞合形成OPPC,实现输电和光纤通信的双重功能(如图1所示)。
7.OPPC技术应用情况
随着光纤通信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利用带有架空地线的线路架设OPGW(英文全称为:Optical Ground Wire中文意思为光纤复合地线)。但是,对于35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由于该类输电线路一般不架设地线,且其杆塔不高,又该如何架设光缆呢?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一些国家着手OPPC技术,即在不能架设OPGW和ADSS(英文全称为All-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Cable中文意思为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的线路上,利用导线复合光纤(OPPC)架设光缆,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光纤通信。目前,欧洲已在150kV、420kV的线路中架设,OPPC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国内,在贵州-都匀(电压等级:35千伏,导线型号:OPPC-12B1-120/25,线路长12公里)、海南省-琼山红旗-三门坡(电压等级:35千伏;导线型号:OPPC-12B1-150/25,线路长19公里)等线路已有应用。
8.利用OPPC技术实现架空线路在线实时全程测温
OPPC技术是在相导线中穿入通信光纤实现光纤通信,如果我们在OPPC技术基础上,将通信光纤撤除改为测温光纤,是否能够实现架空线路的在线测温呢?答案是可行的。直接套用OPPC技术不可行,我们还需要将光纤测温技术与输电线路的特性结合起来,进行技术改进。
1)光栅测温系统由于必须使用特殊的光纤光栅,测量的点数有限,不能够进行导线连续测温。所以要想实现对架空线路持续不间断的测温,也就是全程测温,就得考虑使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
分布式光纤测温装置测温距离有限,对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长线路测量,需要研究一个合适的系统方案。
目前,利用拉曼反射原理的现有测温装置测温距离最长约30公里,对于架空线路来说,尤其是500千伏以上的架空线路,该测试距离比较短,不能满足长距离线路的温度监测。但是,我们可以采用背靠背的测试方式延长监测范围(如图2所示)。
若A站-B站,B站-C站,C站-D站,距离均为60公里,那么在站点A分别测试AE线30公里,在站点B分别测试BE线30公里和BF线30公里,在站点C分别测试CF线30公里和CG线30公里,以此类推,从而实现了光纤测温装置能够监测A站-B站,B站-C站,C站-D站之间的各60公里长线路。因此,利用光纤测温技术对几十公里长的线路进行测温成为可能。
2)需要采用光电分离的接续金具
OPPC光纤复合相线的接续需要在运行的导线中将光纤单元分离出来,其采用光纤接续和光电分离技术,对接续的技术、绝缘水平有严格的要求。同OPGW光缆一样,OPPC光纤复合相线是按定长生产,其光纤接续工作只能在耐张塔上采用接头盒接续,约3公里~5公里就需接续一次。OPPC接头盒可分为中间型和终端型2种:中间接头盒采用“导电式非绝缘接纤盒”,终端接头盒采用“高压隔离绝缘接纤盒”。
OPPC的中间接头盒和终端接头盒除了要具备一般接头盒必备的特点外(防水防潮、有合理的固定光缆方式、合适的盘纤结构等),还必须在保证光纤传输性能的前提下不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在OPPC中,由于电流和光纤传输信号是在同一根线缆中传输,所以光信号要求连接到零电位水平才能安全可靠地隔离电压,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OPPC的中间接头盒按照其在杆塔上的安装形式一般采用固定支撑式和悬挂式两种结构,盒内结构与光纤接续方法与OPGW或ADSS基本类似,采取一次熔接完成。安装方式一般有2种:即非固定式和固定支撑式。OPPC终端接头盒规格较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接续方式,即一次接续型和二次接续型。一次接续型接头盒在接续时只需一次完成,接续时间短,同时降低了接头损耗。但由于终端接头盒中间部分的绝缘子是空心的,导引光缆穿过终端盒后必须注油密封,否则会影响绝缘效果,这就需要接续人员在现场(杆塔上)完成注油、密封等工作,给施工造成一定难度;二次接续型终端接头盒的缺点是接续分两次完成,会增加接续时间和损耗(虽然这种损耗很小),但其在厂家制造接头盒时就已经把跳线光纤穿过终端盒并注油密封,省去了施工人员在现场接续的时间,便捷了施工。两种接续方式在线路设计时均能满足工程需要。
在线路中间进行光缆接续时,由于光信号不受电磁信号的干扰,可以不对其进行光电隔离,但在OPPC进入变电站时需将缆线的高电压与光通信信号进行有效的隔离,避免将高电压引入通信机房,对通信设备及人员安全造成伤害。
3)其他需要解决的细节问题
利用OPPC技术进行光纤测温,还需要解决导线内光纤冗余长度与测温设备测试精度配合问题,还需要解决出现OPPC导线断线等事故时,光纤接续与导线接续的问题、测温设备的测试时间和测试精度的关系处理等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9.利用OPPC技术实现架空线路在线实时全程通信
利用OPPC技术将架空线路导线的温度信息实时传送到了变电站,之后是否能够实现数据的上级传送呢?答案是可以预期的。图3是我们的一个方案构想。
光纤测温系统是由测温OPPC光缆、测温主机、工控机和系统软件组成。
电源侧变电站测温主机通过光开关接收测温光缆的检测信号,通过对检测信号的分析处理,获得光缆上的温度数据和对应的空间距离,然后将这些测温数据送到测温工控机,通过TCP/IP网络协议,将测温主机与区调计算机局域网相连,使测温数据和报警信息除在本地存储、显示外,最终可通过网络上传到区调。
10.全断面检测方案的设想
利用OPPC技术实现了架空线路的实时全程测温,那么它所采集到的温度是否精确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没有可靠数据来检测。目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外部数据采集装置很多,如导线温度监测、环境微气象监测、杆塔倾斜监测、应力监测等,但其目前每个测试点数据均按单路公网传回,不仅占用资源过多,同时也会受到公网信号覆盖范围的控制,而且公网通信带宽无法控制、运行成本很高等,也有部分线路采用自建无线传递基站,自行传递,但这样长距离传输建设成本比较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提出以下方案设想:
采用近距无线自适应集群通信与远距离集中通讯相结合的新技术方案。利用接触式测温系统经近距无线传输自动汇总到通信管理单元汇集,并经GPRS传到GPRS接受机,在经过转接设备及通道传送至后台机显示。接触式测温系统由多个接触式测温探头和温度转换、近距无线传输、GPRS远程通信部件构成。
选择三基耐张塔部署接触式测温系统,并采取了全断面(三相导线)测温方案,既在OPPC导线及同一对应位置的另外两相导线上进行同步监测温度及电流,在需要监测的输电线路导线指定位置安装接触式导线测温单元,在其附近指定的OPPC金具上接触式金具测温单元。接触式测温单元负责实时采集导线的表面温度,并经过装置自带的小功率无线通讯将数据上传至通信转发单元。通信转发单元通过GPRS与主站系统通讯(预留经OPPC光纤导线远传接口),将测温数据传输到主站接收系统汇总。主站接受系统通过通信管理机与指定系统进行通信,提供全线各测点的实时测温数据。
所有线路侧测温及通信装置均自带线路电流感应取电及可靠电池系统,终端结构设计采用防水及自然散热设计,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损伤导线,确保线路运行安全。在线路无电流期间,应具备节电测温通讯模式。应在无电流状态具备45天的测温及节电方式通讯功能。
接触式测温适合作为OPPC光纤全程测温方式进行测温辅助参照,能有效协助后台校正测温距离、校正温度有效值的转换参数。
为了方便安装调试、运行检查、功能演示及成果示范,要求接触式测温厂家提供塔下收集测温信息的手持机,以便现场人员与后台人员同时观察示范现场的温度等信息,同时,GPRS线路出现临时联络不畅时,进行现场巡线抄数。
图4是方案部署示意图。
11.结论
在当前建设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对电网内各元器件的监测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前提,目前,我们逐渐或者是已经实现了对变电站内设备的在线监测,而对架空线路的在线监测却还是空白,这是由于架空线路分布范围广,若采用有源监测,就会增加现状线路的维护难度,增加线路维护成本,影响现有线路正常运行和检修维护模式。由于具备无源性、实时性、高可靠性等特点,且光纤测温不影响现有线路的正常运行和检修维护模式,利用OPPC技术实现架空线路实时在线测温是可行的。随着光纤测温设备的升级换代,测温能力不断提高,导线连接金具的改进,光纤技术的发展,应用光纤对导线测温的技术必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