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发明活字印刷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明活字印刷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

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第2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四大发明”定型的版本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给“批”派提供了相当大的攻击口实。

关于火药,“批”派强调,要区分“黑火药”和“黄火药”两个体系。近现代军事和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都是“黄火药”(即“黄色炸药”),故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应该落实在“黄火药”体系。而中国古代所发明的是“黑火药”,而且西方人比中国人更早掌握了“黑火药”的正确配比。所以,“批”派断言火药根本不是中国人最先发明的。

关于指南针,“批”派要求区分“水罗盘”和“旱罗盘”。“旱罗盘”被认为是西方人发明的,而“水罗盘”的技术细节,现在仍存在争议。至于更早的“司南”,既无古代实物留存,现代仿制品也未能如古书中所描述的那样顺利运行。所以“批”派认为中国古代至多只是“发现”了磁现象,根本谈不上“发明”了指南针。

关于造纸术,“批”派问道:古代埃及的纸莎草纸算不算纸?那比中国东汉的蔡伦造纸还要早约3000年。确实,如果我们坚持要将西汉的“灞桥纸”算作纸(因为这可以提前中国造纸的年代),那古埃及的纸莎草纸显然更应该算纸。因为纸莎草纸留下了无数色彩艳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而“灞桥纸”只是出土过一些碎片而已,那些碎片上都没有任何文字或图案。

关于“活字印刷术”,是最授人以柄的一项。因为想要和古登堡1439年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先后,就得强调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所记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布衣毕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但这样就无法正视如下事实――在毕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将近1000年间,中国的绝大部分书籍仍然是雕版印刷的。所以“批”派断言毕的泥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失败的发明”,确实也相当能够言之成理。其实在“四大发明”的这一项上,如果改为“印刷术”,就可以用“雕版印刷术”来抵挡“批”派的攻击,处境就会好多了。

在归纳了“批”派的攻击之后,我们当然要转而为“挺”派想一想。

我2006年在央视国庆特别节目中曾提出“新四大发明”:雕版印刷、天文学上的赤道式装置、十进制计数法、中医中药。当时的想法,是既强调这些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适当照顾这些发明出现的年代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2008年,中国科技馆新馆推出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奇迹天工――中国古明创造文物展》,该展定义了新的“四大发明”为:丝绸、青铜、瓷器、造纸印刷。这代表了新的思路:将每项都宽泛化,比如以“造纸印刷”取代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而新出现的丝绸、青铜、瓷器三项,都是范围比较广、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艺,这显然是针对“批”派指责原“四大发明”缺乏技术含量而作出的改进。

我认为,如果我们考虑这样三个原则:1.要对中国文明或中国人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2.要尽量保证在世界上有着尽可能大的发明优先权(不一定要绝对“世界最早”),3.要有足够的科学技术含量。

那么比较可取的“新四大发明”选项如下:

丝绸、中医药、雕版印刷、十进制计数。

第3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2、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3、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1、活字印刷术: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2、造纸术: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3、火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第5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关键词]甘肃;考古发现;四大发明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025-03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世界科技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甘肃,近年来出土了一些文物,为我们重新认识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其在丝绸之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依据。

在中国,在纸张发明以前,新石器时代人们最初是“结绳记事,契木为文”。进行交流、表达思想感情或描绘事物,商周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春秋时则用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记事材料。此外,还将抽丝织绸和制取丝棉时残絮的薄片用于书写。古埃及人曾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树叶,古巴比伦人用泥砖,古罗马人用蜡板,欧洲人则把中亚细亚人制作的小山羊皮等当作书写材料。上述材料有的笨重,有的昂贵,有的来源较少,无法适应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关于纸张的最早来源,传说是古代妇女们在水中漂洗布帛时发明了用蔽绵制成的絮纸。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以树皮、麻头、敝布、鱼网等为原料,经挫、捣、抄、烘等工艺制成的纸,人称“蔡侯纸”,被认为是现代纸的渊源。直到20世纪70年代,陕西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才将造纸的发明时间提前至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从20世纪初以来的百年间,新疆、陕西、甘肃一带,先后出土了30多种古纸。甘肃气候干燥,也多次发现汉代纸张残片,如旱滩坡纸、肩水金关纸、马圈湾纸、居延纸、敦煌纸,都是“蔡侯纸”之前的遗物。其中出土的麻质古纸,曾被专家定为西汉麻纸的片状纤维物,说明造纸术出现在蔡伦之前,而且可能与人们对纺织用麻的处理过程有关。甘肃武威旱滩坡墓出土的留有字迹的古纸,经专家分析鉴定,已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性,厚度与现代机制原稿纸接近,纤维交结细匀紧密,且有单面涂布加工,说明当时的造纸工序已相当精细,造纸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但这些麻质古纸上都没有发现可以辨识的书写文字,加上对化验分析结果的解释不同,对西汉是否已出现了造纸术,学术界一直有很大争议。鉴于此,《后汉书•蔡伦传》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曾一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时间和人物、准确记载造纸术的最早记录。蔡伦对造纸术的改革和推广,使纸的使用在东汉后日渐增多。从考古发掘出的汉代古纸看,其中不少带有书写字体,而且质量明显提高。这些古纸包括诗抄、书信,还有书札的残片,都是东汉时期的。

20世纪70年代初,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额济纳旗的汉代居延遗址中发掘出的肩水金关纸,为我国现存的早期古纸标本。它由本色的废旧麻絮、绳头、布料制成,以多年生草本r麻成分为主,纤维有明显的分丝帚化现象。说明至迟在西汉中期,我国已出现了利用废旧麻料造的初级形态的纸,为研究汉代的造纸术以及我国造纸术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纸张中最重要的,当属1986年在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中出土的纸质地图。该图纸张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用细黑线条绘制了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残长5.6厘米,宽2.6厘米。该地图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纸张实物,它有力地证实了我国在西汉初年即文景时期(前179~156)就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绘写的纸,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提前了近300年,对我们重新认识纸的起源、制造技术、用料及用途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

印刷术的出现与纸张有着密切的关系。纸张发明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对书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初唐时期,就已出现了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N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烧后制成字印,再将一颗颗字印排列、镶嵌在铁板上,经烧烤、压平等工艺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复使用。这种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备现代印刷的基本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制造的活字印刷工艺要早400年。继泥活字印刷后,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东传朝鲜、日本,南到越南等国;向西则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埃及与欧洲各国,进而传到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然而由于没有实物为证,再加上年代久远,史籍缺少记载,对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竹编d上所贴的套色印花绢,在深棕色底上套色印染白、绿色云纹、水波纹,距今2000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有关印刷技术的时代较早的实物之一。而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附有纪年题记的《金刚经》,则为研究我国雕版印刷术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金刚经》完成于唐咸通九年(868)。原卷首尾完整,由七张纸粘接而成,每张长76.3厘米、宽30.5厘米,全长约534厘米。卷首为一幅释迦牟尼说法图,其余为《金刚经》全文;卷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d为二亲敬造普施”题记一行,这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的正文和图画都雕刻得浑朴凝重,用墨浓淡适宜,清晰显明,线条婀娜多姿,经文字体苍劲有力。这一切都表明印刷术发明已久,技术已熟练,绝不是印刷术发明初期的作品。

西夏是雄踞西北达200年的古代王国,对印刷术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甘肃武威亥母洞发现的西夏文佛经,不仅有木雕版,还有存世最早的泥活字版,为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珍贵资料。张掖大佛寺发现的明版《大藏经》,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明代大藏经刻本,已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不同的造型。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就已发现磁石吸铁的现象,并用天然磁石制造成指示方向的最早的指南针――司南。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出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据此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此后,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人工磁化的方法,制成更高一级的磁性指向仪器。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当时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当时,阴阳家用地罗看风水。在清丈田地和判决土地诉讼时,也使用地罗。宋朝时,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跟造纸法和印刷术一样,也有很大的发展。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并且把它应用于军事方面。据《萍洲可谈》、《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诸蕃志》和《梦粱录》等史料记载,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开始使用“针盘”导航。这种针盘还使用“浮针”,这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极大作用。指南针和磁石的相吸性,在先秦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吕氏春秋•精通篇》、《鬼谷子•反应篇》等,这无疑与人们对天象的认识逐步深化密切相关。

目前甘肃虽然还未发现与指南针有直接关联的实物,但与天象有关的文物已有所发现。甘肃武威磨嘴子西汉墓出土的木蚺讨,已包含人们对天象的认识。该蚺瘫叱9.6厘米,为占卜、历数用具,由两个圆形盘和方形盘组成,分别代表天与地,上面刻有北斗七星和28宿星象,还刻着表示周天度数的365 度的182个圆点。莫高窟藏经洞文书中也有关于天象和星宿的大量资料。1993年,甘肃天水曾发现一座北周墓,墓顶壁画上有二十八星宿,绘制清晰。漳县汪家坟元代墓葬中出土的一座木屋,屋顶呈歇山状,下面有二十八个斗拱,也代表着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这一切都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天文、历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火药先用于军事,而后才成为民间供神或婚丧之用。到11世纪中叶,火药制造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宋朝东京开封府还有专门生产火药的部门。《武经总要》一书记载了火药的三种配方,表明当时火药生产已达相当规模。南宋时,火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火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南宋中期以后,火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显著增大。此后,在宋、金、元之间的战争中,火药的使用愈益频繁。元、明又发现了铜铁铸造的管状火器――铳和炮。1980年5月,甘肃武威针织厂出土一件保存完好的铜火铳,内存直径0.9厘米的铁弹丸1枚,黑火药0.1公斤,表明它是实用兵器。火铳长100厘米,内径12厘米,重108.5公斤,由前膛、药室、尾銎三部分构成。时代应为西夏晚期,故称“西夏铜火炮”。甘肃西和县出土的元代黑釉瓷蒺藜,属于爆炸火器,器物高10.7厘米,外壳为瓷胎,中间有一小洞,里面可装满火药,并有白色捻子,点燃爆炸后有较强的杀伤力。此件器物表面被制成多个乳钉状,爆炸后的碎块可阻挡敌方骑兵通过。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及静宁、张掖等地博物馆,也收藏有明代用于长城、城市防守的铜火铳,重量都在10公斤以上,点捻后即发火威,杀伤力很强。这些为我们研究火药在西北地区的运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其当时在世界上领先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使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为世界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甘肃地处东亚与中亚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境内出土和发现的一些与四大发明有关的文物,证实了甘肃不愧是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

[参考文献]

[1]傅振伦.中国纸的发明[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第6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2008年8月8日20点,是世界各地的人民共同期待的时刻。那一刻,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一刻,全世界人民都在雀跃欢呼;那一刻,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了!我们一家人在20分钟前早已开启了电视机,准备迎接北京奥运会开幕。

?? 我们参观好了垫场表演后,奥运会就开幕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节目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其中,一场活字印刷板的“演出”可真有趣。首先,主持人向各位贵宾介绍:“这是我们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只见活字印刷板上的几个字有规律地升高,组成了一个“和”字。请大家看着这块板,看一下我们中国古代的和字。接下来,那几个字又缓缓地下降,最终又沉底了。突然,又是一个古老的“和”字上升。我看地目瞪口呆。这时,活字印刷板又为我们做着精彩的表演。一会儿做金字塔状,一会儿又做倒金字塔。一瞬间,活字印刷板又恢复了平静。我还没有反映过来呢,只间一串串的桃花从一个个缝隙里“钻”了出来。忽然,一个个道具翻了过来,钻出一个个大哥哥,向观众们挥手致敬。

?? 最激动人心的就是点燃火炬了。前六棒环绕了鸟巢一圈,把最后一棒——李宁的火炬点燃了。体操王子李宁腾空而起,环绕了会场的顶部一圈,终到了火炬旁边。李宁把一根细小的引火索点燃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火光绕了火炬一圈,达到了顶部,点燃了火炬,实现了中华人民百年的梦想!这时,礼花绽放,灯火通明,为我们中国的明珠——北京添加了无限的色彩。北京城顿时生机勃勃,无比美丽。

?? 火炬依然在燃烧着……

第7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关键词:版画; 科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绘画艺术看起来和科技发展、工业革命之流的事情一点直接联系都没有,然而有一门隶属绘画范畴的艺术——版画,却恰恰出自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它出身自印刷技术。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按制版材料通常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更推进了世界文化传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传播与进化,更让我们得以告别蒙昧,照见真知。仅以此文略述印刷术及脱胎自印刷术的版画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诞生了。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此时冶金技术尚不发达,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属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为主,后来青铜器冶炼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周代时,以青铜器为主的“周玺”逐渐兴起,到了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汉印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大约到了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拓碑也开始盛行起来。同时,雕版印刷术也正在逐渐萌芽。东晋时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曾经记载:“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这说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雏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目前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经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七个印张连接折叠而成,图中释逝牟尼坐在“邸园精舍”的莲花宝座上,对弟子菩提长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说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价为两亲敬造普施“的字样。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发达,四川地区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即纸币的最初形态,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远早于德国人谷登堡1440年发明的铅活字。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此后中国的木刻版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的版画印制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欧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时,目前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是一个标志。十字军从中亚带给欧洲大量的纸张印刷品,包括纸牌以及带有插图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确切记载的出现在公元14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领导肖像木刻印刷,这些圣像与文字编排在一起,成为具有插图的宗教书籍。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战乱与闭关,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发展都停滞不前,而欧洲正在大步的进行着科学改良试验。自炼金术诞生以来,欧洲人在化学研究上颇有成效,德国巴伐利亚松尔堆芬采石场特产一种质密和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 18世纪后期,塞内菲尔德发明了石版印刷并于1800年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笔在石板上面作画后,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钙在被硝酸腐蚀之后会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钙,具有亲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亲水的氧化钙,之后滚筒上墨,油墨就会被图形部分所吸附,从而把图形转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这技术的革新,使得石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攻城略地,迅速的在欧洲取代了木版和铜版在出版业的位置,后,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对中国传统木版画产生了极大冲击,苏州桃花坞因离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响,甚至连桃花坞最负盛名的吴嘉猷(吴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点石斋画报》聘去担任美编了。石版印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于我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自明嘉庆年间开始逐渐衰退的传统版画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鲁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国新兴木刻才得以复苏。

一直到石版印刷诞生,之前的木版印刷和铜版印刷所印制的画面内容无非就是用于传播宗教故事,进行风景或肖像的写实绘画,或者干脆就是对当时写实油画的复制,很少有画家能够使用摆脱出来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甚至石版印刷诞生后也很少有石版画作品可以独立的被画家用来进行个人创作,这种窘况一直持续到摄影术诞生。 

第8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第十二课《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第一课时: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中华文化瑰宝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古人的这种创造精神,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地活动中去体验、感知和感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我国古代文化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国古明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能力:学习和培养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供平台展示

自己。

知识: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瑰宝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古代文化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及视频欣赏。

学生准备:收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第80到83页内容“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先勤劳、聪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令我们骄傲自豪的话题――“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板书)。

活动二:学习思考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80页快速浏览,看看文中是怎样介绍四大发明的,并结合在课前搜集了有关“四大发明”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学习资料,与我们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地收集和学习,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三:汇报交流

1.请指南针小组学生代表汇报。

(1)我们小组以欣赏影像资料让大家了解指南针

学生:①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发明了简便的指南工具――司南。宋代人民还制造出了罗盘,你能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吗?

②你还知道有关指南针的故事吗?

通过我们小组下载影像资料的欣赏、介绍,你们会了解到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和外传的巨大作用。

(2)学生:指南针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有哪些?

(3)利用指南针展示体验活动:(指明教室的门、学校的大门等方向)

小结:(点击课件),刚才介绍的指南工具,提到的司南、宋代罗盘和现代指南针。指南针的出现在航海、旅行、军事、大地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也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造纸术小组汇报交流。

(1)学生1:我们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小报、实验对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造纸的基本过程和造纸术向国外的传播及其作用。

学生2:你们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世界各地用过哪些书写材

料吗?

听我们小组的介绍,你们就知道了以前书写的材料形形:印度人用过椰子叶,缅甸人用过棕榈叶,西亚人用过泥板,埃及人用过羊皮呢!……

(2)学生3:我想补充介绍蔡侯纸的发明史。

(3)学生4:我们小组还选用四种材料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展示实物并演示。

(4)我们还研究了一幅地图(展台上出示图,指着说),这是造纸术向国外传播的时间、地点示意图。

老师小结(点击课件):纸在发明之前,世界各地用过的书写材料,有的很笨重;有的价格昂贵;有的没有纸张的柔韧性,在这些种材料上书写,发现很费劲。蔡伦总结前人经验,造出来的纸很便宜、质量好,又便于书写,造纸原料很容易弄到,世界各国一直在沿用我国发明的造纸术。

3.印刷术小组学生介绍。

导入活动:书是造纸和印刷术的结合体。如果没有纸的发明就没有书。但想一想,如果没有纸,书也是一片空白。我们请印刷术小组学生介绍。

生:(1)我们小组以制作PPT的形式给大家介绍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工序。

(2)大家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3)体验活动的汇报:这是我们小组用彩泥、橡皮材料制作的印章,写一次自己的名字与雕刻印章印上姓名哪个更费时,写一千次自己的名字与雕刻印章印上姓名哪个更费时。

老师小结(点击课件):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更经济、更便捷、更灵活、更方便,从此毕N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它的发明让印刷术进入一个新时代,为人类文明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

4.火药组同学介绍。

生:我们小组想以提问请人回答的方式与其他组同学交流。

学生提问:

(1)火药是什么?

(2)火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3)火药在古代的应用与现代的应用?

(4)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老师小结(点击课件):火药小组的同学介绍了火药的基本知识和火药在生活中的作用,火药和火药武器在我国出现后,陆续传到了世界各地,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战争发生了变革,而且在今天的经济活动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放烟花、开路、修路、挖隧道、开矿、拆除建筑物(用定向爆破技术)、电影特效。

【设计意图:每个小组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去体验、感知和感悟。介绍古中国的四大发明,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从收集资料活动中,对它们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从内心感叹古人的勤劳勇敢、聪明才智。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

活动四:拓展探讨

全班讨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如何学习古人的这种创新精神?

老师小结: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我们要传承古人的创造精神,学习他们的勤劳勇敢、聪明才智,勇于探索、乐于创新。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9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文

当2008年踏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时,上帝就注定着2008对世界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是个美好的开始。

2008年8月8日来了,世界三十多亿人都等待在电视机旁,希望8点钟快点到来,希望快点看到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精彩,8点钟到了,鸟巢出现了,鸟巢座无虚席,还有许多国家的总统来看开幕式,有日本首相福田,美国总统布什,还有冰岛的,伊拉克的……大屏幕亮着“60,50,40,30,20,10,9,8,7,6,,5,4,3,2,1”的阿拉伯数字,观众的呐喊的倒计时推向,随后烟火在高空中绽放,顿时鸟巢就像一朵盛开美丽的鲜花,场内缶阵上的闪光,宛若花朵晶莹的花蕊,我听见了主席的话语:“我宣布,29界北京奥运会开幕!”这一声让举国上下的人民沸腾了,我国的四大发明一一亮相,我认为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最好。活字印刷术看似机械,其实是897个演员的表演。这种字的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光是那海浪似的高低起伏的样子就让人赞叹了,还有造出“和”字形就更让人感到佩服了。造纸术展现时,场地上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张长70米的画卷。舞蹈演员用她们柔软的身体完成了一幅水墨画,当画缓缓升起的时候,我的嘴巴变成“0”型了,简直太漂亮了!竟是一幅极其壮观的朝阳升起的图画!这似乎是在暗示我国现在正如这朝阳般辉煌,又像是在告诉外国友人:“中国是生机勃勃的!”这幅画又被一群活泼欢乐的孩子用画笔涂上了颜色,这幅画展现在我面前,我看见的是瓦蓝的天,碧绿的草地,红通通的太阳还有一道彩虹。还有那时不时盛开出的焰火,从上方看,它是多么鲜艳,多么令人眼花缭乱呀!活字印刷术看似机械,其实是897个演员的表演。这种字的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光是那海浪似的高低起伏的样子就让人赞叹了,还有造出“和”字形就更让人感到佩服了。

我相信北京奥运会一定是最成功的奥运会,北京加油,中国加油!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