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少儿美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育;特长;艺术天赋;兴趣;开展美术活动
一、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
少儿阶段是一个对于外界事物特别敏感的阶段,也喜欢了解一些有趣的事物。所以,在培养少儿的兴趣方面一定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循序渐进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得做到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来培养学生,而对于美术方面的培养,要让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带来的这种艺术感,更加直白地去激发学生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多方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要对任何一个环节松懈。比如,可以在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时候开展一些小游戏,增加适当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举办活动的时候,让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在横幅上或者空白的东西上绘画,老师可以带领着学生去主动地画。又或者可以讲解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更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且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类似的小游戏,在活动中与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爱上美术,爱上作画,并且能够在课余、活动之余去掌握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知识。这也正是我们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意义所在,从孩子的内心深处让他们爱上美术,喜欢去学习美术,从小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正确的引领学生去感受美术的魅力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魅力所在,梵高等人更是为了艺术献身,一生都在致力于美术事业。对于梵高,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他是一位抽象派的画师,他的一生全都在为艺术事业做贡献。他将自己的心情以及对于社会的不满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作之中。而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大部分的人都像他一样,为了艺术事业奉献了一生。所以说,美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吸引有天赋的人一辈子都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它。在画中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情感的表现来传递内心的感情。在活动中要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一旦发现了其魅力所在,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毕竟小朋友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尝试是特别敏感的,也特别乐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比如,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点的扩散去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小朋友们在纸上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家园,小朋友们都是特别具有创造性的,所以得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少儿美术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发掘小朋友们的这种能力与天赋,每个人的作品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所以,希望在活动之余可以将部分小朋友们的作品进行展示,让他们讲解一些自己画作的含义,以及要通过这个画作所要传达的信息。通过此种少儿美术活动的开展,正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情感全都通过画作表现出来。能够通过独立的作画传达他们内心的情感,通过独立的作画表现出他们对于美术独有的天分。
三、通过独特的活动方式,增添活动的魅力
开展少儿美术活动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所在,不能够像给成年人举办活动一样特别严肃。活动的形式一定要具有多变性,能够完全吸引住小朋友们的目光。充分调动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多方面刺激他们对于艺术方面能力的培养。本身美术就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将美术这种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多方位的了解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是进步的关键,所以,如何去培养这种学习的兴趣更是重中之重。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刺激小朋友的天赋。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每次为活动埋下一个伏笔,每次的活动重点强调一下美术的独特魅力,充分地将美术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借助各种工具,通过对小朋友们听觉、视觉的刺激来强化他们对于美术的喜爱。比如,可以多给小朋友们看看一些适合他们心理的画作,并且教师能够带动他们去理解画作的含义,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引导,让他们去思考画作的含义,并让他们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小朋友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教师得引导学生将心中的想法能够表达出来,不要将他们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中。好多学生对于老师都有惧怕的心理,如果存在这种情况,一定要让他有所改变,毕竟学生和教师做好良好的沟通是特别有必要的。梵高的一些作品其实是不适合小朋友来欣赏的,因为梵高的画作所传达的意思太过深沉,一定要选取适合小朋友们的画作。
四、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当中最好的老师,并且也是推动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所以,在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心里去爱上美术活动,而非去被迫地接受。在平时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去培养美术这方面的天赋,让小朋友们从心底里爱上美术,用心去感受美术的魅力,本来开展少儿美术活动意义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并开发他们的天赋,让他们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来展现美术这种独特的美,给小朋友放映一些适合他们的画作。并且教师能够运用语言的魅力,声情并茂地将语言的这种魅力表现出来,通过语言的魅力来刺激小朋友们的听觉,通过对画作的欣赏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做到声影结合。多样式的活动方式可以吸引小朋友们的眼球,让他们对于美术产生兴趣。但在这些活动的创办过程中一定要找寻适合小朋友们的作品,让他们能够充分理解画作的含义。小朋友的心智都不是特别成熟,在挑选适合小朋友画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画作所带来的含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找一些积极向上的画作,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向上地发展。不要给他们了解过于深奥的东西,因为他们理解不了,反而给他们增加负担,选择简单的有趣的则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学生审美个性培养不足
美术是一个培养审美个性发展的学科,在传统美术课上,教师常常“满堂灌”,把自己的审美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显得尤为不足,作品大同小异,多数是照着老师的范画临摹,缺少自己的感悟。学生作品中,加入了太多成人化的认识,缺少儿童天真烂漫的绘画语言。我们知道,个性化审美是审美的最高阶段,然而人们忽视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偏离了审美活动的本质。在传统的教育里,绘画必须“画得像”才能被认为是好作品,那些思想和而不同、绘画表现怪异的学生常常被排挤,这对于个性的培养是很大的打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别在于,美术离不开个性与情感。美术教育通过独特的形式培养人的艺术思维,发展学生个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些实际问题。
(二)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
笔者査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对非智力因素教育发展的研究总体水平是偏低的。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公众过于强调智力因素的发展,并没有考虑到非智力因素对儿童成长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学校教育中美术被当作“小三门”(音、体、美)而不受重视,但美术恰恰通过培养人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进而激发兴趣并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非智力因素不够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美术这些对于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学科并没有放在与语文、数学相同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学校多少还重视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拓展知识领域等方面的作用,但到了高中,如果不参加艺术类高考,这些课就被取消。这对于培养非智力因素来说不啻于一次重大的打击。其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当前部分中小学虽然开设了这些艺术课程,但是仍然流于形式,个别教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非智力因素就受到限制。
(三)学生没有实现真正的“理解”
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公众把注意力极大地集中在美术教学的“双基”上,对于美术教学并不注重“理解”,所谓“理解”就是一个人能把在任何情景下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恰当领域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中,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新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作用。举例来说,在美术课中讲解人体比例时,每个同学似乎都记住了人物面部比例是“三庭五眼”,头与身体的比例是“站七坐五盘三半”,然而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因为角度高低的不同或者因为人体结构的变化,这个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同学仍然按照这个规则画,就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状况是令人沮丧的,虽然我们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会了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仍然不能通过更严格的或者更基本的检验,更为甚者,我们的一些较好的学生,也没有实现理解。
二、如何构建新型的美术教
(一)重视学生审美需求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审美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其个性的发展。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审美能力上的个体差异。这要教师因根据美术教学差异性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选择有特点但又风格不同的作品启发学生,尊重学生对同一作品不同的看法,允许学使用不同的表现于法。正视学生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个,有自己的美感体验,这对于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具重要作用。其次,运用多种强化审美个性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命题来启发学生,例如:把纸随意揉成一团,然后打开,让学去联想纸上不规则的纹路,这样每个人看到的、想到都会不同。在创作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也以使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创意思维,讲解要精,示范要尽量打丌学生的思维,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拓展。最后,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这些资源都学校资源的有益补充。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关注也在加强,美术馆为人们的审美供了一个渠道,我们可以利用美术馆优质资源,幵展校馆结合的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包括情感、兴趣、意和性格等。要理解其含义必须先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记忆力、观力、思维能力等认识能力的综合。它与非智力因素共同成了认知的整体。在美术学习中,非智力因素主导审认识活动,学生只有心动,才会行动,因此美术学习着重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两个方面入手:
1.塔养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唤起个体的学热情,弓I导其行为朝向既定目标、维持学习所必需的内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大多是后天培养的,当学生缺乏学动机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获得成就感就会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适当的强化是很有必要的,相互比较才能促使进步,还可以营造出种竞争的氛围,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
2.培养学习情感。学习中会产生很多情感,有消极有积极,教师应该引导积极情感,帮助学生调整自己情感并能把调整好的情感带入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对,教师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情感是在需求的基上产生的,与需求相符就会产生积极情感;反之,则消极情感。要让美术学习成为一种“快乐活动”,让学生拿起笔画画,表达情感和认知,调节心情,陶冶性情,培养学习意志。意志是在遇到困难时的自我调节,美术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教师可以设董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以上这些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情景中实现对美术的“理解”
在现实的美术课堂中,“理解”应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会展示“理解”。也就是说,能够从生活出发,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内涵。把个人的生活体验带入自己的作品中,把自己的作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作出触动灵魂的美术作品。不仅如此,学生还要能够分析艺术品或教科书范画,并清晰说明创作法则。要使学生达到这样的理解程度,教师就必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学’教师可以讲解与课程相关的创作知识和通俗易條台主、有表现力的作口口,让子生明白这些取基本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应讲实践、重角军读,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进一步挖掘问题的能力。总之,应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不断深入挖掘,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多次接触丰富的、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这为实现真正理解并尊重人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结语
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绘画不仅能够释放少儿的天性,还能促进智力开发。对于少儿美术教育来说,要充分结合少儿身体和心理上的特点,通过最基本的绘画技巧,让少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少儿的个性化发展。作为少儿美术老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需要将培养少儿个性发展作为美术教学重点,从全方位、多角度上激发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
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创造力
少儿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少儿的绘画兴趣,并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绘画技巧,激发少儿学习绘画的潜力和热情,开发少儿智力,让他们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少儿美术教育阶段,个性化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少儿的性格、能力以及气质等,因此,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少儿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少儿的内在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提升少儿对美术兴趣的同时,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一、少儿美术教育中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人与人之间多多少少存在差异和不同,个性化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才需求。因此,少儿教师要坚持以少儿个性发展为教学目标,开发少儿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以此来实现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在我国少儿教育开展过程中,个性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这门艺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创作性,加上个性发展的理念,能够有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在美术教学课堂上,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上个性化发展的融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少儿的身心成长。
二、实现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的途径
(一)美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的,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内容能从根本上激发少儿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少儿美术教师要掌握不同阶段少儿的身心特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少儿的身心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要体现少儿喜闻乐见的题材,通过美术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拓宽孩子的眼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举例来说,在美术课外写生活动中,孩子们对大自然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理,喜欢颜色鲜艳的花朵,因此,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特色鲜明的梅花作为题材,让学生去自由发挥。在对梅花进行欣赏的同时,并进行提问,“为什么梅花开在树枝上呢?”少儿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梅花,引导学生体会腊月寒梅的意境,赋予梅花一定的思想,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的热情。作为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不能限制学生绘画的角度。因此,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少儿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不断思考、观察以及欣赏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实现学生的绘画理想。
(二)创新少儿美术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少儿教育现状,作为少儿美术教师,要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游戏优势,将其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少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体验学习绘画的乐趣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少儿借助自己的肢体动作,以此来提高少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式的思维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本的内容,利用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在欣赏其他优秀绘画作品的同时,感受绘画的魅力。比如,在学习《乌龟宝宝》这一堂课时,少儿美术教师在展示完小乌龟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小乌龟进行观察,通过仔细观察,让学生对小动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引导他们画出不一样的乌龟宝宝。此外,少儿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能力的同时,敢于表现自己,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并予以奖励,以此来提升少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有机统一,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少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提高少儿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少儿教育阶段,兴趣是其最重要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才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愿意学习绘画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美术活动。作为少儿美术教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少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和热情,从根本上提升美术课堂的吸引力。少儿美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功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情绪下学习绘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少儿美术教师要对学生保持微笑,教学态度要足够的和蔼可亲,并对学生表现出极大地耐心,和少儿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教学中坚持以少儿为中心,对少儿的想法予以尊重,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其中,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少儿想法的尊重,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轻松状态,不能将教师自己的固定思维强加于少儿的身上,在课堂中尽量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绘画氛围,提升美术教学效果,进一步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结语
在幼儿教育阶段,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少儿教育理念,以少儿身心发展为基础,通过挖掘少儿内在潜力,规划和组织不同的美术学习活动,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予少儿充分的自由,培养少儿积极创造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
作者:黄志雪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代静.少儿美术教育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5(01).
[2]高山.试论在城市少儿美术教学中增加乡土美术课程的必要性[J].宜春学院学报,2010(05).
请不要总觉得孩子任何事情都应该做的很好,比别的孩子优秀。请记住他只是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请正确,合理,适度的评价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其实不然。只是由于认知和年龄的有限,不知道如何表达罢了。
儿童画其实是儿童的自我表现。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认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愿望。表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展现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是伴随着儿童的动作心理和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不是简单的涂涂画画。
一岁,两岁的孩子涂涂画画,是满足动作和心理上的愉。对他们来说是在做某项特殊的工作,是愉快的。是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绘画表现。两岁,三岁就能画出像圆,或类似的图行,他可能会告诉你是妈妈或者是他写的字。这个时期是象征期,形象思维的图画表现。四岁,五岁的儿童画已经能明显的表现内容,已经对事物有了概念。用太阳和小鸟表示天空,用线表现地面等。这个时期是属于概念画。
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轻松的氛围,需要自由思考。如果我们不断的向孩子施加这样那样的要求,使孩子们时刻处于怕做错,怕画错,担心自己画的不好的压力和束缚下,是不可能画出好的画。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下课爸爸妈妈来接他回家更重要了,那么一到每周孩子上美术课的这个时间孩子一定会很不情愿,因为他不快乐,不喜欢。所以我一直说,给孩子报各种班的前提是孩子喜欢,如果孩子不喜欢完全没有报的必要,可以先去发展孩子喜欢的。儿童同样具有强烈的表现自我能力的欲望,孩子们的各种潜能,都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的,绘画的美和情绪表达总会透过童心童趣感染孩子们的心灵。“各有其美,各美其美。”通过绘画展现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认识,表现自己的情绪,愿望。家长要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老师能供给的又是什么,选取供和需的平衡。
现在全国大部分画班,老师都采取的是传统的方式“模仿画”。老师只用照着讲,孩子照着画。不用太多的专业知识和太多的精力。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见效快,觉得孩子短期得到提高。老师给出一张范画,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画...。现在来看看应该怎么怎么画。一笔一划的让孩子们照着画,连涂色也一样。评价的标准就是看谁画的像。画的越像,就是越好。我自己是非常反对这样的方法的。孩子只是被动的去模仿,时间长了孩子就懒了,产生不动脑的惰性。孩子们也没有通过绘画的这个过程表现自我,展现孩子特有的童真童趣,更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模仿画我觉得适合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比如说需要进入美术类的高中。在初中阶段需要一个系统,严谨的学习。这个时候就要强调专业性和像不像只说了。所以,如果家长是想让孩子跟着我,让孩子画的有多么像的话,那我恐怕要让您失望了,我教不了。我不会“授人以鱼”,只会“授人以渔”。
我觉得我对孩子们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教授和教学。我一直是这么对家长说的。绘画不只是是单纯的图形和颜色的堆砌,他很重视画外功夫画内学。比如说,我之前上过的《地球妈妈生病了》。我没有给出范画,构图和具体画什么内容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决定。但是每个孩子所展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知识,智力,思维来决定画什么,用什么颜色。所以我觉得课前的引导很重要,孩子们感兴趣的,能接受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孩子们才能敢于大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因该多引导孩子关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大自然,并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尽可能的多帮孩子们积累多种生活经验,丰富孩子对大千世界的认识。使孩子逐渐养成爱想,爱问,爱问观察的好习惯。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孩子们问到我们不知道问题时,不要敷衍孩子随便给出一个答案。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都不同,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三四岁的小班的孩子,使他们愿意画,敢于在自己的笔下大胆绘画,讲出自己画的是什么像什么,学习一定数量的颜色和图形。四五岁中班孩子,象征图画的基础上画出概念画,并表现出乐于绘画,乐于讲述,能用句子讲出画里物体的联系和关联,通过绘画展现自己的经验和心理。学习许多颜色和图形,以及颜色的搭配和图形组合的能力,观察,想象力,表现力明显提高。五六岁大班孩子。画出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画面,灵活的组合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绘画语言,讲述自己的绘画意图或者围绕绘画主题讲出生动的故事。
我总会在他们绘画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绘画特点和独特的闪光点。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正确适度的引导。每节课后,我都要评画。让孩子们讲讲今天自己画的是什么。同时也是倾听习惯的培养,别的孩子讲的时候小朋友在听的过程中也是学习他人的长处。孩子们讲自己画的时候也是一个复习和思考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同时也是想让家长进入孩子的绘画世界,通过孩子讲述我们走进了孩子的内心。连续坚持的讲述非常重要,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对孩子们一定是有好处的。
在课程安排上,我是做了一个系统的规划。但是前期的话,妈妈们可能会觉得比较简单或者没有大的收获。看不见在画班画很多物体,很多颜色。但是我不想去那么给他们上课,绘画技巧任何一个懂美术有美术功底的人都可以去教授。但是我希望孩子们在我身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并且这些东西是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并且是长期的。在课程的安排中会涉及到健康,科学,社会等学科的知识。我只是希望孩子们能获得多样的,丰富的知识。我不是简单的灌输死板的理论知识,而是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进来感知事物的特征。比如说在后面的主题课《鸡和蛋》的课程分为四课时。一课时让孩子们认识母鸡和小鸡,通过观察能讲述出鸡的外型及外型特征。蛋的外型和特征。引导孩子凭自己的感官画出鸡和蛋,并讲述。二课时,给孩子们讲蛋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蛋大小,颜色是不一样的,并能找出不同点。通过蛋宝宝找妈妈的游戏,让孩子在打乱的图片中,找到对应的蛋和妈妈。引导孩子蛋并有细节特征,自己加上故事情节,并讲述。三课时,让孩子动手了解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区别,从切开的熟鸡蛋中进一步观察,玩手电筒照蛋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蛋壳上画装饰画。四课时,了解母鸡生蛋,破壳出小鸡,小鸡变大鸡,母鸡生蛋的循环过程。鸡蛋和生活的关系,如可食用。让孩子们触摸鸡蛋,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做鸡蛋加入白醋的实验。让孩子自己观察和触摸鸡蛋,于下节课告诉我观察结果,其实是让孩子们获得保护牙齿的知识。孩子们大脑里的知识体验就像是图书馆里堆放的图书,杂乱无章,需要找出一本书来要耗费很大的力气,而我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分类,建立检索目录。
当今少儿美术教学出现了几种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师越来越少 ;画画获奖的儿童越来越多,真正懂美术、会美术的儿童越来越少;各级各类的少儿书画大奖赛越来越多,真 正检阅美术教学成果的美术展览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少儿美术教学带来冲击和影响,使少儿美术教学偏离正确方向。少儿美术教学在整 个美术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由于当今少儿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教师为参赛而教画,学生为 参赛而画画,致使小学的美术课与中学的美术课严重脱节。中学的美术教学与高等美术教育也出现断层。这一 系列的连锁反映给整个美术教学造成混乱。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
其一,市场经济冲击少儿美术教学。近年来,各级各类名目繁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书画展览、少儿书 画大奖赛、少儿书画评定会等泛滥成灾。据了解,一个学校每年都收到各地各级邀请参赛的通知十多封。什么 国际级的、国家级的、省、市、县的。参加比赛要求每幅儿童作品缴十元、二十元不等的参赛费。据说有的大 奖赛一次盈利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些大奖赛不视作品质量高低,只要交钱基本上都能获奖。一个孩子把太 阳画成绿色,主办者说好!有创意,于是就给个一等奖。此外,大赛的主办者还以各种手段诱惑参赛者和组织 者。如给组织者回扣、邀请免费观光旅游,发组织奖、集体奖、辅导奖、园丁奖等等。
大赛的组织者利用人们的心理牟取暴利。1.由于美术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很多不懂业务的 领导把儿童画作品获奖的档次和数量视为教学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2.教师评职称、晋级急需证书,所 以美术辅导教师是很热衷组织学生参赛的。3.儿童好胜心、虚荣心强。这类活动只要教师号召,儿童都积极 响应。4.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有特殊爱好,并能获得奖励、当然乐意慷慨解囊。大赛的主办者钻国家对 艺术门类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乱收费,乱评奖,乱命名。打着弘扬少儿文化艺术的招牌,以盈利为目的的少儿 艺术大赛,降低了艺术的品味,还大大地冲击了少儿美术基础知识教学。
二、个人名利思想严重,影响少儿美术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基础课教学见效慢挨累不得好,不如搞儿童画“见效快”,于是学校的美术课、学后班 、校外的美术班全教学生画儿童画。哪儿有少儿大赛往哪送作品,得了证书学生高兴,家长满意,领导表扬, 自己还能得到实惠,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利用教学为自己服务,很多美术辅导教师这几年就是靠儿童 画起了家。
以上问题不难见出,主办少儿书画大赛的发了财,教儿童画的教师得到了实惠,受害的是少年儿童——我 们的下一代。他们真正的美术知识没学到,由于赛事多、压力大,文化课学习还受到了影响。
学校历来是传授知识的圣地,每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美术教学更不例外,它不应该受到 经济因素的冲击与干扰,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恶化,会使整个美术事业走向衰退,会成为提高我们整个民族文化 艺术修养的一大障碍。
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利益,不对事业负责,不为下一代着想,总让学生画简笔画、儿童画、或是为参赛而画 画,不注重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势必要把少儿的美术学习引到死胡同。那些只顾个人名利的做法,那些不正确 的教学内容会误人子弟,那些不正规的教学会给少儿以后真正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使少儿美术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健全少儿美术教学的考核与评估体系。
2.禁止使用非科学,不系统的教材,特别是简笔画、儿童画、儿童国画等内容。
3.要按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讲课,特别是素描写生、色彩写生、色彩原理、物体比例、结构、透视等美 术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
4.要理清小学美术教学与中学、大专美术教学的关系。不能只顾眼前。
少儿美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一、教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意识,进行创新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同样如此。如今很多教师对少儿创新教育不够重视,认为自己按照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的组织教学,让学生学到基本的绘画方法就没有问题了。虽然现在很多教材的编写都非常侧重于创新元素的彰显,然而,没有教师这个教学的灵魂,那些元素也很难变得鲜活,很难对学生们产生有效的影响。所以,作为美术教师,要在头脑中充分重视对少儿进行创新教育的意识。如今有很多的创新发明都是需要美术功底才能变成现实的,设计师们如果缺乏想象力,缺乏对生活的热爱,缺乏自由灵活的心灵,就会使得美术技能无法有效造福于人类社会,充其量只能让这样的画者成为一个照搬照抄者而已。所以,美术的教育离不开创新教育,教师要自然地将两者合二为一。
二、引导少儿探索美术活动的世界,在兴趣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对少儿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少儿对美术活动的主动探索。探索,意味着无论在什么样的美术活动中,教师都不应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少儿的智慧,要给少儿充分探索的时间,满足少兒的探索愿望。如有一些美术手工活动,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少儿们自己去探索,让他们自己发现该如何制作,并积极的实践。如果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欢迎他们随时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学习。少儿通过自主探索学习完成的作品,会让他们有更强烈的成就感。他们很愿意跟周围的人去分享自己的快乐。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中要适当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少儿们体会到更多的成功喜悦。
三、教师要引导少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每个人身上都具备创新创造的潜能,只是很多时候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启发。所以,作为美术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让他们在兴趣活动中发现更多的奇妙世界。少儿的探索兴趣是无穷无尽的,作为教师必须学会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布鲁纳说过:“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他们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有利于激发幼儿求知欲新颖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触动少儿好奇心,调动少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师为大家演示的绘画、剪贴、七巧板拼图以及玩橡皮泥等活动的视频,提示他们边看边听边动手,在学会基本的方法以后,鼓励他们大胆按照自己脑子中的想法进行创作,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是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
四、肯定少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想象是超越时空略带刺激性途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京过:“想象比知识更丰富,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给出孩子们几个简单的线索或者素材,让孩子们根据这些线索进行自由的创作,比如,让他们用一只羊和一匹狼还有一只猴子,以好朋友为主题进行创作。这样的一个要求开放性强,孩子们往往能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五、鼓励少儿的质疑精神,积极进行创新活动
创新离不开质疑精神,不默守陈规,敢于打破现状,敢于突破定势思维,才能有创新的可能。所以,美术教学中不需要乖乖听话的少儿,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心中所想。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事实上,爱质疑问难的学生就是善于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少儿更爱问为什么,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鼓励少儿质疑问难,大胆提出自己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意见,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去释疑,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质疑的能力。例如,我在一节美术课,以《大海》为题,让少儿作画时,在画画前提出了以下问题:大海有多大?大海是什么顔色的?为什么要画大海?可以在大海上画小船与飞艇吗?这样可让少儿大胆发表见解,不但深化了主题,激发兴趣,更启发了思维,这样少儿在乐中进入了创作活动。
总之,少儿的美术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这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为我国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首先具备创新教育的意识,将少儿美术教学和创新教育自然融合。让少儿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要给少儿自由创新的空间,让少儿体验到自主探索和创作的乐趣,通过巧妙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建立创新的自信,养成创新的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外;少儿美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00-04
美术教育是儿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有众多的途径,其中美术培训是最为主要的途径。通过对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设计、摄影、摄像,以及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等等的感知、理解和训练,使少年儿童掌握美术的知识和技法,进而能够正确地鉴赏美和创造美,同时实现启蒙、开发,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美的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而少年儿童正处于美感培养的敏感时期,他们追求美,但又不能正确地判断美。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少儿的积极意义。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如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于是,各类少儿教育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校外少儿美术培训如火如荼。然而,红红火火的培训现象,究竟达到了多少美好的目的,存在着多少问题,今后应该怎样更好地发展?为此,我们对宁波市三个主城区参加校外美术培训的机构、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分析,并对校外培训机构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宁波校外美术培训的现状调
(一)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宁波的三个主城区的校外美术培训机构,主流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有官方背景的青少年宫、文化馆、美术馆等,虽然数量少,但班级多规模大。如接受调查的宁波市青少年宫,澳暧4000少儿参加美术培训,江东宫约1000人,美术馆700人。上述机构因有政府支撑,长期从事教学,课程开设规范,已经在少儿和家长中拥有广泛的影响,所以无须广告,生源滚滚。但受长期的传统教学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比较突出,学生的发言权少。
第二类:经教育部门注册的办学机构,或在工商、民政局注册的一些美术、设计公司开设的培训机构。从宁波市教育局网站上能查到的校外美术教育培训机构全市大概有74家,其中老三区17家,还有些培训机构在区教育局网站公布。有工商执照的数量更无法从大众媒体上考证确认,估计大约一百家左右。这些机构学校规模一般在50~100人左右,是少儿培训的主力,因数量较多又有政府的一定监督,家长比较放心,同时,这些众多的机构分布在居民的生活区周围,孩子上学就近,家长接送方便。在办学过程中,这些机构比较侧重考虑家长的呼声,课程调整灵活,由此而成为学生居住地附近的第二课堂。这些培训机构的领军人物多为美术院校毕业生,在办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为系统的少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他们在美术教师中具有较好的人脉,往往聘请中小学的美术课程教师执教。
第三类:未在政府部门注册,往往租借居民小区内或自家房屋进行教学活动,相对规模较小、教学点分散、教学过程随意。他们不仅办学门槛低,而且常常自生自灭。因为隐藏性强,很难确定具体数量。这些培训点的50%左右,是由中、小、幼的美术教师自行办班,据我们不完全的调查统计,全市两千名左右中小幼美术教师办了一千个左右的培训班。这些教师一是因为学校不重视美术,在评级、评职称等方面倾向于主科教师,他们认为自己的心理和经济上都受到打击,于是墙内损失墙外补,近水楼台先得月,身边就有崇拜自己的学生,生源不成问题,肥水不外流,不仅在经济上有收益,而且培养出优秀学生,自己的名声也由此鹊起。这样的培训班个性特别鲜明,教师积极性高。至于其他的50%,形式是多姿多态,培训广告和培训实际不相符合,课程设置随意马虎,没有合格的师资力量,甚至在收取报名费后销声匿迹等等,不在少数。
上述三类培训机构各有占1/3的少儿参加学习,各有特点,堪称门类众多良莠不齐,在办学过程中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不可否认,各类培训机构曾经不同程度地培养出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出过优异的少儿美术作品,但也毋庸讳言,各种弊病时有可见。
(二)对家长的调查分析
之所以存在如此众多的美术培训机构,肯定存在为数不少的生源。在经济上和学习兴趣上难以完全自己做主的少年儿童,背后肯定存在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就是家长。
第一,参加校外培训的家长对美术既外行又重视。调查显示,33%的家长对美术有一定的了解,58%的家长不大了解,基本不了解的占6%。他们希望孩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就即美术作品的评价上:想象力丰富占81%,画面逼真占39%。但他们不惜精力、时间、费用、陪“太子”读书,风雨无阻、任劳任怨。
第二,家长的培训期望(多项选择):67%的家长希望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能力。59%的家长希望培养敢想的勇气和想象的能力。40%的家长希望培养观察能力。40%的家长希望培养自我感悟和自我发展能力。选择培养模仿能力的占12%,说明家长不希望孩子依样画葫芦,但也有部分家长的期望超越了美术培训的功能。也有些家长爱面子爱攀比,把获奖和考级作为校外美术辅导的主要目的,甚至有家长过早地对孩子拔苗助长,一味要求向大师看齐,认为起点越高孩子进步越大。
第三,家长对培训课程的选择:学习的课程基本上由家长选择。家长最喜欢的课程依次为(多项选择):儿童画占61%、卡通画占39%;以下的排序为色彩、素描、书法、简笔画、纸艺、中国画、沙画、泥塑、线描、摄影、版画、布艺、多媒体画。在家长的心目中,少儿画儿童画是天经地义的事。选第三位色彩的少于26%。选摄影、版画的不超过8%左右。
第四,对培训机构的选择(多项选择):在理念上,家长选择美术培训机构最看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占69%,先进的教学占58%,教师耐心占33%,离家近占18%,画室环境占14%。在实际的机构选择中,考虑离家近的私人办学机构的占50%,选择美术馆的占34%,选择少年宫的占32%,选择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进行家教的只有4%。由此可见,离家近的办学机构有较大的吸引力。
第五,对培训方式的选择:有61%家长喜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作品,59%的家长赞成互动式教育,没有一位家长希望学生完全跟着老师走的教学方式。这对现有的许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六,对培训结果的评价: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唯有画得“像”、制作得“像”才是成熟的作品。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评价非常随意,甚至有家长一看到自己不满意的画,就会责怪孩子,不但干扰了孩子的思维,还导致孩子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不但遏制了孩子内心的创作欲望,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主体意识缺失
当前,参加美术培训的学生,年龄普遍低下,其中3~5岁的占21%,5~7岁的幼儿占37%,7~9岁占14%,9~12岁的少儿占26%,12岁以上只有2%。
虽然家长非常热衷,但非常喜欢美术的孩子只有31%,比较喜欢美术的将近50%,一般的占19%。
而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少儿美术培训的主体,大部分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年龄幼小,兴趣尚未定型,意志力远远不如成人,头脑中更无社会功利性,他们幼稚、单纯,缺少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习内容以及对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教师等等方面的选择上,主体地位基本上全部剥夺,只能简单地接受、认可,甚至逆来顺受无所作为,没有勇气、不敢想、不敢说、不敢绘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虽然这些现象可以归结于家长的强势,但与课堂上教师的不良教学方式也有明显的关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碰到小孩说她(他)不喜欢学“画”,是家长硬叫她(他)来的,也不止一次看到孩子哭着跑出教室。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完全丧失。
(四)对师资的调查分析
第一,师资比例及缘由:从事校外美术培训的专职师资仅占20%,兼职教师占80%。为数甚多的兼职教师大部分有美术院校专业背景,因为大学扩招,每年有大量毕业生面临求业压力,纷纷挤入中、小学等有事业编制的岗位。但当前的许多中小学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有限,致使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并在学校里感到升职、评职中对美术这门副科的轻视,也有部分教师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就去了各类培训机构兼职。同时,一些培训机构对教师资格审定的马虎潦草,致使一些不具备美术教学资格的人混迹其中。
第二,对校外美术教师应有素质的认识(多项选择)。在众多的培训教师中,有90%回答是责任心、敬业精神、热爱教育、耐心、爱心。有80%回答是教学经验、美术功底、专业技能。由此可见极大部分教师的见解甚为正确。
第三,教师流动性大。兼职教师数量多,但流动性增大,师资力量难以稳定,更难以组织他们进行培训提高:没有牵头部门,没有培训经费,教师没有参加培训的时间,而且即使培训,也无法保证他们不外流。
第四,缺乏双专业背景。大部分兼职教师具有美术专业背景,但缺乏少儿教育背景。教师是个双专业的职业,由于大部分教师毕业于美院,虽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但仍然存在错位现象: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书而进行幼儿美术培训,原先就不甚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更难以应付年幼孩子:没有掌握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了解不够,交流不畅,特别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直到家长找上门反映,教师才知道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尤其是教师对少儿美术创作的规律把握不够,有时候抑制了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堂上满堂灌、追求学生共性而个性培养缺失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第五,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往往跟随学生,随家长的喜好进行教学。大多数家长的参与度很高,但对美术却是门外汉,而众多家长的希望又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认为花了钱就可以指手画脚,结果导致系统的教学计划流失。还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过分强调技能训练,使学生剑走偏锋,至于沉溺于美术知识和技能,忽视欣赏等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随处可见。
第六,对自身美术专业素养的担忧:每天面对着孩子,担心自己的美术品味会越来越低,于是,应付性地备课上课,难以保证学质量。也由于分心,对本职岗位和自己的美术水平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宁波校外美术培训的对应策略
众多办学机构和办学资质的错位,家长热情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错位,教师所学专业和教学对象的错位,导致宁波市少儿美术培训红红火火现象背后的混乱,甚至某些机构的质量低下,不适合进行少儿美术培训。
(一)整顿办学机构
第一,建立机构认证制度。政府教育部门要建立机构认证制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校内校外的教育机构,都将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少儿培训是个非常严肃的事,关系到年幼一代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不是稍有技能的人便能够组织进行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办学的资质,避免办学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
第二,建立信息渠道。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应、便捷的信息渠道,让家长能方便地查询他们所希望了解的相关校外美术培训的信息,我们在调查中有意识地查询,尚且难以查询确切的、全面的信息,家长查询的难度可想而知,查询过程中鱼目混珠、挂一漏万的现象必定在所难免。
第三,确定教学标准。虽然校外教学有别于校内教学,而艺术教学在众多的学科教学中最为灵活多样。但任何教学必定有它的内在规律,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也不能无缘无故、随心所欲地超越。故此,应该制定的明确的标准,使教师的指导有所依据,使家长的评介有客观标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并看到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实现,品尝到辛勤学习后的喜悦。
(二)加强师资培训
尽管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很强,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培训的难度也比较大,但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培训,帮助他们提高。
第一,审定教师资格。尽管校外教学的教师资质认定不如校内教师严格,但必要的资质认定,千万不能放松。不但要坚持教师的双专业要求,而且必须坚持专业不能错位的原则,如学习和从事工业美术的人员基本上不能参加幼儿美术教学。
第二,加强教育专业培训。年幼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心理非常稚嫩,而且幼年的经历对他们今后一辈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对即使具有资格证书的教师,还是需要加强教育专业培训。可以为他们选择经典的课本,让他们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美术课程、美育等等专业知识,掌握师生互动的方法。同时,让这些教师们意识到,美学不等于美育,美术培训不能局限于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传授,而应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加强美术专业培训。家长对培训机构看重的并不是硬件设施,而是课程设置。教师要不断研究新教材,接受新思想,吸纳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在实践中勤思辨,激发教学灵感,对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总结。从调查中可以看得出家长的目的还是比较健康的,那么我们一定要研究什么样的课程是有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能把家长的愿望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变为现实。关于这方面我建议大家读一下(美国)贝蒂・艾德华著的《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这本书,书中写道:“如果想变得真正有创造力,我们必须摒弃那些我们通常使用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词汇性语言(左脑)不适合在进行某些创造性工作时使用,词语有时会干扰思考。”“创造力是指用新的方法,以新的角度来看你在平常被我们想当然事物的能力。这与我们绘画的过程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就借用美术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书中解释了为什么绘画有利于创造力、想象力的开发和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活动把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激发出来。
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之前,学生对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感觉往往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是多样化、有目的地安排技能和技巧与启发思维相结合的课程。从横向和纵向来解释和剖析不同创造程度和创新空间的教育方向,因材施教地挖掘学生潜质,使学生通过趣味横生的课程,迅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逐渐养成多向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创造和谐民主的和谐教育环境,使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大胆评价和倾听别人的习惯,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思维,达到个体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使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情趣,使之勤于学,善于学,乐于学,从而达到塑造其美好心灵的目的。
杨景芝老师说过:“儿童不需要教他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教师始终要保持科学趋同、艺术存异的观念,孩子个性、兴趣、追求和思想等方向的差别造成了美术作品形式的丰富多彩,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不能以自己的审美作为参照,成为自己的复制品,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主要提出肯定点和不足,等级不必分得太清,主要是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有更高的追求方向。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使孩子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绘画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引导家长的期望
第一,自己的期望不能等同孩子的期望。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切身体验,也不可避免地留下自己的遗憾。“孩子是自己生活乃至生命的延续”,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立足于这样的境界精心构思孩子的前途,设计孩子的生活,完全无可厚非。但孩子不是自己的简单复制品,孩子所处的生活年代与上一辈明显不同,社会对他们提出了新的需要和新的目标。而且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所以,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喜好、意愿强加给孩子,更不能以自己的利弊得失来决定孩子今后的成长轨迹。家长应该多观察、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善于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二,了解美术知识正确引导孩子。从人的绘画能力发展规律来看,必存在从涂鸦期到意象期再到具象期的变化,每一段必有一个呈现的过程,我们不能按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少儿某一发展时期的作品,更不能违反这一进化过程,干扰他们的平稳过渡。调查中我们问了个很简单的问题:“儿童画和简笔画的区别?”结果很多家长分不清。简笔画最初的作用是为了教师在上课时更好的说明文字的抽象意义而配的图示,因教师不是专业美术人才,又不可能花大量精力掌握绘画技能,只能由专业人员对美术形象进行一定的简化规范,以方便教师作为基本功进行掌握应用。这与儿童在绘画能力发展中某阶段根据自己所见所想所呈现的作品完全是两码事。我们觉得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永远不要离开生活作画,可以说对着同一个客观对象,100个孩子很难做到画出一模一样的作品,这最起码已经具有了独创性。雷德里克.弗兰克:“我之所以去画中国人所谓的“万事万物”是为了能够对这些事物观摩更加深入,甚至更加刻骨铭心,从而达到全知全觉的境界,绘画是一种修行,画让我不断对这个世界产生新的认识。”孩子最可贵的是天真,充满好奇的童心,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大多是从兴趣出发,在他们那看似天真幼稚的想象和随心所欲的作品中,往往蕴藏着对大自然美的独特认识,我们一定要珍视它,小心翼翼地呵护它,用科学的教育方向引导到更缤纷的艺术世界,使孩子在认识美、感受美、流连于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境界的升华,摈弃世俗和丑恶。
(四)培养主体意识
第一,培养学习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失主体意识,把学习看做外部强加的任务,是为了谁而必须完成的事情。主体意识就本意而言,就是本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在少年儿童美术培训中,简单地讲,就是认识到学习美术是自己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美术的知识技能,让自己拥有感受美、赏识美和创造美的本领,进而为人生健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有幸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支持应心存感慨。家长让自己参加培训仅仅是培养自己美术学习的主体感的起步,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与交流、激励等等方式,让年幼的孩子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美术是有价值的,自信自己有能力把它学好,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够把它学好,而且明确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而不是责怪。
第二,激发美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既然家长让自己迈入校外美术培训的门槛,也就是因为那里有个启发艺术多元化的环境,能给予自己多种接触和体验的机遇,辅助自己准确寻觅、捕捉各种美点和亮点,使自己逐渐摆脱观摩、理解与表现的脱节现象,以线描、素描、色彩、中国画、手工制作等各种课程互相穿插,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在质素,进而投身于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美的发现与探究,陶冶自己的情操和健全人格。
第三,鼓励孩子创造。孩子的创造有别于成人,不是创造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事物,而是创造他们未见未闻的事物。孩子的天性极其宝贵,他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灵动、大胆、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绝非成年人能够想象和达到。并且这些宝贵的思维痕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瞬即逝,如不趁年幼时捕捉,甚至会终生遗恨。面对这些家长和老师看来的“涂鸦”和“莽撞”,应该倾听他们的介绍、解释并予以赞赏,引导他们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校外美术培训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牢牢把握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条主线,始终坚持办班有特点,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
参考文献:
[1][美]贝蒂.艾德华,著.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M].张索娃,译.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关键词:综合材料;创新性;少儿美术教育
1综合材料绘画的概念及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发展的现状
综合材料绘画形式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个艺术创作领域中,形成了不同的姿态。相对于传统的绘画,综合材料绘画形式更为丰富、表现力更强、更能冲击人的感官视觉,在创作过程中并不是单一技法的表现,而是各种技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目前国内的少儿美术教育普遍以传统绘画方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提到房子都是三角顶方形身,可这并不是学生本身的思维创新,这种观念下的教学往往是临摹,而临摹会剥夺学生观察的过程、减少学生探索表现方法的动力、禁锢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想象力的发展,而学生最不缺的就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事物的能力。少儿学习美术的目的不是使他们画什么像什么,而是通过学习美术,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对绘画创作有更深刻的认知。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容易引起儿童绘画的兴趣,比起单一的用纸笔绘画,他们更喜欢运用各式各样的材料,他们会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材料完成他们的作品,喜欢把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堆砌、拼合等,通过作品来表现他们内心的世界。在孩子眼中,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表现方法,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2综合材料在少儿美术中的表现特点
2.1丰富性
材料是绘画语言中的一部分,以多种材料作为媒介,可以促进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在现在的少儿美术教育中,除了传统的绘画教育方式之外,融入综合材料的儿童绘画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少儿学习美术没有固定思维,不需要规则,多样的材料能够给少儿的绘画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少儿绘画的兴趣。
2.2实践性
综合材料各式各样,在少儿美术绘画中融入综合材料有无限创作的可能,不同类型材料的适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儿童在使用综合材料进行绘画创作时,只有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才能深入地认识和掌握它。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在创作中切实感受材料带来的不一样的效果,通过亲自实践了解材料的性能及功能,获得材料在创作表现中的使用特殊性和体验感。
2.3创新性
儿童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意识到传统绘画的单一,其次是材料语言的创新。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儿童在创作时,除了表现内容以外,更多是从材料及表现技法方面入手,探索、尝试新的材料带来的新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通过不同材料表现不同的画面创作形式,材料间的互相碰撞产生的不同画面会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材料的更新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3综合材料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3.1不同的材料可以激发少儿对绘画的兴趣
不同材料都有其特点,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儿童对各种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利用综合材料带来的好奇心,能够更好地发现绘画的美,也更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如儿童喜欢的彩纸、亮片、五颜六色的陶泥、花朵塑料等,都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剪贴、拼接、做各种造型等,会产生不同的感官效果,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3.2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少儿的艺术作品在幼儿阶段有一段时期的抽象性,主题层次并不鲜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会有不同的变化,伴随成长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的简笔画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但同时也会磨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法激发少儿在艺术绘画方面的潜能。在少儿美术教育中融入综合材料,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创作,可以展现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当前形势 少儿 美术教育 质量 策略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的少儿美术教育都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少儿的美术能力。那么,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进程中应如何定位,这已成为美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1.美术理念过于片面。“画心合一”是美术的最高境界,但凡任何名家作画都是将自己的感情深深融入绘画之中,展现出美好的意境,从而深深感染欣赏者。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是绘画技巧与精神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现实生活中人类思维互相结合的艺术性表达。然而,很多少儿的家长完全曲解了美术的概念,他们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学习绘画。甚至很多少儿美术教师也认为只要在美术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画即可,其他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可忽略不计。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既与社会发展的程度有关,又与一些人的文化层次以及某些功利化的思想有关。从专业角度而言,十分完美的绘画倘若没有一定的精神理念蕴含其中,也只能将其归为绘画技术娴熟的废纸行列,画得有如临其境之感还不如拍一张照片更为逼真。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既需要教师用心灵去浇灌,又需要家长与社会的鼎力支持。只有广大少儿美术教师、家长以及身边的环境真正理解了美术内涵,让孩子们放开思维的空间,将绘画与心灵完美融合,然后配以教师技巧上的指导,才能令孩子真正领悟美术的真谛。
2.评价模式单一。很多美术教师在点评少儿的美术作品时,一般都是采用现场评估的方式,并惯于让少儿之间的绘画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其优劣。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的内容都是针对所学习的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能,对于少儿在绘画中表现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的进程、学习的具体方法却较为忽视,与此同时还缺少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实践性的有效评价。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3.教学方法呆滞。当前形势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滞。一些美术教师总是根据成人化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从而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死板。譬如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皆是由教师示范性地画,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最后就是教师对孩子们所作的画进行评价,谁画得最像示范画,谁的画色彩最为协调恰当,谁的画最为漂亮。然而这种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完全超出了少儿美术教育的范围,这应是属于以成人为对象的专业基础绘画教育的范畴。长期运用这种成人化的方式教学,会严重钳制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式仅是单纯地传授了绘画技巧与绘画技能,而没有注重开发少儿的美术思维,扼杀了少儿在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少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上述呆滞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中应该禁止的。
二、提升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在上文中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都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要注重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是一种世俗态美术教育观念,是片面的,倘若教师按照这一理念教学,家长按照这一理念督促孩子学习美术,会严重钳制孩子在美术上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这一教育理念,树立以“启蒙”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指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美术所形成的特有灵感,以此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师与家长只有形成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少儿美术教育应从少儿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彻底放弃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虽然少儿从宏观范畴来说,年龄属于同一个阶段,可是他们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截然不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着眼于少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促使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展。对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绝对不能像评价成年人一样如实指出,而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以鼓励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以此调动广大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少儿在美术领域的创作往往不是很成熟,倘若经常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肯定他们的绘画作品,会让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从而画出更多的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绘画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少儿美术教育不但要教授孩子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构筑具有激励性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少儿美术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