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医务人员剖析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务人员剖析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务人员剖析材料

第1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关键词:医院行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医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38-02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目前看病难、看病贵是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医院行风建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整个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也是医院生存发展、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1进一步提高增强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性

医院首先应当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塑造良好形象和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从纵深的角度考虑,把行风建设和医院科学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抓好医院行风建设,服务更多患者。医务人员应当具备高尚的医德,把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真诚的为患者服务,患者就会信任医院、信任医生。保持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既有利于患者康复,也为医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完善制度建设,狠抓落实,明晰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和目标。完善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实行医院管理和行风建设责任制。成立行风建设领导组织机构,逐级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和自查自纠工作,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抓好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专项监控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形成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行风考评办法,定期检查和考核,奖优罚劣。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强化成本管理职能,设立成本控制指标,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对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等指标进行控制,使用自费药品需经患者同意,消除滥用高价药、开大处方的现象。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公开服务监督电话,设立服务意见箱、医患沟通记录本,从院外聘请行风监督员,通过行风建设暗访、网络举报留言、电话投诉等途径接受监督。定期进行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召开医患座谈会,征求患者意见。为每名医务人员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如实记录本人的医德医风建设情况,与晋升、评先、考核等挂钩。

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活动,让患者受益。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设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建设,落实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制度,完善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定期分析跟踪用药量排名前十位的药品,严厉打击药品回扣现象。不断探索完善药品、一次性材料、医疗设备的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降低医院采购成本和进购价格,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让利患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坚持和完善公开制度,提高医院医疗服务和诊疗工作的透明度。做好常用医疗收费标准公开、常用药品价格公开、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等工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诊疗过程中要及时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诊疗措施、收费标准、药品价格、检查项目的意义等,让患者知情选择、明明白白消费,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3全员自觉参与行风建设,不断加强法制和职业教育

在社会主义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依法行医,对维护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权利都是十分重要的。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增强医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把维护患者权益上升到法律的角度,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医,保证患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开展“假如我是病人”大讨论,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如何做一名受欢迎的医务人员,达到统一思想,完善自我的目的。认真组织学习卫生行业的先进典型事迹,在本单位开展服务明星、优秀卫生工作者、模范护士等先进的评选,用身边的典型激励职工。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真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观看反腐案例影片等方式,使广大医务人员以案铭记,引以为戒,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道德约束力。

4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构建以真诚、关爱、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医院文化,建设职工活动中心,组织文体比赛,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荣誉感,形成职工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医院文化阵地的作用,通过院报、宣传窗、黑板报、医院网站等形式,宣传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凝聚人心,潜移默化,使职工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树立亲情服务,诚心服务,病人至上的服务意识。加强人文关怀的理念培养,开展大讨论、读书读报等形式,提升人员素质,将“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病情就是命令”、“走进医院是亲人,离开医院是朋友”的服务理念贯穿于临床服务工作的始终。

5优化服务,创建成效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患者的精神良药,而精湛的医疗技术是为患者服务的根本,也是医院行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创建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和优质的护理示范工程,健全理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建立特色人才“专科”、“技术骨干”重点培训、全院职工“全院培训”的培训体系,支持各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脱产进修、参加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提高技术水平。

优化服务措施,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精华、绿化、美化就医环境,让患者保持舒畅的心情。各科室合理布局,分层建设收费窗口、“一站式”服务等,避免患者上下楼来回奔波。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在门诊大厅设立咨询台,并免费提供饮水、轮椅、电话、针线包等,各门诊室增加诊椅、设置书报架、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给患者发放医生名片方便咨询,对出院患者开展电话随访。从患者的需求角度考虑,改进服务流程,完善医院信息文化建设,增强临时服务窗口,缓解排队等候时间。调整服务时间,实行无假日医院,延长门诊时间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选派医疗服务小组到生产一线巡回医疗、小区义诊、健康讲座等。

参考文献

第2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开展纠正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加大力度,坚决纠正医疗服务中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全面实施“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开展坚决纠正医疗服务中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工作,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二项任务。 一个目标:有效遏制不正之风,杜绝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现象。全面实施“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围绕“三合理”想办法,添措施,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努力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安县”作出贡献。 二项任务: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弘扬正气,倡导先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惩戒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廉洁行医行为,完善医疗服务收费行为、住院费用清单制和门诊药品价格清单制,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使“开单提成”,收受患者“红包”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争创行风评议先进集体。 (二)建立和完善行风管理制度。包括院、科两级负责人责任制度,科室评价制度,医务人员考核、激励、惩戒制度,社会监督制度等,形成医院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行风监督机制。 三、治理措施 (一)加强行风建设及“三合理”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合理”是我院今年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的行风建设工作由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院、科室两级领导要提高对行风建设及“三合理”实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既要承担抓业务工作的责任,又要承担抓医德医风建设的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并抓出成效。  1、调整和充实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决定由邹兴贵院长为组长,张加宇、向维民为副组长,郑素蓉、王永科、谢国安、谭瑛、简明安、勇、李华成、刘翱为成员。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完善医院行风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指导、查检、监督各科行风建设及“三合理”的落实并评价其结果,听取各独立督察组的督察意见并按有关规定作出奖惩决定。

2、成立三个具有独立职能的督察小组,直接向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长负责。督查组分别对各科室的用药、检查、收费情况进行督查,使之逐步形成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民主监督的完整体系。

合理用药督察组:

组长:王永科

成员:谢国安 李建华 贾永强 雍 建 张顺银 张兴麟

职责:对科室用药进行指导、检查、评价;对本院具有争议的用药案例进行裁定;对不合理用药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长提出处理建议。

合理检查督察组:

组长:刘 翱

成员:谭 瑛 涂 斌 任明彪 勇 李华成 李凤福

职责:对科室临床检查进行指导、检查、评价;对本院具有争议的临床检查案例进行裁定;对不合理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长提出处理建议。

合理收费督察组:

组长:简明安

成员:郑素蓉 杨小敏 杨小兰 汪 迪 陈 红 赖秀明

职责:对科室收费情况进行指导、检查、评价;对本院具有争议的收费项目进行裁定;对不合理收费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长提出处理建议。 (二)加强职业教育,大力弘扬正气。 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和“情暖患者,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营造杜绝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拒收“红包”和严禁乱收费及实施“三合理”的强大舆论氛围。使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的权益成为我院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明确各项纪律和要求。 各科室要认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讨论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颁布的行业纪律与法规,以进一步明确省卫生厅关于制止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关于重申、明确卫生行业“五不准”及医院“十不准”等行风建设工作的各项规定、政策界限和纪律要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违规违纪。 (四)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管措施。 1、坚持防范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深入剖析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成因,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合理运行机制,切实采取防范措施,铲除不正之风滋生土壤,建立纠风长效机制,强化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建立科主任、护士长一手抓科室管理、一手抓行风建设的“一岗双责”制度,修订完善院、科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和实施“三合理”作为领导和中层干部的重要职责。 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责任奖惩制度,约束和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 3、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要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医务科要做好病历质量的检查、审评,认真落实医疗服务的各项制度,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加强医患沟通。各科室要事先将治疗方案及相关费用告知患者,增加“透明度”。建立临床用药指导、抗菌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制度。继续开展大金额病历评价制度,每季从病案室随机抽取上月大金额(5000元以上)病历6份以上,交督导组围绕医疗质量,主要针对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护理部要配合医疗的各项工作,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确保护理质量能够适应治疗的要求,让患者满意。门诊部要组织做好就诊流程,病人选医生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服务好病人。营造让患者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 4、加强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管理监督。认真做好我院药品候选品种的确认工作,严格规范非标药品采购行为。经常对抗生素和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采购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5、加强对医疗服务收费情况监管。检查内容包括:自立项目,自定标准收费;分解项目,重复收费;已取消的项目继续收费;不按标准计价单位收费;不按实际服务数量计算费用;超过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销售药品;混淆药品质量层次与规格,变相提高药品价格;招标采购药品不按国家有关规定作价销售;医用耗材以次充好,提高收费;医用耗材不按规定加成比例作价等问题。对存在的问题的科室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加强收费管理,定期研究、解决在价格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责任追究制,落实收费投诉查实处理办法,加大监管力度。 6、完善医疗信息公开制度。制定有效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权益,完善医患协议书、知情同意书、手术及医学专用同意书和住院费用清单制、医疗收费及药品的价格公示制和查询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增强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透明度。通过医院“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查询系统”“住院须知”等形式及导医人员向患者和社会宣传行风纪律规定,自觉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积极运用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患者对医德医风的意见,接受患者和群众的投诉,及时核查处理。 (五)加大监督、查处力度。 医院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医院办公室、审计监审室负责核实和处理群众的举报。对提供证据,经核查属实者,将按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奖励。对医务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违纪行为,一经查实,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和省卫生厅的有关规定,责令暂停执业活动;重犯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六)严格纠风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大纠风责任追究力度,保证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并收到实效。医务人员顶风违纪,继续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并追究责任。对纠风工作不力,监督管理不严,群众反映强烈,或对群众投诉不认真核查,不严肃处理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具体安排 根据卫生局党委的部署,2005年我院行风建设及实施“三合理”分以下步骤进行: (一)学习教育阶段。 4-5月份,院部及各科室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纠正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部署和要求。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优良传统教育,组织“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大讨论和“情暖患者、优质服务”活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每一位职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牢记“情暖患者优质服务”活动要求,在全院形成重视行风建设的氛围。 (二)开展自查自纠。 6月份,各科室要根据本“三合理”实施意见和要求,采取各种方式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要依据卫生行业“五不准”、医院“十不准”和服务承诺的内容,查廉洁自律,是否有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行为;查经济纪律,是否有科室巧立名目乱收费等问题;查院、科公开,是否做到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公开,规范,方便患者等;查职业道德,是否有乱开药,开大方,滥检查等现象;查服务质量,是否有生、冷、硬、推等现象;查言行举止,是否文明行医,礼貌待人等问题。对自查出来的问题,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同时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自查自纠整改意见于7月20日前上报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 (三)接受明察暗访。 7-9月,医院将会同有关部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新闻单位代表等对各医院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我院要积极行动起来,以行风建设和实施“三合理”工作的实际成绩接受检查。 (四)总结完善。 医院按阶段向卫生局党委报告行风建设,全面实施“三合理”工作进展情况。各科室每季度将专项治理的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并形成书面材料于每季度末上交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医院办公室。由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向卫生局党委报告。

第3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关键词】 人本位医疗服务模式;内涵;实践;展望

【Abstract】 Prsonbased medical service is an overall concept,Namely,in the processes of treatment patients should be paid hing attention,complications should be ruduced, patients personalized needs in the aspects of mind and function should be met, patients, social adapation in the aspects of body and mind should be improved includeing five asperts : the scientific diagnosis which relies on evidence, the accurate treatment which minimizes the harm to body and mind,the integrated medical care which ensure medical secarity, the maximize rehabilit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and efficaly and the service dominated by patients, feeling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based medical serice ,hospital medical work could g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equently, the economic benefits,techn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of the hospital can be enhanced.

【Key words】 The mode of personbased medical service connotation practice prospect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医疗运行机制、医院管理模式、以及医护行医心态、患者从医感受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政府投入不足、医院经营存在趋利性、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医务人员付出与回报不均等、医疗费用过高与医疗效果不成正比等等,造成政府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卫生行业不满意、医务人员不满意、患者不满意等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国家为适应新的医疗形式,提出并试点实施了新的医改方案,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各种矛盾,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之所以出现以上各种矛盾,究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呢?除卫生体制、卫生政策、政府投入等等方面的问题外,再有就是1、医疗机构需要生存与发展,而政府投入不到位,造成趋利性过度膨胀、过度医疗、超范围执业;2、医护人员从医心态:付出与回报不对等,造成趋利性医疗:如收红包、吃回扣、过度医疗、乱收费;3医药费用过高,造成患者付出多,一旦出现正常并发症、预后不良、医疗损害等, 产生对医院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感, 与医疗机构发生纠纷;4、药品、器械虚高定价,一次性耗材增多,医疗设备价昂贵等,造成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超出患方的承受力,加大了社会、患者对卫生行业的不满;5、病本位医疗模式的存在,即医务人员在从医的过程中,以“病”为中心,重病不重人,缺乏对人的 尊重与沟通;6、利本位医疗的存在: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由于医务人员从医心态的转变及药品器材较大的利润空间,出现了大处方、吃回扣的利本医疗,使得医疗费用剧增,更加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为了彻底改变现行医疗模式、解决存在的问题、化解存在的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国家制定并出台了新的医改方案,试点推行了新的医改措施。为适应新的医改需要,美籍华人、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中南教授,依据医疗双向性、医患互动性、个体差异性、经验的局限性等从而导致了医疗的不确定性,剖析了“病本位医疗”和“利本位医疗”的性质、成因及存在的种种弊端,从而提出并倡导了“人本位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即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病人,减少并发症,尽量满足病人心理、功能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人们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 依靠证据的科学诊断、身心伤害最小化的准确治疗、确保医疗安全的整体护理、实现安全和疗效最大化的康复、以病人感受多元化的服务。1 我院实施人本位医疗服务模式的措施1.1 微笑服务。全院职工在工作时要做到微笑服务,语言文明,“请”字开头,“谢谢”在后。1.2 首问、首诊负责制。耐心解答病人、家属及来院办事人员提出的的各种问题,并认真负责协办。1.3 推行“首问、首接负责制”。认真接听每一个电话、接收每一份材料、接洽每一件事宜。做到“三一、六不让”,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接待”。不让患者的不满和投诉在我身上发生,不让正在传递的信息在我手里中断,不让各种差错和失误在我这里产生,不让科室团体的声誉在我这里受损害,不让医院的整体形象在我在里受影响。1.4 在临床所有医护人员中开展“三、三”关爱病人活动;三前: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病人需要前,做在病人开口前。三化:护理病人常规化,服务病人个体化,健康教育专病化。达到“患者在我心中,我在患者身旁”的服务目的。1.5 对新入病人做到“三沟通”:一是医护人员分别就各自对患者的分管特点进行沟通;二是就病人的病情和可能进行的检查、治疗情况进行沟通;三是就病人的医疗费用大概情况与病人进行沟通。减少患者的误解,建立互信关系。1.6 实现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最大化的康复。骨科医师指导病人康复,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24小时下地站立、行走。癌症疼痛患者应重视及其家属的宣教,让更多的人关注癌痛。我们在患者的床头及病区走廊内张贴疼痛评估表,让患者能够准确的表达出疼痛的性质及程度,为更好的止痛治疗提供依据,对化疗间歇期的出院病人,不定期电话回访及指导。力争让所有的癌痛病人回归无痛世界,享受无痛人生。2 医院实施人本位医疗的临床意义2.1 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内涵发展的需要,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患者要求,才能赢得患者认可而生存[1]。目前,医疗服务机构的状况是:同一级别的医院在硬件比较上已经拉不开差距,形不成优势。要想体现优势必须在为病人医疗服务上找差距,哪家医院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更具人性化,收费更趋合理,更能满足病人需求,病人就愿意前往就医,有了病人量医院就体现了核心竞争力,就有发展空间。医疗纠纷目前已经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一大难题,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减少和化解医疗纠纷,和谐医患、护患关系可为医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实施人性化医疗护理服务是适应医疗市场的需要,是医院发展的需要,更是缓解医护患关系紧张的需要。

2.2 实施人性化服务是就诊患者及住院病人的需要 满足病人合理化需求的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需要医务人员为其提供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优质的人文关怀服务。病人来院就诊时温馨的接待模式、快捷的就诊方式、舒适的住院环境、精湛的诊疗技术、细致入微的体贴服务等,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合理化的需求能得到满足,精神感到畅快。2.3 实施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需要 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高新尖端诊疗技术的不断应用、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但是,要想现代医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必须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因为,人性化医疗服务要求对病情的观察更加认真,更加严谨,更加及时。只有通过严谨认真的病情观察,进一步评价诊疗技术的应用效果,才能判断我们在开展某种诊疗技术过程中是否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去创新、去弥补、去完善、去提高诊疗技术,促进现代医学技术可持续发展。3 人本位医疗模式是医院临床实践的基础

人本位医疗模式要求医院的各项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关注病人,满足病人及家属的正常需求,尊重病人的相应权力,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满意。要做到这一切,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在医院的工作过程中时刻遵循“人本位”,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到方案是实施和护理,以及病人的入院宣教、出院指导,出院后的随访以及医院的设施设备、环境必须精益求精。人本位是临床实践的基础,只有在临床中遵循人本位,才能推动医院的快速发展,确保医患和谐。4 展望

第4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新医改启动以来,公立医院发展建设步入新时期,经济管理面临新常态,机遇与风险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经济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成为公立医院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财政投入;预算管理

一、当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公立医院投入不足

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方面:政府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而当前制约公立医院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政总体投入仍然不足。据国家卫计委的《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3.5万亿元,占GDP的5.56%,比以往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较发达国家占GDP6%~8%的支出比例相比,我国在公共卫生财政支出方面仍然稍显不足,尤其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公共卫生基础落后等因素,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公立医院财政投入的“倒金字塔”问题严重,越到基层财政投入越显不足。而这对于本就因为资源禀赋较差而处于市场竞争弱势地位的基层医院而言,无疑会更进一步削弱和压缩它们的竞争能力和生存空间。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不科学,管控薄弱

由于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性质,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日常管理与运营过程中忽视对成本的管控,成本支出过重,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人力成本控制不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胡乱加塞临时工,造成有的科室人手不足、资源紧张;有的科室则人浮于事,不少员工无所事事。材料和设备成本控制不严,耗材、办公用品等管理不严,随意支取、浪费,办公电脑、空调等没有做到人走电断。有些员工将一些低值耗材如口罩、消毒液、手套等拿回家中,有的员工则利用职权之便带亲属免费做检查。运营成本控制不严,管理费用占比过重,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屡禁不止。不按规定实施药品、医用耗材和设备集中采购,缺乏竞争。采购缺乏调研和计划,库存成本高企。成本核算不科学,科室为奖金等利益虚报收入、瞒报成本。

(三)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混乱

当前公立医院存在过度行政化的问题,行政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规模过于庞大,临床医务人员反而不足。内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进取意识,各部门之间推诿卸责,互相扯皮,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医务人员官僚思想浓厚,办事拖拉、死板,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较差,存在收受红包、辱骂病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影响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外部形象。另一方面,不少公立医院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内控不到位,财务活动缺乏规范和控制,混乱不堪。风险管控薄弱,忽视对公立医院未来风险预测和分析,缺乏有效的风险辨识、分析、决策、监控、预警及管控应对机制,抬升公立医院的风险成本,影响公立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有些公立医院因为缺乏科学的风险决策机制,盲目借贷投资,导致医院债务高企,损害医院的长期发展和职工利益。

(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体制原因和历史原因,公立医院经济管理队伍普遍存在力量薄弱、流动不足、人员老化等问题。有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队伍规模不够,只有一两名会计人员,仅能胜任简单的记账出纳工作,很难满足现代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需求。有些公立医院领导是医学专业出身,一直从事业务工作,对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经济管理不能为医院创收,也无法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可有可无,不重视、不关心,人才发展缺乏领导支持。在经济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上,公立医院缺乏明确而科学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计划,没有针对医院的经济管理需求和人力资源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人才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医院没有创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管理机制,尤其是一些基层公立医院更为严重,许多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和医务工作者纷纷辞职,人才流失严重。

二、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经费保障,提高公立医院财政预算投入

新医改以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健全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为此,政府必须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比例,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预算投入,加强经费保障,为公立医院发展和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各级政府应当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卫生设施现状、疾病谱、社会医疗需求等,科学制订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并合理控制对卫生事业和公立医院的投入规模,按照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等确定相应的预算增长水平,确保公立医院财政预算投入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政府要妥善解决公立医院财政投入过程中的“倒金字塔”问题。按照新医改的目标和计划,未来基层医院将承担70%左右的医疗任务,因此财政投入必须向基层医院和一线医务人员倾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保障,不断充实基层医疗力量,解决基层医疗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改善基层医疗环境。

(二)完善成本核算,实施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完善成本核算。引入和实施作业成本法,加强成本信息采集和监控,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成本构成,监测成本异动变化,提高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健全成本责任网络体系。围绕医院经济发展任务科学制订成本目标,合理分解成本指标,落实到具体作业单元、科室和相关责任人,建立起覆盖全面、逻辑严密的成本责任网络,并建立起相应的成本考核机制,同科室绩效相挂钩。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合理编制预算目标,加强医院和科室预算控制,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制。严格收支管理,规范公立医院财务行为。加强预算绩效考核和审计监督,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建设成本文化。深入剖析公立医院的经营风险、竞争环境,把握和分析公立医院的运营特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全面构筑提质、降本、增效的医院文化。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信平台、宣传栏等传播工具,以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健全管理体制,规范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机制

健全制度建设,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立足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患者利益保障和医疗服务,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和财务制度。探索和推动公立医院逐步去行政化,明权确责,精简机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医德医风建设力度,开展医德医风评价。积极向外学习借鉴,总结改革实践成果,加强内部调查研究,绘制流程图和组织机构图,全面梳理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结合业务工作实际,针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逐一排查经济管理活动风险。健全风险等级评估与分析机制,建立风险监控预警与动态管理机制,完善风险处置、应急管理与监督检查。加强内部控制,夯实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基础。完善内控组织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建立和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从收支控制、采购控制、预算控制、授权控制、合同控制、重大项目控制等控制活动入手,加强内控执行与监督,提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统筹协调,科学建设,推动医院信息资源内部互联、外部共享,安全高效使用。

(四)重视人才建设,充实公立医院经济管理队伍

公立医院应当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将抓好经济管理人才的“选、育、用、留”工作作为医院领导的重要责任目标,并融入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决策部署中。扩大人才引进和吸收渠道,严格选聘,夯实人才基础。公立医院应当根据本院经济管理人才培训需求,制订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同高校、医疗科研机构、医疗卫生企业等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开办培训班、组织远程教育等方式,围绕成本核算与控制、资本运营、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医保结算等内容,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团队,提升人才价值。卫生职能部门也应当扶持医院经济管理人才发展,通过制订人才扶持发展计划、建设区域培训中心、定期组织集中培训、选拔建设区域医院经济管理专家库等,以点带面,以人才推动发展,提升区域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此外,公立医院还应当探索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机制,构筑奖金激励、目标激励、尊重激励与负激励等相结合的多层次激励体系,优化人才发展与工作环境,激发人才活力。

三、结束语

新医改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公立医院必须抢抓政策契机,转变管理理念和运营体系,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探索,勇于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医院收入结构和服务体系,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经济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社会需求。

作者:郭继超 单位:第285医院

参考文献:

[1]徐春林.新时期中国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6)

[2]许秉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

第5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关键词】 品管圈; 床椅间转移; 正确率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157-03

doi:10.14033/ki.cfmr.2016.18.090

品管圈(Qualitu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进行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1]。临床上常使用轮椅作为代步工具,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在轮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康复患者在进行床和轮椅间的转移时,可能因方法不正确给患者造成不舒适或发生意外跌倒的伤害。跌倒是医院内最常发生的意外事件,约有5%的跌倒会造成骨折,超过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脱臼等,这将会给患者带来经济上和身心上的负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2]。而正确床椅间转移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减少患者在转移过程中不舒适的感受,避免发生意外跌倒,同时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康复。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12月-2015年5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以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品管圈小组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12月组圈,成员共7名,文化程度:本科2名,大专5名。由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定期指导并督促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成员经过品管圈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确定圈名为“携手圈”,寓意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携手同心,协助患者进行正确、安全的床椅间转移。圈徽由绿色银杏叶组成一个圆圈,代表中西医结合科,寓意为杏林之家,中间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手组成的心形,寓意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携手同心,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奋斗。

1.2 主题选定

全体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罗列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统计归类后将选主题进行排序,每位成员根据“5分、3分、1分”的评分标准,从上级政策、重要性、切中性和圈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累加所有成员4个方面的平均分,最后“提高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以平均分总分19.2分成为第一高分,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床椅间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及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通过转移偏瘫患者能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3]。

1.3 活动计划拟定

活动时间为2014年12月-2015年5月,第1个月组圈和选定主题,第2个月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第3~5个月进行实施与检讨,第6个月进行效果确认并巩固成果,做进一步改进[4]。

1.4 现况把握

针对科室患者的实际情况,于2014年12月15日制作调查表,随机对笔者所在科室的10例患者进行3 d床椅间转移的基线调查,2次/d,总共60人/次,其中护士协助转移28人/次,

家属协助转移32人/次,调查在转移过程中患者是否有紧张、疼痛,是否对康复治疗有抵触及是否存在发生跌倒的风险和皮肤损伤等。结果显示在护士协助转移时,有27%患者感受到疼痛,11%患者有发生跌倒的风险;家属协助转移时,有32%患者感受到疼痛,25%患者有发生跌倒的风险。因此全体成员再次讨论制作了与主题相关的查检表。于2014年12月

22日-2015年1月18日,品管圈小组成员每天查检2位患者的床椅间转移,从健康教育的效果、护士掌握相关知识情况、评估病情、患者配合及轮椅的性能等方面进行查检,共涉及项目196项,通过柏拉图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健康宣教不到位、护士未掌握转移的方法、未评估病情占79%,按照柏拉图二八定律,将此3大项情况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1.5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0.52+(0.52×79%×70%)=80%,即目标为将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由52%提高至80%。

1.6 原因解析

1.6.1 要因评价 品管圈小组成员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分别针对健康宣教不到位、护士未掌握转移的方法、未评估病情这3个主要因素从人员、环境、材料、法制4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鱼骨图”形式,列出了以下要因:(1)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2)护士不知晓正确转运方法;(3)科室无全面的健康宣教资料;(4)家属重视度不够;(5)患者缺乏对护士及家属转移的信任;(6)科室无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培训;(7)无康复治疗时间段计划制度。

1.6.2 真因验证 本着“现场、现物、现实”的三现原则,品管圈小组成员对选出的要因进行再次查检,依据品管圈80/20的原则(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将前4项原因定为患者床椅间转移错误的真因[5]。

1.6.2.1 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 因科室未制定患者床椅间转移的SOP,缺乏相关制度及流程,护士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无可参照的标准;另外科室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形象、生动、节约人力的宣教方法,导致宣教不到位,宣教内容枯燥,患者不易接受。

1.6.2.2 护士不知晓正确转运方法 科室对床椅间转移的知识未关注,无相关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导致科室护士不知晓正确的转移方法,从而对患者的宣教和指导也不到位。

1.6.2.3 科室无全面的健康宣教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是四川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患者中大约有70%为彝族患者,因语言沟通障碍及文化差异,导致健康宣教的效果不佳,科室无个性化的宣教资料,患者不会主动参与,护士没有统一的健康宣教资料,宣教方式也不统一。

1.6.2.4 家属重视度不够 患者及家属注重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对床椅间的安全转移不重视,认为正确的转移方式只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不愿意配合。

1.7 对策拟定

全体成员针对查找到的真因,运用对策拟定评价表,依据行性、效益性、重要性3个维度进行评价:重要计5分、一般计3分、次要计1分。全体圈成员共7名,分别对每项对策进行打分,然后依据得分高低依次进行选取。共选出4个对策:(1)制作符合科室患者需要的图文并茂的双语宣教资料(彝语和汉语),放于护士站,方便患者取阅,拍摄简易VCR双语宣教片;(2)对全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3)将各类转移的流程拍成照片,粘贴在病房墙壁上,便于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4)每周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健康宣教资料,强调错误转移会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

1.8 对策实施

将制定的对策分配给能够胜任的成员;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工作项目、完成时间、负责人、地点、方法等),实施前召开品管圈成员会议,对内容进行培训和说明,让相关人员了解正确的做法;实施中该项目负责人实时监督,保证实施方法正确,密切关注实施情况。

1.9 效果确定的方法

(1)有形成果,即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2)无形成果,在携手圈活动结束前,7名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项无形成果进行打分,与活动前指标进行比较[6]。

2 结果

2.1 效果确认

2.1.1 有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前后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由52%提高到79%。目标达标率=(0.79-0.52)/(0.80-0.52)×100%=96.4%;进步率=(0.79 -0.52)÷0.52×100%=51.9%。再次用基线调查表随机对科室10例患者进行3 d床椅间转移的调查,2次/d,总共60人/次,其中护士协助转移28人/次,家属协助转移32人/次,结果显示在对策实施前后护士协助转移时,感受到疼痛的患者由27%下降到15%,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由11%下降到5%;家属协助转移时,感受到疼痛的患者由32%下降到22%,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由25%下降到10%。

2.1.2 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成员自我评价显示,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2.2 标准化

将本次活动实施对策进行标准化,制定患者床椅间转移SOP,并根据科室患者的情况,制定出了协助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操作评分标准,包括单人直立法转移偏瘫患者、单人侧方法转移偏瘫(截瘫)患者、双人垂直法转移患者和双人侧方法转移患者多个标准。

3 讨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科室制定出了患者床椅间转移SOP,使笔者所在科室每一位使用轮椅的康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会得到全程、全面、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指导,掌握床椅间转移的技巧,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同时也提高了在院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正确率,减少了转移过程中患者不舒适的感受及意外跌倒的风险,根据患者及家属对轮椅间转移方法的掌握情况,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及宣教,切实降低了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7-8]。

在此次活动中,制定出了各类协助患者床椅间转移的操作评分标准,新的转移流程更优化、节力,患者舒适度增加,适合于协助各种体型偏瘫和截瘫患者的转移,如单人直立法协助偏瘫患者转移时,护理人员将轮椅斜置床边30°,刹住轮椅刹车;患者在床边挪动,使双脚着地,躯干前屈;护理者直背屈髋,面向患者,让患者的下巴搭在护理者的肩上,患者健侧上肢拉住患侧上肢,将双臂抱住护理者的颈部;护理者的双手抱住患者臀部,如果患者较重则可以抓住患者的裤子或腰带,但要注意避免造成患者的皮肤损伤。护理者一只脚顶住患者患侧膝部防止其屈曲,然后挺直后背并后仰将患者拉起呈站立位;同时利用自己的重心力量来平衡患者的体重。在患者站稳后,护理者慢慢转身使患者背向轮椅正面,将一只手移到患者的肩胛部使其胸部稳定,然后护理者慢慢屈髋,将患者轻轻放到轮椅上[3]。这些标准流程可以指导护士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转移,同时也作为培训考核的标准。

通过圈活动,成员学会了应用现代管理工具,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患者床椅间转移问题持续改进,还有柱状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学会科学的解决问题,提升了成员的科研意识,为成员提供了写作论文的素材[9-10]。

综上所述,通过品管圈的团队模式和科学工具的使用,从发现护理缺陷入手,层层剖析,由表及里地发掘问题、查原因、寻求对策,有效降低了临床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通过标准化环节,将有效对策在其他护理单元平行推进,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朝嵩.品管圈实际演练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8.

[2] King M B,Tinetti M E.A mulitfactorial approach to reducing injurious fails[J].Clin Ceriatr Med,1996,12(4):745-759.

[3]赵东丽,金肖,高丽娟,等.脑卒中轮椅期不同护理方式84例康复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6):317-318.

[4]崔红梅,刘娜娜.高龄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117-118.

[5]付倩,程惠玲.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21(1):18-21.

[6]马金亚,吴继云,张燕蕾,等.品管圈在康复医学科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185-186.

[7]张通.偏瘫病人康复治疗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0.

[8]胡铭,石霞,陈令红,等.品管圈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973.

[9]曾荣.品管圈在防范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A1):92-94.

第6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医嘱;问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Wei Yuan

(Harriso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Computer Center,Hengshui053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formation age,HIS management systems are generally used in hospitals.Subsystem of the computer running the hospital,the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system to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However,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we also found a number of noteworthy issues,such as:electronic prescription system and subsystem interface put drug problems,computer problems caused the patient's own doctor's orders the execution of the affected processing subsystem and so on.For these problems we have to do a deep analysis and analysis.

Keywords:Computer;Prescription;Problems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HIS管理系统普遍应用于医院。在医院各计算机运行子系统中,电子医嘱系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使医生、护士从手工医嘱处理转变 现代的医嘱信息化管理,减少了手工处理医嘱中易出现的错误,节省了人力、物力。但是在电子医嘱系统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往往 些问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现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电子医嘱系统与摆药子系统衔接的问题

(一)医嘱意愿与实际发药不符

电子医嘱系统设置的长期医嘱与实际摆药子系统发药不符。如正常8∶00以后开出每日一次的长期医嘱摆药子系统只发放次日8∶00的药,每12h一次的长期医嘱摆药子系统发放的是当日20∶00与次日8∶00的药,每8h一次的长期医嘱摆药子系统发放的是当日16∶00、24∶00与次日8∶00的药,为了使患者能在当日按长期医嘱频次得到治疗,医生在开长期医嘱的同时必须开出同样内容的临时医嘱领药。以保证长期医嘱的准确执行。

(二)长期医嘱下达时间有误造成患者多领药、多收费

电子医嘱系统设置医生下达长期医嘱的时间为每日8∶00~16∶00,在此时间段内的长期医嘱摆药子系统能准确按医嘱频次发药、收费。如果长期医嘱下达时间在8∶00以 就会多发药、多收费一次,反之下达时间在16∶00以后就会少发药、少收费一次。另外,由于摆药子系统每日10∶00发放当日下午至次日上午的药品,所以长期医嘱每日停止时间应在10∶00以前完成,10∶00以后停止长期医嘱会造成多领药,多收费。

(三)未下达正确的医嘱摆药途径造成多发药、多收费

有些特殊的药,摆药子系统发放药品时只能整包装发放,所以下长期医嘱时选择“不摆药”的途径,临时医嘱开整包装领药。如普通胰岛素每瓶10ml,剂量为400u,实际每次只用几 单位,使用常规的医嘱途径每日都能领取一瓶,造成药品浪费,增加患者的药品支出,造成患者不满意,所以应采取临时领一瓶药液,每次使用时摆药执行方式录“不摆药”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二、患者自身的问题造成计算机医嘱处理子系统的执行受影响

(一)患者住院费用不足造成医嘱不能执行

计算机设置的摆药子系统,须在患者住院费用有余额时执行。如果患者预交费用已用完或欠费,摆药子系统就会停止发放患者的药品,使临床护士无法按时执行医嘱,须等费用交付或人为干预才能执行领药,这样易延误患者治疗,增加医院与患者的矛盾。

(二)医嘱已开出,但需要停止执行

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过敏、出院、死亡等因素,医嘱开出后又要停止执行医嘱,而摆药子系统已提前将药品发放到科室,此时,如未将领回的药品退回药房,就会造成多收费,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三、由于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医嘱未按时执行、多收费或漏费

(一)医生医嘱下达延误或内容不正确,未及时提交,护士提取医嘱不及时造成医嘱延误执行

由于临床工作非常繁忙,医生忘记下达某些医嘱或下达医嘱后未提交到护士站,医生未按计算机要求格式开医嘱,医嘱内容中缺项,护士在提取医嘱时未认真查对,造成检查、治疗延误。尤其是一些抢救医嘱及危重患者的医嘱,将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未及时提取医嘱,或过摆药的时间的医嘱未及时借药,都将造成医嘱的延误执行。

(二)医嘱与实际执行不符,造成多收费、漏费

某些医嘱开出后,医生未及时开停止医嘱,造成多收费。如管道吸氧,患者已停止吸氧,但长期吸氧医嘱未停,造成患者多收费。同时,一些医嘱以外的收费,如某些治疗产生的材料费,没有及时录入,造成漏费。还有一些检查、治疗,患者先执行而医生后开医嘱,恰巧患者又办理了出院结算,也造成漏费。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有电子医嘱系统与实际医疗行为之间得差距产生的,也有人为因素造成。总之,为了确保电子医嘱系统的正常运行,推动医疗电子信息化的建设。必须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岗前培训,确保电子医嘱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第7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关键词】尿液分析;全面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Urine regular analysis overall quality control analysed

XIAO Xiang-Dong. Zhangdian Health Centre for Women and Children, Zibo 255000,China

【Abstract】 analysis is the clinical work routine test items in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but in the analytical process vulnerable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affecting its interference and the accuracy of analysis. Because these influence factors of experiments not only potential before and experiments, also can appear in experiments, therefore, completes the quality control of urine analysis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Urine analysis; Overall quality control;Influencing fautor

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因此尿液检查质量控制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工作。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做如下浅析。

1 分析前的准备工作及影响因素

1.1 检验申请单的正确填写 临床医生在填写申请单时,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实验项目, 清晰、完整地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临床诊断、用药情况, 以及标本类型(如随机尿、晨尿等)、标本采集时间、医师姓名和申请时间等。

1.2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实验室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液方法,新鲜的尿液对自动化分析结果非常重。必须使用一次性尿杯,以排除容器的干扰因素。一般情况下,随机尿多用于门诊患者,晨尿更适用于住院患者、可疑或已知有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及早期妊娠试验,每次收集尿量不应少于50 ml。此外,还应强调女性在收集标本时要防止混入阴道分泌物,必要时冲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送检, 经期暂缓做尿液检查; 男性应避免和前列腺液的污染; 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对不能及时进行检验的标本,应置4℃冰箱或加入适当的防腐剂,以免因光照或细菌生长造成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的破坏和改变。

1.3 建立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 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必须检查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 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化验单是否一致; 从留尿到接收标本时间是否过长; 标本是否被污染。在特殊患者不能达到要求时(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收到的标本情况。

1.4 药物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①泌尿系统是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 药物也可通过影响体内的物质代谢来影响或干扰实验结果[1-5]。青霉素的大剂量应用可干扰尿蛋白测定,其影响程度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大,则持续时间延长; 患者服用奎宁和磺胺嘧啶等药物引起强碱性尿时, 会使干化学法尿蛋白出现假阳性; 而尿内大量维生素C 的存在, 能使尿蛋白及糖、红细胞、酮体、胆红素实验呈假阴性; 尿中大剂量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存在, 可使白细胞检查的敏感性降低, 而呋喃啶的使用则可使白细胞的检测呈现假阳性反应;当患者接受大量氯丙嗪(镇静剂) 治疗或尿中含盐酸苯偶氮砒啶(泌尿道止痛药) 的代谢产物时, 胆红素可出现假阳性现象;因而在使用上述药物后原则上在较短时间内不要留取标本进行分析, 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如必需检测, 则要注明使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和标本收集时间, 供实验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排除干扰及对结果做出准确判断。② 新鲜尿液对结果分析十分重要。变质的尿液会导致pH 值的变化和细胞成分的破坏而影响实验结果, 尿液pH 过低、过高不仅影响尿比重的测定, 也会使尿蛋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 尿中亚硝酸盐阳性时可导致胆红素假阴性; 而胆红素增高, 则易造成其他检测项目因色素干扰呈假阳性; 尿比重的增高能降低葡萄糖的敏感性; 当尿比重小于1.010, pH> 7.0 时, 可致细胞溶解, 使检测项目呈阴性; 此外, 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或污染甲醛或低温复溶的尿液标本白细胞检测可出现假阳性现象。如此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对尿液分析产生影响, 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 尿液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2.1 仪器与材料 仪器应安装在干燥、清洁、平稳、通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避免光照的位置, 对新购置的仪器要有严格的鉴定和验收手续, 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使用中的仪器应根据工作需要做好定期维护和保养, 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仪器的正常运转和试剂带质量合格是实验结果的基本保证, 每日工作前应对仪器及试剂带进行检测, 首先将质控物品放置室温, 而且每次必须使用正常和异常两种浓度的质控物进行试验, 当正常的质控结果变为异常或异常结果变成正常时, 应视为失控。工作中应注意避免使用过期或失控的试剂带进行试验。工作结束时, 应注意做好仪器的清洁和维护。

2.2 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仪器的使用首先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大的责任心。实验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2,3,6]。应注重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及良好的岗前培训, 使其对每项实验原理、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仪器报警的含意和处理方法等都应有深入的了解, 注意药物及其他影响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作用, 增强质控意识, 并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学习, 使知识在不断地学习和经验总结中得到更新和提高。

2.3 检测方法 尿干化学法只是半定量分析, 不能替代显微镜检查, 而规范的尿沉渣检查是保证尿液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7]。除尿液外观、浊度正常, 仪器分析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及亚硝酸盐阴性的标本可免去尿沉渣镜检外, 肾科和泌尿外科患者或以镜检结石、结晶、肿瘤细胞作为诊断依据或观察疗效者, 以及仪器分析出现异常的标本, 尤其是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和亚硝酸盐中任何一项阳性者都必须镜检。

2.4 实验记录的建立与保存 包括标本的验收、不合格标本的处理、实验操作手册、室内室间评价、仪器的维护与维修、实验报告送达等在内的一整套详细、完整的实验记录的建立与保存是质量控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测试和管理人员都应做好记录并签名, 一旦发现问题, 便于原因的查找和处理措施的实施。

3 实验后的质量保证

3.1 检测结果的审核 认真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 除审核患者的一般资料、检验结果及与临床相符等情况外, 对异常结果要重点分析, 必要时应复查。对已复查的检验结果应在报告单上加以注明,使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的检查情况并做出准确判断。

3.2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实验项目的开展和新项目的推广应用, 有赖于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3,6]。通过加强联系了解自己的工作质量和临床的需求, 使医护人员了解实验原理、方法、标本采集要求,选择最佳采集标本时间及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共同实施全面质量控制, 通过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尿液常规分析的全程质量控制是提高尿液常规检验质量的根本保证。不论哪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被忽略, 都有可能导致检验质量的下降。只有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参考文献

[1] 朱立华.实用诊断学.第1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11-235.

[2] 丛玉隆,马骏龙.尿液常规自动化检查质量控制.临床检验杂志, 1995,13(6):318-320.

[3] 丛玉隆.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尿液分析诊断水平.临床检验杂志,2002,20(1):5-9.

[4] 丛玉隆,马骏龙,邓新立.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临床检验杂志, 2001,19(4):241-243.

[5] 凌迎春.尿液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分析.江西医学检验, 2002,20(2):109-110.

第8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进入20__年,我院以“精细管理深化年”活动为契机,以培育医院文化,建树“不求最大,只求更好”的管理理念为先导;以提高服务质量,打造“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重点;以规范医疗行为,提升职工素质为根本;以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按照矿关于实施“ORM”管理的有关文件要求,紧密结合医院自身实际,精心研究,科学把握,注重实践,凸现实效,有力推动了医院整体工作上水平、创局面。1—2月份实现收入120万元,杜绝了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医院文明形象有了新的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学习文件,领会精神,提高全院职工对实施“ORM”管理目的意义的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矿“精细管理深化年”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利用各种会议和政治理论学习日,认真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学习矿《关于开展“精细化管理深化年”活动的安排意见》、《关于实施“ORM”管理打造质量效益型矿井的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医院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大讲实施“ORM”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大讲实施“ORM”管理的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大讲实施“ORM”管理对医院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重要作用,让全体职工深刻领会实施“ORM”管理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我们从培育服务理念入手,印发了“ORM”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100余份,制作宣传图版25块,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引导职工正确认识管理与质量、管理与效益、管理与安全、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通过学习,真正使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了医院改革任务上,真正使职工的力量凝聚到了医院发展稳定的目标上。

二、找准力点,明确任务,大力实施目标管理

“ORM”管理是我矿精细化管理的延伸和升华,是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一套系统、庞大、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为把它植入医院管理工作中去,产生明显效果,在实施“ORM”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五项原则”:即全员参与的原则;培养理念与规范行为相结合的原则;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原则;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

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生产力、提升效益。医院实施“ORM”管理,就是要围绕着“质量、安全、效益”医院这一中心工作作文章。为此,我们确立了实施“ORM”管理的“六项目标”: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形成事事有标准,处处讲标准,人人用标准的工作局面;二是实施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每个环节的全面控制管理,达到“时时有监控,处处有奖惩”,“日事日结日高”的目的;三是安全实现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杜绝医疗纠纷;四是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各项质量指标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要求;五是职工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文明素质、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确保职工无违法、无违纪、无违章现象的发生;六是医院经济效益水平、创收能和整体文明形象持续攀升,矿区职工的卫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将压力层层传递,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个人,使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为医院发展做贡献。

三、量化标准,细化考核,大力实施“ABC三卡”管理

标准是衡量工作绩效高低、服务质量优劣的尺子。首先,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43个工种和岗位的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各自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材料消耗和“6S”行为养成。各科室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制定了科室考核标准,使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形成刚性的定额,使之更趋于精细,更易于操作,并以此作为A卡考核标准。按照逐级管理的要求,医院在以往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全面精细的要求,分专业、分岗位、分工种进行整理,然后找出标准不高、责任不明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制订了医院“ORM”考核制度及对各科室的考核标准,作为B卡考核标准。形成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的管理体系。其次,将17项“ORM”管理的规范、制度汇编成册,印制了《职工医院“ORM”管理机制汇编》,下发职工,遵照执行。三是针对“ORM”管理标准要求高,工作要求细,责任要求严的实际,我们量化标准,强化责任,加强了对“ORM”考核工作的领导,成立了“ORM”管理领导小组,院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对每个科室的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同时,下设5个考核小组,3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设组长1名,成员2名,按标准、按规定每天组织对B卡的考核。为了防止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我们明确了每一个考核小组的职责,区分不同专业,各有考核重点,并注意把职工的注意力吸引到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上来。对每一名职工、每一天的考核由科室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与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挂勾,与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挂勾,与先进科室、明星职工评比挂勾,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极大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规范行为,提升素质,大力实施“6S”行为养成

“6S”行为养成,是提高职工素质,提升医院文明形象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将根据《杨村煤矿职工道德行为规范条例》、《杨村煤矿职工“6S”行为养成的实施细则》,按照22个要素,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医务人员“6S”行为规范49条具体标准和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岗位文明、行为文明和语言文明,杜绝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了职工文明素质的养成和“三德”、“三观”的正确树立,促进了业务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9篇:医务人员剖析材料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本剧;教师角色;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49-01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英语课本剧活动的开展,为新英语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提供了条件。毫无疑问,英语课本剧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合交流,英语课本剧的排练过程需要学生的合作、扮演、表达、创作和思考,这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大有裨益。英语课本剧也是学生展现个性的一条有效途径。角色扮演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课本剧就是以教材为范本。以每个单元的交际主题为中心。活用教材的语言材料,以表演的方式,展开交际情境。实践证明,课本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能促进了教师的自身成长。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通过实施英语课本剧教学,切身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对施教者带来的理念转变。

一、教师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的角色

(一)编剧。学生编写课本剧时,普遍存在着一个缺点,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缺乏简明、生动的表达。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担当编剧的角色,选择接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剧本。课本剧的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改编时可适当增删。

(二)导演。教师首先根据剧本的需要和演员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挑选符合角色特点的演员,表现能力和表现欲强的孩子通常表演更出色,适合扮演主要的角色。角色分配也是小组合作的体现,分小组表演,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选好演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剧本,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小学生还不具备高深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作好角色性格和特点的分析,或者让他们观看相关的动画或影像资料,加深印象。

(三)演员。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学不离教,教不离导,教师必须精心地导,出色地演,才能编排好课本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与学生拉近了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更加游刃有余。

二、开展英语课本剧活动的实施方案

1、精心选材,确定话题。首先,好的英语课本剧需要好的剧本,其内容须受观众的喜爱,比较活泼、新颖、积极向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实际基础,结合学段教学要求,精心选取课本剧的话题。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如看病、购物、旅游等。这些内容都是采用的典型交际用语,便于创设情境。再次,教师还可以选择故事情节曲折、便于展开想象的内容。有些故事有丰富的情节,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比如《牛津初中英语》每个单元中的第一个部分Comic strip,都是可爱的小狗Eddie 和电子狗Hobo之间的一段简洁的对话。往往都是开端,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给补充结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于选定的话题,教师应和学生一道深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句型。在课文学习完成后,再和学生进一步分析课文表现的情境和人物形象,并根据课文内容要求,提出课堂表演中语言运用的注意事项。

2、合作学习,集体创作。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改编与排练。学生小组由学生按剧本要求自由组合,班级英语课代表具体负责,使全班学生都有可能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兼任导演。学习小组的活动,一般利用课余时间。各小组首先通过帮助进一步清除课文中的生词、句子、语法等障碍,同时熟读课本,反复揣摩课文中的情节、人物,然后,按照“改编的剧本要将课文中提到的内容都表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讨论形成剧情梗概。为了使表演内容连贯、新颖,大家可以动手收集可以使用的语言材料,或者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也可以主动预习书后练习,甚至于上网查阅资料。剧本形成后,小组成员自行商量角色分工,进行分练合练。小组成员还可以自己动手准备简单的道具,增加表演的逼真度,增强艺术效果。

3、创设情境,课堂表演。经集体创作和小组排练后,学生对各自的作品充满信心时,便可以进行表演。表演前,教师应要求表演者声音响亮,注意展现面部表情和使用肢体语言。表演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以欣赏的眼光观看,并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表演轻松自然。

在学生精心设计下,课本剧表现的内容常常显得格外生动,表现的场景也呈现多样化。如在学完《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后,我们了解到“奥比斯”(ORBIS)是一种国际慈善机构,致力于减少可避免性盲眼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开展挽救病人视力以及培训医务人员的活动。根据所学内容,我们设计了一个盲女孩Jenny七岁失明,后在“奥比斯”的帮助下,在地方护士Susan的照料下复明的故事。学生经过准备,表演得相当精彩。学生在表演时,不仅运用了所学知识,而且还将一些课后知识有机地融合了进去。由于增添了一些情节,使剧本的趣味性大增。同时,学生在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中将课文内容内化,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水平。

4、综合评价,及时点拨。小组表演结束时,教师首先应引导观看的学生对表演中值得肯定的地方进行评议,再让大家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适时进行点拨,鼓励学生的创意,同时对语言上的错误用法给予纠正。在总体评价时,教师不仅进行语言运用的评析,还可以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放在评价的重要位置上。这样的评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就感。最后,综合表演内容、表演者语音与语调、表演到位程度及小组团队精神等因素,全班学生共同推选优秀组到兄弟班级交流表演,这就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本剧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很有魅力的教学模式。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到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编写课本剧剧本能够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加深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能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表演课本剧能够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施课本剧时必须完整设计好整个教学流程,并且选择合适的故事或情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为他们设定不同的任务表演。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龚亚夫,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5 (3)

2、孙迎晖、隋岩,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