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职业防护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工作节奏加快,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他们的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1职业危害
1.1空气污染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吸入性物在空气中的弥散。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有特殊的一面,与麻醉方法、麻醉机的防漏质量、麻醉持续时间及室内有无通风设备,手术器械、仪器使用、消毒剂浓度有效时间和使用方法有关。用于吸入麻醉的安氟醚、异氟醚含乙烯基,是一种潜在的致突致癌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1]。由于面罩接触不严密或麻醉机管道衔接不紧可发生外漏,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吸入麻醉废气可对听力和记忆力产生影响,孕妇可引起自发性流产[2]。
1.2化学制剂过氧乙酸、甲醛、84消毒液、戊二醛、臭氧等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3],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时,空气状况开始恶化,出现不良气味。
1.3感染因素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还可传播疾病,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肿瘤的种植生长和败血症发生的危害。
1.4电离辐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越来越多。射线对人体损害很大,可致造血功能低下。据有关文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1.5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他们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加班加点的环境中,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病、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病等。
2防护措施
2.1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手术房间空气消毒不宜使用甲醛熏蒸和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应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消毒过程中严禁入内。目前手术室最好设置空气净化层流装置。对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吸入性物时,现配现用。在对病员进行麻醉时,应首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以减少空气中的挥发性麻醉气体的浓度,减轻污染。
2.2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化学消毒剂消毒剂的配制浓度要准确,现配现用,改变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防止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操作。
2.3为了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肝功、两对半的检查结果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注意保护皮肤黏膜,术中手术台上正确放置刀、剪、针、钩等锐器,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手术所用特殊器械,同时并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2.4对电离辐射要尽量避免X线照射,对于术中需要X线透视的手术,手术人员应在术前穿好防护铅衣,戴铅帽,手术间可配置铅屏。排班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接触X线。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
2.5防止身体疲劳工作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因此,必须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手术室工作人员只有加强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才能以健康的身体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俊杰.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4:4.
Management ofoccupational risk inside infusion clintc
ZHANG Li-hua,LI Ting-ting,Chen zhi-lan. The firt affiliated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the staffs work in infusion clinic. Make it more effective to manage the precaution for the nurses who work in infusion clinic.Methods Though the way of analyze the occupational rick in nursing of infusion,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medical safty.Results Improved the occupational risk management knowledge of the clinic nurses, and staffs comply with those management. Occupational risk was controlled by many kinds of management measures.Conclusion Managing special departments individually ar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ccupational risk in nursing of infus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risk; Management; Medical safety
护士职业风险是指护士接触存在于工作场所与职业相伴的有害因素而可能发生的影响人体正常功能或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静脉输液护士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既可能发生与患者相关的风险事件,也可能发生与自身健康相关的风险事件,为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行为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操作规程及法律法规的限制和保护[1]。与静脉输液护士最相关的职业风险是发生职业性血液性传染疾病和因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门诊输液室因患者多,输液量大,与住院患者相比在输液环境管理、患者管理以及护理行为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难点。为此,作者针对门诊轮渡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职业风险感染途径[2]
1.1 职业暴露 静脉治疗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发生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而导致其发生的主要途径是皮肤黏膜发生血液暴露和针刺伤两大类,其中以针刺伤为主,占了80%。研究证实,20多种致病因子可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染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尤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最为突出,对护士危害最大[1]。
1.2 环境污染 门诊输液室是一个开放的治疗环境,人员聚集,流动性大,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尘埃、飞沫等微粒,影响着输液室的空气质量,而白天连续十多小时接待与处置患者,无法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洁和空气消毒。输液室病种复杂,治疗药物品种繁多,每天产生大量可能存在播散病源菌的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呕吐物、血液、分泌物、饮食、饮水包装和其他废弃物,这些环境污染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1.3 自身因素 对职业风险防护重视不够。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极易造成手卫生不合格,有研究表明,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护士工作又要求极高的责任心,同时疲劳、精神紧张、心情不畅 、身体不适及女性生理特性(月经期、孕期、哺乳期)等,这些工作习惯、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均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职业风险的发生。
2 职业风险管理措施
2.1 职业防护教育
2.1.1 职业暴露 主要是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来达到减少护士暴露于污染血液的机会。标准预防是美国CDC制定的预防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指导,按此指导,护士应把所有患者的体液及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3]。
2.1.2 环境维护 除指导护理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废物,还要利用电视、录像、宣传册等各种媒体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医疗废物传播疾病的危害性和随地吐痰、丢弃垃圾等不良习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良影响,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维护门诊输液环境的清洁卫生。
2.1.3 自身保护 做好静脉输液护士职业风险防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与技能,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静脉治疗护士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行为规范,提高手卫生合格率。
2.2 有效的防护措施
2.2.1 职业暴露
2.2.1.1 通过提高护理产品的安全性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如使用无针头产品和具有保护性装置的产品,以及个人保护性产品和锐器收集箱的使用。
2.2.1.2 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减少操作创伤 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整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以及分离针头与注射器等行为导致了护士46%左右针刺伤的发生,因此严格落实关于“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废物,无需做消毒,毁型处理。直接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收集箱”,这一规定,从理论上可减少近一半针刺伤的发生。
2.2.1.3 建立和完善预防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制度 如护士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报告和反馈制度,预防血源性疾病的安全操作手册,员工入职前体检制度,乙肝疫苗接种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制度。
2.2.2 环境污染
2.2.2.1 减少药物性污染 用全密闭式软袋输液替代半密闭式瓶装输液,有效避免输液过程中药物的挥发。护士在配制药物的过程中应戴好手套、口罩,穿好防护服,对配液过程中造成的遗洒、溅出及时擦拭,静脉穿刺排气时应把药液排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防止药液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收。
2.2.2.2 减少空气污染 自然通风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最简便有效的措施,在春秋季室内外温差小,气流速度慢,室内持续开窗。冬末春初呼吸道疾病高发,室内外温差大,气流速度快,可定时开窗均能有效降低单位面积内空气中的菌落数。无法长久开窗通风时采用分区处理,在输液患者比较少的时段使用轮流开窗及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1]。
2.2.3 提高自身素质 除增加营养、工间操锻炼与常规体检外,增加户外运动机会,如我院最近组织优秀护士和护理骨干参加野外拓展训练不仅锻炼了体质,也在树立护理人员的自信、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应从管理抓起,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实施细则》的要求,及时修订和规范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实行重点督查、个性化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得以顺利落实[4]。改善医疗操作与服务的客观环境,增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知识,切实落实各项操作程序与防护措施,从主观与客观上尽可能的获得积极有效的防护。
参 考 文 献
[1] 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 宋亦男.护理职业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33-04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仅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临床上是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2],因此在职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在职教育来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医院分别从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同层面,为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现就医院对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及成功经验作综述,以了解护理人员对在职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也为护理管理者作好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1 在职教育的概念
在职教育包括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三个层面[3]。
1.1 岗前培训概念
指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的护士分配到医院,准备进入临床第一线工作前而安排的一系列的培训活动[4]。
1.2 护士规范化培训概念
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护士是指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中护士这一级的护理人员[3]。
1.3 继续教育的概念
我国卫生部在"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5],培训对象:毕业后通过规范化或非规范化的专业培训,有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6]。
2 护理人员培训课程的设置
2.1 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
2.1.1 岗前培训的目的及培训对象的特点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新招聘录用的护理人员能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缩短由护生到护士的距离。关小玲的调查显示,所有的新护士都认为需要[4]。
新护士的特点是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提高;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的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临床思维还未形成[7]。
2.1.2 岗前培训时间设置
一周为宜。关小玲的调查显示47.92%和39.58%的新护士认为培训时间为5 天和7 天[4],褚晓静调查[8]也同意这种观点。但张岩平的研究显示培训需要3 周[9],他在培训时把基础操作示教后的分组训练也纳入岗前培训范围,认为这一内容放在进入临床后的规范化培训更合适。岗前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易使新护士产生厌烦情绪[4]。
2.1.3 岗前培训课程内容设置
为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安全防范知识、职业防护知识、礼仪素质、奖罚制度、基础操作示教等[10-11]。岗前培训往往采取集体授课形式,培训结束统一考试。
通过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可使新护士有爱院如家、院荣我荣的思想,用医院规章制度约束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12],同时也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
医疗安全防范知识培训,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医院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护士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护理,让护士了解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使新护士能自觉参与到护理安全的管理中来。
职业防护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新护士是缺乏的,因为护士学校或学院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教材[13] 。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如六步洗手法、锐器盒的使用、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等。
基础操作示教,可使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因为新聘人员来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层次,操作手法上各不相同。肖菊青的调研中发现新护士将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看得更重要[14]。夏玲的调研显示操作示范训练的需求,大专达74.53%、本科达82.14%。说明这样的培训是有效的[15]。
2.2 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
2.2.1 护士规范化培训目的
使进入临床的新护士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护士素质,熟悉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巩固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一般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师任职基本条件[16]。
2.2.2 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
关于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医院按护士学历分层次确定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时间。培训的时间存在差异,有的是本科毕业生1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5 年[3][16],与我国护师职称申报条件上的时间相一致;有的本科毕业生3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6 年[17]。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本科毕业生要在一年内完成基础培训阶段、专业培训阶段有一定的难度。陈冰认为适当延长本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期更有利于其在业务上的进步[16]。由于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7],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本科1 年后具备护师资格,故护理本科生的培训周期有待进一步探讨。
2.2.3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设置
包括:职业素质、医德医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培训[18],着重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初步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操作、一般医疗知识及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和抢救配合程序,熟悉各种护理工作及各项规章制度[19]。培训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讲座和自学为主[3][18],培训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专科阶段。夏玲的调研显示: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内容的需求度排序前5位依次为临床监护技能、护理专业服务流程、护理操作规程、人际沟通技巧和职业防护知识[15]。
肖菊青的调研显示:基础阶段培训新护士和护士长均认为最需要的内容有护士的专业思想和素质教育、各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防范与应对、沟通技巧、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文件书写和医嘱管理、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身体评估方法及异常体征、标本采集及参考意义、临床药理与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急救技术、专科技术操作[14]。以上的课程也符合蔡虻所提到的新护士特点[7]。
专科阶段培训:着重于专科护理常规、各项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和掌握,重点培养观察病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15]。关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培训,王燕的经验是建立科室专科疾病抢救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作为新护士入科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时结合科室模拟演练,从而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她们参与临床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过程并及时给予指点与讲解,提出最佳方案[12]。
护理技术培训:由科室加大对护士专科护理技能、技巧、操作熟练程度的培训力度,采取高年资护士与新护士“一对一”方式[12],并且考核与培训相结合效果更好。
交流技巧培训:组织以人际交往、护患沟通为主题的聊天活动;组织护理服务规范演示,提高护士的感性认识;为护士安排一些健康宣教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12]。
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思想、服务态度、爱伤观念和职业责任心等进行言传身教。发现科室往往较重视理论、技能的培训,而容易忽略职业素质教育,但年轻护士的思想正处于最后的可塑期,因此这一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培训对象今后的成长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16]。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医护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同时,又面临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挑战,培养护士构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理安全教育读本》《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案例[20] 学习、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明确护理实习生的法律身份[21]。
2.3 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
2.3.1 继续教育的目的
从继续教育定义中已知,它的培训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教育。美国护士学会则将继续护理教育定义为:“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教育、行政、科研而设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以增进在职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达到改进对公众的健康护理的目的”[22],可见,继续护理教育应该具有规范的组织体系,其内容应该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23]。继续护理教育内容应贴近国内外护理及医学发展的动态,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注意适合不同专科的护理需要,教育内容应定位于高起点、深层次、新进展上[24]。
2.3.2 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的设置
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的一种终身教育。
2.3.3 继续护理教育培训内容设置
护理管理知识、护理新技术新理论、临床教学管理、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护理安全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院内感染控制等[25]。
护理管理知识培训的需求,王爱平对我国7 个省、4 个直辖市、77家医院862位护理管理人员的问卷中发现94.5%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长需要进行培训[26]。邹碧荣关于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是管理专家讲授护士长管理、如何进行护理科研、沟通与协调技巧、如何提高服务意识、护士长素质培训等,被调查者反映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先进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本院护士长讲授护士长管理需求最低[27]。这说明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已达到了继续教育的目的,相反缺乏先进性的经验之谈不受欢迎。护理科研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护士长们已意识到护理科研目前仍是护理人员缺乏的技能。护士长有提高沟通技巧与协调技巧的需求,发挥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全体人员的素质与士气,这样培训的课程具有实用性。
在新知识方面,应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如“循证护理研究”“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多媒体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在专科护理方面,如“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焦虑障碍病人的护理”[23]。
颜君等[28]通过354 名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调查继续教育最需要的课程是“护理技术新进展”,说明护理人员中大多数人重视临床新技术、新知识水平的提高,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近年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精尖医疗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护理技术、理论不断更新,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技术、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次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配合”危重症监护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在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危重护理知识及各种先进监护仪器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在校的知识显得落后与匮乏。
同时“护理论文撰写”“护理英语”“护患沟通技巧”和“护理论文选题”也受到欢迎,这与邹碧荣的调查相一致,说明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已认识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导航,要靠科研论文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行,护理科研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医院的学术氛围和护理人员的素质。从颜君调查中还发现超过50%护理人员选择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学”,说明护理人员已意识到处于护理这门高风险的行业中,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持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这种需求具有创新性。
白洪敏等[29]对19 所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护理人员309人,关于继续教育25项课程需求问卷调查,由于调查对象101人是护士,吴玉霞[30]对547名护理人员,(其中103人是护士)所以导致调查结果更适合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课程。这可能与调查研究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概念不清的原故。在有些教育项目中,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目标人群是护师以上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停留在低层次、普及教育的水平,这就使得大量的教育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3]。
3 小结
在职培训因培训对象的层次不同,故培训课程的设置也因有不同的侧重点,岗前培训重点让新护士在短期内对医院的概况、制度有一初步了解,完成从护生到见习护士的转变;规范化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侧重于“三基”培训及“专科”培训;完成从见习护士向护士及护师的转变;继续教育侧重于“四新”培训,肩负着学科发展的重任。需提高在职人员培训的效果一方面需经常调研培训对象的需求,因为现代成人教育理论非常强调成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认为他们的需要、动机、目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是成人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决定因素[31];另一方面培训应与相应的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宁宁,赖莉,陈海霞等."品质改善”管理活动对提高护理人员培训质量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25~28.
[2] 白蕊,陈爱杰,魏霞.门诊护理人员实施科内继续教育的效果与评价[J].现代护理,2007,13(12):1129~1130.
[3] 顾建芳,黄治华,唐晓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6):47~49.
[4] 关小玲.护士对岗前培训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4):918~921.
[5] 沈宁.澄清基本概念 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51~652.
[6] 姜莉鸣.浅谈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2816~2817
[7] 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8] 褚晓静,黄立琴.强化新护士岗前培训促进角色转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646~647.
[9] 张岩平,戴玲.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护士角色转换[J].临床护理杂志,2004,3(1):43~44.
[10]郑玲,胥爱群.爱聘护士的培训与管理.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3):186~187.
[11]刘立捷,李亚洁,汪道萱.聘用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1,38(8):609~611.
[12]王燕,王丽军,雷蕾等.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5):369.
[13]毛秀美,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14]肖菊青,魏艳,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0~15.
[15]夏玲,陈家琴.临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25~26.
[16]陈冰.毕业后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61~62.
[17]张萍萍,郭瑛,赵立民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7,20(2):387~388.
[18]汪生梅.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休会[J].当代护士,2007,学术版(2):83~84.
[19]范敏娟.我国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现状[J].家庭护士,2006,4(10):52~53.
[20]唐勇,钟小勤,张专贤.护士长在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5,26(3):247~248.
[21]刘义兰,王桂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防范护患纠纷[J].现代护理,005.11(1):57~58.
[22]陈淑琴,刁惠民.新加坡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启迪[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53~554.
[23]郭秀静,王玉琼.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和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24]陆爱平,方玉桂,杨茜.对继续护理学教育运作中存在问题的发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03~605.
[25]汪淼.我国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现代医院,2006,6(11):148~149.
[26]王爱平,李晓波,苏兰若等.2005~2010 年护理管理者培训必要性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4~566.
[27]邹碧荣,王练,孙静.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5):52~53.
[28]颜君,陈志群.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20(2):57~59.
[29]白洪敏,黄玉华,张佩超等.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11~15.
【摘要】大量事实证明院内感染是21世纪医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 济 支出,而且恶化病情,并发多器官衰竭,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近年来医院内获得感染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问题更加严重,且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对本院重症监护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合理选用抗生素及防治感染提供依据。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耐药性
我国住院患者医院感 染发病率为5%-18%。重症病房医院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菌株的多重耐药对患者的生命预后构成了严重威协。本文根据我院所有ICU(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了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影响院内感染死亡率的因素,并提出防治方法。
1 院内感染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迅速增长,该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国内许多学者对临床耐药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报道。防治细菌耐药性的首要问题是掌握本地区本单位临床细菌的耐药情况、耐药类型及其发生、发展趋势。高龄患者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院内感染的易患因素,院内感染是影响总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收治医院急、重、疑难病例并给予精心监护和精确治疗的救护病房。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工作人员在抢救病人时不可能首先去检查其是否患有某些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而是先维护其生命体征,因而把自己暴露在比较危险的环境中。他们频繁地接触各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排泄物等,因此相对而言,ICU的工作人员获得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工作人员。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ICU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随着细菌耐药性的逐年增加,如何更好的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目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再要研究课题。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①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指发生在入院48 h后的感染);②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指自住院第1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③患者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④在原有院内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在原有感部位又培养出新的致病菌。
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有二:一为外源叉感染。医院是各种带菌者集中的地方,很多设施和某些器械受消毒条件的限制,易被病原感染仅占1.6%。呼吸道感染的商发生率与国外Icu的报道相符,可能因Icu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多.重视了痰标本的送检有关。而泌尿系统感染的低发生率则与①常规对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一日两次的膀胱冲洗;②尽可能的缩短尿管的留置时间有关。
在病原体方面,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以G杆菌最常见,G+球菌次之。细菌的感染正在逐年增加中。在细菌中列前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大肠艾希菌。这与美国、日本、比利时最近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值得指出的是在历年的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几乎都占据首位,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2 院内感染的防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防护意识的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是可以通过护士的自身防护和自身保健来避免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既能保持手术室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又能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自身健康。
防治方法很多,医院工作人员、病人、环境、治疗途径、方法等等。举例如下:
(1)对于重症感染,初始治疗应首先选用一种广谱的抗生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以覆盖所有的可能病原院内感染时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细茼严重耐药。因此,加强院内毒素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院内感染率和细茵耐药率所必须的。
(2)预防耐药性的产生:①尽可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包括采取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等措施;②减少颏耐药菌株的产生,包括限制抗生素的应用,限制使用可能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或交叉耐药的抗生素,抗生素的剂量要适当等。
(3)①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包括高龄、糖尿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严重的原发基础疾病,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内环境平衡破坏。②外界引起的易息因素,包括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留置各种导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血液透析、反复多次输血、长时间胃肠外营养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措施。
(4)①皮肤粘膜暴露面对各种重急症患者,ICU医务人员接触各类病原体的概率比普通病房要高。他们的皮肤粘膜长时间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医院工作人员应戴防护眼罩,穿铅衣或防护服。
②选择优质、高效、低毒或无毒的化学消毒剂,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戴口罩、帽子、手套,尽量避免吸人或直接接触。防止消毒剂泄漏,经常监测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预防皮肤、黏膜过敏和呼吸道损伤。
③环氧乙烷灭菌时,严格控制空气中环氧乙烷的浓度(低于2 mg/cm2)以防中毒。同时经常检查灭菌器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维修,防止因气体泄漏而引起中毒、爆炸或燃烧。
④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布类、敷料和其他物品应放在无泄漏、无遗失的清洁袋内密封,运送至洗衣房消毒清洗。锐利器具和针头、刀片等用后应放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安全运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关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原则。
⑤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有条件的医院尽量安置空气净化装置。
⑥加强手术室护士医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正常的人生观和医学观,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特点。管理者应与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多给下属关心和照顾,使每一个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
⑦预防接种疫苗可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综上所述,ICU的工作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中院内感染最危险的易感者.应定期查找、分析原因,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和控制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也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革.卢仙娥,邓济苏,等.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口.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2] 王力红.石海鸥.张京利.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研究.中华医院癌染学杂志。2002.12(4);268-270
[3] 吴安华,徐秀华.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原则(英国)叫.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800
[4] 李家泰,杨敏,等.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8l(1):8-16
[5] 期刊论文.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138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
关键词:血源性感染;医院检验科感染;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R6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0-01
由于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比较特殊,致使医院检验科成为多重职业病的高发场所,因为其集中了医院所有患者的体液、血液和排泄物,是医院重最要的生物传染源[1]。而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暴露在现现行的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如果医院检验科人员纸业威海防范意识不强,经常在暴露的环境中工作,很有可能在接触过患者体液或者血液的锐器刺伤中被感染某种疾病。曾经有学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在医院工作人员携带乙肝病毒的概率上,检验科人员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科室的人员位居第一。基于此,加强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了解学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并熟练掌握其防范措施,医院领导应当把检验科职业感染当成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达到降低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的目的。为了了解检验科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笔者对我院自2009年以来,总共发生的42人次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事件进行目标性检测,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以来,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事件总共发生42人次。
1.2方法:采用医学调查中常用的目标性检测方法,对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近年来发生的职业性伤害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详细登记。专门制定抑郁那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统计表,以便登记医院职业伤害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措施,对职业伤害中容易造成的危险尤其是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方法措施和注意事项。
2结果
我院自2009年以来,检验科人员血源性伤害事件总共发生42人次,其中锐器伤26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61.9%,吸入气溶胶人员3人次,占到伤害总人数的71%,被血液和体液沾染的人员8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19.0%,其他性质的伤害5人,占到伤害总人数的11.9%,但是调查结果发现所有的血源性感染人员当中并没有任何人发病。
3讨论
医疗机构的职业伤害对医务人员尤其是检验科的人员来说有着严重的健康威胁,尤其是受到血源性感染的利器刺伤是引发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如何防止检验科人员免受职业也危害尤其是血源性感染的危害最为关键的工作室对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对工作中的操作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2]。笔者根据实际调查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3.1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3.1.1主要感染源:在医院检验科的病毒感染源中主要包括人类免于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带各种细菌、病毒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感染的注射器、试管镊子等。
3.1.2血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检验科中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首先是直接经过口腔摄入病原体。其次是从鼻腔吸入含有被病原体感染的气溶胶。再次是含有病原体的体液或者血液见洒在工作人员的皮肤上,病原体通过皮肤渗入引起感染,最后的也是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原因是被病原体感染的锐器所伤造成感染。美国一项调查显示,自2009年以来全美国因为锐器所伤造成感染的医护人员超过100万人次。
3.1.3主要感染病毒:在医院检验科感染的工作人员当中最多的是人类免疫统缺陷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其中被患者使用过的携带病毒的注射器是感染率最高,可达到30%以上,其次是被接触过患者血液或者体液的锐器所伤。
3.2血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3.2.1加强对管理科人员的教育工作:医院负责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对其进行职业保护培训,加强检验科人员职业伤害的宣传,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意外伤害紧急处理机制和及时报告机制,为医护人员注射相关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免疫疫苗,是减少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举措[3]。
3.2.2提高检验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在检验科中大多仪器设备都是金属类或者玻璃类,及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减少这些物品的伤害是控制检验科人员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在检验科人员进行操作时,无论仪器设备有没有接触过血源性感染源,都应当按照接触有被感染源污染的设备方法进行操作。
3.2.3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检验科的人员一定要养成勤洗手、工作戴手套的习惯。有相关调查显示,洗手是避免医护人员感染的最直接有效和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而手套则是隔离感染源最强大的工具。
总而言之,如今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检验水平的快速发展,检验科的可检验水平也日益提高,然而随着检验水平提高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血源性伤害却在不断升高,这不得不算是现代意料中最大的悖论[4],检验科人员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避免感染的发生,医院对此亦应当高度重视。
参考资料
[1]郑慧敏.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 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急诊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 2011, 02 (06):10-12
[2]梁红梅. 护理纠纷的分析与防范[A]. 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外科专业、护理专业2007年会论文汇编[C], 2011, 06 (02):101-102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内科护士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内科160名临床护士和120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有9个方面,并且受医生、护士本身、陪护等多方面的影响。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护士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建设与提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意度。
巡视病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士及时主动地巡视病房,有利于随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输液不良反应等情况,并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我院16个内科病区的临床护士巡视病房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相同病区的临床医生下达护理级别医嘱的依据进行了评估,旨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16个内科病区工作的160名轮班护士,女性,年龄18~55(26.07±5.18)岁。文化程度:本科64名,大专48名,中专48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8名,主管护师42名,护师46名,护士10名,合同护士44名。选取上述16个病区工作的120名临床医生,其中男65名、女55名,年龄24~59(38.03±9.99)岁。文化程度:博士5名,硕士48名,本科67名。职称:主任及副主任医师32名,主治医师40名,医师48名。
1.2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护士和医生进行调查,护士问卷内容包括各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实际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未按要求巡视的原因;医生问卷内容包括各级护理内容了解情况,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依据。每张表上有填表的简要说明,由调查者发放并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发放护士及医生调查问卷共280份,待全部填完后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对所得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2结果
2.1护士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的情况及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160名护士仅16名(10.00%)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不能按要求巡视者均为不能达到一级护理的要求,即每15~30分钟巡视1次[1],其原因见表1。
2.2医生对分级护理内容的认知情况和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依据病房医生下达分级护理医嘱较多是依赖于工作习惯(84名,70.00%),依赖主观判断者24名(20.00%),仅有12名(10.00%)是依据患者的病情等客观条件。医生对分级护理内容的认知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护士不能按要求主动巡视病房的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示,仅10.00%护士能按护理级别的要求巡视患者,90.00%护士不能按一级护理的要求进行巡视,护士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包括医生及护士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3.1.1分级护理不当影响护理工作的严谨性表1示,100%护士反映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护理需求不一致,表2结果示,医生对分级护理相关内容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仅16.67%~23.33%医生了解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和护理级别是按患者病情轻重确定,76.67%~83.33%医生部分了解或不了解;而医生下达一级护理医嘱时,20.00%医生是依赖主观判断,并没有考虑患者客观存在的护理需要,70.00%的医生依赖于工作习惯。笔者对调查科室的一级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一级护理患者占住院患者的90%以上。面对众多的一级护理患者,护士的劳动强度加大,护士无法按一级护理的要求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且护士觉得对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强的患者实施相应级别的护理没有实际意义。长此以往,护士对不按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司空见惯,对护理规范和制度产生麻痹思想,降低了对巡视间隔时间、病情观察、活动范围的限制等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的重视,使真正需要一级护理的患者不能得到相应的护理,一级护理只能流于形式。易使护士滋长不严谨的工作作风,导致护理质量滑坡。当患者对名不符实的一级护理收费提出质疑时,必然会引起护理纠纷。
3.1.2护士依赖陪护及传呼器目前医院对陪护的管理不到位,科室也难以控制陪护的出入,随着患者陪护的增多及床头现代化呼叫系统的配置,分别有90.97%、89.58%护士对陪护及传呼器产生依赖。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输液故障或其需求都可以通过传呼器或陪护传达。
3.1.3护士人员缺编58.33%护士认为各病房护士编制达不到标准要求。按医院管理学的标准,普通病房床位、护士比不应小于1∶0.40,而大多数医院达不到这个要求。我院床位、护士比是1∶0.33,加之地市级医院的患者治疗以输液为主,尤其是1名护士值班时,全部时间用以治疗性操作,根本没有巡视病房的时间。
3.1.4护士缺乏责任心38.19%护士认为,护士责任心差是导致巡视病房不到位的原因。责任心是护士言行在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利及需要的关爱和关注中的具体体现。如果护士责任心差,既使人员不缺编,也难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尤其是年轻的合同制护士,由于医院聘用制度不健全,其工作待遇低,易使她们出现不稳定的工作情绪,缺乏职业责任感。
3.1.5护士分工不明确16.67%护士认为护士长排班分工不明确,奖罚不兑现,及时巡视病房也得不到表扬,不巡视的也没得到批评,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
3.2对策
3.2.1完善医院继续教育医学院校教育应增加相关护理学科内容;对于院内医务人员,应将分级护理制度以业务讲课、院内业务简报、举办教育专栏及护士的宣传教育等形式进行反复的教育和宣传,以保证执行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医护合作协调,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另外,应加强法制教育。医患关系是一种平等有偿的医疗服务关系,医疗服务过程实际是一个履行合同的过程[2],分级护理作为医疗管理制度,在医患之间具有法规性意义,等级护理实施行为主体是护士,非护理人员代替护士进行某些基础护理工作具有不合法性,让患者及亲属承担生活护理及病情的观察实际上是一种违规行为,各级护士要从法律角度提高认识。护士要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文件,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对年轻的护士,除改善她们的待遇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她们,要时刻规范她们的一言一行,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职业形象,经常给予奖励和鼓励,使她们锻炼成优秀的护士。
3.2.2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患者住进医院后,医患之间的契约建立,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护理服务需求,而告知服务要求是护士必须履行的义务,护士有责任将分级护理的具体要求告诉患者。科室可实行分级护理公示牌,使患者了解分级护理内容,发挥对护理工作评价者的作用。另外,建立一级护理巡视卡和输液巡视卡,将卡片放在患者床头袋内,巡视1次在卡片上记录1次,签名签时间,输液巡视卡上还要注明已输入的液体量,以利于患者及陪护的监督,尤其对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加强监督,能对制度的落实起到控制作用。
3.2.3控制陪护率医院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陪护管理措施,使陪护率达到标准。医院的硬件设施应采取人性化管理,切实解决患者的饮食、探视等问题,规范食堂管理,严格按患者的饮食营养要求将可口的饭菜送到患者床头,安排好陪护的住宿供餐,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这样既有利于病房管理,又可避免探视人员过多造成医院感染。
3.2.4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护士长排班要合理,目标要明确,要勤检查、勤督导,运用经济杠杆将工作业绩与奖金挂钩,拉开档次,奖罚分明,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儿科门诊护理工作计划【一】
在医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小儿科病房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深化整体护理,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一、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详细目标:
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医疗质量暂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实施措施: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按规定规范护理工作。
2、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视病人为亲人,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为工作指导,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增高护理人员对服务意识的认识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上班前举行服装整理仪式,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为给病人提供舒心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增高职业素质
详细目标: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实施措施: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电子病历及时评价,护士长坚持每周检查2-3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通知到责任护士,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增高应急、急救能力
详细目标:
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实施措施:
1、制定2004年训练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低年资护士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增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高技术程度。
3、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4、大力表扬星级护士及“5.12”优秀护士,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病人提供爱心服务。
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高护理工作质量
详细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早班制度。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明白,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具体报告。
4、严格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职责。护士长每周二次检查卫生员工作质量,保持病区清洁整齐;每周二次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确保服务质量。
5、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双休日查房等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五、强化科研意识,增高护理科研能力
详细目标:
依据本科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制定本年科研计划,争取有较高程度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实施措施:
1、积极给高年资护士创造条件,安排到图书阅览室学习,查阅文献材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有高程度的。
2、采用激励机制,对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的护士在评选优秀护士及年终奖励时,优先考虑。
六、开展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详细目标:
在较短时间内医学,培养全科护理人员控制婴儿抚触技术。
实施措施:
1、完善婴儿抚触室的配套设施,灯光、环境、温湿度符合标准要求。
2、训练护理人员婴儿抚触手法,尽快控制抚触技巧,让这项护理技术为我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及科室相关规定,注重服务态度及工作秩序的养成。
儿科门诊护理工作计划【二】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8、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艾滋病防护条例》,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9、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
3、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4、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5、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3、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4、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四、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3、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4、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关键词:湖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质性研究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最近几年成为护理管理探讨的热点,自核心能力引入护理领域以来,迅速在各个专科发展起来,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也为众多研究者关注。国内对手术室专科护士定义并不明确,大多数认为固定于手术室专科工作者便是手术室专科护士,研究对象的含混不清可能导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和评价指标构建出现偏差。综合国内外文献和近年研究发现:国外将研究对象定为围术期手术室专科护士,注重术前、术中、术后整体护理[1]。国内研究对象一般为手术室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护士,围术期护理近年来有所涉猎,国内外均对经专科护士培训后获得资质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尚无明确界定[26]。作者于2016年7月参加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经历2个月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半结构、面对面访谈,提炼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为完善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手术室专科护士选拔、考核提供意见和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手术室相关专家共纳入15人,其中女14人,男1人,年龄32岁~51岁;工作年限:11年~15年7人,>15年8人;学历:本科13人,硕士研究生2人;职称:主管护师11人,副主任护师4人。取Spe-cialist首字母S作为编码代号,编号为S1~S15。1.1.2手术室专科护士共纳入14人,其中女12人,男2人,年龄27岁~34岁;工作年限:5年~10年10人,11年~15年3人,>15年1人;学历:本科13人,硕士研究生1人;职称:护师11人,主管护师3人。取Nurse首字母N作为编码代号,编号为N1~N14。1.2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关键事件法[7]为指导,采用现象学深度会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在自然情境下收集手术室专科护士在职业岗位中所遇到的对其个人发展或所在团队有较大影响的事件[8]。本研究访谈依循“STAR”原则,从受访对象经历的关键事件中获取、提炼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要素。1.2.1资料收集方法自行设计受访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采集手术室相关专家和专科护士的基本信息,采用目的抽样法,样本量确定以访谈资料不再有新主题出现为度。会谈前与受访对象约定访谈具体时间和地点,访谈正式开始前向受访对象呈递知情同意书,并简要介绍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访谈。访谈时手术室相关专家以“您听说过核心能力这个概念吗?”“您认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当具有怎样的核心能力?”等为主题,专科护士以“请谈一下您工作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3件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为主题,分别对手术室护理专家和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访谈录音,观察并记录受访者重要的访谈细节和非语言行为,对表述不清、存有歧义的地方只做适当追问。考虑到访谈是利用其下班休息时间,为不影响正常休息和工作,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30min~45min。1.2.2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每次访谈结束后24h内反复听取录音材料,将资料逐字、逐句转录为文本资料,结合现场记录文本资料形成各研究个案访谈文字稿。对于访谈分析内容不确定之处对受访者进行补充访谈以核实相关信息,所有访谈转录文本资料均反馈给受访者进行最终求证,做出必要的修改。将29个转录文件导入QSRNVivo8.0中文版软件,对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提炼特征要素。1.2.3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定位手术室由于其专科特殊性,对护士身体素质和专科能力要求较高,工作年限较低的手术室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往往无法达到工作业务熟练水平,更无法在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手术室工作一定年限、积累足够经验后才能对手术室工作有深刻理解和体会。因此,访谈对象设定为获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证书2年及以上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者。
2结果
经资料整理分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由4个方面构成,分别是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概念。
2.1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①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掌握专业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并熟练应用于手术护理工作中。S13:“整个手术的流程中无菌原则、消毒隔离制度都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过程中)必须做到的。”②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应熟练掌握。S11:“手术室专科的手术无论对手术方式、病理、生理、药理这些内容都要熟练地掌握。”③相关法律、伦理知识。N4:“写护理差错事故记录单其实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是给自己权益的保障,保障以后有人追查这件事情的话有一个存根在那里。”④护理文书书写知识。S10:“比如说在填写护理记录单的时候我都会如实地填写护理记录单、安全核对单,特别是安全核对单上面的检查皮肤的完整性,还有三方核查相关信息。”
2.2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
①扎实、熟练的手术室专业操作技术与配合。S3:“手术室专科护士的业务应该比较全面,尤其是在综合性医院,对每个专科的手术配合要非常熟练。”②将专业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护理活动。N7:“根据病人的肢体情况、活动度或者营养状况保护其受压部位。比如主动脉夹层手术时间可能10h以上,病人一直仰卧在那里,又不能翻身,可能会引起压疮的发生,所以我们就会在病人的骶尾、肩胛部以及足跟处贴减压贴。”③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知识。S8:“医院有针刺伤处理的流程,我们会按照流程处理,清洗、冲洗、挤压,然后再消毒、冲洗,这是指刀刺伤,然后再填写职业暴露表,适当地给予一些预防性用药。”④感染预防、控制知识。S6:“手术前后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好消毒隔离,无菌物品一定要认真检查以后才能给病人使用,切实做好从源头杜绝一切传染源的措施,也要有一旦发生感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两手准备。”④器械及仪器设备使用技术。S11:“对先进的仪器设备怎么使用、怎么维护、一些故障怎么处理,这些都应该要会。”
2.3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具备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运用到实际护理操作中的专业能力
①专业发展能力。N4:“撰写论文方面我觉得是需要提高的,能够掌握自己科室科研方面或者是手术方面的一些新进展。”S4:“一个不断学习的能力,包括自学的能力,不光局限于以前课本上的那些基础理论。”②病人手术麻醉期间的相关护理。N7:“病人麻醉期间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时候要进行一个深低温体循环,降温降到19℃以下,复温的时候可能要达到28℃,温度一定要控制好。”③人文关怀。S5:“不能说把病人一定作为亲人来对待,但是至少要把他作为一个人、完整的人来对待;我们要保护他的隐私,要尊重他。”④应急事件处理能力。S1:“我们从事的手术室工作当中突况很多,要胆大、心细,对于医生提出的口头医嘱反应要快,思维要敏捷。”⑤领导管理能力。S7:“病人术中的安全、层流手术室的维护都要学会管理。”⑥沟通协作能力。S3:“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也是医生,就是怎么样让我们在手术间里面做事的时候方便病人也方便医生,时时处处从服务对象去考虑,怎样让病人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同时)让医生做起事来也非常满意。”
2.4与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心理、行为密切相关的专业自我概念
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其职业领域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和看法,与护理实践密切相关,对维系其身心健康、引导其良好职业行为具有重要作用。①个人素质。S5:“我觉得护士本身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内心)也必须要(坚)强。”②职业素养。S5:“要有同理心,我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站在医生甚至是病人立场上来为他(她)着想,假设我是他(她)们,我会怎么想。”③评判性思维。N4:“手术室的人要善于观察,因为老师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带你,很多东西也不会手把手地教你,所以在工作中要观察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做才是一种更好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工作中一些小的细节。”N11:“其实察言观色就是观看手术的过程,(我们)去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事情会怎么进展,观察他是不是有并发症产生。”
3讨论
3.1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访谈过程中,专科知识、技能有很高的出现率,可能因为这些能力属于“公认的”基本技能[9]。由于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其核心能力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这便要求我们在提取特征时将实践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动态分析核心能力构成特征要素。
3.2手术室专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是对工作中自身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概念作为个体人格发展的核心,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定向和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概念可作为护士在具体职业环境中感知自身能力的重要指标[10],是预测护士的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离职倾向等的敏感因素[11]。探讨护士职业自我概念对专业护士的影响,有利于析出职业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专业自我概念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则主要体现其职业素养,将责任心移情、融合于日常工作中,而其中的批判性思维、工作态度对核心能力的影响有着内在的驱动力。以往研究中通常将心理特质[12]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内在层次的核心能力体现,往往无法使要素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此次访谈将心理特质与影响手术室工作的环境要素紧密联系,旨在提取的核心能力要素与手术室实际工作情景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参与访谈者年龄越大对职业态度越看重,随工作经验的积累将重点转移到情感态度方面,认为足够的经验是专科护士能够胜任手术室工作的重要因素,并将工作中医生、麻醉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作为职业认同的主要依据。只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才能对职业的情感倾注越多,而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的舒适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工作状态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手术室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使手术室专科护士身心舒畅,而自我体验的良好感知有利于其积极主动地适应变化多端的工作环境。
3.3根据核心能力特征要素构建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访谈提取的核心能力特征要素并结合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制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3.3.1探索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相关影响因素对体系构建、专科培训的指导作用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教育情况等人口学因素[1316]密切相关,也与组织文化、职业认同、自我认知等人格心理特征[1721]密不可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侧面了解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现状,将实际情况与理论指导相联系可用来指导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培训,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针对不同年龄结合适宜的继续教育、有效的职业规划等手段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各项能力,促进核心能力的持续、有效、稳步提升。3.3.2以科学、严谨为标准对构建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进行大范围实证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并没有完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并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说明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还未形成成熟体系,这可能与研究经费、研究人员不足、研究地域的限制有关。针对国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广泛构建但实证研究贫乏的现状,笔者建议在地区核心能力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行初步调查,推广有较高信效度的量表,进行大样本全国范围的指标信效度验证。
4小结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疗护理质量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院“心脏”科室的消毒供应中心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转变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其工作性质复杂繁琐,既要参与临床科室的服务工作,又要控制各种感染传播,在工作中起着协调、联络、沟通的作用。但是,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素质提高和培养,却被长期忽视,以致他们职业素质不高,缺乏整体竞争力和危机意识,与迅速发展的消毒供应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严重地制约了消毒供应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服务与技术并重的今天,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素质的高低,工作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因此,积极培养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素质已经变得刻不容缓。[1]。
1 新时期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它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是一种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心理品质。职业素质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不断发展。作为医院特殊部门的工作人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素质除了需要具备普通护士具备的一般要求外,也有特殊的要求[2]。
1.1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一般职业素质
在各种护理岗位上从业的护士均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大致可分为以下五方面的素养:
1.1.1 道德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间接与患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每一项工作的好坏都涉及到患者的安危。因此,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强化“以临床为中心”的意识,认真开展消毒供应工作,把“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于临床”作为工作目标和行动指南。
1.1.2 专业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具有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技术。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不仅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的操作程序和原理。要胜任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就必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还要具有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能力,注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注意掌握新的操作技能,加快知识更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3]
1.1.3 安全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要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注重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常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防火、防爆、防震、安全用电知识,自觉维护病人、家属和医院的安全。
1.1.4 身体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工作劳动强度较大,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高温、潮湿,洗刷、包装、灭菌、收发,各项工作都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污染的物品聚集,长期接触污染物品和器械,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所以,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注意加强自身防护,防止病原微生物侵袭。平时注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4]
1.1.5 形象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也要按要求着装,整洁美观,不浓妆艳抹,不戴耳环、戒指等首饰。仪表文雅大方、举止得体、彬彬有礼,端庄稳重,态度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语言文明,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追求真、善、美,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
1.2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特殊职业素质
1.2.1 沟通素质 消毒供应室护士与临床科室人员的联系较为密切,接触范围较广,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在与临床科室人员的交往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讲究文明礼貌,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通过良好的谈话技巧、体贴温和的语言、适当的语音和语速,与对方达成有效的沟通与理解。这样,既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又能给对方带来身心的愉悦,有利于不断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1.2.2 特殊技能素质 熟练的操作技能。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的操作程序;掌握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原理、参数、操作规程;掌握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的操作方法等,且能熟练操作。只有做到操作技术熟练,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进而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过硬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精确的记忆力。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如有不慎,会造成极大地危害,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及精确的记忆力,必须掌握器械的数量,敷料的性能、用途等专业知识,消毒物品的日期及保管等管理方法。掌握科室的需求,保证临床科室的供应。其次要有科学的思维能力。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种仪器设备经常会出现故障,在发生故障之前常常会有一些前兆征象。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故障发生前排除原因或提早通知维修人员采取应对措施。如仪器电路超负荷时常有电路发生焦糊味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就可避免仪器电机的损坏。[5]
1.2.3 协作素质 消毒供应工作有较强的区域划分,且每人一岗,每岗都有不同的技术操作要求,这些操作规程要求每个人都认真执行,并能熟练操作,这些看似独立的岗位其实是一个流水线,所以,一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必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下一个程序,这就要求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树立整体观念,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2 新时期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综合性科室,无论是工作性质、内容,还是工作环境,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投入大量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建设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的、人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这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队伍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积极培养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更高的要求。[2]
2.1 强化职业道德观念,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道德素质水平
只有热爱护理事业,对病人及其家属有爱心,有献身精神、同情心和责任感,始终树立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要求从业人员认同并热爱自己的专业。因此要定期举办“职业素质”培训,通过认真的学习,来培养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职业荣誉感,使他们了解职业角色的需求,逐步形成稳定的职业心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学习职业道德,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强调消毒供应工作的重要性,使每一个护士都能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主动为临床一线提供优质服务。
2.2 采取多种培养形式,着力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专业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专业性要求这里的护士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医院要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2.2.1 “请进来,走出去” 首先,可以选派勤奋好学、自律性好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到高层次的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其次,大型学术会议,理念新颖、技术超前,往往是新技术、新信息的发源地。及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是必要的。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往往能掌握消毒供应工作改革的新方向,给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一个开阔视野的机会。再者,可以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给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授课,使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同时也可以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其他医院新的知识、新的理念。
2.2.2 院、科两级培训 院级护理部、科内护士长进行导读,学习材料采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一定的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达到设定的目标。目标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制订,设定奖罚,使参加学习的每个护士均能引起高度重视。凡新进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范围和操作规程,使他们能够合格上岗。实行“以老带新”,由经验丰富、技能娴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老”护士带教护生,并对其带教工作进行评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此外,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开设黑板报、宣传栏等,发放相关专业知识或先进事迹材料,使他们在学习中素质得以提高。
2.2.3 参加继续教育,开展护理科研 要鼓励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学历。院科两级制订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的学习进修,促进供应室护士继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同时鼓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积极撰写论文,踊跃投稿,凡被正规医疗护理刊物刊用的稿件,给一定的奖励,报销一定比值的版面费,调动他们参加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与形成要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锻炼。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要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消毒供应工作改革的新方向,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消毒供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并使消毒供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有效发挥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特殊职能,为诊疗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邢菊芳,赵荣珍,吴小梅,沈丰.浅谈现代化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的素质要求[J].实用医技杂志,2007,1:73-74.
[2] 张英兰,李颖, .现代医学规模下消毒供应室护士的素质要求[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12.
[3]白淑贞.消毒供应室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