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第1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论阐释

事业单位是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其最大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标。深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涵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遵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合理地筹集、分配资金,核算、监管和控制单位经济活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专用基金、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资产和负债管理等。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是:准确编制单位预算,合理编制单位决算;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施绩效评价,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和原则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主要有: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其他捐赠者;没有出售、转让、赎买等问题;不以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原则有:严格执行相关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妥善处理好国家、单位、个人之间的关系。

准确把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建设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助于建设现代公共财政体系,有助于运用国际先进财务管理理念,有助于深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1.预算管理层面

目前,我国不少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观念落后,仍然采用基数递增的方法,并不认真执行零基预算,使得预算编制结果不准确,从而不能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情况。集中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存在滞后性和盲目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的4月份才编制预算且实施,削弱了预算执行力。缺乏对上年度支出结构的分析,在编制预算前未进行科学预测,减少了预算的准确性。二是绩效考核效果不明显。事业单位相关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对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评估制度不规范,评估方法较为落后。三是预算监管职能乏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不完善,预算监管不到位,使得事业单位现有可利用资源不能重新配置。

2.资产管理层面

当前,我国事业单资产运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调剂使用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存量资产进行二次资源配置,使得一些单位资产利用效率低,造成部分单位重复购置资产,极大的浪费了财政资金。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尚未引进“累计折旧”方法,仍旧使用“固定资产”、“专用基金”、“其他应收款”等处理账务;仍运用“固定资产修购基金”的方法,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致事业单位资产和净资产虚增,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3.财务风险层面

单位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使得单位的财务收益与预期产生差异。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支付风险。在实际预算管理中,各项经费整体结构分散,不断挤占其他项目的专项经费。二是管理风险。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机制执行力不高,严重影响力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单位内部监管乏力,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效率较低,以至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欠缺,从而制约了单位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对策

1.加快建设绩效预算制度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是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形式。一要抓好前期预算编制工作,妥善安排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健全科学激励机制,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决策评体系估,保障事业单位用有限资源完成既定经营目标。二要健全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期绩效控制机制,不断完善绩效预算管理信息库,提高执行部门预算的力度,不断强化财务管理执行监控,促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三要建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后期评估体系,健全财务预算绩效反馈机制,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流程化,确立预算管理的核心地位。

2.继续完善资产运行管理制度

解决好项目预案算管理与经费购置资产不挂钩现象,要加快建设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资产管理制度。一要建立健全存量管理和增量资产预算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单位各项资产,促使存量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二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职责分工,推进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审批程序规范化,促使财政部门发挥资产调剂作用,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控。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估机制,更加注重绩效评估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促使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3.着力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为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应着重培养风险意识、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要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注重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真实可靠,尽可能降低事业单位经营风险。二要加快构建财务状况预警体系,健全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机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三要加强财务风险关键环节的控制,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着力创新监督手段和方法,加快构建实时动态监督机制,提高事业单位防范和化解自身财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制度 改革措施

一、前言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仍存在很多问题,应该顺应时展及时调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根据“2011年6月中央提出了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路线图”①,我国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与非公益两类进行管理,对于这样的改变,要完成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机关领导,不以生产经营和盈利为目的,直接或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②而其财务制度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活动,使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管理和事业单位经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能更好的维护事业员工的利益,提高的经事业单位济效益。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所以它的财政问题与国家的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的财政仍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现状

事业单位财务的主要职能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计划;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五项。”③建立财务制度是发展事业单位的保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提高单位的效益产出。在内容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较单一,但因它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要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是现今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头等大事,而任何事件要正常发展就应该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落后会导致行动的迟缓,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大任务就是对财务制度进行改革。

(二)存在问题

明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有自己的财务制度,这些制度在新浪潮之下,稍显不足,与时代脱节,呈现出不同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财务制度中规定的财务会计的分工过于死板。使用单位的财务会计分工比起其它企业而言有很大不同,它的分工过细,设置的小科目过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设置方式。所以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分工普遍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这就造成信息的传达不及时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管理层的决策力,造成决策不当或决策延误现象时常发生。

财务制度中设定的财会呈报体系不合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会报表无法如实反映的单位财务情况,且在报表中没有设置变动情况表,无法反映出单位资金流动的具体情况,这样就会造成财会核算中的不实现象,造成虚假报表,一方面影响单位决策者的决定,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事业单位的违规违法现象。

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佳,财会制度中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培训设置不当。财会人员是财会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能力的高低是财会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保证。然而,现今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问题不够重视,致使一些财会人员职业能力低下,职业素质不高,违反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的措施

明确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才能更好的找到有效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从单位管理、职工培训和企业监督三个方面入手解决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内部控制体系要不断加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工作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发展战略,防止营私舞弊的现象出现,为此,事业单位应该要不断改革完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为实现管理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程序和方法。且据我国《会计法》规定,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财会内控制度,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由各个财务科目组成,财会制度的改革也包括财会科目的重组,将大部分冗杂,过细的科目重新组合,排演出一套合理的财会分工体系,做到权责分明。现今的事业单位财会分科方式主要是围着日常的工作进行收支核算,也是为了将单位的收支情况纳入国家财政体系中。然而在对单位资金运作规律考虑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体制中资本运作的方式,尽力改变财务科目设置上的一些不足,可以在账目设置中加上实际投资收入一栏,用来核算单位所投的资金、材料、无形资产等情况,使账目更加清晰明确便于查看及核算。

(二)提高会计人员技术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改革与单位中的每一个会计员工息息相关,要做好财务制度改革,就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从员工自身出发促进改革的发展。

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强化会计人员的职前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这个培训不仅指职业技能培训,保证会计员工拥有良好的核算能力,还必须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和毅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主动渗透企业文化,在员工的工作中,管理者要考虑员工的情感、职务等方面的需求,从内到外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与企业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以单位为家,主动寻求技术提高,为单位尽自己的力量。第三,职中技能培训,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会计人员原有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财会工作的要求,所以单位要为员工提供职中教育机会,通过职中培训,让员工与时代接轨学习新的财会运算、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主动为单位献计献策。另外,在进行职前、职中培训的同时,可以给员工提供短期进修、考察的机会,在系统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

任何工作要取得好成绩必然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监督监管体系,例如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互相监督能更快的提高效益。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也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事业单位的监管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的设立,总监或总会计师的职能主要是防止不规范财会行为的出现,对财会人员的不诚实欺诈行为进行监督,起到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对单位负责人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第二,监管的同时实施强有力的奖惩制度,要使财务制度正常有效运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比之传统的道德约束有更强的约束力,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来进行监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改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有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面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改革愈显重要。为了适应新变,要从单位自身、员工本身和管理体制三个角度,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提高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不断寻求改革的机会,与时俱进,接受不同的挑战,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使事业单位在日后的发展里得到更大的空间,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月娥.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78-79

第3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目设置;衔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15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29- 01

1 专用基金

1.1 修购基金

原《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设立修购基金,即按照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使用费、固定资产修理费和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等形成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与维修。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修”,二是“购”。《制度》虽然取消了修购基金,但从内容上取消了“修”(修理基金)却仍保留了“购”(折旧基金)。《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折旧,折旧费用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中。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和其他事业单位不同,是“实提”而不是“虚提”。

1.2 职工福利基金

原《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设立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国家规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和从结余分配转入的基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支出、职工困难补助和其他必要的福利支出。《制度》继续保留了职工福利基金,但计提方法和开支范围都发生了变化,是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不超过40%的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虽然许多事业单位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用于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的待遇开支减少,但改善集体福利待遇,对大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来讲还是需要的,职工福利基金仍然在发挥作用。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设置职工福利基金,体现了保障职工的正当权益,有利于减轻职工的后顾之忧,增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职工凝聚力,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截至2012年12月31日,职工福利基金如有余额,继续使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发生支出时冲减福利基金。

1.3 医疗基金

原《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设立医疗基金,即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的军工科研单位,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标注从社会保障费提取转入的资金,用于职工公费医疗开支。《制度》取消了医疗基金,主要考虑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医疗制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保障法》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职工。在这种情况下,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及退休人员的医疗费通过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因此,《制度》规定不再提取医疗基金,截至2012年12月31日,医疗基金如有余额,继续按原《制度》规定的使用范围优先使用,直至余额为零。“优先使用”是指发生医疗费时先冲减医疗基金,直至余额为零后再据实列支,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

1.4 医疗基金

原《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设立住房基金,即实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拨入、提取、转入以及出售住房收入等形成的资金,用于职工住房的构建、维修和补贴等支出。《制度》规定可按照其他有关规定设置其他基金,科研单位决定是否设立住房基金。决定不再设立该基金的科研单位,截至2012年12月31日住房基金的余额仍留在原账上,继续按原《制度》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直至余额为零。决定继续设立基金的科研单位,将截至2012年12月31日住房基金的余额转入“其他金额”项目下“住房基金”。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2 固定资产标准

根据《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对于达不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相应余额转入“存货”科目,相应固定资产余额转入“事业基金”,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这种追溯调整法不适用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一般的事业单位过去是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现在,在新会计制度下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采用的是“虚提”方式,这种追溯调整法仅影响资产和基金构成,不影响到单位的损益。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自1997年至今,不论是原制度还是新制度都规定要计提固定资产使用费,采用“实提”方式,即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如果采用追溯调整法,势必影响科研成本,对单位的当期损益造成重大影响,而且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大量的国家科研项目,追溯调整法工作量巨大,难以操作。

3 低值易耗品摊销

原《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低值易耗品可以采取两种摊销方法:①分期摊销法,即低值易耗品按照耐用年限分月计入产品成本;②一次摊销法,即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一次性计入产品成本。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可以自行选择确定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由于低值易耗品的分期摊销具有递延资产的性质,为更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领用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即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或费用。因此,按照原《制度》规定采用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余额于2013年3月31日前摊销完毕。

第4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1)财务管理内控意识薄弱。事业单位虽为公益型的国有单位,大部分只有财务制度,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活动出现问题时,缺乏决策、判定奖惩的标准。部分单位领导层认为财务人员只是负责具体的财务执行情况,无权参与单位的决策和管理过程,否认财会人员在内控方面的作用。在当前财务管理中,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内控意识,仍沿袭传统的管理制度,认为内控制度并不重要,以单位领导的意志来处理财务事宜,只是单纯的处理类似收付现金、银行支付、收支记账、开发票等基础工作。财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然而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更多的是着眼当前,没有制定能使单位长久正常经营的理财管理。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具有内控意识,然而此前并无内控的经验,而使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停留于空想。

(2)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素质不高。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意识薄弱,对财务部门也不够重视,导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首先,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小,其财务人员也较少变更,绝大部分财务人员是在一个单位就职到退休。身处于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财务管理早已今时不同往日,而事业单位内大部分在职的财务人员其财务知识仍拘泥于传统,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概念,缺乏内控意识,也缺乏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的积极性,因此他们的工作多停滞不前。

(3)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监管力度不足。自古严师出高徒,事业单位理想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需要有国家到位的监管制度来辅助。而实际上,当前我国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制度力度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更是虚有形式。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没有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较为随意,缺少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收支平衡,这就使得各单位想方设法将从财政取得的拨款在年终用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花销的监管力度不到位,更有部分事业单位因规模小,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内部没有形成牵制,造成漏洞,如公款私用等,使事业单位乃至国家利益受损。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途径

(1)提升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的合理开展,其基础在于事业单位内部正确的内控意识,能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并明确内控的主要目的。就当前现状而言,大部分事业单位显然不具有应有的内控意识。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由财务人员负责,而单位负责人才具有对重大事物的决定权,因此,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应先从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开展。对此,国家可对各个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关于内控知识的讲座,让各单位负责人了解大的内控方向,以逐渐强化事业单位整体的内控意识。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内控已愈发重要,而国家尚缺乏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对此,国家应制定易于实行且合理到位的内控制度,首先应明确事业单位其内部部门的职能及人员职责,以合理分工,进而明确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工作内容。同时,内控制度应具有内部核查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的来源合法且数额真实,事业单位的内部支出符合效益性。此外,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适应其实际情况且符合国家内控制度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

(3)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的监管制度。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健全的监管制度,对此应对事业单位的部门设定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应增加对财务管理内控进行监管的部门,可通过增设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对事业单位的财政业务和内控制度进行独立的评价,了解当前业务和制度的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相应的改正建议,以使事业单位经济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为使内部审计达到更好的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第5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事业单位从没有财务制度到建立财务制度转变,从由财务制度向建设规范的财务制度转变,有些事业单位在转变的过程中还没有建成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比如没有形成财政预算编制、财政预算监督、财政预算更改的相互联动制衡的机制,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然是一种领导说了算的局面。

(二)经费预算环节不够科学严谨

由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但是拨款的依据来自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国家根据其提供的财务预算进行合理的拨款来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的领导一般都是通过私自干预夸大预算获得国家的更大的拨款,另一方面在单位内部并没有科学的制定财务预算,往往存在不够还要的现象[1]。

(三)经费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督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往往是不透明的,并不让每个部门都知道自己部门在这一年内有多少资金可以支配,往往导致各部门盲目开销,虽然单位设置有预算的财务监督机制,但是监督机构本身就是本单位的人员,他们和单位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导致监督部门的监督预算执行往往也流于形式。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措施

应该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预算法》和上级关于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的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建立预算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严格的预算编制制度。单位一切收入、支出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第二,根据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预算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经单位主管审批后,下达部门预算指标,并按单位用款计划进行拨款。第三,要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严格控制无预算支出。第四,年度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予调整。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原因影响预算执行的,按规定程序报批[2]。

(二)加强会计出纳遵守法律法规

1.作为事业单位会计应严格遵守《会计法》及国家财经法规的各项规定,搞好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控制预算定额。挖掘增收节支潜力,协助领导管好财、用好财,为领导起到参谋助手作用。认真审核报销或开支的各种原始票据是否符合规定,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登记总账、明细账,做到数字真实、凭证完整。按时、准确编报各种会计报表,做到账表相符。每年初,会计人员根据上年度决算报表和会计资料,做好旧账冲转,将各科目余额结转新年度账簿,并试算平衡。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并健全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便于核算。年终在镇财政办的指导下,做好年终决算及决算报表工作并撰写决算分析报告。做好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开支标准和范围,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开支,有权拒绝办理。做好债权债务的催收工作,定期向领导汇报“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催收。按照领导的要求和规定程序,及时处理呆账、死账。按会计制度规定,每年固定资产至少盘点一次,会计人员要安排好时间,做好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工作,并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3]。

2.作为事业单位出纳应负责现金管理、支付、存取及有关的结算工作,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收入的现金应于当日送存银行,不得坐支和挪用,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负责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及支票的管理。不得签发空头支票;不得以“白条”抵充库存现金。负责日常的收付及报销工作,严格审核原始票据,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及开支有权拒绝受理,做到收款有收据,付款有凭据。

3.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要实行岗位分离。会计、出纳岗位分设,不得互兼,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账钱分离。会计管账,出纳管钱,银行存款和现金收付业务由出纳办理,出纳人员不得兼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然后,票章分管。出纳人员掌管现金支票、转账支票;会计人员保管“统一收据”,发出时做好登记,以旧换新。银行预留印鉴(单位财务章和法人章),由出纳和会计人员分别保管,签发支票双人盖章。

第6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

从整体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将其资金运作以及财务收支的基本状况进行反映,利用相关的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优化管理。其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牵扯到了会计法律、法规等方面,并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所要求[2]。除此之外,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合法合规的同时,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能够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充分发挥出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整体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财务信息。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理念

现如今,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社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资金补助,因此,这种情况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整体的财务管理理念,并且工作人员并没有对财务资金管理有所关注与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财务风险,并且还会不定期出现会计操作、财务处理、财务监督等各种类型的核算风险。

(二)缺乏财务预测以及控制

一般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来源为国家拨款,因此在财务管理中期预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预测与控制,没有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预算角度出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资金的预算编制出现不合理以及不准确的现象。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整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财务预算以及控制,从而导致在整个实际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资金的使用以及支配,会出现资金预算以及资金随意挪动的现象。

(三)缺乏资金管理制度以及资产管理方案

根据笔者研究与分析,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使用中会存在控制管理不严谨的现象,并且会衍生出诸多财务问题,比如资金挪动、资金使用超支等。与此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认识,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中表现的并不严格,往往会出现资产闲置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及时对资产进行清查,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账实不符或者帐帐不符的现象。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欠缺

从本质上而言,财务管理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关键人员,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财务控制管理只是,并且对财务信息的控制管理不够牢固,导致出现各种严重违纪现象[3]。甚至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观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从根本上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创新发展。

三、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单位需要依据《会计法》严格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按照其规定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遵守新会计制度的基本理念以及要求,尽可能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减少人为因素的出现,尽可能对财务资金的指出结构以及指出用途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行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

在新会计制度下,要想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校发展,则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一般而言,需要积极完善收支审批、进度管理、资金核查等制度,并且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保证权责明确[4]。此外,在财务审批以及核查的过程中,需要公平透明的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保证财务预算控制的真实与可靠。

(三)对资产管理进行严格规范

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控制,并且保证资金的使用具有透明性,保证专项资金在使用中专款专用。此外,还要保证专项资金与相应的指出资金有所区别,不会出现随意挪动以及挤占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完成情况、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从本质上提高资金使用的自觉性。

第7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土调查 财务报销 制度 问题 措施

一、分析加强国土资源系统事业单位报销制度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国土资源系统重大工程的专项资金投入,为了使国土资源重大项目工作顺利实施,就要进一步加强对其财务报销制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项目资金能够得到安全、及时以及准确的使用,防止出现一些资金被非法占有和挪用的情况。另外,加强对财务报销制度的管理,有利于实现对业务流程的监管,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有,要加强对财务报销制度的管理,有利于完善财务审批和监督工作,明确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防止一些工作人员出现、等行为,从而使国土资源系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发展更加健全,能够保证国家项目资金使用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效率提高。

二、分析现行国土资源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销管理水平较低,出现严重的凭证失真现象

目前,存在着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合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并没有建立和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使财务信息责任担保系统存在着漏洞,有些工作人员在填写报销凭证时会隐瞒、篡改一些信息,从而引起财务报销凭证失真,票据滞后以及凭证收集不全等等问题。另外,在财务管理中对财务报销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和作风不符合要求,不会遵守会计原则,极其影响了财务报销的有效性和会计正常的工作秩序,这样对财务报销制度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财务报销的审核程序不够合理和完善

现阶段,在财务报销制度中的审核程序仍然是沿用以往的做法,主要是由单位负责人签字报销,然后凭上级领导的签字,最后由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付账与记账工作。这样的审核程序不够完善,有些上级领导并不够了解会计业务,难以有效判断所开出的凭证是否合理,这极易出现票据审核工作中的失误,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一些领导对于判定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在退回时,可能会出现与相关会计人员的矛盾,使财务报销审核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下去。

(三)财务报销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较小

在财务报销制度中还存在着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监督力度较小的问题。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都存在着财务报销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弊端,这主要是因为上级领导的决策影响着财务部门的执行力,财务报销要听从领导的指示,从而难以真正发挥自身当家理财的作用,使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报销难以担负审核监督的责任,最终不利于了财务报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四)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的执行监督力度不够

根据目前国土资源系统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及执行调查来看,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的执行监督力度不够,因为对于事业单位在执行重大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仅仅依靠单位自身的自律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挥一定的监管作用,只有通过强有力的监管工作,才可以推行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及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正是由于目前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更没有制定好系统的统一披露体系和标准。因此,必须要采取科学的强有力的资金项目执行监督。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报销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提高财务报销人员的工作素质水平

为了进一步深化财务报销制度的发展,就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其责任和义务,提高财务报销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由于财务报销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以及道德水平都是关乎于财务报销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加强对财务报销工作人员的专业和道德的培训,通过开办相关的研讨会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使这些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熟悉相关的财务会计法律与法规,同时在工作中也能严格尊重会计准则,客观公正、尽职尽责、不做违规违法的事情,才能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更加完善。

(二)建立健全合理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

在针对当前财务报销中审核机制较为滞后的情况,就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实行先审后报的审核程序。通过让一些专业知识水平。道德素质较高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原始凭证加以严格准确的讨论和审核,确定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从而将审核报告交由相关领导审批,这样才能使财务报销审核程序更加规范合理,从而使财务报销制度更加完善。

(三)加强财务报销的监督力度

在财务报销过程中,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财务报销的监督力度,使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严格把关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等,对于不合格的票据要向领导解释说明,这样才是对自身工作和单位负责的行为,只有照章办事, 加强审核监督,才能有效提高西部国土调查财务报销水平。

(四)与时俱进,发展动态性的财务报销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管理制度也会出现新情况,新变化。因此,财务报销制度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修改已经过时的规章制度,并且根据新形势,加入新的内容,发展动态性的财务报销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其先进性、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财务报销制度。

(五)加强项目的预算管理

加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树立健全会计制度管理理念。在资金流动过程中要对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进行明确的划分,对于相关的资金使用要进行合理的界定,在资金管理中禁止使用现金进行流通,从而避免资金管理失控。在进行资金流动过程中,要明确资金的周转周期以及资金回笼的程度,避免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资金链断掉而给单位正常运转带来麻烦。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化程度,减少闲散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建立相关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避免出现资金闲置与短缺并存。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同时提高资金储蓄力度,避免出现资金链断开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了解加强国土资源系统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对资金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财物损失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并且分析了财务报销制度中存在着的报销凭证失真、审核程序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就要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明确其责任和义务,提高财务报销人员的工作素质水平,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加强财务报销的监督力度等措施,才能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国卿.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

[2]高进.做好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经费总结报告的体会[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

第8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的实施使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集中了起来,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受传统支出方式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转变,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这一现状,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传统支付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制度的改革也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积极影响

(1)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传统支付模式下,很多事业单位设置多个账户来储存财政资金,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对资金账户的管理不善,形成了颇为复杂的资金管理结构,严重降低了资金管理的效率。同时,在资金使用方面,还易出现对资金使用的控制力度不足而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消除了事业单位多余账户,制定了明确的账户设置规定。同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支付方式也由单位自行支付转变为财政部门统一支付,精简了资金管理结构和资金支付环节,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强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①预算编制方面,事业单位在编制好预算后,需要向财政部门进行报批,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上报的预算进行全面的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执行预算。这种预算管理制度下,事业单位会提高对预算编制方面工作的重视,加大预算编制方面的精力投入,并不断细化预算,使编制的预算切实满足事业单位的经营需要,改善了传统预算编制不合理的现象。②预算资金支付方面,传统模式下,财政部门会把预算资金直接拨付给财政部门。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减去了财政部门把预算拨付给事业单位这一过程,而是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直接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支付,或授权给预算部门进行支付。这样一来,就加强了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力度,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完全掌握在财政部门手中,使预算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

2.消极影响

受传统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管理层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也缺乏良好的经验,导致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事业单位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也让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加大了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监督的难度

目前还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导致财政部门在监管事业单位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造成了资金监管力度不足、资金使用不合理、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挪用公款的现象。一方面,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财政部门无法准确掌握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信息,如购买的商品等;另一方面在审核、监管方面也只依靠事业单位单方面提供的凭证,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事业单位为了获取利益而虚拟相关凭证的现象。

(2)加大了支付周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如国库支付信息系统是开展集中支付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目前来看,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建设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信息阻塞的现象,如事业单位在请求付款时,并通过财政部门审批以后,付款资金无法立即到帐,从而加大了资金支付周期,影响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

(3)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传统支付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很多财务基础工作的改变。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能快速的适应这种改变,仍然存在很多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习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财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详细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制度改革以后,事业单位没有及时的对财务人员展开有效的培训,同时也没有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进行财务部门岗位结构和工作环节的调整,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无法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并进一步加大了财务人员的负担。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的应对策略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想要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必须不断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改善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1.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各方面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想要应对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化,首先就需要转变传统观念。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要系统的学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涵,加强理财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及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了解。帮助其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思维。

制度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快传统财务制度的改革,使其不断的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并建立配套制度,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如在财务部门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在事业单位申报资金使用需求的各环节中,都拥有相关员工对其进行负责,来提高资金使用需求申报的效率。再如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也需要进行改善,使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匹配。

2.加强预算管理

(1)加强对各部门经费审批的控制,制定好相应的审批权限,并且,控制好各部门经费数额,必须保证在事业单位年度总预算数额之内,从而避免各部门经费支出超出预算。(2)做好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对各部门资金使用进行实施控制,明确资金使用动向、使用去处、具体数额等,并汇报至相关负责人,由相关负责任来核算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从而避免预算超支现象的发生。(3)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以考核结果来进行奖励或惩罚,从而提高各部门员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3.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

当前形式下,想要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开发出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兼容的财务系统,并且和财政部门进行有效连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国库集中支付网络,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开展。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加强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的掌握,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培训,并要求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相关软件和系统。(2)提高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加快核算型财务到管理型财务的转变。

三、总结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下,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想要应对好这些影响,首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快速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从而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博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80.

[2]杨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变革[J].财经界,2012,(12):195-195,197.

[3] 梁沛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3,(19):68-69.

[4]张兆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52-53.

第9篇: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

一、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基本要求

基建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各基建项目进行单独管理与核算。应设置单独的账套,使用“在建工程”科目,分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及“其他投资”一级科目归集建设成本与费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两个二级科目归集土建及安装支出,设备投资设“仪器设备”和“安装费”两个二级科目归集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待摊投资归集与基建项目相关的费用,如勘察费、设计费、监理费和管理费等。其他投资归集项目管理部门的资产性支出,如购买办公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年末时,根据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基建项目年累计发生额计入事业单位事业账套中。以基建账套中设备投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付工程款、基建拨款、应付工程款科目有发生额为例,说明年末并账过程。将设备投资按累计发生额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项目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借方发生额并入事业账套同名科目借方,贷记“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收入”或“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为便于基建项目的核算与管理,财务账套还应建立辅助核算项,包括项目、合同单位等。

二、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主要进行事业支出核算,对建设成本与投资效益的控制不同于企业,往往会忽视基建项目的核算,造成资金损失和浪费。在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建设内容提交项目预算,为财务人员核算提供依据。单位成立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与协调。业务部门人员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财务、审计监督和档案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合作,提供服务与保障。

财务管理与核算内容琐碎,工程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竣工决算程序与报表复杂,造成财务管理与核算出现许多问题:

(一)工程预算难以执行。由于基建项目预算编制工作量大,估计的成份较大,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加上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数据收集的不全面,项目立项周期长,待到执行时有些工程造价和设备价格发生变动,使得批复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难处,价格有偏差,工程内容及设备采购偏离预算。比如说某基建项目需要打一个深井,计划深度是达到地下200米处,预算60万元,从项目立项到实际开展业务,间隔了1年,实际施工时发现有建设资质并投标的单位基本上认为打井是项高风险低回报的工程,发生打到一定深度后才发现复杂的地下层结构已经不允许再继续往深处打,而重新选择井口的情况较常见。报价均超出预算。再比如设备的采购,由于电子工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原计划的型号可能已经升级换代,价格高于或低于预算是比较普遍的。

(二)一些支出频率和总额都较少的基建项目没有建账。由于基建项目是单独建立一套账来核算,有些单位觉得支出较少,又没有专门的基建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建立电子账套,长期手工完成相关数据统计工作,在财务交接与财务数据上报及查询方面面临困难。

(三)建立了基建账套的单位在支出及费用的归集上不符合规定。由于基建项目支出种类多,对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每一笔支出进行定性,需要与技术人员沟通配合,准确确定费用归属,并由管理人员确认是否是预算内建设内容,最终记入相应的科目。从理论上讲这本来不是特别难的事,但是基建项目在实际执行中很容易发生变动,加上受预算控制的需要,财务人员有时没有按财务规定记账,使费用的归集没有完全体现财务会计的真实性要求。比如,计划建设一座房屋,项目批准预算10万元,工程完工报送12万元,并通过了审计部门的审查,财务人员记账时应以实际发生的成本12万元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但这样会导致该项子项目超出预算,为了与预算相符,财务人员就以10万元的计划成本借记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将多出的2万元房屋建设成本当成管理费用借记了“待摊投资”科目,或者当成设备的安装费用记入了“设备投资”科目,显然,相关科目归集的投资总额虽然与预算金额很相近,但是却偏离了实际的投资支出情况。

(四)工程竣工验收后迟迟未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普遍存在基建项目工程已经完工甚至交付使用多时或大部分已经完工等待收尾,交付使用的资产已发生维修及更换,而不进行竣工决算的现象。本来基建项目的施工期就长,完工后财务核算很长时间依然停留在在建工程上,使财务信息失真。竣工财务决算工作量大,需要将基建项目所有的支出按预算进行分类统计。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与待摊投资需要一一填报施工单位与账面数,设备投资还需要填写规格型号、购置时间与数量,所有的合同需要分类统计单位名称、施工内容、合同金额、实际结算金额,并将相应的招投标资料备齐以供审查。很多单位没有重视或不愿进行烦琐的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年底并账后财务信息会不真实不完整。基建项目的“在建工程”科目在年底并账时并入事业账套“在建工程”科目,与实际的固定资产不相符。等到财务决算工作完成时,实际的资产可能早损耗,账上的金额无法反映实际的情况,造成财务数据失真。

(五)竣工决算后账务处理工作滞后。竣工决算后,需要进行财务结转工作,将“在建工程”科目转入交付使用资产及固定资产,是基建项目的财务核算的最后一步,需要与资产等相关部门合作完成,由于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实践中开展工作常会发生滞后。

三、对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建议

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与核算任务重,工作复杂,要求较高,针对实务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沟通。业务人员是基建项目的执行人员,在基建项目建设方面具备经验,财务管理人员无论是编制预算,还是核算费用,均离不开业务人员的支持与协同。深入了解业务特点,编制尽可能符合实际需要的预算,为基建项目的核算与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业务人员在使用项目资金之前也应与财务人员沟通,了解财务核算所需要的材料与相关要求,在项目采购过程中稍加注意,以免事后给报销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及时建立单独的财务账套核算基建项目。应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单独的账套,使用专门的基建科目核算支出,正确地归集投资支出,以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工作应划清项目支出的范围,在核算时应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记入相应的会计科目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