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校本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07-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一经引入就因其贴近教学实验场,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节省培训经费,而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的欢迎。在校本研修中学校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特色,以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主要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农村学校校本研修因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能力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获取信息资源通道不畅、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研修范围狭窄,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亟需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推进机制,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一座桥梁。
一、校长引领策略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校长起着核心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校本研修中,农村校长作为组织倡导者、学科领军者、思想引领者、成功激励者,势必发挥着核心作用。校长依靠其人格魅力、办学思路、管理艺术带领教师构建研修组织,制定共同愿景,选择研修内容,优化研修活动的组织过程,在思想上引领教师,在行动中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最好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努力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让教师理解教学、研究教学、爱上教学,提升研修的针对性,让研修落地生花。因此,校长要敏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获取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管理能力,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深刻把握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创新活力,增强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
二、外界干预策略
农村教师专业视野比较狭窄,专业理论基础不够厚实,往往导致研修活动在低水平层次上不断重复,缺乏专业提升的动力。因此需要专家给予外部干预,充分挖掘培训资源,提供专业发展咨询、答疑解惑、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专业发展水平,了解自身不足;对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教师因为遇到疑难而出现激情丧失、热情退却的现象;对教学案例进行专业分析和指导,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艺术;对研修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指导研修活动开展。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聘请外部专家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研修指导,也可以将本地教研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构建一支校本培训巡回指导队伍,指导本地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发挥整体功能。
三、内部激励策略
针对教师发展、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逐步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加强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调动、激励、促进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教师都能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校本研修的执行力。激励机制可以是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也可以是物质激励,目的是激发教师内心积极向上的动力,提升教师的学习、研究积极性,鼓励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个性培育,不断去探索、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引导者,防止教师因为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与动力而出现“职业倦怠”,导致对校本研修忙于应付,疲于对付,通过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研修文化。
四、个人自修策略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更需要有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就要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上来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判反思,全面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新课程的理念及教育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工作周期长,可塑性大,个人自修还需要学习和研究别人教育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取长补短,与文本对话,与专家对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同伴互助策略
新课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同样,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会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开展课例研究,让教师在专业上切磋,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以团队形式进行研究,改变教师固化的心理模式,达到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培养教师进行随堂反思、总结经验得失的良好习惯,提倡多写教学随笔。在研修活动中,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与同组教师分享、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并将这种瞬间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再尝试、再提高,实现自我超越。同伴互助不要仅限于学校内部,学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地域的学校之间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连结,构建宽泛的学习共同体,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校本研修,进一步拓宽参与范围,使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相结合,引导教师同伴互助,防止同一学校,同一地区,教师能力发展水平的同质化导致校本研修的局限性。
总之,农村学校校本培训要取得实效,必须结合校情实际,探索有助于推进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为校本研修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激发教师潜能,双管齐下,推进校本研修有序开展,保证校本研修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玛丽莲(Tallerico·m),著.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参考用书[M].卢立涛,安传达,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一、明确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事情,更是学校的事情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均是研修活动的主体,其中校长首当其冲,校长不仅是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引导者和学习者,因而校长及其领导团队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因校制宜地健全完善校本研修规章制度,重点是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学校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师学习与反思制度、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等。同时落实好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制度,厘清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机构在校本研修框架下的工作职责及其关系,形成完善的校本研修管理体系,健全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机制。制定旨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办特色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并把各阶段的具体措施分解到各个相应机构,为全体教师的微观操作指明方向,创设空间,搭好平台。决不能把校本研修简单地异化成教师为晋升职称而应做的个人事情,致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处于无政府状态而面目全非。这就需要学校把做好顶层设计与教师的努力结合起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无愧于时代要求的贡献。
二、遵循校本研修实施途径与方式,增强研修实效性
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聚焦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攻关,这就要求校本研修实施过程要形成序列,追求实效。校本研修的实施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包括个体的反思和群体的反思,它要求教师根据课改要求,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分析和思考各自的教学行为,提出问题,研究对策,及时调整并改善教学行为。
(二)同伴互助
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教师本人与教学伙伴随时随地进行研讨、切磋。常采用的形式诸如相互听课、对话交流、网上交流、教学沙龙等,可达到信息共享、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校内合作
常见的校内合作形式包括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磨课、课堂观察、同课异构、案例研究、教学观摩、说课评课等,通过集体智慧的凝聚与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校际合作
每一所学校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收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点,特别是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更应加强校际间的研修活动,积极参与同其他学校的业务合作与研讨交流活动。
(五)专家引领
通过专家引领活动的开展,可以拓宽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渠道,给予不同领域和学科相应的专业指导。专家引领可采用学术报告、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其中教学现场指导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
三、明晰校本研修成果呈现形式,力促研修严谨化
校本研修的本质内涵要求学校精心做好“顶层设计”,将实施方案和具体办法分解到各部门以及全体教师,通过各种实施途径有组织、分阶段、分层次地认真研修,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这一系列研修活动及其过程中所萌发的不同体会、思路、办法等,都是校本研修成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运用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经过耐心细致的实验和检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解决教育教学疑难问题和困惑的对策与措施,最后以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调查报告、微型课题等形式呈现出来。当然这些还须与教师个人校本研修的背景材料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个人研修计划、过程性资料、研修总结等材料综合起来,形成逻辑化、系统化的完整体系,努力做到:①研修目的明确,有计划性;②研修主题清楚,选题科学合理,切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③研修过程扎实细致,体现明显的过程性痕迹;④研修成果呈现清晰,应用价值较强,实实在在解决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价值;⑤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反之,孤立呈现的所谓研修成果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成果。
【关键词】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麻江县;有效性管理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一种教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以下简称“网络校本研修”)。各地学者、 教学研究人员和参与教师纷纷对此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大多数学者均从培训的模式、运行机制和评价角度开展研究,涉及培训管理研究的相对较少,基本处于实践性探索阶段,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笔者就本县2015年网络校本研修有效性管理进行了实践性探究,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在规定时间内达参训率、学习率、合格率三个百分之百的好成绩。
1.W络校本研修的“两个”融合
1.1网络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送教下乡”的融合
网络研修借助培训机构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各类研修资源的学习、典型疑难问题的研析、各类学习共同体研修和教研活动、个人自主研讨活动等。校本研修主要是学校各类研修活动、教研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联片研修主要是片区、跨片区研修活动和片区、跨片区教研活动等。“送教下乡”主要是县内优秀骨干教师送培送教到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师培训。
三者要紧密结合,相互支持,共同实施。网络研修的任务为驱动校本研修及个人研修提供引导与支持;校本研修活动中的研修成果共享、核心问题提出,通过专家指导与引导,学员在网络研修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和解决问题;学校各类研修活动和教研活动,体现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共同进行。
联片研修和“送教下乡”在网络校本研修基础上实施,贯穿整个培训过程;联片研修和“送教下乡”活动是整合培训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入;联片研修的成果对整合培训形成促动。
1.2专家引领资源、预设性课程资源与生成性优质资源的融合
网络校本研修,由六大核心研修主题引领,分别为:修师德(必修)、明理念(选修)、 懂学科(选修))、学技术(必修)、会应用(必修)、比成效(选修)。其中,3次为网络校本同步研修(学校学科教研小组借助“校本研修”下的小组协作空间在线磨课系统,开展基于校本研修的在线同步“磨课”活动),1次为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主题四),1次为应用成果评比活动(主题八),校本研修专家实地指导两次(依据各省研修开展情况确定)。
三部分研修资源相辅相成,其中包括必修和选修。选修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多种研修资源为片区、学校及学员个人的多型研修及教研活动提供支持和参考;片区、学校及网络研修活动的优质生成性资源逐渐纳入共享,供学员进一步学习。
2.网络校本研修的“双线”管理
2.1行政线的组织管理
2015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通知》(教师司函〔2015〕43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立即行使权力,转达下达文件,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研修规划及考核管理制度,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成立以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为组长的项目培训领导小组和以教师培训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工作指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管理及相关协调工作。工作指导小组负责项目活动设计、指导工作,并会同国家开放大学做好参训教师的过程监管和评价考核。学校负责制定校本研修计划,督促参训教师线上学习和线下研修的组织管理。
2.2业务线的技术指导
业务线的落实比较复杂,既依靠国家开放大学专家团队线上线下指导,又依靠县级培训团队工作坊和研修小组磨课指导。县级培训团队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是学校业务管理人员(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其侧重“网下”,协助“网上”,即“网上”专家通过视频指导;“网下”开展基于“磨课”范式的网络校本同步研修,以学校学科教研小组为单位,围绕“会应用”开展三轮基于“磨课”范式的混合式课例研修。研修组长是校本研修活动的直接策划、落实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县级指导者(县教师培训中心专职教师、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县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等)其侧重“网上”,参与“网下”,即“网上”根据《周工作计划》,学员在指导专家和辅导教师的引领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与班级为主题的学科工作坊主题研修;“网下”,组织专家实地指导。辅导教师选择磨课成果组织区域工作坊主题研讨,分享经验,指导问题,并组织跨校现场交流活动。县教师培训中心在其间起着纽带作用,为行政线提供决策参考和业务咨询,为业务线提供业务指导和资源服务。
3.网络校本研修的“双线”评价
网络校本研修包括线上、线下两个环节联系,却又环境迥异。线上学习发生在县域的学科工作坊的、学校研修组织的虚拟环境下,由平台自动评价;线下研修发生在本校、本片区的真实环境下,由县校评价。
本县“网络校本研修”四类角色的考核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辅导教师、校级管理员、研修小组长的成绩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己所辖学员线上学习情况(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参与活动、提交磨课量化记录、研修总结、优质资源等),占权重50%;二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包括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和提交资源数及简报等),占权重50%。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双线”管理与评价,并做到两个融合,才能有效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才能消除培训者倦怠情绪,才能增加培训者成就感,有效调动培训者工作和学习动力,使县域内逐步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课例研究案例资源。
【参考文献】
从学校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模板范文一酷暑难当,微机教室里很热,感觉透不过气来,但我四周同事们研修的热情不容阻挡,热情的学习,热情的讨论,热情的新课程研修在这个秋初给老师们带来了进步的快乐。我在感受到老师们认真学习、热烈研讨的同时,我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一、在线研修的方式拓展了新课程培训的空间。
我参加过许多次课改培训,一般停留在看文字材料、专家讲座、观摩课堂、面对面小范围内讨论等形式,这些形式让自己慢慢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初步了解了语文课改的方向和进程。随着相关知识的积累,随着教学实践的循序渐进,对新课程的认知也在逐步深入,就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来交流和学习,在线研修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 。在这里学习的内容更充实,交流的范围更广泛,信息反馈及时,能在第一时间内与老师网上零距离交流,资源共享,很好地拓展了专业成长的空间。
二、研修的问题更细化,更有针对性。
培训是为教学服务,理论在教学中会转化为许许多多具体的实际问题,问题的熟悉、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一种研究,研究其本质、研究其对策,这也正是一线教师急切需要的答案,也就是知识如何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远程研修急大家之所急,针对教学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让专家、让课程团体、让虚拟班级群体、让全国在线教师同时同步进行学术研究,集体的力量、群体的聪明为我们的教学插上高飞的翅膀,细化教学环节、针对我们真实的课堂流程,高屋建瓴,有效指导我们的工作。
三、交流才知别人的丰厚,交流才懂知识的无边。
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种思想。在这里,所有的收获比起平时都是加倍的。老师们的研究热情教育我要努力再努力,老师们睿智的思维敦促我在语文研究的道路上要走的更加勤奋。
感谢研修平台,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这次研修让我自己信心百倍,有同行相伴,有专家指导,我们的语文路会一片锦绣。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模板范文二十天的远程研修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起这次的研修,已没有第一、第二次的那种焦虑了,记得去年学习时,一到学习时间和交作业时间,我就焦虑不安,那心急的、不安的、担心作业没写好、评论没写够数、或又错过了哪些通知等等。反正,让家人也跟着一起焦虑,因为是家人,所以受点影响吧。所以,听到这次又培训家人说:“唉!真怕你培训,这十天怎么过呀!,又要陪着一起焦虑,受煎熬了”,呵呵,我会意的笑了。
这两周即将结束,可这一次却已无上两次的那种焦虑了,所以说任何事情,只要你经历、体会了就有经验,这都是一种过程,现想回想起来还很回味,因为这种感觉一去不复返了。在这即将结束的快乐时光,热情不减,虽然,被迁移户口一事闹心的,看到政府一些官员的丑恶嘴脸的可恨,可一来到这研修平台,无暇去想太多不开心的事,我的心依然平静下来。喜欢学员之间的评论,喜欢欣赏她们的精彩文章,喜欢聆听专家们的精彩讲演,喜欢大家互相间的留言,喜欢这有情的空间,是多么的真诚,让我感觉到这人间还有真情在,班主任及指导老师为我们几十个人的付出和辛劳,总是在第一时间为我们发出最新的通知,为我们把全班的智慧结晶作品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帘,这一幂幂的,让我们感觉到这小家的温暖,让我留恋,让我向往,唉!太多的感慨难以表达内心的热情。
时光飞逝,在这短短的培训时间,感谢这神奇的网络,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带给我们全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带给我们全新的学习理念,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考得以提升,教学上不断探究,不断进步,实践中又不断反思,让我们每一位学员都会在耕耘之后获得满意收获。让这美好的回忆变成美丽的诗篇,珍藏记忆中,不灭的永恒。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模板范文三经过几天的研修,我发现自己对培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于是重新理顺了思路,轻装上阵,感觉如沐春风。我不理解那些不认真研修还说三道四的人,揪住一点问题就批评,甚至全盘否定。研修平台出现一点异样的声音是正常的,但关键是什么声音,什么意图。包括我自己,在学习的同时,会不由自主的思考,如果让我来处理我会怎么做,有些东西可能比授课教师考虑的更全面,但我们要抓住研修的实质,不是学习一节课如何上,某个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做,某个实验怎么做,而是学习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责任意识------蓝天宝老师的三次教学设计,让我感触颇深:
一、身先士卒,勇于探索
三次教学设计,三次得到专家老师的指点,有肯定,更多的是不足。但他的教学设计理念却在发生着质的改变。作为从教时间比较短的老师,能有如此机会得到专家如此中肯的点评,我认为他是幸运的,虽然第三次教学设计仍然存在问题,虽然授课过程有些一言堂,但他在如此“被揉搓”中到底收获了多少,只有他自己清楚。我想那会是及其巨大的改变!蓝老师的成长速度也会快很多。蓝老师有一句话很中肯,他通过专家点评后感悟到,人的理念转变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关键。我觉得,新课改要想落实得好,需要很多个蓝老师的这样具有上进心的人。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他怎样上课,而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
二、不屈不饶,敢于创新
作为年轻教师,蓝老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最初的以考点为目标到最后的以形成能力为目标,中间经过了自己静心的思考准备、专家的多次点评,最后能够兼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实验分析等等,作为老师他也象学生一样经过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才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思路方法。在观看教学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蓝老师设计的演示实验,带电的气球吸引易拉罐、带电的塑料泡沫间的作用,虽是定性试验,但我想学生会印象深刻,特别是蓝老师摩擦起电的场景,拿塑料往自己头上摩擦,原来带电体这么容易找到,效果这么明显!库仑定律的实验我们平时基本不做,除了实验室没有提供合适的器材,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懒得去开发实验,除非公开课。实际上开发试验却如此简单易行。蓝老师平时上课不一定如此下功夫设计,但我却从中看到了电学实验的开发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同样是一种资源,有人从中攫取了不屑一顾,而有人却从中攫取了宝贵的东西!
三、集体备课,尽职尽责
集体备课我们都很熟悉,但像今天的这种备课却是第一次见。什么时候我们的集体备课不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集体备课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什么时候集体备课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我期待着---
“三人行,必有吾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如此,新课改亦是如此。
【关 键 词】校本研修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校本研修,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过程与方式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不容讳言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渗透到每个角落,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仍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瓶颈:
一、疏于学习,致使新课程理念没有真正植根于每一个教育者的头脑之中,校本研修也就存在着一种疲于应付的现象。尽管学校从管理层面上始终本着“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评价体系,但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尚需教师的自觉行为,而在农村学校部分教师不能以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宁可做个“教书匠”也不愿成为“教育家”,疏于学习,忽视研究,“一心只教圣贤书”,由此导致校本研修失去了全员性和有效性。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致使新课程理念不能真正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也真正认识到了新课程理念对于教育教学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总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诸如: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过程落实,轻教学艺术;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甚至重智育,轻德育……此类弊端在农村学校依然存在,导致校本研修失去了其的真正意义。
三、校本研修问题的针对性不明确,出现校本研修过程的形式化。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可往往由于疏懒或者忽视了细节,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进行整理、归类,提炼为校本教研的课题,这样,问题就会依然存在,甚至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乃至失误,这必然达不到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
四、校本研修尚停留在经验总结型上,不是依靠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实践之后才去反思、总结。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甚至以此引以自豪,岂不知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马后炮”,因为在过程的实施中已经存在了问题或失误,即便懂得弥补,那也是将来的事情了。如果给自己拟定一个明晰的教研思路,始终围绕着它,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的话,就会尽可能的避免失误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就会少一些遗憾了。
五、在校本管理上,系列制度程式化成分居多。首先,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落实难以到位;第二,校本研修管理过程中科学性不强,缺乏管理链,出现管理过程脱节现象;第三,校本管理方式缺乏个性,往往是一味地“借它山之石”,不加分析的运用于自己的校本管理之中,这样常常出现管理上的不切合实际,很难彰显该校校本研修的特色;第四,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从表象看,许多学校在校本研修制度中都有一定的奖励办法,但奖励角度总存在着偏激。姑且不论奖额的高低,但就奖励形式上,管理者的初衷是奖励研修成果突出者,以激励全员参与,然而在农村学校总有那些“与世无争”的教师,他们既没有再进职称的可能,也不打算流动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更不在乎微薄的奖金,教学成绩尚且说得过去,教研活动也在表面应付,这样以来,这部分“抗鞭策性”的教师如何会发展?学校、学生又怎会发展?
鉴于以上这些影响校本研修有效性的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每一所农村初中彰显出校本研修的特色:
(一)从研修主体上,强化校本研修的主动性,关注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教师的心态决定了教育的状态,也就决定了教育的高度。因此,在校本研修中要从树立教师良好职业心态入手,强化学习,构建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本研修活动中。第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自我反思为基础,以同伴互助为基本形式,以专业引领为专业提升的重要导向,促使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因此,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同伴互助是通过教师合作互动,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共同面对实践中所遇问题,最终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途径,达到研修的目的。而专业引领是多渠道的求得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助推教学问题的有效研究,解决理念和实践结合的校本研修实质。
(二)从研修导向上,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研修,实现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而课题研究又是一种极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优化和发展的途径。“问题即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所遇问题多多,研究的形式更是形式多样,但无论哪一种研究形式,都是基于教学实践之上的,目的就是为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对策、总结经验,实现校本研训的优化和发展。同时,在课题研究上要营造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来推动教师课题研究的群众化,也要呵护课题研究的个性化,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从管理层面上,自上而下应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教研实效性的考核。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着重应细化学校校长考核办法,把学校教研教改成效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当中,切实鞭策学校管理人员对学校教研教改的监管力度,促使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学校教研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科学管理。从制度保障到过程管理形成一套管理链,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自觉发展。
(四)从研修形式上,既有既定型,又提倡“百花齐放”。所谓既定型,就是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定时定地、保证质量的完成研修活动;而“百花齐放”则是允许教研参与者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同时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才能展现的舞台,以激发他们的教研热情。更不放过“引进来”,有取舍地“借它山之石”,内化为本校的校本研修策略,推动校本研修的纵深发展。
(五)校本研修实效性考核上,应注重灵活多变。诸如课堂教学的考核实行不定时的推门听课,以检查课堂教学改革的一贯性和创新性,避免花拳绣腿式的表演教学;在教研组的考核上,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鞭策研修成员的积极参与。在研修成果的考评上,与教学成绩有机结合,统筹考评实施过程,分阶段计分,按适当比例纳入年终考核成绩之中。
总之,校本研修始终是围绕教学服务的,有效的研修需要研修者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的指导、机制的保障,过程的管理,评价的科学。作为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更应当关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本职工作,推动新课程改革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这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良性发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研修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市教师“千人赛课”为抓手,以抓教研组建设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落实创建优秀学科组,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师教育,立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 “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xx.9-20xx.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 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
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 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 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
>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 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04.总结学期研修工作。
关键词:校本研修;反思;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60-02
校本研修自20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都在不同层面改变甚至变革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时代的发展也给校本研修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现时代的生活、学习背景丰富校本研修的内容研究。校本研修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从评估研究到行动研究的过渡,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校本研修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校本研修的未来之路。
一、校本研修
(一)何谓校本研修
所谓校本研修是指在符合综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本校的客观环境,在反思不足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个人思考、组织互动和专家领导的氛围下提升教师行业对于专业课程的自我研究和自我开发,创新过去僵化呆板的教授思想与方法,实现多元化时代校本研修的运用价值。虽然校本研修在当今教育界人所共知,也是一个大家纷纷研究探索的领域,但大多浅尝辄止,没有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校本研修的学习、开发上来,以至于大家甚至学界都对校本研修莫衷一是。
(二)校本研修的特征
1.校本研修的“校”与“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上没有空中楼阁,校本研修也是一样。校本研修首先要找到落脚点、着力点,这样才能有重点地加深对校本研修的学习理解。“校”指的是学校,换句话说是以本校作为改革点,而不是具有包含意义的学校。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符号,这是本校基于自我价值而提倡的一种旨在强化自我凝聚力与文化内涵的一种精神体现,它对自我来说是一种习惯,在别人看来是带有本校特色的一种风格化体现。“校”是外在体现“本”是内在蕴含,校本的出发点最终要回归到对于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培养上来。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校本研修不要本末倒置,把重点放在“校”上,而是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校”的发展不是建立在美和欣赏的层次上,而是要真正地为“本”的培养提供营养的土壤。
2.校本研修注重“研修”。校本研修要回归到“本”上,“本”最终的提升和发展还是要在“研修”上下足功夫。研修是评测一个教师对职业热爱的一个标准,一个善于在研修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对教师职业有着理想和热爱的教师,研修是最能考验校本研修成果的测评项。校本研修最重要的是通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研修的道路上发现快乐和成就感,对于教师的研修要给予尊重与回应。研修的重点是对课本教程进行改善和创新,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扩展性。校本研修如果在研修上失位,那对于校本研修将会是一句学术上的空话。
二、校本研修的现状
校本研修在我国推行以来,思路开拓局限性过窄,其意见建议也大都有雷同的想法。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出发点无非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是为了充分调动各地方、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改革的实践当中。很多学校形式主义严重,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的价值意义。在政策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成立相关部门推行校本研修的计划,急功近利,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而后就对校本研修失去了耐性。其次是学校成立了校本研修的组织,但缺乏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产出,一方面是领导者对于校本研修的理解不足,难以担当领头羊角色,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端正态度,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最后是实践阶段难以按照预先的计划实施。有些学校校本研修既投入了精力,也收获了研究成果,但在现实的实践阶段,或是老师在教授方面存在问题,或是同学们感觉不适用,导致校本研修被架空,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校本研修的问题
自新课改以来,校本研修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热门话题,但是发展至今,却难有实质的改变,改来改去的却总是很难有大的突破,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对校本研修的本质理解尚待深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虽然全国各地区各学校开始重视校本研修,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表层,很多学校教师并不真正理解研修的本质、研修的目的、研修的方法以及研修的意义。政策上的转变不仅让教师感到茫然失措,更重要的是许多学校的领导机构,或是校长对此更是知之甚少。校本研修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发挥教师的组织、创新作用,改善从上到下一体式的陈旧教学,将学校作为试点,既实现了教师队伍自我学习、自我创新,又实现了学生对于教学改革的期望。为什么看似热闹的校本研修,效果却不理想,从不同层面来看,从教育局到教研员,他们本身并非专业人员,或者缺乏一线教学经验,脱离了实际课堂,研修的出发点更重于“政绩”,为研修而研修,致使校本研修从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在文件、精神等等层层下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是非常大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此的理解。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义——“树德”、“立尊”、“研修”
《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受业、解惑就成为了自古以来,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认的教师角色的社会形象。但是这三者只是强调了教师的“教”的职业特点,也体现了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日常工作的内容,而在社会转型期,对教师的要求必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日趋丰富,而绝不是仅仅局限于老师的传授。所以有必要重提“学无常师”、“学无定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角色的互换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师的基本要求,必须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改进,从知识的传承角度看,不能局限在“传道”,而是要发展为“树德”,寓教育于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从师道尊严的角度看,“受业”必须要转变为“立尊”,面对现今呈现出的众多教师体罚学生、故意伤害学生等事件,不仅没有引起某些教师的反思,甚至个别教师的解释居然是“心情不好”。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更需要我们拯救的是“为师者”的威信,重拾“教书育人”的本质。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解惑”的层面,更要注重自身的“研修”,这是“树德”和“立尊”的基础。
(三)考核体系待完善
所谓校本研修,他的研究基础是“校”,基于此,无论是在地域上、文化上、还是生源上,各校的差异都是很大的,这样就很难用统一的指标来考核及评价。各地的经济水平差距很大,教育投入即使占有的百分比是相近的,总的投入数额仍会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行政考核上,倾向于量化的考核指标,并没用考虑到各校或者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仍习惯于用数学概念来考核及衡量。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持续的活动,也许可以量化人的“智商”、“情商”等,但不会有量化的“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启迪智慧,更重要的是要启迪人生。
(四)家长与学生并不重视校本课程
对于校本研修,必然会与课堂相联系,而学校的校本研修处于经常变动的现象,虽然有不同的课堂表现形式,但在实质上没有实际的改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度也会在一次次的期待变为失望的过程中,逐渐消退。而学生的“消极”表现,无疑对教师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产生“形式”与“本质”的脱节。同时,教育事业“人人有责”,似乎人人对教育都有“发言权”。家长对教育的不满,主要体现在对高考制度的不满。但不能否认的是,虽然存在比高考更为彰显“公平”的考核方式,但在实践层面,仍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教育改革几乎涉及每个家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虽不赞成“因循守旧”的保守派,但也反对冒失的、盲目的改革。教育改革不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必须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优质教育资源日益流向“优质阶层”,贫寒子弟难以通过考学来改变自身及家庭的命运。校本研修,或者说是积极地对教育改革的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热度、参与度等方面都远远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视野、知识层次的差别也就在日积月累中体现出来。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学校教育领域,家庭没有过重的经济负担,但是学生课后忙补课,毕业后忙考证,用于其他方面的教育费用支出占了很大比例,但是真正的学校教育却呈现出某些方面的“教育过度”,另一些方面的“教育不足”,这也是高考弃考人数逐年增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对于校本研修的重视不仅是“公共政策的‘效率结果’使然”,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更是家庭经济的效率结果使然。
四、总结
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是拉动校本研修进一步发展的三驾马车,任何一方都考验着校本研修能否取得成功,这就需要校本研修在研修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教师、专家及社会各方面的智力支持,做好最完善的准备和预测,使校本研修不再是浮在水上的浮萍。毫无疑问,校本研修是弥补我国教育体制弊端的重要探索,在探索的道路上必然充满了荆棘和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但就像中国化一样,我们必须探索与自我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校本研修,不能碰到问题就畏手畏脚,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深化问题的严重性。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校本研修的真正发展和成熟。
参考文献
[1]王祖琴.继承与超越: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0).
[2]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创新研修机制――点燃激情
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机制能否发挥其效能,关键看是否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张扬;是否能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为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潜能,学校立足教师心理需求,盘点过程绩效,剖析过程疏漏,去除框框“肿瘤”,改革管理模式,高质化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1.改革管理模式
优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校本有效研修的基石。2007年10月,我校充分挖掘校本研修管理人才,进行了校本研修机构的改革创新,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教师发展主体模式的校本研修管理体系。
此校本研修管理体系,隶属五级管理体系。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此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层,由校长担任组长;四个研修中心隶属二级管理层,从教学、教育、科研、网络四个层面向下属研修单位提供业务提升的引导和过程落实顾问的服务;为了缩短学科内容差异上的磨合时间,方便年级集体备课,成立了4个研修工作室和12个研修小组。此管理体系创新研修管理模式,实现研与质的高效融合,使教师专业发展开始走向校本“研修、科研、培训一体化”。 (模式构建如上图)
2.优化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是校本机制建设的一部分。它既是学校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是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期待。为使研修制度帮助教师寻找最近发展区域,激发内在自我需要的萌动力,我们淡化它的“束缚功能”,放大其“人文魅力”。操作上,我们三管齐下:①在“精”字上做文章。剔除专职应付检查的“外观制度”,重组原始积累的“过时制度”,完善过程沿用的“有效制度”,使制度还原它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②在“新”字上动脑筋。随着教学理念的刷新,研修管理模式的革新,研修过程专业素养的更新,研修制度也进行推陈出新。我们围绕“新”理念,制定《2008――2009年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新增《名优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教学奖评比制度》《校本研修成果奖励制度》,以学年为单位,以新的视角及时修改相关条例,确保制度的引领性、前瞻性,使制度亦“与时俱进”。③在“评”字上下工夫。我们关注教师心理需求,改进考评方式,消除扣分项目,采用加分制;淡化甄别功能,放大激励影响;淡化单一评价,实行多元考评;淡化终端评价,强化过程奖励;以奖代罚,以加代减,提高制度的人性化影响。
3.规划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的关键是聚焦课堂,关注每一位教师。所以我们的研修机制的改革主要立足教师实际需要、聚焦课堂,同时关注教师专业的目标化、规范化建设,为每个教师的层次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需求。围绕校本研修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大要素,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操作上,我们关注教师自我业务能力的分析、个人教学风格的定位、业务发展意向,研修组讨论建议,帮助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近三年专业成长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在课堂实践、同伴互助、过程反思中进一步积累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当过程阶段目标在实施中超越预定目标时,则可以修改发展目标,更新发展计划,寻找新的起始点,加快专业成长的进度和进程。自我发展计划和实践提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关系。
多元研修模式――各得其需
研修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累积进程。在操作形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不同的研修内容,不同的研修时段,我们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求和消化吸引效能,提供多元化研修菜单,使各层次教师各取所需,各积所长,以缩短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实现教师的多元发展。
1.研修主餐:“争鸣”主题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完善
“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争鸣”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它的主要优势是学习与研讨贯穿于每个板块、教学与科研紧密相融,上课与听课老师互为相长,此研修模式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研修组。
①模式简介
“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探讨――交流设计――课堂展示――反思评议――完善提升”共五个板块,呈现出螺旋上升型的结构特征。(如图)
一般情况,“争鸣”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模式一个周期历时三周,每个板块解决一个任务,每一周完成一或两个活动板块。在主题构建上主要分同课同主题、同课不同主题、同主题不同内容、同内容不同层次四种形式组织活动。
②成效分析
扎根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创设开放的环境,倡导开放的心态,形成“教、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研文化,这便是“争鸣”主题教研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与传统校本教研相比,主要有以下改进:改进一:变“无主题”为“有主题”。研究主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主干课题或教师个人专题中分解提炼;二是从日常教学的课堂中择取,重点关注那些较有争议的现实问题。改进二:变“单枪匹马”为“同伴互助”。整个流程始终注重“同伴互助”作用的发挥:相互交流学习所得,相互交流教学方法,集思广益,提升自己。在“争鸣”中“碰撞”,在“碰撞”中“成长”。改进三:变“课后评议”为“现场评议”。依托校园无线局域网平台,利用QQ群聊的形式,在“教师研修群”中,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即时评价。它真实再现课堂教学成效,定格瞬息的教学灵感、听课智慧,使思维碰撞、新策略衍生。改进四:变“漫游式反思”为“主题式反思”。每次课结束,组织反思交流评议。先由执教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对教学作自我反思;再由教研组成员结合自己本次研究主题进行专题发言。
2.研修副餐:“二度设计”对比研修模式的引进与探究
“二度设计”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这里的“二”是个虚指,是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同内容不同预案的再设计。它是以“教师主体发展”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的新型构想,是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应对策略,是促进教师创新,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①模式简介
根据不同的情态,它有课前、课中、课后三种方式。
课前“二度设计”――胸有成竹:指在上课之前的第二种教学方案,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方法的可行性,考虑是肯定还是否定或是引导。
课中“二度设计”――动态生成:一般指在上课中的第二种应变的教学策略。这种设计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往往带有一定的突发性,许多精彩的课堂效果往往因这临时调更的“二度设计”而趣味横生、动态生成。
课后“二度设计”――反思改进:意指上课之后反思改进中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弥补和改进等功能,能短时解决一个教学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家常式研修的一种好模式。
②成效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二度设计”研修模式已初显成效:第一,它使校本研修改变了安排时“轮流坐庄”,过程中热热闹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走过场形式,体现对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追求。同时过程教学灵感,听课智慧,通过“二度设计”活动,在同伴的课堂亦得到实现,同伴互助作用突显。第二,它刷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能有理、有节、有效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质课堂。第三,因为它操作简易,程序简洁,又直面一线问题的解决,研讨周期可长可短,空间弹性大,所以它适用于每一年龄段每一学科的老师,更适合人数少的短线学科研修组。
3.研修辅餐:“自助餐”活动平台研修模式的创新与研究
根据不同的对象,我们尝试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为每位教师搭建研修活动平台,理念清洗和实践引导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活动反思相结合,实践验证和互动交流相结合,以满足各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实现校本研修的人文性。
①专家引领平台:组织教师专业学习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学校多次邀请省市县近30位教育教学名家来校讲座、现场作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采取“出去学习,回来交流”形式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使教师开阔眼界,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②论坛讲座平台:为让各层次的教师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我们组织教师专题论坛讲座,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参与专题思考、专题实施、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的机会。以实现多元发展、层次发展目标。
③录像反思平台:课堂实录是一面镜子,它客观地记录了教师的教学具体过程。我们基于教师人人发展的理念,定期为每个教师录制课堂实录,然后让教师对照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这样可激发教师兴趣,让教师在特定的情绪中去检讨自己的问题,认真改进教学。
④教学比武平台:让教师在竞赛中磨炼,在展示中提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见成色的一项举措。我们通过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新生代青年教师比武、名优教师教学风格研磨提炼等活动平台,强密度教师学习,紧教学技能切磋,提业务素养积累。
⑤博客研修平台:2008年3月,我们构建了基于教师博客的校本网络研修社区。基于教师博客的校本研修社区实际是由教师个人博客组成的网络平台。从规划上分为三大群落:第一个群落是专业体系的建立,由学科网页构成;第二个群落是富有个性化的个人空间类,储备内容贴近教师本色的思想,体现个人成长的足迹;第三个群落是区域教研――各级研修圈子的建立、完善。博客研修平台进一步开拓了研修空间,便捷了互动交流,使研修真正成为个体完善所需。
“分格”研修对象――梯式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关注不同层次老师的需求,促进老师立体化的发展,引领老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点燃起自主发展激情。操作上,我们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育的能力,分成“合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个层次。
1.新教师的“合格”培养
对于刚入校的新教师,为了缩小“磨合期”,尽快帮助他们适应本校的工作、生活环境,找到归宿感,我们分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强化培养:①由教导处组织培训,集体观看介绍学校的专题片,学习学校的办学理念、十项工作制度,解读相关考评奖励制度,熟知学校工作常规岗位职责;②组织骨干教师组建调研组,进驻课堂现场教学调研,“望”“闻”“问”“切”,为新教师教学引导技能“把脉就症”,过程分析,及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帮助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③通过“同伴引领互助”协议的签订,以“师徒协议”形式,加强岗位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培养,传授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组织能力,使新进的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团队的步伐,缩短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早“入伍”。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
为了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升格”前进:①制定三年成长计划,确定三年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一方面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找准一个方向点,另一方面组织“回头看”反思式总结活动,及时更新前进起点;②推出“名优教师建设工程”“星级老师评比制度”,让每个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专业发展航标,朝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迈步,享受过程提高的快乐;③创设条件,内引外培。我们提供了许多校本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学习促提高,以培训促奖励,把前沿的信息、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实用的做法呈现在青年教师面前,鼓励消化吸收,内化提升,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3.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
如何让骨干教师有更高一层的奋斗激情,有高层发展的动力?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专业现状,我们制定《桥下小学名师培养计划》加速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第一,选苗子,进行人员筛选:根据每位青年教师在各项基本功比赛、教学比武、科研积累的成绩,确定年轻有为、有培养潜力、上进心强的青年骨干老师作为培养的对象。第二,搭台子,进行全面“补养”:历练“教学基本功”,参加各种“教师基本功大赛”;锤炼“教学策略”,加强课堂调研、诊课活动,进行主题研修课的研磨,二度设计的雕琢,送教下乡的锤炼,摸索教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提炼“教学思想”,加强教学科研理念的学习和洗理,刷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新理念新思想统筹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第三,定调子,进行风格塑造:客观分析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特长和教学优势,邀请县教研室和本市名师进行课堂诊课活动,帮助提炼出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