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籍档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毕业生是现代技术、高科技发展的主要人才来源。他们走上社会后,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成为人生中最美好、难忘的回忆。校友与母校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一种亲情关系。母校与校友之间有着永远萦绕相依的感情,广大校友终生情系母校,关怀着母校的建设与发展;母校也永远惦念着广大校友,关怀校友事业成就。这种宝贵的情谊维系着师生、同学之间千丝万缕的感情,构成了一种不解的情缘。这使广大校友对母校有一种回报的心愿,他们经常关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并愿意为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种普遍存在的亲情,应该开发,以满足广大校友的心愿和母校的需要。
因此,校友资源成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潜藏在母校之外的独有的巨大宝库。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转型的新时期,在学校自主发展,提高效益的办学道路上,开发校友资源,挖掘校友潜力,充分利用好校友这一学校的特殊资源,使校友资源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适应新的办学体制,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
校友会是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加强联络,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是学校与海内外校友取得联系、获得信息、加强合作的重要渠道。利用好校友资源,关键在于做好校友会工作。校友会的工作是面对全体校友的工作。每个学校都出过名人、名家。翻读历史,都会找出几个杰出人物。这是各高校最为津津乐道之事。一般说来,这些杰出人物不仅在校时有出色表现和成绩,毕业后也是社会的精英和佼佼者。对在校生来说,他们是校友中的典范和榜样;对社会来说,是学校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对学校的一种无声的宣传。学校通过各种策略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维持良好的校友关系,可以增大校友对母校的贡献,提高校友对学校的价值。而这些知名校友,并不是孤立的,作为校友群体里的一分子,他们的行为要受到其他校友的影响。普通校友作为个人对学校的贡献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群体,他们仍然占有一定的分量,放弃他们,就意味着放弃了他们对学校潜在的贡献,放弃了将其转化为主要校友的机会。母校是校友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校友会应不论“穷校友”“富校友”一视同仁,成为服务所有校友的组织,校友才能迸发出回报母校的巨大物质及精神力量。
高校校友会的工作要有连续性,经常性,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联系校友,强化校友的校友意识,一直不断地提醒校友――你是这个学校出来的,母校记得你!联络校友,沟通信息是校友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友会工作也应逐步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为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校友信息资源组织,以促进对校友信息的了解掌握。校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既是校友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拓展校友工作本身的新途径之一。
身处资讯日益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如何更多更及时地搜集有用信息,如何更有效更快捷地利用好这些信息,决定着各项工作的成效。建立校友网络,拓展校友资源,有赖于校友信息资源的收集。建立校友信息库,针对校友信息的特殊性,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从中挖掘校友价值,使之为学校建设与发展服务。
校友信息库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主要是大规模地查询和分析,要求有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汇总数据。丰富和完善校友资源信息库,是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的基础。而高校学生学籍档案就是校友资源信息的资料库。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每年都要向国家输送大量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批与人才培养和管理有关的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登记表、学籍卡、成绩卡和奖惩材料等学籍管理材料,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形成的学习、生活的人生的真实记录,亦是校友信息资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学籍档案信息网络化,拓展校友资源
2001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全部实行学历电子注册制度,国家教育部为此专门研制了“全国大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从新生的录取简明登记表信息到毕业证书打印、发放、转入校友数据库,贯穿学生在校期间整个的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毕业生完整的电子档案,学籍管理逐步迈向了信息化、网络化。
其中“学籍管理”库是该系统中信息管理的核心,是学生的基本档案信息所在,包括64个字段,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家庭地址、专业、学制、入学日期、特长、身份证号、健康状况、奖惩记录、社团记录等等。这一段的档案信息记录了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信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健康状况,道德表现,个人爱好以及发展方向等都记录在内。而“综合档案信息”涉及学生衣、食、住,奖、惩、贷,德、智、体、能等多方面信息,其信息包含学生入学前中学段信息、高考信息、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信息、毕结业结论、学生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励与处分、各类学生的个人简历等。通过与该系统其他功能配合,构成了完整的学生综合性电子档案。该系统的使用规范了全国学生管理信息,充分发挥了信息资源化管理的优势。
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应与学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研究生部门、教务部门共同创造条件,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籍档案智能化,有效及时地将校友各类信息分类、分析、处理。如: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的图像、声音等各类数据,学籍档案中可以保存学生的音容笑貌、血型、身份证号等,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处理、查询、调用校友的各种有关信息。把学籍档案信息化纳入高校办公自动化的总体布局,结合利用高校校园网,开辟窗口,向学校及全社会提供有关的信息服务,利用计算机建立校友网络,加强联络与沟通,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扩大学籍档案交流范围,增强学籍档案服务特色与内涵,提供纵深的服务,把单一的不连贯的静资料变成丰富、完整的活资源。使学籍档案信息网络成为一个将计算机、通信网、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融为一体的全方位网际、网络系统。
去年适逢我们华南师范大学建校七十周年,由于综合档案室较完整地保存了历届学生的学籍档案,并将学籍的案卷级、文件级条目全部录入计算机,现在借助计算机查阅学籍档案只需键入学生姓名,即能在几秒钟内检索出这个学生所有的档案材料,快捷便利,档案利用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均达到100%,充分发挥了学籍档案的资源优势,把档案资源的开发上升到庞大的资源中心层次,为校友联络工作和校庆典礼筹备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毕业生就业搞好服务,学籍档案大显身手学生的思想政治条件,鉴定材料,入团,入党的材料,各种荣誉材料包含在学生的学籍档案中,用人单位通过查看信息就有了对学生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机构,是直接为企业,工厂人员培训服务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可以建立更好的联系,作为联系的桥梁,学籍档案当然是最好的材料。此外,毕业生离校后,学籍档案将将相伴学生一生。无论是毕业生就业,评职称,职务晋升,工资增加,资格评选,参军等都可能诉诸使用的最原始的在校记录。
二、职业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责任、规范档案管理
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学籍管理。学籍档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且在新形势下,对知识的尊重,看重文凭,学籍档案的查阅已经成为用人必须的手段。因此,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一是要提高学籍档案的重要性的认识,只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档案意识,才可能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具体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判断,并及时收集,整理,存储。二是领导重视是学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为理顺学籍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明确招生,教务,学校工作人员是学籍档案形式的部门,并制定完整的学籍档案形成和移交的工作职责。三是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要采取多种形式,新生的表格、卡等一系列的招生材料,定期组织兼职整理档案,编目,移交档案部门和办理过户手续。
(二)建立学籍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制度
由于学籍档案具有周期长、数量多的特点,纸质文件势必占据很大的空间,给保管和使用都带来了不便;而收集的电子文件,可以有大量的信息和占空间小的优势,可以方便地查询使用。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学籍并存的纸质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充分保证学籍档案全面的记录管理和最大化的信息利用。学籍档案是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整体表现的真实记录,其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辐射到个人、学校,还可以向社会辐射。因此,职业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学籍档案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质量
只有不断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学籍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才能实现。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和专业培训,以使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以及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学籍档案管理的需求。在政治方面,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在业务方面,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要努力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做到精业从事学籍档案管理工作。
(四)使用计算机搜索提高利用率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和教师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学生只把自己作为学籍管理中的一个被动对象;教师视学籍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且有些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对有关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不了解,也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学生在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尚有缺考或不及格课程;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违纪现象不闻不问或隐瞒实情,对严重违纪问题不处理,也不上报,甚至弄虚作假、更改考试成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入学教育缺失。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通过军训、发放学生手册、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入学教育,在对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方法、规律和手段等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新生需入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适应大学生活。
2、学籍管理手段落后。高校学籍管理仍以分部门而治的多系统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增加了工作量,信息无法达到共享,重复劳动多、准确性低、管理无序、反馈滞后等,已满足不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学籍管理决策功能不足,支撑力度不够。高校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学生档案数据要求更加全面、详细、快捷、准确,且需求日益频繁。而开学初的学籍注册工作的制度支撑不够,致使学院和学生都不重视学籍注册工作。
二、如何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
(一)规范管理,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不断对学籍管理制度加以修订。学籍管理应以各教学系为主,实行过程管理。教务处工作应转为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等的目标管理。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籍管理服务对象的不断变化,学籍管理工作应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如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和申报、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的学籍管理
现代化管理手段是实现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随着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断扩大,校际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人工管理无法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可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使各教学部门能互换信息,也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学籍信息、考试成绩、课表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籍管理文件的自动化检索,提高学籍管理水平,使学校学籍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三)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它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对所学知识和学习进程上的自主选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籍管理应当以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多样化为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学分制应依据“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只要修满了学校规定的各项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制的实行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学生压力,改善考风考纪,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考试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考核是学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它是评定学生能否按照教学计划学习的客观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学籍处理的重要依据。加强考试管理,制定考试工作职责及处理办法,对考试各个环节作严格规定,还应建立校、院两级巡考制度,为严肃考风、考纪提供保证。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现代高等教育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应加强学籍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应定期对学籍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了解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特点,加强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关键词] 学籍档案 研究生 档案管理
笔者根据高校院系的实际情况,就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应措施,以形成更具规范与便利的档案管理模式。
一、学籍档案管理是院系研究生管理的重要内容
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教育过程的质量考核管理,它包括学生的入学与注册、成绩、纪律与考勤、奖励与处分、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与就业等材料。它记录了研究生在校期间品行、能力、学业等方面的表现,是人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继续深造或走入工作岗位关系极大。因此,学籍档案管理是高校学生在校管理内容的核心内容之一,与学生利益包括其离校后的利益密切相关,受到学生的密切关注。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高校招生数的扩大、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因公(私)出国(境)的学生数增加、就业渠道多样化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或部门重视利用学籍档案来了解毕业生的情况。一方面,毕业生个人在找工作或出国深造时需向聘用单位或国外高校提供其自身的学籍材料;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或其他部门为了辨别所招人员的个人信息真伪而需要确认档案。因此,学籍档案利用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目前,在院系层面上一些院系从各自不同的生源情况以及培养方案出发进行不同的管理,但有的没有形成规范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由于研究生学籍档案与其他的档案有所不同,研究生入学至毕业有三到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学籍档案形成时间跨度大,包括在学期间培养过程的重要材料,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会出现归档不全的问题;又由于研究生教学分散在各院系,院系在立卷整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档案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在一些高校中,院系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主要有以下问题:
1.研究生入学前档案资料分散
每年报考研究生的学生,被通知调档审查一般是5月份与7月份,拿到毕业证书两次寄档过程,容易疏忽造成学生档案丢失或在交接过程中的脱节。又由于考生所在单位有的没有及时将档案寄往学生将就读学校,或者将档案寄到了非直接负责的档案管理部门。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档案,存放在不同的学校,造成学生档案不完整,不能统一进行规范管理。
2.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高校对研究生学籍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档案意识不强,要求不严。存在档案材料不齐全,价值不高的问题。研究生缺乏学籍注册意识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学籍注册、学籍异动记载不全等现象;有的对学生受到处分和取消处分,从休学到复学等等都缺乏登记,使学籍管理难以发挥制约、监督和服务的作用,甚至无法给研究生培养、教学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信息。
3.学籍档案管理模式和手段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已实现系统化。但也有一些学校院系研究生学籍管理,从档案材料收集、整理、鉴别、编排、装订到保管和利用基本上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保管技术简陋单一,与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差距甚大,难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需要。有的院系虽自主研发或购买了校内学生日常教务及管理系统,但仅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特别是数据库类型不能兼容,难以保证学籍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给学生查询和核对造成极大不便。
三、加强与改进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举措
研究生学籍档案,是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学习情况的综合反映,是个人起步的人事档案资料,我们应该从人事干部档案管理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研究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与完善研究生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应受到每一位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新生入学报到、网上信息的录入、课堂教学管理、档案资料的归档和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的举措。
1.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生新生信息
要求新生根据录取通知书内的相关信息提前寄给院系,内容:提供个人相关的基本信息、照片、学费、保险等。报到后及时录入个人信息卡。院系在一个月内做完对每位新生个人信息的审核确认,在二个月内学生完成体检和个人学习计划制订。这些资料是研究生的原始资料,必须列入个人档案。
2.实行档案网络化管理
随着档案信息逐渐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加强培养熟悉档案业务和计算机管理的专业人才,改革档案工作程序,加速网络化进程。为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以及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情况、网上选课、课程安排等,必须加强研究生个人信息、个人培养计划的网上录入管理及学生考试成绩教师网上录入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时,要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和条件,使档案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完善研究生个人档案资料的归档
研究生个人档案中,包含有研究生入学前资料、党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体检表、报到证白联、学位申请书、研究生信息表、学年小结表、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奖励材料、处罚材料等。这些资料需要系统整理,分类组卷,仔细抄写,力求规范,存档备查。
研究生学籍档案属于机要类材料,归档后查阅、转寄都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研究生成绩、毕业答辩材料等重要资料归档应一式两份,一份交由学校档案馆长久保存,另一份入研究生个人档案,以保证研究生学习阶段资料的完整。一旦学生的学籍异动申请生效,学籍管理部门应在作好相关数据的信息化记录的同时,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告知相关学院,建立起学籍管理部门、相关学院、个人档案三方存留的管理机制。
4.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对研究生学籍档案工作的领导
研究生学籍档案工作涉及学院各部门,光靠档案人员负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院系领导的重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认识和努力。因此,加强领导,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研究生学籍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档案工作要列入学院的年度计划,由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规范考核办法。档案人员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研究生的学籍档案管理是一个较为系统和复杂的过程管理,必须增强档案意识,加强领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改进学籍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孙荣平, 刘树生. 浅析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完善[ J] . 黑 龙江教育, 2005, ( 3) : 13- 17.
关键词 学籍档案管理 电子化
高职院校的学籍档案管理是根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所制定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它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求学质量。它入学注册、成绩考核、纪律出勤、转专业与留级,转学,休学、复学与退学以及毕业资格的审核和相应证书发放等都做了详实明确的记录和记载。因此学籍档案管理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直接关系着一个学生的人生规划。如何搞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切实为教育所用,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如今首要探讨的问题。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入学教育缺失
一些学生缺乏对学籍管理的正确理解,只被动的被学籍管理的记录记载所约束,在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尚有缺考或不及格课程。而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通过军训、发放学生手册、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集中教育来介绍和引导学生对于学籍档案的理解和重视。
(二)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高校许多教师视学籍档案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认为与己无关,而同时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不具备相应岗位应有的职业道德,而有的教师则对学生违纪现象视若不见,不能及时处理、上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三)学籍管理手段不成熟
原始的手工录制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已逐步被网络化的电子档案所替代。但尚未成熟的信息管理平台和能力有待提升的信息录入队伍无疑使信息档案的工作量增加,准确性低。
二、如何实现学籍档案管理水平现代化
(一)规范管理,树立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则是提升学籍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籍管理应以各教学院系为主,实行分层管理。教务处工作应转为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等的目标管理。随着社会对高等院校毕业生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学籍管理应作为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的辅助手段,提升服务效果,及时调整管理信息内容,如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和申报、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电子档案管理
随着高等院校生源数量的社会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时代性变化,随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发展,更高效、更准确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呼之欲出。大量的信息数据已无法也不能够通过人工管理来完成,应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平台,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并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条例,使各教学部门能充分利用信息,使各级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并使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学籍信息、考试成绩、课表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籍管理文件的自动化检索,提高学籍管理水平,使学校学籍管理走向技术化。
(三)提升人员素质,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水平
现代高等教育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应加强学籍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应定期对学籍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了解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特点,加强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高等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关乎学校发展声望又关乎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才能使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对档案工作的需要。从事这项工作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娴熟的电子信息技术技能,细致的档案工作态度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推动高等院校的学籍档案工作顺应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吴建华.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科技档案,2006,(03).
[2]张安富,靳敏.我国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
[3]陈静,何致武.关于我国全宗理论的一些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5(01).
[4]钱毅.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档案学通讯,2006(04).
[5]苏卫平.高校电子公文归档管理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6]严瑾.试论电子文件管理的“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原则[J].档案时空,2006(04).
作者简介:
摘要:学籍档案时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档案中所占数量较多的一部分,它真实的记录了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历程。为此,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使其发挥相应作用,是学籍管理者应当思考与注重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分析现阶段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档案管理;高校学籍档案;问题;思考
学籍档案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形成的大量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主要包括学生学籍(学年评语表、考试成绩登记表)、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毕业登记表、健康表、体育合格表等。学籍档案也是在学校学习、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人事文件材料。它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及重要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而且还是反映现实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以及学生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以及经济状况的重要原始材料,也是学校考察、培养、教育学生的第一手段,更是每个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人事档案形成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有的学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求。此外,随着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学籍档案作用日益显著。为此,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使其发挥相应作用,是学籍管理者应当思考与注重的问题。
一、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不完善,缺乏规范性。
高校学籍管理普遍没有统一的、详细的、符合实情、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而学籍档案形成时间长、来源分散、设计部门多、工作量大、缺少规范管理,便致使管理职责范围不清,部门间工作人员相互协作欠缺,客观上造成学生档案管理的不认真、不严谨。
档案材料内容空泛,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其集中体现在毕业生鉴定和平时考核方面,内容平淡空洞,评语格调一致,缺乏个性特点。因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内容只记载其在校学业、成绩及政治表现,而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材料却没有反映。
学籍原始档案不完整,整理不规范。学生毕业前学籍档案大多由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负责填写、保管,个别班主任的档案记录不规范,有的使用圆珠笔、铅笔填写,造成字迹模糊不清,不利于档案长期保存;有的未按要求填写,经常出现缺栏少目或填错信息等现象,使学籍档案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真实情况;由于装订不规范,档案资料卷内没有目录、页码的较多,故查找不便。
(二)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学籍档案发挥的作用往往是潜在的、隐性的、滞后的,容易被学校领导忽视。在高等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普遍未得到领导的重视,其档案办公设备陈旧、场地面积不足、缺乏专项业务经费和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档案管理队伍结构不优化,人员年龄呈现中年化趋势,知识层次及专业素质均不够高。档案管理部门在学校往往属于从属地位各院系都没有专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而兼职人员事情多、任务重、流动性大,既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也缺乏专业水准。档案管理队伍观念陈旧,业务水平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经常为能及时按照档案管理工作需求收集、整理、分类、归档材料,导致学生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此现象严重制约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落后。
目前,学籍档案管理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开发利用的程度有限,大多数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仍是手工操作。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档案管理利用率底、信息涵盖不全等问题。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术档案数量大增,呈现质量要求趋高、流动速度加快、存放时间短、就业方式多元化、投寄单位多等问题,传统的手工管理手段已经远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而且制约着学生档案管理的发展。即便辅助以计算机管理,也仅限于学生基本信息及简单检索查询事物,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效能,达不到无纸化电子档案、图像、声音、文字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档案效果,也谈不上建立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五)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不够,缺乏后续管理。
许多高校没有制定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不利于学生档案的整理和长期保管,故降低了其凭证作用和有效开发利用。学校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到位,加之高校学生档案意识薄弱,致使学籍档案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学生“弃档”现象突出。
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认识和了解,缺乏后续管理。很多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收集、整理、归档,未真正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加工,也未能更好地为教学管理、领导决策、学生就业服务。由于受到学籍档案管理保密性及工作效率的制约,档案的利用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其中查询方法落后、查询手续繁琐、查询面较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籍档案的利用效益。
二、如何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一)建立完善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注重档案质量管理。
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保密管理、传递送交和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切实改变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从而使学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一样得到贯彻执行。
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并具有规范性;树立档案意识,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从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二)提高档案意识,加强领导对其的重视力度。
学籍档案的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档案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领导重视是学籍档案规划管理的关键。学校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必须提高意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重视档案数字化的大势所趋,高度重视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以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各级党政管理部门和教学系管理部门都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都得提高对学籍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并做好对下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指导。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重视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一支科学、优化、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平台。形成由学校领导分管、校办主任主管、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学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组织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和运用现代化设备的技能全面提升。
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相互制约,形成“目标管理”的公共环境。务必保持档案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促进档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四)健全档案信息管理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工方法将被打破。提出科学、规范、标准的操作方式,并统一工作标准。使档案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档案工作和学校主要职能活动的同步管理,多途径的尝试信息分类的实践,务实档案工作实践的档案分类方案。
学籍档案管理应实施“两步走”战略:一是纸质个人档案,二是电子档案。并建立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以电子档案库为基础,在新生入学时就建立一个有着个人详细资料的电子档案库,随着档案材内容的增加而增加。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和保管,还要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扩大服务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向用人单位展示毕业生资源,树立学习良好的形象,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学生档案管理体系。其中,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人才为依托,档案信息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
(五)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引入现代化手段,做好后续管理。
档案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途径,不断丰富检索工具,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分析档案需求信息,突出主动服务的特色。
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对数据繁杂、表格规格多样、内容涵盖量大等这些材料进行电脑管理,务实档案部门现代管理;依托现代技术,制备出多层次档案研编成果,力求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深化档案研编的层次;在办公自动化的条件下,教学部门定期对在校生成绩进行计算机著录,待学生毕业后形成一份完整地纸质材料交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做好后续管理;提高档案使用效率,使传递快捷成功。档案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毕业生毕业材料必须全部输入进去,使其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六)增强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现代管理意识。第一,要树立档案意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服务。故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校领导应加强学生的档案意识。第二,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和教研室联系,踏实、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端正服务态度。要善于与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具有灵活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巧妙的协调能力、快速的沟通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第三,要树立法律意识。学籍档案管理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定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努力学校《档案法》及国家有关学历、学籍管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故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业务,工作才能得心应手,管理人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及时有效地做好工作。同时,管理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能凭个人主观意愿、凭工作经验办事,更不能感情用事,还要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专研业务,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管理人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十分便捷地统计、查询、检索学生学籍的各类信息,务实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总之,学籍档案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质量是档案的生命线,故做好档案质量具有深远的作用。我们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并且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从而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务实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建娟.浅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
[2]戈小宁.新形势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2008(3).
[3]史柳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兰台内外,2007(4).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1.11.023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11-057-02收稿日期:2011-11-6
随着国际间教育交流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来华留学的人数近年来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在我国接受教育。随着外国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日趋重要起来。留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与国内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外国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留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与一般的高校教学档案还存在一些差别。如何科学、规范地管理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并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是新时期高校档案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外国留学生学籍材料的特点
外国留学生在整个留学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既有外事管理文件的属性,又具有教学管理文件的属性,同时,还有其区别于外事类和教学类文件的自身特点,而这些文件的特点是由留学生自身来源的广泛性和所学专业的多样性所决定的。留学生学籍材料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1.由于外国留学生来源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来源地区的广泛,留学生学籍材料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因为各个国家制度不同,外来留学生所提供的申请材料中的个人履历材料的数量和内容均不同。以我校2010年毕业的外国留学生为例:留学生遍及六大洲,49个国家。其中以亚洲留学生最多,占72%:非洲次之,占18%;欧洲、美洲较少,各占5%;大洋洲仅1人。
2.由于外国留学生学历层次和学制不同,使外国留学生学籍材料内容多种多样。如,目前我校外国留学生按学历层次分为博士、硕士、本科生、进修生、汉语言生、中文短期生等层次,相对应的学制也分为博士、硕士生学制三年:本科生学制四年(医科五年),进修生和汉语言生分春、秋班,学制半年至两年,中文短期班是寒、暑假班,为期也只有一到六周的时间。博士、硕士、本科留学生会形成从申请到毕业的一整套留学生学籍材料;而进修、语言和中文短期班的留学生形成的留学生学籍材料仅局限为留学名册、留学阶段证书。
3.由于外国留学生到我国留学时选择专业分散在所在高校的文科、理工科、医科等的各个院系,使留学生学籍材料形成呈现分散性的特点。
4.由于外国留学生的留学资金来源不同,使留学生学籍材料中的审批材料的数量和内容也不同。留学资金来源有国际组织资助留学、中国政府资助留学、本国政府资助留学、学校间交换留学、自费留学等。
二、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现状
(一)外国留学生学籍管理部门不统一,造成留学生学籍材料阶段性不完整
高校留学生一般由留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多重管理,而且管理职能上互有交叉,这就造成了留学生学籍材料形成的分散,因而给留学生材料的完整收集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留学生学籍材料形成时间跨度大,需留学生毕业时突击整理,集中归档,容易造成某一阶段衔接不善,文件散失,因而收集不全。
(二)外国留学生学籍材料归档范围局限,组卷方法不适宜当前留学生学籍材料特点,影响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1994年《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颁布以后,高校的留学生档案一直按照《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的归档范围和方式归档。在实体分类法中,外事类档案下设五个二级类目,外国留学生档案被设置为其中的一个二级类目。因为当时外国留学生数量不多,所以归档范围相对教学类的学籍档案的归档范围少得多,组卷方法也相对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留学生产生的文件材料也越来越多,内容也不断得到丰富,原有的归档单位已显得过于笼统和简单,已无法体现和适应当前留学生学籍材料的特点。比如,有的留学生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需要休学、离校、复学等,会跨年度产生各种手续类文件材料;有的留学生由于不能适应课业的难度,会产生转系、转专业、降级等相关材料。这样,部分留学生的学籍文件材料相对会有很大增加和不同,归档范围也应适当加以完善和补充。
(三)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电子化程度低,影响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
教育部在2007年颁发、试行了《普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对普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的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统一实行电子注册,建立外国留学生学历从入学到毕业的完整信息,供外国留学生和有关机构网上查询。有的高校这一工作刚刚起步,还远远不能适应留学生档案查询需要,还有待于完善和实施。
三、改善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全程管理,加强收集
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针对高校负责管理留学生的部门多且交叉、留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分开的特点,档案部门应扎扎实实地加强协调工作,做好不同阶段收集工作的合理衔接,做到档案的收集与文件的全程同步管理。即档案部门主动、积极深入到留学生所涉及的外事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进行专业的档案收集指导,做到经常收集与集中收集相结合、定期收集与常年收集相结合、主动送交与上门收集相结合,以确保留学生学籍档案的齐全完整。如,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从外国留学生入校后开始对留学生的文件材料收集、积累、归档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然后全程负责并协调整个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设部门、院(系)的文件的采集;最后,留学生毕业时,再指导外事留学生部门对已收集积累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立卷。这样,才能保证留学生学籍档案齐全完整。
(二)健全和完善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归档范围
针对来华留学生数量和类别的不断增加,所形成材料日益丰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高校档案部门应根据利用需求,不断补充健全留学生学籍档案的归档内容。以我校为例,归档范围明确列出学生在教学流程中形成的各个阶段材料,并增加了录取通知书、护照复印件等反映学生个人信息比较完整的一些材料。
(三)合理改进组卷方法,便于留学生学籍档案的保管、利用
目前,留学生学籍材料立卷仍沿用外事类管理性文件的横向组卷方法,如以“外国留学毕业生登记表”为立卷单位,按年度横向组卷,显然这样的组卷方法不利于查找利用,已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日益变化的形势。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鉴教学类学籍档案以人为单位的组卷方法, 把留学生学籍文件材料按留学生毕业年度,以留学生个人为立卷单位,纵向组卷。这样的组卷方法可以系统、规范地立卷归档,同时方便留学生学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四)拓展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网络化服务
关键词:开放大学;学籍档案;创新
在当前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和教育手段日益更新的今天,开放大学只有在学籍档案方面对管理和服务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优化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对服务进行深化和拓展。
一、从管理方面探究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1.对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在准备阶段,制订毕业审核方案,对毕业生成绩的和审核的时间以及毕业审核报告的形势和毕业审核通知的等均需做好准备,并及时保存文件、方案、通知等。到了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初审、复审以及终审,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校对,并制作和发放毕业证书。但是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严禁存在任何错误。在上报环节,主要是整理好学生数据之后及时上报到有关主管部门。而在存储环节,要根据建档要求,将毕业生的成绩单清晰地打印出来,并贴上照片,按照要求将其整理归档后送交档案室进行保存。
2.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在学籍档案管理中,注重管理流程创新的同时还应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尽可能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确保所建立的考核机制将工作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从而更好地评价工作完成的情况,并不断完善现有管理机制,明确档案管理的目标和方针,确保档案管理成效的评价更具多元化,从而更加灵活地考核管理的成效。
3.从管理技术上进行创新。这里主要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地摒弃传统的手工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学籍档案信息系统,集检索和编研以及统计为一体,提升学籍档案工作效率与信息开发效益,传播各种信息资源,这对提升学籍档案的使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将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目标,加强建设的力度,着力提高学籍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而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籍档案网络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和开放式的学籍档案管理平台,使其更好地对有关信息进行检索,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二、从服务方面探究开放大学学籍档案服务的创新策略
开展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要想优化管理,就需要将管理上升到服务的层次上来,因而在注重上述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促进服务的创新。
1.在服务意识方面进行创新。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意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应给广大师生和社会上的一些学籍档案信息的等提供支持。由于学籍档案中所记录的内容较为重要和特殊,因而其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神秘感,所以在学籍档案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方面难以形成一定的氛围,进而对其加工和利用的难度较大。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客户第一的意识,尽可能地开放学籍档案服务平台,满足不同群体客户的需求,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在服务模式方面进行创新。主要是对归档材料实施数字化的处理,尤其是易损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材料,应加强对其的数字化处理,并及时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存储中心,将档案数字材料存入数据库中,从而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平台,完善其检索功能,就能使客户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另外,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籍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网络备份,从而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性。
3.在服务手段上进行创新。首先是制作网页,并将学籍档案信息及时录入,以便于对学籍档案信息进行检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是建设电子文档中心,对各种学籍信息进行归档处理,方便客户对电子文件的查询和利用,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共享。再次是加强对资源的整合,打破传统的独立格局,将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开放和更具共享性,实现对学籍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尽可能地将系统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加强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服务手段上赢得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大学的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应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上转移到服务理念上来,并对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玉萍.论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3):49-51.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学籍档案是指在学生学籍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并具有保存价值以备查考的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图表的总和。主要包括:新生录取名册、学生登记表、学籍卡片、原始成绩报告单、在籍学生统计表、学籍变动材料、学生奖惩材料、毕业生名单、验印申请书、毕业生成绩汇总表、学历证明存根等,是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是高校档案馆重要的馆藏资源,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籍档案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学籍档案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由于学籍档案自身具有原始性、凭据性、权威性等特点,其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例如企业用人单位甄别学历真伪,毕业生就业、出国留学、资格认证等方面都需出具学籍档案证明材料。另外,学籍档案也是校友资源信息库的主要资料,是建立校友信息库的数据来源。学籍档案也为校史研究、举办展览、编辑出版年鉴、画册等提供素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保存手段、室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原始纸质学籍档案出现了纸张松脆、结块、字迹淡化等现象,失去了使用的准确性和可能性,同时,学籍档案在翻阅或利用中还经常会发生损坏或遗失现象,过度的查询利用也加快了纸质学籍档案的破损速度。原始简单、落后的学籍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档案管理要求,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内蒙自治区各高校在20世纪初才开始校园数字化,档案部门开始启动学籍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档案管理仅限于2000年开始招录学生的新生录取名册、在籍学生名单统计、毕业生名单及成绩单的数字化管理,学籍档案的其他相关信息等。例如学籍卡片、学生的奖惩情况、毕业生的去向等都还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特别是2000年以前学生的学籍档案情况还是原始的纸制学籍状态,所以学籍档案的目前管理状况与利用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没有充分满足学籍档案的利用要求,在自动化管理与提供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高校学籍档案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1. 2000年以前的学籍档案管理还是原始的纸制管理方式,需要将这部分学生的新生录取名册、学生名单、毕业生成绩单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便于统一管理。 2. 电子版的学籍档案不能等同于档案数字化管理。很多学籍档案,如学生的学籍变动材料、学生的奖惩材料、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联系方式等各高校都有电子版的材料却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这样既不利于学籍档案的完善,还会导致原始材料出现失真,或因电脑的损坏及一些突发事故导致档案的遗失。所以,必须将现存的原始电子版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管理模式,才能使档案永久保存。 3. 学籍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只注重学籍档案的管理,还应重视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和开发,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学籍档案利用。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构想
随着学籍档案利用率的日益增加,不同用户对学籍档案数据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构建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应以原始的纸质学籍档案为中心,搭建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学籍档案数字化传输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以及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开放式利用、一站式服务。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应具备三个主要模块:学籍档案数字化加工模块,学籍档案信息著录模块,学籍档案查询与展示模块。
学籍档案数字化加工模块。学籍档案目前主要是以纸质的形式保存,该模块主要实现对纸质学籍档案的数字化扫描以及对扫描完成的图像进行编辑处理,通过扫描的方式转换为数字化资源进入数字化平台。
学籍档案信息著录模块。扫描后的学籍图片资源有的并不能直接用于查询和利用,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籍信息库,使这些原始资源能够进行正确的识别。
学籍档案查询与展示模块。该模块能够提供灵活多样的查询方式,满足学籍档案各个层面的不同查询要求,可以按照多种条件查询,并能将查询的结果转化为文件形式进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