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思维导图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通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本质上,思维导图是在重复和模仿发散性思维,这反过来又放大了大脑的本能,让大脑更加强大有力(东尼.博赞)。文本是作者通过选择中心内容,组织篇章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文本解读则是读者对文本主旨和内容,作者意图,写作手段,修辞方法等的分析与解读。笔者尝试把思维导图融入文本解析中,帮组学生梳理文本信息,把握文本结构脉络,体验语言表达,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案例设计
本课为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Module 3 Unit 7 Lesson4 Sea Stories 的阅读课,主要是通过叙事让学生了解一个海上故事,兼有抒情和议论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从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方面来看,高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不存在太大困难。但是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思维比较欠缺,在英语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差。学习此课的目的旨在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真情,提升自身英语表达。备课基于思维导图,读前设置头脑风暴,激活学生背景知识。读中主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背后信息,读后思索作者真情的流露。
三、教学过程
Step1读前――导入背景,关注文体结构
1. Presentation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today? 学生们看到标题 Sea Stories,能联想出学过关于大海的单词。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轻松导入本课主题,基本了解主题。
2. Prediction
四、反思与感悟
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测记叙文文本信息,逐步理清文章结构,搭建语言支架,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升入主题,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领会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笔者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ξ谋窘行深层次解读,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逐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可对于议论文,说明文等其他文体进行探讨。
引言
导学案,是指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学案,是指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教学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设计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过程,也即是有效的整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过程,其既能够有效的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还能够较好的指导学生有效的运用自学方法,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自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一、何为导学案
导学案是通过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按照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编写的,借助于教师们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讨、教师的单独备课、再进行公开研讨等流程来编制,并有效的指导学生来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完全投入、分析研究、持续升华的学习方案。其较好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分析研究、不断反思、总结评价的学习指引图。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将学习流程向前推移,并有效的展现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内在关联性,重点可分作四项学习流程:(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通过上述的四项学习流程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导学案实际应用的意义
充分运用导学案,可使教师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策划者、促进引导者,让学生能够确实的转变学习的方式。第一、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流程图,让学生能够有序的推进自主学习。第二、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本具有深入的理解。第三、学生有效的运用导学案,也可视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的记录来教学有效的总结与评价,并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第四、导学案可有效的彰显出整个课堂知识结构体系,让教师能够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所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水平,也会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编写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建议
为了充分说明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热爱生命》来作为实例进行重点的分析与研究:(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来明确教学的目的,如何来体现出课文内容当中对于生命的热爱,来真实的体验人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彰显出自身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与意志;(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人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珍贵的生命、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呢?在阅读了《热爱生命》的课文之后,从中了解导作者具有怎么样的对待生命的态度?(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总结:课文启发了让人们要去热爱生命,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热爱生命”的楷模呢?你自己是否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评价: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时光,珍视生命。(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要热爱生命,充分利用时间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并要懂得关爱他人。
1.进一步明确学案和导学案概念
第一、为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效的保障科学合理的运用导学案,必须注重有效的来认知与了解学案与导学案等概念具有差异性,应进行较好的区分。如果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就不能充分体现出导学案所具有的科学性。导学案目的是有助于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注重指导学生运用适合与自身的学习方法,较好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为自我导学制定出简单的学习方案。而学案是以问题来作为重点,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方案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其重点是较为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与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因此,能够较好的区分学案与导学案的概念,不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和在运用当中来混淆此两种概念。
2.应较好的体现出导学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导学案进行设计与应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层次,其性格特征、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具有差异性,因此不能单纯的运用一致性的、相同的导学案,为了较好的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求,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在设计与应用导学案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贯彻落实分层设计与分层运用的方式与方法。
3.较好的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高中语文导学案较为注重通过所设计的问题,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是问题探讨,借助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当中,既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可较好的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的促进学生解?Q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也必须注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问题,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较好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长期以来,汉语被认为是很难学的语言。郭沫若曾经说过,比起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来,中国儿童学会阅读起码要多费两年时间。而运用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进行语文教学的变革,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立体构建,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前提,当前识字教学的主流趋势是运用“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见字认字”的识字方法,促进识字。儿童要自主阅读需要至少掌握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因此,低年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识字。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发散性的想象,不断扩散学生的识字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这一特性,进行归类识字和多音字的辨析等,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识字水平。
阅读教学。新时期语文教育主张让儿童每年自主阅读几十、几百万的文字,通过巨大数量的语言模块的撞击、刺激,使儿童索取智慧,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影响整个生命的发育。同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运用思维导图支持学生的语文阅读,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思维支架工具支撑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例如,在进行《上下五千年》一书的阅读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需要运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文本解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故事性、连贯性比较缺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读起来比较枯燥,难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以主题的形式“写”读书笔记。
写作教学。写作,就是让孩子倾述,倾述就是一种享受!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图示化的写作,激活学生的写作潜能,这在写作创意、写作条理、写作灵感上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结构化、图示化的思维导图可以在写作思路和发散式头脑风暴的写作上对学生有更深入的帮助。这种写作方法对写作条理差、写作深度欠缺和写作内容匮乏的学生帮助尤为明显。例如,在让学生写作之前,先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再根据写作提纲不断延伸写作内容,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必然性;探究精神;审美情趣;学习资源
《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自觉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学应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必然性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如果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是时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学生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激发学生强大的求知欲望。
信息化语文教学可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活跃思维。
三、利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精神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起于思,思想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新。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培养思维求异性的有效途径,对同一思维的对象不拘泥于惟一答案,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层次上做出立体的交叉答案。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还要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气氛。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就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这样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课文,如果教师注意挖掘这类教材的“潜能”,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质疑情境,就能引导学生突破书本知识和已有经验的禁锢,使他们在不断寻求书本新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
在讲解课文中,恰当地运用录像、电影、投影可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功效,也易于重点的突破。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也为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教育可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为能够感受欣赏美、认识鉴别美、培育创造美的身心健全、能力完备、品格高雅的人,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最富于审美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审美情趣。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优化组合,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通过声光电强大的交互功能,形象化、动态化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容量,营造审美情境,收到情感体验、美文欣赏、语言积累等立体化的审美效果。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要合情合理,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语文教学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先进手段来使用。但是,语文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挖掘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它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努力寻求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和发展,促进语文教学素质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
3.《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
4.《语文》(教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它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所以它的重要性就不容客观了,这同样也增加了小学语文教学难度,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要不断地丰富课堂,这不仅符合了小学生的特点,而且还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们就简单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析小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东西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所以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想完全禁锢在课本上,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少的,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不断地进行课外的延伸与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多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课外知识丰富多彩,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增强学生的词汇库,这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学生词汇量短缺的问题,这一方面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
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
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教学方式比较落后,虽然教育不断的改革,但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难转变教学理念,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的死板化,课堂氛围凝重,没有激情没有活力,学习效果低下,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逐渐地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融合,逐渐地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生活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总的来说,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就是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落后,教学内容简略,这就严重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望其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四种做法
小学教学大纲指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但是,目前在教师中,对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上还有许多模糊认识,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一种东西,不必把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同时列入教学目标,持这种观点的人,必然把思维和语言混为一谈,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认为会想自然会说,有了思维就有了语言,持这种观点的人,把思维和语言截然分开,结果把发展思维放在首位,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三是认为只要把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这种看法的人,只注意语言能力的训练,而不去注意发展学生思维。唯物辩证法阐明:思维是语富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思维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同时产生,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二者放在同等的地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同步发展。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应用好教材这个工具。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插图及课后思考题、基础训练中,都包(隐)含了极为丰富的发展学生语言的思维能力内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发掘,把握好课堂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契机,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对此,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有四种:
1. 注意分类归纳,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过程。而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受阻,则会影响进入中年级的学习。而在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归纳运用好。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指出:是按鸟类、昆虫类、兽类来归类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哪些动物,也属于同一类等等。学生们的发言非常活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 练习扩词成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求异的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说话是平面式的,所以,培养其发散思维具有特别重要的智力发展作用。例如,以“水”一词导思,先让学生说出各种水(海水、河水、开水、凉水、盐水、糖水……),接着又说有关水的句子(黄河之水天上流,春江水暖鸭先知,泉水叮咚响,条条江河归大海……),这时再突换思维角度,问学生水有什么用处?学生纷纷说出:“水可以发电”、“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可以航行”等等。这种练习,使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维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得到了发展。
3. 用好语文插图.培养思维的想象性
想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少儿喜爱形象感知事物,具备良好的想象素质,而语文中的插图,具声情境性、形象性,如果利用得好,更能“以图引说,以说入文”,达到语言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插图在课文中是以静态出现的,但它所描述的事物却可能是动态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力求化静为动,化无声五色为有声有色,达到引伸课文,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太空中航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说话的闸门一下打开,表达了许多有想象思维的语言。
4. 设计好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着力于夯实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的一个目标。语文基础,以前通常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其次,还应该包括基本习惯和基本方法,这样语文基础就包含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习惯、基本方法四个方面。
学习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素质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加强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向能力迁移,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训练能力。在能力的训练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把知识讲准讲活讲到位,强化知识网络的贯通编织,抓住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平时教学,研究每一个能力训练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做辅垫和支撑,能力训练也要注意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坡度。在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别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语文基础的教学,我们又以语言基础知识为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的综合运用中学习语言,从纷繁的语文现象中概括出语文的各种规律,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活的语言。其次在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突出语言因素,引导学生去了解、体会作者是怎么样运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现他们的意图和思想感情的。我们还注重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上具体处理好教材。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良好的习惯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出发点。著名的出发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叶老要求培养的良好习惯,主要指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是从以下七个方面去培养学习习惯。一是课前主动预习,课后自觉复习,课上认真听讲、记录的习惯。二是先复习后作业,课上认真听讲、记录的习惯。二是先复习后作业,作业有错及时自觉订正的习惯。三是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四是上课积极发言,响亮回答的习惯。五是阅读时随时查字、词、曲。边读边思考边摘记的习惯。六是课外阅读出刊和练笔的习惯。七是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通过严格要求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自觉性、主动性。
学法指导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方面。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是目的,教能力、教方法比教知识更加重要。在这方面,我们从内心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导学”上发挥作用,让学生从学会发出,达到会学善学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动,激学
现代化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活泼地成长。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明显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笔者同有关语文教师一起,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对自行设计的以学法指导为核心的“导动——激学”语文教学作了实践性实验,并取得了骄人成果。
1.“导动——激学”语文教学法的模式框架
“导动——激学”语文教学法,是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叶圣陶“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心理学“关于人的素质形成须经过‘内化’过程的学说”,以及现代教育教学论、素质教育论等为理论依据,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为重点。其主要教学活动过程分四个阶段,导入激趣为第-阶段,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导入艺术,讲求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形成愿学理念。导思激情为第二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读要求,运用教师提示的或自己已形成的学习方法,围绕目标自读课文,并围绕目标质疑,此阶段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在导思和导学上。导思,启发质疑,导学指导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发挥主体作用,主要是认知与学法相结合,质疑与激情相联系,运用已有学法创造出具有自己个性的学法。在思考中质疑,在师生、生生情感交流、体验中认识,以达乐学。导练激活为第三阶段,分二步进行,先要由学生提出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或教师围绕重点、难点设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或单独思考,或合作争鸣,然后,在教师讲解归纳基础上,围绕重点、难点知识巩固练习。第二步主要目标是激活学生思维,不搞“灌”、“填”、“压”,也不搞死记硬背,在练习中掌握,在动手动脑中巩固,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善学。导用激励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动手动脑,疏导练习,激励创造,既是对导练的延伸,又是对学生已获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方法实现迁移,从而形成巩固学习方法,以达会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阶段中的主要活动图示如下:
教师(主导)〖WB〗学生(主体)
导入——激趣〖DW〗动情——愿学
导读——激情〖DW〗动口——乐学
导练——激活〖DW〗动脑——善学
导用——激励〖DW〗动手——会学
2.“导动——激学”语文教学法的操作要领
2.1导入激趣。
这是“导动——激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实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情趣,能否主动参与,能否积极实践,能否形成自己的学法和增强自己的学力。因此,教师“导”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入”,是以激发学习情感、兴趣为落脚点的,这也是师生教与学结合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启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诱导教学行为,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使之乐学;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学习情感的调节,学习兴趣的萌生,它不仅仅停留在外表,重在激发其内心情感,这种学习情趣的体验不是肤浅的、转瞬即逝的,而是深刻的、持久的,甚至是回味终身的。这就要求教师“启”而得“法”,才能达到“启”而有“发”的。形成-个良好开端,使学生在以后环节中学而不“厌”,思而不“罔”,练中得“法”,用中而有成。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或采用实物演示,或借助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等,呈现所学内容,但非结论性答案,让学生观察、联想、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不失时机,精要指明学习具体目标。在拟定目标时:一是全面考虑教学结果;二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分层施教”;三要用可测定的外显行为界定。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把学习行为集中指向学习的目标上。这一环节的导入激趣,不同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导入过程。从教学手段上讲,是情境教学法、兴趣教学法、观察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教学原则上讲,坚持的是愉悦性、兴趣性、渗透性、导向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
2.2导思激情。
它是“导动——激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给学生自读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和布置不同层次的自读作业。如要求全体学生使用工具书疏通课文,摘抄精妙词句或自制学习卡片,思考“自读提示”或“思考和练习”中提出的问题等。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备质疑,对优生可提高要求,增加分析文章中心、重点难点句子分析等要求。然后引导各层次学生围绕目标学习课文。自读,可边读边完成自读作业。对教师而言,关键是导读激情,设疑引思。对学生而言,重在学中质疑,思中求知,质疑问难,探索体会,交流情感,形成学法。在此阶段,从教学手段上讲是尝试学习、经验学习、发现学习、创造学习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教学原则上讲,采用的是主体性、适应性、差导性、层次性、整体性、自主性、独立性、综合性等教学原则。从教学策略上讲,讲究的主要是学法指导和分层递进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对一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在一对一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在积极探索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最佳模式,但一直蹒跚前进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语文教学难以构建简明易学的可操作性知识和能力体系,首先是因为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体系作支撑。学生最基本的概念不明,是语文教学的硬伤”。[1]所以积极探索一对一网络教学环境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提高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构建一对一网络教学平台
我校实行一对一网络教学,是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推动下进行的,我校参与网络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使用的是eClass网络平台。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
1.有利于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形式,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提示,不同的学生可以做出形式不一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对一环境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平台、提供媒介。学生们针对某思维导图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对作品中出现的缺少知识点或知识层次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作品的作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或订正,实现了作品时时交流,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作品只能由教师评改的限制。
3.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空间
登录eClass平台的“互动课堂”,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后,点击“提交”,教师的网络平台就会呈现每位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想查看哪位学生的作品,只需点开通过“投射”,全班即能欣赏到这位学生的作品,大家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补充。这样,教学空间实现了开放,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4.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eClass网络平台是个性化学习平台,特别是思维导图功能区,不仅有文字叙述,还兼带画板、画笔、橡皮擦、各种颜色、符号、小装饰等功能。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可以随心所欲,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语,如读后感、体会等;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贴图装饰,满足自己的视觉。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1.教师的设计策略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单元整合)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思维导图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笔者的班级从五年级上学期便开始充分利用一对一网络平台进行常态教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笔者又开始尝试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列习作提纲,升入六年级后,一直在尝试单元整合教学,即把整个单元的课文用思维导图贯穿起来,有了前面几个单元做铺垫,笔者认为在本单元(整合)用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可行性很强。
导学目标:①继续练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②学习作者将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③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自觉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制作网络教学“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课堂”,笔者设计了“本单元学习目标、思维导图理解本组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感、学习内容及时检测、欣赏图片说故事、谈感受、及时上网找相关新闻与故事并交流分享”等学习活动。尤其是针对课文用思维导图理解,笔者依托eClass网络平台的思维导图功能给出了学习支架。
2.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笔者提前进入“互动课堂”,学生用自己的账号也登录进入。
师: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细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能和他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走进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阅读。(生齐读课题,默读并知晓本组课文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提素质
要想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特别对于小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慢慢形成,给学生的导学案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并且要求一定要具体。目标要能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组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自己在书上或本子上提前圈点标注,写体会;有的小组做成了简单的PPT。课堂上,根据本组课文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给出了做思维导图的三点提示:每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篇课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合作促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笔者从四年级接班始,就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现有39人,6~7人为一组,每组都有从1~6(7)号的编号。这样笔者的班级按异质分为六组,每组有学、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及成员。针对本组课文,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思维导图。因为“概念图是实现课堂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2]所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从1~6(7)号逐个交流,大家对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笔者来回巡视,给予指导与补充。最后各组向全班推荐做得比较好的思维导图,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修正,在互相质疑中达到学习效果。
(3)学习效果――迁移学习拓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质疑、讨论修正,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组课文的基本结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写作特色。这样,使用一对一教学平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目前各个地方提倡的高效教学。当然,学生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迁移到了其他学科、其他领域,如习作、英语课、复习课等,学生也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提纲、理解概念、梳理课文,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
3.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整合的一节课。课前学生充分预习,组长分配任务,组员各司其职进行找句子、说体会、诵感情、制作PPT等。课中,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充分显示出一对一网络教学作品共享的特色。
一对一网络环境下,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帮助学习者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或其他学科的课,最终都能促使学生快乐、高效、有创造、个性化地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