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比的认识范文

比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比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比的认识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王师傅6分钟做5个零件,李师傅7分钟做6个零件,王师傅与李师傅工作效率比是(

A

.

B

.

35:36

C

.

36:35

2.

(2分)在400克盐水中,含盐80克,盐与水的比是(

)。

A

.

1:6

B

.

1:5

C

.

1:4

3.

(2分)大圆的半径6cm,小圆的半径3cm,大圆和小圆面积的比是(

)。

A

.

2:1

B

.

4:1

C

.

1:2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4.

(2分)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3:0,所以比的后项可以为零.(

5.

(2分)甲比乙多

米,也就是乙比甲少

米.(

6.

(2分)1克盐放49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49.(

7.

(2分)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比是4:1。(

)。

8.

(2分)1米与1厘米的比是1:1。

9.

(2分)4:5的后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增加8。

三、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

10.

(4分)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_______,用小数表示是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是_______。

11.

(4分)观察算式:

=

=

=

=

=

=

。你得出什么规律?_______

12.

(2分)把9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_______,糖和糖水的比是_______。

13.

(1分)一辆重型卡车平均每小时可以行驶84千米,每行驶1千米要耗油0.2升.

(1)这辆卡车平均每小时消耗_______升汽油。

(2)这辆卡车4.5小时一共可以行驶_______千米。这段时间大约需要_______升汽油。

14.

(2分)赵大伯用56.52m长的篱笆靠墙围了一个半圆形花坛(如右图),这个花坛的面积是_______m2。

15.

(3分)把“3.14,31.4%,3

”从大到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分)把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比值是_______。

17.

(2分)完成一件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乙单独做要8小时,乙与甲工作时间的比是_______,甲与乙工作效率的比是_______。

18.

(2分)_______÷6=_______=_______:10=0.5=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4-1、

5-1、

6-1、

7-1、

8-1、

9-1、

三、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

10-1、

11-1、

12-1、

13-1、

13-2、

14-1、

15-1、

16-1、

第2篇:比的认识范文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在失去很多所爱的人和心仪的事物之后,也会得到了人生的感悟和收获。丧失,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它并不可怕,虽然它使我们为生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它也是我们成长和收获的源泉。

人生恰似一载重的大卡车,由如意和失意两个车轮支撑着,如果只有一个轮子,这车就不能前行。失意像深秋里带寒意的风,虽不如春风和煦,不如夏日炽热,却能把果实吹红,失意似磨石,虽能把人的灵魂磨痛,甚至使其滴血,却会让人丰富自己的生命,不至于变得低能。

对于得失,我们的态度要坦然。所谓坦然,就是生活所赐予你的,要好好珍惜,不属于你的就不要自寻烦恼。得而可喜,喜而不狂,失而不忧,忧而不虑。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能坦然地面对得与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而人生这部书,是由两支笔写的。一支书写如意时的欢乐,一支书写失意时的沮丧。只有这样,这部书才能有精美的故事,才能经得起品味。人生是立体的雕塑,不是平面的彩图。只有如意,没有失意,人生也就显得苍白。战胜失意,就是为了如意,要如意就必须冲破失意的樊篱。

佛经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失去是一种痛苦,但更多的是为迎接新生。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收获丰硕的金秋;失去阳光的灿烂,却能收获雨露的甘甜……

普希金的抒情诗《如果生命欺骗了你》最后有两句话是“一切都如烟云,一切都会消失;让失去的变得可爱。”显然,有时候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奉献。只有我们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失去也会变得可爱!

第3篇:比的认识范文

师:前些日子,盐城发生了一起特大的室内偷窃案。警察叔叔在室内进行了一系列侦察,结果发现唯一的证据是小偷的脚印。同学们,知道警察测量小偷的脚印有什么作用吗?

……

评析:学生非常乐于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生动具体的情境下学习知识。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巧妙设计警察破案这一现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学片断二:

出示例1:在今年秋季田径运动会中,学校设置田赛项目5项,径赛项目9项。

师:通过给你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田赛项目比径赛项目少几项?径赛项目比田赛项目多几项?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两个相差问题,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解决。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田赛项目是径赛的几分之几?

生3:径赛项目是田赛的几分之几?

师:像这样倍数关系的数量问题,我们可以用比来描述。

……

评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先提供学校秋季运动会的信息,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引导学生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逐步体验感悟出单纯从绝对量的多少(比差)来比较是不够的,还要用相对量(比商)来比较,紧扣教学新知识“比”的意义中的实质内涵,把握住了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

教学片断三:

师(出示例题):图中的比是1∶4,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生1: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师: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师:小强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

生2:小红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600∶12。

师:我们刚才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例2中的比900∶15、600∶12,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

……

评析: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先认识两个同类量之间的比;例2通过教学路程除以时间表示速度,再认识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完善对比的认识。这样一方面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另一方面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互说、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教学片断四:

师:你会修正吗?(出示以下信息)

生1:星期天播放女足世界杯,中国对挪威的比赛,你看了吗?

生2:没有。

生1:可真精彩啦!体育场坐满了观众,到场的男、女球迷的比是3∶5。

生2:来了3个男球迷,5个女球迷啊?

生1:挪威队可强大了,队中平均身高是185厘米,中国队的平均身高只有1.7米,他们的身高比是185∶1.7。

生2:最后的比赛结果呢?

生1:挪威队以1∶0取胜。

生2:1∶0,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吗?

……

评析:问题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诱因,而自相矛盾的问题更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量子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说过:“当我们遇到自相矛盾的问题时,真是太棒了!因为我们就有希望获得一些进展了。”的确,学生就是在攻克一个个“问题堡垒”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课堂中,我们有必要预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分析它,最终解决它。

教学片断五:

师:同学们,我们的比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体上也蕴藏着许多的比。

师:猜测并验证你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

生:大约是1∶1。

师:身体的腿长与头长的比是多少?

生:大约是4∶1。

师:还能找一找你身体上的比吗?

师:现在理解警察叔叔为什么要测量小偷的脚长了吗?一般成年人的身高与脚长的比大约是7∶1。

师:警察叔叔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脚长是25厘米,你知道他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

……

第4篇:比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拉康;镜像理论;盖茨比;分裂;自我;他人

菲茨杰拉德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作家,以擅长描绘美国梦的幻灭而著称于世。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美国青年盖茨比的爱情与理想幻灭的悲剧故事。该作文笔洗练、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丰富、力透纸背,已有众多评论家在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对它做过深入阐释。本文则试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从另一角度对盖茨比的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这场悲剧的表象是盖茨比惨死于汤姆的算计,被威尔逊枪杀,深层原因则是缘于盖茨比错误的自我身份认同。他在临死前还想为黛西顶替撞车杀人的罪名,一直心神不宁地为她担心并焦急等待着她的电话,至死都未明白自己永远是被拒斥在上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黛西在他死后竟连一束花都没送来,依然过着奢华富贵、纸醉金迷的生活。盖茨比只能跟随着他的梦幻孤独地步入天堂。究其原因,自我的迷失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他把理想与奋斗目标建立在错误的自我身份认同的基础之上,因而踏上了一条虚幻飘渺的不归路。

一、镜像与自我确立

雅克·拉康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批评界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镜子阶段的理论。他的镜子阶段分前镜子时期、镜子时期与后镜子时期。在前镜子阶段,从出生到六个月的婴儿对自身及外界仅是零碎的片段和幻象,并未形成完整的认识。在镜子阶段,六到十八个月的婴儿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的镜像后会因兴奋变得欢欣雀跃起来。在此阶段,他通过镜中的映像对自己的身体已经形成全面的认识,通过想象虚构完整的自我。“唯有这个镜中映像才给了他全面的印象,使他能把昔日破碎的片段连缀成为一个整体,从一个感觉的映像的联合体变为一个经验的、自身成立的身体。”[1]在后镜子阶段,他对自我和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自我的身份确认显示出它的力量,使得儿童与自己同周围环境间的联系性质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把外界的客体作为自己的组成,因为他已从镜子中认出了自己的映像”[2]。拉康通过镜像理论探讨了自我的形成问题。镜像阶段的研究表明,镜中映像促使了婴儿“自我”的形成。在前镜子阶段,人所得到的主体认证只是初级认证,其结果是不连续的、不完整的、分裂的主体。在镜像阶段,人经过高级认证,“所得到的认证是现实的,它同时具备了有机体自身,它与他人和环境,它的语言和文化性等三方面的意义,这三方面合在一起成了综合主体。”[3]拉康通过镜像阶段的研究来探讨自我的形成问题,在历经初级到高级认证阶段的转变,人已经对于自身和外界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已经通过看到镜中的映像,开始通过想象把不连续的经验和印象组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这种对于自我的认识将会伴随他今后的人生一直不断地深入并延续发展下去。

二、盖茨比的自我认同

1.主体分裂

拉康经过镜子阶段的研究发现了自我的形成过程,然而拉康又是悲观的,他认为在前镜子阶段的初级认证得到的是不连续的、片段的、零散的感觉印象与认识,这些破碎的经验将会造成主体的分裂性,并将延续下去。在镜子阶段,虽然经历了高级认证,但是“即使在镜子前获得了完整的个人形象,但不能得到完整的主体[4]”。因此,人得到关于个人形象的前镜子阶段破碎的经验使得主体的分裂性早已存在,而且将一直伴随着一个人今后的人生之路。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从小家境贫穷,但却充满理想与勇气。从他小时候喜欢看的一本书里夹着的那张计划表可以看出,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他不仅从未消沉,相反却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自身生存境况。他幻想着经过辛勤付出之后能获得回报,相信自己也能有朝一日过上富足的生活,并得到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这是由于在盖茨比确立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其主体分裂性始终存在,自我处于一种不定的变化状态中。尤其是在结识了黛西之后,在笼罩着金色光环的黛西的吸引下,他的主体意识有了新的发展。盖茨比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面镜子,在想象中为自己虚构了一个完整的自我。“他发现他已经把自己献身于追求一种理想。”[5]然而,由于盖茨比陷入了一场不可自拔的爱情,他对黛西的爱恋让他难以自控,欲求而不得使得他的愿望升级成欲望,并且一直伴随他以后的人生。“从欲望出发去将心目中的形象据为‘自我’,这不能不导致幻想,导致异化。而这一切得以产生全是由于认同的机制。人是通过认同于某个形象而产生自我的功能。人的一生就是持续不断地认同于某个特性的过程,这个持续的认同过程使人的‘自我’得以形成并不断变化。”[6]在人生之路上,在欲望的驱使之下,盖茨比义无反顾地朝自己的梦想奔去,他的“自我”在追梦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确立。正如镜像本来就建立在虚幻的映像的基础之上,人的自我最初确立的根基并不可靠,在以后的发展中,自我的发展也不会有更加稳定牢靠的基础,并且还要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作用。盖茨比的理想一开始就建立在虚妄的梦幻的基础之上,他反要为实现这个虚幻的梦想去付出一切,这就注定他的人生更加风雨飘摇。

第5篇:比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教材版本 比例尺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39-01

《比例尺》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要求是:“了解比例尺;在特定的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比例尺》这个内容的编排各具特色,现比较分析如下:

一、教材编排异同点

(一)相同点:

1. 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比例尺在生活中、地图上常常出现,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两种版本教材均准确把握了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地编排了比例尺的相关内容。

2.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两种版本教材不仅以学生熟悉的地图或房间平面图引出比例尺的意义,还创设了丰富的独立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解决有关比例尺的相关问题。

3. 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两种版本教材都涉及到了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这种编排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渗透一定的函数思想。函数就是从数量的角度反映变化规律和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

(二)不同点:

1. 编排顺序不同。人教版教材在编排比例尺的内容之前,安排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把比例尺归属为比例的应用第一部分,之后安排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而北师大版教材之前安排了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学习。相比有所不同的是,教材删除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相关内容,并把图形的放缩提前到学习比例尺的前一课时,目的是通过观察、操作,在感受图形相似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比例尺的意义埋下了伏笔。

2. 对比例尺不同形式认知的侧重点不同。人教版教材在认识比例尺时,对不同形式的比例尺认知完整,且注重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结合。北师大版教材则侧重于数值比例尺的认知,教材始终未呈现线段比例尺的学习,对数值比例尺另一种形式的学习,也是通过教材第32页“你知道吗”栏目呈现,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3.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不同。人教版教材把比例尺的教学确定为比例的应用范畴,紧紧围绕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对于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材呈现的是用解比例的方法进行。而北师大版教材在学习本课之前没有安排“比例”知识的教学,教材突出了“比”这个重要概念,把比例尺的教学归属为比的应用来教学。如教师用书第42页指出:“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解决上述问题(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教师不要补充解比例的内容。”

二、比较后的启示与思考

(一)需要完整认知比例尺各种不同形式吗?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形式,数值比例尺又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如1:100或10:1两种情况。而北师大版教材明显重视数值比例尺中常见的“缩小”比例尺,且舍去了线段比例尺的认识。事实上为了防止学生将相关实例的某些特征误认为是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经常用到的一些实例。比如,只认识1:100、1:650000000这样的“缩小”比例尺,学生会误认为比例尺中前项都必须是1,面对10:1、10000:1这种“放大”比例尺时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忽略了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一本质属性,相反,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感悟概念本质。另外线段比例尺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的需求认识它,更重要的是,学生可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例尺内涵的认识丰富而又完整。

第6篇:比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卡尔曼滤波

一、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改变了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如图1所示,自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单边升值趋势,累计升值达21.4%。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以及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的波动幅度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可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汇率制度的灵活性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参照的货币篮子主要由在中国对外贸易、直接投资、外债偿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外国货币构成。篮子货币的确定是以对外贸易权重为主的,由于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也自然会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货币当局并没有明确篮子货币中所包含的货币种类及其权重,以及如何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对货币篮子作出调整。同时,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渐进式改革的关键阶段,金融危机是否对汇改进程产生冲击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希望货币政策的对内作用能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希望能采用相对独立的汇率政策应对内外失衡的问题,并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条件下的内外均衡的目标。

本文首先分析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变化;然后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分析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货币篮子中货币的构成及其权重的动态调整过程,并分析金融危机如何对汇率制度改革产生影响。

二、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理论分析

(一)货币篮子模型

采用FrankelandWei(2007)中的货币篮子模型对篮子货币权重进行估计。假设人民币参考的货币篮子的方程为:

(二)汇率数据说明

由于篮子货币的确定是以对外贸易权重为主的,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这四个国家(地区)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占中国总对外贸易的50%以上。FrankelandWei(2007)对人民币货币篮子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的回归系数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因此,本文假设货币篮子中仅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这四种货币。关于基准货币的选择,FrankelandWei(2007)认为由于人民币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在决定是否对汇率进行干预时更可能考虑人民币对于特别提款权或者其他贸易权重汇率的偏离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特别提款权(SDR)为基准货币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包括: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在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期间以特别提款权为基准货币的日汇率数据。凡是缺乏人民币报价的日期都被剔除,其他货币的汇率如有空缺也被剔除,最终得到1087个日数据。

三、人民币货币篮子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

采用(3)式对人民币日汇率进行一阶自然对数差分。

采用E-views软件对人民币的篮子货币模型进行卡尔曼滤波分析。图2是经平滑后的篮子货币回归系数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美元系数最小值达0.831;欧元系数从2005年7月0.027的水平缓慢上升至2007年12月的0.064,随后加速下降至2008年12月0.007的水平,随后保持稳定在0.006—0.001;日元系数在2005年至2008年8月在0.05上下大幅波动,2008年11月以后则围绕0小幅波动;韩元系数在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期间一直处于0.005以下,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由0.0022不断上升至0.041,2008年4月至2008年11月则由0.041不断下降至0.003,2008年12月以后一直保持0.003的水平。

通过卡尔曼滤波分析可以得出:货币当局一直在调整货币篮子中各种货币的权重,货币权重的调整是一个动态反复的过程。这种调整受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情况的左右,是一个相机抉择的调整过程。可以把整个调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为汇改试水阶段,特点包括改变了盯住美元的货币制度,人民币汇率波动浮动增大,货币当局有对货币篮子中货币权重进行微调;第二阶段是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为汇改深入阶段,特点包括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波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不断下降,欧元和日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其中欧元的权重大于日元的权重,韩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并不明显;第三阶段是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为汇改收缩阶段,特点包括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升值,人民币汇率保持大幅波动,但是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不断上升,欧元和日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不断下降;第四阶段是2008年12月至2009年年底,为汇改稳定阶段,特点包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6.85—6.82的水平,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有略微下降,同时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上升到1的水平,其他货币的权重则为0。进一步,整个货币篮子调整阶段包括五个平稳阶段(2006年4月至2006年5月)、(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和五个渐进阶段(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2006年6月至2006年8月)、(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

(三)人民币货币篮子动态调整机制分析

上面侧重对渐进阶段的分析,接下来采用E-views软件分别对汇改前和五个平稳阶段的货币篮子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汇率制度调整的进程为:1.汇改前美元的回归系数接近1,表明我国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2.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准备阶段,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逐渐松动,并且这种松动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3.2006年4月至2006年5月为货币篮子第一平稳阶段,美元回归系数降至0.96的水平,日元系数增至0.05的水平,并且日元系数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制度已从单一盯住美元有序过渡到了参考货币篮子,并且篮子货币至少包括美元、日元。4.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为货币篮子第三平稳阶段,美元权重降至历史最低点,货币篮子中欧元和日元的权重达到最大值,但是此时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篮子的调整步伐。5.2008年3月以来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扩大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汇率制度的调整遇到瓶颈,货币篮子中欧元和日元权重开始收缩,到2009年基本恢复汇率制度改革初期的水平。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初,货币当局根据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要求设定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考的对象“货币篮子”是不断调整的,而管理的力度则由货币当局相机抉择。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人民币货币篮子中货币的构成和权重随时间一直进行着动态调整,并且可以将整个过程大致分为十个阶段。这十个阶段是以平稳阶段、渐进阶段穿插的形式出现,其中由一个渐进阶段和一个平稳阶段组成一个货币篮子调整周期。

渐进阶段初期货币当局根据当时国内外经济情况设定一个调整目标,并且渐进式改变货币篮子的构成和权重,直至到达调整目标进入平稳阶段。在平稳阶段,货币当局首先确保汇率在设定的目标稳健运行;同时对总体经济形势进行监测,根据有关经济指标的反馈来设定下一周期的调整目标。以上过程不断循环,使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幅度能符合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要求。同时对于经济形势的监测贯穿于整个周期,货币当局根据经济指标显示的反馈结果随时调整对汇率调控的力度。(图3)

四、总结与建议

第7篇:比的认识范文

我们必须承认,转型中的社会,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价值观的沦丧,人际关系的退化,公平正义的缺位,腐败现象的丛生等等。身处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不仅是白超凡,恐怕大多数人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究竟何去何从,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对白超凡的人生经历,除了深表同情之外,我们也发现,每当他遇到困难、挫折、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他往往选择逃避。刚毕业应聘时,他没能成功;我们不否认有些人有些单位确实有走关系的现象存在,但说成千上万的人都是如此恐怕也不是事实。那么你自己有没有应聘不当的可能性呢?你没有反求诸己,而是选择了跑。好,那时你年轻,你敢闯,你闯到北京,确实还是有勇气的。在北京你也工作生存了12年,与一些连一两年都呆不下去的人相比,这算不错了。而你对自己还是很不满意,因为你“更加深了对于人生、对于人生价值、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怀疑”。因为这12年,你遇到了更多的挫折和不公平。而每次遇到挫折,你的选择就是“逃跑”,所以你换了7次工作。

在图书公司,仅仅因为一次绩效评比不公,你就跑掉了。我想问的是,你自己认为的不公就真的是不公吗?也许别人还有其他的业绩你没有看到呢?一个老板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奖励一个员工?就算你的业绩确实突出,但是你有没有其他损失呢?就算老板确实做错了,你有没有去争取,去澄清事实呢?你什么都没做,你只是“愤怒和失望”,然后逃跑。我想跟你说的是,一个一点点委屈都受不得的人,也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当年回老家办团练,跟地方政府求援要粮。地方官不买账,索贿。军务要紧,只好装孙子。他后来说这是“打脱了牙和血吞”。你那点委屈跟人家比比算个啥?当然只是一味委曲求全的人,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的人,同样没出息。该出手时就出手,争他个是非曲直,拿出点做人的血性来,哪怕是溅得一身血,也至少是个堂堂男子汉,你找女朋友都不会没人要。

可惜你遇人不淑,交了个朋友,却是白眼狼,独占你们的共同成果为己有,算你倒霉。但是你买到了教训没?生意场上无父子,亲兄弟明算账。他没有义气,你不能不大气。你要是真拿他当朋友,就当是帮朋友忙又何妨?何况来日方长,你真有本事,何必计较点点滴滴的一时得失。然而你又“带着灰心和失望”逃跑了。我要跟你说的是,你真不大气。你忘记了上大学时,孔老夫子教你的“恕道”了吗?不知“恕”,你永远交不到朋友。

第8篇:比的认识范文

那是我生命中最困难的一段时期。父母离异,奶奶为此病重卧床,高考在即,我需要奔波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加上这段编织的爱情故事,让我瞬间有了轻生的念头。

我一向中规中矩,尤其对男女关系讳莫如深,这缘自母亲的警告,她叫我不要太相信爱情的伟大。我知道,她是在用自己与父亲急匆匆的爱情个案教育我,我听得入骨入怀。

那个男生,曾经向我表白过,却被我无情地拒绝了。兴许是他在报复,又或是别人搬弄是非,但风声还是传出去了。

是日,那个高大帅气阳光的班主任杨老师刚刚接手我们班,第一次处理的棘手事件便是我这个优秀生提出辍学。他显然没有做好准备,搓着手,想劝导我,却被我的眼泪吓得束手无策。他拿起笔,顿了又顿,依然没有签下他的名字。

他在班中成立了“专案组”,调查中伤我的事件,但雷声大雨点小,调查草草了之,因为学校通知的一次临时抽查考试匆匆降临,为了颜面,我暂时收敛了原先的不快,迅速涉入突击考试的行列中。

月考过后,杨老师在班里专门进行了一次品德教育,没有直接点哪个同学的名字,但言语之间,尽是疏导与劝解:受伤的同学应该勇敢面对,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昂首走过。

那堂课后,我收回了辍学申请,班里的许多男生,对我也毕恭毕敬,有礼有节,自信重新回到我明媚的额前,虽然阴影还在,但不快早已经随风而散,心情直上九重天。

高考前夕,我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互相签字留念,杨老师在我的留言册上这样写道:伤害也是双手在时光蔓上编织的花朵,伤害也是一朵花,大而奇,苦痛是必经的,这是每段人生路上的必修课。

我这才知道那段抽查考试的偶然性,本来我可以一走了之,而他则以自己的人格向学校领导担保,一次抽查考试转移了所有人的视线,扭转了我的方向。

事件并没有到此终止。毕业5年后,我们已经进入谈婚论嫁的年龄,不少人在爱的边缘徘徊,而我则因四次恋爱败北而中途退场。

意外接到那个小子有病的消息。一直在同城,平时素无来往,毕竟是同学,尽管他伤害过我,但人生的路上谁能保证不犯错?

他一脸病态地望着我,想站起身来,却被疼痛折磨得双腿无力。

我伸出手去,仔细回味着他昔日的阳光无限。

“是我中伤你。当年背着老师,班里的同学几乎都有对象了,而我则没有,我好奇,怕输,怕别人的眼神,怕别人说我家境贫寒,我编的故事伤害了你。”

他一口气说完,我不知所措地拍着他的肩膀,泣不成声。我不作解释,再说,过多的言语只会刺激他,让他痛不欲生,为此,我选择了无尽的沉默。

“那次伤害,折磨了我5年,我是个内向的人,你后来学习成绩退步,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加上你这么多年没有交上男朋友,这肯定全是我的过错,那次伤害是致命的,一直在折磨着我的神经。我后悔不迭,我想告诉你,却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有了,这可能是上天的报复吧。”

我好想告诉他,我后来的经历与那次伤害本无瓜葛,我不是个记仇的女孩,那段伤害早已随着时光的长河流远、流尽,但对他的病痛我无能为力,我只能用握手表达原谅,用眼泪表达哀伤。

临走,我告诉他:“伤害也是双手在时光蔓上编织的花朵,伤害也是一朵花,这是个必然过程,不必计较,更不用挂怀。”

他笑了,扔掉包袱后的长笑,仿佛这些年,一双大脚一直沉重地踩在他的肩头,现在撂下了,恨意没了,只剩下友谊。

第9篇:比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翻倍使用 消费者 购物券 效用 价格

下面是摘自鲁中晨报中的一段:据悉,在今年“五一”淄博商战中大出风头的某商家其人民币尾数是“51”的则翻倍使用的政策被人民银行及相关管理部门紧急叫停,该政策客观上引起金融机构附加重复性无价值劳动大量增加以及居民不合理存取款行为巨增,引起部分居民不理性的集中采购,并有向淄博周边地区蔓延的现象,违反人民币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条例。

这则新闻中所指的某商家是位于山东的淄博商厦。它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流通企业。

这篇报道中指出的这次活动,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商业活动,具体如下:在“五一”期间,规定尾号带“51”的大钞可翻倍使用,无上限。

这次活动空前成功,货架上的商品一扫而空,售货员不断从仓库中取出商品,被一哄而上的人们抢得一干二净。另外,虽然活动截止到晚上22点,但是由于排队付款的人太多,整个活动真正结束实在五月八号的凌晨两点。我们无法得知这次活动商家最后的收益利润,但是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是一次空前成功的商业活动。

下面我将根据此次活动,提出我的几点分析:

一、商家的聪明之处——实现“双赢”

我们知道,首先对于商家来说,定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定价过程中,如果过高,可能会吓跑顾客,但如果过低,利润就会减少还可能有质量低劣的嫌疑,但是这个人民币翻倍使用就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商家可以在这个活动中抬高商品的价格,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相信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愿意参加到这个活动来,因为他们认为即使价格上扬,他们买到的商品依然是相对便宜的,因为现在的一元钱可以当做两元钱使用,手中持有的货币无形中增值了。

实际活动中,商家是根据不同的商品进行了不同的调价,像衣服、鞋这类大约上调30%-50%,而家电、高科技产品不参与此项活动,而是进行另一项打折活动,进行分别处理,更好的实现了使自己在利用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构成了消费者剩余。当人民币可以翻倍使用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上升,需求曲线也同时上扬,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上涨,从而消费者剩余增加,商家就可以攫取这部分剩余,从而增加利益。

淄博商厦在“五一”这个独特的大型购物时间,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为消费者制造出一种花很少钱买很贵、很高档的东西的假象,提高了消费者对商品的支付意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消费观,使消费者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并且,让消费者对商家的活动印象深刻,不自主的形成一种思维:即我在这个商家能够买到更便宜更实惠的商品,这是一种对商家很有利的思维方式。事实上,这是一种双方都满意的最佳结果,是一种“双赢”。

二、消费者怎样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及相关的经济行为

活动中还有这样的规定,本次活动中消费的金额与尾号带“51”的百元人民币有差额,差额不予返还,超出部分由顾客另行支付。此规定就使得消费者在现所持有的现金内过度消费,购买不需要的商品,甚至是劣质品。

然而,消费者多消费的那些物品,不一定是有用的。举个例子,如果我拿着尾号为“51”的两张百元大钞,挑选了总共375元的物品。对于我来说,剩下的15元金额,不消费商家也不会返还,所以说我就会再去挑选商品。事实上,这项多余的挑选活动花费了我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成本是增加的,而且最终挑到的物品,也并不一定你最需要的,边际效应并不大。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挑选到合适的等值的物品,如果没有找到,那么消费者就要拿出多余的金钱去支付所挑选的物品,事实上,这是一种过度的不理智的消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到了与之相似的一种经济学产物——购物券,及返劵促销。比如说“买满100送60购物劵”“买100送100”这样的促销活动中,消费者得到的实际优惠不如想象中那么多的。其中最让人感到不合理的就是,一般商家在这种活动中给商品定价为类似于99元这种价格,只差1元就不能得到购物劵,这一般让消费者都不能甘心,所以不得不在消费金钱去购买其他小件商品。但是小件物品的价格比平时都会有所抬高,而且为了凑够金额,需要一件一件的计算价格,时间成本大大增加。

因为商品的价格是以消费者在心理上是否愿意接受为出发点的,如果与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相悖,那么,再好的产品也难以打开市场。正是由于顺应了消费者的价格心理,返劵促销才能够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于丧失了理性的消费观念,推动了商家的促销活动,所以这种方式成为备受商家青睐的促销方式。

人民币翻倍使用是相对于返劵促销来说,商家想出的一种更为高明的促销手段。这种方式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购买力的提高,增加消费欲望,这是消费者手中已经拥有了比原来多一倍的货币,原来需要两次的消费过程现在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完成了,所以消费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而返劵促销虽然有先发行后消费的特点,却是在消费一次后,再增加消费额,相对滞后,也不能让消费一次性购买金额较大的商品,同时,消费者也需要再花时间和精力进行第二次消费,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所以,不管对商家还是消费者来说,人民币翻倍使用的活动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综合上述,我们知道由于消费的成本由物品的货币价格和物品的时间价格组成,而消费者不管是在人民币翻倍使用,还是返劵促销的活动中,其消费成本都因物品的时间价格的提高而大大增加,反而造成了消费者得到的效用不一定大于其消费成本,相对引起了效率的损失。

三、此活动的三大亮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消费额相对于春节时办年货时的消费额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这时供需是一种很复杂的情况,商家的供给有限,而消费者的需求大大增加,增加到甚至有的人对劣等品和奢侈品也有购买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处于有利地位,即卖方市场。这就给商家很大的权力去定价、控制销售,掌握了主导权。这也是这次活动商家占据的很大的优势之一。

上文提过,由于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太多,而收银台有限,所以排队等候成了消费的很大一个环节。若是平常,排队的人数过多,会引起消费者内心的不满情绪,有甚者会放弃消费,因为他们认为等待的成本过高,大于了消费所得到的利益。然而那天的活动,几乎所有人都在队伍中耐心等待。有的聪明的消费者“家庭组团出动”,一个家庭成员排队,另外的家庭成员进行购物,一方面既节省了排队时间,又得到了充分的购物时间,一举两得。其实这些排队等待付款的人来说,即使是凌晨两点钟,排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此时边际成本为零,等待的成本相对于更大的利益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他们心甘情愿的等,这又是这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这个角度来分析,它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当消费者购买自己确实所需的物品来说,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这时需求是无弹性的。因为这个时候消费者手中持有的货币相对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者又有意向购买,而且商品的相对价格又降低了,价格的变化就不太容易引起需求的变化了。然而,如果是消费者需要去填补消费金额不足百元金额的差额时,那时所要购买的物品是具有很大的变动性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取决于该商品有多少替代商品,在有较接近的替代商品时,况且也没有很强烈的购买欲望,消费者会进行再比较,从而做一个更好的选择。

从根本上来说,消费者怎样在预算的约束下,使效用达到最大化,并且选择最偏好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由所学可知,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位于那条与预算线相切的、最高的无差别曲线上,且此时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提高了,可以通过对商品的组合使预算的分配消费在每一件商品上的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虽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消费者很难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尽量满足边际相等原则,可以让自己的选择达到最优。

四、消费者实际得到了什么——效用理论的运用

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得到的实际优惠,我们很容易理解,参与这个活动的消费者都会在消费后对所过度消费的商品抱有后悔心理,这也正说明这一部分过度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为负的,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当且仅当边际效用恰好为零的时候,我们达到了这个最佳状态。所以说这样的消费行为是不理性的。也正是应验了那句经典的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种活动还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其一,活动时间的限制,缩短了消费者理性思考的时间,同时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限制消费者。其二,商场进行这种大规模活动多在换季时,打折这种过时的手段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而且对不利于维护品牌形象,而此次活动恰好能较好的避开这个问题,同时又在换季时段销售过季和当季商品。其三,如果商场进行大规模的打折活动,会出现各商品折扣程度不一的情况,不利于管理,此次活动可以更好的从整体上控制,节省人力物力。

五、商家的经济地位与所处市场

这次活动期间,消费者都在淄博商厦进行消费,其他的地方少有人问津。事实上,淄博商厦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它位于淄博市的购物中心区,它带动了周围购物区的形成。它是最早一批建立的商城,不仅商品齐全、服务到位,最主要的是在人们心目中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后来加入市场的银座商城、利群商场分担了一部分市场,是成功打入市场的商家,然而如沃尔玛、时代超市等完全不具有竞争优势地位。另外就是大润发超市的成功,是作为超市一类的占据了食品零售的份额,然而这是因为淄博商厦没有将重点放于此的市场,所以,它的出现也没有撼动淄博商厦的龙头地位。

我更愿意把这个市场看作是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别程度较大,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程度,进出一个行业比较容易。在这个市场上,存在着价格竞争,从长期看,价格竞争易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所以现在都倾向于采取非价格竞争,例如像上面提到的商业活动、或者其他的如改善售后服务、改善商家的装潢档次、改进销售流程、充分利用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市场销售份额。像这次活动,淄博商厦就进行了充分的广告宣传,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工具,使信息广泛传播,为这次大型活动奠定了好的开端。

六、两只手——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

然而,本次活动最终的结尾或许不是那么完美。报纸上是这样评论的,据悉,由于现有法规尚无明确处罚规定,商家料定人民银行对商场也无可奈何,玩起了球。因此,商家拿人民银行的有关口头劝阻不当回事,让人民银行有关方面苦恼不已。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明确的处罚依据,人民银行最后处理淄博某商厦只采取了警告的方式,责令商场登报纸向全市人民致歉。该商家已经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广大居民在接下来的五一黄金周里理性合理消费并加以疏导,尽量让大家买到合理价位的商品。

不仅从经济行为的合法性这方面商家没有做到遵循,事实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这次活动中进行了提前预支的行为。货币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等,一定意义上来说相当于虚拟货币,这就给市场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同时,消费者实际获得的折扣率不一定比预期得多,获得的实际收益也不尽人意,时间精力成本也很高,实际上造成了消费误导。最后,消费者可能产生滞后的后悔心理,其过度消费的又一不良影响的延伸。综上,消费者事后对此次活动形成的正确认知可能会对商家以后活动的开展造成阻碍,同时也可能在消费者心中出现信誉问题。

“政府有时能改善市场运行的后果”被西方学者称之为经济学十大原则之一(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目前我国的经济法体制不够完善,使得商家有空可钻,确实给政府和消费者造成了困扰。所以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改变处罚方式,以经济处罚为主、附带行者处罚,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应该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次活动事后在报纸上对商家的处罚公示是政府进行经济管制的体现。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应该理智的看待商家的促销活动,认清促销手段的本质,以免事后后悔,成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

参考文献:

1、《微观经济学》(英文版),作者:Robert S.Pindyck,2004-02-01,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