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旧工业建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旧工业建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旧工业建筑论文

第1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夏桥矿区位于徐州贾汪区中心城区的西南部,是江苏省煤炭发源地,具有悠久的采矿历史。处于贾韩路和规划中的新华路的交叉处,东侧有人气已具规模的夏桥公园、规划中的江苏省煤炭主题公园、义乌小商品市场,西侧为规划中的住宅小区和商湖休闲度假村,北侧为既划分又连接主题公园的景观带,南侧为景观价值较高的电厂。机械厂厂房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创业园区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机械厂厂房在空间布局、立面造型、结构设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造再利用优势。该厂房群具有高大开敞的内部空间,在改造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对空间进行自由划分,创造出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建筑立面整齐简洁,外墙为能够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清水红砖墙,且不作为承重墙使用,改造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根据设计要求对其进行拆除或直接利用;建筑结构及基础承载力较高,在对建筑改造时只需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固维护,就可以直接进行利用。

机械厂厂房跨度较大,大进深空间加大了自然采光和通风难度;建筑形式单一,均为矩形的大空间厂房,对于现代化办公空间日益灵活自由的发展趋势来说,可能会对改造再利用形成障碍;厂房颜色过于单调,且由于年久失修,造成门窗及内部破损较严重;厂房在建造时缺乏对建筑节能的考虑,厂房不具备一定的保温隔热性能,不能满足舒适度的要求。建筑南侧的主要通道为土路,且凹凸不平,人车流线不明确,附近没有停车场;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及绿化景观,仅厂房群东侧的主要道路上有几棵行道树;目前周边居民多为矿区的下岗职工,老龄化现象很严重,不能聚集大量人气。

建筑空间改造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也是建筑功能的容器。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空间再生的过程。空间改造对设计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保留原有历史信息、满足新增功能的前提下创造出全新的空间体验。4栋机械厂房每一栋都是大跨度大空间,没有任何的空间划分,且彼此之间又相互独立,没有任何的交流和联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创造出适合青年人创业的办公及居住空间,笔者通过以下策略对这四栋厂房的空间进行改造(图5)。

1化整为零。化整为零即依据新功能的需求,采用垂直分层或水平划分等手法将内部大空间改造为较小的空间,然后再加以利用。

1)垂直分层。对于内部为高大空间的工业建筑,可以采用内部垂直分层的处理手法将高大空间划分为尺度适合使用的若干层空间,然后再加以利用。机械厂厂房从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均为7.0m,适合将其分为两层。保留原建筑结构,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固。根据平面布置需要增加新的构造柱,并保证新增的构件不对原有建筑的基础和上部受力构件造成损害。结构部分采用钢材,内部采用加气混凝土或石膏板等轻质隔墙,从而将建筑的自重降至最低。

2)水平分隔。在原有主体结构不作改动的前提下,水平方向增加分隔墙体,使得开敞空间转化为多个灵活性强的小型空间。由于办公空间需要的小型空间较多,因此在改造设计中,多处用到隔墙作为水平分隔。分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或石膏板等轻质材料,对于隔声要求较高的房间,采用隔声效果较好的密实墙体。

2联零为整。在若干相对独立的建筑物之间,采用打通、加建连廊以及封顶联结等方式联结为完整的相互可流通的连续空间。

1)建筑间加连廊搭接。在相邻两建筑物之间采取加建连接廊的方式,使得彼此孤立的建筑相互贯通,形成整体。连廊可分为开敞式,也可为封闭式。厂房1和厂房2的间距为13.5m,在厂房1和2的西侧加连廊。厂房3和厂房4的间距为11.6m,在厂房3和4的东侧加建连廊。连廊的形式为开敞式,连廊结构及围护结构采用高强轻质的钢材和玻璃,既能减轻自重,又能同厂房的实墙形成虚实对比。这样使得厂房1和2、厂房3和4相互贯通,使原来相互独立的建筑形成了一个小整体。

2)建筑间封顶连接。将相邻的建筑物邻近处加顶封闭,使原来相互分离的若干建筑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将室外空间引入室内,或形成半室外空间,既增加了可使用的面积,又可以产生趣味性极强的高大开敞的共享空间。厂房2和厂房3之间的间距为34.35m,间距较大,在之间部分封顶,屋顶的形式为折线形,延续了厂房坡屋面的轮廓,与厂房屋面形成一种重叠的韵律,材料为轻质的钢与玻璃的组合。

3局部增建。根据新的功能和空间需求,在建筑外局部增建新的空间。在厂房1的西南侧、厂房2和厂房3的西侧、厂房4的北侧加建彩色的玻璃阳光房。其中厂房4增建的部分正对厂房3拆减的部分,形成了丰富的空间效果。这些增建的部分为休闲娱乐空间,这些空间的加入,使得原本单调的矩形空间变得丰富起来,为青年人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休闲娱乐空间。

4局部拆减。将原有建筑物的非结构性外墙部分拆除,换成玻璃窗及结构性外廊,并将拆除的外墙对应的屋面拆除,换成玻璃屋面,以获得较大的灰空间,增加采光、满足观景需求。由于旧厂房的形式过于单一,用这种局部拆除部分非结构性外墙及部分屋面的手法,可以打破这种形式单一的局面。与此同时还应对结构部分进行必要的加固,保证建筑物的局部拆除不影响其整体结构的牢固性。厂房1和厂房2为集中办公空间,在建筑空间划分上相对于厂房3和厂房4的分散独立式办公空间较大,适合多数人集中办公。为了创造出交流共享空间,在厂房1和厂房2内设置交流展示区,形成空间丰富的中庭,同时也作为主入口的门厅使用。展示交流区的上方有栏杆围合的带型空间,这些空间向上方看,可以看到工业厂房原有的钢屋架,营造出艺术氛围浓厚的室内空间效果。厂房3和厂房4为艺术创作工作室,适合少数人进行各类艺术创作,其中厂房3设置夹层作为共享空间,加强青年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创造出灵活的空间效果。每一栋厂房都配有休闲娱乐场所,不仅针对建筑内部的公共服务空间,也面向江苏省煤炭主题公园及周边小区服务(图6~8)。

建筑外立面改造

在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中,对建筑立面形式的改造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使旧工业建筑与其新功能和周围环境相协调是立面改造的关键所在(图9);立面改造手法也是多种多样。

1维持恢复原建筑外貌。由于这4栋机械厂厂房位于具有悠久采矿历史的夏桥工业广场这个大的地理环境中,加上煤炭主题公园的规划建设,使该地段成为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的空间场所。对于这类建筑的改造,其外部形态的更新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外立面的修复与保留,维持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是改造设计原则。由于厂房闲置时间过长,其外部形态破损,门窗的破损程度尤为严重。在改造设计中,首先对外墙面进行细致的清洗,露出红砖本身的色泽。然后对破损墙面屋面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由于原有的窗户破损十分严重,在改造中全部替换,代之形式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窗户。门的造型非常具有工业特色,在改造中进行保护性修缮。

2新旧元素形成对比。为了创造出新旧对比的新感受,体现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与现在的传承关系。新旧材料的对比是显现旧工业建筑改造在利用历史性方面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讲,这种对比会让老的更老,新的更新,从而达到历史与现代穿插的时光效果。此次改造设计中,大量采用彩色的玻璃盒子穿插在建筑中,象征着七彩多样的青春年华。生动的视觉刺激给人带来激情和灵感,十分符合创业园的建筑性格。阳光透过七彩的玻璃盒子折射出色彩斑驳的光,带来无限的情趣。同时彩色玻璃与旧建筑的红砖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撞,体现出混搭的时尚感。

3新旧元素协调统一。为了使建筑保持原有的历史风格和文化特征,改造过程中新添加的元素虽然不求做到使用原有的建筑元素,但也不作突兀的对比变化。新添加的建筑元素应该在材料、形式和尺度上呼应原有的建筑,使新老元素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这4栋工业厂房群的主要入口开在东侧,建筑的东立面为4个相同的形式,为了打破这一单一局面,将原有建筑中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加以提炼和适当变形,在厂房1的西侧用钢材构建成一个外轮廓为厂房东立面的镂空景观墙。这个景观墙距离厂房1的距离为3.3m。这个景观墙的材料与厂房屋架的材料相同,形式是厂房屋架的一个延伸。此外为了将这4栋彼此独立的厂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运用了钢构架的连廊,这些连廊的材料可以很好的诠释建筑的工业气息,使新旧元素协调统一,形成对话。

建筑环境改造

百年的采矿历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矿区的资源枯竭,采矿业的衰退,夏桥矿区留给城市的不仅仅是残破的工业建筑,还有被破坏殆尽的生态环境。建筑总是与周边的环境共存的,因此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还涉及到对其建筑环境和服务设施的改进,整体提高建筑所处的环境的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整个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景观质量(图10~11)。

1场地清理。首先是对场地进行清理,把堆积在场地表面上的废弃物集中进行处理。对于没有污染的工业废料应当物尽其用,就地加工使用。对于有污染的工业废料,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后再利用,无法利用的要外运后妥善处理。

2景观营造。在土壤中掺进了一些腐殖质和草籽,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净化污染的土壤。在厂房的四周种植植被进行绿化,在厂房2和厂房3之间的空地进行集中绿化,成为中心景观区,并引入水景调节小气候。由于厂房的西侧有一片湖面,为了能将景观更好的引入厂区内,在厂房2和3之间的中心景观区的西侧进行延伸,设置一条景观桥延伸到湖面上,供人们观景驻足。东西向形成一条景观轴,向东延伸到煤炭主题公园,向西延伸到居住小区。

3基础设施植入。室外公共设施是外部空间的重要内容,对场地景观具有重要的视觉影响,也对外部环境的舒适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创业园西侧路为园区的主要道路之一,需要进行拓宽,来满足园区内的交通需求。东侧的道路紧邻煤炭主题公园,是创业园的最主要道路,且入口开在这一侧,需要对路面进行铺装及加固。在厂房2和3之间的中心绿地内设置座椅、路灯、电话亭、指示牌、垃圾箱、喷泉等公共设施,并将有工业特色的构筑物和工业设施引入其中,既增加了景观趣味,也使其成为可以引起人们对原工业区的联想和回忆的桥梁。

第2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分级核算,因为施工企业生产存在着地点不固定、生产分散及流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将施工生产与会计核算进行结合,并科学合理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成果,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采取分级核算方法;二是单位工程成本单独核算,也就是施工企业会计需要根据每项工程分别来核算成本,分别考察不同工程的具体特点,同时使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便于进行分析;三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因为建筑施工工程存在着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若在工程全部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与价款结算,就需要施工企业预先垫付大量资金,这会造成工程施工中的资金供应问题,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各阶段经营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根据已完成工程情况分期核算,并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

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未受重视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建设成败,其经营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根据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导致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而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管理者认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为资金运动,只注重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忽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财务部门只能依赖于施工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核算,这就极易造成成本核算失真,进而影响管理者的经营决策,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2.2建筑施工企业监督不到位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财会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在,仍有一些企业并未在内部监督中明确各自职责,甚至有些企业都未能建立或执行内部监督制度,而外部监督又过于形式化,最终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处于无监督状态。久而久之,有些企业就会为节约成本等,或不遵守会计准则,或一人担任多职,严重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2.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能力与素质不够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但很多企业也只是关注财务人员数量,却忽视了人员质量。财务人员或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证,或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或实践能力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现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中,忽视团队培训,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一些专业性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一味固守陈旧理论,必将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3.1转变理念,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所需的会计核算机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能形成科学的成本效益观、风险收益均衡观,主动接受会计核算新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各施工企业应不断改进会计核算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在结构与权额上的相互协调进行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树立会计核算的新理念,认真学习与贯彻新会计准则,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3.2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应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会计核算工作化繁为简,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实现监督考核的自动化,确立明确合理的考核目标与考核标准,并充分运用自动化系统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加强内外部监督,全面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3.3加强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人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在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培养;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思想宣传,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保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4结语

第3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新进展

旧工业建筑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民族工业文明发展的主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另有部分旧工业建筑,因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建筑材料性能,且建筑结构较为坚固,因而具有一定的物质价值,还有部分旧工业建筑同时拥有物质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约资源、能源,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建筑过程所产生的垃圾。所以,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节约较高的环境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1 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现状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工业建筑在退出生产环节后,均处于自然衰退、大量闲置状态,若该地处于新一轮规划范围之内,则会被直接拆除。但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仓库、旧厂房等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和保护思想逐步传入我国,国内建筑行业工作人员也逐渐开始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予以了一定的关注[1]。

随着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成功实例的逐渐增多,一场影响范围较大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获得也悄然兴起,主要体现在:第一,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的范围逐步扩大,即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展到了存在期限不足5至60年的建筑物。第二,相关部门对于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其发展路线已经由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式逐渐向上自上而下的系统式运作、设计、规划趋势发展[2]。

2 旧工业建筑的转型和分类

再利用和改造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旧工业建筑转型的基本方向,而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的根本性决定因素为其自身的建筑特点和类型。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和历史性工业建筑是旧工业建筑的两种基本类型,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的分界[3]。

2.1 非历史性旧工业建筑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只有现存历史,而无历史,但相对而言其历史沉淀不足,存在时间较短,因而建筑物的历史价值较小,物质价值较高。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空间结构的独特性。仓库、厂房等工业建筑通常内部结构较为空旷,且体量较大。工业建筑物通常为排架结构,厂房柱距在6至9m之间,能够进行空间的二次分隔,且结构较为坚固。工业建筑处于生产的需要,通常内部结构较为空旷,且外观大气简洁,并需要配置有多种结构较为特殊的机械设备等构件[4]。第二,主要特点为建筑属性。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建筑属性为其特定的美学价值和物质特性。工业建筑物通常在失去生产价值后会遭到废弃,且结构坚固,体积巨大,并为一批高质量、数量巨大的物质资源[5]。

非历史性旧工业建筑的转型方法。对于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来说,通常不应选择博物馆冻结式静止的保护方法,依据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其常用的转型方法包括:第一,重新开发,局部拆除。对于超出特定范围的产业类建筑和地段,则可通过重新开发的方式进行改造再利用,从而开发出该地段的全新功能,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第二,在工业建筑现有结构的基础上,改造其外观形象,使其更加符合时展的趋势,与周围建筑物的基本风格相互统一,强化工业建筑物的时代感[6]。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由于其具有较大尺度,因而能够为设计者和建筑者提供最大的尽情发挥、天马行空的空间,而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其改造再利用转型的基本方向,主要包括:办公空间的商用开发方向,娱乐休闲空间方向,展示空间方向,旅游购物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方向以及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方向。

2.2 历史性工业建筑

历史性工业地段和建筑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也就是工业地段和工业建筑物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见证,能够直接反应历史实际,以及特定时间段内工程艺术成就和社会历史面貌。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第一,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历史意义优于其他建筑物。人类通常十分眷恋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而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主要见证,历史性工业建筑具有自身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且这一历史价

明显高于其作为建筑物所具有的物质价值。第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历史性工业建筑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其工业工艺发展的主要记载主体。同时,受到民俗传统和文化传承作用的影响,其所具有的认同、教益、纪念等价值也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历史性旧工业建筑的转型方法。文物古迹式的保留和保护方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历史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原址重建,原貌恢复。因为历史性工业建筑的通常经过了数十年以至于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因而必然会在当地居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些建筑物,在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通常可以选择原址原貌重建、部分恢复的改造方法,从而尽可能恢复期历史文化内涵。第二,功能更新,保留原貌。历史性工业建筑在实现主要结构和外观特征保留与保持的基础上,可依据基本功能的不同,实施相应的内部改造。

历史性是历史性工业建筑的主要特征,因而其转型方向必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现阶段常见的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包括:第一,商务旅游与工业博览综合的开发方向。将其改造成为工业博物馆或是工业博览馆,可举行旅游、商务贸易与交流活动、招商活动等。第二,公共休憩方向。可在历史性工业建筑原址向建设部分公共娱乐设施,将其作为景观公园或是休闲娱乐场所。第三,主题博物馆方向。博物馆是该转型方向的主要表现形式,能够集中展示特定的工艺生产过程。

3 总结

旧工业建筑资源改造再利用的价值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尽管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巨大。旧工业建筑定位使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难点,本文分别对非历史性与历史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物质价值的彰显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旧工业建筑通常风格明显,且与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只有在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发挥充分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够为建筑物注入新的动力,使其恢复生机,不再沉默,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就在于设计和规划人员是否具有巧妙的构思。工艺技术是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难点,主要表现在设备的安装、材料的选择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同时,应注意实现相关施工检测技术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淼.可持续发展下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1):10--11

[2]付瑶,刘文军,崔越.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l):34--36

[3]高辉,张神树.成功的旧建筑革新--加拿大多伦多市女王港旧仓库改建项目[j].世界建筑,2001,1(1):80--81

[4]张静.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研究与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1(1):11--12

第4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引言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促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瓷都”景德镇也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工业遗址在创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影响下,有些已被成功改造与利用,有些则荒废在城市景观中。研究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址的现状与价值,是景德镇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的基础,对工业遗址的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址的现状

景德镇因瓷闻名,以瓷立市,景德镇瓷业发展历史悠久,从1950年至1958年,景德镇先后建立了包括建国瓷厂在鹊氖多家地方国营企业,包括建国、人民、新华、东风、景兴、艺术、光明、红星、红旗、宇宙、为民等十余家大型瓷厂,我们习惯称为“十大瓷厂”。这些瓷厂在半个多世纪里,推动着景德镇制瓷业的迅猛发展,对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加上企业自身的因素,景德镇陶瓷企业遭遇重创,被迫走向“分块承租,划小经营”的模式。从此,景德镇陶瓷产业进入了严重的衰退期,逐渐被一些私企、外企和个体小作坊所代替。原本的陶瓷厂房荒废起来,厂区内部遗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厂房、仓库、机器、烟囱等设施,成为城市景观中承载历史记忆却失去原有价值的工业遗产。

近些年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下,景德镇旧瓷厂利用厂房优势,结合陶瓷文化,对旧瓷厂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例如,1992年初,雕塑瓷厂在原有园林式工厂的基础上开拓建设了“明清园”,开始走工业旅游的发展道路。随后又扩建了艺术陶瓷展示中心、名人作坊、陶瓷购物街、旅社等,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创意集市销售。又如,建国瓷厂改造为以高档陶瓷销售、展出为主;还有近两年来,以宇宙瓷厂为基础进行改造的“陶溪川・CHINA坊”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也刚刚改造完工。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址的价值

1.独特的工业建筑美学价值

景德镇现存的工业遗址建筑主要为20 世纪 50~70 年代的建筑,这些建筑大都红砖、灰瓦、砖混结构和大跨度的钢梁结构为特色,折射出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轨迹。从建筑美学的角度看,其艺术价值虽不能与其他优秀近现代建筑相媲美,但这些建筑反映了我国特定时期的工业建筑的水平和特点,代表了那个时期城市建筑的风格,物体现了景德镇在建国以来的厂区建筑艺术风格、流派和特征。工业遗址中构筑物的美感是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机械美学。在外的管道、锈迹斑斑的金属,各种形态、纵横交错的构件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结构美、材质美、工艺美,如能选择性地保护和修缮工业建筑,这些工业遗产必将丰富城市的肌理,成为城市可识别性的标志。

2.历史文化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社会巨大变革时期的日常生活,每个城市中的物质形体都打上了历史发展的印记,而每个时代的特征都浓缩在整个时代的遗迹和建筑上。保留下来的建筑可以告诉我们过去发生过的故事,反映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时间的久远性和不可逆性,使得工业遗产的历史人文价值尤为珍贵。景德镇旧瓷厂见证了建国以后景德镇陶瓷生产和陶瓷文化的兴盛和衰败的过程,但通过工业遗址和工业建筑保留下来的物质肌理能够使人们在情感上取得对历史的认同和感知。例如,景德镇“陶溪川”改造项目(原宇宙瓷厂),该厂既有清末时期的的建筑,也有具有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建筑,因此,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3.生态价值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址虽已停产,但它们遗留在场地内的植物、道路铺装、废旧材料、生产设备等,都是工业遗址改造过程中可直接利用或创新使用的物质对象。。例如,旧瓷厂内大量的窑房、生产车间、仓库、烟囱等,都可以提取其符号进行艺术化处理,添加艺术造型和艺术肌理,成为体现场地特色的景观雕塑或小品。景德镇工业遗产具有“低龄化”特征,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建筑可以节省大量的拆除成本,避免因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所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自然资源有限或不可再生的情况下,将工业遗址变废为宝,将使得景德镇陶瓷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也使得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之间达到平衡,有效保证社会资源的节约,显示出巨大的生态意义

4.经济价值

对工业建筑简单地“推倒重来”,无法适应当代城市发展以及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闲置工业遗址和工业厂房的经济价值转移,为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投入获取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是工业遗址改造的经济动因。工业遗产建筑的物质寿命一般比其功能寿命长,在工业生产功能退出后,转换使用功能,发挥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价值,可避免资源的浪费。景德镇“十大瓷厂”本身就是瓷都文化的象征,改制后的原址,文化元素俯拾皆是。因此,对景德镇旧瓷厂遗址的再利用,不仅可低成本促进创意产业与旅游双发展,而且有利于景德镇历史陶瓷文化的弘扬,提升景德镇城市旅游形象。

结语

景德镇陶瓷艺术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与旧瓷厂的建立有莫大的关系。我们保护与延续陶瓷文化,不仅要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也要保护旧瓷厂遗址。随着我们对工业遗产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工业遗产的价值己不仅仅局限在艺术层面,还具有建筑美学、历史文化、生态和经济的价值,这些都成为工业遗址改造的动因。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后工业景观视野下的工业遗址再利用研究――以景德镇为例”(课题编号:YG2015213)的阶段性成果;

第5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上海田子坊,石库门

近几年,上海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历史建筑的方案,并且首先以最急需改造的工业建筑为基础,为城市形成了第一批创意产业区,为破旧的房屋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使旧建筑在保留其底蕴的同时,也跟上了城市的发展,变为现代城市新景象。

1 历史建筑的概念

历史建筑是从英文“historic building”翻译而来,对于历史建筑的首次定位是在十五世纪意大利,而在十九世纪以后该词经常被用来指建筑遗产,其作为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记载历史性事件、活动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建筑的五种特征,分别是记录性、不可复制性、完整性、继承性和多元性。

2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保留历史街区的各种建筑遗迹;完整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完整保护历史街区原有邻里关系和延续街区生活;完整承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艺术。

(2)延续性原则

延续性是指不改变历史街区中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邻里关系和社会结构等,并保持街区的风貌特征,只对建筑做一些修复工作。

(3)保护与更新互动原则

历史建筑需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保护与更新,替换原有建筑功能能,可以开发为旅游圣地,或更新为办公场所等。

针对历史街区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历史街区内群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模式:内部功能置换、使用方式回归和延续历史风貌,完善居住功能。

3田子坊改造项目研究

(1)田子坊概况

田子坊作为上海创业产业集聚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以及街道中丰富的互动空间和多样的社区活动,成为时尚设计、人文艺术和创意人才的汇集之地。对于上海而言,田子坊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是不可或缺的。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在原来刚建成时并不叫田子坊而叫志成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据《庄子》中的田子方篇而改,相传田子方是中国最早的画家,春秋战国人物,是孔子学生子贡的学生。田子坊位于卢湾区中西部,靠近徐汇区,被四条路所包围,分别为泰康路、思南路、瑞金二路和建国中路。在这块地区的街区大都是1920年建成的,城市中比较常见的里弄建筑。1890年,该地还没有被重视,在这里居住的人也不多,只有随处可见河流和田地,在那时它还仍保留着最初的风光。法租界在1900年进行再次扩张后,越过法租界的边界修建了瑞金二路、建国中路,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后,修建了思南路,又在1926年修建了泰康路。完成修建泰康路后,这块街区的基本形态已经显露出来。由于泰康路处于法租界和华人住区,商业居住街区和工业区的过渡地带,具有复杂的社会背景,泰康路所呈现出的建筑环境,空间格局,社区形态也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双重特点。所以在泰康路上,能看到上层阶级居住的住宅、中产阶层居住的普通新式里弄住宅和较低社会阶层、工人居住的残破不堪的里弄住宅,以及空间较大的工业建筑。1930年左右,田子坊的路面宽度只有二、三米,三十六家小工厂汇聚在这约一百四十米长的老式里弄里,成为上海别具一格的风貌特色。在当时,田子坊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许多名人住在这里。在时期,很多工厂和住宅被炮火摧毁。解放后,太康路居民区基本保持原貌,附近的一个工厂的工业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它是混合与周围的工业用地,住宅相对独立。

(2)田子坊的保护与更新

田子坊的建筑类型基本定形于1920年,这是一个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过渡区,具有较为典型的里弄式传统格局。建筑内部公共空间集休憩、集会、展览等功能于一体复合化空间。

在空间格局上,田子坊以商业街为主,在把原来的街道改建后,原来狭窄的街道也变得通畅了,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它不仅起着疏导交通、组织空间的作用,同时对小区休闲性的展现也起着显著的作用。在此之后,增加了广场等公共空间,让整个街区的空间显得有疏有密,空间格局的分配看起来也更为合理。从建筑内部格局上看,老厂房原有建筑结构并没有太大的调整,四面仍旧是青色的墙壁、屋顶悬挂着老式大吊灯,保留了上海二十世纪工业文明的细枝末节,让这些历史文化符号能够被世人所见。而对于老房子来说,商人们根据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但并没有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主要是由于老式房屋空间不够大和承重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对内部空间进行改造,主要体现在对空间区域的合理划分上。从建筑物外部来看,改造主要是重新对建筑将建筑的外立面加以包装,小面积的鲜亮色彩、大面积通透的镜面处理,完全融入原有的灰色系色调,自然和谐却不失青春与活力。古建筑的立面外观得到保存,内部加以装修改造,是取得保护与利用平衡点的折中方法。

为了解决火灾安全隐患,卢湾区政府出资对田子坊内的消防设施进行改造。消防改造主要是把原本闭塞的四合院通道打通,在公共部位装了喷淋和灭火器。湿式报警阀、区域机、火灾报警主机、报警探头等消防设施全面覆盖了田子坊内的几百家商铺,所有餐厅的厨房和灶台上都安装了自动灭火系统,在重点部位配备了灭火器,甚至对部分烟道也进行了改装。田子坊在经过此次改造后已有一千三百多只喷淋头遍布商铺和居民住宅的公共部位,消防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改造之后,田子坊演习针对石库门建筑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的特点,专门使用了消防摩托车进行现场灭火,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结语

田子坊是上海近现代传统建筑发展的缩影,其发展脉络清晰地显示在建筑风格的变迁之中,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市中心能够有这样一片“上海的记忆”,可谓弥足珍贵。不同建筑风格的交替存在,呈现出中西合璧、厂舍同处的独特风韵。田子坊保护与更新的价值体现在美学价值、经济与商业价值、文化记忆的价值等方面,正是这种艺术理念,使得田子坊能够成为拥有海派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园,成为具有典型海派建筑美学风范和浪漫人文气息的文化风情街,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长廊。

参考文献:

[1]唐群峰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龚蓉 历史街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初探.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8

第6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信息社会(现代社会)、原始社会相比,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它的地位却跟其它时代同样重要。对中国历史来说,近代短短的大工业化时代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为了不让这一在“短时期内”突然大量出现又大量消失的文明绝迹于现代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有必要建设一个博物馆来纪念这一辉煌的时代。2010年,沈阳铁西区又原的铸造厂车间改造的铸造博物馆进行扩建。笔者认为,这个扩建工程不应该仅止步于一个建筑本身,它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工业博物馆的选址

中国工业初期发展极不平衡。主要的工厂都集中在如北京、上海等几个比较大的城市。但是如今这几个特大城市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城市“名片”。像政治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等名号完全盖过工业城市的称号,因此它们并不适合建设这个代表国家性质的“中国工业博物馆”。而沈阳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城市,有着东方“鲁尔”的称号。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大潮中,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做出表率作用。而有着日本、苏联、相继占领的复杂历史背景的铁西区,至今还遗存有大量的工业遗产,如电机厂、味精厂、化工厂等。(图1)这些工厂有的还在生产中,有的即将停产搬到附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高层商业住宅。上面提到的铸造博物馆就坐落于这个历史与现代景观风貌相冲突的地方。它向南依次是电机厂、化工厂、味精厂、工人生活村、劳动公园等工业生产、生活区,再向西南就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即现代工业走廊,一些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都搬迁到此,并沿着京沈高速公路向西南无限发展。(图2)这一块从近代到现代,从老工业生产到老工人居住生活,到现代人居,到现代工业生产一长串工业主题“长廊”就是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的最佳基地。我们应该将正在改造中的铸造博物馆作为新的中国工业博物馆的一个“序言厅”,向南纳入其它所有有关工业文明的区域,形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工业博物馆展示区”。

图1化工厂鸟瞰 图2中国工业博物馆建设涉及的主要

地段

社区化无边界化

社区化内容

工业博物馆适宜在工业建筑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博物馆的建设。而根据建筑遗存的规模和客观条件决定该工业博物馆适合单体建筑的形式还是社区化的形式。中国工业博物馆因为沈阳铁西的大规模的工业遗产集群而建立,所以应该要选择最独特的社区化博物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将“城市生活内容”装进这个“博物馆容器”里。而这“城市生活内容”指的便是如柯布西耶所说的居住、娱乐、游憩、交通四大主要部分。

一方面,这些看似去与博物馆内容不相干的生活化的非展览空间加上带有历史印记的工业遗存,正是展示着老工业区生活情境的现在和过去。在其中生活的人们就是博物馆的演员,他们居住工作在这工业建筑遗存和现代建筑组成的区域之中,作为旧遗存与新设施的粘合剂,展示着现代人们是如何利用历史遗存、如何欣赏工业遗迹、如何把文化遗产从容的纳入自己的生活中来。(图3)而展示当地人的现实中的面貌的博物馆,本身是有很强的游园性质的,“人物表演”也是极为重要的。有了“时间、地点、人物”才有“故事”。

另一方面,一般的博物馆都是有营业时间的。到了晚上,没有参观者游览,工作人员也下班回家,博物馆就会关上灯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第二天再次开放。但是对于建立在大面积老厂区原有建筑、设备基础之上的大型主题工业博物馆,夜晚熄灯后会成为城市人员的一个“真空区”。这种可怕的区域会让很多本可以穿过博物馆到达某地车流选择绕道行驶,甚至成为治安隐患。同时,一个如此大的工程每天只有50%的时间是处于使用状态,从经济方面来说也是很不划算的。所以这种特殊形式的博物馆就必定要选择社区化的经营方式。这种非展览非非展览的形式就是最“天人合一”的,最“和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工业博物馆这种特殊的景观“装饰”着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居民为这个博物馆增添着“人气”,两者相得益彰。所以社区化的形式是“中国工业博物馆”建设的不二选择。

图3德国北杜伊斯坦工业改造后的热闹景象

边界模糊

一般的博物馆是指一个建筑或一个院落围合的建筑群,不管是哪一种,它们都是以墙来分隔内部和外部空间。因为外部是嘈杂的城市生活,内部需要给人安静的环境用来观览展品。同时,也可以避免展示内容的文化背景与现实城市的环境相冲突。以工业遗产为基础建立的社区化中国工业博物馆由于其展示内容的特殊性,不宜采用上述封闭式组织形式。首先,展示区有大量的工业建筑遗存,不可能有一个场馆建筑全部将他们囊括进去。其次,由于其宏大的规模,也不宜用围墙将这个建筑群为何起来。如果这样做的话,它就会像一个结石,阻碍城市运转。再次,由于其社区化的内容与周边城市的实际内容是相似的,所以很难划分出一个明确的边界来区分内和外的“不同”。所以,为了社区化的实施,就必须实现博物馆的无边界化。

无边界化不是没有边界,其实它是一种边界模糊。原先的建筑遗存布局在一定范围的厂区中,这个厂区范围是有边界的,因为它与旁边的的工厂属于不同生产单位,与旁边的住宅属于不同的使用功能。在改造为社区化的博物馆后,其内部没有与周边明显独立的特殊单位和特殊使用功能,因此,我们将原厂区的围墙拆掉。但是在人们心中还是会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来识别这个“博物馆”是什么形状,在什么位置,只是无法把这个轮廓确定在几面墙上。就好像在色带中人们能区别什么是黄色什么是绿色,但是不能在色带中画出一条准确的分界线来分隔黄色部分和绿色部分。我国部队在2007年更换数码迷彩军装,这种军装不同于以往的“云朵”式迷彩服。因为数码迷彩服采用渐变退晕的彩色方格,比“云朵”式迷彩服每个不同颜色的“云朵”都有明确的边界有更强的隐身效果。(图4)同样,若果我们想让一个建筑群融入一个城市的话,也不能有太明显的边界。这样做,有利于把“博物馆”文化气息辐射到周边区域,扩大它的文化功效。因为取消了边界这个门槛,“博物馆”的可达性更高了,人们可以晨练时跑步到达或穿越这里,晚饭后来这里散步等等,附近的居民会把“去博物馆”纳入日常生活的一个步骤。

图4数码迷彩服局部

无边界还是一个动态概念,没有固定的轮廓束缚,就没有固定的面积和形态。沈阳铁西区还有一些其它的老工业厂区,日后随着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逐渐加入这个集体。而且,这里提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是一个由老工业区到现代新工业区的串联形态。新工业区是沿着京沈高速公路在不断拓展的。无边界化非常适应这种生长似的发展,随时把新建的区域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这种“生长”的“博物馆”是“活的”博物馆。

结语

“中国工业博物馆”作为一个一个社区化无边界化博物馆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结合体,可以做到既保护了建筑遗产,又发掘它们的潜在价值;级保护了城市中老工业用地的风貌,又使它不会阻碍了老工业区的人居化发展。它可以联系铁西区内其它的工业遗产景观节点,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的“博物馆”系统,使人们能够在博物馆里居住、在博物馆里学习,在博物馆里工作,在博物馆里玩乐。

参考文献:

刘伯英 冯忠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7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钢结构;有限元方法;螺栓连接节点;螺栓模拟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钢结构建设逐渐兴起。尤其是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地区钢结构发展更是迅猛先后建成了上海金茂大厦(88层、高365米)、环球金融中心(95层、高460米)、深圳地王大厦(384米)等超高层建筑[1]。我国钢结构建设不仅在高层建筑中发展势头良好更是得到了工业建筑的“青睐”。钢结构凭借着轻质高强、结构高效、建筑美观等优点,使结构的适用性和美观性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故而成为近几年工业建筑首选的结构模式[2]。随着钢结构设计的发展为了优化结构设计,减少结构建造成本,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在工业建筑钢结构尤其是重型钢结构中需对结构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

从所周知有限元模拟分析在钢结构设计中运用广泛,但对于复杂的结构形式尤其是重型钢结构中螺栓连接节点,由于其连接位置内力较大,所需高强螺栓少则几十多则数百,而螺栓群连接处两块被连接的板件和螺栓自身的内力都十分复杂。为揭示重型钢结构中螺栓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通常需要对这种复杂连接进行精细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由于模型本身及其约束条件的复杂化,寻常的分析方法及软件可能达不到精细有限元分析的要求或者分析出的结果并不符合力学常识。

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从钢结构螺栓连接节点的模拟方法研究、钢结构螺栓连接节点中螺栓的模拟方法及性能研究、钢结构螺栓连接节点的形式及性能的研究,这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已做出的研究,希望对后来者研究这类复杂结构提供帮助。

2.螺栓连接节点的模拟方法研究及应用概况

实际工程中螺栓连接节点受力复杂,常常通过对节点所处位置、约束等限定进行定性的分析。即使如此,螺栓连接节点的受力依然很复杂。为了能够合理的模拟螺栓连接节点预紧力、摩擦、滑移、接触、线性和非线性等特性,国内外不少学者基于大量研究及试验,不断开发和创新了很多模拟方法。

学者Gray PJ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种螺栓连接的模拟方法[3],首次利用壳单元来模拟两块被螺栓连接以及螺栓,并对其施加实际边界条件。把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单个螺栓连接和多个螺栓连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运用旧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相对比,并和实验进行验证。对比证明这种新方法比用传统方法对螺栓连接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更强大、更准确,并且节省了计算时间但和试验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方法的开发也为研究螺栓群节点连接的实用数值模拟方法提供了思路。学者Gang Shi,Yongjiu、Shi,Yuanqing等对如何运用ANSYS软件模拟螺栓端板连接为主的钢结构节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施加螺栓预紧力并如何选定单元形式进行模型的网格划分[4~7]。这对以后建立类似有限元模型提供了方法和指导。学者Bursi和Jaspart提出了一种与学者Gray PJ差不多的螺栓模拟方法即用一种刚性梁单元通过自旋一周来表示螺栓[8]。通过这种方法模拟螺栓可以避免螺栓因本构关系、运动描述、单元类型、螺栓的类型和螺栓的预紧力而造成的复杂的内力,从而起到简化模型提高计算效率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是以牺牲局部螺栓的精确性来确保螺栓连接节点可以进行计算,这就造成了其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相比存在较大误差。学者陈宏,施龙杰等研究了两类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力性能和刚度特性,得到了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为这种节点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9]。

3.螺栓连接节点中螺栓的分析与模拟研究

由于,螺栓节点的模拟首要解决螺栓模拟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为了更好的模拟螺栓,发展和完善了各种螺栓模拟方法并对螺栓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试验对比,为螺栓节点设计和节点的螺栓合理模拟提供了大量文献。

学者Hadi Razavi,Ali Abolmaali等人首次提出“隐形螺栓”的模拟方法[10],这种模拟方法主要是以通过对螺栓接触性能的分析得出螺栓在接触中的全过程受力行为,并把这种行为归纳为螺栓接触的算法并把这种新的算法带入已有的螺栓耦合算法使其可代替螺栓的受力特性。这种模拟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螺栓接触部位的复杂性导致螺栓接触面处网格单元计算的单调收敛性的破坏。并且用这种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时不需要再对螺栓进行模拟,大大减少了单元数简化了模型提高了计算效率。为以后螺栓和螺栓节点的模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学者周焕廷等人对钢结构螺栓连接节点高强螺栓群偏心受剪全过程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工程,与规范进行了比较,得出:工程中设计的缺陷或施工误差所引起节点连接的强度不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时,试图利用高强螺栓在摩擦力被克服后的剩余强度的做法是不安全的结论[11]。这为以后的螺栓连接节点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郑悦,赵伟等人采用三维实体单元承受轴心剪力的高强螺栓连接的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各螺栓的剪力大致成两边大中间小分布,并非是按照按螺栓群中心进行对称分布;摩擦型螺栓群,剪力分布不均匀程度较大,但是在滑移发生时各螺栓分担剪力基本相等滑移发生后螺栓群剪力分布又向不均匀发展,但是不均匀程度下降;螺栓内预拉力在外拉力作用下会因板件泊松比效应和栓杆承压后的挤压效应发生松弛而减小[12]。这对以后依据螺栓受力性能进行螺栓的简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徐建设等人通过数值方法对螺栓孔壁变形、滑移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螺栓孔壁变形和总滑移量的发生规律,据此给出了螺栓孔壁变形及其连接滑移量的计算公式[13],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另外,太原理工大学的周欣茹在其硕士论文中以40Cr高强螺栓的常幅、变幅疲劳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适于螺栓球节点网架的疲劳设计方法,并对高强螺栓疲劳性能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修订规范,补充条文提供重要依据。

4.钢结构螺栓连接节点的形式及性能的研究

1994年的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Kobe地震[14、15]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很多钢结构梁柱节点处发生了脆性破坏,破坏位置一般都发生在梁下翼缘和柱的连接焊缝处。其主要原因是梁端焊缝部位及其周围应力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造成变形集中从而产生破坏。人们针对这些破坏原因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这为地震后节点检查评估和震后修复加固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并且根据这种防止脆性破坏的理念,人们着重研究新的节点形式,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在这些方面我国不少学者走在了世界前列,如李国强等人[16、17]通过研究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形式,指出许多建筑的破坏是因为焊接梁柱节点的脆性破坏引起得,并对节点脆性断裂机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焊接梁柱节点的失效破坏往往源于应力集中地区。而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除了构造不合理、设计方案欠妥等结构方面,而且与焊接缺陷等紧密相关,特别是梁柱焊接连接发生脆性断裂对节点承载力造成极大影响。,不少学者如赵大伟等人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18]。还有学者杨尉彪针对“狗骨头”型节点认为对该类节点附近梁的上下翼缘进行合理的消弱,可以达到增加节点延性的效果,同时对其节点刚度、强度影响较小,并且进行了试验研究说明,提出了一种“狗骨头”节点的设计方法[19] 。王燕等人基于外伸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认为初始连接刚度仅仅和节点构造形式相关,文中还总结了梁外伸端板厚度计算方法中未考虑钢材的非线性性质和几何非线性的缺点[20]。李少甫介绍了工字型截面的螺栓端板连接,按弹性状态力的平衡来推导了螺栓受力、端板厚度的实用计算表达式 [21]。

5.对钢结构螺栓连接节点的展望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三维实体单元对钢结构螺栓连接节点进行数值模拟时其准确度最高,但是在这种准确度极高的模拟方法中为准确反映螺栓的预紧力、滑移、接触、摩擦、屈服等线性和非线性特性需要对其进行精细的单元网格划分。这种精细的网格划分会造成大量的单元和节点个数在加上复杂的接触及边界条件这会为计算带来极大的困难有的时候甚至计算不下去。许多研究人员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不少螺栓连接节点及螺栓模拟的新方法,其中以上文的学者Gray PJ提出的以壳单元来代替实体单元对螺栓连接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和学者Hadi Razavi,Ali Abolmaali等人提出“隐形螺栓”的模拟方法效果最好。从上文所诉中可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的减少模型的单元和节点个数,大大的提高了计算效率。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Gray PJ的方法需要牺牲螺栓的精度而Hadi Razavi的方法则对两块被连接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种方法互有优缺点,若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隐形螺栓”来取代Gray PJ方法中壳单元建立的螺栓是不是可以做到在不增加模型单元数的前提下提高螺栓模拟的精确度,并且使用这种新方法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能不能在不过多增加计算负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出被连接板件和螺栓的受力状态,具有足够计算精度。这些都需要以后的研究人员进行近一步研究认证。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张洁.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状况[C].工程力学增刊 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 1998.10

[2] 马新明.浅析钢结构工业建筑的特点与发展前程[C].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4.

[3] Gray PJ, McCarthy CT. A global bolted joint model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load distributions in multi-bolt composite joints. composites: Part B-Eng 2010;41(4):317-325.

[4] Tarpy TS, Cardinal JW.Behaviour of semi-rigid beam-to-column end-plate connections.Howlett JH, Jenkins WM, Stainsby R, Joints in structural steelwork, Pentech Press, London.1981:2.3-2.25

[5] Maxwell SM, Jenkins WM, Howlett JH.Theoretical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connection behaviour. Howlett JH, Jenkins WM, Stainsby R, Joints in structural steelwork, Pentech Press, London.1981:2.49-2.70.

[6] Sherbourne AN, Bahaari MR.Finite element prediction of end-plate bolted connection behavior. I: Parametric study.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1997,123(2):157-164.

[7] Bahaari MR, Sherbourne AN.Finite element prediction of end-plate bolted connection behavior. II: Analytic formulation.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1997,123(2):165-175.

[8] Bursi OS, Jaspart JP. Benchmarks for element modeling of bolted steel connectio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997,43(1-3);17-42.

[9] 陈宏、施龙杰、王元清、石永久.钢结构半钢性节点的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1:34.1

[10] Razavi H, Abolmaali A, Ghassemieh M. Invisible elastic bolt model concept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bolted connectio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07,5(63);647-657.

[11] 周焕廷、冯郑红.高强螺栓连接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5:31.9

[12] 郑悦,赵伟.高强螺栓轴心抗剪连接性能分析.钢结构,2009.11

[13] 徐建设、陈以一、韩琳、邓长根.普通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抗剪连接滑移过程.同济大学学报,2003.5:31.5

[14] Bertero VV, Anderson JC, Krawinkler H. Performance of Steel Buliding Structures During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In: EERC Report. Berkeley:Univ. of Calif.,1994.

[15] Hiroshi Akiyama. Evaluation of Fractural Mode of Failure in Steel Structures Following Kobe Lessons.J.Constr.Steel Research,2000(6).

[16] 李国强、孙飞飞、沈祖炎.强震下钢框架梁柱焊接连接的断裂行为研究.钢结构,2000.15:25-27.

[17] 姚国春、霍立兴、张玉凤、杨新岐.焊接钢框架梁柱节点地震下的断裂行为研究.钢结构,2000.15:25-27.

[18] Giulio Ballio, Carlo A. Castiglioni.An Approach to the Seimic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Based on Cumulative Damage Criteri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994,Vol.23:969-986.

[19] 杨尉彪、高小旺、张维岳.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节点试验研究.建筑结构,2001.Vol.31.No.8

第8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磁器口 历史街区 保护 开发

一、前言

重庆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北部,东临嘉陵江,背靠歌乐山,距沙区中心仅3公里。古镇始建于公元 998年宋真宗咸平年间,清朝初期,因盛产和转运瓷器,得名磁器口,是中国唯一位于大城市都市核心圈的历史文化古镇,是嘉陵江下游历史著名的商业码头。古镇保存着老重庆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是老重庆的缩影,也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传统历史街区。其中核心区域的磁正街、横街与黄角坪巷的历史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磁器口古镇具有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城镇建筑风格。街区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若干个曲径通幽和富于转折变化的小街巷。街巷的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古镇的建筑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有小天井四合院建筑,有穿斗木壁结构的小青瓦民居,有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院落,也有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各种建筑相连成片,构成独特的山地沿江城镇建筑景观和风貌。

二、磁器口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

(一)保护整治前存在的问题

解放后,由于主要交通从轮船转变为机动车,以及航运码头的变迁,磁器口的区位优势逐渐消失,加上产业不发达,经济慢慢落后,社区便逐渐衰败下来。到90年代,磁器口附近仅有几个濒临破产的工厂,而居住其中的也多是收入较低的弱势群体。至此,它已经丧失了交通枢纽、小型工业和手工业企业驻地、工商业等城市功能。

由于长时间的萧条,街区的物质性衰败也随之而来。至2000年,磁器口街区的传统建筑中35%以上属于质量较差的建筑,15%属于危房,面临倒塌危险;基础设施(水、电、气等)和环境卫生设施(厕所、垃圾集运)等严重滞后,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而导致居民乱搭、乱建、乱架(电力、电讯线)、乱堆(垃圾)等自发行为,破坏了传统的空间环境特色;而且这些乱搭、乱建、乱架、乱堆行为又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增大了火灾、雷击等事故的机率。

(二)保护与开发措施

针对磁器口街区存在的问题,2000年政府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为基础,展开了卓有成效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针对街区功能性衰败,提出以旅游带动当地发展。结合建筑保护整治,引入60余家餐饮企业,形成一条有重庆地方特色的美食街。此外,引进旅游商品经营者,如字画、传统手工艺品等,最大化开发街区商业价值。针对街区物质性衰败,提出通过建筑和城市规划手段改善物质环境:对历史民居的保护;在保持原有建筑外貌的基础上,内部增设基础生活设施。如生活能源由原来的煤炭改为燃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为居民提供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对于残缺的建筑进行“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复。同时,对于增建建筑,与历史建筑有所区别,以保持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并且从2001年开始,对街区重点建筑(张家院、里家院、钟家院等)进行了抢救性维修(更换损坏构件、粉刷墙面、改造内部功能等);对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在重要街区的建设中,除对传统民居在建筑设计、材料、色彩、尺度有严格要求外,街区的景观风貌也有所注意,如街道路面保持石板街的特色。原有的电线杆、电缆拆除、下埋。同时,对户外的门面、店招等也做好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采用传统的形式与和谐的色调,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的文化风味。同时,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路灯等都具有“明清特色”。

(三)改造后的成效

改造完成后,磁器口街区确实有了明显改善。首先,被定义为商业街的磁器口古镇有了新的城市功能,旅游业带动了餐饮业、手工业、及其他许多附属产业,古镇的经济在逐步复苏;其次,针对核心街道——磁正街和横街的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消防等市政设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条件。最后,通过规划整治,对核心区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建筑采取控制,周边城市风貌协调处理,磁器口特有的历史风貌和巴渝建筑本色得以再现,磁器口原有的线形街道空间和宜人的空间尺度得到保留。

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还制定了明确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继承和发扬了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民情:恢复磁器口码头为旅游、交通性码头;发展磁正街的传统商业经营活动;开发地方特色小吃和传统手工艺;开辟茶楼、临江观景等各种休闲活动场所;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从建筑空间到功能业态再到居民生活,整体地营造了反映地方人文景观的生活场景,使磁器口这个一度衰落的历史街区再度充满生机。

三、几点思考

(一)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复苏的策略

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从经济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首先,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磁器口古镇成功地创建了旅游品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传统手工业与餐饮业的复兴以及小商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既增加了就业岗位与居民劳动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了当地的商业铺面租金,增加了居民的租金收入。第二,磁器口附近的企业重获新生。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有所发展,一些已经消亡的企业也陆续开始重新经营。

更令人欣喜的是,旅游业的繁荣和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磁器口的吸引力,根据磁器口管委会统计,居民数量在过去几年中已实现了持续增长。社会人口结构积极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保护开发工作的社会接受程度很高。

(二)与主城衔接上的不足

历史街区是现代城市的一部分,在城市不停地新陈代谢的同时,如何与传统风格的街区有良好的衔接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方面,磁器口历史街区的改造工作是相对滞后的。从沙区去往磁器口,有两条道路:一是走沿江的沙滨路,这条路多为自驾或打车前往;如果公交出行,则是从沙坪坝北街经劳动路、教院路、金沙正街到达。这条公交的必经路线,从沙区核心到磁器口,虽然只有短短的3公里,但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街道两边的建筑较为破败,景观、路标等设施不完整,街道空间环境品质不高。

2005年,磁器口被确定为重庆亚太市长峰会的接待点,为此专门对这条公交路线的沿街立面进行了整治工作。可惜整治仅限于建筑表皮处理,而且会议结束后,这条路线仿佛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再次被人们所遗忘。整治了外立面后的街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再次沦为城市消极地带,呈现出肮、乱、差的景象。

纵观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案例。例如法国里昂北部的哈格西埃街区的保护与开发。里昂虽然远在欧洲,但其城市地理环境与重庆有相似的地方,且哈格西埃街区是二战时期的产物,与陪都重庆的时间段一致。这个始建于1931年的街区,是为解决大量工人的房屋问题而建造的,在二战后一度十分衰败。但是80年代后,里昂政府认为这个街区是城市文化载体的象征,是老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战到二战这个特殊时期历史的见证,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与保护。为此,政府对其进行了改造,其内容包括完善街区的供电、供水、及相应的功能等。更重要的是在考虑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区的衔接问题上时,法国人给予额外的重视,他们通过结构性景观道路的美化、加强城市地标之间的联系、新建设应强化结构性景观等方法,来完成新老城市过渡的问题。这些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的。

(三)街道空间环境改善

重庆与成都自古便有文化的交融,巴渝文化是不可分割。在成都,宽窄巷子也是承载当地历史的街区,它的改造方法与磁器口大相径庭,没有保留太多原先的建筑而是大量重新建造,仅在建筑风格、建筑空间上给予呼应。尽管大量的新建,丢失了文化遗产最为珍贵的原真性,但就其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处理而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宽窄巷子针对不同类型的店铺,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例如,小吃店、咖啡馆和茶馆等店铺,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相互渗透,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使店铺将活动的一部分转移到檐下或者建筑外墙边缘,充分发挥了这些空间的公共性;对于零售店、酒吧和普通饭店,建筑空间与街巷空间在空间划分上独立,但在视线上融为一体,功能上相互依存。店铺内发生的活动为街道上的行人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同时街道上的行人是店铺的潜在顾客,这些店铺通常弱化建筑外墙的存在使之成为联系两种空间的纽带,例如用玻璃或直接镂空墙体,街巷向建筑内部设施或庭院借景;对于高档饭店、酒店和私宅,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不仅在空间划分上相互独立,而且在功能和视线上也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建筑外墙成为了分隔这两种空间的屏障。

反观磁器口街区,仅仅是对商业街两旁建筑的表皮进行了仿古处理,街道空间与建筑空间割裂开来、没有对话,缺乏空间的延展性,呈现出单一、呆板的景象。其实磁器口商业街区中有很多四合院,但是在开辟商业功能的时候,往往是利用了临街的建筑,而对内院的利用度不够。笔者认为在后续的保护开发中,可以学习宽窄巷子的改造经验,多开发内院空间,让建筑空间和街巷空间有多呼应。这样既能丰富空间的形式,又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磁器口商业街的接待压力。

(四)街区商业功能与居住功能发展不平衡

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侧重于主要街道的商业功能建筑,对于居住功能建筑的改善不够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改善与保存,同时也意味着对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的保存。居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居住功能的萎缩、退化,最终会威胁街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经济兴旺所依赖的特色旅游与传统行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也不能只局限于重要的街道与公共场所周边,全面改善街区生产与生活条件,均等地让街区居民享受街区发展的成果,不仅是全面保护历史遗存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

四、结语

历史街区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与精神财富。对其的保护与开发应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总结。历史街区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部分,自然是不能孤立于现代城市而存在的,他们在空间上、精神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同时,对于饱经沧桑的街道,除了保护和挽救这珍贵的历史遗存外,我们还不能忘记今天仍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我们希望看到磁器口的繁荣景象,也希望看到街区背后、小巷深处居民们惬意的微笑,这样生生不息的景象才是历史保护之本根本。

参考文献:

[1]赵明,张松.城市的保护与塑造——以里昂的规划实践为例[D].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2]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2000.

[3]王薇,魏春雨.历史街区保护对城市环境发展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0.

[4]崔佳春.基于后发优势的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建议[M].技术与市场,2011.

[5]何晴.城镇历史街区景观保护研究[M].华中建筑,2008.

[6]李和平,严爱琼.论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特色与保护——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0.

[7]刘华.王玲玲.历史街区保护之本源——由重庆“磁器口”古镇居民生存状况引发的思考[J].重庆建筑,2007.

[8]梁乔.周正南.重庆磁器口古街区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J].新建筑,2005.

[9]姚笛,戴德胜.从“空间改造”到“价值重塑”——历史街区保护策略转向研究[J].建筑学报,2011,(1).

[10]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 2001, (10).

[11]L'Agence d'urbanisme de la communate urbaine de Lyon, Une Silhouette urbaine pour, 1991.

第9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小箱梁挠度 裂缝

一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的分析准备

与传统的体内预应力结构相比较,体外预应力结构具有管理维护方便,施工期较短,预应力损失小等优点,能提高旧桥的承载能力,是加固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国外的桥梁界。但目前对于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研究大都是针对矩形或T形截面梁进行,而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箱梁的研究较少,且基本均未考虑加固前原有结构的初始受力状态,而把原有构件看作完整梁进行分析,这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因此,本文分析了不同初始受力状态结构加固前后裂缝和跨中挠度在各级荷载下的发展规律,为进一步完善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设计理论提供指导。

针对被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不同的初始受力状态,包括开裂状态、不同配筋率、不同张拉控制应力、体外预应力筋的不同横向位置等因素,分析各级荷载下梁的挠度、裂缝分布、体外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承载能力等力学特性的变化特征,探讨体外预应力加固提高承载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以下表中的基本情况为例

对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挠度和裂缝进行简要分析。

二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前后分析

体外预应力属于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体系的一种,是将预应力钢筋布置于梁体之外的一种结构形式。就以上图表的基本情况为例,A01梁在加固之前先进行预裂,予裂荷载按1.0倍计算跨中极限弯矩控制。梁预裂时,在开裂荷载之前挠度变化比较均匀,达到开裂荷载之后,跨中截面抗弯刚度明显增加。由此可知,在同等荷载下,加固后梁的挠度明显小于未加固时梁的挠度,跨中截面抗弯刚度明显增大。

在混凝土开裂前,在构件变形增大时,体外预应力钢筋发挥了作用,从而减缓了构件的变形趋势。由于体外预应力钢筋随着构件的变形增大,相应被动增加了应力,抑止了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后构件变形的发展速度,减少了构件的挠度和最大裂缝宽度。但是在开裂后,由于箱梁的截面抗弯刚度不同,张拉控制应力越大,其跨中截面抗弯刚度的提高程度也越大。在构件变形增大时,体外预应力钢筋发挥了作用,从而减缓了构件的变形趋势。由于体外预应力钢筋随着构件的变形增大,相应被动增加了应力,抑止了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后构件变形的发展速度,减少了构件的挠度和最大裂缝宽度。但是在开裂后,A02和A03梁的截面抗弯刚度有很大不同,张拉控制应力越大,其跨中截面抗弯刚度的提高程度也越大。

箱梁在开裂荷载之前配筋率大较配筋率小的变化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在开裂以后,配筋率高一些的构件刚度也大。两片梁的挠度差距随荷载增大而加大。加固梁跨中挠度在开裂前基本一致,差别很小,开裂后,略略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看,预裂梁加固和完整梁加固在抗弯刚度上没有明显区别。同等荷载下,和未加固的箱梁相比,加固后的箱梁跨中挠度减小,加固梁的刚度较予裂梁的刚度有显著提高,预应力的施加使得部分裂缝闭合,预应力提供了很大的抗弯刚度。利用体外预应力对既有混凝土梁进行加固,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梁的弯曲性能,加固后,箱梁通车运营时的振幅明显的减少,改善了箱梁的运营环境,能较大程度地恢复梁的挠度、提高梁的抗弯强度及抗剪强度。

考虑到被加固构件的初始状态,包括开裂状态、不同配筋率、不同张拉控制应力、体外预应力筋的不同横向位置等因素,通过对不同初始受力状态结构加固前后裂缝和跨中挠度在各级荷载下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加固后梁的挠度明显小于未加固时梁的挠度,跨中截面抗弯刚度明显增大。按照规范公式计算其挠度值和试验值在开裂前基本一致,在开裂后有一定的偏差。这主要是二次效应的影响所致。加固时体外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越大,其跨中截面抗弯刚度的提高程度也越大。初始构件配筋率会影响加固后结构的刚度,在构件开裂前其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开裂后配筋率低的梁的抗弯刚度明显不如配筋率高的梁。预裂梁加固同完整梁加固相比,两者在荷载作用下挠度变化基本一致。予裂梁加固后裂缝闭合,随着荷载增加,加固箱梁开始沿原已经闭合的底部裂缝开裂,而后裂缝向两侧发展,裂缝宽度增大,直至最后新生裂缝较多。预应力的施加使得部分裂缝闭合,并提供了相当部分的抗弯刚度。

三 运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箱梁的建议

运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箱梁,首先要探查所加固的桥梁在箱梁翼缘板、顶板、底板、腹板、齿板等部位分别产生哪些不同程度裂缝。然后根据桥梁裂缝的大小、性质、位置的具体情况以及结构计算分析结果,严格按照以下加固工艺步骤进行操作:测定箱梁原底板钢束位置,新增齿板的放样,凿除新增齿板块范围内底板混凝土保护层,钻孔、植钢筋,浇筑齿板,穿束张拉预应力,封锚、防护体外索。在加固中采取了箱内底板加体外预应力结合压注环氧浆液粘贴钢板条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要尽可能采取减小或克服摩擦的方法使引伸量达到规定的范围内。最终达到降低主梁支点附近拉应力,限制底板裂缝的继续开展,保证结构的整体受力,弥补原桥的不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明桥,方志 ,胡秀兰,徐昌慧. 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箱梁试验研究.中国公路学报. 2004,17(3).

[3]颜志华.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世界桥梁,2007年第1期

[4]姜红光,王廷臣,徐辉. 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6

[5] 谭祖军.钢筋混凝土梁体外预应力加固受力性能分析[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