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幼儿教师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师教育

第1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更加注重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能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笔者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相结合进行探究,力求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学;幼儿教师

幼儿期是孩子的认知和心理都善未成熟的阶段,学前教育的教师承担着幼儿期学龄前儿童的综合能力的发展,由于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要求更高。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专业性幼儿教师的专业,这种职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幼儿教师只有在专业技能学习和锻炼的阶段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工作岗位中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职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做到有效避免学生在学校所学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教师要把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未来的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存在的意义主要就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美术专业技能的幼儿美术教师,把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顺应学前教育中各种关联要素的需要。第一、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今天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幼儿教室里的幼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用未来教师的标准去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更够胜任未来的工作,所以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相结合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需要。第二、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社会的需要。对于幼儿教育人才,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幼儿的家长们都更喜欢专业技能高,工作适应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能够让学生顺利成长为用人单位和家长的需求,满足社会的总体需求。第三、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是实现中职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幼儿专业技能的人才,专业技能强的学前教育人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得到长足稳定地发展。

二、学前美术专业教育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相结合的途径

学前教育要想与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进行有效结合,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教师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成长成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幼儿。

(一)学前美术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生教师素养的培养

今天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将成长为明天的幼儿教师,所以在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未来的教师进行培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教师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美术教育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学生除了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如何把自己学到的美术技能交给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教师责任重大,不仅要教会学生美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结合于教学中。如:教给学生一些幼儿小朋友要学习和掌握的简单的作画方式和作画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教学中得以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教师素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良好的额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

(二)学前专业美术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如果说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美术技能的掌握大多处于理论理解的程度,学生见习和实习的过程却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到只是转化为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培养学生实际教育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突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一些在给幼儿进行美术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做成课件,在班上来和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应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学前美术专业教育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中职美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是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用于教学当中,才能让幼儿的美术作品充满新意。因为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仅让幼儿接受到新型的教学,还能让幼儿在具有创新精神教师的指引下成长成为有创新精神的儿童。中职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型的教育是把创新精神进行传承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了创新的精神能够让自己将来的教学工作充满新意,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幼儿教师能够享受到教学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树立自己教学的信心。

总之,在中职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教学和学生的岗位需要结合起来,把学生当作未来教师来培养。中职学前教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师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的学习让学生成长成为幼儿教师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在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成长成为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陈怡 单位:宁波外事学校

参考文献:

第2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一、教育目的:幼儿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后来,由于大力提倡幼儿教育以及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各种幼教的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所以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教育目的观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幼儿园的教育开始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的转变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转变。

二、教育内容:幼儿园曾经长期存在着一种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依照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的面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映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

三、教育方式: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蓬勃发展以后,许多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许多幼儿园开始改变以前的“家园不同步”的现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开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为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服务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第3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关键词 学前全纳教育 幼儿教师 教师培养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1994年6月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这个概念,提出后即引发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全纳教育是国际教育民主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体现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全纳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纳教育的内涵是指“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能力、个性、兴趣和需要,学校(包括幼儿园)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入学,无论身体或智力是否有残疾或者家境困难。

学前全纳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模式。在国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前全纳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界引人注目的领域,然而在我国尚处方兴未艾之势。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学前全纳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推广学前全纳教育有何意义?面对学前全纳教育的挑战,幼儿教师是否做好了准备?如何培养学前全纳教育师资,以保证学前全纳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2 推广学前全纳教育的意义

推广学前全纳教育不仅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普通幼儿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2.1 学前全纳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证明,学前期是个体生理、动作、认知、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得到科学、适宜的教育,将会对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样的道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

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全纳教育对各类型的特殊儿童都有积极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儿童以及其他障碍类型的儿童均在全纳教育环境中获得了良好发展。方俊明认为,高质量的学前全纳教育有助于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感知运动、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2.2 学前全纳教育对普通幼儿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认为学前全纳教育对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周念丽认为全纳教育对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三方面的意义:激发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儿童的移情能力;促进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徐胜等的研究表明,全纳教育对普通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人格意义,能够促进普通儿童对特殊人群的接纳和关心,激发并深化其善于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培养了成熟感和责任心。

全纳教育不仅有助于普通幼儿心理的发展,而且对其学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尽管在全纳教育环境中,教师要为特殊儿童提供额外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普通幼儿的关注会因此而减少,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因为被特殊儿童占用更多的精力而忽略普通幼儿的发展。

2.3 学前全纳教育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研究表明,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态度上,学前全纳教育教师普遍愿意接受特殊幼儿;并且随着教龄的增长,在观念上越来越认同全纳教育的实施是实现儿童基本权利的基本途径,在面对幼儿时更加关注个体的不同需要,表现在不仅关注特殊幼儿的学习需要,也更为理解普通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要。

已有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了上述研究结果。杨雪扬总结了其所在幼儿园实施全纳教育10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全纳教育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品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在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上,从拒绝或忽视到真诚的接纳;从不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到有意识地学习、进修,工作中开始认真地观察分析特殊儿童;从凭着爱心接特殊儿童,到有目的地制定他们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等,老师们不仅将尊重每一个幼儿落实到了实处,而且针对幼儿的不同需要,有效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的挑战

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发达城市和地区开始了学前全纳教育的试点工作。尽管众多研究表明所有儿童都能从全纳教育中受益,但是在我国推广学前全纳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理念、政策、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调整和转变。其中,幼儿教师是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学前全纳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及实施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对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挑战

教育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以先进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才能创造出优质的教育。目前,我国社会大众普遍认可要尽量为残疾人提供最好的福利待遇,使他们不受生活的困扰,而忽视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普通幼儿园的教师认为,招收特殊儿童入园会影响普通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认为会有损幼儿园的名誉,进而影响生源。如周念丽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难以接纳有特殊儿童,还有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并且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减少生源”。这些错误、落后观念在幼儿教师身上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因此急需得到转变。

3.2 对幼儿教师教育知识的挑战

全纳教育的对象包括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因此,除了具备普通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全纳型幼儿教师还应该掌握全纳教育的相关知识,这是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知识普遍缺失。孙玉梅的研究表明学前全纳教育过程中最需解决的困难为师资问题,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单位承担了省级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的任务,在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教师对全纳教育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很多教师表示全纳教育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而有的教师虽然知道全纳教育这一术语,但并未真正理解其含义。另外,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没有学习过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关知识,也不了解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权利保护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就无法适应全纳教育的需求。

3.3 对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挑战

在全纳理念下,教师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要面对着更多类型、更大差异的群体或个体,

并要积极而充分地满足这些群体与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细致深入地观察每个学前儿童,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教育评估;能够根据儿童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具备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并能够在实施教育计划后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类似的一面,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幼儿教师必须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但是我国幼儿教师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教育能力不容乐观。谈秀菁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不赞成特殊儿童上普通幼儿园,大多数的一线教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学前全纳教育的要求,并对现有教育资源缺乏信心。

总之,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应对全纳教育的挑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全纳型幼儿教师。

4 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

由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他们在职前教育阶段中没有全纳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也很少接受相关的在职培训,所以,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全纳教育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这样就无法适应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需求。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现状,对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4.1 改革职前教育体制,培养合格的全纳型幼儿教师

幼师职前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调整。下面将从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以期建立起一种特色、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养出适合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

4.1.1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整合专业优势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制是二元化的,即我国幼教师资和特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分别主要由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承担,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这种隔离式的教师教育体制所培养出来的教师与全纳型教师的要求存在显著差距。鉴于这种状况,应该打破传统的二元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进行学科的融合和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一方面可以设立一些复合型的培养项目,如果高校已经设有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共享相关课程,突出学前特殊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已有实践的先例,如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开设学院通识课等方式促进学生具备更加综合的学前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相应地根据需求开设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培养具备学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师资,为日益发展的学前全纳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也可以设置相应的硕士课程,鼓励具有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本科学习背景的人员继续深造,提高学前全纳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

4.1.2 创造条件,灵活设置课程

目前我国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没有特殊教育专业,没有相应的资源可以利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需求。立足我国国情,建议分设核心课程和不同的课程板块,核心课程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板块型课程供学生进行选修。核心课程内包括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板块型课程可以按照障碍类型来区分,如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同时在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中要向所有学生渗透全纳教育的理念,重点培养幼儿教师积极接纳每一个特殊儿童,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适宜的环境,此外注重培养师范生与特殊儿童家庭沟通合作的能力。

调整课程设置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幼儿教师培养成为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而是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形成正确的特殊教育观念,了解各类型特殊幼儿的基本教育需要,能够进行初步的课程设计,了解如何寻求更专业的帮助等等。目前,部分高师范院校在各自的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课程,如华中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学前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增设相关课程,培养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将成为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4.1.3 实施资格认定制度,保证职前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建立全纳型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是幼师职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纳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不利于全纳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政府要为全纳幼儿教师的资质标准等设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作为统领和指导方针,鼓励各高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关注和发展学前全纳教育人才的培养;而各个省市、自治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标准。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英国是全纳教育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全纳教育教师资格认定这一方面,着重从职前的教师培养入手。英国教育与科学部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学生必须学习一定的特殊教育课程,高校的教育学院必须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特殊教育课程;全纳学校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并获得教师资格证者。这表明,英国在培养全纳教师时,既重视其普通教育能力的培养,也强调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全纳型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证书考核中加入学前全纳教育的板块,同时也需要对现有的从事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在职培训。

4.2 加强在职培训,促进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全纳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持续落实全纳教育的关键,教师是教育系统中最强有力、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必须重视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在职培训来提升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

4.2.1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与培训师,保证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全纳教育的理念、特殊儿童的概念及分类,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特殊教育技术,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及教育以及如何开展特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培训师的选择也要慎重,因为以往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任务主要是由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教师来承担。但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对很多学前教育专家来是一个陌生的课题,所以要善于寻求高等院校特殊教育系、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民政部门、社会民间组织等与特殊儿童教育相关领域专家的支持,以便为在职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全纳教育培训项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殊教育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拥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用教具,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全纳师资培训中的作用,通过授课、讲座、研讨、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学前全纳教师进行直接培训,必将有很大的收益。

4.2.2 建立教育资源中心,提高培训效益

全纳教育资源包括全纳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手段,全纳教育的课程资源,测量、诊断与鉴别特殊儿童的量表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这些资源要及时、有效地提供给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全纳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地发展全纳教育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全纳教育师资培训中的作用,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远程培训。远程教育既能满足众多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聘请教师到现场教学,而且通过远程教育,受训者可以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或典型个案向专家请教,并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师资培训的效益。

4.2.省略/news/2011108/n490610320.html.201l一11―08

12 周念丽.中日幼儿园教师学前融合教育意识比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2):35―37

13 孙玉梅.湖北省幼教工作者学前融合教育观念与态度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第4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继续教育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在对象上是对所有的在岗幼儿教师进行的教育,在性质上包括专业的补偿教育更新教育与提高教育[1]。

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前教育愈加受到关注,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促进其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需要。

(二)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

以主体性、主动性为基本特征的终身学习应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理念[2]。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变化。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幼儿教师只有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达到知识的更新和完善,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晚,近年来虽然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投入很多,但是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发展不乐观的方面,主要表现为:

(一)针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没有建立相对完备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政策和保障体系[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对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与类别、组织管理、条件保障、考核与奖惩等方面都做了系统规定。但国家并未从法规、政策层面方面保障幼儿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权益,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还没有像中小学一样形成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国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相应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和监督体制,使得幼儿继续教育形成体制,能够宏观引领和保障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失衡,偏功利性

很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多是为了提升学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杨帆对陕西省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现状进行研究,发现陕西省幼儿教师的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占全省幼儿教师总数的57.4% [4]。康丹等对福建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大专以下学历占52.4%,[5]。学历层次关系到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审核,因此导致很多幼儿教师为了提升学历而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获得相应的学历证明。出于这样的动机,幼儿教师只关注接受继续教育的结果,而不关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徐群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存在着课程设置无章可循、缺乏科学性、缺乏针对性的问题[6],吴玲等人对安徽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较陈旧且脱离。多数课程实施中方法单一,脱离实践,不能引起幼儿教师的学习兴趣[7]。课程研究始终是教育研究的重点与核心,但一直以来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今后我们必须加强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及其分解的研究,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研究,课程实施的低耗高效研究,课程评价的民主与有效研究[1]。

三、针对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建议和意见

(一)政府应从制度上保障幼儿教师继续教育

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和引领作用,各级政府应配套出台一系列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保障性政策,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督导、质量评估制度,配套制定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教师任职资格规定课程开发与审定制度等。

(二)幼儿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方面

1、课程目标要定位全面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见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不仅局限在教学能力方面,以往的教育内容多是只注重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素质的提升,目前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将目的放在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上。

2、课程内容要与实践相结合,分层次按需进行。

幼儿教师是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实践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需结合其实践经验,能够为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此外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设置不同课程,如新教师上岗培训课程教师岗位培训课程。

3、课程实施上,多种方式并用

传统的集中讲授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康丹等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实践知识。74.2%的幼儿教师认为:最实用的培训形式是现场观摩,尤其是观摩一线教师的课[5]。因此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亲身实践、现场观摩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及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交流等参与式学习方式及科研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等多种方式并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4、课程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目前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评价所使用的依然是以征询学员意见为主的评价方式。而且评价还缺少相应的系统性和合理性,评价主体显得比较单一[6]。

课程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局限在询问学员意见和想法方面,应该建立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多角度进行评价,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方面,应开展幼儿教师之间的互评、专家对于学员的评价等多评价主体活动。

(三)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自我反思

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更多的是追求进一步的自我成长,幼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我反思和自我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四)深入开展"园本培训"模式

"园本培训"可以使幼儿教师在所在园所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所在园所的保教质量的发展。此外在深入运用"园本模式"进行培训外,还应有效利用其他资源,即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要以园本模式为主体,合理利用其他模式的资源,如培训机构、远程教学、社区模式等。

参考文献:

[1]王雪为,何秀英.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综述[J].教育导刊,2005,().

[2]王琴.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1,(3).

[3]张建国,杨柳.湖南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4]杨帆.陕西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

[5]康丹,廖智娇.福建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

[6]徐群.关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第5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1、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2、我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3、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4、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5、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6、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7、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8、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9、用心对待每个孩子,用诚对待每位家长。

10、面对孩子,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

11、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12、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13、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依靠明天!

14、给孩子一缕阳光,孩子会给你一个太阳!用心,用爱,努力做到最好!

15、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16、在淡泊中追求,在奋斗中奉献。

17、生命需要燃烧激-情,教育更需要燃烧激-情,燃尽自己的一切,铸造不朽的诗篇。

18、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19、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20、我愿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使孩子只需轻轻一跃便腾空而起,在成长的天空里翅高飞。

21、太阳的幸福,是给人以光明;月亮的幸福,是给人以温馨;园丁的幸福,是让每一棵小树苗茁壮成长。愿每一棵小树都能够接受阳光的照耀、月亮的关怀;愿每一棵小树都能够成为参天大树。为此,我们努力着、奋斗着、奉献着……

22、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天使,一个天使就是一个希望,一个希望就是一段快乐的成长故事。让天使快乐茁壮,让希望如花儿般绽放,让故事如叙事般优美DD这就是我们一生无悔的追求!

23、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24、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25、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26、微笑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

27、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

28、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29、将一切美好传递给孩子!

30、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31、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

32、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33、在集体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位同学,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对自己都有信心。

34、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3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爱,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拨和谐动人的乐章。

36、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小精灵,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愿尽我的全力去点燃学生心中求真、求善、求知的火把。

37、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38、花儿开放需要一定时间,孩子成才需要一个过程,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教师,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每一种“植物”,让他们开出独特、芬芳的花朵。

39、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40、用我们的爱关心每一个幼儿。

4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42、用心做事,珍惜每天,以诚待人,知足常乐。

43、把爱心献给孩子,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

44、关心多一点,放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信任多一点。

45、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46、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47、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48、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49、为了孩子,一定要给他们新作品,使他们敢于面对纵横交错的新世界,不断发芽滋长。

50、在阳光下做人,在风雨中做事。

第6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一、案例呈现

张老师组织小班幼儿到户外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小明举起手问老师:“老师,我想上厕所,可以吗?”张老师回答说:“好的,快点回来啊。”小明高兴地离开了活动场地,但他并没有前往卫生间上厕所,而是来到了幼儿园大门附近的小树旁边,站在那儿小便,此时,在远处组织开展活动的张老师看到了小明的行为,她很生气的大喊道:“小明,你在干嘛?怎么在那儿上厕所?”喊声过后,班上所有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朝向小明那儿,随后便是一片哄闹声和嘲笑声,接着,张老师严厉地训斥道:“小明,你到教室里面去罚站,等会我去找你。”于是,张老师继续组织活动,小明则呆在教室里面等老师。

户外活动结束后,张老师见到小明,未等小明解释,张老师的一堆说教性语言便充斥着他们的“交谈”过程,“哪有小朋友像你这样,站在外面小便。”“站在外面小便,既不文明,也不卫生。”“大家走过你小便的地方,会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最后张老师说道:“以后不准你在外面上厕所,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我就罚你在角落里呆上两个小时。”在张老师的批评教育快结束时,一直低着头被老师批评教育的小明,唯唯诺诺地解释到:“老师,我看那颗小树很小,我在那里尿尿,是想给它施肥,之前,张老师您不是讲过,我们人拉出来的东西有肥料用途,我希望那小树快点长大。”听完小明的解释,张老师感觉自己错怪了小明,但只是简单地回应了一下:“好了,我知道了,给小树施肥的方法很多,下次不准你用尿尿的方式给树施肥。”于是,小明悻悻地回到了同伴当中去。

二、案例分析

不同的案例反映出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都存在差异,但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却大同小异,笔者基于对上述案例的分析,认为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漠视对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儿童是社会的一员,是具有自主性的生命个体,儿童自出生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对人格和权利的诉求不亚于成人对其的诉求,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对幼儿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与成人相比,不尊重人格和权利的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伤害更大。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在不明了的情况下,当场公开指责小明的“不良行为”,将小明的“不良行为”裸的暴露于所有的幼儿面前,将幼儿眼中习以为常的行为标定为不当行为,并主观武断的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的行为。这种教育行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严重伤害了小明的人格和尊严,未给予小明足够的尊重和表达解释的权利。然而,面对这种“合理”的伤害,小明只能缄默不语。

二是以不平等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谈。师幼之间的互动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的质量。由于老师与幼儿之间在认知、经验、信息、社会化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不对称”,因此,交谈中极易导致教师与幼儿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特别是当教育对象为幼儿时,师幼间的“不对称”关系尤为突出。然而和谐的师幼关系要打破客观“不对称”所造成的互动障碍,幼儿教师不仅要聆听幼儿心声、尊重幼儿的内心想法,更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幼儿交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喜欢和赢得幼儿的信任,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完全控制了她与幼儿交谈的基调、方式、内容与形式。张老师在未耐心听取小明解释的情况下, 武断地评价小明的行为,并将自己所谓合理的价值观强加给小明,期待小明的行为符合她的价值规范和标准。对于这样的教育行为方式,张老师不仅丧失了一个很好的聆听幼儿内心想法的机会,还可能会因自身不当的教育行为,引起幼儿的困惑及对说教的反感。

三是忽视幼儿行为表现的背后原因。与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成人一样,幼儿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目的,只是,当成人无法理解幼儿的世界时,会认为幼儿的有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更加“匪夷所思”。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能仅以幼儿的不良行为表面进行判断,行为只是一种外在表象,而表象背后“匪夷所思”的原因和目的更加值得关注。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引导和改变不良行为的最为科学、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上述案例中,小明最后说出了他为什么要站在小树旁小便的原因时,张老师并没有为自己忽视了小明行为背后的原因而感到羞愧,甚至也没有抓住这个极佳的教育机会,开展与“我爱卫生”相关的主题活动,而是草草敷衍的回应了小明,这种无意的行为,对于小明来言,他感受到的或许是不被老师尊重,又或许是不被老师理解,无论是那种可能,因为张老师的不当教育行为,已撕裂了小明与张教师之间的情感。

三、案例启示

通过呈现“小明给小树施肥”案例,并对此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呈现”和“分析”中,笔者得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幼儿是具有自主性的生命个体。不同教师对“幼儿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应注重促进幼儿朝向什么方向发展”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是存在差异的,无论教师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和价值观,都应认识到教师所面对的幼儿是一群具有自主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世界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行为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相符合的。

第7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机智;把握;发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36-02

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品格、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更要具备教育机智。面对一群活泼好动、有自己思想的孩子,教师需要具备一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就是教育机智。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机构中,面对一群身体和心理都未发展完善的群体,教师如何发挥其教育机智呢?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在一次小班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要求孩子们把不玩的玩具收起来。孩子们不听反而跑到家长的怀中。老师说了好几遍:“宝贝们,要收玩具了。”但孩子们依旧没有听,仍是一片混乱。这时教师说:“小朋友找到了家长,可玩具宝宝还没找到,请家长和宝贝们一起把玩具宝宝送回家。”这时,孩子才和家长一人拿一个陆续的把玩具收起来了。

案例中教师面对慌乱的场面并没着急,也没采取任何强硬措施,而是机智的利用游戏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最后达到了目的。在幼儿园会经常碰到类似的事件,作为教师要发挥其教育机智,恰当的处理这些事件。什么是教育机智?它有怎样的特性?教师在活动中如何发挥它呢?

一、教育机智的内涵

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机智的定义是:“一种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创造性的进行教育的才能。”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机智,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能保持教育动态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教育机智不仅是一种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还有其特性。教育机智的特性包括随机性、敏捷性、主体性、有效性四个方面。

1.随机性。教育机智一般都是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而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艺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例如:在大班的一次科学课上,幼儿在分组操作后进行小组小结。第一组的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把自己的实验品撞掉了,活动室里鸦雀无声,那个小朋友很委屈的站在那儿。老师灵机一动说:“第一组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一边操作一边告诉老师他们的结论了,请第一组的小朋友一边操作一边告诉大家。”小朋友不小心把实验品撞掉了,是大家都预料不到的,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教师巧妙的运用了教学机智将幼儿的思维带回来,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而且控制了整个活动的局面,这就表现了教育机智的随机性。

2.敏捷性。教学机智大多表现在其他突发事件情景中,它所借助的心理机智并不是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而是教师发散思维和简捷跳跃式的直觉顿悟。例如:在一次语言课上让幼儿用表情表现生气,有一个幼儿正在表现,忽然有一个幼儿大喊大叫,原来有人摸他的衣服了。老师抓住时机,微笑着说:“噢,他是用这种方式表现生气的,大家给他鼓掌。”这一事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敏捷性。

3.主体性。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育机智,每位老师的性格和体验不同,处理同一事件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这一点上说,教育机智具有其主体性是教师自己顿悟出来的,但教育机智也可以是通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得来的。

4.有效性。教育机智是否使用的恰到好处,是否有良好的效果是最终标准。所以使用教育机智既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又要起到教育的效果和作用。这就要看老师是如何把握和发挥教育机智的了。

二、教育机智的把握和发挥

结合教育机智的特性,教师如何把握和发挥它呢?教育机智是一种随机的教育行动,但不是随意的行动,背后有深厚的理论支持。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就无法很好的理解儿童和教育的本质,也不可能发挥教育机智,但只掌握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也很难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情绪的好坏也会影响教育机智的发挥和把握。在实践中,需要教师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首先,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积极地情绪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抑郁的情绪会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想象力贫乏、思维迟钝。在幼儿园,幼儿和教师的情绪随时会产生变化,教师要时刻保持心情愉快,以激发幼儿的乐观情绪,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在幼儿园,教师要发现和捕捉教育时机。什么是教育时机呢?范梅南曾说过:“教师主动的际遇就是教育时机。幼儿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就会把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转化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所以,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这就是所说的教育时机。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把握和捕捉教育时机。再次,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体验。发挥教育机智的目的是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幼儿的体验对其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后,教师要富有耐心。幼儿园的生活是琐碎的、枯燥的。如果教师只是一时的激情,那么她就不会得到发展的。一个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即使掌握渊博的理论知识,那她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教师。教师在实践中没有耐心,就不会进步,不会捕捉到教育时机,幼儿就无从得到教育。耐心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尤其是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耐心会使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增长经验,更加灵活的捕捉教育时机,能遵从幼儿的发展需要,让幼儿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5.

第8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关键词]:留守幼儿;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一、“留守幼儿”的内涵及成因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幼儿。

(二)“留守幼儿”的成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如今,外出务工,成了促进人们增收、繁荣城乡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一“打工热潮”的背景下,不少父母为了改善家境,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充裕的经济支持环境,双双或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下幼小孩子,不能随父母一起“走四方”,而留守家中,成了“留守幼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留守幼儿急剧增加,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21世纪的今天,留守幼儿的身心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教育引导和管理,产生的不适应感,严重地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重视“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有责任和义务配合社会和监护人做好留守幼儿情感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留守幼儿”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积极的情绪,让他们获得爱的鼓励,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留守幼儿”的情感特点和不足

“留守幼儿”的情感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性情比较孤僻,感情脆弱,焦虑自闭、不太乐意与人交流,

(二)、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三)、自尊,又缺乏自信,渴望关爱和尊重;

(四)、对周围事物反应敏感,易怒,情感波动性较大;

(五)、学习兴趣不浓,习惯差;

(六)、喜欢攀比享受,好逸恶劳;

三、对“留守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外界刺激作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感情,它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我们将“留守幼儿”健康情感教育具体分成幼儿自我、环境、他人,并根据三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幼儿园“留守幼儿”在这三方面联系过程的表现,将“留守幼儿”健康情感教育划分为自我、环境、交往、表现四个领域。自我领域重点涉及健康和个性,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身心和自我观念;交往领域重点涉及合作精神,帮助幼儿形成乐于合作的态度;环境领域重点涉及探究精神,帮助幼儿形成乐于认知的态度;表现领域重点涉及创新精神,帮助幼儿形成艺术创造能力。四大领域涵盖了幼儿园“留守幼儿”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既照顾整体,又有侧重。然而,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 “隔代教育”或“他人教育”问题在“留守”幼儿群体中最为突出,对留守幼儿情感教育和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幼儿家长——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家中的主要监护人(老人或亲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溺爱思想严重、养育不到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园沟通不够等。因此,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引起幼儿教师对“留守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视,针对留守幼儿存在的情感特点实施教育,促进“留守”幼儿健康成长。

四、“留守幼儿”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为“留守幼儿“创设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一个温馨的情感教育环境对孩子培养健康的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做到:

(1)、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积极上进、讲文明、关爱他人的团体。倡导教师以民主、平等、善于诱导的态度,向“留守幼儿“传递温暖和热情,为”留守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安全感、充满爱的心理感受,鼓励”留守幼儿“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2)、重视班级环境的创设。在墙饰布置上,注重渗透情感教育内容,并做到根据情感教育内容,及时更换。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如,娃娃家——让“留守幼儿”体验长辈的辛苦;生活区——能干的小手等;表演区——自己化妆,自我展示等;自然角——我来照顾你,照料动植物等;运动区——自制体育器械,如瓶盖串珠、抛接球、跳跳球等;手工区——涂色、制作、拼摆等表现美丽的大自然等,使“留守幼儿”时刻沐浴在爱的情感教育环境中。

(二)对“留守幼儿”生活独立性的培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大多数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们一般会溺爱幼儿,他们替代了幼儿们生活上所有的事情。所以这些幼儿在幼儿园时,作为幼儿教师应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的原则”让孩子们自己去学尝试,抓住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每个可利用的机会,为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同时与家长保持联系,让他们放心地让孩子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培养“留守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点滴做起,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让孩子走出孤独和封闭自我的空间,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交替的自然变化,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意地安排他们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启发引导孩子表达内心想法与要求,这样他们就可以自然的进入到游戏中去,并且和其他孩子建立一种亲情关系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上课时让他们多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正确给予表扬、鼓励,回答不正确也不要责怪、讥笑,指出他们为什么不对,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也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总之对“留守幼儿”情感的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引导幼儿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对留守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教师和留守幼儿的关系,努力创设教师与留守幼儿、留守幼儿与留守幼儿之间的和谐环境气氛,使留守幼儿的情感得到和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晓燕、陈世联,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残缺的情绪问题及对策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5期

[2] 张亚琪,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研究,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年08期

第9篇:幼儿教师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成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幼儿教师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而继续教育的方式将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行动研究,在借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及分析幼儿教师职业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并按照组织机构的不同进行了分层梳理。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用优质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对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幼儿教师主观上也要求自己不断成长。专业成长离不开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的方式影响着继续教育效果。探究行之有效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理论上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有关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实践上能使幼儿教师和各级部门选择合适、有效的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在感兴趣的、相对宽松的氛围中更好地调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观愿望,形成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每位教师的成长必然促进幼教队伍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优质的教育。

一、现状分析

(一)研究现状

众多研究者普遍认为,继续教育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研究较多,有的已形成系统的培训模式,我国很多学者也对此开展了研究。目前在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分类有以下几种:(1)郭景扬的导师模式、课程培训模式、专题研究模式、研训一体化模式、校本培训模式、案例教学模式;(2)姚继业、陈邦峰的中小学全员练功模式、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中小学学科基本功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以及区域资源共享等;(3)张家祥的新教师培训模式及学科教师培训模式;(4)易长发的新任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短期进修在职培训模式。

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研究,我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如董随东提出的十五种校本培训方式:“示范一模仿式(师带徒)、现场诊断式(微格式)、专题讲座式、问题探究式、案例教学式、情境体验式、自学一反思式、主题组合式、任务驱动式、行动研究式、网络交流式、教科研年会(论坛)式、学校与教师教育机构合作、校际合作式、‘校本一区域’联动式。

以上模式可迁移运用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来。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同一学者所归纳的几种模式并不是采用同一种分类标准,几种模式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交互混淆,比如“案例教学”就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时更要深人思考。

2.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研究现状

我国针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方式的研究还不多。李圣丽指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讲述与研讨相结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院内学习与幼儿园岗位指导相结合,参观学习指导见习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学上,主要采用了讲授、自学、讨论、辅导、答疑、实践练习等方法,并根据需要配合使用录音、录像、幻灯等现代教育手段。

杨继红指出“培训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讲述法·练习法、个别辅导法、自学指导法”。

刘占兰的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在职培训的方式上,由单一的讲授式走向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职培训的模式从专门的院校集中封闭式培训模式向院校集中培训和各种专题研训相结合的开放式培训模式转变。

已有研究成果只能启发我们的思路,因为已发表的论文的只是作为课题研究的一小部分,成果较笼统;有的只针对某一种具体的方式进行阐述,介人不全。且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中小学教师身上,虽然成果可借鉴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来,但幼儿教师毕竟不等同于中小学教师,其工作性质、知识层次、学习特点与中小学教师有着明显区别,也将导致继续教育方式的不同。

(二)湖南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2007年7月至12月,课题组对湖南省长沙、常德、岳阳、吉首、湘潭五个地区近1259名在职幼儿教师进行了关于继续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抽样对象覆盖政府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等。被调查的五个地区基本代表了湖南省内发达、较发达、不发达地区,可以反映我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见表1)。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需要学历提升

表1显示,我省幼儿教师第一学历偏低,这样的学历层次显然离“专业化”、“研究型”的要求很远,难以满足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提升学历层次。最终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逐渐减少,期望成为大专、本科、研究生的逐渐增多,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教师已经看到了自身差距,有学历提升欲望。

2.教师学习机会不均,期望继续教育

调查中,有48.2%的幼儿教师认为“掌握专业知识,适应本职工作”是“参加工作以来,遇到工作上的最大困难”,分别有48.2% ,42.4%表示“肯定会”、“可能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表明她们对参加继续教育有强烈的愿望,但学习机会不等(见表2)。

有28.6%的人长达8年时间没参加过业余培训,值得思考。当然,不排除有教师参加工作还不满8年的情况,但对于要求高素质的教师来说,缺乏继续教育显然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3.继续教育力度不够,需要加大投人

对于“当前,幼教师资整体水平不高,政府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的问题,有44%的人认为要“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反映我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4.继续教育内容多样,针对性可加强

我省幼儿教师最想参加的培训依次是:技能技巧、教法、教育理念、科研、其它,分别占45.5% ,22.4% ,14.8% ,14.2% ,3.1。虽各方面内容都有人需要,最能体现教师多方面个人素质的技能技巧还是占到被调查人数的第一位。认为当前幼儿教师急需的培训依次为:幼教改革45.1%,音舞美技能37.9%,幼教理论知识36.2%,其它7.8%。可见,在教育改革潮流冲击下,作为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改革信息;而音舞美技能、幼教理论知识这些本该在职前的学校教育中莫定扎实基础的专业技能与理论,已然成了幼儿教师急需解决的薄弱环节,也间接反映出幼儿师范教育的不深人、不全面。因此,继续教育的组织部门,应该从幼儿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继续教育内容。

5.继续教育方式有变化,但还需丰富创新

从问卷结果来看,我省幼儿教师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为:46%参加函授,23.4%参加短期培训班,23.3%参加自考,54.8%的人觉得最好的培训方式是短期培训。看来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幼儿教师只能短期离岗。

从与省市幼教专家的沟通中,我们还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已逐渐开展园本教研、园本培训,通过课例研讨、专题讨论、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虽形式有变化,但形式和内容都还需更丰富、更有效。

二、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方式的特点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繁琐。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非常具体、繁琐,生活护理、教育教学、保育保健、安全等等,事无巨细,但必须到位。

2.高活动性。无论教育教学还是生活护理,室内还是室外,幼儿教师都必须让孩子在自己视线之内,而孩子是好动的,教师上班时几乎无法坐下片刻。

3.高坚守性。幼儿需要教师的呵护,而安全问题更让教师时刻都要全身心投人。认为“工作中最怕,发生的事是—安全事故”在调查中高达97.2%,足见幼儿教师工作时精神的高度紧张。

(二)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

1.比较感性。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女性的特点导致幼儿教师的学习较为感性。

2.易于共鸣。由于感性,学习中容易引感共鸣。

3.基于经验。学习内容和方式结合实践,大多指向问题的解决。

4.缺乏系统。学习时间不集中,常导致幼儿教师学习比较零散,缺乏长远规划,处于补需状态,常常“书到用时方恨少”。

5.对纯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我省76.6%的幼儿教师第一学历为中专及以下,较低的起点导致幼儿教师理论底蕴普遍较薄,对理论性太强的学习不感兴趣。

(三)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特.x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和学习特点,继续教育应具备以下特点:

1.参与性。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了,然后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简单一句话阐明了旁观与参与的效果截然不同。幼儿教师感性、易共鸣,更要强调参与性,才能在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经验。

2.园本性。应能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和教师的困惑,改善实践,服务本园。

3.互。强调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

4.引领性。由于现有幼儿教师理论水平不够,培训如缺少专业引领,易导致幼儿教师的学习停留在经验层次上。何况相对其他行业人员来说,幼儿教师视野相对狭窄,需要在理念上有人引领,开拓眼界,提升高度。

5.实效性。培训要有效率、出效益,使教师有收获,能够改善教师工作实践。

6.可持续发展性。培训的过程不仅应该使教师获得期望的知识、技能和新经验,而且应该使教师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获得不断的自我改善,获得基于角色专业优势的创生能力。

三、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及运用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了解、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总结经验等途径和方法,本研究认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依照词典对“方式”一词的解释,我们从形式和方法两方面分类表述。

(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

1.教师个体自发的

(1)学历教育。通过自考、函授、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获取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

(2)阅读学习。①书本阅读。分专业和非专业阅读,有条件的教师可到图书馆广泛阅读。②网络学习。网络具有随机性丫决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网络学习能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宽视野,使教师迅速把握最新教育信息,中国幼儿教育网、新思考网、各地教育信息网都是不错的选择。

(3)自我反思。自我反思着眼于终身学习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一下”,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反省、深人思考和分析。反思能帮助教师形成独立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教师反思的方法主要有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后记等几种。

2.幼儿园组织的

(1)园本教研。园本教研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专业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办学层次。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案例分析、教育会诊等,仅以最常用的课例研讨、集体备课为例简要介绍。①课例研讨。这是幼儿园最常用的一种园本教研形式,即以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展开探讨,重点解决活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将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评课融为一体,研究活动成功之处,也分析不足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课例研讨又分一课多研、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多种形式。一课多研即对同一个教育活动,多次组织、多次研讨、层层改进;同课异构指同一教育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与组织,比较不同教师对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异课同构即采取相同的教学设计和流程来上不同内容的课,以探讨这种教学设计和流程是否具有普通性。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注重发挥教师的同伴互助作用,汇聚集体智慧,着重解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一般操作程序:个人分析教材、备课、主备课人说课、相互讨论、集体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一反思、完善教案。集体备课可分层开展:全园性集体备课,一般由幼儿园业务管理者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可由年级组长或教师轮流组织;分项教研组集体备课,一般由教研组长组织。 (2)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由本园组织发起,以幼儿园为培训基地,以本园教师为培训对象,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的一种继续教育方式。①师徒结对。是一对一的个体培训,由本园职级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落实导师制的流程为:公示担任导师的条件。教师自愿报名担任导师一公示导师名单、青年教师与导师双向自愿结对、导师与青年教师分别制定培养计划和成长计划。双方根据职责、计划实行帮扶、检验帮扶效果,评选优秀。②专题培训。以大家关注的、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培训主题,从点上人手,面上突破,形成专题。组织者根据主题层层引导,帮助教师逐步理清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如何说课”的培训即采用了此种形式。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我园在家长开放日中增加了“向家长说课”环节,但老师提出疑惑:向家长怎么说课?培训组织者沿着“概念解读(什么是说课?)、意义探讨(为什么要说课?)、方法讨论(如何说课?)、案例分析(如何面向家长说课?)”的思路引导教师逐步分析,通过探讨、交流,教师明白了面向家长和同行两种不同对象调整说课内容及方法。③分层培训。由于年龄、工作时间、经验水平参次不齐,整齐划一的培训不能满足每位教师的需求,分层培训必不可少。但同一年龄段、同样工作年限的教师在水平上不尽相同,有的非常优秀、有的却还不能独挡一面,我园实行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这样的分层标准。④分类培训。根据岗位开展分类培训,可按管理者、班主任、晚班老师等分别培训。

3.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

(1)园际合作。①联片互助。根据园所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由上级部门协调,将相邻几所园化为区域性园际合作体,建立学习共同体,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经验推广的目的。②送教下乡。一般由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园所选派“名、优、特”教师,深人到农村地区,以专题报告、教学观摩、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现场展示,给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拓展视野、模仿学习的机会,逐步达到名师资源全省共享的目的。湖南省教科院就经常从长沙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中抽调优秀教师及活动送到益阳、宁乡等地,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幼教事业的发展。③对流。为发挥各级示范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也为提升落后地区及园所的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可将示范园与其它园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持续、稳定地实施交流。如湖南大学幼儿园定期帮扶长沙县福临镇幼儿园,专门制定了“扶助计划”,明确了具体帮扶的岗位、时间、内容,并确定责任人,保证帮扶到位。④跟班学习。一线教师或管理人员到较好园所的对应岗位进行全程跟踪学习。2007年娄底一位副园长到湖南大学幼儿园跟踪学习园本教研,亲历了一个教研活动从收集问题、甄别问题、确立研讨点、设计方案、实施教研、反思教研的全过程,融人式的亲身体验让她感慨万千:“以前只知道要搞园本教研,却不知道到底怎么做,这次全程参与让我豁然开朗。”

(2)教科研年会(论坛)

如岳麓区常组织“园长论坛”,交流观点,共同促进。

4.由社会机构组织的

各省、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培训中心等社会团体常常举办各种继续教育活动。

(1)参观考察。组织机构在会前联系几家优秀的、有特色的幼儿园作为考察点,然后向各园发放培训通知,组织报名者前往参观考察。这种方式教师最感兴趣,因为考察园一般在教育、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上海、深圳,能够获得较新的幼教信息,拓宽教育视野,能激发自己工作的创造力。但幼儿园要注意在考察归来后组织教师交流,这样既能资源共享,还可使外出学习不流于形式,不让考察变为旅游。

(2)优秀活动展示。这是颇受一线教师喜爱的继续教育方式,湖南省教育学会婴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都面向全省举办几次这样的活动,如“我与名师面对面”。社会机构或民间组织以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为主要职责,开展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他们常能敏锐地抓住市场需求,满足幼儿园需要,探宋才‘些与时俱进的话题,如“如何开展高效的园本教研”、“怎样提升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等。

5.由师范院校组织的

调查对象中,有21.4%的人认为“当前幼教师资整体上水平不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毕业水平”’。可见,教师在师范院校并没有打好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那么,师范院校既要加强全日制在校学生的专业管理,还要在幼儿教师“回炉”的过程中,保证开设的成教班、长线短线自考班、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等真正起到丰富幼儿教师理论底蕴、夯实理论基础的作用,而不是以产生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方法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继续教育施教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方法有:

1.参与式培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是影响活动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参与式培训重在让个体的认知、情感等卷人群体活动中,通常采用头脑风暴式小组讨论,组织者随机将参加培训者分成几组,每组内分工为召集者、发言者、记录员、时间控制员和噪音控制员五种角色,针对某现象或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产生思想碰撞,进一步创造新思想。它给了每位教师发言机会,避免“带耳朵不带脑袋”现象,最能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当然,如果参与人数太多,组织者不易控制会场,导致分组讨论走过场,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参与式培训的人数不能过多,30人以内为宜。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习者对特殊情境进行讨论与分析,从中获得实际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并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解决同类问题。

“案例教学分为案例形成和案例运用两个阶段,案例形成包括前期准备一确定主题、情景描述三个步骤,案例运用包括案例引人、案例讨论、诊释与研究三个基本过程。”闭例如在一次“关于教育论文的写作”培训中,组织者在每一个环节都呈现了合适的案例引导教师分析,仅以“教育论文的选题”环节为例:先出示多个文章标题,引导教师比较分析“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然后展示若干较好的标题,之后归纳选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教师获得了选题的关键经验。由于案例接近真实情境,可以直接借鉴,学以致用,这种方法应成为园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

3.情境体验法

就是在培训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J清境,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教师情境体验、总结转化。这种培训抓住了幼儿教师比较感性、易于产生情感共鸣的特点,使教师对所学习的内容通过体验获得深刻体验和感悟。这种方式的培训效果较好,易于被教师接受,可多使用。

4.微格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