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务信息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务信息交流材料

第1篇: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组和委领导重要指示,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2月12日,传堂同志在信息中心干部会上就充分发挥信息中心职能,进一步做好信息工作做出重要指示;4月9日,传堂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信息中心整体迁移、提高信息报送效率和质量、网站升级改造等做出具体部署;4月29日,传堂同志主持召开机关政务信息工作座谈会,就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务信息工作提出明确要求;5月8日,党组专题听取信息中心工作汇报,就做好信息中心各项工作做出具体指示;9月18日,传堂同志主持召开了委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做出工作部署。党组和委领导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信息中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奋斗目标,充分表明了对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全体人员的殷切希望和关心。通过认真学习党组和委领导的重要指示,进一步认清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认识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决心以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地向前推进。

二、加强信息组织报送,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组织专题信息。围绕民族工作大局和国家民委工作要点,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困难、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对台交流合作等工作,加强与机关业务部门和各地民委的沟通,加强与新华社、中经网等的合作,组织报送了大量信息。信息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交流经验上的作用日益得到发挥。

二是完成中办约稿。

三是改进信息服务方式。正式推广使用政务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时效性和共享程度。定期下发《民族工作信息报送参考要点》和《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考评。创办《机关各部门每月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强化各部门信息意识。对原有的七种信息刊物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合并,增强采编的针对性和服务的有效性。举办全国民委信息员培训班,提高信息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积极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努力推进政务公开

召开委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工作方案,部署任务,提出要求,确保明年5月1日条例的顺利实施。调整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及职责,努力发挥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和作用。发放《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辅导材料,开展国家民委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加强日常政务公开信息的报送、审核和。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内容,把规范性文件、招标公告、人事任免等纳入日常公开内容。

充分发挥网站政务公开主渠道作用。按照主动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实现了领导讲话、重要会议、公务员招录、政府采购等网上。在全国民委系统开展推选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活动,推荐的江西省民宗局获首批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四、完成网站升级改造,加强网上新闻宣传

经过多次修改测试,国家民委政府网站升级改造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通过升级改造,网站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主子站集群结构基本建成,栏目体系结构初步搭建,网站表现功能增强,内容管理能力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网站内容组织和功能发挥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技术保障。

以网站为载体,围绕民族工作中心任务,通过策划专题专栏等形式,集中宣传内蒙古成立六十周年、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十周年“中华民族文化周”、第六届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精神风貌,介绍了国家民委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网站稿件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日常信息和约稿信息的内容保障。网站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主任信箱、公众留言、网上、政策咨询、政策解读、统计调查等功能和栏目,初步实现了与公众的信息交流

五、实施综合楼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为配合机关综合楼建设,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信息系统需求和技术标准,配合完成了全楼综合布线和机房的屏蔽、装修、加固、供配电、消防和安防等工程设计和设备采购与集成。进一步完善了综合办公系统功能并进行验收。完成《数据中心改扩建项目》立项工作。与经济司合作开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动态监测系统项目建设。

调整委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加强民族工作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和规划,组织的第一批6个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顺利通过验收,第二批委托课题遴选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组织实施电子政务检查,总结了*年以来我委电子政务建设开展情况,提出下一步开展工作的思路和主要任务。开展政府信息目录编制工作。制定《国家民委机关计算机接入国际互联网暂行管理办法》等四个管理办法,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规范管理。做好机关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六、加强理论政策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大精神,不断加深对*大精神的认识和把握,用*大精神武装头脑,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工作,谋划未来,努力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实践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推进。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参与有关学习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打造“懂电子、通政务、会管理”的工作队伍。

第2篇: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网络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广泛影响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计算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近几年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更是涉及多方面、全方位,如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无纸化办公、网络培训,等等。下面我就谈谈网络对我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影响。

一、校园网络平台可以使教学资源共享

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收集资源,我收集资源的主要途径有:自身的资源、同事的资源、学校的资源、普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

在校园网络上可以存贮大量的信息,并可按教学所需,把有关的图片、录音、习题、模拟实验用具等分类建库。这些教学素材库的建立,可以看做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资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语音室。教师可以轻松地、快速地检索信息,将大量多媒体教学素材集中展示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机共享上述所有资源。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校园网络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传播大量的信息。

同时,校园网的信息资源是经过过滤与升华的,它是信息资源中的精粹。通过教师上传电子教案、制作课件等,很多校园网都发挥了教研组、年级组等集体的优势,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个人下载的信息资源,一般会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过程,并且会考虑到本校学科教学的实际,渗透校本教材的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是最优质的、最切合实际的。

二、网络教学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学生的个性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远程教学模式,同现在的远程教学模式相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而这些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互联网络本身强大的媒体功能分不开的。

1.网络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学生在学习过程享有充分的灵活性,他们可以选择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上网学习,还可以由自己安排学习进度。

2.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轻松享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互动式多媒体课程材料。

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功能方便地获得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其他信息或材料。

3.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

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室是主要的交流工具。通过电子邮件,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从教师那里获得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通过网上聊天室,身处异地的学习者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走到一起,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体会,共同探讨或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他们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并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三、网络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开展网络培训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远距离教育将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学习者不仅在课堂看或听远距离传输来的教学内容,而且可在家里看到课堂的景象,听到教师的讲授或者看或听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声像材料,并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因此这些都可以在瞬间完成,所需要的教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财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最高质量的教育,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

另外,网络培训时间灵活,非常适合教师这个职业。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作息时间的要求特别严格。就我自己来,每天不到7点就要赶到学校,下午6点才回家,如果上晚自习就要9点多回家,而且每天的上课都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和心血。如果是参加面授的话,就必须请假,否则,无法进行学习。网络培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就能做到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完成好培训学习任务,工作、学习两不误。

四、无纸化办公既节省财、环保又提高工效

无纸化办公,主要是在内部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采用网络互联后,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采用这种网络办公方式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工作效率。我校实现了本校内部,学校和教育局的无纸化办公。

1.鼠标一点,工作效率提高。

提高效率、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是大多数机关、部门实行无纸化办公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使大家受益匪浅,许多原本繁杂冗余的工作都在手指的点击下轻松完成。过去,非的发文、会议通知、政务信息等,都需要打印、复印,然后由通讯员递送各个部门,效率很低,在印发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各部门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造成诸多不便。使用网络互联后,信息交流非常畅通便捷,工作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原来需要下发的文件,现在只要手指一摁,几十份通知瞬间就发出去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

2.键盘一敲,费用减少。

第3篇: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

基于以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造价管理机构以及中介咨询单位等在使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时,通过网络化信息管理进行工程的概预算以及工程量计算、人工、材料以及机械消耗等方面的管理时,减轻了管理者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建设工程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更大的提社工,原本需要十几天甚至是几十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几天就可以得到完成,而且工作的质量以及精确度较之前手工化管理,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工程造价成果文件的质量与准确度的提升,一方面保证了工程造价确定的科学化与合理性,更加贴近市场;另一方面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使工程造价作用在建设施工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管理中,如何推进全国建设工程造假的信息化管理,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开展造价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明确目标。加强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抓紧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尤其要把最基本、最急需的标准逐步完善起来。加强宣传和对信息化人员的培养,提高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水平。各省造价站要按照部里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做好工程造价信息网政务信息和住宅成本信息等信息的测算工作,继续完善人工成本信息工作。发展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构建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从政策的角度保障建设工程技术健康有序的稳步发展。当前,由于各地有关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起点不同,各地建筑施工管理手段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市场的培育等相差较大。因此这就为构建工程造价信息化规章制度带来了较大的障碍。为推进建设施工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各地区在基于建设部的《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五”规划》、《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等文件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建设施工的特点,制定适应本单位建设施工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建设施工造价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应积极的构建建设系统信息标准体系,制定信息通用与专用标准,基于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秩序,建立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和网络设计技术规范,借以约束市场上建设施工单位的市场主体行为。结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组织编制建设工程人工、材料、机械与设备等有关的信息分类以及标准代码,通过强化各类信息的采集以及标准运输的格式等加强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工作,进而为全国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使的各类造价信息适应建设方各主体的需求,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在国家有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指导下,就如何健康有序的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向前发展。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正处于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的时期,建设部的有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应在加强本地区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面对全国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形式,抓好本地区工程造价的业务管理工作,为建设市场提供服务,积极的适应各方主体的实际需求。信息化建设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信息化建设手段就很难实现我们的管理目标,也难以跟上建设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式,因此,从信息化建设对建设工程造价产生的积极影响上看,加快信息化建设是从是当前工程造价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提升全国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就应树立全局的管理观念,从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待信息化管理。对于当前处速发展的软件、网络技术,应积极地从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首先,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形成省与省之间、省与市之间网络化的信息交流,使全国有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连成一体,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实现工程造价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其次,将工程造价信息化开发的企业组织起来,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协作,鼓励技术创新,提升造价软件开发与管理的使用率,避免低层次、低水平软件的重复开发,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水平。

第4篇: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

一、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经济与经济良性互动

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仍然是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资金渡难关求生存,金融机构需要企业支撑发展壮大自己,银企对接活动无疑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双赢的好机会。从我市实际来看,2+1重点企业、四大行业占据了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是我市经济的支柱,符合产业政策,企业发展前景看好,银企双赢的机会相对较多。尽管目前我市的企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一批企业陷入困境。但是仔细分析,这实际上是经济增长中的正常波动,这个阶段正是技术改造、提质扩能最有利的时期,各项成本相对较低,如果金融机构在困难时刻拉一把,就完成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赢得更大的发展,这些企业从长远看是潜在的金融市场。其次,政府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加大对工业企业支持力度,信贷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同时,市政府安排一定的资金,设立扶持信用担保专项基金,用于担保机构增资扩股和担保代偿损失。应该说,这个时候的信贷是比较安全的。第三,存贷比仍然较高,信贷空间相对较大。目前我市的贷款占存款%,离%的底线还有足够的空间。如果存贷比按照底线来把握,我市将拥有增加近亿元的信贷空间。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中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找准对接项目,例如,定期举办“请上来”、“带下去”活动,把有信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请到银行,介绍企业的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把银行的同志带到企业去,让他们了解企业,熟悉企业,并向企业宣传国家的金融政策和贷款规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等等,政府通过搭建一个合作平台,提供具体而丰富的活动内容更好地为银企合作共赢服务。

二、抓好亏困企业的扭(减)亏解困和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开工复产

我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有停产企业7家,半停产企业2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和市场运作问题。帮助这些企业创造条件解决“瓶颈”制约,破解发展难题,力争尽快恢复生产。这些企业走出困境,将是我局的工作重点,也是完成全年经济指标的重要力量。要做的工作是:首先,深入企业进行调度和帮扶,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围绕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技术创新、政策落实、贷款融资、要素保障等方面进行调度和帮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梳理汇总,全力予以解决,重大问题报市领导协调解决。送政策、创环境、优服务、解难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时时有进展。其次,抓重点和难点问题,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产能的企业,坚持政策、资金、服务、供应四个优先,促增产增收;对亏损和停产半停产企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引导企业在困境中调整经营战略,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和投资管理,促其降低成本,遏制亏损,尽快开工和满负荷生产。同时,积极协调我市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加快信贷投放速度,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三、积极开展企业名牌创建工作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省、市甚至全国知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和企业。目前我市仅仅拥有省著名商标

个,省名牌产品个,受到市委省政府奖励的商标和产品也仅仅是“君乐宝”、“神行太保”、“双联复混肥”、“远东哈里斯程控交换机”等。按照市委市政府“到年,全市建立起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形成一批全国知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和企业,品牌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这一要求,要加强领导,分解任务,制定有效措施,全面落实激励政策,力争我市企业的品牌总量要有增长,新增知名品牌达到10个以上。品牌类别有增多,从以工业产品为主向工、农、服务业等全方位发展,中国名牌产品、全国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省优质产品、省著名商标均衡发展。品牌特色有大进展,国家级知名品牌实现新的突破。

四、努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如果一个企业,一个老板认识不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那么将迟早会被经济浪潮所淹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就目前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来看,2+1企业以及部分规模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以介绍产品为主,有的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还有一些企业网站则开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组织企业的进货和销售。这些“窗户”让企业能够及时的掌握行业动态、市场变化,而作出迅速的反应,以此占有市场先机。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的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认识,我们的中小企业要生存发展,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谁拥有互联网,谁就拥有了信息;谁拥有了信息,谁就能占据有利竞争地位,已经成为一条新的市场竞争规则。而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视,它可以协助企业管理,从简单的公文、技术资料到复杂的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甚至辅助企业进行更高级的经营决策。所以说作为政府部门引导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五、建设政府信息化平台

我市政务信息网站已经开通,借助这一网站,拟在明年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搜集整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规模、人员构成、占地面积、产品、副产品概况、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等企业的基本情况、上下游产品情况、技术装备情况等丰富网站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尽可能多的人,在尽可能大的范围知道我市企业以及企业产品,了解我市行业特色以及行业特点等。同时,开辟新的信息交流互动栏目、编辑企业名目、产品目录等,使尽可能多的信息能够共享。因为信息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和载体,利用一两年的时间力争将全市的工业企业全部做到网上有名。

六、建立企业进入退出机制

为实现科学发展,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我市通过节能减排,土地集约利用、项目准入评价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产业调整进程,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张书记也再三强调,很好利用金融危机这一经济格局重组机会,通过“腾龙换鸟”把现有的落后的传统产业从目前的产业布局中“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针对我市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拟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企业进入退出机制。比如,进一步完善实施项目准入评价推进制度,加大劳动监察查处力度,制定产业、环保准入制度,落实财政、金融、税收扶持激励措施,实行土地阶梯地价模式,建立企业转型辅导服务平台等,促使优势企业进入能发展能壮大,劣势企业退出能稳定能消化。

七、主动送服务到企业,在沟通中促发展

主动送服务到企业,在沟通和服务中促进企业发展。一是主动“走下去”,用政策扶持。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重点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宣讲产业政策,研究解决当前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实际困难;二是主动公开政务,建设阳光机关。依据职能、规则、程序,将办事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执法透明,促进社会和谐;三是主动报送信息,提供决策依据。做好重点企业数据统计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四是主动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开展铸造行业、建材行业、乳制品行业、电子信息行业等的专项调研,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当好参谋;五是主动服务企业,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我市“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施意见”,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重申机关人员分包企业责任制,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查问题解难题;六是主动接受监督,打造高效团队。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社会多方力量监督,征求和采纳有关意见、建议,为服务企业服务全市工业经济提供高效政府保障。

八、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促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首先,抓重点,支持工业2+1企业加快发展,落实支持工业20强企业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更加注重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引导企业提振信心,强化管理,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实现企业提速增效,2+1企业上台阶。其次,进一步加强工业运行调节,重点搞好工业“2+1”企业动态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君乐宝、曲寨集团、珠江啤酒等骨干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发挥好骨干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第三,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产业做大、企业做强结合起来,加快构筑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确保燕赵、曲寨、鼎鑫3条大型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竣工后达产达效,完成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珠江啤酒规模扩张力度,扶持四个乳品企业扩大市场规模,促进食品加工业健康发展。铸造业中,推动鹿钢公司与外商洽谈合作事宜,同时积极谋划铸造业基地建设,建设新型铸造企业模式。

第5篇: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

(一)主要目标

1、优势产业。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其中,酿酒食品产业32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200亿元,林木加工产业230亿元,机械电子产业240亿元。

2、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信息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20亿元,新材料200亿元,信息产业50亿元。

3、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省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

4、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二)重点工作

1、加速产业集聚。围绕“产业强市”战略,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产业基地化的要求,加快构建“5+4+X”产业体系,确保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商贸物流五大优势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层次。重点帮助和推动长电科技、德力化纤、乳业、食品、科技、光伏、能源、科技等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信息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倍增发展,其它新兴产业破题开篇,形成特色。通过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扩张、集聚式发展、爆发性增长,全年确保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0个,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年内销售收入增长50%以上。

2、建强特色产业基地(园)。坚持以特色园区建设引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园)建设。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凸显产业特色,增强园区产业的聚集度和关联度。重点支持洋河双沟酿酒产业园、国家级食品产业园,省级纺织、新材料、再生资源加工、智能电网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和环境营造,促进同类型行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围绕“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建成20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的目标,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园)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引导和服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业,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供服务支撑。

3、培育百亿级企业。加大对全市50强企业,特别是利税前50名和用工前50名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倾斜扶持政策,推进靠大、靠外、靠强,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综合运用政策支持、行政推动、帮办服务等多种举措,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购并或跨区域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突出培育酒、彩塑、等百亿级企业。全力抓好一批重点项目,申报省以上专项资金及市新型工业化资金向省市重点项目倾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影响力较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

4、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排查今后三年落后产能状况,做好分批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基础工作。抓紧研究制定落后产能淘汰的具体时间表和推进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动员企业及早行动,加快设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一)主要目标

1、申报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5个,认定市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0个。组织企业实施重点两化融合项目20个。组织信息化知识培训活动2次以上。

2、编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

3、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比例分别达80%和40%。新增通过双软认证企业5家,新增通过CMMI认证软件企业4家。整合市软件行业协会资源,充分发挥软件行业协会职能,全年组织活动不低于2次。

4、推动我市物联网在农业、工业、公共安全等行业中的应用创新,重点建设智能工业、智能农业和智能公共安全等物联网示范工程。

(二)重点工作

1、大力实施“865”工程。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和培育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木材加工、玻璃建材、治金新材料、包装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8个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注重企业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产业联盟在线、节能减排监控、安全生产监测、人才培养交流6大领域信息化应用,主要抓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等5大关键环节,加快利用信息化提升全市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县、区分管领导牵头、经信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参与的“两化融合”推进机构,统筹推进全市“两化融合”重点工作,认真做好产业推进、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人才培养、载体建设、资金保障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月报涉及信息化内容,按月统计示范试点企业、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3、强化学习培训。争取省经信委和省软件行业协会支持,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两化融合”和软件知识培训。编印《市两化融合巡礼》,挖掘优秀案例,总结先进经验。定期开展两化融合观摩活动,组织企业赴先进地区、市内优秀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4、推进社会信息化。继续开展政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政府和部门门户网站安全高效运转。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单位,筹建市信息安全测试评估中心。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控平台,积极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定期召开信息化联席会议,推进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全社会信息进程。

5、推进物联网项目应用。重点突破物联网在现代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成物联网软件研发基地在软件园早日挂牌。

三、提升企业技术进步水平

(一)主要目标

1、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35%以上;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5%,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6%。实施100个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确保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2、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共性技术中心12个,其中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个。实施省、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5个;当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100个,新产品销售率达30.5%。

(二)重点工作

1、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201个超亿元工业项目,重点抓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5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投资项目、加弹丝及毛毯生产线改造项目、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翔盛粘胶PTA项目、化纤有限公司的年产20万吨差别化化学纤维生产线等项目。完善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对100项省市重点技改项目,继续实施“每月报、季度看、半年评”制度。切实抓好未开和新开项目的跟踪管理,建立项目储备库,加大争取政策力度。

2、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积极帮助重点企业扩大授信额度,推动商业银行采用多种方式予以信贷支持,确保商业银行用于工业信贷比重稳步提高。及时了解企业资金需求,梳理项目,向银行推荐质量好的金融部门认可的项目,开展项目对接,保证全市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和银企合作洽谈的成功率。同时,加强对签约项目资金落实和实施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率。

3、加大政策扶持。以纺织、新材料、再生资源加工、智能电网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工信部和省经信委的支持,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专项扶持政策。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争取其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帮助,及时兑现市里已出台的各项激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开展国家优惠政策宣贯活动,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国家增值税转型、引进技术设备免征进口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免税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

4、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名牌产品、“三名”商标申报步伐,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加强品牌保护。落实政策扶持,对已认定的名牌产品和“三名”商标产品,协调有关部门在融资贷款、信贷担保、电力供应、交通运输、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国家级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省出口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加大财政资金奖励额度。总结推广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引导企业贯彻ISO9000、14000质量管理标准,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促进活动。

5、加大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加大技术中心投入,确保省级、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开发经费投入分别达到销售收入的5%和3%以上。抓好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保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个以上。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资源,共同推动酿酒技术、玻璃制品、木业加工等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合助推器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联合,建立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后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落实节能降耗和能源保障措施

(一)主要目标

1、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58亿千瓦时,增长20%以上;完成16个电网建设征地拆迁补偿项目。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和平安电力创建专项活动4次以上。

2、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8%;完成能源审计企业8户,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项目20个,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300台(套),实施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改项目40项,对20户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监测。

(二)重点工作

1、全面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修订完善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和计分标准,认真组织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加强对各县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健全表彰奖励和惩罚机制,促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

2、全力推进节能监察工作。制定出台《市节能监察办法》,建立健全监察制度文书、工作规范。制订节能执法监察实施计划,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中,组织开展具有一定影响和震慑作用的节能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是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建设项目等问题。加强用能单位管理,严格实施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动态跟踪重点用能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变化,进一步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基础和节能考核。

3、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建立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完善能源消耗预测预警机制,加大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地区的用能调控力度,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以能效达标为重点,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面上宣传、点上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以重污染行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循环经济试点范围。进一步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联合国税、地税、财政等部门认真开展综合利用认定、年检,努力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确保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0%以上。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组织力度,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配合水务部门,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5、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耗能超过3000吨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通不过审查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和备案。进一步健全市、县(区)能评体系,从源头把好节能关,遏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对近年来我市新建、扩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违反能评规定的地区、企业,给予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6、推进电力建设。加快建设重点电网工程,强力推进电网建设征地拆迁。将电网建设拆迁补偿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加强考核督查,严格兑现奖惩,确保电网工程按计划实施。进一步推动电源点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建设,鼓励和支持光大国际垃圾发电、凯迪秸秆发电等项目的建设和投产。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在市区现有集中供热基础上,重点支持国电热电公司、中节能()发电公司、热电等热电联产。支持各县区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

7、保障电力供应。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不断完善电力负荷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确保在错峰时“可控可动”。积极开展电力迎峰度夏,组织实施电力供应应急预案,落实“四个优先确保”。组织开展停电反事故演习活动,努力提高应急处理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全市电网安全迎峰度夏。开展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加强电力执法,规范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查处破坏电力设施行为,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犯罪分子。

8、引导节约用电。加强省能效电厂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强化考核验收,确保项目达产达效。探索市级能效电厂项目建设试点,从市发展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中,切出一块资金,支持市级能效电厂建设,力争建成10个以上。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和改造高耗能、高污染小锅炉。

五、加大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力度

(一)工作目标

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2、新增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规模企业200户;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7户,亿元以上企业22户。

3、培育省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57个,重点监控企业达到100户。

(二)重点工作

1、做好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及全局性的问题,把握运行态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对各县区、各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动态监控。适应新形势,拓宽分析面,加强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分析,注重体现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成效。加强与北地区的对比分析,建立与兄弟市的信息交流制度。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大环境变化趋势,着力做好100户重点企业预测预警调度网络的建设,积极做好上报企业调整和人员培训工作,强化对重要能源价格、主要原材料价格、重点产品市场变化等监控分析。

2、加强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继续完善煤炭、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协调机制,确保电煤运输供应,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努力化解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省重点物流企业运营情况的跟踪,重点是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推动省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的调研,掌握各县区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符合申报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条件的,及时帮助企业申报,争取政策扶持。利用省经信委搭建的产品万里行平台和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契机,组织我市名特优新生产企业参加,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大新增长点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指导相关企业制定客观、适度的增量项目(产品)年度产出目标,建立健全达产达效工作责任制,确保年度增量计划的全面完成。通过适时监控和分析通报新增长点项目(产品)的运行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组织协调解决工业经济新增长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对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产品)的定期监测和跟踪制度,及时了解把握序时进度,加强与财政、金融等部门的联系,完善监控分析体系,按月通报新增长点运行情况。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政银合作和银企对接、重点分工负责、联合协调会办等工作机制,为切实帮助相关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产出过程中存在的资金融通、能源供应、市场开拓、运输衔接等具体问题,推动生产要素向新增长点倾斜。

六、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一)主要目标

1、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以上,申报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2家以上,申报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2家以上。

2、推动中小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产业集聚区或乡镇工业集中区9个,其中10亿元以上5个。

3、加强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整合社会服务资源,组织开展2次创业辅导活动。做好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培训3次。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境内外经贸交流活动2次。推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申报并获批2家省星级公共服务平台。

(二)重点工作

1、加大政策支持。认真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做到“储备一批、筛选一批、服务一批”。一是做好项目的调查储备,抓紧建立年市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库。二是坚持优中选优。选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作用明显、填补我市新兴产业空白、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重点项目,作为国家、省扶持资金的优先申报对象。三是帮助企业掌握政策包装项目。指导企业学习掌握政策,做好项目包装,完备各项手续和材料,争取年省级资金不少于上年度,国家级资金市区有1个项目入围。

2、加快创新转型。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专利新产品的扶持,推进其产业化进程,与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知识产权知识培训1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酿酒食品、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培育示范平台,组织相关单位开展1次学习考察活动。力争明年建成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平台2个以上。扎实做好中小企业科技型、创新型、高成长型示范单位认定申报工作,帮助我市更多企业进入省中小企业扶持发展的大盘子,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

3、推进信息化进程。继续落实“中小企业百千万电子商务应用促进计划”,组织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应用电子商务行列,每县区至少开展1次信息化培训。进一步发挥“双优”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技报、日报等媒体,加大宣传扶持力度,使更多企业自觉投身到信息化工作当中。加强市、县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和信息维护管理工作,强化服务基层,不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努力搭建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各地信息资源,促进网站建设和信息维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强化运行监测。抓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做好全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报表统计、重点监测企业月报及运行分析。坚持1季度开展1次调研活动,关注中小企业最新发展趋势,及时反映企业的困难和矛盾,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对策建议。

5、促进集聚发展。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每个县区选择3-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作为扶持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集聚发展水平。引导乡镇工业集中区找准定位,努力形成“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特色。推动各地成立乡镇工业集中区开发有限公司,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申报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加强对五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的扶持引导,放大其龙头效应、支撑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中小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

6、培育示范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指导,引导其创新工作思路,科学定位职能,合理收取费用,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加强创业辅导,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精神,多层次、大范围开展创业投资洽谈、创业辅导培训活动。加强与社会化创业辅导机构的合作,逐步培养和扩大创业培训师资力量。组织有能力、够水平、业绩好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申报省级重点示范机构称号,利用政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全市社会化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

七、加强国资监管

(一)主要目标

1、做好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相关工作,新注册及增资企业登记率95%以上。做好监管企业业绩考核工作,年内开展涉及考核的重大事项专题督查2次以上。

2、做好国有企业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备案工作,健全评审“专家库”,考核认定新进库中介机构不少于1家。

3、加强国有资产统计分析工作,统计覆盖率95%以上。

(二)重点工作

1、做好国资监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行为,对所监管的国有产权的变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做好国有资产产权证年检和新证颁发,做好资产评估备案、国有资产处置等各项工作。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公司法》、国资管理有关规定和市政府的统一要求,逐步推进我市国有企业特别是市国资委所监管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紧密结合,促进企业科学管理、规范经营。同时,将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继续积极做好企业整合重组的服务工作,推动做大做强我市国有企业。

3、集中监管经营性国有资产。争取市政府授权,将各种投融资性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国有集团公司以及事业单位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一并纳入监管范围,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的监管。

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责任,完善出资企业年度经营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依法加强对县级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在加强指导的同时,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做好国有企业登记工作。结合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及报表编制工作,全面清查市国有企业,理顺关系,建立资料库。

八、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

(一)主要目标

1、开展各类大型考试反无线电作弊工作,全年不低于9次。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年不少于6次。开展设备检测工作,抽检比例不低于1%。

2、按照省局要求,开展公安、地震两大系统台站核查活动。积极受理干扰投诉,应查尽查率达100%。

3、完成监测站“固定机房、网络室、设备室”三项技术设施改造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应急保障。充分发挥现有技术手段,全力以赴做好省、市内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应急保障。组织开展防范非法无线插播和反恐维稳演练活动的通信保障;积极做好我市各类考试反无线电作弊工作;严厉查处私设卫星干扰器违法行为。

2、加强设施建设和维护。在全部完成监测与网络设备管理规范化项目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向省局申请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验收。继续加强对现有业务车辆、设备、网络、系统的维护,保障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