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及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条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会计年度数据备份盘、会计核算系统软件、操作人的密码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
(一)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三)财务报告类。包括月度、年度财务报告、其他财务报告,报告中要有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其他类。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及其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及各核算单位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核算资料。
第二条会计档案的整理。
会计年度终了后,应将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各种会计档案应按会计档案材料的关联性,分门别类地组成几个类型的案卷,将各卷按顺序编号。
(一)会计凭证
(1)按月立卷:每月末将装订成册的凭证,统一登记案卷目录,每月立卷一份。
(2)分散装订:根据凭证的多少,分散装订,做到整齐、牢固、美观。
(3)装订封面的所有内容要填写齐全,包括:单位名称、年度、月份、起止日期、号码、装订人签章等。
(二)会计账簿:各种会计账簿办理完年度结账后,除跨年使用的账簿外,其它均需整理妥善保管。
(1)会计账簿在办理完年度结账后,只在下一行的摘要栏填写“结转下年”字样,不填其它内容。
(2)会计账簿在装订前,应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各个账户账面是否齐全,是否按顺序排列。
(3)活页账簿去空白页后,将本账面数项填写齐全,撤去账壳,用坚固耐磨的纸张做封面、封底,装订成册。不同规格的活页账不得装订在一起。
(4)会计账簿的装订顺序:
a.会计账簿装订封面;
b.账簿启用表;
c.账户目录;
d.按本账簿页数,顺序装订项页;
e.会计账簿装订封底。
(5)装订后的会计账簿应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掉页现象。
(6)账簿装订的封口处,应加盖装订人印章。
(7)装订后,会计账簿的脊背应平整,并注明所属年度及账簿名称和编号。
(8)会计账簿的编号为一年一编,编号顺序为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分户明细账、辅助账。
(三)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并按时报送后,留存报表均应按月装订成册,年度终了统一归档保管。
第三条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
(一)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业务人员保管一年,期满后转入档案室并由专人保管。
(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全部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销毁等一系列工作。
(三)机构变动或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由原管理人员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将全部案卷逐一点交,接管人员逐一接收。
(四)磁性介质会计资料的归档。年度终了,系统管理员将当年账簿、报表等会计电算化资料备份并详细标注,装盒交档案室归档。包括:会计年度数据备份盘;同期的操作系统、相关应用程序软件及会计核算系统软件;操作人的密码、操作日志等其他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磁性资料保管期限与书面资料一致。会计软件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后五年。以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资料,根据保管期限,由系统管理员定期复制,且应标识清楚,双份归档,异地存放。
第四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和定期保存两类。定期保存的会计档案其保存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详见附表一。
第五条会计档案的借阅。
(一)建立会计档案清册和借阅登记清册。
(二)凡需借会计档案的人员,须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调阅手续。
(三)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在案卷中标画,不得拆散原卷册,更不得抽换。
(四)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出外,特殊情况,须经局领导批准,需要复制会计档案的,须经局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制。
第六条会计档案的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情形外,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会计档案保管期满,由档案管理人员会同财务人员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局分管领导要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同级档案机构、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派人员监销。
(四)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第七条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在建项目尚未完成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已满也不得销毁。
第八条会计档案的移交。移交会计档案,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移交会计档案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监交。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71;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46-0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林改)是提高林业生产、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使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1-2]。其作为林业生产上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在土地使用制度上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后的又一次重大的改革,可实现农村改革的深化。该制度不仅涉及的面广,而且涉及的内容多,关系到农村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意义重大[3-4]。
1 政府高度重视林改档案工作
罗甸县林改工作自2008年启动以来,涉及全县26个乡镇271个村民小组,历时3年以上,主体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为切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保障林业所有改革资料有底可查、有据可依,罗甸县委、县政府对林改档案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充分地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档案资料的重要性进行了认识,本着对林改档案工作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把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林改档案写入了林改实施方案,并行文下发了《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方案》的文件通知,同时为了有效地促进林改资料建档责任的落实,成立了林改整理归档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为下一步林改资料归档的收集及装订立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明确落实林改归档资料,县林业局保证了开展林权改革过程中归档所需要配备的资金、设备耗材、办公用品等物资,并从各乡镇抽调责任心强的人员对其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责成该部分人员专门负责档案的整理、核对、数据录入、归档、装订等专项工作,为做好林改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 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林改档案是一项新的课题,专业性强、内容多而繁杂、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属于林业部门专业档案。为切实抓好建档立档工作,确保林改档案工作执行不走样、整理档案依法规、操作无偏差,县林业局和档案局分别对所有参加林改工作人员进行了林业技术和档案知识业务的培训,从林改资料开始启动的建档到归档装订同步进行了4次培训工作,提高林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质量,同时也提高工作人员对林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3 制定整理方案,明确归档内容
林改档案是指在林改过程中林改资料的调查摸底、召开村民会议表决、外业上山勘界、张榜公示、责任山合同签订直至颁发《林权证》等步骤所形成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及文字表册,包括图表、文件报告、数据、声像、通知、凭证回执等。结合罗甸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罗甸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方案》并分发至各乡(镇)及各林改技术人员。明确林改档案的整理范围、方式方法和保管期限,并分门别类的分为综合类、林权类、纠纷类、音像类等4类,统一实行长期保管,保证了林改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可查性、严密性。
4 统一归档步骤,规范档案管理
林改档案资料涉及千家万户,保管期限长,林业生产利用价值高,后继配套依附工作强。结合罗甸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际,为切实加强林改档案收集管理,县林业局、档案局规范了林改建档步骤,检查验收办法等有效措施,具体从落实林改工作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全面收集整理,即宣传发动、调查登记、召开村民会议、方案表决、外业勘界、张榜公示、数据录入和颁证、台账统计等工作步骤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照片和开展的活动记录,确保档案的连续性、可查性、严密性。规定了归档资料的要求为:具有法律效用的标识如签字盖章、日期等应完整齐备,另外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图样清晰、数据准确;使用的材料等应与档案保护的要求相符合,档案中的照片和图片等应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若材料选择为非纸质的,应配相应的目录和说明,以保证档案载体的有效性;制作重要的电子档案如光盘、磁盘、U盘等不可擦写的存储介质,制作纸质档案加以说明保管。在资料收集归档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为确保所整理的资料不走回头路,县林改办随时进行跟踪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具体查验各乡(镇)收集的材料进行逐项检查,四级分类是否齐全,填写内容是否翔实,选举的领导
小组和村、组表决方案是否逻辑对应,资源数据是否准确,页码、编号是否规范,各类合同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插花山、纠纷山资料是否手续完善到位,人口现状调查表等。通过严格的自查纠错,不仅对林改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还有效地确保了林改归档工作的保质保量地有序进行,提高了林改资料归档的质量。
对审查无误的林改档案,及时移交县档案馆,县档案馆紧接建立健全林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杜绝以各种形式泄露林改档案材料中有关的保密内容,严禁私自将林改档案资料带出档案室,林改档案的查找借阅,必须严格履行档案借阅保管制度,做好批阅手续,严防林改档案流失,全方位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5 结语
总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作为一项关系民生行动的重要内容,应切实地为农村农户做好利民服务,为社会提供档案查阅便利。对需办理相关林事活动的,依据林权档案资料,按工作程序步骤进行有关林权登记管理、森林资源评估、林木交易、林地租赁、征占用林地补偿等工作,从而高效便捷地为林农提供服务,以深入地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 参考文献
[1] 黄晓辉.论互助县林业系统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05-206.
[2] 程正英.林业档案管理有亟待加强[J].新疆林业,2005(3):22.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
(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七条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第八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第九条本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所列期限执行。
各单位会计档案的具体名称如有同本办法附表所列档案名称不相符的,可以比照类似档案的保管期限办理。
第十条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四)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第十一条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第十二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第十三条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所有者代管或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各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承接单位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五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由原各单位保管。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给建设项目的接受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七条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的,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八条我国境内所有单位的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出境。驻外机构和境内单位在境外设立的企业(简称境外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关键词:林权;档案;管理;镇巴县
1 林权档案的重要性
林权档案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是林权发证的前提和成果资料,更是林权权利人拥有各项林权权利的原始材料;是依法管理林权的基础,也是发展现代林业要求。
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权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历史凭证,对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维护林权权利人拥有合法权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都具有重大意义。
2 林权档案的分类
2.1 综合类
(1)机构设置、人员调配、人事任免、启用印章等文件。(2)会议文件,包括通知、名单、议程、报告、讲话、决议、纪要重要的影像资料等。(3)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文件,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下发的文件。(4)宣传和培训资料,重要的影像资料等。(5)林改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请示和批复。(6)上级领导检查林改工作时形成的材料,阶段性验收材料。
2.2 资源调查类
(1)乡镇资源调查摸底表。(2)调查汇总表。(3)资源调查结果公示表、公示记录。(4)对公示的异议及处理记录。
2.3 承包合同类
(1)林地承包小组成立记录、林地承包方案、林地承包方案讨论记录及“四签”记录、公示记录。(2)村组林地承包方案的审批文件。(3)林地承包合同。(4)外业形成的村组林地宗地图。(5)联户发证委托材料。(6)集体山林股份制章程。(7)集体林地拍卖公告、拍卖协议书等。
2.4 林权登记类
(1)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生效的林权登记申请表及其附图。(2)林权登记人申请林权登记的权属证明材料。(3)林权登记人的人身证明材料。(4)涉及的异议材料和登记机关的调查材料和审查意见。(5)林权发证登记表。(6)林权发放登记台帐。(7)林权登记发证前公示表。(8)林权证管理信息系统林权发证数据备份。
2.5 纠纷调处类
(1)群众来信来访材料。(2)纠纷调处记录。(3)纠纷调处协议。(4)上级批转的纠纷材料及调处结果。
3 林权档案的管理
3.1 建章立制
制定林权档案收集、保密、保管和利用的规范化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库房管理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来办好事、管好人,为档案的永久保存和利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3.2 规范整理
林权档案作为文书档案整理。按照林权档案归档分类的要求,以村(组)为单位立卷整理,一村(组)一卷或数卷。林权档案按专门档案单独排列,单独编号,单独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或案卷目录。整理档案使用的档案盒、卷皮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对于以电子载体的林权档案,要做到双备份,确保电子林权档案数据不得丢失。
3.3 完善设施设备
林权档案作为重要的历史依据,这就要求对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加大投入。必须建立专用档案库房和专用档案柜等设施和设备,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来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污染、防鼠、防虫、防高温等工作,以确保林权档案的安全。
3.4 加强培训
林权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非常熟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和常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工作程序进行认真地学习,掌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阶段所产的相关林权档案和档案归案范围及有效期。并对常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也要进行认真学习,来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技能。
3.5 社会化服务
档案的管理最终落脚点是为社会服务。林权档案在确保保密的情况下,应当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林权改革档案,不得借出档案室外,档案管理人员对借阅林权档案人员的身份证明要认真核实登记,并对归还的林权改革档案在借阅者面前进行认真查验,发现案卷有被拆、卷内文件材料有被抽取、涂改、勾画、增删、污损或短缺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追究查阅者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 ;经济管理 ;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准方面贡献很大。近几年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经济管理专业也逐渐被高职学校纳入教学课程之中。经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搞啊素质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为国家输送经管骨干力量。为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应不断加强对高等职业学校的经纪管理教学改革。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出发,总结经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高职学校的经济管理改革进行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目前人们对高等职业学校的认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社会方面,地方政府重视省市级高等院校,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与师资力量调配等许多方面对高等职业学校重视不够。家长方面,错误的认为高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环境不如高等院校,差生才会在此上学,许多家长不愿意学生在高职院校上学,认知观念有所偏颇。其次,学生对高职学校的认知也多不正确,认为上了大学的学生有面子,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面子。在社会、家长、学生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高等职业学校认知存在差异性。教学管理不科学,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国家对教师与学生比例的要求为1:16,而大部分高职学校师生比例高达1::50。高职学校由于编制限制,难以招聘教师,编外教师工资保障较低,难以保障教学质量。
二、高职学校经济管理教学中的问题
高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出现的一个现象值得反思:学生长时间处于无效学习状态,对经济管理专业感到无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无法更好的吸收经济管理知识。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效果差,产生“得过且过”的教学思想,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如此循环往复,使经济管理专业长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
高职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不高,在学习方面能力不足,部分学生有厌学现象,被动接受经济管理知识,学习行为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经济管理课程讲授中学生难以吸收听懂,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高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理念是培养面向经济市场的技术型与技能型经管人才,重视职业培养。而现阶段教学实践中,教学变为重视短训,使培养人才变为“混文凭”,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三)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低
教师教学能力低,教学手段单一,不能采用正确方式教育学生,缺乏科学的教学环节。
三、高等职业学校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灵活设置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手段
改革课堂教学,灵活设置课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经济管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及时与学生交流,改变旧的满堂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经管潜能。教学中教师也应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并因材施教。让学生消除学科恐惧,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机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
在经济管理授课内容设置中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专业性与职业性仔细衡量,强化学生的经济管理专业概念与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其专业实用性与职业性。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授课,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经管一线生产能力与管理能力。同时,增强学生职业体会,增加职业训练机会,提高学生创新性,帮助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中提高地位,增加上岗机会。教师应不断改革教学内容,针对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设置授课内容,结合当前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经管人才。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学校经济管理中对学生的评价有很多种,但缺乏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但对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是平等的,需要同等重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后也应及时评价教师授课质量,对评价低的教师进行培训或解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评价常采用成绩结果评价模式,这种方式较为片面,不能全面的总结学生学习的质量高低,可以采用“课堂表现+实践成绩+考试分数”的综合情况评价学生。通过全面的评价体制,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能力,找出学生知识缺口,有利于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现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并基础解决方法,不断完善与革新。我们应不断灵活授课手段,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经济管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效率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瑞军、曲芳、符蕾. 基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3(02):4-6
[摘 要] 档案超前管理是一种前端控制手段,主张在档案形成之前,从源头上进行文件资料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档案文件的参考价值,避免珍贵文件资料的流失。对于油田企业来说,档案资料不仅包括对企业日常工作的记录,而且含有许多技术资料和商业文件,因此必须确保文件资料的安全和完整。通过引入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对油田企业内部资料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信息支持。
[关键词] 油田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59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127- 02
0 引 言
对于多数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谁掌握了行业前沿技术,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加强了对行业前端技术的研发,并通过建立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来促进科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为先进技术的研发提供必要的经验参考和数据支持。文章首先概述了超前管理的基本内容,随后提出了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的建设措施。
1 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科技文件是科技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经过资料收集、系统整理和归档保存等一系列工作后,将企业日常工作中所生产的科技文件整理成科技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的保存。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熟知科技文件的具体运作流程和运动规律,进而将档案管理工作适当向前延伸,在科技文件转化成科技档案之前,就对其进行监督和保护。通过开展这种超前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科技文件的完整性和丰富度。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文件在转化为科技档案后,并不意味着管理工作的结束。事实上,即便是完成科技档案的超前管理工作,企业档案人员仍然需要做好后续的检查、监督、查阅、指导等工作,确保科技档案发挥真正的保存和利用价值。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科技档案应当为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进步提供一定的支持作用,而档案人员的管理手段、管理意识、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科技档案的价值含量。从这一点来说,引入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的建设方法
如上文所述,企业科技档案的超前管理,需要从企业日常工作出发,重视科技文件的保护和监督。因此,在超前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将工作重点放于档案科技文件本身,而且要重视超前管理于都与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具体的建设方法如下。
2.1 明确档案管理责任
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在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也有所差异。以油田企业为例,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结合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档案管理工作网络,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工作责任,从而确保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与个人薪资水平直接挂钩,以此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加强部门之间合作
油田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科技的研发,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信息技术交流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制约了企业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档案的管理。在引入超前管理制度后,能够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确保文件Y料能够高效流转,从而加快了企业科技的研发速率,为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资源,谁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从而为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提供基本的保障。
2.3 制度内容的相互呼应
这是制度衔接的关键问题,制度在内容方面的连贯性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其实施的效果。对于油田企业来说,档案超前管理制度中的文件归档制度与通常所说的档案管理制度中的收集环节是连接两个阶段工作的接口,处理好这一环节的交接工作,是文件从各部门移交至档案部门的关键一环,也是决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实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资源共享
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自身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以油田企业为例,生产部门应当将生产记录、生产效率等信息与科技研发部门共享,以便于科研部门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各个部门只有强化信息和资源共享,才能提升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帮助油田企业节省了一部分成本费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科技研发速度,加快油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3 结 语
档案超前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手段,在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保证档案管理安全等方面发挥出了独特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档案管理程序不健全、缺乏监督审查机制等问题,影响了档案超前管理的工作质量。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则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呈现出越多越多的新问题,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本文立足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意义,对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事业单位作为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重要组织,其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就事业单位目前的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其已经不能趋向于现代化,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进一步规范和创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对于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而言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原则及档案管理创新意义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其档案是事业单位所有信息的汇聚地,必须在一定的标准与原则下进行管理:(1)规范、灵活相统一原则,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法应该规范、灵活,在遵循相关规定下根据单位自身的特点对档案档案进行灵活管理,以此保证档案管理方法的实用性;(2)职责、权益兼顾原则,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中,相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权益都有明确的范围确定,当出现档案管理的纰漏问题,能公平处理和责任到人;(3)制定、执行并重原则,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保证合理、科学和系统,并确保其执行效率,促进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完善;(4)静态、动态相结合原则,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要在保持其科学稳定的同时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在时展的大背景下创新档案管理体制与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毋庸置疑,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全面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系统教育与培训,能强化其档案管理技巧,有利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其次,通过对现代网络档案管理工具的使用,能够获得更为精准的档案资料的详细数据,提升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系统化水平,进而大大提升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最后,通过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具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优化,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不断的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制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完善,是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
由于有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国家相关法律学习和贯彻不够,使得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造成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管理混乱的局面。从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来看,其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机制、工作流程及标准,即使有的单位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但却在执行落实方面有待欠缺,缺少专人负责,单位领导也未真正督促落实,使得档案整理不规范、组卷不符要求、分散的民生档案移交受阻以及擅自销毁应归档文件资料的现象比比皆是,不仅违背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原则,还造成了有效资源的巨大浪费。
2.档案管理方式陈旧,缺乏创新
通常情况下,要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就必须在档案管理方式方面下功夫。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事业单位日常档案信息处理日渐繁琐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的方式却仍停留在陈旧单一的程度上。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传统的档案处理流程也无法对重要的档案信息进行及时整理、装订和归档,同时由于缺乏对现代档案管理设备的利用,缺乏对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也使得档案管理效率低下,大量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被破坏和丢失。
3.档案管理设施落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科技及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信息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领域,但是由于我国较多的事业单位未充分的重视档案工作,因而没有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合理的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室条件较差,设备配置不齐全,软硬件设施更新不及时,一些现代化的光盘和电子档案处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仅对相关档案信息实现了计算机保存,并未实现信息化的处理,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料的无形损失。正由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设施的落后,也造成了单位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的局面。对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些事业单位并未重视起来,仅将档案管理停留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及保管的工作上,对于后期档案资源的利用力度不够,一些能为单位带来有效参考价值及系统服务的档案资源并未在合适的条件下发挥出作用,使得档案管理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中。
4.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有重要影响。纵观当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现状,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并非专职管理人员,其身兼多职,对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应付,缺乏专业的业务素质也工作责任心,在频繁的工作变动中,致使档案管理工作稳定性受到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中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本身缺乏专业的业务素质,加之单位未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业务培训,使得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并不十分了解档案工作的具体程序,对于档案文件的整理、分类及划分保管等问题出现错误,档案的立卷、归卷及移交工作也难以顺利完成,进而使得单位档案管理质量低下。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
1.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能力一项完善的管理制度通常都是保证
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基于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合于事业单发展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已显得极为迫切。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档案管理的特点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确定好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方向及内容,重点对单位档案管理的机构设置及岗位设置进行制度规定,对制度中的内容进行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其次,要坚持制度约束的地位平等性,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其制度既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约束,也要对单位领导进行约束,以此保证档案管理的独立性与规范性。最后,要在档案管理制度中确保奖惩分明,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高度负责的职工进行奖励,对于为了自身利益而恶意篡改档案信息的非法人员进行惩罚,以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不断发展的事业单位要想充分发挥出档案信息的作用,就应该采用科学的现代信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为此,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引进适合自身发展与需要的现代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并在确保单位内档案信息传递准确且及时的条件下,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文字类、图片类资料等档案信息的纸质化与数据格式并存,以此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完整。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创新档案管理技术,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有用的档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在我国各领域中,档案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事业单位档案同样也不例外。因为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档案利用率低,相反,又因为档案利用率较低,而又因影响到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起档案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服务手段的创新,而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升。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增强网站的信息检索功能,并模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方式,提高档案服务手段。除此之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高效的在线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功能,以此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升,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4.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强化业务能力
随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的增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亟待强化。为了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结合单位自身档案管理实施的现状,建立以网络培训为主、实体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通过对管理人员方案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引导其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各种档案管理理论与是实践知识学习,不断强化其自身专业技能,以推动档案管理人员为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属,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创新,只有从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建设及管理人才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才能改变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也才能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马文娟.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之我见[J].大江周刊:论坛,2012(10).
[2]孙凤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2(4).
【关键词】医院;电子档案;问题;对策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及医疗相关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医院档案的管理范围也从以往的传统的文书文档发展为多层次,多形式的档案模式,电子文档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新内容及新要求,如何提高医院的电子文档档案管理质量,是医院档案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电子文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推进电子档案的管理。
1、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线条多
医院档案管理一般由设在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负责,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由于医院历史的原因及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医院的医疗病历档案由专门的病案室管理,而临床的一些X线档案、病理切片档案、检验检查档案、各种影像检查图文档案及一些日常网络办公产生的电子资料档案分属于各个业务科室自己管理,电子病历及一些医疗电子网络信息则由信息科管理,在一个单位内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现状,导致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线条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1.2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和制度不健全
有些医院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但实际运行效果不够理想,不少部门人员档案意识较淡薄,一些人员经常把档案材料随意存在自己的办公室,不能及时归档,导致档案材料丢失或欠缺。平时单位组织的学习多与专业技术有关,很少组织档案管理方面的学习,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及认识均不够。同时,由于对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及范畴还不够明确,导致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跟不上档案管理的需求。
1.3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失、损坏现象较普遍
由于医院的电子档案多头管理的原因。目前很多电子档案材料多由科室自行保管,缺乏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同时由于电子档案需要依赖计算机贮存,科室在日常计算机管理时对网络安全、病毒防范、权限管理、资料存贮和保管等方面均存在不到位现象,同时如何对电子档案进行规范地收集、整理、鉴定、归档及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等知识均十分匮乏,导致了电子档案的缺失和损坏现象较普遍。
1.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医疗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文化程度、医疗技术知识、医疗管理流程、电子信息技术、档案专业知识等方面均有待提高,在医疗人才培养中,多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方面的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的意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5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医院电子档案的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包括整个硬件平台和网络基础设置,如需要投入的设备就有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缩微设备、打印机、复印机等,还需要进行信息的安全防护,这些都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另外,这些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生命周短,其后续的维修、更换、升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提高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网络
医院档案信息量大、类别多,可采取相应的高科技手段,为数据库无纸化创造契机。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的医院、档案室、科室三级管理网络是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保证,通过三级档案管理网络的建立,明确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职责、线条及要求,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操作、统一保管,有利于组织监督各相关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有利于电子档案保管的安全、完整和规范,同时有利于通过网络实现多元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及权限的统一规划。
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实行档案管理与其他信息管理分开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由信息科和综合档案室两部分组成,信息科负责医院病案统计管理、图书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综合档案室主要对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二个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共同协作。
2.2制定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要做好医疗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医院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建立电子档案收集和归档制度,电子档案的利用、保管制度,制订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归档范围等规定,并将这些制度和规定纳入医院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中去,建立健全医疗电子档案的动态管理制度,使医院的电子档案管理按规范化的流程进行管理。
2.3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学习和了解医疗活动的规律、工作流程、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安全、医学管理等知识。特别是对于数字化医疗信息手段、数字化设备、数字化医疗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等技术的应用,需要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参与到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去。要提高科研人员对电子档案的认识,要有科研人员在一绒的自觉收集保存才能使电子档案完整。相关人员应当学习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本单位的档案管理规定,提高对档案管理知识的认识及理解。
2.4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60-02
医院档案是各项信息资源的结晶,是医疗行为实践的真实记录,是医院各项工作资料的重要来源,医院档案通过文字、图像等方式将各项工作形成信息材料,对于指导医院开展党建、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档案工作可以说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医疗机构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随着医院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也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管理水平发展的干预措施。
1 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意识不足:
医疗机构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是制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认为医疗机构的中心工作是医疗、科研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因而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低下,这些具体表现在档案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缺乏,档案保管、留存工作不全面,甚至部分科室为自身工作便利,回避将重要资料移交档案保管本文留存,从而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利用和查找。
1.2 管理制度缺乏 管理标准不清: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档案管理与其它信息体系管理是分开的,并且这些管理工作分属不同部门,部门间缺乏相应沟通和资源共享,这不仅会导致人力、财力的浪费,也会阻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医疗机构也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管理水平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缺乏统一管理制度和模式,就无法整合医疗机构对于档案资源的利用[2],也无法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的作用;另外,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使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优劣无法体现。
1.3 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导致医院领导不像重视医疗、科研、教学一样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少部分综合性医院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但大部分医院由于投入不足,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即使那些少部分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体系的医院,其整体运行效果也并不理想,科技水平和医疗模式的改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常见的文字、照片、病历等常规档案,已无法满足当前档案管理的需要[3],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磁盘、胶片、声像及计算机数据档案等,这些档案的保存和日常维护,均需要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
1.4 管理人才不足 管理队伍不稳定:
我国医疗机构档案管理部门普遍缺乏专业人员,且还存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许多档案管理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对于档案管理的程序及关键质控点无法把握,这些均不可避免的造成档案管理水平低下,而医疗机构对于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往往只重视医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般不会纳入相应的培训中,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1.5 档案编研不及时 保存条件不完善:
档案资料汇编关系到档案资料的查找和利用,但当前档案资料汇编仅仅是简单的堆砌和罗列,资料汇编局限在较小范围内,综合分析和对资料的加工能力也不足,所以没有将外部信息与院内档案有机结合,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从医院发展、建设的实际要求出发,因而也无法汇编出符合医疗机构需求的档案资料,另外,档案保存条件不足和管理规范不完善,对于档案有效保存存在较大隐患。
2 医院档案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2.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
根据医疗机构自身特点,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保证下良性运行,如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制度,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档案查找和汇编制度等,相应的管理制度还要在实际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全,以确保管理制度能适应工作需求;同时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建立适应工作需要的计算机管理体系,以提高档案资料搜集、整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2.2 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医院档案管理是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等众多工作的辅工作,其管理水平的工作对于以上工作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同样要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以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也要通过引进一些专业化人员,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要求,只有逐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4],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更好地服务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重视档案的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档案价值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些贡献可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通过不断的开放利用,让人们认识到医院档案的价值;档案管理要及时汇编出深层次的编研材料,要综合分析出有水平、有价值的汇编材料,并将编研成果的利用情况和利用效果, 纳入档案管理部门的考核指标中,激励工作人员提高效益意识,缩短编研工作时间,确保有高水平的档案汇编材料供医院相关部门使用,从而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 讨论
档案是信息、知识的积累和结晶,承担着知识传播和交流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知识密集型和业务要求高的医疗机构而言,档案的的作用则更为明显,档案是医院临床、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价值的原始记录[5],档案搜集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医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利用这些档案编纂成丰富、多样的汇编材料,可为医院发展提供新思路,档案工作者也应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萍.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25-126.
[2]沈培林.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医院,2010,10(9):137-138.
[3]王立芳.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