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土木工程最新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最新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最新规范

第1篇: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关键词:二维码技术;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虚拟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77-02

一、引言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实验教学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发展速度的加快,相应的各种材料的标准和规范也在发生着变化。但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却没跟上形势的发展,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对新材料、新标准、新方法的了解较少,认识肤浅,实际应用能力差,毕业后进入建设第一线时的盲目和不知所措状况较突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改变目前面临的现状,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可能。

二、二维码技术简介

“二维码技术”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形体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应用技术。二维码可存储多种形式的信息,具有可加密、纠错能力强、可靠性强、制作成本低等特点。随着国内4G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扫描二维码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恰恰是对这些新兴技术最为崇尚的群体。因而,适时把扫描“二维码”的现代技术手段引入《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方便快捷,也很符合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可以直接获取数字资源,减少学习环境的切换,可以进行专注深入的学习。同时,利用二维码搭建的学习支架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小组协作的交流。

三、虚拟资源库的建设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中的问题,确保资源库数据的科学性、前沿性,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将组织具有土木工程材料专业知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的课题组成员,进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虚拟资源库的构建。

(一)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依托新材料新规范建设的虚拟资源库与现有的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不相匹配,因此需要基于虚拟资源库的数据编写《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新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修订将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授的方式――验证型实验,完善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的同时,将新规范、新理论、新材料编入,视角更多的放在近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新型材料,并添加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完善资源库,提高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制作实验教学课件(或视频)

本课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制作,以录像和动画为主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课件(或视频)。该课件(或视频)不仅包括大纲规定的课内8个学时的实材实验,还补充了工程中常用的钢材拉伸、冷弯性能等常用材料的实验录像。

依托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一平台,完善授课录像及实验课多媒体课件,在常规网络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每次实验内容补充丰富的工程实例、工程案例和由于材料不符合要求导致的工程事故,突出实践取向,构建基于工程案例的网络资源库。同时加入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作品,建立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资源库。

紧密联系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最前沿,将高性能混凝土、绿色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及自保温建筑材料等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实验制备和检查方法等纳入网络教学数据库。

将以上搜集、制作的课件(视频)结合实验教学目标、实验体系、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电子教案、实验教材、实验资源等转化成网上辅助教学资源,以完善网络辅助教学。

(三)整合构建资源库

将构建的实验动画、视频以及辅助教学资源整合、归类,形成各自标签,然后上传网络形成二维码资源库以供学生扫描、查看。本课题采用ZZY.QR二维码识别生成器,将构建的实验视频、动画、仪器及操作步骤等相关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各自标签,只要用手机或者PAD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全部熟悉。这可以使生成的二维码具有一定的识别性(图1)。

(四)更新维护资源库

随着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会造成原有二维码资源库的滞后与错误。为保证本课题所建设资源库的科学严谨性和前沿性,需要依据最新的材料标准和规范重新进行实验并制作课件,以对资源库及时进行相关的修正和更新。

四、资源库的应用

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的建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二维码资源库操作简单、互动直观的优点,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一)转变师生观念,突出实验教学重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验证材料性能。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轻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欲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境况,需要转变师生观念,突出实验教学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中的作用,同时完善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改革将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的建设将成为这一改革的有力武器。课前任课老师通过发放相关实验资源的二维码信息,学生在课下扫描二维码查看相关实验的实验教学目标、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等网上辅助教学资源。同时在观看仿真动画与视频的过程中,对关键性的操作步骤或重点地方会出现相关的问题,回答完成问题后才能继续观看。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实验操作过程遗忘等问题,可以在各实验仪器贴上相关资源的二维码,以便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在课堂上未完成的实验,课后学生可以进行网上预约。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预约界面,同时需要进行未完成实验的学习以及相关实验安全、操作流程和实验注意事项的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于学生自主设计或感兴趣的实验,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详细的实验指导书以及实验安全问题预估报告,通过实验指导老师评估,可在实验员指导下进行实验。

(三)完善学生考评体制

以往实验成绩在学生总成绩的比重比较低,实验学习考核形式简单,主要是填写实验汇报。因此需要提高实验成绩的比重,完善考核形式。二维码虚拟实验资源库可以丰富考核机制,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进入资源库学习,并进行相关实验的习题测试。任课教师能够在终端查看到学生学习进度以及测试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考评机制。教师可对学生在测试过程中高频出现的错误点进行讲解。

五、资源库应用总结分析

(一)应用效果总结

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的二维码虚拟资源库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其具有资源集成度高、便于交互等优点,为《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两个月的实践应用,我们发现: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了教学环境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学生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等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虚拟资源库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进行,在实践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1)扫描二维码进入资源库学习需要大量手机流量。通过联系三大电信运营商获悉,目前的移动网络业务包月费用相对于学生而言偏高。(2)学生遗失二维码。对于在课堂上发放的二维码图像,部分学生不注意保存,致使在后期复习时出现丢失二维码的问题。(3)学生过度依赖二维码。二维码虚拟资源库的建设旨在辅助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过度依赖二维码虚拟资源库,不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课题组通过讨论决定:(1)在实验室覆盖无线网;(2)将每一节实验的二维码图像附在实验指导书对应章节;(3)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组长的职责,督促学生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第2篇: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桥梁工程;教学方法;国际化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的特点

桥梁工程这门课包括桥梁的中、外发展历史,桥梁的基本组成和分类,同时涉及到了桥梁的荷载的讲述。此外,桥梁的基本体系中,该门课又从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斜拉桥以及下部结构等内容分布于不同的篇章。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串接和融合,往往其他一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不够扎实,会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理解的困难。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桥型,其受力不同,需要有扎实的力学基础,如梁桥有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简支变连续梁桥,而这些桥梁有自身受力会有不同,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均会有结构体系的转化,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很强的基本力学知识。目前现有的教材未能根据最新的规范进行更新,因此在讲授时相应插入新规范的内容,使上课的效果会有一些复杂,但过份依赖教材会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陈旧。教材中部分内容无需大篇幅去讲解,如“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学习,该部分内容涉到杠杆法、刚性横梁法、修正刚性横梁法、铰接板法等,而讲解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大量的查表以及计算,得出“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但利用有限元软件的“梁格法”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因此在讲授该部分内容里,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意义即可。

二、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科-凯利(DickCarey)模式常常用于教学当中,是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教师要进行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分析学习者和环境,以及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教与学的最高境界是老师教的少而精,学生学的多,因此会有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一种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何将“教”与“学”相结合且达到较好的最终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其中涉及到不同的课堂教学采用的媒介。课堂讲授黑板和多媒体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板书比多媒体更便于记忆,而多媒体更加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结合本门课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概念的讲解、理论的推导以及桥梁结构构造通过板书可以讲授,便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多媒体的可应用于桥梁桥型展示和不同的桥梁的施工方法,可以结合图片和拍摄较好的桥梁的施工视频,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更好更直观的认识不同的桥梁的桥型和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步骤,大大地减少了直接讲解的枯燥和空洞的语言表达。为了让学生学的多而广,需要补充一些桥梁的历史背景,如塔科马大桥的风振破坏,明石海峡大桥由于地震原因桥长的增长等一些课外的知识,去更多地了解桥梁相关的其他知识,既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也扩展了专业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来调整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完美结合。

三、桥梁工程课程与有限元软件相结合

目前国内各大设计院应用的桥梁计算软件有Midascivil、桥梁博士、慧加等软件进行桥梁的设计。该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若能同时或滞后半学期来学习桥梁工程软件,对于有限元计算桥梁有了初步的认识,帮助桥梁工程以及其他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通过有限元软件,介绍节点、单元、荷载、边界条件、活载等,结合学到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应用到实际的桥梁上部板和梁的设计当中,手算和工程软件同时计算比对结果,既能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掌握初步的软件应用,在做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时充分应用工程软件来设计桥梁,为今后工作中遇到桥梁设计和施工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四、桥梁工程课程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作用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工程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建筑行业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领域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国际工程市场的承包份额稳步提高。以交通土建行业为例,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承担的国际工程项目遍及所有发展中国家,涉及领域有建筑、铁路、道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尤其随着中国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声誉,港-珠-澳大桥、西堠门大桥、润扬大桥等桥梁的建成为承揽国际项目打开了大门。而面对这样的机遇,在桥梁建设领域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问题,也是这些涉外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该门课程的讲授中,部分内容各个国家规范中取值或计算方法都不同,应尽量介绍给学生,例如温度梯度中国规范与英国规范的计算的不同,如活载中的汽车荷载中国规范、日本规范、英国和美国规范均有不同,如桥梁设计中中国和英国桥梁工程师的设计方法和更细的专业划分的不同。同时讲解不同国家桥梁发展的历史以及桥梁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不同。此外,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的能力,在授课中将专业术语全部以中、英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桥梁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在国际桥梁建设工程中,便于和业主及施工方进行沟通,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地的设计及施工方法,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入到国际桥梁建设工作中有初步的知识储备。

五、结语

第3篇: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实践

教材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清末民初已有雏型,但真正获得兴起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崛起于90年代,发展于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因此,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然而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还来不及编写高职自己的教材,而不得不沿用或借鉴本科及专科的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注重理论而实践环节薄弱,比较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各门课程的教材之间关联性较差,有些内容重复交叉,缺乏科学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显然,原有本科及专科教材是不适合高职教育的。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自身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二、教材编写的原则

编写高职教材,首先要明确高职教材的特征,如同高职教育的定位一样,高职教材应既具有高教教材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鲜明特色。因此,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重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即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要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方便,并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容易吸收。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文字流畅,图表清晰。高职教材编写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要具有高职特点(应用性)

高职教材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编写专业系列教材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者应明确本教材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高职教材要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

2.要具有时代特征(先进性)

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与提升之中,这些岗位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或固定在一种职业的时代将逐步消失。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业者正由“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岗位的流动、职业的变动,要求就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必需在教材里得到充分反映。为此,编写教材要强调知识新颖原则,教材编写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人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教育手段不断涌现,因此,高职教材建设,不但要注重理论教材的建设,而且还要注重实践教材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传统的教材建设,更需要着力加强各种多媒体有机组合的电子教材建设。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性)

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都需创新精神。把技术应用性人才片面地理解为“执行者”是不全面的。他们在把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材中应十分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

4.具有整体优化(整体性)

编写时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是指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

为了强调整体优化原则,在编写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课程前后衔接。首先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教材的衔接。要综合研究课程与实践教材的编写计划,使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3)对于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还要注意中、高职教材衔接。由于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人才规格不同,应防止脱节,避免重复。

三、教材建设的实践

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选择“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作为教材改革与建设的试点专业。他们从专业设置人手,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整合新的教学内容,确立系列教材建设项目。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教材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具体经验有以下几点:

转贴于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由原来的“工民建”改为“建筑施工技术”方向,再到宽口径的“土木施工技术”后,立即对课程体系作了重大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筹建实训项目和编写系列教材的计划和分段实施的建设目标,其改革重组的目的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课程就以大土木施工为框架,除设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外,还增设了道路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和地下施工技术,并将这四门专业课的共同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内容集中在土木工程施工工艺课程内。

2.制定教材建设计划

他们结合专业改革,并经反复论证,重组课程体系,确定了该专业的系列教材编写计划。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与教材的适用性,该院在上海市建委和校本部的支持—F,成立了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和第——线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教材编写组。自 1998年以来,共组织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土木工程测量》等16本教材,其中有全新的《土木工程技术实录》、《施工技术实训》。这些教材都具鲜明的高职特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

3,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要体现创新性。他们认识到高职教材编写要突出介绍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相关前沿科学情况,使学生树:立创新的自信心,蓄积创新的能量。他们把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目标明确地印在教材章节前面,鼓励学生通过课内外多种途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创新能力。他们把机械基础课程围绕创新能力综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四门课程,克服了学科间的割裂状态,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内容,引进了先进的CAD软件,这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横向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用化学基础》教材中,他们分析了高温超导材料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情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新科技知识。《微机软件故障维护》教材把该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时分配表、实验安排表、技能训练表、考核方式等列入教材中,为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内容和培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愈扎实的,职业岗位的迁移能力就会愈强。高职教育所培养的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需要把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奠基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规划教材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为了保证教材建设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制定计划

他们成立由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有关系和专业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的专业教材编写领导小组,加强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立足于长远发展,从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教材的整体规划。为了更好地落实教材编写计划,保证编写质量,对于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聘请了在工程第一线专家参加审定小组;在编写教材之前,对主编和参编人员进行培训,统一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明确每一本教材在本系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把教材建设列入教学研究课题项目

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市教委和行业的支持,争取将系列教材列入市教委和行业高职规划教材建设项目。

3)产学结合共同编写教材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高职教育显著特征之一。他们认为,高职教材建设也应通过产学结合来体现其特征。高校教师了解各自教学规律、编写教材符合规范要求,而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熟知工程技术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掌握大量工程技术实例,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反映工程技术的要求,也有利于教材编写。他们规定,参加教材编写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背景、有一定的文字能力。他们聘请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专家及多年从事专业教育并卓有成效的教授共同组成教材编写组。为了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贯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条主线,明确规定每本专业教材均要安排一名来自工程技术一级的专家参编或担任主审,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工程实际,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4篇: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普及与应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即是利用科技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传播途径和教学方式,创造一个优化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并迅速应用到高校教育教学中。

混合学习公认的是指混合不同学习环境,即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环境与现代的网络学习环境有机结合起来[1],以达到学习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即面对面教学与不同类型的技术媒介相融合,较全面地以传统教学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目标最佳化的教学模式。

一、土木工程概预算实验课程开展现状

土木工程概预算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具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该门课程的实验课、实训课。由于各高校的教学条件和生源的差异,各类院校开设该课程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重点院校硬件设施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学生整体水平较高,培养目标与普通院校亦有一定的差异。目前,普通院校土木工程概预算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材更新严重滞后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是一门政策性、区域性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涉及到各种规范、规程、图集、地区定额,以及各种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完善造价体制改革及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相应的规范规程、法律法规、施工技术等频繁地修订、颁布和实施。对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信息和技术,相应的配套教材更新较慢,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由于概预算课程区域性较强,即使是更新后的教材也不能完全体现出地方性的法律法规的变化,需要购买相应的教学资料。但是,图书馆图书资料采购需要一定的审批流程,对于新规范、新定额等教学资料的采购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概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

(二)教学设施配备较弱

与重点院校相比,普通院校的软硬件设施条件相对薄弱。概预算实验课须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授课,造价软件安装占用硬盘空间大,运行时对电脑性能要求较高。多数普通院校的实验室硬件环境尤其是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完好程度、数量等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课堂上难以完成教师安排的作业任务。而且,多数机房未安装教师机屏幕广播软件,教师无法面对全体学生讲授,更不能对学生机进行监看和控制。教师只能一对一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兼顾全体学生,无法施展差异性教学。

(三)实验课时较少,教学效果欠佳

概预算实验课包括三部分内容:清单计价、土建算量和钢筋抽样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只有8个学时,学生在实验课上不仅要学会造价软件的操作技能,还要通过软件操作编制工程量清单,完成投标报价的任务。造价软件为网络版,需用到加密锁,试验课的安排只能在机房进行,相对比较集中,机房外的条件不能满足多个同学共同使用。较少的学时导致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混合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主要是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和行为习惯分析,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学习风格、日常习惯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的了解,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只有熟悉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甄选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选择教学内容。该课程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重要影响,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主导因素之一。我国现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数量已突破13万,造价员数量接近100万。现有造价师偏重于合同和索赔,造价工程师并不会计算工程量的实际现象普遍存在。2016年取消造价员从业资格改为助理造价师以后,考试难度将会增加。针对工程实际的需要,确定本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报价。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学生要同时学会手算工程量和运用软件计算工程量,并对编制完成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报价时需考虑市场信息价及运用报价技巧和策略,体现出竞争性。对于预算软件,我们选择了使用范围较广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广联达预算软件。通过实验教学,应使学生达到:能看懂工程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应用一种预算软件,掌握基本报价技巧。

2.确定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在美国学校流行并迅速风靡全球后,逐渐引入国内并在各大高校中应用与实践。其确实在革新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线上学习环境下,学生要面对网络平台中大量的教学资源,从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需要耗费课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差的学生,显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应发挥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各自优势,形成两者的完美结合。

3.设计实验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拟采取“三阶段”的教学过程,即课前准备、混合学习和学习反思。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预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利用网络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根据调查发现,QQ、微信等是学生常用的交流工具,学生日常生活中习惯于使用QQ、微信等聊天与思想交流,登陆频繁而且在线时间较长。利用QQ或微信教学资源,能使学生及早看到教师提供的最新课程资料和信息。而课程网页纯粹用于学生的学习目的,相对而言,学生浏览课程网页的次数较少,通过课程网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本课程采取了QQ作为网络平台,实验课程资料及相应的软件学习简单视频,为学生提供入门学习。

第二阶段混合学习,包括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部分院校机房条件相对较差,无多媒体屏幕广播等教学软件,因此,第一次实验课就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已经预习过的软件的操作功能进行补充和扩展,然后,由学生间互相讨论,并向教师提出课下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与教师一起讨论解决或通过软件操作解决。其余课时在机房进行,此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一对一指导,而且学生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能获得努力后的成就感和增加学习的动力。

第三阶段学习反思。实验课堂学习过后,学生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展示出来,并列出工程实际与实验课程依据的规范的联系与区别。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展开课后总结和学习反思,通过QQ日志、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提高自己的网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5篇: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建筑结构由于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其耐久性随其使用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备受大家关注。新抗震规范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每年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项目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小学教学楼和事业单位办公楼抗震加固设计项目最多。抗震加固设计与新建建筑结构设计存在较大差异。结构加固设计,从概括的角度讲就是通过检测得知原有结构状况、以及和结构根据业主和规范要求所应达到目标的差距,制定结构加固原则性方案,以实现从概念上解决问题;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现行规范和图集,对已有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最终达到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型的目的,细致的讲就是在已知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受力、材料强度以及截面尺寸的情况下,依据最新规范,对结构主要承重构件进行计算,并验算构件的配筋、轴压比和承载力,检查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不满足受力和构造措施的构件进行加固,加固设计步骤一般包括结构分析、初拟方案、可行性论证、加固力学分析、详细设计、效果检测等。而新建建筑物结构设计是在建筑物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案,选在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估算结构的构件尺寸,进行抗震以及抗侧刚度验算,对整个结构进行设计计算确定结构构件的布置和配筋,并依据最新规范来确定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虽然加固设计和新建结构设计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利用所学的结构设计原理,对建筑进行受力分析,按照现行规范进行验算。它们的主要差别一个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设计,另一个对一个不存在的建筑物进行设计。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开设加固专业课程

加固设计作为结构设计的一个分支,需要设计人员对结构体系具有一定深度理解,对新老规范及其原理具有较深层次把握,对常规加固技术和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与新建建筑结构相比,加固设计的结构类型不一定最复杂,但对结构师的综合专业素质要求必定比较高。因此学生要想做好一份好的加固课题毕业设计,学校不仅需要开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等基本专业课,还需要开设加固方面的课程,例如:《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钢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改造加固技术》等专业课程,同时学生还需要加强相应规范的学习。

(二)提高师资水平

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加固设计在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推广,考虑到学校此类师资经验缺乏的情况,建议学校聘请企业优秀的具备丰富加固设计经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此类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结构设计工作经历,且是副高以上职称或者一级注册结构师,此类教师加固方面的工程经验比较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很轻松的掌握与实际工程相关加固知识。

结构加固设计课题毕业设计的实施

(一)加固设计课题的选取

结构加固一般分为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砌体结构加固设计、钢结构加固设计及其相应的基础加固设计。加固方面的毕业设计的课题应来自于实际工程案例,课题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教师提出申请,并撰写毕业设计课题方案,再由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对各个课题方案进行考察和可行性研究。确定设计方案后,指导教师就课题方案和内容向学生做细致的分析和讲解,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对毕业课题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对老师的要求

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整个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指导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查阅规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端正的思想品德。工程无小事,任何马虎大意的工作态度都会造成工程隐患。

(三)严把加固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

在加固设计课题成绩的评定方面,不能因为此类课题的毕业设计起步晚,经验相对不足等原因来降低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要求。毕业设计的成绩由过程考核和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在过程考核的期间,指导老师应就学生的规范应用能力、设计方案、计算能力、学习态度、纪律以及毕业设计进度方面给予综合评定。为提高学生的设计积极性,答辩成绩应根据对小组每一个成员进行答辩,不能按照一个小组为单位来答辩。答辩成绩由设计水平、设计工作量、表达能力和回答问题能力4方面给出答辩成绩。

结语

第6篇: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

桥梁工程课程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桥梁工程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改革并建立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思路。为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着重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教学内容改革

1.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内容。光凭讲空洞的道理很难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传,更有效的方式则是通过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社会阅历、渊博的专业知识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情商的内容上,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大学生中普遍缺失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热爱专业、服务于社会的美德,取而代之的则是懒散、迷茫。我曾连续三年调查过在校大学生择业取向观点,80%多的学生偏向于挣钱多、舒适优雅的工作环境,而只有极少数学生具有立志于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据跟踪调查,凡是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远大的理想,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

(2)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活。

大学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大学生活又不同于高中生活,学生要综合系统地培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我们的专业课老师一定要引导、帮助学生规划好他们的专业学习生活。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们专业课教师首先应爱岗敬业,具有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优秀的人格魅力。

2.优化教学内容,建立系统专业知识结构。

桥梁工程是一门难度大,应用性系统性很强,学起来又枯燥无味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面对现代大跨度桥梁建设,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桥梁工程专业素质和能力。为了建立学生的桥梁专业知识结构及工程应用能力结构,在桥梁工程授课过程中我们应侧重于以下几点内容的介绍。

(1)精讲桥梁结构体系,注重桥梁结构力学模型建立。

桥梁的结构体系组成是桥梁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我们应重点介绍、分析几种常用的桥梁结构体系的结构组成、构造特点、受力特点、应用范围。在掌握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如何建立实际桥梁结构的力学计算模型,则是进行桥梁结构设计计算、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及科学思维模式的关键点。

(2)注重基本原理的介绍,加强与基础课程的衔接。

原理是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原理的推导过程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原理中的假设条件、适用条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方向,是我们专业发展、创新的基础。计算方法怎么提出来的,公式怎么推出来的,经历了公式的前生来世,犹如我们同先人一起进行了一次科学研究,让学生对科学研究不再恐惧、陌生。桥梁工程中所设计的结构计算原理、计算方法等内容,好多都与力学知识相关,大多数学生对此虽不陌生,但也却不甚了解,上课时仍不知所措。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前期知识,在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如果不加强引导,学生并不能自发地去应用这部分的前期知识,完成技术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衔接。

(3)适应时展,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

以往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仅重点介绍简支梁桥、简单体系上承式拱桥的设计计算。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及跨江跨海大桥的建设,一些大跨度桥型得到了大量应用,故在教学内容分上应加入连续梁桥、连续刚构及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受力特点、结构分析的建模方法等。

(4)注重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适应桥梁发展需要,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在教学中及时将最新的设计资料、计算理论、分析方法、工程案例带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材内容也应更新。本校根据桥梁相关的最新规范的颁布,及时更换优秀教材,目前选用的教材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主编的《桥梁工程》(第二版)。

二、教学方法改革

1.重视桥梁结构图的阅读、设计。

在结构图中介绍结构的组成设计,通过结构图进行力学模型建立及受力分析计算,通过绘制把结构设计内容展现在图纸中。桥梁工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并将设计成果以图纸形式表现出来。不管结构模型的建立还是设计图纸的绘制,都围绕着结构图。所以教师在讲结构构造、构造原理、计算原理时,如果都配以结构图加以分析、介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桥梁总体规划设计这一章时,如果仅介绍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在进行设计时也无从下手。而教师如果配以桥梁平面图,让学生自己选择桥位、线形,学生自然会考虑到很多因素。在进行桥梁纵断面设计时,教师可先给出河床横断面图,让学生根据河床宽度、通航、水文地质等情况选择桥型、布置桥墩,并让学生在图纸上简略绘制出桥型及墩台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集思广义,考虑各种设计因素,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图,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2.倡导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把问题抛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每堂课上教师应在授课重点、难点内容上给学生留思考题,而每当有思考题时,学生都会认真看书,积极思考。上课之初,通过思考题让学生复习上节内容,引出本节内容,通过讲解思考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讲到重点、难点时,我们也要抛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当学生得不到正确解答时,他们自然而然便会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问题要提得恰到好处,并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时间。例如,在讲解桥梁上的作用这一章时,上课之初教师可要求学生合上课本,讨论桥梁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即使没学过桥梁工程,学生也能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主要的一些作用。然后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再详细介绍作用的概念、作用的分类以及作用的取值规定。在介绍桥梁墩台的作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桥台和桥墩功能的不同,分析他们的作用有哪些不同。启发式教学方法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

3.加强工程资料、工程例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工程内容,包括工程图片、工程图纸、工程案例和工程录像等内容,突出课程的工程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工程案例或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桥梁予以详细讲解,再适当穿插一些桥梁施工过程的照片或播放施工过程的视频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桥梁构造和施工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方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工程实例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弥补了缺少实践环节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大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4.课后作业提高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

以往桥梁工程往往没有课后书面作业,学生下课后很少会自主复习、预习,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需要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过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应用能力,能体现并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教师批阅,学生也能看到自身学业上的不足。作业也有类别之分,有些作业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扩展,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有些作业则锻炼学生设计、绘图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梁桥、拱桥的构造与设计时,枯燥的尺寸、文字让学生毫无兴趣听讲,但构造与设计却特别重要,如果不能够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结构计算就会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在介绍梁桥、拱桥构造设计时先预先布置结构设计作业,给学生流出足够长的时间来完成,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听课,这时,枯燥无谓的文字、数字对他们而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不想让他们听课都难。作业也要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由局部到系统,而且作业一定要及时修改,及时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学生喜欢被老师重视,特别你能针对他的作业对他独自讲评时,会极大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通过表扬学生作业的进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我们要倡导“我努力我就会成功”,但反向思维“我获得成功的快乐了,我会更努力!”这种观点针对某些学生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革以往单一的试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及科技活动情况等方面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课程的最后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理论考试成绩(占70%)组成。其中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10%,作业完成情况占10%,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科技活动等占10%。在强调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核,力争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结语

通过近五年的课堂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格局。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着强化素质教育这条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学文,颜东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1,(1).

第7篇: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关键词: 施工技术 多媒体 教学 效果

1.概述

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亦不例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施工技术课程是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介绍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学科,其覆盖面大,内容庞杂,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采用多媒体授课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

人类认识、理解世界,感知、接受事物,是在有声音、图像、色彩和语言的多维世界中完善和发展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语言和文字及简单的教具,很难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发展的整体过程,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有些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给予直观表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工程场景,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新的冲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抓住并且记住多媒体表达出来的主要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许多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关注的。

2.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2.1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接受。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序复杂多样,用传统教学方式表达起来抽象空洞,苍白乏力,常常是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外加简单教具的教学手段,不少教师劳心费神,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黑板上,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信息收入有限,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不利于事物立体形象的建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厌倦,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多媒体教学基本特点是内容表达形象直观、信息量大、表现手法新颖多样、信息反馈及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将大量的信息如施工工艺流程、工程实物及施工场景等一起制成幻灯片等合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可视可听、表达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充分训练并发挥学生的推断力、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接受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在语言表达有困难而只能用图象表达时,更能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2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敬业精神。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广受师生欢迎。课件的内容在课堂上很容易成为焦点,能更有力地调动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高效地表现客观规律、传达知识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单调,形式简单,学生很难长久地保持注意力,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则化静为动,具有良好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增大了学生的记忆内容量,增长了记忆的持久性,能节约大量的书写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个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新知识的学习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新知识难度太大,或是学生经过努力仍难以接受,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的动力和效果。而兴趣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如果有兴趣,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调动各种身体的和精神的因素来接受新知识。与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既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又可以突出重点。例如,在学习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相当于将一根完全透明的灌注桩搬进了课堂,通过动画演示,能把施工的全过程连续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看清了整个桩基动态施工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色彩、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明了地观察、理解新的内容,形成更生动的印象,激发对学科探索的更大兴趣,有利于学生视听水平的提高。根据学生平时反馈,课堂上的表现及调查的意见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融会视频、动画等多种功能,设计出一个逼真的情境,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使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断开阔。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的是教师辛勤创作的成果,它是教学内容的提炼、升华。好的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师的精彩讲授,将带给学生知识学习的乐趣和享受,教师的这种精神也感染着他们,多媒体教学内容中所展现出来的施工场景也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那种工作作风和标准的操作也将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提前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3教学方式灵活,备课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明显、效率高。可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写的教学内容事先做成课件,利用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学生看得清楚,同时也节约了板书时间,增加了信息量。教师可以补充大量的相关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和课后复习。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多渠道的信息输入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创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书本上的知识,感受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感受不到的情景,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质是通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节省时间,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实时性。在网络教学中,大量的先进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共享,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和投资,方便了教案的再利用和教师之间的切磋交流。制作施工工艺过程和技术构造内容方面的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从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施工技术方面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网上很多,也可以从同事、朋友、专业网站和学校的信息资源库得到共享资源,还可以自己去施工现场拍摄照片和录像来作为制作素材,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4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加强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课件制作时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及落伍、淘汰的一些施工技术。对于一些模糊的工艺流程,要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查阅有关资料,确保无误。由于现在的工程规范更新比较快,要能做到课件内容的及时更新,与现行规范一致或不低于现行规范的要求。这样就促进了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也便于新规范的推广。

施工技术课件一般由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制,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学,指导和协助新教师备课,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授,另一方面可以使本课程授课规范化和统一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随时将学科的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补充到原来的课件中去,并可根据教学实践不断修改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跟上时代的发展,使课件的效果达到更为理想的境界。规范化的教学也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学期的有关考核。

2.5形式紧随时展,实现多向互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的声、光、电的综合表现力,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接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人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这三种交互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所学的内容,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多媒体教学还可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开设聊天室或在线留言,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提供平台。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管理系统进行个别辅导,释疑解惑,指导作业。网络教学对学生在自学成才、因材施教、发挥主动性各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及掌握现代的人际沟通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全方位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多种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于课件易于拷贝,大量教学补充内容和有些问题详细求解过程都可以放到课外,即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网上阅读或查看课件来复习提高。特别是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外自学深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加强了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逐渐改变了学生过分依赖课堂、依赖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另外,目前非常流行的远程网络教学,一般是通过光盘课件或网上视频结合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完成教学过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天气、授课次数等的限制,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效果不错。

3.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专业技术含量,为教学内容服务。

信息量大、效率高等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对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能起到好的作用,但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讲解的,它所表述的内容要与所教知识点紧密结合,并且要严谨规范,要与现行的各种标准、规范及定额相一致。如果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度使用多媒体,把施工技术课变成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就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目前主要有这么几种不利的现象,一是许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高,但计算机水平或多媒体制作水平比较低,影响其专业水平的发挥,有的甚至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发生一些误操作,导致一些尴尬的事情发生。二是多媒体的制作没有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华而不实,过多地脱离自己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三是对多媒体的作用认识发生偏差,如刻意增加多媒体使用频率,盲目增加信息量,过分注重课件外观而忽视内容的质量。四是多媒体教学时节奏控制不好,过快就会使学生来不及掌握知识,把握不住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记下来,过慢则授课进程不流畅,有停顿之嫌。因此,要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水平,充分发挥其优点,不能华而不实,要克服上述不利的现象和趋势。

3.2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优点,不能全盘舍弃。客观上讲传统教学方法是人类经过多少代教育者智慧的结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备课、授课、复习、练习和测试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有相对严密的系统性、科学性,精辟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互动、因人施教等手段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课堂之外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效果,而这正是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施工技术多媒体教学中,对于一些原理性、概念性的知识,仍可采用传统方法,对于一些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学习等。在每次课的安排中,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就是在同一次课上,也宜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施工过程中或有关工程外的一些背景资料,比如某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以往的历史,发生过哪些工程中的大事件,通过这些单位的历史,看它的现在和未来,从中吸取一些成长的经验教训。其间可利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板书、生动幽默的肢体语言、富有激情的讲解等方式,穿插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3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对于施工技术课程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给予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几乎都可以用计算机技术真实或模拟表达出来,然而在情感互动等有些方面还受计算机技术本身存在缺陷的制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计算机功能无法取代的,教师仍应占主导地位。教学的过程是知识信息通过语言传递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多媒体展现的是实际的场景而非学生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因此可能缺乏用自然语言进行人际交流的环境,也没有实际工作中痛苦和快乐等真实感受。有的学生觉得用计算机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现,学习积极性高,而有的学生不愿意跟冷漠的机器交流,认为没有教师的学习过程缺乏人情味;有的课件提供的练习方式和答案设计不太合理,无法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相应的及时提示,因而学生无法随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实施高职施工技术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课件,并且要求教师有控制课堂、驾驭内容的能力。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适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度,以切实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来说,接受一项新知识必须有一个反复过程,而且思维不可能保持长时间高度集中。现代化教学主要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教学中,要正视不同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实现与学生情感互动。教室的布置宜优先考虑的是如何为师生双向交流提供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既能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先进优雅,又能感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实在纯朴。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道具,成为学生敢于创造、乐于创造、快乐学习的媒介。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时间接受、思考及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突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控制好进度节奏,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让课堂的中心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

3.4加大多媒体教学软硬件的投入,完善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管理。

多媒体教学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制作课件时需大量的图片素材、动画素材、应用软件等,采集素材时还要照相机、摄像器材、交通工具等,多媒体教学有时还要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搞好多媒体教学对物质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学校要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要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对教师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因此,一方面,要适当加强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培训,另一方面,要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方便和帮助,避免广大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和花大量时间寻找资料。学校应有计划地进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的采集、制作和搜寻,可以建立课件制作研究中心,举行优秀课件评比,开展公开课教学,与一些专业网站合作,网上搜集课件等,并做好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便于教师查询搜索,且定期信息,使教师了解最新动态,节省的时间教师就可以用到对事物客观存在的现象、规律、方法和各种问题的分析和讲解上来,研究课件内容的充实和课堂环节安排,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学习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改进研究等,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4.结语

高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秀娟,陈武新.多种教学方法在《建筑施工技术》课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建材,2008,(1):14-15.

[2]孔凡胜,李立群.高校多媒体教学与课程适用性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1):23-24.

[3]田国红,卫绍元,李刚.汽车构造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4):121-122.

第8篇:土木工程最新规范范文

关键词:安装工程预算;教学质量;自主学习;课程改革

1引言

《安装工程预算》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强,专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定额的组成、分类、费用计算方法;电气、工业管道、给排水、暖通空调、消防工程的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及清单编制方法。通过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就业的学生回访及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为:学生过度依赖计价软件,工程量计算缺项漏项、重复计算,定额套用不准确,编制结算能力不足,工程量清单编制与组价能力不足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改革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改革方案,以期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改革的原因

结合学生在《安装工程预算》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本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总结《安装工程预算》课题改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就业市场调研,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尤其私企)由于工期紧张,用人单位不愿花大量时间与财力去培训专业人员;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对概预算编制、清单编制、工程结算编制等掌握透彻,上岗后能很快成为业务骨干,这就对老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生才是大学教育的目的。

2.2教材不配套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目前关于《安装工程预算》的教材种类繁多,而以2013版《甘肃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甘肃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基础编写的教材与案例基本没有。因此,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现行定额及取费程序,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另外,教材编写出版周期长,无法及时反馈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教学内容也过于学科化和系统化,与预算岗位的应知应会的要求相脱节,使用性不强。而在教学过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所使用的辅助定额都是以《甘肃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为基础。基于此,各高校应组织相关老师编写以本地区定额为基础的教材及相关实训教材,方便学生随讲随练,多练多学。

2.3教学方式单一

通过对甘肃省内高校的调研发现,课堂教学仍以教材为主配合传统的板书、多媒体与课后习题的教学方式。由于该门课程课时有限而内容涵盖面广、专业方向多、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学习兴趣不高,没有积极性,从课堂效果与考试考核来看,教学效果与教学要求相差甚远。

2.4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学生已经养成一种老师教一遍学生照模式算一遍的学习方法,没有主动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算,也不会对教材中有些问题提出质疑;现行定额也存在不完善之处,执行过程中的争议无法理解,对工程实例无从下手,缺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有两位老师,这会影响课程教学的延续性与传承性。同时该课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背景,了解并掌握工程施工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并且熟练概预算软件的原理与操作,以及工程造价的相关管理与实际运用操作。但是现在的老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工程实践的经历与经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3《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改革方案

基于上述对《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改革原因的分析,从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课程改革方案,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1调整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的教学纲要,在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该课程的专业性、时效性、地域性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概预算、计价原理、安装费用等理论知识的课时,相应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总学时60,两者比例1:1较为合适。教学重点围绕电气、工业管道、给排水、暖通、消防、智能化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展开。教学难点是行业法律法规、造价文件更新的学习、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的新的计价项目的补充,定额子目的确定。教学安排应在第七学期,所有专业基础课完成后,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知识,才能准确计算工程量。

3.2转变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会计量、能计价、懂预算”,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教与做”来教学生,学生通过“做与学”来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譬如“编制采暖工程施工图预算”时,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施工工艺实训,掌握系统的构成;其次讲解如何算量,由于工程量计算规则内容多而散,不便于识记,利用施工图、工艺实训要求和定额的工作内容,对照计算规则,实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的方式,将实训与理论相结合。由于定额手册有限,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圆桌形式进行算量;最后将小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在计价时指导学生查套定额,主材询价、根据最新造价文件进行价差调整,最后得出总造价。计价软件实践环节,学生要掌握原理与操作方法,提高上机实操时间。课程设计环节不能过度依赖软件,因为软件自动计算结果,这使得学生对主体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计算及后期的取费原理掌握不透,手算与计算同时进行,出现偏差才能发现问题。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3应用案例式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应用性极强,案例式教学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只有让学生对实际案例背景资料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才能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选择时,首先要选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譬如“采暖管道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完全可以用教室内的采暖管为例来说明:“各种管道,均以施工图所示中心线长度,以10m为计量单位,不扣除阀门、管件所占的长度”。此处的阀门、管件指的三通、四通,供回水管控制阀等,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其次要结合学生的理解程度,选择难易适度的案例,譬如“散热器支管工程量计算”,散热器一般设于窗户中间,支管工程量按建筑平面尺寸丈量。实际工程中各房间的结构设计不同,使得立管与散热器的设置要依据建筑位置来定,支管的工程量不能利用固定的公式计算,而是依据施工经验与现场勘查来计算。最后由于课时有限,易选择简短的案例,以历年造价师考试试题为例,知识面全且工程量计算不大,适合课堂教学用例。譬如“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可不列出项是工程量计算规则”。此题考点是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包括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描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

3.4评价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总结并建立一套自我评价体系。课前准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出的问题等,课后进行自我评价,进而每周、每月、课程结束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而言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回答问题、上机操作、期末考试以10%、5%、10%、20%、55%的比例来考核学生,避免应试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教学效果。

3.5应用教学资源

教师、学生、教材、课件、教案、图片、视频、网络等都是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串联起来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作为老师不但要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首先,加强师资培训,鼓励老师积极参与现场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组织与管理、工程招投标、造价文件学习、软件培训等活动以此来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同时将其运用来更新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同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加强与施工单位合作,将学生带出去和请专业造价人员进课堂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来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很快完成角色转换。

4结语

总结《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分析改革《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的原因,主要包括适应市场要求、教材不配套、教学方式单一、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师资力量簿弱等,从而提出教改方案,从教材选取、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转变、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行之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侯聪霞.《安装工程施工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经贸实践,2015(2):292-293.

[2]何丽琴.论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教学设计[J].亚太教育,2015(26):130-131.

[3]吴学慧.工程管理专业建筑设备与安装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00-104.

[4]闫贵荣.告知院校“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本质、课程范畴、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35-38,43.

[5]鲁维.基于职业岗位的“安装工程预算”课程“里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