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乡镇农技推广;滞后;问题;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科研成果能否尽快的转化成社会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是关键。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令人堪忧,笔者多年从事乡镇农机推广工作,亲身体会到了乡镇一级农技推广难的现状:上级业务部门对乡镇农技站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技术员的知识结构、阵地建设、办公条件等都严重滞后、使得乡镇农技推广工作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

针对目前乡镇一级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乡镇农技站的工作经验,就今后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目前乡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水平老化

由于,乡镇一级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一些年轻人都不愿意在乡站待,高学历者来去匆匆,乡站只是一个客栈,据了解有的乡站只有一个农技人员在干工作,编在人不在现象严重,有关系,高学历者都陆续抽调到上级业务部门,真正留在乡站工作的也都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思想和知识过于老化,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致使一些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严重滞后。

2.乡农技站办公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现代化的需求

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乡农技站多年来上级部门不够重视,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或者跟本就没有经费,有的连一台电脑都没有,致使有些工作干起来束手无策,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部分人员对本职务工作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农民科技意识落后,对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

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新技术的接收能力。二是大多数农民注重生产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对新技术应用持怀疑态度,三是传统的传统的耕作方式根深底固,一时难以改变。四是气候条件的变化无常,导致农民不愿意使用新技术。

4.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的机制、技术上,效益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上产需求

面对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产品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已经做为农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做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对粮食生产技术的需求已经严重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强,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转变为优质技术的需求。但现在的技术推广,仍然以粮食产量为目标的推广任务,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导致农户对每年的新技术推广没有兴趣。

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今后发展的对策

1.加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转化靠推广,农业新技术能否顺利的推广到实际生产中与推广技术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技术必须有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来推广,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调战,必须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首先要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使其了解掌握新技术的原理、操作规程等。在推广一线中能讲解、会指导、会示范,直接为三农服务。二是要增加乡站农技人员职数,将一些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补充到乡站,使老、中、青农技人员相结合,各自发挥特长,提高乡站人员整体素质。三是要提高广大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全局观念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的精神。

2.加强政府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和保障

乡农技站是推广新技术基层单位,直接面对技术推广的对象农民。乡镇农技站能否很好的发挥作用,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避免只下达任务,不关心工作的过程的做法,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以此确保农业新技术推广。

3.进一步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农技推广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密切的关系,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接受新技术的程度存在着差异。面对目前农民文化素质的现状,一要重视对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培训,确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要改革与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在培训方式上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对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要采取现场示范操作讲解多于室内理论培训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使被动变主动,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三要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农技人员要深入农户、深入田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确保农民技术培训不走过场。

4.建立乡村两级农技推广信息网点,设置村级农业技术信息联络员,提高科技传播速度

在当今信息时代,及时为群众提前、产中、产后的结构调整、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信息服务,对农业技术推广来说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业大户应运而生,在农村,他们是带头人,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个突破口,如种田大户购买先进的农机具,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每个村可选择思想品质好、群众威望高、种植效益好的大户作为本村的农业技术信息联络员。因此,乡镇一级的农技站要以此为抓手建立方便快捷的农业技术信息网点,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下联成线、网点带动片、示范面对面效益看得见,使新技术推广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

第2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问题;对策措施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保证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既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乃至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虽然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基层水利建设的投入,但是其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的灌溉,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水利服务,就要解决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基层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从而不断巩固与完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完善。

1 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乡镇水利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乡镇水利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水利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具体阐述为:

1.1.1 职责不明,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多变,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村服务体系中的几站几所或撤并或砍掉,造成部分地区的水利站在隶属关系上属于乡镇政府,而业务上部分又归县、市水利局管理,存在多头、交叉管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基层水利业务工作的开展。

1.1.2 局部地区工作人员待遇低下,队伍不稳主要包括4个方面:

1.1.2.1 水利员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低

少数定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水利员工资有财政保障,大多数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和无编制水利员收入很大程度依靠水费解决,而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群众和乡镇干部普遍认为国家取消农业税,种粮国家实行直补,水费也应取消,造成近年来水费收取每况逾下,这些水利员已到了连工资都难以保障的境地。

1.1.2.2 工作经费不足

有的时候由于经费不足,使得有些水利工作很难较好地完成,例如:没有专用的交通工具,造成有时不能及时到达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很难较好的对防汛、抗旱物资进行管理,这势必影响到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等等。

1.1.2.3 政治待遇低

水利员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涌现出不少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20世纪90年代有不少水利员因表现优秀直接提干担任乡镇领导,但近些年来对水利员个人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小。

1.1.2.4 队伍很不稳定

由于收入、待遇低,有专业、有特长、有能力的年轻水利职工留不住,有的转行跳槽,有的外出打工,很多乡镇水管站已经名存实亡。

1.1.3 人员老化、人才不足、素质偏低主要包括3个方面:

1.1.3.1 人员结构不合理

人员队伍年龄结构正趋老化状态,相当一部分已接近退休年龄。

1.1.3.2 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乡镇水利工作人员均为中专或是函授大专学历,很少有全日制本科学历。

1.1.3.3 专业素质下降

部分地区的水利工作人员因待遇低下,懂技术、业务能力较强的大都外出自谋发展,人才流失严重,取而代之的是乡镇政府安排的不懂业务、无专业知识、又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农村基层水利工作难以开展。

1.2 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包括4个方面:

1.2.1 水利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大部分水利设备长期带病运行

大部分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均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过使用年限,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小型抽水站老化失修严重、骨干渠道衬砌率低、建筑物配套差,输水损失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1.2.2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滞后,重建轻管现象比较突出。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村民自我维护意识淡薄,造成很多水利设施破坏损毁严重,甚至有的水利工程刚建设不久又成为隐患,相当部份水利设施因管理不到位,使其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

1.2.3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不足,由于井水的大量使用,造成水位不断下降,埋下地质灾害隐患,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后患无穷;水利设施落后,灌溉用水跑冒漏现象严重;农村少数人员由于受即得利益的驱使,加之渠水价格偏高,影响了群众用大水灌溉的积极性,由于过度的使用井水,致使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1.2.4 组织构建不完善

部分地区的农村并没有构建农民用水协会、农村水电管理中心等水利组织,从而将很难确保农村水利设施能够形成“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的良好局面,无法实现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这将严重影响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

例如:在饮水安全方面,对村民进行收缴电费时非常困难,以至于后期难以筹出资金对其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再加上村民自我管理及维护的意识淡薄,造成水利设施有人建有人用,但没有人管的不良局面。

2 针对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2.1 针对乡镇水利站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2.1.1 明确职责,合理设置水利机构

不管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怎么多变,乡镇水利站都应有明确的上级管理部门,而不应该出现多头、交叉管理现象,合理设置机构,落实责任,促进基层水利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

2.1.2 提高待遇,牢固队伍

1)提高水利员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对于很大程度,加强农村群众和乡镇干部对水费的正确认识,确保水费的正常收取,使依靠水费解决收入的水利员的利益得到较好保障。

2)将所需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3)提高政治待遇。对于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优秀水利员要不断加强重视,加大培养与提拔力度。

4)牢固队伍。提高水利职工的收入及待遇,使有专业、有特长、有能力的年轻水利职工无后顾之忧,踏实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水管站的功能及作用。

2.1.3 人员年轻化、补给人才、提高素质

1)调节人员结构。增加年轻水利职工人员数量,使人员结构趋于年轻化。

2)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拥有水利专业全日制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水利工作人员的比例。

3)提高专业素质。将部分地区水利工作人员的待遇进行适当提高,稳定住懂技术、业务能力强的水利人才,杜绝安排一些不懂业务、无专业知识、又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上岗工作,确保农村基层水利工作有效开展。

2.2 针对农村水利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2.2.1 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对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定期维修,杜绝水利设备长期带病运行

对于已过使用年限的农田水利骨干工程要加大维修力度,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功效,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2.2.2 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力度,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发生。

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村民自我维护意识,加大管理力度,使其水利设施产生应有的效益。

2.2.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乃至铲除水资源供需矛盾。

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与使用,充分利用地表水,大力改进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放眼于长远利益,多利用大水灌溉农田,减少井水的使用,使地下水资源得到良好补充,充分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

2.2.4 健全、完善基层组织。

大力构建农民用水协会、农村水电管理中心等水利组织,确保农村水利设施能够形成“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实现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促进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不断建设。

3 针对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的几点建议

1)抓紧研究制定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方案,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2)根据流域或者区域特点和水利工作任务,科学组建乡镇水利站,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

3)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多渠道融资,保证重要水利设施兴建、维修、改造所需的资金。

4)要全面加快城乡饮水工程建设步伐,尽快解决部分城乡居民的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

5)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抓好灌区水利设施配套与节水改造。

6)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加有效的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实施灌溉渠系防渗化、机井输水暗道化,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7)建管并重,充分发挥各级水利管理机构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加强供水管理,切实做好农灌水费的征收,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8)加强水利技术队伍建设,拓宽用人渠道,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全国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整个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还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全局。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为了加强农村基层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就要正视基层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的恶化,做好各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从而不断巩固与完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第3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乡镇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地区乡镇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视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出现了诸如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政府相关政策及管理不到位;环境污染加重,治理缺位等严重的问题。这都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和谐发展的目标。因此,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对我国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充分实现我国乡镇地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发展。

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

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农业,而更多的是依赖于数量众多的乡镇企业。当前,乡镇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其主要是以低层次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乡镇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意识较差,未能对其给予充足的重视,进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乡镇企业规模较小,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其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一般不具有环保性,这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破坏生态环境,进而违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乡镇经济发展理念。

2.2 政府的相关政策管理不到位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多,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给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的相关管理不到位。一方面,政府对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低,对乡镇企业的政策和税收支持不到位,使得乡镇企业的发展成本高居不下,难以腾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缺乏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缺乏针对乡镇企业的完善政策及管理措施,因此使得乡镇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出现脱轨。

2.3 环境污染加重,治理缺位

由于我国乡镇分布广泛,在乡镇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肆意砍伐、违规建设、乱排乱放等问题显得十分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一方面是因为广大农民和乡镇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缺失,难以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农业生产和企业管理与发展;另一方面,在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之后,缺乏相应的治理,乡镇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较差,“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等环境保护理念相对缺失。另外,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实现乡镇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必须要实现乡镇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一方面,要大力鼓励乡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原则进行相应的生产和发展,提升其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提升乡镇企业的创收能力,要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扶持,提升整个乡镇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另一方面,要在乡镇地区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使其渗透到乡镇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并以此为原则对乡镇经济的发展进行考核,切实提升乡镇地区环境保护的力度。

3.2 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管理

强化政府相关政策的管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上级政府要统领全局,从整体出发,制定指导性的政策与措施,增强其对乡镇政府的领导能力,增强乡镇政府对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乡镇政府要从其所在地乡镇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出发,制定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并组织专门的管理小组定期进行走访和考察,在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3 降低污染,及时治理

污染加重,治理不及时等问题在乡镇地区显得十分迫切。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实现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坚持降低污染和及时治理等原则。一方面,要按照农村和乡镇企业的分布,分配其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任务,并将其视为重要的考核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要在乡镇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方法等的宣传,提升广大农民和乡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执行力度,使其在创造收入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防止污染,提升环境的整体质量。

总结

长期以来,乡镇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从其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来看,必须要从实现乡镇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管理;降低污染,及时治理等方面出发,全面推动和实现我国乡镇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使其成为促进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第4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水利站;管理体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066-02

随着乡镇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调整,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化,水利站的建设与发展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现将水利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情况浅述如下。

1水利站现状

乡镇水管站是水利系统最基层的单位,承担着防汛抗旱、水利建设、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规费征收、技术服务等诸多任务,为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水管站逐渐暴露出其管理体制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水利站经费来源主要靠差额补助和自收自支解决。

2乡镇水利站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

乡镇水利站是最基层的水利队伍,加强水利站的建设与发展,是关系到基层水利队伍保持稳定的大事,也是社会经济与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近几年来,加强水利站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明确管理体制,稳定水利队伍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开,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否保留乡镇水利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稳定基层水利队伍,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发展,这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水利部门针对水利行业区域性特点和乡镇水利站担负的职责,争取市、县(区)编委的大力支持,在上下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乡镇水利站为“条块共管,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从而为稳定基层水利队伍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据。

2.2深化水利改革,激活运行机制

在明确乡镇水利站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后,水利部门进一步深化乡镇水利站内部改革,建立健全各项适应需要的新的运行机制。乡镇水利站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共同考察,从在编在岗人员中实行招聘,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竞争上岗;对工程员、机电排灌员、会计员以及水政监察员等人员,在广泛征求主管部门和乡镇领导意见的基础上,由水利站实行聘用。同时,对乡镇水利站经济实体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实行公益和生产性经营两条线,对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编人员职工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养老保险、职工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全部统一办理。通过深化水利站内部改革,提高了水利站人员队伍素质,调动了水利站内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更好的为基层水利事业服务。

2.3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履行职能

乡镇水利站是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从事公益型的管理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有:担负所在乡镇的水利中长期规划、工程质量监督、水利项目申报、水工程的管理工作;担负本乡镇河道、堤防(圩堤)、水保、水质、排污、清障等涉水事务的水政监察、执法、开发和保护工作;担负本乡镇的防汛抗旱、集镇防洪、及水利规费的征收;担负承办取水许可、排污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水情调度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整治工作;负责农村水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工作;负责完成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交办的涉水事务等有关工作。围绕上述工作职责,水利站长期以来,在基层第一线做了大量繁重而又具体的工作,为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尽责尽力,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2.4 跟踪考核管理,强化服务功能

在明确界定乡镇水利站职责的基础上,由县(市、区)水利主管部门制定考核细则,对乡镇水利站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与在编在岗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挂钩,按考核的实绩予以发放兑现,充分调动其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对各站在编管理人员的考核目标设置,实行“分线切块”的方式,分“专业岗位工作目标”、“分片重点工作目标”、“其他工作目标”三个部分,下达了各在岗人员岗位职责目标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实行百分考核,考核分半年、年终两次。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工资报酬挂钩,并作为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3水利站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镇水利站在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并不宽松,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乡镇水利站人员无法控制严重超编。在乡镇水利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后,尽管县(市、区)水利部门严格把关,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进站人员还是无法控制。县人事部门和乡镇经常安置转业军人、村支部书记等人员进站工作。县乡安排的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知识,进站后也不能干业务工作,不仅使水利站人员严重超编,而且加重水利站的经济负担。

②乡镇水利站在职管理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目前,水利站在职人员的工资来源主要靠规费征收和多种经营创收的利润。但随着近年来工程建设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乡镇办工程统一实行招投标,部分乡镇一味强调低价中标,水利施工企业行业优势不复存在,微利经营。加之有些镇政府财力薄弱,一方面要求水利站每年要上缴几万元的管理费,一方面拖欠水利站的施工经费,要求水利站垫资搞工程,形成水利站服务越到位、建设工程越多包袱越重的怪现象,而垫资来源主要以水利站或职工名义借贷,水利站自身无偿还能力,水利站整日为工资和欠款犯愁,影响了为乡镇水利工作的管理服务质量。

③乡镇水利站在职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素质偏低。水利站人员学历偏低,本科学历以上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5%,80年代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的人员大多已经退休,没有退休的也已到了五十多岁,接近退休年龄;新进来的人员(包括政策安置的退伍军人、其它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缺乏水利业务知识和工作实践,有的连测量、放样工作也搞不起来,导致水利站的日常工作,有事没人能干,有人不会干事,形成人浮于事。工作中出现了部分机电员不懂机电,工程员不懂工程的现象,因此人员技术素质的培训任务还比较繁重。

④乡镇水利站为生存和围绕镇政府中心工作牵扯精力过多。由于乡镇水利站没有稳定的工资来源,其主要依靠收取水费的留成部分和站办实体的利润解决,为了自身的生存,在职人员的主要精力都花在收水费和开展综合经营上;同时,乡镇水利站还要承担乡镇的其他工作,比如公路建设、集镇建设、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等,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削弱了服务功能。

4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面对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服务范围越来越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稳定基层水利队伍,加快乡镇水利站的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此,我们建议:

①进一步规范乡镇水利站的工作职责和单位性质。鉴于水利建设的公益性、流域性等特点和乡镇水利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明确乡镇水利站是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属全民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水行政执法、防汛防旱、水利规划、工程建设及管理、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整治、水土保持、科技推广等工作,建议省出台文件,加以明确;同时,参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界定水利站的性质,按照基层水利站承担的职能,建议定性为公益型事业单位。

②进一步做好乡镇水利站人员的定员定编工作。乡镇水利站人员的定员定编工作时隔二十多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工程设施、乡镇水利的人员结构以及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镇水利站现有编制人员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建议,乡镇水利站配备的人员数量要根据其建设管理服务的区域范围、人口数量、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规费征收等因素确定。乡镇水利站的岗位设置,一般情况下,可设站长、工程员、机电员(机电排灌任务少的地方由工程员兼)、水政监察员、会计员、工程管理员。对乡镇水利站定员定编人员的工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金纳入各级财政,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发放。

③进一步做好乡镇水利站定员定编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素质。鉴于目前乡镇水利站人员年龄结构和技术业务日趋老化,不适应水利事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大批的年轻同志加入基层水利队伍,为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须,应当加大培训的力度,用一、二年的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培训。

④进一步深化乡镇水利站内部改革。在乡镇水利站重新定员定编之后,要进一深化内部改革,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竞争上岗,凡没有竞争上岗的编内人员,要区别情况妥善分流,积极稳妥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对长期从事水利工作并做出贡献的老同志,可提前离岗或退休;对年龄较轻的同志鼓励他们自谋职业或承包经营经济实体,自食其力;也可以实行一次性清退,对被清退的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与此同时,还要对乡镇水利站经济实体进行剥离,大力推行企业化管理,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模式运作,其产权的隶属关系不变,财产不得平调。

参考文献:

[1] 刘二军,张兵.浅谈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中国水利水电,2009,(7).

[2] 孙卫中,胡三文.基层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水能及自动化,2010,(8).

[3] 潘中华,刘万军.乡镇水利站存在的困境问题及发展思路

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管理,2010,(4).

第5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新形势 农机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23-01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支农、惠农和强家政策力度逐渐加大,农民自主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机械化呈现迅猛发展趋势,就拿我镇而言:截止目前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06.23万元、补贴农机具已从去年的55台增加到今年120多台(套)、涉及农户口从去年的30户增加到105户、许多新型的农业机械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对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迎来更大的挑战。现阶段,乡镇园区农机管理部门管理模式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需要我们紧跟时展步伐,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来适应新形势下乡镇、园区农机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1 新形势下乡镇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乡镇农机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

随着近几年来,乡镇、园区行政区的兼并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机管理机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乡镇、园区的农机管理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的限制,导致机构缺少独立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通信、交通及监测设备,严重制约了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农机安全检测方面大多数都是依靠工作人员主观经验进行判断,这就难以为农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1.2 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不足

经过乡镇、园区行政区的兼并后,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在这个部门工作的工作人员既不能从事专业的农机安全检测,也不能开展宣传和教育,经费还得不到保障。还有的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其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从事其他工作上,无暇顾及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农机手安全操作意识淡薄

农机手是农机安全管理的第一要素,农机手安全操作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影响。许多农机手在操作农机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经常会出现无照行驶或者违规使用的现象。有些农机手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率最大化,经常出现超载和疲劳驾驶的现象,并且在农业使用过程常常不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机具,导致农业机械长期处于带病状态下工作,有时农户在维修过程中,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成本,使用淘汰和落后的零部件,对农机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的隐患。

2 新形势下乡镇农机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做好农机宣传工作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全方位降低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日常宣传教育过程中,可以在道路两侧醒目的位置上悬挂警示标语,农机监理部门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到基层走访调查,不断强化对农机安全事故宣传和教育,利用媒体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法规宣传、安全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操作技术,提高安全意识。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巡视工作,坚持以宣传和教育为主,严厉处罚和打击为辅的工作方针,及时发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超载和违规操作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农机手在安全操作过程中主观作用,对到农机窗口办证的农机手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农机手机用机的安全意识。

2.2 强化对农机手培训管理,规范农机操作

农机校和乡镇、园区农机机构要全面重视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选择有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农机手进行农机操作培训,并按照考试和培训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考核之后,统一颁发相应的证书,保证农机手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都能够持证上岗,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农机手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强化他们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他们积极地学习农业机械设备安全操作常识,完善驾驶技术,了解交通法规,从而切实提升农机驾驶人员安全操作的意识和遵纪守法的理念。

2.3 建立完善农业机械监督管理体系

要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职能作用,加强同乡镇园区农机警务室、安监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和纪检部门开展农机联合整治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路查路检工作,打击黑车非驾。特别在“三秋、四夏”大忙季节,联同村级农机协管员,在每一个乡镇和农村的主要干道和路段设置农业机械安全监测点,并深入到地头田间和农户家中,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农业机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书面通知本人,对于多次发现并没有及时维修的农业机械,农机管理机构应该联合相应部门对驾驶人员进行罚款和没收器械的处罚,对于存在严重违法乱纪现象的行为个体,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当地政府应该全面发挥自身监督管理的职能,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政府年度考核体系中,对农机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该给予奖励,同时,每年还要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重大农业机械事故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单位,并做严肃处理,切实激发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从而确保乡镇园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守增,胡惠清,李明诚.《江西省农机管理条例》五周年回顾[J].江西农业经济. 2010(05)

[2]高铁.围绕农业抓服务 搞好报务求发展――在服务中发展的磙子河乡农机管理站[J]. 湖北农机化. 2010(01)

[3]姚定法,王怀. 关于乡镇农机管理站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湖北农机化. 2010(04)

[4]于涛.农机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12(01)

第6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问题;对策;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22-0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则是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但在许多地方,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是一场攻坚战。2012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河北省也明确提出: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沧州市作为河北省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农技推广机构及其条件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农业技术快速转化通道,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高度重视。

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运行机制不畅

自从2005年改革后,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人、财、物权全部下放到乡镇管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只有业务管理关系,落实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管理,实属困难。一是乡镇挪用在岗农技人员从事业务推广以外的移民、安监、党政办、村支书等工作,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专岗而无专人负责。二是缺岗人员不能及时补齐。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人少事多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的局面,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难以形成[1-2]。

1.2 硬件设施条件不足

投入不足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本级财政财力吃紧,无力保障农业科技推广所必须的设施设备,乡镇也只能配备简陋的办公用房和办公桌椅,致使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人员办工、生活条件仍然十分简陋,绝大多数3~5人只有1间办公室。

1.3 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在岗人员年龄结构断层、知识老化、指导能力不强、业务水平不精等问题仍然突出[3-4]。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作人员的第一学历不高;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对外交流少,外出学习交流和业务培训的机会基本没有,新型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加大;三是人才引进机制缺乏,年龄结构偏大。近年来,很少有大中专学生直接投身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科学化、规范化的农业人才引进机制和留用人才的保障机制建设滞后。

2 对策

2.1 理顺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机构

各县(市、区)要根据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实事求是、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一步明确机构设置名称、机构职能和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其效能。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按照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特色产业发展和林业资源、水利设施分布和数量、农业机械拥有量等情况,在整合推广资源的基础上,主要推行跨乡镇设置区域站模式,但在特色产业不突出的地方也可以按乡镇综合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无论采取哪种建站模式,在管理体制上都要按照省级的要求,实行“县办县管”垂直管理的管理体制。

2.2 科学核定推广机构人员编制

要按照河北省编办、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林业局《关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市县(市、区)种子管理和技术支持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冀机编办〔2007〕92号)文件规定的编制标准,科学核定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确保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保持各个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

依据服务区域内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户数、行政村数作为测算的基本指标值并分别设定其权重核定种植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所核定的人员编制一律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乡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调整为区域设置或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机构或人员的,应相应减少乡镇事业编制总量。以乡镇为单位综合设置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要在现有乡镇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农业、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提出意见,经市编办审核后报省审批后进行解决。

2.3 改革用人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对进入基层公益性推广机构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在核定的编制内实行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人员从现有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中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落实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基层农技人员在聘任期间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要按照市和所在地政府有关规定缴纳。落实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农技人员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推动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同时,改革后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培训场所、必要的试验检测仪器设施和可依托的试验、示范基地,业务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业技术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充分履行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

2.4 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大力培育各类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结合构建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际,大力培育农民技术员,逐步健全村级农业技术员和动物协防员“两员”农技推广队伍,实现推广形式多样化、推广内容全程化。积极探索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进村服务站等多元化服务组织的有效衔接方式,努力构建并完善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

3 参考文献

[1] 胡瑞法,黄季馄,李立秋.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5):50-57.

[2] 李宗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738.

第7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技术推广;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25-1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能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要抓好农业推广工作,在实践中找出推广工作难题,并研究探索解决方案。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模式还不够完善,推广制度还不健全

目前农村技术推广形式单一,主要是靠技术人员单方面的讲解。由于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缺少互动,农民仍然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导致技术推广工作也很被动,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1.2 农村技术推广资金没有合理配置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放资金到达地方政府以后,地方政府没有对推广资金进行合理安排,没有落到实处,导致资金的使用不足。在重点推广的技术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推广就会停滞。

1.3 农业推广公益服务意识不强

很多政府推广人员自己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识还不够,没有认清自己从事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没有做好服务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趾高气昂,引起农民心理不满,导致推广工作很难进行。

1.4 农村技术人员自身技术水平有限

技术人员在推广过程中自身技术水平不过关,没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技术人员也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没有及时学习更新的技术,因此不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对策

(1)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政府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明白农村技术推广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要树立长远发展目标。此外,还要要求技术人员时刻学习新技术,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多参加科研学习和交流活动。

(2)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意识,努力认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标准是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以及建立良好的村容村貌,从而实现农村的规划建设。农村技术推广的不断深入能实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助于实现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4)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了解技术推广的优势和最终获利的成果。加强舆论引导,坚持由个别到一般的推广道路,在农民中找到领导先锋,由农民自己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如,农村选举出来的村长,是农民信赖的对象,因此可以先转变村长的思想,发挥村长的带头作用,农民之间的互动宣传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广方法。

(5)不仅是农民带头作用,还要对乡镇进行试点推广,由特殊到一般的辐射性推广方式。对个别乡镇进行推广试点,并且要保证最终能够取得好的结果,只有看到实际收获,农民才会主动学习农业技术。

(6)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推广需要引进新技术、开设公益设施以及优先购买重点技术,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投入。经费问题是一个工作能够如期完成的前提和保障,政府部门若要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成效,就要加大投资力度,让农民真实地感受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利益。

(7)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从农民抓起。农民要转变思想,主动接受农业技术的推广,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改变农业思想可以从基础教育抓起,加紧培训和辅导,开设学习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从而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实现推广目的。

(8)完善基层配套服务,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农村技术推广一体化服务,对农民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指导,产前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技术服务,产后销售一条龙服务,让农民感受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的优质服务。

综上,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久的、复杂的工作,农业技术推广要坚持持续发展战略,逐渐让农民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效性。技术推广人员要明白农业技术推广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现状、提高农业经济产值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它还能随时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服务,实现科教兴农的战略目标,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要不断实践,将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农业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丽.贵州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6).

[2] 鲍琴.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观周刊,2011(42).

第8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市区乡镇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也发展迅速,乡镇安全监管工作同时也日趋繁重。为准确把握市区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全市乡镇安全工作科学发展。我局组织专人对市区13个乡镇的安全生产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市区乡镇安全生产的现状

市区13个乡镇所辖区域内共有行政村(社区)112个,各乡镇辖区内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445个。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4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19家,危化品使用企业6家,烟花爆竹经营户11户,其他轻工企业332个,有一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73家。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现状如下:一是各乡镇党委、政府较为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二是各乡镇初步构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了安监机构,配备了安全员。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设立了乡镇安监站,配备了兼职安全员,每个行政村也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同时配备一名村级安全员。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人员职责、隐患治理排查等各项基础工作都已得到基本落实,市安监局筹措经费给13个乡镇安监站配发了电脑和打印机,各乡镇安监站基本上能开展辖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四是各乡镇基本上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政府乡镇长为本辖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办法,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五是各乡镇能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对辖区企事业单位职工、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知识普及推广活动。六是各乡镇基本上能开展日常的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工作,定期、不定期的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查处安全隐患,制定应急求援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同时完成市安监局安排的各项工作。

二、市区乡镇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当前,困扰市区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六个问题:一是乡镇安监机构无正规编制,乡镇安全员都是身兼数职,且大多没有公务员身份,安监站都同乡经委、综治办合署办公,工作积性不高。二是乡镇安监站执法力量严重不足,隐患措施难以有效落实。目前,市区各乡镇安监站只有乡镇安全员一人,且身兼数职,完成定编定岗的工作是本职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也只能是面子上的事,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三是乡镇安监站安全员长期限制在一个乡镇的区域范围内,经常检查,人混熟了、事难办了,遇到隐患,面子观点一上来,一马二虎就过去了,难以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到位。四是乡镇安全员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少,业务知识技能、工作水平滞后,远远跟不上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受乡镇工作忙、任务重和经费短缺的影响,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培训,工作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五是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改难以落实。受体制不顺、地方保护等多方的干扰和影响,乡镇安全员查处的安全隐患整改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六是村级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齐,安全监管工作出现断层。有些村对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认识不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能落实到位,不能很好的开展村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9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发展对策;山东临沂;河东区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10-02

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积极探索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模式和途径,以增强农技推广体系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的作用,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和服务手段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河东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 机构建设情况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全区建立了区、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区级农技推广队伍为核心,乡镇农技站为骨干,村级示范户为基础的农技推广体系。目前,全区共拥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7个,其中,区级推广机构9个,乡镇级8个。区级农技推广机构由区农业部门管理,乡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属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1.2 队伍建设情况

据统计,全区农技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共有105人,其中区级25人,乡级80人。在职称结构方面,全区有高级农艺师8人,农艺师32人,助理农艺师及以下称职65人;在学历构成方面,全区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64人,大专学历20人,中专学历19人;在年龄构成方面,35岁以下27人,36~49岁55人,50岁以上23人。从人员数量上看,每个区级推广机构平均不足2.8人,乡镇级推广机构在编人员虽然平均有8个,但实际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平均仅有1.2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1.3 运行情况

1.3.1 科研仪器设施情况。随着国家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区农技推广机构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配备了植物病虫害鉴定检测、种子试验、土壤肥料化验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仪器设备逾60台(套),建立和完善了植保化验室、土肥化验室、种子检验室及综合农产品质检站,具备了农业常规化验和检测能力。目前,所有乡镇农技站基本配备了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但均没有独立的化验室,部分乡镇农技站配有放大镜、土肥速测仪、温度计等简便设备,3个乡镇购置了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交通工具。

1.3.2 试验基地建设情况。河东区是一个新建区,区级农技推广机构是从原县级临沂市农业局分离出来的,没有专门的试验基地和试验农场。成立以后,因缺乏经费,没有资金征用土地建设新的试验基地,科研和推广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租用种植大户和示范户的土地进行,示范基地主要与乡镇农技站联合,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协调下选用农户承包地进行。

1.3.3 工作机制和运行效果。为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率,河东区在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指导和配合下,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同时培养了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负责人,形成“以区农技推广机构―乡镇农技站(农业科技企业、农业合作社)―村级推广员―农民”四位一体的推广工作机制。近3年来成功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推广新技术10余项,应用面积逾8万hm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现行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不畅

目前,区级机构由区农业部门主管,乡级机构由原来的农业局和乡镇双重管理改变为乡镇管理,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象是农民,具体的推广工作必须深入生产一线,由于区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不足,只能负责业务指导,而大多数乡镇农技人员要以政府中心工作为主,造成运行机制不畅,影响工作效率[1-2]。

2.2 业务经费严重不足,推广手段落后

从调研情况看,区、乡两级财政均未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区级农技推广通过上级支持,科研设施逐步得到完善,但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办公条件仍然较差,没有专项业务工作经费,没有配备化验室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导致乡镇农技站不能深入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2.3 乡镇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突出

河东区镇街农技站工作人员被抽调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的现象极为普遍。据调查了解,虽然目前每个乡镇农技站在编技术人员平均达8人,但真正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只有1~2人。

2.4 培训工作滞后,农技人员知识结构亟需更新

受工作经费的限制,长期以来,基层农技人员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较少。随着农业科技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农技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够宽阔的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

3 发展对策

3.1 科学进行职能定位,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职能

为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制定改革意见,对农技推广体系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农技推广机构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区编制部门核定农技人员编制,明确乡镇农技推广站统一履行所辖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3项职能。河东区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提高效能”的原则,设立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8个,核定编制为28人。设镇街农技推广站8处,核定编制为80人。目前,全区事业编制农技人员占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的91%,农技人员在编在岗率达100%。

3.2 正确界定职责,加强体制创新

针对以前乡镇农技站仅受乡镇政府管理、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业务工作为政府中心工作让路、机构职能弱化等突出问题,河东区由区政府办牵头,区编办、人社局、农业局、乡镇政府联合制定政策,对乡镇农技推广站、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三方职责权限进行了重新定位,以政府正式文件明确规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实行“区乡共管”的管理体制,人、财、物三权归属乡镇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区农业局、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乡镇农技站长的任命必须经农业局审核同意,乡镇农技人员的年度考核、评先树优、职称评定、聘任由区农业局统一安排,从管理体制上增强了区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了乡镇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焕发出新的活力[3-5]。

3.3 严格落实农技推广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制度创新

延伸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培育村级农技推广服务主体,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是完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措施。针对村级普遍缺乏固定农技服务机构和人员的问题,按照村级推荐、乡镇农技站考察、乡镇政府审批的程序,在每个行政村择优遴选培育1名农民技术人员,由乡镇农技站统一管理,并在农业局备案。区农业局对农民技术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农民技术员资格证书。农民技术员承担农民培训、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农业信息服务等工作,其工作任务分配、绩效考核和补助发放由乡镇农技站统一负责。目前,河东区结合农技推广项目实施,已培育农民技术人员240人,计划到2013年底再培育100人,力争使每个行政村都有1人,全面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同时,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技术人员中,择优培育扶持农技推广服务点,延伸农技推广机构,培育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目前,三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社会力量。

4 参考文献

[1] 胡瑞法,黄季馄,李立秋.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5):50-57.

[2] 张玉珍,尹振君.关于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1):79-80.

[3] 黄祖辉,何乐琴.浙江省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兼论我国农技推广体制的改革[J]. 农业科技管理,2001,20(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