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边城读书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边城读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边城读书笔记

第1篇: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半胱氨酸;踝臂指数;冠状血管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050-03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价格较贵,有创伤,不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筛选及随访,本文通过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初步评估提供简便、无创、经济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总医院心内科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2例进入研究。其中男97例,女55例,平均年龄(57.72±8.29)岁。根据CAG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14例)和非冠心病组(38例),冠心病组又根据血管病变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病变组38例和多支病变组34例,冠心病诊断标准:至少一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大于50%。排除标准:充血性心力衰竭,已行冠状动脉搭桥(CAGB)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或肝肾功能不全,出凝血障碍者,合并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先心病,合并下肢动脉栓塞及已行下肢血运重建治疗,半年内服用过维生素、叶酸类药物及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氨甲蝶呤等影响CHY水平药物。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CHY)等。

1.2.2 ABI值的测量 ABI采用日本产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测定,患者安静休息10 min后,平卧位测量,根据国际标准取ABI≤0.9为异常,提示有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可能。双侧ABI同时测量,采用较低一侧的ABI值研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

1.2.3 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拟诊冠心病的患者采用Judkinds法穿刺挠动脉或股动脉,多方位多角度投照完成选择性CAG,主要观察左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及分支,右冠状动脉。根据CAG结果,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或狭窄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处理所得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早在1969年,McCully观察到高半胱氨酸尿症的患者早期就会发生全身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提出了“半胱氨酸致动脉硬化假说”,Wilche在1979年提出了第一个证据,揭示了一般人群中异常的半胱氨酸代谢和冠心病(CHD)的关系[1]。复习文献发现,高HCY致冠心病的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机制[2-4]:①HCY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且对血管内皮有直接细胞毒性作用;②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③ HCY可通过激活内皮细胞介导的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④促进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HCY能增加单核细胞白介素6(IL-6)、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K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等炎症因子表达,导致动脉血管壁的炎症细胞聚集和炎性反应;⑤HCY可促进脂蛋白沉积在血管壁,巨噬细胞吞噬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HCY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可使LDL氧化修饰为OX-LDL进而直接损伤血管内皮;⑥促进血管钙化,血管钙化与多种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血清HCY明显高于正常人群。Bonaa等[5]研究了1071例冠心病患者,在校正了冠心病传统危险因子及药物影响后,发现患者的HCY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量成正比。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据都支持高HCY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者研究结果揭示,血清HCY每升高 5 μmol/L,男性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1.6倍,女性增加1.8倍,有研究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血浆HCY每增加1 μmol/L,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18.2%;而血浆HCY 高于15.8 μmol/L的人群比血浆Hcy低于14.1 μmol/L的人群,患心梗的相对危险性增加3.13倍。Sharif等[6]研究发现,冠脉造影显示有病变的患者血清HCY水平较高,并且排除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下,血清HCY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有病变的冠脉支数的一个非侵袭性的方法。Tamme等[7]研究发现,血清HCY水平是冠心病患者缺血性事件发作的一个强预测因子,并且独立于传统的危险因子和炎性标志物。以上研究均表明,血浆中Hcy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甚至轻、中度的升高也使其危险性增加,并且HCY水平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冠心病组患者HCY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且血管多支病变组HCY高于单支病变组,严重冠脉病变的患者HCY异常率高于非严重冠脉病变患者。提示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密切相关,HCY水平或可以作为预测有病变的冠脉支数的一个非侵袭性的方法。

ABI是本研究使用的另一种预测CHD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的指标,定义为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可以无创评估外周血管尤其是下肢动脉开放情况。早期主要用于检测外周动脉疾病(PAD),ABI≤0.9对诊断PAD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ABI不仅可以用于诊断PAD,也反映了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ABI的异常也预示着未来心血管事件或者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8]。国外已有大量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Papamicheal等[9]的研究表明,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对于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24%和92%。Brevetti等[10]对17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三支病变在ABI > 0.9、ABI ≤ 0.9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21%和60%(P < 0.01),说明ABI ≤ 0.9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本研究显示ABI值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呈递减趋势,多支病变组患者ABI值与单支病变组相比较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之间ABI无差异,可能原因分析:①部分患者已有轻度冠脉病变但下肢动脉无明显斑块,故ABI在正常范围(即敏感性较低),②部分患者下肢动脉严重钙化时,会出现踝动脉压力大幅升高,ABI的假性升高(ABI > 0.9),杨士伟等[11]研究发现,ABI ≤ 0.9是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较好截断值,其敏感度为35.48%,特异度为95.92%,认为ABI ≤ 0.9能较特异的预测冠状动脉三支和左主干病变,本研究也发现,在冠脉严重病变组中ABI异常率(≤0.9)明显高于非严重病变组,提示ABI筛选对于冠脉严重病变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偏小,对ABI测量采用静息下测量而不是运动后测量,可能增加假阴性,这些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研究中予以解决。

本研究提示血清HCY和ABI值可用于估测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HCY一般都包括在大多数医院生化检查中,有助于筛选冠心病患者,ABI特异度较高,更容易发现冠心病患者中的严重冠脉病变,且操作简便,无创,两者结合,不但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筛选,也有利于早期发现可能存在严重病变的患者,及早干预。

[参考文献]

[1] 黄宇彬,杜心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1):73-76.

[2] Moat SJ,Lang D,ML Dowell IFW,et al. Folate,homocysteine,endodaelial function and caldiovascular disease [J]. Nutr Biochem,2004,15:64-79.

[3] Faraci FM,Lent ISR. Hyperhomocysteinemia,oxidative stress,and cerebral bral vascular dysfunction [J]. Stroke,2004, 35:345-347.

[4] Rasmussen LM,Hansen PR,Ledet T,et al. Homocysteine and the production of collagens.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human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J]. APMIS,2004,112:598-604.

[5] Bonaa KH,Njolstad I,Ueland PM,et al. Homocysteine lowering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N Engl Med,2006,354:1578-1588.

[6] Sharif Kazemi MB,Eshraghian K,O Mrani GR,et al. Homocysteine level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ngiology, 2006,57:9-14.

[7] Tamme D,Haim M,Goldbourt U,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serum 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Stroke,2003,34:632- 636.

[8] 胡云辉,马依彤.踝臂指数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6):1037-1039.

[9] Papamichael CM,Lekakis JP,Stamatelopoulos KS,et al. Anklebrachial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the ext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J Cardiol,2000,86(6):6152618.

[10] Brevetti G,Piscione F,Silvestro A,et al. Increased inflammatorystatus and higher prevalence of three-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 [J]. Thromb Haemost,2003,89:1058-1063.

第2篇: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一、强调多读名著的原因

(1)中学生读书率降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享受能力也“与时俱进”。很多的学生浸泡在电视或网络中,吃着早点,喝着牛奶长大,习惯于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游走于短信网文,对文学经典侧目以视,对文化大师敬而远之,让老师和家长忧心如焚。

(2)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有些学生虽然读课外书,但阅读的热点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甚至是网络小说,受书中人物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有时会误入歧途,由此产生了阅读危机,长此以往,直接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而很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方向加以引导。

如何培养学生高雅的读书品位和审美能力,就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中外名著,培养阅读兴趣应当作为当前第一要务。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名著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据说在英国一个孩子如果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就会被视为家庭的耻辱。多读好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

二、中学生读名著的范围和要求

(1)读书时要选择内容健康、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书籍。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了20多种,如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外国的《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

(2)注重民族文化的弘扬,科学精神的培养。如阅读爱国主义的名篇,胸中就会生出浩然正气;阅读为自由而奋斗的书籍,可产生一种为自由而奉献一生的信念。好的文学作品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3)与教材结合,对课本进行补充和拓展。如学习沈从文的《边城》节选时,可阅读一下它的全文乃至沈从文的作品集。学习了鲁迅的《祝福》,可以阅读《彷徨》。

三、怎样阅读名著

(1)先阅读前言,浏览目录。弄清这本书所讲故事的年代以及主要人物主要内容。

(2)不要被个别不懂的句子绊倒。要大段大段地读,努力读下去就会融入其中,就会得到读书的乐趣。不要被众多的人物所左右,坚持读下去人物就会变得简单清晰起来。

(3)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籍。了解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就能帮助你了解他的作品,因为作品中常常会有作者生活的印记。

(4)多读几遍。一本书,你看第一遍时可能并不全懂,过一段时间再读,你会有更多发现。如果有兴趣再读一遍,你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所有名著都是经典之作。

(5)多动笔墨。“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随时做笔记的好习惯,把精美句子摘一摘,把好的段落做一做批注评点,对感悟深的地方写一写读后感。

此外,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小说讲座、片段表演、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

读书要读有所选,读有所摘,读有所思,读有所写。在图书的世界里生活,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腹有诗书气自华,广阅博览文自佳”。

第3篇: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一、依托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十分的丰富。他们对各自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如果说课堂中充满乐趣和魅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托课堂教学,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阅读兴趣,继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文化内涵。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升素养的殿堂。所以,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中去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尝试用狼和小羊的口吻去朗诵课文,体会它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培养了他们各自的风格,继而能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狼和羊的性格,这对于理解课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在班上进行情景再现,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去表演狼和羊的动作,这种教学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性地参与到其中,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感受,让他们在掌握字词的同时,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了故事的大意,为今后学生创作寓言童话故事等做好了铺垫。

二、开展互动教学,实现语文教学改革深化

良好的教学方式不是教师一味地去灌输知识,学生盲目地去汲取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掌握其适当的知识,培养其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互动教学交流与合作,继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所谓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其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也要学会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和学生的“学”为主体的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图片上的场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狐狸夸奖乌鸦唱歌好听的目的是什么?狐狸的企图实现了吗?为什么乌鸦会上狐狸的当?从这则故事中能够学到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并通过小组交流续写狐狸和乌鸦第二次相遇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通过这种教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找寻答案,实现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三、强化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独特体验

阅读滋养心灵。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能力,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感悟文本内容的优美之处,让学生受到文本内容情感的熏陶,享受到文本审美的乐趣,从而对文本优美之处进行深层次体验。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小猴为什么要把土地公公o的麦子播种到地里面去呢?为什么第二年土地公公还要拜访小猪、小牛、小猴的家呢?让学生通过去阅读文章分析小猪、小牛、小猴的性格特征以及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猪贪吃所以早早地把麦子吃完了,小猴深谋远虑,所以把麦子用到了关键地方。土地公公再次来到他们各自的家拜访,是想看看麦子的情况,同时测验一下他们各自的使用之处。学生的回答完整的诠释了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思维敏锐,阅读能力大大地得到了提高,也值得教师的称赞。

四、读名家名著,学会撰写读书心得笔记

第4篇: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一、明确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端正对教学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授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江苏自高考实行改革以来,指定了一些必读名著作为考试的内容。很多学生都喜欢阅读原著,可是到中途就不愿再看了。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针对这种情况,学生课外阅读前,教师解读名著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就显得尤为必要。高一新生入学伊始,教师要注意以课本为圆心,以中学生必读书目为圆周,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教者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让他们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确定阶段学习目的

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必读书目为11部。虽然这是对文科学生的要求,但其实对理科学生也是很有好处的。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

我在高考必读书目的基础上,又挑选了几部,根据内容将它们分解到各学期:

高一上学期:《老人与海》《呐喊》《哈姆莱特》

高一下学期:《欧也妮・葛朗台》《家》《边城》

高二上学期:《三国演义》《子夜》

高二下学期:《红楼梦》《谈美书简》

高三上学期:《飞鸟集》《周国平散文选》

高三下学期:《茶馆》《论语》

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要作精心指导,提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课外阅读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目的,总目的是:吸取古今中外文化精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三、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很多老师都认为上阅读课就是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看,这是对阅读教学认识的误区。我认为,课外阅读教学既然名为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课外阅读,使学生不至于处于盲目阅读的状态,信马由缰、不加选择。国外阅读教学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可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表情朗读、根据所读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谈话、以图为中心进行复述、作问答游戏,以及放映幻灯、电影片断、听音乐、进行插图展览、观察名画的复制品等等。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优秀的、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的文艺、科普和社会政治方面的杂志。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多方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篇幅短小的诗歌或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阅读,然后同桌之间进行复述。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渐让学生接触一些复杂的读物,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阅读速度,渐渐地养成速读的习惯。

另外,教师还应调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统一阅读某一部文学作品,但学生可各自理解;教师统一指导,但学生可有个性感悟与评价;有一个大文体或大范围里,也可任学生自选读物,各取所需。学生可以广泛浏览,收集资料,摘要分类;也可以开展专题阅读,分析比较,开掘发挥。既可以诵读名篇佳段,好词好句;又可以深究其中或背后的智慧,体会写作的经验;还可以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五、及时检测,保证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注意课外阅读评价的教育性与评价指标。据此,我对阅读教学的评估与检测作了些尝试,主要的形式有:(1)读后叙述。读完某部文学作品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复述作品内容,加深记忆。(2)专题讨论。全班围绕着一个话题去讨论,由学生提出若干各问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去分析。集思广益,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荡起智慧的火花。(3)课外阅读知识测试。主要针对作者、情节、人物、时代背景和延伸拓展等做一些检测。(4)写鉴赏小论文。教会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些鉴赏小论文,定期交流。

第5篇: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选择书目;明确目标;反馈;课内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应该“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四百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1]在《课标》中,语文课外阅读被提到了较高的高度,并且对学生一定时间内的阅读数量也做了明确规定。

吕叔湘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优秀作品的机会,接触优秀的语言主要是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2]语文学科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互沟通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内作品的兴趣以及感悟能力,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如今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是十分饭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阅读数量少以及阅读品味低等问题,所以教师在这过程中就应该发挥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并且借鉴一些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具体方法,将中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具体列举如下:

一、引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阅读的可选余地实在过于广阔,对学生来说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选择对自己有益、能够提升个人素养的优秀语言作品是较为困难却十分重要的。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需要选择”,而学生的鉴赏水平以及阅读经验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去选择,老师在这个时候便可以帮助学生,《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具体推荐书目,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需要阅读的书目。

二、让学生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是各种要素发展的共同要求,就是加强相应活动的‘有意性’,即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像活动中有明确的任务,有完成的愿望和要求,人们思维的每一步骤都受思考者的目标所制约。”[3]加强活动的“有意性”,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或者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制定课外阅读目标应该注意不同的学生基础各有不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限定学生阅读书目的时间,以及阅读结束之后应该了解哪些问题。

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告诉我们,教师明确教学要求,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在他的大脑皮层形成一种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极容易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极容易形成神经上的暂时联系,迅速接收信息,产生智慧。明确阅读目标使得学生有阅读的紧迫感,并且使得他们能够互相督促,完成目标。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反馈

课外阅读应该有所反馈,反馈就是把系统中某一部分输出的信息返回到输入的部分。课外阅读的反馈就是将阅读目标、阅读书目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输送出去之后,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将结果返送回来。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具体评价,起到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作用,也起到与学生有效沟通,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

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常见的有以下方式:1.可以给学生制定共同阅读目标,然后就某作品在班上举行读书研讨会,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对于所阅读文本也有较为深入的剖析;2.以黑板报、墙报的形式对于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展出,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一点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给老师,老师检查,并且给予恰当评价。

四、课外阅读应该和课内语文教学相联系

台湾地区的语文教学其中一大特色便是课内语文教学与学生写作紧密相关,作文题目以及作文要求和学生近期所学作品有内容上的关联,如此便达到了以课内学习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以写作提升对课内作品的感悟。课外阅读是否可以和课内教学形成这样的双向促进的状态呢?教师在这一愿望的实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能否在‘窥一斑’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知全豹’的欲望呢?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引导。”[4]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与文本相关却又在文本之外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学习沈从文的《边城》的时候,感悟其中的语言特点以及与水相关的环境描写后,由此可以引出与沈从文文风相近的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使得学生对这种语言方式有更好的体悟。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作用就是以课内带动学生对课外的探索,对相关文本产生兴趣,从而对文学阅读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活动是在哪些条件下和怎样的环境中进行的”[5]学校与社会所创造的读书环境是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发挥作用的基础。所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与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定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高岚.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提供接触优秀语言的机会[J].语文教学通讯,2017.2.

[3]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边城读书笔记范文

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真正实现这种对话,学生的自主阅读是根本,用心体会是关键。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学生把阅读内化为一种需要,让他们从作品的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体会到文学的博大精深,让阅读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体验。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应该是我们教育者探索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选择阅读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进学生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最为活跃的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阅读文本。文本选择要难易适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挑选一些时尚流行的科普小品,抒写性灵的散文佳作,讲述成长经历的小说故事,或者启迪人生智慧的哲理短文。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申课外阅读,如学习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被汤姆机智勇敢,调皮可爱的性格吸引,这时可以抓住契机,推荐阅读马克吐温的原文;学生欣赏完湘西纯朴自然的民俗风情,趁机诱导他们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还可以推荐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如《扬州晚报》、《语文报》、《读者》等,这些刊物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是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现状的窗口,也为学生提供了既有知识性,又富含趣味性的良好阅读素材。这些文质兼美、贴近生活的好文章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指导阅读方法,体验阅读快乐

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于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成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恰当的学法,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契机,深入文本,体验阅读的快乐。当然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循序渐进式的渗透,要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点拨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1.激情诵读中体验快乐。朱自清先生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把作者的言语生动地“复现”为听得到的动人话语,朗读者进行朗读,听者听别人朗读,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只有反复诵读,从朗读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才能体会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教读《海燕》一文,教师以饱满的情绪、高亢的语音、急迫的节奏、奔放的情感进行范读,然后由学生来读,让学生在听读和美读中感受海燕搏击风浪、高傲飞翔、热切叫喊的壮美形象,从而激发出一种革命预言家的豪情,一种热情的赞美和崇敬。

诵读还要“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建立在有心阅读基础上的。要是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阅读活动中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像”。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来。这样才能深入文本,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品尝个性阅读的无穷乐趣。

2.自主品析中感受快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抓住文中几处关键而精彩的语句,细细咀嚼,品析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品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有很多用的非常巧妙的词语。如“偷偷”写出了春天来得突然,来得悄然无声;“钻”写出了小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从侧面暗示了春天所特有的勃勃生机;“斜织”尽显春雨的神韵,春雨细而密的特点被“斜织”一词描绘得惟妙惟肖;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样的比喻是何等贴切何等巧妙呀!“闹”“润”“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如果要细细考究起来,像这样的妙语,在文中屡屡出现。对于这样的词语,如果全部是教师讲出来,再给学生分析的话,那就跟把东西嚼碎喂给他们没多大差别。所以我教这篇文章时,没有这样做,我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出认为用得妙的词语,然后说说妙在哪里。这样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他们交流时,其实是一个深入了解课文的过程。深入理解课文,可以让他们感悟到研究文字的乐趣,让他们领会到文字也可以像音乐,绘画一样给人无限的美丽的享受。语文阅读之乐从巧妙的文字里溢出,充塞了整个语文课堂。

3.探究质疑中寻找快乐。学贵有疑,疑就是问题。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释疑,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批判性、敏捷性和深刻性。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将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质疑。质疑能发现文章中别人忽略的美,逆向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如我们可以就《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于勒到底是作者同情的对象,还是批判的对象呢?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提出疑问:鲁提辖真的是一个仗义、豪爽、正义的形象吗?他的行为是不是带有一点儿“暴力”倾向?这是否有损人物的形象?他美的传统意义自然受到质疑。引导学生多去发现教材中独特的审美意象,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会使学生找到文章和生活中更多的与众不同的美,享受到独特的乐趣。

4.联想想像中创造快乐。想像,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将想像融入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文本里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刘勰),从而可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会涉及用联想、想像去续写或改写文章,这也正是创造美的表现。续写或改写会使学生的想像力进一步张扬,它能够弥补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的缺陷,丰富事物的内涵,赋予形象极大的审美价值,创造出更形象生动、情真意切的艺术世界。如《孔乙己》课文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提问:他是怎么死的?你认为如何?然后要求学生以“孔乙己之死”为题,展开想像,为课文写300字左右的续篇。学了《皇帝的新装》,可想像皇帝回宫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学了《奇妙的克隆》让学生设想假如有了克隆人,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写出的文字很有创意,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和一个个奇思妙想呈现在眼前,他们自然会乐在其中,美在其中了。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像力,缺乏想像力,就难以有创意。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训练学生去创造生活中属于自己的美,创造出阅读时的个性化的乐趣。

三、组织阅读活动,拓展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