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专学校现况范文

中专学校现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专学校现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中专学校现况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2篇:中专学校现况范文

【关键词】 烟草;认知;行为;横断面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5-0417-03

世界银行在1999年的报告中指出,以当前全球吸烟模式而言,最终将有5亿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50%以上的人今天还只是儿童和青少年。大量研究证实,烟草烟雾中含有4 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很多是有毒性的,有些是具有放射性的,已确知有40多种能致癌。从青少年就开始吸烟的人,将有50%机会因吸烟引起的疾病而早死[1]。2002年中国人群吸烟现状调查显示,总人群吸烟率较1996年下降1.8%,但15~24岁人群吸烟率较1996年有所上升[2]。本文对北京市学生2005年烟草使用状况进行了描述,旨在了解北京市学生吸烟的流行现状,预测北京市青少年吸烟流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线数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北京市教委2004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提供的学校情况,按北京市学生总数随机抽取11个区县,每个区县内再按城乡和学校类型分层抽取学校,所抽学校进行整群抽取被调查年级。共抽取各类学校64所,共有学生18 000名。完成调查者18 000名,删去关键变量缺失的91份,得到有效数据17 909份。有效结果中男生8 853名(49.43%),女生9 056名(50.57%);小学生5 647名,普通中学生6 458名,职业高中生1 054名,中专学校学生1 241名,大专和大学学生3 509名。

1.2 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以全球青少年吸烟核心调查问卷为框架,加大了行为危险因素部分的调查,并加入了烟草危害知识来源、初次吸烟场所及法规知识等问题。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家庭环境、社区和学校环境、个人性格等);(2)吸烟相关行为(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总吸烟率、吸烟场所、劝阻吸烟等);(3)吸烟相关知识(知识来源、香烟致疾病、香烟成分等);(4)吸烟相关意识与态度。

1.3 分析指标及定义 数据采用EpiData 3.0录入,使用SPSS 14.0进行分析。尝试吸烟为到调查时至少吸过一口烟的学生,现在吸烟者为在过去30 d内至少有1 d吸过烟的人,尝试吸烟年龄为初次尝试吸烟时的年龄。

2 结果

2.1 尝试吸烟率 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2.16%,其中男生为33.23%,女生为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44.308,P=0.00)。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尝试吸烟率不同,但大专、大学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与职高和中专学生持平。见表1。

2.2 现在吸烟率 学生现在吸烟率为8.26%,其中男生为14.48%,女生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744,P=0.00)。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不同,大专、大学学生现在吸烟率低于职高和中专学生。见表1。

2.3 学生尝试吸烟相关因素分析 在3 967名报告尝试吸烟的学生中,尝试吸烟年龄在6岁或6岁以下的占18.26%,在7~9岁的占20.59%。尝试吸烟年龄集中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占近40%。

在尝试吸烟原因方面,对吸烟好奇和受同伴影响共占61.65%。学校和家里是首次吸烟的主要场所,别人给烟和自己买烟是首次吸烟烟草的主要来源。见表2。

2.4 学生被动吸烟情况

2.4.1 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 有95.67% 的学生认为被动吸烟有害健康。13 940名未尝试过烟草的学生认为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人占97.00%,高于尝试吸烟者的认识率(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06,P=0.00)。84.66%的调查学生报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中有人吸烟,主要为父亲(54.44%)和教师(28.37%)。

2.4.2 对待吸烟者的行为 当别人吸烟时,有35.45%的人表示“与我无关,我不管”,有30.24%的学生会躲开吸烟者,仅有20.83%的学生会“劝他们不要吸烟”。在父母吸烟的学生中,有31.76%“劝过,但没有效果”,“劝过,有所改变”的占39.89%,而“劝过,且戒烟了”的仅占10.24%。

在对待同学或朋友吸烟上,有43.02%的学生表示“没有劝过其戒烟”;在被“劝过的”56.98%的学生中,仅有3.79%戒烟了。统计显示,学生之间劝阻吸烟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父母吸烟的劝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49.478,P=0.00),成功劝其戒烟的比例更低。

2.4.3 对拒绝烟草的认知 有45.22%的学生表示“教师或家长教过怎样拒绝烟草”,而有29.18%的学生明确表示“教师或家长没有教过怎样拒绝烟草”。在回答“最近30 d内买过烟”的1 248名未成年学生中,仅有8.17%回答“因年龄小而不卖烟给你”,绝大部分学生回答烟店没有因年龄小而不卖烟给他。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北京市学生尝试吸烟率与重庆、广东、山东和天津4城市的数据较接近[3]。在尝试吸烟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尝试吸烟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低年级和初中阶段。经过分析发现,对吸烟好奇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尝试吸烟的主要原因(41.56%),而初中阶段学生对吸烟的好奇和同伴影响分别占到了33.28%和20.17%。提示学校在开展控烟活动时,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针对不同的重点进行讲解,注重消除小学生对吸烟的好奇心理;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同伴影响也在加大,此时有关控烟的技能教育及控烟同伴教育应受到重视。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学校和家中吸烟分别位于前2位。与田本淳等[4]在2003年对6城市14所初中学生的研究结果不同,主要因为本样本是北京市学生人群,包括了住校的中专、职高和大专大学等学生。提示学校内部控烟工作的实施对住校学生很有必要。

北京市学生现在吸烟率为8.26%,其中男生为14.48%,女生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我国成人现在吸烟率性别差异类似,可能与我国的社会文化风俗有关。有研究显示,在亚洲、地中海等地区,女性吸烟依然不被社会所接受,女性吸烟率很低(2%~10%)[5]。

对于被动吸烟的危害,有95.67%的学生能认识到被动吸烟有害健康;有30.24%的学生会主动躲开正在吸烟的人,但仅有20.83%的学生会“劝他们不要吸烟”。学生之间成功劝阻吸烟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父母吸烟劝阻的成功率,表明学生之间对吸烟的劝阻往往没有权威性,容易被忽视。

对于学生人群的控烟工作,作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学校有着重要的责任。学校在举行常规控烟教育的同时,应考虑实施强化控烟教育,积极发挥青少年学生能动自主性,指导他们进行社会调查、查找文献、上网等,获得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并要求学生联系身边的吸烟现况,写出心得文章或编成漫画、小报、小品,创作拒烟技巧并进行技巧的演练[6]。

Shean等[7]研究显示,通过青少年早期的感知吸烟率可以预测青少年后期及成年期的烟草使用情况,两者呈正相关。因此,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有一个较低的感知吸烟率。有研究显示,父母戒烟的青少年有更低的“感知吸烟率”,其随后的吸烟危险性要比父母不戒烟的青少年低很多[8]。提示在控烟工作中应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积极寻求家长的合作,共同指导学生人群远离烟草。

4 参考文献

[1] CROFTON J,SIMPSON D. Tobacco: A global threat. Macmillan Education,2002:49.

[2] 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3] The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collaborative group. Differences in worldwide tobacco use by gender: Finding from the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J Sch Health,2003,73(6):207-215.

[4] 田本淳,钱玲,张巍,等.我国六城市中学生烟草与健康方面的知信行状况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63-366

[5] WHO. Women and tobacc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1992:22-23.

[6] 柯雪琴,范雪瑾.青少年控烟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44

[7] SHEAN RE. Peers, parents and next cigarette: Smoking acquisition in Adolescence. Nedlands: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199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