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袁隆平的父亲范文

袁隆平的父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袁隆平的父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袁隆平的父亲

第1篇:袁隆平的父亲范文

“中国发明特等奖”、“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袁隆平可谓集荣耀于一身。而面对荣誉,这位“农民”学者诚恳万分,他认为杂交稻并非自己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整个科研团队的成就。荣誉对自己是一种鞭策,鞭策自己不断进取。袁隆平用自己的坚持不懈诠释了“袁隆平精神”,当我们回顾他的一点一滴、一时一事时,发现其最好的定义是科学精神――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蕴含了创新、奋斗、协作与操守。今天,我们不仅应当感恩袁隆平,向他过去和现在的科学贡献敬礼,还应该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引领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脚踏实地 走进生活

年过八旬的袁隆平一直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有科学道德观,尤其是他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是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话,更是朴实地表达出了这位科学家的“田间科学道德观”。许多初次见袁隆平的人很难把这个干巴瘦小、浑身泥土味儿、老农模样的人和屡获中国最高科学奖的科学院院士、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这些身份联系起来。“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是,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和书本知识很重要,但它们都是基础。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要到田里面种出水稻……”。由此可见,他培养“后来人”的标准和他的“田间科学道德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科学贵在实践,实际需求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实践既向科学家提出了问题,又反过检验了科研工作。袁隆平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和他的助手们都坚持在田间劳作。在第一线的坚守让他抓住了科学的灵感,也锻造出他战略性的眼光。如今,学农的学生不会下田种地的情况并不罕见。他们缺乏对国家、对社会、对常识的基本了解,只满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译和文字堆砌的工作。袁隆平强调吃苦与实践,并不是反对书本知识,而是更注重亲力亲为,更注重吃苦耐劳。他用自己的行动说明:知识分子只有走出书斋,走进生活;走出书本、走进实践;走出自我,走进人民,才能在科学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淡泊名利 耐住寂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为袁隆平写的颁奖词。“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四个四字短句整齐排列,一气呵成,将袁隆平淡泊名利的境界表现得酣畅淋漓。

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不要得不到就不痛快。

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直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赢得了众多荣誉。袁隆平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研工作者,也才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

搞研究做学问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完善思维、不断地与各式各样的思想进行交锋,最后“炼”出学问的真金。从本质上讲,做学问搞研究就得“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执着的精神。袁隆平赢得“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称号靠的正是这种良好的素质和踏实、专注、纯粹治学的敬业精神。他用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作出重大贡献。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没有坐享已有的荣誉,而是马不停蹄地投入了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实验,最终实现亩产900公斤的既定目标。他要求学生坐得住冷板凳,有毅力,忌浮躁。

无私奉献 广纳学徒

袁隆平曾经告别妻子和孩子,毅然奔赴远方进行科研,在海南农场艰苦环境的磨练下,袁隆平更加坚强了,对曾经险些失去生命的经历也仅仅是付之一笑。但正是这样一个坚强的男人,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潸然泪下,向着北方跪地痛哭。

袁隆平曾在湖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5校担任导师,所培养的学生大多数被他推荐到国外留学,而他指导的第一个博士后则是一名印度学者。有人问,你培养的人才都“飞”走了,心血不是白费了么?袁隆平回答道:“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都窝在我手下,怎么能超过我呢?”对此,曾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中国科学界一个难得的帅才,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种点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的人才梯队。

最开始展现袁隆平过人胸襟的是他对待“野败”的态度。“野败”是三系法的突破口,是将这一最新实验材料封闭起来,还是让更多的科研人员一起协作攻关?这个问题换做别人一定会犹豫很久,而袁隆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在海南基地袁隆平毫无保留地向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报告了“野败”的发现,并且无私地将“野败”提供给大家。白天在田垄间操作,晚上向大家授课。就这样,全国的科研人员被迅速带入了杂交水稻的最前沿,由此培养了一大批像罗孝和那样的杂交水稻专家。罗孝和曾回忆:“袁隆平在科研事业中,没有门户之见,我便是他来自五湖四海的受益者之一。”

不断突破 勇于创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袁隆平有着心忧天下的情怀,对国家、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袁隆平最初开始水稻研究为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吃饱饭。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袁隆平身上最宝贵的是他一直坚守、并且引领他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的科学创新精神。这是一种献身科学、矢志不渝的精神。真正的科学家都是视科学为生命的人,都是能在科学中找到无限乐趣的人。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他不断努力突破极限的动力在哪里?他表示,中国要城市化,必然要修高速公路、修机场,这样势必会减少耕地。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要保障粮食安全,惟一的出路还是提高单产。

袁隆平所处的年代,水稻方面的专家有很多,但他们不敢也无法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什么创新性成果。而袁隆平作为一名中专老师,却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金科玉律”提出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设想,开始了另辟蹊径的研究。当时如果因循守旧、盲从权威,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好的中专老师,但永远成不了伟大的科学家,更不用说改善中国的粮食问题。“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袁隆平认为这是一名科学家的重要素质。

第2篇:袁隆平的父亲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微笑面对失败》。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回被人们看做是会做事的的人,人们情不自禁地将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可是,你是否想到,几乎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失败考验。

爱迪生为了研究,失败过无数次;居里夫人为了“镭”,遭受过许多挫折袁隆平为了“杂交水稻”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打击。然而,他们挺过来了,他们微笑着面对,微笑着成功。

所以,如果一个人有着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就有了成功的首要条件。

我们努力了,总是想拥抱成功。可是,如果失败了呢?

申雪.赵宏博着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在爱好花样滑冰的美国都是家喻户晓的,然而,,就在几年前,他们遭遇过惨败。那是一次世界级的比赛,在一次抛出转体四周的动作中,申雪重重的摔在了冰面上,金牌与他们擦肩而过。但是,他们并没气馁,微笑着接受了一切。终于,在2003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他们成功了。在华盛顿体育馆中,全场观众起立,掌声为他们响起。

讲到这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人生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得苦一阵子。

珍妮是个不幸的人,至少她认为是这样。因为,在两个月中,他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及父亲的去世。感恩节到了,虽然情绪十分低落,但,还是忍不住去了花店。在了解了她的遭遇后,花店老板向她推荐了“荆棘花”,这种花很特别,是玫瑰剪掉了花,所剩下枝干。花店老板说:“人不能乞求一帆风顺,苦难也是上帝送给你的财富,同样的,要感恩!”

第3篇:袁隆平的父亲范文

(一)经济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各种经济活动都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涉及效益意识教育的内容,在JHZ Book 6 Module 8 Unit 3 Professor YuanLongping is one of China's most famous scientists教学中,通过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到目前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节俭意识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在学校中对中学生进行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

我们把这方面的教育贯穿到英语教学之中,引导中学生逐步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严谨踏实的作风,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强化劳动观念和公德意识。如在JHZ Book 4 Module 7 Unit2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节约用电的可行性,并合作写一张以“节电方法”为题的海报。

(三)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对中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英语教师,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联系英语教学的具体实际,可以在身边、课堂词汇教学、故事对话、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1.环保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对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他们从小接受环保意识教育对保护地球有相当大的益处。每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教室里有垃圾,我就会及时教育学生,并给他们教学英语的环保标语:Don'tthrow refuse(别乱扔垃圾!)Don't throw paper!(不要扔纸屑!)Don't spit up on the floor!(别随地吐痰!)No smoking! (别抽烟!)Don't pickflowers! (不要摘花!)等。

2.在词汇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英语教学当然离不开词汇教学,把环保教育渗透到词汇教学中也是很有意义的。如在JHZ Book1 Module 7 Animals Book 4 Module 1 At theZoo中,教词汇lion、panda、koala、西raffe、tiger、golden monkey等动物英语名称,除让学生觉得动物的可爱外,还让学生认识到有些动物是世界级和国家级的重点保护动物,如:panda(熊猫)是仅生存在中国的濒危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对其进行保护,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世界上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这些词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发展。

3.在故事对话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英语的课文教学活动也可融入环保教育。如在JHZ Book 2 Module 5 Unit I'm watering thenew trees中,运用图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植树节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人人有责的道理,激发爱护花草树木之情。并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懂得Why do we plant trees?How to plant a tree?再通过植树活动和“与小树结对”活动,让学生参与园内植物的管理。

在JHZ Book 3 Module 4 Unit 2 Kunling wasa beautiful place中,介绍了昆岭在20年前和现在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生态变化的情况。并把环境知识寓于其中,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珍惜土地资源,创建绿色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地球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已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四)竞争意识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是无情的,我们要使学生明白:必须努力学习,优化自我,发展科技,振兴中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JHZ Book 6 Module 4 Unit 1 You must stir it gently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操作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完成,完成得最出色,哪位同学完成得最好;在让学生尝试操作时,比一比,谁最先成功,谁的想法最妙……

这对于老师来说,不过是多了几句言语,多了一些表情……但对学生来说,却受益匪浅,无形中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竞争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竞争”,并且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了如何获胜,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都有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自我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肯定,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也有很大作用。

有竞争,才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更多的创新。实践证明,如此竞争,课堂的学习气氛能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且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团队合作意识

当前,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近年来,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活动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活动形式要求学生2~4人一组。围绕老师所给的问题进行英语语言活动,或操练语言知识点,或发表个人见解,或通过讨论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JHZ Book 6 Module 4 Unit 1中,以一个小实验为导入,选择的实验易操作,又有趣味性。在进行此教学时,让学生实地操作实验,这样更真实。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目标,从而逐步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六)健康意识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的学校健康新策略,旨在利用学

校、社会等资源,减少或消除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从而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要联系英语教学的具体实际,可以寓健康教育于饮食健康、体育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之中。

1.寓饮食健康教育于英语教学中。

在JHZ Book 4 Module 8 Food中,我们学到有关食物的一些单词,如:hamburger、Frenchfries、ice cream、pizza等。这些食物大多数是学生喜欢的,但吃多了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在教学这些单词时,我都会穿插一些有关健康的小常识,比如:冰淇淋多吃会拉肚子,会影响消化,还会影响食欲,从而导致一系列身体方面的连锁反应。经过教学中短短的几分钟,使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行为习惯。

2.寓体育健康教育于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英语教学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在JHZ Book 3 Module 10Sports,Book 4 Module 12 Yao Ming,Unit 2 TheDlympic games中,通过谈论北京奥运会以及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明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体育健康意识,学习运动健儿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

3.曹心理健康教育于英语教学中。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在英语教学中,也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JHZ Book 5Module 12 Wonders of the world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Ds you know what the seven wonders ofthe world are? (你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吗?)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利用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

(七)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目前已被各界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我也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尝试。其中,以学习“节日”为载体的感恩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把“节日”进行整合归类,挖掘尊敬长辈的节日来激发学生对父母、长辈和教师的感激之情,有选择地把感恩教育融入“节日”学习中。

“三八”妇女节(Women's Day),5月份的“母亲节” (Mother's Day),6月份的“父亲节”(Father's Day),9月10日的“教师节”(Teacher's Day)等,都是学生熟悉的节日。我们利用这些节日,开展尊敬长辈的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辛勤的付出,从而产生感激之情。如我们在教学JHZ Book 2 Module5 Unit 2,I'm making a card,for my mother,Book6 Module 3 Mother's Day时,组织学生开展“向老师问好”(Gires regards to teacher)、“我为妈妈做贺卡”(I make a greeting card for my moth-er)、“给妈妈买份礼物”(I buy the gift for my mother)、“给爸爸写首诗”(I write a poem for my father)等系列活动。这些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懂得应感谢养育他们的父母,也会让家长感动不已的。以此教学活动为契机,让学生养成这种心存感激、关爱别人的良好习惯。

(八)人口意识

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人口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当今世界的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JHZ Book 6 Module 5 World Population中,使学生认识到人口极度增长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明白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学习和宣传,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转变观念、增强人口意识、加强计划生育观念,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九)法制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法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因此,英语教师要联系英语教学的具体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JHZ Book 3 Module 12 Rules中,学生通过对交通规则、游泳池规则、图书馆规则、动物园规则、公园规则、校规等的了解和学习,增强了法制意识,提高了法制观念。

(十)科技意识

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科技内容,在教学中要结合英语教材和阅读理解,如JHZ Book 3 Module 3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Book 5 Module I 1Mobile Phones,Book 6 Module 4 Unit l You must stir gently,恰当地介绍一些高科技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和对未来的向往,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和科技创新,树立科技意识和强国之志。

第4篇:袁隆平的父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洛克在《教育漫谈》中也曾提到:“教师最大的技巧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并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导课的过程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的过程。教师用贴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兴趣,达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使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标本或模型导入──形象生动

生物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利用身边的实物或者生物模型引入新课,是生物学科独特的方式,也是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认识生物”这节课就可以将能收集到的实物带进课堂,如含羞草、金鱼、珊瑚标本等让学生认识从而展开对生物特征的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则准备好常见的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帮助同学们对比观察;在学习“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展示蝗虫、家蚕和青蛙的实物标本,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甚好。

运用生物模型则可以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如在学习躯体运动的形成时出具肱二头肌相关的模型,直观地显示出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学习人体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心脏模型、眼球模型等进行观察和拆分,可增强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质疑导入──启动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所得,人的思维活动永远都是从疑开始的。针对教材的关键点、重难点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巧妙设疑导入,以疑触发灵感,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疑引入,如大家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那是否市场上或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问题提出会马上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教师恰时地引出“鸟的生殖和发育”。农谚“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这样设疑很好地引出“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内容。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我们的长相、体态等方面既像母亲又像父亲,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蒸腾作用这部分时先给出一些数据:一株玉米出苗到结果一生需吸收200kg水,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约为2kg,玉米实际用水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几?学生通过计算得知仅占1%,教师接着设悬念:“那其余99%的水到哪里去了呢?”学生渴望知道水的去向,教师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三、诗歌导入──情趣盎然

适当运用诗歌导入新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思维得到启迪。学习藻类植物时这样引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江水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水里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春水荡漾着绿波。李商隐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难道真的春蚕丝尽就死了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化作茧”并没有死!宋朝诗人赵师秀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辛弃疾《西江月》中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为什么鸣叫?从而引出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

课前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诗歌接力比赛,猜测诗中藏有什么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杏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这些花儿为谁而开?引出“开花结果”的内容。这样导入学生反应非常强烈,整齐洪亮地接完后面半句诗,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能高效率地在快乐中学习。

四、体验或实验导入──身临其境

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法或亲身体验法导入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时教师演示:① 取一勺白糖放进一杯水中,糖不见了。再尝尝水,水有甜味。② 滴一滴红墨水在水杯中,观察水慢慢被染成红色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展示一个橘子,请同学们谈论吃橘子时的口感,推测橘子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这样可以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时,事先选中一名同学并蒙其眼,让他将手伸入准备好的牙签盒中,只见他一触及牙签就大叫并缩回,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并引出该课题。俗话说“生命不停,呼吸不止”,同学们,你们会呼吸吗?摒住呼吸试试你能持续多久,有什么感受(强调安全情况下)?让学生明白呼吸的重要性,引出“人体呼吸”内容。再比如上课伊始教师让某学生在闭目前提下用手摸不同的物体(球、书、石块、冰块、热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一样。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不用眼看,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和凉热等?这些特点对于正常人来说一般用眼看就知道,这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导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内容。

五、人物故事导入──开拓视野

采用寓意深刻、轻松幽默的故事导入新课,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宜短忌长,故事本身要说明问题,教师还需要引导分析,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如教师通过讲述前几年美国探索火星和土星的故事引出“生命的起源”;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谈到“生物变异”。“眼与视觉”教学时可这样引入:从飞在生前曾留下了捐献角膜的遗愿,他死后捐献角膜使五个人眼睛恢复光明。角膜在哪?近视眼、青光眼和白内障又是怎么形成的?用故事导入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著名人物并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谈话导入──亲切自然

谈话法导入比较自然,可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心理。如“人的生殖”一节的新课导入:“今天我们要学家预习得最好的一章,之所以预习得这么认真,说明大家对自己身心健康非常关心和重视。从本课开始就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关于自身的科学。”初中生出于一种好奇心理和神秘感,早就偷偷地把“生殖”一节看过了,这是情理中的事。教师掌握了学生这一心理状态,用“预习最好”四个字巧妙地抖落了学生的这个秘密,谐趣产生了,再辅之以正面的肯定和正确的引导,恰到好处地排除了因腼腆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障碍。

七、多媒体导入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导入新课。

1.音乐导入──渲染情感

上课时运用适当的音乐渲染背景气氛,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融情于课。如由祖海的“爱在天地间”这首歌引出人们关爱艾滋病人、甲型流感病人,从而引出“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通过“丹顶鹤的故事”这首歌的渲染,能唤醒人们对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图文导入──启动思维

利用多媒体平台提供该课题相关的图文内容,让整节课更加的丰富和饱满,同时也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致同学们”是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也是学生对生物的初步认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导入。如先用真实的图片展现21世纪人类的几大挑战:粮食缺乏、环境危机和人口膨胀等,再介绍最前沿的生物技术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否通过倍性育种、组织培养和生物杂交等生物技术培育出超级玉米、会飞的豹子、斑马象?在夸张、怪异的生物图片面前,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马上集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3.动画或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将教材内容与动画、视频等媒体技术整合,加上教师精练、生动的解说,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如在屏幕上展现三维立体人体骨骼的转动和行走动画,配以动感的音乐,老师说明这节课学习内容为“人体骨骼的组成,儿童坐、立、行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后果及原理”,这样一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综上所述,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生物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资料:

1.杨守菊等:生物课堂教学应“五味”俱全中学生物教学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