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对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能力增强,政治理想模糊倾向。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的特点。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的淡化的倾向,主要以自我发展为视点看待政治问题,政治理想模糊。(2)人生价值观带有功利主义倾向。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复兴分配的差别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譬如我们高校有的学生,在报考入学和求学动机时,从原来的单纯追崇高校的名气到现今的推崇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实用;在毕业和择业的意识上,从原来的服从国家需要到现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3)强调自我价值,以自我为中心视个人利益,重功利,讲实惠。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特别的是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强调个人利益为中心。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4)道德评价双重标准,价值取向存在矛盾困惑。道德价值观模糊,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道德评价十分宽容、模糊,该赞美的不去赞美,该批评的不去批评,还冠之以“理解万岁”;另一方面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存在双重标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学雷锋,见义勇为等行为虽在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积极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等等。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途径
(1)理论课要切实解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在思想建设上,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社会环境里,确立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教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鉴别力。(2)以思想政治课为基础,积极拓宽思政治课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大学生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小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围绕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理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负面现象,帮助同学们进行客观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在道德建设上,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文化建设上,要始终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3)转变德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做好大学生道德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教育者要转变观念,使个人观念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为做好大学生道德教育打下基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特点与状况,寻找符合大学生实际要求的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适应时代需要、更好地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创造条件。要不断积累经验,在综合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够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我们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的要求,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以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社会中是最活跃而且接受知识最多的少年群体。他们精力充沛,积极进取,富有激情,充满想象,敢于创新。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知道他们在任何一次社会的变革中都会成为先锋,他们最先也最敢于接受新事物,也敢于创造新事物。由此应该明白,大学生不只是伏案听课,更应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要成为将来推动社会和国家进步的中坚力量。所以,发现并且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对于正确认识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发现他们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早提出对策解决。对于中华民族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问题
(一)价值观的利益化
大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选择和学习都是以有利于自己将来就业为标准,儿童时所说的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学生入党越来越积极,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成为党员或者即将成为党员。但是大多数人入党目的是符合党的宗旨吗?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是否有更多的是在考虑能够为将来找工作创造一个好条件?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都有带有目的性,有利于自己成绩的则参加,对自己影响不大的则置之不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考虑因素是付出是否有回报,回报是否大于付出。大学生处在人生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在此时所形成的价值观对以后的人生影响重大。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指导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思想道德标准的弱化
大多数人都把社会道德或者法律作为自己是非观念的标准,但不乏少数人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或者说其判断是非的能力弱,尤其在大学生中更是存在。对于某件事情,很少去思考然后给出自己的标准以及评价,往往是听信别人的说法,听风是雨,即使有时自己的想法与大多数人相左,也不表达而是随波逐流,跟风表达。当代大学生在判断某些事情时往往首先考虑的不是大众利益,而是自身利益,只要是符合自己利益则改变自己的是非观,一切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
(三)心理生理素质的下降
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年都有几名璀璨的生命陨落,几名在生命上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大学生跳楼事件越来越频繁,美好的生命总是在需要绽放的时刻消失。仅2011年就有多起跳楼事件: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一男生从四楼跳下,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一女生因失恋而自杀……大学生猝死事件也越来越多,每年新生踏入大学校门本是一令人兴奋地事,却常常在军训中出现学生猝死,在体育课上也有学生猝死事件发生。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已经很差。其他学生在经受一些心理问题和生理测试是的表现也不是正常情况该有的表现。
(四)道德思想和行为并不能完全统一
从小学开始算起到高中结束,当代大学生至少接受了十二年的教育。这十二年中,教师向学生灌输了无数的理论知识,每个学生的德育思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升华。感觉接受了十二年的教育,大学生的素质应该很高了,可是大学生的行为却透漏出了他们的本质。一张试卷上可以作出各种高素质的回答,当在生活中表现的行为却并不和他们的回答相同。大学生现在更容易爆粗口,而且已经是一种习惯;打架也并不少见,动辄头破血流、伤筋动骨。行为的质量可以代表素质的质量,即使有再高的素质知识,行为低劣,还是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
(五)日常生活趣向奢华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也跟随了改革的脚步。不知是不是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衣服需要是名牌的、娱乐需要是新潮的。如此生活,必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很多人往往生活费不够而借钱生活,更有人借钱去买奢侈品,也因此应运而生了一种产业——专门为大学生贷款。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难得一见。或许有人会说现在这些还有必要吗?那么大学生趣向自己没有能力的奢华有必要吗?
(六)学习上的不求甚解
很多高中老师会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辛苦几年努力学习,等考上好大学就不用怎么学了。很多学生真的相信了这句话,到了大学像放飞的鸽子似的经常逃课,或者在课堂上也不学习只是在玩手机。课下既不预习也不复习,每天都是用游戏消磨时间。同时还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无聊。每每到考试前才开始疯狂的看书背书,但是看的内容也仅限于老师划的重点,没划部分绝对不会多看一眼,完全没有了高中那时的学习精神。难道真的认为大学是终点吗?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
在大学里学的专业会影响到自己将来就业,大学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社会,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来不断地强大自己。大学生的学习如果只是在应付考试,那么同时也是在应付自己,应付未来。
卢梭曾说:“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综合所有问题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思想道德的教育上。思想道德才能使一个人有正确的价值观,走正确的道路。
二、解决方法
(一)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的教育仅仅在学校是不能够完成的,在社会这个更大的大学里对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才更有影响。社会有了氛围,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会有很大帮助,对于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他们将会获得比在学校更大的收益。当完美的思想道德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时,人们必将自觉去提升自己,去完善自己。法律作为道德的最低底线,是否也可以在道德教育方面起到带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
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武器。网络已经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已经和网络密不可分了。加强网络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对引导大学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净化网络信息。
(二)校园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所在时间最长的地方便是大学校园,大学校园的校园文化融入思想道德,能够时刻熏陶大学生,使其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不仅仅是大学校园,所有的学校都应注重。例如,《弟子规》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学开始教授,大学是否也考虑把《弟子规》纳入其教学计划中去?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在高中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应该时时刻刻的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三)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应该改变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学教育应该将高校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并将其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对于德育教育的考核进行改革,不再以笔试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作为辅助考核标准,这样的成绩才更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究竟如何。对于不合格者可以实施一定的处罚以及再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牢记党的宗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正确的“三观”的引导下,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教育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品质。
不断地强大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不断地跨学科的学习。艺多不压身是永远适用的,拥有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成长,也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四)家庭教育的配合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但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有很多事情仍然需要家庭予以帮助。所以家庭应该关注大学生的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对于他们面临的各种压力更要高度重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家庭的帮助和学校的教育相结合才能更有效的建设思想道德文化。
三、结语
关键词:道家智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小悦悦事件、虐熊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急功近利,人性淡漠,社会关爱缺失,媒体频频爆出关于道德的种种负面新闻,在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震动的同时,也从心灵深处对时下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反思。而做为祖国未来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诚然,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在传统文化中育人,却有着其他德育与素质教育资源和方式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与功能。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智慧以及其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一、道家智慧
道家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伦理智慧,这些智慧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1.致虚守静,顺应常道。"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十六章》)道家认为虚静是生命的本质,这种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然的常道。合乎自然常道者,是为明智;不能合乎自然常道者,常会产生祸害。知常道者,对事情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才能得天命,终其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危难。因此,致虚守静,顺应常道就是要返朴归真,从外界的种种干扰和诱惑中超越出来,保持自己空明宁静的心境,不为外界的环境或个人的境遇所扰,能够包容无私,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获得生命的意义。
2.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功名、财货和生命都是人生所需要的,但三者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呢?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故去彼取此。"(《道德经·十二章》) 道家从"重生"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名利是为了人的生命,但如果损害了人的生命,则宁肯抛弃名利,也要保存自己的生命。所得的是恬然自适。"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 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咎莫过于贪欲掠夺。因此,只有去掉对富贵名利的追逐,知足常乐,才能无忧无虑,怡然自适。
3.上善若水,柔弱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八章》)道家认为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看似柔弱却是包容,水的善,利益了万物,而不与他们争斗,处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却因而接近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七十八章》)在天地万物的发展过程中,柔弱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硬刚强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破坏,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原则。老子告诫人们:"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是以退为进,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人之道。因此,一个谨慎的人要想在世上安居,并能够达到他的目的,必须柔弱、谦虚、包容、不争。
二、道家智慧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
1.道德认知与行为不统一。虽然大学生群体整体上处于较高的道德层面,但由于其自身的生活阅历尚浅,道德观念趋向不坚定,又容易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将自己的道德认知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在道德评价与行为选择产生矛盾时,往往产生理想追求盲从于现实功利,吃苦耐劳精神淡化,贪图享乐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知行不统一的现象。
2.价值取向功利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社会正处在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时期,新的道德规范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因此,大多数学生容易受到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过度的追逐和索求不恰当的价值份额,把获取金钱名利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价值取向,从而出现重功利、重自我、社会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扭曲、集体意识淡漠,奉献精神欠缺等问题。
3.诚信意识淡薄。诚信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标准。然而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正悄悄地被时代的精英遗弃在灰暗的角落,诸如恶意拖欠学费、用虚假材料骗取助学金、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伪造个人简历、篡改成绩单、擅自违约等现象经常可见,这些行为给学生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道家智慧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们国家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将一切都吞没在急功近利的欲望之中,致使狭隘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泛滥。"其寐也魄交,其觉也形开,……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庄子·齐物论》)人为物役,结果导致为生命服务的手段变成压抑人的东西,人变成了外物的奴隶,人性异化成了物性,人的生命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道家致虚守静、淡泊名利的古老信条,可以净化现代人污染过重的心灵,使他们能够从外界的种种名利诱惑中超脱出来,保持自己内心的空明宁静,去除因执着于名利而产生的烦恼和焦虑,养成一种高远豁达的胸怀,从而保全生命,获得生命的意义。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道家这一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重新思索生命的本质、生存的原则、生活的态度等重大人生问题,启发他们珍重自己的生命、淡化名利心、保持平常心,超然物外,返朴归真,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2.有利于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所谓道德人格,是指具体个人的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品质与情操的统一。而理想道德人格则是集中了每个人高尚道德人格的精华,是一定社会道德和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圣人"、"真人"等是道家所标举的理想道德人格,既反映了他们涉世又傲世的人生态度,体现他们向往超越的人生追求。
首先,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知足不争。当然这里所说的"无为"并非指消极避世,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尊重客观规律,不强作妄为,以达到"无不为"的效果。在老子心目中"圣人"是自然无为、知足不争的识道、体道、得道之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五章》)强调"圣人"的自然无为、大公无私;"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八十一章》)强调"圣人"的知足不争。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运用道家的这种自然无为、知足不争的理念,有利于大学生在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时,能够不为外物所惑,使心灵得以自由,恢复本性,从而能用更加开阔的心胸去审视自己的得失,体悟生命的真谛,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其次,道家强调守柔处弱,诚信待人。老子心中,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正善治,动善时。"(《道德经·八章》)意思是说,居住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在处世哲学方面,老子将水的柔弱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深谙"柔弱胜刚强"的原则。这一思想对于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非常好的借鉴价值,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善良与本真,使其在待人处事中能够做到真诚守信,从而有利于其理想道德人格的养成与升华。
参考文献:
【1】沙少海等.老子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孙以楷.庄子通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3】苗相辅.伦理学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道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21世纪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的思想道德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的教育问题之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逐渐暴露出其中的不利因素,这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消除这些不利因素,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
(一)思想意识不够坚定
互联网是一个无国界、开放性的媒体工具。它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也将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带到了我们的生活。在网路环境中,大学生可以接触带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受到多元化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网络信息量十分的庞大,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观念都充斥在网络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当大学生受到这些多元化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他们就很难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坚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导致他们思想道德观念比较薄弱,让他们无法确认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种意识上的混乱很容易让大学生迷失自己,找不到思想上前进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思想道德底线,最后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来。
(二)虚拟化
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化的环境,每个人都躲在这个平台的后面去跟别人交流。虽然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去交流,但是这也只是一种虚拟化的交流,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到那个人。同时虚拟空间给我们很大的自由,让他们给自己的思想太多的自由,于是到了现实社会中,他们无法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法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明确的区分开,这就导致他们很容易将虚拟世界的状态带入现实世界,这就表现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做出一些无底线、没道德的事情来。例如在网络中杀人是不犯法的,同时网络中也充斥着一些暴力因素,一旦大学生无法区分开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降低了自己在现实社会的思想道德标准,就会做出引发一些暴力事件。
(三)网瘾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业余时间比较多,他们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互联网上。久而久之就对网络世界产生依赖,不能自拔,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网瘾。网瘾实际上并不是控制人的身体的某种因素,而是控制人思想的“”。网络环境让大学生对它产生了依赖心理,而这种依赖心理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对大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极其不利的。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解决网络环境引发的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学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这里的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学习,要深刻的认识到网络环境的特点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要客观的对待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来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在面对网路环境的各种诱惑的时候才能坚守本心,才能不受网络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
(二)加强网络宣传
加强网络宣传不仅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环境,而且还能够对大学生起到警醒的作用。通过宣传,大学生能够明确的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什么是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宣传可以让我们对网络环境时刻保持警惕,不放松思想上的警惕,避免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三)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就像是,一旦沾上,就很难摆脱。很多大学生一开始都能够认识到不良信息,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尝试一次后就不能自拔,就像是沾上毒瘾一样。很多大学生会受到网络不良用语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尝试过后形成一种习惯,然后就很难改掉。
(四)加强网络监督与管理
为了避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督与管理。通过技术手段消除大学生接触到不良信息的机会,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同时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适当的监管,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的采取措施,例如定期开展净化网络环境座谈会。及时的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行为,因此,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对社会有益。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影响其一生关键。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也使得高校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净化网络环境,避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不利影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作者:王静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骏.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239-02
互联网的建立与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写着人们的思维。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走在时代最前端的群体,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作用更加凸显。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十多次调查发现:在网络用户年龄构成中,以18-24岁群体所占比例最高,比重为33.5%,这一年龄阶段的网络普及率为43.4%[1]。网络就像吃饭与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网络化生存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主流。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积极影响
1.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自由发展
网络为大学生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首先,网络信息的广阔性与传播的快捷性符合大学生追求实效的个性。包罗万象的网络可提供的信息浩如烟海,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与兴趣进行选择,摆脱了原先的集体性信息接收模式。鼠标一击,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日常消息,便能尽数掌握;轻轻一点,就能随时随刻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其次,网络的自由性与创新性为大学生张扬个性、释放活力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互联网没有国界,没有准入限制,没有网络统治,在这里,我就是中心,我就是主宰。大学生可以自由设计自己的主页、签名、空间等,将个人情感自由流露,个人思想大胆阐明,个人才华尽情展现。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以被动接收为主的方式,以宽广的胸怀与态度鼓励大学生创造,以尊重和褒奖支持大学生创新,个体的多样性得到充分发挥。
2.网络提升了大学生的参与权与话语权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大媒体。自由性与民主性是网络最本质的属性,尤其是随着博客的兴起,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任何人都可以引导社会舆论,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到网上与公众分享,“草根微博”形象地说明了网络参与的低门槛与广泛性。它使原来由少数人掌握的信息特权转入大众手中,政治主张和民利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大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针对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表达政治见解,参与政治生活,对民意和政治诉求提出自己的看法。全民参与、广义监督,网络通过民意制约权力腐败、影响政治决策,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2]。
3.网络扩大了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来源
“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提升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但是现阶段,由于高校重视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原因,“两课”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局限,网络成为了“两课”教育的重要补充。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士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信息云集网上,内容涉及科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极大地充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各高校相继建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中心为主体的校园网络,部分高校实现了学生宿舍楼的局域网建设。一批承担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的“红色网站”得以迅速建立,如清华大学“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红旗在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红色家园”、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党建之窗”、南开大学“觉悟网站”等[3],这些红色网站成为高校传播的网络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4.网络为大学生舒缓心理紧张、发泄自身压力提供了避风港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家庭、学校与自身方方面面的压力,诸如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就业压力、职业选择与个性发展、恋爱与性的困扰等。这些压力的存在会使他们迫切想要寻求一个发泄口,网络便提供了空间。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向同龄人与朋友倾诉,还可以向网络上的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发泄途径的存在可以极大地避免极端行为的出现,网络为大学生排解自身负面情绪,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大学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
1.网络成瘾
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不当使用或过度依赖,一种新的心理疾患随之而来,即“网络成瘾综合征”,它指的是成瘾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4]。
关键词:师生互动模式;高校课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由不成熟转向成熟的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之,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大学生对该门课程没有兴趣,使得他们也很难从中获益。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早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生就已经接触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有所不同,但这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过,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这门课程越来越难以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特别是在大学阶段,由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将师生互动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互动教学能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大适合这门课的教学[1]。相比于中学生而言,大学生的自我表达需求更高,借助于师生互动模式,恰恰能满足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因而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互动教学能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困惑。很多大学生对毕业之后的工作、婚姻和家庭问题等,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如何解决,而以往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又达不到解决学生困惑的目的。在师生互动模式的平台支撑之下,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
二、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模式的提出,是人们对以往教育思想科学总结的产物。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启发诱导,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2]。当然,孔子提出的这种主张,也是对其长期从事的教学工作的思考而产生的。而且,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交流、沟通的,只有通过交流沟通,人的本质属性才会越来越完善。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师生互动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不仅如此,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的内在需要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人的内在需要是不相同的。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都会做出自己的思考。但很多人由于知识、经验受限,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困惑、迷茫,师生互动模式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因而,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三、师生互动模式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前期准备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求能够解答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从这个意义来看,这门课程的责任重大。所以,为了使师生互动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必须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就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而言的,二是就大学生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言的。对于第一个方面,教师可以收集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一些看法,并将大家的看法整理成文字稿,以备后期使用。另外,教师在收集看法、意见的同时,充分阐述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使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于第二个方面,教师应收集大家在大学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因为这门课程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的,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困惑的各种问题,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大学生的思考。毕竟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还不是非常尖锐。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也能促使他们思考关于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自我,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因为在接下来的师生互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样的,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会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方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否则,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受益程度会大大降低。具体地看,认识自我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才能和世界观、人生观,当然,也包括认识身体健康程度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其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制约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的这些主要内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为接下来将师生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认识上的基础。
(二)具体应用措施
1.以学生为本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完之后,教师即可采用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时,首先可采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因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解答。例如,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就是一个根本问题,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根本看法。因此,对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做出充分的阐述,对大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品质[4]。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下,也能够与教师一起辩论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学生甚至能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不断下滑的问题,找出根源和解决办法。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那么,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师积极引导
就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本身的内容而言,教师的积极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已经定型了,要强行改变的确很难。若教师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能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与以学生为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种措施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的重心在教师,后者的重心在学生。同时采用两种措施,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只有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点,才不会顾此失彼,降低教学质量。就教师积极引导这方面来看,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引导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大胆思考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虽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对自身的认识清醒了一些,但这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而只是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认识上的基础。因而,在课堂的学习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3.因材施教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和社会阅历不同,他们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即使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时,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具体来看,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在当前的大学生当中,很多大学生的书本知识较为丰富,但对社会的情况了解得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知识容量不够,很多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因而,很难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得到提升。此外,对于少数知识经验多,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可能需要其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他们就会感到这门课程很无趣,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在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情况下,也有少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很高,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针对这部分大学生,教师应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的思想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榜样。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这一重要的课程中,应该充分贯穿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因为互动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应用措施中,应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和因材施教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者:张红文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小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90-91.
[2]沈娟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及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235-236.
[3]王斌.建设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J].世纪桥,2011(19):93-94.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的现状
(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重视程度
对于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的培养,人们过多地会注重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阶段开始培养,忽略了大学时期的培养,但其实中小学是培养的初级阶段,大学是将道德与礼仪定型的阶段。这样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一些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往往忽视了道德文明教育。在众多的高校课程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礼仪修养的课程都有开课,但通常都是选修课或者课节安排得很少。高校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不重视会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培养的方式需要整改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成果的质量。目前,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与礼仪修养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大多都是理论课程,并没有与实际生活需要及社会实践相结合,许多方式都是空谈。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方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求
人格具有一定的魅力,是人的心理过程与特征的总称,是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统一表现。高校开展思想道德培育课程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宏观教育,对人格培养教育程度还不够。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最容易强化人的思想观点、礼仪行为与心理道德。因此,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是推进学生人格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一个人的文明举止是否优雅、是否有气质是文化素质底蕴的表现,更是人文教育结果的检测。大学生通过对礼仪规则、姿态、语言的培养,学习高雅的礼仪、养成礼仪的交往方式与风度会体现出谦逊有礼的风范。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会不利于民族文明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所以在高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十分必要,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对道德与礼仪规范的学习,会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方式
(一)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果。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期间有着塑造与定型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在日常理论教学方式培养上,更要注重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例如,带大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整理内务等,亲身感受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果。社会实践是比理论教学更直观、更具有教学效果教育方式,所以,在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方式,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思考什么是道德文明,什么是礼仪修养。
(二)加强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就业压力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起伏波动较大,如果高校不加强心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会有下滑趋势。人的心理如果不健康,走极端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促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加强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给大学生讲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创建社团组织相关礼仪的晚会等,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与礼仪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形成良好的礼仪日常规范,并自觉遵守。
(三)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具體实行,社会与高校采取的任何培养方式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去认可、去实践。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自行思考、对于社会中思想道德缺失的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其次,要自觉学习,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随波逐流。最后,对于正确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要自觉遵守和坚持执行,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他人,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真正地展示出我国大学生的风采。
总之,高校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地进行做好准备、为我国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道德 现状 措施
近年来,一起起另人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发人深思,也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德育教育、学校管理以及大学生素质的诸多拷问。
应该说,当代的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基础教育,通过激烈的竞争,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是具备一定素质的。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道德教育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在很多方面出现了问题:
1、法律意识淡漠
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漠而直接导致的各种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大学生犯罪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有部分大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及能力都是很优秀的,但仅仅因为不懂法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调查统计,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
2、大学生"恋网"现象严重
计算机网络正以高速、快捷、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理所当然率先迈入了神奇的网络世界。可是网络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严重毒化了一部分意志薄弱者,使他们沉溺迷恋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据统计,青少年上网约有60%是玩游戏,还有一部分是上QQ聊天找情人,搞起了"网恋"。
3、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本。当前,诚信危机已成了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学风不正、拖欠学费、网络欺骗等。
4、心理素质普遍较差
近年来,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正逐年增加,大学生自杀、自卑、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等突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据调查,我国近50%的大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据悉,仅北京地区就有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可能选择自杀。
有人曾说大学生是一张白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但是现在看来显然不是这么简单,有的人甚至慨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已经到了被扭曲的地步,很难再成型。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些扭曲的灵魂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风气不断滋长,许多人在金钱和权利的驱使中渐渐丧失了良知。各种、弄虚作假者屡屡得手,人们价值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以前人们都称颂"螺丝钉"精神,但现在大家都开始忙着赚钱,都想要出人头地,即使经常号召大家学习雷锋精神,那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同时,现在的媒体也在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每天打开电视不是打打杀杀,要么就是卿卿我我。
②学校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应试教育的积弊。我国教育体系一直有着应试教育的深深烙印,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每一个阶段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学生一直在进行百米冲刺,学习成绩那几个阿拉伯数字成了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志,忽视了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训练。(2)高校德育教育脱节甚至出现一些"怪象"。高校按照教育部规定设有"两课",但往往流于形式,"两课"教学局限于理论的传授,把书面考试作为德育考核的主要形式。
③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有的家长却陷入了教育的误区,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却都忽视了对他们思想的教育。
高校作为学生直接受教育领域,非常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因此,教师不仅应从自身注意自己的外在素质,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我们要通过"师德工程"以教师充满魅力的高尚品德和风范来引导影响学生。
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1.继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但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有的课要注意运用情景教学,如《法律基础教程》要运用学生中曾经出现过的道德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经常召开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信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增加情感体验和思想碰撞的机会,做到心中有数。
3.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学生搞好心理调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4.利用各种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可以把3月和4月定为学院"活动月",让学生参与,增强大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最后,抓住教育主体,提升校园文化的群体效应
道德教育单靠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约束是不够的,必须依赖主体的自觉,要抓住道德的主体――学生,比如把学生社团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上来,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形成不同的兴趣群体,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占领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另外,还可以以宿舍这一特殊的领域为阵地,因势利导,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发展和知识创新的机会。
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循序渐进,不应急于求成,想在最短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无异于要求苹果树上除了长苹果还要长出梨子一样,强人所难。
总之,高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义不容辞,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道德素质;文明水准;思想教育;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道德素质在滑坡。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1.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
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较弱,自控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逆反心理增强。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等现象时有发生。
3.生活追求新潮,贪图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有甚者逃课缺课,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如此种种现象表明了现在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相差甚远。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国外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社会上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很容易侵蚀大学生的纯洁心灵,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2.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要求过高,但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不同程度上加剧了道德文明的滑坡。
3.家庭教育的缺失。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于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冷漠、自私、怕苦、怕累。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甚至放纵,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们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不良习惯。
4.大学生自身思想过于开放,传统道德理念在减弱。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另外,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及大学生谈恋爱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社会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男女交往中,有些学生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而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其实大学生谈恋爱并不是无益的。首先,大学生谈恋爱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责任感,正确的恋爱可以使一个人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其次,恋爱可以使一个人更有理想和抱负。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从而使恋爱中的男女精神振奋,彼此受到鼓励,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格。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形式,也必然受到道德的约束,正确的恋爱观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尊重人格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