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试卷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标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次期末试卷的出题思路非常明确。通过试卷的形式来检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类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每套试题均有听力和笔试两部分构成。
一、试题特点
(一)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依据课本,对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如重点单词的书写,动词时态的运用,以及语音的认知等),这些知识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确立以听力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三)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和一些生活常识。
语言学习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一)听力部分(其中四年级占40%,六年级30%)
听力测试诣在考查学生听音、辩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总体包括几大块内容:一、听音,选出你听到的单词或句子 二、听录音标序号 三、听音,选出正确答语 四、听音,在正确的图片下画(∨)。整体来看,听力部分得分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三题(四、六年级都是),学生不能领会录音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听的懂但选不对,以至造成失误。
(二)笔试部分(四年级占60%,六年级70%)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词组、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考查。现分析如下:
1、读单词连线(六年级):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音标掌握的情况,从卷面上看学生做的还不错
2、英汉互译:其中也包含三年级知识,这也都是学生平时所熟悉的,但由于大家疏忽不认真,失分教多,尤其是汉语短语译为英语,这也说明了学生学的快遗忘的也快,也是我们缺乏学习外语的语境的缘故。
3、选择填空:两个年级的试题都有此种类型,涉及到口语练习,动词的时态变化,关键短语,介词的使用等,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能力,学生完成的很好。
4、连词成句:本题较为简单,都是每个单元的重点句型,但学生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句首字母不大写,句末无标点符号,而且单词书写错误教多,主要是他们平时没大做过此种类型的题,而且写的机会又少。但六年级的学生做的不尽人意,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深思,也说明了在学生眼中英语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5、阅读短文,完成句字:因为是课本中的原文,问题也大致相同,所以此题大部分同学做的不错,但也有及少数做的不理想,既有审题不认真,不看清要求的原因,也有平时上课学习的缘故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A.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教科版选修3-4P51页)
B.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教科版选修3-4P49页)
C.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教科版选修3-4P50页)
(知识延伸: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告诉我们:运动电荷只有处在外加电场中才会辐射或吸收电磁波,并且只要运动电荷处在外加电场中,无论电荷是作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都可能辐射或吸收电磁波;但电荷围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是不会辐射或吸收电磁波的)。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教科版选修3-4P50页)
(反思:考查电磁波的传播介质、电磁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做变速运动的电荷都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赫兹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属于基础题,重在回归教材)
2.用220V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是110V,通过负载的电流图像如图所示,则( A )
A.变压器输入功率约为3.9W
(解:u2=110v,im=005A,13365,13365=3.9W,p入=p出选A正确;)
B.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110V (解:u2=110v是有效值,选B错误)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是1:2(解:由13365,得13365,选C错误)
D.负载电流的函数表达式=005sin(lOOπt+π/2)A(解13365,初相位0,选D错误)
(反思:考查: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有效值、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新课改后,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明显提高了)
3.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分析其后的传播情形可知( D )
A.折射现象的出现说明光是纵波(教科版选修3-4P88页)
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在发生全反射时,折射光消失)
C.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入射角等于0°,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同)
D.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教科版选修3-4P64页)
(反思:考查光的偏振、全反射、入射角等于0°时,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同、光发生折射的原因。难度有所降低)
4.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58l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OoC到40oC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B )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8/3倍
C.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3365倍
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
[解析]:近地时,第一宇宙速度:,得两者不相同,选A错;由,得,人到星球表面,体重增加,选B正确;由,得,T为公转周期,选C错;由,得出,代入数字,知道;由相对论,动棒缩短,参照系不确定可知选项D错。
(反思:考查1:第一宇宙速度;2:黄金代换式;3:应用;4:长度的相对性。本题运算量大,要求的能力高)
5.图l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25s时的波形图,已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晚05s起振,则图2所示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 D )
A.a 解1:因C质点比a质点起振晚05s,可知波周期T=1s;且波向右传
2:在振动图像上确定1.25s时刻质点的运动状态是处于正向位移,向下振动。
3:根据“上坡下,下坡上”,知质点位于“正向位移,向下振动”的质点为d、e间。选D正确。
(反思:考查波传振动形式、波图“上下坡”法、振动图像的质点振动方向、波图与振动图像的联系。属高难度题,学生在两种图象问题中,往往找不到突破口)
6.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 BD )
A.甲、乙在t=0到t=l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解:由v-t图知,0-1s甲正向,乙先负向运动,后正向运动,选A错;由乙图线与x轴围成面积,正负之和为0,选B正确;甲0-4s向正向运动,选C错;在t=6s时刻,甲乙图线上的斜率都为负,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同,选D正确。
(反思:考查图像描述运动、图像求加速度、图像求位移。重基础、回归教材)
7,如图所示,边长为L、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线框内有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kt(常量k>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滑动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R2=R0/2。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考虑虚线MN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AC )
A.R2两端的电压为U/7
B.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
D.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2
这就要求笔试试卷要尽量减少记忆层次的题目,增加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出怪题、偏题,少出死记硬背的题目,将难度系数控制在0.85左右。试题应既全面又典型,做到结构合理、权重恰当、先易后难;题型多样、情景新颖、任务明确;排版、印刷也应符合阅读心理学规律,使结果真实可靠。试卷的命题还应突出评价的改进、激励和发展功能,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行为服务。
但是,在实践上述理念的过程中,试卷编制中的一些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探讨和改进。
一、命题内容要关注过程,留下探究的痕迹
为了提高一线教师的命题技能和水平,我县组织教师开展了科学笔试试卷的命题培训和评比活动,收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试卷。评选结束后,为了交流优秀经验,实现成果共享,我们还组织教师们对一些试卷、试题进行了研讨和再优化。参加研讨的教师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出谋划策,其中部分研讨颇具启发性。
(1)根据上边的数据,你认为李晓同学应该选择
(2)李晓同学选择了其中一种洗洁精,进行了“XX牌洗洁精对绿豆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7天后,统计了各组绿豆发芽的情况,得到了以下的数据统计表。
教师们分析认为,笔试法要关注过程,使试题留下探究的痕迹,而科学探究是一项复杂的动手、动脑、动笔的过程。例1把科学探究变成了抽象的名词、僵化的程序来考察,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不相吻合。例2中将实验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及环保理念融合在一个鲜明生动的情景中,源于教学又超越教学,答题的过程不但调动并检测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还使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能力和问题意识得到了提升。这样的笔试不但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
因此,科学课程的笔试设计要努力调动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体现科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尽量使严肃、狭隘的试卷富有时代气息。同时,试题设计还要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化色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开辟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命题中既要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状况的恰当考查,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历程,展现学生科学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及综合能力也要有一定的体现。这样的命题可以使原本呆板的笔试试卷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教师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能综合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体现评价的全面性与发展性。
二、命题内容要综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为了改变科学教师在期末阶段印刷大量复习卷,让学生反复机械地练习、读背的现象,在去年的笔试试卷编制时,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笔试内容中概念与技能运用的题量,尽量将试题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检测后,很多教师向我反映,这次试题的形式的确一改原先只需读读背背的陈旧样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学生成绩却是“惨不忍睹”。最终批评声压倒了赞扬声,有些中老年教师甚至跑到校长室反映,说科学课没办法教了,申请不再担任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细问之下,学生的主要失分点集中在一些情景性的题目中。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我从全县学生中抽样了300份试卷,进行了得失分统计。其中,失分最严重的一道题的统计结果如下。
本题为选择题,具体内容如下。
题2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学科学试卷的难度系数一般要求控制在0.85左右,22%的得分率,显示此道题明显过难了。为何会这样?我组织教师们针对本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以下的观点。
1.本题的诗句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科学学习实际。
2.题中的诗句有字面意和隐含意两层意象,要正确答题,必须先理解诗意及其背后的义项,这脱离了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
3.题干的文字表述方式不够简洁、明确,与六年级学生平时练习中直白式的表达方式有较大的差距,给学生造成了答题障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也指出:“测验和考试是科学课程评价的两种主要方法,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
但是,上例试题将物质变化知识点的检测生拉硬套入诗歌中,有画蛇添足,误用情景性原则的嫌疑。试卷编制者为了改变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而努力增加试题内容的情景性的出发点是好的,从表面上看增强了试题的情景性,但是明显属于对策比问题更糟糕的典型现象。
试题的质量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情景而情景,就可能陷入偏题、怪题的泥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类题目如果比例高了,或是经常出现,教师就会无限扩大教学和复习内容,从而迷失了科学教育的主旨,学生也会对考试充满恐惧感。
因此,命题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命题不能“布雷挖坑”,要体现“关注学生、关注发展”的课程理念。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熟悉的情景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基础、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与学生年龄特征及学习背景相适应的生活与学习背景。在促使命题内容保持活力的基础上,试题应尽量缩短科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经历之间的差距,追求两者间更自然而然的融合,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发挥试题检测的激励和促进功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关键词: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高考地理试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56
0引言
进入21世纪,众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公众的环境意识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环境教育自1973年起步以来,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1973-1983年)、发展(1983-1992年)、重新定向阶段(1992-1996年)、“绿色学校”创建阶段(1996至今)四个阶段。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2011-2015年)》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两部文件,标志着环境教育在我国的课程化,其中主要以学科渗透为主的课程模式,而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渗透的主阵地,因此环境教育的量化评估必须渗透到地理试题中。目前基层教师对环保类试题的分析大多是从整体上分析环保试题的文章,其统计的是环保试题的数量、题型及分值,但尚未给出定义环保试题的基本框架。基层地理教师对高考地理中的“环境教育试题”的研究主要是归类整理,但是缺少较为系统的判断指标,以至于在对同一份地理试题中“环境教育试题”进行区分归类时存在较多的模糊性。
1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构建
1.1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检索
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检索主要是国内外对环境教育目标及内容的研究及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对环境教育的相关规定。1.1.1环境教育目标1975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明确了环境教育的6大具体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态度、技能、评价及参与。时隔两年后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在肯定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将环境教育的目标精简为5项(排除“评价”),该目标一直为国际所公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强调不仅要加强自然生态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而采取行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为环境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1.2环境教育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两个方面,该组织与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合著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环境教育》一书中,总结了中学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环境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发展与环境、人口与环境、能源资源与环境、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全球性环境问题及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活动共八个大版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专门性文件《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从目标层、内容体系和具体内容三个层次来阐述高中环境教育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表1)。作为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科目,地理课程标准也对本学科中的“环境保护”内容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其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和环境管理等内容(表2)。
1.2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筛选
在彰显地理学科性质的基础上,突出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并考虑到操作性,初步拟定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的三级判断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和具体内容指标。其中,环境教育内容指标是对国内外公认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整理的结果,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是地理新课程中对渗透于本学科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的规定,具体内容指标是根据以上两项指标在试题中出现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的结果。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从宏观向微观逐级细化,使之能体现地理学科特性和更具操作性;在判断试题时,按照具体内容指标进行判别。
1.3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确认
根据该判断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2004~2013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进行判断统计,并对该部分环境教育类试题的题量和分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对环境教育的评价(主要是笔试评价方面),分值有所下降,如全国卷一和广东卷(图1、图2),但是仍然不能低估,因为该部分的考核题量在增加;有的省份在分值下降的同时题量却增加,如江苏卷(图3),这说明在试题中所涉及的环保考核点在增多,考核的内容有扩大的趋势。这与我国学者黄元国等人对全国高考综合科目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也征求了环境教育相关学者及中学地理一线教师的意见,经修改,90%以上的教师认为该指标体系可行性较高,能够科学、合理地将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区分,该指标体系可望为中学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另外,选取新课改高考前2年(2004年-2006年)和参加首次新课改高考(2007年)的山东、广东、海南及宁夏四套试卷进行统计实验。统计结果显示,不管是老课程还是新课程,本判断指标体系均能较全面地区分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
1.4各指标权重分析
目前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是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如AHP法、Delphi法等,这种方法人们研究较早,也较为成熟,但客观性较差。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是由各指标在评价中的实际数据组成,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因而此类方法客观性较强,如变异系数法,变异系数法直接根据指标实测值经过一定数学处理后获得权重。本研究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比较判断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指标越详细,其重要程度几乎持平,但是从“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到“环境教育内容”指标中,权重的差异性逐渐显现(表3)
1.5环境教育体现度含义及计算方法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一份学科试卷对渗透于该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的考核情况,包括环境教育的要素内容、深度及广度情况,本文特提出“环境教育体现度”这一概念。环境教育体现度是指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对环境教育起到评价作用的所有试题,它综合反映学科评价中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反映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实施情况以及学生达到环境教育目标程度。这为地理试卷命题者在命制试卷时提供了环保试题的量化指标,也可以为基层地理教师及环境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依据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判断并将其归类;第二步:统计该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并记录该学科试卷总分;第三步:计算。式中:——环境教育体现度;——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类环境教育试题的权重;——学科试卷总分值。结合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的权重分布情况,可以认为,一般情况下,环境教育体现度越高,说明考核的环境教育内容中涉及人口增长、城市化过程、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这几方面的试题越多,且分值越高;反之,则反映出三个方面的结果,一是,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那些权重较低的内容,比如可持续发展;二是考核的环境教育类试题内容多,但分值较低;三是考核的环境教育类试题较少,且分值低。以2010年高考地理四川卷为例,依据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四川卷地理单科总分100分,其中环境教育类试题的分布及各类环境教育类试题所占分值情况,见表4。式中:——环境教育体现度;——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类环境教育试题的权重;——学科试卷总分值。因此,2010年高考地理四川卷的环境教育体现度为1.2306。但是,该值是否属于合理阈值范围内,还需进一步研究。
2结论
在以渗透式课程为主,以高考为风向标的中学地理教育中,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及环境教育工作者,研究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非常具有必要性,而前提是有一套完整的判断指标体系。本文在分析环境教育目标及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地理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尝试构建了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的三级判断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现度”的概念。环境教育体现度是衡量除环境教育以外的其他学科试卷中涉及到的环境教育内容的多少及赋予的分值情况。由于研究的局限,环境教育体现度的合理阈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33-39.
[2]柳若芍.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诌议[J].课程教材教法,1995.2:50-53.
[3]UNESCO/UNEP.TheInternationalWorkshoponEnvironmentalEducation,Fi-nalReport.Belgrade.Yugoslavia.Paris:Unesco/UNEP.1975.
[4]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265-302.
[5]许嘉琳,王红旗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环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黄元国,高晓芳.高考综合科目环保题的统计与分析——对高中阶段环境教育的思考[J].环境教育,2011(4).
[9]韩金丽.卢卡斯环境教育理论在英国环境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151-152.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复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66
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有助于“温故而知新”,从而实现比单纯知识巩固更广阔的成效。因此,许多学科在一个单元教学后都非常重视复习工作,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小学科学复习课与新授课一样,具有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和获得情感三方面的意义。小学科学教学中,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及时把本单元学过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类整理,趁热打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贯通与知新,促进技能的深化与熟练,增进思维的训练与拓展,从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多维度的发展。
笔者对科学复习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科学常见的复习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教师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第二种是 “爆炒冷饭”,教师划出教科书上的重点,让学生抄写背诵。这样简单的重复和枯燥的练习,注重了科学知识的巩固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但缺乏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学生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更无从谈起。学生对科学复习缺乏兴趣,收效不大。科学复习目标不能有效实现。那么,小学科学的单元复习课如何组织实施呢?
复习方式之一:知识梳理
每个科学教师都非常注重对科学知识的复习整理。但许多教师在复习时往往是“爆炒冷饭”:划出教科书上的重点或者把教材中能够挖掘的知识要点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抄写背诵。这种复习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知识,缺乏对科学知识系统的主动构建,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混乱的。
知识梳理的复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先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按自己的理解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将相关内容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知识图”或“概念图”,然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系统,实现对知识的主动的、有意义建构,形成对知识的系统认知。其要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
如《物质》单元复习时,教师让学生先自行复习,用图表概况本单元的知识。有的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在比较中画出了如下的知识图。
“知识梳理”我们还可以用气泡图的形式来表示。如教学《光》单元复习时,教师让学生先自行复习,用自己的方式概况本单元的知识。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了知识:有的利用气泡图对知识进行整理(如右图),有的利用表格。学生在概括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建构了知识系统。
复习方式二:情境复习
情境复习方式是指教师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知识,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实现复习深化的目标。
如学完《宇宙》单元后,教师用课件创设了一个天文馆的情境,请学生当解说员,介绍天文知识。学生准备好后,跃跃欲试,分别从地球的卫星――月球、太阳系、星座、人类的太空探索等角度进行介绍。学生当“天文馆解说员”的过程中,调动并运用了已有的知识,不知不觉中对宇宙的知识进行梳理,而聆听的学生也获得了提升。
再如《工具和机械》复习课上,教师创设情境:“李奶奶家的稻谷晒干了,她想把稻谷储存到二楼,你能利用简单机械原理,帮助李奶奶方便、省力地把稻谷搬到二楼吗?请写出或画出方法。”学生积极思考,杠杆、斜面、轮轴、滑轮等工具各显神通,还有的把几种方法组合起来使用。学生设计完成后,教师请学生展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评价这些方法中,哪几种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不合理的。学生交流后修正了错误的不实用的方法;认识到完成同一件工作有多种方法,完成工作时必须考虑实际情况。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局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复习方式三:实验延展
科学学习离不开实验探究,复习课也不例外。单元复习可以组织学生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开展拓展性的实验,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研讨,发展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及解释水平。
如学习了《电》单元后,进行复习时,教师准备了两节电池、电线、开关、多个小灯泡等,请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后,再请学生介绍电流的流通路线、电路连接的方法,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学生在实验中复习了电路、并联、串联、电路故障等知识,提高了实验水平及分析现象的能力。
复习方式四:练习训练
通过练习进行复习的方式,许多科学教师也是经常使用,但是他们只是简单地收集习题和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在长时间、机械的练习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地减弱。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拓展、改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举一反三,在精讲精练中明辨知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能量》单元学习后,教师从电动机中的转子出发,设计了有关电磁铁和能量的一系练习。
1.电动机中的转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通电后会产生________,转子是一个________。
2.转子上有多组线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3.要增加转子(电磁铁)的磁力,除了增加线圈的圈数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
4.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5.电动机转动过程中,是把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如果把电动机用来发电,则是把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
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学生明辨了电磁铁的磁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并懂得了其中蕴含的能量转化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复习方式五:设计制作
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设计和制作相应具有相应科技含量的作品,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实现拓宽思路、复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_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 监测 控制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督导的主要目的之一,实施教育质量监控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行为。关于教育质量监控的定义,学术界的认识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教育质量监控就是根据教育质量的目标和标准,专兼职人员采用标准化程序对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教育过程及最终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当前,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逐步展开,区(县)层面如何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实践上的认识并不统一。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在海淀、西城、顺义等五个区开展了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验工作,在监控内容、监控方式、监控结果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为建立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主要问题
1.监测对课程标准达成度测试的缺陷认识不足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以课程标准达成度为基准,考核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上的学习质量状况。监控虽然利于区(县)教委掌握全区学生学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对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达成度测试具有的天然缺陷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课程标准达成度测试是测试学生在所学课程上达到基本要求的程度,对目前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普遍缺乏的突出能力,如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没有要求,也缺少相应的考评。所以,监控对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及补充测查,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2.监控对教育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对学生发展的非认知领域重视不够
实践中,东城区对品德与社会学科、西城区对学生身体发育与机能、顺义区对学生综合能力等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监测,初步获得了一些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拓展了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范围,但监控距离全面、系统、科学地实施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监控内容过于集中在学生学业质量上,对形成学生学业质量的教育过程与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二是监控内容过于集中在学生学业等认知领域,忽略了非认知领域的发展质量,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意志力等。多项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也是国际教育质量监测TIMSS、PISA(2009)的重要指标。因此,关注过程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比较简单,对具有区(县)特点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主要以学科测试的基本数据结果为主,即以学科为单位,对课程标准的达成度,如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的学生数量进行统计,从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达标率、难度、区分度等方面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形成、习惯养成、过程与方法的习得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这种方法对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提供了基础信息,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监测数据缺少论证报告和技术报告,对监控内容的选择、监控工具的技术指标,如试题信度、效度等没有准确的测量学指标说明,致使测量学生是否达标的测试卷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二是监测数据分析缺乏日常教学的视角。教师如何根据监测发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调控教学、规避问题,监测报告缺少相应操作性建议。三是监测对政策关注的重点议题、本区(县)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影响本区(县)教育质量的、具有区(县)特点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学校发展水平、学生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特点的关注度不够,专题性和指向性不突出。
4.监控对网络评阅试卷的缺陷认识不足
在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东城区和西城区等采用了网络评阅试卷,这种评阅方式具有很多优势,如减轻了评阅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评阅效率;简化了登分环节,方便了成绩分析和数据分析等。同时,网络评阅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对技术支持要求高,一定程度增加了学生答题的难度;对教师计算机操作有要求等。更重要的是,对以教学质量诊断为目的的区(县)级教育质量监控来说,教师计算机阅卷不像以往手工阅卷一样,在阅卷的过程中就能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原因等问题在阅卷后了然于心。部分资深教师反映,参与网络评卷很难把握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对学生所犯错误及原因诊断、错题类型分析很难在阅卷后记忆清楚。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教育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
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具有学生少、易操作、差异小、情况熟等优势,监控应不仅针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与表现、合作与交流及个性发展等方面,通过开展学生学习质量、身体素质与机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量化监测和以评价指标引导的事实记录、行为表现描述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确立教育质量监控为区(县)教育政策服务的宗旨
监控应以质量、均衡和公平为出发点,在质量方面,针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学生身体素质滑坡、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厌学等突出问题进行调查;在均衡方面,对区(县)内城乡之间、学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情况开展研究;在公平方面,对区(县)内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机会与条件保障情况实施调查,并使监测和调查结果只用于问题诊断和政策制定上,不与学校考核和教师评价挂钩。
3.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影响本区(县)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果以教育结果,即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则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影响因素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反映个人、学校、地区等差异的基本信息,如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寄宿/非寄宿、学校师资水平、班额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等;二是学习相关信息,如考察语文阅读能力时,可从家庭中父母的文化水平、阅读习惯、学校课程开设、语文课堂活动、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及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兴趣、资源等环境变量考虑。一般情况下,与学生学习、发展密切关联的因素是学生个人的特点,如学习动力体系、心理行为特点、学习兴趣;而学生家庭的特点主要是父母的特点、家庭经济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学校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学校特点、氛围、资源投入与建设、人际关系;与教育政策和措施直接关联的因素是制度与人力资源保障、条件建设及其落实状况等。
4.多视角分析和应用监测的数据结果
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首先应说明监测的科学性。除了学科基本数据报告及相关抽样方法及其指标、数据采集过程与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数据外,还应提供监测论证报告、技术报告,对监控内容选择的依据、监控的具体指标、监控工具的技术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监测数据还应针对教育质量的差异状况进行相关因素或因果关系分析,找出制约或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数据分析也应增加教学视角,依据监测蓝图的内容,诊断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评判的达成情况,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改进。
同时,数据分析应增设内容聚焦、指向性强的专题类报告,对政策关注的重点议题或本区(县)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门介绍,针对重要发现和结果,确立预警指标,并建立帮扶措施的实施细则,及时解决和预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督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2012年8月29日国务院第215次常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2.王毓.国外教育质量监控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关键词:学分制;试题库;试卷组建;教考分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01-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受教育阶段,高校教师面临教学任务繁多的压力,各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较快的节奏和高质量的完成,其中的一项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考试命题。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中对考试命题的改革进展缓慢。据调查,目前还有比较多的课程仍然执行着无定量评价试卷的手工命题方法,甚至在学生考试过程中才发现试题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错误,严重时直接影响考试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本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试题库生成系统,填补了本学科的空白。教考分离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实行教考分离,才能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用计算机去完成命题、组卷、统计、试卷分析等各项烦琐的工作,会做得快捷而准确,但其先决条件就是要有一套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试题库管理系统。有了这样的系统,我们可以用它生成适应考试题目的试卷,全面地测量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所以说试题库建设是实行教考分离的前提与基础。
一、课程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电工学包含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是工科高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在非电类人才培养中具有增强学生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学校从2004级开始推行学分制试点,是首家在陕西高校中实行学分制试点的高校。本课程每学期面向六个学院15个专业近40个班授课并开出实验,每年涉及学生人数近3000人。因为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学时少,多年来电工学课程教学团队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环节中做了大量的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在考试命题环节却停步不前。我们知道,要想检验学生对课程尤其基础课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直接的方法仍是考试。因此,如何组织好考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使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考试命题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可以有效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试题库,使授课教师不参与命题过程,而是由计算机根据命题原则组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组卷的速度,而且可以避免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从而保证了命题组卷的客观性,使得测试在保证考试纪律的前提下更加可靠、有效。因此,本团队按照学校“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把握科学依据命题,定量评价试题质量考试环节改革的大方向,将计算机管理试题库为提高考试命题标准化程度提供了可能性。
二、试题库建设原则
所谓试题库,并不是简单的将某一科目的练习题收集起来,这种作法,充其量只是题目堆积的仓库,并不是试题库。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定义,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它是严格遵循教育测量理论,在精确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建立题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确定试题的属性指标以及试题的组成结构,再组织大批量的优秀学科教师编写试题。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试题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还需要组织教师进行检查审定,组织大量的被试样本,进行抽样测试,对试题参数标注的有效性进行校正。它的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实用性原则。必须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题目不能太难或太易,也不要有偏题、怪题。②安全性原则。为了保证题库的安全,对不同的使用者要分别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③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原则。试题库必须是动态的,既可以扩充数量,同时也可以随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④标准化原则。试题库要做到评分标准化,考试具有标准的参考线。
三、试题库建设模式
1.总体设计。试题库总体设计分为前台设计和后台设计,前台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当前的使用易于操作,与当前Windos操作平台兼容,便于移植,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的专业知识。后台以中小型数据库为储存媒体,使得试题信心易于保密,便于编辑和管理。为了保证本试题库的质量,建立、应用需要经过以下步骤:①建立试题系统库。②征集和编写试题。③审定试题。④测试修改。⑤专家编审、组卷。⑥试题分析、试题修改和更新。
试题库的基本功能模块为:组卷模块、辅助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试卷参数模块、试卷输出模块和其他模块,这些模块的设计应主要考虑到高校课程的特点。
2.试题设计。我们进行试题设计的过程是这样的:①试题编写。试题编制时,根据课程大纲,以课程的章节为主线,把课程内容分成一个个的知识点。②试题类型设计。本课程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画图题几个类型。③试题难度设计。试题库首先保证课程的重点都有相应的试题,而且题目有难易之分,在编写试题时,把试题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容易、一般、偏难、综合。每道题都有相对的难度系数。④题量设计。题型和分值确定后,设计试题各个题型的数量,做到与教学时间相匹配,并保证命题的覆盖面。⑤分章编写试题设计。根据教学大纲,知识点要覆盖整门课程,分章编写,以章为单位构成试题库的子集。
3.试题库的运行与管理。开发试题库管理与试卷生成系统,需要教师预先录入课程的题型、知识点、答案,在调用时只需按要求选择课程,确定题型,组成试卷。运行与管理的关键步骤有:①组卷策略。组卷策是指系统进行组卷的方式、方法。本团队所建立的试题库组卷方式有:开放组卷、模糊组卷、精细组卷、标准组卷、快速组卷,可以根据需要的不同进行选择。以下进行简单介绍:开放组卷:这种方式的组卷模式是可以看到每道试题的正文、答案、考点、分值。这种组题是手工组卷的一种方式。这种组卷方式使试题的针对性很强。模糊组卷:这种方式的组卷模式是针对每一章组卷,试题正文、类型、分值、难度等信息对组卷者是屏蔽的。这种组卷方式是一种完全的随机组卷模式,试题的针对性很弱。精细组卷:组卷者能针对章节、类型、难易程度可以有选择性的组题。是一种半开放的组题模式,所组试题有一定程度的针对性。模板组卷:标准组卷根据个人建立的各种模版而组题的,可以分为专科、本科和自定义三个层次共,其中专科和本科层次又可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自定义层次中可以分为4个自定义试题卷模板。快速组卷:快速组卷是根据试题的分布情况按均匀分布和加权分布概率快速组题。②试卷参数。如何评价一套试题的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是评价一套试题的科学依据,通过以上的主题方式得到的试卷不是最终的考试试卷,必须检测以下几个指标:绝对指标有:试卷难度系数、试题覆盖率,卷面期望成绩;相对指标有:与前期试卷的重复率、相似度等。通过这些指标,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试题质量,比如:试题在五年内不能重复,看重复率指标即可得到。如果在命题A、B卷时,为了使得两套试题考点和内容基本一致,查看试题相似度便可知晓。③试卷生成。按预定要求自动生成试卷,同时提供试卷对应的答案。可以切换到WORD状态打印界面对这份自动生成的试卷进行修改,试卷格式可自由选择的按大类排序或不按大类排序;可以生成普通试卷和密封试卷格式,还可以生成共教师改卷的带解题过程评分标准。还可以生成试卷分析表等。试题库经评审、认定还可以保存为在数据库中,入库后,就成为相对稳定的教学资源。
4.该试题库的功能总结。①本试题库生成系统适用于理工科大、中专学校;中、小学等单位和教师个人试题库生成。系统具有多种组题方式和试题进行分析的常用指标。②方便灵活的组卷。能同时组A、B卷,保证了试题的难度、广度等参数,方便的打印功能等。③本系统对教师是完全开放的,方便教师不断添加、更新试题,动态调整试题参数,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试题库模式。④试题可在WORD状态供使用者二次编辑。⑤系统管理员能任意添加非管理员用户,各用户相对独立。⑥历史试卷库可长期保存试题卷供日后查阅和对比。⑦标准Windows安装、卸载和帮助模式。⑧采用了窗口编程模式,适应于当前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⑨采用了防盗版、防拷贝技术,定期严整密码等措施。各正版用户之间可以信息共享。⑩本《试题库生成系统》移植性极好,能方便的移植到其他课程,方便教师为教师解除出题的烦恼。
为了有效检验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建立了电工学课程的试题库。试题库使用了3年,涉及学生近9000人,结果良好。但是,我们知道,试题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随着教学计划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学内容的增减,试题库也需要不断的充实、修改。由于篇幅限制,关于试题库中的一些细致的参数没有在文中体现。
参考文献:
[1]赵S昀.对体育院校试题库建设的现实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
——中心小学副校长 钟锦华
各位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送走了2014-2015学年,迎来了2015-2016学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列全县第四位的教学成绩,继去年第一位,又列全县前五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的取得得力于我们肖校长的英明领导;得力于各位校长的管理有方;得力于各位老师的辛苦耕耘。在此我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谢谢各位校长、各位老师的艰辛付出、刻苦努力,锐意进取!向大家道一声:您们辛苦了!
回首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一、坚持每周周练,各位老师都能认真的用好周练试卷,每周组织学生利用上课(一节课)时间进行考试,亲自批改、讲评,近距离的找出差距,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及时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不会问题成堆,不知从哪抓起。比如中心小学的凌观喜、刘园、谢淑芳等每次周练都全考、全批、全登记、全讲评、常比较。
二、认真组织四至六年级的月考:每月月考我们都将认真对待,由中心小学统一安排监考,统一评卷,并对每次考试成绩及时的、别开生面的进行分析,使各校长随时掌握自己学校各年级各学科在全乡的排位,做到有的放矢,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各校也能及时组织本校教师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得与失。
三、坚持白天坐班制,晚上办公制
靖石这几年的成绩能这么优秀,我认为与我们的老师很敬业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学校都进行集体办公,白天无课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就连晚上还会坚持办公一小时以上,我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全县老师学习。做学问,搞教学,首先时间上要保证好。
四、抓教研踏踏实实
我们起初根据县教育局教研计划和本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在抓计划落实上我们从不打折扣,教研不仅仅是听课、议课,我们还要检查常规。每位听课老师还要写说课稿和书面议课稿,使老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取得不断提高,以后我们将在教研上还要完善各项工作,争取成为靖石的特色工作。
五、狠抓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1、不断给新老师加压,各校都制定了帮扶计划,近几年靖石进了相当一部分新老师,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的质量将难以保证,为此我们要求各校制定了老中青帮扶计划,使青年教师早日成才、早入角色。
2、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县局每年都会举行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教学业务竞争。中心小学从选人、指导、参赛等严把每一关,使我们的教师在参赛中脱颖而出,如语文口语交际竞赛林婷荣获一等奖、品社说课竞赛幸春英荣获一等奖、数学研课竞赛彭石香、罗英荣获二等奖。
六、重视终端管理,更重视过程管理
我们教学质量评估细则既重视平时的常规检查、教学竞赛、完成任务等,平时下去检查我们不走过场,对学校的评估从实从严入手。靖樟小学从原来的倒数到现在的第一名,这是十分难得的成绩,希望各校向靖樟小学、中心小学、黄沙小学看齐。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要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还要找出差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周练:有的学校有的老师拿到周练试卷不当一回事,随便应付,要么发给学生回家去做、不讲评、也不批改,有的干脆放在自己的抽屉里不闻不问,根本没有发挥周练的作用,还是那句话,老师不改的就不要去布置,布置了的就要去改,再者,周练是中心小学花了钱去印发的
2、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老师的常规工作,很多学校的部分教师我们下来查常规时拿不出来,有的班子成员不备课,这次评估每个学校都满分,以后就不是这样的,我们将不定期下来抽查,然后纳入评估分中
3、参加竞赛:大部分学校对参加教学业务竞赛不重视,学校参加乡里的竞赛随便派个人来,认为比不到还更好,不要去县里比,省得到旅差费。其实不然,这次靖樟、黄沙进前三就是他们学校有老师参加了县语文和科学教学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加了7分。另外,重点能使我们的老师走出去见识见识也是我们学校的荣誉。
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需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研究需要基于课程标准,实现教材、教学、考试、评价一致性的研究,因为课程标准是指导和规范教学行为的最基本依据。
研究的基础
2012年,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承担“基于学科能力的教学指南研究”项目,依据对现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从宏观层面,研制了中小学各学科《北京市加强与改进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在此研究基础上,2014年,北京市教委下发中小学部分学科――中小学语文、中小学英语、初中科学类教学改进意见,部分学科改进意见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影响中小学所有学科。从中观层面,研制中小学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能力标准和教学指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标准》。学业标准的研发,成为北京市近10年学生学业监控的依据。从微观层面,梳理了与学科能力标准和学业标准对接的学科典型课例。
该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学科能力的结构、类型及层次水平,从实践上探索了基于学科能力的教学指南以及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案例,在课程标准和教学之间为教师搭建了桥梁和缓坡,为学生有效学习构建了平台,成为北京市具有纲领性指向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南。例如,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水平描述,体现了对阅读素养的关注。运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不仅仅在知识层面,而是直接指向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层面,比如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结合前期研究的成果,本教学实验研究聚焦在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上,通过教学实践,基于实验数据探索教学改进的有效策略,在提升教研员教学实验能力的同时,指导教师结合学科关键问题开展“同课异构”,或者针对所教平行班开展微实验的研究,切实解决学科教学核心素养融入教与学的问题,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研究内容和方法
梳理学科关键问题。为了获得有效的数据支撑,抓住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开展研究。项目组重点研究了近10年教学改革层面积累的5种数据: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数据,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数据,小学近5万名教师、初中近3万名教师、以及高中教师基本功问卷数据,2013-2015年400节教学录像课分析数据,近万节常态教学分析数据。
对核心素养进行文献综述。项目组在联合国核心素养体系以及OECD、美国、新加坡、欧盟、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文献综述中发现,各国都高度重视和强调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虽然在体系构建上略有不同,但共性特点突出。主要聚焦在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内容上。这些核心素养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培养目标,需要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加以落实。
确定各学科研究问题。教学实验研究需要抓住学科关键问题,针对学科教学中的短板,短什么、补什么。比如中小学语文,学生阅读素养不容乐观,需要聚焦阅读素养的提升;中小学数学,学生几何学习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聚焦数学素养,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小学科学,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有问题,需要聚焦学会学习,提升学生概念理解进阶,发展科学认识;中小学德育,学生社会问题解决有困难,需要聚焦问题解决,提升学生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等等。
研究主要采取准实验与行动研究法。通过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班进行干预,从教师行为到学生学习行为。在实验学校进行前测―干预―后测,收集相关数据。控制学校通过前测―后测,不进行干预,预计2年时间完成。利用核心素养发展表现测试卷、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调查问卷等分析学生行为。利用教师教学行为调查问卷、教学录像课分析平台分析教师行为。运用中医式望、闻、问、切基于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与运用西医式基于录像课平台对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数据的科学诊断,形成了基于数据的教学改进策略。
今后的方向
关注教与学改进。教学实验是一个收集完整数据的过程,也是一个观察教与学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因而数据的积累不在于实验本身,而是从教和学两个层面,基于数据在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层面开展教与学改进策略研究。
关注数据的科学有效分析。以往获得数据时为了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对数据进行的深度挖掘不够,特别是在对一些关键数据的分析与反思、应用与诊断方面。本次研究将中医式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的与西医式基于数据的分析与诊断做有效的链接,将对课堂教学优化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