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辽宁省居家养老;物业企业;服务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28
1 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及可行性
辽宁在1996年先于国家四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显示,2014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74.5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37.3万人,占总人口19.6%;其中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40.4万人,占总人口的12.6%。辽宁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5%,比全国老年人口高出4.1个百分点。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保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供需矛盾依然突出。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2014年《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物业企业兴办或运营养老服务项目。
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于每个小区,对于居住环境和人员更熟悉,对小区设备有一定的管理和使用权,并有安全、清洁、维护等专业服务团队,为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果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业企业作为小区的管家,离居家老人生活最近,并且有自己的服务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优势明显。物业企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1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随着辽宁省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养老资源的匮乏也凸显出来。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为构建新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各种养老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降低养老成本,减少社会养老压力
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可以降低社会养老费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养老的压力,弥补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由于物业服务公司在物业小区开展工作,有许多服务的方便条件,物业企业通过员工培训和适当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来提供养老服务,可降低养老成本。
1.3 物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其社会价值
养老服务是全社会的一个共同问题,不仅是由政府或一些养老机构可以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物业作为一个服务业,致力于为老年人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养老事业做出贡献,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充分体现社会价值。
1.4 改善物业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物业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或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不能经常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让家庭的老人与距离最近的物业的贴心照顾,可以随时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将让业主慢慢改变传统的物业意见,将让业主逐渐接受物业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管家。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可以改善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促进物业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2 方案设计思路
依据前期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养老服务开展中的难点问题并尝试解决,并借鉴国内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经验,设计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方案,方案实施的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方案的服务对象为物业服务小区内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方案覆盖面广,服务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
3 方案实施主体
方案实施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由物业企业组建专门的养老服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也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关系,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物业服务企业会结合现有管理体系的内容,并根据其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所提供服务的定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把物业相关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衔接。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组织机构的配置取决于对服务对象的定位:服务于某些特殊群体,如空巢老人群体,这类群体在各小区中人数比例较少,仅需要选派“为人和善、耐心细致,具有很强爱心的”物业管理员专门负责其居家养老服务即可;若将服务群体扩大到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这就需要在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框架内组建一个专门的部门,即养老服务部,并选派和培训服务人员,负责老年业主的入户巡访、照料、活动组织、服务监督等工作,保障老年住户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需求。专门从事养老服务部门建立初期,需全面掌握服务区域内老年人的情况,专职人员的配备需多一些。后期随着老年人基本资料完善及与各部门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交叉融合,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可将养老服务和部分物业服务部门进行岗位整合,部分职责转移到楼管员、维修员、保安员、会所经营等岗位人员上,即专职和兼职的养老服务人员相结合。人员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陪护人员、医疗护理人员等,根据服务需求动态调整。
4 养老服务对象及服务方式
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从初期的服务部分特殊群体逐步推广到物业区域内有服务需求的全体老年业主。在养老服务的开展中首要任务是掌握老年群体的基本状况,包括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生活需求等,对服务对象的基本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进行分级分类。按照各层级的养老群体不同,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重点培育与老年人养老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项目。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主要采取社区养老中心和物业服务相结合方式提供养老服务;对于失独老人,物业派专人提供陪伴服务;对于高龄老人,主要由物业服务人员提供上门养老服务,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由社区和物业共同提供上门服务,并与专业机构联合,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提供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及医疗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形式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请老人走出家门到老年服务机构中享受自己所需要的多种服务,也派专业服务人员走进家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多种服务,同时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条件和贴心服务。
虽然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应该是有偿的,但养老服务从本质上应该属于公共服务或者说福利范畴。因此,对于不同服务内容或不同服务群体应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在确保服务质量和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服务收费。服务包括无偿、低偿和有偿区别对待。如对于低收入、高龄、失能老人一般由政府补贴和企业降低服务收费标准来确保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如对于精神层次服务需求可由物业服务人员无偿提供。
5 养老服务内容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物业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定期探访服务。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物业服务公司可以定期上门拜访老人家,与老人聊天,下棋或进行老人喜欢而探访者又能办到的活动。定期访问,通常每周两次或三次,每次半天,根据老人的要求,增加或减少。为了做好探访工作,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调查,力争派出与老人嗜好“投缘”、“合拍”的探访者,使相聚愉快,探访者需要有一定的服务质量和“技巧”。
(2)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室内清洁、洗衣服、做饭,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购买蔬菜和食品等材料。通常是由老人打电话给服务企业,为企业送去的。由于网上购物已经逐步达到了普遍规范的水平,服务公司可以派人帮助老年人代收发邮件。
(3)日常维修服务。物业企业派维修人员或请维修公司及社会服务机构,帮助有需求的老人定期检查维修非公共区域内的房屋、设备、设施等,或按照老人的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4)餐饮服务。可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联合经营老年食堂,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方便可口的餐食,还可为老人提供电话订餐并按时配送到家的服务,减轻老人的厨房劳动。
(5)电话确认健康服务。对孤身老人提供每日电话确认其健康状况的服务。由物业服务人员承担,收取少量服务费或免费服务。频率可以保持每天一次,以免影响老人休息。
(6)医疗服务。物业企业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老人家里安装专门的医疗报警按钮,与物业企业、就近医疗机构相联系。对年老多病的老人实行定期上门探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又不需住院的老人积极协调医疗机构在家中治疗。服务人员密切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并协助解决医疗服务需求。
(7)外出陪伴服务。力争一年内安排几次外出活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是几个小时。外出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包括购物、购物、到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地的参观或游玩等。由老人向物业服务企业打电话确定,物业服务人员为老人外出安排交通工具,并派人进行全程陪伴服务。
(8)建立老人休闲俱乐部。物业服务企业可利用会所的闲置时间及与社会机构合作,向老年人优惠开放活动场所,设置专门为老人服务的项目。定期安排老年人休闲娱乐活动,开办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生活。
(9)开展老年人咨询服务。对老人了解不多但有所需求问题,例如疾病、生活极其关系,开展老年人咨询服务,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度晚年。聘请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对老年人进行知识讲授和技能培训,开展涉及法律、科学养生、医疗保健、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
物业企业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又适应多数业主“花钱买服务”的各类养老需求,有利于形成社会资源对养老服务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6 方案实施步骤和过程
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方案的实施先在物业服务区域内的1-2个园区试运行,服务内容可以从基本的生活服务开始,服务部分老年人,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总结经验不足,完善后进一步推广。
方案实施过程如下:
组建养老服务部门――制定养老服务规范――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培训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试开展――养老服务监督检查和评价――养老服务方案改进――养老服务全面开展。
本服务方案只是从理论上对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设计,还有待于实际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1014)[Z].
[2]辽宁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4)[Z].
关键词:需求层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特色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站概况
家庭养老在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中一直扮演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由原本的多个子女奉养老人到目前年轻人生活压力增大,两个人同时俸养四个老人,给年轻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也正因为如此,导致家庭养老呈现弱化趋势,长久以来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家庭养老模式渐渐弱化,也使养老模式出现了一定危机。如今,社区居家养老应向西方有经验国家学习,倡导社会养老,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立及发展给出中肯解决方案。
南京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南京市也格外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的不断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使养老模式得到了改进,目前,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1200多个社区全覆盖,养老服务业也围绕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展开,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浴、助医、助行等方面,而如此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否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帮助仍有待商榷。
二、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参与情况不高
南京市社区养老参与度不高,申请条件有限制,如消费较高、提供服务时间有限等,且服务人群基本体现在退休后高退休金的人群。且目前还有许多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这一养老模式并不是很了解,有人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就是类似于养老院的养老机构,这一观念的认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发展以及服务群体的确定有着很大阻碍。
(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单一
大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单调,设施缺乏。在社区建设和规划过程中,没能更多地考虑养老设施的配套问题,很难配备有一定规模程度的养老设施,并且这些设施并不具有综合服务型,如:长期住宿、日托、理疗康复、日常护理、陪聊解闷、户外健身等功能,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规模小,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的很多,但服务受众小、档次参差不齐,医疗网点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水平低;而且在救助服务的过程中医疗技术难以满足需求。
(三)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水平低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不够高,满足不了需求。且各类教育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设置的相关专业不多,与人数众多的居家养老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大部分服务人员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难解释,工资待遇的偏低很难找到高水平、高层次、高服务质量的专业工作人员。
(四)公共服务政策保障缺失
很多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不能完善的原因,主要因素也在资金不足方面,因此可丰富资金来源,通过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筹集资金,对于资金量需求大的服务站可以考虑实际情况给予额外的扶持。没有完备的公共政策及扶助金做保障,相关人员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较低,因此也反映出政策不完善、监督不到位、规划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立及完善建议
(一)改善社区居家养老的观念
以宣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社会养老为前提、引导为主向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改善居家养老的观念,增强对社区的主体感和责任感,使社区内的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归属感,将自己融入社区的集体中,并愿意对自己居住的社区的发展和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相关部门加大思想引领力度,从观念上改进社区居家养老误区。
(二)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养老服务项目(见表1)
(三)多元化拓宽筹资渠道
必须有效地组织政府各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居家养老有关政策、法规的调研、论证、制定和颁布施行。制定的公共政策体系应该是多项具体政策法规的集群,具有较强的操作力、公定力和约束力,应该明确、具体、细化。将视野放宽,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单位合作,给老人提供一些服务,如慰问演出、无偿捐赠等活动。积极推动在养老服务产业领域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机制,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四)建立高素质服务队伍
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地培训。社区可以从内部发展一支自己的志愿者队伍,鼓励社区里40、50、60年龄段的居民参加志愿者队伍。和南京市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高校可将志愿者服务作为学生综合测评中的一项,按照服务时长设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并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力度。
(五)多方面共同监管
严格规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构建标准,加强政府、社会等方面的监督。没有硬性的规定、框架的约束对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存在着巨大的隐患,用标准和规定来约束才能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政府、第三方应当不定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监督、评估,各项评估结果透明公开,并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辛梓.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D].山东经济学院2011.
[2]马冬菊.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的实施[M].华北电力大学,2007.
—由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的对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思考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与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更为关注。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老有所养”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之一。我街道根据港民[20__]36号文件《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操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三定”(表现出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一定的好评,反映出了一定的问题)收获。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 交流 服务
前 言
“居家养老”是指由民政部门牵头,通过街道安排社区内的大龄下岗女职工以家庭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进入生活有困难的孤老家庭,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老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居家养老”由大连市首创,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出资建立家庭养老院,成为老人、养护员、政府和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我街道自20__年以来,加强工作,仿效学习,基本形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法体系,成为今后深化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有力依据。同时,我们就发现,要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落实到实处,保持社区居家养老工作顺利健康发展,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探讨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交流与服务。
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回顾
黄石港街道地处黄石港区北段,东临长江,南至青山湖1号湖与4号湖;西到老虎头;北与鄂州接壤,面积约13.4平方公里,居民19969户,人口63825人。街道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6310人,占街道总人口10.1%,另外,“空巢”老人、困难老人、低保老人、残疾老人约503人。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银色浪潮来势迅猛,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1、提供家政生活服务。主要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问题。根据老人需求设立“五洗”(洗头、洗脚、洗澡、洗衣、洗被)、打扫卫生、做饭等“保姆式”服务项目。
2、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主要解决老年人在社会治安方面的担忧,尽可能地为老人提供生活中各方面的安全保障。
3、提供精神慰籍服务。主要解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提供各种问候式的服务。安排专门居家养老护理员每天上门问候与交流,与老人聊天解闷儿。为独居、空巢、困难老人担任帮扶信息员,把老人的困难情况和救助要求及时反映给街道养老服务站。
二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反响
空巢即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当别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当中产生的一种客观必然的现象。按比例数据,城市空巢老人49.7%,国外有的已高达80%,甚至更高。从趋势讲,这是必然。像过去那种多子女家庭来共同照顾老人是不可能的。因此随着老人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需要人照顾而身边无人照顾,这就体现了社区居民养老服务的意义所在。身边无子女或者子女照顾不过来,从这个角度,社区对老人、对家庭成员的支援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居家养老是对这一现象所作出的一个正确选择。
在走访的我街道的一些居家养老老人中,他们大都对现在党和政府采取的这一“便民、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深表赞赏和感激,称颂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情,让他们有吃、有住,有了温饱,不再受寒挨饿。每逢春节或是佳节,这些老人都会送上表达自己心声的祝福或是感谢信,并且对我们护理员的护理工作也是拍手赞好,认为她们就是自己的“好女儿”。
三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处于“雏形”,相关制度和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在现有状况下,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居住条件差。从走访的情况来看,我们的老人大都住着棚户式的房子,面积一般在30—40平方米,室内都没有降温和取暖设备,甚者连照明设备都没有。当然也存在自有房,但多半为政府出资(30元/月到80元/月不等),自己觅房。随着旧房改造工程的开展,一些老人犯起了“愁”(居住于沿江社区的老人),不愿搬迁,因为对于在这里有居住了几十年感情,住久了,路熟了,感情也深了。
2、时间标准难。对于有些脾气古怪的老人来说,作为护理员,不能去早也不能去晚。所以服务“准时”成了护理员一个头痛的问题。
3、用水“如油”。城市生活用水不是免费的。而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自有的那些“勤俭节约”的优良习惯,反而成了护理员工作的一大难题,因为担心在为他们洗衣、洗被时会浪费“贵如油”的水,所以护理员只好将衣被带回自己家中清洗。
4、印章“如宝”。护理员每日工作都要有“凭证”——服务对象的印章。但是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他们视印章为宝,不会随意拿出,只按手印,或是保管很“精心”(这里指“防诈”)。这样以来,导致印章易丢失或是给街道养老服务站的监管工作带来不便。
四 街道为顺利进行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倾向
1、有效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室,聘用一位有医务资格的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为社区老人提供医疗保障。还可以社区卫生室为平台,提供帮助老年人测量血压、健康咨询等服务,并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走访检查,联系街道卫生站对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2、开设社区志愿者服务日,为老人免费服务。社区每月应开展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服务项目要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如理发、裁剪、测血压、修锁、磨剪等项目。
3、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人生活。社区应组织开展大
型为民服务活动,如为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提高老人对健康的认识,从而有效的、合理的自我保护。同时,还可以培养不同老人各自的兴趣爱好,如听广播、听收音机、唱歌等,让老人不会再“听寂寞在唱歌”。
4、以贴心服务为落脚点,推出居家养老“四个一”行动,为老人提供精神食粮。在老年人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一个“老年人康复室”;社区不定期的举行一次“独居老人联谊会”;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一个“爱心门铃”;进一步开展一对一牵手结对活动(即社区主任和工作者与困难老人接队、低保人员与老人结对、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单位与困难老人结对的形式)。
社区居家养老在实施中还存在几个方面需要探索:
(1)社会化养老能否出台一个规范化实施方案,政府是社会化养老的支撑力量。推动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体系。
(2)政府能否出台一些社会化居家养老的优惠政策,帮助、支持护理员做好这项服务。
(3)社会化居家养老这项工作必须专人专职管理。
(4)“居家养老”虽然是在家养老,可实际上需要庞大的社会资源支持,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包括家庭子女的参与才能落实完成这项工作。
(5)“居家养老”的对象应当普及化、广泛化,不仅包括“三无人员”、低保对象,还应囊括所有6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困难老人。
(6)“居家养老”服务应重在“攻心”,加强交流,为老人解除心理障碍。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普陀区对老年人的各项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据调查:提供生活护理服务十分必要而紧迫;19.19%的老年人希望有助餐配餐的服务;25.14%的老年人希望有专门人员提供家政服务;12.52%的老年人希望有专门人员提供助浴服务;33.32%的老年人需要有人陪同外出;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家里没有任何安全或疾病的急救设备,29%的老年人完全不会使用这些设备;27.34%的老年人需要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将近一半的老年人表示需要有人陪其聊天;15.4%的老年人去医院看病配药经常有人陪同;66.70%的老年人认为社区提供的活动质量一般,现有的社区娱乐活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普陀区在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区养老服务需求总量进行了预测。根据这些预测,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居民导向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服务质量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服务对象的普惠型、服务内容的精细化、服务提供的个性化三大理念,提出了建设宜居(适老型)社区的基本思路。
普陀区在构建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可能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普陀区统筹养老服务三大体系,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老年需求为导向,构建“全人群、全领域、全过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综合利用政府与市场资源,建立多层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确立多层次的长期保障体系;把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筹集纳入财政预算。总之,普陀区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充分调研,找到了理论依据,确立了服务工作理念,建设思路具有创新性,方案符合区情可行。但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下看,建设“久龄家园”宜居型社区,还可能面临一些瓶颈因素。
第一,在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对于财政资金紧张的地区,资金短缺是长期面临的大问题。上海市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各区县财政资金相对充裕,统筹构建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体系能够得到财政的较多支持。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财政支持力度更加有限。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职工和居民筹集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意义重大。
第二,界定有偿服务、低偿服务、无偿服务的项目范围以及对象范围,这是规范养老服务工作的难点之一。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保证养老人群的全覆盖。财政资助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之一,但财政资助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捐助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渠道之一,社会捐助随慈善人士的意愿变化,资金供给更加有限未必可持续。对养老服务项目适当收费,这是筹集养老服务资金的重要渠道。老年人的经济能力差异很大,社区对养老服务项目收费,不能一刀切。根据老年人家庭的费用承担能力及服务需求,确定服务的优惠项目和优惠对象。总体来说,对凭个人自身经济能力都无法满足初级需求的人群,由政府提供完全免费的养老服务。对家庭支付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政府提供有偿服务或低偿服务。
第三,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意识淡薄,孝道文化宣传力度不足,这对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极为不利。家庭养老服务是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等养老需求完全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出力者主要还是家庭成员,只是在家庭养老力量不足时社区给予帮助,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与家庭养老服务内容互为补充。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是养老体系的主体,绝大部分人的养老服务是由家庭成员提供的。因此,中国要大力宣扬孝道文化,教育人们要懂得感恩。
第四,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身体状况也有差异,要求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员数量多和素质高。而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由于薪酬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而正在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往往是由农民工和下岗女职工转化而来。因此,加强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尤为迫切;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提高养老服务员工的工资水平,吸纳具有心理学、社会工作、医疗护理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中专生,把他们充实到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尤其是充分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源,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也为老年人实现人生价值和发挥余热提供机会和平台。
第五,目前社区老龄服务产业和服务品种欠缺、门类不全,无法全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政府可以选择适当的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要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与水准,必须精细化分工,分工越细,就是实现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在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责任制度等引入市场机制,开拓社区老龄服务产业,丰富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些服务项目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可政府未必要包办一切,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发挥社会组织的比较优势。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利用市场的力量满足老年人的部分需求,养老服务公司更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换言之,某些项目由市场供给与由政府直接供给相比,可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率。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47-02
1 问卷调查说明
(1)调查目的。近年来,保定市养老形势日趋严峻。调查保定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有助于更加清晰和明确地把握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涉及了保定市辖下的四个市区的15个典型社区的老年人。调查对象中,男性老年人占47.6%,女性老年人占52.4%。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8岁,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10.2%。
(3)调查方式及内容。此次调查遵循多水平、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程序。调查内容涵盖了老年人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需求状况等具体内容。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4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2 调查结果分析
(1)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的需求。明确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是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5.9%、56.2%、32.8%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社区和家庭来提供。这也符合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本质要求及发展方向。具体见表1。
(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明确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是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结合先前学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笔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应该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等。此次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最大,约45%的老年人存在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其中体检、康复保健和推拿按摩三项需求较大,分别有57.8%、53.1%、48.7%的老年人表示存在较强烈需求;老年人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次之,近四成的老年人表示对家政服务存在较强烈的需求,其中管道疏通、房屋维修和家电维修三项需求较大,分别有46.6%、45.6%、45.1%的老年人表示存在较强烈需求;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和法律维权服务的需求量相对较低,研究发现仅25.9%的老年人存在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仅21.4%的老年人存在法律维权服务需求。具体见表2。
(3)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的需求。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分别有58.7%、54.7%、36.4%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急需掌握护理、老年保健学、沟通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如今老年人所要追求的是体面而又尊严的晚年生活。具体见表3。
(4)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是开展高效居家养老服务的物质基础。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室外活动场地的需求量最大,有超过七成的老年人表示对室外活动场地存在较大需求。此外,老年人对老年人活动室也存在较大需求,有67.0%的老年人表示需要该项服务设施。充足的室内和室外活动场地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文娱生活,也可以为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提供条件。具体见表4。
3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较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以下几点需求规律:其一,绝大部分老年人希望政府、社区和家庭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其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应该重视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其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要重点掌握护理、老年保健学、沟通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四,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注重提供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基于以上认知,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明确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提供方式。“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官民结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建设方面:首先,应该强化政府对福利事业的主导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健全机构参与的法律法规,完善服务提供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增加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其次,应该重视与社会力量的协作发展,一方面,应该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参与主体,尽可能吸收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努力构建服务机构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机制以及机构与家庭之间的信任机制,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内容体系。多层次且翔实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可以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但是,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呈现“大众化”的趋势,服务内容层次较为单一。正确的市场需求评估是制定合理服务内容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的需求,其服务内容应该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等多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保健服务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内容,其次是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法律维权服务。因此,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内容体系应该重点把握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分类和规范,并且能够有重点有序地推进服务层次和水平的提高。
第三,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人员素质。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一环。而当前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结构单一、专业化水平较低。为有效解决该问题,促进服务人员的多层次、高水平发展,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的机制尤为必要。上海市为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质量,特批准了22家培训机构举办居家养老服务护理培训班。笔者认为,在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过程中,必须重视培训内容与老年人需求的接轨。调查发现老年人对服务人员护理、老年保健学和沟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需求。但是,通过对上海市服务机构服务内容的了解,我们发现上海市居家养老护理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医学护理常识、紧急救护知识、老年保健常识等,缺乏对服务人员沟通等技能的专项培训。而服务人员与老年人良好的沟通是其了解老年人服务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心理层面的需求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第四,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服务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硬件设施主要指社区内老年人活动室、康复保健室、室外活动场地、图书馆阅览室、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紧急救助设施等;软件设施主要指社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专业化服务水平。此处重点强调社区硬件设施的建立健全。调查发现,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的拓宽和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的建设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硬件设施的重点内容。政府和社区在解决以上问题过程中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老年人口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差异化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社区应该科学合理管理社区用地,做好社区养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未来之路[J].人口与经济,1999(2).
[2]祁峰.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
社区隶属于市区街道,位于城东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约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62户,5129人。其中在册的60岁以上老年人__人;70岁以上高龄老人146人,80岁以上老人118人。90岁老人4人,空巢老人120余人,约占辖区总人口数的28%。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顺应社情民意,利国利民。我社区是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单位,我们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上级民政和老龄部门的指导下,我们针对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精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关爱和慰藉,实践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和谐。
一、认真做好居家养老调查
我社区是居家养老的试点社区,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建立以社区主任挂帅的居家养老服务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专项入户问卷调查,摸清了社区中的老年人情况,为户籍在本社区的60-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老年人档案,并从老年人的需求和需要开展服务等方面着手,对社区400多位60-100周岁的老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中,整理出了老年人的最需:一是家政服务,主要是有疏通管道,电力维修,代为购物,上门服务等。二是医疗服务通过摸底调查,详细的了解到了老年人服务需求。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制订出了有所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案》,全方位高质量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二、积极营造居家养老氛围。
我们首先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派出专项工作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养老服务工作培训,提高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新养老服务工作理念。同时利用社区市民文明学校、老年科普大学、墙报、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有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在全社区宣传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增强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全社区关注、关心养老事业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丰富居家 本文来自文秘站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养老服务
一是志愿者服务。我社区有一大批助老志愿者,为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困难老人服务。其中有为高龄老年人提供一些买菜,联系子女,照看关闭门户等服务的银龄志愿者;与社区中10对空巢的独居老年人开展一对一的爱心志愿服务的爱心志愿者;还有利用法律、医疗、便民等专业特长的专业志愿者。象社区中的医疗志愿者,经常为社区中的老年人看病,量血压。如东方医院退休的志愿者王仁医生,他经常上门为社区中的老年人看病,不分昼夜,义务出诊午;又如家住中国机械堪察院的空巢老人黄如泯,她家厨房的厨房溢满了水,老人急得是不知所措,她找到了社区志愿者,志愿者上门认真检查,发现是自来水管破裂,志愿者迅速拔通了社区发放的“便民服务卡”维修电话,修理工以最低的费用,上门给予了修复。一张小小的服务,不但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也为老年人带来了最大的实惠。
二是精神慰藉服务。我社区辖内单位拥有西安市社会科学分院、省级重点中学83中学、西安财经学院、聋哑学校等单位,是知识分子相对聚集的社区。这些退了休的老同志,文化层次高,求知欲望强。根据这一特点,我社区在西安市老年科普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办了社区老年科普分校,努力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精神慰藉。社区老年科普分校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全由市科协安排,每学期定期为我们制定课程表,每周一课。我们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每次课程的内容不同,先后开设了食品营养与健康、抗衰老从现在开始、西安历史文化、谈如何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生活常识、谈修身养性、等等。社区内的老年人,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前来听课和活动。目前,参加社区学校学习、活动的老年人有上千人次。社区老年科普学校成为老年人学知识、求上进、交朋友、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学习、再教育的大课堂。
“嵌入式居住”模式。就是在城市居住社区中设立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多代居、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实现老年人保持在原来的居住环境中,或者是子女居住的环境中,与家人和邻里朋友一起度过晚年的愿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南岸区南湖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分析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与趋势。并为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提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字:嵌入式居家养老,南湖社区,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性。我们已经进入了“未富先老”得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养老”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现有的养老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家庭养老遭遇独生子女“1+2+4”的挑战,每对独生子女夫妻需要赡养4个以上的老人,使得家庭养老难以兑现,名存实亡;而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供需严重失衡,而且受传统观念及经济能力的影响,形成“愿去的不收、愿收的不去”的尴尬境地。
中国的老龄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老龄人群的养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再者,中国已有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养老的需要,急需提出新的养老模式。本文从实际调研了解城市老年人(主要是中低收入者)的养老情况,综合考虑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与伦理等养老因素,研究符合中国现阶段,并满足将来一定历史时期的新型养老模式。“嵌入式居家养老”的介入,打破了传统“家”的概念,“家”的范围延伸到社区,以社区这个规模较大的住区模式为载体,形成网络式家庭单元,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针对这个概念,在建筑学专业上提出“嵌入式居住”模式。就是在城市居住社区中设立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多代居、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实现老年人保持在原来的居住环境中,或者是子女居住的环境中,与家人和邻里朋友一起度过晚年的愿望。本文通过对社区中老年人数量的研究。
“嵌入式”居家养老是近几年正在探索的一种养老模式,依托于社区的嵌入式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的主要养老方式和理想场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由于我国土地面积紧张,建造专门的老年人养老社区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对现有社区进行改造,成为完善居家老年人居住环境方式。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是介于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原有的熟悉的环境中,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老人的实际生活中,由于身体健康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精力买菜、做饭、做家务的,但大多数老人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邻居去养老院,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并将‘嵌入式’居家养老概念引入社区。”
南湖社区成立于2001年12月,属地缘型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内有居民住宅楼62栋,居民5424户,人口20173多人,居民小组45个,直属支部19个,党员256人,志愿者队伍8支共560人。社区现有办公及活动用房800平方米,设有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群众工作室、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室,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党员远程教育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活动站、警务室、社区工作坊、人大代表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室外建有17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娱乐休闲广场、游园,以及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的环境优美的南湖公园,有健身器材152件,科普画廊100米,宣传橱窗144平方米,艺术画廊155平方米。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正在南湖社区探索这样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社区当成一个大型的养老院来打造,将托老功能化整为零,“嵌入”到社区各闲置居民房中。
南湖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有常住人口2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700多人,社区曾做过一个调查,近八成老人愿意在家附近养老。但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建托老所,实施难度太大。根据实地调研发现,社区里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房屋是租赁状态,何不化整为零,租房供老人集中养老?建一个500平方米的综合托老所需要几百万元,而在社区租一个七八十平方米的住房,只需要每月800元。
“嵌入式”居家养老使社区形成一个大养老院,使之具有休息室、配餐就餐室、休闲活动室等功能,可正式接收社区老人入住,提供全托、日托、送餐等服务。满足辖区庞大的居家养老需求。
这些房屋将“嵌入”社区各楼栋,除统一配备休息室外,还将分别赋予图书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老年学校等个,“凑”成一个大型的社区养老院。
社区招聘社区内的下岗待业人员,重新进行培训,进入“嵌入式”托老所,为老人服务。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对于街道、社区来说,‘嵌入式’居家养老与建设综合性托老所等方式相比,成本更低、便于操作、惠及面广。”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至少有两个可取之处:一是整合利用了闲置房屋等社会资源,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二是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不用离家,老人家打个电话,可口的饭菜就能送到;不用离开小区,你就能住在舒适的养老中心,和老友聊天、下棋,你还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舞蹈、声乐,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社区,它有两个可取之处: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将闲置房屋、校舍利用起来建养老中心;二是将养老从社区平台剥离出来搬到居民房,不占用社区资源,对社区事务、社区工作的影响就会小很多。但是,因为在居民楼经营,可能会造成和居民的矛盾,因此,社区工作人员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关注和指导,并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实地的调查和研究,为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支持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的完善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应由政府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并应在国家和城市的总体发展中拥有重要的位置。优惠性政策以及一系列资金方案的推行可以使筹措资金的个人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并使他们成为政策倾斜的对象。
(2)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问题,应成为当代住房制度的关键内容。除了应对老年住宅实施商品化以外,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例如应建立多途径的资金来源、颁布老人住宅规章,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等。国外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应以责任分担和适度控制为中心来制定老人住宅的政策,也就是既不能宽泛的只通过市场来主导,又不能过分强调严格控制。此外,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金、养老保险等养老保障制度,使老人在经济上能够自立,这也是实现居家养老模式城市住宅环境体系的重要物质条件。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提升我镇老龄工作水平,让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构建和谐朱巷,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镇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老龄事业发展实际和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全面实施“安心”工程,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健康照料等各项服务,让党和政府及全镇人民安心。现就落实我镇“安心”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老年法》和《省实施<老年法>办法》为依据,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围绕我镇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六个老有”工作目标,全面落实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积极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力争“十二五”期间,我镇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建立,村(居)养老服务设施有较大改善和提高,涉老服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较高程度地满足。依托镇敬老院,力争拥有1-2处集院居住点80,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站)。90%以上行政村能够通过村民自治组织、老年协会组织等开展以村民互助为主要内容的为老服务活动。
二、主要任务
(一)以居家养老为抓手,健全完善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使居家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得到适当照顾,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宁,政府安心,确保老人安享晚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镇要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社区(村)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达100%,基本建成覆盖全镇的为老服务机构网络,使服务中心(站)真正成为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之家。
(二)完善社区(村)卫生室为老服务功能,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老龄机构要在摸清本地区老年人数和生活现状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社区(村)卫生室,镇卫生院要建立健全为老年人就诊服务的各项工作制度,每年组织老年人做常规检查,老年常见病早期发现率达到40%、治疗率达到50%;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疾病的早期识别率达到50%、干预率达到70%。镇村医院要设立老年人优待服务窗口,方便老年人就地就近就诊,形成长效机制并定期为辖区内老年人开展免费体验等医疗服务活动。
(三)在日常开展为老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特别是每年的“敬老月”和“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发放中,重点照顾特困、空巢老人,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全覆盖;老年救助水平不断提高,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要在每年300元的基础上逐年提高,年均增幅不低于10%,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不低于80%,使他们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党和政府安心。
(四)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龄协会每年要专门为镇内“五保”老人举办1-2次戏曲、歌舞、健身操等形式不同的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乐。
(五)镇党委政府要把为老年人服务的“安心”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突出抓好为老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在人员和经费上加大投入,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在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13个村级社区服务设施中,增加养老服务功能,并使党员活动室和服务中心老年活动设施资源有效整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镇老龄工作人员,要及时掌握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尽力为他们提供各类服务。
(六)镇老龄委要设立老年人服务信息平台,对本镇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生活、住房、医疗和年龄结构情况全面摸底排查,采取热线电话、爱心门铃、120呼叫服务、便民信息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建立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人服务规划。党委、政府要把关心本地区空巢老人生活列入议事日程,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创造条件,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全面落实老年人的各项优待政策,为构建和谐朱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安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镇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安心”工程纳入本级、本部门全局工作统筹安排。特别是老龄委、民政办、财政所、社保所、卫生院、司法所、文广站、教育组、共青团等为老服务重点单位,一定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狠抓落实。老龄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作用,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全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社区养老;助餐项目;角色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009-01
一、引言
近年来,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己经逐步显示和发展起来,其中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便是其中一项新兴的服务形式。本文以N市某社区公益助餐项目为例,主要研究社区助餐项目的运行现状如何?助餐服务各主体在发挥作用时存在哪些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需要他们发挥哪些作用?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其他相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本研究中的N市某公益助餐项目是由N市某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起的社区公益项目,委托N市某虚拟养老院统筹实施。笔者有幸在此虚拟养老院实习,因而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到该项目相关情况。本文拟采用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与开放式访谈法这三种资料搜集方式。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供给的主体、供给的方式和社区养老的服务现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服务利用率较低、服务的内容单一、服务设施简陋、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纵观以往的研究,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偏重于对社区养老及其服务的理论性的探讨;缺乏对社区养老问题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对具体服务中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研究也相对较少,对于运行时间不长的老年助餐服务研究更是缺乏。
(二)相关概念
社区养老服务:本研究将社区养老服务界定为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家庭成员及志愿者,以及市场为补充,为居住在社区范围内的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环境下居住生活,度过幸福的晚年。它是结合了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优点的一种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发展的社会服务方式。
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本研究中的老年助餐服务与前面不同之处就在于是通过网络筹款的方式筹得项目经费,政府在项目中起到政策支持引导的作用,没有提供具体的项目经费。
三、N市某社区公益助餐项目中各主体角色分析
(一)项目概况
N市某社区公益助餐项目是由N市某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起的社区公益项目,委托N市某虚拟养老院统筹实施。项目通过网络筹款的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社区公益助老午餐资金支持和项目指导,以社工专业化服务为纽带,为社区困境老人提供帮助。为保障项目可持续、规范操作,该虚拟养老院受基金会委托总体统筹实施本项目。虚拟养老院为合作项目提供项目指导和助餐资金,合作组织在虚拟养老院的指导下,具体执行项目。截至2015年8月底,该项目已开助餐点40家,服务老人800余名。
基于笔者的能力与实习经历,本研究对该项目各主体角色的探索主要从社工、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这三方面进行。
(二)社工的角色
社工在此项目中主要是统筹实施的角色。具体来说包括:1、及时处理助餐过程中的各类突发状况;2、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轮流对助餐点进行日常跟进;3、社区将各社区的意见进行汇总;4、每月根据助餐记录表统一收取本月的服务费;5、每月发放志愿者补贴,志愿者需要在志愿者补贴发放表上确认签字;6、为志愿者和老人提供情感支持。
(三)社区工作人员的角色
社区工作人员在该项目中主要是协助社工的角色。具体来说包括:1、与社工轮流对项目助餐点进行日常跟进;2、及时向社工反馈相关的情况;3、协助社工及时处理突发状况;4、协助社工为志愿者和老人提供各类支持。
(四)志愿者的角色
志愿者在该项目中主要是实施操作具体事务的角色。具体来说包括:1、负责项目助餐点的卫生;2、分发饭菜、为有需要的老人送餐上门;3、每天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配餐记录表;4、如发生突况,第一实际通知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5、收集老人在助餐过程中的各类诉求和意见,定期向社工反映。
(五)存在问题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一些项目运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基层工作人员管理能力不足。
2项目受益人有限。
3.项目持续运作问题。
四、总结
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项目工作中的研究经历,描述了该助餐项目的运行现状如何、助餐服务各主体的角色以及他们在发挥作用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对提出的问题还无法提出很好的解决路径。笔者希望通过今后的研究,能够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更希望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能够使人们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希望为其他相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晨漪.国内外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J].广两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李宗华,李伟峰.欧美社区照顾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东岳论从, 2006(7).
[3]王艳芳,冯志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供给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