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休闲农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休闲景观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服务经营产生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通过农业生产和农业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经过专业策划管理运营。将农业产品与农业文化价值,通过体验感受的形式进行销售的行为。农业休闲景观的经营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渴望农村朴实的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环境。通过吃绿色菜、住农家院、赏农村景、看农村戏、采摘体验、农作锻炼、农业科教等感受活动。使人们得到特有的享受与教育。这种副业将农业资源深化挖掘,对改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调整改善产业结构;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内需;发展开发农业旅游: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等都起到了促进和发展。
一、农业休闲景观的分类
农业休闲景观主要由两类组成,一类是农业生态景观,主要指农耕土地、生产工具、农作植被、生态水域等;一类是人造景观,主要指建筑物、交通道路、景观基础设施、绿化植物、公共广场、街区等。但相对于城市景观来说,农业休闲景观还是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
二、农业休闲景观的功能
农业休闲景观园具备种植采摘、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诸多适用功能的农业园区。农业休闲景观不只是单一的农业生产。而且成为美化环境、绿化市容,以及观光、休闲、学习的重要产业。不同地域文化的农业园区会有不同的特点定位,但农业休闲景观共同的功能是统一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展示功能
农业休闲景观的自然生态展示是其特有的主体景观。区域农业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农业休闲景观发展的基础。通过改造完善自然生态景观的生态链,使各构成生物群体和谐共存。农业休闲景观设计并不是限制在单一景观所能创造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要注重的是各物种和谐统一的结果。通过生物学合理的数量搭配各类物种。使动物、植物与人类之间的能量和谐转换,通过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感受体验、品尝绿色生态食品、包租生态农园、饲养家禽等等生态信息的传达,使游客对自然生态展示有感官的享受和生态环保的学习,不能因为景观设计短期利益的需要而忽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营管理上不断改进生态结构关系,从而发挥农业休闲园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展示功能。
2 休闲娱乐功能
农业休闲体验园是通过农业生产作为休闲娱乐的基础,在生产中创造休闲娱乐项目,使游客在不同季节都会有适应性的休闲娱乐项目,通过休闲娱乐让游客得到农村地域特有的感受。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法定假日的增多,渴望来农村休闲娱乐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对农业休闲体验园景点的内部及周边的景观设计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增强娱乐性、体验性、科教性等,使游客能充分了解农业文化。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市场的导向,所以,要完善休闲娱乐的配套设施,深化特色经营项目,针对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的服务种类,如:为青年人群设定篝火晚会、童年游戏、绿色周末等主题性的休闲娱乐项目。提升服务质量,迎合地域农业文化的特色,合理设定空间序列,人性化的布局,从而强化休闲娱乐功能。使农业休闲体验园景观处处体现农业文化带来的休闲娱乐感受。
3 科学教育功能
农业休闲景观是农业科技教育平台,在其环境中通过科技农业展览,先进生产工具示范,传统种植演示植物生长规律。虽然传统种植已经落后成为过去时了,但这种融合了世世代代农民耕作经验的传统农业方式,对于完全未曾经历过的一部分大众而言。却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通过经营者管理运营。游客参与体验传统农作生产,了解农耕的技术与植物繁衍生长的规律。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农业场景的再现。解读农业文化的发展,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展现现代农业科技的成果,使农业休闲体验园成为自然农业科学的教学基地,使游客真实感受农业科技对现代生活的改变。参观科技农业展示项目多样,例如:节能绿色培育、控释肥、无土有养栽培、立体式种植、电脑自动调控等。农业科学教育是城市人群最渴望的体验,也是农村展现现代农业文化最直接的方法。
三、农业休闲景观的设计原则
1 美学性原则
(1)自然美感: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保留了原有形态空间的自然美感。
(2)形态构成美:充分表现区域形态的形式美感,运用形式法则,如重复、叠加、特异、渐变、阵列、连接、包容、互锁等。进行形式美感设计,创造出符合区域大环境的人工形态美。
(3)景观设施组合:通过材质肌理的运用。表现出农业文化的朴实美感,不浮躁不奢华。自然的衔接到整体环境中。
(4)绿化形态及色彩美感:运用地形地貌及树种配置关系给予游客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创造出弹性而多层次的美感空间。
2 教育性原则
(1)休闲娱乐教育:通过农村地域文化特有的休闲娱乐方式。让游客感受单纯朴实的娱乐活动,使游客从现代电子科技娱乐的环境中解脱。回归大众娱乐。
(2)劳动参与教育:通过对农业生产劳动的参与。使游客得到农作知识的学习。繁忙劳累的工作状态,对城市人群内心和肢体都是很好的锻炼。
(3)农业科技教育: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环境中,感受科技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是科普教育最好的平台。
3 体验性原则
农业休闲景观设计中。注重农业活动的体验项目开发,特别是注重四季特有的体验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游客只有参与农业活动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各要素向游客提供感观服务,通过亲身体验经历农业活动,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营造全身心的旅游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如今,休闲农业的清风吹拂到美丽的塞上,又将使这里绽放怎样的奇葩?6月28日下午,由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的宁夏休闲农业协会正式成立,记者在宁夏休闲农业协会成立大会现场采访了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宁夏休闲农业协会会长马明。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马明:休闲农业是具有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是国务院赋予农业部门新的职能,也是农业部门“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区休闲农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挖掘乡土文化,先后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和农业主题公园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农业功能得到一定拓展,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目前,全区休闲农业企业已有452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25家,全区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超过452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7亿元,上缴税金764.4万元,实现利润9763万元,带动了10万多名农民受益。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式已从农民自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方向转变,经营规模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功能定位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产业一体化经营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经营主体已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此外,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品牌建设不断推进。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努力打造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开展示范县(区)、示范点创建活动。银川市西夏区被授予首批“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呼,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西野农林牧有限公司万义生态园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实践表明,发展休闲农业能够使农业变成快乐的产业、农民变成富裕的群体、农村变成美丽的家园。
但从总体来看,各地对发展休闲农业思想认识不统一、重视不够、工作推进不力、行业管理和规划引导不到位、政策扶持滞后,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从休闲农业内部看,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简单雷同、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
记者:休闲农业对城乡文化交流,增加农民收入有哪些积极意义?
马明:发展休闲农业具有显著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居民在农村休闲、旅游活动中,既能感受到乡村的民俗乡情、生活风貌,又了解到了农业生产知识,同时传播了现代城市文明,有利于农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而广大农民朋友在休闲、旅游服务实践中,学到了先进的经营手段和经营理念,提高了整体素质,认识到了生态环境是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同时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记者:您如何看待我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
马明:“十二五”是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区休闲旅游资源70%在农村,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社会保障的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居民消费潜能得到释放,并在相当程度上舒缓有关休闲的基础性制约。可以预见,由于改善民生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亮点和重点,未来的5年将是我国旅游、体育、文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财政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休闲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各种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专家、学者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各部门的联合和支持会越来越紧密。最重要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休闲消费正在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记者:休闲农业协会的成立,将从哪些方面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否会使农业产业结构形成新的格局?
马明:宁夏休闲农业协会成立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组织编制宁夏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黄河金岸发展为主线,以实施宁夏三大示范区农业生态经济战略规划为重点,依托黄河农耕文化、神秘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和传统特色的资源,形成黄河金岸、爱依河两岸、贺兰山沿线、环生态六盘集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群”;认真组织编制自治区、市、县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组织参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星级创建行动”和示范创建活动。以典型引路,全面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为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树立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学习的典型,为消费者推荐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满意度的园区,创造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牌。
开展自治区休闲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出3~5条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将优秀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和景点连成线,推荐给以周边市民为主的消费者和相关旅行社,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促进会员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
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培训的基础上,将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人员等新职业纳入到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按项目补助标准给予技能培训经费补助。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服务技能和水平,开阔管理人员的视野和思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为摸清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休闲农业运行状态,于2011年暑假期间,组织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5125名在校大学生,对2010年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以全面了解湖南省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是在2010年下半年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设计的,将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分为休闲农业集聚区(包括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休闲农家等形式)和休闲农业企业(包括休闲农庄、生态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对每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均从农业生产经营状况、乡村旅游经营状况诸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县级农业行政部门摸底调查、典型案例剖析、实地考察、走访专家等,准确把握全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125份,收回有效问卷4184份。对回收的问卷按经营主体进行数据汇总,并根据收集到的县级农业行政部门相关数据进行校正,然后按所在地域进行分类汇总,得到全省各地的休闲农业经营现状汇总表,本文是在汇总表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2湖南休闲农业产业的总体特征
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经过数据整理和初步分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湖南省休闲农业总体情况如下:2010年全省共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250个,全职从业人员103923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为95613人(本地农民就业占总从业人数的92%),平均每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从业人数为12.6人;影响、带动周边102768个农户,平均每个经营主体带动12.5户;2010年接待游客9383万人次,平均每个经营主体接待1.14万人次;2010年营业收入509205万元,每个经营主体平均营业收入为62.72万元;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年营业收入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79820万元,每个经营主体平均21.8万元,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全省休闲农业2010年利润总额154068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18.67万元;上交税金21425万元,平均每个经营主体纳税2.6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总资产约60.93亿元,经营面积23398hm2,平均每个经营主体投资73.86万元、经营面积2.84hm2。
3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地域分布特征
湖南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有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类型。各地的农家乐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花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林区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林家乐、休闲农家等多种形式。农家乐的一般特征是利用农户自有住宅和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对外服务经营。休闲农庄主要表现为各类农业庄园、休闲农场、生态农庄、特色农庄、特色餐馆等,一般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接待设施。休闲农业园区包括采摘园、观光园、垂钓园、农业主题公园、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等,一般表现为规模较大,具有较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民俗村(镇)一般依托特色乡风民俗、特色建筑或人文景观、节庆等,整合多样化的乡村旅游资源,有规划地开发建设成的地域性乡村旅游资源。表2显示了湖南省各市州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的数量分布。从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农家乐、休闲农庄还是休闲农业园区,长沙市均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这与市场需求是密切相关的。长沙市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360万城镇人口是休闲农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从而刺激了长沙市的休闲农业迅速发展。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均系湖南省内相对较大的城市,带动了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也表现较大的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张家界市虽然总人口数量较少,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依托张家界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景区边缘的特色化休闲农业产业群。衡阳市的城市规模本身较大,加上其依托南岳衡山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较大的休闲农业产业规模。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供给侧;产业结构;江苏南京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12-02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advocated,it′s imperative to take actions to accelera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In this situation,leisure agriculture,which has thrived for recent years due to growing demands for countryside travel,is facing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three directions with an aim to illustrate what kind of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and farm administrators can apply to make more profit in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supply front;industrial structure;Nanjing Jiangsu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高度,但供求不均、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方面,重复投资、过密分布使得休闲农业有同质化、粗放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缺乏创新、经营不善让个性化、精细化的新业态制造举步维艰。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的休闲农业呈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新常态背景下,休闲农业作为一条颇具发展潜力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产业链,如何响应市场新需求,构建产业智力服务体系,是值得研究的命题。
1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南京市郊的休闲农业虽然在近年来发展速度快、势头好、潜力足,但仅着眼和滞留于短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及时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标[1]。
1.1 市场结构欠妥,缺乏整体规划
纵观南京市郊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虽然在浦口、江宁、六合、溧水、高淳等各区或县均有一定分布量,但总体缺乏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区域特色,从而未能实现休闲农业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即使是部分被评为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的景点,也存在缺乏规模优势的问题。由于粗放式经营和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一些休闲农业未能利用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求[2]。目前,由农民自身投资开发、散落分布乡间的农家乐层出不穷,因为在资金和产品方面缺乏优势,这类休闲农业在同行竞争中吸引力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地方政府为改善此类产业的生存空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援助建设,但是这种惠民政策在现实执行中遭受人际关系的考验。一些资源禀赋平庸的村落在盲目投资后仍然无法实现盈利,市场竞争力低下。
1.2 重复现象严重,缺乏文化创新
目前,南京市郊地区的休闲农业处于发展与上升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介入和参与休闲农业经营。但因其文化素质一般,创新意识有限,模仿和套用现象泛滥,农业资源的重复与过度利用屡见不鲜。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的主要活动不外乎观光、采摘等传统休闲项目,尚未深入挖掘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休闲活动。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在没有认真分析当地特色和客源市场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使得同一地区内休闲农业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突出。例如,南京市溧水县因气候温暖、土质松软,适合草莓种植。溧水草莓上市早、果期长、品种好、质量优,深受市民青睐,也吸引了众多南京及周边市县居民前往采摘,全县的草莓基地也从最初的洪蓝镇延伸到现在的永阳镇、晶桥镇等众多镇区[3]。然而,溧水草莓产业繁荣的背后,部分农户欲复制草莓模式经营致富,在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盲目进行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最终因层次低、品位低和质量低而导致项目终止。
1.3 品牌意识落后,宣传力度不足
近年来,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发展迅速,景点数量持续增加,但景点的服务和功能水平普遍偏低,规模偏小,以高品位、多功能、知识性为基础的数量较少。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或农业观光点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内容不够丰富、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不大,尚未形成加强宣传建设、树立品牌的良性发展模式,与周边旅游景点缺乏互动,宣传手段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4]。总体而言,当前的南京市郊休闲农业重管理、轻宣传,着眼眼前效益却忽视了长远发展。
2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产业,应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点,通过整合休闲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将其打造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发展规范的新型产业格局。
2.1 合理定位,有效创新
在“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的熏陶下,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如今,虽然农业的定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躬耕陇亩”的传统层面,但仍离不开“自然”这一原始环境。因此,休闲农业园区内的各种生产经营和休闲体验活动都须以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确保园区景观的生态性和原真性[5]。
“农游合一” 的理念是休闲农业的定位标准[6]。经营者应在积极拓展休闲农业食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结合。同时,要根据产业前景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推进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一些休闲农业产业在项目规划与安排上欠缺层次性和联动性,未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发展结合[7]。对此,应以游客的参与体验为首要考虑,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出以知识性、趣味性为主的休闲农业活动项目,使游客广泛参与,深入体验。近日,安徽省绩溪县的“桃花节”因其“一人一树”的营销策略受到关注。据悉,凡在节日期间入桃花园区的游客都能免费认领1株桃树苗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栽种。该项目的新颖之处在于充分利用游客的猎奇心理与成就心态,打开了一条长久的营销链,提升了顾客粘性,为“桃花节”的后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特色是所有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在充分考虑区域性与季节性的基础上,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优势,锚定突破方向,因地制宜,鲜明特色。台湾地区的飞牛休闲牧场早期以乳牛养殖为主要业态,在当地政府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前提下,成功转型为以经营休闲农业为主的休闲农场,成为游客争相去往的旅游胜地。目前,飞牛牧场共有农产体验区、休闲活动区、自然生态3个分区,其中,农产体验区以大草坪亲子活动区为主要特色,吸引了众多家庭出游者;休闲活动区内的农民研习训练区也有大量游客观摩体验[8]。
2.2 深化绿色,优化服务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服务顾客、满足顾客[9]。因此,休闲农业努力的方向,应注重替游客创造休闲游憩活动与服务价值。休闲农业具有其生态资源、农村生活文化及绿色产业的独特性,这些特性提醒休闲农业经营者有必要扩大休闲游憩活动与服务系统,把游客视为休闲体验过程的参与者。换句话说,就是将游客的来访作为投入,而游客的满意度作为产出。因此,如何创造游客与休闲农场未来关系发展持续维系的竞争优势,将是休闲农业经营的成功关键。要以绿色为核心要义,营造和谐生态。
绿色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的根本路径。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存在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能量流动效率低的问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反映新农村面貌的旅游产业,必须重视在资源与环境利用方式上的改进。
为改善农村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南京市农业部门近年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多数休闲农业专业村实现了公厕、沼气池的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有相当水平,但仍然存在项目盲目开发、人工造景过度、游客垃圾泛滥等问题。如何保障和推动绿色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开辟一条富有竞争力的发展新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南京市郊农业生产和休闲农庄经营过程中,应注意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中,强化垃圾就地处理能力,缓解垃圾污染问题。在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可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箱、垃圾分拣处理站等,对休闲农业产生的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10]。
在设计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时,要注重游客体验,保证生产和服务的综合性。总体而言,一般园区都会提供生活服务、旅游接待服务、导游服务、旅游活动服务等,但各园区须根据所设项目的特点,在服务组合上形成自身的风格特点。
餐饮是休闲农业主要的经营项目,也是其获利的重要渠道。休闲农业园区餐饮部的客源波动性强,因此应重点关注游人高峰期的用餐管理。该时间段内,要保证餐饮设施、服务人力和饮食材料与接待量基本相符,服务上做到安全卫生、快速准确。
住宿是大中型园区的经营重点。一般而言,园区会利用独有的优渥环境、地道的乡土文化和温馨的风土人情,为游客提供较为优越的住宿服务。南京市六合区的九九艳阳度假村通过建设体量不大但外观内饰特色鲜明的小木屋住宿景观,在同行业竞争中形成了较强吸引力。笔者认为,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园区周边的农民居所可通过利用其闲置房间,经过改造或改建,形成家庭旅馆,为游客提供接地气的住宿、餐饮和休闲服务。
解说服务是休闲农业基本的服务项目。成功的解说系统能强化游客对休闲项目的感受,提升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从而成为园区促销的有效手段。南京市郊部分大型休闲农业园区,可强化解说服务方面的管理。因讲解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与其素质水平成正比,经营者雇用的导游或解说员应尽量具学历优势。另外,不同的园区应该根据园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园区性质、服务产品、景点分布和游览时间等,探索不同的人员解说方式和游客组织形式,以利于资源环境保护和游客最佳体验获取为最终目标。
2.3 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等相结合的产业,休闲农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竞争。
有学者将休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人在完成社会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形态和行为方式[11]。休闲应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校正、平衡、弥补功能的文化精神力量,更好地融入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建设中。
当前,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区对“名人故里”“传说地”的头衔趋之若鹜,这种“文化傍老”现象在南京市郊的休闲农业建设中也有发生。一些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原貌,却没有将该优势作为突破点和创新点,一味追求空洞的观光、采摘等休闲项目的重复建设,实乃乏善可陈之举。在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方面,北京的门头沟区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位于北京西部山区的门头沟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有多达54个的明清古村落,其中3个村落先后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有砖雕、石雕、木雕的古民居也达数百所[12]。纵览南京市郊,以漆桥古村和江宁佘村为主要代表的古村落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从古村落自身特点出发,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可以确立不同的开发取向。一是从村落特点和文化背景出发,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杜绝千村一面和无序竞争。尤其要注重探索并发掘相应的民俗文化内容,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和多层面文化需要。二是村际联合、整体规划、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可尝试开发科普教育型、民俗农庄型项目,发展传统节庆文化等旅游产品。三是多资源综合开发。以古村落为基础的村落旅游应该与山水游、古道游、边关游以及红色游结合起来,与寻根、采摘、休闲、疗养等结合起来;把文化享受和娱乐、游购等时尚元素结合起来,走一条文化与时尚特色并重的开发之路。
3 参考文献
[1] 王秀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10):2-3.
[2] 张跃西.休闲农业创新实证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13(3):38-42.
[3] 王忠军,汤叶芳.江苏溧水草莓产业提档升级的思考[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10):38-40.
[4] 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5] 李哓颍.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6] 郭焕成,刘军萍.观光农业:农游合一的新型产业[J].中国市场,1999(7):42-43.
[7] 吕明伟,孙雪,张媛.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 张静,阮如舫.都市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台湾飞牛牧场为例[J].现代农业,2012(2):64-66.
[9] 彼得・杜拉克.公司的概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 何云,徐慧娟,胡啸,等.注重环境保护,推动休闲农业绿色发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5):13-16.
时至今日,传统农业经营确实有其瓶颈与极限,如果仅从生产效率观点而言,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由于其初级生产的特性,已不太可能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动力来源,农业的发展亟待升级转型。鉴于休闲农业兼具经济、社会、环保等多重功能,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其寄予厚望,并在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台湾地区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台湾“行政院农委会”自1990年开始,将发展休闲农业列入农业政策中,为加强休闲农业培训教育与倡导、规范休闲农业区的规划与休闲农场设置,于1990年颁布《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在政府职能设置上,农委会下设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从而形成从上到下的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欧洲国家没有专门就休闲农业出台法律法规,但是在资金支持方面力度较大,主要的方式是直接财政补贴和低息贷款,如西班牙中央政府于1984-1985年推动“耕种之家”计划,针对乡村区域提供信贷服务,指定用于维修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民宿供游客体验。西班牙各自治区政府则提供私人民宿经营者信用贷款,鼓励私人企业与协会组织进行相关投资,改善休闲农业的住宿品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为维护农村生命力、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发展农场经济多样性,欧盟制定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和欧盟共同区域政策,政策对发展休闲农业、村落的改造、农村旅游纪念品开发、乡村遗产的保护、乡村景观的恢复等给予资金支持。
二、协会服务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相关的各种协会在教育培训、质量评级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育培训。德国农民社为休闲农业经营者提供咨询服务,并为其提供财务、税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咨询、培训服务;法国农会常设大会为农场提出养成策略,对农场进行训练,提高农家经营技巧。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通过有效整合区内资源,举办休闲农业研讨会和进修课程,强化了对休闲农业的产业辅导,提升了产业品质。质量评级。澳大利亚休闲农业协会自1993年起开始对休闲农村进行质量评级,获评的农场可以在其营销活动中使用“农场假期”的logo;德国农民社重视度假农场设置后的评鉴检查,对符合标准者发给定期证书与检验标志,加入者必须两年接受一次重新认证。宣传推广。澳大利亚休闲农业协会与旅游相关单位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配合密切,如在机场、车站、旅馆、百货公司、公路旁到处都有旅游信息站,由农场设计印刷提供免费的地图、单张、手册等;1988年,法国农会常设大会设立农业暨观光接待服务处,集合法国农业经营者公会联盟、国家青年农民中心、法国农会与互助联盟等专业农业组织,为不同区域的农场规划出各自的市场定位,并开发“欢迎光临农场”系列网络,连接法国各区域农场,为法国农场强有力之促销策略。
三、农场经营
精心规划。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休闲农场均是在设立之前就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注重休闲农场的主题性,突出休闲农业的生态、生产与生活三生一体的产业特性,强调原生态的农村生产、生活体验。如澳大利亚堪培拉附近的莫利农场(MorliFarm),新西兰奥克兰附近的蒙哥马利农场(Mont-gomerieFarm)等均以农场生态、生活文化及饲养的主要牲畜生产过程为规划设计重点,充分表现休闲农业的特色。科学管理。为节约人力成本,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农场高度关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农场的服务流程经过科学规划,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农场的工作人员多数经过充分的培训,能够担当不同的工作角色。产品创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休闲农业经营者注重提高农产品的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很多农产品经过加工、分级包装,建立特色品牌后成为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增加农场的销售收入。如台湾新社休闲农业园区的特色农产品蘑菇,被深加工为蘑菇干、蘑菇冰淇淋、蘑菇酱等,辅之以充满卡通化的精美包装,冠之以“菇神”的品牌,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四、对大鹏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启示
大鹏新区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条件。从旅游资源来看,陆域面积294.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3.22公里,森林覆盖率76%,拥有深圳市16.1%的基本农田,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资源条件;从市场需求来看,大鹏新区位于珠三角大都市圈,2小时车程以内的国内客源市场规模超过3000万,区位优势突出,客源市场庞大。大鹏新区目前能够称之为休闲农业的经营型态主要是农家乐和渔家乐,但是多数无证无照,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目前低质量的农家乐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此外,随着大鹏新区旅游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保障原居民群体的诉求和利益,也是未来大鹏半岛所必须面对的命题。大鹏新区发展休闲农业,既可以保障原居民利益,又能够丰富大鹏半岛旅游区的产品体系,同时还能促进大鹏新区自然生态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政府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采取以下策略:
(一)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在资金扶持方面,政府可颁布实施《大鹏新区休闲农业发展政策》,鼓励原居民开发经营休闲农业。符合政府规划的休闲农业企业可申请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和贴息贷款。在条件适合的村,可通过村委会牵头,成立集体企业,引导原居民主导休闲农业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以达到原居民自我管理的境地。在组织机构上,可设置大鹏新区休闲农业发展委员会,集合官、产、研的力量,为缺乏休闲农场规划和经营经验的原居民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在规划上予以指导
在大鹏新区休闲产业总体规划方面,应当注意到休闲农业多为小微企业,如果在地域上分散,就很难形成合力,休闲农业的地域品牌就难以凸显,同时也降低游客的休闲体验价值。因此应当秉承成片开发的理念,规划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在休闲农业经营单位的规划方面,应强调乡村性、地方性、生态性及体验性等产业特性,坚持生态保护、注重本土文化认同、突出地方农业特色主题的理念。尤其要指出的是,同一园区内的不同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应当突出不同的农业生产主题,发展各自的产品型态,避免近距离同质化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三)在经营上予以服务
衡水邓庄植物观光园位于衡水市东部,是衡水发展较好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其先后投资170多万元新建连栋温室1栋,修建了绿色长廊和百亩果脯采摘园,完善了蔬菜花卉组织培养中心和肉奶牛胚胎移植中心,把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园区改造成了一个集科研、生产、观光、学习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春节期间供应各类蔬菜花卉,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但在平时只有一些热带植物供游客参观,休闲娱乐相对较少。目前已经成功引种美国、以色列、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新、奇、特、优瓜菜和花卉品种,其中樱桃西红柿、五彩椒、球形茴香、迷你黄瓜等38个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
2发展衡水休闲农业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该地区具有众多的原始人文生态景观、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古朴的民俗风情、各种农事节庆活动,这些资源均有待开发成具有浓郁地方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休闲农业产品[2]。如对衡水农村古代建筑遗址的利用,包括古城、古井、古桥、古宅、寺院等建筑;对传统文化与手工艺等具有地方特色艺术品的利用;此外还有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传统节日、婚嫁礼仪及健身活动、宗教仪式、制作名优土特产品、绿色食品、乡土工艺品,旅游高峰期从事划船、抬轿、骑马、民俗表演、指导游客体验农耕生活等等。衡水的休闲农业尚处于初兴阶段,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的势头很好,速度在不断加快,开发的潜力在不断挖掘,并已在农业和旅游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赋予了显著的中国特色[3]。但现阶段休闲农业的市场定位还不很准确,经营水平还不很高,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休闲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突显;休闲农业的发展尚缺乏科学有效的政府管理;休闲农业的品牌化意识不强;休闲农业的休闲文化理念发掘不够。
3衡水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议
衡水休闲农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地势资源、环境资源和丰富的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名优新特农产品。有条件的话,要积极引进先进、优良的适合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水果、蔬菜、花卉和其它观赏植物,引进工厂化生产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观光休闲农业的科技量[4]。可以以展示古老的农业历史文化变迁和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发展成就为主题,结合园林建设,加入衡水的文化与之融合,使这些景观在内容、形式、结构等因素中深刻反映历史或现代特性、痕迹。在农作实践过程中,春季的繁花绿叶转而到秋季的层林尽染,游人的神志伴随着愉快的心境在时空中纵横驰骋;当游人在农家亲手制作无污染、新鲜干净的绿色蔬菜和味美的鸡鱼等佳肴时,一切尘嚣、烦忧也都烟消云散。
关键词:休闲农业,意义,措施
【 abstract 】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o everything from set out actually, carry out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strengthening characteristic,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mean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农村、农民独特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充分挖掘和开发农村丰富的自然、景观、文化以及农业生产等资源的多种功能,向社会提供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休闲、风情感受、文化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休闲服务和农产品的新型产业。目前,休闲农业在很多地区已得到长足发展,给农村的经济建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何推动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开辟一条富有竞争力的农业发展新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休闲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
(一)休闲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柱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观光休闲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休闲农业是休闲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以其融入自然、注重休闲的优势成为一个新型产业,两大产业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创造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农村发展生产、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富裕的有效途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2.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发展休闲农业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并将第一、二、三产业有机连接,突破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的生产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注重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因此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休闲农业注重对消费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优美、健康的消费环境,有利于促进农村村容和环境建设,实现新农村村容整洁的目标。
3.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农民具有的勤劳、淳朴、善良的优良传统美德值得发扬光大。但同时不可否认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也有一些不良习惯长期延续下来,如环境卫生差、不文明的用语等依然存在。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城乡休闲农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相互交流、学习,吸收对方的优点,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城乡文明共同发展。
(二)休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休闲农业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休闲农业对农业生产、营销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同时还需要更高层次、复合型的营销和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作用以及与城市居民的学习交流,可以带动农民素质的提高。许多服务性工作,可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并可培养经营管理者,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休闲农业有利于延长产业链
休闲农业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传统农业产业基础上的产业链的延长,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销售,提供休闲、养生和娱乐服务。产业链的延长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并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
1.积极宣传,提高认识
发展休闲农业必须非常重视舆论宣传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要激发农民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一要让农民认识“自身”在休闲农业开发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成为当地休闲农业发展的主体。二要认识发展休闲农业能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要认识农村发展更需要农民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城市文明,在多层面的交流中,促进城乡之间的相互融合,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四要认识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能力的重要性,用管理城市的理念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用发展现代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
要大力倡导市民参与。参与性强是休闲农业的特点之一。要引导市民把发展休闲农业放在进一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去认识,倡导人人为农民献一份爱心、尽一份能力,在全社会为休闲农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
2.加大宣传,促进营销
根据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市场推广对于休闲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有些国家甚至被看成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我国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要重视休闲农业的市场推广和信息。
要善用媒体。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本地区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特色鲜明、效益较好的休闲农业园,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和发展休闲农业。在市场推广、信息方面,要有效利用互联网。
要善于推介。根据各地特色,适当多召开推介会、交流会、展销会、各类文化节等,全方位向社会推介休闲农业。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要帮助企业加强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切实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
要善于推广。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休闲农庄,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通过与休闲旅游者的对接树立品牌。要顺应发展要求,适时成立休闲农业协会,制订章程,规范运作行为,开展相互交流,打造品牌,促进共同发展,让休闲农业以品牌和质量参与市场竞争。
(二)突出特色,确保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1.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规划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龙头,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依据。发展休闲农业首要的工作是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发展休闲农业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之中,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坚持以“农”为本
必须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作为发展休闲农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托农业特色、优势和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农民是否拥护、农民是否受益作为衡量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3.打造旅游品牌
认真调查分析本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围环境条件,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如莱阳梨品牌,莱阳以“梨文化节”为契机,以“提升形象、发展经济、惠及群众、共建和谐”为宗旨,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立足实际、务求实际"的要求,将莱阳梨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媒体与平台,着力打造莱阳梨新形势下独特的文化品牌。
4.突出乡村特色
要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突出乡村特色,增强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重视乡村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性开发,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6年9月,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文化部、人民银行、林业局、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意见》明确了七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规划引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编制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二是丰富产品业态。鼓励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渔人码头等模式。三是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着力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四是推动产业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五是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加强对已认定的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监管,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六是保护传统村落。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和监督。七是培育知名品牌。重点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品牌体系。鼓励各地培育地方品牌。
《意见》强调,要强化政策落实创设,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鼓励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扩大信贷支持。要加大公共服务,开展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加强科技支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加强规范管理,加大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加大对认定的示范县、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的动态管理。要强化宣传推介,努力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
(据中国政府网)
当阳市休闲农业各具特色,吸引顾客消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以自然观光为主、有的以农事体验为主、有的以休闲娱乐为主、有的以农家美食为主,部分休闲农业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如半月镇胡家湾风景苗木基地,由民营企业龙源公司投资1.5亿元,在该村租赁3333.33hm2林地,带领当地农户发展风景苗木种植,办起生态观光旅游,通过举办“樱花节”、“桂花节”等活动,吸引了宜昌、荆门等周边地区近万名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庙前镇林桥村蓝莓种植基地,是湖北省两家蓝莓种植基地之一,2014年夏季的“蓝莓采摘节”吸引了市内外及武汉的大批游客观光、采摘、购买,游客兴致勃勃,反响良好;庙前镇井岗村陈江开办园特色休闲农业,面积约13.33hm2,其中建设全硬化高标准垂钓鱼池3.33hm2,设置钓台50个,林木、花草基地6.67hm2,开办有美食城、观花园、钓鱼场等相关服务项目,客人边吃边买,形成了独特的服务特色。同时,全市休闲农业已初具一定的品牌优势,“郭场鸡”、“王大岩”等品牌在当阳市乃至宜昌市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并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规划滞后,开发层次不高
目前,当阳市休闲观光农业尚缺乏整体规划,其发展基本上处于农民和业主自主发展状态,服务项目少,内容单一重复。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构成部分是零散分布的“农家乐”,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大型休闲观光项目较少;另外,由于管理不够规范,引导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农家乐”开发层次低,品位不高,竞争盲目,在经营时间上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依托百宝寨风景区的几家农家餐馆,在开业之初生意红火,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引导,各自为阵,没有注意自身的特色挖掘,菜品普通化,休闲娱乐设施不完善,已有几家处于半停业状态。
2.2规模较小,特色影响有限
当阳市休闲观光农业虽然点多面广,但规模普遍较小,管理粗放,品位较低,宣传不力,影响力还十分有限,辐射半径多在30km内,旅游客源基本来自附近的城镇,政府引导不够。另外当阳市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创建欠缺,缺乏自身特色挖掘。即便是有一定特色的,由于缺少市场意识,品牌开发和保护意识不强,可持续性发展受限,如王大岩野味、郭场火锅鸡虽然在宜昌、荆门、荆州等周边县市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走进了武汉,但“王大岩”等品牌至今没有注册,随时有被别人抢注的可能。
2.3配套落后,服务水平较低
一是由于不少休闲观光景点位于丘陵山地,道路交通条件有限,游客进出不便,而且普遍存在停车难问题。另外,电力保障不够,尤其是用电高峰时,许多农家乐的空调几乎无法派上用场,直接影响接待能力。二是不少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户硬件设施功能不全,严重影响了客流量增加与知名度提高。主要问题是:缺少路线指示牌;住宿条件和卫生状况较差;可游玩景点少,休闲娱乐场所寥寥无几,游客无法享受真正的农家风情;另外,基本无垃圾处理系统。三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当阳市休闲农业多是家庭化经营,从业人员多为普通农民,缺乏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知识和经营谋略,服务意识不强,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影响了当阳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独特优势
3.1自然资源优势
首先,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景象万千,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而有之,构成了“六岗、三平、一分山”的地貌格局。丘陵岗地涵盖了全市70%的镇(办事处),适宜生态种养一体化模式发展,且兼具休闲观光等独特的地理优势。其次,当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众多动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38.3%,各类自然保护区18个;沮漳河两大水系纵贯全境,东风、百里、漳河、巩河四大灌区控制全域,126座水库星罗棋布,具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必需的自然资源。再次,农业产业基础较好,当阳市农作物233种,特产品种360种,森林植物419种,已形成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沮西水产品基地、漳东水生蔬菜基地、坝慈蔬菜基地、荷当路林果基地等五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有“糜城藕、仙人掌茶、双莲荸荠、金水梨、清坪猪、玉皇李、双莲鸡、慈化菜、凤凰果、沮漳鱼”等地方特色产品。
3.2交通区位优势
当阳西接宜昌、东临荆门、北承襄阳、南抵荆州,位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宜荆荆”城市圈中心地带及宜荆荆三地“一小时”经济圈内,辐射半径100km左右,辐射区城镇人口390万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客源基础。当阳境内汉宜公路、荆宜高速横贯东西,远当一级公路、正在建设的当枝一级公路纵贯南北,在建的保宜高速、宜张高速在当阳交汇,焦柳铁路、襄石复线穿越全境,汉宜高铁、三峡机场辐射当阳,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近至宜荆荆三地,远至襄阳、武汉等地游客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到当阳休闲观光均可实现当日往返。
3.3旅游文化优势
当阳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和著名的佛教胜地。现有大小旅游景区(点)139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4A级景区1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青龙湖湿地公园)。玉泉寺—关陵景区被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范围。全市年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90万人次和12亿元。正在建设的关公文化旅游城项目将进一步激发当阳旅游活力,带动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当阳的民俗文化底蕴丰厚,特色鲜明。如关公文化旅游节、关陵庙会等,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旅游品牌,关陵庙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省最大的乡镇民俗文化博物馆—淯溪镇民俗文化博物馆正式建成,以及遍布全市的麦城、磨盘山遗址、周仓墓、鬼谷子洞等历史遗址开发,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当阳市观光旅游。
4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4.1加强规划引导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做到有序发展、合理布局、规模经营。一是要加强统筹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自然、人文、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合理划定各镇(办事处)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类型,突出一镇(办事处)一特色,避免重复建设。二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城市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资源节约和美化环境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重视休闲观光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配套产业。四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4.2加强政策扶持
成立市休闲观光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制定投资、土地流转、信息提供、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政策,将农村改水、改厕、环境保护、交通建设、邮电通信、亮化美化等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建设。设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在水电供应方面,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给予支持。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促使土地相对集中,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对农家乐项目集中区域开辟交通、旅游专线等。
4.3加强宣传推介
建立以宜昌市城区及周边县市区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一级客源市场,以省内大中城市群为二级客源市场。一是广泛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推介。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开发市场资源,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二是借助特色产业节庆活动进行推介。由政府主导,挖掘培育各项节庆活动及其他民俗活动节,扩大当阳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知名度。三是借助与旅行社的合作进行推介。以欢乐城乡游系列活动的形式,积极与旅行社衔接,开辟农家乐休闲线路,重点突出农民风俗、农业观光和农村风情的宣传推广。四是借助省市专项活动进行推介。组织规模较大,服务较好的旅游点参加旅游交易会、农业旅游博览会、旅游节庆新闻会等,扩大知名度。
4.4加强品牌培育
一是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各镇(办事处)应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当地的农业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努力使之与农业生产、旅游相结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二是加快休闲功能拓展。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有机融合,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以及环境保护、农事体验于一体。注重吸引游客参与,并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三是大力发展特色饮食。在饮食方面应有所创新,推出具有农家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美食,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土特产加工、销售连锁店等。四是充分发挥品牌效益。政府要积极出资,加快注册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商标,并免费提供给广大农户和经营者使用,充分发挥品牌的综合效益。
4.5加强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