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家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牟智通
10月15日是我爷爷的生日,爸爸、妈妈4点就叫我起了床,拿着生日蛋糕,去给爷爷过生日。
一到爷爷的家门口,我就闻到一阵清香。我一进门就口水直流。我们放下蛋糕,又把爷爷、奶奶叫醒,然后妈妈和奶奶去包饺子。过了一会儿,饺子熟了,我妈妈叫我来吃饺子,一吃就更香了。
到给爷爷祝寿的时候,我们唱着“生日快乐”歌,妈妈把蛋糕上的两个寿桃分别给了爷爷和奶奶,又把蛋糕上的寿字给了爷爷,我们看见爷爷把寿桃和寿字都吃完了,我们很高兴。
被孩子入睡问题困扰
我的儿子点点4岁8个月了,在之前的日子里,我每天晚上都陪他入睡。每天晚上我都在“孩子应该早点睡觉”的育儿理念中早早地给孩子洗好,再把自己迅速弄好,便关灯陪伴孩子入睡。我们聊聊天,然后我就得无奈地忍受他的兴奋。他在床上蹦来蹦去,翻着跟头,而我则一边制止一边催促他快点睡觉。墙上的时钟指针规律地转着,借着微弱的夜灯,我看见它转了两圈或者三圈,慢慢地时间已经接近深夜。过长的入睡时间消耗掉了我所有的耐心和经历,夹杂着对他睡眠不足的担忧,最后的我忍无可忍,通常以暴怒收场――儿子在哭声中慢慢入睡,而我却在黑夜中焦躁地等着怒气消散睡意袭来。
陪睡陪出了问题
按说孩子小,家长陪睡是应该的,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依恋、建立孩子安全感很有好处。可是随着他一天天地长大,我蓦然发觉曾几何时,陪睡给我和儿子都造成了不良影响。陪睡影响了孩子的睡眠。因为每天陪儿子睡觉,儿子不自觉地变得兴奋,他总想着让我讲故事或者陪他玩游戏,玩那种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就能玩的“角色游戏”,比如扮演下黑猫警长,一只耳朵什么的,然后他会突然站起来打两枪……我忽视了,其实睡觉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早就应该自己面对,我认为这一年龄在两岁半左右比较合适,儿子开始独自睡的时间太晚了。
陪睡影响了大人的睡眠。尤其是最近,我甚至回到了儿子刚出生那时候的睡眠状况,有时候他还没有睡着,我就已经睡着了。但这种睡着显然是浅睡,等他睡着我却又彻底清醒了,或者半夜突然醒来,想想自己的事情,第二天自然精神不佳。
陪睡影响了亲子关系。你可能会觉得每天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读书、跟孩子交流会促进亲子关系。其实并非如此,一开始的入睡场景的确是温馨的,一起看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躺在床上,但是渐渐地就不对劲儿了。面对儿子的调皮,我很难控制自己,会对儿子说“快点睡”“再不睡我就发火了”“你是个多动症患者吧”“你不听我的,以后我就不听你的了”,到最后可能就“急不择言”了。儿子听见这些话自然是反抗、哭泣、发作,好好的一晚上就这样糟蹋了。
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不再陪睡
第一天,九点钟给儿子洗好上床之后,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睡觉,我还有工作要做。”他说:“妈妈,我等你。”我赶紧说:“我可能要很久,等不到我就别等了,你自己赶紧睡吧。”他没有说话。等他躺在床上之后我来到书房找了个电视剧看,心里美极了,但也有点忐忑。果然,一会儿就传来了儿子的催促声:“妈妈,你弄好了吗?快点来睡觉!”我说:“还没呢,你先睡吧。”就这样,他隔一会儿就会叫一声,我一直不为所动。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等不到我,好像自己又很困,很快就大声哭泣起来,就像第一天入园那样,持续了很久,最后还是睡着了。
第二天,儿子学精了,睡觉之前问我:“妈妈,你今天晚上还要工作吗?”他仿佛想看看有没有商量的余地。我赶紧正色道:“当然啦,开学了,我就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啊。”后来,他躺在床上依然很难自己睡,总是问我“妈妈,你怎么还不好呀”。我坚持不让着自己心软,我知道这是必经的阶段,必须要坚持。他哭了一阵子就睡着了,不过比第一天哭的时间明显变短了。
第三天,临睡前孩子突然流鼻血,我按着他的鼻子帮他止血,心里想,今天晚上要不就陪他睡吧,好观察鼻子情况。就在这个时候,儿子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突然也问了一句:“妈妈,我今天流鼻血了,你陪我睡好不好?”我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突然改变了主意,我心一横说:“不行,你的鼻血已经止住了,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自己一个人入睡。有什么需要可以叫我,我就在隔壁。”儿子咧咧嘴,想哭,可是最终还是忍住了。我想今天非常关键,如果妥协会前功尽弃,而今天流鼻血恰恰又是非常好的契机,可以让孩子知道在睡觉这件事情上大人的坚持。果然,自此之后儿子独自入睡变得非常顺利。他每天的入睡时间比以前提前了一到两个小时,我对他睡眠的担心也一扫而空了。
儿子习惯独睡后,母子睡前交流质量高
等儿子习惯独睡之后,我在他睡觉之前会去陪他一会儿,然后我们就聊幼儿园的事情。因为我规定只陪他10分钟,所以他非常珍惜和我的这一段聊天时间,每天都搜肠刮肚地跟我说幼儿园的事情,而以前当我问他的时候他都是以“我忘记了”来搪塞我。也许是不愿意说,也许是真的忘记了,总之交流的欲望是远没有这时候强烈。
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因为发烧了,所以早早地钻进了妈妈给我准备好的暖被窝,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朦胧中,我感觉到有人在抚摸我的额头,那感觉像是柔软的绵花飘落在我的额头上,轻轻的,暧暧的。我竭力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妈妈。我说:“妈妈,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睡呀!”妈妈微微一笑:“宝贝你发烧了,我不放心,起来看看。”“您明天还要上班呢,快睡吧!”我急切地说。“来,你先喝杯水吧!”我接过水“咕咕”地喝完了。妈妈看了,放心地回到房间。我再次钻进被窝,可能是因为刚才起来时着凉,我怎么也睡不着,还不停地咳嗽。妈妈闻声赶来,给我擦背,我又甜甜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又来为我擦背。灿烂的阳光透过窗户,撒在我的床上,我看见妈妈的额头上多了几条皱纹,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多了几条熬出的红丝,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扑到妈妈怀里……
我喜欢妈妈的爱,喜欢我的妈妈!
牟智通
10月15日是我爷爷的生日,爸爸、妈妈4点就叫我起了床,拿着生日蛋糕,去给爷爷过生日。
一到爷爷的家门口,我就闻到一阵清香。我一进门就口水直流。我们放下蛋糕,又把爷爷、奶奶叫醒,然后妈妈和奶奶去包饺子。过了一会儿,饺子熟了,我妈妈叫我来吃饺子,一吃就更香了。
到给爷爷祝寿的时候,我们唱着“生日快乐”歌,妈妈把蛋糕上的两个寿桃分别给了爷爷和奶奶,又把蛋糕上的寿字给了爷爷,我们看见爷爷把寿桃和寿字都吃完了,我们很高兴。
它两边是高大茂盛的树木,枝叶在头顶层层交错,搭起密不透风的隧道,我们的车仿佛是被吮吸到这条幽深的差不多长达一里的隧道里。快驶到尽头时,汽车四个轮子碾着沙砾隆隆作响,那声音如同交响乐队的演奏达到,最后,车顶上被压缩的空间豁然爆开,左边松树后面出现了平整的草地和一套坚固、结实、气度非凡的房子。由于车库里堆满了巴瑞喜爱的各种工具,车只能在车库前的两棵丁香花灌木之间停下来―――我们到家了。
我们家一直有两辆轿车,但从来不是那种很高档的。妈妈1985年以9000美金买下了一辆蓝色的马自达626型普通轿车,什么奢侈的配件都没有装。车虽然便宜而简朴,但是非常耐用,甚至有通灵之疑:它跑了又跑,开得越猛它越喜欢,的确是好车。1989年的时候,我妈说要把它卖掉,换成更适合她当时社会地位的汽车。但滑稽的是她为那辆已经买了四年的车要价仍然定在6000美金,而且很固执地拒绝讲价。有人来看车的时候,我们孩子心里想劝劝妈妈跟顾客讲一下价,可是不敢说,怕挨她骂。后来当然没有人买,所以我们家一直留着那辆车,直到报废。至今,如果有人向我妈提到“那辆蓝色的车”,她还会挂上一副留恋的表情,好像很伤感,嗓音沙沙地重复着“那辆蓝色的车”……
我妈去哪里都很匆忙,六年里单独养活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的人可不是什么讲究安静、爱嗅花香的那种人。她的车和车里的东西都弥漫着一种工作氛围。车里面的时钟一定是提前5分钟的。她不像巴瑞那样讲规则地开车,所以被罚款到几乎被扣驾照的程度。她需要让自己激动起来才能正常地生活,所以她总是使用若干“兴奋剂”:车里面的音响系统非常好,那是为了吸收“兴奋剂”之一―――摇滚音乐。她喜欢她的重金属音乐再重些,如果按元素表排列,大概要重到铅的程度了吧。我爱严肃音乐的外婆诚恳地去了解我妈妈的这个难以接受的习惯时,我妈说:“我喜欢那个节奏,有了那个节奏我才能干活去。”甚至她现在都快要60岁了,仍然在听“车卡车卡出出”的摇滚乐。
她还有一样“兴奋剂”是咖啡,厨房放着一台可定时间的咖啡机,闹铃一响她就下楼喝。她喜欢研究什么是最香的咖啡,每天都循环着换品种。1985年,我们送给她一个特殊的瓷咖啡杯,杯子的下面有橡皮垫,这样她在那辆626里奔波时,杯子不会在仪表板上滑来滑去。她有八年时间每天早晨七点把咖啡杯放到那辆车里,有时为了戴手套,就先放在车顶上。我可爱的妈妈屡次把咖啡杯忘在车顶,开了一个小时的路到克里夫兰市的实验室时,才发现咖啡杯还奇迹般地留在汽车上面,耐心等待着。
尽管那时候年纪很小,但自从“那辆蓝色的车”来到我家,我就一直在观察开车技术并收集关于汽车的知识。巴瑞一直喜欢给我讲汽车课,教我这方面的术语,还培养我对汽车的兴趣。他1987年也买了辆马自达626,但他买的是白色。我和他的传统活动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然后去玩具店,他总是给我买火柴盒那么大的迷你汽车。美国的汽车文化很浓厚,每个成人都开,全家人在一起时经常谈到车,可是巴瑞是不跟大家讲这些的,他只有私下里才教我。巴瑞无疑是那种调皮的爸爸,喜欢为孩子展示他的顽皮才能。从怎么用汽油点燃巨型篝火、怎么抡着大斧子把木头劈开,到怎么在斜度大的山坡上滑雪。他每次教我这些有点危险性的技能时都会演示一下错误的做法,并同时说“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会让你身体某个部位受重伤”,然后他给我看他自己的那个部位,把一条恐怖的疤痕露出来,说是几岁的时候弄的。我估计他在自学种种歪才时受了不下十几次伤。
有一个冬夜,我跟巴瑞的关系发生了微妙但是极其重要的变化。那晚看完电影后我们没有去玩具店,因为我已经12岁了。他有些不知所措,并且很压抑,他真的希望我不会长大。他把车开到一个很偏僻的空停车场上,一声不吭。外面天很黑,地上皆是冰雪,辽阔的停车场边缘上堆着三四米高的雪堆。在这样凄凉又寂寞的气氛中,他忽然一笑,加快了速度,车里随即充满了他那哇哇哈哈呼呼呵呵的疯癫笑声。他十分欢畅地将刹车踏板跺了一脚,使整辆汽车旋转了两三圈,就像娱乐公园里的碰碰车一样。他一轮又一轮地做这个旋转车游戏时,技术不亚于赛车手。然后从脸色上看出来,他阴郁的情绪已经得到了发泄。我们调转车头回家的时候,他带着微笑向我说:“你以后绝对不要这样做,哦。”
到了1989年,我终于也开始了和汽车的直接对话,第一次把手放在那个蓝色塑料的排档杆上和它“握手”。第一次调档很陌生,但成功了就再没有害怕过了。然后我16岁的姐姐每天送我到学校上课时就跟我讲开车的技巧,因为她喜欢把自己当做妈妈。她对我而言是个很有耐心的好老师,她和巴瑞都让我坐在乘客的座位上练习调档。
学习怎么驾驭像汽车那样有力量的东西让我感到一种狂喜。对一个少年来讲,汽车大概有女孩那么神秘,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外国人才喜欢说美国人和汽车有着恋人般的关系。在我们自己看来,这种不同寻常的宠爱其实没什么奇怪的,每个年代都有它独特的浪漫观念吧。学车的那段时间我还在学校里学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聆听古代英国的浪漫观念。老师讲课时我正做着充满发动机轰隆轰隆响声的白日梦,醒的一瞬间便听到老师指出古代欧洲的一个文化特点,即早婚。老师朗诵了故事中的保姆向朱丽叶劝说的对话:“你几乎14岁啦,怎么还没有结婚哪?”教室突然没动静了,然后有的同学尴尬地笑了,心里想着“那也太早了吧”。可是没什么可笑吧,古代人是早婚,我们这一代是跟汽车早婚,差异也不是很大。我的父母和朱丽叶保姆的说法非常相似,他们曾对我说过:“陶亦然,你几乎15岁了,怎么还不会开手动排档的汽车呢?”
美国父母为什么这么大胆,希望自己的孩子15岁生日就考驾照呢?流行的说法是他们很开放,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可是我看根本原因不在这里,根本原因应该是美国的父母懒得每天下午5点到9点给孩子做私人司机。美国人口比较分散,城市规划过于宽敞,所以在外面办任何事情都要开车去。比如,你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要买东西、搞课外活动、拜见朋友等,都需要父母做司机。所以美国家长对开车就像巧克力厂的工人对巧克力那样厌恶得要命。
虽然美国父母有严厉、死板的,也有对孩子溺爱而过度的,但我的父母不是这二者。我妈很开放,她对别人个性的容忍是非凡的。我学开车的时候也在学吉他,包括电子吉他,我妈不仅不干涉,反而很喜欢,老是要求我把音量放得再大点。也许她怕一个那么深爱他母亲的小孩成长起来会过于女性化,所以她鼓励我开车、用电子吉他弹奏重金属音乐、交女朋友,甚至偶尔给我喝杯劣酒。若我要跟一位朋友玩电子游戏,妈妈很愿意让我们跟她借钱,开车也开她的;我们玩到凌晨四点,一直到最后的魔鬼被征服以后才回家也可以。她只要求我成绩好,别的什么都不管。她认为我也许会在一段时间里过度关心某个不太健康、不利于学习的东西,但她相信我也会像她那样自觉地醒悟。她这个理论应该说是对的吧,我从15岁开始,人竟变得越来越雅气了。我突然主动去读厚厚的经典小说,另外在听过很多激烈的音乐之后我开始像外婆那样喜欢起古典音乐。我记得我跟一起弹吉他的朋友布拉德边打桌球边听音乐时,他爸爸下楼看看我们在干嘛,然后问道:“咦?这是什么音乐啊?”布拉德瞄准着球回答:“这是莫扎特嘛。”同样,我开车的技术和目标都成熟化了,原来喜欢去开飞车的地方不怎么去了,慢慢开始更喜欢把车开到美丽的瀑布公园。那时我也喜欢找些学生可以做的兼职工作,生活就染上了更多成年的色彩。
一直到1999年,我还很热爱汽车。那时我关注汽车杂志,学习新的开车技术,我和一辆红色跑车正在磨合,天天开心地跑几趟。可是那年夏天,不是我开飞车玩技术的时候,而是在我规规矩矩行驶的时候―――像海啸来临之前的绝对安静一样,我在公寓楼前的小车道上看着路,向左看、向右看,然后左拐弯,这时一辆车速超过合法速度一倍的车,根本不给我任何时间反应就撞上了我跑车的前段。撞的地方彻底地坏掉了,而离我身体不到一尺远的地方,跑车的节气门被撞开,跑车自动全力往前冲。我在刹车上都站起来了,马路上的黄线都被我旋转着的轮子融化掉了,车还是继续往前开着,我几秒钟后才反应过来,把车钥匙转个半圈,把电源关掉,跑车这才停下来。车子当然报废了,但我本人还留着,差点死最终没有死,其实被严重损伤的地方是别人看不见的呢。
我父母和朋友们都安慰我说:“一个人一生平均要出两三次严重车祸。你这个事是正常的,我们都经历过呀,车祸的事快点忘掉算了,早点恢复正常的生活吧。”可是他们这么讲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安慰,倒是觉得他们的脑子有病,甚至觉得美国整个社会的这个“浪漫情结”有点变态。也许我是一个心理过度敏感的人,在中国回头看美国的生活,有点不理解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热情地去开车,一趟又一趟,心里一点不厌烦。我发现我跟他们那些人有所疏远,我已经无法了解那种心理了。
说到家风家训,我就想到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爷爷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奶奶常说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能糟践东西,那时候我还小,不以为然,而现在我长大了,明白了这一粒粮食饱含了多少艰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的家风小故事三年级作文600字,供大家学习。
我的家风小故事三年级作文600字1我们每个人都在一个家庭里生活。校有校风,家,当然也有家风啦。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我们家的家风则是: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对人友好。
我的爸爸就是一个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对人友好的人。他的口才也很好,嘴里总能蹦出一些大道理来,犹如一碗碗“心灵鸡汤”,让我在学习中懂得了许多。当我考试不理想时,爸爸都能针对我不足的地方,对我进行指点。小时候,我总会觉得爸爸真啰嗦,这些话讲了一次又一次,有什么好讲的。现在的我,慢慢的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知道了爸爸是为我好。
他告诉了我怎样做题,怎样学习,怎样改正自己的不足这些话在我的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想问:“你爸爸说得那么有道理,给了你那么大的帮助,以前肯定学习很好吧!”我以前也产生过这样的疑问,爸爸说:“我才读到初中,就去帮你爷爷干活了,我现在可以教你怎样学习,都是把以前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他还不忘打趣说:“要是你爸爸当年好好学习,早就上清华北大了!我听了后,笑了笑,爸爸也是。
爸爸是一个对人友好的人。爸爸的性格很好,笑容几乎都挂在脸上,也是一个讲义气的人。爸爸的朋友很多,他也很善于交朋友,也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来熟”吧!同样,他还是个吃苦耐劳的人。爸爸的工作不是特别地悠闲轻松。每天7点左右出去,晚上大概6点左右回来,爸爸从来没有说过累。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眼角也有了一丝皱纹。我知道,爸爸这样都是为了我和弟弟。而我也应该在学习上多下功夫。
在学习中,我吃苦耐劳,不轻易放弃,认真学习。在生活中,我爱笑,性格开朗,也很爱交朋友。参加一些比赛是,例如科学小论文,我也会认真,尽自己的努力去做。这样一个良好的家风塑造了一个这样的我。我从爸爸妈妈的身上学到了许多良好的品质,不断汲取他人的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的家风会让我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这样的家风会随时伴随着我,伴随着我成长,伴随着我的一生!
我的家风小故事三年级作文600字2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每一个家庭都有它独特的家庭传承,这种传承便是家风------我家的家风就是两个字:严谨。
先说说这个“严”,意为严格也,老爸做事总是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始终保持他那军人的作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苛,对我亦是如此。拿我的作业来说吧,我老爸他老人家时常告戒我“每次写作业都要像考试一样对待”。一旦发现我有一点错误,就会非常严肃认真的给我讲审题要认真、细心,决不能有一丝马虎等等。真不知他哪来这么好的口才,唾沫星子都快要把我给淹死了。训完之后,就让我全部重写。我虽心有不满,但知道无效,何况老爸乃是众人之上,我也只有敢怒不敢言了。不过也是有好处的,我的作业本上几乎全是“A”。
但让我难忘的不是那些“A”,而是那次“C”,它让我理解了老爸的一番苦心。那几天老爸出差去了,想到不用那么辛苦地做作业,老爸一走,我便欢呼雀跃。结果,我将作业胡乱写了一番,自不用说第二天老师对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了。更惨的事还在后头,出差回来,老爸接过我战战兢兢递过去的作业本后勃然大怒,用足以震破人耳膜的声音将我吼得晕头转向,待老爸训完,我才弱弱地说:“以后我不敢了。”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总算领略到了,自此再也不敢不用心了。
再说这个“谨”,乃谨慎也,妈妈简直就是个模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妈妈的口头禅。每当我们全家出远门如回老家前,老妈总是要提前一周准备全家人的衣物等,特别是带上各类常用药品,我不得其解,老妈从容地说:“出门在外,万一有个头痛、发热,可以用上的”。妈妈买东西时也是精挑细选,特别是帮我买书,先总要咨询老师哪些书适合我看,再一一归类,然后直奔书店购买,我说网上买多方便,老妈一本正经地说:“现在盗版书多,万一买到盗版的对你身心不利”。我真是打心眼的佩服也,而我似乎没继承妈妈的谨慎,考试隔三差五地出错,特别是这个学期的英语更是如此。如今,我正在努力改掉这个缺点。
爸爸说,家风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之中,只要你认真体会每一件事,每件事都能给你一个家风的新认识。是的,家风就是如此,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影响与教育,好的家风就能渗透出一个家庭的美德,它是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遵守的,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良好的家风中收益。我会坚持我家的家风,并且去影响别人,同时也去学习别人良好的家风。
我的家风小故事三年级作文600字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别人看来,家风是一种规矩。小时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爸爸妈妈总是对我说:“儿子,要懂文明,讲礼貌,学会宽容与忍让。”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文明之风。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使我加深了对家风的理解:小华盛顿得到了一把漂亮的斧头,好奇的他想试一试这把斧头到底锋利不锋利,便来到了花园,对着一棵小树下了“毒手”。小树咔嚓一声,被砍断了。正在小华盛顿高兴之际,外出的爸爸回来了。“完了,刚才砍倒的是爸爸心爱的小樱桃树啊!爸爸还要用它做试验哪!”不出所料,爸爸看到了他的树被砍倒,气的怒火冲天:“是谁砍倒了我的树!我要……我要……”看到爸爸这样大发雷霆,诚实的小华盛顿向爸爸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爸爸不但没有打小华盛顿,还把他搂在怀里,原谅了他。从这件小事中,就体现出华盛顿的家风——诚信之风。华盛顿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因为有良好的家风相伴。
文明是我们家的家风,我的父母对这点看的很重,从小就要求我讲文明,懂礼貌。爸爸也总是秉承礼仪之风,遇见同事或长辈,都是自己主动打招呼。听到别人的问候,人们平淡的脸上同时也显现了幸福的笑容。爸爸在严格要求自己,也同时严格要求我这样做。
首先要懂礼貌,见到叔叔阿姨要问好。是啊,每当你送给他人一个微笑,别人就会同样赠送你一个微笑。一个阿姨夸我懂礼貌,还要求她的儿子向我学习。客人走了要送客,这也是懂礼貌的一种表现。一次我沉迷于手机游戏中,客人走的时候忘记送客人,爸爸训导了我,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我错了。
其次要学会宽容,原本斤斤计较的我在爸爸的影响下,也逐渐学会了宽容。同学之间有种“甩笔”的游戏,经常把墨水甩到衣服上,因为宽容,我没有到办公室向老师告状,而是接受了同学的“对不起”,我也会用“没关系”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再次要学会忍让,以前的我不会忍让,总认为别人侵犯我,我一定要进行反击。一次在游乐场玩耍时,我刚建好了一座“沙堡”,正在我高兴的时候,被一个小妹妹无意踢散了,当时我非常生气,但因为妹妹小,而且是无意的,我没有对小妹妹发火,但没想到小妹妹随即向我脸上扔了一把沙土,我刚要出手打小妹妹,被爸爸一把拉住。回到家爸爸告诉我,男人要学会忍让。如果我把小妹妹打了,别人不理解,肯定会认为我没有教养,没有素质。通过这件事,我理解了忍让是提高自己素养的一种途径。
文明之风就是我的家风,它会在我成长的路上伴我前行。
我的家风小故事三年级作文600字4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 ,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而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父母,尽量做的自己,展现在父母眼前。
我的家风小故事三年级作文600字5家庭是蓝天,我是小鸟,没有它我将无法飞翔;家庭是雨点,我是小草,没有它我将无法生长;家庭是阳光,我是树苗,没有它我将无法成长。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
在美国,一个调皮的孩子拿着父亲给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头后,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很生气。孩子见闯了祸,他虽然害怕,但他是个不说谎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父亲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父亲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这个诚实的孩子就是乔治·华盛顿,也许就是这样诚实的性格让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历的第一位伟大总统。
在我家,父母经常教导我做一个拾金不昧、不贪图钱财的人,这句话深深在我心里,可小时候的我却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
六岁的一天,一个叔叔家的小妹妹来我家玩,玩了许久,叔叔便把她拉着走了。在家里的沙发上,一个玉像项链落在了那里,眼尖的我马上跑到哪里坐下假装看电视,一只手拿着遥控板,另一只手却一直往后面拿项链。摸到项链后我就马上往房间跑,偷偷把它藏了起来。在吃晚饭的我,虽然脸上平静,但心中却忐忑不安。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他可以是善良、乐于助人;也可以是大方、贤惠……而我的家风没别的,就俩字——孝顺。我的爸爸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家风该如何表达。
2、那是前年的一天,爸爸正在家里修电脑,突然一个电话打来,爸爸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原来是叔叔来电话了,只听见叔叔说:“二哥呀,爸爸生病了,你快回来看看吧!”叔叔说完就挂了电话,挂断电话后爸爸如坐针毡。我和妈妈也打心底为爷爷着急,可是都远水救不了近火。正当爸爸准备动身去爷爷家时,店里来了一个大客户,妈妈劝爸爸说:“老公呀,你干脆明天再去吧,刚好仔仔明天也放假了,明天再去也不迟嘛。”可爸爸心急如焚,一刻也等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点行李去火车站买票了,怎么留都留不住。
3、等第二天我放假后,妈妈送我来到老家,爸爸看到了我以后,充满歉意地对我说:“儿子,对不起呀,没有等你一起来,请原谅。”“没关系。”我笑了笑说。其实我知道,爸爸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呀!他在用行动来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孝顺、懂得感恩父母。我问爸爸:“爷爷怎么样了呀?”爸爸欣慰地说:“在我和叔叔的悉心照料下,爷爷很快就会好起来了。”听了爸爸的话,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4、爸爸的孝心感动着我。我也要向爸爸学习,把我家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来源:文章屋网 )
我家的家规是从我爷爷那儿传下来的,那就是勤俭节约。爷爷经常跟我说起他们那个年代的事,他说,他们家里穷,兄弟姐妹多,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接着穿,一个传一个,穿破了,打个补丁继续穿,有时候一条裤子会打10多个补丁,吃不饱的时候,他们会跑到山上摘些野果子吃⋯⋯我听着听着,惊诧地张大了嘴巴。然后爷爷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们现在的日子这么好了,也不能忘本呀!一定要节约”。后来,我的爸爸妈妈也继承了这一良好的作风,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也开始我的修炼之旅。可是,偶尔也会有失误⋯⋯
一次,爷爷亲自来检查我修炼的成果,我在心里把各种地方的勤俭节约都复习了一遍,准备迎接“考试”。
考试一:餐桌。这次的考试,我信心满满地应对,因为我胃口好,吃嘛嘛香。我把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一粒也不剩,碗好似洗过了一样。我得意洋洋地把碗拿给爷爷看,不出我所料,光盘行动这一环节爷爷给了我满分。我心里那叫一个爽呀!
可是一得意,就犯下了错误⋯⋯
【关键词】后进生 家长 赞美
每个班级,总有这样一群学生的存在:他们没有良好的个人习惯,缺乏自制力,叛逆容易冲动,学习上更是没有动力,一塌糊涂。他们是每一个班主任的“定时炸弹”,时不时的违反各种规定。老师们在他们身上投入的精力最多,往往收效最少,让人头疼。批评甚至责骂是他们最习以为常的家常便饭,他们是教育的阳光最难照到的角落。
在我带的平行班里,也有这样一个群体。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就从在班主任的情况介绍别注意到了其中一个。他的成绩总在最后徘徊,上课的时候总是趴着无精打采,自习课上,他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他在同学们中间却有一种特别的号召力,当他心情特别好时,他偶尔还会帮助班干部招呼同学纪律,说来奇怪,他的招呼有时比班委还有效。最让人头疼的是这小子特别讲义气,特别容易冲动,班上甚至年级上的打架,大多都有他的参与,在原班主任那里,至今还保管着他带到学校来的一把长刀。真是一个人人头疼的孩子,在观察了一个月后,我准备找他谈谈了。我针对刚刚结束的测验,计划着跟他谈谈学习,谈谈对于未来的打算。谈话的过程中,我随口问了一句你对班级现状的看法,他突然转过头,一脸不解的看着我,问我为什么会问他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你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天天生活其中,你对这个集体最了解,我作为班主任当然想听听你的看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在他想了一会后,他居然从班级建立之初的情况谈到原来班主任的管理,最后又对班级现状做了五点概括。原本主动找他谈话的我,成了一个虚心的倾听者。谈话的一个小时里,我一点也没有感受到我是在和一个后进生谈话,而他在整个过程中那奕奕生辉的眼神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束谈话的时候,他对我说了一声谢谢。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一个学生,这样一个后进的学生,尽管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表现出的是玩世不恭不求上进,但在他们的心里,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渴望着一种被承认,渴望着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此后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他的进步,他的认真听课,他的作业按时完成,甚至他的样子都常常作为我表扬的对象,有时在全班,有时私下以开玩笑的方式。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除了自习课上偶尔的讲话,他没有给我惹任何麻烦,在我的课堂上总是很认真,他私下对我说就算实在是听不懂的外语课、数学课,也没有再趴着。
在接下来的月考中,他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从倒数第三进步到了倒数第五,一个小小的进步。平日里,我习惯跟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我认为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学校和家长共同配合来完成的。学生在学校在家里的表现,老师和家长都能够有及时的交流。不过说实话,我的电话几乎都是“告状”电话。这个男生的家长从来没有主动打来过电话,唯一的一次交流是在家长会,会后也是匆匆离去。在和他的几次谈话中,我隐隐感到,一谈到他家长,他总是表现得比平常激动,总是特别得不耐烦,我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他的父母可以从他回家开始念他,一直念到他上学出门。想到这里,我拨通了他家长得电话,当我说明身份的时候,对方明显迟疑了一下,然后问到:“学生又在学校犯什么了吗?”我连忙说:“没有没有,学生这段时间在学校表现很好,各方便都有很大的进步,月考成绩也反映了他的学习情况,希望家长能够及时的鼓励学生,让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天早上,这个学生在我办公室门口徘徊了半天,终于扭捏地来到我的办公桌前,红着脸对我说了声:“谢谢”,然后悄声的告诉我,“我好久没有和爸爸这么通电话了,昨晚我和爸爸说了很久。”
此后的半期考试中,这个学生又在月考的基础上进步了整整十名,对于一个这样基础的学生,这真不是容易的事!
这件事带给我了很大的触动,此后的教学中,在和家长沟通时,我特别注意了把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告诉家长,家长和老师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都比以前有了更融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