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

第1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74-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积极的思考主要来源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推动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提问艺术有助于帮助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个人觉得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下几个问题:

1.语文课堂提问要以针对性和价值性为基础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一个学生对每一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如果老师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缺少必要的指导,很有可能会偏离主题。在语文课堂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价值性。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变通性、挑战性、价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没有思考价值问题实际上是浪费课堂时间,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如果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仍然不得要领,也一样达不到教学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2.语文课堂提问要以学生思维为中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既是提问的主体,也是提问的客体。如果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

3.语文课堂提问要以艺术性和情感性为手段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情感性。“言为心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他们的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特别的,如果你的问题不能跟学生的情感认知需求合拍,就会冷场。课堂中我发现:当一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问题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如教学《三个儿子》时,问题呈现注意到提问的“艺术性”和“递进性”。

我抓住对“三个儿子”的评价对比,设计了三个选择题,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呈现出来。

① 听了三位妈妈的介绍,你喜欢哪个儿子?

② 现在,你喜欢哪个儿子?(了解面对妈妈辛苦挑水时,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③ 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是因为?(选项1、他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了,选项2、他认为只有一个儿子是好儿子,选项3、他只认识一个儿子,不认识另两个儿子)

4.语文课堂提问要以启发引导为灵魂

我国的教育家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因此,可以说启发引导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首先,对答问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事先想好应对措施。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启发、点拔技能的掌握,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应重在疏导,不能当即提供参考答案,否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这种疏导即着意于给学生搭桥铺路,创设条件,指导方法,开拓思路,也就是着意于启发性。

总之,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为学生所喜爱。运用课堂提问艺术,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景中个性得到全面的、和谐的、生动的发展,是当前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应着眼的重要课题。此外,语文教师们还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把提问的要点由精心设计转向研究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问题设置的预设性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变化,小学语文也不例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替换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看似活跃、热闹了,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语文教师错误理解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不等于随意畅谈,这种错误理解只会扰乱课堂纪律,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面看来是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则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运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问、讨论,并未对整体教学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以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学生心弦,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价值,产生学习的愿望,还可以利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比、追、赶、超的欲望,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时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更愿意、更努力去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要么过度给予学生自由,要么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主演变为课堂导演,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只是由课堂控制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要起到点拨、启发、引导、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多媒体因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罔顾新课程改革,完全将多媒体弃之不用,仍以自己讲授为主;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满堂灌;三是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华丽,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好文字、图片、视频的比例,避免学生眼花缭乱,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视频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整堂课都不使用,应在学生兴趣减小、思维受阻时及时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有的只需要教师讲解即可,这样教学的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教师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2]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2(3).

[3]王海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吴延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3).

第3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19-02

1.前言

提问,在教育史上上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思想。《论语》中记录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只有当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可以及时巧妙的进行点拨。"在学生学有疑时,孔子通过循循善诱的提问疏导,使其通过积极的思考解决学习问题,这就是课堂提问的原型。在当代的课堂中,提问己经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本文,有效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有目的地向学生设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主动思考,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一种方式。

2.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2.1 提问数量泛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普遍传播,语文课堂不再是原来的"满堂灌",而变成了"满堂问"。提问数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无效提问的增多。有的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希望学生能够马上作答。比如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而学生只是机械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或者是学生回答后没让学生进一步补充、说明,从而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到达教育目标,实现能力发展。

2.2 提问质量不高

2.2.1 提问语言表述不明确。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教师能力欠缺而出现的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当教师提问时所使用的语言表述不明,造成学生理解不到位,从而达不到理想效果这一现象更是最为常见。

有一节由教龄3年的张老师所执教的一年级语文课《两只鸟蛋》。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鸟妈妈的焦急心情",张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呢?能表演一下吗?"结果教室里一片混乱,两分钟左右之后才安静下来,而且部分学生依旧沉浸在"做小鸟的欢快之中"。张老师本意是"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体会鸟妈妈的焦急心情",是想安排学生说一说"如果鸟妈妈丢了小宝宝,会怎么样。"结果因为自己当时的表述不清楚,致使学生的理解有了偏差,所以出现了"教室里面到处鸟妈妈"的情况。

2.2.2 提问方式不对。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相当部分的教师在课堂中会采取一问到底的情况,或者会在核心问题提出之后采取不断的小问题追问的方式;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课堂应对能力比较弱,对于提问形式的认识比较粗浅式,课堂提问的方式不够灵活,总是使用直问的方致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期待感降低,课堂枯燥乏味;也有一部分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语言功底深厚,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难于理解的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自身原因,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话语重复或混乱,使学生不能找到提问关键点等。

2.2.3 过分关注提问技巧,忽略实质。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是好的,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过多的研究提问技巧而忽视了课堂的实质。甚至于有些教师在观摩特级教师的课之后,觉得名师的提问十分巧妙,于是完全照搬,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至于教学效果不理想。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3.1 不断学习,思考总结。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了解新课标提倡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延展性的问题。了解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合理设计提问。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设计问题时就会更具备科学性,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2 抓住关键,把握时机。"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老师提出具有贯穿全文性质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可以在学生疑惑的地方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能力增长。

巴班斯基认为"问题教学要求循序渐进的和有目的的向学生提出认识任务,这些任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的掌握新知识时应予以解决的。"每堂课都是围绕着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状态适时地发问,使提出的问题和发问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契合程度,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在不同时间点提出适应学生思维变化的不同的要求和问题,有利于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3.3 引导提问,回归课堂。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其发现和成功的喜悦。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来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是真正启动。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而且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方式。我们在不断研究教师提问的策略之余,还要关注学生的提问质疑,注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这往往是课堂最有意思价值的部分。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4.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随时都在变,这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从学情出发,抓住关键点,把握时机,掌握技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提问,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从而使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使学生得到真正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婷,耿夫利,刘刚.对启发性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9).

[2] 孟献华.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视角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3) .

[3] 曹宽荣.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方法例谈[J].江西教育,2008 (8).

[4] 周新亮.构建课堂"有效课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 (2)

第4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课堂提问;重要性;有效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是十分重要和必要

的,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而且能够确保学生的智力实现均衡的发展。可以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如何确保其落到实处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努力。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也符合现代学生需求,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一线教师和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时代的趋势,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推进这一教育趋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提问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进而实现健康、快返某沙ぁ

二、准确精妙地确定提问内容

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在提问什么问题,需要学生怎么回答。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能够围绕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终究败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为什么同一个南郭,齐宣王在位时他得到了很高的待遇,而为什么到了齐缗王在位时,却只能偷偷溜走?这样一组问题的提出既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地去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确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又如,在讲授《少年闰土》一文时,可以这样提问: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的“我”喜欢“他”,是为什么呢?在这几件事中闰土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件事?通过文章中的描述你觉得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这样一连串问题相比“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来说回答起来更容易,而且当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回答出这些问题后,也就明确了文章中的主要思想。可以说,这一连串的问题为学生回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提供了思路。长此以往,将有助于其形成学习语文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第二,能够从文章中的重点出发,让学生逐一突破学习的难点。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问,还要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重点问题,并通过自我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一面》一文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对于课堂有限的时间来说、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从文章中的重点提问,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提问来学习文章。譬如,教师可以问“这‘一面’给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说说理由。”“这‘一面’对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就能够对文章的重点有所把握。此时,教师可以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提问、互相提问及回答来加深对文章基础知识和核心思想的理解,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并能够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三、重视提问的评价工作

教师在能够精巧的设计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时时鼓励学生,当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自主提出问题时,教师能够给学生“你真棒”“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继续努力”等来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说出“不对”“不好”“错误”等这样的词语来否定学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总之,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真正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领略了其散发出的魅力和价值。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精心打造设计各类问题,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之后再引导学生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从而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青年。

第5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的功能,而无效的提问则会让学生感到反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因此,课堂提问需要艺术,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参与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控制整个教学,这种状态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采用课堂提问手段能让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善于动脑,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

(二)督促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测验方法,能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并且还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

(三)反馈、调控的作用

课堂提问能让教师及时获得比较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起到衡量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启迪、暗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并为学生设定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自主阅读文章。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抓住题眼,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一开始并没有兴趣。因此,学生应当深入钻研教材,从问题的题眼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话,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让学生初读课文,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起来也会比较顺利。问题的题眼,通常指的是从问题中寻找关键词词语,这种词语往往能概况题目的特殊性,甚至可以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目的,题眼是文章重点叙述的部分。利用矛盾设置的疑问,吸引学生进行精读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能直接进行,应该让学生在一步步地思考中,得到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直来直去地问问题,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对此感到乏味,甚至还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思维,因此,课堂的提问一定要具有目的性。

(二)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可以说,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充分地掌握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对此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状况,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各不相同。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促使学生的参与,推动课堂中提问的问题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提问问题时,应该明确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说,学生应该善于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让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拓宽思维空间。

(三)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性,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推进,并经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问题不能太过简单,这样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问题的提问也不能过于困难,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愿意思考,不爱动脑子。只有适当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往往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新颖有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问题新颖,才会让学生感到愉快,愉悦地接受,轻松地完成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并不是要让学生回忆什么,而是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受到思维训练。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回答问题。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勤于动脑,要把是否有利于激发思想,培养能力作为问题设计的出发点。

三、结语

第6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层次性;提问形式;教学思维课堂提问对于老师而言,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表扬鼓励,发现其中的不足以便及时补救,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首先,老师的提问不是随意的,应该提问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对学生泛泛而问,提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或者过于深奥的问题。其次,在提问的数量上也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

高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生活出发,首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书本知识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内容和深层含义来精心设计问题。其次,学生对课本和生活的理解和个人思维也是提问问题的根据。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应始终致力于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课本的认识,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里。

一、提问从易到难、分出层次,课堂问题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

语文课堂上问题设置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如由低级到高级、由肤浅到深层、由容易到困难等,都是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提问技巧,这样提问容易让学生接受,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课堂前半部分的问题和后半部分的问题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联系性,前面问题的答案能够为后面问题的解答提供示范,问题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老师提问的问题应该照顾所有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回答问题,毕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一个提高勇气的机会,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应对其进行讲解,帮助他们进步。比如教学《变色龙》,就可以采用分层设问。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大可找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然后老师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样的问题需要思考和分析,难度稍微增加了一点,就可由中等层次的学生去回答。而且这个问题回答的角度可以有很多,学生便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追问:奥楚蔑洛夫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两个问题的铺设,此题虽然有难度,但学生回答并不会太费力。最后,老师再提出有社会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二、创新提问的形式,注意问题的提问方法

1.提问的问题要言简意赅,课堂上老师提问问题时,应该注意问题的严谨性和简洁性,用最少的字数去表达清楚所表达的意思。

2.语文课堂的节奏有紧张和放松之分,老师应该根据课堂的节奏进行有效的提问,因此,提问问题应该有停歇,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思考。

三、转变教学思维,利用小技巧进行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赏析古诗句“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可能学生普遍不知道怎么说,还不如老师不直接问学生这句诗好在哪里,而是问句中“觉”“灭”二字有何作用,诗句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一点思维引导,讲一讲以前冬天里下雪时寂静的场景,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调动起自己的思维,得出老师想要的答案。

在语文课堂上,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生活和观察出发,首先应该根据课本知识与思想内容来设计问题。其次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问题。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在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中,只要我们掌握了提问的技巧与方式,用心和学生交流,是完全可能上好每节语文课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有效性的思考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作为老师要积极学习,努力做好自己,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自己对课本和课堂的掌控,我想这样我们一定会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一定会是一个称职的老师。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科研选题;可行性;创造性;需要性

教育科研,越来越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教育科研效果未尽人意,一些学校往往是开题热火朝天,过程冷冷清清,结题草草收场。究其原因种种。但是笔者发现,制约教育科研的最主要因素是学校、教师在选题上不够确切。一些学校、教师在选题时比较盲目,所选择的课题不适合本校或教师个人进行研究,导致课题研究举步维艰,效果不理想。为避免选题的盲目性,根据这几年成功的科研案例和对权威论著观点的归纳,我认为选题一般应遵循下列主要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当考虑课题经过一段艰苦的研究以后应当是可以实现的或有可能被解决。

选题是否可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研究者个人具体情况。比如: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育科研的科研经验、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时间。②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③教育情报资料的充实。要占领本选题资料的最高点。④是否抓住了时机。⑤还要考虑花费在教科研的时间因素。

例如:有个教师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对比实验研究》。在我们审核时,我就发现一是题目大,二是实验研究要有对比实验班。这根本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这里一个语文教师只承担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无法进行实验对比,更何况实验法操作起来特别麻烦。我建议她把课题改为《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行动研究》。这样一改,研究范围更小了,目标也更具体了,研究方法也简便易行。后来,这个课题成果在吉林省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所以,在选题上既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畏惧困难。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有科学态度和敢为人先、勇于攻关的精神和勇气。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认识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课题必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课题的创新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2.1独创性。要从教育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鲜经验中选题;还要从教育领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维、新设计、新方案中选题;还可以从不同观点的争议中,不同学派的对立中、原有理论和新的实践的尖锐矛盾中选题;还可以从教育科学的知识空白中选题。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

2.2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

2.3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

3.需要性原则

指中小学教育教研课题应该根据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学选题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研究课题选择的最重要的源泉。作为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优先选择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最迫切、最亟待解决、最关键性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例如:如何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城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研究,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法指导问题研究等等。

第8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利与弊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存储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阅读材料。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以及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这样一个爱自然、企盼丰年的主题就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而一旦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就会相应地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第9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

一、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语文学习现状

(一)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1.只要是课本里的文章,无论多好都认为是作业,就开始应付,抱着完成作业的态度去学习,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可言。兴趣的丧失意味着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容易遗忘,造成学生厌学、老师迷茫、家长心急如焚。

2.课本里出现过的作家,已经成了学生反感神经上最敏感的弦,只要是他们的作品,学生都反感阅读。其实这不是学生有了问题,多年来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这样的逆反心理。这就给目前出现的很多垃圾读物提供了市场,也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和汲取。

(二)机械式的学习方法极难改变

1.学生学习语文时不会记笔记,甚至记了笔记也不知道如何运用笔记上的知识或方法。在多次调查中我问学生笔记本平时看吗,80%的学生笑着说:“看,老师和家长经常看。”还有20%的学生说在老师帮助复习时去看。

2.学生对于写作没有构思,没有腹稿,基本上是无的放矢。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兴趣,只有在强烈的表达欲望下,写作才有动力,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为了改变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注重学生学习语文过程这一理论贯穿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四大环节,即听、说、读、写中,有意识地在学习环节中进行培养,会取得很大的效果。

二、在听、说、读、写中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交流和表达中。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听我讲一些古代故事,甚至一些我自己小时候读书的趣事,于是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爱好,把我从书中读来的故事、趣闻、杂谈以及有趣的书籍讲给学生听,他们听得越投入,我就讲得越起劲。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读的课外书大多是我讲过的,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引导方法。学生有兴趣听,这就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二)有了第一步“听”的兴趣,我开始培养学生“说”的趣味。每当我所讲的内容很符合学生胃口的时候,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表示一下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或体会或经历,于是,我及时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一时间群情激昂,每个学生都争着发言,这时候我并不急于评判他们说的是对还是错,我所欣喜的是他们有了说的欲望,感受到了表达的喜悦,能得到这个收获已经足够。当学生有了表达欲望的时候,我开始培养学生“说”兴趣。我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一到三位学生讲他们看过的书籍,要求他们一定是说而不是读,更不是背诵。大家“说”的兴趣就更浓了。当然,这样也就为“读”做好了铺垫。

(三)学生有了“说”的兴趣,并且在说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充实自己的资源。因为只有读更多的书籍,才能有更多的东西去讲,才会有更多的听众,有更多的崇拜者。当然,学生阅读的兴趣跟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教师喜欢什么风格,学生也会有这方面的倾向,在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就会逐渐加强。阅读的加强正好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