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新元素的发现,新化合物的合成,到化学反应规律的研究,各种假设、理论的证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同时,实验亦是自然科学研究问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已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同时,人们对“以实验为基础”及“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的理解还没有完全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验教学仍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化学实验中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出的虚拟化学实验室,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效率、避免人身伤害和节约费用等方面有着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虚拟实验概述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1]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特征,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优点:[2]
1.吸引学生参与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虚拟实验室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任何化学实验,通过自己的参与来认识化学现象,了解物质的属性,以获得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由此,化学不再是枯燥的只强调死记硬背的学科,学生通过做实验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有利于避免真实实验带来的各种危险
由于化学自身的学科特性,相当一部分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虚拟实验室中这些实验仍旧可以通过虚拟操作进行。虚拟的化学实验可以避免腐蚀性物品带来的危险,也可以避免化学反应引发的燃烧、爆炸等现象对人身或实验室造成损失。
3.打破现实实验所受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实验室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部分教学内容无法以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而在虚拟实验室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这种限制。例如:要认识化学分子的结构,学生可以进入到化学分子的内部,分析各种物品分子结构有何不同。有些化学反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出结果,在传统实验室中这种实验结果不容易得到,而在虚拟实验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学生自主发现。
4.避免材料磨损
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通过操作虚拟仪器以及虚拟物品来观察、参与化学实验,不会耗费现实实验材料。另外,虚拟实验室不会出现任何磨损、破坏,可反复使用。学生可多次进入虚拟实验室练习实验以训练其实验操作技能。既满足了教学需求,又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减少实验损耗。
5.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虚拟实验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动手,参与或从事实验研究,允许学生失败、允许犯错误,允许仪器设备“损坏”或“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并通过正、反两方面增加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某一主题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方案,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的桥梁和中介,也是一种化学实验教学范型。[3]图1所示为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图1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4]
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在于:
(1)实验环节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按部就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即“填鸭式”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做,以得到数据或观察实验结果为目的。
(2)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正是因为以得到数据或观察实验结果为目的,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也难以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虚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为目的,就必须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5]一些学者提出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策略:教师启发讲授、教师示范、有指导的学生实验、学生独立实验等。[6]
因此,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教学包含如下过程:用虚拟实验给学生演示示范实验操作及实验过程,待学生基本理解实验内容时,给学生一定的交互进行适当的模仿操作,在进入学生技能学习的联系阶段时,让学生进入实物实验阶段,将原来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以及一长串分开的实验操作向现实实验操作迁移转化。随着实物实验的多次练习,学生的实验动作由最初的呆板到协调、灵活,并逐步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内化到自身知识结构中,并进入到实验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
根据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过程,提出如图2所示的实验教学模式。
图2 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图
图2中的模式是先做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又分为操作示范和分步操作两个阶段,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所需掌握实验技能的情况下再进行模仿操作,并将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尽可能地细化、分解动作,以加深学生对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效率。在学生逐步了解该化学实验并对所需掌握的技能有了一定的内化认识之后再加入实物实验,以促进学生头脑中对所要学习的技能的认识向现实中的实验技能迁移。多次进行实物操作实验直至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最后,在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肯定虚拟技术在实验教学方面有效性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明确虚拟实验是传统实验方法的辅助和深化,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际实验,要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探索精神。
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37—0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现代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重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反复推敲、仔细揣摩。首先教师课前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要反复操作,熟能生巧。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再次是掌握演示的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最后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也可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机械效率》时,课本安排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要让学生大胆猜想,并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再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逐一验证,然后得出结论。演示时要将斜面倾角的增减、斜面长度的改变讲清楚。另外,实验时应注意:(1)实验不要用小车;(2)选用的木块要重一些;(3)木板的摩擦要大一些;(4)拉动中要尽量匀速等。还可以补充探究“使用杠杆提起相同质量木块的机械效率”的小实验,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
二、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能按说明书操作仪器,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具有安全操作意识,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量程、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介绍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基本测量仪器使用的共同点以及本仪器的特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能够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讲长度的测量时,第一步:引入准确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尺进行观察,充分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结论是:虽然尺子的长短、外形各异但它们的标度都是厘米,分度值都是1mm。第二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教师可引导学生估测课本的长、宽、厚,让学生记录估测的结果。第三步:将记录测量结果与估测结果相比较。第四步:归纳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六字诀:选(量程,分度值)、放(刻度尺贴近被测长度)、看(视线尺面垂直)、读(用分度值作单位估计到下一位)、记(数字,单位)、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另外,做演示实验时操作动作要稳、准、干净利索。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透镜片也不能用手摸;点燃酒精灯后火柴杆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污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要顺拧在一起,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纹的方向一致等。
三、要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
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做实验,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他们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再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把两个半球分开了。这样一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很大,直观生动的实验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让学生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让学生懂得减少误差首先要发现它的存在和来源,其次是确定减少误差的方法。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途径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1.改变思路,寻找人才培养新理念
人才素质能力的高低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在积极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研究型大学人才质量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研究型大学通过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对已知领域的怀疑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辨别真伪,能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可适应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涉猎学科前沿,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促使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本科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在本科阶段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掌握相关专业的科学发展过程、学术思想演变、科学发展前沿和科学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的精髓,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在研究生阶段脱颖而出。因此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是目前各个高校面临的一大课题。
2.我院联合培养本科生模式的建立
2.1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之一,也是“产学研”教学模式的重要阶段。毕业实习是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区别于课堂教学。一方面巩固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的实际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实习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实习在显得尤为重要。
2.2保送和考取研究生
我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期为一年,保研工作在生物工程专业实习期间完成,因此前期的毕业实习为我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药学专业前期有一定的医学基础课,因此我院本科生在实习期间和面试期间表现出来能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受到毕业生的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在保研过程中我院本科生得到了中科院的认可,保研情况非常良好。近五年我院共有保外名额62个,其中保送中科院系统15人,占保外比例的24.2%。
2.3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教学基地建设最终目标着眼于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因此, 其建设力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并紧跟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以培养学生创新思想与实践能力, 服务实践教学改革为根本宗旨。
3.打造平台,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挥科学研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条件支撑,让学生尽早和直接介入高水平科研,在实践中提升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利用中科院科研资源,让其参与本科教学工作,参与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探索符合创新人才成长需要的体制机制,进行与之适应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建设,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切实保障。
3.2建立培养基地旨在联合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同时,锻炼我们各自的师资、科研队伍,使所有的培养对象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因此,在中科院著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专家讲座,或者承担小学期的课程,以助于我校学生科研视野的开阔,提高创新思维的同时,我们将选派青年教师去中科院合作进行科研项目,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3.3积极邀请中科院系统参与学校“质量工程”建设,例如拿出部分课题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或“大学生创新计划”申报,让我校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其中,在本科生阶段就接触前沿课题,有助于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同时,选派部分优秀学生到中科院科研院所进行短期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形成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本研究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2012年立项资助。
关键词: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
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实验 考试 能力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近年来,各高校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教学质量工程等政策的引领下,投入大量资金及通过内部整合加强基础、专业实验中心建设,实验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得实验中心的运行、管理模式及教学理念等软环境建设有快速的发展。然而在各类教学论坛及教支委组织的研讨会上,各高校教师还是普遍反映:尽管实验、实践教学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还是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以致用”的“教与学”,导致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要求很难落到实处。
为加强工程基本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不断提高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社会化的指导思想下,明确电子信息、通信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严格、合理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实操考核模式及“学以致用”、“社会实践与评价”综合评价体系。我院采用 “以校内实验实训为基础,依托‘格力空调维修部’为校外实习培训为主线,以实际工程操作为考核”的思路对制冷技术及控制课程进行改革试点,通过四年的运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不枯燥、实操性很强、了解了制冷维修行业,同时也受到合作单位的好评。
1 新建校内实训基地
本科实训基地不是简单地将现有企业技术引进课堂做单纯的技能训练,它是能兼容本科教学和职业培训的,集“产学研教”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此信息工程专业与江西省格力空调维修中心合作,通过市场调研提出: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拓展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能体验中央空调系统、直观感受最新先进的制冷控制技术的建设理念,由江西省格力空调维修部出资新建制冷技术实训基地。目前基地有制冷制热综合实验室设备SB-2002B6两套,直流变频多联机2套,G10直流变频控制系统1套,各型号分体空调,窗式空调10套,压缩机、电机、主控版10套,焊接、真空泵等维修工具。其中直流变频多联机和G10直流变频控制系统是按照使用现场方式装配的,通风管道采用半开放式结构便于教学讲解。
2 加强实操过程的指导与监控,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制冷技术及控制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在理解技术动作要领并仔细观察技师实操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领会实验操作技能与技巧,学会制冷机故障分析与处理, 制冷设备的检修与维护保养等。 因此在每个实验项目中依据知识结构要素有针对性地设置考核内容,按操作工步细化考核成绩,并要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做到: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手法、程序、设备工具使用等动作要领是否规范;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时,及时叫停并组织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直到项目符合设计标准;对实操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及时记录,既可以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定依据,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积累原始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强项与弱项,在后期课程讲解有所侧重。
3 制定合理、可操作的实验考核量化指标
实操成绩的评定既可以达到对学生完成实操能力掌握程度的评价,也可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但传统实验成绩评定模式通过实验操作考试、平时实验完成状(下转第161页)(上接第151页)况及实验报告等因素给出最终实验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要面对30多位同学,很难在短时间给出合理的成绩,往往凭印象、实验报告写的是否工整等因素打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必须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考核及量化标准,对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
目前实验课程运行模式分实验室基本技能训练和“格力空调维修部”现场实训两部分,依据运行模式制定了实验成绩评分标准,详见表1。
(1)实验室基本技能训练考核细分为: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操作;现象、问题、故障记录及相关分析和解决方法。平时实验成绩的评定立足于实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注重过程,不要过分强调结果,非常忌讳单凭结果给成绩。(2)实验考试内容通过到“格力空调维修部”现场实训,维修部的师傅负责指导并考核,侧重于常规操作技能及故障排除能力的考核。
通常考试大纲和成绩评定标准在开课初期就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在平时做实验、做实训的时候,就会注意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和技能训练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整体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4 结论
经过四年运行我们认为实验模式和量化平分标准相对合理的。学生对实验课程在能力培养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到“格力空调维修部”现场实训,学生意识到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登春,邹声华,于梅春.制冷技术实践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2] 毕明华,凌勋.《制冷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3] 邓锦军.制冷专业课程的“任务驱动型”教学[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技能;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41-02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创新教学观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它的存在和发展,实验贯穿始终。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科化学类专业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基本操作,规范使用仪器,获取正确实验数据;通过认真观察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科学结论。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之一。
良好的实验习惯、规范的实验操作、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等的养成,都是从实验这里迈出第一步的,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基本操作中普遍存在不少共性的错误问题。
一、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问题
1.物质称量。常见问题有:称量前没仔细检查电子天平是否在水平面上;没有关闭天平门,就直接读数;药品洒落在天平托盘外;减量法称量时,直接用手接触称量皿;敲击称量皿用力过大,致称量皿损坏;直接称量时,未掌握轻弹手背;称量完后,不及时打扫。
2.移液管和吸量管使用。常见问题有:未注意管内是否水珠挂壁,就直接使用;未用移取溶液来润洗管;润洗衣管从上端口放液体;常用大拇指封住上端管口,无法控制液面;读数时眼睛没有与刻度线平视,仰视较多;贪方便,放液体时用吸耳球快速吹出液体;放液体完后时,没使管停靠在容器内壁10~15秒;移取低于吸量管满刻度液体时,常使用管嘴以上刻度直接吸取,未从满刻度慢慢放出液体到所需量度处。
3.滴定管的使用。常见问题有:选用滴定管不当,酸式当碱式来用;涂凡士林过多或不均,造成堵塞孔或漏液;使用之前未做检漏和未用滴定溶液来润洗滴定管;滴定前未排空气泡;接近滴定终点时,未掌握滴半滴或一滴,致终点过量;滴时速度太快;滴定液滴在锥瓶内壁,未用洗瓶用水冲下去;滴定管嘴上有挂水珠就直接读数;读数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或未从滴定管架取下读数或手握滴定管下方;滴定姿势不规范。
4.容量瓶的使用。常见问题有:未注意瓶内是否水珠挂壁,就直接使用;手握容量瓶的位置不对,常拿瓶底或刻度线以下部位;读数时,眼睛没有与刻度线平视;摇匀液体时,只是晃动瓶子,没有上下摇匀;直接用洗瓶来定容,以致过量;直接把容量瓶置于烘箱干燥。
5.蒸馏和回流等装置的连接与安装。常见问题有:圆底烧瓶直接放在桌面上容易滚动而掉到地上被打破;连接处没检查密封;冷凝管进水管与出水管反接;装置安装零乱,摆放不整齐。
6.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问题。常见问题有:未用空白液调零就直接测定;未注意调节测定波长就直接进行测定;手指常接触比色皿光亮一面;比色皿与比色皿之间不配套;未把比色皿的光面放置光路的方向;用比色皿盛装所测试的样本溶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比色皿及比色托架在使用中放不到位,拉不到位。
7.有效数字的掌握。各种量器有有效数字不明确;实验报告里有效数字的记录、取舍和运算均没有准确表达。
二、化学实验技能比赛的组织与实施
为了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操作与创新研究的兴趣,规范学生化学操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我校本科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做准备,学院面向全校理工学生举办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是对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一种综合检验,比赛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实验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实验综合技能,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内容涵盖相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知识领域。因此,开展实验技能竞赛,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水平,在化学化工等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经过两届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比赛形式以初赛、决赛两个阶段以及集中强化训练阶段。
初赛阶段:化学实验理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0小时)含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包括误差理论、数据处理、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电和气的使用、重要常规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常规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等。
决赛阶段:化学实验操作考试(4~5小时),决赛人数为30名。设置两组实验,每组的实验操作题不同,但均全面考查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基本化学计算、仪器使用和数据采集及其分析处理能力、实验报告的拟定、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实验综合工作和研究能力。
强化训练阶段:是为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选手作选拨。由决赛阶段产生的约20名选手作为广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参赛候选人,设置多组实验,集中强化技能训练,最后挑选4~6名学生参加大赛。
三、化学实验技能比赛的实践体会
1.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报名比赛学生较多,而进入最后决赛名额有限,最终能代表学校参加省竞赛的名额只有几个,因此学生想要通过初赛,进入决赛,最后突围而出,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全面掌握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等,熟练完成各种实验项目。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平时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对实验课不重视,常采用应付的态度,上课动手不认真。参加这类比赛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荣誉,通过实验竞赛可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验课,使学生认识体会到实验操作在化学学科当中的重要性,并对以后毕业论文和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实验技能比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玻璃器皿使用、化学分析、实验器材的维护等,都属于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规范地掌握这些基础,是做出良好实验的根本,也是学生们基本实验操作的体现。学生在比赛实验操作阶段时,评委教师在实验中评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耐心引导他们思考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技能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初赛、复赛题目涉及众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毕业论文的完成和专业工作岗位上均有很大的帮助。
4.实验技能比赛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收集学生比赛过程表现出来的错误问题,反馈或组织实验课任课教师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在实验课当中重点指出常见出错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并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从而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开展化学实验技能比赛促进化学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受到全体师生的欢迎,另外,通过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对学生们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让学生们对此有了积极性和对化学实验的热情与兴趣,使得大学生学习态度严谨,养成了认真仔细的思维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比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我校培养人才也做出了很多的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六平,邹世春,石建新.从第5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看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J].大学化学,2007,22(1):14-22.
[2]任乃林,衷明华,林曼斌.地方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的组织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1):243-244,236.
[3]邢宏龙,朱文晶,徐国财.普通高校开展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1,(12):23-25.
[4]罗士平,陈若愚,周刚.11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5):59-63,73.
[5]蔡毅飞,薛来,周娟.化学实验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39-141.
【关键词】促进;化学实验;技能;迁移;对策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究学习实验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势在必行。而新课程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问题,故“为迁移而教”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探究促进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迁移的对策,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一、教师促进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迁移的对策
1.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验基本技能的迁移能力
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实现迁移的重要因素,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实践的锻炼,我认为有效的途径是加强科学训练,以实物表现和动作表象为基础,在思维导图引导下,采用徒手形式(无实物器械)完成操作练习的方法或过程。例如对滴定管洗涤,教师可先进行过程演示,强调各种姿势与手势,然后让学生对演示形成思维导图,通过想象和生活经验进行徒手练习,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洗涤滴定管过程。
2.疏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
促进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技能迁移,关键是帮助学生建构实验基本技能的最佳知识结构。例如在初期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最基本的是教学生认识各种化学仪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则复杂。各种化学实验仪器形状各异,用途不同,学生在初学时容易将各种仪器混淆,教师可设计一个教学过程:个性(典型仪器)共性(仪器分类)个性集合(仪器谱),帮学生构建一个最佳的知识结构,获得拓展仪器谱认知结构的方法。
3.充分运用比较——促进实验基本技能的迁移
实验教师在传授实验基本技能的知识时,应用比较方法可帮学生全面地了解各种技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维,不仅促进本学科各种知识技能间的迁移,而且促进学科之间相关知识技能的迁移。例如在进行蒸馏与回流装置装配的教学中就可充分运用比较方法来促进学生技能的迁移,如图1与图2所示两个实验装置,通过对比显而易见,容易掌握。
4.加强心理辅导——形成良好迁移
在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充满信心,注意力集中,就易引起良好迁移。例如有些学生因怕损坏实验仪器而紧张,有些学生因缺乏自信而担心实验失败,从而产生危险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学生自信心,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从而为高效地完成实验,实现技能迁移奠定基础。
5.培养和提高心智技能――促进实验技能的迁移
实验技能的迁移有两方面涵义:一是心智技能迁移,二是动作技能迁移。比起动作技能而言,心智技能更难于把握,因此我们可借助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从认知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想象等方面进行心智技能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在实验技能上进行有效迁移。例如,在认识实验仪器时可以通过图形变化演示,掌握仪器分类和仪器分类谱。就像一个简单的游戏,画一条直线,通过图形变化得出其他图像,如下图所示:
二、学生促进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迁移的对策
1.重视知识复习——揭示迁移核心
学生在进入新实验技能的学习时,要及时地复习已学内容,使所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新旧技能间建立起实质性联系,使新知(新问题、新情境)同化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在这个结构中确立其合适的位置。一个新问题、新情境变成了“旧”问题、“旧”知识。
2.加强化学实验知识应用——提高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积极迁移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应丰富扩大自身的化学实验技能经验,保证迁移的顺利发生。例如学生可通过在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所得的经验,自主设计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学生查阅资料,可在实验装置选择和产品提纯两个方面来设计实验。这样能够使所学零散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于实验中,更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实验技能。
3.审析定势干扰——消除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中的消极迁移
当新的知识或技能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或技能相似,而并不相同时,“先入为主”的原有知识常常干扰,掩盖或替代新知识。化学实验中常因动作定向不当或夹带某些不规范操作等定势引起负迁移。例如滴液时滴管常触碰试管口,倾倒溶液时不顾标签的位置,天平称量时直接用手取砝码等。所以学生必须意识到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中的动作技能与生活中动作技能的异同点,消除错误定势思维。
4.融合知识技能——促进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协同迁移
创设知识和技能协同迁移的实验情境,必须以理解有关知识、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要领为前提,理解得愈深刻,掌握得愈熟练,迁移效果就愈好。例如一个实验题包括三个迁移——分析实验原理的化学知识迁移、设计实验思路的智力技能迁移和进行实验操作的操作技能迁移。因此,学习化学实验技能不仅是单纯地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还要对相关的原理、实验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只有把理论与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郑仕远.徒手练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运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01).
[3]唐英等.化学实验基本技能.重庆文理学院精品课程.
关键词:实验技能 大学生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07-02
所谓实验技能,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内涵。狭义的实验技能,是指实验中的技术操作能力;而广义的实验技能,则是在实验技术操作基础上把握实验研究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结果采集,以及分析现象,总结规律,推导结论等的能力[1]。对环科系的学生来说,掌握广义的实验技能是必须的,在有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对毕业后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还对继续升学深造有帮助。
1 实验准备和实践阶段
1.1 提高学生主动性,适当培养文献检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就需要学生提高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满堂灌”式的教育。当前的高校实验课大都是按照步骤机械式地完成的验证性实验,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充分利用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探索式地前期带着问题后期再设计实验路线。虽然利用百度、谷歌进行信息检索很方便,但做科研,就必须学会使用维普、CNKI等文献检索工具,而大部分学生使用后者的频率较低。所以实验技能提高的第一步是培养文献检索的能力。如老师告诉学生课题是调查孝感田间土壤基本农化性状,让学生去查阅文献,通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教师会适当启发学生,比如提出让学生注意旱田和水田对测定指标的影响,某些因素对测定的影响,指出学生的思考方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1.2 实验仪器的选择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制了本实验的取土器。本实验利用一根钢管,在钢管的侧面开了两个长为10 cm的矩形槽,从而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取土器。待土样风干后,按照四分法取土开始磨样制备样品并在预期内完成。
1.3 理化指标的测定
对于全氮、全磷、有效磷三个指标,采用了实验室最近引进的AA3连续流动分析仪进行测定,其中有效磷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浸提剂,比较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测定结果,研究新方法测定有效磷的可行性。对于pH、碱解氮、速效钾的测定仍然采用了经典方法,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测定。
2 实践体会
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可以提高大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
2.1 合理利用实验室间的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做实验的效率
在进行多样品分析时,通常本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是不够的,因此利用实验室间的资源,由此加快了实验的进度,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效率。
例1:在土壤浸提的步骤中,样品数量较多,而本实验室只有一台往复振荡机。学生利用其他实验室的设备在同一操作条件下,同时进行震荡,节约时间,加快了实验进程。
2.2 完善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应急能力及保障学生安全
实验进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操作规范,以降低火灾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风险。掌握危险情况下的应急方法,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例1:在吸取浓硫酸时,使学生了解浓硫酸的一些危险的化学性质,如腐蚀性、强氧化性。因此,学生在吸取的过程中一定必须身着工作服且十分小心。
例2:在测定有机质的实验中,采用的是重铬酸钾氧化还原滴定-外加热法。由于锅过于老旧,导致承装石蜡的锅底被烧穿,里面的液体石蜡顺势流出。可燃的石蜡被瞬间引燃,造成惊慌的同时,老师马上把电源断开,然后用灭火器及时把火扑灭,使学生掌握危险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2.3 实验过程中积累经验,助长实验技能
在进行重复操作时,利用前几次积累下来的经验,使学生对实验原理领悟更加深刻,实验步骤更加熟悉,实验操作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质量。
例1: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时,牢记滴定终点颜色突变的变化特征,第一个样品慢慢地滴,学生就可以掌握大概的滴定体积,到了后面的样品进行滴定时,可适当加快速度,整体滴定速度是先快后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一般滴定管的1 ml有20滴左右,比较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消耗量不同时,一滴溶液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大小,明白根据样品需要滴定量配置高、低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以提高实验分析质量的控制能力。
2.4 教师在实验中进行适当指导,启发学生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学生能够解决,而有些需要教师的指导。由于教师的经历更深,学识更宽广,学生适当地寻求教师的指导利于实验的进行和得到启发。
例1:在使用电炉时,出了故障,停止了加热。学生无法解决,而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停止加热的原因是电阻丝断了,并进行重新连接。通过这件事情使学生对困难不再畏怯,而是勇于探索。
3 大学生实验技能调查与探讨
3.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取大三年级农资、环科、食科、生科和生工专业的学生为样本。发放问卷137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无效问卷2份。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学生参与实验情况调查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统计出来的参与学生是每周做实验4次或更多的学生。从大体的趋势上看,经常做实验的学生无论在实验态度和实验技能方面均要高于整体水平。在是否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的问题上,54.8%的学生予以肯定,但参与学生对课余时间做实验的积极性更高,较整体学生比例高出18.5%,且实验前进行预习的超出11.1%。参与学生中认为实验课和理论课同等重要的高达85.0%,而整体学生只有78.5%,参与学生中喜欢做实验的比例亦更高,说明更多的参与学生在实验课和理论课的衡量中处于一种平衡,并通过实验培养对实验操作的热情和对待实验更加认真的态度,这些都为实验技能的提高作了良好的铺垫。
调查结果显示,51.7%的参与学生实验成功率超过90%,而整体学生同一选择的人数比例只有43.7%。83.3%的参与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且高达96.7%的参与学生认为自己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提高。说明经常做实验的学生自主实验学习能力得到了良好锻炼,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技能。
3.2.2 学生自主实验效果调查分析
从调查问卷整体里筛选的那些志愿去实验室学习的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比较自主实验学生和整体学生调查结果,一半以上的自主实验学生愿意每周做4~5次或更多的试验,他们普遍认为实验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相辅相成,具有良好相关性,实验课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高达98.3%的自主实验学生认为实验课的开设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够帮助学习并激发学习兴趣,对未来就业也有一定或很大的帮助。在良好的实验态度支配下,自主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表现得更加优异,如自主实验学生实验成功率在90%或以上的人数比例为63.2%,而整体学生相同选项比例只有43.7%;自主实验学生经过一次复杂实验后,能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再一次重复实验的人数比例是71.9%,整体学生比例为62.2%,主动去实验室进行研究学习的学生展现出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说明在对待实验的态度上,那些曾经在实验室参与研究学习的学生愿意花更多的课外时间去熟悉实验,掌握、提高实验技能,并且重视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将专业知识和实验主动衔接,对实验抱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作假,很好地发挥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专业技能方面对未来的良好就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3.2.3 调查分析总结与探讨
志愿参加实验室研究学习的学生和整体学生表现的差异道出了现存的“重理论、轻实践”[2]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的课时要明显多于实验课时,而实验课的课时过少,显得实验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大学生在没有足够机会提升自己实验技能的情况下,对实验室实施开放式管理,鼓励学生以志愿形式进行实验室研究学习来锻炼自身的实验技能是通过实践途径提升专业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经常参与实验的学生和志愿去实验室的学生总体上表现得更为优秀,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环境科学专业。近年来,我校环科专业的考研率位居生科院首位,其学风良好使得学生积极向上,并主动、热衷于做实验。实验技能的提高除了自身素质影响外,环境因素也颇为重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成长和共同进步。
实验技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所以更多的做实验、主动地去做实验不仅仅是练手,也加强了学习兴趣,使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联系得更紧密,最终实验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4 结语
实验中,教师由“教”学生转变为“指导”学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技术上,使学生对一些大型、新型、精密仪器不再陌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总结能力有了明显提高[3]。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利用上述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为学生日后的升学深造和毕业工作提供良好保障。通过实验可使学生的实验操作得到全面训练,并可以检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遇到问题然后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现象并进行合理的推理能力[4~5]。因此,我校可以采取科研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提高实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参考文献
[1] 王冰,王世仪,张成鸿,等.从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谈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3,2(16):1-3.
[2] 邓文,苏一丹,龚福忠,等.提高大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34-138,160.
[3] 张笑归,刘树庆.提高“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28):15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