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

第1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

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地基基础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基基础建设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根基,所以其施工质量的难题也会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

一.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

基础工程是各类工程项目中都不可缺少和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工程施工的核心技术要求。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的科学与合理对于后续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般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供电、供水和交通以及场地整平工作,这些工作也被人们简要的称之为三通一平工作。

2、放线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放线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其他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的相关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使得其中的各种不良质量隐患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与预防。在施工中放线工作主要是根据图纸设计需要将在测定好的地面之上进行放线和具体放弃的规划,这种环节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而言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在放线环节需要结合房屋的坐落情况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进行严格的分析与控制。

3、基坑开挖

在房屋的放线工作完成且检测标准之后,在按照基坑的槽宽与施工要求进行挖土工作,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其中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和土质参数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以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够而引起施工安全事故。

4、基础工程混凝土浇筑

在基坑开挖工作完成且基槽验收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房屋的承载要求来选择不同程度的混凝土结构,并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与问题进行分析与完善。一般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含模板支撑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拆除模板等。

二.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并且也是包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难题并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总体而言,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1、现在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难题

地基基础施工相比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现在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难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难题便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整个过程中,假设出现了塌方难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但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一样的土层时,施工方假设不去根据不一样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因此引发塌方难题。

1.2 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难题便是地基缺乏充足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假设不处理好地下水的难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地基的基础缺乏充足的保护,比如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势必导致地基进水。这样,不但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而且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确保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1.3 地基建设中的施工方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施工方的疏忽也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假设施工人员疏忽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将导致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不同的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的运用良好地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进一步强化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进度。

1、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建筑工程的施工区域也越来越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尤其是软土地基。在软土区域,建筑工程施工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以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固度和硬度,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首先,基坑挖土施工。在对浅基槽或者基坑进行挖土时,要采取有效地能够防止建筑物基础下面的软土持力土层被扰动的措施。根据施工规定,施工人员要处理好基槽或者基坑边坡处的支撑以及放坡施工工作,以免出现坍土现象。

其次,换土作业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时,应该对该区域进行一定的换土作业,将原有的土质较松软的土层刨除,填入一定的适当的颗粒物较小,硬度较大的新的土层,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在运用换土作业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承载量还测定地基的夯实程度,并科学选用更换的材料,如砂砾、细石块等。

2、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施工技术是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在运用这种施工技术时,首先应该选用质量优良的钢筋材料,保障钢筋的韧度和硬度。在进行钢筋结构的搭设时,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图纸,根据施工图纸有效地进行钢筋结构的施工,尤其要处理好钢筋结构接洽处的连接工序,保障梁结构与承重墙结构之间的吻合及应力适中。在钢筋结构的焊接过程中,要合理的处理好热应力对钢筋材料的影响,在钢筋的绑扎、搭接、焊接以及钢筋布设等环节时,要加强质量监督,反复核查施工图纸,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在钢筋结构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检查检验工作,尤其要检查钢筋结构的稳固度和承载力

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施工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是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和基础。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把科学的管理办法与先进的施工技术结合起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龚晓南. 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康旭元.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山西建筑,2005,31

第2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 冲孔灌注桩 经济性比较

1 引言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于高层住宅,由于上部结构剪力墙间距较密,梁柱配筋率一般都不高,且施工工艺成熟,因此造价都比较可控。而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艰苦、占用资金较大、施工技术含量较高、工程造价控制较为困难的部分。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费用要占建筑物总造价的 1/ 6~1/ 4。不合理的基础选型,将导致工程费用成倍的增加。本文结合清远山区复杂地质情况的特点,对某房地产商品房工程中刚性桩复合地基、钻孔灌注桩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在此地区山地工程中复杂地质条件下合理、经济的基础形式。

2 基础选型及计算分析

2.1冲孔桩基础选型

1#楼建筑总高度96米,共31层,基坑开挖后基底地层主要分布有2-1层粉质粘土、层2-2残积砂质粘性土、层3-1全风化花岗岩、层3-2强风化花岗岩,局部为层3-3强~中风化花岗岩,天然地基均匀性差。首先我们按冲孔桩基础进行设计。采用1直径1米、1.2米两种直径冲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5。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面绝对标高为58,基础厚度暂按1.2m,则计算时桩顶标高取为56.8m。

当采用冲孔桩基础时,1米直径的桩共32根,1.2米直径的桩共8根,预计桩长为18米。承台高度为1.2米,承台总面积为150O。

2.1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

因本工程工期较紧,我们结合CM桩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对1#楼采用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素混凝土桩采用合金钻头施工成孔、管内泵压混凝土成桩。将塔楼范围根据地质情况,分成两个区间。一区基底处于粉质黏土,取fak=220kPa;二区基底处于残积砂质粘性土,取fak=240kPa。

刚性桩复合地基计算过程如下:1.塔楼素混凝土刚性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一区:钻孔JK93 二区:JK96)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

Rck=u∑qsia Li+αqpa・Ap (JGJ 79-2012 7.1.5-3)

桩身验算:Ra=0.25×Ap×fcu=0.25×0.252×π×20×103=981.25KN (JG79-2012 7.1.6-1)

取Rck =600 kN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塔楼取上部荷载标准值:Pk=500kPa

fspk=(ηcmcRck)/Apc+(ηMmMRMk)/ApM +ηs(1-mc-mM)fak (DBJ/T 15-79-2011 4.3.1)

其中: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承载力计算:

一区:一共布置素混凝土刚性桩80根,基础面积A=147.7m2。

Apc=0.19625m2 mc =80×0.19625/147.7=0.1063

fspk=1×0.1063×600/0.19625+(1-0.1063)×220×0.90

=501.9kPa >Pk=500kPa 满足承载力要求。

二区:一共布置素混凝土刚性桩264根,基础面积A=505.9m2。

Apc=0.19625m2 fspk=1×0.1024×600/0.19625+(1-0.1024)×240×0.90

=507.00kPa >Pk=500kPa 满足承载力要求。

总共需素混凝土刚性桩344根,平均桩长为7米。

塔楼范围,筏板基础厚度为1500mm,面积为600O。

根据以上两种基础的计算结果,对两种基础进行经济性分析。具体结果详表3。

2.2 经济性比较

冲孔桩基础造价:灌注桩按850元/米计算,桩施工造价40X18X0.085=61.2万

承台及承台、筏板钢筋按每平方160kg考虑。混凝土按420元/立方米,钢材3500元/每吨考虑。承台范围造价:150x0.042x1.2+150x0.35x0.16+350x0.4x0.042(塔楼范围的底板)=23.73万元。超前钻40x0.15=6万元,共计90.93万。

素混凝土刚性桩筏板基础:素混凝土桩按120元/米计,共344x7x0.012=28.89万元。筏板基础:600x1.5x0.042+0.35x600x0.16=71.4万元,土体挖填方费用1.2万,共计101.49万元。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冲孔灌注桩造价比素混凝土刚性桩筏板基础要低,但是考虑到工期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且灌注桩成孔工艺较复杂,操作要求较严,易发生质量事故,且技术间隔时间长,不能立即承受荷载,冬季施工困难较多等缺点。我们建议采用素混凝土刚性桩基础。

3 结论

本文通过工程实际情况,对清远地区某山地工程中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和灌注桩复合地基进行比较、分析。在场地起伏较大,地基土分布不均匀,如果施工时间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单从造价上比较,冲孔灌注桩基础要好于复合地基。但是地基承载力较高,采用素混凝土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可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复合地基的施工速度快,造价跟冲孔桩差别不大,综合效益要好于冲孔灌注桩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 JGJ94-2008[s].

[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S].

第3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对策;灌浆加固

引言

地基处理是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运用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地基施工质量,必须根据施工需要选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另外软土地基是土建工程施工的常见类型,影响土建工程质量提高和正常使用。因而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软土地基加固,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1.土建工程软土地基沉降的原因

软土地基如果没有处理到位,容易出现沉降现象。总的来看,引起软土地基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地质原因。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丰富,软土地质地层分布等原因。由于土建工程的规模较大,不同部位软土地基出现沉降现象不尽相同,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情况。对土建工程的负面影响大,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预防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

1.2结构原因。随着施工推进,土建工程自重会增加,在自重作用下土建工程会出现下沉现象。同时为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对不同地基施工部位往往采用不同施工技术,一般对地质条件好的地方,为节省施工时间,运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而对地质条件差,或者是软土地质施工时一般运用静力桩、振动桩进行施工。由于施工技术不同,土建工程不同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不仅影响整个土建施工质量,还对后续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降低土建工程质量,影响土建工程施工安全。为预防这种现象发生,对出现的病害进行有效处理,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软件地基处理技术,提高土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效果。

2.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管理的作用

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如果地基不坚实,必然影响土建工程稳定性。而基础指的是将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地基承担的是整个结构的荷载,因此必须具有足够强度,防止出现破坏和失稳现象。所以为确保土建个的稳定性,必须控制沉降,使沉降不超过地基变形允许值。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埋深不大,按照普通施工程序就能修建的基础类型。也就是尽量利用天然地基,如果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的话,需采取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在处理后的地基上修建土建工程基础,以满足施工需要,为接下来土建工程建设做好准备。

3.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管理对策

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有很多不同的技术类型。而桩基础施工技术是比较常见的技术,在土建施工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具体施工中,桩基础将结构上部较大荷载传送到较深坚硬土层上,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形变。实际工程运用中,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施工方便,沉降量小等多方面优势和特点,土建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3.1静力压桩技术管理对策。与传统打桩施工技术相比而言,静力压桩有自身显著特点,它改变传统打桩施工技术噪声大,污染严重的情况。该技术不仅噪声小,环境污染小,而且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主要适用于软弱土层地基施工中。通过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土建工程地基中。静力压桩除具有污染小,环境破坏小等特点外,还能节约钢筋使用量,减少混凝土使用量,节约工程成本,收到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所以在土建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需根据具体需要采用静力压桩施工技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3.2振动沉桩技术管理对策。该技术利用固定在桩顶部振动器所产生的激振力,通过桩身使周围颗粒受迫发生振动,从而大大减小桩表面与土层间的摩擦力,在自重和振动力共同作用下,桩体下沉入土层中,从而实现稳定土建工程地基基础的目的。该技术施工中需要的设备较简单,不需其他辅助设备。并且体积小,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工程质量好,施工效率高,在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有广阔的适用范围。

3.3灌浆加固技术管理对策。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采取适当措施对软土地基土壤进行改良,从而实现加固地基基础的目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利用钻机将钻孔钻入设定的软土基础层,然后利用高压灌浆设备,将配制好的水泥化学浆液从钻孔灌入软土基础地层,从而让土层和浆液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胶结,在劈裂、挤压、凝结等综合作用下实现改善土体性能和结构的目的。从而确保整个土建工程地基稳定性,能实现对整个土建工程的有效支撑。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技术前要确定软土特点和类型,合理选用灌浆用的化学浆液,实现对土建工程的有效加固,改善土体结构,稳定土建工程的地基。

3.4静力压桩加固技术管理对策。该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将土建工程承重柱重力作为反力,通过自重装置将静力压桩预制桩分节压入土中,进而改变土壤颗粒组成,结构,间隙,从而实现对土建软土地基加固。使用该技术进行加固时,对上下节静力桩连接处应该焊接牢固,保证静力压桩连续和稳定。施工中需要控制好压桩的液压和压力,同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进行。压力达到设计荷载时要终桩,终桩后将压入桩和桩头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同时浇筑混凝土承台,使其与基础联为一个整体。通过采用上述加固方式,能有效将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桩直接传递到坚硬土层当中,从而实现加固土建工程基础的目的。从上面的论述可以得知,这些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各有自身特点,在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应视具体情况选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满足地基基础加固要求,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4.结束语

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对策,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施工中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遵循工艺流程,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另外还要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重视经验总结,加强施工检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预防和处理,保证土建工程软土处理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第4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不良地基;处理措施;施工方法

不良地基,表现在公路工程中就是一些沼泽、湿地、临海平原等处,这些地基的共同特点就是土壤质地多为黏土或淤泥质,含水率较大,负荷承载能力较差,总体性能非常软弱,如果未经正确处理就进行地基工程施工特别容易导致公路整体下沉,与地基没有均匀接触,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公路的倾斜或断裂,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相关工程人员在不良地基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为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性能创造可靠的保障。

1公路工程中处理不良地基所遵循的原则

不良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公路工程的成败。基于这点,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对工程实地的地基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勘测,并总结出以往处理这类不良地基问题的经验,改进其中的不到之处,加强处理过程的薄弱环节,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不错的地基稳固效果。

根据不良地基的处理特点,作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应该在保证了地基处理实际效果和工程整体工期无误的基础上做到成本最优化,用最少的投入完成最大化的工程施工。其次,通过综合考虑公路工程的基本施工周期、公路承载能力等级、路面地基预压时间等相关参数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公路的沉降剩余量,确保完全符合设计方案所要求的沉降量,将其控制在一个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这两项原则可以为不良地基处理工程提供实用型理论指导,帮助不良地基处理工作正确有序地开展。

2公路工程中处理不良地基的相关措施

根据以往公路工程施工经验看,一般不良地基处理工程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软弱地基、盐渍土、砂液化土和路堤稳定。

2.1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在对土质比较软弱的地基进行处理时,应考虑到它的厚度和软弱程度具体处理。如果地基土壤厚度较小、软弱土层较薄、有的直接在地表处外露,可以直接将软弱土层部分彻底清除,并换上土质较硬实的土壤材料进行回填,然后再使用专业碾压机械来保证回填土壤的密实和稳定。如果地基土壤厚度较大,且工期不太紧迫,有充足的时间,一般采用的是超载预压的处理措施,可以收到不错的地基处理效果,为公路工程创造了坚实的铺垫。如果公路工程不良地基处理施工段位于直接连接桥涵路的位置,且填筑路堤的最小高度都大于5米,那么应计算出沉降结果并采取构筑复合型地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水泥搅拌桩、振冲碎石桩、塑料排水板等等,必要时辅以堆载预压法,可以达成不良地基处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2.2盐渍土处理措施。 盐渍土即地基土壤中含有大量盐分,盐分的分布范围、种类、性质以及含量不同,对公路工程的危害性也不同。我们通常将盐渍土按盐分危害性分为三个种类,相关的处理措施也要从相应方面着手。

针对弱性盐渍土上的公路地基,所受到盐分的危害程度不高,可以不必进行专业处理就开展工程施工。

针对中等盐渍土如亚氯盐和氯盐等盐性强度中等土质层的公路地基,不能直接使用盐渍化土壤作为地基工程回填材料用土,必须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首先,将公路地基实地的可见路面积水全部清理干净,修筑专用积水排水沟作为基础排水设施使用。然后,在路堤的地面位置添加砂垫层,以达到良好的隔水防水效果,充分保证公路地基的干燥与稳固。多选用渗水性能好的沙砾材料作为隔水层的填筑材料,填筑的厚度在0.5m左右范围内即可。

针对盐渍化程度更强的公路地基土壤,需要使用到土壤固化剂,彻底改变盐渍土的土壤性质,使其更加结实坚固,能够满足公路地基工程的根本需求,然后才能将其应用在地基坑回填工序中,从根本上保证路堤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2.3砂液化土处理措施。 砂液化土地基也可以根据其砂土液化程度分为不用的类型。

对于砂土液化程度较轻的公路工程地基施工路段,我们可以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也能维持工程的正常开展。

对于砂土液化程度中等的公路工程地基施工路段,要遵照以下原则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路堤不作特殊处理;路堤位于中桥桥头处30米范围内或大桥桥头50米范围内采用水泥搅拌桩或者振冲碎石桩的地基处理措施,同时按照国家抗震等级7级的标准来指导桥涵的实际设计工作,其它公路工程段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沙土液化程度对地基造成的影响,应用科学合理的加固手段,尽量避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为整体工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于砂土液化程度很严重的公路工程地基施工路段,需要对砂土的实际液化程度进行全面分析,每一个孔洞每一层岩层都要逐一检测,凡是长度大于20米的亚砂土和饱和粉细砂的液化系数都不能遗漏,并根据最终检测分析结果来制定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

2.4路堤稳定处理措施。 路堤稳定处理是通过对不良地基的软弱程度稳定性分析再进行工程施工速度和质量控制,尽量减少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率,全面提高工程的安全保障和质量水平。路堤稳定性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对剩余沉降量准确分析,如果其结果在工程允许的范围之内,对高填路段实行堆载或超载预压的处理措施且保证预压期时长超过六个月;如果结果超出了地基实地的范围,就要同时采取浅层和深层双重处理措施来全面提高地基工程的基础稳定性,实现公路工程施工效率的最大化以及施工配置的最优化。

结语:总而言之,地基工程的稳固与否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工程的基础质量安全,需要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绝对重视,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不良地基处理措施来改善土壤状况,避免地基质量问题的产生,才是保障公路工程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秀芹.公路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探讨[J].科技风,2011

[2]马胜利.不良地基的加固处理[J].山西建筑,2008

第5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卵石土;降水;地基承载力修正;沉降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成都地区卵石土层主要分布于岷江水系一级、二级阶地,分布分为广,厚度10~50m以上不等,特别是成都西部地区,卵石层厚度大,最厚地段该层厚度达100m以上。

一级阶地卵石土层时代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卵石多为灰~褐灰色,混有20~40%砂、砾石及少量粘性土,常有薄层砂透镜体及极个别地段的淤泥、淤泥质土、腐木等夹层,卵石成分以岩浆岩及变质岩为主,卵石以弱风化为主,个别强风化,磨圆度佳。

二级阶地卵石土层时代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卵石多为黄~黄灰色,混砂、砾石及粘性土,有薄层砂透镜体及极个别地段的淤泥、淤泥质土、腐木等夹层,卵石成分以岩浆岩及变质岩为主,个别卵石已达强风化,磨圆度佳。

两个阶地卵石土层除沉积时代、成因、颜色及充填物略有差别外,其物理力学指标等相差不大。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及成都地区工程经验,将该层细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

成都地区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多设1~3层地下室,而该深度范围往往为卵石土层,作为具有承载力高、压缩变形小等特点的卵石土层,常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而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卵石土地基高层建筑(以30层为例)封顶后1~2年的总沉降量多为20~30mm左右,个别沉降小的在15mm左右,正常的沉降量一般不超过40mm。这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第5.3.4条及表5.3.4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200mm还相差甚大。但也有个别建筑沉降量偏大,甚至达到60mm以上。针对该情况,笔者在接触的范围内,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对沉降偏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求更好的总结及指导今后的工作。

1 卵石土密实度差异及夹层对沉降的影响

1.1 卵石土密实度差异对沉降的影响

2 基坑降水对沉降的影响

成都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卵石层渗透系数大,一般渗透系数在15~40左右,含水层厚度大,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孔隙潜水)丰富, 水位较浅,一般水位埋深在卵石层顶面,埋深为3~6米左右。成都地区高层建筑一般设地下室1~3层,天然地基基础施工须对地下水(孔隙水及孔隙潜水)采用降水措施,成都地区针对卵石层降水通常采用管井法。

基坑降水降深一般较深,出水量大,降水施工造成两个后果。一为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一为降水措施不得当,往往造成卵石层内充填的细小颗粒被带走,从而造成充填物流失,卵石层压缩变形大。

2.1 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

2.2 降水对卵石密实度影响

基坑降水形成的水力坡度大于临界水力坡度时,在渗流应力作用下将卵石层充填的细颗粒带走、掏空,形成机械潜蚀。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卵石层粗颗粒重新排列、压密而引起地面沉降。这种情况在降水施工时经常发生。降水施工阶段由于措施不得当,出砂量不能很好的控制,卵石层内充填物的流失常常使卵石层变为“光卵石”,从而使卵石层密实度大幅度降低,卵石骨架重新排列,引起幅度较大的沉降。

某建筑为地上33层,一个单元为地下1层,一个单元为地下2层,由于降水井设置于筏板基础外侧仅距筏板基础边缘4米左右,且降水井设置不规范,在建筑主体结束后靠降水井最近的沉降观测点反应的该处沉降量已达60mm以上且沉降不断加大,在筏板基础上开孔进行取芯表明卵石层内充填物流失严重,筏板基础下1~4米内基本“光卵石”。基于这种情况,立即进行了地基加固工作,加固结束后沉降得到了抑制。

实例表明,由于机械潜蚀造成的沉降量很大,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明显。

3 施工的不规范性引起的沉降

3.1 施工阶段人为原因引起的沉降

高层建筑建筑电梯井、积水坑等位置往往挖深较深,有些高层建筑两个单元高差不同而采用放坡处理,基础施工时上述地段侧壁往往回填不密实,在荷载作用下,该处沉降往往较大,引起建筑的不均匀沉降,甚至有些时候引起电梯井、放坡处的开裂,更有甚者影响电梯等的使用功能。

某高层建筑地上30层,地下2层,由于电梯井施工时侧壁未能回填密实,主体结束后电梯井处沉降一直未能稳定,工程竣工4年后,该处沉降才基本满足规范要求,而该处沉降量已达52mm,与该建筑的其它沉降观测点的平均沉降量28mm相差很大。

3.2 施工未按设计图纸进行引起的沉降

上述计算是基于地基土周边形成约束的前提下进行的修正。要求施工阶段保证建筑物修建至一定高度后须进行地下室周边的基坑回填工作。但有些施工单位未能按设计要求的情况进行回填,加之基坑周边往往采用放坡处理,从而使建筑物周边约束降低,地基土不能按规范公式进行修正,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在地基土剪切破坏推力作用下首先进行垮塌,进而造成建筑物向基坑侧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倾斜。

结论

(1)成都卵石土天然地基高层建筑沉降偏大原因很多,影响因素很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卵石层内夹具一定厚度(1.0米以上)的淤泥及淤泥质土以及由于基坑降水过程中出砂量未能有效控制从而造成的机械潜蚀作用,其它如卵石层内夹砂层、施工不规范等也具一定影响。这就要求勘察阶段须准确探明地基土持力层分布情况,基坑降水阶段严格按照《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执行,基础施工阶段严格按设计图纸及相关施工规范执行,设计阶段应明确基坑回填时期及回填材料及要求。

(2)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中的沉降计算经验修正系数ψs的变化范围从0.2~1.4,其对最终沉降的影响是很大的。目前,各地对修正系数的数值是不同的。如上海地基规范则规定其值随附加压力p0的增大可以从0.7变化到1.3;天津地基规范的修正系数值为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 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之间的比值;深圳地基规范则又不同。因此,各地应该建立在沉降实测基础上的本地经验修正系数,不能完全照搬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基础的沉降计算中,沉降经验修正系数ψs应该在沉降实测的基础上建立当地的修正标准。笔者认为,根据成都地区大量工程经验,卵石土天然地基在Es >20的情况下沉降经验修正系数ψs取值应该在0.5~0.6之间较为合适。

(3)针对卵石层分布有软弱夹层及因降水引起卵石层内充填物流失现象,及时进行压浆及旋喷桩处理,能有效地改善及抑制建筑物的沉降。

参考文献

第6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在排水工程实践中,我们遇到的地基土有冲填土地基、杂填土地基、软土地基等等,其中经常遇到的需要进行人工处理的是软土地基。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是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和冲击洪积沼泽相等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软土地基的特点是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渗透性弱、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形。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变形大而不均匀,变形稳定历时长。软土地基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部、东南沿海及内地广大地区。

排水工程(排水管道及箱涵)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排水工程遇到软土地基,位于软土地基上的基础一旦处理失当,会有很多不良后果,例如:

1.排水管渠沉降不均匀导致接口断裂,在地下水位高或管渠水流量大时引起管渠周围砂土漏进管渠,淘空管渠上部构筑物基础,一来管渠淤塞,二来上部构筑物(大多数情形是道路)下沉,严重时会影响使用质量甚至破坏。

2.排水管渠设计埋深大,则在施工开挖时如果管沟放坡不足或者边坡堆载过大,则很容易会引起管沟两侧边坡或者基坑涌起,严重时会破坏已完成的桩基础,拖慢施工进度和影响施工质量。

上述情况表明排水工程基础的处理非常重要,本人结合在排水工程施工中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常用的几种地基处理方法:

一、换土法:

换土法是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换土的常用材料有:砂、碎石、石粉、碎砖、石渣、块石等等。虽然材料不同的垫层的应力分布有所差异,但是极限承载力比较接近,沉降的特点也基本相似,它们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提高地基承载力:换土材料的抗剪强度要比软土高,作为地基持力层,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减少对垫层下面的地基单位面积的荷载,避免地基破坏。

2.减少沉降量:一般地基浅层部分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所占的比例大,以垫层材料代替上部软弱土层,就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碎石、砂等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好,垫层承受荷载后,可作较好的排水面,有助于垫层下孔隙水的消散和排除,加速含水粘土层的固结,提高其强度。

G321国道路面大中修整治(市政项目)工程中,该区原为低洼农菜地,土质为淤泥质沾土,含水量大,面层为松散杂填土,建设单位要求工期紧,回填时间短,让其自然压实显然达不到要求,于是对排水管道进行处理,根据管径大小D=300~1500毫米,分别作换碎石处理,换碎石深度分别为400~900毫米。施工方法:先将软弱土层挖至需要的深度,每层铺设的厚度为200毫米,对于每层碎石基础采用功率大于1.5kw的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振捣至密实度要求。该工程已验收,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西河路道路排水设施建设工程中,地质属于淤泥质粘土,为节省投资,减少工期要求只作简易处理。决定采用换土法,在挖除淤泥到了一定深度处,用砂回填,在冲水后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以达到密实度要求,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效果很好。

在沙头大道续建工程中,管道要横穿两个废池塘,考虑到两个池塘实际上已成为多年居民污水的排放池,池上长满水葫芦,池水发黑发臭,塘底已积蓄了大量的腐殖质,塘底地层为淤泥层,厚度在2.5米到10.5米之间,为减少工期,保证排水工程质量,决定视地质情况将池水排干,将池中植物、垃圾、淤泥和腐殖土挖除,并用石渣和碎石按级配拌和换填,施工时每层30厘米厚,用铲车铺助挖掘机散平,然后用12吨压路机往返碾压4遍,以达到95%要求。碎石和石渣有足够的强度,变形模量大,稳定性好,而且垫层本身还可以起到排水层的作用,并加速下部软弱土层的固结,大大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二、木桩加固法:

在软弱地基上建设排水管渠时,当地表下不深处有较好的持力层,采用木桩加固,也是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木桩有圆木与枋木两类,常采用杉木、松木,桩长一般小于6米。木桩在水下耐久的,但是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极易腐烂,木桩处理与其他方法相比,可避免大量的土方的开挖、加工制作周期较短、效率较高、施工方便,尤其适用于应急的工程。

在建设一马路市政整治工程中,原混凝土路面板断裂破坏下沉,已不能正常使用,用破路机破碎混凝土路面板,再用挖掘机挖除混凝土板块并进行开挖后,发现下水道已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接口大幅度开裂和错口,引致下水道接口周围砂土流失。下水道下地层为淤泥层,在用木桩试打,发现下部平均6米处有一较好的持力层,木桩均不能穿透。为缩短施工工期,在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讨论后决定下水道基础用松木桩加固,木桩小头直径为15厘米,平均桩长为6米,用挖掘机施打,间距40cm×400cm,桩顶伸入管道C20混凝土垫层5厘米。在排水管道和混凝土路面修复后,未发现有下沉开裂等现象,使用情况良好。

三、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拌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它具有施工速度较快,无振动,无环境污染,无噪音,加固费用低等特点。可以在原地面进行施工,只加固下层软土;施工完毕后就可以进行挖土,因此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所以从工费、质量、施工经济方面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理想。

在G321国道路面大中修整治(市政项目)工程中,在部分桩段就采用了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基础,所采用的主要指标有:喷粉量15%,灰土置换率25%,桩径500毫米,桩侧土的平均容许摩阻力f为5kPa,桩长10米,搅拌后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2Kpa。桩体施工完毕,等桩身到了28天的龄期后,对桩进行静载试验,采用两种方法:单桩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经过质量检测站测试后,单桩承载力最小值为8.9KN,复合地基承载力最小值为12.5Kpa,符合设计要求。

四、预制管桩加固法:

预制桩尤其钢筋混凝土桩在建筑工程应用最为广泛。是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上部荷载传递到深部土(岩)层,其优点是长度与截面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需要选择,承载力高,耐久性好。

桩基主要适用于渠箱沉降要求高,施工工期紧的情况。在上述提及的市政配套工程中,其中一段横穿繁忙的城市道路,为尽快缩短工期,建设单位与设计部门决定施打预制管桩,设计上桩尖固定在强风化层,桩基由三排桩构成,桩顶设承台、地基梁,地基梁与箱涵侧墙相连,桩的纵向间距为5米,横向间距与箱涵侧板中线一致。

采用预制桩基础一般会遇到几个问题:

1.工程造价高:预制桩必须在原地施工,而施工时送桩最长一般只能2米,故要锯去2~3米的桩头,无形中增大了成本;而且预制桩本身造价就比较高,往往要占去整个工程投资的1/4到1/3左右,比重较大。

2、负摩阻力和影响:桩周为欠固结软土或未能正常固结的新填土,在后期固结过程中所产生的压缩变形会对桩身产生负摩阻力,降低了桩的承载力,增大了桩基的沉降。

3.施工困难:突出的桩头给施工带来麻烦。

4、沉降不均匀:由于预制桩基础沉降很小,预制桩基础上的箱涵沉降小,喷粉桩上的箱涵沉降大,造成上面的混凝土路面凹凸不平,影响行车。

五、钻孔灌注桩加固法:

钻孔灌注桩受力原理与预制桩相似,但相对与预制桩它的优点很多,如造价低,节省钢材,施工相具较轻便,施工方法较简单,当持力层顶面起伏时,桩长易处理等等。

在上述提及的市政配套工程,在箱涵起始桩段要接驳一桥梁,而且有水施工,十分靠近民居,用喷粉桩和预制桩机由于机械过于高大,根本无法竖起桩机,两者加固皆不可行,建设单位与设计部门商量决定用钻孔灌注管桩,用松木架在水沟两岸的石墙上做成临时平台以竖起桩机进行施工。灌注桩上施工侧墙和涵台,加盖盖板。事实证明在当时这种环境条件下,采用灌注桩施工既降低了成本,又缩短了工期,效果很好。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排水固结法、砂桩、土桩、强夯法、振冲法等等,只是在排水工程的地基处理中较少采用,以上几种地基处理方法是本人在施工中的一个总结,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教。

参考文献:

第7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 基础沉降;桩托换加固;后灌浆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6-0148-01

0 引言

在工程中,始发或到达时需凿除洞门,这时会由于切除竖井挡土墙(桩)而使开挖面处于暴露状态且会保持较长时间,稳定性较差的软土就很易发生塌方事故,严重影响盾构的安全施工,故在盾构的始发和到达的端头必须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安全。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冻结法、注浆加固法、开挖面置换法、挖填法、竖井加气压法等。目前国内常用的是搅拌桩注浆加固法,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施工工艺简单且经济性等优点。笔者对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设计加固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观点。

1 工程概况

某电厂220kV配电室为框架结构建筑物,室内设备基础采用筏板基础,长为56m,宽为6m,基础垫层下设计有0.9m厚三七灰土垫层,持力层为3m~6m厚的素填土层,其下为湿陷性黄土。电厂发电生产期间,配电室设备基础出现沉降,而配电室设备对沉降非常敏感,继续沉降将造成电厂重大安全事故。为确保整个电厂安全生产发电,需要对配电室设备筏板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本工程是对运行中心电气设备基础进行加固,施工范围在220kV配电室室内,场地狭小且有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和高压电线,机械无法施工,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扩头灌注桩。

2 场地地质条件

本工程施工场地为填土区,基础持力层为3m~6m厚的素填土层,其下为自重和非自重湿陷并存的湿陷性黄土。上部持力层范围内地层含水率较高,平均达20%。

3 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基础下未压实素填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受到水浸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湿陷性黄土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比较低、强度较高,在土体自重应力或者自重应力与外部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强度迅速降低,土体结构迅速被破坏,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除一般压缩变形外,主要为湿陷变形。未压实素填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受水浸湿而发生湿陷事故时,往往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本次地基主要受到了大量雨水从邻近草坪渗入地基土,下水管道受堵和附近坑道积水进入地基土,造成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4 设计加固方案

4.1 设计方案

为保证设备筏板地基不再沉降,结合工程地质和现场施工条件,本工程设计人工挖孔扩头灌注桩,桩的长度穿过湿陷性黄土层,到达稳定土层,桩的设计尺寸为桩径800mm,桩长30m,整个筏基四周布置桩数18根。设计采用托换技术,桩身紧贴筏基外缘,并在筏基底部处从桩顶侧向设计牛腿托换处理。承担整个筏基和设备荷载。

因筏基和设备荷载不是太大。桩的长度主要考虑了湿陷性土层的厚度,牛腿的设计则考虑了抗压抗弯和抗剪的受力不同情况,计算出各桩牛腿应分担的不同方向上的荷载,并有针对性采用配筋率。

考虑到设备基础对沉降非常敏感,为避免桩基础施工后牛腿与筏板基础之间因混凝土收缩下沉产生的缝隙造成基础沉降。桩基浇注时在牛腿与筏板基础之间预留10cm厚空隙。桩基施工48h后采用无收缩、微膨胀灌浆料进行后灌浆处理。

4.2 施工程序

搭建安全施工通道整理场地放线定桩位架设支架或电动基芦鼓风机、照明设备等开挖基础底部做牛腿,调整桩身直径和中心位置继续下挖校核桩孔的直径和垂直度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后做扩大头、清理孔底吊装钢筋笼牛腿部位的钢筋制作、安装分层灌注至筏基底部清理出牛腿与筏基底之间约10cm厚空隙后灌浆。

5 结论

1)未压实填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发生湿陷的原因是由于地基浸水而致,因此对于该类地基土作为持力层要做好防水处理。对于防护范围内的防水地面、散水、排水沟等,应经常检查、疏通,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建筑场地四周尽量不设计草坪并应设计排水坡度,发现积水地段应及时填平,保持排水畅通。

2)人工挖孔桩托换加固方法不受场地和空间的限制,施工速度快、噪音小,是一种处理既有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抢险应急工程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4.

[4]郑勋涛.水坠砂法处理砂土地基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 程,2002(2):53-54.

[5]郑念屏.无填料振冲挤密处理风积细砂[J].工业建筑, 1997,27(8):58-59.

[6]周健,贾敏才,池永.无填料振冲法加固粉细砂地基试验 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8):1350-1355.

第8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地基基础;桩基础;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建筑工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项目要确保不会发生不均沉降、地基强度不符合标准,不防震等问题,与此同时,现代建筑还要有各种艺术因素的存在。为了满足各种质量以及艺术要求,建筑工程必须能够高质量完成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土建施工过程,保证建筑工程拥有最稳固的基础施工。

一、地基基础与桩基基础基本定义

因承载建筑物的荷载而发生变形,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土体和岩体就是建筑物地基。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中基础具体是指将整个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建筑物底部设施。桩基础是建筑物基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埋深比较大的人工基础形式,通常在地质条件较差,不符合施工标准时采用,通过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对地质条件进行改进,使其满足建筑工程稳定性、变形以及强度要求。

二、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

地基加固以及处理技术施工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耐用性、稳固性。地基基础的基本功能就在于能够充分承载整个建筑物的荷载,遇见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加固与处理技术改善地基条件,使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标准。

1、目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稳固的地基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极大意义。虽然目前各建筑施工单位已经加强了对地基基础处理的重视,但是实际地基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很多工程施工单位没有完善的施工过程管理体系,导致施工不规范,很多实际开挖的基坑与设计不符合,地基承载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固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

(2)施工过程没有保护好地基,导致地基进水,地基承载力下降。这种问题多出现于多雨季节施工中。

(3)在地基基础处理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便是土体塌方问题。一旦出现地基塌方,整个地基的稳定性会被损害,地基荷载力严重降低,容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周围建筑的安全造成威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塌方问题出现的基本原因就是工程设计人员没有对施工现场的地质质量和结构以及季节因素做充分、周密、科学的考察分析。

2、建筑工程中几种主要的地基基础加固与处理技术

(1)对地基土层进行化学处理,改善地基土体条件。目前,我国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化学加固法主要有三种,即:深层搅拌法、灌浆法、喷浆法。化学处理主要是将碱液、丙烯酸铵以及水泥浆等能够促进土体固化的化学物质添加到土体中,土体被各种化学反应粘结起来,硬度以及稳固性增大,满足施工标准。例如,在某些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将石灰添加进土体中,借助石灰土体中的亲水矿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改善膨胀土的土质,提高膨胀土层的荷载能力。

(2)固结土壤,提高土层荷载力。有些工程的土体的承载强度受到土体中水分的影响而达不到施工标准。但是如果将这种土体的水分排除,那么土体会自动固结,承载强度也随之增大。将土层中的水分排出增强土层承载力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成本费用比较低,已经普遍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3)夯实和碾压土体,增大地基强度。对于比较松软的地基土层,施工中往往会借助很多冲击力设备对其进行碾压或者夯实。建筑工程竣工后,夯实或者碾压后的地基一般不会产生很大的沉降量。目前,施工中普遍采用的夯实和碾压土层技术有机械碾压法和振动夯实法。

(4)分层填土,更换土垫层。有些工程中土体湿度大,而且具有膨胀的特性,这种土体荷载力很小,无法通过化学处理或者排水法等进行加固处理,因而施工中往往选用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强度的材料将地基中的这层软土层更换掉,以增大地基基础的强度,降低土层沉降量,提高地基基础的稳固性。为了保证土层的密度符合施工荷载力标准要求,在更换土层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进行分层填土,防止土体出现缝隙或者空洞。

三、建筑工程中桩基础的土建工施工技术

如果工程中普通扩大基础施工法处理后的地基土层依然比较松软,达不到建筑施工要求的稳定性、变形以及强度等标准条件时,施工人员就会选择桩基础,可以说桩基础是很多高层建筑物以及其他荷载力比较大的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基础类型。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主要桩基础有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以及预制桩。

1、建筑工程中几种主要的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按照施工方法分类,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有两种:静压力桩施工技术和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静压力桩施工技术中沉桩过程借助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压入软土层,沉桩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少,所以在周围存在居民建筑时,施工人员常采用此方法,避免对周围居民休息造成干扰。另外静压力桩施工技术能够节省混凝土和钢筋使用量,施工成本费用低,无污染、无振动,适用于各种建筑物密集处的建筑工程中。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中土体颗粒受桩身振动而发生排列组织的改变,出现位移和收缩,最终使得土层与桩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受振动力和桩自身重力影响,桩沉入土层中。振动沉桩施工技术主要设备是桩顶部的振动器,振动器工效高、成本低、搬运方便、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无需其他辅助设备,因而振动沉桩施工技术在软土体、松散沙土以及粘土桩基础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另外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还可以打钢板桩,还可以在各种起重设备的辅助下进行损桩施工。

2、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注意要点

桩基础中桩长和桩型能够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认真调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建筑设计准确制定出多个桩长和桩型备选方案。另外技术人员还要与施工人员及时交流沟通,根据实际施工中可能遇见的各种问题、实际操作可能性、桩基沉降量预测以及地基承载力实验结果,选出该工程最佳桩基础施工方案,保证桩长和桩型发挥最佳效果。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首先进行试桩,确定之前设计出的桩长和桩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保证施工过程桩基施工与设计没有偏差。另外,如果施工中遇见桩心不正等施工问题,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增加承台高度和拉梁高度、配筋等施工技术作出改进处理。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多,高层建筑以及各种工业厂房建筑需求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稳固性的基础――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越来越具有重要性。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要不断学习各种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最新理论研究,不断将新的技术理论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并且积极总结归纳各种高效的技术方法,对于施工中的问题则要积极探索最佳改进处理方法,保证建筑工程拥有稳固的基础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果果.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3(6)

[2]郑瑛瑛.关于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2(12)

第9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 地基处理岩土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 U469.6+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地下地层的复杂不稳定为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地基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结合多方面的具体参数和详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本文将结合河北某住宅小区工程中的施工方案和地基处理方法对地基处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处理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地基处理中常见问题

在设计地基处理方案时,就要认真考察分析施工区域所属的地质形态、地下岩土的种类和参数,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进行评价总结,考虑分析地基处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下几点就是地基处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1岩土取样化验问题

钻机钻井取样过程中,由于技术受限难以取到一些岩土的原状样本,其中包括粉碎泥岩、沉积土、风化岩和细颗粒岩等。并且这些岩土难以进行室内化验,从而导致其各项具体参数无法确定或不准确,对于有效地推断和评估地下岩土的平均密度和地层的承载能力造成干扰和困难。

2.2地质结构复杂

由于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同一施工区域随着深度的增加所在的地层构成、地层分布情况和地基均匀程度都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有些结构根据钻探程度无法准确地确定其埋藏位置及深度,比如地下的不明物体、空洞和水源等。从而也会影响对地层电阻高低的界面划分,地下地层分布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判定以及岩土软弱结构界面的划分。

2.3勘察人员不够专业

由于一些勘察人员不够专业,业务能力不强,不及时总结和分析岩土勘察工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们缺乏对采集回的具体数据和岩石各项参数进行整理、分析、应用的能力,不善于将这些采集回的数据和参数辨伪存真,进一步验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甚至有些勘察人员盲目依赖采集资料,对施工方案的设计造成干扰。缺乏各专业协调沟通能力,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效率。

2.4技术受限

国内现有的勘察技术相对滞后,比如岩土工程勘察中钻探取样时所遇到无法采集到原状岩土问题以及遇到坚硬岩层钻进效率低、卡钻等常见问题。设计施工方案时要全面地结合考察到的岩土各项参数和地下地层分布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可能导致设计施工的进度缓慢,施工效率降低,浪费了时间和成本。

3.工程地基处理应用案例

3.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8、9、10号楼,均为框架结构,地上建筑面积32160 m2,地下建筑面积1500 m2,地上16层,地下一层,抗渗等级S8,主体结构混凝土。经过钻探取样分析,在钻机钻进取样范围依据岩层成因不同推断工程区域地层由上至下可分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沉积层等,主要基础岩土为粉砂泥岩,灰岩,粉质粘土等。

3.2地层地基岩土化验分析

经过钻机取样进行化验,分析出此工程区域地下地层为第四系冲击层和第四系沉积层,其地层中的岩土主要以粗砂岩、粉质粘土、淤泥质粉砂为主,导致地层承载力弱。如果采用天然地基,主要作用在粉质粘土岩层和淤泥质粉砂岩层上,其天然地基承载力约为180kpa。而由于本工程的楼层很高,为16层,比一般中低楼层建筑物荷载量大,对于地基加固后的承载力要求很高,同时要满足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规范中的技术标准和参数,所以排除使用天然地基,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法和真空预压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施工时将桩端落在细中砂层上,CFG桩桩体强度等级为C25,桩长为16.5m~17.5m范围内,桩间距4~5d,桩径为500mm,桩体强度等级为C25,满足施工设计的各项要求,保证了工程环保和施工质量。

3.3地基处理主要技术应用

本工程预先在设计建筑物的地基上进行预压处理,施加一定的静荷载,增加地基岩土密度,以提高地基强度和承载能力。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面沉降情况和岩土空隙中水的消散情况进行调整控制。

本工程主要使用3台履带式长螺旋钻机和两台半自动混凝土泵车。使用南方测绘公司生产的全站仪进行点位的放样,合理设计桩位和桩间距,精确得到钻孔布置位置,施工人员用钢筋打进地下作为标记,并由监理人员负责检查核实精度是否精确,精度没有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返工。然后是平整和清理场地,保证场地内波度不大于30度,方便钻机顺利进入施工现场。钻机进场后,开始对钻机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间歇式钻进方法打钻。在用搅拌车将混凝土进行搅拌时,严格调控混凝土粘稠度和质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优良。混凝土灌桩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封盖处理保护好桩头。

3.4地基加固调控

首先,要根据各项技术参数和稳定系数公式计算出地基稳定安全系数、基础桩的极限承载能力、本身重量和地基底板能够承受的最大冲击力度。按照设计要求和各项指标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提高施工质量。根据对试验桩的验证成果分析,增加一定桩长,使桩底进入到粉质泥岩层下,满足地基承载能力和不变形的要求。固定地基土的位置在规范范围内,减少基础桩桩底在岩层中晃动。在施工现场场地局部原桩桩端持力层位置处于较深的砂层地段时,可以采用原桩端持力层不变的方法,但地基加固时要尽量防止扰动砂层,避免基础桩桩底在砂层中的位置过深,导致地基稳定性差,降低加固效果。而如果当原桩端持力层位置处在砂层较薄的地段时,就可以通过增加桩长办法,保证基础桩桩端落在粘性土层之上,增加地基的固定性和稳定性。

基础桩桩底的细中砂和粉砂泥岩为含水层,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这种有地下水的岩层很容易因为水压不稳,水土流失,导致桩底没有岩土。这样的岩土情况也可能使地基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所以,要对钻机进行调控,要求施工人员控制提钻次数和提钻的速度,非必要的情况下严禁提钻和停钻。除非发现安全隐患,比如泵压幅度差异过大,出现卡钻现象,人员安全事故等。钻孔深度在未达到设计钻孔深度时应保证钻孔进度和效率,不宜过慢或过快,根据具体施工场地和具体地形进行调整。提钻速度尽量保持匀速,不能太快,否则可能使得泥浆传送速度不稳,出现漏水现象,造成桩的周围砂层结构不稳定,无法使桩对周围岩层的阻力和固定能力达到最大。并且每天要对钻探取上来的岩芯进行化验,分析钻进岩层,计算每日的钻进量,合理调控进度。

根据本工程具体的地质条件,桩的桩底处于强度较为软弱的岩土层中,容易下沉。所以在施工前要进行对施工场地进行真空预压处理。在预压处理工程中,要根据地面沉降情况和岩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严格控制,保证地基加固施工质量。

4.总结语

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与提高,地基处理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国内外各个建设工程的发展,满足其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标准。无需置疑,地基处理是每个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工作,对于整个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竣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地基处理工作影响着整个建设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所以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合理正规的渠道和技术手段开拓创新,优化调整地基处理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恒宝对于地基处理的工作的总结 地质勘察工程2013年4期

【2】刘余希如何加强岩土勘察中地基处理 建设工程管理2012年13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