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插花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
花艺课程的设计首先基于6个方面的考虑: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应用性人才;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将职业资格的评价体系直接嫁接到专业培养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以工作过程来“序化”课程体系;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好像是一个有经验的“师傅”,通过培训“员工”,以掌握“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学生在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中去制作不同的花艺作品,去“工作”,去提高;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学生主动行动的“学”;基于过程评价的考核观,各“行动小组”在每项任务完成后要阐述、互评,并总结提升。
二、花艺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
课程设置由一个个课程小任务构成,例如:为茶艺室设计一款东方式花艺作品;为玩具店设计一款新颖别致的西方式花艺作品;为母亲节设计制作一款单面观花束;为一对新人设计制作婚礼花艺等等。学生都是在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的情况下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这样的课程设计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是相一致的。教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根据学生的要求,适当给予一些建议或意见。在指导学生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创意,要适时地鼓励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位学生,发现优点后要毫不吝惜地及时表扬,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操作积极、学习主动、相互包容、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由于课程是由一个个小的工作任务组成的,上课的程序是:布置工作任务小组讨论制订方案修改方案制作花艺作品作品阐述
作品评价作品总结与反思。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时,学生都是齐心协力精心设计制作花艺作品,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组内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很有成就感,对花艺设计制作更有兴趣,也越来越自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在花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
(一)解决花材问题
根据学院目前实际情况,课程教学内容与鲜花花材成本过高问题一直是该项目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经过课题组的共同努力,将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决。
1.提前向学院实训中心申报实训课程耗材,争取解决部分教学材料资金问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有针对实训类课程的专项资金,根据学生人数予以分配,可解决课程实操部分中20%~30%的耗材费用。2.根据学生自身经济条件与学生自身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可在自愿前提下,自购部分鲜花材料,教师为学生提供品质优价格低的本地鲜花供货商,可将鲜花购买成本基本降至批发价,减少零售环节差价费用。3.利用学院插花与花艺设计实训室项目申报专项资金,购买供学生进行基本花型实操的部分仿真花、东西方插花各式花器、基本插花工具,解决西方式插花中基本花型的一些实操教学内容。4.寻找学院周边花店开展校内外教学合作,花店可为课程提供教学花材及花艺活动机会,通过学生参与花店花艺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二)师资整合问题
花艺专职教师资源不足是存在的第二大问题,因受学院岗位设置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短期内引进花艺专职教师的可能性不大。为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通过外聘2~3 名固定的社会花艺师进课堂进行花艺教学,特别是商用花艺部分;社会花艺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及时将最新花艺资讯及新的花艺创作手法传授给学生,保证课程与时俱进。或通过聘请行业内专家举办讲座,为学生传授花艺最新发展讯息。
五、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改革
通过市场调研、花艺产品信息收集整理及同等院校调研活动等,调整了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目标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修改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更合理地设计了插花教学内容、各阶段课时安排,课程总课时为74 课时,其中前48 节为学期周期性教学,采取4 节连上,共12 次课,26节为实训周集中教学,这样的课程安排相对科学合理,基本上能满足初级插花员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1.插花基础知识(理论为主),教学安排为8 课时。2.西方式插花基本造型,教学安排为24 课时,包含12个基本实操项目。3.东方式插花基本造型,教学安排为8 课时,包含2~4个基本实操项目。4.现代花艺创作(现代花艺创作),教学安排为8 课时,包含2个实操项目。5.商用花艺(包含特色花艺部分),教学安排为26 课时,包含常用商用花艺实操与特色花艺实操2个大的实操项目,可将4、5的教学内容集中安排在实训周内完成,方便社会兼职花艺教师的集中教学管理。特色花艺教学主要突出市场的主打新产品
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讨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能科学地反馈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确保学生掌握本课程核心技能。本课程学生考核体系的建立包括过程考核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两部分,总分100 分,分别占60%和40%。其中过程考核指标分为出勤与纪律(占10 分)、动手参与度(占10 分)、课程预习(占10分)、实践操作水平(占20 分)、课程结束后实训材料整理与清洁(占10 分)等5 项,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期末考核为命题插花作品,主要从插花花材利用(占10 分)、作品立意(占10 分)、整体美感(占20 分)3 方面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色彩搭配、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一、年度工会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落实工会制度,规范工会各项工作。2018年xx公司严格依据上级工会组织各项通知精神开展有关工会活动,严格规范工会各项工作,积极落实工会职责。本年度已按要求开展工会小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按月做好新入职员工入会登记造册,并对分中心全体工会会员信息进行月度整理并报送上级工会组织。目前xx公司在岗员工全部入会,为进一步巩固公司工会组织奠定坚实基础。
2、注重思想文化建设,努力凝聚民生力量。2018年,xx公司工会积极组织各项文化活动:开展“书香满民生”征文创作活动、对部分业务骨干及优秀职工代表定期进行辅导培训、建设员工小家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组织全员团建活动宣传企业文化凝聚民生力量等。此类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更对提升工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
3、积极开展文娱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截止11月30日,xx公司已累计组织开展十余项文娱活动,内容涵盖季度员工生日会、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慰问、世界杯期间早茶活动、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合作商下午茶活动、公司篮球友谊赛、女工插花活动等。上述活动的开展在职工群体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响,同时也为我公司进一步做好下阶段工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年度工会工作亮点
1、开展户外拓展活动,积极宣扬民生精神,弘扬正能量,增强员工凝聚力;
2、定期组织员工参与业务培训,提升全员工作能力。
三、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工会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离不开人力、财力,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从财力的角度来说,工会活动前中后期的铺开需要大量经费开支,但目前公司在经费支持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基层工会组织难以“大展拳脚”;从人力的角度来说,组织工会活动需要占用大量人员和时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分中心的正常经营生产。
四、需要上级工会给予的支持
1、简化工会活动、物资等相关费用的审批报销流程,在经费支持上可侧重各基层工会组织。
2、望上级工会组织为分中心工会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分享更多优势资源。
年初,制定下发关于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分工。使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责任明晰。街道定期召开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对街道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下一步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街道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社区第一书记认真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部署,各自率队在挂点社区督促、督导辖属工商矿企业单位、“三小”场所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确保社区安全。
社区机制改革后,为推动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街道与辖区重点单位直接签订责任状,由社区以街道安委会成员单位名义与辖区管理单位签订责任状,层层抓落实。每季度,街道安委办检查考评组对辖属9个社区开展2015年每季度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履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考评。检查组与各社区工作站有针对性地沟通相关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客观、中肯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对做好下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给了具体的指导,前三季度工作站都达到优秀档次。
1、春运及元旦、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安全生产工作。春运期间,区、街道多次到__汽车站检查指导,安排人员协助工作,安全发出各类长途车共5695班次,发送乘客35595人次。节假日来临时,街道各级领导都到挂点社区专门开展一次清理整治行动,确保__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2、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来,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区安委会的各项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包括:①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大检查;②安全生产“平安百日”攻坚行动;③春节、元宵节和“两会”期间消防安全大检查;④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⑤开展户外广告牌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⑥开展挑檐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⑦开展辖区安全生产隐患清理整治专项行动;⑧开展危化品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⑨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⑩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开展专业批发市场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工作等】。重点对各类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专业市场、工厂企业、“三小”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各类专项行动中,共检查各类场所共4701家,消除隐患502处。
3、制衣厂整治工作。全年对三个股份公司集体物业内制衣厂开展检查216家,消除隐患53处,立案处罚3家,罚金15000元。对大望片区的非法民宅制衣作坊开展清理整治行动10次。清理、劝离民宅制衣作坊76家,扣押各类电动衣车78台。
4、危房排查及协调处理工作。督促社区对存在的d级危房的巡查,尤其是汛期加大对大望、梧桐山老瓦房的巡查力度。自去年8月份开始协调处理____市总工会宿舍2栋阳台开裂问题,目前市总工会及东部集团已同意出资进行加固,但由于前期对房屋结构的调查问题,居民对加固方案有意见,15户居民不同意加固,目前正在与区相关部门、市总工会进行协调。
1、今年,街道安监中队认真抓好辖区经营企业、工厂安全生产工作执法检查。截止11月底,街道安监中队执法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工厂、加油站、酒家、商场、物业管理处等共175家,发出《责令整改指令书》63份,《复查意见书》61份,整治隐患301处,立案处罚企业7家,结案6家,罚金45000元,1家已经发出催缴通知书(25000元),较好地完成区下达执法监察各项目标任务。
2、开展危化品企业安
全检查。按计划每季度完成对4加油站及3家燃气供应站检查,发现的隐患,已整改完毕。今年来,处理上级部门转办函3宗、群众投诉6宗,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处理。
今年,街道安全生产宣传以“中国梦、安全梦”为专题开展。全年共开展4次专题宣传活动,分别为今冬明春防火宣传、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夏季安全宣传、119消防安全宣传,通过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宣传板报、宣传海报、宣传单张、电梯宣传画、给商户一封信派发安全小礼品及文艺演出、播放电影等丰富形式以提高从业者、辖区群众的安全知识。共计派发各类宣传资料30000余份。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企业人员、辖区居民在生产安全、用电用气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电梯安全及公共场所安全等的安全防范知识,有力的促进和巩固了__安全平稳的局面。
今年已顺利完成区下达实景基地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紧密配合市区开展进千家企业培训、三小场所百场培训及物业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轮训、商超宾安全负责人等培训。经党工委研究同意,专题开展安全应急知识培训进社区活动,聘请专业机构安全专家主讲,共组织10场,辖区约1000名居民参与。利用执法检查的机会,对企业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共计开展各类培训54场次,参训人员15000余名,组织安全应急事故演练48场,参演人员达3000名。
1、社区第一书记、驻点工作组抓社区安全工作落实。由街道处级领导任社区第一书记,机关相关科室驻点,坚持分析社区安全形势、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驻点人员、社区工作站人员深入到社区、工厂、企业、商场、“三小”门店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对检查出来的各类安全隐患及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整治,真正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到了实处。
2、安监科人员到社区挂点制度。针对社区体制改革后,社区安全生产人员变动较大,安全技术力量缺乏的情况,建立了安监科工作人员到社区挂点的工作机制,每个人安排一个工作站,三个工作站联动成一个片,由主要骨干任片长,充分发挥街道对社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作用,切实解决社区安全生产中的工作重点难点问题,要求各挂点工作人员原则上每个星期至少要到挂点社区1次,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挂点工作,提高了安全专干、网格员发现隐患、整治隐患的工作能力,促进了社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探索居民安全应急知识培训工作。今年开展了10场安全应急知识讲座进社区活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相当数量居民反馈学到了居家安全的常识,在正确处理一些隐患及应急急救方面收获颇大。我们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开展及授课内容、方式总结,为完善好此项工作开展积累经验。
4、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查处大望民宅制衣作坊的复杂性,建立了由街道安监科、__市监所、__派出所轮流牵头,共同整治的工作机制。全年共开展行动10次,清理民宅作坊76家,查扣制衣机78台,民宅作坊数明显下降。
5、分级治理“三小场所”隐患机制。对于社区巡查中发现的门店隐患,先由社区督促整治,社区整改无效的情况下,报到街道安监科,由安监科社区工作组进行处理,仍然处理不了的,最后由派出所牵头,街道、社区共同参与,解决隐患。此种工作机制自下半年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并实施以来,成功整治社区“三合一”场所18家,解决了社区的老大难问题。
__辖区基本为城中村、插花地及老旧住宅区,由于城区老旧,硬件设施比较落后,面临的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主要为城中村老旧物业内制衣企业隐患多、城中村、插花地“三小”门店隐患多。
1、继续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充分发挥区“一岗双责”考核办法中有关奖惩手段,街道要加强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考核工作。
2、继续加强执法监察力度。全年完成区局相关执法工作任务,全力打击违法违规生产情况,对大望片区民宅制衣作坊坚持每月整治1次;做好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努力完成20家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任务。加强对三小场所的巡查检查力度,在完成区任务200家的基础上,再加200家,力争几年内把辖区三小场所巡查一遍。
3、认真做好各个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一、加强“新市民”教育培训的现实意义
据2006年4月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全国农民工中16~30岁的占61%,外出的农民工,不仅平均年龄比较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向往城市生活,有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如果这些“新市民”在打工就业期间能继续得到文化教育,或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当这些进城劳务工者学有所成,再回家建设家乡时发挥的带动和影响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全面提高“新市民”的素质,既是帮助欠发达地区培养人才,提高民众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新市民”的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变人口负担为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代要求,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劳动就业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型城市和社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新市民”教育培训的5种模式
宁波市海曙区由于特殊的地域区位和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涌入海曙区,成为城市的“新市民”。截止2006年底,宁波市海曙区“新市民”已达11.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0%以上。近年来,我们把居住、工作在街道辖区内的新市民纳入建设学习型城区的范围,明确提出了“全员参与、免试入学、就近学习、政府买单”的培训工作思路,根据需求,结合实际,开展了“关爱新市民,共建和谐家园”系列教育培训活动,积极探索、总结和推广了新市民培训5种方法。
1.新居民联谊会模式。就是在“新市民”相对集中的海曙区段塘街道洞桥社区,成立“新居民联谊会”,理事成员均由新居民自行推选和担任,实行自行组织和管理。“新居民联谊会”通过召开联谊会理事会议,让新居民为培训出谋划策,听取大家的合理化建议。理事会议统一思想后,确定培训时间和内容,做好宣传工作,发动每个新居民积极参加,以此调动他们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人人受教育的目的。
2.家校联手模式。将学习型创建活动延伸到“新市民”家庭当中,通过走“教师推动、学生带动、合家参与”这一学习型家庭创建模式,率先在海曙区白云初级中学、蓝天学校等4所民工子弟学校的中小学生中开展“小手牵大手”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借助学校老师的力量,深入新市民家中进行宣传,通过学生向家长发动,讲明参加教育培训的好处,特别是讲清参加培训与他们事业发展的关系,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效地扩大了“新市民”培训的覆盖面,增强了新市民教育的渗透力。
3.部门联动模式。根据“新市民”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以三级社区学院为培训基地,与部、委、办、局等有关部门合作,相继开设了星级家政、保育员、汽车维修与保养、保安、艺术插花、美容美发、面点制作、缝纫裁剪等项目培训,帮助他们拿到专业上岗证书,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技能。如2006年,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学院与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宁波分会81890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星级家政员”培训,只要新市民愿意,就可以享受免费“学餐”,培训班开设职业道德、法律常识、礼仪仪容、安全防范、家庭清卫、管道疏通及修理等课程,累计60课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星级证书”。到2006年底,我区已成功组织了11期,450人拿到合格证书,成为星级家政员,受到用工单位的大力欢迎。实践证明,开门办学、联合培训的方法,能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新市民教育经费、基地、师资3项基本保障。
4.典型推动模式。因为“新市民”普遍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没有典型,没有样板,就不能动其心、激其情、促其行。多年来,我们积极树立先进典型,定期邀请宁波市十大务工明星,对“新市民”进行巡回演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让“新市民”倍感亲切。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一个人带一帮人”的联动效应,掀起了“新市民”的学习热潮。
5.跟踪拉动模式。对有一技之长、参加过培训的“新市民”进行跟踪服务,重点了解他们培训后的生活就业状况、工资待遇变化情况,以及子女教育、文化知识、技能水平等状况,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后续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搞好新市民的跟踪服务,我们对有一定专长的新市民进行登记,建立信息档案,充分掌握这些学员的分布和劳务信息。同时定期组织区有关部门、街道和社区学院有关人员深入到“新市民”比较集中的街道、社区,走访用工单位和企业,继续开展跟踪培训。
三、几点体会
1.开展教育培训要努力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我区领导非常重视“新市民”的培训工作。近几年,区里每年在社区教育经费300万元中切出10%资金,用于“新市民”专项培训。各街道也相继确定了数额不等的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形成了区、街道两级专项投入的经费保障体系。
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新市民”培训决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机构所能独立承担的,必须主动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借助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培训合力。事实证明,加强部门合作,采取联合培训,能有效地解决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学员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2.开展教育培训要发动组织好培训人员。在培训的组织阶段,时间要充分,发动要广泛,宣传要深入,让更多的新市民了解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着力提高新市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开展教育培训要重视精选培训内容。以往针对外地民工的培训大多偏重文明素质方面的内容,技能培训相对薄弱。如今我们在培训内容和课程的设置上,实用而又有新意,受到了广大学员的欢迎。如保育员、汽车维修与保养、保安、艺术插花、美容美发、面点制作、缝纫裁剪等技能知识,对大多数新市民来说,都是直接有用的知识。再如在相关法律知识这一讲座中,上课老师着重讲了民工权益方面的知识,学员听得十分认真,下课时还觉得意犹未尽,反复向老师咨询有关法律知识。
根据你办《关于报送相关资料的紧急通知》文件有关要求,现将我区“住房保障促进脱贫”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和帮扶成效等总结报告如下。
一、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确保“搬得出”。一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精准搬迁”。实行“三看三评三审”,确保应搬户一户不漏,非搬户一户不进。实地“三看”,即看区域环境是否“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看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看群众搬迁意愿。严格“三评”,即对贫困户申请,实行社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两委”会议评定。落实“三审”,即对标搬迁条件和对象,开展村社初审、乡镇复审、区级审定,保证符合政策规定。全区共识别“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x户x人,并对所有搬迁户实行“一户一档”精准管理,做到可追溯、可查证。二是分类满足群众需求确保“合理搬迁”。根据搬迁安置任务和进村入户摸底情况,坚持以城区、食品工业园、乡镇集镇、中心村和聚居点等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多元化安置方式。按照搬迁户意愿和选择,对贫困群众中有就业技能的,安置到城区或园区;对条件稍差或要求留在集镇的,安置到乡镇场镇;对没有离乡意愿和自身条件差的,剩下的引导投亲靠友。全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集中安置x户x人,插花分散建房安置x户x人,城区购房安置x户x人,场镇购房安置x户x人,投亲靠友安置x户x人。三是刚性落实上级政策确保“阳光搬迁”。通过走访群众、市场调查、成本核算,以及返贫风险论证,实行分类补助。对进入城区购房、集镇(园区)购房、聚居点建房、分散建房和投亲靠友5类易地搬迁贫困户,分别给予人均补助3.5万元、3万元、2.5万元、2.5万元、1.75万元。按照开工、完工、入住、拆旧四个阶段,打卡直拨20%、30%、30%、20%补助资金。严格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25平方米、户筹资金不超1万元的底线,对面积超标、自筹资金超额、旧房不拆除、质量不达标的实行“四个一律不补助”。
二、精准制定发展规划,确保“稳得住”。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充分考虑群众居住安全、增收致富、生活配套等多种因素,科学确定搬迁安置点选址,做到“三靠”(靠园区、靠景区、靠产业基地)、“五进”(进城区、进集镇、进社区、进乡村旅游区、进中心村和聚居点)、“五不选”(有地灾隐患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基础难改善的不选、上学就医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从规划入手解决群众生活品质和发展能力提升的问题。在户型上,由区规划部门按符合面积标准、民居传统、地形地貌、功能要求等统一设计,为每户提供2—3套户型选择,既改善新居风貌,又留住乡愁记忆。在面积上,坚决防止住房面积超标、建设标准豪华、房屋空置等现象。对有后续建房需要的,采取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等办法,由搬迁对象稳定脱贫后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决定是否扩建。在模式上,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由6—20户组团小规模聚居,鼓励搬迁对象2—3户联建具有川东北传统合院式风格的三合院、四合院。二是突出群众主体。实行“政府主导、乡镇主责、群众主体”,加快新居建设。由搬迁户成立业主委员会,坚持统一政策标准、规划设计、土地协调、工程建设,自主进行选址定点、户型选择、队伍确定、质量监督的“四统一四自主”机制,实现“自己家园自己建”。政府重点抓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质量监管、政策兑现、拆旧复垦等。三是突出综合配套。坚持把易地搬迁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配套建设水、电、路、通信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完善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搬迁户的帮扶工作,从关心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入手,帮助实现“微心愿”;帮助搭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众关爱网络,营造邻里守望、互助和谐的人文氛围。以创建“四好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契机,利用农民夜校、文艺演出、“村村响”等载体,开展感恩奋进、文明健康、科技法治等主题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强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同步转变,引导农户自觉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精准施策促进增收,确保“逐步能致富”。一是“搬迁户+产业培育”,增加经营性收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等模式,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发展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 “三双”、“152”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受益。二是“搬迁户+技能培训”,增加工资性收入。依托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成人继续教育“五大培训工程”,摸清农户就业愿望、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劳务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签约率。三是“搬迁户+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搬迁户将宅基地、自留地、承包地和林地,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给业主或者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农地、农房、林木、人才、闲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 将 “死资产”变为“活资本”。四是“搬迁户+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出台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分类分档补助政策,激发贫困户增种增养“五小”经济,放大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持基金效益,解决产业发展投入难题。
【关键词】酒店管理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 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建立起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学校在原有的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形体训练房的基础上,新建江南美食研发中心作为烹饪与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江南美食研发中心成立于2011年,位于风景如画的昆承湖景区,它集美食研发、餐饮服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主要承担江南美食产品研发和培训任务。两年来,学校依托江南美食研发中心这一平台,在实训基地推进“产教研一体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校本教材开发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的建成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为使学生学到真正的餐饮服务知识和技能,教师深入常熟知名酒店内部进行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调研结果显示,酒店企业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因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如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当然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英语听说训练等实践环节有所兼顾。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国内外交流与学习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外语沟通、交流的能力,所以学校把教学计划中的酒店英语调整为酒店外语,在原来酒店英语的基础上增开酒店日语,得到了酒店业界的好评。学校还提出了增开酒店韩语的设想。学校根据要求及时调整、设置课程,确保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每年要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承担有关方面委托办理的有益于餐饮行业发展的活动。重大的接待活动对学生餐饮服务技能、沟通技巧、外语水平、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专业教师认真研发校本教材,《阿庆嫂服务模式》《常熟民俗文化》等校本教材逐渐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中。
二、着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学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把一部分实训任务安排在江南美食研发中心实训基地,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接待能力。
在餐厅实训课上,教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单项,如对托盘、斟酒、餐巾折花、分菜、摆台等进行训练讲解、讲训结合、边讲边练,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等进行辅助。教师设计了中西餐摆台、中西餐宴会服务等训练内容并进行综合模拟训练,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分别扮演就餐客人和接待服务员,用这种仿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前厅实训室,学生模拟练习前厅迎接服务,如房间预订服务、收银结账服务等。
高起点、高效率的酒店实训室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直观性和操作性。教师在教授实训课时,创建了“仿真”教学环境,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酒店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呼“您”等,这对酒店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江南美食研发中心为常熟多家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咨询、培训服务,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承担重大活动的接待任务。学生在江南美食研发中心主要进行酒店综合操作技能实训,如中西餐服务、制作及茶艺、调酒、咖啡制作等。这样既提供学生锻炼技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不断更新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着力提升教师科研创新的能力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我校原有的专业教师要么是年轻的科班教师,缺乏丰富教学经验;要么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但他们半路出家,动手能力不强。
鉴于此,我校酒店专业正努力培养一支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团队。学校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每年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大幅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还曾定期邀请虞城、裕坤等知名酒店经理来给教师做报告,分析酒店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社会对酒店人才的需求情况,让教师及时了解酒店行业最前沿的信息。
学校还着力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江南美食研发中心的建设给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教学积极性较以前大为提高,他们在教授学生技能的同时,自己也学到真正的技能,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企业管理文化,找到自己的不足。每次实践课后,教师都会写下心得、反思,经过课后交流,生动的案例成为他们教科研的素材。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江南美食研发中心的研发工作,开展餐饮食品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动筵席改革,提倡科学、文明用餐。专业教师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开发出“模拟标准间”“创意酒店活动策划与实施”等课程项目。
四、为丰富学校社团活动提供平台
为使全校学生共享江南美食研发中心建设成果,学校吸收对酒店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加入社团活动。全校成立礼仪服务、茶艺、西餐服务、插花等社团。社团成员在全校学生中公开选拔,选出的成员每周利用周末时间在江南美食研发中心进行专业培训。社团成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有机会参加技能大赛、校内外礼仪接待等社会实践活动。会计专业的一名学生,因对插花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加入该社团,经过自身努力和教师辅导,被选拔参加2011年苏州市餐饮项目技能大赛并获奖。校礼仪队于2012年底为江苏省餐饮年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礼仪服务,其规范标准的服务流程和优雅娴熟的服务技能受到了大会主办方的高度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文摘
职业院校“一师一企”教师实践模式的优化与建议
“一师一企”实践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一名教师主动密切联系一家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及时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工艺,了解和掌握新技术与新工艺,强化“师徒制”功能,增强实践操作、教学和开发能力,丰富自身“双师”实践内涵,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精心选择企业,实现校企共育,实现“一师一企”合作化
依托校企合作学生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基地以及企业教师培养工作站的实践平台,选择那些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经营规模大、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将实践教师派遣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岗位,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去较为适合的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二、做好过程管理,提高实践质量,实现“一师一企”成效化
联合组成专门的责任管理与检查督导工作小组,定期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或实地赴企业考察,走访实践教师的企业导师与相关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与把握企业实践教师的工作表现、工作进展、成果情况,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科学评价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实现“一师一企”公平化
科学制订教师企业实践考核管理办法与指标,既要有过程管理方面的常规考核项目与指标,更要有显性量化的工作成果方面的重点考核项目与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工作量折算、年度评优、职务晋升、国内外培训、绩效工资等挂钩,确保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与全方位激励。
四、持续跟踪服务,保持长效管理,实现“一师一企”常态化
【关键词】
护理实习生;管理
护理临床实习工作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临床实习目的就是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溶为一体,实习效果直接影响将来的医疗水平好坏,而临床实习代教则是培养优秀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1]。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严把护理实习质量关,是我们护理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重要课题,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每年接受大量的实习生,并且来自不同的学校,2010年1月至12月接受的309名实习生分别来自7个大中专院校,其中大专218人,中专91人,现将我院的管理思路和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共接受护理实习生共309名,分别来自7个大中专院校,其中公办学校4所,民办学校3所。大专218名,中专91名,年龄在17岁~23岁,女生294名,男生15名。护理部将309名学生分成9组,每组34名,并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大专和中专的学生插花式分组,起到相互取长补短的效果,根据实纲要求进行科室轮转实习。
1.2 方法 护理部通过岗前培训、科学分科、实习生科室技术档案的建立、定时集中培训、不定期座谈会及由实习生每月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和最差带教老师并对老师进行奖罚等方法进行管理。
1.3 结果 实习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2 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及管理
2.1 护理部的岗前培训
2.1.1 环境的熟悉
医院临床教学环境涉及到临床中包括学生在内的众多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临床教学效果及质量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当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或从事一项新工作时,会由于不熟悉操作过程,不明确物品的陈列,对工作本身和学习目标感到紧张,担心实习单位人员是否欢迎等因素,以及学生对教学环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等因素,而使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的临床实习,为了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护理部第一天会安排各科护士长分组带领实习生熟悉医院的布局及科室的病房、治疗室、处置间、换药室、医护办公室等的分布以及常用物品的摆放规则,并树立他们当一名合格实习护士的信心。
2.1.2 护理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
护理部组织由院内护理专家集中培训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及职业操守。
2.1.3 法律意识与护理安全教育
集中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他的各项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案例逐条分析讲解。
2.1.4 护士礼仪规范的培训
由护理服务质量办公室护士长进行为期一天的护理礼仪培训,方法包括看幻灯片、集中讲解、一对一指导等形式。
2.1.5 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
由护理部抽调各科室的护理技术操作示教老师对309名实习生分组培训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如:密闭式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吸氧等并逐一进行指导。
2.2 科学的分科及管理
实习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将309名实习生同一个学校的尽量分散分组,大专和中专分开分组,共分成9个小组,每组34个成员,按实纲轮转科室,每组设立两个组长进行管理。
2.3 科室设立实习生的技术档案
实习生分到科室后,由科室护士长为每个实习生安排带教老师并建立实习技术档案,实习中期和结束时护士长要对每个实习生进行本科室常用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和本科室常见病护理常规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继续轮转下一个科室。
2.4 定时集中授课及培训
实习满一个月后,实习生对所在的环境基本适应,护理部每月会组织一次集中授课,授课老师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讲课内容为各科室的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护理质量办公室护士长负责每月一次常用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成绩记录在实习鉴定册上。
2.5 护理部会不定时下病区检查实习生的综合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6 不定期座谈会
实习早期、中期和后期护理部会分别组织各学校的实习生进行座谈会,通过座谈会了解实习生的感受及在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由实习生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和最差带教老师并进行奖罚,由此督促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带教时要做到认真、负责,为护理队伍的良性循环起到一定的作用。
3 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目标的带教,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和护生对临床科室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及时不定期的座谈会,调节了教与学的双向行为,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对带教老师也产生一定压力,调动其竞争意识及责任感,促使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教学技能,显著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成效,实习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完善了临床带教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教育质量。
1、抓好新生的培训。按照上级的计划,我校今年高一招收10个班,初一招收3个班,而高一所招收的近一半学生的入学分数不高。为了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和熟悉我校校规,在开学的前一个星期我校组织高一近500名学生进行了军训,内容有队列训练、枪械知识、国防法学习、歌咏比赛等,在教官的严格要求下,同学们克服了炎热的天气等困难,较出色地完成了军训任务,在会操表演中,同学们整齐的步伐,良好的精神面貌,赢得了到会领导的高度表扬,通过这次军训,培养了同学们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助的团体精神。之后,学校组织了高一和初一的700多名学生进行校规学习,并进行了考试,为日后对新生的管理打下了基础。
2、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已基本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制度内容包括了学生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如考勤、学生仪表、上课纪律、晚修管理、午休管理、量化管理、奖惩制度等等。一个学期以来,我们主要抓落实,一方面,通过升旗仪式后的每周总结,指出不足,布置措施;另一方面,加强抽查和督促,学校通过值周班的例行检查,门卫的检查,午休、晚休行政的检查,德育处在各个方面的抽查,使到学校的的制度能落到实处,此外,对学生的校外违纪,如打游戏机、吸烟等行为,德育处经常进行突击检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校学生不仅在校内能遵纪守法,在校外也能遵纪守法。
3、继续抓好学生、班级的量化管理。学生的量化工作以《###中学德育量化评分细则》为准则,对月德育分不及格的学生与学校处分制度挂钩,这增加了它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班级的量化工作以《沙滘中学文明班评比方案》和配套制度为依据,通过学生、值周班、德育处的多方面的班级打分对各班进行评价,评出月文明班、学期文明班,评出了十五个文明班,九个先进班集体。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一批有专长的人才,学校在第十至十四周开展了第三届“艺术节”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有棋类、电脑、摄影、演讲、朗诵、英语讲故事、演讲、物理小发明、书法、插花、剪纸、泥塑、政史地知识竞赛、体育运动会等等,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三点一面的网络功能,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明确了对家访的要求,学校对家访进行统计,并纳入到文明班的评比中,加强了对家访工作的力度,据统计的数字表明,每个班都完成了学校给的任务。加强了警校挂钩,乐从派出所的黄武艺指导员针对性的给全校的学生上了三次法制教育课,乐从交警中队岑洁英同志对学生常出现的交通安全情况上了课,乐从交警中队与我校共同组织了“交通安全教育图片”的宣传。在第十周组织了一次全校性学生“消防安全演习”,大大提高了师生的消防意识。每一次的长假期,如,“国庆”、寒假等,学校统一印制“假期须知”,规范学生的假期活动,以减少违纪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出现,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予以监督,除此,学校还收集一些校外的教训性的资料,如,顺德一中的堕楼事件等,在学生面前敲醒警钟,这一系列措施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6、注重对优秀学生的正面宣传和对差生的转化。学校在加强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的基础上,对差生侵注了大量的时间。一方面通过对差生在学习加强辅导,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开办德育学习班,指出他们的不足,为他们指明努力方向,并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依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有的是吸烟的,有的是打游戏机的,有的是对老师不尊敬的,有的是上课违纪屡教不改的,等等,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我们的措施得力,本学期的处分学生明显减少,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给这些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表现好的,学校会依据一定的程序撤消处分。为了弘扬正气,加大正面学生的榜样作用,利用升旗仪式或颁奖大会对各类考试、各类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公开的颁奖,学期结束时,评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等。
7、加强学校的宣传文体活动和学生会的工作。学校除了对出好校园黑板报、宣传橱窗外,对各班板报加强指导和监控,对外宣传上加大了力度,在儿童公园展出了20xx年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乐从镇广播站的支持下,对我校的各项活动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进行及时的新闻报道,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度。支持学校的文艺和体育工作,我校的舞蹈节目《国风》参加顺德市中小学文艺汇演获得了二等奖,田径队获得了镇的全体总分第一名。继续充分利用学生会和团委积极协助学校进行班级管理,参与了宿舍、卫生、眼保健操、早操、课室容貌、集会、保卫等管理工作,并且经常反映有关情况,是学校的得力助手。
1广辟学路,培植护理人员文化素养
欲将更多的文化元素渗入疗养护理,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文化素养。我们主要的做法:①吸纳先进的交际与礼仪技巧。不定期请星级宾馆礼仪教员为护理人员授课,自购影音资料并安排相关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交际常识、文明用语、接待礼仪等内容。②学习房间布设艺术。组织护理人员到星级宾馆参观,学习客房管理、室内清洁、房间布设、物品摆放、插花艺术等常识。③掌握导游专业知识。为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请导游专业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并利用疗养淡季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现场导游”比赛。④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文体骨干。每年利用
“五一二”护士节、“十一”国庆节等时机,集中组织包括歌舞、小品等各类节目在内的小型文艺联欢会;还利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时机,组织工休人员进行游泳、健身操和球类比赛,既活跃了疗养生活,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文体素质。⑤开展“护理服务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在参考平时工作业绩的基础上,通过护理基本操作、才艺展示、综合知识竞赛等步骤,评选出本单位的“护理形象大使”,并积极支持和鼓励其参加上级或地方组织的相关比赛。通过上述学习和培训,提高了我们护理团队的文化素养。
2讲求实效,积极营造疗养护理文化氛围
为打造“疗养护理文化”特色,主动从设想和计划入手,不断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巧妙结合。我们的主要做法:①围绕着“温馨提示”体现疗养护理文化特色。先后设计、制作了精美的“护士对您说”、“疗养生活服务指南”、“健康体检早知道”等温馨卡,并购买了当地旅游交通图,均免费奉送给每一位来院疗养人员;针对疗养员用电、用水、就餐、购物、通讯、寻人、指路、观景、气象、交通、治疗等多方面需求,张贴、悬挂各类“温馨小贴示”或设置“服务栏”。②展示文明形象。护士的形象不仅反映疗养院整体形象,也影响着疗养员在院期间的心境。我们对护士的发型、化妆、装束和文明用语作出统一规定并严抓落实;还根据疗养员可能咨询的问题,自编了“疗养生活小百科”,让护士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知识,做到“百问不倒,百问不烦”和“笑脸相迎,笑脸相送”。③开展文体活动。为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爱好、特长的疗养员娱乐,并在疗养娱乐中享受快乐,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增智、增体,设立了桥牌、棋类、书画、台球、乒乓球、卡拉OK、音乐疗法室、健身等活动场所,适时组织各种小型比赛或联欢会,极大地丰富了疗养生活。④开展观景旅游。我们主动与当地几处著名景点建立了友好关系,根据疗养员入院批次情况,适时组织观景旅游;还结合疗养院的院史人文,充分挖掘、整理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院内景观供疗养员参观,很受疗养员的欢迎。⑤进行健康教育。疗养旺季,我们每周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预先讲座内容,并由疗养员自愿参加,如:亚健康与保健、心理调节、幼儿养育、饮食与营养、常见疾病防治、生理运动常识等;我们还几次聘请地方中医保健专家来院授课,对此,疗养员给予了高度评价。⑥进行心理疏导。针对疗养基层军官平时战备训练紧张、生活环境艰苦和家庭负担较重等实际情况,我们除了进行心理与健康讲座和适时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之外,还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特意安排疗养员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让他们面对面畅谈思想、回味人生、讲述各自的工作与生活感悟等。
3承前启后,继续求索疗养护理文化新境
实践证明,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疗养护理工作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深受疗养员赞许。通过经常性问卷调查统计,疗养员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非常满意率保持在92%以上;多次收到各类表扬信;疗养员对我们护士普遍的评价是: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技能娴熟,多才多艺,积极向上。②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由于更多地提供了展示护士风采的舞台,加之护理人员普遍是“多面手”,分别兼任着各种授课、辅导、联络、组织的主角或骨干,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护理队伍爱岗敬业、严格要求、钻研业务、苦练技能、发挥特长等良好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