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课程范文

审计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计课程

第1篇:审计课程范文

老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要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当前,就职业院校专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更加注重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在设计审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首先注意下面两点:一是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审计与会计、税法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并且是以会计等课程为基础,所以,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会计等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去事务所独立从事审计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审计课程体系中虽然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内容,但审计实务要是重点,审计理论要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去,并且审计实务要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这样展开审计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的已学的专业知识。因而,开设审计课程,能让学生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以上两点,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确立如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现行的财务制度,能够运用审计方法来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以便使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审计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把审计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及管理中,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旨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二、教学设计内容

对于审计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很抽象、很混乱,缺乏有效的框架结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具高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高职审计课程主要应该是内部审计,教学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审计理论,二是审计实务。在审计理论部分,要讲授清楚内部审计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内容可能比较混乱,老师讲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审计老师就要确定一条主线,使所有的内容都能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在审计实务环节还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内容,分要素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来讲,本部分以制造业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大部分: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费用审计、利润审计等内容。这样与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内容相统一,就企业内部进行审计。

三、选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法等,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尝试让学生参与讲授与讨论等。

(一)案例教学。对于审计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多,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还是要列举一些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内部控制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前提出讨论案例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审计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认真写好简要的分析报告,并分组进行阐述。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所授重点,联系实际。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辩论,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先让学生代表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强化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参与讲授。审计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对于不太重要的章节,要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讲授。老师首先把任务布置下去,教学生如何备课、讲授及总结。备课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己推选代表授课,讲授完毕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

第2篇:审计课程范文

    与审计相关的职业标准有:助理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根据就业定位,在进行教学开发时,主要锁定助理审计师和审计师两个国家职业标准。

    2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原则

    2.1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在对审计就业岗位进行定位和对职业标准进行选择之后,构建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应用”为导向形成“公共素质课、公共技能课、职业知识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

    2.2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1)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应用型高等教育也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社会的需求点,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面向市场和学生的实际与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课程的开发、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要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教育的目标从强调理论转向强调实践,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一般技能和创新能力,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动手、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教育要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去不断探究与发展新知,具备自主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3基于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3.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审计学专业是面向会计与审计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掌握会计与审计行业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熟练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日常业务运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迅速投入到会计、审计一线岗位的工作,从事出纳、应收/应付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行业、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等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职业升迁与终身发展能力。

第3篇:审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审计实务 现状 对策

一、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不科学

1.教学进程有待改进。审计实务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掌握税法、公司法、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知识,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能删减更多课程的前提下,很多专业核心课程都集中在某个学期学习,比如审计实务与财务管理同时开设,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授课任务加重,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2.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教学往往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为主导,注重理论传授,教学内容以介绍审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大量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审计工作存在片面理解,没有使学生得到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

审计实务教学难度很大,其特点是教材语言晦涩难懂、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高,教师在授课中的主导作用很突出。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一些教师盲目地使用这些方法。比如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提供一则案例让学生分析,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分析直至得出答案。审计的案例分析应该是发散型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案例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培养会做试题的学生,培养不出会做审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又如在项目教学法中,由于需要以小组的名义分析问题,出现了学生不配合、不主动的场面,反而使教师运用新方法的激情被削弱,使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三)缺乏适合高职审计实务教学的教材

高职院校审计实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专用教材。二是高职院校教师自行编写的版本各异的审计实务教材。前一种情况,教材过于厚重,内容过于复杂;后一种情况,教材内容组合过于随意,章节选用标准不一,知识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培养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四)现有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审计教师参与审计活动的经历较少,缺乏审计经验,拥有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即使有些授课老师以前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短暂经验,但还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制约了审计实务课程的整体效果,难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虽然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从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机构“请进来”的做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但是,由于兼职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自身工作相对繁忙,难以保证授课质量。

(五)审计实务课程实训建设滞后

相比较高职院校的相对成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条件的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实训建设明显滞后。无论是实训项目、实训教材,还是实训项目的指导老师,都非常欠缺。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审计实务课程实训环节明显出现了坍塌,成为实训项目中的短项,不能有效支撑审计实务理论教学的需要,无法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审计工作流程,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链条出现了断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审计实务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审计实务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进程的安排要加强课程间的协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全面。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以培养综合素质学生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等结合起来,并通过审计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为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充分准备,教学方法灵活

审计实务教学难度大,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对晦涩的审计实务用语一定要做到领悟透彻,并且对其他会计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储备;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审计案例,鼓励学生尽量发散型思维,甚至是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对于审计实训,教师可以将班级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合作完成工作。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审计教材的完善

在教学中教材是决定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前述审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教学中,应尽量选用实践操作性强的教材。如果可能,各高职院校可联合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编制统一实用的审计教材。

(四)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各种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尽可能提高课时报酬,聘请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兼职教师,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五)尽快完成审计学实训环节的配套建设

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团队,尽快完成审计实务实训项目的配套建设,从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实训活动的指导老师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支撑审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通过跟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创建手工审计实训内容及购买审计实训软件,模拟真实的审计环境,加大审计实务技能的传授容量和密度,提高学生审计实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 凌.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3(5).

[2] 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3] 梁士旗.高职院校审计学教学困境及应对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4] 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

第4篇:审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审计教学;案例教学;创新

审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于一体,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所以掌握审计理论,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审计学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审计课程多严肃性而少活泼性,多抽象性而少形象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真实的、有案情的、有场景的审计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分析研究,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随着时代变迁,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已从主要是会计、管理等扩展到税法、经济、市场、金融、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体系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外,合格的审计人员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快速熟悉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情况的能力。这一切都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自行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见解,并参与辩论,撰写报告,是一个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胜任理论内容的讲授,还要有较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能够选择或设计出适用的审计案例,并合理地安排在审计教学进程中。能够在案例教学中正确引导,案例分析结束后进行恰当总结,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这些要求都会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为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创新,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分别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课堂讲授方式

第一种是在审计理论讲解过程中,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理论分析审计案例。例如在讲审计重要性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其定义、特征、确定方法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事例予以说明,这样对照起来,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引用案例时。注意联系时事,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审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程初始向学生灌输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情况时,会讲到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什么审计署长会获得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讲到“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市场经济的卫士”,讲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审计课程也有了强大的动力。

第二种是以审计案例讲述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审计理论。如在讲解内部控制内容时。事先准备好一系列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然后分析其失败原因,归结为最根本的就是内部控制的失效,从中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前两种均是以教师为讲授主体进行案例教学,第三种则是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三)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在审计教学过程中笔者创新性地引入了审计案例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干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

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四)案例实训教学方式

在审计理论课程结束后,一般院校均会设置审计实践课程。在该课程教学时,笔者则采用了案例实训模拟的教学方式。操作办法是,每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审计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将企业实际的会计资料及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审计业务流程完成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审计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全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将审计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审计实务操作。例如在审计学课程中讲解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后,马上就让学生在审计实习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将审计理论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通过审计实践又进一步领会了审计理论。既巩固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为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考核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审计小组所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综合打分,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给出最终评价。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除了保证审计案例质量,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实施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

(一)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足的课时

审计课程不同于会计课程,通过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级次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在实际审计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授课教师等的不同,同一门审计课被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或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为保证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应该增加审计课程课时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或者设置审计学原理与审计案例分析两门课程,原理课的课时尽量压缩,为审计案例分析课保证足够的课时量。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下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从事高校审计教学的老师大多具有较高学历,应该说理论水平绝对没有问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例如许多老师是出了校门又入校门,甚至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审计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可想而知。为此,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各种机会,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适当减少一些课堂教学的工作任务,增加一些实务工作方面的任务要求,或提供一些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合作机会,使得教师一方面提高审计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搜集到一些实际的案例资料。另外还可以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三)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第5篇:审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课程;人才培养

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的审计学课程[1],其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老师难教”和“学生难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趣、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学习空洞、审计理论复杂,难以学习理解等[2]。信息化审计教学经过多年的研发与发展,其在软硬件方面也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基于此,信息化审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务必要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第一要务,进而适应信息时代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

一、审计学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审计学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审计学课程知识庞杂冗大,理论性极强。对于毫无审计经验的学生来说,无法深入理解审计内涵、内容,学习的过程一定是枯燥、无趣、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因此,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这是非常值得深入研习探究的,除了要求授课教师有着很强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会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积极总结自我内省,帮助学生翱翔审计的天空。(2)综合性强。审计学课程除了会涉猎基本的会计学理论基础外,还会涉猎管理学、税务法、财务管理等等诸多学科知识,因此,往往会给初学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令其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3]。③实践性强。审计学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操作,真正掌握审计工作的技法,做到可以独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在审计中遇见的各种问题,比如,审计原则、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流程等等,只有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才可以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

(二)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之于会计,犹如水之于鱼,两者的关系不言而喻。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日益重要,对将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核心作用。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审计学课程也是财务会计学的重要组成理论课程。因此,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不仅有益于财务会计学科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能改变传统弱势学科的教学地位,进而充分表现出审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时代优点。对于当前的审计教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培养目标及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准确、审计实践教学内容占比较小、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等等[4]。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审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审计是一门学科,其中实际工作分为政府审计、组织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取决于各种审计实体,其中注册会计师审计有着最大的群体,业务复杂性极高[5]。尽管专业审计课程中有相当大的理论部分,但实践操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最高。但是,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由改建升本的高校教师组成,这些教师主要是应届博士和硕士,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社会领域的经验很少,即使这些高校招聘往届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对于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来源于专业的审计团队。在这种情况下,在审计领域经验较少或仅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在教授审计专业课程时通常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而造成教学活动过于“苍白”。对于高校如何扩大和丰富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准确

作为高校的基础,人才培养应该尽可能发展可以与社会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底层审计师人数更多,而高素质的审计师则相对较少。高级别的审计资格不仅需要更高的学历,而且还要求更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当前,一些高校的目标是针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发展,忽略了实际的操作能力,锻造了一个教授大量知识但轻实操能力的环境。因此,明确的教学目标,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强调教学技能是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审计实践教学内容占比较小

为了成为一名审计专业人员,需要掌握更强的技能,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由于高校对审计实操的重视不足,因此,尚未有标准的审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由此造成,部分高校仍然仅开设理论课程,忽视了实操课程的开设,无法为学生模拟具体的审计场景,无法再现审计业务流程,学生无法操作具体审计训练,进而造成学生对各种审计环节不能有完全、深刻地认识到,不益于学生积累审计经验。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导致这样的事实,即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弱或者基本没有操作能力,并且不能迅速转换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质量不高

毫无疑问,对于信息化审计工作的人才培养,例如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不能仅仅满足于审计学、审计实务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不论是计算机审计还是信息系统审计都是难以做到全覆盖的,因此,要正确认识到审计,从审计实务的方向出发,将计算机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结合在一起,并在学生熟知并掌握了会计学、审计学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信息化审计方向的专业教学[6]。在高校中培养合格的专业审计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设置和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其中实习和实践培训课程对于培养专业工作技能至关重要。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针对在审计专业领域的教学质量,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提高总体上的实践培训的质量。首先,聘请长期从事审计的专家到学校任职并参与教学;其次,选派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操经验,并获得实践经验。从长远来看,最好的选择是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定期派教师进行培训[7]。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非常重视经济发达的素质,尽管国家政策明确规定,高校党政领导不得以获取利益报酬为目的而在企业中任职,但是,部分地方政策允许普通教师进行兼职或自主创业。从师资队伍力量建设的方面来看,具有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的专业审计人才在高校中任职教学对信息化环境下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百利而无一害。

(二)制定更加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审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精神面貌,不断吸收新知识,及时更新优化自己。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云服务等准确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更新审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此外,必须根据职业指导和人才培养目标考虑人才培训计划,正确处理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潜力的要求,真正做到培养的审计人才可以“即插即用”。

(三)构建审计实践云平台

通过开放的交互式云平台,学生可以熟悉最新的审计软件,熟悉计算机的审计过程,掌握和依靠计算机学习最新的审计方法。通过开放的交互平台,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在复杂多变的软件模拟中提出的灵活审计方法,不同的审计软件各有优缺点,根据审计的标准和要审计的对象进行选择合适的审计软件。在开放平台的动态情况下,提供各种类型的企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于实务操作者,高校必须遵守培训课程的指导要求,提供符合课程实操的要求,配备复核审计课程的审计软件,指引学生内化实践理论的学习,及时改进学习中的错误。学校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协作,以便从企业收集数据和审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平台上体验审计知识,并建立牢固的校企联系。

(四)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元课堂形式吸引学生随着SDN、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技术、5G通信和人工智能的来临,社会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审计方法不能仅限于理论。在理论教授中,教师不应仅仅专注于理解理论知识,应该侧重于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以及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这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案例、翻转教室等教学法进行教学。在选择要审计的案例时,教师分享讲解了经典案例后,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学生之间的交流结果,然后老师对它们进行汇总,以真正实现审计教学目标。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信息时代,必须要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框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相悖于信息时代的发展,必须打开眼界,及时更新自己。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为适应未来的工作而进行的专业准备,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之匹配,在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下,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审计学信息化课程的改革,进而实现我国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邱婕.信息化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课程改革探讨[J].商情,2019(35):248.

[2]郑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审计学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27-28.

[3]杨雨晴.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审计学课程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9(20):178+180.

[4]刘文秀.新商科背景下《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16):173-174.

[5]郑丽英.基于CDIO理论的审计教学改革[J].会计师,2020(05):77-79.

[6]张巍,唐菊."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财经界,2020(32):251-252.

第6篇:审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 审计课教学 问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Chunmei

( 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 of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04)

AbstractWith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current audit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ing does not conform to audit the curriculum and strong features, contrary to the goal to develop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actual teaching and the expectations were quite different. This audit for vocational teaching situation, put forward opinions about the reforms.

Key wordsaudit teaching; problem; reform

审计学是集会计、财政财务、金融证券、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与其他财经学科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社会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没有合理定位,无法满足现行环境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区别不大,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环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大多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与审计基础工作岗位,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严谨、准确”的良好职业素养,还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会计、审计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整体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教材,审计课程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审计教材基本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内容,倾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缺乏一条主线,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难以形成系统的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大多审计课程的教材的知识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识,过于具体和细微,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虑到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没有循序渐进,逐渐认知的过程,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无法参与分析讨论。

(3)高职院校不注重审计课程,专业课少,师资不足,教师少实践,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合适教材和实际的案例,课堂枯燥无味,加上大多数审计教师也缺乏审计实际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更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经验,教学收效欠佳,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减少。审计课教师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应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4)现行的高职高专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学教学基本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中很难过渡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

(5)高职院校审计教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大多学校的审计考核仍然采取闭卷方式,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高职院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教学活动。尽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定位法,启发式提问,研讨式教学和论文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手段上,要编制审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应该购置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可以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审计认知过程和审计方法的掌握。

(2)审计授课内容可以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和完善审计实训,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可以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兼作审计训练基地,也可以单独设立审计试验室以作为审计实务演习之地。

(4)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5)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审计教学考核可以采用理论测试、课堂讨论和撰写审计报告等方式,增加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对于考试成绩的评定,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培养“大会计”(财会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强化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特色。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0003)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家杰.基于新准则体系的高校审计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

[3]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第7篇:审计课程范文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具有多种品质的人才,而诚信也是作为人才所必需的。而审计会计工作的运行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我们不仅仅需要有着扎实专业知识的会计审计人员,还需要会计审计人员有清晰创新的头脑,从而在进行审计核算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进行解决,从而完善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工作。在进行会计审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会计审计工作的基础,加强诚信意识。而在现阶段的课程说明之中采用的方法比较传统,而这种传统方法下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比较死板,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并不深入明确。因此对于审计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程当中使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而将会计审计工作的基础落实到位。

 

在会计审计课程中合理融入创新思想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有效运用,同时也是这个社会的需要。当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会计审计工作有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人才素质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进一步对我国经济有着促进作用。

 

1.改变课程侧重点

 

在进行会计审计类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规划,同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教学的重点。由于现阶段的会计审计工作对实践操作更加重视,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要学习的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另外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应该将教学重点一味的放在知识学习上,而且教学的方式也需要进行改善。传统方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知识的效率很低下。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是一味的接受,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而在创新课程当中应该重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在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2.激发学生对会计审计学科进行思考

 

在会计审计类课程当中加入创新元素不仅仅需要扎实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审计意识,在学习意识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自发地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思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学科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对日后的学习进性深入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审计知识。在会计审计类课程的创新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直观的展示所学内容的重点,对知识点有更详细深入的剖析和扩展。同时这些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对会计审计知识有自己的理解,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会计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监管和控制,为管理者提供合理科学的意见和管理办法,同时也可以直观的展现企业内部的运营效果。因此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之前,实践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意识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对学生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扎实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训练,在训练中运用学科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在会计审计类课程当中需要加入对学科知识训练的内容,在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之余还需要对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在课程当中首先要明确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同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会计审计实务的操作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扎实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4.提升课程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升有效性和有序性也是课程内容创新的重点。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要要引导学生对内容的整体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划分整理使教学更加有序。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会计审计类的课程也有了一定的整改,而这些整改都是基于一些条例进行的,所有及时的修订也是提升课程有效性的重要方式,而有效性和有序性决定的了学生未来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现阶段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岁相应课程进行整改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会计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更加全面的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的实力,从而有效的进行经济政策改革,达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8篇:审计课程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法;PBL;教学改革

1 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1 审计信息化的高效革新态势

1.1.1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管理理论等造就了如今信息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会计与财务领域融合信息技术,通过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安装,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会计的无纸化对审计信息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电子数据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凭证、账簿和报表,使得一些传统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时不断遭遇“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严重自信危机,如何将手工审计转变成计算机审计成为一个划时代的课题。目前,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成为了现实,还获得了有效推动。

1.1.2 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内部监督关键环节,其信息化建设也应当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子系统。外部审计的快捷性和合法性能够增强企业的商誉价值,获得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审计信息化能够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战略的整体优化也将带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1.1.3 国际环境影响

在国外,特别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计算机联网审计方面起步较早,意大利早在1975年就已经建立了联通意大利审计法院和财政部的共享网络,更不用提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较为发达的美国、德国等国家。目前,我国开发的审计信息化软件很多都依托了国外大型软件公司的技术,比如微软公司的办公系统、SQLSERVER数据库,甲骨文公司Oracle数据库等。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开发了适用于我国审计环境下的审计应用软件,比如审计署开发的AO系统。2004年,来自巴西、加拿大、德国、匈牙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最高审计机关的代表参加了在我国举办的第二届计算机审计国际研讨会,着重围绕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标准建设,联网审计的法律法规要求,审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与使用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我国审计事业在与国际社会审计信息化合作交流中不断发展。

1.1.4 国家政策支持

前审计长李金华曰:“审计人员如不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可见审计信息化获得官方重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批准的第一个金字号工程“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2002年开始了,开始审计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金审工程建成了对政府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目前国家不仅仅关注政府审计信息化,还重视社会审计的信息化。

1.2 计算机审计课程现状与改革

在国家审计发展的引领下,社会审计获得了指明灯。大型软件公司开始开发审计应用软件,比如审易、审计大师、金剑、中普等等,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已有的软件,比如EXCEL自行创建审计模板,审计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而又迅速的发展。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为审计信息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与管理系统本身相结合。

审计信息化的日新月异必然导致高校计算机审计课程的不断变革。目前,各院校根据学生素质层次和学生就业区域审计软件应用设置了不同的计算机审计课程。纵观计算机审计教材,基本上停留在某一应用性软件的一般操作介绍上,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操作应用菜单,学生跟着教师演示操作应用程序,缺乏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建立。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变软件单调演示,不解其意,不能够顺利应用于审计实践的难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审计问题,按照审计流程完成具体项目的审计工作。

2 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

随着审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审计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计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会某一软件操作,还要让学生学会能够使用这一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当软件升级,学生要具备再运用能力。审计教学不能够囊括所有的审计流行软件,如何能够使学生在学完某一应用软件后具备使用其他类型软件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PBL是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它在计算机审计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不断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PBL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点化整理成系列,举一反三,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PBL教学法下,教师在讲解完软件基础知识之后,慢慢“隐退”,让学生自主解决提出的审计问题;在软件基础操作部分,对于一般难度的操作,也可以进行引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信息的咨询者、答案的总结者、问题的终结者。

3 PBL下的计算机审计课程改革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改革传统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小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引导,分项目有关联地完成审计工作。将整个审计工作分成若干项目,通过问题引导,来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审计案例的设计思路,结合教师指导,动手操作,将割裂的小案例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使得学生工作小组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技能,真正能够实现与职业“零距离”对接。

3.1 PBL的总体设计

计算机审计教学共分成了五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设置了项目问题引入,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项目整体框架,引发学生学习该项目的兴趣。学生首先要思考手工审计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得审计实施工作内容,然后结合审计软件菜单做出个性化的答案。教师结合课程,总结反馈答案。

3.2 PBL与案例的结合使用

首先,教师应用案例教学带领学生边学边做软件工具的使用,使学生具备软件操作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审计问题,思考审计问题,也可分组讨论,学习小组充分利用企业实际背景和计算机审计知识尝试自行解决相关问题。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学习。在审计实施这一项目教学中分成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审计实施软件应用基础,第二部分就是对审计项目的具体审计工作。第二部分侧重于PBL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理解了软件工具操作,学习了手工审计理论,已经具备了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提出的审计问题能够进行思考并解决。在解(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6页)决过程中,难度较大的可以分组讨论,难度最高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示思考的方向,一般问题学生个体解决。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操作软件,完成审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刘世林.论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和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05).

[2]绕艳怒.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问题研究[J].审计文摘,2009.

[3]扬霞光.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思考[J].财会通讯,2010(08).

第9篇:审计课程范文

数据转换是数据分析、处理的前提。以往的审计软件只是通过对会计数据流的处理,将获得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转换到审计软件中去,形成审计数据库。如果能开发出基于ERP环境的电算化审计软件,通过与企业ERP系统建立接口,则不仅可以导出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科目余额表、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数据,还可以导出人力资源管理、仓储材料等非财务数据,从而保证审计数据的充分性。另外,审计教学软件中所设计的审计功能应尽量简化开放、形象直观。给操作者更多自主选择机会,可以由操作者自行添加、删除、调整和修改,数据分析最好以图形形式直观反映。灵活方便的功能设计有助于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学生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构建配套数据库

与基于ERP环境下的电算化审计教学软件相配套的数据库应包括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为了使审计资料更真实,最好能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一般选择一家制造业企业为对象,获取该企业内外部相关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收集被审计单位外部资料诸如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宏观经济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国际经济环境,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资料诸如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目标、经营风险、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背景资料;在收集被审计单位内外部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相应的财务数据,并精心设计多处审计疑点和错报。除了被审计单位,还应设定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所需资料。审计主体设定诸如审计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与委托人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条款、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对象设定诸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信用借款还是担保借款等;审计过程的设定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外部第三方函证的各种可能结果等。详尽的审计信息呈现了一个逼真的被审计单位情境,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审计环境,领会审计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