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局与档案馆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数据管理、安全保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高速公路收费数据管理是联网收费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及完善的内部安全策略,才能确保收费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因此,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管理机制和控制手段保证收费数据安全,预防数据因错误或灾难而丢失,保证系统可用性及数据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2、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数据错误的原因分析
2.1人为的操作失误
如由于操作不慎误删了系统重要文件,或修改了影响系统运行的参数,没有按规定要求操作,导致系统失灵等。
2.2系统的硬件故障
包括磁盘故障, 存储器故障,备份介质的故障, 芯片和主板故障, 网络供电系统故障等。硬件故障多由硬件本身质量缺陷, 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突然断电, 受潮,雷击等造成。
2.3系统的软件故障
主要包括文件损坏,数据交换错误,操作系统错误等。软件错误包括形式多样的缺陷,通常与应用程序的逻辑有关。其原因是由于一些物理的或网络的问题导致数据文件被破坏,也可能由于系统控制或应用逻辑中一些缺陷而造成损坏。
2.4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种繁多、感染性强,破坏力强,其危害性非常大。因此,定期的查毒、杀毒对保证收费数据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3、收费数据管理办法及安全保障措施分析
3.1收费数据的管理办法
3.1.1收费数据的采集应遵循“一数一源”的原则,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1.2收费数据的报送必须严格执行制表、复核、审批程序,以保证收费数据的严谨性。
3.1.3收费报表必须分类装订,封面统一规范,并做好后移交公司档案室。临时要求统计的收费数据资料也应做好储存和保管,重要数据必须电子和纸质同时存档。
3.1.4统计责任人必须实事求是做好数据统计工作,任何人不得伪造、篡改、虚报、瞒报收费数据。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报出的数据负直接责任,必须认真审核,确保报出数据的准确性及各项目的完整性。
3.1.5收费数据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各有关人员必须做好收费数据的保密工作,未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任何人不得对外宣布和报送(上级主管单位除外),如因工作需要提供的,需向上级领导请示,批准后方可提供。
3.1.6各有关数据统计责任人必须加强统计业务知识学习,以提高收费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质量。
3.1.7收费系统是收费数据统计的主要工具,是收费数据传输、储存的载体,系统使用人员必须按规程操作,确保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2收费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3.2.1加强制度管理,严格操作流程
制定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 各级使用人员考核上岗。使用人员和技术人员一定要按流程操作, 避免因为操作不当, 误删除数据。另外对系统进行权限管理, 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 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定期更换, 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 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
3.2.2定期进行维护,做好硬件冗余
物理安全是整个收费数据安全的前提。定期检查和维护计算机电源风扇,CPU风扇,才能为计算机提供清洁、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采用高可用性的硬件、多冗余的设计等都是保证物理安全的有效方式。
3.2.3收 费 站 服 务 器 采 用 R A I 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Disk:冗余独立磁盘阵列)等安全措施。普通磁盘驱动器无法提供容错功能,而RAID模式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恢复的措施,甚至能进行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从而大大提高了收费系统的容错度和系统的稳定冗余性。
3.2.4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数据库是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心脏,是拆账的依据。定期做好数据库文件的单独备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在数据文件遭到破坏的时候,能够尽快的恢复,减小损失。特别要重视的是数据库内的各种结构表、重要存储过程以及各种参数、原始拆帐数据等,一旦出现意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恢复。
3.2.5做好病毒防治,构筑安全体系
从整体网络防毒的角度来看,单纯的软件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单纯的硬件只能防护网关层面,所以,完善的防毒方案应该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整体策略。具体措施是:在收费网内部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防止内部人员用移动存储设备(光盘,U盘,笔记本)带入病毒。经常性的升级杀毒软件,防止病毒利用操作系统漏洞等各种手段攻击网络。网关处架设硬件防火墙,应用其访问控制的功能,防止恶意攻击,过滤来自外部路段的病毒。这样软硬结合的方法构筑了一个多层次、立体的安全体系,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收费数据的安全。
3.2.6做好软件备份,确保数据库安全
定期的检查,更新磁盘的镜像功能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有效方法。定期的有制度的对系统进行备份,在系统更新重大补丁和杀毒软件病毒库后也要及时备份。在软件出现故障时,恢复磁盘镜像可以短时间内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Windows2000操作系统捕捉重要的软硬件信息后,会跟踪服务器运行情况。因此定期察看系统的日志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减少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情况。另外计算机的硬盘频繁进行数据的读写,有时会因为异常断电或外部震动等因素使硬盘产生坏道,假如能定期检查硬盘,在发现硬盘有坏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扫描修复,以确保数据安全,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身数据对管理的重要性,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是对原始数据的记录、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保存社会档案越来越复杂,档案行业管理越来越麻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利用服务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大数据时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增长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数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现代大型企业,档案部门主管公司档案信息资料,将公司各单位部门信息统一管理,以便公司需要时快速找到相关信息,近年来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扫描图像、传真、电子表格、演示文档、照片、视频片段等非结构化数据直线上升,数字档案馆数据量直线上升,数据时代真正来临。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给档案服务带来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已由纸质档案发展到数字化阶段,档案馆作为保存档案、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机构,必然贮存大量的信息量,档案信息资源阶梯式增长,现有的档案工具手段已不能满足数字化档案管理,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顺势发展起来,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有效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档案馆藏量具有数据量大、媒体形式多的特点,给档案利用服务系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在海量数据中如何查询档案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子文件数据信息量暴增,档案信息保存的文件相应增多,传统的手工著录、卡片检索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档案信息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文件找不到、查询性能低、甚至出现服务器不响应一系列难题,应用以往的查询服务方法已经赶不上大数据时展的步伐,计算机辅助档案资料管理变得更加便捷方便,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化不断推进,如何进行档案查询,尤其是近来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多,档案数据甚至出现胀库,档案查询检索性能下降,反应迟钝,如何精准的在海量数据中找到所需信息,是档案利用服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在海量数据中如何抽取有用的信息
如今,档案管理用户已不满足于对数据及文件的利用,而是希望获得数据及文件隐含的知识,也就是说,现在档案管理的趋势是知识管理,档案利用服务也应由提供数据信息转变为知识供给,但知识不是简单的数据信息,需要经过抽取和挖掘才能从中得到有用信息,在海量数据中,仅仅依靠人工挖掘信息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如何提供给用户挖掘有用信息,依靠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这是当前档案利用服务的任务。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服务的数据挖掘
(一)档案业务流程转变
传统的档案业务流程包括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其中档案利用采用的原始数据,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档案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媒体形式颇多,传统的档案流程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信息数据的使用,原始数据的利用比较困难,数据查询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及时响应,延误资料的使用,档案数据库需要更新,及时优化IT结构,在找寻档案数据前加入数据挖掘这一步骤,通过模糊识别对海量数据及多媒体数据进行筛选,方便用户在万千信息中找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优化数据查询性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这是解决档案利用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数据挖掘的应用
怎样从大批量原始数据中筛选出有应用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不同用户作为参考信息,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该问题得到解决。概括地说,数据挖掘便是从海量的、不完整的、效果差的、未经处理的数据中,提取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与知识的过程。一般数据挖掘种类划分为结构型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及文本数据挖掘等。数据挖掘应用于海量档案信息筛选过程中,简化了档案信心提取程序,提高了档案利用服务效率。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数据提取过程中应用最广泛,因此被称作文字探勘、文本数据挖掘等,可简单地理解为文字分析,其目的就是经过文本处理后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有价值信息的提取一般分为两个步骤是分类与预测,文本挖掘就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然后加上某些衍生语言特征或者消除杂音,随后插入到数据库中,形成结构化数据,最后完成评价与信息传递。“高品质”的文本挖掘一般是说某类组合的关联性、独特性与实用性。文本数据挖掘在众多基础领域普遍存在,例如数理统计、智能机器、声像数据转换,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利用文本信息筛选、文本划分、文本聚类、文本数据压缩、文本数据处理;文本挖掘应用最常见的领域包括信息访问(信息搜索、信息浏览、信息过滤、信息报告)、知识发现(数据预测、数据分析)。
(三)数据挖掘平台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是保证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服务的质量的有效途径,数据挖掘平台是文本智能数据处理中心,建立在独特地模糊识别及音视频识别技术之上,抽取其中内容进行挖掘,提供用户搜索应用服务,档案服务从数据的收集、挖掘及智能搜索等步骤实现,将数据结果显示在数据挖掘平台上。档案资源数据挖掘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对音视频内容的检索,自动识别关键帧,区分定位视频中的不同内容,提高视频处理的能力;其次是对语义的检索,这是常见的搜索方式,只需提供计算机识别的语言即可;最后是档案智能化辅助分类,从历史分类中提取档案分类,实现文献的自动分类,促进辅助分类的准确度,提高用户整理效率,支持多维度动态分类。文本数据处理层是建立数据挖掘平台的载体,其根本目的是以特殊的信息论及概率论的前提下的模式辨识技术和音视频辨识技术,提取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为外围提供搜索应用服务。所以,数据挖掘平台科通过采集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智能搜索应用平台,将多类型数据在采集平台上完成层次化的数据采集。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档案管理 理念 思维 方法 变革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23-02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前行的发动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和革新,都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在引领社会变革的同时,使之快步走入信息化时代。在档案界,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正成为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档案工作的发展理念、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档案事业的发展正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1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所涉新技术的发展特征
1.1 数据处理技术
当今的档案数据正在向电子化过渡,档案信息已经成为存储在某种介质上能被相应电子设备识别的物理符号。与纸质数据相比,它是对一定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信息的处理更加高效和便捷。面对海量、无序的数据,应用计算机软件程序,人们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并通过各种数据处理的应用软件包,将数据提取并演算出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档案工作才得以向系统化和自动化发展。当前档案数据处理工作主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来支撑,依据不同电子处理设备的结构、工作方式或时空分布,对各种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编辑等的加工和处理,由相应的软硬件来共同完成。
1.2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被称为世界三大顶尖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让机器来替代人类智慧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了解和掌握智能的实质,以此设计和生产出近似或高于人类智能的仪器和设备,让机器来完成人类的智能工作。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2016年3月基于人工智能的围棋程序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向实践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面对多元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数据规模的几何式增长,档案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也应更加智慧和智能,而人工智能技术也终将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引擎。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相连接,以实现信息检索、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等功能。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高速和智能的网络时代,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在逐步形成,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实现互动和交流,现实生活向数字化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档案管理工作插上了翅膀,每一项网络新技术的出现都极大的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在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数据挖掘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解决了传统档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档案信息的高效检索和利用,真正实现了其在人类记忆、信息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2 大数据技术时代档案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2.1 大数据技术时代档案管理思维的变化
从何种角度、层次、方式去管理、开发和利用档案,取决于每个档案管理者的思维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分类、比较、归纳和演绎的档案学逻辑思维方式,往往将档案管理局限在文字馆藏的管理上,面对档案资源范畴和信息形式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个人电脑等产生的电子档案数据,以传统的鉴定和整理思维加以处理,很难从档案中挖掘出高价值的有效信息。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档案工作者应当采用扩散型和横向型的思维,关注档案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多维性,从信息科学汲取养分,改变单纯的以保存、检索等为主要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将网络化、智能化的档案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当成未来档案服务的主要方式,真正体现档案信息的价值,满足档案工作的社会化需求。
2.2 大数据技术时代档案管理方法的变革
档案管理工作肩负着对档案信息采集、整理、鉴定、存储和检索等任务,具有社会记忆、信息服务和文化传承等社会职责。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下,对档案数据往往是孤立、扁平和简单化的处理模式,对海量数据缺乏一种立体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大量死档案和低价值数据是各档案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通病。而在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使主动利用档案成为可能,不同的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针对自身档案数据的特点和属性,利用基于不同数据模型而开发的软硬件系统,对本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满足档案管理者和使用者的需求,使档案更加价值和意义。
3 应对大数据技术时代要求的档案信息管理策略
3.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采集、分类和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档案智能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档案信息摆脱了传统载体的限制,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基于自然语言搜索、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各种软硬件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完成从档案资源的采集、分类、存储、鉴定、安全、分析、检索等一系列的档案管理业务,有效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档案数据收集为例:文本挖掘是人工智能中最早实现的技术之一,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信息资料,想要收集满足自身需要的有价值数据,凭借人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应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挖掘产品智能Agent,通过关键词检索和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在海量信息中搜索和提取到网络资源中几乎全部的数字化成果,使档案的检索和利用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3.2 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横向联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近期国务院对满足百姓信息需求的新倡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也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大数据本身的物性是经过数字化后被存储的可被识别的物理代a,其真正意义在于能够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和利用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相关技术,使数据更加公开和透明,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信息传导和利用,为档案管理者和服务对象提供数据支撑,充分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应在档案信息共建共享的原则、技术和设备、实施路径、安全性等方面制定详细和可行的规划,从而确保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实现。
3.3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和利用
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工作已经基本实现,很多档案管理部门都能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网络平台,对档案工作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档案业务信息的管理提供可以参考的决策信息,为档案数据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档案服务的便捷和高效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但在档案数据的深层次处理方面,由于分析方法和技术上的缺失,在对大规模数据处理上仍显不足。而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可以通过特定的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发现、聚类和关联,对档案数据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提高档案资源的实际利用率。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应用最新的数据挖掘技术,将传统的数据保管模式向数据开发和利用模式转变,将档案服务从被动向信息的主动提供者转型。
参考文献
[1]周林兴,周振国.高校档案馆、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档案管理,2014(5):10-14.
转变思路,强化监督。创新载体,广东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实现大转变
1 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
一是宏观把握档案事业中“基础”与“主体”关系,由“偏重基础”向“突出主体”转变。其标志性事件是从1999年年初开始的全省国家档案馆和省直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三年攻坚”工作,扭转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开始,省档案局比较偏重于对机关、企业事业等档案事业“基础”单位档案工作达标(目标管理)的督促与检查,而对综合档案馆这—档案事业“主体”单位的检查督促不够有力的这—偏差,促进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正确把握“业务”与“体制”的关系,从专注“档案业务”向重视“管理体制”转变。其标志性事件有二:其一是及时总结与报道顺德市“三档合一”管理新体制,探索区域性档案资源科学整合之路。其二是首倡镇级建馆全新模式。2006年12月,省档案局在大朗镇召开全省小城镇档案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镇设立档案馆同时挂市(县)档案馆分馆的模式。会后,经东莞市政府批准,大朗镇成立镇档案馆并加挂东莞市档案馆大朗分馆牌子,省档案局提出的镇级档案工作“一馆两牌”模式成为现实。三是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从“立足现实”向“着眼未来”转变。2003年明,省档案局在惠州召开全省档案工作暨馆库建设会议。这是广东省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第一次专门召开的档案馆库建设工作会议,标志着省档案局对全省档案馆事业已从立足“三年攻坚”时的“现实”,向着眼于“做大做强”档案事业的“未来”转变。
2 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
从1998年起,省档案局陆续开展了达标复查、执法检查、年度评估等活动,将业务指导与行政监督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一是开展档案达标复查,强化对档案工作行政管理。达标复查为防止已达标单位档案工作滑坡起了重要作用,也对档案工作出现明显滑坡单位产生强烈震动,并促使其工作得到及时整改。二是开展档案执法检查,从行政执法检查到人大执法检查,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从1999年开始,省档案局组织检查组对省直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行政执法检查,事后向有关单位发出了监督检查通知书,引起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对有些档案工作“老大难”单位,则请省人大有关部门带队执法检查,效果显著。三是开展档案工作年度评估,实现档案行政管理“五个结合”,将行政监督常态化。2004年和2006年,省档案局先后制定和文件,开展对综合档案馆和省直单位档案工作的年度评估。年度评估实现了目标管理和年度评估、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行业主管和专家评估以及档案部门与地方政府(或各单位)的“五个有机结合”,收到很好效果。由于年度评估是一种定期检查,从而实现了档案行政监督的常态化。
3 管理载体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
广东省运用于档案行政管理的载体形式很多,其中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管理效果最好的是:
档案达标升级(目标管理)。从1987年起,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当然,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省档案局对升级或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
示范档案馆(单位)创建。2004年在全省开展创建示范档案馆活动,目前已有5个档案馆被省档案局授予“广东省示范档案馆”称号。2009年又在省直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目前已有6个单位被省档案局授予“广东省省直档案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档案工作年度评估。多年实践说明,年度评估使档案行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促进了全省档案馆和省直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
项目档案金册奖创建。自2006年该奖项创立以来,已有17个项目获奖,许多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都以争创“金册奖”作为项目档案工作目标,有效促进了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视野更宽广,工作更主动,管理更到位,管理方式转变对广东档案行政管理影响巨大
1 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视野更宽广
同样的手段和方法,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带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例如“三年攻坚”工作,从目的和要求都有别于以往达标升级或目标管理活动。这是一次针对之前一段时间全省档案馆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各地档案馆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为了促进全省档案馆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而开展的专项活动,是一项着眼于全省档案事业的宏观决策,是档案管理达标升级活动开展以来省档案局从“注重个体”到“关注整体”的转变。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实施效果明显,实现了全省综合档案馆全部达标升级,缩小了全省馆际之间、珠三角地区与山区档案馆之间差距,为全省档案事业全面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可以说,自从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广东档案行政管理的视野也变得更宽广更全面。
2 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工作更主动
实践表明,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由于提高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主动性,进而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时效性。首先,由于监督工作是由监督者主动实施的。什么时候进行、对谁实施监督都是由监督者安排,大大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其次,由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主动性提高,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对全省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性;第三,由于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党委和政府不同时期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服务性工作,使档案工作能够紧贴中心,服务中心,避免档案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从而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实践同时表明,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档案行政管理效果更加明显。实际工作中,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显得软弱无力的根本原因是档案部门手段“太软”,一旦动“真格”,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3 管理载体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后,管理更到位
近十多年广东省档案局之所以不断创新档案行政管理载体,使管理载体逐渐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目的就是根据档案工作管理需要,使不同工作有不同管理载体,从而使档案行政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管理工作更加到位。以2004年开始的综合档案馆年度评估为例。这是对实行多年的“达标升级和目标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由于年度评估将“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一律纳入年度评估范围”,改变了达标升级(目标管理)活
动中“鞭打快牛”的现象。同时,“把年度评估结果分别抄送给各馆所在地党委和政府,并建议以年度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有关的馆进行奖罚”的做法,也使档案行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促进了全省档案馆工作水平的提高。再以项目档案“金册奖”的设立为例。由于切合了当前国家和省对项目档案管理的需要,而且,“金册奖”的设立宗旨、产生方法和激励机制都与其他奖项不同,具有明显特色,因此,在奖项无数的当今,这个纯属“荣誉”的奖项依然引起许多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关注。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发挥人的作用,广东档案行政管理方式转变的启示
1 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必须随环境改变而改变,与时俱进
例如,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省档案局逐渐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了行政监督职能,并逐步实现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早在1989年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法制局就提出“依法治档”概念,但由于当时整个社会“法治”氛围还不浓厚,“依法治档”基本停留在口号上。1997年9月,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基本要求。从1998年起,广东省陆续开展的档案达标复查、执法检查和年度评估等活动,就是省档案局适应“依法治国”大环境要求,进行“依法治档”的具体举措。又如,适应“简政放权”改革要求,省档案局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通过委托或授权将一部分管理权限(如机关档案综台管理省特级评审、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单位复查、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组织等)下放给各市档案局,并逐步实现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党和政府将会有更多新的治国方略出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环境都将会发生新变化,档案行政管理方式也必须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不断与时俱进。
2 档案行政管理应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
近十多年以来,广东省档案局一直把搞好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工作和档案安全保管工作作为促进档案事业发展重要内容。国家档案局提出建立“两个体系”和“三个体系”要求后,省档案局进一步明确方向,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三个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为全省档案资源、档案利用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总量超过2125万卷,省档案馆与广州、深圳市档案馆通过互联网建立的跨馆查阅利用系统已经开通,以档案安全问责制为基础的档案安全体系也已初步建立。在今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当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兼顾档案工作中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
3 做好档案行政管理必须有开拓创新和勇于进取精神,发挥人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广东省档案局行政管理方面发生的系列重大变化,充分说明“干部是决定因素”这一论断的正确性。1997年以后,随着省档案局有关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相继更换,广东省档案局先后推出一系列措施,从而开创了广东省行政管理新局面。可以说,广东省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发生大转变的直接因素,源于省档案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开拓创新和勇于进取,源于有关人员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微博覆盖率为 38.4%,手机微博用户达1.71亿,从《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数据看,过去半年中,有超过2.76亿的网民使用过微博,其中以使用新浪微博的网民比例最高,为 28.4%,且21.7%的网民经常访问新浪微博,用户忠诚度较高,其次为腾讯微博,经常访问的网民占到了20.1%。因此,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的方式,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这两大微博平台为样本,在其主页搜索昵称名含“档案”的加“V”认证用户,截至2014年11月27日,新浪微博平台共计检索到1019条与档案相关的用户信息,腾讯微博平台检索出413条认证结果,经对数据的筛查整理,剔除高校档案馆微博和无关冗余信息后发现,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196个,腾讯微博上已有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达到94个。
2 公共档案馆微博服务基本情况调查
2.1 微博开通情况地区统计。调查发现,在新浪、腾讯等主流微博平台上开通微博的公共档案馆目前已覆盖了我国21个省、3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开通率达到79.4%(见图1),从地区分布来看,受地区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性。从图2可见华东地区开通数量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其次为西南、西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东北和华北地区覆盖率则相对较低,合计只占到10%。从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的角度来看,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4年11月27日,该平台注册开通的196个公共档案馆官方微博中,省级档案馆(局)仅有5家(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占到全国的21.7%,市级档案馆(局)82个,县级57个,区级48个,州级3个,镇级1个(东莞市大朗镇),地区级公共档案机构成为利用该平台开展服务的主要部门。
2.2 微博运营情况统计分析
2.2.1 开博数量。微博开通机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为中国微博元年,当年公共档案馆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官方服务平台的机构仅有13家,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档案局的“南海档案”成为最早开通的官方微博(2011年3月16日),2012年迅速增加22家,2013年新增67家,2014年更是迎来了开博的“爆棚式”增长,新开通机构数量达到94个,如安徽、山东、江西、河南、黑龙江,吉林等省份新浪微博上的官方平台均属2014年新开通。
2.2.2 发博数量。调查结果显示,新浪微博平台微博数量在1000条以上的公共档案馆有23家,占11.7%,其中成都市双流县档案局微博数量最多,截至调查日,发博数量高达7741条。发博数量介于百位数的机构70个;介于十位数的有55个;个位数的38个,其中20个为2014年新开通。腾讯微博平台已开通的94家公共档案馆中与新浪平台的52所机构重合,42家公共档案馆仅在腾讯开通了微博,微博数量在1000条以上的公共档案馆不足10家,说明当前新浪微博依然是公共档案馆开展微博服务的首选,为了兼顾不同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习惯,众多公共档案馆尽最大努力开辟主流新媒体平台作为服务阵地。
2.2.3 粉丝数量。调查结果显示,新浪微博粉丝数量超过1万的有1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湖南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馆、昆明市档案局。粉丝数介于1000~9999的机构有30家,介于100~999的75家。腾讯微博上公共档案馆粉丝数目前过万的3家,分别是浙江宁海档案局、四川省档案局及佛山禅城区档案局。介于千位数的5家,但从第九位开始微博粉丝数量呈现出锐减的趋势,从数千名粉丝直落至200~500,形成了明显的微博平台的“二八”现象。
2.2.4 更新效率与内容设置。调查发现,新浪微博平台粉丝过万的公共档案馆机构中日均微博量超过1的有5家,分别是浙江省档案馆、江苏省档案局、甘肃省陇南市档案局、湖南省档案局、福州档案局等。腾讯微博粉丝量过千的公共档案馆机构中日均微博量超过1的3家。从调查馆微博最近时间来看,两大微博平台排名靠前的多数机构能够及时更新微博内容,仅少数馆存在更新滞后问题。从所调查公共档案馆微博服务的内容栏目来看,的主题主要涵盖了:档案馆各类馆务工作、档案资讯、信息服务和微博转发等几方面,栏目形式相较传统式档案馆服务更具灵活性和亲和力。
3 公共档案馆微博式服务存在问题
3.1 开博容易、维继难。从调查中呈现发博数量、更新速度等情况来看,多数微博服务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窘境。以新浪微博2014年新开通的20个公共档案馆微博为例,截至调查结束,仍有10个机构发博数量为0。从更新速度来看,即使是影响力排名靠前的公共档案馆也存在微博“断档”问题,两大平台上粉丝数量最多的浙江宁海档案局更是近一年无更新信息。
3.2 主题不强、互动差。主要包括:①缺乏微话题分类意识。在原创微博前面未加“#话题#”标志予以突出,尽管读者面对的是不足140字的内容,但第一感官还是无法迅速抓住重点,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容易产生阅读倦怠感。新浪平台中排名靠前的11家平台有7家采用了此方式。②转发为主,原创匮乏。在微博内容中,党务会议及政务新闻宣传转发占据了公共档案馆微博的主要内容,与档案相关的相对较少,有特色的档案主题栏目更显匮乏。微博的活力一方面反映在者对博文内容更新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用户对微博内容的兴趣和反馈情况。从对两个平台粉丝量排名靠前的公共档案馆官方微博统计,近一个月用户参与的转发、评论及点赞数量却没有超过10的,大部分微博处于毫无互动的状态。
3.3 档案信息服务能力较弱。调查中发现,公共档案馆利用微博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的能力还发挥得很不充分。微博中涉及档案咨询的内容并不多见。对于简单咨询类问题微博可以@用户的方式直接回复,较具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可以微博私信方式给予解答,但这些功能均未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公共档案馆微博式服务发展建议
4.1 因馆制宜,科学制定服务规划。不同级别的公共档案机构在服务中面向的用户群体不同,承担的职能角色有所差异,因此在开通、运行微博,制定服务内容和计划时首先需从档案馆藏实际情况和服务能力出发,对服务群体做以定位和分析,突出自身馆藏和地域特色。合理的服务规划直接影响着微博内容的选择及风格的定位,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机构微博的“性格”,因此,公共档案馆需结合自身的情况和特点为依据开展特色化的微博档案服务工作,形成独特的吸引点,弱化行政意味,树立亲民导向,为完善微博运营管理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4.2 完善微博运营规范。微博更新“断档”问题与人力资源不足和缺乏相应维护规范标准保障密不可分。微博服务是一项持久性工作,一朝懈怠,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被用户遗弃,在微博运营中应制定完备的管理规则和计划,安排档案微博服务专员或团队具体负责更新维护工作;注意微博的时间、数量和频率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保证该项服务可持续发展。
4.3 创立品牌微活动,建立微博有效沟通。公共档案馆应充分借助微博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活动方式,开展系列微活动,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增加粉丝的关注度。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阅读兴趣,档案微博内容设置上偶尔可以借鉴一些边缘内容,如结合热播影视剧、历史剧,利用可公开的档案信息解答历史谜团,普及历史知识,提升用户的参与兴趣;选取较具趣味性的话题,联合上级档案馆,在“档案日”等一些特殊节日,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微语言”、“微图片”形式开展“寻找族谱”、“年代故事微档案”等易走进草根百姓的微博有奖征集活动,逐步形成自有品牌活动。 在沟通技巧上还可以尝试多与活跃用户、辖区内名人、大V开设的微博账号之间互动,有时候大V转发一条@档案馆的微博,就可能一夜间吸引众多粉丝,活动品牌认知度继而进一步得到提升。
4.4 注重建立档案微博联合信息服务网络。受各馆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差异的影响,为了实现高效保质的档案服务,公共档案馆间可尝试“联合模式”,统一规划,多元整合。联合微博服务可以是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建立“公共档案微博群”的模式,也可以是档案馆与地区名人、档案专家无缝链接的模式。如抚顺市档案局很多领导、专家也相继开通了微博,档案局官方微博可尝试将其也纳入“朋友圈”“微关系”,从而进一步扩大档案信息源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率。
5 结语
利用为本的效益理念,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追求利用效益为目标;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把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利用作为整体,把档案价值鉴定、开放鉴定、系统整理、网上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统筹解决,追求整体大于单项之和的效果;投入产出的成本理念,引入“二・八”定律原理,积极打造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长春模式。
创新内容
通过多个课题研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正如国家档案局李和平副局长所肯定的:他们探索的更加深远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自己这样坚定地走下去,而在于跟他们具有同样条件、同样愿望的其他地方或单位,能够从他们身上获得思想观念的启迪和科学发展的动力。
1 档案需求研究方法与实践创新
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型研究》,科学圈定了馆藏档案数字化范围和顺序,杨冬权局长肯定为:“长春市档案馆的同志在工作中研究和分析了以往利用工作中哪些档案群众利用得最多,将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数字化。我赞成这样做。”该项目获国家档案局2010年优秀科技成果奖。鉴定结论提到:“引进数学模型及排列组合等数学方法研究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利用问题,为今后档案信息化乃至档案管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对全国各档案馆的相关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该成果依据档案利用需求、档案数字化能力、数字化档案利用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出发从微观人手,为不同层次的档案馆解决海量档案数字化先后顺序及合理配置档案数字化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选择的方法,开创了档案数学模型化的先河。”
2 民生档案数据库建立与利用创新
开展《建立工人调配档案数据库,服务百姓的应用研究》,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杨冬权局长报告肯定为:“长春市档案馆为100多万工人的档案建立了数据库,帮许多工人解决了问题,工人们含着眼泪给档案馆送来锦旗,在全国档案界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该项目获国家档案局2008年优秀科技成果奖。
3 档案数字化方案研究与制定创新
实践证明了长春档案数字化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通过《档案数字化方案研究》,全面总结了档案数字化规律,该项目获国家档案局2006年优秀科技成果奖。鉴定结论提到:“提出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指导思想、优化原则和优化策略,符合国情、符合现代管理理念,对全国各级档案馆的相关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4 档案数字化推进路线与流程创新
实施了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多种档案数据库建设同步、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利用同步的技术路线;实践了“现用现扫、以用定扫、常用先扫”的数字化流程,总结了_一整套经验,鉴定结论提到:“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档案鉴定原则、筛选原则、数字化原则及开放原则等方面有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注重成本效益的做法具有先进性,――增强人力和资金使用效率,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5 档案提供利用手段与方式创新
查档实现“三个替代”的目标。开展《档案网站公开馆藏政府信息资源的实证研究》,在辖区内档案馆间实现异地获取档案证明,使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社会效益明显。“积累了下岗工人凭加盖电子签章的数字化打印件办理社会保险的成功案例,其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得到认可,系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的创新性实证研究。”杨冬权局长的报告肯定了“长春启动区域内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信息远程共享工程”,并指出:“进一步提高档案部门远程服务能力。首先在国家档案馆之间实现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共建共享,利用者所需档案信息只要保存在其中某个档案馆内,即可在首访的档案馆查阅并可异地开具档案证明,无须往返奔波。――这种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方式很值得参考借鉴并大力推广。”该项目获国家档案局2010年优秀科技成果奖。
6 以案例的形式出版专著
公开出版了《档案数字化的长春模式》一书,李和平副局长在序言中写到:“长春市档案馆的同志大胆地把自己实践做法原汁原味地整理并公开出版,这在档案信息化理论专著较多,实践案例相对偏少的当前,是难能可贵的。”此书出版对于推广创新的成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全国档案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效果及影响实践效果:文件级、专题级、全文级多层次的档案检索体系已形成,档案查全率、查准率、工作效率提高数十倍;提供数字化档案打印件占利用档案总件数的90%,6年间少调用档案原件上百万次,少翻阅上千万页,有效地保证了档案实体的安全;已为几万名利用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公众成为档案数字化的最大受益群体。特别是为上百名利用者在辖区内的县(市)档案馆异地获取了长春档案馆的档案证明,数字化档案利用社会效益显著。正如获奖证书所言,长春市档案馆“在推动档案科技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原因
一是档案法律法规立法的特点决定了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法律语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档案法律法规只能“去表存里”,全面衡量,达到原则性和具体性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规定“可以并处罚款”,但并没有具体指明什么情况下应该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也很大,这就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较大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二是档案行政执法自身特点的要求。法律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永远是滞后的。档案行政执法的社会性、渗透性、富于变化性的特点决定了档案行政机关必须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才能根据面临的各种实际情况,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选择达到执法目的的方式与幅度,因地制宜地处理档案行政执法中的各种问题。
三是行政违法行为自身特点的要求。社会危害性是确立行政处罚的核心。由于每一个违法者的个人情况、动机、目的以及所造成损害程度的不同,要结合每一个违法行为的主客观因素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使处罚与其个人情况相适应,达到处罚教育和惩罚的双重目的。而档案法律法规的立法是以“假定”为前提,无法也不可能预见到每一个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只能由执法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判定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这就要求给予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1.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合法行政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法院对“的”,可以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因此,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达到或是显失公正程度时,尽管罚款数额在《档案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规定的幅度之内,但这种行为已经是违法行为了。而按照比例原则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则能给档案行政执法人员以有效的指导,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避免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或是作出显失公正的处罚决定。
2.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合理行政的要求。2004年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纲要》明确规定,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根据档案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来制定处罚额度,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这是推进档案系统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
3.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防治腐败的要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随意性过大,是造成行政执法不公,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制定并公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标准,让行政管理相对人更好地监督档案行政执法行为,对于促进档案系统公正执法,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档案局规范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做法
第一步,梳理涉及档案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根据《行政处罚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辽宁省档案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辽宁省档案条例》和《辽宁省破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经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设定了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对行政处罚的幅度进行了规范,《辽宁省破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既没有设定行政处罚种类也没有对行政处罚幅度进行具体规定。因此,我们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以《档案法》为主,处罚幅度参考《档案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
第二步,归纳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省档案局归纳出可以对以下行为给予行政处罚:1.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2.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3.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4.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涂改、伪造档案的;5.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6.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行为等。
第三步,制定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标准。省档案局本着严谨、严肃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涉及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了细化,制定了《辽宁省档案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
《指导标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危害后果,将每项违法行为分为三个或四个违法行为阶次,并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裁量幅度。
对于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发生下列行为的,根据《档案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省档案局按照比例原则,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对罚款额度进行了细化: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但无主观故意,且损毁档案的数量少,可以修复,后果轻微的”,免予经济处罚;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较重的”,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5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损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非常严重的”,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且丢失档案数量少、影响小的”,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5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且丢失档案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对单位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影响极大的”,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无主观故意,且情节轻微的”,免予经济处罚;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较重的”,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5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非常严重的”,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涂改伪造档案情节轻,没有造成后果的”,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涂改伪造档案情节较重,造成一定后果的”,对单位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涂改伪造档案情节恶劣,造成较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涂改伪造档案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且对国家、单位造成损失的”,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对于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的,根据《档案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省档案局按照比例原则,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和《辽宁省档案条例》,对罚款额度进行了细化: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违反《档案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情节较轻的”,免予经济处罚;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违反《档案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情节较重的”,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违反《档案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违反《档案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情节非常严重,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情节较轻的”,免予经济处罚;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情节较重的”,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情节非常严重,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档案法律,包括《档案法》和其他法律中涉及档案的规定。如《刑法》第329条;《会计法》第23条;《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5条;《矿产资源法》第14条;《森林法》第14条等。
档案行政法规,包括《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3件。散见在其他行政法规中的有关档案法律关系的条款也属于档案行政法规的范畴,如《婚姻登记条例》第四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17条和59条等。
地方性档案法规,目前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地方性档案法规。长春、沈阳、青岛、宁波、武汉、济南、深圳等17个较大的城市也颁布了地方性档案法规20件。
档案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档案规章和地方政府档案规章,目前国家档案局单独或以国家档案局为主与有关部委联合制发的现行有效的规章有20件,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经济特区)地方政府颁发的档案规章有59件。另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有专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含规范性文件)50余件。
以上这些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执法依据。
2007年国家档案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部署开展了系统的规章清理工作,并于2007年12月5日了废止规章目录和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附:由国家档案局以及以国家档案局为主与有关部委(局)联合的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和废止规章目录。
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1.档案馆工作通则(1983年)
2.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1986年)
3.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1988年)
4.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期刊、书籍及音像制品管理暂行办法(1989年)
5.档案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1990年)
6.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1991年)
7.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1991年)
8.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我国档案试行办法(1991年)
9.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1992年)
10 .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所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规定(试行)(1994年)
11 .开发区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95年)
12.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1997年)
13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1997年)
14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7年)
15 .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1998年)
16 .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1998年)
17 .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2000年)
18 .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
19 .档案行政许可程序规定(2005年)
20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2006年)
废止规章目录
1.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1987年)
2.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三项费用使用管理办法(1989年)
3.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1992年)
4.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1996年)
5.关于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1996年)
6.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
1 原有档案工作概念不能涵盖所有的档案管理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同样,档案工作也在不断地分化细化。因此,有必要对档案工作概念进一步细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事业”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事务”是指人们“所做的或要做的事情”(指单纯而琐碎的具体工作)。“业务”是指“个人或某个机构的专业工作”。“技术”是指“操作方面的技巧”。[3]将档案事业、档案事务、档案业务、档案技术的概念引入档案工作概念中有助于对档案工作的重新认识。
就整体档案工作而言档案工作是事业性的,所涵盖的内容是档案事业中的各项工作,所以,档案工作是指档案事业管理工作(也可称之为“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而具体到一个单位时,档案工作则是单位机关工作的一部分,它和单位的人事、财务工作一样都是单位机关内部事务,属事务性的,档案工作又是指档案事务工作。如果对专业档案机构即档案馆或档案室而言,档案工作是其专业工作,档案工作又是指档案业务工作。如果档案工作具体到档案管理的某一个环节而言(如文件材料的归档、档案的保管等),因每一个具体工作都有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档案工作又是指档案技术工作。档案工作既可以指档案事业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也可指档案事务工作、档案业务工作、档案技术工作。因而,原有的档案工作概念已不能涵盖所有的档案管理活动,如不逐一厘清将无法指导现实工作。
2 档案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档案是档案管理活动的物质对象。”[4]这一物质对象流程一般是从档案的形成——单位档案机构——档案馆。依据这个流程,档案管理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对档案形成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阶段;二是对单位的档案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阶段;三是对一定区域内的档案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阶段。这个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责任主体、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是不同的,如果不分工作对象、内容、性质都统称为“档案工作”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有必要对每个阶段的档案管理活动根据其责任主体、工作对象、内容、性质赋予相对应的工作名称和含义。为了不和原有的理论、概念相冲突,保持其连续性,需对原理论中的档案事业所包含的档案工作概念和名称进行重新定位。对未能包含的赋予新的含义和名称。
3 对相应阶段的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
3.1 对档案形成阶段管理活动的定位。关于档案的形成,主流观点认为: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转化来的。文件转化为档案是需要归档整理的。这表明,档案在形成的过程中是有要求和规范的,执行这些要求和规范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属技术层面的工作。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是机关内部的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工作对象是文件材料,内容是立卷归档,性质是技术性的。档案形成阶段的档案管理活动定位应是档案技术工作。
3.2 对单位的档案实施管理活动的定位。对于单位的档案实施管理活动,档案界大都将其整体档案工作等同于单位的档案机构(档案室)工作。但现实的具体情况是,绝大多数单位的档案机构不是在编的独立机构,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单位内部档案机构(档案室)的工作,就是按规定和要求管理好本单位的全部档案,为其他各项工作提供利用服务。而其他的档案工作职能,则需要依靠其所隶属的机构办公室或以单位名义去行使。因而,有必要将其划分为两项工作:一是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室)对档案实施管理的活动;二是机关单位对档案实施管理的活动。
3.2.1 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室)对档案实施管理活动的定位。单位内设的档案机构(档案室)具体承担的是本单位的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八项工作(虽然,档案馆也有这些工作,但其具体内容不同,下文详述)。工作对象是单位的全部实体档案,内容是按门类管理,性质是业务性的。对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室)对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应该是档案室业务工作。档案室业务工作八个环节中的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则是档案技术工作。
3.2.2 机关单位对档案实施管理活动的定位。机关单位对档案实施管理的活动,除单位档案机构(档案室)承担的档案室业务工作外,根据《档案法》第七条规定,还需要承担档案管理方面的建章立制、指导文书业务部门立卷归档、监督指导所属机构档案工作和为单位开展档案管理活动提供人财物等方面支持与保障等。这些工作都属于机关单位的内部事务,其责任主体是本机关单位、工作对象是本单位的所有部门和机构、内容是保障支持、性质是事务性的。机关单位对档案实施管理活动定位是单位档案事务工作。
3.3 对一定区域内的档案实施管理活动的定位。一定区域内的档案管理活动不仅是档案馆和档案局的工作,还包括区域内其他涉及档案管理活动的机构和单位应承担的工作。
3.3.1 对档案馆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档案馆是一个在一定的区域内对档案实体按全宗实施统一的集约式集中保存、管理的专门机构。其责任主体是档案馆,它的工作对象虽然仍是档案实体,但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涵盖的是区域内属进馆范围的单位所有实体档案,内容主要是按全宗进行管理,性质是业务性的。对档案馆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应该是档案馆业务工作。档案馆业务工作中所涉及的每项具体的工作则是档案技术工作。
3.3.2 对社会机构为档案管理提供服务活动的定位。围绕档案室和档案馆的业务工作,不仅需要一些社会机构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如设施、设备、装具等,还需要提供一些如科学研究、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软件支持。其责任主体是与档案事务相关的社会机构,工作对象是与档案相关的产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是软硬件方面的支持,性质是服务性的。对社会机构为档案管理提供服务活动的定位应该是档案服务工作。
3.3.3 对档案局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的工作是依法行使档案行政管理权的工作,责任主体是档案局,工作对象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馆、社会服务机构和其他能形成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社会组织、法人单位和个人,内容主要是依法行政,性质是管理性的,对档案局实施档案管理活动的定位应该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3.3.4 对地方各级政府应承担的与档案管理活动相关工作的定位。根据《档案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承担着关系当地档案事业发展的档案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其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和政府的相关机构,工作对象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档案馆,内容是保障支持,性质既是行政管理性的又是政府内部事务性的。对地方各级政府应承担的与档案管理活动相关工作的定位应是档案行政事务工作。另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承担的为发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而组织、指导开展的档案科研、教育、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等工作,也同样属于档案行政事务工作。
4 对档案工作的新认识
通过以上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实施档案管理活动或承担与档案管理活动相关工作的定位分析,可以看出,“档案工作”概念是复合性的概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机构承担的档案工作因责任主体不同,其工作对象、内容、性质也不相同,目标、任务、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更不相同。要做好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就必须厘清各项档案工作的准确含义,不能将档案工作既等同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又等同于档案技术工作或档案室、档案馆业务工作。应当根据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管理对象、工作性质和内容分别将其明确为档案技术工作、档案室业务工作、单位档案事务工作、档案馆业务工作、档案服务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行政事务工作。
准确地把握各项档案工作的含义,可基本明确各级政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所属单位、档案馆、档案室、档案产品生产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在整个档案事业中,各自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不排除某些具体工作方面的交叉)。既有助于依法行政,又有助于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同时,也希望能对解决一些实际档案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指导现实的档案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DA/T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2]国家档案局教育处.档案管理学概要[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17.
[3]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1246、159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