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中秋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被称作中国、中土、中夏。是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范围相当于今河南省及其毗邻地区,包括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江苏北部等大片区域。
在春秋时期,中原一词开始有中原地区的意思出现。大约到汉代,中原一词较多指河南地区。汉代及其以后,中原一词在野者史书中也仍然存在,
(来源:文章屋网 )
1、侵人犯规:无论在活球或死球的情况下,攻守双方队员发性的身体接触的犯规。
2、普通违例:如带球走步、两次运球、脚踢球或以拳击球。
3、干扰球:投篮的球向篮下落时,双方队员都不得触球,当球在球篮里的时候,防守队员不得触球。
4、队员出界:球员带球或球本身触及界线或蚧线以外区域,即属球出界。在球触线或线外区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来源:文章屋网 )
中秋节吃石榴有哪些好的寓意?
吃石榴是一种传统
在老北京地区,中秋节又叫“果子节”,这一天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果子。而中秋节正值石榴成熟时,是过中秋节必备水果之一。清代《北京风俗志》中记载:“搭盖芦棚,内设高案盒筐,满置鲜品、瓜蔬,如桃、榴、梨、枣、葡萄、苹果之类,晚间灯下一望,红绿相间,香气袭人。”
其寓意人丁兴旺
石榴因其色彩鲜艳、子多饱满,常被用作喜庆水果,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在安徽地区,石榴在大家眼里代表着“多子多福”。尤其是结婚没有生儿子的妇女,在中秋节这天一定要吃石榴,认为石榴多籽,吃了石榴后,就能获得上天赐福“多生子”。
富含丰富的营养
中秋节吃石榴除了寓意美好,它还富含丰富的营养。石榴是一种浆果,维生素C比苹果、梨高出一到两倍。所以石榴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功能,对美容养颜大有裨益。石榴富含丰富的各种酸类包括有机酸、叶酸等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石榴含有花青素,所以多吃石榴还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
中秋节能不能回娘家?
可以回娘家的。
据说八月十五这晚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关键词]排球 协作探究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18-02
一、“协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协作探究式”教学法是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将协作式和探究式有机结合,主张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协作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小组协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分配和布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沟通,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协作学习。
一般情况下,“协作探究式”教学主要包括设计任务、分配小组、主体自学、协作探究和归纳总结五个阶段。其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协作性。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每个小组成员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彼此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第二,探究性。探究性学习遵循形成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交流成果的基本程序。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并能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第三,整合性。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查询相关资料和数据,并将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协作探究式”教学法在排球主项课中的应用实效
当前,在大多数体育院校中,体育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和质量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体育生的理论基础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设计者和实施者,同时又是管理者和控制者。这样一来,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样学,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应用“协作探究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问题的兴趣和敏感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对教师来说,“协作探究式”教学对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对学生的前期认知结构和水平进行诊断性评价,以制订适合的研究计划,保证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对学生来说,“协作探究式”教学法赋予个体更大的时间和主动权,个体可以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同时也可以得到其他成员的配合,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笔者曾经在几届排球主项提高课中多次使用该方法,效果显著。实施“协作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改变以往随遇而安的态度,树立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对每一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有认真的前期思考和充分准备。如在垫球技术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传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认真分析垫球技术的动作原理。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以往的知识及技术水平,并征求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提出质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会,感触其中的奥妙,发现垫球技术中易出现的错误及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游戏、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该项技术,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信息反馈,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及时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对于一些高难度、不易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课外补充留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访谈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再加工。
实践证明,在排球主项提高课中应用“协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排球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自学、合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师生对此方法评价较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能力增强,师生关系融洽。在“协作探究式”教学的影响下,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协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协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十分必要,其在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和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方法在实践中也难免存在认识不足、操作不当的问题,影响了效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在前期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任务内容的科学论证,使得小组讨论的中心议题没有启发性和探究性,没有小组协作研究的必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分工不明确,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浑水摸鱼的现象存在;在成果评价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适时有效的总结和归纳,评价方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再次参与的热情,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促动性不大。
对上述存在的各种偏离现象,作为教育实践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努力避免,并及时调整纠正。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如较强的创造力,将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合理分配小组,科学布置任务,并且适度放权;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设置趣味性强、知识性强且具备讨论性的问题,并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合作学习进行事前分析、事中指导和事后总结。再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和鼓励学生。“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强调学生的合作与探究,但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和启发性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是起着主导性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评价。例如,开展竞赛式、讨论式、对话式、实践式、理论式等多种方式,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便捷的信息途径,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切磋。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协作和探究的优势。“协作探究式”模式是小组协作和探究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时发展学生协作探究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不同观点、意见和建议的交锋和修改,达到集体共享的目的,进而加强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也就是说,教师要能够在赞同共性的基础上认可个性的存在,能够利用小组协作的优势进行探究性学习。
终上所述,“协作探究式”法有着其他传统教学法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它不仅适用于高校理论课教学,在体育术科教学中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效用。“协作探究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团队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写实;奇幻;气韵生动;神似与形似。
电影从诞生时起,就与“传统”结下了不解之缘:首先,作为新的艺术样式,它与由诗歌、散文、小说、绘画、书法等传统艺术样式支撑起来的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将结成怎样的关系?是顺应它并加以丰富,还是颠覆它、或使它发生重大变革?其次,作为再现中国文化“传统”形象的艺术,它的特长何在?它将凭此使传统呈现出何种面貌?问题就提出来了。本文尝试考察电影与传统的关系,由此探索电影在中国的全球性语境中所体现的特殊功能和特征。
一、惊羡与仿效??电影与全球性语境中的传统
作为一种由西方发明的现代艺术,电影是随着中国的“全球性”进程而传入的。它在大约1897年(光绪23年)进入中国,起初称为“电光影戏”。这种西方人发明的“奇技异巧”,能为中国人做什么?像“洋火”取代“火石”那样仅仅能带来日常物质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或者只是满足人们对于新奇器物的好奇心?较早(1867年)赴欧洲观看“影戏”(即幻灯)、并最早加以记载的晚清思想家王韬(1828-1897),曾经这样写到:
一夕,导者偕余观影戏。时不期而集者千数百人,余座颇近,观最明晰。所有山水人物、楼台屋宇,弹指即现,生新灵动,不可思议。其中有各国京城,园亭绮丽,花木娟妍,以及沿海景象,苍茫毕肖。更有各国衙署,峥嵘耸峙,恍若身临。法京水晶宫殿,尤为闳敞巨丽,光怪陆离,几于不可逼视。他若巍峨之楼观,华焕之亭台,明窗绮牖,纤毫透彻,咫尺如在目前。尤奇者,为罗马国亚喇伯之古高山,层峦叠嶂,居天下之至峻,洵属大观。此外所影飞禽走兽,奇形怪状者,或生自上古,或产于异地,均莫能名。见之者,真不啻环行欧洲一周矣。
在另一处他还对“影戏”作了专门介绍:“专用玻璃画片,取光于巨镜。人物生动,意态毕肖。园林水石,屋宇河山,皆系实有其地,并非虚构。兼以日月星文,光华掩映,恍疑身在霄汉中,其巧幻如此。”
在这里,王韬着重记述了“影戏”的令他惊羡的两点美学特性:一是写实性,指具体而细致地描写形态达到逼真程度,如说“观最明晰”、“实有其地,并非虚构”、“苍茫毕肖”、“恍若身临”、“几于不可逼视”、“咫尺如在目前”等。这是中国传统艺术样式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向他展示的全新的审美效果。二是奇幻性,指逼真的描写产生出一种生动、新颖、奇异和幻想等效果,如说“生新灵动,不可思议”、“人物生动,意态毕肖”、“恍疑身在霄汉中”等。这虽然可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气韵生动”、“奇幻”等美学原理相通,但毕竟是由“影戏”造成的,并且显得更为神奇和美妙。
这里对于“影戏”的写实性和奇幻性效果的描写值得注意。如果说,奇幻性是“影戏”直接呈现的审美效果,那么,其根源就来自“影戏”特有的“写实”或“毕肖”特性。尽管“影戏”的写实性和奇幻性还远远无法与随后发明的电影相比拟,但由此已经足以见出,来自西方的电影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引发了强烈的惊羡和仿效冲动。确实,想来这种现实型艺术应使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惊羡: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一种能够真正做到与眼见之景物“毕肖”并且“生新灵动”的艺术!这既表明了艺术上的惊羡,更开拓了看护古典传统的新方式——一种在现代性语境中保存、观赏和拓展古典文化传统的新的艺术样式,得以呈现出来。中国人在这种惊羡中,必然会产生积极的仿效冲动。
事实也许不应是简单的巧合:中国人自己制作的最早的影片,一般被认为是1905年(光绪31年)任景丰拍摄的京剧名角谭鑫培演的《定军山》。如果这一判断确实,那么,这种以“电光影戏”形式保存和固定中国传统戏曲的做法,就应具有一种重要的象征性意义。它表明,电影在传入中国后,尽管可以被用于商业、娱乐或其他目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以写实和奇幻为美学特性的新型艺术,可以被积极地应用来保存和阐发中国古典传统。确实,电影以摄像机拍摄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将其在胶片上固定下来,并向观众放映,还可以永久性地保存和反复观赏,这对于古典传统濒临衰亡的中国人,无疑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新型艺术样式。
这样,电影从进入中国时起,就及时地承担起了在“全球性”语境中拯救濒临衰败的古典文化传统的任务。电影是现代的,属于现代的艺术样式;但又是传统的,是拯救面临衰亡命运的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现代性形式。
二、革命与激活??电影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
问题在于,中国人对于电影这种“舶来品”的接受,是否是建立在自身固有的美学传统基础上的呢?这个问题是需要回答的,因为,中国人决不会无缘无故地接受随便什么外来“器物”。这就要考虑电影所具有的美学特性是否和如何与中国美学传统合拍的问题。这里仍然从写实性和奇幻性两方面入手作简要讨论。
很明显,就写实性来说,电影确实是历来注重“写意”和“神似”的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所无法直接解释的东西,两者无疑在开初构成直接的对立。在中西艺术美学的比较方面,清代画论家邹一桂(1686—1772,字原褒,号小山,官至礼部侍郎)曾有过一段著名论述:
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镏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又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二,亦其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
他在这里谈到的几点值得注意:一是西方绘画擅长“勾股法”,构图讲究精确,精确到“阴阳远近不差镏黍”;二是刻画人和物体时注意描绘其阴影,“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三是有独特的用色与用笔,“与中华绝异”;四是布景遵照几何学规律,“以三角量之”;五是追求写实上的逼真效果,“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六是根本不讲究基本的笔法,虽然描绘精确却不过如匠人制作,不能列入绘画品级,“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在今天看来,这些观点中的前五种仍然是有其合理性的,道出了西方绘画艺术区别于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特色。但第六点,即关键的结论性意见,认定西方绘画美学水平低下,却显然是没有摆脱中国为“中心”而西方为“边缘”的正统偏见。话虽针对绘画而言,但在整个中西艺术美学对比上已具有一种普遍性意义。这一看法毕竟代表了当时在国内占正统地位的艺术观,人们深信中国人在“艺术之道”层面远远高于只擅长“奇技巧”或“奇技异巧”的西洋人。
然而,这种正统美学观点不可能长久存在,因为,在全球性语境中,如果依旧像邹一桂那样简单地排斥西方写实性美学,并不是保存和巩固中国美学传统权威的合适路径。王韬在观看西洋名画时记载了这样的感受:
悉出良工名手,清奇浓淡,罔拘一格。山水花鸟、人物楼台,无不各擅其长,精妙入神。此皆购自殊方异国,无论年代远近,悉在搜集。甚有尺幅片楮,价值千万金者。八法至此,技也而进乎神矣。西国画理,均以肖物为工,贵形似而不贵神似。其工细刻画处,略如北宋苑本。人物楼台,遥视之悉堆垛凸起,与真逼肖。顾历来画家品评绘事高下者,率谓构虚易而徵实难,则西国画亦未可轻视也。
这段话从对于亲身惊羡体验的反思入手,就中西绘画美学原则的根本差异作了探讨。其一,与中国画标举“神似”而轻视或摈弃“形似”不同,西画恰恰是追求“形似”,这显示了两种不同绘画艺术的最高美学原则。其二,相应地,中国画创造一种“神似”的或“离形得神”的幻觉型“真实”,而西画则强调“与真逼肖”,或者说“描写形容,纤微毕肖,尽态极妍,惟妙惟肖” 。这种描摹直接地要满足人的肉眼的直接感觉,达成“逼真”效果,从而创造出别一种美学真实——不妨说是写实型真实。其三,西画的上述“逼真”效果是与其别一种空间原则如“焦点透视法”(当然那时的王韬还不可能提出这一术语)分不开的,使人有“堆垛凸起”这立体式感受,而这是与中国画所遵循的空间原则如“散点透视法”不同的。其四,中国画历来有“构虚易而徵实难”之说,以此品评绘画作品之高下,而西洋画在“徵实”方面的如此努力,显然表明西洋画已达到了很高美学水平,从而“未可轻视”。王韬的这些见解,已经预示了中国人对于西方写实或“徵实”性美学的新的革命性态度。
就写实性美学特性的体现来说,电影的特点就在于,运用摄像机镜头逼真地再现事物本身即“徵实”,造成“形似”或“逼肖”的效果。与重“神似”而轻“形似”的中国美学传统规范相反,电影恰恰是要把“形似”??视觉上的逼真放在首要地位。这种现代电子媒介在视觉真实的建构方面具有文学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因为,作为语言艺术,文学以语言先诉诸读者听觉,然后让读者在头脑里根据语言描写而想象出活的画面或形象。这在视觉接受上就具有一种间接性。而电影却将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运动镜头直接诉诸观众。所以,电影对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说,无疑形成一种颠覆性效应。
不过,这种“颠覆”却不同于一般的和简单的否定,而具有一种革命性建构意义:它在颠覆以“神似”压倒“形似”的美学传统的正统权威时,又在它的旁边竖立起新的属于现代的新型美学传统??写实性美学传统,这种新传统把逼真地再现现实及其“本质”当做艺术的首要任务。
置身于全球性语境中的现代中国人,确实需要这种新型写实性美学。这是因为,面对“全球性”语境中的文化重建任务,中国人既需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更需要借助新的电子媒介的视觉传播优势,创造出能够看护和激活自身传统的新型艺术样式。电影的引进正适时地满足了这种特殊需要。
不过,对电影的写实性美学给中国美学传统带来的颠覆性的和革命性的影响,不能作过分的渲染。因为,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奇幻性是可以同中国美学中的一种传统相互发明的。这种传统就是对于“气韵生动”境界的追求。中国人相信,世界是由“气”构成的;“气”分“阴”、“阳”;“阴”与“阳”耦合可以造成“气韵生动”的效果。在此,电影或“影戏”的“生新灵动”,是可以通向中国人寻求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境界的。诚然,古典“气韵生动”境界往往要求以“写意”或“神似”的方式去实现,但是,在新的全球性语境中,电影的“写实”或“形似”方式不同样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吗?“写意”与“写实”,“神似”与“形似”,这两种方式应是可以殊途同归的。王韬对“影戏”和西洋绘画的惊羡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可见,电影由于具有写实性和奇幻性两大美学特性,所以对于中国美学传统来说,可以起到革命和激活双重作用:对于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学传统,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而对于“气韵生动”的美学传统,则产生了激活的效果。由于如此,电影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写实性和奇幻性传统的建立,应有积极的开创性作用。
三、逼真与变形
??电影中的传统形象
电影利用自身在写实性和奇幻性两方面的美学优势,致力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再现。但这种再现不只是意味着视觉形象的逼真记录,而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变形。在电影的再现中,传统不是现成的死的东西的原样呈现,而是一种经过了现代人的想象、幻想后的变形形式,因而必然打上了现代人的烙印。这样,电影中的传统,实际上是现代人重新想象的结晶。在这方面的突出例子是,不同的电影制作者往往有不同的再现传统的方式。换言之,在不同的影片里,传统往往以不同的方式亮相。
在这里,不妨从影片所体现的电影美学特征的角度,简要考察第三、四、五代导演再现传统的不同方式。由于论题的限制,这里主要关注其中的“异”,而有意“忽略”其中的“同”(这并非不重要)。
第三代导演可以说代表着中国大陆当代电影的主流??写实性美学,他们在再现中国现代革命传统方面提供了正体规范。这一代主要活跃于50、60年代,通常有崔嵬(《青春之歌》,1959)、凌子风(《中华儿女》,1949和《红旗谱》,1961)、水华(《林家铺子》,1959)、谢晋(《红色娘子军》,1961)和谢铁骊(《早春二月》,1963)等。这种写实性美学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力求在现代典型环境中创造具有特殊“卡里斯马”素质的典型人物。“卡里斯马”一词(charisma)原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和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Edward Shils)等的术语,通常指一种具有原创性、神圣性和感召力的人物或符号,是特定文化中举足轻重的革命性或权威性力量,有助于维护或形成中心价值体系 。试把“卡里斯马”概念引进电影美学,可以看到,创造一大批现代卡里斯马主人公典型,是第三代导演的一个共同追求,如朱老忠(《红旗谱》)、林道静和卢嘉川(《青春之歌》)、吴琼花和洪常青(《红色娘子军》)、罗群(《天云山传奇》)和秦书田(《芙蓉镇》)等。这些以“写实”面貌出现的新型典型人物,通过揭示新的历史主体取代旧的历史主体的“真实”,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工程提供富于感染力的传统形象。其次,在人物形象方面,这一代注重设置一种具有卡里斯马特性的主人公 —帮手关系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有卡里斯马式主人公,但重要的是,这种主人公原初地总是幼稚和弱小的,而只有依赖于神圣的卡里斯马式帮手的反复引导才能成人。《红色娘子军》正是这种主人公—帮手关系模式的一个范例。它讲述吴琼花在洪常青引导下获得解放和成长的故事,创造了主人公和帮手这两位卡里斯马典型。被压迫女奴琼花本属于历史客体,但由于具有卡里斯马魅力的神圣帮手洪常青的反复启蒙,她终于在斗争中成长为出色指挥员,从而获得新的历史主体资格。最后,致力于逼真地展示“细节”的真实。常青送给琼花的四枚银毫子四次重复出现,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1)第一次出现在分界岭上,乔装华侨富商的常青先知般地为这位逃难而走投无路的女奴指出奔向红区之路,并以四枚银毫子相赠,这就意味深长地设定了她从历史客体走向历史主体的解放道路的性质--不是个人报仇而是阶级反抗;2)第二次出现是在她因违令开枪而反省的禁闭室里,四枚银毫子既唤起她的负债-报恩冲动,又如温馨的纽带把常青的原本严肃的意识形态灌输转化为具有卡里斯马魅力的感召;3)第三次又回到分界岭,琼花在与常青最后分别时,郑重地把其中的三枚交还他,一枚留作纪念,这等于表明她已开始成熟,具备还债资格;4)最后一次是在常青就义之后,仍在分界岭上,她从遗物中找到了那三枚,使其与自己的一枚获得重聚,然后肩背他的挎包含泪宣誓,这就象征性地最后完成了从女奴到女兵再到女指挥员的成人仪式。通过这四度重复,本来无秩序、幼稚而弱小的主人公琼花,终于从洪常青这位卓越的卡里斯马帮手那里,获得了新的行为规范,成长为强大的历史主体。重复在这里意味着一种新的主体行为规范被输入到原来缺乏秩序的客体琼花的生存之中。这一重复模式和整个叙事体,堪称一度支离破碎的中国旧文化借助神圣的“卡里斯马”力量而重获秩序、重返中心的有力象征。在这里,第三代以其写实性美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一种具有合理性的严正的“正气”。
而经过“”的洗礼,第四代导演发现了潜隐在上述写实性美学背后的缺陷,力图予以修补。修补,意味着不是全盘否定而是针对缺陷作有限的调整。这集中体现在,第四代开始起来质疑这种写实性美学所呈现的“真实”模式的可靠性,而伸张情感的或诗意的解决方式。在第三代那里被视为“真实”的、并且属于主流正体的主人公-帮手关系模式,在此相反被视为虚幻,显出漏洞;而作为补救,第四代则尝试以富于情感的诗意方式去修补写实性美学。颜学恕执导的《野山》把改革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而复杂的变化,具体化在鸡窝洼两对夫妻的生活和感情变故上,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主人公和帮手的明显划分;而即使有划分,他们也都已经丧失了卡里斯马人物应有的神圣性、原创性和感召力,而呈现出人生的迷茫感。《青春祭》(张暖昕执导)写女知识青年李纯陷入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这种与边地淳朴民风相伴的文化冲突被罩上了朦胧的诗意。《良家妇女》(黄建中执导)讲述杏仙与婆婆五娘和小丈夫之间的关系,《湘女萧萧》(谢飞执导)描绘萧萧与愚昧的传统规范的对立,这里的人物都失去了在第三代那里属于主流的主人公-帮手关系模式。这些表明,与神圣的卡里斯马人物模式的丧失相应,传统正在遭遇深刻的危机;而正是在这种危机的呈现过程中,濒临衰亡的传统却显示了其令人沉痛却不失乐观情怀的绵绵诗意。
比起第四代的诗意修补举措,第五代则显示了远为坚决的断裂姿态:传统所赖以维系的写实性美学及其具体的主人公-帮手关系模式,都被冷峻和无情地抛弃和消解了;取这种写实性美学而代之,第五代创造出一种以奇幻性为主导的美学形态,其基本方式就是“出奇制胜”,即以新的“奇幻”方式去拆解被第三代确立为主流并由第四代加以修补的“写实”美学。在《黄土地》(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摄影)里,顾青对于翠巧的无效而绝望的救助,突出证明了这种关系模式的虚幻性;而与此同时,无视四季景色变换而“失真”地呈现出超常的“黄色”冲击力的“黄土地”,则显示了为“真实”的黄土地所没有的强烈的奇幻而迷人效果。而在张艺谋执导的影片里,没有了“典型环境”和神圣帮手的主人公们,索性在蛮荒或封闭的环境里起来自己寻求出路,例如《红高粱》里的九儿和余占鳌颠轿、野合、打鬼子,《菊豆》里的王菊豆和杨天青执著地婶侄、反抗家族礼教、最后仍难逃悲剧宿命,《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与众妻妾争风吃醋,等。他们的结局可能各有不同,但都与“悲”相关:只是或悲壮、或悲沉、或悲惨罢了。分别与第三、四代的写实的“正气”和富于情感的“诗意”相比,张艺谋则洋溢着一种“愤气”:这是被压抑和变形的正气的愤懑的宣泄。同时,也正是在这种“愤气”中,影片注意表现出“气韵生动”的新形态:“愤气结韵”。“所谓愤气就是本文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愤懑和不平之气。……愤气是本文形象系统和导演意图的结合体。张艺谋影片几乎每部都宣泄有愤气,但重要的是,这种愤气都力求‘结撰’出深长的韵味,可以令人回味再三。结韵,就是说愤气在本文中结撰成宛转而幽暗的韵味。愤气,不是随便什么‘气’,而是带有历史的正义或必然要求却又在现实中严重受阻而郁积起来的天地和人间的浩然正气,一种不甘屈服的追求自由的生命精神。在张艺谋影片中,这种愤气由于不是直接表露出来,而是巧借奇变体和象征化形象系统的综合作用展示出来,因而结撰成似乎生生不息的韵味。所以,愤气结韵……就是说在现实中受阻的天地人间浩然正气或生命精神,通过奇变体和象征化形象的特殊作用,显示出宛转而幽暗的韵味。” 在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影片里,传统在其必然的衰亡中仍然呈现出意味深长的富有奇幻色彩的“愤气结韵”。
此外,我尽管一直认为“第六代”的独立的“代”的地位难以评估,但也认识到,它在再现传统形象方面具有某些特色。这突出地表现在,在《感光时代》、《头发乱了》、《长大成人》等影片里,“第六代”力图呈现日常的、纷乱的或破碎的传统形象,而这种传统形象又往往与处在底层的民俗生活传统交错联系在一起。这显然是不同于上述第三、四、五代导演的影片的。不如说,第三、四、五代所分别追求的写实性、诗意和奇幻性,在“第六代”所标举的生活流面前,都似乎被分解为碎片,或者显出了人为的虚构本相。
从上述简略分析可见,电影对于传统,既有逼真的记录,追求所谓“徵实”、“逼肖”或写实;更有形态多样的、奇幻动人的变形,体现出个人的独特的想象。由于如此,传统在电影中必然会呈现出逼真或奇幻的形象。如果说,第三代是现实美学的当然代表,那么,第五代就是奇幻美学的创立者,而第四代以其“诗意”补救则成为两者之间的必要的过渡或中间环节。无论如何,写实性与奇幻性、或者逼真与变形,都构成了现代中国电影美学的两大基本要素,说得确切点,这两大基本要素又进一步交织成一个更丰富和复杂的美学坐标系。
四、在写实与奇幻之间
??电影与中国现代美学传统
从王韬的“影戏”分析开始,尽管中国人对电影中的传统呈现方式提出了种种看法,但基本上并未偏离由写实与奇幻两大线条交叉而成的坐标系。对此,电影镜头的器物特性和文化现代性语境的需要两方面,都是可以考虑的条件因素。
首先,这种坐标系的存在是与电影本身的器物媒介特性分不开的。一方面,电影要以镜头摄取并固定富于逼真感的视觉画面,从而体现出“写实”或“徵实”的特性;另一方面,电影的异常丰富而又复杂的镜头组合,同样也能取得“生新灵动”或迷离恍惚的奇幻效果。这样,电影就凭借其镜头特性而同时显示了写实与奇幻功能。
其次,这也取决于电影在再现传统时所被要求承担的特定的文化现代性使命。中国文化现代性,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在没有传统的空无中建造全新的现代文化大厦,而是要从现代性语境出发而使传统呈现出新形式。这就是说,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古代遗留物,而是现代性语境的创造性成果。而同时以写实性和奇幻性见长的电影艺术,比起以“写意”、“神似”为特色的诗歌、散文、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古典艺术样式来,显然具有更为全面和完整的美学功能,从而更能承担起在现代性语境中创造传统形象的任务。因此,正像王韬在论述“影戏”时所指出的那样,凭借电影艺术,中国人不仅能够获得诗歌等古典艺术所没有的全新的写实性慰藉,而且同样能够激活和光大古典艺术所引以为自豪的奇幻功能,这就可以从写实的逼真和幻想的奇妙两方面再现出文化现代性所需要的中国传统的动人形象。这怎能不令人对电影刮目相看?
[关键词] 壳核出血;优势半球;开颅手术;立体定向技术;语言障碍
[中图分类号] R743.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024-03
Clinical research of two kinds of oper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dominant hemisphere putamen hemorrhage
WANG Xian-we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Any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oper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dominant hemisphere putaminal hemorrhage. Methods 5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ominant hemisphere putaminal hemorrhage were divided into craniotomy group and stereotactic technique group,craniotomy and evacuation of hematoma was used in craniotomy group and stereotactic drainage of hematoma was used in stereotactic technique group.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the extent of aphasia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six months after therapy.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eforming Barthel index number.17(70.83%)and 22(73.33%)patients obtained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craniotomy group and stereotactic technique group respectively,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Aphasia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BADE classify of serious level of aphasia.13(54.17%)and 23(76.67%)patients obtained good effect in craniotomy group and stereotactic technique group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Putaminal hemorrhage;Dominant hemisphere;Craniotomy;Stereotactic technique;Speech disorder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手术治疗在挽救了大量脑出血患者生命的同时,也提高了疾病的致残率。目前对外科手术方式无规范化指导,由于手术时机、手术指征的掌握等不同导致各家手术疗效也报道不一[1-3],对于优势半球壳核出血手术治疗的报道更少。赵继宗等[2]认为,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应结合血肿量、部位等来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各种术式的长处。本院5年来对优势半球壳核出血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其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7月~2013年6月本院54例优势半球壳核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33~69岁,其中男31例,女23例;右利手49例,左利手5例;入院时均行CT扫描明确诊断为壳核出血,出血量30~50 ml,破入脑室18例,术前均无脑疝形成;浅昏迷11例,昏睡24例,嗜睡19例,GCS评分10~13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开颅组24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组30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两组的性别、年龄、出血量、GCS评分、破入脑室例数和术前时间(发病至手术开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过程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24 h予以手术,采取的手术方式包括如下几种。①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下于颞部开颅,切开头皮、颞肌,游离骨瓣,剪开硬膜,经颞叶皮质造瘘进入血肿,予以清除后关颅。②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患者在局麻下行CT扫描定位,立体定向仪辅助下避开脑功能区,沿血肿长轴置入引流管,抽吸约1/3血肿量;术后注入血肿腔尿激酶20 000 U并夹闭,4 h后开放30 min,反复注入直至引流完血肿。根据病情需要可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和(或)脑室外引流术。
1.3 评价方法
按改良Barthel指数法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20分为完全残疾,21~40分为重度残疾,41~60分为中度残疾,61~100分为轻度残疾,>40分为治疗效果良好;应用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对失语进行评定,分0~5级:0级患者不能进行有效语言交流,1~2级患者语言交流困难,3~4级患者可进行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5级患者几乎无明显的语言障碍,3~5级为治疗效果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对患者6个月时随访,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分别有17例(70.83%)和22例(73.33%)患者ADL评定效果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分别有13例(54.17%)和23例(76.67%)患者在失语程度方面评定效果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ADL和失语程度的比较
3 讨论
优势半球出血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失语,皮质损伤和基底节区出血[4-6]均是引起失语的重要原因,壳核则是基底节区的重要结构,也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易发部位。Chunming等[7]认为在语言的形成上基底节区同皮质间存在重要的神经通路: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而壳核在语言的运动功能中起重要作用[8],优势半球基底节区出血可引发多种失语类型[9]。Komiya等[10-11]报道左侧壳核出血可引起失语,并且失语类型与血肿向周围扩展程度有关。
优势半球壳核出血的手术治疗除了清除血肿之处,还在于如何减少对语言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失语程度方面,开颅组明显对语言功能的影响大于立体定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减少对语言功能的损伤,利于患者的康复,原因可能为:立体定向引流术对脑组织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一般均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不需要全麻,耗时短,创伤小,定位精确,对高龄患者也可适用,均是该术式的优势,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术中不能完全清除血肿,常需术后引流,期间血肿可能对脑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压迫,不利于后期的功能康复。自显微镜在基层医院逐渐普及以来,经侧裂-岛叶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因能避开颞叶皮质、具有较小的脑组织创伤,逐渐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2],但其术中仍可不同程度地牵拉、损伤基底节区脑组织,与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治疗效果的比较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1]陈东亮.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6):379-381.
[2]赵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等.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中心单盲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38-2240.
[3]李浩,张帆,刘文科,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分析及疗效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3):240-243.
[4]Enard W.FOXP2 and the role of cortico-basal ganglia circuits in speech and language evolution[J].Curr Opin Neurobiol,2011,21(3):415-424.
[5]Liégeois F,Morgan AT,Connelly A,et al.Endophenotypes of FOXP2:dysfunction within the human articulatory network[J].Eur J Paediatr Neurol,2011,15(4):283-288.
[6]孙学进,王欣,顾青,等.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评价弓状束在语言功能及功能障碍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8):9621-9626.
[7]Chunming L,Danling P,Chuansheng C,et al.Altered effective connectivity and anomalous anatomy in the basal ganglia-thalamo-cortical circuit of stuttering speakers[J].Cortex,2010,46(1):49.
[8]Ullman MT.Contributions of memory circuits to language:the declarative/procedural model[J].Cognition,2004,92(1-2):231-270.
[9]Hillis AE,Barker PB,Wityk RJ,et al.Variability in subcortical aphasia is due to variable sites of cortical hypoperfusion[J].Brain Lang,2004,89(3):524-530.
[10]Komiya K,Sakai Y,Horikoshi T,et al.Recovery process and prognosis of aphasic patients with left putaminal hemorrhage:relationship between hematoma type and language modalitie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3,22(2):132-142.
[11]Kawanishi M,Kajikawa H,Yamamura K,et al.Aphasia following left putaminal hemorrhag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prognosis[J].Neurol Res,2002,24(8):817-821.
[关键词] 忠实契约;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需求突发事件;回收品
[中图分类号]F2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4-0006-05
一、引言
在全球碳减排的巨大压力下,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伴随近几年持续的高油价刺激,石油装备制造业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如今,中国大部分石油装备整机寿命长且价格昂贵,若由于整机中某个部件损坏而导致整机报废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为帮助石油装备制造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国陆续成立了一些区域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对重要的石油装备如抽油机、抽油泵、螺杆泵、输油泵等开展再制造技术研究,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3]除了依靠技术改进,管理节能也是实现石油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必要手段,其对提高机采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油田生产能耗、加快促进石油装备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闭环供应链是2003年提出的新物流概念,并在近些年愈加受到行业和学者重视。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完成的完整供应链循环,是涵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基于闭环供应链视角的管理活动是把经济行为与环境构筑为一体,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这一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筑“强环境绩效”方面,闭环供应链表现出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供应链,其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从全球范围看,近些年来,突发事件的爆发频率均有上升趋势,而由于石油工业生产的特殊性,该行业内爆发突发事件的后果通常更为严重,石油企业为此遭受的损失也往往难以想象。[4]因此,借鉴闭环供应链思想,在一定的契约条件下,对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应对需求突发事件的协调能力进行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基于供应链视角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还刚起步,比较典型的研究有:张宁等根据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来源将突发事件风险分为供应中断、运营中断和需求突变,由此提出基于企业协作的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策略选择框架;[5]董菁等从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冲击过程出发,提出了供应链突发事件的损失评价方法。[6]然而,由于闭环供应链兼容了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内容,有关研究自然更加复杂,针对闭环供应链协调能力的研究也就更为少见,可检索到的典型文献如王玉燕在考虑了供应链中的随机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收益共享契约以及回购契约条件下闭环供应链对突发事件的协调作用。[7]7883,[8]在闭环供应链的应急协调能力方面,这些成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上述研究均以“制造商―经销商”式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针对更为复杂的三级供应链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在石油装备市场环境中,被采用的多是忠实契约(Fidelity Discount Contract),即根据客户购买的某种石油装备或产品占其对该石油装备或产品总需求量的比例向该客户提供折扣。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忠实契约下的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当需求突发事件爆发后,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和石油装备经销商的最优市场回收价格受到的影响,借此分析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对需求突发事件的协调能力,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二、研究假设
一个基准的闭环供应链是“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式的三级供应链,很多情况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均遵守忠实契约。
为使现有闭环供应链协调,需合理设置经销商对制造商/制造商对供应商的转移支付中的参数,使得在这样的契约约束下,该供应链利润最大的最优解同样也是各供应链成员的产量/订货量决策的纳什均衡点。在不损害其他主体利益以增加自己收益的前提下,各供应链成员在该最优决策点上均取得最大收益。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1:在忠实契约的约束下,闭环供应链各成员的利润函数均与闭环供应链总利润函数呈线性关系。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徐畅,等:忠实契约下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对需求突发事件协调能力的实证研究在上述基准闭环供应链中,假设信息不对称程度偏低,经销商已取得最优订货量q*,供应商也由此取得相应的原料需求量。如前所述,在石油市场环境中,不论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突发事件偶有发生,其典型特征是低概率高风险,产品需求往往因此而改变,在严重的情况下,行业内会发生供应链断裂,导致行业利润流失、利益结构失衡。例如2008年突然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国际油价迅速下跌并低位波动,由此导致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订单萎缩,大量上下游企业出现亏损。2013年,“11・22”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突发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以及不可挽回的巨额财产损失。从供应链角度讲,突发事件分三种类型:供应中断、运营中断和需求突变。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石油装备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闭环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必然发生变化,而只有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时,石油装备制造业闭环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才有必要改变。因此,无论需求变化程度如何,经销商的最优回收价格均无需调整。事实上,正是由于最优订货量的变化,原有的契约参数才需要调整以保证新的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性。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2:在闭环供应链的前提下,若需求突发事件造成市场需求增加/减少,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新的最优订货量不小于/不大于原有最优订货量,供应链可以保持协调。
假设3:在闭环供应链的前提下,需求突发事件发生后,石油装备经销商的最优市场回收价格保持不变。
假设4:在闭环供应链的前提下,当需求突发事件导致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时,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性被打破,此时需修正契约参数以保持协调性。
三、忠实契约下石油装备制造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利润函数的关系
在忠实契约的约束下,闭环供应链各成员的行为具体满足以下前提: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期已有销售完成的产品,到期品或废弃品(统称回收品)的再制造由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负责(即M型闭环供应链,见图1);单周期下闭环供应链需要协调;只要满足质量要求,回收品中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均可用于产品再制造,但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与全新产品的质量应一致;闭环供应链中各成员完全理性、信息完全且风险中性,即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均知道彼此的收益函数和成本结构,均能成功预测市场需求;考虑市场大多数情况,即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占供应链主导地位,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制定忠实产品的折扣系数/批发价(出厂价),并将其作为契约参数;经销商接受该折扣系数;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可以满足经销商的全部订货需求。
图1基准的M型石油装备闭环供应模型在上述前提下,经销商按市场价格进行回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则以高于市场回收价的价格从经销商处再回收;经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加工再制造的、与全新产品无异的新产品和全新产品一起用来满足经销商的下期订单。具体涉及到的要素及其含义见表1(常规情况下,各要素均为非负值)。表1基准的M型闭环供应链各要素及其含义
要素名称含义要素名称含义 q经销商的订货量Q(prr)经销商回收的产品数量 D/F/f经销商面临的市场随机需求/D的分布函数/F的密度函数Cm/Cmr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生产全新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工再制造回收品的边际生产成本 pm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给经销商的出厂价Cr/Crr经销商的边际订货成本/市场回收的边际回收成本 p经销商的产品零售价格Cs供应商的单位生产成本 ps供应商提供给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价格gr/gm/gs经销商/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供应商因缺货导致的边际惩罚成本 prm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于经销商处回收的边际回收价格Vrm期末回收品的单位再制造价值 prr经销商于市场回收的边际回收价格Vr经销商期末库存产品的单位残值
由上述假设可得经销商的期望销售量:S(q)=q-∫q0G(y)・dy,进一步可得,供应商的期末期望库存量I(q)=q-S(q),期末未满足市场需求的库存量L(q)=μ-S(q)。
设Tr为经销商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转移支付,Tm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转移支付,则有:
四、忠实契约下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对需求突发事件的协调
(一)需求突发事件影响下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利润函数的变化
在需求突发事件的影响下,石油装备经销商面临的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其需求分布由原来的F变为G(密度函数为g)。同样,G可微且严格递增,G(0)=0,则经销商新的期望需求为μG=E(DG),经销商新的期望销售量为SG(q)=q-∫q0G(y)・dy,所以,期末新的期望库存量为IG(q)=q-SG(q),期末未满足市场需求的库存量为LG(q)=μ-SG(q)。
在这里,最优订货量q*存在两种可能变化:一种情况是,受突发事件影响,石油装备的产品需求增加,此时新的订货量q>q*,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将为新增的订货量付出生产成本λ1;另一种情况是,受突发事件影响,石油装备的产品需求减少,如2012年初苏丹南北分裂,中石油与原苏丹的石油合作由原来的双边关系演化为地区性的三边关系,频繁的地区冲突不但影响勘探和生产活动,也导致相应装备及工具的需求锐减。此时新的订货量q
六、结论
需求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会给原本协调的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带来严重影响,修正契约参数可以让闭环供应链保持较好的协调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上述影响,因此,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在应对需求突发事件方面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对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上述结论无疑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当然,本文的研究立足制造商主导并回收再制造的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模式,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石油装备经销商掌握供应链利润分配的主动权,由经销商主导的、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的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即R型闭环供应链)在参数设置方面将与本文研究情况有较大不同,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戴照明.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研究[J]. 科学社会主义,2013(1):4044.
[2] 李浩光,田治礼,冯兴田. 钻井用柴油机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电气应用,2012(31):4245.
[3] 陈柳钦. 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 当代经济管理,2013(1):5360.
[4] 郭杰,王广忠, 赵永峰. 中石油装备出口的发展战略探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115.
[5] 张宁,刘春林.应对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的企业协作应急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3):1722.
[6] 董菁,季建华,孙琦. 供应链突发事件的损失评价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1(9):173175.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