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金融合同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合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合同管理

第1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学生档案; 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29-002

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特点。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建立数学档案馆势在必行。信息数字化能够使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档案电子及信息查询更加便捷等。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数字档案馆的基石,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数字档案馆的大多数服务都是建立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上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河北金融学院学生综合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对学生端口的服务进行了增加,学生不仅可以方便的查看自己的成绩单,还可以打印出自己的成绩单,也可以直接查看自己的档案信息。对于管理员而言,实现了批量导入的功能,方便管理员管理。

一、河北金融学院学生档案系统可行性分析

河北金融学院学生综合信息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的环境是MySQL,MyEclipse和tomcat6.0,需要的技术是JAVA,JSP,SSH开源框架的开发。JSP对于在Web应用中集成JavaBean组件提供了完善的支持,SSH开源框架,分为action层,Dao层,pojo层和service层,他们各个层控制和执行属于自己范围内的功能,彼此之间互相调用。本系统的页面是JSP页面,只有在登陆的时候用到了静态页面的特效。同时作为一个开发人员,需要熟悉JDK和JRE的路径配置。由此可见,该系统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系统的开发基于本人对程序开发以及学生的实践学习而来,无需资金投入,并且系统开发过程投入的成本不高,因此经济上是可行的。

二、河北金融学院学生档案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对目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做出了河北金融学院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这是全面开发系统的重要基础。在对河北金融学院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河北金融学院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

1.院系管理模块

院系管理模块包括了院系的浏览,可看见院和系的浏览。院系的添加,在添加的时候对其进行了一下限制,就是所添加的系必须从属于已经存在的院,在添加系的时候不可以手动输入院的名字。院校的添加,就是单纯的增加一个新的院。

2.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此模块的信息并非是学生信息的全部,其和学生的信息放在一起才是学生信息的全部。在这个部分实现了图片和论文的上传,而且还可以对上传的论文进行下载。实现的时候,强制了上传的论文的格式为“.zip”的形式。这个模块的信息显示的时候,不是单一从数据库中一个表调出来,而是分为几个表一起调出来,其满足的条件就是所调的表中的studentID和im_student_info表中的fid一致。

3.课程管理模块

这个模块的信息是针对课程而言,对所开的课程进行了一个大体的浏览,为了方便显示学生的英文成绩单,在新添课程的时候,要求输入该课程的英文名字。同时可以实现对课程的查询,其中部分查询是模糊查询。

4.成绩管理模块

此模块单纯的就是为了管理学生的成绩。其中管理员模块实现了密码的修改,数据的批量导入。而且为了方便,把每页显示的信息显示数设置成一个固定的数值,存放在util下。

三、河北金融学院学生档案综合系统的实现

1.数据批量导入

在batch.jsp的页面对其上传的页面进行的编辑,同时调用

s:form action="uploadExcel.action",当点击上传时,BatchAction.java类控制上传:

"application/vnd.ms-excel"是控制上传的数据必须为excel表格。

InputStream in=new FileInputStream(upfile); String uploadPath=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quest().getRealPath(UPLOADDIR);

String fileNewName=new Date().getTime()+"_"+this.getUpfileFileName();

File uploadFile = new File(uploadPath, fileNewName);

OutputStream 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uploadFile);

然后执行读文件,读文件的时候是一条循环的语句,然而令循环的语句中的i从1开始,因为excel表格中第一行是属性。把数据读进来后先对其进行数据类型的转化,即实体化,然后把数据封装成对象。同时注意了在转化数据类型时,注意double和string的区别,而时间一般为data。在把数据封装成对象时,和其在service层对应的类是相关联的,注意大小写的问题。最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2.课程查询服务

这是一个模糊的查询,令选择框为其赋的值为selectvalue。当你没有选择查询的条件时,selectField的值为0,当你对其赋值后。并在value中给予其值。点击查询后,就会让dao层的数据库进行查询。if("3".equals(selectField.trim())){

hql += (" where imc.chiName like '%"+selectValue.trim()+"%'");

}

这里的3代表着课程的中文名称,因为是模糊查询。所以用like进行查询。

最后通过service层的classservice.java中的getAllCount,返回其查询的值。

资助信息:保定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11ZC001)。

参考文献

[1]陈小春.浅议高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J]群文天地,2012年5月,5期:125-126

第2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合规管理;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对防范各项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有效地规避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涉诉风险,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目前,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仍存在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合同签订时间滞后、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合同管理及履行情况监控,降低法律及合规风险,提升合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国有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繁琐,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和标准,未能将相应的职责细化到相应部门以及负责人身上,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以及由于各自的目标、利益、出发点有所不同,导致合同管理工作难以畅通无阻,合同管理制度内外衔接不够,执行力不强。比如在合同签订之前未能明确合同需要经过哪些部门审批,合同签订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程序,合同签订之后由哪些部门进行跟踪监督,如何与客户保持联系和达成共识等。

1.2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包括合同管理的人力和物力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少,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需要提高,人才的任用和选拔办法有待完善。由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涵盖财务、预算、税务、金融、法律、知识产权、保险等多学科内容,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熟悉公司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合同文本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合同模板,有些国有企业照搬照用,未能有针对性地对合同标准文本进行修正和更改,未能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内容,使合同不够合理规范。

1.3合同签订时间滞后

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合同签署不及时的问题,合同签订时间滞后,容易造成合同签署的内容缺乏有力保障,造成某些已履行的法律关系在实际发生经济纠纷时欠缺合同的有力保障,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审核批准程序较多,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个部门在审核时会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考虑合同条款的合规性,也会综合公司各方面的利益,这样的合同审批方式固然严谨,但是无疑也拉长了合同审核批准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管理的效率。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开展财务预算和招标投标业务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计划下达时间晚于合同履约时间,而部分国有企业因为生产原因,通常在计划下达之前着手准备,在计划下达之后才签署合同,这就造成某些交易已经准备或实施但是尚未签订合同,产生了较大的合同法律风险。此外,在出现合同违约纠纷时,国有企业往往由于“上传下达”的时间较长,没能及时作出处理,错失处理的最好时机。

1.4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

目前国有企业债权债务涉诉事件层出不穷,诉讼标的金额倘若过高,就容易造成较大的风险,同时国有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未能提前全面对合作对象资信资质进行尽职调查,合同未能按照既定要求履约,合同的关键性条款内容缺失,出现合同违约事件时未能及时作出应对,应当开展招投标工作时未开展,处于某些利益关系而选择不符合相应资质的供应商。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国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进行,出现商业承兑汇票纠纷、担保纠纷、应收账款转让纠纷等现象。

2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改进措施

2.1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涵盖从合同准备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从而约束和规范经营活动。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合同法》等法律要求,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公司自身业务情况,编制、和实施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合同流程管理规范、合同联签制度、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合规监督制度、合同管理奖励和惩罚制度、合同管理培训计划、合同模板审批机制、合同专用章使用办法、合同定期统计和审查规定、合规管理风险评估办法、合同纠纷处理程序等,保证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中,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应覆盖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各个部门相互制约和促进,并设置合同管理岗位,有效地监督公司的合同签署行为;合规监督制度应包括外部监督管理和内部监督管理两个部分,内部监督管理是指国有企业高层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合规条例,合理审批公司的项目合同,同时国有企业普通职员也应遵守公司的行为守则和合规内容,切实监控公司内部实际的经营行为,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应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涵盖合同签订及时率、合同履约情况、合同价值等指标,提高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合同管理保障机制是指在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之后,把评估结果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岗位晋升、评先选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好员工的表彰、奖励和问责工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提高全员依法合规管理意识,促进员工合规管理意识和合同管理的结合,联动员工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落实合规管理的具体措施,确保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有效性,共同防范合同风险。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可通过对外宣传和对内培训的方式提高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的执行力,加强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讲座、特别宣讲、案例分享、经验推广等活动,贯彻合规管理的相关做法和具体要求,使全体员工知晓合规管理的内容和重点,掌握合规管理的内涵,把握合同管理操作程序的合规性,逐步成为日常工作规范,落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

2.2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

理论离不开实践。因此,国有企业应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国有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综合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合同管理团队。国有企业应制定合同管理培训计划,涵盖合同管理新知识体系系列课程,提高员工的法治观念和风险意识,使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招聘合同管理人员时,应制定科学的招聘标准,通过选拔考试、竞争招聘和多次面谈,选择相应优秀的合同管理人才。同时,国有企业应规范合同文本,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收集和组织修正合同模板,明确合同条款约定,制定和使用符合公司特色的合同文本,提高其规范性。并且国有企业需要注意定时更新合同示范文本,使合同模板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状况。

2.3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国有企业应完善合同管理程序,明确合规管理的目标和功能,简化不必要的合同审查审批流程,缩减合同审批的时限,提高合同审批的效率,保证合同签署的及时性。由于信息是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可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把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之上,全面推广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系统化的合同管理流程,通过网络优势,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强化合规监督监控,完善合同签订流程节点,实时掌握合同的实施进度,提升合同管理的透明度,实时掌握公司各类合同审查和签订情况,以及合同履行阶段的货物收发、款项支付等环节,全方位实现公司各项资源的及时传输和共享,避免国有企业信息处理“孤岛”的发生。比如国有企业可有机整合财务共享系统、ERP系统、OA系统等,搭建公司专属的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系统,包括合同评审、合同审批、合同制度管理、合同相关业务授权、合同条款智能检索分析等功能模块,巧妙地把合规要点融入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对于常见的业务招待费,国有企业可在财务共享系统当中增添事前审核的程序,只有领导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实施,杜绝员工违规接待的行为;对于费用报销,系统可自动识别和智能提示发票的真伪,是否重号;对于合同和资金的审批,系统可实现线上多种方式审批;对于项目招标,可借助系统实现线上集中招标的功能。通过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统一规范公司的前端业务,又方便公司监控和分析潜在的风险,使合规管理的运行渐渐脱离人为控制和判断,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借助先进的智能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合规管控,确保合规管理的全覆盖。

2.4加强合同管理及履行情况监控,降低法律及合规风险

对于很多国有企业来说,签署合同之前和合同履行完毕之后诉讼是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事前,国有企业应当优化合规管理运行中风险的识别、分析、监测、报告和应对机制,配备专业的合规人才,正确指引公司的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构建和实施合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由公司的各个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所属范畴的合规风险预警工作;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应对机制,可由合规工作小组负责整体的筹划和协调,由合规工作小组负责人牵头开展合规风险应对工作,而其他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建立合规管理风险报告机制,一旦涉及重大合规风险领域,应及时报告,同时应定期评估分析和报告公司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在事中,国有企业应合理分工,实施合规管理动态风险把控措施,全面规范公司的合同管理,打通公司内外部的沟通渠道。特别是外部沟通,国有企业应当和相关的监管部门打好交道,形成良性的互动来往,避免出现合规部门和其他部门员工的利益勾结情况。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应当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工作,配合监督部门开展现场检查。同时,国有企业应借助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线监控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依法合规状况,开展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分析工作。在事后,国有企业应制定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合理控制和调整合同内容,及时反馈情况,鼓励法务人员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和业务谈判当中,按照实际状况做出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范围和风险系数,识别和分析合同的风险,作出专业的建议,使合规管理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是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制度需要在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协同监督下才能正常贯彻实施。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内外发展,推动国有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充分融合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工作,提升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适宜性,促进公司健康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浩.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9(30):131-132.

[2]贾景宏.试论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41-42.

[3]曹书慧.国企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16):38-39+42.

[4]方蕾.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法制博览,2020(5):189-190.

第3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Abstract: After the marketing of integrated 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adopting the B/S structure the previous technical limitations are broken with higher safety and business function modularized, amount centralized management. With the integration with NGN technology, making th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to be developed and utilization, 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act evalu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using of community feature and the re-definition of product split, combining which shows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new system.

关键词:准实时话单采集;NGN;三网合一;合同;产品

Key words: real lifeline bill collecting;NGN;three-net centered;contract;product

中图分类号:TE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306-02

0引言

通信公司为了更好的全业务发展,今年又要新投产NGN设备,为了完美的利用新技术,开发了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该系统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理念。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遵循业务受理综合化、客户资料统一化、渠道支持多样化、业务流程参数化等原则。保证系统的先进性、规范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的同时,做到简易性,参数可配置,实现功能模块化、套餐管理定制化、账务管理集中化。

1功能框架及流程框架

这套系统负责处理客户的服务请求,管理客户信息、客户所有的交互活动和客户代表,也是查询客户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帐单信息)的统一窗口。包括综合客服系统、集中计费系统、宽带计费认证系统、联机采集系统、自动程控系统、金融代收费系统、综合语音服务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社区营销管理系统、大客户关系及合同管理系统、综合网管理系统等。

综合客服系统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综合受理、工单管理、资源管理、产品资费管理、服务开通。

集中账务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功能包括:预处理、计费处理、账务处理、缴费和销账;辅助业务处理并确保业务处理正确的功能包括数据采集系统;集中账务系统的辅助功能包括:资料管理、统计报表、查询、系统外部接口等功能。

代收费子系统为大庆石油通信公司与当地各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所做话费代收业务提供通信接口。

综合语音服务系统为油田统一的用户语音服务平台。实现用户交费卡自助充值、余额查询、帐务查询,详单查询、预约开机、话费催缴等功能。

经营分析系统以大庆油田通信公司基础业务、数据业务、智能网业务和专题分析为基础,从时间、地理范围、业务类型等多种角度对用户、收入、业务量等进行多维统计分析,以完全集成的企业智能信息门户平台,为所有类型的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报表、分析报表、即席查询、OLAP 和各类数据的访问,并通过分析工具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信息提取、提供有效的经营决策支持。

社区营销管理系统针对大庆油田通信公司现状,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和实施适合大庆油田公司的营销管理系统。

大客户关系及合同管理系统是指对在大客户的销售、业务提供活动中产生的大量的各种合同、协议进行统一信息化管理。

2技术应用

2.1 分区快速入库技术采用分区入库技术,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缩短业务处理周期。分区/分表原则进行应用层数据分割,减少由于访问数据库引起的瓶颈。不同业务的处理可独立运行,有利于多进程/多线程技术的使用。

2.2 分布式处理技术系统是一个全业务的电信生产系统,系统中处理的业务种类繁多、业务流程复杂、数据量巨大。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系统运行的环境和要求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分布式处理能力、扩展性和可部署性。在业务发生重大变化时,系统处理机的分布、存储分布、流程等可进行配置,通过配置管理,适时调整,以适应业务变更的需求。

2.3 中间件技术中间件,从本质上是对分布式应用的抽象,因而抛开了与应用相关的业务逻辑的细节,保留了典型的分布交互模式的关键特征。经过抽象,将纷繁复杂的分布式系统经过提炼和必要的隔离后,以统一的层面形式呈现给应用。应用在中间件提供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集中于业务逻辑上,并以构件化的形式存在,最终自然而然地在异构环境中实现良好的协同工作。中间件作为分布式计算平台,涉及资源多样,包括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甚至语言,其目标是在分布的环境中统一使用这些资源。

从中间件的定义可以看出,中间件是一类软件,而非一种软件;中间件不仅仅实现互连,还要实现应用之间的互操作;中间件是基于分布式处理的软件,尤其是网络通讯功能。

中间件提供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它们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

2.4 三层WEB结构三层客户/服务器模式(以下简称三层模式 )在两层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一级。这种模式在逻辑上将应用功能分为三层: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

2.5 MVC设计模式MVC的优点是大部分Web应用程序都是用像ASP,PHP,或者CFML这样的过程化语言来创建的。它们将像数据库查询语句这样的数据层代码和像HTML这样的表示层代码混在一起。MVC从根本上强制性的将它们分开。最重要的一点是多个视图能共享一个模型,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方式来访问应用程序。对此,其中一个解决之道是使用MVC,无论用户想要Flash界面或是 WAP 界面;用一个模型就能处理它们。由于已经将数据和业务规则从表示层分开,可以最大化的重用代码。

3使用情况

2010年6月28日正式投产使用后,由于NGN没有正式投产使用,准实时计费数据采集不了,还不能实现准实时计费,对接口来说,实时停机实现不到位,这还要修正。现在还处在试运行阶段,部分功能还在开发整改,待。而且在投产前,为了新老系统的兼容,历时一个半月,对30 万用户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造,对全公司的用户进行分类,就是为了对全公司的市场调研做了第一手的准备工作,但由于社区营销统计功能没开发,导致社区资料不建全,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尤其是对于东风、万宝、萨北等地区,那些网通、电信的大本营地带,第一手资料对于这些地段开发市场更加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守住原有的阵地,并能加之扩大就是胜利,但这都要源于资料的准确和形势的正确分析、判断。第二,虽然系统做了产品包的设计,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来说是技术上的重大改进,弥补了原老系统的缺陷,而且今年又三网合一,捆绑资费也是我们今后的重头戏,但也一直未开发使用,浪费了资源,单一了我们的业务资费,在固话萎缩的今天,时间就是我们抢占用户的机会,3G手机的突飞猛进的换展,也是我们小灵通业务的天敌,所以我们应在技术条件成熟的前提,首先得用时间抓市场,才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有了市场,才会进一步的谈超收,创收,才有立足市场的不败之根。

4展望发展

第4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贷款新规 信贷实务 课程建设

自2009年开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颁布了关于信贷业务的“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规范信贷业务流程,这就要求《信贷实务》课程应当根据金融实践的变化进行相关的调整,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践性。

一、贷款新规和《信贷实务》课程建设关系研究

1.贷款新规对课程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贷款新规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简称“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与传统贷款规则相比,贷款新规尤其强调的是贷款的全流程管理。贷款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信贷的一般操作程序应划分为贷款申请、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回收与处置九个程序,每一个程序中都有新的一些具体规定和规范,这些新的规范都为《信贷实务》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2.课程建设应将贷款新规与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实现业务实践和教学实际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结合教学特征与最新的职业规范结合,实现两者的协调合作并且要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服务。《信贷实务》课程的建设要不仅要考虑到贷款新规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对教学的适用性。在实践中不能简单地将贷款新规直接应用于教学,要将贷款新规与教学特点结合,不能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混淆。高等职业教育首要的功能是教育,贷款新规的核心也是关于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问题,这就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两者的共性结合起来,并充分考虑金融专业教育的特点,重新建构《信贷实务》课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实践业务操作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贷款新规与《信贷实务》课程结合具体步骤

1.根据贷款新规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更改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贷款管理的相关法规已经不能够适应金融管理尤其是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例如传统的贷款中更多将贷款划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步骤,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出现了贷款挪用现象普遍,合同管理水平低下,骗贷现象严重等信贷风险。贷款新规是涉及贷款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发放与支付到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贷款全流程管理。贷款新规的颁布实施改变了以往银行贷款粗放式管理经营模式,进一步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变,这种转变就要求《信贷实务》课程必须在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将贷款新规的精髓引入到《信贷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

2.将贷款新规融合到《信贷实务》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之中

贷款新规的内容相对于原有的课程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贷款新规输送给学生,必须将贷款新规与的课程内容设计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通过对信贷流程的操作,在流程中掌握信贷业务及贷款新规的内容。例如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完成信贷业务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根据完成商业银行信贷岗位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课程中可以设置岗前准备、信贷申请和受理、信贷审查和审批、信贷合同签订、信贷发放和支付、贷后管理及回收、信贷案例等教学项目。

3.结合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参与的时效性和积极性

《信贷实务》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特征,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财务及法律知识储备,并且要和现实银行的信贷业务相结合,需要参考大量银行现实的金融产品做参考。这些就说明本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来开展教学工作。《信贷实务》课程是非常注重流程操作和规范的课程,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和理解贷款流程及要求,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课程和学生的要求,这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最新的信贷业务软件及信贷业务实验室来进行模拟训练,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中,既可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信贷实务》课程与贷款新规结合的未来趋势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信贷业务主体不仅限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及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的具备良好的信贷管理实务人才,高职学生具有的是比较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将银行成熟的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和互联网商务活动地结合起来,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和网络化,主动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课程与新型金融机构的需要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邱俊如.基于工作过程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课程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20期186-188

[2]谢清河.贷款新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基于关系银行业务理论分析[J].企业经济,2011年第4期 48-51

[3]解读贷款新规[M].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第5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评估

一、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概述

(一)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含义

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是指为防止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管理财务目标而采取的预先控制措施。预控借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会计资料,融合金融、财会、统计及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及因素风险等方法,来达到尽早发现电力工程项目财务是否出现恶化征兆,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这一目的。

(二)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主要功能

笔者认为,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实施,企业可以尽早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及发生程度;其次,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实施,企业利用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在不断观察、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中,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随时监督,有效把控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财务偏差,并尽早制定出防范措施来阻止财务偏差向着不利方向发展,将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危机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最后,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实施,企业可以根据其财务分析资料,进一步评价和总结类似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行为,为日后类似项目的财务风险预控提供参考。

二、电力工程项目具体财务风险分析

(一)电力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疏忽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人为疏忽而造成的,具体体现在:1.物资管理纯粹依靠人力,没有采用现代化物资管理技术(如物资管理系统)而导致物资丢失的现象屡屡发生;2.工程物资的存储、分类及领取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极易出现工程物资乱堆乱放、工程物资随意领用、工程物资没有按用途进行分类等问题;3.没有配置专门的物资管理人员,物资采购、保管及派发等岗位人员的职责没有明确划分,极易出现舞弊的现象。

(二)电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受到施工现场、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经常会出现索赔情况(如部分承包商以低价获得承包合同,为弥补损失而在施工中寻找机会来进行索赔),如果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则可能引发较大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当前电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合同中没有对付款的条件和具体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导致无法科学控制付款进度和付款金额;2.合同的签订比较随意,甚至部分合同是在电力工程项目竣工后才进行补签,导致合同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控制作用无法有效发挥;3.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没有就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分析和修正,导致部分合同条款自相矛盾,极有可能给工程的财务管理造成法律风险;4.合同中注明了包工包料条款,但依然存在承包商向发包方领料的现象;5.企业没有严格根据合同规定来对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进行审核,导致资金管理失控,严重时可能出现资金紧缺的问题。

(三)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不力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是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控制不到位将导致项目投入使用后经济效益的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首先,电力工程项目决策的成本控制没有得到重视。虽然决策阶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电力工程项目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但决策定下的问题却直接关系着后续图纸设计、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成本费用的高低。当前,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工程项目时并不重视决策的成本控制,只重视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一开始做策划报告并没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而仅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而对项目进行了包装。所以,我们在进行决策前,在收集材料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分析计算过程的规范性,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指标选择的合理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其次,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成本控制没有得到重视。多年来,很多电力企业在制定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时,几乎都是套用一个框架性版本,按“工程概况介绍、施工现场布置、质量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编制,却忽视了在其中进行成本控制方案设计,缺少了考虑成本控制这一重要因素。这样的施工方案,自然很不完整,使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控制目标、控制路线、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导致项目部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算,甚至干完再算,发现问题无法补救的失控状态。

(四)电力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不合理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多是沿用将财务核算和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的做法,但由于财务部门并没有深入到项目实施的一线工作中,对工程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和分析,因此更多地是根据收支情况进行财务核算,缺少一套责、权、利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监督管理等各个部门,因此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来进行财务核算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传统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求。

三、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制度

笔者认为,要从如下方面构建完善的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预控中应具备的职能及原则、工作业务范围、拥有的权力、应尽的责任、应得的利益等联系实际整理成文。1.分别对合同预算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施工人员、材料员、机械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等制定财务风险预控岗位职责,如健全原始记录与统计工作制度,对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费用开支等都必须做好及时的、完整的、准确的原始记录;2.明确各部门业务范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序;3.定期对财务风险预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仅要让参与财务风险预控的每个人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而且让他们都能意识到加强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使财务风险预控的各项工作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有效地贯彻和实施。

(二)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准备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1.企业要选择科学合理且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认真研究和分析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并且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确保技术资料、施工顺序、机械设备选型、施工方法等都要和设计方案相适应;2.对施工队伍班、组的工作进行认真分解,详细编制联系劳动定额、技术组织措施和材料消耗定额的节约计划;3.在认真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的基础上,分解农网改造项目的预算明细,并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所需人数来编制间接费用预算。其次,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人工费等进行控制。例如各班组和施工队伍可以配备专门的材料员来实行物资的班组包干,根据班组的实际需求来发放物资,从而节省时间费用;2.通过指标和包干等手段来降低生产项目以外的开支,财务人员每月定期计算工程成本,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并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3.认真做好发生费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且每个包干班组的责任者在月底自行对实际费用和预算费用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内部纠正,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偏差造成的后续影响;建立对外经济档案管理制度,对物资供应的厂家进行定期、经常性的检查,并且建立备用合作伙伴,一旦发生不能保质保量的情况可尽量避免延长工期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企业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1.在编制合同前,要提前分析可能发生的索赔事项,并在合同中以清晰的条款进行规定,为日后处理索赔提供合同依据;2.在建设过程中做好索赔准备,一旦发生索赔事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来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处理的合法性和公平性;3.建设过程中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变更洽商、现场签证、材料代用、额外用工和各项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要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同时及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4.在竣工验收时,构建完整的审查档案,督促承包商积极配合审价单位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审价,然后根据工程最终审价报告进行工程款的支付。

(四)完善电力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

根据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现状,可将其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公司管理层次对项目财务风险预控负责领导、组织、监督、考核责任;第二,项目管理层次(项目经理部)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预控进行全权负责(如项目的成本降低率、项目成本);第三,岗位管理层次根据不同岗位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预控责任来实施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控措施(如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材料、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和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控措施)。

四、结语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存在诸多风险,其中以财务风险的表现最为明显和突出,它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然而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没有对财务风险预控给予足够重视,从项目资金审批到实施财务风险预控都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故笔者希望以本课题的研究来引起大家对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重视,从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参考文献:

[1]汪念,杨兵.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及防控[J].财经界,2015(18)

[2]许咏芳.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分析[J].上海电力,2011(5)

[3]吴琳.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9)

[4]刘翠.电力工程资金审批工作流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27)

第6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开发银行*市县域贷款项目信贷管理工作,发挥*市开发性金融合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合作办)在信贷管理和本息回收工作中的作用,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开发性金融支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民币表内外贷款项目(以下简称县域项目)的信贷管理和本息回收工作。

第三条县域项目信贷管理的基本目标:

(一)健全防范信贷风险、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高效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信贷管理操作规程,将市合作办建设成为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管理平台。

(二)通过优质金融服务,提高国家开发银行对*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加强全面信贷风险管理,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确保本息回收。

第二章信贷管理组织

第四条市合作办承担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管理和本息回收延伸机构的职能,与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分行)共同负责对县域项目进行实地监管,协调解决贷款管理和本息回收问题,保证本息回收和信贷资产安全,不断巩固开发性金融市场建设的成果。

第五条市合作办发挥贴近项目的优势,参与贷款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变更、贷款发放、资金支付、贷后监管、本息回收和风险监控与化解工作。

第六条市合作办在每年年底之前,向分行报送《*市县域贷款管理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县域项目全年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本息回收、贷款余额、贷款资产质量变化、贷后管理情况,一年来对贷款监督检查情况、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是否有贷款出现不良的趋势、不良贷款化解措施、贷款担保情况,以及下一年度信贷管理工作安排等。

第七条分行对市合作办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信贷管理培训,指导市合作办进行信贷管理,定期检查或抽查市合作办信贷管理质量,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贷管理的措施。

第三章协议和合同管理

第八条市合作办协助分行落实贷款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完成贷款条件再确认。对贷款条件发生变化的,根据变化后的风险程度,协助分行完成贷款条件变化的审批手续。

第九条市合作办参与有关合作协议、贷款合同、表外贷款协议、资金监管协议的谈判,协助分行完成协议、合同的签订,了解协议、合同的内容,明确协议、合同对贷款发放、资金支付、资金使用、本息回收、信息报告等的规定。

第十条合同拟订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市合作办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监管措施建议。

第十一条对借款人在执行与分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协议中发生信贷事项变更,或借款人与用款人签订的合同、协议在执行中发生变更,市合作办核实发生变更的原因,分析变更后对贷款安全的影响,落实变更后风险防范措施,协助分行办理有关变更事项和变更手续。

第四章贷款发放和资金支付

第十二条市合作办根据签订的信贷合同和有关协议,监督贷款发放条件的落实,检查信贷合同是否继续有效、借款人是否有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项目建设所需的批准文件是否均已合法取得、项目资本金和其他配套资金是否已按合同约定到位、担保合同是否已生效等事项,协助分行进行贷款发放。

第十三条市合作办根据签订的信贷合同和有关协议,监督贷款资金支付条件的落实,监管贷款资金流向,掌握用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并汇总分析。在按季度向分行报送的监管专户报告中反映贷款资金动态监控情况,重点关注项目资本金与其他配套资金是否按合同约定到位,资金用途是否改变,是否专项用于借款合同约定的用途,有无挤占挪用,资金在支付后至形成实物工作量的过程中,是否流入股市、房地产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

第十四条对设立结算行的县域项目,市合作办协助结算行进行资金支付监控。

第五章贷后管理

第十五条市合作办对贷款项目进行监管,现场监管频度不低于1次/月,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项目进展是否顺利,有无出现重大事故,有无建设期延长情况;

(二)项目累计完成工程量与项目累计财务支出是否相当,费用开支是否符合规定;

(三)项目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是否出现较大变化;

(四)预计项目总投资能否控制在概算范围内;

(五)项目监理是否认真履行职责;

(六)贷款项目是否出现重大变化等。

第十六条市合作办对借款人(和用款人)进行监管,现场监管频度不低于1次/月,向借款人索取财务报告频度为1次/季,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主要领导班子和信用意识变动情况;

(二)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产品市场趋势;

(三)借款人财务状况、现金流及变动情况;

(四)借款人的债务结构情况,在其他银行的借款及其偿还情况、或有负债情况;

(五)借款人的重组改制、涉及法律诉讼情况等。

第十七条市合作办对担保人和抵(质)押物进行监管,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对于保证担保,重点关注保证资格、保证意愿和保证能力等;

(二)对于抵(质)押担保,重点关注抵(质)押的合法性,抵(质)押物价值、变现能力等,并配合分行完成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和抵(质)押物质量分类等工作。

第十八条市合作办进行地区性信贷风险管理,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市GDP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二)*市财政收支状况、财政负债水平和管理情况等;

(三)*市整体金融环境、整体信用状况、地区存款总量和地区贷款总量及变化情况等。

第十九条市合作办每季度向分行报送监管专户报告,年底须报送县域贷款管理分析报告。监管专户报告包括以下内容:贷款资金支付和资金使用情况(资金支付阶段)、项目建设情况(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建设阶段)、借款人(和用款人)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含简要现金流分析)、主要产品市场情况、监管结论及工作建议。

第二十条分行每季度对市合作办进行跟踪监管,按照每半年不低于一次的频度,对市合作办履行的监管职责和管理效果进行检查,同时对借款人(和用款人)进行现场抽查,重点检查贷款是否用于借款合同约定的用途,有无挤占挪用和进入国家明令禁止领域,以及借款人(和用款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第六章本息回收

第二十一条分行根据借款合同向市合作办发送当期贷款本息回收清单。

第二十二条市合作办负责按用款人对到期本金和利息进行细分,通知各用款人准备应缴利息和到期贷款本金,督促借款人(和用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结息日和本金到期日前及时将还款资金划转至分行。

第七章风险监控和化解

第二十三条市合作办要提前预测对还本付息存在困难的借款人(和用款人),将还本付息存在困难的企业情况及时上报分行和*市政府。

第二十四条市合作办对还本付息存在困难的借款人(和用款人)加强监管,协助分行进行现场催收利息和本金,共同制定风险化解方案。

第二十五条借款人(和用款人)还本付息存在困难时,市合作办协助分行,根据合同约定启动违约风险分担机制。

第八章违规处理

第二十六条借款人违反协议、合同约定时,市合作办配合分行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按照协议、合同的约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七条市合作办应严格执行本办法,对违反本办法,贻误工作或造成损失的,由分行和*市政府共同协商,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人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7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67-02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与发展,大量中小企业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其资金实力薄弱、融资难等问题使之抗风险能力脆弱,生命力低下。因此银行金融机构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为它们量身定做了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因各自发展需要而相互融合后的产物,是指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由物流企业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的与物流业务或者储存货物相关的贷款、投资、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等衍生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涉及到了三个主体,分别是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物流金融在以其及时性、创新性等特点影响下,在现代物流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物流金融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物流金融在我国来说,还属于一个新兴的金融物流产品,不为广大从业人员所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1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由于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业务收益和风险承担程度不对等,导致某一方为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损害另一方收益的可能性。一方面,而在日常经营中,银行只能把监管货物的任务委托给物流企业,自己无法亲自监管,所以在货物的实时监管、数量盘点、质量保障以及风险收益上,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可能对抵押物的进出与每笔业务进行详细的审核与监管,就会造成物流企业为了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给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例如物流企业可能会对抵押物进行反复多次不正当的抵押、流转甚至卖出。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作为担保人,虽然拥有货物作为抵押,但是也不可能对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货物价值等做出全面恰当的评估,所以就会存在融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资金,从而隐瞒企业和货物的真实信息,使抵押物的真实市场价值无法抵偿银行贷款和利息,物流企业就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2.2 经营风险

由于物流金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衍生性新业务,所以无论从经营理念、制度规范、人才储备,还是从技术水平、操作模式各方面讲,尚不完善,对参与其中的三方都存在很多漏洞与风险。

首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物流金融业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规模也不大,目前开展这项业务的也只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金融机构。所以商业银行在物流金融信贷业务方面的经验不足,贷款工具设计、资金筹集、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等方面技术相对落后。而且物流金融结算业务涉及大量的金融创新和网络结算,这对商业银行原有的金融技术、人员配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银行如不能在这些方面做出相应的提高,那么面临的操作风险将不可忽视。

其次,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我国目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实力弱小,技术水平低下,管理制度也不完善,仓库的信息化程度也不完备。所以不规范的操作和缺乏完善的监控技术,势必会导致抵押物变质、损毁或丢失,造成安全监管风险;另外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员工素质不高,对质押品的评估不能准确、公平、公正。

最后,对于融资企业而言,在运营过程中,如果因为物流企业操作不当导致抵押货物损毁或丢失,或者由于货物市场价值贬值等原因,造成利益减少的风险,对于融资企业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而且也会在商业银行的心中造成不好的印象,从而增加了以后再融资的难度。

2.3 抵押物风险

由于抵押物的各方面情况变化不一,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在选择抵押物的时候,选择不当。选择了市场需求小、不易储存、价格变化大、流动性差的货物,从而导致当融资企业无法正常偿还贷款,银行需要拍卖抵押物时,抵押物的价值贬值或者无法正常变现。二是由于国家政策改变、经济环境变化、汇率变化、替代品出现、商品价值贬值等原因造成抵押物的价值降低,融资企业或银行的利益受到损失。三是由于物流企业在保管货物期间,对货物的性质认识不清,保管设备使用不当,温湿度控制不力,防偷防盗机制落实不到位等等原因造成抵押物的损失,影响变现。四是银行与物流企业的评估体系和风险防范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对抵押物的合法性和其价值变化缺乏及时有效的判定,从而导致利益受损。

2.4 法律风险

因为物流金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尚短,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与物流金融业直接相关的专门法律来规范业务操作和处理相关主体的法律纠纷,只能参考诸如《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所以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法律漏洞来谋求私利,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搞坏市场秩序。另外由于物流金融业务涉及到的主体比较多,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各种法律纠纷,而现行法律可能对此约束力较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金融在我国的长远发展。

3 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随着物流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显现,物流金融作为衍生性、增值性产品,受到了相关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如何规避物流金融过程中的风险已成为重中之重。

3.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机制,规范物流金融业务

为了规范和促进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物流金融法律法规,并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完善行业的准入资格、行业管理办法及操作指南等制度,逐步建立物流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可以建立由中央人民银行、政府、物流协会等多方组成的协调机构来指导物流金融业务操作、规范行为、进行违约惩罚、规避风险。

3.2 合理规避道德风险,加强合同管理

合理规避道德风险,应当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政府应积极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建立和健全物流市场体系,完善防范物流金融融资风险的市场环境,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以供社会各方来参考。其次,银行要优先选择那些资产规模较大、信息化水平高,有监管和偿付能力的物流公司和融资企业进行合作,尽量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没有偿还能力所造成的道德风险。而且银行要建立完善各种评估机制,对客户建立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客户信用分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事前防范,事后控制,降低风险。最后,物流企业一定要通过合同来保障自身权益。在选择融资企业时,应该进行调研,选择资信良好,有偿债能力的融资企业,并且与融资企业之间签订好合同,要明确物流企业承担的是抵押品的监管和保管责任,不应对货物价格及抵押品权属的真实性负责。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及出现法律纠纷后的赔偿等事宜,通过法律手段来降低自身的风险。

3.3 建立契约式战略联盟,完善违约惩罚机制

银行、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是三个独立的主体,彼此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利益冲突,所以要减少这种冲突,就要使之结成契约式战略联盟,地位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为利益共同体。与此同时,要着重完善违约惩罚机制,对于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违约方处以高额罚金,用罚金的数额要足以抵消其违约收益,来达到抑制违约、积极履约的目的。当然,对于那些长期严格履行契约规定和努力工作的企业,联盟应建立合适的声誉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手段对其进行激励,以维护物流金融业务的长远发展。

3.4 完善信用体系,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要避免经营风险,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由商业银行、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三方共同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这个信息平台上面,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要定期公布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做到信息透明公开化,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对于业务的实时监控,减少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经营风险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监控来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竞争力。

3.5 改善物流企业硬件设施,整合资源

对于经营风险和抵押物风险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物流企业的软硬件条件不足造成货损,所以要避免这部分风险,就需要提高物流企业的硬件设施,整合物流资源。要建设符合标准的仓库等物流设施,选择高效率低耗损的物流设备,为货物的存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货品的安全。对于那些硬件资源不充分的物流企业,可以与其他物流企业联合,实现资源整合。要加强货物的在库管理,提高温湿度控制,减少货损。

3.6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内部管理机制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物流金融长远发展的两条重要措施。员工的素质将决定物流金融的风险,由于物流金融是一种交叉性的新型产品,所以同时具有金融和物流两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相对较少,因此无论是银行还是物流企业,都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加大这两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三方企业都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引入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统一规范管理,制定专人进行负责,完善岗位责任制度。例如银行要严格信用审查制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而物流企业应该要加强货物出入库管理,做好货物盘点,空自仓单的领取、批准和发放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登记,防止虚假仓单的出现。

4 结束语

物流金融的出现对于第三方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银行增长利润,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也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三方组织应该正确识别存在的风险,从软硬两个方面来防范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艾东.中小企业物流融资风险管理探讨[J].上海金融,2005,(12).

第8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工程项目作为集经济、技术、管理、组织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它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加之我国建筑企业风险意识淡薄,因此有必要对工程项目加强风险管理。良好的风险管理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它有助于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及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该文运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分析建筑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现状与风险,以作者所在公司为例,对该公司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设计和研究,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1 工程风险概述

1.1 工程风险的定义

风险的概念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久,而为风险做出理论上的定义却仅有百年历史。美国学者海恩斯(Haynes)在其1895年所著的《Risk as Economic Factor》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风险的概念。写到“风险一词在经济学中和学术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失和损失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海恩斯的定义反映了风险的两个基本特性―― “损失”,即负面性和可能性(不确定性)。上百年来众多学者、诸多标准试图给风险一个定义,但基本上都逃不出这两个特性的框架。[1]因此,简而言之,该文认为风险的定义就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负面影响。而工程项目的风险即是指所有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负面因素的集合,包含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建成的全过程。该文探讨的是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即围绕工程项目的风险所展开。

1.2 工程项目风险的种类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指工程项目所在地政治背景与变化稳定与否,也即指权力机关效率和权力机构的作用是否良好。是则对工程项目产生有利影响,否则带来或加大工程项目风险,而这种风险是企业所无法左右的。

(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企业的经营遭受厄运的风险。有些经济风险是社会性的,对各个行业都有影响,比如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汇率波动等;有些经济风险的影响范围限于建筑行业内的企业,如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量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建材和人工费的涨落;还有一些经济风险是随着工程承包活动而产生的,它仅仅影响到具体施工企业,比如业主的履约能力和支付能力等。在建筑工程中业主所承担的经济风险主要还是信贷、财税政策和资金来源变化以及投产后市场需求产出数量和价格的不确定性等,因投资膨胀及投资偿还状况的变化而引起的财务、经济评价的风险。[2]

(3)合同风险。项目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合同条款应本着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有缺陷的合同和过意或过失的文书漏洞,[3]合同条款不对等,某些条款显失公平,明显偏向一方;合同翻译风险,工程项目中有很多专业词汇导致国际工程翻译时容易词不达意或有偏差,这些都可能带来风险产生,从而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而本文认为这种风险对企业来说是完全可控的。

(4)技术风险。工程项目上的技术问题是关键,而项目进行过程中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则有可能会导致风险。诸如:地质勘探资料反映解释不全面、业主新增大量变更且未在最佳变更期内发生;设备材料在质量和供货时间上产生纰漏等等。

(5)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履约能力、信誉等级、产品的研发、及市场竞争等方面。①劳动力的价格水平及供应情况;②项目所需的设备和建筑材料的价格水平及供应情况;③市场对项目需求情况,购买力,现有和潜在的市场,市场容量等;④城市物价指数和建设水平;⑤当地建筑市场情况;⑥项目来源的稳定性;⑦国家招投标外部环境;⑧中国房地产市场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整。

1.3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风险分析

1.3.1公司概述

(1)简介。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电院)创建于1953年,是上海电气(香港上市公司 HK2727)的全资子公司。机电院经建设部核准具有机械、建筑、轻工、化工医药行业的甲级设计资质、工程总承包、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甲级资质,以及诸多专项资质。其综合实力长期位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之列。机电院主要业务为汽车、机械、建筑、轻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的工程业务。经营范围主要有: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工程审图、生产线及非标设备设计、环境及投资技术经济评价、环保评估及设计。目前机电院拥有员工600余名,其中80%为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国家级设计大师3名,教授级高工49名,高级工程师200余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师80余名、造价工程师18名、注册监理工程师25名等。技术实力雄厚,具有高品质的综合设计和承包管理能力。

(2)主要业务情况。

机电院成立迄今,完成的国内外工程设计总量已达到5000余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机电院在汽车、机电、建筑、信息电子、家电、浮法玻璃、复印机、摩托车、医疗器械等领域承担了大量外资、合资、国有企业的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施工监理等业务。在汽车行业,承担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及上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厂、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公司等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厂的工程设计,为上海汽车工业的腾飞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上海电气集团的下属公司,机电院承担了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基地、上海电气临港船用曲轴、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上海柴油机厂、上海机床厂、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及上海微电子有限公司等项目的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业务。其中许多工程获得了国家、部、市(省)级优秀设计奖。

机电院在民用建筑领域拥有一批优秀的建筑人才。公司近年主要完成的民用建筑项目有:上海淳大万丽大酒店(五星)、上海虹桥万豪大酒店(五星)、苏州尼盛万丽大酒店(五星)、金沙江大酒店、上海科技绿洲高科技楼、临港集团管理中心大楼、齐来大厦、青岛广发金融中心、浦东万博大厦、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管理楼、上海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办公楼、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淮海中路688号商厦、沃尔玛购物中心、上海电机学院、苏州枫桥人民医院、复旦西校、姚连生中学等等。

1.3.2 主要风险分析

机电院作为一家以设计为龙头从事总承包项目的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风险。

(1)报价与成本风险。由于市场竞争(为竞标而压价)或是自身成本控制水平有限,往往中标价最后并不足以实施整个工程项目,从而带来亏损。

(2)业主选择的风险。有时承接项目心切,对业主没什么选择余地,很容易遇到不够诚信的业主,那么势必会发生业主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如今拖欠工程款这一现象已非常普遍,拖欠总额占建筑企业年度总承包业务产值比重逐年上升,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资金压力,从而面临危机。

(3)合同签订和履约的法律风险。合同签订对象的资信审查制度不够完善;业主的合同范本条款非常苛刻,通过谈判也无法改变;缺少合同交底制度;文件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项目中重要文件往来的签发缺少审核制度;争议发生时缺少纠纷处理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都给项目带来不少的风险。

(4)分包或转包风险。分包或转包单位水平低,造成质量不合格,又无力承担返修责任,而总包单位要对业主方负责,不得不为分包或转包单位承担返修责任;甚至遇到不良分包单位向总包单位设下陷阱、恶意索赔,那么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将是巨大的。

(5)公司管理风险。除不可抗力和外部环境因素外,建筑企业面临的其他风险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而引起的。项目现场管理不到位,人工窝工、机械停工、材料浪费等,均会导致目标成本超标。除不可抗力因素外,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质量管理的疏忽懈怠,项目管理人员失职,现场人员不严格遵守安全规范流程,这些都会产生安全质量的问题。由于对供应商、分包商未谨慎选择,预防措施未及时采取,供应商、分包商无法履行合同,对项目质量、工期均产生影响,带来业主对企业索赔的风险。项目经理缺乏经验或有效的管理手段无法对现场各单位进行及时的协调,从而对项目安全、质量乃至工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企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有价值的信息未及时共享,各部门职责不清或岗位授权不明等等,都将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可见,公司管理上产生的漏洞带来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机电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差距与不足

2.1 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2.1.1 风险管理的涵义

风险管理是人类在不断追求安全与幸福的过程中,结合历史经验和近代科技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管理学科。它不是仅由风险管理部门来完成的孤立活动,而是需要所有与项目有关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项目风险的预控,是一个系统工程。[4]该文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对所承接的工程项目中潜在的和已存在的损失情况进行风险识别、风险预估、风险测评,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最佳经营效能的活动。

2.1.2 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涵义

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所承包工程项目活动中涉及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所造成的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偏离,安全地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与预测、风险源排列分析、确定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的测定与评估以及工程项目风险的防范与处置。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总体目标,通过程序化的决策,全面识别和衡量工程项目潜在的损失,从而制定一个与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体系,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风险的最佳对策。[5]

2.1.3 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

(1)正确认识风险。

面临风险,建筑企业管理者可能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拒绝、逃避:我们不承认风险的存在,希望它消失,在这种理想化的世界中,行为和结果都是预料之中的事,不会发生任何的意外事件。但事实上这纯属自欺欺人。第二种是恐惧:这是与第一种截然相反的选择,我们听天由命,反正所有都有计划做主导,能躲一会是一会,希望能躲过一劫。这两种选择都与风险利用无关。于是就有了第三种选择:承认风险的存在,清楚地认识到风险的不利因素和后果,并且积极寻求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法。按照我们的观点,第三种选择才是我们将风险化敌为友的途径。[6]

(2)强调事前对风险的预测。

事前的风险预测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可以有效减少纯风险带来的损失;二是有助于利用风险盈利,这是其他的风险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决定其风险的规模一般较高,因此要特别强调事前风险预测这一环节,具体地说,必须充分利用现实提供的一切信息,并通过科学的风险测量工具对风险进行预估、预测。然而,风险之所以成为风险,正是因为它是由对项目干扰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的,这决定了风险的特点之一就是难预测性。但同时,风险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所有风险都是可以也应该得到测量的,只是测量的难度不同,并且还必须找到对应的测量方式而已。因此,为了加强在工程项目中对风险的事前预测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在评价风险时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①及时而准确地掌握所有风险相关信息,这是准确评估风险的基础;②合理而灵活地运用各种风险测量工具(例如风险模拟模型、情景分析模型、风险调节贴现模型、风险价值模型等),将冗杂的原始信息转化为简要、直观的风险指标,这是科学预测的唯一途径。

(3)对风险的管理应该全程化和动态化。

在工程项目的进展中,项目面临的风险一定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工程项目所处环境与各种条件的变化都会给项目带来风险,所以我们要求在风险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收集与工程进展的相关信息,在对信息处理后从中辨识风险,制定新的风险管理措施。

2.1.4 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流程

根据我国项目管理的情况,结合大型高风险项目,项目风险过程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六个阶段和环节,如图1所示。[7]

2.2 机电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已经基本建立了一套内部管控体系,比如针对工程总承包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对于重大总承包项目的“三重一大”评审与决策工作细则,总承包和管理项目前期投标、合同及资金的评审制度等。

(2)未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但已设立法务室和审计室,并配备专职法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管理。

(3)对项目过程中的来往文件引起了重视,基本做到专人负责留存、归档,重要文件由法务审核后发出。

(4)初步完成了合格供应商库的建立,但对合同签订对象的资信审查力度还比较欠缺。

(5)对项目资金安全的把控力度更大,对项目总资金的预算分析、分包资金支付都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

(6)项目团队通过培训法律意识有所增强,项目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会及时找法务人员沟通、听取意见,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项目产生纠纷后会及早让法务人员参与,适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好我院的合法权益。

2.3 机电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不足

(1)风险管理没有明确定位与成熟的系统方法。局限于理论方法的研究,公司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出现盲区,决策得不到执行,权力交叉,责任不明。(2)缺乏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于项目涉及法律法规,合同管理,工程保险和气候地质等众多领域,需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既不能对风险量化分析,也不能提出针对性的保证措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4)项目风险管理在技术上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目前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多来源于国外,而在实际运用与操作过程中,国内与国外的企业管理水平与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会造成国外的风险管理方法在本公司缺乏可操作性。(5)风险管理中注重内因风险控制,忽略外因风险控制,管理的不平衡,往往造成公司经济利益的缺失。

3 机电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3.1.1 案例说明

国内某家中型建筑单位承包了某小区住宅项目,共三栋2l层和八栋多层住宅楼。按照国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签订了施工合同,进行施工管理。合同中标价为人民币119320000元,施工管理周期为31个月,工程于2002年3月15日开工,2004年10月15日竣工验收。工程内容包括场地平整、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土建施工、餐饮厅、停车场等。由于该单位的风险管理基本处于经验层面,相关的历史资料较少,无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使得该单位未能识别出地质勘察中的流沙层夹层风险;同时因对开发商财务状况了解不多,不知其资金紧缺,没有及时获得工程进度款;再加上由于开发商原因造成停水、停电,导致工程停工,工期延误,对建筑单位正常企业运作造成巨大影响。如果该单位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则会使该单位在现场勘察时,就能及时发现开发商各方面情况、流沙层夹层的技术问题,决定是否投标,如何报价,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而不是在工程已进行一定阶段,投入大量资金后,出现进退两难的局面。

3.1.2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得知,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该企业的情况是我国建筑企业常出现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构建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并且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风险因素,所以需要通过恰当的分析和正确的预测来规避风险,从而保证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减少或避免风险的发生对建筑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加强风险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

3.2.1 编制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

(1)保障公司整体安全、资产安全,确保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得以实现。(2)保证信息的质量及报告的可靠性,确保内部沟通的有效性。(3)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等。(4)完成公司的经营指标,提高工作效率。(5)通过内部控制以确保实现公司战略规划目标。

3.2.2 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措施

(1)建立岗位授权制度。首先明确“岗位分离”制度,其次对内控各关键岗位确定授权的条件、对象、额度和范围等,任何部门或个人必须严格遵守该授权,杜绝因越权而做出风险性决定的行为发生;(2)建立内控批准和责任制度。按照权责相统一的原则,对内控所涉及的重大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范围、额度和条件、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领导、部门及其相应责任和奖惩制度;(3)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说到内控总是离不开审计部门,所谓审计检查制度即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标准和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时间、对象、标准和方式及审计检查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等;(4)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平时对重大风险须保持长期有效的监测,发现后立即预警信息,快速策划出台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5)建立健全的企业法务工作制度。重视企业法制建设,形成由企业高层领导、企业法务部门主控、企业常年律师提供法律保障、全院职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对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及时上报,注重归纳、总结,形成案件备案管理制度。(6)建立与总承包相配套的一些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总承包项目各类合同范本使用办法》、《总承包项目合同签订对象的资信审查制度》、《总承包项目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总承包项目工期预警汇报制度》、《总承包项目分级授权管理规定》、《总承包项目来往重要文件签发规定》等等。

3.3 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3.3.1 组织架构建设

单独设立风险管理部,由院长直接领导,主管公司所有与风险相关的事务,其主要职责是:(1)提出设计院各类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建设,及时沟通协调;(2)强化风险管理的执行;(3)检查监督各部门的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4)向院长报告风险实际情况;(5)参与指导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6)组织与参与设计院的风险评估及体系的持续改进;(7)组织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风险管理部门应熟悉我院各部门、各具体项目的工作流程,在风险管理手册中将各项工作环节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逐一记录下来。并且该部门还应结合事前、事中不定期检查的方式,了解项目团队、各部门对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

3.3.2 制定风险管理目标

当前公司风险管理目标应趋向更高层次的战略控制目标,风险管理的重点由传统的关注业务执行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向关注业务执行效率、效果以及风险控制转变,这一转变过程是将科学的目标体系转变成易于理解、执行的科学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即要求各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清晰、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8]

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样,应对方式包括减少风险、分担风险、规避风险甚至接受风险等等。作为项目的设计和总包单位,我们公司首先应该树立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观。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全局出发,着眼整体,宏观地分析风险的影响,评估风险后果,以公司核心价值最大化为原则来选择应对策略,而选择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成本效益比的精确测算。通过科学测算、评估,做出适当的反应。例如:对于风险成本过高,有可能危及公司整体或核心利益的风险,即使可能带来高收益,也应主动回避。对于成本效益比在合理区间的风险,则应综合运用各类管理措施和保险方法,尽可能地控制、降低、分散风险,将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和可控范围内,以达到收益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另外,对于风险不大的低概率业务,选择风险承受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方式。

3.3.3 企业文化培养

风险管理文化是指在企业特定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环境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员工行为表现而展示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企业风险文化反映企业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效力,以及反映了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素质和道德责任底线。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是现代化企业当今所追求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风险管理只有到达了能够从一种文化的高度予以保障时,方可称之达到了一种最佳、最理想和最主动境界。建立企业风险文化应考虑的要素有: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哲学和价值观,风险文化策略,组织的风险偏好,合规目标文化,岗位与责任,以风险管理绩效为基准的奖励与惩罚,应变敏感度,组织警觉性,风险沟通,风险报告,良好行为与活动的指引,道德操守,风险文化组织保障,快速学习,合作精神与协调工作,领导推动与全员参与,推广企业共同的风险语言。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需要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发挥集体智慧和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取得风险管理系统文化塑造的显著成效。惟有如此,企业才能长期生存和发展,才能提高自身实力,同国外优秀的建筑企业竞争。

3.3.4 注重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必须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建筑市场环境,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公司也要做好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核算。依据工程承包合同、市场价格、施工组织设计等及时编制施工预算、施工图预算和项目计划成本。[9]对公司成本风险的控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比分析造价部门提供的预算、工程管理和项目部的项目目标成本,及项目实施的实际成本,找出差异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控制项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量价分离,对材料消耗和设计变更等情况由公司统一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后续还应进一步完善建立一整套适合总承包业务板块发展的财务制度。如经营成本、总承包成本的核算,利润核算与管理,税务策划等。

3.3.5 加强合同管理

(1)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因合同的规范性、程序性和刚性等特点,使得合同管理作为风险管理标准化的一种形式在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青睐。由于合同管理可以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一旦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就能进一步明确合同管理职责范围、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形成从投标预审、合同谈判、审核、履行到监督检查全流程的风险标准化管理体系。因此,我公司应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形成合同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工作流程,确保合同从招标文件分析、文本审查、合同实施策略、保证体系、跟踪、对比分析、合同变更、索赔等过程均纳入公司日常经营工作程序,在确保合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对风险的标准化、常规化和长效化管理,使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成为公司运作的本能。

(2)编制合同示范文本。

有些合同在签订时合同条款本身就存在缺陷,从而带来风险,所以合同示范文本的编制工作是当务之急。合同范本的制定需要经过各部门充分讨论调整修改后由院部颁布实行,合同范本一旦推行,要求各个部门或项目团队在签订合同时都必须采用相适宜的合同示范文本,以最大可能地避免合同条款所带来的风险。

(3)进行合同交底。

与中标单位正式签订合同后,合同即生效,此时公司应安排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着手对编制合同交底文件,发放给项目实施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人员。合同交底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量清单中的详细内容交底、合同中的商务条款交底、质量工期约束条件、甲、乙双方的主要权利与义务、甲方不能在施工过程中签证增加的相关费用范围、询标过程中的乙方答复、合同谈判过程中已再次明确的相关利益让步或优惠等等内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公司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还负责解释与答疑,使合同交底文本真正起到作业指南的作用。[10]

(4)加强履约过程的动态合同管理。

合同的履约体现在公司生产经营各个过程,这就需要加强项目的全过程合同动态管理,我公司应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避免发生与合同条款相违背的情况。根据工程实际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取技术上、经济上和管理上的措施,制定相应对策,尽可能避免其发生,降低风险损失。

(5)重视合同结算。

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合同结算,依据合同中关于结算程序、结算时间、联系单签证金额的计算方式、工期延误罚款或工期提前奖励、质量罚款与奖励、工程质量保修金的约定、履约保证金约定、甲方供应材料设备价款的扣回方式等对已竣工工程进行结算。在结算过程中对工程合同风险进行控制,构筑最后的工程成本控制防线。[11]

3.3.6 进行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也是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风险转移是将自身的风险转移给别的企业承担,当企业通过其他的方法无法顺利化解风险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

(1)通过合同、协议转移风险:该措施主要借助合同或协议,买卖契约、分包合同等形式,来转移风险损失。对于风险损失的财务负担,则通过合同来寻求外来资金补偿其确实存在的损失。如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因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差价问题。(2)工程保险:工程保险是从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总包人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工程保险一般有建筑工程一切险、设计责任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险和施工机械设备险等。

3.3.7 战略合作伙伴

我们公司迄今为止共有两起标的超过1000万元的诉讼,均是在总承包项目中施工单位要求我院追加工程款的纠纷,这两起案件的共通点就是施工单位的不诚信以及在前期中项目管理人员盲目轻信于第一次合作的施工单位,在前期接洽中对两家单位资信审查不足;在项目进行中对两家单位管理、约束、防范不够。这两方面原因直接导致了之后的诉讼,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从这些教训可以得知,良好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我司开展的是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业务,对我们公司来说,设计是我们的优势,而现场管理是我们不足的地方,如果可以与一些资信良好的施工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势必会大大降低我司开展总承包项目的风险,促进我司总承包业务的繁荣发展。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已迅速在全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总体而言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在很多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还比较淡薄。然而我国近几十年经济已有了快速发展,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工程项目开工,每天企业都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而管理者对每个风险应对方式的选择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企业将来经营状况的好坏。风险既然不能随人们的主观意愿而消失,那么我们就必须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风险、分析风险、梳理风险、防范风险、转移风险。

加强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对我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风险管理能为公司提供安全、健康的生产经营环境,使公司决策更科学化、合理化,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其次,风险管理有利于整合公司的各项资源,提高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及其不良后果;最后,风险管理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稳定作用。我们公司尽管已经有了一些风险管理的手段或措施,但是仍显不足,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转化为有利影响,保障项目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公司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完善的风险管理,从而对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预控,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4.2 研究局限

公司风险管理构建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了管理学科、控制论、法学、审计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这就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后由于作者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对本文无法写得太全面;并且风险管理方面的工具还无法适当地运用到本企业中;同时因为作者年纪尚轻,企业管理经验不足,所以文章中论述的管理方面的理论还比较薄弱,管理手段比较简单;再加上研究对象就是本企业较为单一,所以本文表现出一定的研究局限性。

第9篇:金融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 人民币快速升值 服务外包 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的汇率体系就处于不断改革中。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从1994—2005年,在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环境下,尽管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但最终保持基本稳定。2005年汇率改革过程中,在世界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即日升值2%,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6年11月28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83,人民币升值3.47%。从此,人民币走上了被动升值的快车道。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拉开新一轮的汇率改革,半年多来,人民币快速升值约3%。2005—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共计升值23.58%。2011年1月,中国央行的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将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2011年春节过后人民币再度走强:2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交易还在6.60的水平上,仅仅10天过后,人民币兑美元就升至6.57,3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5700,报6.5695,创汇改以来新高。有专家预计,2011年人民币汇率将按渐进式的道路继续前进,人民币的升值将在5%~6%。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看到一个更加快速升值的人民币。

2010年,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表明,如果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升值3%,大多数企业将面临巨大亏损;如果升值5%,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服务外包行业属于成本按人民币计价、收入按美元等外币计价的典型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民币快速升值的直接冲击。如何缓解人民币快速升值带来的压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服务外包行业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一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将增加服务外包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实际收入和利润。在中国,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像传统经济理论所预期的缓解了通货膨胀,反而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也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使人民币升值更多的局限于人民币和美元这两种相对货币中间,出现了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显著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成本(人工成本支出),是按照人民币计价,收入按照美元等一些外币计价。由于服务外包行业多数为人才密集型产业,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中国加薪潮的来临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上涨,劳动力的成本还在持续不断地上升,势必增加外包企业的成本。对于已经签订的、以美元计价并结算的离岸服务合同,由于美元的相对贬值,使企业可兑换的人民币收入缩水。在离岸项目交付成本(包括国内项目人员工资和其它运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以美元结算的外包收入减少,直接影响了外包企业的效益。有研究数字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该类IT服务外包利润降低0.7%。

二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将降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价格竞争力。离岸外包可以使发包企业节省30%~50%的成本,发包商主要就是借助较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离岸外包只有在发包国和接包国的汇率、成本和政策等要素存在较大的落差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服务商在不得不提高报价以维持合理收入和利润的同时,降低其价格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企业提升报价,必将使企业的价格竞争力迅速下降,亦将迫使发包方寻求更高性价比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服务采购;反之,如果保持价格不变或以较低的价格报价,大量中小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赖以生存的狭窄的利润空间将被彻底打破。总之,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必将造成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弱化,从而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2、积极影响

一是有利于服务外包行业的调整重组,推动我国服务外包行业走向成熟。人民币升值对外包业务带来的汇率风险及经营压力将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一方面,具备规模成本和议价能力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将可以平稳度过难关,打造更为强势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将逐渐从市场上退失,从而产业优势资源得以重新整合,推动我国服务外包行业走向成熟。

二是有利于服务外包行业向高端突破,促进外包企业的国际化。当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使服务外包企业的成本提高时,成本竞争将逐步让位于价值竞争,外包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外包业务,而要向更深层高端技术链接(研发,设计,财务等),扩展更多的服务外包领域。同时,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有利的,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中国企业在国外收购、开展业务的成本,也加大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话语权,使收购方以更低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已经付诸行动:博彦科技收购印度服务提供商ESS,软通动力收购四达荣合科技和环亚先锋服务及外包业务。

三、服务外包行业应对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开拓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商务、高端装备制造、服务等行业对应用软件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大。国内服务外包项目需求增长主要依赖于自国有企业、在华经营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民营企业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需求增长。目前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已通过多年积累形成庞大的IT资产,在现有基础上的更新、开发、维护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服务人员。政府可以鼓励这些机构对非核心的IT项目进行剥离和释放,将服务外包商融入政府信息化进程中。随着我国3G业务正式商用、三网融合试点启动、物联网战略的积极推进,相关产业会为软件服务业创造新的机会。一旦中国的外包企业转向国内,并利用本土优势,将带来巨量业务,当国内企业以人民币结算的服务外包合同比重增加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该因素下的压力将得到缓解。

2、加大对高端业务拓展的投资

在人民币升值进程中,劳动密集型的外包价值和价格逐渐失衡。由于其附加值较低,发包方在削减IT开支时最容易将其停滞或收回。而为发包方提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服务,才能实现更高的客户忠诚度,加强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外包企业要改变原有粗放式的行业格局,应着眼于中高端的研发业务,从产业链低端的单纯客户信息管理跃升到技术含量更高的业务流程外包、金融管理、电信创新等中高端服务,培育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软件外包大型企业,以从容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竞争。

3、提升企业管理服务能力

服务外包企业在传统外包业务领域的利润空间,在发包方议价能力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小。而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科技研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分析、创意设计、远程医疗等外包业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在这些新兴服务外包领域,服务价值不再简单的与人力成本投入呈线性关系,而更多的依赖于创新能力与专业经验。因此,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业务拓展和合同议价能力,提升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现代化,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将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转型,通过接包高端流程,挖掘产品利润空间,以获取更为丰厚的商业利益。

4、重视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服务外包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产业,服务外包人才除了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外语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外,服务业要求的通用素质,比如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是必需的。同时,企业在从传统产品向价值链高端产品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大量的中高端应用型人才。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与服务外包产业相对发达的印度相比,市场上应用型中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的供给显著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外包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培养机制,从产业需求角度积极影响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高校建立合作培养机制,以联合实验基地或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能够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市场、人才资源,加大从海外引进服务外包产业高端人才亦是解决行业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

5、进行主动的外汇风险管理

主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服务外包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相比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整体的财务管理资源投入和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升,特别是很多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尚未形成明确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因此,外包企业可以采取合同管理、结算管理、金融对冲等手段去规避汇率风险。如在与客户签订外包合同时,在合同条款中规定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后的解决方案,从而将汇率风险纳入预期管理。同时,还要主动地进行结算货币管理:当发包方是境内机构或境外机构的境内分支时,积极争取客户采取人民币结算;当发包方是日本或者是欧洲客户时,积极推动采取人民币结算或者日元、欧元结算。此外,外包企业还可以积极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对冲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 贾靖峰:央行:2011年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EB/OL]. east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