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大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建设;文化认同;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1—0029—03
文化的定义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表述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或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本文在认同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学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学校内,经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学校教师、学生、职工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气候与氛围。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生,大都市上海“每80个上海市民中就有一个电大毕业生,每8名在读大学生中就有一名电大学生”。数十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有人认为,广播电视大学文化没有自己文化特色,因而没有文化。笔者认同广播电视大学文化特质不突出,但是没有特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没有特色只是一个文化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广播电视大学师生的文化认同感不强。本文现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化认同是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任何一所大学都非常注重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而言,文化认同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学校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种,只有那些体现在师生员工身上,绝大多数师生员工认同、遵守并信任的文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学者认为,组织到底提倡何种文化或价值观,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员工对文化是否认同。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尺度。
1.文化认同可以增强师生的凝聚力
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景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一般情况下,普通高校大学师生对本校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尤其在我国当下“单位人”未能完成向“社会人”过渡的情况下,广大师生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能够与学校保持一致。这种一致性,就是凝聚力。
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不同,他们都是成人,有着学校、家庭和单位三个行动空间,每个人的学习目标不同,获取知识的先后也不一致。学员的特点是比较“散”。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共享广播电视大学文化,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的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同时,作为一种心灵的黏合剂,它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身文化的周围,使师生员工对广播电视大学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巨大凝聚力,使广播电视大学不仅仅是现在的或过去的学习场所,更是自己的心灵家园。
2.文化认同可以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
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大学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大学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被广大师生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大学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大学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大学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
广播电视大学的校规校纪即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在长期的文化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约束力,前者是带有强制性的正式行为规范,后者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两者都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就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规章制度无论多么完善,都不可能明确到每个教师、学生的每个具体的行为。尤其是有了工作的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即使开除学籍,他的成本很低,而全校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文化的约束力就能有效地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通过校园文化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营造出一种大家共同推崇和遵守的、高雅文明的精神文化氛围。
3.文化认同可以形成得以传承的学校品牌
现代符号学认为,能指和所指不可分割,能指对所指具有唤起性,特定的能指和所指构成特定的意指关系,这种意指关系一旦建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特定符号的产品通过广告、公关等扩散给消费者,消费者也就在品牌符号信号的认知与品牌产品消费体验中接受了该符号的产品,而且连同符号本身——“品牌”。
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化,塑造着大学的形象。良好的大学形象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大学成功办学和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标志。学校形象除对本校产生影响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社会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显示出广播电视大学文化的巨大辐射作用。这种作用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
二、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文化认同感不强
与国内底蕴丰厚的大学相比,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历史积淀不厚,底蕴不深,表象是广播电视大学历史文化感不厚重,无法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大学独有的特色,但根本的问题还是广播电视大学广大师生的文化认同感不强。
1.先天的“补课”功能,阻碍了师生的文化认同
广播电视大学从规模看任何一个普通高校都无法相比。但由于广播电视大学诞生于高校资源稀缺、大批未能人大学的成人急需“补课”拿文凭和当时先进的传播工具这三个条件。那时的红火有它的特殊性,可以理解为计划经济的 遗产。而当下这三个条件都将减弱或消失。这就使得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化自信不足,从而阻碍了师生的文化认同。
2.对普通高校的文化克隆,放弃了师生的文化认同
认同是一种意向性反应。如果一个人置身于某个文化情境中,不与异文化接触,可能谈不上有认同的需要或冲动,认同发生在不同的文化接触、碰撞和相互比较的场域中,是个体(群体)面对另一种异于自身存在的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保持自我同一性的反应。
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历史文化不厚重,在羡慕一些名校的同时,开始克隆这些名校的文化,这样在短期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人云亦云,跟在知名大学的后面,邯郸学步,最终丧失了自我,等于放弃了师生的文化认同。因为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化,不仅要有高校的特点,更多的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载体和个性。这种个性正是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区别其他大学文化的地方。如果这种特质逐渐消失,广播电视大学文化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3.浓厚的行政色彩,遮蔽了师生的文化认同
由于广播电视大学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下,缺少普通高校应该具有的文化元素,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文化行为中,教学与科研的中心地位未能真正的确立,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从广播电视大学内部机构设置可以看出,省市广播电视大学根本就没有按照学科专业设置内部机构,而是按照行政事务设立机构。加之广播电视大学作为育人的主要参与者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学任务普遍过重,而且游离于教学和管理之间,大部分教授、副教授都是校长、处长、科长。学生也不像普通高校学生那样认可自己的教师,更多地把广播电视大学当成行政单位,这种行政化,遮蔽了广播电视大学师生的文化认同。
三、广播电视大学增强文化认同感的路径
面对广播电视大学当下文化建设的状况,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存在的差距,因为大学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淀。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妄自菲薄,必须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有意识地挖掘、培育和张扬,更要生成、凸现和彰显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具有操作性的路径进入:
1.“一朝注册,终身学习”,生成广播电视大学“发了毕业证,可以不毕业”的学习文化
广播电视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学校,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办学理念命名的一所大学。保罗·朗格朗认为,在当今变化的社会,人们不可能获得一种知识或技能就享用终生,教育的意义不再是获得知识,而在于促进个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终身教育思想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开放的学习,必将成为公民终身学习、不断提升的主要学习形式。而承担终身学习的载体非广播电视大学莫属。因此,广播电视大学要底气十足地大力宣传这张文化品牌,宣传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特色,不仅让学习者认同,更要让教育界的其他系统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了解广播电视大学,认同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方式、办学理念。
操作上,可以采取“一朝注册,终身学习”的办法,使学员终身在广播电视大学内,这就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比较优势。完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及多媒体技术构筑虚拟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交流空间,不仅使文化传播更为开放和便捷,也更有利于人的认知能力、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全面提升。同时,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广泛开展“发了毕业证,可以不毕业”的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从而生成广播电视大学新的学习文化。
2.“一代名师,皆教电大”,凸显广播电视大学“请全国名师,上电大讲堂”的包容文化
一所大学,表面看,在硬件,在生源。但其核心在于教师,在于大师。一个大师,就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符号。前清华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
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围墙,高楼更少,校内短期不可能产生大师,普通大学之间,大师面临选择,而广播电视大学有包容的能力,其开放性决定了它可以聘请全国的大师。因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不仅仅是学习硬件的开放,更重要的是学习软件的开放。完全可以在教师和教材上博采全国之长,聘请全国高等院校每一学科的优秀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各方面专家,由他们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和教材主编,形成“一代名师,皆教电大”的氛围,从而凸显广播电视大学“请全国名师,上电大讲堂”的包容文化。
3.“亦生亦师,互教互学”,彰显“面向社会,学用结合”的实用文化
前面所述,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克隆普通高校的文化,放弃了师生的文化认同,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大学。纽曼认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思想或理智”,笔者认同这一说法,但这是普通大学的观念。
广播电视大学教职员工几乎都是由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开始就打下了普通大学的文化烙印,使得教学与实践严重脱离。因此,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除了聘请名师外,要有意识地从广播电视大学学员中选择事业、学术有成就的优秀学员担任教师。“亦生亦师,互教互学”,彰显“面向社会,学用结合”的实用文化。这样一方面,与实际相结合紧密,另一方面,增强学员对广播电视大学的认可度,长期坚持,必将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并成为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徐敏.一所成人开放大学的“大爱”[N].解放日报,2010-05-22.
[2](关)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国际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关键词】开放教育;实践环节管理;研究
一、研究意义
(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1.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不同,电大学生已经完成了从学校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电大学生缺少的不是实践经验,而是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总结和提升理论认识的深度。因此综合实践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2.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要手段。电大学生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突出,面授课时有限,理论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之一实践环节敦促学生搜集相关理论资料,了解理论研究现状和观点,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了理论,增强了掌握和运用理论的能力,有效弥补了理论学习深度和广度不足的缺憾。
3.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主要方式。电大学生鲜有机会将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实践运用,实践环节则在毕业前夕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对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理论的视角分析实践问题,学会提升实践问题的理论深度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自觉性,学会把实践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去思考认识,逐渐培养理性思维的习惯。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实践环节管理松懈、流于形式,指导过程缺失,个别教师责任心差;(2)旧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不适合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语境;(3)学术素养和理论功底薄弱导致抄袭、雷同现象泛滥。
二、相关研究综述
对于实践环节的研究伴随着开放教育的出现而产生。根据文献检索,笔者选取了近十年中国知网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搜索篇名中包含“开放教育”和“开放教育实践环节”词汇的论文,从2004-2013年分别为4635和129篇,见图1所示。
从数据分析可知,对于开放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论文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相比而言,对于开放教育实践环节的研究却鲜有关注,每年只有区区十数篇,2009年甚至只有9篇。
从内容分析来看,国家开放大学王朝中教授在《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与办法――以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一文中指出,开放的实践教学要体现出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等特点,同时王教授在实践环节的一体化方案中也指出要创新实践环节的模式;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王燕、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丰云和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裴小琼分别从实践教学改革的视角来谈实践教学,王燕副教授以实践为例,改之前的专科论文为文献综述,体现了专科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思路的一种探索;裴小琼等人也主张应摒弃之前对专科实践环节统一采用学术论文的固化的模式,应改为研究报告、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丰云以网上学习的实证分析得出实践环节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应该革新社会实践的模式。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1.严格把控实践环节过程,实施无缝隙管理。研究报告提出了实践环节流程图(见图1),规范了实践环节全过程管理。
2.精细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严防问题死角。对实践环节管理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条件准备、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结果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构建周密的质量控制网络(见图2)。
3.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范式束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对于合适模式的探索远未停止。研究报告中通过工商管理、法学、旅游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几个专业的改革样本,试图在模式探索与创新上起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先试点再铺开,由点到面,开创实践教学的一个新局面。
图1 实践环节指导过程流程图
图2 实践环节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结构图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重点涵括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和改革创新三个部分。加强全过程无缝隙管理、重视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实践环节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整合学校内七个“快乐的原子”。依据麦肯锡“7-S”模型(见图3),在实践环节管理方面整合学校内各个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高实践环节管理能力和效果。
结构:各部门协同联动,合理分工协作,形成有效的组织架构,这是实践环节管理的组织保证。
策略:过程控制+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环节模式改革创新
制度:专科论文抽查+本科论文答辩+实践环节工作手册。
员工:所有与实践环节指导、管理等工作相关联的专兼职课程责任教师。
共有的价值观:提高实践环节管理的有效性和实践环节的质量。
象征(风格):质量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和团队协作。
技能:教师对于实践环节指导和管理的能力。
2.践行TQM(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七个核心理念。质量第一、顾客导向、系统管理、过程控制、团队工作、预防为主和不断改进。
图3 7―S构架图
3.实行PDCA循环的动态管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四步骤动态循环管理的策略管理实践环节。
图4 PDCA循环图(左图为“大环套小环”,右图为不断上升的循环)
(三)实施步骤
本研究立足于充分地占有翔实的数据资料,以学界公认的权威理论为支撑,从实际工作的现实出发,提出一定的研究假设,在理论与实践对照、融合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证实,从而构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
图5 本研究实施步骤
四、研究总结与建议
(1)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夯实实践环节管理基础。(2)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实践环节管理过程。(3)创新实践环节模式,丰富实践环节考核手段。
参考文献
[1] 郑建辉.“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其权益保护调查与分析――基于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活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 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3] 丰云.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位于内蒙古牙克石市,现有专职教师3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0%以上,也有一部分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中很大一部分在开放教育试点初期即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现有专、本科在校生3676人。开设有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汉语言、学前教育、小教、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计算机、土木工程、金融、会计、法学、道桥、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学校有各类实验室29个,有6个校内实训场地和10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2个远程教学平台、4个多媒体教室和7个微机室,建有百兆校园网,设立了三条宽带网,设有独立域名网站和功能完备的网管中心,有数字卫星接收系统、VBI、IP接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为开放教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八个教学点,覆盖呼伦贝尔及大兴安岭地区。呼伦贝尔电大自成立以来,为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的贡献。
二、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及创新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试点初期即进行了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讨,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
(一)不断进行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开放教育的教学核心理念是“开放性”,开放性其表现应有两方面:一是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二是对学习者的开放。1.学习资源的开放对于学习资源的开放,也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各个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部资源的开放,当前内蒙古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为学生提供中央电大、内蒙电大及校园网三级教学平台资源。并且做到对所有课程教学资源的序时更新,为学生提供翔实完备的期末复习指导。同时,在校园网上设置网络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随时关注中央大电大、省级电大及各兄弟学校的教学资源更新情况,将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及时提供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最及时有力的教学支持服务。二是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及各兄弟院校资源的共享。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及各兄弟院校可以为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提供完善的多种媒体组合的教学资源,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与限制。在共享资源上,呼伦贝尔电大做得很好,真正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我们没有对学习资源进行保护,愿意提供出来让有志学习的学习者使用我们的资源,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但部分兄弟学校的资源有时不能做到共享与开放,这实际上违背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也就是“开放教育”的开放性的核心理念。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三级平台将由国家开放大学统一共建,开放教育的“开放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呼伦贝尔电大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呼伦贝尔电大原来的已经逐步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全部打破,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呼伦贝尔的地域特点及经济发展对学生的影响,重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呼伦贝尔电大的办学之路,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2.对学习者的开放开放教育的“开放性”的另一面是对学习者的开放。具体体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开放上。教育观念的开放则体现在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教育过程的开放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经过十几年的开放教育教学,基本扭转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由的学习。开放教育的开放性重点还体现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上。呼伦贝尔电大在每学期开学初要求各门课的责任教师在校园网平台上对所教课程做详细的教学实施细则,以方便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理解与把握。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将每门课程的集中面授辅导时间压缩为教学计划课时的三分之一及以下。教师授课主要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由于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经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均可以申请入学。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针对所处地区的地域、经济发展及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为周到有效的教学服务,在呼伦贝尔地区设置了八个教学点;八个教学点基本覆盖呼伦贝尔及大兴安岭周边地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后,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一体化,如何利用好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资源,发挥呼伦贝尔电视大学的优势与特色,加强教学点的监管与教学支持服务,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二)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服务
开放教育在教学上是借助于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的。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参加面授听课,面对面接受老师辅导;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学校教学、学习平台阅读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可以参加网上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可以自己阅读文字资料和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学习,学习时间、地点、方式、进度都不受限制,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在这种全面开放的教学理念下,如何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是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内蒙古呼伦贝尔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试点”初期就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了自动化、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学校现建有2个远程教学平台、4个多媒体教室和7个微机室,建有百兆校园网,设立了三条宽带网,设有独立域名网站和功能完备的网管中心,有数字卫星接收系统、VBI、IP接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计算机总量500多台,基本满足了开放教育教学的硬件要求。在学校提供的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下,教师也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为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通过QQ、微信、BBS与学生进行实时、异时双向互动。为学生组建班级QQ群、学习小组QQ群、各专业课QQ群,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了各种支持服务。目前学校为各责任教师又开通了微课堂,对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更为有益,也成为教师新的助力。
(三)加强开放教育考核方式的探讨,满足电大学生自主化学习的差别化效果
对终结性考核的方式的探索仍在进行中。考核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性的教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考核实际是一种激励制度。当前电大开放教育的考核形式基本分为两种,即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作业评定成绩,终结性考核大部分科目由期末统一书面测试评定成绩。当前呼伦贝尔电大的大部分课程均采用这两种方式。对部分课程也采用了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目前采用基于网络考核的课程主要有财务报表分析、企业战略管理、审计学、会计制度设计、电算化会计、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个人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离散数学等。也有一部分选修课程采用了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开放教育是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学习方式的个别化必然带来学习效果的差别化。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职、业余、自主学习,其学习方式不应只停留在记忆和死记硬背上,而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考核方式也应是多元化的,重点放在使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上。因此,呼伦贝尔电大应根据课程特征要求、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考核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应加大网考课程的占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参加考试,这才符合开放教育的“开放性”的要求;二是对部分课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方式或要求学生针对每章内容结合实际写一份论文。这样对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更有益处,也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也更为有独立观点与见解,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四)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运用,创建具有特色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59—03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是我国终身教育体制现实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亦是开放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依托于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其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都应在广播电视大学现有模式基础上转变、改善、扩容而来,其教育质量控制模型更应以广播电视大学现有主要业务开放教育为基础进一步融合其他继续教育形式所长,拓展理念、辨除冗杂、汲取精华。
一、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现状及英国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经验
(一)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现状
分级办学实施教学管理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是电大进行系统办学的优势所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市级、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工作站所构成的遍布全国的远程教育系统形成了电大办学的特色和鲜明特征。30余年时间,电大系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同时也印证了电大现有办学模式的生存力。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质量基本要素由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教务)管理和条件保障等五个要素构成。自2006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以来,整个电大系统着眼于长远发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控制方法和体系。2006年总结性评估指标包括8个一级指标以及18个二级指标,如下表所示。
2007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的15个相关方面:强化教学质量意识,落实总结性评估整改措施;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切实解决落实中的问题;加强指导、服务和管理,推进教学点建设与发展;完善办学条件,切实保证有效教学投入;进一步规范招生工作管理,把好入口关;规范非统设课程教学工作,提高非统设课程建设水平;落实教学资源配置工作,推进教学资源应用;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保证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切实落实考核管理制度,严肃考风考纪;深化教学改革,主动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及学习者需求变化;深化课程考核改革,稳步推进网考试点工作;改进学习支持服务,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加强教学评估和督导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多种措施并举,加强素质教育工作。2008年,中央电大又在原有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各指标含义,搭建了《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基层电大指标体系与标准》。该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3个,主要观测点25个。
(二)英国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经验
英国开放大学是世界上公认的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远程教育大学之一,其运作模式之成功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建构有着积极启示。英国开放大学通过近50年的发展完善,教学质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其整个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着眼于五大部分:一是秉持坚定的质量信念。为使远程教育体系的质量得到保证,创办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课程建设上,编写了一批教学计划、相应的教材、系列课程任务书。通过毫不松懈的质量把控使得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传统教育界的认可。二是规模庞大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英国开放大学面向全欧洲招生,本科凡年满18周岁者皆可入学,研究生入学需提交正规申请,目前在校学生达20余万人,学校有全职工作人员近5000人,学校严格按照1:25的师生比为教师分配工作量。学校聘请教师条件严苛,其中不乏国际顶尖的大师。三是以课程开发为核心的办学体系。英国开放大学已开发课程800多门,课程开发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结合专家、企业的相关意见进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编写。四是精密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大学对作业、报告及论文的要求极为严格,所有学生的作业、报告及论文都要经过教师批改,未及时上交的要提出申请。同时对每门课程都组织统一考试,对命题质量、考前辅导进行严格把控。五是技术先进的教学支持体系。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克服了学生分散、业余学习状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精美翔实的课件、高效的计算机网络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
二、以“宽进严出”为准则的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关键因素
(一)学习对象的开放
为每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和便捷服务是开放大学核心理念之一。开放大学所囊括的学习对象范围应包括所有成人教育范畴,其主体为有学历需求的非学龄人口教育,基于个人就业、职业发展、个人兴趣的非学历教育。同时,依据开放大学所背负的社会责任要求和远程教育特点,更应满足广大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特别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社会群体,以及部队士官的学习需求。开放的学习对象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开放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充足、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建设是进行教学组织的前提,也是对学习对象教育选择权利的保障。《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对学习资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能够满足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需要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课程为单位建设学习资源,建成1500门以上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数以万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总容量达到1000TB以上。”对于学习资源建设核心环节课程设计应包含课程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相应教材、相应导学教辅材料,所有相关设计应满足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高度一致。谨慎确定学习内容范围,在结合社会、企业、学习对象的不同需要和层次的同时,应得到传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认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载体形式,尽可能减少学习对象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障碍。
(三)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
1.充足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重点聘请一批国内外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素养的行家里手,担任教材主编、课程主讲;组建对于成人教育有明确认识、有相当质量教学水平的专职辅导教师队伍,专职辅导教师主要集中在承担资源建设及课程辅导任务的开放大学总部、分部、学院。为满足学习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应严格控制师生比,确保专职教师的辅导水平。
2.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依据远程教育学习空间开放、学习时间开放、学习形式开放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合理、完善的支持服务,搭建多种学习交流平台,如网络讲座、网络公开课、交流论坛、专业交流微博、双向视频交流平台等。尊重学习者的个性需要,努力营造可自由选择无间隙的学习交流形式。加强导学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对于专职教师的课程辅导有明确的标准要求。
3.学分银行及相关教学管理系统
学分银行是对学习者终身学习过程中档案及其学分转换、存取和证书获取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学分银行系统,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提供学习跟踪记录服务和学分认证、转换与存取服务。学分银行的概念不等同于现行的教务管理系统,它囊括了现行开放教育中的入学注册系统、课程注册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考务系统等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概念,模糊了各系统之间的分隔,真正实现了终身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整体化、可视化。
4.课程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由专门成立的课程质量评估小组对已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应为周期性的常态工作,通过对教学效果的专家评价、行业企业评价、学习者评价、社会评价来衡量课程资源建设的实效性,从而明确资源建设的方向。评估周期应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定,不宜过长。
(三)完善的技术支持
开放大学的教学形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学习对象的地域分布也相对分散,学习时间、场所不固定,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突破多种学习障碍,多种教学媒介、课程载体并行是远程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建设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和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之间网络高速链接,具有一站式、开放性、可扩展的软件系统,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校园。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标准规范、门户网站、用户认证管理系统、门户系统;教学、管理、科研、电子商务、学分银行、虚拟实验、质量评价、远程接待、物流管理、视频与语音交互、行政办公和服务等业务支撑系统;学习资源管理及学习资源库系统;网络、存储和服务器为主的数据中心和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数字卫星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
(四)严格的考核评价模式
改变传统教育中“一考定评”的评价模式,逐步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根据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点加强形成性考核评价,重在考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评价,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日常作业应予以高度重视,日常作业直接反映了学习者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专职辅导教师对于日常作业必须严格检查批改,作业形式引入社会调查、工作问题解决方案、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等应用性成果作为评价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评价效果。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方式必不可少,与形成性考试同为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结性考试采用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的方式进行,对命题质量、评阅质量都要与教学目的及大纲相适应。
三、开放大学教学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构成
结合广播电视大学主要业务开放教育现有的教学质量控制标准,依照《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具体要求,开放大学在组建初期应在搭建整体架构的同时,加紧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整个体系应着眼于开放大学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开放大学;学习型社会重要支柱的战略目标,教学质量控制体系需围绕学习资源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考核评价系统进行综合建设。其中涉及相关教学过程管理、技术实施规范、资源建设规范、考核评定的具体要求,其主要指标体系应包括:
(一)一级指标
1.学习资源系统、2.教学管理系统、3.技术支持系统、4.考核评价系统。
(二)二级指标
1.1资源建设委员会(小组)人员构成、1.2课程体系设置、1.3学历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设置、1.4应用于非学历教育的独立课程;2.1师资队伍建设、2.2学习支持服务、2.3学分银行、2.4课程质量评估;3.1基础设施建设、3.2网络平台建设、3.3专业技术人员配置、3.4学习终端运行;4.1形成性考核评价、4.2终结性考核评价。
(三)主要观测点、
1.1资源建设委员会(小组)人员构成:人员学历,人员构成(学校、行业、企业人员比例),人员学术及技术水平;
1.2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导学辅导材料,教学内容载体种类;
1.3学历教育各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合理性,实践环节设置比例。
2.1师资队伍建设:专职教师数量,师生比,教师学历构成;
2.2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时间与地点的可选择性,学习交流平台种类,导学教师与学习者交流方式和时长;
2.3学分银行: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终身学习档案,证书获取情况;
2.4课程质量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效果评定,教学资源自主开发程度,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程度评价。
3.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3.2网络平台建设:网络系统完善程度,各网络子系统衔接程度;
3.3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从事技术开发、维护人员数量,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比例;
3.4学习终端运行:专职教师对于学习终端运行情况评价,学习者对于学习终端运行情况评价。
4.1形成性考核评价:形成性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成绩统计分析;
4.2终结性考核评价:终结性考试命题分析,终结性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与广播电视大学原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同在于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控制应着重于“宽进严出”的主导思想,强调了在面对各阶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时资源的充足性、合理性,调整了整个考核评价系统的主体地位,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整个考核评价系统,两者同等重要。相对于传统教育和社会大众对于终结性考核形式的普遍认同,形成性考核的作业、论文、实践环节的形式需要进一步调整强化,专职辅导教师对于形成性考核的评阅审核方式应减少其他人为因素干扰,并加强对教师履职的监控。
2011年以来,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为代表,以及2012年开展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为标志,国内对微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在中小学层面上广泛铺开;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基于微视频的一系列相关探索。
2010年,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空中课堂”项目,迈开了微课程建设的第一步,尤其在当下向天津开放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大量优质的微课程建设成为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
1 微课程的概念
近年来,智能手机和PAD等高科技迅猛发展,推动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智能化学习的涌现,而且毫无疑问,它所突出的是学习方式的互动性和灵活性,强调的是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和微型化。以往录制的大而全、冗长拖沓的串讲性视频教学资源,从内容上、大小上、格式上都很难适应智能化学习。微课程则反其道而行之,不讲究大而全,它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等精华部分制作成精简的视频教程,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下载或点播。
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先生,他建设性地指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同时也包含与之相关的图片、声音、文档、链接、习题、测试等微型教学资源。微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微”,主题突出,一事一课,打破了课程章节的局限并进行解构,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可视化处理,使之能够更快捷高效地为智能手机、PAD等多种移动终端服务。
从2012年起,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组织进行了大批量微课程的资源建设项目,并以此为基础打造精品网络课程和移动课程,如工程造价、信用评级和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等。计划到2020年,通过引进、改造、新建等方式,完成不少于1000门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任务,建成国内一流的终身学习资源库。
2 微课程的主要特征
首先,它强调的是微型的学习内容。所谓“微”,意指学习内容持续时间短,5~15分钟为宜;将宏观内容解构为相对完整的微观主题;碎片化学习。
其次,它的载体是信息技术,与之相应的发展趋势是移动终端呈现。微课程主要是把5~15分钟的微型学习视频到相应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使用智能手机、PDA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的体验。
第三,可以在多种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比如远程网络学习、面对面教学;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教育层次多样,满足了社会大众不同层次的多种学习需求,比如外来务工人员、退休人员等。
以上是微课程的三个主要特征,以此为界定标准,相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普通的微课程并非难事,怎样制作出高标准的精品微课程才是应该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要有所创新,采用“内容+终端+平台”的建设模式,探索和试点以“微课程”为特征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探索以优质网络课程建设为引领的“一体化、多元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开放大学重点专业的主干课程要建设包含多种媒体类型的“一体化”课程资源包。
3 微课程的制作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使用“速课”录制软件,配合摄像机,进行课堂实录或演播室录制。速课,即加速度网络课件录制系统,是一套结合微软PowerPoint的课件录制系统,它可以把制作好的PPT文件和视频文件合并转录成可以直接使用IE浏览的课件。当然,它还可以在播放PPT的同时接收视频文件,录制讲师的实时讲课过程,并可以在视频播放与章节跳转之间自由切换,形成可以直接使用的标清或者高清文件。目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微课程制作主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演播室录制,快捷高效地录制了一批微课程资源,并进入了后期的合成、包装阶段。
第二种方式是录屏。目前比较常用的屏幕录制软件有
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0-Matic、CyberLink You-cam、屏幕录像专家等。比较推荐的是Camtasia Studio,它主要适用于屏幕录像和后期剪辑,可以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与配音、视频的剪辑与转场、添加字幕、视频压缩等,国家开放大学就运用这款软件进行了大量“五分钟课程”的尝试,颇有成效。Screencast-0-Matic是一款可以不安装到电脑就可以在线使用的录屏软件;CyberLink Youcam独辟蹊径,专注于摄像头录像,可以让摄像头呈现出各种特效;屏幕录像专家的局限在于并不是完全免费的,不付费使用的话会有很多效果难以达成。如果微课程需要进行后期编辑,可选用EDIUS、Adobe Premiere、大洋等视频编辑软件。在录屏这种方式的尝试上,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主要运用的是Camtasia Studio与大洋非线性编辑系统相结合。
4 微课程的应用
如果教师深入课程,借助简易软件,形成数字化教材,并将它放入服务器,学生就可以借助学习终端,在“云平台”上开展方便灵活的学习活动。所谓“云平台”,允许开发者或是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或二者皆是。
在“云平台”上,教师可以将各类教学资源存储在“云端”服务器;通过“课程学习”向学生视频、文本、图像、声音等学习资料;通过“导学习题”和“答疑讨论”习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考试预约”和“成绩查询”,可以给学生作业或考试,及时获取课程学习的反馈信息。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被保存下来,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的课程信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也审时度势,推出了“开心学苑&rdq uo;学习平台,包括学习指导、资源地图、导学习题、难点练习、答疑讨论、考试预约等栏目,把大量微课程上传其中,与习题相结合,并带有图片、声音、文档等解析,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教育高速运转的背景下,微课程建设逐渐成为天津开放大学资源建设的热点。本论文的观点希望对其如何更好地加大开放大学建设力度、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要想提高小学作文水平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下手。本篇例举了关于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的范例来展示参考文献的写作规范格式,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参考文献的写作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靳健;;我国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百年变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石录;;反思小学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5期
[3]王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学三、四年级写作标准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王铭;;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1期
[5]董俊英;;来源于生活流露于自然——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1期
[6]尚凤英;;论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J];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7]杨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学生习作的几点尝试[J];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8]潘杏丽;;小学作文教学的忧思与探究[J];科学大众;2008年11期
[9]李桂平;;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10]蔡名华;;创设情境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课堂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年05期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高凤妹;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命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王琪;小学作文“先放后收”的基本理念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周世国;小学作文迁移训练与作文主体性开发教学策略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赵东阳;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杨瑞;小学生习作“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张文彬;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李志远,梁毅刚,李素英;论大学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郭鸣宇;学习动机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闫蒙钢;高师化学系学生职业素质结构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张雪峰;陈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国化改革的尝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杨厚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材和教学——体育课改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7]袁勇;云瑞江;;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论文摘要: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缺少了许多扩展性和前沿性的内容,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空洞,学生课后自学困难,难以掌握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难以发挥物理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物理教材内容选取和教学活动上提出了必要的措施。
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所选物理知识必须要有体系,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就是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它虽然不是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但却是物理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进一步理解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就是要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并在基本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它们怎样决定着知识整体的功能。
一、广播电视大学类院校的大学物理内容选择
(一)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教学板块
由于物理学习领域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许多领域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学习中若删去某些领域或略去一部分内容,不会影响整个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这与数学学习内容不同,数学的学习内容一般是不容人为地做较大取舍的。所以大学物理授课内容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讲授,如机电系各专业可以选择力学、电学作为讲解内容;生物工程类的专业重点介绍热学、热力学、液体、流体等部分内容。
(二)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
选择了物理教学板块后,还要在板块里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侧重,克服学科本位,删除难、繁、偏、旧内容。如有的内容从物理角度来说很重要,但从专业角度来说却是不实用、相关性不强的内容,为了避免专业上需要的可能没教,物理课上教的可能不太需要状况的出现,所以有必要根据专业需要再制定一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制定时,可请专业课教师提建议,让他们从所教专业的角度指出哪些物理知识点是他们专业迫切需要的知识,在他们建议下制定课程计划,制定后还请他们修改。同时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师最好能参与专业方面的实验和实践,了解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状况,了解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领域和专业方向。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还要注意的是既要考虑专业需要,又要考虑学科需要;既要考虑物理知识的“实用、够用、管用”,又要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电大类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对策
(一)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的衔接
大学物理在力学部分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用微积分和向量来解决物理学问题上,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向量和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处理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利用微积分的方法来推导出他们早已熟悉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定律。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清楚了解到大学物理力学课程中的新任务,也使他们对力学分析研究方法有全新更深的理解。用矢量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既简洁,又表示了大小及方向,但开始学生不太习惯,要使学生逐步适应。
中学物理以研究简单特殊基本运动为主,用初等数学描述分析物理问题;大学物理以研究复杂一般运动为主,抽象性加深,用高等数学微积分思想方法与矢量代数描述分析物理问题。大学物理虽然上了一个层次,但是我们要将比较复杂的问题最终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个转化是极其重要而且关键的,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使其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强化。例如我们求非匀强电场中的两点的电势差,虽然是用微积分来算,但无限分割的含义就是在分割的小范围内认为是匀强电场,根据匀强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求出这个小范围的电势差,然后求出两点间的电势差,微积分思想就是这个思想的体现。再如矢量,研究物理矢量时,还是将矢量在坐标系通过分解成我们比较熟悉的标量来解决的。
(二)关注物理学与专业交叉的前沿动态
讲每个基本概念时可以争取涉及一些现代物理知识的应用或介绍一些前沿的知识,使教学内容能点燃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激情。如讲磁场时,可以讲霍尔效应测磁场,磁性材料在信息存储方面的应用,巨磁阻效应在硬读取硬盘信息上的应用等等。还可以通过网上查询资料、下载科技视频,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以科技快餐的方式充实到课程内容中,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可以在网上下载的《激光及其应用》这段视频,在五分钟不到的时间里,通过动画形式演示了激光的原理,以视频的形式展现激光的特性,以及激光在照排印刷、激光手术治疗、激光准直、激光机械切割等方面应用的内容。要选择一些与大学物理内容自然连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主干过程和主要结论,突出其中蕴含的物理学新思想、新方法,突出介绍成果的现实意义和科研意义。在教学“度”的把握方面,应以介绍和渗透为主,注重的是思想、方法的熏陶而非繁杂公式的推导和超出学生数学水平的结论介绍。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目前有大部分学生不参加物理学科的高考,使得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着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严重现象,这种现象在电大类院校尤其普遍。因此在上大学物理内容时,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相关的中学物理内容。刚入学的学生,高等数学知识还不具备,即便学完了微积分,在物理上建立数学模型还是有一定困难,所以理解微积分思想,熟练运用微积分方法来分析物理对象应用要贯穿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三、结语
选取与专业联系紧密,有结构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把物理学内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结合。科学合理取舍内容、安排教学,争取在少学时的情况下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发挥大学物理的基础作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会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06)
【论文摘 要】资源建设是发展远程教育的核心问题,把握好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渡时期,有必要梳理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之流变,即从教学资源转变为学习资源。通过对二者的概念渊源以及辩证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引下建设的学习资源,较传统的教学资源更能够适应和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习资源的优势,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资源的粒度、学习者的参与度、资源的便捷度以及资源的交互性等问题。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施加教育影响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因此,资源建设的定位和水平直接决定了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在当前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渡时期,有必要梳理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之流变,即从教学资源转变为学习资源。肯綮所在,关乎开放大学的办学质量。
一、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溯源
教学资源(teaching resource)的概念根植于教育技术的媒体观。所谓教学资源一般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各种可利用的素材和条件,通常不仅包括文字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还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
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视听教育方兴未艾,新媒体种类不断涌现,媒体应用日益广泛,至70年代,媒体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的中介要素。鉴于此,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首次提出了学习资源(learning resource)的概念。
按照资源的完备与适用程度,学习资源又可分为设计资源和可利用资源。所谓设计资源,是指以教育教学为目的,专门开发设计的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而可利用资源,是指那些本来并非为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但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教育利用价值,因而用于教学服务的资源,如软件工具、音像资料以及多种多样的网上信息资源等。无论是设计资源还是可利用资源,都是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程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的教育形式。今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远程开放教育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过去沿袭的服务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已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教育形式要求。 由此,资源建设的定位应当有所更替,即由服务于教育教学转向为以自学导学为目的。实践中,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正经历着从教学资源向学习资源的转变。这种资源建设的流变,正是开放大学在成立伊始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此,广义的学习资源可以界定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信息、资料、设备、人员、场所等诸多要素。要把握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脉络,必须梳理它们的辩证关联。
二、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辩证关联
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在资源信息载体上具有共同性。比如,文字材料、录像带、录音带、多媒体课件等载体形式,既可以为教师教学所用,构成教学资源;也可以为学习者学习服务,成为学习资源。这些信息载体在当今远程教育中,制作的方式方法更倾向于依赖网络技术。
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除了载体上的共同性之外,其服务教学的共同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相互间存在紧密联系,无法割裂,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过多地主导教与学的过程;在今天的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学是主,教师的教是辅,也就是说,教与学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因此,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重心也理所当然地需要进行调整与变化,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应各有侧重,侧重点的倾向性即为两者的差异所在,即:一方面,二者的直接服务主体有所不同。教学资源是直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服务的,实现教学目的是它的最终目标;学习资源是直接为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服务的。另一方面,在设计上,教学资源体现的主要是教学特色,学习资源体现的是自学助学特色。学习资源较教学资源更加强调学习过程,强调通过设计完整的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最终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资源建设的重点考虑因素
教师作为学习资源设计与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当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从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出发,避免将学习资源建设成为教学资源。为此,在资源设计与建设时,应特别对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1. 资源的粒度
学习资源的粒度是对学习资源的大小、尺度以及详细程度等特征的标准化描述。学习资源的粒度决定了学习资源的重用频率与效率、制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资源传输、交换与共享的便利性。
粒度过大的资源信息量大,重用效率高,但资源的重用频率较低,资源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往往较重;粒度过小的资源虽然重用频率高,便于传输与共享,但相对信息量小,重用效率低下。因此,大、小粒度的优缺点客观且明显。
以录制一节流媒体课件为例,如果流媒体课件时间过长,未必便于学习者在工作之余全部观看学习;反之,时间较短的流媒体课件,以其针对性较强,知识模块化、案例化、专题化的特点,更能够吸引学习者。
再以制作一门网络课程为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要求栏目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学习者经常浏览。网络课程可以说是小分子组成的大颗粒。粒度大小应当取决于学习内容的规模。因此,有必要视具体情况分别选取大粒度、中粒度和小粒度的资源,以发挥各种粒度形式资源的最大优势。
基于对学习资源的粒度权衡,青岛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4月举办的开放教育教师公开课观摩比赛,便尝试选择了中小粒度的资源。过去,教师录制一节流媒体课件往往是一节课堂教学时间,这次参赛的教师突破了这一传统,将过去的40分钟录制时间改为15~20分钟,每一段视频力争讲清、讲透、讲好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案例,力争做到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国内相关的尝试,还包括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的视频辅导“颗粒化”试点,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学习者的参与度
首先,“现有的绝大部分资源是由专家或教师建设并提供的,没有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资源,缺乏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批判和创新环境”[1]。毕竟,学习资源是为学习者而建设,学习资源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意见,让学习者参与选择、评价、表达意见,这样才能够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不是仅仅由教师根据自身的设计理念、个人兴趣而制作产生。
其次,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学习者的参与,“学习者的理解将会限制在教师提供的框架范围内,阻碍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2]。学习者参与学习资源建设也是他们思考、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在资源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获取和运用知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自身的思维潜能。
最后,开放教育的学习者从事的工作往往与其所学专业有密切联系,有的学习者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积累的实践经验是非常值得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和分享的。这些资料和经验可以转化为有使用价值的学习资源。
在学习者参与建设学习资源方面,现在也有了一些尝试。2010年下半年,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对法学专科毕业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将案例分析和答辩加入到毕业实践环节当中,教师将优秀的学生案例作品上传到电大在线相应课程栏目中,进一步充实了课程的案例资源。青岛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教师公开课观摩比赛,其评审过程采用了由专家和学生共同打分的机制,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讲课,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上网浏览课件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筛选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优秀学习资源。另外,上海电大孙慧老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尝试了网络资源师生共建模式,该模式“包括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情景模拟剧,由管理经验丰富的电大学员作专题讲座等”[3]。
3. 资源的便捷度
开放教育的学生通常是在工作之余上网学习,在建设学习资源时,应当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既要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考虑选择便利的网络传播载体,又要在学习资源建设中配套相应的支持服务。
目前,学习者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脑上网进行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媒介,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这样,学习者便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手机上网,利用网上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手机上网较电脑上网更为便捷。
另外,目前开放教育各专业各门课程的学习资源往往由文本、音像、网络学习资源组成,资源数量多,形式多样,但多呈分散状态,缺乏整体感。资源的分布只有教师详细了解,学生在未充分导学的情况下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丰富的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自学带来了困扰,如果缺乏针对性强的导学支撑,将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限制学习资源功效的发挥。可见,学习资源的使用需要导航和指引。
从2008年开始,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每学期各专业制定导学计划书,在计划书中向学习者提供中央电大、青岛电大两级平台上各门课程资源情况表。在资源情况表中,列出各门课程资源栏目名称、课件名称、资源数量以及每一项学习资源对应的关注度和推荐指数。使学习者能够对两级平台上的资源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学习者了解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的效率。
4. 资源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远程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根据媒体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交互性可分为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和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教学系统的交互性是指媒体能够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 性[4]。目前,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基本上能够实现,比如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qq、msn、e-mail或者bbs来实现。所谓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是指学习资源能够引起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品质。目前,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交互性相对比较匮乏,在学习者使用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使学习者对学习资源呈现的学习信息做出积极、公开的反应,同时资源也可以依据学习者的反应做出相应变化的设计还并不多见。
增强学习资源的交互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定的设计和技术支撑。在实践中,可以进行情境设计,设计出仿真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境下,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与学习资源进行互动,依据彼此的反应作出回应。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法学专业为例,案例教学是法学专业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支持,设计出网络模拟案例教学的场景,使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与参加案例教学面授课堂相同的效果。
总之,资源建设是发展远程教育的核心问题,把握好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习资源较教学资源更能够适应和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远程教育工作者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资源的粒度、学习者的参与度、资源的便捷度以及资源的交互性等问题,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2] 毛美娟,汪维富. 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比较研究[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教育改革
广播电视大学于1999年开始举办远程开放教育,电大在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之初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育理念,并以此指导远程开放教育的全部教学环节。在这8年的时间里,电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地实践“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探索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为电大学生自主化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服务。一批又一批的电大学生通过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能力,提高了学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更好的作用。显然,开放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许多方面不够成熟和完善,单就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方面,就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涵义、理论渊源和改进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与“以学生为中心” 相对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两种教育理念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以教师为中心”理念指导下,唯师为尊,教师是唯一的教学主体,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学生仅仅是教学对象,必须服从于教师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非常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在教学上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样一种教学,持不同教学观念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人认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另一些人则会认为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广播电视大学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最初是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和协助的作用。
我们认为,仅仅由学生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和协助的作用显然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体系和完全由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的狭隘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体系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主张建立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体系,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控制教学活动,校方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对教学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控制教学活动。
二、广播电视大学现行教学体系中忽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况
(一)学生不能自主选择教学计划
电大办学近30年,一直是以大学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开放教育试点以来,虽然开办了本科专业,但都是与国内其他普通高校合作办学,在专业开设和专业设置方面都要受到合作院校的制约,不能自主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电大作为成人高校,其学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或者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或者是因工作需要更新、拓展知识。实施远程开放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在职人员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增进知识、增强自身能力的各方面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平台和条件。然而,由于专业开设和设置方面的原因,他们到电大来学习,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教学计划,只能勉强将就,只要是文凭就行,至于学到了什么知识和能力都放到非常次要的地位上了。
(二)学生不能自主选择所学课程
电大开设的专业(本科、专科)及主要课程都是由中央电大统一规定的,省级电大根据本省特点,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省开课程。开放教育学员入学之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但是,这个选择是非常有限的。一是必修课程不能选择;二是选修课程不是很多,所选的余地不大,并且实际上也不让学生选择。各地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为了征订教材和授课、考试、注册等方面的方便,也为了便于管理,一般都是统一选课、统一订教材、统一注册,管理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自主性被湮灭,学生的个性被同化,学生只能服从校方。换句话说,学生在名义上有自主选课权,而实际上并没有自主选课权。
(三)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考试
广播电视大学的考试是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大部分课程的考试都是实行笔试,而且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安排考试时间,也不能自主选择考试方法,考试受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这与非开放性高等教育没有区别,无法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和优势。
(四)学生不能完全自主选择毕业
中央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籍8年有效。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计划(本科、专科)学制都是在2~3年之间。根据学分制的原则,学生在8年内的任何时间,只要修完专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就可以取得毕业证。现实中,很多在职人员选择到电大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看中了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满足自己对文凭的急需。然而,在实际的办学中,我们看到,虽然学生通过努力在少于规定的2年或者3年时间里修完了所有的课程,达到了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却不能如期拿到毕业证书。其原因一是中央电大在审核学生毕业资格时,认为学生虽然修满了学分,但没有达到2年或者3年的最低毕业年限,因而不能办理毕业手续;二是因为与其他普通高校合作办学,毕业证的发放还要合作高校签字盖章,要受合作高校的牵制,办理毕业证书的手续十分繁琐,毕业证书迟迟不能按期发放。如果学生要想拿学士学位,那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多等上一年半载是很“正常”的现象。换句话说,学生只有按期毕业和延期毕业的选择,并没有提前毕业的权力。从这点上看,还不如自学考试灵活,更不能体现完全学分制的优势。显然,电大开放性教育并没有真正实行自己所宣传的完全学分制,而是在实行学年学分制。
(五)学生不能自主选择实践课程和实验
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所有专业,都有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其目的就是要为地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作业、实验、实习都是学生必修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没能充分考虑在职学生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做实验、参加社会实践都必须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集中进行,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给地处边远地区学生带了很大的不便,更重要的是不能结合学生的本职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致使许多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存在意义。这是与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相违背的。总而言之,远程开放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完善。
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体系的措施和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一场教育教学革命,要通过各个方面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措施来保证和落实。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念
“以学生为中心”不光是一句话、一个理念,而应该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急学生所急,虑学生所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从中央电大、省电大、地市电大、县电大到教学班,必须环环相扣,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系统。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认真考虑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各个细节,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人才,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首先,管理者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学生需要和发展出发,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意识,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从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与选择、注册和交费、教材的订购、选课与听课、作业的布置和批阅、考试方式的选择,直到毕业证书的发放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学生的根本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主题来进行。其次,教师要转变思想观,要变“管”和“教”为服务,要善于引导、帮助和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我会学习”,彻底改变其行为导向,变依赖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与此相应,学生也要改变过去那种在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上总是由教师主导的传统学习方式,掌握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习自觉性,真正实现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
(二)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完善管理与服务措施
电大要深化“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思想理念,就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出独具特色、真正实用的措施,使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远程开放教育带来的实惠。从当前看,以下几个方面特别需要引起重视并继续解决:
1.独立办学、自成一体。广播电视大学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它集天、地、人三网为一体,是个庞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电大近三十年办学时间,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立开办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条件,中央电大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办学水平上新的台阶,通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水平的评估,自己独立开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灵活多样地、多层次地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我们把这些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喻之为“商品”),建立一个容量大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员需要的“仓储库”,保障丰富的“物资供应”。这样,凡是到电大来参加学习的学生,他们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尽展个性,真正做到各取所需。
2.完善网络支持服务。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网络支持服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资源浏览、网上讨论、网上教学。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强,像报名、注册、交费、考试确认、成绩查询、平时作业上交、形成性成绩的考核等都需要经过管理教师,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的自主性无从体现。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首先是报名、注册。学生如果想参加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学习,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网上报名注册,学生自己填写信息,在网上递交,然后到自己所在省市的教学点去确认自己的信息,交验相关证书和证件,符合条件即可参加学习;二是直接到所在省市的教学点报名注册。注册后,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学号和登陆密码,即可进入网站学习。其次是选课、交费。清华大学学生界面有这几个组成部分:教务公告、个人空间、我的课程、个人办公、选课退课、资料订购、考试确认、成绩查询、毕业成绩查询、个人账户、个人信息、证书申请、统考申请、退出系统。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已将一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全部挂在网上,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选择1~2门,也可以选择5~6门课程。课程确定后就可以订购教材。学校将每门课程的主教材、辅导教材、VCD光盘及价格全部列出,学生自主选购教材。选课和订教材完成以后,实行网上交费。另外是考试,清华大学的考试确认和电大的考试注册是一样性质的,学生在完成平时作业的基础上,在规定的考试确认时间里学生自己上网进行考试确认,可以选择考试,也可以选择缓考,不确认就视为缺考。学生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平时作业,其该门课程的期末考(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79页)试资格被取消。清华大学的考试形式比较灵活,有写论文的,有到教学点参加集中考试的,有开卷也有闭卷的。比较清华大学的网络支持服务,电大的网络功能有待加强和完善。应该像清华大学那样将报名、注册、选专业、选课、订购教材、交费、考试确认、作业上交、成绩查询等都在网上进行,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事情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这样,一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二则减轻了学生、教学点的负担,减少了经过中间环节造成的一些失误;三则提高了教学点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3.组织技术力量,开发实用软件。全国电大是一个教育系统,中央电大是这个教育系统的领头羊。中央电大应该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和开发统设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实验、实践软件,逐步实现无纸化教学。中央电大曾经进行过一些尝试,像会计模拟实验、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尚未开始使用)、电算会计课程考核,但这些只是一小部分,且实习、实践课程也未能与学生的期末考试挂钩,离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化学习相差甚远。要创建虚拟的但仿真性极强的实习、实验、实践环境,使学生在网上通过这些虚拟的场景进行模拟实践,这不仅仅解决了学生的工学矛盾,也解决了教学点无实验室、无实践基地、无实习场所的困难,更使得学生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省级电大也应该组织技术力量,对省开课程、统服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并实施监控,教学点负责组织和管理。这样一来,电大的网络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化学习才会取得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应该把学生的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链接起来,培养出富于创造性思维能力、极强动手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还须进一步深化,我们还要不懈努力、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达到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